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自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自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第1篇

媒体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我们传统的信息传播形态进行了全面的颠覆,也在最快的速度内拥有了最庞大的受众群体,对社会的舆论产生了非常有意义与价值的影响。何为自媒体时代,其主要指的就是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具体来说,就是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一个麦克风,每个人都享有消息的权利,再形象一点,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是记者,都是新闻的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得以持续生存的原因就在于其具有着显著的自主性和交互性特征,非常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需求。在这样的模式下,新闻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传媒生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就当前自媒体的格局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自媒体时代舆论格局的特征

网络热点聚焦现实不公平之处。其实,在微博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得以广泛使用之前,我们国家就发生过很多的网络事件,在网络空间当中出现了很多现实社会当中发生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现象,针对此类现象,网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体的舆和谴责也就是网络的力量成为了促进此类事件得以公正解决的重要动力,这类事件一直延续至今,仍然是非常具有社会舆论影响力的重要话题。

微博使得网媒成为了舆论的发源地。众所周知,因为受到采访权的限制,绝大多数的网络媒体所涉及到的新闻信息都是以转发的形式为主,在之前的社会事件当中,其发挥的主要作用可以用“发酵”来形容,但是,伴随着微博的诞生以及广泛的应用,这样的局限性格局被彻底打破,微博凭借其自身快速、短小、开放的传播优势在网络媒体中异军突起,成为了我国舆论当之无愧的发源地,我国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也通过微博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传播自己的思想,成为了舆论的重要导航之一。

新旧媒体互动,大大增强了舆论的影响能力。新媒体虽然有着旧媒体无可比拟的强大优势,但是,新媒体还是需要旧媒体的支持,当前社会当中任何一个舆论热点,都需要新旧媒体的互动与配合,舆论热点经过网络的充分发酵之后再经过传统媒体的报道,便会进一步深化或者强化此公众议题的性质,其舆论影响力自然也会随之得到有效的提升。

网民的自主性与参与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自媒体时代,倡导的是自由的理念,言论的自由,大大提高了广大网民的自主性,他们不仅仅会积极主动地对某一些社会事件进行关注,甚至还会为自己设置议程,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提供报道指南等等。

如何科学地看待自媒体的发展

众所周知,自媒体是一个集自由、平等、开放与一体的发展平台,在自媒体中是不会涉及到太多的制约性的。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曾经提到过:

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这一说法,并把执行这一任务的人称为“把关人”。按照这个理论来分析,在自媒体未来发展过程中,把关人应该是由以下主体来共同构成的:

自媒体的信息者。在上文中,我就已经提过,我们每一个人手中都掌控着一个麦克风,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自媒体的信息者,都有责任、有义务去保证自己所发出的每一个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当然,这需要依赖的是我们每一位网民自身的高素质,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认识到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责任,强化我们自身的正义感。

广大网民。在传统的媒体时代,主要的传播媒介就是电视、报纸、广播等等,我们作为受众只能是在被动地等待消息,被动地接受消息。但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不再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是有了筛选和过滤信息的能力,网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分享和收藏自己有兴趣的信息,随意剔除其他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垃圾信息。但是,受众必须要保持该有的理性,在有些时候,也不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个人喜好来对信息的性质进行判断,也不能肆意判断信息的好与坏、对与错,而是要学会站在大众的角度和立场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平台。现阶段,自媒体的平台是非常丰富和多元化的,诸如腾讯、新浪等等平台都推行了“实名认证”以及“名人认证”,也会有一些手机平台的编辑推送功能等等,都在推动者自媒体朝着一个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其中还会有一些平台上面出现被禁视频和被禁文章等等,平台会根据相关规定禁止某些信息的传播。

自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新闻传播;传统;网络;特点;影响

一、引言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革,新闻传播更是如此。自媒体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新闻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新闻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另外,借助网络平台,自媒体新闻的传播范围更广,这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分析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利害关系,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从而提高新闻传播的水平和技术。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的特性

