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

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油茶;生长特性;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7-102-02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油茶属常绿小乔木,拥有极高的经济和工业价值。茶油营养丰富,是优质食用油,在工业上可提炼成油、防锈油。茶饼能做成农药和肥料,用来改良土壤及防治稻田害虫。安徽省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各县均可栽培,怀宁县由于其自然条件的优势,适宜栽植油茶。怀宁县适宜油茶栽培的范围为海拔400m以下的低山,相对高200m以下、坡度25°以下的丘陵及盆地周围。笔者根据怀宁自然环境,结合多年生产实践,阐述怀宁油茶栽培技术要点,对油茶栽培有指导意义。

1 怀宁县自然概况

怀宁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前沿,东靠安庆市,西邻潜山县,南连望江县,北接桐城市。怀宁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13℃,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9.3℃;年降水量1 561.2mm,年日照时数2 084.3h,年太阳辐射总量489.7kJ/cm2;地域性小气候突出,春夏期间多云、多雾、多雨,无霜期218d。

2 油茶生长特性

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条件为:年平均温度14~21℃,最低月平均温度0℃以上,最高月平均温度为31℃以下,相对湿度在74%~85%,年平均降雨量在1 000mm以上,年日照时数1 800~2 200h。油茶主根发达,根系可深入土壤1.5m以上。因此,油茶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以pH值5~6的酸性黄壤最为适宜。怀宁县土质疏软、深厚、排水性能好、肥沃的沙质土壤也同样特别适合油茶生长。在种植的坡向方面,朝南或东南、西南的向阳山地有益于油茶生长,其产量较高。

3 栽培技术管理

3.1 林地选择 选择合适的油茶林地对后期的油茶培养及生长质量至关重要。据实践研究,油茶在怀宁县的中、低丘缓坡及土层深厚的地方产量较高。因此种植油茶应选择在海拔300m以下、坡度25°以下、土层厚60cm以上、植被覆盖率50%以上、土壤pH值5~6、向阳坡向的地方造林,要避免在长陡坡、高山、阴坡及低洼排水差的地方造林。

3.2 栽植密度 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油茶充分获取水分、养分和光照,促进油茶的生长,提高产量。要根据油茶林立地条件、品种特性、经营目的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根据怀宁立地条件,一般初植株行距为2.5m×2.5m、2.5m×3m、3m×3m。

3.3 整地 选好林地并确定种植密度后,在造林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整地,整地的目的是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以疏松土壤,增加透气性,有利于油茶根系的生长。一般坡度在25°以下的要进行全面整地,在整地时尽量做好保水措施。怀宁丘陵地区较多,适宜采用环山撩壕的方式进行整地。

3.4 栽植 起苗造林环节直接影响油茶苗的成活率,不同天气情况对造林成活率影响较大。油茶为常绿阔叶树种,幼苗根系主根长而侧根少,吸取水分的能力较差。针对这一特点,要避免在晴天和旱季起苗造林。怀宁春季雨多,土壤湿润,空气湿度较大,造林成活率较高的时机是阴天或小雨天气。为了促进幼苗根系能够尽快生长,栽植油茶幼苗时要“三埋一提三踩”。

3.5 抚育管理

3.5.1 松土除草 油茶生长期灌溉或下雨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通气不良,水分不易渗透,影响油茶苗木生长。而杂草会与油茶争夺水分、光照和养分,所以要经常进行松土和除草工作。怀宁地区夏季地表炽热,不宜松土除草,一般在春秋季节松土除草。松土深度一般以3~5cm为宜。造林当年应浅,以后逐年加深;幼树蔸边应浅,向外逐渐加深。

3.5.2 林间耕作 林间耕作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抑制杂草生长,优化油茶幼苗的生长环境。在对林下作物进行松土、除草、灌溉以及施肥的同时,也同样对油茶林产生了这样的效果。根据怀宁土壤条件和实地调查,间种作物选择黄豆、花生、绿肥、药材等,收益好。

3.5.3 整形修剪 油茶的整形修剪一般以疏剪为主,修剪成圆头形或自然开心形树冠。修剪的要点为大年轻剪、小年重剪。具体为第一年着重修剪出好的树形,扩大树冠。此后2a,通过修剪将强壮的春梢培养为侧枝群,使(下转108页)(上接102页)主枝、副主枝和侧枝群分配均匀。成年后,修枝去弱留强。修剪的强度不宜过大,否则会损伤植株和损失植株的养分。

3.5.4 病虫害防治 油茶病虫害主要是通过整枝修剪、垦复抚育来控制。怀宁地区油茶林最常见、最主要的病虫害为炭疽病,具体防治方法为:冬春季修剪清除病枝、病叶、病果等以减少病原。对重病株和重病林区,在夏季果实病害发生高峰前喷1%波尔多液加2%茶枯水,连喷3~4次。

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部门;不动产登记;主导作用实现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2 ― 0097 ― 02

根据国土资源部顶层设计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时间表, 全国2015年下半年要完成不动产登记操作系统软件与信息平台的对接,在2018年前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投入运行,因此承担具体登记事项的地方国土部门压力最大。在国家、省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进程的大背景下,齐齐哈尔市市、县级不动产登记工作尚未启动。笔者在初步了解各部门不动产登记现状及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就齐齐哈尔市如何开展不动产登记工作提出具体想法和思路,提请业内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导。

一、各部门不动产登记现状

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不动产登记范围为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等建(构)筑物所有权、森林、林木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和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法律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权利等十大类不动产物权。在齐齐哈尔市不含海域使用权登记项目,按照部门职能分工,现有登记实施主体分别为国土、住建、林业、农业、畜牧等部门,其中以国土部门承担登记事项为最多。现将各部门登记工作情况简述如下:

(一)国土资源部门不动产登记工作概况

目前齐齐哈尔市国土部门主要承担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土地抵押权等不动产权利的登记工作,具体办理单位为各级政府政务大厅及地籍科、股。其负责组织城乡地籍、地政和土地划界、土地调查、统计、确权、登记、发证和土地动态信息监测工作及制定全市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专项调查等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加之土地划界纠纷调处、配合民政部门调查处理因行政界线不清而引起的土地资源争议事宜等重点工作,苦于办公人员较少,年办理登记数量巨大,很多登记办件需加班加点完成。在平台建设方面,金土工程基础上形成的“一张图”、“三大平台”等信息化成果已经基本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齐齐哈尔市市级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投入使用,登记信息公开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动产登记工作概况

由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负责国有土地、村镇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和房屋交易市场的管理工作,以及负责房产档案管理和全市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在完成房产登记大量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数据管理、登记公示经验,其登记信息系统相当完善,也已经实现了四级联动。

(三)林业部门不动产登记工作概况

林业管理部门的林政科、股负责林地、林权管理,依法对征用、占用林地进行审核及登记发证工作,国有林场等大型林业资源由市级管理,农用林地登记发证由区、县审批。目前按照“四级建档,四类分类”的原则,进行归档立卷,纸质资料登记备案机制健全,其登记系统仅具有基本的地图浏览功能,不具备宗地图编辑功能,信息自动化工程正在建设中。

(四)农业部门不动产登记工作概况

市农委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科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合同管理等工作,由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总站负责指导辖区内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土地承包纠纷的仲裁以及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并负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各业承包合同管理。原始纸质登记材料存档在区、县级,目前尚未建有登记信息库。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全国开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予以五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农业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统一登记工作。过渡期后,改由国土资源部们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

(五)畜牧水产部门不动产登记工作概况

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实施全市草原资源保护工作,负责草原建设、开发利用工作,实施草原管理和草原防火工作。其行政审批科负责有关行政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草原管理登记信息相对较少,没有配套的电子信息平台。

综上所述,多年的各自为政、部门利益及历史遗留权属纠纷争议等矛盾冲突,加之各部门基础资料的不规范、不完善及信息自动化水平的差异,势必给不动产登记资源整合带来困难。但在遭遇困难挑战的同时,作为牵头部门的国土部门同样面临较多发展机遇和提升空间。

二、国土部门主导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思路分析

按照中央编办《关于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的通知》规定的部门职责,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海域登记等不动产登记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法律法规草案,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制定不动产权属争议的调处政策;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基础平台建设;会同林业局负责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林木、林地的登记发证;会同海洋局负责国务院批准项目用海、用岛的海域使用权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登记发证等。在此基础上,国家层面已经探索建立了不动产登记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共同部署做好相关工作。其中国土资源部工作重点是负责牵头建立全国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当前黑龙江省国土资源部门已经启动调查论证,研究如何通过数据交换接口、数据抄送等方式,实现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水域滩涂、海域海岛等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实时互通共享,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查询系统。在此关键时期,如何发挥好国土部门的管理优势,主导市、县级不动产登记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

(一)籍土地登记丰富信息内容凸显空间信息权威性

土地管理的特色是对土地空间特性的管理。土地空间特性,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相邻关系,图层的划分及与土地相关的各种空间属性和人文属性。齐齐哈尔市现运行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现行的技术规程、规范、标准为依据,结合地籍管理的业务运行模型,严格按照地籍管理流程化模式的工作需求,实现了地籍管理的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管理与应用,在登记宗地的空间位置、地类统计、面积量算方面优势较大,容易实现“权利落地”。

