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第1篇

一、现状分析

目前,井冈山市下辖17个乡镇106个行政村,现有村干部300余名。现对在职的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分析如下:一是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比例达到1:3:1,平均年龄40左右岁,而且每个村都有老、中、青干部。二是文化结构明显改善。在现有村干部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已占到一半以上,其余的绝大部分是初中文化程度,极个别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干部,都是从事农村工作几十年的老干部,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并能在班子中发挥传、帮、带作用。三是干部职数配备比较合理。106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村都配备了4—7名村干部,能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四是综合素质有所提高。通过年初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新产生的村级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目前,大部分村干部事业心、责任心较强,能热心农村工作,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热心为村民办实事,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对照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基层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对照农民群众的期望,我市村干部队伍还存在以下不足。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观念滞后,整体素质偏低。有的村干部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突破个人的局部经验和思维定势,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发展经济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有的村干部求稳怕乱思想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视而不见,对外地、外村、外乡镇的新经验、新做法漠然视之,开拓创新精神不强。有的工作被动,精神状态不佳,面对差距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还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魄力。整体素质偏低也是当前村干部队伍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虽然目前农村干部的文化程度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全市绝大多数村干部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仍然是低层次文化结构占据着村干部队伍的主体地位,岗位需要的政策、法律、经济、科技知识较为欠缺。

2、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陈旧,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部分村干部对本地经济发展走势心中无数,对新形势下如何对农村工作实施有效领导模棱两可,仍沿袭着发号施令、催收催种等“一贯制”的工作方法,不懂得运用经济规律指导本村经济工作,不愿意用示范、引导、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不善于用法制的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阻力和障碍。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有的村干部对为什么建设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把握不准,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积极性有待加强。有的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高高在上,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多;有的村干部在换届选举时充满激情,许下承诺,但当选上任后就安于现状;有的看见矛盾装“瞎子”,听到意见装“聋子”,遇到麻烦绕“圈子”;有的村干部间相互比权力大小、地位高低,不讲风格,讲资格;有的村干部廉洁自律不够,用公款吃喝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有参与赌博现象……等等,所有这些,既失信于群众,又损害了村干部自身的形象和在群众中的威信。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村干部心难稳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

4、服务手段相对弱化,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税费改革后,镇村两级的财力大幅度减少,村干部服务手段弱化,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并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村级组织应该去办的事没法去办,一些该办好的事很难办好,一些群众发生困难靠不了集体,因而,村委会和村干部失去了号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注意到发展村级经济这个问题,但由于底子空、基础差、困难多,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仍然十分缓慢。村级集体经济的弱化以及无钱办事的现状,必然影响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影响村级干部积极性的发挥。

5、后备干部队伍不足,选人视野相对较窄。尽管这几年拓宽了用人范围,但由于村内优秀人才多数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加上回乡高中生、复退军人等能任职者寥寥无几,导致村干部选择余地较少,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干部缺少活力和战斗力。

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建设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带来困难和影响,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主要成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观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更新不及时,使村干部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全市大多数村干部在从事农村工作前,大都没有接受过相应的知识培训,缺乏岗位所需的法律、科技、经济等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受农村传统、地域环境影响,小农意识较浓,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乡镇受师资、资金、场地等条件限制,往往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加之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吸引力不强,以致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2、待遇低,出路窄,工作难度大,造成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心理失衡。近年来,虽然在村干部的待遇方面制定了一些解决办法,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仍较突出。在政治上,民选村干部提拔较少,本事再大、工作再好,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就到头了,工作一辈子,也成不了国家干部。在经济上,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慢,财力有限,能够按时发放报酬就不错,其他待遇一概没有。在生活上,村干部存在子女上学就业、照顾老人等困难。村干部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一年四季超负荷运转,付出与获得反差较大,造成了部分干部心理上的不平衡,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

3、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把基层干部推入了“两难”境地。近几年,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但是,客观上也存在一些政策法规不完善、不配套的情况。一方面,财政包干,分灶吃饭,市、乡财政困难无法支持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资金筹措难,乡镇财源有限,又不能由农民负担。而有关政策法规中又缺乏解决这种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和规定。这样,就把基层干部推向了两难境地,造成了农村工作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现象,增加了农村基层工作的阻力。

4、有文化、有知识的农村年轻人及能人外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和国家社会管理有关政策的松动,农民获得了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不少农民将自己的土地转包甚至放弃土地,转而务工经商,特别是那些有文化、善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青年农民,思想更加开放。农村中的优秀青年有的通过考学离开了农村,有的参军去了部队,还有的直接去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成为城市工业的“临时工人”。这一部分农村青年的数量最大,特别在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他们的示范效应将带动一大批农村优秀青年进入城市打工。这样以来,在家务农的人员便大多成了老人和妇女。有文化的“能人”外流,直接造成了农村人才的断层。有的村选举村委会的几乎已无优秀人选甚至无人可选,勉强选上去的只能是那些没有多少文化且年龄偏大村民,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干部的文化素质。

三、对策措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是农村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对村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优良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要建好这支队伍,我认为要首重把握六点:

1、要把基本点放在“提神换脑”工作上,增强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的责任感。一要迫使村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农村经济进入战略性调整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组织基层干部开展“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点什么”的大讨论活动,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定式,把农村经济发展定位于大农业、大经济、大发展的高层次的框架之内,以此开创产业富民的新局面。二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村干部中的先进典型,树立标杆,激发村干部学先进、比贡献,立足本职干事业的积极性。三要组织赴外参观考察,促使基层干部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有计划地选派基层干部到外省市、区和本省本市的一些先进乡村参观考察,使他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认识到自身素质方面存在的差距,学习发达地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的先进经验,学习敢闯敢干、敢担风验、敢于拼搏的精神,不断增强善于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意识。