自媒体亦可称之为“个人媒体”抑或是“公民媒体”,所有人均可借助网络平台随时新闻信息或者个人观点。目前,生活中常用的自媒体有微博、微信、论坛以及QQ等。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新闻传播逐步向平民化与个性化方向发展,利用先进的科技,所有人均能新闻,亦可随时随地对新闻予以评论,从而使得人们可以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二是新闻传播的交互性进一步加强,利用信息化技术,所有人均有可能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亦能随时转变成受众,传播者和受众可以进行零距离接触,使得新闻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同时也加强了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三是这个时代,新闻传播的速度以及效率都得以大幅提高,同时新闻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加快了新闻的传播;四是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变得很不容易控制,正是因为新闻传播更加方便快捷,成本更低廉,言论也更为自由,导致自媒体时代的新闻真实性很难掌控,新闻的可信度明显降低,自然也很难保障其质量;五是这个时代新闻传播中出现的纠纷增多,如版权及侵权纠纷等,但是相关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使得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从而出现一些不良的新闻传播现象。总而言之,不难看出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尚不成熟,故而研究当前新的新闻传播途径对以往的传播方式造成的影响,将是健全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深刻剖析自媒体新闻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对受众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影响

传统新闻传播过程专业且复杂,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将新闻采集人员和编辑人员的一些价值观、人生观汇聚其中。当受众接收到相关新闻信息时,就必须接受这些观点,而无法表达个人的观点,这导致受众的思想会受到约束和抑制,其传播效果也还不够深刻。但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可以在接收新闻信息的同时,自由阐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传受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受众可以和新闻媒体一起表达观点,能体现真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另外,由于受众可以自由发表自己对新闻的看法,这就使得新闻传播变得相对感性,新闻内容会根据大众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拉近了新闻和受众的距离,让新闻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二)对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产生一定的影响

自媒体新闻与传统新闻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传播者和受众角色可以相互转换,即传播者同时也是受众,受众也可以成为新闻传播者,二者可以相互融合。而传统的新闻媒体传播则不同,从某种角度来说,新闻传播者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受众,存在局限性。但是,自媒体依托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从而提高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另外,自媒体新闻传播使得传播者和受众角色相互融合,让新闻传播具有双向性,改变了以往的新闻传播方式,变得更加亲民,更加贴近大众。

(三)对社会舆论存在一定的影响

在传统新闻传播中,受众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只能当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新闻传播垄断了大众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尤其是当遇到一些具有负面影响的事情时,如果当地媒体闭口不言,将会侵害受众的知情权。新闻传播更偏向于播放有正面影响的事件,也就是报喜不报忧。但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社会舆论将新闻信息传播带入一个新时期。首先,人们对新闻传播的监督意识以及能力大幅提高,受众在关注新闻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思考;其次,新闻信息源逐步扩展,使得不论小事、大事均可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构建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体现出新闻的大众化、平民化以及普遍化特点。社会大众对大至国际、小至社区中出现的新闻都可知晓,从而真正实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事不晓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大众的新闻参与度,从而使得新闻传播逐步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诞生的自媒体迎合了时代变革的需求,对传统新闻的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利大于弊。总的来说,自媒体新闻传播能促进新闻行业快速发展,并且由于融合了传统媒体的技术和经验,其传播方式多样、传播途径丰富,使得自媒体新闻传播有更高的技术水平,从而能够创作出精彩、生动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刘长海.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合作[J].青年记者,2015(08):52-53.

[2]李璐彤.试论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5(05):58.

[3]张美玲,罗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5-49.

[4]刘景东,孙岳.浅议自媒体[J].中国信息界,2011(3):41-43.

自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第3篇

此外,由于进入自媒体平台的门槛极低,传统“把关人”角色在自媒体平台上的缺失,使得私有化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内容鱼龙混杂,甚至有一些别具用心的自媒体拥有者,为了达成个人的名利目的,哗众取宠,为提高个人的知名度,吸引一时眼球,而目的性地散布假新闻,而被新奇新闻吸引注意力的普通私有化自媒体拥有者出于被吸引而进行转发,这些个体和现象的存在就大大降低了私有化自媒体整体的公信力。2012年2月29日人民日报第四版曾经发文称:“谣言尽管事后看来‘假的不能再假’,依然有着可观的转发量,甚至在个别媒体添油加醋的报道下导致恐慌。媒体怎么样用手中的话语权,以媒体理性涵养公众理性,以媒体责任激发公民责任,不仅事关媒体自身发展,也影响社会的文明进步”,这里的“谣言”“转发”便是源自自媒体。在诸多关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对比研究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那就是:传统媒体是有把关人的媒体,但自媒体是缺乏把关人的媒体。不可否认,从传统媒体视角和传统的传播学理念看,在传统大众媒体内部,存在明确的新闻采编与新闻审查的分工,是一个完整的新闻从采集,到审核,再到把关,最后到刊发的体系。但是,自媒体的方便互动机制其实是为实现“平衡报道”提供了绝妙的条件———随着受众的媒介素养的提高和自媒体参与者数量的庞大,自媒体本身已经依靠海量信息形成了独特的自媒体信息把关制度。我们不否认自媒体曾是“谣言制造地”,虚假新闻有条件在自媒体平台上裂变式传播,但是同样得益于自媒体的海量信息和巨大的受众,当一条吸引眼球的新闻在自媒体上出现时,大多数自媒体使用者已经不再选择相信并“转发”,而是选择质疑和求证。

