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级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高级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级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级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精选关于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桂花飘香的八月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始,松山区教育局为了提高本区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八月份为公办园招收了137名新教师,并且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在8月25--8月26日两天进行了新入职教师和保育员岗前培训。

  本次培训共310名新教师(公办园137名,民办园173名),聘请范颖新、褚凤君高级讲师分别作了《教师礼仪》和《教师修养和师德》的讲座。此次讲座为新教师讲述了,教师要以“为人师表”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丰富师德内涵,真正成为幼儿的楷模,对孩子全身心地热爱,无私的关怀。告知教师要积极地去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迅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家长服务。让她们明白了良好的师德是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内在动力,是挖掘教师潜能的不竭源泉,做儿童世界的守护者,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一幼、二幼两位业务园长别做了《学习贯彻指南,提高保教质量》、《幼儿园一日常规工作》讲座,由多年丰富经验的保健医进行《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讲座。通过培训一日常规内容让新教师上岗后就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自己每天的工作流程都有哪些,这样就避免了新教师上岗后迷茫、不知所措的现象。《指南》的培训是为了让新教师除了在学习理论知识外,更应该了解幼儿各年龄段特点,从而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南》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更清楚、详细的参考依据。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教师将继续揣摩《指南》,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的发展。《指南》的颁布帮助幼儿园教师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让新教师在指导幼儿过程中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通过卫生保健知识的培训,依据卫生保健工作职责、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儿童营养基本知识及食品卫生、托幼机构儿童膳食营养计算、儿童意外伤害应急处理等方面,让新教师获得卫生保健的专业指引,又深刻感受到做好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教师们掌握了科学全面的,更加明确卫生保健工作在幼儿园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幼儿保健工作就是对于保证孩子的健康,生长发育,茁壮成长是良好的改变,人一生中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有责关注孩子的一切。保证给孩子提供全面合理的营养,加强幼儿体质锻炼,落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保证孩子在园精神愉悦,健康安全,让幼儿有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

  本次幼儿园新教师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培训学习,教师们积极参加培训,大家的培训感悟是:这些内容实际、实用,为新教师上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她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们受益匪浅。“作为教师,不仅是一个学者,她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此次培训让新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了解和掌握了自己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做一名合格、快乐、幸福的幼教园丁!

精选关于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通过这次保育员培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的幼儿园教育理论知识,学到了教学技能,而且还发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初冬季节,寒风瑟瑟,我的内心却沐浴阳光,温暖似春。16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陕西省乡村幼儿园“保育员”培训。我非常感谢园领导给我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次培训,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在短短7天的集中培训中,我聆听了来自省内外专家、教授和骨干教师们的精彩讲座,他们用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还参观了机关幼儿园。无论是理论上的学习,还是实地考察活动都收获颇丰,感触很深。现将我的感触总结如下:

  首先使我重新认识幼儿教育,明确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培训中我聆听了国培专家欧从容老师的《静待花开,润泽生命》从教育理念,对幼儿专业化的管理是我很受启发。张丹枫老师的讲座内容是我对学前教育有了新的认识。美女老师王双伟的音乐律动课使人难忘。窦敏娜老师的讲座《保育员职责与价值》和《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窦敏娜指出了幼儿园保育员职责与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关注重每个孩子的快乐成长,明确了新时期的保育员基本素养——“保”“育”结合,表面安抚与内在需求的有机统一。讲座让老师们明白了,做好各项保健工作,其主要是耐心、细心的对待幼儿。保育员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园教师的助手,她辅助幼儿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老师们将用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保教工作中。

  让我认识到了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对幼儿而言,幼儿教师应是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丰富儿童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的“导师””;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幼儿教师应是能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艺术家,能够促进家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对教师自身而言,幼儿教师则应扮演好“学习者与学者”的双重角色。

  而我们的责任则要保护他们的安全,教导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从一日常规开始,从各方面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让我们的小朋友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在健康方面除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我们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未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老师必须得不断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言行,努力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规划新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精选关于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在吉首国际实验幼儿园为期半个月的教师学习交流已经结束了,但一切仍历历在目。这次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幼儿园的领导对幼儿教育发展规律、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角色等多方面的精辟阐述,顿时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同时,本次培训也得到了幼儿园有关领导和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照顾。半个月的培训时间似乎太短,离别时我有太多的感慨与收获,感谢与留恋;半个月的培训又很长,它已经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指引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们在教学中严谨的态度,专业的幼儿知识,幼儿活跃的思维等,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从教师的教学中,我知道了如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挖掘孩子们的天赋及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在通过与各位教师及园长的交流中,她们的教学技能无不让我们叹服。她们的专业与态度,不仅令幼儿们从学习中得到快乐,从快乐中得到成长,更让我认识到,幼儿教育的伟大与快乐。教师们的工作态度与责任心,从园长到中级干部,再到各班级教师、生活老师,她们始终踏踏实实,遵守自己的岗位职责,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备课到上课,从班级管理到幼儿园的日常活动管理,从来没有半点儿的马虎与怠慢。

  从幼儿园的日常安排看来,班级的三位老师之间配合的非常的协调,不管是早上的晨间活动、早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和户外活动的安排,她们都配合的非常默契,很自然地衔接每个活动环节,比如:小朋友们吃午饭的时候,教师和保育员很有秩序的安排幼儿的分菜工作,而且孩子吃饭时没有一个人说话,这一切与老师平时培养是分不开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可充分感受到她们时时都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离不开练习,动手操作,直观形象的观察活动可以让孩子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无意识直接获得。幼儿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完成,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学习、语言理解性学习、体验学习、相互交流学习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设计符合幼儿特点,趣味性强,操作性强,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尊重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快乐难忘的幼儿园生活。

  半个月的学习交流,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幼儿教育上的许多不足之处,让我不断地去夯实自己的教学技能,更让我意识到幼教事业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幼师,每一位家长,乃至社会每个人的共同配合与努力。

  现在进入秋冬季节了,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幼儿容易感冒和喉咙不适,因此幼儿的衣食住行都需要特别注意。由于温差较大,幼儿早上起床要多加一件衣服,同时要求幼儿的鞋应为轻便的运动鞋为主。虽然天气逐渐变冷,但在室内还是要保持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幼儿的被需要经常晒太阳。我还要配合老师全面细致地照顾好幼儿日常生活,根据天气冷热变化,随时提醒或帮助幼儿增减衣服,注意观察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按常规要求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周围环境干净,做好大小扫除工作,搞好班上幼儿的个人卫生。我每天都用消毒水拖睡室地面,用消毒水洗尿桶。厕所每天用消毒水冲刷,做到无尿垢无臭味,并随时做好消毒记录。消毒好,是对幼儿身体健康保障。而且保育员在分餐点时都要戴口罩和戴手套,做到规范操作。

  在以后到工作中,我还要认真钻研,大胆创新,经常向上级保健部门请教,虚心接受他们的指导,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上级专业部门的卫生专题培训,配合各卫生防治机构完成工作,认真完成园领导交派的其他临时任务。

精选关于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本学期我园根据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以《纲要》和《指南》精神为指导,根据本园实际,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引领,加强了“教”与“学”的研究,加强了“保教”的配合,我园为全园22个班级组织了一次保育员观摩寝室卫生评分和工作不满五年的保育员示范课园本培训,由园长及保健组长,医务室人员进行评分。现将这次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园本培训的内容:

  1、观摩在园工龄不满五年保育员示范课——叠被子,要求:各位保育老师准备教案在自己班级幼儿前讲示范课。

  2、检查每一个班级的寝室卫生,包括:床铺整洁、被子整齐、床底卫生、物品摆放。

  二、园本培训的目的:

  1、幼儿园领导非常重视园本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它能够作为提高保育员素质、促进保育员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此增强保育员的使命感和道德素养,明确教育方向,提高保教质量。