(二)籍地籍信息平台成熟技术保持动态管理实时性

齐齐哈尔市地籍登记信息平台的应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服务流程相对规范和严谨,尤其是在坐落、界址、面积等基础数据及实时动态更新、数据兼容方面的优势,使不动产登记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障碍”。 根据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工作要求,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总体包括三部分,即不动产产权产籍信息采集、不动产产权产籍数据库保存、不动产产权产籍信息查询,这三部分分别承担不动产统一登记的信息采集、保管分类和查询职能。如果在各部门基础登记信息准确到位的基础上,采取“平行开展”的思路,在设计信息采集和信息保管环节的同时,就开始对查询系统的构建开展前期工作,不动产产权产籍登记查询系统平台的设计和搭建工作按照规定的时限完成将不会很困难。届时将通过终端接口接入的方式,实现地市一级不动产登记主管机关专权访问不动产产权产籍信息的统一数据库,进而向社会依法提供查询的有关服务。

(三)籍原始不动产登记成果助推后期管理连续性

在《条例》规定的十大不动产权利登记目录中,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土地抵押权等权属登记一直由国土部门负责,行业管理规范性和程序化较高,积累了较多的纠纷调处及相关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经验。全国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中的现状权属涉及较多林权、草地及水域的承包经营权能,坐落、面积等数据参考价值较高。“一张图”及“三大平台”建设使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超过其他部门,在不动产登记信息后期管理自动化方面优势突出。在此基础上,地籍管理人员整合原有土地登记数据,结合其他部门上报不动产登记数据,对照落实,在技术上较易完成对号入座,最大程度保持不动产权属的连续性,为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奠定基础。

(四)籍多部门共享土地登记信息加强信息管理规范化

在国家、省级不动产登记领导小组设立的不动产登记专家委员会及其下设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建设专家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专家组和不动产登记调查技术专家组中,国土部门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参与了较多的不动产统一登记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程、标准、规范等制定过程的研究讨论,为统一登记依据、登记簿证、信息平台等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权威的技术咨询。因此在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组建过程中,原则上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推进,不无道理。在齐齐哈尔市,多年的宗地管理使“以地找人”成为习惯模式,其地籍信息已经和市公安、税务甚至银行系统形成数据共享。在繁杂的信息运行过程中,国土系统在政务公开序列内保持了失密、泄密事故记录为零,积累了丰富的登记信息保密工作经验。

(五)籍规范流程完善机制实现登记机构建设优化

齐齐哈尔市国土系统在近几年的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尤其是深化“五大体系”建设和巩固廉政风险控制成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基层干部作风转变,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空前提高,极大焕发了生机和工作热情。目前,以“目标管理、流程控制、制度约束、预警问责、人本发展”五大管理体系建设为统领、以打造“阳光国土、廉洁国土、平安国土、服务国土、和谐国土”为目标的全新管理模式全面实现。市国土资源局及各县(市)国土资源部门网站全部开通,已经形成全市国土资源部门网站体系,市、县(市)两级国土部门通过对外网站向社会宣传法律法规,公开规划、计划,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审批结果等,提供规范、准确、及时的便民服务,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扩大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范围,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齐齐哈尔市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制度约束与流程管理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取得积极成果。

综上所述,在市、县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组建之际,国土部门应充分发挥制度、流程、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因时而起,因势而动,结合国土系统信息自动化建设成果,充分利用住建系统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系统”和林业部门现有不动产登记资源,加强合作,积极协调,节约集约,一定能全面规范不动产登记工作制度、流程,完善监督问责,高效科学地打开工作局面,为齐齐哈尔市的不动产登记工作全面开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库移民;遥感技术;水利水电工程;解译;应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新疆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水资源紧缺,时空分布差异大,水旱灾害频繁。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的增加、环境的变化,水资源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重视。新疆境内570条河流上,建成各类水库工程575座,全区共产生大中型水库移民总数为200906人,主要分布于全疆14个地(州、市),68个县市、582个乡镇、799个重点移民村内。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疆地区的一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相继建设,由此产生了许多工程移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以上简称征地移民)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立项、工程投资、建设周期等有着重大影响。征地移民工作关系到水库移民切身利益、社会紧急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和有关部门先后了多个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以规范征地移民工作[1-2]。

1.遥感技术简述及发展

遥感技术,在早期设计时就利用波谱信息采集的特性(最早主要用于水体和植被的调查)发展到今天已具备从紫外、可见光、红外、远红外直至雷达等各种波长构成的不同遥感波段。这些不同波段的数据信息,再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和信息提取之后,就会产生大量的各种专业信息,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获取目标的性质定义为遥感。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水利行业。其应用深度不断得到深化,在水利行业已深入洪涝灾害检测评估、旱情监测、水资源调查与管理、水环境遥感监测、水利工程规划与管理、水库移民监测等领域。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①视野范围大;②信息丰富;③能反映动态变化;④收集资料方便,不受地面条件限制。[3]

2 遥感对于水利水电移民工程主要应用于:

(1)安置区选址

利用遥感手段提取工程区域的地形、地貌、岩性、土壤、植被信息,为移民安置区的选址和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对移民项目安置区选址、环境容量进行分析评估进而选择最佳的位置;对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评估;对牵涉到移民,土地征用等需要补偿的问题可以利用对遥感图像分类等信息提取方法调查面积。

(2)移民安置工程进度监测

工程中的进程监测,实时监测移民安置工程的进展和工作进行中不同阶段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移民安置工程效益评估

移民安置区建成后的效益评估,用遥感技术调查安置区今后产生的直接影响因子,如安置区域农作物的长势,安置区的地质变化,水库建成后蓄水以后对安置区的影响等。

3遥感技术不同阶段与征地移民工作的应用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工作科划分为前期规划,组织实施和后期扶持3个阶段。新疆地区水利水电项目存在的是主要困难就是前期规划阶段实物指标调查不便、安置区选址困难;组织实施过程中,库底清理监测困难、移民搬迁时序混乱;后期扶持过程中,评估监测困难,无法缓解移民安置后出现的矛盾。遥感技术应用贯穿征地移民工作的全周期,本文按照3各阶段分别阐述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

3.1前期规划阶段

3.1.1实物指标调查

新疆众多河流多处于山区,山区交通不便,许多山区无法通电,传统移民移民实物指标调查以纸质信息为载体,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由人工对移民实物指标调查成果进行大量的汇总,造成周期长,工作反复。在移民实物指标调查中,可利用遥感技术在现场调查之前获取调查区的移民实物指标信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调查区的高清晰度的数字地面影像及高精度的三维地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业内人员可完成房屋、土地等移民指标的准确解译,提高传统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工作效率。在实物指标遥感解译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移民实物指标采集系统。该系统紧密贴合移民实物指标调查的需要,利用该系统紧密贴合移民实物指标调查需要,利用系统完成移民实物指标解译成果的整理入库、移民实物指标的外业修正和现场采集以及移民实物指标的数据统计和报表输出。系统大大地提高了实物指标调查的工作效率,采集的移民实物指标成果客观真实,可追溯性强,并且便于分析和查找[4]。

3.1.2移民安置规划

新疆的水库移民大多为牧民,生产方式相对单一,劳动技能不高,普遍喜欢游牧和定牧的生活,移民搬迁后,原有的经济基础、社会文化、人际关系解体。移民不仅遭受经济上等有形资产的损失,而且还遭受无形资产损失。不少移民受年龄、文化等因素制约,原有的生产技能用不上、新的技能又没有,转产转业更加困难。所以对安置区的选择尤为重要,在移民安置区规划选择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移民居民点选址及开发土地选址等工作。

移民安置环境容量需根据规划拟定的标准和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确定安置区可容纳移民人数。在分析移民安置环境容量时,人口与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利用遥感技术,可通过解释调查环境容量的基本指标,解译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状况,可利用数量,人均耕地面积,并根据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成果辅助决策移民迁移方式[5]。

在移民安置区选址中遥感技术为选址提供了辅助支持。在三维遥感平台上,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量测地形和地貌,叠加居民迁移线和土地利用类型,辅助移民居民点新址布设在居民迁移线上,并避开浸没、滑坡、滩岸等不良地质地段。对安置区新址,应选择在地理位置适宜、地势平坦、地质稳定、水源安全可靠、交通方便、防洪安全、便于排水、能发挥服务功能的地点[6-7]。

3.2 中期组织实施阶段

移民安置规划的实施过程是整个移民工作的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进度。新疆山区普遍地形复杂,人居环境复杂,库底清理监测困难,导致水库建成后水面漂浮物多,水质差等问题。移民搬迁进度慢,导致工程工期延后。

3.2.1库底清理动态监测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库低清理工作量大,传统的地面检查核实多,人力物力的耗费较大,遥感技术因覆盖面广、信息丰富被采用来动态监测,清理工作的完成情况。收集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并对库区固体废物、建筑物、林木等不同清类型分别进行解译,通过对比分析监测库区清理进度[8]。

3.2.3搬迁安置实施进度动态监测评估

移民搬迁安置的实施必然带来土地利用的变化。可以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反映移民搬迁引起的地表覆盖变化状况。进而对搬迁安置的实施进度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分析土地利用面积、安置区建设用地等情况,评估规划实施进度,为下一步移民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9]。

3.3后期扶持阶段

新疆移民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前期安置,轻后期扶持”的问题,导致移民安置区存在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移民上访等社会问题存在,遥感技术可以对移民后期工作实施管理及监测评估,以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在高精度的的三维可视化平台上动态反映规划项目的分布状况,按照年度实施规划表现项目的分布状况,按照年度实施规划表现项目分布及资金动态使用情况实行项目扶持[10]。

征地移民工作具有周期长、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遥感技术作为现代信息获取和处理的先进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征地移民工作对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增强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征地移民工作的检测和管理水平。近年来,有关单位学者对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中的应用,并对遥感技术在征地移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1] SL290-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 [S]

[2]SL442-2009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 [S]

[3]刘哲夫,邓玉梅.工程移民概论[M].北京:中国地质出版社,2002.

