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医疗方案

移动医疗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移动医疗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移动医疗方案范文第1篇

上海力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金秋昀

关键词:RFID ,无线网络,手术麻醉,移动医疗

摘要:RFID 移动医疗的使用可以使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方式与国际接轨。高效率的信息处理方式可以保证患者在短时间得到恰当处理,减少诊疗中间环节,从而避免医疗差错和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与效率。RFID 移动医疗的应用实现了向“以人为本”医疗模式的转变,真正的达到资源共享和安全医疗,满足了当今医疗服务的高速发展,己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契机。

一、RFID 移动医疗背景

医院信息管理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有两个方面,即移动化和电子化:

移动化即为“移”触即发的随身数据。医生可以方便、自由地携带手持移动设备在各个病区之间移动使用,减少获取病人住院信息、病状、病史以及检查情况、检查结果的程序。尽可能有效地与病人交流,从而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临床探视和护理。同时医生可以根据查房情况及时将信息录入移动终端,并根据历史记录和临床检查结果,比较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当机立断地会诊和制定治疗方案。而相关的检查、检验、治疗和医嘱都将被记录,并通过工作站电脑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和更新。医生们每天例行的移动终端查房,避免了后期转抄医嘱、凭记忆补开医嘱和记录病程造成的重复工作和错误机率。

电子化即运用RFID 自动识别技术识别病人信息,药品及手术器械信息等,使医院的病人身份识别及医护过程实现自动识别,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发生。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配合RFID 自动识别技术,使医院更有效的采集信息、管理信息,使基于纸张的手动流程向基于无纸化的数据传输过程转化。

二、RFID 移动医疗技术

RFID 和移动医疗是以无线局域网技术和RFID 技术为底层,通过采用集成PDA 版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手持数据终端为移动中的一线医护人员提供“移”触即发的随身数据应用。医护人员查房或者移动的状态下,可通过手持数据终端的手术麻醉管理软件,透过Wi-Fi 无线网络实时联机,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的数据交互。使医护人员随时随地在手持数据终端上获取全面临床医疗数据,而病人可藉由佩戴在手上的装有RFID 的手环,在与PC 连接的RFID 读卡器查询显示该患者目前的临床诊疗进度,并可获取全面医疗数据的,根据历

史记录和临床检查结果,对比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当机立断地会诊和制定治疗方案。

RFID 移动医疗是通过RFID 技术实现医疗服务的移动化,之所以选择RFID 技术源于其几大优势:

重复使用:一般的条码在印刷之后就无法更改,而RFID 标签则可以重复地增加、修改、删除标签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无屏障读取:条码数据的读取方式是通过光学或红外线来读取,一般的条码扫描器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下,才可以识读条码。而RFID 则是以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所以不会有传输屏障的问题;

高储存量:一维条码的容量是50Bytes ,二维条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3000 Bytes ,而RFID 最大的容量则有数百万Bytes ;

快速扫描:条码的扫描一次只能扫描一个,而RFID 读卡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 标签。

耐久性:由于条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而RFID 标签是将数据存于芯片当中,不会轻易被污损。

安全性:由于RFID 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受到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

三、RFID 移动医疗应用

医疗管理活动是一项多方参与的过程,其中医院内部为病人提供治疗及其他服务的就有多个部门。因此多方的协调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病人住院期间,可能需要动手术、打针吃药、接受各种化验或X 光检查等等,而其它活动包括办理住院手续、收费、结账等也是必不可少的。确切的病人身份标识,为各项治疗服务的提供部门带来了明确的服务对象指引,当部门之间需要协调工作时也应以此为据,不致发生混乱。

医生通过RFID 手持机对病人标签进行读取,信息管理系统同时检索后台数据库,在显示终端上为医护人员显示病人丰富的个人信息,如血型、过敏史等。并且可以直接在病人床边开具手术麻醉申请单。同时,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已经制定的手术方案,提示医护人员做好手术的准备工作,避免人为的疏忽。这一举措既极大的降低了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对病人治疗方案验证的准确性,将误诊率尽可能的降到最小。

病人手术前,麻醉师等医护人员便可以随身携带手持终端对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实时的根据病人情况制定手术麻醉计划,相关信息直接第一时间输入至手持终端,再以电子文件储存,由无线网络传送至后端服务器,不会有传统书面数据的不易保存或遗失的问题;并且能

避免人员重复输入、填写费时、数据输错的情形。

病人进入手术间之前,经过手术室大门时,安装在大门两侧的RFID 读取设备会即时读取病人信息,并和后台数据库中已存储的当日手术信息进行比对,核实病人身份及相关手术信息,保证手术治疗的准确性。

手术中需要用到的药品及器械,出库时,门侧的RFID 读取设备会自动通过贴在药品及器械上的标签读取到相关信息,并把这些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至后端数据库与手术计划中所需要用到的药品和器械清单做比对,当这些手术中需要用到的药品及器械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门侧的RFID 读取设备会再次通过贴在药品及器械上的标签读取到相关信息并和后端数据库中手术计划要用到的药品和器械清单做比对,确认药品及器械无缺失。进一步保证手术治疗的准确性。

手术后,医护人员同样可以携带手持终端对病人进行术后随访,医护人员在病床边即可实现写医嘱、记录生命体征等功能。并可实现检索病人短时间内的护理、检查、化验等临床检查报告信息。

四、总结

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应用RFID 移动医疗技术使医护人员能更简便的获取、录入患者各种手术数据及临床诊疗数据,使得医护人员减少了因查询、核对而产生的打印、书写医嘱等工作所化费的时间,大大优化了临床工作流程。

RFID 移动医疗除了可运用于手术麻醉的管理当中,还可以结合医院的HIS 、LIS 、EMR 等信息管理系统,从门诊收费到病人住院管理,从检验到库房管理,对医疗事物及临床诊疗流程进行全面优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医疗信息系统也将得到空前的发展,作为其中的参与者之一,我们将推动国内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视作毕生的事业。

参考文献:

[1]杨艳.RFID 技术在世界医疗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情(RFID 技术与应用)》,2008.02期刊.

