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 246.6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足底按摩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把5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在口服阿普唑仑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腹部穴位为主及足底按摩治疗,腹部穴取中脘、关元、气海等为主;对照组单纯口服阿普唑仑治疗。评定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8.46%,2组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间治疗后PSQI各因子、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 失眠症/针灸疗法;失眠症/按摩疗法;足;@足底按摩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of sole on sleeping quality of the patient with insomnia

ZHONG Zhi-guo,CAI Heng,LI Xiao-long,LÜ Dong (Department of TCM,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anjiang 524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of sole on sleeping quality of the patient with insomnia.Methods Fifty-eight cases of insom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n=32) and a control group (n=26).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lprazolam,massage of sole,and acupuncture at Zhongwan (CV 12),Guanyuan (CV 4),Qihai (CV 6),etc.on the abdomen as main points;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lprazolam.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and scores for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3.7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8.46%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after treatment,there were significant or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ores for various factors in the PSQI,SAS and SDS (P

KEY WORDS:Insomnia/am ther;Insomnia/mass ther;Foot;@Massage of Sole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长期失眠患者常产生一系列精神及躯体症状,如伴有抑郁或焦虑状态,这往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其中针灸治疗由来已久。本研究采用针刺结合足底按摩的方法,在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上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5年10月―2007年5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和心理科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39.33±13.52)岁;平均病程(34.10±13.20)个月。对照组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1.02±13.04)岁;平均病程(37.21±11.53)个月。经统计学处理,2组病例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CCMD-3第3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拟定纳入标准,排除有躯体及精神性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1)针刺:以调神理气、宁心安神为治则,主穴:中脘、关元、气海、天枢、百会、太阳、神门;配穴:内关、太冲、足三里等。每10分钟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1次,留针30分钟。每日晚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在中医科病房每晚9时许由值班医生操作。

(2)足底按摩:选取双足底的大脑反射区、小脑反射区、脑干反射区、心脏反射区、脾脏反射区、肾脏反射区、肝脏反射区、胆反射区及胃反射区等。术前患者先用温水泡脚5分钟,卧于床上,尽量放松心情和肢体。术者指掌贴在患者足底部,从足跟始至足趾端用指掌上下来回搓动,直至足底发热(注意指掌要紧贴足底,用力要均匀深透,来回动作要连贯),然后用单食指扣拳法垂直缓慢按压足底相应的反射区,每个反射区按压2~5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4个疗程后总结疗效。操作由本科按摩技师完成。

(3)药物:口服阿普唑仑,每晚睡前0.4~0.8 mg,治疗40天。

2.2 对照组

口服阿普唑仑,药量和疗程同观察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1)睡眠改善有效率评定[2]

痊愈:每晚能安睡6小时以上,并能持续1个月以上,其间偶有睡眠差,但不超过2天;显效:每晚能睡眠4~6小时,偶有睡眠差,但不连续超过3天,且能自我调节者;好转:每晚能睡眠4~5小时,偶有睡眠差,但不超过5天,自我调节差;无效:治疗前后睡眠无明显改善。

(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用PSQI[3]对其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对19个自评问题构成的7个因子计分,每个因子计0~3分,满分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采用SDS及SAS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和焦虑状态。SAS测评由20个项目组成,正常为70分;SDS量表共20个自评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率采用4级评分,得分范围为20~80分。均由专业人员进行测评并分析结果。

3.2 治疗结果

(1)2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2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2种疗法疗效相当。

(2)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见表2。

(3)2组患者治疗前后SDS及SAS评分比较见表3。

4 讨论

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质量令人不满意的状态,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或醒后不能再入睡,甚则彻夜未眠。长期失眠常造成患者的注意力、判断力、记忆力及工作能力下降,还可导致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失眠症中医称之为“不寐”,其病因在于情志内伤、思虑太过、劳逸失调、久病体虚及饮食不节等,而尤以忧思劳倦多见;病位主要在于心,涉及脾、肾、肝、胆、胃,病理变化主要在于阴阳失调,阳盛阴衰,阳不入阴,阴阳失交,昼夜阴阳运转失常;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本研究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疏通经络而达到调整阴阳,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效果。