[4]马力,高圣益,范青松.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征地移民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3, S1(0188):3.

[5]刘翠芬,赵量.地理信息技术在苏丹苏河水库移民实物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水利水电,2011,(10):106-108.

[5]刘哲夫.遥感技术在库区移民工程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1995, 26(5).

[6]马力,高圣益,范青松.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征地移民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3, S1(0188):3.

[7]唐先明.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三峡库区城镇选址中的应用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9,4(4).

[8]罗元华, 张志峰,李志忠,等.三峡工程库底清理中的遥感动态监测[J].国土资源遥感,2005,(2).

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范文第4篇

关键字:高层建筑 施工技术 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相对于普通建筑物,高层建筑物具有建筑体积及面积庞大、占地面积少、集中化程度高及造型结构复杂等特点,也正是得益于高层建筑的诸多特点,其在现代城市中得到了快速地发展。此外,随着我国人口和建筑密度的增加,城市用地紧缺问题日渐凸显,其更加凸显了发展高层建筑物的重要性,理由是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少且采光及通风条件好。但是,建筑物层数的增多及高度的增加也对建筑防火防灾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频发的高层建筑安全事故更是暴露了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严重制约了我国高层建筑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针对高层建筑在使用阶段暴露出的问题,笔者认为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则规避或减少高程建筑物建设阶段的安全隐患意义重大。高层建筑物安全隐患的消除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谨慎对待工程设计质量及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以确保高层建筑使用安全及质量的提高。

二、切实提高高层建筑工程设计质量

就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而言,其设计的准确性、完整性及精确性尤其重要,理由是工程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及其使用质量的提高,即高层建筑工程设计成果的系统性、完整性、有效性及协调性关乎到工程施工安全及有序、施工进度及工期、工程使用安全及使用质量等,理由是工程施工图纸对施工人员开展施工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高层建筑工程设计属于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其设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下取决于设计人员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把握程度:

(一)明确高层建筑结构方案

高层建筑结构方案的确定是该工程设计的关键所在,原因在于高层建筑结构方案对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安全可靠、施工技术、经济投入及建筑美观等各个方面起着直接性的影响。所以,高层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应该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综合考虑,即力学概念、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原理、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结构计算结构的分析判断及结构试验结果等,工程设计学将以上设计方法称作概念设计法。就概念设计而言,其具有涉及范围广、经验性强及基本原则明确等特点。

(二)充分认识工程施工图纸的重要性

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要求工程设计图纸数量及工程设计图纸内容均应具备完整性。一般而言,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应该包括高层建筑工程主体施工、给排水工程施工、电气工程施工、智能化工程施工、防雷消防工程施工、绿化工程施工等方面,且注意各施工方面的设计图纸数量的完整性。就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内容而言,其务必要与施工进度间构成统一的设计结构及施工标准,且注意彼此间结合的紧密性及合理性。针对电气工程施工平面图、防雷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给排水工程施工平面图、智能绿化工程施工平面图等,其与土建工程间的交叉施工内容应该被准确清晰地标识出来。此外,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应凸显出一定的协调性、系统性及有效性:系统性规定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属系统性图纸,其应该准确概括出各施工组织系统间的关系;协调性要求各工程施工图纸间的相互补充、相互解释,即阐明各设施及设备的平面位置、各设备的工作原理、各参数的设备材料表、各原材料的特性等,以确保施工图纸充分发挥其指导性作用。

三、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及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整体质量的提高。就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而言,待其被确定后,其便具有法律效应。所以,工程建设方务必要高度重视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研究、学习及会审工作,且待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被确定准确无误后,方可投入到具体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研究结果表明,对施工设计图纸的各项标准及要求的把握是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制定的前提,而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保障及基础,则完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准备工作意义重大。

(一)加强施工设计图纸的研究及会审

在学习研究或会审落实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1.及时组织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就工程施工图纸进行研究性学习,再单独组织各项施工负责人及各组员就工程施工图纸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告知负责工程图纸设计的设计部门。

2.在会审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时,应严格执行“初审、会审、综合会审”的会审模式。一般而言,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初审应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完成;会审应由各项施工单位(包括电气、土建、智能及水暖等)负责协调完成;综合会审应由土建工程总计承包单位及各分包单位(包括设备安装、质量管理、机械施工及监理等)负责共同完成检验,并就图纸的相关内容予以核对,就施工工序间的衔接及配合等予以协调。针对综合会审中发现的问题,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应该配合土建工程大小承包单位共同协商解决办法,以确保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二)施工配套工程的协调

就高层建筑工程而言,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相当高,且对各原材料配件的使用标准要求极严,加之建筑工程结构复杂且施工工艺技术难度大,则各工程施工间应协调配套,严格要求高层建筑安全网工程施工管理及标准,并提高施工组织工作要求的严密性。针对工程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及施工人员,其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在选配人员时,应该以岗位具体的要求及特点为依据,且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此外,机械设备及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工作必须严格。与此同时,施工各阶段的衔接工作应以具体的施工设计标准、施工工艺要求及施工质量标准为依据加以明确,且确保各配套工程施工与图纸要求间的一致性。针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及施工要求,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现场质量责任制及奖惩机制。最后,工程施工单位务必要强化施工组织的科学性及施工过程的紧密性,严格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及标准,并聘请工程专业监理人员亲临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及我国土地资源的日渐紧缺,高层建筑必将占据现代城市建筑的主体地位,且其发展速度相当快。但就高层建筑而言,其因施工技术复杂、施工规模庞大、施工难度大、施工标准要求高及施工质量要求严格等特点而存在众多问题,且各问题均贯穿在了工程设计阶段及工程施工阶段。所以,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设计质量及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韩金梅.高层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施工技术探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11):136-136,135.

[2] 郑威皇.结合某高层建筑物为实例简述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3] 魏秀琴.建筑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造价,工期的关系[J].中国科技博览,2011,(28):155-155.

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暖通空调;节能;设计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全球都陷入了能源危机的困境中,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和主题。全球环境的日益变暖,日常生活中对空调的使用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空调能耗迅速增加。由于暖通空调的主要功能包括: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缩写HVAC(Heating,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取这三个功能的综合简称,即为暖通空调。暖通空调系统可以控制空气的温度及湿度,提高室内的舒适度,是中大型工业建筑或办公建筑(如摩天楼)中重要的一环。暖通空调系统最根本的目标是实现对环境温度的调控,以满足人们对环境舒适度以及一些工艺性的要求。然而,空调的使用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能源消耗,我国经济和科技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据统计,2010年来我国的年能源消耗为20.3%,在世界排名第一位,其中70%来自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建筑能源消耗和交通能源消耗的比例紧随其后。作为一种高耗能的电器,怎样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顺应节能环保的世界主题,科学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暖通空调发展的一大挑战。因此,在暖通空调中采用节能设计技术应运而生。这一创举,能够有效地实现空调的绿色节能,节约大量的能耗,减少对空气的热污染,是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平衡的重要技术。同时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优化能源结构配置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节能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在未来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该技术的推广运用,是我国建筑技术显著提高的标志,同时满足了现代人们追求高品质的居住环境的要求,是我国节能技术与世界接轨的重要象征。

一、开发利用新能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大力开采和浪费,资源危机的出现,迫使节约资源和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须。人们正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力量逐步合理规律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且与自然实现和谐平衡的关系。普通暖通设备耗用的是电能,我国目前主要还是以火力发电为主,也就是说暖通设备的耗电同时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节能的第一步应该是采用新能源改造常规暖通设备。如今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天然气也已经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设备和居民炉灶等,天然气对于大众来说早已不再陌生。天然气可以称得上算是一种纯天然的清洁能源,使用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恰好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现象,让暖通空调更好的实现其环保功能。

如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室内气温保持在令人舒适的度数,空调的使用时间一般都比较长,长时间运转时的空调的能耗更高。可再生资源也是电能很好的替代资源,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指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或者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可再生)、土地资源、水能、气候资源等。是经使用、消耗、加工、燃烧、废弃等程序后,能在一定周期(可预见)内重复形成的、具有自我更新、复原的特性,并可持续被利用的一类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的特性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自然能源。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为经济发展和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人们要把能源利用方向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这样可以有效地延缓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以及资源逐渐匮乏的趋势。 例如可以使用地源热泵,冬天的时候吸收地表水、土壤等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提供给建筑;夏天的时候把热量释放到自然中,给建筑供冷。这种节能方式可以运用于学校、住宅和商业建筑中。利用海洋的潮汐能量来发电,海洋的容量大,与陆地和大气形成一个水汽能量的循环,是一个天然的冷热源。海洋能资源也是很好的可再生替代资源。

二、蓄热

如前所述季节性蓄热能力是大规模使用太阳能供热系统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余热、废物燃烧热和其它全年都能获得的或主要在夏季能获得的低品位热源利用率的一重要条件。在充满水的岩石洞中蓄热;经保温的注满水的凹形沟或蓄热池的蓄热。土壤本身粘土的蓄热或蓄水层蓄热。蓄热池的大小和形状是决定相对热损失的重要因素。当蓄热池的大小和形状一定时,蓄热温度是影响热损失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设计和应用上必须注意对在可直接用于建筑环境供暖的足够高温条件下的蓄热和那些需要热泵来吸取热量的低温条件下的蓄热之间的差别。根据具体使用条件进行设计,从而实现高效利用低位热源的目的。