2、要把立足点放在“充电补能”工作上,强化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培训力度。加强现有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增强村级组织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培训教育机制,注重在职村干部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重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的培训,也要注重实用技术的培训;在培训方法上,除安排必要的理论学习外,还可组织专题讨论、经验交流、外出参观、“村官说给村官听”现场对话、“三农”问题咨询会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村干部的农村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此外,为提高村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可逐步推行上挂锻炼制度和异地学习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选送部分村干部到镇机关上挂锻炼,或外派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学习。

3、要把着重点放在“教育管理”上,建立健全村干部管理体制。村主要干部是村级组织的“龙头”,是村级各项工作的“主心骨”,抓好村主要干部的教育管理,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工作。为此,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对村干部分别建立起《政治理论和科技学习制度》、《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度》、《村干部联系包保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干部年终述职制度》和《村民评议村干部制度》等规章制度,同时还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方法、程序等方面也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进行,市、乡、(镇)两级坚持狠抓管理,定期深入村屯,采取测评票进行测评的方式,对村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考察,并将考察结果与评优、待遇挂钩,群众测评满意票不过50%的,就地免职。严格的监督管理使全市村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从而使村主要干部更好地起到领头雁的作用。

4、要把根本点放在“待遇提升”上,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村干部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各方面的待遇也有了明显改善,但要真正保护和发挥好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除村干部“不想当”、“不好当”和“不敢当”等思想顾虑,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关怀。在经济待遇上,要逐步提高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建立健全村干部离任养老保障制度,使村干部感到经济上有“甜头”;在工作环境上,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大力支持和表彰,对家庭有困难的干部,要给予关心和照顾,对村干部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工作权利要依法予以保障,使村干部感到工作上有“干头”;在政治上,要重视从优秀村干部中培养、选拔镇机关工作人员,拓展他们发展进步的道路,使村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第2篇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查

最近,XX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经管局、县民政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村级班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平口、小淹、杨林等10个乡镇、20多个村。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调查中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

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东山乡高星、下茶两个村共有党员51名,曾任村组干部的22人,近三年来辞官不做的12人,现任村干部中外出打工的10人。五是部分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选出来担任村干部。

二、当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有的村甚至近10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和后备干部,组织生活基本没有正常开展。

第二,缺乏健全的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党委、政府对于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上缺乏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那些觉悟高、观念新、能力强,善于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优秀人才难以被选拔到村级班子领导岗位上来。有的乡镇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主要采取调整的办法而很少采取教育的办法解决,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据调查,安化县8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6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空白,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少。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取消,乡(镇)、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群众长期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第四,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责权利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存在着对基层干部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力上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又不够关心的情况。这使农村基层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只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责权不一,心理难平衡。计划经济时期,村干部手中掌管着生产的领导权、劳力的调配权、收入的分配权、实物的支配权、资金的使用权等,“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找,当地有威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村级干部原有的工作权力实际上变空或大部分丧失,而责任却越来越重,计划生育工作以村为主、“三收”任务完成情况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等等,责任与权力的不统一,使部分村干部心理上难平衡。部分村干部认为,有本事外出打工赚钱,当村干部是“要蠢不化的人”搞的。许多村干部存在一种经济上的“危机感”、感情上的“遗弃感”、政治上的“压力感”。二是经济待遇低、难兑现。据调查,目前我县村支书年平均误工在200天左右,最多的达300天以上,村主任、文书和计生专干年平均误工180天左右。而年平均报酬收入为:村支书1180元、村主任1120元、村文书1038元、村计生专干854元。全县60%的村干部年报酬收入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工资待遇使许多村干部无法养家糊口,村干部普遍认为不划算,即亏了自己,又亏了家庭。即使按这样的标准许多村也不能及时足额兑现。全县有40%的村因无法完成乡镇的工作任务,村干部领不到足额的工资数。有的村干部的工资完全用于填补上交缺口,最多的村一年用村干部工资垫补达5000多元。三是政治待遇上无奔头。以前,优秀的村干部可以招聘为乡镇合同制干部,甚至还可以考录国家公务员,对村干部鼓励很大。政策取消后,一些有能力的农村青年认为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感到当村干部政治上没有奔头,不愿当村干部。有的在职村干部则认为“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工作上得过且过,有的甚至干脆“撂挑子”。四是卸任后生活难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贫困的现象较为普遍,全县6413名卸任村干部中,生活处于特困状况的达1308人,占20.4%。为探求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我县曾于1996年制定并实施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但由于保险体制变化和存款利息大幅下调,不得不于2000年将已收的保险金连本息退还给乡镇。县每年下拨6万元专项经费到各乡镇,由乡镇根据财力状况适当解决。各乡镇虽然根据卸任村干部的任职长短,每年给予了适当补贴,但仅仅是表示意思而已。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复员军人和特困企业下岗职工。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党委成员要齐心协力抓。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县委要根据上级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特别是鼓励村干部建功立业的倾斜性政策,吸引优秀年青人才从事村干部工作。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市县乡三级建立定期评比表彰先进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健全村干部选任机制,致力提高队伍素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通过全面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并有重点地进行帮带、培养。一是把好政治素质关。要把那些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二是优化队伍结构。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行政班子。村干部队伍要形成以40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村级班子至少配备1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三是拓宽村干部的选配渠道。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知青中选配,又要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国家干部下派任村干部与从回乡下岗职工中选配村干部的用人机制,使村干部的来源渠道不断扩大。四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重点是培养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和外出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在农村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的干部储备人才。要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第三,创新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级干部的岗位责任制、村级组织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村级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建立考勤、考绩、考察、考评、学习、请假、会议、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的优势,强化在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县委党校要分期分批次对村主头进行理论培训,乡镇党校每年对村“四头”培训2次以上,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充分运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建立起来的经常性教育机制,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经济监督,由上级党委组成专门班子,坚持每年对各村财务开支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配置和限制。建立上级党委和基层干部谈话制度。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搞好考察和民主评议。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对评议中得不到群众满意和拥护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第3篇

