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支付的前景

移动支付的前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移动支付的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移动支付的前景范文第1篇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移动支付,未来必然会发展成人们生活中的主要支付渠道。当然,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本文通过移动支付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意见。

关键词:

移动支付;探究

金融IC卡的广泛应用和智能终端等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消费范围,移动支付也朝着金融创新的方向发展。移动支付是集跨行业、跨银行、跨行业、跨网络于一身的现代化支付手段。它的发展和创新符合群众对快捷方便的需求,其行业的发展也朝着新常态、新经济的新方向发展与创新。

一、移动支付的重要性

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允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消费的产品支付的消费方式。单位或个人利用移动设备和互看网应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以此来做到资金转移的行为。其三大特点:移动性、实时性、快捷性受现代人们群众的欢迎。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支付使用也越来越多。作为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其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二、移动支付在当前金融服务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基础设施较弱

我国的移动支付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别,主要体现在终端支付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支付设施的分布只是局限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可支付的产品少之又少。另一方面,银行和支付客户端的有金额限制款项,限制了大额单的金额支付,阻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二)支付伙伴之间缺少信任

移动支付的合作伙伴是银行和自愿利用手机等支付平台的人,但因移动支付是利用网络技术来支付产品的金额的,存在一定的网络风险。所以银行等合作伙伴之间缺乏信任,没有进一步的合作发展,重要的业务对接和贯通产业链条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商讨开展业务,所以加强移动支付的产品互信合作机制。

(三)往来资金监管难度较大

移动支付金融服务业应用时会出现一个普遍现象是滞留资金,而支付机构很难保障这些资金的安全性,仅仅靠银行的监管和调节来保障资金安全性是远远不够的。人民银行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来制约支付机构的规范行为,但具体的要求支付机构保障资金安全性的操作没有颁发,对支付机构监管没有落实到位。

(四)移动支付宣传没有普及到位

移动支付改变了传统观念的付款行为,但其宣传力度是大大不够的,现金支付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渠道。所以移动支付要想在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刻不容缓。

(五)安全性遭质疑

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对移动支付的消费手段最关心的便是“安全性”,消费者的忧虑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实际安全问题,另一类便是消费者心理忧虑。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之间也会有忧虑,银行担心电信运营商控制资金交付,电信运营商则担心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他们之间的合作有阻碍。

三、对移动支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的建议

(一)加大移动支付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对宣传力度的产生作用的认识度,选在人员较为密集的消费场所进行宣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引导消费者亲身体验移动支付的快捷方便,认识移动支付的重要性。另外对于和移动支付相关联的行业,也需要提高他们对移动支付行业的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移动支付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商机和好处。加强移动支付的基础建设,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各个消费场所的建设移动支付设施,让移动支付就在人们消费场所,间接影响了人们对移动支付的认识,潜移默化的改变消费者的支付方式。

(二)落实移动支付监管

国家应根据移动支付产生滞留资金的原因,修改和制定相关规章法律,以此来具体规范支付机构的操作行为,同时国家应加大力度落实移动支付的监管,可完善法律的不足之处,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心和监管能力。对违法支付步骤和套取支付金额的支付平台和个人要严以惩戒。

(三)健全移动支付法律规范制度

发达国家的移动支付行业之所以日益成熟,离不开他们建立的健全的法律的支持。所以我国应健全移动支付相关法律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减轻银行承担保护资金安全性的压力。同时还应规范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移动支付手段,消除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获取不义之财。健全移动支付规范制度,为移动支付在金融服务行业奠定安全、和谐环境。

(四)提高行业之间合作共赢理念

移动支付的发生离不开产品的消费和银行终端的网络技术操作系统,移动支付行业以加强合作伙伴对本行业的信任,实体店和电子商务统领了消费行业,所以移动支付应加大与这些行业的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联系他们,交流移动支付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对他们行业的好处。同时还应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在法律健全的移动支付环境下,规范操作行为和强大的客户源,增强了银行对移动支付合作的信心。主动营造合作共赢的合作氛围,提高合作伙伴对移动支付行业的信任。

(五)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消费者的忧的实际的安全性是能通过客观条件改变的,例如:加强网络支付安全的网络修复技术建设、提高设备安全性。其心理的顾忌需要移动支付打造良好的行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信心。同时加强电信运营商和银行之间的合作交流,争取达到合作共赢。

四、结束语

移动支付的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会遇到很多阻碍发展的各种因素,但移动支付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需要克服这些困难才能拥有美好前景。加大移动支付宣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移动支付监管;健全移动支付法律规范制度;提高行业之间合作共赢理念;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一步一个脚印,落实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计划,使移动支付行业在金融服务业站稳脚步。

作者:温远哲 单位:湖南省湘潭市湘钢一中

参考文献:

[1]黄跃东.影响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应用的因素与对策[J].金融科技时代,2013,10:74-75

移动支付的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安全性前景

一、引言

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以有线的方式进行。客户在网上购物后,必须支付现金或者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支付,使用上诸多不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正在从有线走向无线,电子支付也逐步向移动支付过渡。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提供了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支付服务,并从安全性及监管上加以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由于业务需求种类繁多,业务量巨大,使移动支付成为极具潜力的巨大产业。

二、移动支付业务概述

1.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

2.移动支付业务分类

按照欧洲银行标准化协会在TR603(EuropeanCommitteeforBankingStandards,“BusinessandFuntionalRequirementsforMobilePayments”)的定义,可按照支付金额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的远近,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分类。