腹针治疗失眠症临床报道甚少,笔者之所以要选择腹针穴位为主治疗,其理由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腹部具有脏腑最多、经络分布最广的特征,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6条经脉,既有阴经也有阳经,且十二经别亦从腹部经过与脏腑相接;另一方面腹部的各条经脉都与四肢、头面及脏腑相联系而使全身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腹部的穴位治疗范围理所当然上可达头面,内可及脏腑;其三,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胃所居之处为腹部。笔者所选取腹部阴阳经穴合用,共起调整阴阳、宁心安神之功效。足底按摩的基本原理是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足底都有相应的反射区,刺激各反射区对相应的脏腑都有调节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心、肝、脾、胆、胃等反射治疗区,可达到调和脏腑功能而调整阴阳的目的。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2组治疗方法在治疗的有效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这也可能与失眠症的长期性、慢性化及顽固性有关,但是2组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说明腹针和足底按摩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而且结果也显示2组SDS及SAS评分治疗后亦有统计学差异,这也说明腹针和足底按摩还明显改善了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在临床研究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大部分失眠症患者由于病程的迁延都有焦虑或抑郁情绪,而且这种不良情绪反之又会加重患者的失眠程度,这样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但通过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到改善,从而起到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以达到促进睡眠改善的作用。因此,在改善睡眠质量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治疗。总之,腹针结合足底按摩是治疗失眠症较满意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2] 许红,胡振霞,王翘楚.针药结合治疗失眠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1,20(6):19.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门诊患者心理障碍的类型与治疗。方法对心理咨询门诊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障碍的类型依次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适应障碍,精神分裂症,失眠症及其他心理障碍。男性多见焦虑障碍,女性多见抑郁障碍。男性心理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χ2=10.68,P<0.01)。治疗方法多采用心理与药物相结合。结论心理咨询门诊患者的疾病类型较多,心理咨询是干预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心理障碍;心理咨询;疾病类型;治疗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精神卫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门诊的开设为解决社会大众的心理行为问题提供了更为便利和专业的服务[1]。作者对2003年以来我院心理咨询门诊的大量心理咨询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心理咨询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样本选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心理门诊咨询的患者,共154例,其中男97例(63.0%),年龄19a~60a;女57例(37.0%),年龄19a~65a。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诊断均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进行诊断。

1.2.2治疗与评定咨询时,首先建立具有治疗功能的咨询关系,全面了解咨询者的情况,明确咨询问题的实质,进行必要的躯体检查及心理测验,作出初步诊断,确定治疗原则、复诊时间。治疗方法多采用系统的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整合性心理治疗。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可选用抗抑郁剂、抗焦虑剂及抗精神病等药物治疗。疗效评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BECK抑郁问卷(BDI)[2]。

2结果

2.1疾病类型构成154例患者中,焦虑障碍59例(38.3%,焦虑症30例、强迫症17例、恐怖症4例、其他8例);抑郁障碍30例(19.5%,单项抑郁症18例、恶劣心境7例、双相抑郁症5例);适应障碍14例(9.1%);精神分裂症13例(8.4%);失眠症8例;人格障碍6例;疑病症3例;性心理障碍3例;进食障碍2例;神经衰弱1例;急性心因反应1例;不符合CCMD3诊断标准14例(9.1%)。

2.2不同性别构成116例焦虑障碍、抑郁障碍、适应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77例(66.38%),其中焦虑障碍47例(61.04%),抑郁障碍15例(19.48%),适应障碍9例(11.69%),精神分裂症6例(7.77%)。女性39例(38.62%),其中抑郁障碍15例(38.46%),焦虑障碍12例(30.77%),精神分裂症7例(17.95%),适应障碍5例(12.82%)。男性心理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χ2=10.68,P<0.01)。

2.3心理治疗方法,见表1。

表1心理治疗方法(略)

表1显示,116例焦虑障碍、抑郁障碍、适应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84例进行了心理治疗,对其中30例有效患者进行了疗效评定,结果痊愈6例,显效15例,好转9例。

3讨论

本资料显示,心理咨询门诊患者以焦虑障碍、抑郁障碍、适应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失眠症为多(80.5%)。焦虑障碍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等;抑郁障碍包括重性抑郁症、双相障碍、心境恶劣等[3]。在心理咨询门诊患者中,男性心理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χ2=10.68,P<0.01)。男性以焦虑障碍为多,女性以抑郁障碍为多。对30例心理干预有效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显示,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100%。提示心理咨询是心理障碍有效的干预手段。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概念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健康的概念已不仅仅是躯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临床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为解决社会人群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境提供了一个宽松、专业性的健康咨询途径。

参考文献

[1]沈怡芳,张晓莉,李泽爱.精神专科医院心理门诊首诊患者和来访者构成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1):44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针灸;失眠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中医称为“不寐”,针灸治疗失眠具有无毒、无副作用,无安眠药的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等特点。笔者采用针灸对40例失眠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40例失眠患者,男17例,女23例,年龄20~69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5年。

1.2 中医诊断标准: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即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昏欲睡,睡眠不足5h;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②经络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③有反复发作史。

1.3 疗效判定:治愈:症状消失,每晚睡眠时间在6h以上,随访6个月未复发;显效:症状改善明显,每晚睡眠时间达3~6h;好转: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

1.4 方法:采用针灸疗法。取穴:四神聪透百会、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取30号1.5寸毫针先快速平刺百会前后之神聪,后刺百会之左右神聪,针尖刺向百会穴。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分别直刺,得气后施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天针1次。灸法:晚上临睡前由患者家属将清艾条点燃,对准涌泉穴行温和灸,以患者感觉温热不烫为度,每穴各灸15min,每天灸1次,以上针灸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2 结果