第一调研组

按照区委部署要求,我们调研组于6月7日至9日,对邱家店镇的基层班子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听取了镇党委书记、分工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并深入有代表性的村与党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基本掌握了该镇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邱家店镇共有44个行政村,人口6.6万,全镇共有4个党总支、66个党支部,2678名党员。

1、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状况。全镇共有44名村党支部书记,其中女书记1人。支部书记年龄分布在34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47.93岁,其中35岁以下1人,36—40岁3人,41—45岁9人,46—50岁17人,51岁以上14人。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人,高中16人,中专7人,初中17人。目前“一肩挑”的支部书记有24人,占总数的55%;由镇机关干部下派担任支部书记的7人。从镇党委考察的情况看,优秀等次的支部书记26人,称职的16人,基本称职的1人,不称职的1人。

2、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242人,其中男性197人,占81.4%;女性45人,占18.6%。年龄结构偏大,其中35岁以下13人,占5.4%;36—45岁的77人,占31.8%;46—54岁的113人,占46.7%;55—59岁的32人,占13.2%;60岁以上的7人,占2.9%。“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的158人,交叉兼职比例为65.3%。按照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团结干事以及群众的评价情况,对44个村分成三个类别:放心班子25个,占57%;基本放心班子16个,占36%;不放心班子3个,占7%。

不放心班子3个,分别是:五里井、东旧县和姚家坡。共同特点是经济基础差,内部派性严重,党员群众对干部意见不一,分歧大。五里井村宗族观念强,派性明显,党员群众意见不统一;东旧县村的班子主要负责人更换频繁,村内矛盾复杂,群众基础不好;姚家坡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两张皮”现象严重。3个不放心班子中,有“两委”成员22名。东旧县村由于近期班子已停止工作,在充分考察和推荐的基础上,于5月28日已进行了支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班子。

基本放心班子16个,分别是:梨园、刘家庄、邱家店、郝家庄、栗林、孙家庄、官庄、崔家庄、吴家庄、东郭庄、中郭庄、后燕村、东燕村、中王庄、北王庄、桂林。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村经济基础较差,村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够强,班子成员素质不均衡。具体来讲,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村庄小、人口少、党员少,缺乏干部人选,这种情况的有7个村(梨园、刘家庄、郝家庄、官庄、崔家庄、东郭庄、东燕村);二是村庄较大、支部驾驭全局能力较差,群众基础不太牢固,这种情况的有5个村(邱家店、后燕村、桂林、中王庄、中郭庄);三是村内有两个以上大宗族,有较明显派性分歧,班子相对软弱,这种情况的有3个村(栗林、吴家庄、北王庄)。16个基本放心的班子,共有支部委员55名,村委委员66名,交叉任职的48人,实有人员73人,有4个村缺支部委员4名,1个村缺村委委员1人。调整的初步方案是:4个村保持不变;1个村因书记考核为基本称职调出班子,副书记任书记;2个由下派干部任支部书记的村,经过培养已产生书记人选,拟撤回下派干部;1名支部委员因工作能力或作用发挥不好,调出班子,同时增补1人;1名支部委员退休,递补1人,对4个村支部委员缺职的,增补委员4名。

其他为放心班子,共25个。由于各村经济条件不同,党员队伍状况不均衡,具体情况也有不同。目前,李家庄、黄沟港、宋官3个村仍由机关下派干部担任支部书记,为保证换届期间的稳定和有利于村里工作的开展,决定继续由下派干部担任书记,因此,以上3村可作为放心班子考虑。25个放心班子,共有两委成员163人,缺职6人;10个村保持目前班子及成员不变;14个村退休12人,调整2人,增补缺职6人,共计20人。此外,埠阳庄村因书记退休需要调整,原支部副书记可作书记合适人选;逯家庄村因支部书记由总支书记兼任,根据推荐情况,选拔1名支部书记,正在考察之中。

3、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全镇共有村级后备干部123人,其中男性93人,女性30人,分别占总数的75.6%、24.4%。35岁以下34人,占27.6%;36—45岁的55人,占44.7%;45—54岁的34人,占27.6%。初中以下文化的有38人,占30.9%;高中文化的83人,占67.5%;大专文化的仅有2人,占1.6%。

4、党员队伍情况。全镇现有农村党员2010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75%,其中男1785人,女225人,致富能手170人。35岁以下199人,占9.9%;36—45岁的322人,占16%;46—54岁的495人,占24.6%;55—59岁的322人,占16%;60岁以上的672人,占33.4%。初中以下文化的有1657人,占82.4%;高中文化的334人,占16.6%;大专文化的仅有19人,占1%。入党积极分子共计78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1人,致富能手22人。35岁以下的34人,占43.6%;36—45岁的32人,占41%;46—54岁的11人,占14.1%;60岁以上的1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的15人,占19.2%;高中39人,占50%;大专24人,占30.1%。