由于自媒体用户数目巨大,自媒体平台又具有强大的互动性,所以基于自媒体的传播虚假新闻的错误得到矫正的机会更多。假新闻往往很快能够在知情者的介绍下被扼杀,从而粉碎虚假新闻的传播,粉碎谣言的速度并不逊色于最初自媒体上的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这一点在2010年新浪微博上疯传的金庸之死的假新闻事件中得到了验证———仅仅数小时后,这条假新闻就被识破。这是因为,由于每个人天生就有“不愿被骗”的天性,辟谣符合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需求,是巨大自媒体用户的共同利益。因此,在一个号称“没有把关人”的自媒体时代里,自媒体对每一个新媒介人都成为“自己的把关人”发出了号召。人们乐意接受的是真实的信息,与传统媒体的把关相比,自媒体新闻的把关人是建立在所有自媒体用户利益共同体基础上的自我把关。

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方式由科技孕育,它创造了打破时空、地域限制,进行全民化或社会化大传播的时代。然而,自媒体在彰显其独具特色的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还要看到一对矛盾,这便是:当自媒体仅仅呈现其个体属性时,严格意义上就并不属于媒介的范畴;而只有当自媒体呈现其社会属性时,我们才能运用“媒体”的标准来对自媒体进行规范约束。但由于自媒体用户庞大,且可以随时隐身,随时现身,当自媒体隐身之时,风平浪静,而其一旦现身,便是惊涛骇浪。所以,目前自媒体的界定管理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外,我们还必须要看到一个悖论,这就是“自媒体”在新闻的专业素养、公共传播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缺失会导致自媒体传播的随意性,但这也是自媒体传播的特色所在。倘若借鉴传统媒体的规范化运作,自媒体就会失去生长的营养液,“大众参与式”新闻的广泛性、创造性便无法得以多元化呈现。对于自媒体“双刃剑”式的传播效应,仍需要“解铃须用系铃人”的科技文明来应对。日新月异发展的科学技术便充当了“系铃人”的角色。目前,微博已经沿用了SNS网站的实名制做法,这将有利于自媒体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向更广、更深的社会网络延伸,当大多数人用真实身份构建网络人际关系时,将自媒体网络进行实名制的推进,对于构建网络诚信生态将会起到作用,对于未来自媒体引领新闻传播革命将产生深远影响。

自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年次文化 艺术 设计

次文化也称“亚文化”、“支流文化”、“副文化”或“少数群体文化”。美国社会学研究者伦德和沃姆在其《社会学:世界的窗口》一书中讲亚文化定义为:当存在于主流社会的一个群体,具有有别于主流社会的某些形式时,例如在语言、规范和习惯等方面,我们就把它称之为一种次文化。

当今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科技、生活在短短十几年内产生了巨变,文化也快速发展,现在的中国社会已成为一个以多元化、分层化、复杂化和高度流动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结构,改变了过去一元化的状况,打破了彼此孤立的社会文化状态,将人们置于多元的文化体系中,并逐渐形成了一股影响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青年次文化。

青年次文化,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形成才出现的,这一青年文化的特质,对当前的国内艺术设计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近日,中央美术学院发起的“首届CAFAM未来展”,这次展览是结合中国当下青年艺术生态现状的“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展览。此次展览为了满足“青年”的条件,入选艺术家以35岁为限,都是1977年以后出生的人。