本组经针灸治疗后,治愈28例、显效8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0%。治愈患者随访3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失眠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脏腑机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阴阳失衡,阳气不得人于阴中所致。其病位主要在心,病性有虚有实,但以虚为主。治疗应实证泻其有余、虚证补其不足,以调整阴阳、调理气血、养心安神定志。百会穴为督脉穴,调理一身之气机,有平衡阴阳、镇静安神之功效;四神聪为经外奇穴,有疏通局部气血的作用;神庭为督脉穴,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有安神镇静作用;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与神门穴相配,为原络配穴,可奏安神之功;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有调气血、补虚的作用,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络穴,能调节三阴经经气,两穴相配有调整阴阳气血、补虚弱的功能。中医理论认为,阴阳相合,阳人于阴为寐安,如阳不入阴则入睡困难;阳能入阴,但阴阳相合时间较短则睡而易醒;阳能入阴,但不能很好潜于阴,则多寐,夜寐不实。笔者对本组40例失眠患者采用诸穴辨证配伍针灸,并结合睡眠卫生教育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治愈28例、显效8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0%。治愈患者随访3个月无复发。因此,针灸治疗失眠具有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无毒副作用、无安眠药的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等特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适宜推广应用。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失眠症;针灸;治疗方法;研究探讨

失眠,在古代文献中又称为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轻者入眠艰难或时眠时醒,重者可整夜不寐。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症是由于长期过度紧张脑力劳动,强烈的思想情绪波动,久病后体质虚弱,使得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相互失于平衡,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而成不寐。根据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将失眠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失眠症为最多见的一种睡眠障碍,针灸疗法对失眠症的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取得巨大发展并发挥特色优势使其治疗失眠得到了良好的疗效。现将近几年针灸疗法对失眠症治疗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针刺疗法

1.1 辩证取穴法

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性、病理性、精神方面和药物作用等。确切的失眠症是指精神因素和部分疾病引起而言,诊断失眠不能单以入睡时间而定,而是以失眠的伴随症状:头晕、头胀、心烦焦虑、精神不振、工作效率降低等为依据。辨证论治取穴法是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主要优势和重要特色之一。临床中多数在针刺主穴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腧穴及补泻手法进行辩证施治,中医将失眠的辩证主要分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食滞胃脘、肝郁痰扰等症。如王海波[1]根据脏腑辩证取穴以百会为主穴向后平刺,留针至第二日清晨,不作行针处理。肝郁化火型加风池、行间;痰热内扰型加足三里、丰隆;阴虚火旺型加太溪、风池;心脾两虚型加足三里、内关;心胆气虚型加四神聪。留针30min,每lOmin行针1次,此结果证明78例失眠症治疗组中有效率达到96.5%。王虹等[2]运用针刺四神聪透刺百会穴治疗失眠症50例,以四神聪透百会为治疗失眠症的主穴。配穴根据辨证分型加减。心脾不足型配神门、三阴交;心胆气虚型配心俞、胆俞、阳陵泉;心肾不交型配心俞、太溪;肝郁气滞型配肝俞、太冲。其中心俞、胆俞、肝俞均快速针刺而不作留针处理。上述治疗,每日1次,每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针刺结果表明28例治愈,显效者12例,有效为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1.2 特定取穴法

用阴阳跷脉的理论治疗失眠症是针灸的又一大特点,阴阳跷脉同属于奇经之脉,二者均能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若阴阳跷脉失于调和,则眼睑开合无度,睡眠失常,出现不寐症。邢氏[3]用针刺阴阳跷脉为主治疗失眠症,取申脉、照海为主穴,患者取俯卧位,双侧取穴,采用直刺法,主穴申脉用泻法,照海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经以上方法治疗1至3疗程后,痊愈者30例,有效者8例,无效者4例。陈氏等[4]根据“上为阳,下为阴”“昼为阳,夜为阴”中医学理论和“动为泻、静为补”的针灸治疗原则,取头部阳经穴,用电针振动方式,为泻阳法,印堂、百会、风池、翳风用泻法;取脚部阴经穴,用轻微捻转手法,称为补阴法,三阴交、太冲、太溪、足三里用补法。采用泻阳补阴法治疗失眠3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4%。高晖[5]采用泻南补北、交通心肾针刺法治疗60例不寐症,针刺治疗组选用神门、内关、心俞、用捻转泻法,太溪、照海、肾俞,用捻转补法。西药对照组服用苯巴比妥、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药物。结果表明针刺治疗组有效率为96.7%,西药组有效率仅为35%,针刺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2 灸法治疗