  2、每学期都要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观摩课活动,通过观摩等引导保育人员拓展保教新思路、新研究、新方法,并组织保育员自评、互评,通过积极组织安排园内园外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加强保育员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

  3、幼儿园的园本培训能立足保教人员成长、关注成长过程,组织开展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来促进园本培训工作的进行,提高园内保育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三、园本培训的成效:

  1、立足本园开展园本培训,充分发挥两级骨干保育员以及园内骨干教师的作用,努力挖掘园内保教人员自身资源,通过上课、观摩等形式发挥她们的示范、指导作用。

  2、通过人人都参与,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做好自己的保教工作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教育卫生实践活动之中,并对自己的保教实践不断的进行研究、反思,提高自己的保育意识、动手能力,园内形成了良好的保教配合氛围(教师帮助保育员制定课件),使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专业发展以及幼儿的发展均互相得到促进与提高。

  3、通过卫生检查,保育员能够集中到一起到每个班级看看,以达到相互交流,互相探讨,学习优点,改正不足的目的,从而促进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对园内安全卫生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4、在参加活动的老师中,年龄最大的是胡老师,她对参加本次活动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并作了充分的准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年轻的老师学习的。张奉娇老师极富创意性的把被子比喻成汉堡包加肉馅,使课堂更加形象生动。张冰冰老师以小白兔游戏的形式上课,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今年9月份刚来我园的吴娟老师,用故事的形式教幼儿叠被子,使孩子们能自觉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这几位老师的示范课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值得我们去借鉴,这些都是我们知识宝库积累的重要资源,也是我们以培训的形式所挖掘出来的宝贵财富!

  四、园本培训的总结:

  1、部分保育员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培训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高级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NIT;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2-0034-03

作为教学过程中最敏感的环节,考试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和学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考试鉴别学生的差异,也可以借助考试手段,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科学的考试对建立先进教学理念、设置合理教学内容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培养目标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计算机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承担着向学生普及计算机知识、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任务,直接影响着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素质的提高。因此,对计算机基础的考试,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改革当前一些不合理的考试办法,以实现学科的培养目标。

1当前计算机基础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1考试方式单调

现行计算机基础考试主要采取笔试和学生实验这两种方式。笔试考试在时间和空间上要求严格,适于考核知识性内容,而计算机基础内容多、考点分散,有理论,更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因此,单调集中的考试,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不足以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目前学生实验考核主要是通过电子作业来评定,这种方法的弊端是不能杜绝部分学生的抄袭现象。即使一些复杂的开放性问题,在当前丰富的网络资源中也都能找到范例,有一部分同学在此基础上略加改动,有的同学甚至改也不改,而教师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很难判断真伪。这样造成了实验考核的有名无实。

1.2考试内容安排不合理

现行计算机基础考试是学院各专业统一试卷,统一标准,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侧重于知识考试,而能力考核指标不明确。这样的考试没有突出计算机的应用性,不能区别各专业计算机的使用特点,没有考虑到学生就业时的需求。

1.3考试重结果轻分析总结

现行计算机基础考试往往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尤其是学业成绩直接与奖学金、评优、评先紧密结合,容易使学生产生功利化倾向,认为“分数就是一切”,“考试分数高的就是好学生”。造成学生只认考试成绩,不重视是否真正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而在考试后学院也是仅要求教师进行简单的成绩统计,不进行详细的试卷分析,不进行考试质量评价和总结,这种只看重考试结果的做法严重削弱了考试的激励功能和反馈调节作用。

2NIT的考核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ational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rtificate Test),即NIT,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试系统。NIT将考试分为过程式考试、作业设计及上机考试三个阶段。其中过程式考试贯穿于培训的始终,教师首先将学习目标进行分解,按照各个目标来教授学生独立的操作技能,然后根据各个目标来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并记录考核结果。作业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培训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的一份具有实际意义,且能较好反映自我开发能力的综合性练习。作业设计中的作业与广义的作业最显著的不同点在于,NIT作业设计不仅要有结果,而且要包括与结果相关的“设计”内容,即有适当的描述部分,通过描述反映学生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其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NIT的上机考试是在一定背景下,给出题目的一组要求,然后学生按要求和规定的时间,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NIT这种模式从培训到考试始终强调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全新的考试理念得到了计算机教育专家的广泛认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3高职计算机基础考试改革的探索实践

我院自2003年举办NIT培训考试以来,学生通过率逐年上升,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在已经达到了近90%的合格率。通过开展这项培训,我们也体会到了NIT理念的先进性,它完全符合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中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注重实用的学科目标,因此我们借鉴了NIT的思想,逐渐将NIT考试方法融入到现行计算机基础考试中,对计算机基础考试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3.1考试方式的改变

针对原有考试方式比较单调的缺点,我们参照NIT模式,丰富了考试形式,形成了闭卷、开卷、电子作业、上机等多种考试方式。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情况。开卷考试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侧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融会贯通能力的考核。电子作业作为学生的学习成果,直接反映了学生应用软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上机考试采取的是现场抽题,现场操作,然后根据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进行现场评分。在实施这些考试方式的同时,我们又适当增加了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的考核,如上课的出勤情况、课上问题的回答、讨论情况等。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实现了对学生的全方位考核,从不同方面检测了学生的知识技能。

3.2考试内容的改变

在考试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各专业的差异,实现“基础统一,各有侧重”的原则。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实行统一的考试评价标准,其他内容的考试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灵活掌握。比如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侧重于PowerPoint的高级应用、Authorware等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内容;旅游、餐饮专业的学生,侧重于多媒体及网页制作方面的内容;电子商务专业倾向于数据库及简单编程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不同专业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3.3考试方法的改变

针对部分学生在实验中的抄袭现象,我们采用了NIT作业设计的方法,要求学生同时上交电子作业和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除规定内容外,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包括学习的心得体会,实验中发现、使用的一些技巧,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对教师的建议等。教师就能够通过电子作业和实验报告这两方面检测学生的作业水平和作业的真实性。根据计算机基础适合于模块化教学的特点,我们在每一模块的学习中布置一个大作业,并将这一作业的评定结果设定为比较大的权重。这些作业由学生自选课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了提高作业质量,教师还要注意把握一些关键环节:

① 尽量提前布置作业,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审定选题是否合适,应用的素材、制作开发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合理等,并且将可能出现的雷同或抄袭杜绝在萌芽期。

② 加强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总是期待由教师来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积极思维,分析原因,启发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③ 及时反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要及时评阅,及时反馈。借助NIT “只计成功,不计失败” 的做法,鼓励有差距的同学重新修改作业,然后再进行评定,使学生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这种考试方法有助于师生科学地分析教与学的效果,及时发现成功部分和薄弱环节,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3.4创新能力考核

高职计算机基础学习,既要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更要通过学习,提高应用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提倡学生对学习中的经验、心得体会、应用技巧等闪光点进行总结,在课程章节结束时以书面报告等形式递交,可作为创新能力加分计入学生总成绩。这些内容反映了学生收集、捕捉、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4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目前我院的计算机基础考试已逐步走向正轨,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在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学生的通过率有了大幅度增长。然而,计算机基础的考试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任课教师和广大学生长时间的探索和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考试真正发挥其评价、指导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7-10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4.

[2]许莉. 高职考试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 职教论坛,

2006,(8).

[3]刘兰明,吕莲. 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究[J]. 教育与职业,

2006,(27).