移动医疗方案范文第2篇

因血透治疗的特殊性,血透中心对患者的管理模式即不等同于普通门诊又有别于病房,大部分医院血透中心的信息化建设非常滞后,仍然长期采用手工方式在进行患者基本信息登记、血透诊疗记录填写、历次透析记录以及各类用药治疗检查等信息的记录,已不能适应当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需求。存在问题和隐患包括:第一,由于血透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血透患者的专科病历也无法归档进入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手工填写的既往病历及用药等信息难以实现快速调阅与跟踪。第二,由于在血透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血透机实时指标等数据实施监测并记录,传统手工方式容易出错且效率底下。第三,护士人工对患者进行治疗排班,不能实现对血透患者的自动排班,排班工作量大且浪费人力成本。第四,没有信息系统支撑无法实现医护人员工作量、质控信息、科研信息的统计以及国家质控中心的数据上报。

2系统流程设计

由于各家医院的血透中心规模设置、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均存在着差异性,设计合理严谨的血透治疗流程可以大大提高血透中心的工作效率。血透患者从入科登记签到到治疗结束进行治疗评估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流程,涉及到诸多环节(如不同来源患者基本信息的采集、治疗方案的制定、透析排班、透析治疗、治疗评估等),其中各个环节的衔接很重要[1]。如医生在确认患者治疗方案时需要知道患者既往的透析情况和最近的检验、检查、报告等信息,护士在安排上机时需要确认医生开立的医嘱、血透机器的参数等信息。血透信息管理系统要能够全面支持血透治疗的工作流程,并满足各环节特定的功能需求。根据血透中心发展需求,设计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

3系统架构设计

血透中心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三层架构,B/S架构前台展现,按多层架构进行开发设计。创新的技术架构,使得系统易于扩展、便于维护,采用参数化的构件方式,界面呈现和业务逻辑剥离[2]。系统数据库选用ORCALE11G,通过WEBSERVICE和ESB技术与HIS、LIS、PACS、EMR等医院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交互集成。通过网络实现称重仪、血压仪、透析机等设备信息自动采集并通过患者身份证、医保卡或血透信息卡等EMPI标识卡将各系统中的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医院内外网网闸及防火墙设置访问互联网,系统可与国家、省、市各级质控中心数据互联共享,实时上传血透质控数据[3]。

4系统功能设计

4.1患者治疗信息登记功能

实现患者基本信息、医疗信息、透析信息的保存与删除,可以进行患者照片信息上传和下载。对患者的透析号、住院号、门诊就诊号以及特殊患者等信息进行过滤,通过与院内其他应用系统的接口实现住院、门诊患者信息的互通与共享。记录登记患者转归以及血管通路信息,实现患者血透治疗全流程病程记录登记与会诊记录登记。

4.2患者治疗方案制定功能

实现可根据不同患者进行当前缺省治疗方案的添加、修改、输入、保存、作废,通过与院内物资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每项治疗使用材料信息登记。对每位患者治疗计划以及治疗任务的登记,医务人员可以调阅患者历史诊疗信息与治疗计划方案调整、透析器复用情况登记,以及患者用药方案信息登记、修改、停用、启用等。

4.3患者治疗自动排班管理功能

可根据患者治疗日期、透析号、住院号、治疗班次等条件查询过滤病人床位,提供对患者每日治疗排班确认和取消,根据患者治疗计划对患者周计划进行自动排班并实现对已排班的患者进行床位、治疗班次、治疗日期进行调整。可以保存和复制任意星期排班信息作为排班模板,并进行编辑修改,支持手动排班具有如EXCEL复制、剪切、粘帖等功能。支持医务人员导入、导出日排班计划周排班计划表并可修改当日班别排班病人的材料,产生材料备货单,可按条件预览当日使用特殊抗凝剂、透析器、透析液离子成分的排班信息。

4.4患者治疗自动签到功能

通过扫描透析号或患者腕带进行患者信息过滤和班别号患者信息过滤等功能,既可自动采集患者体重信息和血压信息,同时也支持对特殊患者手工输入体重、血压信息。系统支持自动计算净体重、超滤量、置换液总量等数值并且自动实现患者当次治疗方案的提取和确定。实现患者签到换床及治疗班别调整以及当次治疗医嘱下达并通过与院内信息系统接口直接发送HIS系统与EMR系统,支持患者治疗记录单、签到单、记账核对单等单据的打印。