2.1 艾灸

艾灸属于中国针灸的传统疗法,灸法治疗失眠症可气至病所,抑制大脑皮层的自发放电,使脑功能的絮乱更进一步趋于平衡协调,灸法具有调和阴阳、鼓振阳气、通达血脉、起到养心血、安心神的功效,并且操作简便验廉,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2.2 温针灸

范郁山等温针灸治疗失眠37例,作者认为失眠总的病因病机是阴阳失调,阳不入阴,采用百会、足三里(双)、内关(双)、三阴交(双)等穴,用平补平泻法针刺上述各穴,得气后各穴分别加用温针灸器灸30min,其中治愈者26例,有效者9例,无明显效果者2例,有效率为94.59% ,结果与体针、耳针结合治疗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此方法切实可行,操作方便,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疗法。

3 其他疗法

3.1 电针

电针疗法治疗失眠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处于抑制状态的中枢神经可起到兴奋的作用,反之,对处在兴奋的中枢神经具有抑制的作用。朱少华电针治疗失眠。取供血、安眠两穴,根据辨证分型的不同,随症配穴,针刺穴位得气后,接电针仪,选择疏密波,用中等刺激强度。在治疗48例中,治愈者19例,有效者2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作者认为此方法治疗失眠能明显改善脑血液循环,恢复脑神经兴奋与抑制的平衡,从而达到最佳的睡眠质量。

3.2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是中医全息疗法,通过耳穴疗法对耳的神经有规律的相关刺激可以调节中枢神经兴奋与抑制机能状态,使其达到平衡.从而治疗失眠。此方法操作简便,刺激量持久,无副作用,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症得到大多数人认可。作者认为耳穴治失眠,是通过耳穴的刺激,使大脑网状系统正常有序化激活和抑制,使得病理性的睡眠向生理性睡眠转化,从而取得最佳的睡眠。王晓艳 耳穴取心,脾,肾,神门,交感,皮质下治疗失眠症。先将耳廓做常规消毒,其次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在上述各穴位,每次贴于一侧。每日每穴按揉3~5次,局部以产生酸,麻,胀,痛及灼热感为最佳。

3.3 刺血疗法

庄氏用梅花针叩刺背俞穴治疗顽固性失眠42例。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将针具及叩刺皮肤局部做常规消毒处理,然后将针头对准穴位,从肺俞到膀胱俞逐穴叩刺,垂直叩打在皮肤上使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微渗血为度,每次治疗大约20min,5次为一疗程。治愈结果总有效率100%。

3.4 综合疗法

由于失眠病因的复杂性和疾病的顽固性,单一的治疗方法虽拙有见效但效果始终差强人意。在临床使用中,常常会选用几种方法合并运用。针刺穴位选取四神聪、神门(双)、内关(双),采用平补平泻法,并在留针期间配合足部推拿,首先握拳屈指点揉涌泉穴2min,若患者自觉产生轻微疼痛或酸胀感为宜,其次再用拇指推揉足底膀胱经、肾经、脾经5min,掌揉足背部,以透热为度,并侧面击敲脚部2min,每日1次,以l0次为1个疗程,治愈结果58例患者中,痊愈者43例,占74.1%;好转者12例,占20.7%;无效者3例,占5.2%。和运志等透穴配合拔罐治疗失眠症48例。针刺主穴取以百会透前顶,攒竹透印堂,曲鬓透率谷(双)为主穴,配穴根据辨证分型取合谷(双)、三阴交、足三里。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出针,再辅以拔罐疗法,依次在足太阳膀胱经双侧心俞穴、肝俞、脾俞、胃俞、及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上进行拔罐,每次留罐9~12min,每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结果表明,针刺透穴配合拔罐治疗失眠症与单一针刺对照组治疗失眠有着明显差异,总有效率为97.9%。

4 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大量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表明,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症有着独特的疗效,而且对失眠症的治疗方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只要辩证取穴治疗方法对症,不同针灸疗法对失眠症的治疗效应都会起到不同的治疗效果,并且针灸的主要优势在于作用更为持久,疗效更为确切,并且无毒副作用,无成瘾性与药物依赖。且操作安全简便、经济实惠、这些优势让针灸治疗更易被患者所接受。不过从近年来的文献资料看,针灸治疗失眠症仍有匮乏之处,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传统针刺疗法在治疗失眠症的领域中仍占有主导地位,且简单重复性高。而灸法,皮内注射,腕踝针、芒针、等其他疗法在已报道的临床上应用过少,报道显示这些疗法的诊断标准尚未明确,临床标准亦尚未统一。现今临床方法多为各自的经验,多数都是自拟评定治疗失眠的诊断与有效准则,只停留在一般的临床总结或疗效观察上,此外,在已知的报道中,多数报道并未设定对照组或设定对照组的对比并不理想,可供观察的样本太少,穴位统一性和病情轻重划分不清等等。总的来说,失眠症的针灸治疗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今后应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需为失眠症临床辨证和疗效评定建立统一标准,并开展具有一定前瞻性,为符合当今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多样本、多中心,多元化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海波.针刺百会治疗不寐症7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4.