[4]教育部考试中心,中英教育测量学术交流中心. 电子表格Excel[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胡立源(1966-),男,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计算机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

赵鹏飞(1982-),男,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计算机教研室助讲,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

联系方式:河北 秦皇岛 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 计算机教研室(066311)

高级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制度是学校目标在工作规范上的具体体现,学校制订、完善各项制度,引导教职工日常工作规范,约束教职工个体工作行为,明确教职工遵守或者违反规定的奖励惩罚措施,保障学校各项措施执行的政令畅通,对学校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学期,学校行政在听取了广大教职工意见与建议后,经过讨论,重新修订了以下一些制度:

1、《校务公开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校安全制度》、《重大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等。这些制度以往就有,但是有些条款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学校通过对一些条款,文字等的修改与增删,进一步明确了指代,方便了操作。

2、《值周班班主任与值周学生岗位细则》与《值夜与值周教师工作职责》。制度详细指导并规范了值周、值夜教师及值周班级班主任、值周学生在履行工作时应该落实的具体工作规程,使初次参与值周人员也能明确工作职责,了解操作程序,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负责。

3、《班主任考核办法》、《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推荐办法》、《教职工年度量化考核办法》等。这些制度的修改与更新,是学校尝试从以往对教职工较多地关注查错揪误转变到更多地激励创优争先上来,更细致地关心教职员工的心理感受,是制度的执行者用积极的态度与心情来对待学校工作与个人成长。当然,惩罚也是必要的,但是惩罚的方式有所变通,“重奖励、轻处罚”是现代员工管理的一个趋势。表彰优秀者就是对犯规者的一种惩处。

4、修改完善《办公用品领用制度》,对办公用品进行细致分类,明确领用条件,严格报批手续,加强仓库管理,落实各类登记,尽量减少损耗与浪费,把好节流关。

二、加强学习达成共识为学校推行精细化管理造势

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其中精细化管理要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日常管理中,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教育中就应该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在暑假教师师德学习会上,校长主持介绍了一本名叫《没有任何借口》的世界畅销书,以此为切入点,拉开了我校精细化管理的学习讨论与工作尝试。“没有任何借口”所体现出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在接下来的几次教师大会与教研组活动中,学校又通过组织观看汪中求主讲的“细节决定成败”讲座录像,布置学习会、讨论会与撰写心得体会,使全体教师认识到:借口只能让人逃避一时,却不能让人如意一世;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学习不负责任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就没有任何前途可言;对待工作与学习的正确态度是正视现实,踏实敬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发现并肯定自己的能力。

三、多头并举细致入微用可靠的执行推动学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1、加强培训、注重实践,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学校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以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为目标,本着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原则,把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全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师资队伍,为全面开展核心技能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首先推行“百名教师下企业”活动。本学期,派出二位机械组教师到****挂职锻炼一个月,让教师在实践中了解企业的技术、工艺与生产流程,掌握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并提高教师自身的技术水平。

其次,送教师到高校深造,有计划的选派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到高校攻读硕士学位,选派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到高校进修。

第三,选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与考核。我们根据专业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参加高校举行的技能培训,使教师取得技师、高级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今年暑假参加省级技能培训的专业教师有43人,参加国家级技能培训的教师有4人。

学校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在学期初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工作计划,做到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参与人员、培训内容五落实。在培训形式上,做到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业务研讨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在培训内容上,有师德教育、法制教育与职业教育理论教育、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进行科研、撰写论文等等。

在市区两级首届“首席技师”评选中,我校**获台州市车工“首席技师”称号。**获得椒江区钳工第一名的好成绩,********等老师获得**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提升理念、落实抓手,促进学生品德与技能的共同进步

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成为一线操作工,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一般并不十分高深复杂,学生相对容易掌握,但工作环境和条件却相对较为艰苦。企业在录用职高生时固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但最关心的却是他们的人品素质,、行为习惯、劳动态度,强调是否具备吃苦耐劳的个性品质,强调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依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我们不断转变与提升职校的育人理念。

学业成绩普遍较差,抽烟、打架、逃课、甚至与老师发生冲突,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断地发生。面对这样地情况,我们职校老师的职业成就感在哪里呢?通过学习讨论,从职校德育层面看,我们认为职校教师的角色定位很大程度上有如“医生”,我们老师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就像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面对病人,没有一个医生会说:“你没救了,去死吧”。学生犯错是他有性格上的缺陷,我们要有医生一样的爱心和耐心,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寻找问题的症结,才能治“病”育人。

有了理念,还须有切实的抓手。我们的一些做法是:

①进一步推行“三全”管理模式,即坚持全员、全面、全程的德育管理。实行全体教职工坐班与晚自修轮班相结合制度;行政值日与教师值日相结合制度;生活指导管理与班主任下寝室、教师值夜相结合制度;校警巡逻与值周班定点值班相结合制度;班主任思政工作与家长学校、家长会相结合制度。通过这一系列的“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学生“在家有人管、在校有人教、在社会有人问”的综合教育管理体制。

高级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而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之窘境的原因,究其根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国内外经济形势欠佳而带来的就业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源自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后所带来的大学毕业生供给数量的激增,以及供给质量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已经倒逼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必须加快步伐,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战略性问题就在于建立高等教育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着眼于教学相对宽松自由的高等教育,能否客观评估现有教育课程定位与授课效果之间的关系,课程内容设置与实用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解决生涯教育有效课时不足、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辐射面狭窄,缺乏全程梯度教学的问题。生涯教育蕴含“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站在自我发展、角色发展、终生发展视角审视就业,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从关注职业到更加关注大学生自身[1]。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2];还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与就业,帮助大学生价值实现和自我发展。因此,构建完善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将学业与职业完美结合,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树立生涯教育理念

大学生的生涯教育规划包括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是对未来的工作做出全面的计划,学业规划是对学习做出的具体安排。前者决定了未来的择业方向,而后者是实现前者的基础。系统化的生涯教育理念就是要将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相结合,将就业教育融合大学教育之中,不仅重视学生学习能力,还要在市场的大背景下,强调学生的持久发展能力。生涯教育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重视学生深层次的胜任特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做人、做事。高等教育应转变批量培养的模式,树立生涯教育理念,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形成个体差异的辅导观、动态发展的全程观,以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二、明确生涯教育课程定位

生涯教育课程的科学定位关系到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效果和素质结构的合理,要实现科学定位,首先保障“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二者是学生今后具备岗位迁移能力的基础,无论如何改革,基本知识理论都不会变,因此要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在生涯教育课堂教学中,重视教材的选取,创新授课形式,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概念。其次,掌握“双技”,即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双技”的掌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参加大学生创新竞赛、创建创业基地、举办职场模拟大赛、提供就业形象大使岗位等。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还增加了与企业接触的机会,真实的感受社会的需求,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再次,坚持实践第一,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之后就要将其融入实践中去,学校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开展“小学期”,为学生提供具有专业背景的实习岗位。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生涯人物访谈等教育实训活动,真正将生涯教育融入职业环境中。最后,实现“柔性”教育,学校就业中心应下设咨询中心,为学生个体、团体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支持微信、QQ、邮件等现代化咨询方式,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育引导。

三、确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内容

根据上述课程设计理念和课程定位,结合高校发展实际,探索性地构建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大学一年级阶段――自我评定:转变角色、了解专业、激发动力

1.理论课程设置。入学教育:介绍专业和社会需求情况,了解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生涯教育的通识理论:大学生角色转换、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成长成才等。引导学生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就业、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包括劳动力需求分析、职业礼仪、招聘实习信息搜寻等内容;创业指导侧重于观念的引导、挫折意识培养。性向测试:根据霍兰德职业类型测试和卡特尔人格特征测试等成熟量表测试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并通过软件分析将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个性特征有所了解,益于后期“乐业”而不仅是为谋生而“从业”。

2.实践课程设置。实践课程主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会、社团举办的各项活动,锻炼其综合能力,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总结自己的优劣势;定期举办优秀毕业生座谈会、优秀创业者的专题报告等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形成就业和创业意识,拟定生涯计划。