4.5治疗数据自动采集与存储功能

通过称重仪、血压计、透析机的数据采集器,经过网络可将各类机器中的的各项参数实时传输到患者的透析记录中,并自动存贮数据,患者一人一卡,可全程记录治疗全过程。进行患者透前、透后信息补充登记、保存,支持患者上机、下机等时间和人员、透析治疗信息的核对。支持患者上机前临时换床,定位患者后进行患者治疗任务提示及执行情况查询。支持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治疗材料的使用登记和确认,透析中医生医嘱、症状体征等情况的登记和执行等。患者治疗结束下机小结模板化输入以及治疗记录单浏览及打印,可浏览当天透析病人超滤量、静脉压、跨膜压、舒张压、收缩压、电导度等治疗记录、透析机治疗实时数据以及血压、体重、超滤量等透前和透后的前后变化对比分析曲线等等。

4.6移动医护患者管理功能

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医生、护士利用平板电脑实现医生移动查房并开立医嘱,通过消息提醒方式提醒相关护士执行;实现通过平板电脑对患者进行批量签到、上机、核对、下机、执行医嘱、记录症状、治疗记录、交班、患者宣教等操作;直接通过平板电脑移动浏览相关信息,如患者排班信息、LIS检验信息、材料库存信息、病程记录信息、账户费用信息、历次治疗小结信息等;直接记录透析当日情况、血管通路评估信息、死亡记录、感控事件、导管护理等评估信息。实现了血透治疗全流程的移动管理,保证数据记录及时性,提高医护工作效率。

4.7设备及耗材管理功能

通过设备及耗材管理功能记录血透中心设备及耗材的购进、使用及库存情况,使管理者及时了解设备及耗材数量,为血透中心开展成本核算打下基础。耗材管理采用二级库管理模式,库存数量由系统自动计算。同时,计算机管理实现了耗材、设备、患者在时间轴上的可追溯性。

4.8患者评估分析及预警功能

患者治疗期间各项指标动态变化趋势分析评估功能,可在患者治疗期间分析各项指标动态变化趋势,为医务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数据依据。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分析评估功能,可随时统计患者在某阶段并发症情况。医务人员可根据统计情况对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从而预防或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存活率。患者各项化验的预警提示功能,提示和执行各化验项目的计划,可以为医务人员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数据基础[4]。

4.9数据统计分析与质量控制上报功能

具备提供便捷的数据检索功能,医务人员按照患者的各种信息自由组合进行综合检索,可查询出相关的患者信息。血透中心的管理者还可随时统计本中心透析人次数量、透析器使用数量、新增患者数量等情况,并可将血透中心患者的信息、数据、血透中心的质控信息全部上传至血透质量控制中心(包括国家、省、市)。质量控制中心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医院、姓名、性别、年龄、首次透析日期等条件查询检索到患者信息,从而更好地管理血透中心。血透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还具备水处理管理功能、患者费用管理功能、大屏信息公告功能、透析状态显示系统、宣教信息显示功能、患者自助查询功能等。

5系统应用展望

5.1血透全流程管理

血透中心信息管理系统是以患者为中心,全部流程采用一人一卡一码的科学管理血透患者,对患者血透治疗实现了全过程管理。该系统涵盖了血透治疗各个环节的管理,完整的记录患者血透各阶段各种治疗数据,协助医生制定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治疗方案。

5.2血透全数据采集

血透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血透设备、称重仪、血压仪、复用设备、水处理设备等数据自动采集,实现了设备使用、维修、保养、消毒等全记录,实现了药品、耗材自动入出库、使用、销毁等全过程记录,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开支,节约医疗成本。

5.3血透全信息集成

血透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之间信息高度集成与共享,与HIS、LIS、PACS、EMR联网,实现实时在线费用结算和管理,支持各种移动终端(平板电脑、PDA、手机)等无线设备的应用,随时随地录入、查阅患者慢性病治疗、血透治疗等信息。

5.4血透全过程监控

血透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在线监测透析机的目标及实际参数,及时采集、控制透析充分性以及时在治疗中给与干预,自动对发生错误、不可容忍计算结果时进行警报监控,同时对水处理等设备实时记录及监控以及各种试剂、耗材、药品等库存实时监控,并就主要耗材的使用跟踪监控。

5.5血透全数据分析

血透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分析计算各种透析指标(超滤量、Kt/V、nPCR等),具有强大、灵活的随访评估管理功能,能够对患者病情的长期监测和评估实现患者医疗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并可实现血透等各阶段各类质控数据的直接上报上传。血透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以患者为中心,大大方便了医务人员对血透患者的治疗与管理,规范了表格书写,增加了治疗及计费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血透中心信息管理系统,推动了血透中心医疗服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红君,夏慧,韩志武,等.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5):53-56.

[2]蒲卫,周玉彬.血液透析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0,6(7):72-74.

[3]冯靖袆,郑骏,姚向峰.血液透析数据集成采集技术的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2,31(4):141-143.

移动医疗方案范文第3篇

移动医疗前景向好

据了解,移动医疗的范围很宽,各种应用都在持续不断地发展。目前,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关键应用主要有:教育与通知、远程数据采集、远程监控、针对医疗工作者的交流与培训、疾病与流行病传播跟踪及诊断与治疗支持。

高通公司(QUALCOMM)全球执行副总裁汪静在接受新浪采访时表示,随着3G技术和终端手机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对于移动医疗的支撑已经不是问题,预计2010年全球移动医疗所产生的收入可达500亿至600亿美元,而到2014年,全球移动医疗终端可能会超过4亿部,从而在手机产业之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就经济效应来说,移动医疗经济发展前景光明,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它不仅能推动医药产业以及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更是我国未来的服务业重点。在新医改未来三年8500亿的总投入中,医疗信息化占的比重应是很可观的。跨国企业如IBM、微软、戴尔、惠普,本土方案商如用友、东软、神州数码等IT厂商都纷纷涉足医疗市场,与专业医疗信息化方案商抢滩商机。另外,调查显示社会大众对于移动通信医疗服务也颇为期待,有些人已在享用这样的服务。