5、集体经济情况。全镇各村集体经济状况总体上比较困难,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仅有5个村,收入最高的37万元,年收入在5—10万元的有18个村,3—5万元的5个村,3万元以下的16个村。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村土地承包收入,沿汶河的14个村可以获得砂资源的收益,只有王林坡、前燕村有企业收益,迓庄村为村民服务可获得收益5万元左右。

二、主要经验做法

近年来,邱家店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面对原来后进班子多,干部整体素质弱的实际,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狠抓整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管党职责。镇党委一班人树立了“党要管党”的思想,能够认真履行管党职责,坚持把加强村级组织整顿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工书记、组织委员任副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和乡镇站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组织整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镇带村、上下联动”的工作方针,实行书记负总责、副书记划片分工负责制,镇党委与各村党支部、各部门(站所)分别签定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狠抓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分解落实。特别是认真调整落实了机关干部包村制度。根据各村实际和部门特点,合理确定包保部门和责任人。对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选派审计、经管部门干部包村;对土地承包、宅基地问题突出的,选派建设部门干部包村;对不协调的,选派组织、民政部门干部包村,做到了合理搭配,优化组合。镇班子的11名成员带头包保11个后进村,腾出精力,蹲在点上抓整顿。通过落实责任、领导带头,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全镇形成了抓村级组织建设的整体合力。

2、狠抓组织整顿,精心选配党支部班子。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班子建设,每年都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进行全面的村级班子考察,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建设的情况,找症结,定重点,并确定了“以后进村整顿为突破口,促强、帮弱、带中间,配套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狠抓后进班子调配。在抓好思想整顿的基础上,采取四种方式,抓组织整顿:一是内选。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大力选拔作风过硬、年富力强、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是回请。对那些内部没有合适人选的村,把本村在外工作的有能力的同志请回村任职。三是求贤。对于有经济意识、群众威信高、农村经验丰富,但因发展个体经济等原因而不愿进村工作的党员干部,党委派专人登门做其工作来担任支部书记。四是下派。对本村确没有合适人选的,选派机关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到村任职,在一段时期内有效化解了内部矛盾,促进了后备干部成长。

3、注重综合治理,加强后进村集中整顿。在抓好面上整顿的基础上,对少数遗留问题多、各类矛盾突出的老大难村,采取派驻联合工作组的方式,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政治教育等多种手段,下大气力进行集中治理整顿。对财务管理混乱的村,集中审计,及时公开,存在问题的,依法处理;对宅基地审批、土地承包问题突出的,集中清理,依法对合同进行公证;对干部作风不实或软弱无力的,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切实选好配强。

4、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针对农村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对奉献意识差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大家”与“小家”的关系,发挥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对思想保守、畏难发愁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解放思想的教育,通过与先进村结对子,启发引导他们发扬敢闯敢试、百折不挠的精神,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对守摊子、吃老本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干事创业精神的教育,组织他们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让他们找差距、换脑筋,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对缺乏致富本领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实用科技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致富本领。近年来,全镇共举办科技讲座10期,培训2000余人次,培养出了600余名党员致富能手,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5、立足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富民强村路子。近年来,立足本镇实际,积极帮助各村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重点实施了三大战略:一是实施专业村膨胀战略。依托传统优势,积极引导各村创一村一品,不断膨胀规模,实现了由专业村向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过渡。目前,该镇已经形成了后店木器加工、前燕棉纱加工、李家庄锅炉制造、姚家坡针织成衣加工等22个专业村,专业户达6300余户,创出了一条发展特色经济的新路子。二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以南王庄村省级科技示范园为“龙头”,大力推广林果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周边各村发展林果2000余亩,形成了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格局。同时,积极挂靠泰安亚细亚食品公司,在迓庄村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亩,成为全区唯一的一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仅此一项,该村户均增收2000余元。三是实施借力盘活战略。针对王林坡等村闲置资产多、产出效益低的突出问题,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村级经济总体上还比较薄弱。虽然近几年,各村在发展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原因,村级经济薄弱仍然是全镇大多数村的共性问题。作为农业大镇,原来村级收入主要依靠三提五统,基本能够保证村级正常运转,近年来随着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大幅下降,村级集体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很多村没有经营性收入,有17个村去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对基本农田实行了严格的保护政策,进一步压缩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村级经济发展压力增大。村级班子建设和工作运转都因此面临严峻考验,服务没实力,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影响。

2、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突出。由于当前村干部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偏低,庸才干不了、能人不愿干,特别是随着企业改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秀干部提拔、挂职的情况也没有了,政治前途渺茫,村干部的吸引力降低。很多村干部由村里家族大、威望高的老党员担任,有些老干部又不注重接班人的培养,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明显暴露出来。全镇在册的共123名村级后备干部,平均每个村不足3人,有5个村没有合适的后备干部。

3、党员队伍老化现象严重。党员队伍老化在各村普遍存在,一些村不注重党员培养,个别村党员纳新工作受到宗族观念的影响,部分村发展党员有论资排辈现象,影响了党员队伍和村级班子的质量。全镇现有的2010名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的党员占到了近一半,55—59岁的322人、占16%,60岁以上的672人、占33.4%,35岁以下的仅199人、只占9.9%,吸收优秀青年入党,改善农村党员的年龄、学历结构的任务非常紧迫。

4、村干部补贴待遇低。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村干部补贴待遇普遍较低,全镇村干部平均工资不到400元,有4个村只有240元,并且有不少村不能正常发放,影响了现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村级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