(二)大学二年级阶段――职业探索:职业定位、术业专攻、参与实践

1.理论课程设置。专业知识:确定专业兴趣、专业课程学习、职业道德培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等。心理教育课:就业认知、情绪调节、职业适应性、压力调适、职业价值观等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业、创业核心课程: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管理能力,以及相关创业所需专业知识的讲授。综合素养培养课程:通过学习文学、哲学、法学、礼仪、艺术等塑造学生人格、气质、修养;拓展专业类课程教学,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尤其重视外语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培训。

2.实践课程设置。德育实践:通过素质拓展、义工活动、参加运动项目及其他各类文娱活动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意志品质。专业实践: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调研,帮助学生找到适宜其发展的职业定位。明确目标行业、目标岗位,组织学生对其选定行业的三十个样本进行工作拜访,增加对目标行业、岗位的了解,明确职业目标。每人完成一次生涯人物访谈,写出访谈心得。社会实践:修订生涯计划。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省级大赛,以比赛提高理论应用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等实践适应社会。学校主动加强与社会的深度合作,校企联合产学一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

(三)大学三年级阶段――职业尝试:锻炼能力、夯实基础、优势发展

1.理论课程设置。专业知识课程:专业知识高级进阶、科研能力、文书写作、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法律知识等。“软”技能培训课程:沟通设计、问题解决、信息综合、任务决策、团队合作、组织与领导、研究与创新等[3]。

2.实践课程设置。德育实践:同第二期德育实践。专业实践:完善大学生校外专业实习培训基地,按照专业大类对实践内容进行优化设计,致力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素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职业规划大赛、职场模拟大赛、创业大赛等让学生了解生涯教育的意义。鼓励学生与校友和优秀毕业生交流,学习其成功经验;建立新型的就业基地,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对员工的能力要求,对有意向到本单位就业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专项培养,提前发展职业生涯;开展职业实习、实习心得分享活动等。社会实践:有步骤地完成生涯计划。开展团队训练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加强与培训机构的合作,鼓励其在本校内开展就业考试、研究生考试、出国考试的考前辅导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四)大学四年级阶段――职前培训:解读政策、开展创业、实战训练

1.理论课程设置。通过“就业讲座”和网络服务平台,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与形势。求职技能:包括如何寻找符合个人职业选择的就业机会;怎样准备自荐信和求职简历;如何应对各种招聘面试;怎样准备求职材料;怎样与职场人士建立联系和进行交流;如何进行求职过程的经费开支预算。创业指导:专家教师指导,优惠政策解读,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始创业项目,从工作室开始培育创业苗圃。

2.实践课程设置。德育实践:职业道德案例分析、社会问题辩论、基于“零号病人”的同理心培养。

以上课程安排建议将实践课程全部纳入选修课程体系,共48课时,平均分配到前六学期,合计12学分;课程规模限定为四十人左右的小班授课。

四、构建生涯教育课程培训系统

生涯教育课程培训系统中,教师的师资水平和授课方式是决定课程培训效果的关键。教师是课程的讲授者,是学生成长的协助者,是构建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者。那么,如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课程培训效果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是重视教师队伍多样化建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经验不同的授课教师。二是严格进行教师选拔。储备教师在真正走上讲台之前,必须经历系统培训,需要有一定的业界背景。三是重视教师培训。选送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主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参加生涯规划课程师资专题培训,校内也可自主开展此类专题培训,或在“中国职业指导教师网”购买教师学习端口供教师学习。

五、构建生涯教育课程考核、评价系统

高级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梯形螺纹;分成切削法; 螺纹升角;向左赶刀

梯形螺纹的工件不仅广泛的被用在各种机床上,其螺距和牙型都大,而且精度高,牙型两侧面表面粗糙度值较小,致使梯形螺纹车削时,吃刀深,走刀快,切削余量大,切削抗力大。这就导致了梯形螺纹的车削加工难度较大,学生在车工技能培训中难于掌握,容易产生扎刀现象,进而使学生对此产生紧张和畏惧的心理,很多操作者都是因为无法快速的去除粗加工余量和将精加工余量留得过多或过少,导致加工速度太慢或将工件报废。在多年的车工实习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完善,对于梯形螺纹的车削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在此谈谈分层车削法车削梯形螺纹时的心得体会。

一、车梯形螺纹的工艺准备

1、梯形螺纹的各部分尺寸计算:(以Tr42×6-7h螺纹为例)如下图①:

梯形螺纹的轴向剖面形状是一个等腰梯形,如何使车刀沿这个等腰梯形的腰向下延伸,形成一个15°的角呢?在这里就要运用三角函数算一个进刀比。如车刀直进1mm,车刀向左进多少才能形成一个15°的角,利用三角函数tg15°=0.268,进刀比为1: 0.268,但是这个进刀比有小数,不是整数,在实际的操作中不方便,为了在实际的操作中方便简单,我们最好找一个整数比,计算一下可知11: 3和1: 0.268接近,可以用它来做进刀比。

2、车刀的选择、刃磨:车刀选用14×14高速钢材料,粗车刀刃磨时,为了便于左右切削并留有精车余量,两侧切削刃之间的夹角应小于牙型角30°,小30′左右。刀头宽度小于牙槽底宽W(W=1.93),刀头宽度取1. 2mm左右。为了使车刀两条侧切削刃锋利且受力、受热均衡,将前刀面磨成左高右低、前翘的形状,使纵向前角10°-15°、右后角取(3°-5°)+ Ψ、左后角取(3°-5°)-Ψ、Ψ为螺纹升角;精车刀刀头宽度取1. 5mm左右,纵向前角0°-5°,后角均可略取大些。为保证牙型角正确,两侧切削刃之间的夹角略大于牙型角,刀头宽度仍可略小于牙槽底宽,略比粗车时宽一些 ,取1.5mm,以利于螺纹底面和两侧面的加工,并保证两侧面的表面粗糙度达到要求。

3、车床的选择和调整:选择精度高、磨损少的车床,正确调整机床各处间隙,对床鞍、中小滑板的配合部分进行检查和调整、注意控制机床主轴的轴向窜动、径向圆跳动以及丝杠轴向窜动。

4、工件的装夹:为了提高效率,大余量地车削梯形螺纹,在满足工件技术要求前提下,一般粗、精车都用一夹一顶装夹,个别对中径跳动要求高,不适合一夹一顶加工的工件,也应粗车选择一夹一顶装夹,精车时用两顶尖装夹来保证工件的技术要求。装夹工件的时候卡盘一定要夹紧,防止产生切削力大于工件夹紧力的情况。

5、车刀的装夹:车刀主切削刃必须与工件轴线等高,同时应和工件轴线平行。刀头的角平分线要垂直与工件的轴线。用样板找正装夹,以免产生螺纹半角误差。

二、梯形螺纹的车削方法

学生练习车P=6的梯形螺纹,采用的是分层车削法。现以车Tr42×6-7h螺纹来介绍我是如何指导学生用分层车削法车削梯形螺纹的。

1、螺纹大径(略小0.15左右)和两端倒角(2×15°)车好,然后将梯形螺纹粗车刀对到工件外圆上,将中滑板调至零位,同时小滑板朝前进方向消除间隙后对零。此举目的是方便学生记住刻度,不易出错。

2、粗车螺纹:螺纹车刀刚切入工件,总切削面积不大,可以选择较大些的切削深度,车床转速可选择70r/min, 如Tr42×6的螺纹,螺纹牙型高度h3=0.5P+ac ,ac为间隙量取0.5mm,牙高h3=0.5P+ac=0.5×6+0.5=3.5mm;我把它分成四层进行,第一到三层先进行直进法车四刀,进刀量分别是10格6 格4格2格,然后我选择全部向左借刀,每刀小滑板转6格,这样可避免小滑板空程影响而出现扎刀现象,这是关键。