(1)按支付金额划分

微支付:支付金额低于2欧元的情况下,一般划归为微支付类型。

小额支付:支付金额介于2欧元~25欧元之间,称为小额支付。

大额支付:支付金额在25欧元以上,则为大额支付。

(2)按地理位置划分

远程支付:远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或虚拟预存储账户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

本地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使得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讯成为可能,用手机完成面对面的交易。

3.移动支付相关技术

(1)远程支付

①SMS技术

短信是移动通信里应用最广泛的服务。目前,短信作为移动支付的手段,可以实现诸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买彩票、电影票及手机银行等功能。也是在我国比较成熟,采用较多的移动支付技术。

②WAP技术等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1X以及未来的3G等。

WAP2.0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所需的端到端安全性,可以提供TLS隧道。

3G,能够处理图像、话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其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必然会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带来巨大商机。

(2)JAVA/BREW技术

两者都是支持无线数据业务开发的技术,在手机中增加软件。

与无线JAVA相比,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BREW能够更多地调动底层的应用,它的应用效果和对手机终端的支持会更好,应用开发商可以更为方便地开发出表现每个终端特性的应用。

但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则被高通所垄断。这一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REW的发展。

目前,联通与高通一起推BREW,而移动则看好JAVA。

(3)近距离非接触技术

目前用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FeliCaIC等,RFID是一种无接触芯片技术。未来,蓝牙、802.11等也非常有可能应用在移动支付业务中。

在我国,NFC和SIMpass被视为目前国内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领域最有可能的两大技术标准。二者都在手机中加入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用于与支付应用时的收单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实时通讯,并同SIM卡进行连接,以实现把支付业务捆绑在持有手机的用户上。只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支付行为完成耗时短。

缺点是:用户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必须更换手机,而现在具有此种功能的手机不仅种类少,而且价格昂贵。但可以预计,随着终端问题的解决,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实现方式。

4.移动支付的特点

(1)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

(2)用户规模大

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过4亿,是全球之最。在某种程度上说,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消费能力上,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

(3)有较好的身份认证基础

对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用户的消费信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手机号码具有唯一性,手机SIM卡上存贮的用户信息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对于移动商务而言,这就有了信用认证的基础。

三、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日益推进,从日韩到欧洲,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在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1.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国内:据百纳年初的《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百纳预测,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到2008年,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39亿,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达到32.8亿元。

国外:Juniper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2010年移动支付应用与服务有望被广泛接纳,全球移动支付总规模将达到10亿美元。目前,日韩欧美,移动支付业务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2.移动支付的应用业务形式举例

(1)手机钱包

面向六大领域,包括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其中也包括买保险、充值卡、买彩票、炒股、缴水电费、订杂志等各种各样的功能

(2)手机银行

目前,各银行的手机银行产品纷纷上线,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理财需求。从功能上说,银行的所有非现金类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包括查询、缴费、转账、汇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等。韩国SKT和各大银行还合作推出了NEMO电子货币服务。

(3)分享

“分享”是指使用者能更加方便与朋友交换音乐、图片等信息;

(4)服务

“服务”则是指提供下载服务,移动认证业务服务等。

四、移动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面临的风险及问题

(1)信用体系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还是移动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而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信用体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安全的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性。

无线网络技术也面临着黑客的挑战和木马等网络病毒的威胁,而目前还没有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的手段,此外,还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安全性、交易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以及无线终端容易丢失和被窃的问题。

(3)产业链成熟度问题

①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

移动支付业务产业链由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供应商、用户等多个环节组成。

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②移动支付业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

从我国国情来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或是以银行为主体单独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移动运营商有用户资源,但信用度不如银行,银联可以平衡银行间以及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在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方面不够。

因此,目前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是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整合商业模式。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4)用户习惯及便利性问题

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使用货币或信用卡消费,对移动支付还比较陌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心存顾虑。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人们仍然不放心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保密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

此外,移动支付是否便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开通手机钱包业务的移动运营商多采用短信、WAP等远程控制的方式完成支付,过程繁琐,其便利性还不如传统的货币或信用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也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的问题。

2.金融监管与标准规范

移动支付是一项新兴的支付业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

此外,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都是比较新的行业,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少,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但是这些条款还远远不够,面对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全面的法律条款来约束交易行为,还需要在责任、权利、义务、赔偿、罚款以及信用机制方面细化法律法规。

在业务运营方面,也需要在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业务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有法可依,那么银行与电子支付公司的合作就更市场化,其共赢共融性就更强。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实行“牌照制”,移动支付的市场秩序将得到规范和整顿。存活下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金和技术力量,将承担起协调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之间关系、发展客户的重任。

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分析及展望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而言:庞大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提供了诱人的用户基础,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勿庸置疑。

1.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截至2005年5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4亿户,银行卡发行总量超过8亿张,预计到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户。如此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者数量,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2.利益驱动

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在话音业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对于银行来说,移动支付则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链条上的各方,在利益驱使下,会积极推动移动支付。

3.应用需求决定市场

移动支付应用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将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市场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

4.克服问题和障碍

随着技术的完善,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因素也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也日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服务提供者,也会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

综上,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移动支付必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参考文献:

[1]A.F.SalamL.Lyer:P.Palviaetal.Trustine-municationofTheACM,48(2),2005,73~77

移动支付的前景范文第3篇

移动支付时代的生活,就是让你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轻松快捷地实现支付。移动支付是移动通信业和金融业结合的产物。用户通过移动设备或者近距离传感等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实现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作为刚崛起的新兴产业,移动支付在近年来呈现出井喷势头。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和智能手机的推广,使Square读卡器以及NFC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技术)、App应用支付和电子钱包在移动支付中的都成为可能。2009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为7280万户,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87亿户。根据咨询公司Informa报告,预计到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600亿美元。移动支付的革命正在上演。