艺术展期间展厅内展示了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艺术家们的设计作品,架上、装置、影像……无所不包。这是从80位全球重要美术馆馆长、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艺术媒体和机构负责人所提名的290位艺术家中挑选而出的93位代表人物,近200件作品汇聚一堂的目的只有一个――意在对当今青年艺术生态做田野式考察,分析、研究当下及下一个阶段华人艺术的趋势,鼓励青年人的艺术语言探索与新方式的推进。重点考察新生代艺术家在今天的全球语境、文化格局、生产方式之下的,属于这一代人特有的“艺术方式”――青年次文化。

当然对于青年次文化在各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表象,社会舆论也褒贬不一,在这里主要针对青年次文化对于艺术设计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青年次文化,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形成才出现的新术语,并最终在城市化、工业化和消费社会的进程中获得了相对稳定的人群区分和理论建构。其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可归纳为:蔓生长、自媒体、微抵抗、宅空间、浅生活、未知数六种特点。

一、蔓生长

蔓生长是借助自然界植物枝茎生长的象征喻,将青年一代艺术家的自我认同、自我选择、自我放逐的生存方式,比附为缠绕、攀引、蔓延的成长状态,具有多样、野生、杂乱、繁复、顽强的意味。与20世纪中期的艺术家风格形成较为强烈的对比,他们在稳定的计划经济与社会压抑中生存,在政治运动中被规定性地接受时代的裹挟与摆布,从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直接关注,或将问题意识表述为“环境”支配的无能为力的痛苦。当代青年艺术家是在比父辈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长大成人、在不确定的经济与价值观的社会生活中体验人生,当新一代已经有机会在一种普遍的、碎片化的个体命运中展开自身的选择时,他们的作品反映出与过去不同的、多样化的 “蔓生长”方式,意在建构自我的自由世界。

二、自媒体

自媒体则是大家所逐渐熟悉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技术手段进行阅读、信息、传播图片、发表言论、交流咨询等活动,人人都有机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媒体平台。这种新技术造就了新一代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和机会,他们在网络世界里不断与各类异质群体展开互动,参与着甚至左右事件的传播、演变以及影响着他人的生活。这种新的社会化媒体和社交方式带来了一种不同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又反过来会影响独立的个体。

自媒体的基础是开放,它的核心在于分享,它的价值在于精炼浓缩,无需触及灵魂,却又简单明了,直接,大胆,令人躲避不及。就像法国思想家保尔・利科说:“在技术时代,责任延伸到我们的能力在空间与时间,在生命的深处所能及的远处。”这成为了当代青年艺术家之间交流、感知世界的新方式,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资源。

三、微抵抗

微抵抗是个体行为的自我调节,体现着含蓄的批判性、社会问题的揶揄以及一种不合作心态,折射着个体价值的自我确认。这类艺术家们往往选择嬉皮式、无所谓式地对主流文化予以无视和消解;他们的艺术作品体现着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非主流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它与主流文化呈着既共存,又冲突的胶着状态,折射出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宅空间

宅空间则是指在当代都市中的个体的悬隔状态,它自足于自我想象、自我完美,阻隔社会聚变下的心理震荡,在个性化的虚拟世界里存在与抉择。青春世界的想象与消费主义的双重力量,连同其生机勃勃与厌倦不堪是他们主要的内心冲突。这些阳光的、自我的、理想的、立志的、忧伤的、反叛的、放纵的、出轨的、穿越的青春体验,构成了他们作品主要的题材内容,并成为他们创作的出发点和选择。

五、浅生活

浅生活指生活的多样选择超出以往想象,青年一代在轻松、调侃、放松的姿态下重新解构与建构着自我的生活状态与行为意识。他们的创作没有界定,不设终极,而是一种“浅生活”或“泛生活”的存在状态。这种自我抑制或自我放任的艺术转化,触及了一种情感上或者心理上的真实,也许,他们希望抓到的正是“不确定”,而并非如以往几代艺术家那样,重视艺术与作品本身的“确定意义”。

六、最后一类未知数,其实最难界定含义

作为在青年一代艺术中,对艺术语言具有实验性、突破力的创作,但又暂时难以归类的,都能以此概括。

次文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向主流文化转化,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设计也许并不成熟,并没有被大众周知或认可;就好比年轻人,在由成年人管理的社会里,年轻人好像天然是“亚”的。但回想100多年前的或者,以及推而广之几乎所有新思潮、新文化,都是年轻人引入的。年轻人创造了新文化的媒介,相对于当时的社会主流文化,他们引进的文化就是次文化。这些次文化,有的失败了,有的则在后来变成了主流文化。