具体进刀和借刀方法见表1。

第四层只两刀,经过四层26刀车削螺纹共车深3.5mm,可算粗车完成。

3、精车螺纹:换上螺纹精车刀,将它在螺纹大径上对刀,并将中滑板刻度盘对零。由于精车刀刀头宽度仍小于牙槽底宽,故精车刀可落到槽底,目测使精车刀处于槽中间,看此时刻度盘值,然后以每次进刀0.1~0.2mm,将总进刀深度车至3.5~3.7mm(因应车深度为牙高3.5mm,大径小径偏差0~0.419mm,二者之和3.5+(0~0.419/2)=(3.5-3.7)mm),而粗车时已车切削深度3.5mm,故实际只需进刀0.1~0.2mm。当牙底车平后,又向右侧赶刀,每次0.1~0.05mm,至将右侧面全部车起、车平,然后以低速进0.02mm或走空刀(中、小滑板均不进刀),将右侧车至光洁度达到要求,再将螺纹刀直接进至左边侧面,每车一刀就用游标卡尺量一量牙顶宽,当牙顶宽接近2.2mm时,再用三针测量其M值。当M值合格时,螺纹中径即合格。

4、螺纹测量:三针测量法是测量外螺纹中经的一种比较精密的方法。适用于测量一些精度要求较高、螺纹升角小于4?的螺纹工件。测量时把三根直径相等的量针放在螺纹相对应的螺旋槽中,用千分尺量出两边量针顶点之间的距离M,如下图②。

例:车Tr42×6-7h梯形螺纹,用三针测量螺纹中径,求量针直径和千分尺读数值M?

量针直径dD=0.518 P≈3.1mm

千分尺读数值 M=d2+4.864 dD-1.866 P

=39+4.864×3.1-1.866×6

=39+15.08-11.20

=42.88mm

测量时应考虑公差,则M=42.88-0.118~ 42.88-0.453为合格。

M值应在42.427~42.762的范围内。

三针测量法采用的量针一般是专门制造的,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也用优质钢丝或新钻头的柄部来代替,但与计算出的量针直径尺寸往往不相符合,这就需要认真选择。要求所代用的钢丝或钻柄直径尺寸,最大不能在放入螺旋槽时被顶在螺纹牙尖上,最小不能放入螺旋槽时和牙底相碰。

5、至此梯形螺纹加工完毕。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粗加工用26刀,约需时间15分钟左右,精加工8~12刀左右。同样约需15分钟(包含测量的时间),而且由于每次车削参加切削的刃不太长,所受的切削力不太大,故切削过程平稳,不会出现扎刀的现象,更不会打刀。从而保证车梯形螺纹的快速和稳定。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分层切削法”这种易懂、易掌握的车削梯形螺纹方法,得到了充分地肯定和好评。教师能够较形象、较直观地把车削方法讲解和传授给学生,学生普遍也能够较快、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这种车削方法,大大降低了梯形螺纹车削这一课题的教学难度和强度。但在生产实践中梯形螺纹的车削是相当复杂的,车削过程中不可仅仅应用一种方法去车削,而应融会贯通,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和熟练了各种车削方法,才能在车削过程中灵活运用,高效率、高精度、高品质地完成梯形螺纹车削。

参考文献:

[1]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06.

[2]机械切削工技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高级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中 学科带头人 教师培训 培训需求

自2010年起,国家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学科带头人能够在教学、科研上影响、引领、带动整个地域。他们的存在可以带动一个区或者一个市学科的发展,能够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2014年,我们申报的对某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国培计划”项目通过教育部审批,并于去年下半年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一个月的网络研修。我们对所有参培学员进行了“培训需求”前期调研,目的之一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增强培训效果,同时也是为了挖掘教师交流的抗阻原因,探寻消解策略。本研究主要针对参加培训的40名高中学科带头人,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100%。为深入了解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培训期间随机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结束后,我们对参加培训的40名高中学科带头人的基本情况分析发现,63.3%的来自城市学校,16.7%来自农村学校,10%来自县或市教研室,6.7%来自教师进修学校,另有3.3%来自其他岗位。从被调查者参加培训经历看,所有老师都参加过多次培训,其中,43.3%的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6.7%已经参加过全国级培训。被调查者的其他基本情况如下表。

二、培训现状分析

1.关于培训内容

基于当前专业发展,教师的困惑主要有:科研能力弱(46.7%)、学校平台低且支持力度不足(20%)、缺乏进取的动力(10%)、教学技能停滞不前(3.3%)、其他(13.3%)。所在单位地域不同,主要困惑也随之改变。农村学校教师的困惑以“学校平台低且支持力度不足”为主。访谈中,Y老师强调:“自己想发展但是缺乏一个平台。科研课题缺乏团队,缺乏资金,缺乏试验点。”城市学校教师的困惑以“科研能力弱”为主。来自农村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在访谈中抱怨学校提供发展平台有限的同时,更感叹农村学校教师自身发展意识淡薄,自己虽是学科带头人,但却无人可带,处于孤掌难鸣的尴尬局面。谈到教师交流时,所有城市教师都没有到农村学校的意愿,农村教师则不假思索地说,有机会我们当然也想到城市学校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解释为什么城乡教师交流困难重重。

调查发现,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多种多样,排名前三的:一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二是作为一种自我完善与更新;三是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更新。为了评优评职称和服从上级安排等目的较少或几乎没有教师选择。目前高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的知识,按教师需求程度依次排列为:教育科研方法(63.3%)、专业学科知识(13.3%)、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13.3%)、新课程标准的解读(3.3%)、其他(6.7%)。学科带头人急须培训的内容有:科研能力指导(60.6%)、教学智慧(21.2%)、师德研修(6.1%)、课标解读(3.1%)。另外,访谈中,S老师说:“我希望听到语文方面的本来的、学科专业的东西,还希望听到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个是汉语言文学的理论,也希望听到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总之,高中教师认为要把前沿理念培训、知识培训以及技能培训相结合。

对于以前参加过的培训活动,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与教学工作结合不紧密,20.69%的教师认为培训计划过于“一刀切”,17.24%的教师认为培训单向灌输,忽视了学员的感受,3.45%的教师认为当前教师培训受金钱驱使,不顾质量,另有3.45%的教师认为还存在其他问题。针对目前培训过多、目的不明确,缺乏主题、缺乏前期调研的情况,开展有效的培训首先就要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

2.关于培训组织

学科带头人在学员管理方面应采用的方式:小班制(30人以下)(86.7%)、大班制(3.3%)、不分班(6.7%)、分不分班都可(6.7%)。在培训的形式上,教师认为最适合于骨干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是:集中培训(53.1%)、专家个别指导(34.4%)、远程培训(6.25%)、校本培训(3.1%)。关于学段和学科分类方式上,超过半数的高中教师选择分学科集中培训。

在培训模式上,教师们认为最有效的途径是:观摩教学(听课、观课、议课)(37.5%)、名师引领(35%)、课题研究(15%)、上示范课(12.5%)。另外,高中教师都认为学科带头人培训适合采用“走进高校”的方式进行高级研修,除此之外,同时采用“影子教师”环节,如与本地中小学一线优秀导师互动开展教研活动。在有准备的情况下,90%的教师自愿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3.关于培训的师资与考核

在培训师资方面,被调查者最希望接受高校教育教学专家作为培训师资,其余依次是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教学研究人员、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高中教师认为担任学科带头人培训的授课教师最需要的素质是:对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61.1%)、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19.4%)、新课程理念(11.1%)、敬业精神(5.6%)、对教师的人文关怀(2.8%)。

对于高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应该用什么方式进行考核评价时,教师们的选择依次是: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26.7%)、提交经验论文(17%)、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16.7%)、提交教育教学案例或现场说课(15%)、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能力的考核(10%)、对理论知识的检测(8.3%)、其他(1.7%)。

三、培训建议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在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高中学科带头人培训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前期调研,关注参培教师需求