[2] 王虹,赵然.针刺四神聪透百会治疗失眠5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

[3] 邢孝民.针刺阴阳跷脉为主治疗失眠42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3

[4] 陈宏伟,曹东方,唐永春.泻阳补阴法治疗失眠症38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临床杂志,2004

作者简介: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补肾活血法;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血;经期失眠

[中图分类号] R271.1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5-0112-04

功血是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由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全身以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的病变。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血是卵巢功能衰退、生育功能趋于终止的表现,是每一位女性必然经历的阶段。但该功血象在不同的女性身上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同,轻者安然无恙,重者会出现经期失眠等情况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疾病。时间长者可达几年,短者只有数月。相关报道[1,2]称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血发生率占功血的50%左右,临床常表现为经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频发等。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继发性不同程度的贫血、感染等。本病好发于45~55岁,西医理论认为此病发病原因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机制失调以及子宫内膜局部止血功能失调引起的,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常用的激素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包括一些西药的治疗可以达到短期的治疗效果,但是长期维持的效果不理想,病情反复复发,不仅增大患者治疗的费用,更增加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常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以及生活质量[3]。近年来以中医学理论为切入点辨证思维对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血的发病机制、治疗、药理等方面有较多深入性研究,逐渐从源头上恢复性腺轴的作用,并且中药治疗的副作用小,疗效持久,对于此病的治疗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326例确诊为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按照确诊顺序用简单随机方法将32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63例以及对照组163例。其中试验组:病程3个月~4年,平均(12.73±3.79)个月;年龄41~55岁,平均(48.59±3.25)岁。对照组:病程4个月~3.8年,平均(11.27±3.57)个月;年龄41~55岁,平均(47.38±2.29)岁。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根据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SPIEGEL量表[4]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障碍评分,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5] 年龄41~55岁之间的已婚女性患者,临床表现:患者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时多时少、带有失眠症状(难以入睡、易醒、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不适、白天困倦疲乏等)。

1.2.2 中医诊断标准[6] 疾病属于肾虚血瘀型,患者突然出血,颜色暗红附带血块、量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失眠、心烦不宁、多梦易惊。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7]:(1)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加本实验;(2)40岁

1.4治疗方法

试验组在诊刮术1周后(第7天)开始口服补肾活血的中药处方,每天1副,连续服用21 d,以后每个月月经干净3 d后开始服用,连续服用21 d:山药30 g、茯苓16 g、三棱6 g、生薏仁30 g、莪术10 g、丹皮10 g、山萸肉10 g以及熟地30 g。

对照M患者在诊刮术2周后(第14天)开始口服黄体酮软胶囊(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200 mg,每晚1次(服药时间尽量与就餐时间隔开),连续服用12 d后在每次来月经的第14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个周期。

1.5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综合疗效。综合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控制出血后,至少连续3个月月经周期、经量、自觉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疗效指数(n)≥90%;显效:控制出血后,月经周期、经量、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但经期较长(7~10 d),中医证候疗效指数33.3%≤n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整合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疗效评估比较采用等级资料Ridit分析,α=0.05,P

2 结果

2.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经Ridit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9),表明在治疗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血总体疗效方面,试验组治疗后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经Ridit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方面比较,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2.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均无较大变化。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但并未中止用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

3 讨论

围绝经期指的是绝经前后的女性,身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的一个必经阶段。这个阶段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降低,促性腺激素水平相对升高,最终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围绝经期的失眠也是其诸多中医证候之一[8-12]。近年来,由于生活、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围绝经期女性更是长期生活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加剧围绝经期功血以及经期失眠的发生率。有相关报道称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血以及伴随的经期失眠发病率逐年上升[13-17],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治疗,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免疫机能、引发多种疾病,给围绝经期的女性带来不容忽视的精神压力与生活压力。国内外关于此病的治疗方法多选用激素替代疗法[18-20],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使用会带来很多隐藏的风险,可以增加患妇科疾病的概率,并且激素类药物有依赖性,副作用较多,因此如何更好地治疗该疾病仍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以中医辨证的角度出发应用中药治疗该疾病的研究甚少,但是中药一般副作用少,安全有效,广为患者接受。本课题就以中医视角出发探讨补肾活血治疗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血以及经期失眠的临床效果。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326例被确诊为肾血瘀型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根据实验方案最终得出,治疗总有效率经Ridit比较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9);中医证候疗效经Ridit比较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升高血红蛋白的含量。根据各个指标结果对比以及安全性评价与不良反应等方面可以总结出补肾活血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以及经期失眠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并且中药治疗毒副作用少,效果更持久,无依赖性与成瘾性,间接提高了围绝经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以中医的视角进行中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中医重视整体平衡和辨证论治,讲究身体机能的整体协调,以中医角度诊断治疗围绝经期多考虑为肾虚所致,肾精不足、血少气虚、血液行走迟缓、肾阳虚弱、命门火衰、寒凝血滞、肾阴亏损、内热煎灼,血稠难以流动,最终导致血瘀,血瘀反向导致身体脏器的气血不顺,脏器功能失调,长时间肾虚更加重血瘀,血瘀又可导致肾虚加重,两者相互影响[21]。本方中熟地为君药,用于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主入肝经、滋补肝肾;三棱、莪术能够气血双施、活血化瘀,具有止痛的功效,调节血脂,改善血管血液循环,为臣药;茯苓、生薏仁健脾利湿;共八味药,相辅相成发挥出补肾活血功效,并且相较激素类的西药毒副作用小,药效持久无禁忌证,以上的研究结果也充分证明补肾活血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以及经期失眠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可以替代激素治疗。