《经济学人》近日发表的文章也对移动医疗的发展表示乐观。文章透露,微软公司前总裁、现为全球健康慈善家的比尔-盖茨,近日受邀参加华盛顿的一次大型“移动医疗”会议,并发表讲话。约2400名来自私营与公共部门的无线通信医疗服务提供商,济济一堂,共同庆祝数十项相关实验项目已在世界各地开展。然而,盖茨先生却提醒参与者不要过早庆祝。他强调,不要以为一个小规模的移动医疗项目在某个地方看上去取得了成功,就“自欺欺人”地以为它就会成功,除非能够广泛复制。泛美开发银行的Rafael Anta用词则更为谨慎:“我们对此影响几乎不了解,对其商业模式就更不知道了”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关于移动医疗的有效性正被日益证实。医学期刊《柳叶刀》近日刊登的―项研究表明,简单如用短信提醒肯尼亚HIV患者正确服药这样的事,使得患者对该疗法的依从性提高了12%。美国WellDoc公司在最近的一次试验中发现,移动医疗方案依靠行为心理学给糖尿病患者提供控制疾病方面的建议,比使其服用主流的糖尿病药物更为有效。

三种力量助推移动医疗发展

移动医疗有着光明的前景,其中的商业利益剧增是另一原因。一种推动力来自于云计算(提供数据存储并做网上处理)的兴起。微软公司的PeterNeupert表示该技术将给无线医疗带来“变革”。美国新兴企业UltraLing公司基于“软件即服务”模型,使用“云”提供医学影像。美国电信巨头AT&T每年从医疗保健事业中取得40亿美元的收入,最近又新成立一个部门,致力于使用云计算提供无线医疗服务。

第二种推动力来自于政府的扶持政策。就美国来说,未来数年,美国政府将提供补贴逾300亿美元,用以鼓励医生和医院采用电子病历。美国卫生部的Todd Park表示,美国为人诟病的纸质医疗体系即将迎来数字化,势必推动移动医疗的发展。

另一种推动力有可能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不断涌现的创意。Dalberg公司(一家发展咨询公司)的VIctoria Hausman在世界银行任期间,调查了海地、印度和肯尼亚的数十种移动医疗商业模式。她预测已在肯尼亚开展的移动银行将大大推动移动医疗的发展。企业也在想方设法让病人用自己的手机支付诊疗费、接收补贴凭单等。

移动医疗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移动医疗;远程会诊;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技术

1 概述

当前,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显得供不应求,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矛盾也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匀而日益突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现有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每位患者的就诊耗时,以及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医疗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也成为了该领域内研究的热点。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医疗的优势尤为明显,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医疗领域、移动通信领域、人工智能领域以及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广泛关注。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对移动医疗的定义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包括移动终端,如手机、移动电脑、便携式医疗数据采集设备等;传感器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等)来提供更快捷的医疗服务及信息传递。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更加灵活和贴身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可能,改变了过去患者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方式,如利用移动网络提前预约的操纵可大大降低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利用各种便携通信设备可让患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可向医生进行咨询以及听取医生的可靠建议,同时医生也可通过医疗数据采集设备及通信网络来随时了解自己患者的各项身体参数,从而更加灵活的确定医疗方案。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移动医疗正在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医院信息化的改革进程。

2 移动医疗在医院的应用分析

2.1 网络预约挂号

图1中给出的就是网络预约挂号的系统结构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系统是和医院的信息化系统HIS以及医院的服务平台数据库连接在一起,首先由医护人员管理号源数量,发放某专家的号源空额至HIS中,而平台数据库同HIS实现数据共享,将空余号源显示在网站页面上,而患者可通过各种有线网络或无线移动终端对该网站进行访问、注册、预约。经过审核的预约申请将会通过网站反馈至HIS并记录患者信息,而未通过验证或针对号源已满的申请则由网站提示预约失败,这样就省去了患者来回奔波的辛苦;而当预约成功患者持预约验证信息来到医院时,就可立即拿到当初预约的专家号,节约了大量的排队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2.2 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是指处于异地的不同医疗单位,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视频会议软件等工具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实时的远距离协商,共同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例如可通过网络视频等形式查看患者的病案记录、医学图片等,并可在线与身处异地的医生及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从而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要开展远程会诊,需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网络通信质量的稳定性,为避免网络拥塞而导致数据传输的不稳定性,考虑到视频传输信息量较大,应保证带宽的冗余,并根据需求规模酌情增加。二是硬件方面,由于患者病历资料数据量大,在处理的过程中可能耗费时延过长,造成系统不堪重负而陷入瘫痪,因此对服务器硬件有较高的要求,应尽量避免各个硬件设备出现“短板”效果,限制整个系统的运转效率;另外,还需配备投影仪、摄像机、扫描仪路由器等辅助设备。

3 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的个性化移动医疗服务

3.1 无线射频识别

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当前移动医疗领域热门技术之一。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空间电磁感应或者电磁传播进行通信,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使用RFID的优点主要有:监视、跟踪进入高危区域的人员;紧急情况下可以推动限制措施的执行;采用RFID技术的腕带存储了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基本资料以及药物过敏史等,允许医院管理员对部分数据进行加密,RFID电子标签上的电子编码可对应到数据库中,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尤其是交流困难的患者进行身份的确认。