应该在学员来参加培训之前,进行广泛的前期调研,主要包括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实地调研可以确保那些网络覆盖率低的地区的教师参与调研活动,而网络调研可以使那些没有参加实地调研的教师也能在网上参与调研活动。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准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这样才能确保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2.开发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从上面的调查发现,参培的各科高中教师不仅有颇丰的科研成果,教学上也已经是经验丰富的骨干,他们最希望解决的困惑和问题:一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二是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更新;三是自我完善与发展。因此,在培训的目标设置和内容选择上要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不仅要安排通识性的学科讲座,例如老师怎么写科研论文、老师如何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教育若干证明问题、师德方面案例教育等等,同时,要增加各学科前沿知识,分科分学段进行培训。

3.灵活培训形式,鼓励学员积极参与

培训学员组织上,最好是分学科分学段小班制有针对性地进行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的方式上,注重几个方面相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专家个别指导相结合。发挥专家教授的引领作用,帮助学员更新观念、丰富理论、指点迷津、增长见识。二是观摩教学、名师引领、课题研究、上示范课相结合。除了大学里教授的指导,也要到当地中小学进行参观与一线特级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三是在网络平台上与线下交流相结合。例如,学员以心得体会、培训简报等形式将自己的感悟时刻上传到网络与学员共享、与专家探讨,实现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员积极参与,从听众、配角转变为合作者、主角,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发展平台弱、教师提升意识淡薄的现象,要对农村学校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教师培训。我们认为,仅仅依靠教师外出培训和进修学习很难对教师的专业提升提供有效保障。农村学校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榜样示范和纽带作用,聘请高校或一线教学名师来校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同时,可基于学校实际开展校本教研。研究表明,校本教研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上述活动,增强农村学校教研氛围,提高农村学校的吸引力,这或许也是破解城乡教师交流难题的一剂良药。

4.强化培训师资,确保培训效果

培训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应该多方选聘师资,组建专家团队,建立专兼结合、动态更新的专业培训师资队伍。既要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教授,也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优秀名师,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研究人员等。培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专业学科前沿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员的困惑和问题为中心,通过案例讲解等方法,使得讲课受到教师的欢迎。

――――――――

参考文献

[l] 方彬.国培计划――参训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刘加霞.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培训需求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6).

[3] 任春亮.江西省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需求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5).

[4] 张雪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培训――农村教师培训需求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5] 颜钰梅.宜宾市中学教师培训需求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8.

高级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7篇

大家早上好!

首先感谢总校区领导给我的这次公平竞争机会,我要竞聘的职位是校区校长。

我是一名军队退役干部,军队工作期间,受党和军队的教育和培养,个人思想政治觉悟、专业技术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实践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在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分配制度改革的时候,我选择了自主择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个人的事业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退役后,......参与了工厂管理和市场开拓,体会到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困难,感受最深的是企业人才短缺给企业发展造成的制约。企业既需要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更需要能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一线工作的,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素质和优秀职业道德素质的青年。

我国由于长期以计划经济为主导,企业进入自由市场竞争环境的时间不长,大多没有能力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机构,加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时间短、高等专业学校培养人才方式僵化,社会人才供给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业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形势和现实。另外,大批没能进入高等学府的青年,没有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就进入社会,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碰到了很大困难,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多种形势的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中职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时期。顺应社会需求,这也是我将投身中职教育工作的一个原因。

一、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

自军队退役后,开始关心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情况,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也有过一些思考和调研。通过教育部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关注了解有关中职教育方面的信息,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的追切要求。

在社会需求上具体表现有:

1、存在大量人员失业,同时企业又招不到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2、每年有大量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毕业生走入社会,没有一技之长或专业不对口而找不到工作;

3、大量工人由于没有专业技术,只能从事简单劳动而面临或已经失业;

4、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能力对内部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时遇到困难;

5、部份大学高等教育由于培养模式单一,专业课程设置僵化、脱离社会需求、没有前瞻性,造成大量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即面临失业。

以上客观事实证明了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近年来,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这也事实上证明了中职教育的现实需求是旺盛的。

(二)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基本的教育体系由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部分组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人才需求情况来看,我个人认为,在实现基本普极基础教育也即九年义务教育100%这个目标的情况下,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比例占20%即可,而剩下的80%的学生都应进行中等职业教育,这将快速的大大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

(三)中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要不断满足社会对学校多元化的人才需求。服务社会就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设立什么样的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办学方式灵活、培训周期短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青年就业与创业能力。中职教育可以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目前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广大民众的就业观、成才观,亟待转变。政府应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普及中职教育。

2、应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大力改善中职学校的硬件、软件环境,提高中职教师待遇。组织形式、办学模式集团化,创品牌、创名校。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且不够稳定

具体来讲,我个人认为,根据中职学校培养对象和就业特点的要求,中职教师应主要由以三部分组成:

一是“双师型”班主任,既能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更要有学生一日生活正规化管理能力。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等。这一部份教师要做为骨干培养和保留。

二是“双师型”普通专业教师,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这部份教师要相对稳定。

三是签约兼职教师。加大与大专院校和企业的联系,建立各专业兼职讲师、工程师数据库,共享社会教育资源,以缓解目前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提高办学效益。

二、我怎样开展校区校长的工作

我们学校就像一个珠宝公司,而分校是公司的生产车间。公司主要承担宝石原材料采购和玉器产品销售,生产车间在公司的领导下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玉石的锯割、琢磨、抛光、上蜡等生产加工任务,输出合格的美伦美焕的玉器产品。

(一)校区校长的工作职责

校区校长在总校的领导下根据总校的要求,团结和带领校区全体教职员工,完成总校下达的各项教学培训计划,负责校区所有工作制度的落实。

简要概括为: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贯彻执行总校的指示和决议;组织实施学年、学期工作计划;领导教学工作;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学生一日生活;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后勤工作等。

(二)我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教育引导,按章办事,依法治校

以人为本,就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家相聚在一起是有着共同的目标,即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而工作和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为了这些共同的目标,我们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共同进步。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人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注重心理疏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抛弃、不放弃,量才施教,为每一个孩子设计美好的前程。

注重学生人格塑造,做敢于担当责任的青年,对国家、社会、学校、班级、父母和自己负责,在家中是乖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走向社会是有德有才有抱负的好青年。

教育引导,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第一位,行政处罚摆在第二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养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由行为形成习惯,由习惯养成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不拘小节无以成大事。学校无小事。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注重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引导教师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刻苦治学、乐于奉献;引导学生勤奋好学、遵纪守法、行为端庄、团结友爱,将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标与国家的前途、社会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按章办事,就是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的校风养成是全体师生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形成的。坚持制度管人。管理制度细化量化,处处事事有章可循,对事不对人。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对照检查,预防第一,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是促进校园和谐、公平正义、共同进步的保证。

依法治校,就是严格执行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从宪法到各类民法、刑法、专门法和各部委法规制度,都是我们管理学校的依据。要依法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修改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执行规章制度时更要依法进行。校领导和各类行政管理人员更要有强烈的法规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究。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人人懂法,杜绝法盲。

(三)管理工作重点

1、以党支部为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要注重学习,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2、教学质量督促教务科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认真考核、合理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加强督促检查。重视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

3、“双师型”班主任培养,加强班主任做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定期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共同提高管理水平。重视教师职业前途,为老师自身进步创造条件。

4、重视学生会工作,引导学生有限自治。将学生会培养成学校管理的左右手,从教学、一日生活制度、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全方位参与管理或自主管理,培养学生民主意识,集体荣誉意识。

5、重视校纪校规的贯彻落实,严格一日生活制度,严格落实管理细则,加强量化考评工作,坚决树立和维护学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6、重视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学校安全保卫、食堂卫生、防火防灾工作,定期督促检查。对各类可能的突发事件要制订应急予案定期演练,程序科学、责任到人。

以上是我对中职教育和校区校长工作的一些粗浅认识,错误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高级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专业发展;目标定位;培训平台