近几年,商业性建筑夏季的制冷要求明显增加,而冬季供暖需求有所降低。这主要是受其内部大量的计算机、照明设施及其它设备释放的热量影响。根据这一现象,研究者提出一可行的方法,即将住宅与商业区集中布置。利用季节性蓄热,将商业性建筑中多余的热蓄存并在需供暖时充分利用,将蓄热作为供冷和供热组合系统的一部分,从而有效的节约了能量。

热泵系统,太阳能供热系统及蓄热对低位热源的充分利用为国家提供了新的可利用能源,同时因其不产生污染而能较好地满足环保要求,这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通过改进设计,达到节能效果

只要设计合理,采取将通风、采暖和空调巧妙相结合,完全可以实现用科学的方式有效地降低空调的负荷和消耗。设计时要结合具体建筑的自身特点,注意建筑的朝向,周边环境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划分,准确计算建筑面积的冷热需求,以及结合建筑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情况,气温的浮动范围,并且针对不同季节,将暖通空调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里面,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的消耗量。选择采用合适的冷热源,实现冷热源的多样化,就连空调的外观设计也会对空调的能耗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设计时要充分全面地考虑到空调机运行的环境和各种状况,用最最合适的机身设计比例,优化结构,实现降低能耗。变频技术现已成为空调领域的重要核心技术,该技术的运用,使得空调在运作过程中的噪音降低,同时也实现了节约能耗的目的,变频技术就是改变电压的频率,是电机获得不同的转速,一般来说频率越低转速越低,功率越低,用电越少,对空调来说变频可以在要求急速制冷时使频率自动升高,压缩电机快速运转,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相反在温和制冷时可以自动降低电压频率达到既降温又节电的效果,使空调发挥智能的效果,目前大多数空调都采用变频技术。采用变频技术中的段速运行,在空调刚打开时采用全频全压恒功恒矩运行,到设置温度或及近设置温度时,转换成厂家预先设置好的频率运行,此时的频率、电压、功率都改变,只转矩没有改变,达到低速恒温运行,为持恒温效果,节约全频全压运行的功耗。随着我国工业变频器的推广与使用,通过优化调节风量、水量及主机等,可实现与空调负荷的匹配运行,发挥良好的节能效益。在现代化暖通空调系统中,变频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必然性。

结语: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先决条件。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所为能源问题,就是指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平衡,或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平衡问题。解决能源问题的对策"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开发新的能源、节流就是节约能源的消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技术上节能可以做的很好,如高节能设备的出现、绿色空调的出现。但是人为方面作的还很不够,人们的观念和意识急需改变。建筑节能意识差,还没有在社会上、建筑界形成强大的舆论,节能在现代社会中已被认为是具有战略性的问题,社会舆论应加大力度,广泛宣传,让全社会都动员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政执法机构应强制实行监督和执行。

参考文献

[1]房秀敏.关于暖通空调系统中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

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设计理论水平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影响

新结构与新材料的不断运用与实践,人们逐渐更深入地认识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内在矛盾,运动规律并上升为理论而发展了结构理论,从而提高了结构设计水平。而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及结构设计计算手段的改进,又反过来为解决复杂的结构设计与优选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故设计理论水平对建筑结构选型的影响主要从计算手段的改进与设计理论的发展两方面分析。

2.建筑结构材料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影响

新的结构材料促使传统结构型式发生变革,新的结构型式产生,从而不可避免地给结构选型问题带来深刻影响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建筑材料中,钢材符合轻质又高强的条件,在国外高层建筑中很多采用钢结构体系,鉴于我国国情和条件,绝大部分高层建筑都采用钢筋砼结构体系,且一般都采用普通钢筋砼,混凝土及钢材的强度等级不高,建筑物的自重一般平均在12~17kN/m2据统计,在我国已建成的高层建筑中,自重小于12kN/m2的只占22%,而大于14kN/m2的占46%。总的来说,自重偏大,给设计、施工、材料运输、结构抗震性能及结构技术经济指标带来较多不利影响。因此,在考虑了材料的供应状况的前提条件下优先选用能减轻建筑物自重的结构材料是很有必要的。

3.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设计师如果想要对建筑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就必须全面了解其体系的构成。就我国目前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剪力墙体系。剪力墙主要是指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所产生的水平剪力的墙体。而剪力墙体系主要是受力主体结构全部都是由平面剪力墙的构件组成的一种体系。其不仅能够承担结构中水平构件所产生的竖向荷载,而且还能够承担外部因素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比如地震作用以及风力等。剪力墙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具有一定的延性,是一种不错的结构体系。2)框架—剪力墙体系。由于剪力墙本身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因此,在框架体系的强度和刚度达不到建筑使用需求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安装剪力墙的方法来代替部分框架,二者所形成的体系就是框架—剪力墙体系。其中,框架所承受的主要是垂直荷载的力量,剪力墙所承受的是水平剪力。剪力墙的设置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建筑的侧向刚度,使其水平位移变小,而且还能够使框架所受的力实现均匀分布。3)筒体体系。筒体结构体系由框架—剪力墙结构与全剪力墙结构综合演变和发展而来的。筒体结构体系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集中到建筑的内部和而形成的空间封闭式的筒体。其特点是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目前在高层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4.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

4.1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基本假定

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分析基本假定的时候,结构分析人员通过采用弹性假定的方法来进行。目前,弹性的计算方法已经成为了工程上最为实用的结构分析方法。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在垂直荷载和风力的影响下,会处于一个弹性工作阶段,在这种条件下,这种弹性假定是基本符合现实情况的。但是如果遭受到地震和强台风作用的时候,建筑就会根据实际情况产生不同程度的位移,进入到弹塑性的工作阶段。此时工作人员如果按照弹性方法对内力和位移情况进行计算,那么其结果必然不能够充分反映结构的工作状态,因此,必须要采用弹塑性动力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此外,刚性楼板假定也是高层建筑结构分析基本假定的内容之一。我国目前有很多随着当今建筑结构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剪力墙成为了建筑结构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因为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刚度比较大、侧移能力较小、良好的抗震效果相对而言比较良好。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应用越来越普遍,人们对剪力墙结构的要求随之越高。在原来的剪力墙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框架结构优点和弊端,从而设计出一套灵活的剪力墙结构体系,提高当前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大程度上提高和优化整体结构的设计水平。

4.2高层建筑结构静力分析方法

剪力墙的受力特性与变形状态一般都是由它的开洞情况造成的。一般剪力墙中,它的墙肢截面高度都是厚度的8倍。短肢剪力墙的截面高度是厚度的6.5倍左右。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方法可以利用平面有限单元法。此方法具有精准性和高效性,适用于多种多样的剪力墙。它的一些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特殊开洞墙、框支墙的过渡层的设计情况相当复杂,容易出差错等。

5建筑结构工程特征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和节约施工成本以及保证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所以具备良好的空间工作性能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利用剪力墙结构的双向布置,设计出完整的结构空间。结构体系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完善设计的结构,从而保证剪力墙在应用过程中的最佳质量。梁、板、柱、墙和基础等构成了建筑形体的力学构件和体系。其实每个部位的建筑都是相辅相成的,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才能定制出一套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所以不同建筑的结构构件及体系的尺寸和构成比例都需要合理科学地设计。另一方面,结构区别于机械,它不存在零件,它的构件具有固定性和整体性,构件划分也可以是人为的,比如房间或楼层等部分的划分,就比较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达到零件化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很难达到部件的规范性和全面性。为了满足现代复杂多变的建筑结构的要求,需要定制一套新的高层建筑施工方案。

6解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扭转问题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保证建筑结构的几何形状的中心、整体刚度的中心、整体结构的重心都汇合在一点,保证这三个中心在同一点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符合要求。但是在实际的高层建筑设计中,往往不能完全保证三个中心在同一点上,这就造成了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发生扭转。如果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发生扭转,那么一旦水平载荷发生变化,将会对整体建筑造成极大的危害,使高层建筑丧失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扭转问题。

要想解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扭转问题,就要使每层楼的水平作用力平均分布,减少结构因为扭转而产生的振动,应使建筑平面尽可能采用方形、矩形、圆形、正多边形等简面形式。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城市规划对街道景观的要求以及建筑场地的限制,高层建筑不可能全部采用简面形式,当需要采用不规则l形、t形、十字形等比较复杂的平面形式时,应将凸出部分厚度与宽度的比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同时,在结构平面布置时,应尽可能使结构处于对称状态。建筑结构的振动周期问题包含两方面:①合理控制结构的自振周期;②控制结构的自振周期使其尽可能错开场地的特征周期。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明确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和设计要点,明确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与一般建筑结构设计的区别,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有了较深的了解,便于日后搞好高层建筑设计工作。

7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为了能够将人们的要求充分满足,建筑结构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市场上土地价格上涨给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有效降低了开发商的成本,而且还能够在确保建筑整体质量达到规范标准的基础上,使建筑的结构设计能够满足客户的诸多需求。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房屋外形美观,结构实用、舒适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开发商们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结构平面简图,三维重建, 二次开发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同时建设中还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严重、建筑耗材高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BIM就孕育而生了,同时随之而来的是 BIM 软件,Revit 就是其中之一。Autodesk Revit 作为当今最强大的基于BIM 的三维建模软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美国,已经成为了建筑业不可或缺的软件。但是由于其本土化程度不高,初学者不容易快速掌握等缺点,在我国并没有快速普及。

PKPM作为我国自主开发的结构建模分析计算软件,良好地结合了我国的结构设计规范,因此在国内设计院中应用广泛。但是 PKPM 在三维建模功能上较为薄弱,又没有强大的 BIM 技术的支持,因此对于结构设计师来说,不利于长远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 PKPM 软件生成的结构平面简图的特点,利用 Revit 强大的三维建模功能, 提出一种利用结构平面简图在 Revit 环境下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的方法, 以便在 PKPM 图形格式封锁的