Square――移动支付的先驱

作为移动刷卡支付先驱的美国移动支付公司Square,于2010年正式运营,其推出的Square Dangle和Square CardCase/Register利用移动刷卡器,配合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刷卡支付。

Square Dangle的终端外接设备,带有一个标准的音频接口和刷卡槽。它通过与移动设备相连,结合移动设备中的应用程序,将设备转化为一个无线的POS机。只要在设备的刷卡槽刷卡,移动设备就可读取信用卡卡号并转化为音频信号,通过耳机接口传输到手机,随后手机的应用软件对信号进行编码并通过移动网络将交易数据发送到Square的服务器上。这些信息在发送前都是经过加密处理的。付费方在刷卡后可以在设备上直接签名来确认付费,使用的安全性可以得到强力的保障。

严格说来,Square Dangle的支付模式并非是典型的移动支付模式,而实质是传统移动POS机的一个变种,但不同的是,POS机变成了iPhone、iPad、iTouch等移动设备(同时配备了一个读卡器)。Square之所以风靡美国,其优势在于移动性强、小额付款方便。Square对付费方式进行了革命性地创新,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方便地进行信用卡收款,在方便商家的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消费。

由于Square Dangle的弱点是只能支持磁条卡刷卡支付,于是Square于2011年推出了Square CardCase/Register,摆脱了磁条卡支付的局限。消费者使用CardCase(卡包),商户使用Register (收银台),整个支付流程中,消费者只需要向商务提供姓名即可完成支付。在用户开通业务时,Square预先将用户信息进行储存,在付款时核对用户照片,以确认其身份。

2012年,对于Square来说意义非凡,其总计处理交易额达到100亿美元,Square俨然已经成为了移动信用卡支付的代名词。

NFC技术――前途一片光明

NFC技术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这个技术由免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并向下兼容RFID,主要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中提供M2M(Machine to Machine)的通信。

NFC凭借与生俱来的数据传输距离的限制,被视为处理移动交易的最理想、最安全的手段,还避免了一些诸如寻找相关设备,输入密码等繁琐的步骤,大大简化整个交易过程,因此,NFC技术被认为在手机支付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鉴于NFC 芯片具有相互通信功能,并具有计算能力的特点,2005年起,法国、美国、德国相继启动多项NFC试验,把NFC植入移动设备内,开拓了手机支付这项新业务。

NFC技术的前景可谓一片光明,ABI调研公司也在2012年11月了最新的预测,称随着制造商和用户发掘NFC技术的潜在用途,预计在2017年,全球将有共19.5亿件NFC产品被售出。众多商家也乘着NFC的良好势头,纷纷布局NFC战略。早在2011年,谷歌便宣布与花旗、万事达、FisrtData及Sprint合作,正式推出旗下以NFC技术为基础的“谷歌钱包”付费服务。近期,Visa已宣布与三星电子签署合作协议,三星将支持NFC的手机中植入支付应用软件;同时,苹果下一代iPhone 5S将集成指纹传感器和NFC芯片,从而实现移动支付,这两个模块将协同工作,帮助用户更方便地通过指纹进行交易授权。利用内置NFC芯片的产品实现安全快速的移动支付,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App应用支付――另辟蹊径

App应用伴随着智能手机而出现。利用App应用来实现移动支付是除了移动刷卡和NFC技术之外,一件另辟蹊径而又简单易行的事情。比如目前可以通过二维码识别应用进行支付。苹果在iOS6系统中推出Passbook,将优惠券和二维码进行整合,借此进军移动支付领域。虽然从方便程度来看,App应用支付并没有Square支付和NFC移动支付来得方便,却具备了形式上的创新。因此,一些商家推出自己的应用,通过优惠促销的方式吸引用户进行移动支付消费行为。比如星巴克推出Android应用,利用应用来实现用户移动支付购买商品,如此一来,商家可以利用优惠折扣等信息来吸引消费者支付消费,这对于其他形式来说,商家获利更加直接。

中国本土的移动支付市场

近年来,国内对于Square模式的本土化借鉴以及NFC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移动支付行业处于一个摸索并快速发展的阶段。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拉卡拉、快钱、乐刷等相继推出了类似于Square的手机刷卡器支付产品。不仅如此,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和终端制造业也纷纷试水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的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 安全 发展

一、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与使用环境

(一)智能手机快速普及,手机网民规模、手机购物网民规模持续增加

艾瑞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3.2亿台,同比增长88.2%,渗透率达28.7%,预计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将超过50%。智能手机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流。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根据CNNIC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 78.5%。

手机网络购物市场的繁荣推动手机支付不断成熟,同时手机支付环节用户体验的提升也从侧面推动了手机网购。截至2013年6月底,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达到 7911万,使用率提升至17.1%,与2012年12月底相比提升3.9个百分点;手机购物网民规模达到7636万,使用率为16.5%,较2012年 12月底提升3.3个百分点。

(二)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

艾瑞数据显示,2012年移动互联网经济规模达976.2亿元,同比增长148.3%,增速远远超过桌面互联网经济,且两者规模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三)移动支付的模式以远程支付为主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Q2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064.1亿元,环比增长64.7%。其中,远程移动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852.4亿元,环比增长90.7%,超过上季度移动支付市场整体交易量。