在古代,教师之所以能传道授业解惑,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上应该是一个模范,业务上应该精通,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才能解惑;20世纪初对教师的要求有这样的说法:“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比喻强调了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和不断更新;而21世纪,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见,在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更加明确地指向研究型教师。实践证明,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教育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专业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及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今年3月12日,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说:“在整个规划纲要制定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纲要中,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到了保障的部分加以规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教师队伍的保障和支撑,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保障和支撑,中国的很多改革和发展都是不能落实的。”2007年3月,卫留成书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教育和环保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基石……如今,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已经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给海南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人才是第一要素。如何抓好学校教育,培养更多实战型的本土人才,促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这是北京世纪英才学院纪世瀛院长在给卫留成书记的信中谈到的一个问题。显然,抓好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养,打造优质师资力量,是强校的保证,是从根本上推动学校和区域教育的发展,更好地实现教育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的原始动力。

然而,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的介入和网络的普及使教育教学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它对传统教学以强烈的冲击力,使学习的方式、模式和途径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质的飞跃,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技术环境支撑下,教师如何应对这样的一种教学变革,如何驾驭信息时代的课堂?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趋向何方?教师队伍建设该如何定位?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不能不引起每一个学校管理者的思考。

每一位校长都知道,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但在教师的培训工作中缺乏明确的任务驱动和具体的目标达成,措施停留在上级部门的政策指令层面,教师培训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明显,没有建立长效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因此,许多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出现“光打雷不下雨”的现象,学校领导阶层大会小会讲教师教师队伍建设,却没有明确的措施保障和目标达成,教师专业发展缓慢,效果不佳。说白了,就是没有对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有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切合学校教师队伍现状的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机制。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规划就是要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尤其是具体的目标定位(即通过培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提高到哪一个层面,具体达成怎样的培训目标。);完善培训机制,就是说要针对目标,真正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各种平台,使教师在这些平台上得以学习、交流、锻炼、展示、提升,激励教师朝着目标快速成长发展。下面就“教师专业发展中的1个定位和3个平台”谈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我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初步实践与一些浅显的思考。

一、要有1个明确的目标定位(即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规划)

1986年,美国卡耐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发表了题为《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做准各》的报告指出:“面向2l世纪的美国人,必须认识到两点最基本的真理:第一,美国的成功取决于更高的教育质量;第二,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与此任务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即一支经过良好教育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项决定性的工作。教育部现任部长袁贵仁在2005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曾经强调:“面对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教师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教师教育显得更加重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工作显得更加紧迫。”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那么,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能适应社会新时代要求的教师团队?这是每一个校长不可回避的话题。

目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所关注的焦点。校长应该正确把脉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正确的目标定位。合理的规划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朝着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明确的目标定位,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原始的任务驱动,又是教师专业发展最终的目标导向。

先说说目标定位吧。很多校长都在讲: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只能说是一种宏观的概念,到底怎样才是高素质?检验的标准又是什么?谁都说不清。说明目标定位模糊,盲目追崇,缺乏合理的依据和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首先要理性分析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从年龄结构分析,一个学校中必定存在老中青三种年龄结构的教师;从知识结构方面分析,因为接受的教育程度和个人学习经历的不同,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从资历和经验的角度分析,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时限和经验积累均有别。其次,我们不妨从“因材施教”中得到一点启发:因人而异,分别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采取不同的培训措施。校长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不应采取“一视同仁”的做法,这样会造成教师中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难于上台阶。其实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更需要一项系统的机制支撑。学校应根据教师不同学历、资历和驾驭教学的能力,分层要求,分类培训。努力摒弃过去大部分教师终身“磨道式”发展的现象,积极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效发展通道,努力提供和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教师作为一个个体而言,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存在各方面差异的,起点不同,教师发展的最终目标不可能在同一水平线上。换一句话说:一个校长不可能把学校里所有的教师都培养成专家型教师或者说是名师,这也是不切合实际的。那么,就现今的教育新背景下,怎样的一个目标定位才更有利于教师、学校乃至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呢?综上所述,我认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应该是建立一支集经验型、学习型和研究型于一体的多元化阶梯式教师队伍。经验型、学习型和研究性,这是因人而异,明确指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教育形势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多元化本身就是目标的多样化,这是教师个体差异决定的,这是允许存在的,也是现实的;阶梯式说明了目标之间层层提升,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性和可持续性,是有无限上升空间的。

二、要搭建好3个平台(即“三格”层次教师培训平台)

在这样的目标定位下,怎样才能有效达成目标呢?这就涉及到了培训的机制问题了。教师培训工作绝不能走过场,必须真抓实干,主动地、创造性地实施分类分层培训,针对不同高度目标和不同层次的教师,积极搭建三个不同层面的教师培训平台,让教师在各自不同的发展空间对目标触手可及,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我校2009年开始实施“三格”层次教师培养计划。“三格”层次教师培养是指新教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这其实就是三个培训平台,是“螺旋式”上升培训机制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从经验型、学习型到研究型转变所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对构建学习型组织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一)新教师“入格”培养

刚走上讲坛的新教师,在角色的转换、理论的运用和时间的研究等方面都面临着困难,和学校教师团队、学生之间存在磨合期。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使之尽快熟悉业务、融入团队、缩短磨合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来说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引导新教师做好角色转换。从大学院校走出校门到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面对着个性强的几十个学生,同时还带着学校领导的期望和家长的期待,角色的变换往往让他们无所适从。学校有责任让他们尽快走出迷茫期。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给每一个新教师安排一个师傅,他们从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的职责、组织教学、班级管理艺术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和跟踪指导。这样的培训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新教师乐于接受,乐于学习。他们很快就能融入集体,熟悉业务,大大缩短了成长周期,使他们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是借助集体备课的平台,在年级内开展常规课的听课议课活动。年级备课组是新教师成长的最初摇篮。在年级中开展集体备课,加强对同题异构课的研究,对帮助新教师把握教学目标,合理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对教学策略和问题的充分预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开展年级内听课议课活动,及时发现新教师组织教学中的问题,并在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模式上进行实际指导。新教师在年级备课组中得到大家的时刻关注和引领,很快就能变得“轻车熟路”。

三是坚持组织开展新教师“3个一”活动,即拜一个教学上的师傅,每个学期交一份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上一节汇报课。理论学习形式为集中学习和课余自学。拜师为自觉行为,师傅不仅要对新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跟踪指导,还要向新教师推荐一些指导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试图共同学习。每学期向学校递交一份理论学习心得体会,并在师傅的指导下上一节汇报课。通过这样的方式,鞭策新教师研学理论、研读文本、研讨课堂,使之快速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

新教师的“入格”培养,为教师专业成长奠定了基础,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不容忽视。对刚走上讲坛的新教师,应关注其教学实践指导和理论知识学习,有计划地帮助新教师成长为一个经验型教师。

(二)青年教师“升格”培养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有生力量,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学校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催化剂。学校应该重视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进行“升格”培养。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他们热情高涨,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学校应该合理利用青年教师这一特点,搭建培训提高的平台,让他们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就是“升格”培养。事实上,有许多校长经常痛诉一些青年教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试问:学校是否建立了让青年教师积极进取的平台?如果没有,他们必将得过且过,甚至磨灭了他们的意志力,掐灭了他们的热情。这是学校教师管理中我们不愿意看到但又实际存在的现象。如何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打造青年教师的能力优势,使他们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这不能不是学校管理者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学校曾经是市直属小学,对于老师来说,这是客观存在的环境优势,曾经,青年教师们的工作热情非常高。但是2008年,随着强区拓权政策的贯彻,我校撤消了市重点小学的称号,正式划归龙华区。尽管很多教师从心底里难于接受这一现实,认为身份无形中被降低,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一下子递减了许多。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认为失去了自身优势。怎么办?如何让教师们重拾信心,重树优势?学校及时搭建了青年教师“升格”培养的平台。