情况下, 实现 PKPM 模型到 Revit 模型的转化, 为利用重建结果进行更高层次工作打下基础

2、建筑信息模型简述

所谓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指基于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和工程软件所构建的 “可视化” 的数字建筑模型,能够为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开发商,乃至最终用户等各环节人员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帮助他们利用三维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乔治亚技术学院建筑与计算机专业的查克伊斯曼博士于30年前提出 BIM 技术是对建筑物理和功能特征的数字式表达,从建筑物诞生起,为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提供可信赖的信息共享知识资源。BIM 的理念是建立涵盖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库, 实现各个阶段 不同专业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

BIM 技术创建的建筑信息模型实现了多个设计学科之间的协调 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包括设计、施工、设备、管理阶段)使用建筑信息模型具有强大的优越性。根据特殊需要,可以将数据表现为3D 模型或者传统的2D施工图,或者转化为二进制信息输出到其他能量分析、结构分析、预算、项目管理等软件中 BIM 可以用于方案设计 建筑分析、结构设计、施工图、运作管理等各个方面。

3 、Revit 二次开发

Revit 系列软件( 如 Revit Architecture RevitStructure Revit MEP) 是由 Autodesk 公司开发的,用于进行建筑信息模型的设计平台,它是一个设计和记录系统,支持建筑项目所需的设计、图纸和明细表、 建筑信息模型可提供用户需要使用的有关项目设计、范围、数量和阶段等信息。在 Revit模型中,所有的图纸、二维视图和三维视图以及明细表都是同一个基本建筑模型数据库的信息表现形式。在图纸视图和明细表视图中操作时, Revit将收集有关建筑项目的信息,并在项目的其他所有表现形式中协调该信息 Revit 参数化修改引擎可自动协调在任何位置进行的修改,即整体结构模型将随模型某一处的修改而协调改变,就是所谓的参数化模型

4 、结构平面简图三维重建的实现

4.1 PKPM 结构平面简图的特点与其他建筑结构图相比,PKPM 软件生成的结构平面简图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信息简单性: PKPM 软件生成的结构平面简图以楼层为单位进行绘图; 各层中的部件都以平面图描述,特别是柱和梁,分别用直线 多段线及尺寸文字进行描述。

(2) 内容简要化: 除了对梁、板、柱的必要文字描述,图中没有钢筋、 符号、标注等。

(3) 资料量较少: 其他建筑结构图部件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而结构平面简图就不存在如此巨大的数据量PKPM 结构平面简图的以上特点为三维模型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4.2 重建方案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利用结构平面简图在 Revit 中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的思路可以概括地表示为如图1 所示。

开发技术路线选择基于 BIM 技术的 Revit 二次开发 Revit 软件提供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可以利用 C和 VB.NET等主流编程语言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再加上Revit 强大的三维建模功能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Revit 二次开发正逐渐成为软件二次开发的主流。

根据拓扑关系,重建策略可以简略地概括为:绘图比例梁截面柱截面梁位置梁实体重建柱位置柱实体重建

( 1) 绘图比例: PKPM 软件生成的结构平面简图比例为1∶1000,而 Revit 中绘图比例设为1:1,因此在进行三维重建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应该利用 Revit API 将从 DXF文件中读取的各点坐标放大1 000倍,以便在 Revit 中生成实际尺寸的三维模型。 由于 Revit 默认以坐标原点作为导入基点,因此可不作考虑。

( 2) 梁截面: 梁截面尺寸描述为文本信息,因此主要针对 DXF文件中实体段关键字为TEXT的实体,MTEXT 为多行文本可不作考虑 因此只要在 DXF 文件中匹配关键字,然后由相关的组码获得对应的组值。对于梁与其截面尺寸文本信息的匹配,主要方法是在梁线中点的右下方或左下方设置搜索区域, 将搜索到的TEXT实体与之匹配。 针对DXF文件每行输出的特性,利用C#对DXF文件逐行读取 首先查找组码 “0”,然后判断其下一行是否为“TEXT”,如果返回结果为是,则继续依次查找组码" 10"、“ 20” 和 “1”,如果返回结果为否,则继续往下查找 其中查找结果存储在中间数组中,存储文字信息的坐标值和文字内容。

( 3) 柱截面: 柱截面描述在 DXF 文件中体现在实体段关键字为3DFAC的实体。首先查找组码“0” ,然后判断其下行是否为“3DFACE”,如果返回结果为是,则依次查找组码“10”、“20”、 "1" 、“21”、“12”、“22”、“13”、及“23”,并将查找结果存储于中间数组中,存储矩形柱截面的四个点坐标值,如果返回结果为否,则继续往下查找。

( 4) 梁位置: 根据梁线( LINE) 的两个端点能够确定梁的水平位置; 垂直位置可以通过将梁限制条件中的参照标高设置为上一层标高, 或将梁起始标高偏移确定。查找方法与上述类似,首先查找组码 “0”,然后判断其下行是否为“LINE”,如果返回结果为是,则依次查找组码“10”、“20”、“11”及“21”,得到梁线两个端点的坐标值,如果返回结果为否,则继续往下查找。

( 5) 柱位置: 由上述查找结果中的4个点坐标得到柱截面中心点坐标,以此确定柱的水平位置; 垂直位置可以默认创建,即柱底面限制标高为当前视图标高,顶部限制标高为上一层标高( Revit 中创建柱的默认条件)

5、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BIM技术的以 DXF格式结构平面简图为处理对象,以 Revit 二次开发为主要技术路线的三维模型重建方法, 并应用于实际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三维重建在工程领域的实用化。但是由于建筑三维重建还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要实现三维模型重建的通用化还存在较大的困难。本文提出的方案及实例是相对简单的,主要考虑的是梁、柱等最基本构件的三维重建,而对于楼板、剪力墙、变截面梁、斜梁等特殊结构构件考虑较少。因此今后还要继续对此三维重建方法进行改进,为利用重建结果进行更高层次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地铁商业;建设开发;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迄今为止,地铁商业在中国仍然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新型业态。正确的理解地铁商业的价值,把握好它的特点,做好规划设计,建立良好的经营模式,对于创造城市商业用地和开发经济环境、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有着重要长远的意义,同时对于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投资的回馈也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轨道交通车站商业的定义和范围

轨道交通车站商业是指地铁站内商业、地铁过道商业、地铁商业街或商业城及上盖商业和地铁节点等各类形式商业的统称。

从理论上讲,由于地铁的交通功能导致了人流的集中,产生了廊道效应,从而使地铁沿线以及站点周边地区的用地特点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尤其明显的是步行合理区,即乘客到达地铁车站的合理步行时间所辐射的距离范围。这个范围对商业用途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沿线及站点周边形成了特殊的商业区域(1)。一般而言,距离地铁站点400~450米的范围内,其办公及商业的效益最大(2),地铁的人流效应及品牌效应会带动此范围内原有商业的发展,并吸引一些新的商业进驻。因此,地铁商业泛指地铁站及距地铁站点400~450米范围内的商业。

二、地铁商业的分类及特点

(一)按所处空间划分

按所处空间划分,地铁商业可分为四类:地铁站内商业、地铁通道商业、地铁上盖商业、地铁节点商业。它们的范围、特点及商业类型如下:

1.地铁站内商业

范围:地铁站内以行人通行功能为主区域的商业 。

特点:在地铁运营时段内营业,行人停留时间短。非目的性、快捷消费 。

类型:食品烟酒,报纸杂志,医药,冷热饮品,快餐,工艺品,服饰等小型商店及商铺。

2.地铁通道商业

范围:地铁站区域以外,但与地铁站以通道相连接的独立商业区 。

特点:其营业时间可以不受地铁运营时间的限制,兼顾地铁人流与附近片区居民、游客对商品、日用品的购买消费需求。

类型:无限制,可以是所有类型的商业

地铁通道商业,简单说,就是地下商场与地铁以通道相连,但有独立出入口,不受地铁营业时间所限,地铁晚上停止运营大门关闭后,商场可照常营业不受影响。例如北京西单站地下商贸街,深圳地铁1号线的华强路“潮流前线”和“华强地铁商场(易通手机配件市场)”、科学馆站的“中信地铁商城”、车公庙站的“丰盛町”地下商业街等。

3.地铁上盖商业

范围:直接建在地铁站结构体之上;或位于地铁站半径450米范围内、与地铁站出入口相邻或直接相连的商业 。

特点:其营业时间不受地铁运营时间的限制,主要利用地铁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具一定规模、知名品牌的商家入场,吸引消费人群。

类型:购物中心,大、中型商场,裙楼商业 。

地铁上盖商业一般距地铁站出入口较近,有些地铁站口直接连通至其地下层,如深圳中心城(地铁中心城站)、益田假日广场(地铁世界之窗站)等;有些则与地铁站相邻,并通过地下通道与之相连,如华润万象城(地铁大剧院站)和中信城市广场(地铁科学馆站)等;也有些与地铁出入口邻近,但并不与之直接相连。

4.地铁节点商业

范围:地铁站半径450米范围内、座落于城市主要交通网络交汇点及地铁换乘站的大型商业 。

特点:商业规模较大,消费档次及标准较高,具备城市门户客厅属性。

类型:购物中心,标志建筑及其裙楼,城市公建内商业等大型建筑 。

(二)按建筑形态划分

按建筑形态的划分,可以有以下三种主要的方式:点式、条式、立体式。它们的范围、特点及商业类型如下:

1、点式-商铺

大部分是在地铁的公共空间部分,如过道、候车区旁、出入口等处设置的商业零售点等。多以应急商品零售为需要,比如报纸杂志、饮料、电话卡等。这些点式的商业点一般由地铁运营商经营或出租位置经营,为人们提供一些日常基本和出行中需要的必要商品和商业服务。

2、条式-商店

多为一些由若干家商铺或店面联接在一起构成临街式的地铁通道商业,一般设置在地下通道内或地铁车站出入口旁乘客必经的一些街面上。主要经营快速消费品,比如快餐店、药店、多士店、花店、书店等等。这类商业与地铁的关系非常密切,以出入地铁站的人为主要客源。

3、立体式-商场

与地铁相联或位于地铁附近的购物中心、超市等,规模相对比较大,包括多个楼层的经营空间。其中有些楼层是可以直接与地铁的通道相联通,方便出入地铁站的客流直接通过专用的通道进入卖场。同时,这类商业由于规模的原因,虽然是零售业态,但经营的品种很多,范围很广,目标客群也包括地面的行人和购物者。

(三)地铁商业的特点与优势

1、地下商业特点

地下商业是地铁建设运营的衍生和商业化的产物。受空间、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地铁轨道交通与上盖商业的同期规划建设,形成了地铁商业在这些特定时空条件下具有的先天优势,在与其它商圈的竞争中,地铁站内商业对于巨大的客流资源具有市场独占性。

地铁站内商铺大都采用连锁经营形式。连锁经营迎合了消费者习惯消费和品牌依赖的消费心理,最大限度方便了消费者。大中型商场的设置与规模则多视不同站点的客流而定。

2、地上及上盖部分商业特点

地面商业具有聚集人气的磁场效应,而地铁的运营犹如动脉功能,二者相互依托与支持,能吸引与加速客流。因此地铁站地面商业的发展与地铁的规划建设关系密切,轨道建设线路规划和地铁站的选点定位对其沿线的地上商业环境影响很大,地下通地铁,地上增财源。

3、地下与地面商业互补

地面商业的发展与地铁地下商业关系密切,地上、地下各商业业态与设施之间相互补充,能更大程度的方便和满足消费需求,这种互补对二者的商业定位与发展起着互动调控的作用。国内外已建成熟的地铁商业案例,证明了地铁站的交通便利条件和客流效应对地面商圈的兴旺和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而地面商业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地下商业的开发策划,特别是业态设置具有很大影响,地面与地下互动关系明显。通常当地铁站所处地面属于商业中心,地下商业也随之会比较兴旺,但地下商业一般是作为地面商业和服务业的补充;而当地铁站处于办公区或住宅区,地下商业一般可以发挥中低价位小区商业中心的作用和便利服务的特点,宜规划建成综合服务型商铺和超市,或者发展成为特色商场。

三、地铁商业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地铁商业的规划设计应与地铁规划紧密结合,应与城市的规划相统一

地铁商业应在城市分区规划的公共设施建设分区基础上,重点针对网点数量和规模、业态结构、业主特点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结合站点附近各个小区的传统街市、新兴商业、旅游景点等特点进行布局,依据地铁线路的规划制定沿线商业设施的规划。

地铁发展是与城市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配合地铁的规划引导沿线商业设施的合理布局,将对商圈的调整和消费力的再分配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潜在的商业机会就会得到更好的释放。香港购物中心的分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由于轨道交通途经沿线的不同区位、城市功能和既有用地格局的影响,各站点开发强度会呈现极大的差异性,也由此对地铁商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依据不同的功能、区位,对轨道交通节点的类型、地铁相应节点的商业规模和业态进行分析。

1.轨道交通节点类型分析(12)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分类包括节点导向与功能导向两类,前者依据站点交通功能分类,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换乘站、一般车站等予以划分;后者主要按站点周边用地功能及在城市中的作用进行划分,其优点在于对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规划与土地开发具有指导性。

轨道交通节点的类型与特征

序号 类型 特征

1 城市中心/副中心型 两条及以上轨道交通交汇通过,周边交通情况复杂,客流量大

2 城市枢纽型 位于城市交通换乘重要节点,站点周边为占地较大交通设施用地,是区域客流进入的关键节点,客流量大且有明显阶段性

3 居住型 位于区域核心或大型居住社区周边,车站规模、客流量适中

4 一般型 车站规模小,客流量平稳

2.地铁相应节点的商业规模和业态分析

根据辐射范围、服务对象、城市区位等不同因素,地铁相应节点的商业可分为:市中心区域、居住区和小型商业,具体如下:

地铁相应节点的商业规模和业态分析

序号 商业类型 毗邻站点类型 营业面积 业态

1 超区域级 城市中心/副中心型 10万以上 超大综合型商业、娱乐、休闲中心、超级市场等

2 区域级 城市枢纽型 6-10万 大型商场、超市、休闲娱乐设施等

3 居住区域级 居住型 2-5万 大中型商场、超市、休闲娱乐设施等

4 小型商业 一般型 2万以下 小型便利店、商店

(二)地铁商业的开发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区域交通和人群出行习惯

地铁商业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地考虑地铁线路的走向和站点所处区域的特点。其规模、档次应与所处区域群体消费状况相一致,应结合已有的交通规划情况、人流走向特点进行设计。在规划方案和建筑总体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出入口设计,合理组织口部及周边人行和车行流线。

1、地铁路网车站特点及与其它交通设施对商业客流的影响

地铁路网的基本型式有:单线式、单环线式、多线式、蛛网式。每一条地铁线路都是由区间隧道(出地面时为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车站及附属建筑物组成。地铁车站按其功能分为四种:

(1)中间站:只供乘客乘单向往复乘用,此类车站数量最多。

(2)折返站:在中间站设有折返线路设备即称为折返站,一般在市区客流量大的区段设立,可以满足不同时段行车调配的需要,同时节省运营开支。

(3)换乘站(综合交通枢纽):既用于乘客往复乘用,又为乘客提供换乘的车站。与其它交通方式交会换乘的地铁站为综合交通枢纽站。

(4)终点站:地铁线路两端的车站,除了供乘客上下或换乘外,通常还供列车停留、折返、临修及检修使用。

而与地铁站相关联的其他交通方式和设施状况也对地铁客流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且在全天运行的不同时间段影响量变化较大。如公交站、停车场、机场、火车站、文体场馆、学校医院、办公或住宅区、综合交通枢纽等,都对地铁商业的规划设计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2、必须根据站位特点和环境准确分析地铁商业客流的特点

地铁商业的定位需要同步考虑乘客结构以及站位所处区域的特点这两个因素。乘客的流动并不直接表明消费的到来,消费的创造和吸引必须要靠合理的商业规划和卖点塑造才能完成。根据不同站点的人流层次特点,商品的档次和商业消费模式也不一样,例如香港中环、铜锣湾等地的店铺就会比较高档、有特色。

由于商业建筑和轨道交通都是依赖客流量而存在的,所以探讨两者空间连接的关键在于对客流量的分流、引导和疏导。前者设计的核心是为顾客营造良好的购物交通环境;后者的设计重点是使乘客在各功能区中活动方便快捷、流线清晰易辨。合理的设计是让不同需求的客流自然分流,在及时疏导过境客流的同时,还能引导人群激发消费冲动。

(三)地铁商业的规划设计应与商业结构相统一

地铁商业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所处区域的商业结构特点,注意对商业空间结构的设计,合理分布大、中、小型商业区域,安排购物、休闲、娱乐、便民等功能。充分结合站点的布局分层设置商场、仓库、停车场等设施。

地铁站厅的商铺主要考虑一些零售连锁店,例如:7-eleven、西饼屋、报刊杂志、干洗店等,无论站厅还是地铁通道,在进行布局时都要充分考虑人流的疏散。

高档定位的项目在引入地铁以后,应该如何协调商业规划和商品组合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由于高档定位的商业项目需要安静和幽雅的环境,所以在目前阶段,地铁的引入与高档商业项目的营业能力提升还难以形成正比关系。

(四)地铁商业在规划设计时,应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和原有的结构条件,充分考虑安全、舒适、环保和

对于地下空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和舒适性,注意通风、防火等方面的设施与疏散条件,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同时应充分考虑避免或隔除地铁行经时产生的噪音污染。地下空间利用还应该充分考虑到防灾、储存、治安、环卫、生产、通信、市政服务及无障碍等各方面的需要。

乘客安全是地铁建设和运营考虑的首要因素,地铁在通风、防火、排水以及紧急情况时乘客疏散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地铁地下商业要求客流滞留则与地铁交通本身要求的客流疏散功能背离,因此在设计时要兼顾客流疏散和滞留双重要求进行流线、布局设计。

此外地铁相关的商业空间有相当部分属于地下构筑物,其结构和技术条件一旦形成就很难进行改造,即使改造也存在工程难度大、投资成本高的问题,具有较大的不可逆性,因此设计前期的合理规划和建筑布局设计尤为重要。

地下空间的开发方向与模式:

1、分层分区利用

一是将不同功能或相互关联较少的设施置于不同的竖向层次和区域;二是根据城市不同时期对地下空间利用的不同需求,将开发重点控制在不同的竖向层次。城市地下空间应坚持人、物分离,由上至下的竖向分层次序为:有分配(接纳)功能的市政管线层;人员活动频繁的空间层(商业、娱乐、轨道交通人员集散层和人行地道等);少人或无人的物用空间层(存车、储物、物流及设备等)。