5、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的比例偏低。在推行交叉兼职方面,工作力度不够,目前“一肩挑”的支部书记24人,仅占总数的55%,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有些村发挥不明显,个别村存在“两张皮”现象,影响了班子的整体战斗力。

四、几点建议

1、下大力气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建议镇党委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的同时,立足实际,深挖潜力,在专业村发展、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总结王林坡、前燕等村的成功经验,大胆探索新路子。特别是结合这次换届选举,大胆起用一批年富力强、有思路、有能力、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班子结构,提高村干部驾驭市场、发展经济的能力,推动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夯实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

2、切实解决好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老化问题。增强危机感,采取过硬措施,抓好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突出抓好在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回村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培养干部工作,切实改善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在党员发展上,实行指导性和指令性计划相结合的办法,限定发展党员年龄、学历等结构比例,优化队伍结构;进一步充实后备干部人才库,各村在换届前,必须充实一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条件成熟的,尽快吸收进班子,推进班子新老交替。

3、努力改善村干部的补贴待遇。建议镇党委在区里大政策的指导下,学习借鉴其他处乡镇的经验做法,研究出台符合本镇实际的政策、措施,落实和逐步提高村干部的补贴待遇,切实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调动农村优秀人才参与村级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制定有关激励政策,让有本事、能干事的村干部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增强基层班子的活力。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第4篇

扎根沃土 勤恳经营

1989年10月,刘树声从长岭县巨宝公社农业站被调到县农广校,得心应手的工作一干就是25年。从一开始的学籍管理员,到培训科负责人,再到教务科长,一路下来,送走三名校长退休,一名校长升迁,迎来送往968名农广校学员的入学和毕业,同时培训选送了1566名阳光工程学员。这一路下来,从起草长岭县农业发展规划,制订农民科技培训实施方案到学历教学安排,再到新世纪实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省校百分制考核,他参与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来,担任过种植、养殖、林学、乡管、财会等专业的教学辅导教师,积极投身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项目的引进和示范中,把服务宗旨定位在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上。

第一个十年就在忙忙碌碌中度过,这十年,刘树声有努力、有快乐、也有辛酸;有过总结和下一步计划,但每次计划都被农民的电话铃声打断……有问技术的,有让去讲课的,有求他帮助的,就在采访他的时候就有流水镇农民求他把生产的1200斤木耳帮忙卖出去。一个这样的人,为什么学员能相信他,知道他的电话,也难怪他没有时间去研究个人职位的一些事。他说出了他的心声,“谁让我是农民的儿子呢?农民的种子就要扎根在沃土中”。

情系农广 桃李满园

1995年到1999年,连续四年的村级后备干部学历教育培养,是刘树声担任班主任的四年,因为他的高标准、严要求,村级后备干部突飞猛进,快速成长。他告诫每一位学员,创办实体从自身做起,带动全村,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学员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有80%以上的农广校学员走进了村两委班子,有60%的学员走上村支部书记和村长的工作岗位,60%以上的学员都创办了自己的经济实体。最具代表性的是腰坨子乡六五新村支部书记王福明,参加了九五届农学专业学习,刘树声和他交谈时,被他的虚怀若谷、积极上进的学习热忱所打动,刘树声主动帮助王福明制定人生规划,现在的王书记带领的六五新村被省新农村办公室认定为新农村示范村,王福明自己也建起了水泥制品厂。

刘树声的学生多了,干实事的多了,当上法人代表的也多了,难免有请他吃饭的。每当到饭店让他第一个点菜,每次他总是点麻辣豆腐,有的时候,他的学生说小看学生了,不给面子,可他都一笑了之,强调说“牙不好,喜欢”,难道他不愿意吃大鱼大肉吗?他要给他的学生做出表率,勤俭持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把节约下来的钱投到扩大再生产上,把现有的产业做大做强。每当有几名同学请他吃过饭,他都要把同学们请到家里吃顿便饭,既能拉近师生距离又能互相交流,还能指导学生们制定销售利润计划,更重要的是怕他的学生结账,怕欠人情。

第二个十年就这样转瞬即逝,有过挂职锻炼的经历,也有过升迁的机会。是他不想吗?我想不全是。还是因为他在教务科的岗位上谁都放心。“哪一位将军都不会轻易让他的爱将离开他重要的阵地。”特别是他这样兢兢业业,甘愿奉献,放到哪都能发光的教务科长呢!

还是听听他的心里话吧!那就是:农广人要忍耐,只有忍耐,才能与人无怨,与人无争,只有坚强才能承载。在平凡的岗位上,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

自我加压 奋力前行

跨入新世纪,刘树声明显感到知识的老化,他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当时他一个人干三个科室的一些工作,当工作忙时,每每错过考试时间还要不断加科,但他还是用四年的时间取得了大专文凭。一方面他深入农村,向实践学习,向土专家借鉴种植、养殖、设施蔬菜栽培经验,防止讲课时遇到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他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甚至为了知识尽快更新,自费到北京、长春进修,掌握成人的学习规律,学习成人学习的注意力曲线,他是吉林省农民创业培训利用世界劳工组织SIYB教材,采用U形课桌授课,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第一人;同时他也是把“讲课法、归纳法、推理法、激励法”教学应用到培训课堂,把“微笑应为首,谢谢不离口,掌声不离手,眼睛全场瞅,双脚不断走,声音要温柔,参与方法有,备课好几宿”这样的班训毫无保留地教给全体教师的第一人。