(四)移动支付应用环境和技术日益成熟

1.技术标准正式,确定采用13.56MHzNFC为标准并支持将安全模块存储在SIM卡中的NFC-SWP方案;

2.央行于2013年7月6日发放第七轮支付牌照,截至目前已总共向市场发放了250张支付机构牌照;

3.中国移动各省的NFC-SIM卡采购陆续开展,采购与招标网显示湖南、甘肃、河北已出中标结果;

4.运营商和银联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今年6月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共同推出移动支付联合产品――手机钱包,首批8家商业银行都完成了与该系统的对接。此外,NFC进入北京市政公交系统也是NFC商用迈出的重要一步。

二、影响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障碍因素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为74.5%,但是2012年的移动互联网经济规模(976.2亿元)仅占桌面互联网经济规模(3282.5亿元)的29.7%。这一方面说明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另一方面说明移动支付发展远未达到应有的规模。影响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进程的障碍主要有:

(一)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隐患

移动支付的前景虽然可观,但是发展起来却困难重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移动支付完全问题的担忧。移动支付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机本身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杂牌手机固化了吸费软件和木马恶意程序,导致手机安全性无法保障;多数手机的操作系统是开源的安卓,其脆弱的安全防护体系更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过于简单的加密技术会使用户在通过开放的手机通信系统进行手机支付时泄露私密信息,造成经济损失。

2.移动支付的身份认证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移动支付处于无线通信环境,传统的认证技术不能完全移植到手机平台,手机作为支付工具,必须对参与交易的银行、商家、用户多个实体的合法身份进行识别,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认证技术解决手机支付的身份认证安全隐患。

3.消费者本身缺乏安全意识

很多消费者缺乏安全意识,如不设手机密码,或者设置非常简单的密码;未安装专业的手机安全软件;随意下载非官方或者非安全电子市场的应用等。这些都给手机支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基础设施薄弱

1.我国的移动支付受理终端布放速度缓慢

我国的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建设与日本和韩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受理终端的布放速度远远跟不上移动支付产品的推出速度。手机运营商和银行虽然也合作推出过一些手机银行卡产品,但能受理这些产品的场所很少,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产品受到限制。

2.移动支付技术安全性薄弱

我国在移动支付方面没有应用较广泛的成熟商用案例,受安全性制约,近场支付只能完成1000元以下的小额支付,而且丢失后不能挂失。

(三)移动支付的监管机制不完善,移动互联网成监管难题

1.监管主体不明确

目前我国移动的监管分散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工业及信息化部等部门,多头监管必然造成监管资源的浪费和监管有效性的降低,不利于移动支付产业的规范发展。

2.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移动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涉及移动支付方面的立法,多数是由国人民银行或银监会制定的,法律效力低。

3.移动互联网成监管难题

首先,移动支付业务创新加速,海量的程序应用和众多的自由开发者给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其次,移动互联网监管平台缺乏,使移动支付面临严峻的安全风险;第三,移动互联网引发全球化运营,使监管面临跨境监管等新难题。

(四)移动支付参与者缺乏密切合作,影响资源整合

移动支付的参与者移动运营商、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各自推出了多种经营模式,各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都希望自己处于主导地位,缺乏密切深入的合作,导致各类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严重阻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五)消费者的支付观念和习惯有待转变

目前我国的多数消费者还习惯用现金消费或者银行卡支付, 而目前的移动支付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消费者还体验不到移动支付更便捷更快速的好处,消费者的支付观念和习惯还有待转变。

三、解决我国移动支付发展障碍的对策

(一)加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

1.加快安全技术的发展

应加快适合于移动支付的安全技术的发展,如采用端到端的加密方式进行数据传送,保证用户账户密码、交易数据等重要信息的安全;还可采用成熟对称的加密算法保证移动支付系统的运算速度和服务的实时性。

2.建立安全的身份认证机制

可采用WPKI技术建立安全严谨的身份认证机制,WPKI 技术是将传统的网络支付中PKI 的安全机制引入到移动支付中,通过采用公钥基础设施以及数字证书,从而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

3.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提商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应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尽量避免购买杂牌手机,并设置比较复杂的安全密码;安装专业的手机安全软件,防范病毒的入侵;要保证从官方站点和安全电子市场下载正版应用,尽可能免受病毒的侵害。

4.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风险赔偿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风险赔偿机制,切实保障用户的移动支付过程和资金的安全。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快受理终端改造和布放速度,加大发行带闪付功能的移动支付产品的力度,扩大移动支付产品的受理范围。

(三)完善监管机制

1.明确监管主体

我国目前应该建立由人民银行统筹负责,其他部门辅助配合的移动支付监管体系,从而实现对移动支付的有效监管。

2.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应该提高移动支付的立法层次,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各参与主体尤其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管理

从多层次多角度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管理,加强对智能手机和应用平台的安全管理,促进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移动支付参与各方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要加强移动支付参与各方移动运营商、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合作,首先要寻找出一种最为有效的模式,如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为基础、非金融支付机构协助为补充的模式,明确三方定位,提高移动支付的运营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五)转变消费者的支付观念和习惯

首先要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采用新的支付技术,使消费者切实感受到移动支付灵活便捷的好处,乐于主动采用移动支付方式;其次,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移动支付好处的认识,改善对移动支付的体验。可以抓住年轻人这一重点消费群体和地铁、公交、社保等重点行业及农村等金融不发达地区推广移动支付产品。

目前,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处于快速增长期,但是还远未达到其应有的规模。只要移动支付参与各方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目前横亘在移动支付面前的种种障碍,给消费者提供安全、灵活、便捷的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移动支付必将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