最后我想说的是,健康的艺术生态是由丰富的“艺术物种”相互的比照与衬映所构成,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中生长,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由各部分的贡献,滋生出新的种类与能量。艺术生态中的亚现象,经常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又容易被忽视的群类。它存在于其他物种之间的地带,与成熟物种一样,在整体“艺术生态群”中发挥着各自的“蝴蝶效应”。

参考文献:

自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红直播;亚文化

中图分类号:G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57-01

“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一种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1]有人认为亚文化是少数人群所拥有的、与主流文化相区别的生活方式的总和。[2]对于网络直播来说,直播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因为差异性而产生吸引力,是伴随着社交媒体直播平台出现的,其诉说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一、网红直播现象盛行的原因

(一)博出位的自我需求与满足。网络社会是一个狂欢的平台,网红群体进行直播除了巩固自己既有的存在地位,再者很大程度是需求的膨胀。需求来自于寻求社会的身份认同,直播是这类群体争夺话语权的方式。行为出挑的一类社会人群性格中表演欲望膨胀,眼球效应带来的眼球经济驱使这种表演欲望向着更加出位甚至出格的方向发展。网红自身带来的争议性属性,符合亚文化人群中常常具备独特的、高度风格化的生活方式,通过与主流文化中“挪用、同构与拼贴”各种可用的符号资源,创造并坚守某种共同的风格,“他们冒犯了‘沉默的大多数’,挑战了团结一致原则,驳斥了共识的神话”[3],正是因为社会中对于对抗性、异类消费的需求才成为网红群体建构自我的凭证,并且了社会中对异类的围观心态。

(二)平台的技术支撑。新媒体尤其是社会化的社交媒体为亚文化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平台。从互利性方面讲,由于各社会化社交媒体掌握着大量亚文化群体的身份信息,为了实现多种利益关系,亚文化网红群体与平台之间存在着互相利用的关系,其目的都是赚取关注度获得影响力的需要。社会化社交媒体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关于建构自身文化身份的要素,通过多种意义符号包括各种“文化符号、话语、形象和解释框架”[4] 赋予了亚文化群体共同的符号与意义,凭此提供给他们建构文化身份的基础。

(三)窥探欲望的利用。人是群体性、社会性的动物,社会大环境中的刺激将会维持人正常的心理活动并满足正常的心理需求,渴望了解他人生活的心理行为基于来获得慰藉与安全感的心理。对于直播这种主动性暴露展现的行为,观众的追捧不但源于“看热闹”,或许还会有一种自我做不到的而后产生的需求满足。另外受到追捧的自我展现者,源于流量带来的名声与金钱更加认可这种愈加畸形的表达方式,也变本加厉地制造著更加博人眼球的内容,于是直播“造小人”这种内容就成为话题中心再次刷新直播的行为与网红的下限。

二、网红直播的文化内涵

(一)消费社会下商业气息的侵蚀。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开放,我们已经步入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的形态愈发的明显。“逐渐成熟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富裕而多样化的商品生产,旺盛的消费需求和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准,新的消费观念和模式的兴起,空闲和假日经济的出现等,这些都标志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那就是消费社会”[5]。消费对于消费者是举足轻重的存在,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是建构集体认同感的形式,更成为一种消费文化。赋予隐含着一定的虚拟现实性,直播中的打赏更是虚拟地位的表现,将虚拟与现实混淆后同时为自己赋予了一种消费“名人”的标签。

(二)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渗透。自媒体时代的人们兼具传者与受者的双重属性,直播行为表现自我,并在反馈互动后接受来自大众社会的信息,这使得自己的社会空间与私人空间发生交融。个人空间公开化,公开信息处理后的个人化,后台行为前台化等改变完成了身份的认同,在自我肯定中认可自我。“正是自媒体时代互动、交流、参与的特点,使个人空间与公共领域的界限日益模糊。”[6]即便其中不可避免地携带着些许社会问题,但其中的文化内涵仍不可忽视。

三、总结

亚文化群体的网红群体进行的网络直播行为属于亚文化范畴,这种方式是亚文化群体进行自我挣扎的一种方式,在崇尚多元化、包容性的现实社会土壤中产生,但由于监管等外在因素与观众以及直播者的某些消费心理的作祟,这种文化正渐渐被遗弃误解,在这种状况下究其现象的原因跟文化内涵,加以良性引导就显得更加的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魏科召.自拍现象的亚文化传播解读[M].新闻学子.