刘树声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开展农民技能提升培训,靠新颖的种植养殖技术吸引人,靠灵活的参与性教学方法感染人,靠典型增收事例征服人,使他在全县小有名气,前来邀请他讲课的人多了,下乡解决技术问题的次数多了,但他从不收一分钱。有几次县里卖种子、化肥的经销商要高薪聘请他为技术顾问,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深知“拿人钱,就要说违心话”。虽然他清贫,但他时刻把农民放在心上。

长岭县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要依托农广校,利用四年时间培养农村实用人才480名,由于长岭县农广校教师相继退休,刘树声一人担任四科学历教育教学任务,还有创业培训学员的后续跟踪指导。他每年要下乡180天以上,有时一连半个月,深入村屯,轮回授课,他走遍了全县每一个村屯。最令他遗憾的是2010年12月28日仅仅陪护三天,74岁的老母亲就离世了。当谈起这件事时,他流下了遗憾的泪水,只能说自己没有照顾到。

2012年,担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课程以来,刘树声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作为教学重点,为的是让农民的专业合作社走上正轨。他不但帮助起草章程,准备注册材料,而且协调工商部门注册,让每一位合作社理事长少走弯路,凭着他隔三差五地上长岭电视台,到哪里都能混个脸熟,土地、农业、牧业、计量、银行等部门都给足了面子。养殖专业合作社需提供土地批复手续和动物防疫合格证,他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帮助办理,据不完全统计,三年他帮助学员兴办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66个,不但指导怎样建好13本账,而且还大胆尝试把企业诊病理论运用到专业合作社建设中来,成效凸显,深受同事们的好评。

又到了让他说说心里话的时候,刘树声说:去年东北和内蒙少有的干旱再次证明了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薄弱,农田防护林建设亟待加强,间混套种、井旁经济、提高复种指数典型经验,希望加大力度推广;第二轮土地确权不要只做表面文章,把农民的命根子――土地,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把农村的土地纠纷案件真正降下来,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向上。这才是一个老农广人的心声。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第5篇

一、选准切入点,着力解决村级事务管理失范的问题

对于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是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提高认识的。20__年初,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针对部分村级班子功能弱、干群关系紧张、产业发展慢、生产生活秩序乱、上访量急增等实际情况,区委组织专门工作组,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措施,对全区178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排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中筛选出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管理粗放、集体经济薄弱的50个“穷村”;村级班子发挥功能差、班子成员素质低、干部群众人心散的10个“弱村”;偷油时有发生、问题不断、财务管理混乱的8个“乱村”。经过认真研究分析认为,要根本改变这些村“穷”、“弱”、“乱”的面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综合施治、对症下药。为此,在清理、规范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从健全完善各项工作规程入手,研究提出了加强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并在矛盾最突出的六合乡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按照“经济部门帮穷村、党群部门包弱村、政法部门治乱村”的原则,从区直部门、单位抽调582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对相对落后的村进行了集中整治。为巩固扩大整治成果,在全区集中开展了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活动。

二、明确责任主体,做到“该谁抓的谁抓”

明确责任主体,做到“该谁抓的谁抓”,是实现村级规范化管理的关键。该区从解决村级事务“有人抓、有人管”的基本问题入手,在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组织健全、责任明确、结构合理的村级事务管理网络体系,把农村事务细化分解成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等若干项,对每一项都严格按照标准,选出一部分群众威信高、组织协调能力强、办事公道、具有相关专长的村民协助村“两委”管理,构建起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村委会为主导、以村级配套组织为补充,“横到边、纵到底”的村级事务管理网络。全区共产生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村委会下属委员会934个,产生村民小组长1388人,推选村民代表3682人,建立村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各178个,聘请各类管理员1000余名。对选出的各类村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报酬或误工补助,由区乡财政统筹发放。区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用于村主职干部工资,由各乡镇按考核情况发[:请记住我站域名/]放。同时,细化工作职责,对每名村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和奖惩措施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并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各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三、突出工作重点,做到“该抓什么抓什么”

做到“该抓什么抓什么”是实现村级规范化管理的核心。为进一步明确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以“培育新型农民、发展新型产业、打造新型环境、建设新型班子”为主要内容的“四新”工程。一是培育新型农民。区里要求,各乡镇(街道)每年都要排出计划,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每年至少两次到区外参观学习,农民群众只要提出考察种养加项目要求的,市内的由乡镇(街道)负责联系,并负责提供车辆,立即安排;市外的由乡镇(街道)根据情况,统筹安排。以“农民培训工程”为抓手,由农业、畜牧、水产、林业等职能部门负责,利用举办培训班、田间讲座、到职业学校定期轮训等多种形式,每年培训2万余名农民,促使广大农民群众由传统农作型向知识、技能型转变。同时,把劳务输出作为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的重要途径,积极为农民走出去搭建平台,搞好服务,真正让不种田的走出去,让种田的富起来,实现了务工和务农群众的共同富裕。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学法守法、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面向农民群众广泛开展“知党情、报党恩”等宣传教育活动,农民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奉献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深入开展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并组织各类文明创评活动。20__年以来,全区共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500户,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好妯娌”170名,59个行政村被评为市级小康文明村,4个行政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__街道李坨村被授予“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称号。二是发展新型产业。坚持把 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总体原则,指导各乡各村确定发展重点,并逐村逐户帮助群众选产业、上项目。目前,全区70%以上的村庄确立了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已建成各类渔业养殖基地55 万亩,海参基地 3000 亩,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12处,标准化冬枣基地6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10处,引进发展的甜叶菊、甜高粱、野鸭、生态养猪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同时,大力扶持农村经纪人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与农业龙头企业联结紧密、规范化程度较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基地和市场的有效链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全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8家,带动59%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有效拉动了农民增收。三是打造新型环境。扎实推进以“三清、四改、五化”为重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孤岛镇、仙河镇被评为全国卫生镇和环境优美乡镇。规划实施了东水源、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对沾利河、挑河、马新河等骨干河道进行了疏浚治理,形成了灌排蓄节一体化水系。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户用沼气池、乡村公路改造、“三网”建设等民生工程,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全区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了高标准的文化大院,60%以上的行政村开通了互联网。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三免五通五保五救助”。目前,全区农村低保标准已提高到1300元,年发放低保金176万元。同时,对201名五保对象按照每人每年3200元的标准进行集中供养。高度重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四是建设新型班子。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大胆使用勇于创新、作风民主、群众信赖、懂经济、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农村能人,选好配强“双强型”村干部。全区178个建制村,选举产生176个村党支部、178个村委会,共选出村“两委”班子成员576人,其中党员507人,占88%;45岁以下342人,占59.4%。全区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168人,占95.5%;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417人,占91.2%;“双高双强”型人才547人,占到了94.9%。同时,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把一批政治素质比较好、年纪轻、文化高、懂经营、善管理的村民纳入视野,重点培养,建起了一支360多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第6篇