参考文献:

[1] 谢越.浅谈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状况[J].中国外资,2013(8)

[2] 安政.移动支付技术的安全性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8)

[3] 夏志琼, 吴新民.如何保障移动支付的安全[J].中国信用卡,2012(8)

[4] 韩飞飞.制约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风险因素[J]华北金融,2012(9)

[5] 任昌涛.移动支付安全技术分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6)

[6] 郝惠泽.移动支付的发展与探究[J].中国信用卡,2013(3)

[7] 冉俊.移动支付的监管策略[J].武汉金融,2012(7)

[8] 张华强,吴道义,漆慧, 刘春梅.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海南金融,2013(3)

移动支付的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大学生;影响因素

所谓移动支付就是以手机登移动终端为工具,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年轻用户是移动支付推广和使用的主力军。而大学生作为年轻用户中的核心群体,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移动支付今后发展的走向。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使得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高速发展,并渗透到大学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研究大学生移动支付的行为也就成为了必要。

一、大学生移动支付的行为特点

1.移动支付在大学生重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当代大学生基本认可和接受移动支付。一方面是基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资费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是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而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更是契合了大学生追求创新、追求便利的消费心理。

2.呈现从网络消费到实体消费。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最容易接受移动支付这种新鲜事物,并容易向其身边传统的家长们进行宣教和传播,且大学生是未来潜在的高收入人群,所以各大运营商非常看重大学生客户群体的挖掘和培养。各个运营商纷纷在大学周边开展移动支付市场拓展,使得移动支付在大学周边得以井喷式发展,逐渐形成了移动支付商业圈,让移动支付从线上到线下形成有机一体,全面覆盖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如餐厅、饮料、外卖、文具、水果等大学生日常消费场所均被移动支付攻占,实现一只手机玩转大学生活。

3.小额支出较多,大额支出少,总体在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逐渐增高。移动支付已经逐渐应用于大学生日常的餐饮、娱乐和学习中,其中绝大部分此类支出系小额支付,减免了找零的麻烦,更加符合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绝大部分的大学生也看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但是对大额支出还是持谨慎态度。因为大学生月均生活费有限,涉及到大额支出任然较为谨慎。但总的来说,随着移动支付商业圈的形成和更多移动支付渠道的开发,移动支付逐渐取代了较多的现金交易,在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逐渐增高。

4.大学生借助移动支付软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由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性,许多大学生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支付等平台为基础建立其创业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大学生线上创业如淘宝店、微商、微代购等普遍采取移动支付,线下开展的实体店如饮品店、零食店、餐厅等也更倾于使用移动支付,甚至与移动支付合作开展价格营销。而大学生创业的受众也主要为大学生,也更能接受移动支付消费模式。

二、大学生移动支付的影响因素

1.安全因素。安全因素是大学生接受移动支付的首要原因。一方面,年轻的大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运营商的安全技术宣传,并认可和使用移动支付软件。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也更容易获知和发现移动支付软件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相比在小额支出上的普遍使用,大学生们在大额支出上的谨慎态度反映了他们对于更高安全技术的期望。

2.便捷的操作契合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相比繁琐找零的现金支付,用手机支付更受当代大学生欢迎。一方面,日常出门可以不带钱包,省去了繁琐的找钱包、取付钱、找零的环节,更降低了外出钱包遗失的几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和钱币的接触,也减轻了零币收纳的负担,也更加卫生方便。移动支付的便利性成为了绝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的重要因素,也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群体追求新兴技术的习惯。

3.商家宣传因素和价格因素。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每月的生活费依赖家庭的经济支持,所以对价格因素较为敏感。总体而言,大学生群体使用移动支付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消费,容易受到商家的一些营销手段影响,比如移动支付减免金额或赠送礼品等促销手段对于开发大学生客户群体较为有效。

三、结论和对策

大学生群体对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较高,但基于安全考虑对大额支出的接受度还有待加强,且容易受到商家营销策略影响。在当前移动支付运营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大运营商应当在以下几个方方面不断提升服务,吸引和巩固大学生客户群体:

1.提升安全性和加大宣传。安全是大学生们在移动支付中最为看重的要素,也反映了大学生对移动支付的后台和管理有极高的期望。近期频发的移动支付故障也为移动支付运营商们敲响了警钟。一方面,运营商们可以不断改善和提升安全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运营商应当加大安全性宣传,为大学生消费者释疑解惑,消除大学生的顾虑和不安全感,增强大学生对移动支付的信心。

2.扩宽移动支付场景。大学生们希望移动支付可以向更多的场景渗透,从网络购物到实体餐饮、娱乐消费、超市购物、便民服务等生活周边覆盖,全面实现无实体钱包化。一旦大学生们形成移动支付习惯,将会具有迁移性。在一些个案访谈中,大学生们就反映移动支付在高教园区相当便利,但当其回到家乡就会发现使用场所较少。他们希望移动支付不仅覆盖大学周边,更需要延伸到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加大宣传力度和优惠力度。基于大学生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和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运营商应当积极采取广告宣传、移动支付优惠、构建移动支付生活区等方式刺激大学生下载和使用移动支付客户端,培养大学生实用移动支付的习惯,既可以形成忠诚的客户群体,又可以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为基础,纵深到其背后传统的亲人朋友,形成一带多的传播模式,不断扩宽的客户范围。

参考文献:

[1]王慧.不同技术水平下手机支付采纳因素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移动支付的前景范文第6篇

随着网络环境的创新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银行和电商企业也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合作和竞争开移动支付领域新的发展,手机支付的时代正在到来。