中医注重辨证思维、观察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补肾活血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以及经期失眠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小,较为安全,值得推广。但是中医在当前时代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目前还是因为其理论基础和临床疗效的研究体系缺乏规范性、统一的临床疗效评判标准,因此还是需要在中医的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推动中医在医学界快速发展,并且能够为患者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Tang YH.Tiaochong Gushe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kidney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perimenopausal period of clinical analysis of blood[J].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6,(7):178-180.

[2] Li CX,Ding F,Zhang DM,et al.Bushen Huoxue prescription and mifepriston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J].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2014,34(3):676-677.

[3] Xie Z,Zheng WL.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tonifying kidney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in gynecological diseases[J]. Asia 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2016,12(1):79-80.

[4] Fang QX,Zou P,Chen RX,et al.Bushen Huoxue recip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kidney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type of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clinical observation of[J].Shangha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6,(2):38-41.

[5] Zhang GM.Self-made three-carbon prescription combined with hemostatic treatment of kidney-yin deficiency of perimenopausal period of 58 cases of clinical observation[J].Journal of Gannan Medical College,2014,34(3):436-437.

[6] Yang J,He GX.Perimenopausal peri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J].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4,30(1):76-78.

[7] Feng YX,Wang TP,Zeng Q,et al.Effects of Bushen Huoxue method on estrogen,progesterone and its receptor in kidney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rats[J].Zhongguo Zhong Yi Yi Ji Yi Xue Za Zhi,2016,14(2):191-194.

[8] Wang JR.Discu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J].World Latest Medical Information Abstract:Continuous Electronic Journal,2016,16(6):205.

[9] Li HM.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bleeding in 40 cases[J].Western Medicine,2014,85(10):118-119.

[10] Jin JL.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J]. Sh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5,31(6):8.

[11] Shi J,Liu W.Bushen Anshe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yinxuhuowang perimenopausal insomnia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53 ca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Hebei,2014,(2):214.

[12] Li GY,Peng F,Cui SH.Shensongyangxin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insomnia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42 cases[J].Hebe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5,(4):584-586.

[13] Xiong SH,Du ZS,Lu F,et al.Changes in women's menstrual cycle sleep behavior[J].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and Brain Science,2001,10(2):550-551.

[14] Khodjaeva N,Khaydarova F.Prevalence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 among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ith regular menstrual cycle[J].Medical & Health Science Journal,2014,14(3):144-149.

[15] Gao LP,Chen M,Zhong XM,et al.Method of tonifying kidney and activating blood stasis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in 60 cases[J].Chinese Medicine in Fujian,2003,34(2):24.

[16] Chen LP,Wang XL.Western medicine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Chinese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Research,Anovulatory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Syndrome,2006,17(2):88-90.

[17] Wang HY,Ouyang HQ.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anovulatory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with Chinese herbs of tonifying kidney and activating blood[J].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2003,20(2):264-267.

[18] Liang HZ,You ZL,Xu YH.Jiaoai Siw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in 26 cases[J].China TCM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2013,11(19):50-51.

[19] Guo JF,Shi P,Liu J.Clinic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tage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with Jianpi Bushen Zhixue Decoction[J]. Journal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2,28(6):1092-1093.