一是突出规划引导。明确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方向。制定出台《年市大学生村官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大学生村官培养举措、流动目标,使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大学生村官不同的气质特点、专业特长和发展潜力,将他分为社会管理型、创业富民型、服务三农型、党政后备型等四种类型,实施分类培养,强化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设计,把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优势与任职地产业优势、潜能素质与岗位要求结合起来,让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热情得到更好发挥。

二是突出培训提升。夯实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基础。坚持按需施教、差别培训,一方面是开展纵向分层培训。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主体和责任。市级重点培训担任村“两委”正职和创业有成的大学生村官,县(区)重点开展大学生村官岗位培训,乡镇重点做好大学生村官日常帮带和阶段性工作培训。另一方面是开展横向分类培训。先后举办16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科学发展能力培训班,帮助社会管理型大学生村官提升综合协调和处理村级复杂事务能力;先后举办23期SYBIYB等创业培训班,组织三批大学生村官到雨润集团开展体验式培训,帮助创业富民型大学生村官提升创业能力;举办56期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班、科技知识普及班,引导服务三农型大学生村官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实用技术推广、送戏下乡、扶弱助残等活动;帮助综合素质全面、具有一定领导潜能的党政后备型大学生村官,提升理论素养和领导水平。

三是突出实践锻炼。提升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能力。努力创设锻炼平台,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能力。一是结对跟班锻炼。安排400名“双强”村党支部书记与大学生村官结对,提高大学生村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探索大学生村官互助成长机制,安排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与新选聘大学生村官结对共建,帮助他尽快融入农村、开展工作。二是上挂学习锻炼。大力推行“1+X以村为主、上挂锻炼培养模式,分期分批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县乡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轮岗”进修”、治安、拆迁安置、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岗位接受历练,让大学生村官直接负责一件实事,独立解决一件难事,牵头完成一件大事,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拓岗复合锻炼。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设岗定责的同时,村级服务中心设立大学生村官“为民服务岗”积极引导他发挥有知识、懂法律等优势,结合农民群众需求开展社会服务行动,引导当好远程教育管理员、关爱留守陪护员、民事调解员。

四是突出竞争择优。构建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机制。按照大学生村官“五条出路”要求,构建流得动的竞争激励机制。一是公推公选—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选拔上去。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将在创业富民中涌现出来的带头致富强、带领致富强,且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选进村(居)两委”班子,乡镇干部补缺优先选用大学生村官。二是定向招录—把考核合格、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输送出去。协调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同时,积极与大型国企、民企联系,举行面向大学生村官专场招聘会。三是倾斜政策—把懂经营、善管理的大学生村官留下来。采取多予、少取、放宽、放活的工作方针,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单体创业、抱团创业或者联合创业。

市在拓宽大学生村官流动通道方面创新了路径:一是培养了一批“双强型”村干部。136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居)两委”正职,通过五年来的实践。640人进入村(居)两委”班子。二是培养了一批乡镇党政后备干部。结合乡镇党委换届,81名大学生“村官”选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纪委班子,有5人担任县直群团部门班子成员,另有135人进入公务员队伍。三是培养了一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骨干。全市有110多名大学生村官先后进入市委农工办农村经济管理站、市接待中心、县城管局等市县区事业单位工作。四是培养了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创建大学生“村官”资源市场和“村官”人才体系,先后向江苏雨润集团、江苏洋河集团、民丰银行等非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输送了85名大学生“村官”。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第7篇

据了解,几年来,市农业学校已招收养殖类和种植类对口升学学生425人,本科录取率超过40%,高校录取率超过85%。结合农村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市农业学校设置了综合性的畜牧兽医、园艺、农艺等专业教学计划,一业为主,多业并存,养中有种,种中有养,主辅分明,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农业农村实际。多年来,市农业学校已经为全省培养科技示范户2216户,促进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创新培训模式:

全面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来,市农业学校采取全日制、强性学制、送课下乡、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等培养模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对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

在省委组织部“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吉林农业大学成教学院的指导下,五年来,市农业学校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培养村级管理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为己任,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作为提高农村村级后备干部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实施“人才兴省”,更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范文第8篇