企业和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下,将自身业务和移动支付相融合,从而推动了支付产业的变革发展。企业在广告营销推广方面,既可以研发与业务相关的APP应用,并且在应用上进行业务的推广和结算,同时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业务,而微信的朋友圈、账号主体及微店等也为企业的营销提供了载体,这些都推进了企业线上及线下业务的发展。

由于手机方便携带和网络的普及,在基础的网络应用方面用户规模有所增加;商务交易类的通过网络订餐、网络预定旅游等行业迅速发展;各金融机构推出理财类APP,通过移动设备就可以完成理财产品的交易,网络理财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教育、医疗等公共行业同网络的结合,对于一些公共业务通过网络即可完成,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这些都使移动支付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但是在进行移动支付时,移动端并不能像PC设备安装移动数字证书或U盾等硬件设备,因此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成为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移动支付安全现状及潜在风险

随着用户对移动支付的需求不?嘣龃螅?涉及到的领域日益广泛,支付环境变得复杂,主要表现为手机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和自身携带病毒软件应用的升级,和自动保存账号和密码的手机丢失等意外事故;随着消费者对移动支付越来越依赖,用户因其的便利性而防范意识降低,一些用户对移动支付缺乏了解,这些都对移动支付安全构成威胁。

从我国移动支付的总体情况来看,手机网民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防范意识较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较强,即使移动支付没有完善的防控系统,拥有巨大市场规模的移动支付总体平稳,而且在互联网支付安全系统日益成熟的前提下,移动支付安全面临的风险可控,随着安全问题的暴露,与移动支付相关联的行业、个人都会加大对防控风险的投入,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防控管理水平。正是移动支付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推动着移动支付走向健康发展。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对移动支付模式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要求,在多样化的背景下,移动支付的扩张将受到限制,潜在安全风险成为人们是否选择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这些潜在风险从总体来说主要表现为手机内的风险、消费者自身问题和移动支付产业链中问题引发的安全风险。

首先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设备手机,手机的运行需要手机系统和软件的支撑,而系统的更新和升级往往有各个厂商完成,不同的手机厂商会根据自身的软硬件设计对系统进行不同方面的进一步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一些识别度低的盗版支付软件和恶意程序,经过用户下载安装窃取手机所有者的用户名和密码获取资金,这些恶意程序的假冒对象主要为淘宝类购物软件、与微信相关的应用、网银客户端和金融证券类软件等与手机所有者资金息息相关的各类软件程序。随着二维码“扫一扫”应用的普及,扫描二维码成为许多用户的日常习惯,而二维码的扫描工具并不能识别网址是否含有恶意病毒或者钓鱼网站,因此通过二维码传播恶意程序的比例不断增加。手机所隐藏的各种漏洞和恶意程序一旦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资金所有者将面临重大损失,因此安装移动支付安全软件尤为重要。

从消费者层面出发,移动支付相较于互联网支付主要特点使程序简单易操作,从而受到大众欢迎,但是在便捷的同时也降低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机主一般都默认支付软件的自动保存功能和获取位置信息、读取短信功能,使付款更加方便,相关操作更简单,而账号密码的自动保存后一旦作为支付终端的手机丢失被不法分子捡到将会造成支付账户的损失。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完善的保护机制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因此在移动支付中发生过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反应受到垃圾短信或者欺诈短信,而类似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发生时,由于缺乏有力证据,法律并不能完全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正在移动支付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但是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弱,例如在微信红包的推广下,支付安全习惯使一些用户对与和红包类似的链接不加思索就进入,但是链接中可能含有病毒或者是商户信息的推广。因此消费者应培养正确积极的移动支付习惯和增强自身的支付风险防控观念,从而有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移动支付文化。

移动支付的前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云闪付;支付宝

2016年2月25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联合宣布,将对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的境内人民币转账汇款,无论异地跨行,均免收手续费。此举说明传统银行在逐渐迎合客户的需求,这与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冲击,以及支付宝、财付通、易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

一、第三方支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

(一)减少银行客户数量

第三方支付具有个性化、快捷和方便等特点,吸引了众多网络消费者。因为客户具有黏性,一旦建立关系便会形成依赖。以快钱、支付宝、微信、财付通为代表,这些支付平台均可以使用自己的虚拟网关。财付通支付平台依托于众多QQ用户,微信支付依托于微信用户,支付宝依托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如果没有第三方支付,那么这些潜在的客户均归于商业银行,而此时第三方支付在客户争夺战中逐渐处于被动地位。可以说第三方支付最银行的潜在客户进行分流,直接瓜分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此外,第三方支付的出现,人们在支付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直接减少了人们选择使用银行卡交易的频数。

(二)信息流的丢失

第三方支付通常与很多商家合作,能够掌握很多信息流和物流,而传统商业银行则以资金流为主。商业银行本来可以直接获得客户资源相关信息,可如一些客户与商业银行需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银行得到大多是和支付宝交易类似的单子,导致信息流丢失。而当今是数字信息化时代,是大数据分析的时代,由此可见,信息流的丢失对银行来说是一笔惨重的损失。

(三)减少银行存款

传统商业银行最典型的模式: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随着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和新型业务的不断拓展,我国商业银行掌握的信息减少,对银行存款业务也形成巨大冲击,金库的作用在削减,部分银行存款流向第三方支付。以国内市场占有量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支付宝为例。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开始上线,月底之前取得累计用户数251.56万,累计转入资金规模66.01亿。截至2012年12月,支付宝注册账户突破8亿,日交易额峰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峰值达到1亿零580万笔。此外,至2013年11月14日,余额宝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余额宝规模突破1000亿元,用户数近3000万户,从而天弘增利宝成为了国内基金史上第一只规模突破千亿的基金。由此可见,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对银行存款的冲击力不小。