2、地上、地下整体综合利用

将同一地区地上、地下空间的多种功能综合考虑,整体开发,有利于土地价值的充分体现。例如,将地铁线路和站位选择在土地使用或商业发展上有潜力的区域,使彼此客流相互利用,既可以带动该地区土地的升值,又有利于增加地铁车站的客流量,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借鉴香港发展地铁上盖物业的经验,沿着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轨道线路,规划建设大空间尺度、高密度人口聚集、多功能、高效率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可以更为有效地综合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加深,不仅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功能复合化也成为深度城市化另一指标。都市综合体正成为适应城市化深度发展要求的物业模式,未来与轨道交通密切结合的地铁综合体物业必将成为主流物业发展模式(9)。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百货、餐饮、超市等业态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综合体的需要。成功的综合体专案往往在功能的设置上是极为考究的。酒店、办公、公园、娱乐会所、公寓、展览、交通出行等综合功能都是一个成功综合体项目所必备的,各功能在独立运作的同时,通过互助互益能够提供更大的效益。从深圳华润中心的例子来看,商业部分在各功能配置比例上所占的比例是最少的,而住宅、公寓、办公、商务和酒店占了绝大多数。我们可以做一个简要的分析:酒店、住宅可以带来高收入的消费阶层,住宅、公寓可以带来稳定的客流量,办公、商务可以为酒店、公寓带来顾客,而这些消费群体最终都会被引流到配备的商业项目。如此一来整个循环系统就构成了,功能的配置也趋于合理化。

地下空间利用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公共优先原则

作为地面空间的延伸资源,地下空间的利用应优先满足公共利益需要,如安排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和服务设施等项目。

以香港的地铁商业为例,地铁站里面没有什么百货公司,都是比较便利市民乘客买东西的小店,比如便利店、洗衣店、有特色健康的食品店等;还有银行、旅游中心和它的相关服务,在假期里举办各种活动,特别是亲子活动和公益活动等,让人觉得地铁是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在地铁商业的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必须强调“为公众服务”意识和顾客的需求。时生了变化,顾客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地铁商业设计应着重考虑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满足顾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伴随的各种需求。例如:如何减轻从地面出入口到地下站台之间的水平及垂直移动所带来的负担;如何减少因乘车、人流复杂给顾客带来的不便;如何为高龄者、残疾人、孕妇、儿童等行动不便者提供方便;如何在满足顾客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克服地下空间给顾客带来的心理上的影响;如何满足顾客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艺术、信息等附加价值方面的需求;如何以简单明了的导向标识系统信息为顾客(和外国人)提供简洁快速的引导服务。这些都是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2.统一规划设计,分区分期建设

地下空间开发应当在长期规划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分期实施,优先考虑有效地解决近期突出的城市问题,如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项目的安排。根据土地价值、使用功能及建设条件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区域和时期进行开发。而地铁商业的开发和建设更要根据所处区域的城市设计及地铁车站与线路的规划,综合考虑城市地下工程建设难度和对地面市政条件的影响等各种因素,与地铁同步开发建设或预留条件,分期实施。

香港的地铁商业一般都是采取同期规划、分阶段开发的策略,每期开业面积适应当时的市场规模和容量,不求一步到位,而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例如:位于香港岛东区鱼涌的太古城中心,是该区规模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项目共有四期,设有办公大厦及商场,分别在1982年、1987年、1992年、1993年落成。

在规划开发面积巨大的购物中心时必须考虑这些宏大的建设项目不仅增大了投资压力,而且增加了开发风险。另外,当购物中心进入运营以后,超大体量的购物中心也会由于运营管理成本高,而增加运营组织管理和交通疏导的压力。香港主流购物中心体量一般在5-10万平方米,为了合理控制商业规模和运营风险,一般控制开发建设面积不超过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而内地则动辄几十万平米的超大商场,更加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地供应情况综合确定,统一规划设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分区分期建设的要求。

(五)地铁商业规划设计的步骤和重点

步骤1:以商业定位为基础进行建筑设计

地铁商业的建筑设计主要涉及到项目市场定位和主力店两个问题。在动工前,应由开发商组织商业策划和论证等相关咨询机构对市场做一个调查,深入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和购买能力等,确定适合做什么,也就是先找准市场经营定位。明确市场定位后要重视主力店的商场建筑要求,因为主力店的引进,能帮助提升整个项目的价值。开发商应更多地和一些主力商家沟通,了解他们对规模、建筑空间布局与层高、楼板荷载、市政与能源接入条件等要求,尽可能按照主力商家的要求来设计卖场。很多开发商忽视了这一环节,不管项目位置和环境适合做什么,拿了地块就做。如有些项目的地段非常好,但由于卖场设计规划不合理,导致有意向的大商家进不来。所以设计师则应重点针对上述要求,根据不同的商业功能需求进行规划设计。

步骤2:交通流线规划设计

1、对地铁和商业的人流矛盾考虑要充分

地铁商业的人流特性具有矛盾,即“疏散人群”和“滞留人群”的关系和转化。 地铁在通风、防火、排水以及紧急情况时的乘客疏散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地铁地下商业经营需求的“客流滞留原则”与地铁交通本身要求的“客流快速疏散功能”相背离,因此地铁商业开发经营必须要找到兼顾客流疏散和滞留两方面要求的结合点,对经营业态的选择也要以此为出发点。

2、购物中心内部的人流动线规划是购物中心规划的灵魂

商业购物中心的内部人流动线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尽量引导人流经过每一间店铺,使每一间店铺都拥有足够多的人流,使每一平方米的室内空间都能为购物者创造愉悦的体验,使每一间店铺都创造尽可能多的营业额。购物中心的人流动线规划与地块形状有关,与出入口的设置有关,与主力店的位置安排有关。香港的购物中心往往不会让核心主力店占满某一整层,而是同时占据几个层面的一部分,一般都小于该层的二分之一。这样的布置可以让主力店在多个层面发挥作用,汇聚和引导人流到达更多的层面,提高同层的其它小商铺的商业价值。当地块形状为长条形时,香港购物中心采用的方式是将主力店设置于两端,将一般承租商户设置于中间的方式。这样在两端主力店的拉动下,中间的一般承租户就能享受更多的人流,实现资源互动,人流共享的目的。

3、在项目规划整体流线设计时,应科学合理设置项目内部各楼层的交通布局

可以通过多层次、立体式的交通动线设计,充分实现人流在项目内的良性运转。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突出购物中心内部空间的可视性,展示不同购物空间的主流特色和鲜明的风格,并营造出安全感和舒适感觉,从而起到引导公众逗留购物的作用。

(2)应强调交通组织的引导性,让顾客能很容易寻找和到达商场的各个区域,只有顾客能看到、走到的地方才能产生好的效益。

(3)透过圆弧形动线,能让顾客视野的延伸和扩展性增强,可视性更强,单店的能见率更高,便于顾客到达店面。

(4)购物中心一般应将自动扶梯布置在比较醒目的位置,并且每隔20-40米就布置一组自动扶梯,以方便顾客乘坐,如中庭、出入口等位置。中庭作为购物中心内部平面交通和垂直交通的枢纽,是布置自动扶梯主要区域和最为集中的区域。

(5)在多层的购物中心内,设计跨多层的“通天梯”实现人流跨层传送。按照商业价值随楼层上升递减的规律,则楼层越高商业价值越低,但设置高层直达扶梯后,由于可从低楼层直达高楼层,如4楼直达8楼,这样8楼就和4楼具有了几乎相同的商业价值。在设计“通天梯”包括常规的自动扶梯时,也要注意“人流死角”对购物人流和商铺的影响因素。(见下图)

步骤3:配套设施规划设计

不同的商业业态有不同的配套要求,规划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商业业态的配套要求,在项目修建过程中尽量让配套设施完善到位,以保证商家和消费者的功能需求,消费和服务的便利和安全。如超市对理货区、中央空调、电梯、消防等都有特殊的要求;餐饮要有独立的排烟系统、防噪设施、供排水、充足的停车位等;电影院需要大空间、厕所、消防、隔音等配套设施和条件。

步骤4:换乘中心设计(10)(11)

换乘中心不只是进行交通换乘的场所,还承担着餐饮、娱乐、商业、银行等城市功能。随着城市节奏的加快、管理水平的提高,车站的城市商业功能会逐渐增强,并将逐渐与车站本身的交通功能齐平。由于换乘车站强大的客流量无形中促使车站发挥城市功能“天时、地利、人和”的效果,换乘中心的商场、娱乐场所、服务场所不再只对交通出行起补充作用, 优良便利的服务功能与独具的商业特色吸引着人们专程来这里购物,而非上下班出行的顺路采买。换乘中心设计如能根据功能区分做到立体的、多层的、多方位的分流,就可以使乘客在购物、出行及其它城市功能需求上感觉到空间气氛很舒适,不会产生杂乱无序的印象,使他们乐于到这里消费休闲或在这里来从事与城市功能相关的活动。因此,在开展地铁商业开发时,也要特别注意对换乘大厅的设计。

步骤5:卖场规划设计

一个项目的商铺分割应做到如何将大量店面铺位灵活组织,化整为零利于出售,同时又可化零为整,利于整体出租和经营。商铺的分割要考虑规划设计的业态定位,如小区商业的铺位不应太大,以中小面积为主;而购物中心的商铺划分则应以大面积为主。此外,卖场的人流动线、通道、出口、电梯等也要全面考虑,要让偏角的商铺也能充分享受购物的客流光顾。

步骤6:立面规划设计

商业建筑的立面规划设计要求能够鲜明地体现商业项目的功能特征和整体形象,它的设计效果能直接影响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特色鲜明的建筑形象和立面装饰效果不但表现视觉的美观,还能够科学合理的表明该项目的市场定位,让一个新开发的购物中心从众多的商场中脱颖而出,以其独特的主题符号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展示在消费者面前,通过消费者的亲身体验并口碑相传,迅速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从而摆脱同质化竞争。