一、专职驻村指导员的选派

通过全面建立乡镇(街道)专职驻村指导员制度,加快实现从“兼职”、“联村”向“专职”、“驻村”的转变,确保乡镇(街道)选派的指导员人员、精力、工作“三到位”。各乡镇(街道)要确保在今年10月底前,每村都有一名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

1、主要职责。专职驻村指导员受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的委派驻村指导工作。派驻期间,专职驻村指导员原则上以承担村里工作为主,乡镇(街道)面上工作一般不予安排。专职驻村指导员主要履行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富民强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等六项职责,具体结合派驻村的工作实际,明确和细化专职驻村指导员的具体职责。专职驻村指导员要依靠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开展工作,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做到到位不越位、指导不包办,坚持“四必到”:村重大会议必到,村重大突发事件必到,村重要活动必到,联系户有急难险重事情必到。

2、选派条件。乡镇(街道)专职驻村指导员要求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好的群众基础。具体可由三类人员组成:一是市管后备干部和有培养前途、需要村级工作锻炼的年轻中层干部;二是年富力强、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和处置问题能力的乡镇(街道)干部;三是从乡镇(街道)领导岗位退下来、身体条件许可的同志。

3、选派方式。按照“因村派人、因人定村”的原则,采取乡镇(街道)干部与行政村双向选择的办法,由村两委会召集党员、村民代表,民主推荐驻村干部建议人选;乡镇(街道)干部根据工作任务,结合自身能力、特长,选择驻村意向;乡镇(街道)党(工)委根据双向选择情况,结合各村实际和乡镇(街道)干部特点,合理确定各村驻村干部。各乡镇(街道)也可结合机关干部竞聘工作确定驻村干部。专职驻村指导员可与村级组织领导班子任期一致,如有特殊情况也可适时调换。

4、选派人数。根据乡镇(街道)干部人数、行政村数量,以及所辖各村的实际需要,确定乡镇(街道)专职驻村指导员队伍的规模。新农村建设任务较重、工作量较大的村和问题较多的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集中的村每村派驻一名专职驻村指导员;人口规模较小、村班子作用发挥较好、工作量较少的行政村,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一人多村”指导,由一个专职指导员就近负责23个行政村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5、强化联系。专职驻村指导员要在普遍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基础上,重点联系5-10户不同类型的党员干部群众。联系生活困难党员、老干部和低保户,重点了解生产生活情况,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联系致富带头人,搞好“传帮带”,帮助带领困难群众实现致富奔小康;联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找准村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驻村指导员每月走访联系户不少于1次,每年要尽可能遍访农户。

二、专职驻村指导员的管理

1、例会交流制度。各级选派的指导员要以联络组和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指导员工作例会制度和工作汇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政策理论学习、村情民意分析、驻村情况交流、工作对策研究等活动,形成互学互帮机制。

2、服务承诺制度。农村工作指导员在村里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指导员姓名、照片、职责、联系电话等要以规范的形式在所在村办公场所的醒目位置向群众公开,积极推行便民联系卡,便于村民联系工作。要建立健全专职指导员岗位职责公示制、任期目标承诺制、每月工作目标制、业绩报告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公开承诺驻村工作和服务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并报乡镇(街道)党(工)委核准备案,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行民情事项服务制,由驻村指导员承接群众需到市、乡镇(街道)办理的事项,实行全程服务。

3、学习培训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原则,市、乡镇(街道)两级要对农村工作指导员进行任前集中培训,使新任指导员掌握基本的农村工作政策法规和农村工作方法。在任期内,乡镇(街道)还要结合阶段性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农村指导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信息专报制度。农村工作指导员应承担或组织承担村级党员远程教育信息联络员、“农民信箱”信息员的职责,学会使用“农民信箱”为群众服务。各乡镇(街道)要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信息员作用,建立基层民情等信息专报制度。要注意收集农村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基层的创新经验、阶段性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可能演变为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化解矛盾、处置事件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基层一线信息。

三、专职驻村指导员的考核

1、捆绑考核。各乡镇(街道)要参照《*市农村工作指导员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富农指办[2004]1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本乡镇(街道)专职驻村指导员与所驻村工作进行捆帮式考核的制度,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所驻村群众(党员、村民代表)民主评议和组织评议相结合的双向评议办法,重点对指导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突出群众满意度和工作实绩。驻村指导员工作实绩和考核结果与个人评优、奖惩、晋升挂钩。

2、保障激励。专职驻村指导员驻村期间仍保留原单位的编制、身份不变,参加正常晋升或职称评审等。各乡镇(街道)要落实具体的保障激励措施,关心专职驻村指导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

四、加强对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的组织领导

坚持和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单位要统一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深入实施。

市农村工作指导员办公室要根据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年度计划,对指导员任期的不同阶段提出具体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要加强对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的督促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指导员在岗情况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及时向乡镇(街道)、派出单位和指导员反馈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工作表现不佳、群众反映不好、难以胜任工作的指导员,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派出单位召回重派。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切实承担起日常管理主体的职责,对各级选派的指导员实行属地管理,及时布置工作任务,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市农村工作指导员办公室。乡镇(街道)党(工)委要确定一名副书记或党(工)委委员主管驻村指导员工作,并落实相应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街道)党(工)委要认真落实“农村工作指导员应列席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等基层组织的各种会议”和“省杭州市下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可列席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有关会议”等有关规定,为农村工作指导员围绕中心、把握全局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根据工作需要和指导员本人条件,可以安排省杭州市派出的指导员兼任乡镇(街道)的相应职务,实行驻点带面,促进乡镇(街道)与村级工作的衔接和全局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