3.2 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使用传感器,可以自动获得患者的体温、心跳、脉搏、呼吸等数据,自动监测患者健康状况并发出预警。个人健康监护方面,传感器应用在饮水机以监测老人的活动情况;应用在床铺下以监测人的呼吸和心跳等生命体征;应用在佩戴在身上的求助装置,进行紧急情况的呼叫。

3.3 无线和移动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在移动医疗中使用无线通信来完成数据传输变的非常便利,可在患者活动的范围内布设无线通信网络,而患者身上携带的移动医疗设备就可以通过该网络及时地将采集到的患者身体各项参数指征传输至医疗机构,从而使患者获得第一时间的贴身服务,尤其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或病情突发的患者,这种及时的医疗服务可能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治疗时机,挽救患者生命。根据目前无线通信的硬件技术水平而言,可以轻松的将各种小体积的通信节点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无缝隙的信号覆盖。

从网络的传输范围来划分,无线移动网络可分为:(1)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如蓝牙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及前文提到的射频技术等,此类技术通信带宽较小,通常用来传输信息量不大但却重要的参数;(2)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1b协议的WiFi技术的最大带宽理论可达400Mbps,当然实际数值根据信号频带不同、干扰源不同还存在一定差异,该种网络完全可以满足移动医疗服务所需的网络数据传输支持,目前是发展的主要方向;(3)还有范围更广的无线网如celluar/3G和卫星通信网等。

4 结束语

移动医疗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等待解决,例如在无线传输的模式中,如何实现病患数据的保密传输;在庞大的医疗数据面前,系统如何快速的完成增、删、修、查等操作;如何制定合理的备份机制和方法,防止数据损毁;在系统遭遇攻击或遇到故障面临瘫痪时,如何快速恢复运转,保障患者就诊,以及一旦出现数据错漏导致医疗事故后,如何定责等方面,既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有机制管理层面的问题。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善,这些问题将逐渐被解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移动医疗一定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力的推动我国医疗信息化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移动医疗方案范文第5篇

通过大数据分析与互联网相连,所有与疾病相关的信息可以不再限定在某一家医院和某一本病例上,而是可以自动获取、自主上传,云端数据分析之后,跨地区的医生会诊也能够轻松实现。这等于是在不大范围移动医疗点(医院、医生)地理位置的前提下,对医疗资源进行更高效的分配。

在这方面,国外由于审批环节相对较少,初创公司切入医疗服务市场也相对容易,其发展出的商业模式对国内医疗市场很具有启发性。

互联网医疗模式初探

ZocDoc:“网上挂号”模式

ZocDoc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垂直搜索平台,患者可以通过ZocDoc软件,通过资质认证及其他患者点评等信息,搜索最适合自己的医生,并进行在线预约。

ZocDoc的盈利模式比较简单、直接,就是向医生收费。每位注册医生都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将自己纳入ZocDoc的系统,以方便患者找到他们。在美国,医生属于高收入群体,对支付费用不敏感,让ZocDoc的模式得以实现。据悉,其目前已在全美2000个城镇提供医生预订服务,注册用户突破500万。

Practice Fusion:“免费+广告”模式

位于美国旧金山的初创公司 Practice Fusion,最近在D轮融资中获得1.3亿美元投资。Practice Fusion 专注于电子病历建设,并通过向患者和医生免费开放的方式,积累大量的用户数据,对医药公司、保险公司形成巨大的议价能力。

首先,公司为患者建立的电子病例,对医患双方来说都非常方便。医生可以方便地填写病历,查看以前的诊疗方案,甚至能够与患者之前的医生进行交流。其次,公司的系统还能用于更有效地跟保险公司交流,处理患者账单。最后,Practice Fusion开发的软件还能对医生处方进行识别,并对有严重药理反应的用药进行提示,避免人为失误造成的致命威胁。

对患者和医生提供免费服务的Practice Fusion,盈利来源主要是医药公司的广告。实际上,公司真正的金矿是用户的电子病历卡、医生的诊疗信息和用户反馈。信息对医疗产业相比其他行业可能更加重要,无论是治疗还是研发,都少不了数据反馈和分析。而疾病与年龄、工作、性别的关联性统计,则是保险公司进行保单设计的基础。这些信息在去除身份信息之后,还能为Practice Fusion带来更大价值。

WellDoc、CardioNet:疾病管理平台模式

WellDoc专注于糖尿病管理,其旗舰产品BlueStar移动应用,获得FDA批准为确诊患有II型糖尿病并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提供帮助。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记录饮食、血糖水平和药物治疗方案信息。而手机应用在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药物剂量、食物摄入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发送给医生,帮助医生调整患者的用药,以达到最佳的控制血糖效果。

CardioNet则专注于心脏信息管理,为患者提供长期的远程心脏监测。其主要通过传感器为患者提供7×24小时心脏数据检测,并将数据传输至监控器进行分析,当监测到心律异常时,自动将数据提交医护人员。由于其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优于传统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严重心脏病的发生。

通过对特定疾病(糖尿病、心脏病)的深度数据挖掘,WellDoc、CardioNet等公司为患者保持健康、及时就医提供了一个更高效率的检测平台,并能够减少病情严重化的可能性。如此,也减少了保险公司的长期支出,受到医疗保险机构的青睐。以WellDoc为例,只要医生建议患者使用这一系统,保险公司都会埋单。