[2]王彦林.新媒体环境下亚文化群体身份认同浅析[J].新闻传播,2012(3).

[3]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陆道夫,胡疆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1.

[4]石义彬,吴世文.大众传媒在文化身份再现和建构中国文化身份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01):119.

[5]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马千里.解读网络自拍文化[J].新闻爱好者,2012(12).

自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第6篇

1.1 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传播媒介从众所周知的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为代表的 1.0 模式逐步过渡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 2.0 模式,受众接受信息的工具也逐步扩展到手机、电脑等现代化手段,现在传播媒体发展到了所谓的 3.0 时代,即自媒体时代,其代表形式是博客、微博、移动端应用(APP)、微信等。国外学者普遍认为自媒体已经不再可能是任何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媒体形式,它在实质意义上已经演变成为一组数字信息,一种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信息流,或者说是一种融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特点的信息呈现方式。而国内多数人认为自媒体是对传统媒体概念的补充,是传统媒体的延伸物,并不是对传统媒体的否定和背离,自媒体的内涵和传统媒体的内涵是有重合部分的。

具体到自媒体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是建立在现代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手机等平台,通过互联网终端能够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媒体形式。自媒体是使用网络化、数字化的手段,向大多数的受众群体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标准性及非标准性信息的传播者,它是具有大众化、广泛化、自主化的新媒体的延伸。

1.2特征

1.2.1数字化

自媒体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数字化。现代传播媒体内容的数字化特征改变了社会传统的结构,使整个社会逐步形成数字化的结构和管理,不论是依靠旧体系建立起来的网站和手机短信平台,还是如今创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传播形式,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从本质上改变的它们的传播形态,数字化成为它们的共同特点。

1.2.2交互性

交互性是自媒体一项重要特征。就传播模式而言,传统媒体以“点对面”进行单向线性传播,而新媒体以网络为平台采取的是交互式传播,这种交互式的传播方式既能实现“点对面”的传播,也能实现“点对点”或是“面对面”的传播。

1.2.3 个性化

由于受众的需求多种多样,受众市场的划分也越来越细,自媒体需要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的需要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用户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信息服务,这种个性化、专业化的特征充分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2.新媒体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2.1自媒体拓展了企业思政工作平台

目前已有相当部分企业运用了自媒体,建立起企业内部网站、网页,在科研、生产、管理方面建立起双向互动机制,给企业员工的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使员工宣泄情绪更加敏捷,形式更加多样,自媒体为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信息平台和工作载体。由于自媒体的传播速度极快,能够使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迅速覆盖整个网络,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沟通与配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如今微博、博客等自媒体在企业广泛运用并逐渐渗透到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个人生活 ,这必将进一步引发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式方法以至组织机构等方面一系列的改革。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提供的大量信息,建立全方位的现代宣传教育系统和网络交流平台,使广大员工能够迅速了解党的政策方针、国内外形势、市场动态、企业决策,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提出建议。同时,有效地利用自媒体,也便于领导掌握舆情、做出科学的决策,完善多方沟通。

2.2 自媒体丰富了企业思政工作的内容

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传播内容与形式多样,涵盖了图片、文字、视频、声音等等。企业可以利用自媒体设计内部网站和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利用微博、博客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供员工及时浏览。自媒体具备的灵活性与广泛性,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更新的内容,更丰富的教育形式、更能吸引员工的兴趣,增强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从政治、经济、文化扩展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具有可选择性。在多元信息的相互渗透和碰撞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共性的、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如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经常性的形势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以至网络道德教育也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自媒体也成为社会观念和思想道德的晴雨表和显示器[2],通过自媒体平台,企业政工干部对员工的认可度有清晰的了解,并及时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增强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2.3 自媒体改进了企业思政工作的方法