地铁商业作为商业的一种,其建筑也一样有此要求。因此,在设计时,应注意立面和周围其它商业形成差异化,创造自己独特的风格,强调项目的可识别性。其中,尤其要注意广告位、招牌、灯箱的放置,营造繁华感和商业氛围,不能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

步骤7:装修规划设计

装修规划包括公共区域装修、铺位装修及辅助面积装修。

公共区域装修主要包括天花板、地板、灯光、隔墙等;铺位装修有门面的形式要求(如对开门与平开门、卷闸门与玻璃门)、门脸与牌匾等形质的统一要求;辅助面积主要指商场办公、仓储、进货通道及卫生间等非商用面积的装修。商场的装修规划设计要注重整体把握风格和档次,而明确经营业态是关键,装修档次、材料色彩运用等都要符合经营业态的特性。如超市、小区商业面对的是大众化的住宅居民,装修档次普通即可;而西餐酒吧等往往要装修设计成欧美风格等。

四、深港两地地铁商业规划设计的差异及现状分析

在城市建筑密度超高的香港,地铁商业融合于城市商圈的蓬勃发展成效显著,可以说是在世界发达城市名单里都是名列前茅的。这首先取决于:①政府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对于地铁线路的选定与城市发展建设同步规划;②地铁站位的选址结合城市社区的建设发展计划整体考虑按规划预留;③地铁与上盖商业开发的规模和功能设施统一考虑并整体策划设计;④在商业项目的设计中按照规划条件、并充分考虑所处社区位置环境等因素,通过系统、细致的商业策划、规划和设计营造出良好的商境和商机。香港地铁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建设和商业的发展繁荣,地铁商业与城市商业的发展和繁荣是共赢、共荣、“水到渠成”的。

香港地铁站内便利型、服务性商业店铺的业态设置,成为深圳地铁早期地铁站内商业开发所学习和借鉴的成功实例。而深圳地铁商业的开发进程,就是在向香港和国际地铁商业开发成功案例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在“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的观念指导下,在新建地铁的同时,同步有序地推动地铁商业的开发建设。

对比深、港两地地铁商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深圳地铁商业与地铁的结合模式

根据对深圳地铁上盖商业的调研,其与地铁结合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整体建设式

与地铁站共同开发建设,地铁站与上盖商业是一个建筑整体,只是为地铁运行留出地下或半地下的空间。例如,罗湖站综合交通枢纽、皇岗站联检大楼、国贸站金光华广场、购物公园站。

2、通道相连式

这种结合方式多在已经成熟的商业街区或者物业下修建地铁站,通过地下通道将地铁与物业完美结合,如老街站、大剧院站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省地上空间,而且通过在通道中修建大型地下商业街或者地铁商场、或与大型商场超市连通等形式,可以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获取一定的商业价值。

(二)深圳地铁商业的设计特点

1、地下空间形态丰富

地下空间通常分为地下轨道交通设施、人行地道、地下公共停车库、地下街、地下综合体和地下设施出入口及通风井几种形态构成,将地下空间的交通、展览、邮政等公共服务功能与休闲、娱乐、购物、金融等商业服务结合起来,达到社会功能与商业功能的完美结合。

受香港的影响,深圳的城市空间形态也相当丰富,城市空间通达性很高。深圳地铁的舒适不仅仅体现在硬件的现代化、软件的人性化,而且它创造了以人为本的休闲购物环境。深圳几乎每一个商场,尤其是地铁沿线商场,地下都有几层空间。一般为2-3 层,负三层为地下停车场,负二层或者负一层连接地铁出站口,通常有各种餐饮、休闲、流行服饰或者饰品专卖店,装修华美吸引眼球。地下通道大多宽敞明亮,人们可以非常舒适地在完全不同的商城的地下空间穿行,有的地下空间甚至串连起了几条街,这不仅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人流、资金流,而且也是市民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2、地下空间设施设计考虑人性化

深圳地铁在设计、运营、服务等诸多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深圳地铁的自动扶梯和电梯非常完善,各车站均为无障碍设计。直升电梯除供盲人、残疾人使用外,还可供老人及各类需要者使用。地铁站内及通向各个商业的通道都设置了系统完整的指示标识。

图:地铁站内指示标志随处可见,自动扶梯和电梯非常方便完善

(三)香港地铁商业规划设计特点

香港地铁商业充分的体现了地铁有机融合于城市商圈、并推动城市区域商业繁华发展的功能特色,其地铁上盖的大型建筑体即是大型商城, 通过便利的轨道交通与商业的结合,让地铁在高密度城市空间中独具的便捷通达性创造出城市空间丰富的形态。其规划设计不仅仅体现在硬件的现代化、软件的人性化,而且它创造了以人为本的休闲购物环境。超前的地下商业空间规划,宽敞的通道,给购物者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宽敞感、舒适感。

香港的地铁商业规划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5):

1、采用了“公交导向发展”(TOD)规划原则,即“3D”原则。以青衣站为例,它有如下特点:

(1)高发展密度(Density) - 于车站步行服务范围内进行集约式高效使用土地

(2)多元化土地利用(Diversity)以增加小区活力及双向客流

(3)强调优质小区设计(Design) 无缝连接,完善接驳,人车分隔,美化空间

(4)车站与物业紧密结合

2、交通流线组织清晰合理――多种交通方式立体融合

在香港,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建筑综合体内容纳了更多的城市交通空间,除了地铁之外,越来越多的项目还将城市步行信道、城市休憩中庭、汽车停靠站、交通转换站等各种空间要素融入自身,组织成立体交通网络,供人们在其中穿梭与停留,以引导购买人流的形成。太古又一城项目就是多种交通方式与商业建筑空间和谐立体融合的典范。

3、设计定位明确――鲜明的建筑形象,独一无二的主题符号

香港人的居住面积狭窄,人们在闲暇之余往往将城市综合体作为约会相聚的地方,“行商场”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虽然土地狭小,但香港的购物中心数目众多。为了从众多的商业地产项目中脱颖而出,有效地吸引人流前来消费,各购物中心往往从设计定位之初就开始下足功夫,力求以特色鲜明的建筑形象和科学合理的客户细分赢得市场。

香港地铁的站台、站厅内商业物业形态:站台因功能与空间的限制基本没有设置商业,但各类广告布满站台通道壁、地铁隧道壁的有效空间。面积较大的站厅客流旺盛,因此分布着不少满足实时性、便捷性、服务性需求的商铺。商铺的业态设置以银行、便利店、西饼屋、书报亭、干洗店等种类为主。店面虽不算大,但商铺装潢考究。

沿线地下商业物业形态:与站厅连接的地下商场定位明确、经营灵活,是融购物、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城。最具特色的地下商场是铜锣湾时代广场地下一层的“时代便利集”,主要经营中西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便民超市、服装饰品;目标顾客瞄准大众消费者,价格适中,生意颇好。此外还有APM、朗豪坊等。

4、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地铁优势发展商业环境,提升偏僻区位地产价值

香港地铁商业的策略是:充分发挥地铁的交通优势而避开区位条件差的劣势,强调主题经营模式,为购物中心注入更多有个性的娱乐、休闲元素。即通过地铁快捷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合理有效的商业策划开发,引导和疏通不同区域、各个地段有不同需求档次的消费人流,实现地铁商业的有机发展,同时繁荣提升了区位条件较差的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和商业潜力。5、“以人为本”――从规划到建设贯彻始终的原则,从环境到细节体现服务的大众的理念

香港地铁商业“以人为本”之所以能够从理念转化为现实,在于在项目建设之初就重视对客户需求的细致调查和研究论证,并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考虑和落实,最终以合理的建筑形态、到位的功能服务(含助残)设施以及周到的运营管理服务来达到目标。这往往是最容易被我们当作细节而忽略掉的环节,同时也是商业开发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的细节。

结语:

我国各大城市地铁商业开发项目大多位于已建成型的城区内,地铁商业规划设计的涉及面广,需协调的业态功能关系复杂,且相对地面环境条件下对规划、设计各专业要求更全面、更高端,这就要求在前期规划设计方案阶段,政府规划审批部门与建设单位要组织商业开发策划研究与咨询单位,客观科学地分析现有城市环境条件,结合地面周边环境对于地铁相关站点附设和配套的商场进行充分的商业策划和论证,细致的分析、确定拟开发的地铁站点商业类别、规模、业态和布局,研究审定合理的商业开发方案。设计单位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须依据规划方案和策划报告,依照准确定位的商业策划和论证成果,发挥专业知识技能和整合能力,合理地整体规划布置项目内部总体以及各层的平面布局和交通流线,把握好建筑空间形态与功能设施预留条件,细致周到地进行商业环境的人性化、个性化设计。这些前提条件是建成优质高效的地铁商业的关键要素。在建筑施工、内部装修、导向标识系统、设备安装等各专业实施阶段,也要全面按照设计要求和不同商业功能需求,做好专业协调施工配合,保证质量标准等,这些都是实现优秀的地铁商业项目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试论地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深圳地铁建设的启示,尤福永,特区经济,2002年8月

2.快速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研究,城市研究,1999年3月

3.香港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郑捷奋,刘洪玉,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10月

4.香港地铁商业分析,杨乃文,商业地产2009年

5.香港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模式与特点,张帆、苏为学,商业地产,2010年

6.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王小奇,铁道工程学报,2007年9月

7.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与其它交通衔接问题的分析,袁振洲,科技导报, 200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