Zeo:硬件销售模式

Zeo为消费者提供的睡眠解决方案包括其销售的腕带、头贴以及手机应用。消费者睡觉前带上腕带并启动睡眠追踪功能后,它会收集消费者的脑电波并通过蓝牙将数据传到其应用程序内进行分析,并计算出最佳睡眠时间,当大脑处在最适合叫醒的时候,自动进行叫醒。Zeo的盈利模式也非常简单,就是向消费者销售硬件。

苹果公司的平台模式

苹果公司在WWDC2014(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开发者大会)上了HealthKit健康平台。该软件可整合第三方健康软件数据,并允许医疗机构接收和上传用户医疗数据。

作为一个平台,HealthKit支持同时接入多个信息搜集设备。假如你同时拥有监测运动时热量消耗和心率的各种手表或腕带,HealthKit能够同时与这些健康追踪设备进行数据同步,并综合分析,最后给出健康建议。HealthKit健康平台汇总数据,再经过云端数据分析的方法,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追踪用户的健康状况。目前,耐克、Fitbit、iHeath等可穿戴设备厂商都已计划加入该平台。

智慧医疗发展空间巨大

对于国内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可能人人都有切身的感受。无论门诊还是住院,患者都在向三级医院集中,三级医院诊疗人次数倍于二级医院,数十倍于一级医院,其治疗资源压力巨大(图1)。另一方面,三级医院在中国分配也不均衡,医疗资源仅集中在少数地区,如北京、天津、辽宁每百万人口有2个或以上三级医院,而人口大省河南却仅0.59个,东南部较发达的广东省也才0.86个三级医院(图2)。

短时期内,受到薪资水平、建设成本等因素限制,三级医院在中国大面积铺开不太现实,而二级、一级医院的治疗水平显然难以大幅赶超三级医院。在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矛盾下,互联网医疗体系,通过云端数据采集、处理、传递,成为降低患者就医门槛的有力工具。并且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医疗需求有增无减,互联网医疗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医疗O2O突破口

在国内门诊市场,目前的O2O模式还主要是提供在线挂号平台的初级模式。这一平台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医院长时间排队的问题,但没法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医生收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国内经营时间长、规模大的“好大夫在线”,经营模式上从入院前预订、出院后反馈入手。患者可以在线进行医院、医生的查找、预约,然后还可以通过治疗效果和服务态度对医生进行评价。模式上比较接近ZocDoc和Practice Fusion,但目前医生(特别是三甲医院医生)对其服务基本上没有强烈诉求(电话咨询只在下班之后),而向患者收费在中外基本上都走不通,所以好大夫在线的商业价值还是在于其累积的疾病数据库,这又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来完善电子病历。因此,好大夫在线目前的商业模式尚不成熟,仍处在积累核心竞争力阶段。

对O2O医疗健康管理的突破,国内企业大多选择开发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并结合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上传、分析优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而国内投资者对A股相关公司的追捧令该板块在过去一年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达67%(图3)。但实际上,A股公司参与智慧医疗领域程度尚浅,真正能拿出产品和成套系统的公司为数不多。

移动医疗方案范文第6篇

而本文所指的移动医疗服务是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无线宽带网络和数字化技术而形成的新兴医疗服务模式。移动医疗服务技术通过各种先进的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实时的医疗服务,无论患者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都可以接受医生的医疗监护。患者可以通过移动医疗终端设备接受对健康有益的医疗资讯、医生的嘱咐等;也可以通过随身佩戴的传感器获得自身的体征信息,供自己查看或传递给医生;甚至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医生进行交互,实现远程就诊的过程;医疗信息平台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向患者提供预约挂号、掌上资讯等服务。

1移动医疗服务相关技术欧洲委员会引发的移动医疗项目中提出,移动医疗服务可以满足病人在医疗监视器的监控下任意移动[7]。每个病人会佩戴一种轻量级的医疗监视系统———人体局域网络(bodyareanetwork,BAN),这种系统首先通过无线传感技术与人体相连接,然后通过无线宽带技术与网络相连接,可以实时将病人的有关信息传输到网络上,供医生查看。BAN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病人设计个性化的监视功能,无论是需要长期还是短期医疗监控的患者,都不需要留在医院接受监视。移动医疗服务不仅可以为患者带来自由,也为医生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模式。医生可以使用掌上电脑或者移动医疗车,通过患者佩戴的BAN,实时查询患者的医疗信息。无需采用传统的固定式医疗设备替患者诊断,也无需与患者当面交涉,即可完成医疗过程,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8]。用户随身携带的BAN通过无线传感技术获取医疗数据,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信息传递给医院的医疗信息处理中心,供医生查看。

2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实践进展在实践中,移动医疗服务技术也处于技术研发的主要阶段,应用解决方案是目前热切关注的问题。欧洲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来开发移动医疗设备,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无限网络技术,结合嵌入式解决方案,开发可以随身携带甚至直接穿戴的医疗监护系统[10]。很多知名公司已加入了研发的热潮,如诺基亚、飞利浦、爱立信等公司正在对移动医疗服务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10]。爱立信研制的MobiHealth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该系统通过在患者身体上佩带传感器,以获取病人的健康数据,然后通过蓝牙技术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供医生进行诊断与实时的医疗监护。飞利浦目前正在研究可以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护的衣服,由患者直接穿在身上,便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医生的医疗监护。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是目前移动医疗服务技术所处的主要阶段,而嵌入式是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主要技术之一[10]。例如:嵌入医用传感器的衣服、手表、戒指等,病人穿戴在身上便可以轻松检测到各种生理参数。然而,由于移动应用涉及技术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复杂性,移动医疗服务技术的解决方案仍然存在很多的障碍,导致产业链暂时还无法实现整体产品价值的创造和交付,技术研发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中[10]。