[20] Huang CX,Chen SJ,Wen CX.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mifepristone cyclical therapy for perimenopausal period uterine bleeding[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2013,26(12):1625-1627.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第6篇

1.1中药单方王锦槐用蝉蜕3g加水250mL,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缓煎15min,取汁饮用,治疗本病有奇效。王翘楚等将落花生枝叶研制成制剂用于治疗失眠症,取得良好疗效。马明和重用半夏(将半夏先用净蜂蜜炙后,煎30min,取汁300mL徐徐咽下)治疗失眠取得显著疗效。范桂滨使用大剂量茯苓治疗不寐24例,临床痊愈7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5%。王祥礼用灵芝菌液治疗失眠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1.2经方加减

戴子辰用竹叶石膏汤加味治疗不寐58例,有效率为77%。屈沂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总有效率92%。楼兰英等用归逍散治疗失眠75例,有效率92%。季铁铮等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40例,总有效率98%。魏相玲等用归脾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47例,结果治愈25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5%。何丰华用黄连阿胶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80例,总有效率92.5%。周亚玲用加减温胆汤治疗痰热内蕴型失眠患者81例,总有效率93.83%,其中显效率62.96%。倪国栋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治疗顽固性失眠36例,其中治愈28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何爱国等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失眠30例,治愈14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47%,总有效率90%。黄泽辉使用加味导赤散与舒乐安定对照治疗顽固性失眠,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0.65%,对照组总有效率68.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郝芬兰等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失眠102例,以刺五加片、谷维素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显效60例,有效3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7%。

1.3自拟方加减

刘艳萍自拟安神汤随症加减治疗失眠32例,经治2~3疗程,32例中24例痊愈,7例显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9%。张培林[26]自拟活血宁神汤为主治疗老年失眠,总有效率91.7%,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凌桂梅自拟活血安神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组55例,痊愈23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7%。陈群等自拟安寐汤治疗失眠患者126例,各种证型失眠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肝郁化火型93.02%,阴虚火旺型94.59%,痰热内扰型88.00%,心脾两虚型91.67%,心虚胆怯型77.78%,总计总有效率为91.27%。黄淑玲自拟安神汤治疗失眠症,将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安神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予安定治疗,停药后第2周,睡眠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汪瑜菡等自拟安神解郁汤治疗亚健康失眠96例,并设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确切。丁世幸自拟温阳安神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阳虚证顽固性失眠56例,其中痊愈36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彭彰荣等自拟安神镇肝汤治疗失眠42例,结果痊愈28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2%。张光栓等自拟滋阴导眠汤配合阿普唑仑治疗顽固性失眠66例,并与单纯应用阿普唑仑5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6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1.4中成药

王尚红等采用甜梦口服液治疗失眠368例,结果显效132例,有效149例,稍微有效62例,无效25例。葛秀英等运用安眠灵胶囊治疗失眠性亚健康学生66例,取得良好的疗效,显示该方既可延长睡眠时间,又可改善睡眠质量。张旭明以安神胶囊治疗慢性失眠症,并与阿普唑仑的疗效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治疗的第1天、第8天,阿普唑仑组患者睡眠状况显著改善,而安神胶囊组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的第15天,治疗结束3个月,安神胶囊组患者的睡眠状况优于治疗前及阿普唑仑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刘瑶等以复方远枣宁神胶囊治疗不寐35例,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3天停止服用任何具有安眠作用的药物,35例患者中临床痊愈8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1例中途失去联系,总有效率91.4%。郭维等应用甘枣安神口服液治疗失眠50例,服药1疗程,痊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周健等以柏枣宁心颗粒治疗失眠症156例,总有效率治疗组91.03%。陈夏凉等采用乌灵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60例,证候疗效60例中显效18例,有效38例,无效14例,显效率13.33%,总有效率76.67%。失眠疗效60例中临床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28例,无效10例,显效率36.67%,总有效率83.33%。柳青以参芪五味子胶囊治疗失眠症30例,总有效率60%。

2.总结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失眠症 针灸疗法 穴位/针灸效应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失眠症患者越来越多,目前西药市场难以提供既高效安全又无毒副作用药品,主要有苯二氮卓类(Bz类)和佐匹克隆类(zP类),长期使用产生不可忽视的弊端,一是影响近记忆和认知功能,另一是药物依赖,后者要格外重视。如何探索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更好的治疗方法呢?近几年来笔者发挥中医针灸独特优势,采取针刺“失眠2”穴配百会穴、神门穴、太冲穴,治疗失眠症4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来我院门诊针灸科求治的8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男34例,女52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0岁,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6个月。

1.2诊断标准采用《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与标准》第二版修订版(CCMD-2-R)失眠症的标准。(1)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它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疲乏或白天困倦等。(2)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4)无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

1.3选择标准 (1)同意严格遵守本研究规定治疗方法。(2)1周内不曾使用任何安眠药(或西药、或中药、或保健饮品)。(3)没有合并其它系统严重疾病者。(4)无酗酒者。(5)对试验药物没有过敏者。

2治疗方法

2.1选穴观察组:主穴“安眠2穴”(风池穴与翳明穴联线中点)。配穴取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神门穴(仰掌,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太冲穴(第一、二趾缝上1.5-2寸处)。