(四)挤占支付业务的份额

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中间业务收入。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不断拓展其业务领域的,同时以较低的价格甚至免费提供与银行相同或相似的服务。此外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多方合作开展业务,挤占了商业银行线下支付业务。

二、中国建设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的策略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建设银行互联网化在众银行中是领先者。2016年1月移动金融领域APP月均活跃用户第一是支付宝,达13582万人,位居第二的中国建设银行用户达1830万人。中国建设银行是想采用一种符合银行业标准的支付方式。此外,与大三方支付相比,建行移动支付更加注重安全性。

(一)技术创新,运用NFC核心技术

人们习惯采用移动支付,大家出门可能忘记带钱,忘记带银行卡,但一般不会忘记带手机,手机黏度很高。目前流行的方式是客户端二维码扫码支付,而建行不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主要是存在信息暴露和账户不统一的问题。建行运用一种技术,隐藏信息,统一账户――NFC。与互联网公司不同的就是:将二维码表现的可见的信息通过近场通讯实现交互,并附带计算验证。在移动支付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总行已联合中国银联在去年12月推出了“随芯用”,APPLE PAY今年2月18日推出、SAMSUNG PAY今年三月底推出。此外更多产品也将陆续推出。

随芯用是总行与中国银联合作研发,采用最新的支付令牌、动态密钥、云端验证三大核心技术,实现安全支付的新型支付工具。其核心是:将虚拟卡通过手机开在互联网云端,消费支付时通过支持非接功能的pos机,验证云端发送到手机的令牌后完成交易。持卡人手机须为具备NFC功能,系统版本在Andriod4.4.2及以上的安卓手机(市场上已有171款)。APPLE PAY与SAMSUNG PAY均属于“云闪付”。对于消费者在支付体验上最关心的问题:安全、简捷及使用范围等各个方面,云闪付全面优于第三方支付,云闪付支付仅需1至2步,便捷体验优于第三方扫码支付。此外建行在搭建更多的移动支付场景。

(二)开展系列促销活动

建行借助营销活动促进客户持续使用。总、分行以及银联将在2016年持续开展系列移动支付的促销活动。通过引导客户主动参与各项移动支付营销活动,促进客户持续使用。比如:德克士1元吃炸鸡餐,满减活动。

(三)搭建生态圈

建行以客户为中心,用心为客户搭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将银行、客户、第三方服务商融为一体,互惠互利,共存共荣。相关数据显示,移动支付相关性最强的领域为:团购、火车票预订、综合电商、出行预订,微商,这说明移动支付和电商和零售产业链环节中的应用具有高度相关性,且涉及到出行和用餐的领域。用户通过移动支付的消费行为已经覆盖了衣食住行等多个领域,可见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付款的主要方式。

三、中国建设银行移动支付前景分析

(一)消费安全

第三方支付不安全众所周知,常年可见第三方账户资金被盗的新闻,因为第三方支付使用的是“线下扫码支付”的技术,无密钥认证,安全级别较低。而云闪付支付时需要验证云端下发的临时密钥,安全有保障。

(二)建设银行信用背景要强于第三方支付

此外,多年来传统银行积累很多优质客户、拥有更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更多的金融专业人才,以上都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所不具备的。

(三)使用范围广

目前各家银行POS设备已大面积支持云闪付,以我行POS设备为例,除个别银医特殊设备,所有POS设备在硬件方面均全面支持云闪付功能,只需将系统升级到20150901DCC优化版即可。更关键在于,云闪付依托的NFC技术,将在未来可以丰富更多应用场景,如地铁、公交、小区门禁、签到打卡、身份识别等,都是支付宝和微信二维码不能实现的。

此外,建行移动支付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有的手机无NFC,阻碍了云闪付的使用无线充电技术还未广泛使用,技术水平跟不上。用户对于电池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四、结束语

传统商业银行在思维上应考虑如何转换到移动互联网上,在业务上如何融入到移动互联网,这些都是传统银行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移动支付的前景范文第8篇

关键词:3G时代;电费回收;移动支付模式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然而,电费回收模式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电力客户电费缴纳还是传统模式的延续,客户缴费服务并没有获得大的改善。与电力用户几何级的增长速度相对比,电费缴费难已经成为制约供电企业服务提升的一块短板[1],不仅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并且影响了客户满意度而有损于企业形象。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借鉴其他行业先进的经验,拓展与信息技术、金融行业的共赢合作,改进现有的电费管理和回收模式,使更多高效、便利、安全的信息技术手段渗透于电费回收工作,改善现状,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社会价值。

一、居民电费回收模式

按与信息技术结合程度以及目前普及程度,可以将电费回收模式划分为传统回收模式与新兴模式。

(一)传统的电费回收模式

1.电力营业厅收费。营业厅收费模式是电费回收传统模式的代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服务客户的窗口,在收取电费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外展示企业形象、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责任,因此,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的专用营业场所,需要环境整洁、交通便利,城市区域内分布合理,营业厅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优质的服务、业务水平。然而,营业厅前期投资巨大,各类设施、人力资源占用量大,难以实现7×24小时服务,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以上因素,营业厅收费模式需要其他模式的补充。

2.走收模式。传统的走收模式可以为特殊群体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走收需要增加供电企业人力成本支出,同时,走收模式中的资金安全和收费员人身安全难以保证,因此,走收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或特定区域收费的过渡手段。