3移动医疗服务信息传送方式研究在医疗信息传送方式上也有几种不同的技术:1)信息的静态传送方式,将患者的实时医疗信息定期发送到一个固定的远程计算机上,由计算机记录处理数据,并展示给医生查看。该模式中信息的传送方式固定,接收端不变,由统一的主机接收并处理信息,有助于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2)信息的动态传送方式,将紧急的医疗数据传送到患者附近的局部区域,由患者最近的医护站点处理该医疗请求,信息的传送范围与接收对象都随着患者的移动而发生动态变化。该方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减少了医疗救助的交通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3]。信息的动静结合传送方式,结合了静态和动态两种特征,在产生医疗实时信息时,信息首先被传送到内部网络,在局部范围内寻找回应。若寻不到回应或因信息内容需要,信息会被内部网络传送出去,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中心,由特定单位进行接收处理,并提供医护服务[2],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发展前景移动医疗设备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或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并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11]。移动医疗服务在紧急事故处理[3],慢性疾病的日常护理和远程医疗服务[1]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下,无论是非紧急情况(头疼,感冒,咳嗽等),还是紧急情况(交通事故,烧伤,急性胃痛等),用户都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移动医疗服务中心取得及时联系,轻松地获取医疗帮助[12]。2移动医疗服务的主要媒介是移动通信技术。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低成本的手机、PAD等终端设备,为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量的应用和服务都可以通过低成本的带宽接入通信网络,同时网络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展,这些现象都为移动医疗服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4紧急状况的处理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在患者遇到紧急的生命威胁状况时,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将患者的实时数据传送给附近的救助者或医疗服务中心。当紧急状况发生时,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迅速收集当时的有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地址、健康记录信息以及生理状况,供医护人员了解并及时施救[3]。目前,在医疗紧急事故中,因未获得及时拯救而丧命的人很多,移动医疗服务设备有助于缓解这一状况。根据医疗卫生统计年鉴[13],2009年,我国有166万的居民死于交通运输事故,若在发生交通运输事故时,患者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救治,交通运输事故死亡率将大大降低。同样,我国每年急性病患病率很高,由于病情紧急和交通问题而延误就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丢失生命的病例也非常普遍。移动医疗服务可有效缓解紧急状况给患者带来的就医压力。使用信息传输方式中的动态方式,将紧急状况中患者的医疗信息发送给离患者最近的医疗点,可更高效地展开施救,并且为医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

5慢性疾病的监控慢性疾病是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14],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恶劣影响。慢性病长期以来一直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慢性病需要长期的医治,传统的医疗方式是住院治疗。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教育限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给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带来了很多障碍[1]。2003年,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达到近1.6亿人,而2008年上升至2亿多人,可见慢性病在我国的分布比重非常大。慢性病的治疗导致医疗资源的长期占用,是造成医疗资源短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大幅度减轻慢性病的治疗压力。慢性病患者在佩戴移动医疗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接受远程医疗监控。BAN将患者的生物信号实时的发送给远程监控系统,医生查看发送过来的数据,当发生异常或病情加重时,再进行入院治疗。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可以替代医院的某些医疗设备,无需留院查看,即可获取医疗数据。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与慢性病性质相似,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由于老年人的患病率是所有年龄阶层中的最高者,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

6为偏远地区就医提供帮助目前,解决偏远地区就医难的主要途径是使用流动医院,虽然给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流动医院的构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就医成本依然较高[15]。移动医疗服务可以为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途径。远程医疗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移动医疗属于远程医疗的一种方式。偏远地区的居民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将医疗信息传输给远程的医疗中心,医疗中心也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开展远程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居民无需前往医院即可获得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偏远地区居民就医的医疗成本。

移动医疗方案范文第7篇

英特尔参与此届大连软交会的形式多样。通过高层演讲、技术讲座、产品展示等组合拳,英特尔携手合作伙伴展示了“互联计算”时代的软件创新机遇。这与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英特尔中国软件与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梁兆柱在大会主题演讲中介绍的英特尔未来十年愿景及软件战略很契合。

大连软交会会场进门左手首要位置就是英特尔展台。英特尔以“创新绿色科技,引领智能未来”为主题,分六个专区展示了多个领域的完整解决方案。数字医疗系统、车载系统、智能家庭娱乐系统等吸引了不少参会者。记者作为其中的一员,在英特尔工程师的讲解和演示中,感受这些系统为生活带来的变化,乐在其中。

已有成就的英特尔医疗

在中国医改将医疗信息化建设列为“四梁八柱”之一的大背景下,英特尔医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据英特尔公司中国区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文化与公共服务行业业务发展经理齐向东介绍,英特尔医疗主要从数字医院、社区医疗、农村医疗、个人健康管理四个方面入手。

英特尔公司多个合作伙伴已推出数字医疗解决方案。在英特尔展台上,益体康的智能社区医疗方案和磐仪科技的MCA(移动临床助手)方案都采用了英特尔芯片。至于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英特尔深入地方,在湖南省安仁县、宁乡县,陕西省安塞县、子长县等地进行区域医疗信息化的试点工作。英特尔已和中国22个省份的医疗机构或卫生管理部门,在数字化的区域医疗平台、农村信息化建设、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紧密合作。