对照组:取常规用穴,取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

2.2操作观察组:患者安静仰卧.穴位常规消毒后“安眠2”穴:取32号毫针垂直向下进针1-1.5寸。患者有强烈麻胀感后,顺时针转针3圈。留针30分钟;百会穴:医者立于患者头前,拇食指持32号毫针以15°夹角,逆督脉循行方向,沿头皮与颅骨骨膜间快速进针,平针刺1寸左右,得气后留针30分钟;神门穴:选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稍偏尺侧,深0.3~0.5寸。得气后留针30分钟;太冲穴选用30号1.5寸毫针斜刺,进针1~1.5寸,可透涌泉,视病人体质病情变化,以手法补泻调理针感,进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上述每日治疗1次,治疗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进行第2疗程。如仍未改善者,可再行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作疗效评价。

对照组:取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常规针法,得气后行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治疗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进行第2疗程。如仍未改善者,可再行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作疗效评价。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不寐”评定标准,结合WHO制定的睡眠效率评定标准设制如下:治愈:睡眠正常,醒后精神充沛,伴有症状消失;有效睡眠延长,但较前增加不足3小时,伴有症状改善;无效:症状元改善。

3.2治疗结果统计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见表1,两组治愈者可用疗程比较见表2:

从表1可以看出:二组治愈率对比,经统计学处理P

表2示:观察组的第一、第二疗程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O.01)。

4 典型病例

董某,女,45岁,教师。于2003年4月5日初诊。主诉。失眠3年,加重1个月。3年来睡眠入睡困难伴多梦。尤以出差更是彻夜不眠,每次必服安定片方能入睡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白天精神不振,头晕,健忘,甚则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以观察组方法如法施治,每日1次,并嘱患者停服一切治疗失眠的中西药物。针1疗程后即能睡12小时。醒后精力充沛,又针1疗程次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无复发,且出差都能正常睡眠。

5 讨论

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失眠即不寐,是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早在《素问・逆调论》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痨病”日“虚痨虚烦不得眠”。明・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更作出精辟的分析:不寐症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多虚”等等,可以看出前人对失眠的诊治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根据近代中医对不寐的主要病因病机的认识,有“脑主神明,肝主情志,心主血脉”和五脏皆有不寐等理论。临床辨证有肝阳上亢、肝郁瘀阻、肝郁化火(或化风),肝郁犯胃(或横逆)、肝郁犯心、肝亢肾虚等分型。同时现代医学已证实长期失眠患者可转变成焦虑忧郁。所以在治疗失眠症时,必须考虑焦虑抑郁因素。所以我们取“安眠2”穴配百会穴、神门穴和太冲穴;“安眠2”穴属新奇穴,镇静安眠,每获奇效;百会穴属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开窍宁神,平肝熄风。神门穴属心之原穴,手少阴之脉所注为输,宁心除烦安神;太冲穴肝之原穴,足厥阴之脉所注为输,平肝解郁安神,从上述疗效对比观察看,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法,且此方法取穴少,方法简单,起效迅速。但注意治疗时取穴必须准确,方法正确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第8篇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注射液与复方当归注射液混合穴位注射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黄芪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两药按2:1混合,注射于选定穴位来治疗,对照组35例予归脾汤内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心脾两虚;失眠

近年来,随着生活、工作压力逐年增大,失眠患者亦逐渐增多。中医认为,失眠多因脏腑阴阳失调或气血失和导致,以虚证居多,其中心脾两虚证是近来较为常见的证型之一。笔者自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选用补气活血药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5例,并与归脾汤加减内服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0例临床确诊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14d,最长11年。对照组35例,其中男8例,女27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14d,最长12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中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3年的《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执行。心脾两虚证诊断标准则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其标准如下: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饮食无味、舌淡苔薄、脉细弱。1.3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失眠的中医诊断标准和心脾两虚证的证候标准,同时排除,(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在治疗前3周内使用过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者;(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合并其他各系统严重疾病者;(4)严重精神病患者或恶性肿瘤患者;(5)药物依赖者、药物、酒精引起的失眠等。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 药物:黄芪注射液4ml,复方当归注射液2ml。患者先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将上述药物全部抽入10ml注射器中,使其成为混合液后,换牙科用4号针头进行注射,然后左手固定所选穴位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快速刺于穴位皮下,缓慢提插找针感,注意深度,一般不超过1寸,当患者有酸胀感时,依次将药液缓慢注入双侧肝俞、脾俞、肾俞,每穴注入0.5ml,患者再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再将剩下的混合药液分别注入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其中足三里穴每穴注入1ml,三阴交穴每穴注入0.5ml。隔日注射1次,5次为1疗程。2.2 对照组 方剂选用归脾汤原方煎煮内服,每日1剂,分2次空腹温服。10天为1个疗程。

2组均各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3 疗效观察3.1 疗效评价标准 拟《中药新药指导原则》[1]中失眠的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3.2 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2组治疗起效时间比较

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88.57%,无显著差异。而起效时间,治疗组治疗1次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3天内的有效率为3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