青年教师“升格”培养有别于新教师的“入格”培养。这些青年教师已经具备了一些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但又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相对稳定的专业积淀,学校必须搭建一个更高的平台,让他们得到磨炼和提升。

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引领。学校经常邀请省市或者国内的教学专家到校举行学术讲座,这样的讲座,对青年教师来说如鱼得水。他们和专家零距离互动,直面教学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分享专家们的经验智慧,内化为自己的专业积淀,又有效指导了教学实践。俗话说: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学习借鉴名师经验,大量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取经,也是青年教师“升格”培养的重点内容。他们带着学习任务去,带着任务回,并在校内以研讨的形式举行学习培训展示课,以此展示学习培训的成果。

二是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论坛。学校每年有两个专门为青年教师展示和提升的平台,即“教学节”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百花奖大赛”。如今,这两个平台已经从校内提升为区域性的教师研修平台,既有省市专家的互动点评,又有区域内同行的交流,也有家长的直接参与,规模和影响在不断扩大。青年教师借助这样的平台,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多年来致力于教学研究的成果,从中获得了成功感,不断点燃激情和热情,大大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创造力。

三是实施城乡教研帮扶活动,考验青年教师的教学智慧。人的成长过程必须经历磨砺和考验,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应例外。开展城乡教研帮扶是市政府提出的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我认为这其实也为青年教师的锻炼和成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机会。我校每年选派多位青年教师到对口帮扶学校澄迈龙楼小学、国扬小学和新坡中心小学开展送教下乡和教研帮扶活动。他们在学生素质能力较低和教学设备奇缺的原始课堂条件下,凭借着自己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智慧,博得当地同行的钦佩。城乡教研帮扶活动加大了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考验了他们的教学智慧,使他们的专业素养变得更加丰富,教学变得更加成熟淡定。

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及学校搭建的立体式平台,拓宽了青年教师的“用武之地”,更为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学科骨干教师做好了铺垫。他们借助这样的平台,在学习中交流,在研讨中探索,在实践中积淀,在磨炼中提升,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到学习型教师的转变。

(三)骨干教师“风格”培养

教师的发展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学校软件提升的主要因素。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培养出骨干教师,学校教学改革是走不出困境的,更别谈学校发展。而如果学校没有留给骨干教师继续发展和提升的空间,那么这样的教师队伍将难于适应时展的要求。如今,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现代型优秀教师成为了信息时代的需要。如果说: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传统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历史,那么信息时代的到来则意味着教师们施展的空间更宽,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将得到更深层次的训练和培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之一。在信息时代,一个不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师不能说是现代型教师,当然也就培养不出现代型人才。因此,对骨干教师进行“风格”培养,使之成为熟练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独自风格的现代型优秀教师,是学校教师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应该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

我校在对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过程中追求“三高”,即高起点、高要求,高平台。

一是高起点。从事全国现代型优秀教师培训工作的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学院刘晓忠教授认为:现代型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四种能力,一是教育思维能力;二是教育技术能力;三是教育研究能力;四是教育实践能力。因此,在进行现代型优秀教师培养前,应该综合考虑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针对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及教学研讨中有独到见解和显著成果的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

二是高要求。根据现代型优秀教师的必备能力,在培训的内容和目标上提出高要求。通过理论学习、方法研究、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及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目标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创新教育呼唤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具备相应的心理素质,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诸多的影响创新教育质量的因素中,教师始终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教师的创新品质对学生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教师,才会精心设计和选择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一句经典哲理名言:“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教师应将自己的思维转化为行为,让行为形成习惯,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通过现代型优秀教师的培养,使教师能够根据教育的对象分析教育的本质规律,用现代教育思想,去主动思考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学科知识拓展能力培养目标

唐代文人韩愈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既是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学科素养的最初概括。即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相对稳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掌握与学科相关的内容,方能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教育与社会发展,人们对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有了新的界定,即精通该学科的技术性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与该学科领域的相关内容;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学科知识拓展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必然途径,也是现代型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学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仅通晓一门学科并非必然地使他成为该学科的好教师。一个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具备所教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师的专业领域毕竟是教学而不是其任教的学科。现代教育所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关注在传授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从这一高度来看,现代型优秀教师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按照学科教与学的需要,养成经常收集学科信息、加工处理并构建与学科相关的知识体系,有效拓展学科学习的知识内容,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和学科的发展。

――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目标

“足不出户,天下大事全知晓;鼠标轻点,精彩内容纷沓来”、“学习因鼠标而轻松,教学因网络而精彩”,这是信息时代教学实践活动的形象写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多元化,网络信息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悄然改变着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方式、方法,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同时对教师的角色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教师要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的讲解者、传递着、灌输者迅速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型教师,就必须掌握和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有效教学。

――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目标

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指把教育科学研究的知识运用于教育科学研究情境,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传统的教育教学观是以教师为本,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模式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可控性,而现代教育教学观倡导的是“生本”教育,即立足学生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民主开放性教学模式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可预见性。因此,现代型教师应着力培养和提高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去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要做一名善于反思的研究型现代教师。只有善于反思,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分析研究,才能解决问题。

三是高平台。现代型优秀教师的培养,其目的是促进教师在现代教育环境下,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凸显教学实效,并形成独自教学风格。因此,这一培养过程不是单一的理论学习过程,也不是单一的技能培训过程。是集理论学习、课例研讨、技能展示、网络实践、课题研究于一体的多元化培训平台。

――理论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一名现代型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课改前沿的动态信息,不断刷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新形势。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使教师终身学习变为了可能。教师借助网络尖端平台,可以及时捕捉各种教育教学信息,学习各种教育教学先进理念,与名师在线研讨互动,分享名师教学智慧等等。此外,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现代型优秀教师高级研修班”,与国内专家名师零距离对话,接受理论指导和技能培训,不断完善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课例研讨

现代型优秀教师在专业上应具有引领的能力。课例研讨为教师提供了锻炼的机会。通过一节课例,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分析其中的得与失,查找原因,探讨改进措施和优化策略。

――技能展示

由于现代教育大环境的决定,这里所说的技能展示是指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支撑下,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突破传统教学界限,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呈现。其核心要求在于:其一,离开了信息技术的支撑,教师是否一样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其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点是否准确,是否必要;其三,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明显的效果反馈。

――网络实践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典型标志,网络的普及带给教师和学生,乃至课堂教学极大的冲击力,它最大限度地使人的潜能得到发掘和发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实践是现代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的专业成长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学校应该建立网络学习实践平台,让教师在网络中记录成长过程,分享他人的成长经历,学习名师的成长经验,解读成长中的困惑等等。目前,网络教研已经成为一种穿越时空的教师培训平台,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加入网络教研行列,参加在线交流研讨,收获成长的快乐。学校还应该建立学校教学资源网站,整合校内外、国内外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反馈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和教师专业成长实况,促使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网络化,制度化、专业化。

――课题研究

从事课题研究对于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一个现代型教师必然是一个会思考的老师,而做课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会思考的过程,实际上从选项题开始就要思考:选择什么课题来做?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问题来研究?相关问题人家已做过怎样的研究?用什么方法来研究?通过研究什么内容达成研究目标?我这样做科学吗?通过课题研究我取得了哪些经验或策略?其中遇到疑难问题时还要不断看书学习,寻找答案,还要经常与课题组的成员一起交流研讨,团结协作。所以,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养成思考的习惯,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团队建设,有利于学校良好氛围的形成。学校通过利用骨干教师的优质资源,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教师们通过科研攻关,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不仅能取得一些教科研新的成果,而且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对骨干教师进行“风格”培养,教师在努力朝着现代型优秀教师成长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无形中发生转变,变成了集经验型、学习型和研究型于一身的现代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