个人健康管理使个性化医疗成为可能。2010年8月,英特尔成立了康体佳中国联盟会,其宗旨是医疗设备厂商和计算机制造厂商在医疗设备和计算机间共享同一种标准,实现无缝互通互连。目前,康体佳中国联盟会成员数已超过20家,益体康作为成员之一,其理念是“把健康变成一个可以运营的服务”。

方兴未艾的英特尔消费电子

英特尔数字家庭事业部并不怎么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内。英特尔公司中国区嵌入式事业部消费电子产品经理奚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这个部门成立已有6年之久,该部门专门针对消费电子产品开发单芯片系统,同时开发软件,主要目的是为电视机顶盒行业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

英特尔认为智能电视有三大支柱:内容、应用平台、用户体验。英特尔目前没有直接参与电视终端的制造,而是主攻机顶盒。英特尔与意大利电信合作,基于英特尔MeeGo平台的机顶盒已经在意大利交付使用。在展台上记者用遥控器收看了一些节目,这么一个机顶盒足以满足家庭娱乐的多样化需求。

移动医疗方案范文第8篇

“BAT全覆盖”

医生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仍属于稀缺资源,这种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患看病难的问题,而我国医疗长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的倾向,居民又过多依赖大型医院,更加加重就医矛盾,一号难求现象频发。因此,便捷快速的预约挂号成为用户对医院资源最大的需求。智慧医院是在智慧医疗概念下对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从狭义上来说,智慧医院可以是基于移动设备的掌上医院,在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现代移动终端作为切入点,将手机的移动便携特性充分应用到就医流程中。

目前该掌上智慧医院医疗平台已具备了预约挂号、分级诊疗、导诊查询、就诊记录查询、移动支付等功能,患者通过移动互联网即可完成以往需要排队才能完成的各项手续,通过选择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或者支付宝服务窗进行操作,按照约定时间直接就诊,不用长时间来排队挂号、缴费,门诊就诊更加便捷。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俊说,掌上智慧医院服务平台创造了三个“全国首创”。一是依托全国最大健康服务平台“健康之路”的技术力量,在全国首家同步上线了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三大移动应用服务,最大限度地覆盖了手机应用人群的需要,让患者使用更加便利。

二是全国首创具备服务单管理功能。与电商平台中的订单管理相类似,该平台汇总患者在院内接受的所有医疗项目的缴费记录,方便查询,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三是全国首创掌上应用和第三方机构地面团队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智慧医院不仅仅只是依托手机应用程序,还需要地面推广团队的持续运营服务和宣传教育,让广大患者使用更简单,更易培养患者的使用习惯。

除此之外,该平台还是湖北省首家提供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全流程的在线服务,将线下线上打通,患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选择在线上或线下缴费。

移动医疗服务领域资深人士“健康之路”CEO郭世俊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随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率先在全国推行掌上智慧医院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BAT全覆盖”的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医疗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在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患者张先生用手指滑动着手机触屏,兴奋地说:“之前可以用手机挂号,现在还可以用手机支付,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服务窗都能用,这下看病就更方便了!”

刚刚挂完号的周女士说,平常上班工作紧张,到医院看个病,缴费、取药、拿检验报告等流程都得上上下下反复来回好多次,费时费力。“现在用手机平台看病很方便,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智能指引、记录查询,每次使用还可以积分,又简单又便捷!”她满意地表示。

而对于患者来说,最切实的感受就是就诊方便了。在医院门诊,一位姓周的女士刚刚挂完号,“我们上班族,工作很紧张,以往到医院看个病,缴费、取药、拿检验报告什么的都得上上下下反复来回好多次,费时费力。”她对记者表示,“现在多方便,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智能指引、记录查询,每次使用还可以积分,又简单又便捷,我感觉很贴心!”

掌上智慧医院的美好未来

高效、高质量和可负担的智慧医疗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更可以有效阻止医疗费用的攀升。智慧医疗使从业医生能够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学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诊断,同时还可以使医生、医疗研究人员、药物供应商、保险公司等整个医疗生态圈的每一个群体受益。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建起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将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医疗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和交换,跨医疗机构也可以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这使得“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居民就诊就医模式成为现实,从而大幅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振邦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建设,通过标准化的业务语言组件,在授权许可范围内,共享患者的病历信息,以供医护人员随时查询,为预防、诊断、康复提供可靠参考。这保证了患者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一致的护理服务,从而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振邦智慧医疗系统融合了中西方医疗方法与技术。中医医院将中西医各类临床信息整合成标准化、可计算的模型,使医务人员可以准确制定融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案。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不是振邦智慧医疗系统的全部,当前振邦正在大力发展的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移动医疗设备、个人医疗信息门户、远程医疗服务和虚拟医疗团队等,都将有力地推动智慧的医疗的建设,也将助力于中国建设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未来,当智慧元素融入整个行业,医疗信息系统必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进化,并对医疗卫生行业,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与各省市智慧城市的规划或落实,智慧医疗也被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的牵引力拉着高歌猛进。中国移动还致力于推动医院诊疗服务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在医院信息系统与通信系统融合的基础上,中国移动通过语音、短信、互联网、视频等多种技术,为患者提供了呼叫中心、视频探视、移动诊室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医院、医生、患者三方的有效互动沟通。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的智能化医疗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