3.银行代收费。银行代收费从早期的大客户电费托收发展成为目前电费回收的主要手段,与供电公司营业厅相比,银行网点分布范围更加广泛,拥有更全面的金融业务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和安全保障体系,供电营业厅可以在银行网络上使自身业务得以延伸,另外银行ATM的自助缴费功能实现了7×24小时的缴费服务,进一步弥补了供电营业厅在收费时间上的缺陷。但是银行网点仍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客户需求,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金融理财类业务的发展,银行网点的业务量骤然上升,银行排队成为普遍现象,银行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用电知识,客户缴费时产生疑问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对供电企业形象将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新兴电费回收模式

1.网上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是指供电企业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通过企业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业务受理、业务咨询、投诉受理、缴费等业务,营造了虚拟空间的营业场所,使供电服务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上营业厅收费模块采用的主要技术是电子钱包技术,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中用户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尤其适用于小额购物,电子钱包将银行账户和客户端软件相结合,用户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网上在线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和技术,网上营业厅收费被客户接受的程度还有待时间的考验,而安全和隐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势必将影响着电费网上支付的发展和普及。

2.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可以简单定义为借助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手机短信、IVR、WAP等多种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内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连接了互联网与用户间“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互联网的作用也因此被扩大到了更加广阔的物理空间。移动商务具有许多传统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所不具备的特有属性,同时也为电费支付提供了更加新颖、便捷和个性的实现方式。

除了以上主要支付方式以外,电费充值卡、商收费等也在电费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兴电费回收模式与传统回收模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兴电费回收模式拓展了电费回收的渠道和空间。

二、电费缴纳移动支付的几大优势

(一)技术基础

2009年1月7日国内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获得TD-SCDMA、WCDMA和CDMA2000牌照,由此,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各大通信运营商对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实现了高话务区域的立体覆盖及主要交通干线的无缝覆盖,3G标准下,移动网络能够满足中高速的数据传输业务需求。移动商务由此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其中的移动支付更能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逐步的完善。电费缴纳作为移动支付的典型应用之一,在强大技术基础的支撑下,势必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用户群基础

近几年来手机用户普及迅速,据统计,2004年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3.34亿,约占中国人口的1/4,截止到2006年5月,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超过30%,用户数达到4.21亿,虽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手机用户增长幅度将逐渐放缓,但是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根据市场研究组织IEMR的报告数据,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7.38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手机给予人们沟通便利的同时,用户对手机功能有了更多的期望,移动商务较传统的商务模式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具时效性的服务。传统的电费支付模式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电费移动支付将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逐步培养而得到迅速普及。

(三)移动支付优势基础

采用移动支付,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方便的完成整个交易,用户无需亲临业务现场,可以减少往返的交通时间和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也节约了交易成本。移动支付灵活便捷,如果某项支付达到普及,交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如果电费的移动支付结算简便可靠,供电企业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甚至减少人员和运营场地的投入,将资源更多的投入到价值的再创造中,从而意味着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移动支付在小额支付上更能发挥优势,小额支付主要指100元以下的支付。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相对电子网络购物来说,手机存储显示能力以及电池续航能力有限,不能进行长时间大信息量交互,移动支付更适用于交易频繁发生的、商家产品或服务明确的、交易程序简明的支付活动;再者,移动支付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安全性还未受到广泛认可,因此,小额支付优势更加明显。“手机钱包”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移动支付业务。“手机钱包”主要有两方面实现途径:一是把银行卡联网系统与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相连接,以银行卡账号为支付账号,以手机号码为支付标识,把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通过手机短消息、IVR、WAP、JAVA、WEB等通信接入手段,以银行卡支付;二是建立手机钱包中支付账号,与移动BOSS系统的话费绑定,以话费来实现用户支付的需求。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金融管制政策都比较严格,对非金融机构经营金融类业务有着严格的控制,为避免与国家金融、税务政策相抵触所以“手机钱包”第二种实现途径应用范围很窄,目前就我国来说,主要局限于运营商与门户网站联合推出的短信、点歌等服务以及与福利机构联合推出的募捐等服务。

普通居民用电费用正好符合移动小额支付条件的要求,它要求频繁的有时间限制的交易,数额不大,提品的商家是信誉良好的供电公司,所以电费移动支付具备发展的先天条件。结合网络调查报告,这一点也被充分证实。北京信索咨询公司在2008年对移动支付市场情况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到受访者“什么场合下使用移动支付会带来方便”,按照提及率,排在前四位的是网上购物、公交车乘车费、购买公园/电影等门票、公共事业缴费(如水电费)。另外,移动网络覆盖远远大于传统电费缴纳网络的覆盖,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人员分散的地区,移动电费支付在方便客户和节约供电企业成本方便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电费移动支付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合作共赢基础

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的加剧,手机用户ARPU值逐步呈下降趋势,各大运营商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移动支付摆脱了现金支付的束缚,是继信用卡之后的又一种消费方式的革命,也将是移动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的重要增值服务之一,在新技术和新的商业运作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鉴于目前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疑虑,消费者对业务提供者的信誉有较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资金雄厚,发展稳健,移动运营商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双方具备共赢合作的基础,同时移动网络技术的渗透也使这种合作走向必然。

三、结语

手机支付是电费在3G时代高效的支付手段之一,这一新业务的推广和普及能够是价值链上的各方受益。对供电企业来说,高效的支付手段节省电费回收环节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回收效率,节约企业资源,提升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有明.供电企业电费回收模式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