在自媒体交互式交往的环境中,企业政工人员与工作对象的地位、年龄、身份等往往会被忽略,为双方平等交流提供了可能,并且缩短了心理距离,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使双方能够更加直接地、真实地表达各种观点、情感。同时,教育主体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运用多种方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教育对象亦能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有利于双方在平等交流中接受科学、合理的见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效果。由此来看,自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逐步推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政工人员还可以通过幻灯片、多媒体或影视资料等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运用好各种教育软件和程序的基础上,制作动态化的课件或者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使原本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感性化、直观化,员工的交流方式多样化,能够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4 自媒体增强了企业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及时性,而自媒体能够迅速地搜索、传播和处理信息,与此同时建立起快速反馈机制,通过及时查询、分析、保存、传递和处理信息,集中各部门的精力,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消除隔阂,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必然要用信息手段来构建企业内外的信息通道和反应机制,以克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节奏慢、预见性差和实效性弱的状况。另外,自媒体的传播具有双向性,人们之间能够实现双向互动,跨区域交流,资源共享,进而提高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改善宣传效果。

自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第7篇

【关键词】非处方药;自主用药;社区;国家

[abstract]Alongwithsociety''''sprogress,gotsickgreatlythehospital,slightillnessentersthepharmacyalreadytobecomeonetendency.Thepeoplepurchasethedrugsinthistendencythepossibilitytoincreaseindependently.Thearticlehasanalyzedthisphenomenonandproposedthecommunityandthecountrytherolewhichshouldactinthisquestion.

[keyword]Non-prescriptiondrug;Independentmedication;Community;Country

前言

生病吃药本来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在现代社会,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现代社会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性,人们在自主选择药物的时候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非处方药可以不通过医生的处方而直接获得,这一方面给病人提供了方便,给予了患者的自;但是另一方面也给非处方药的使用带来了混乱。由于医药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药品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患者在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用药就不可能完全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而只能凭借一些其他的因素对所购买的药物进行选择,难免出现不准确的理解。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合理用药的定义是:病人依照临床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其剂量与疗程满足病人的需要,对社会和个人都是最经济的。所以要有效改变非处方药市场的秩序,提高非处方药使用的合理性,就有必要对影响病人进行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寻求以上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对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般而言,对择药过程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自己、患者的亲朋好友、媒体、药店以及国家等。

第一,药是患者自己服用的,所以患者自身就是影响因素之一。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物质基础,而不同的物质基础会让患者关注不同的药物,由于关注点的不同,一些药物就会被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目前,在应用药物方面存在几种错误倾向:(1)用药图新、图贵、图洋、图多,用量图大;(2)盲目进补;(3)“包剿”和“撒大网”治疗。而且,不同的患者对待药物的态度也不同,重视者有之,忽视者也有之。重视者在购买之前会有详细的咨询,对所选择的药品有一定的了解;忽视者则可能随便买一种差不多的药就算了事,往往对所购之药缺乏认识。

第二,患者的亲朋好友也会参与到患者的择药过程中。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可能会向亲友征询意见,亲友也会主动为患者出谋划策,从而患者的亲朋好友也会参与其中。

第三,现代社会中,媒体无孔不入,在患者选择药品的时候,媒体也对患者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广告。患者在面对大量的信息时会难以分辨其真伪,更有甚者部分患者盲目相信媒体的宣传,对所宣传的内容深信不疑,这会严重影响患者对药物的选择。由此,患者在选择药品时如果依赖媒体,也是不可靠的。

第四,药店是人们获得非处方药的主要场所,也是个人选择药品的最后场所,药店会自然的参与到患者择药的过程中。

第五,国家这一实体也与患者对药品的选择息息相关,因为国家的政策会直接影响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只有国家允许的药品,才会在药店上柜,患者也才有可能购得。国家的影响还体现在对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的划分上,因为患者对药品的选择只局限在非处方药的范围中。从宏观上看,国家在帮助患者合理选择药品方面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患者在进行药物选择的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是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为了提高患者择药的合理性,就有必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区分并将其负面作用向正面作用进行转化,而且这种区分和转化是有可能的同时也是可行的。

二、负面影响因素的转化

在个人选择药品的过程中,负面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的态度、非专业人员的建议以及大量的媒体广告等。对于这些因素的转化,可以从各自的特点出发,各个突破。

首先可以从患者自身出发。这是一种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和外力的介入。个人意识的养成是社会作用的结果,所以改变患者的用药意识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的力量包括社会舆论、医务工作者等。社会舆论是指一个社会对一个问题的看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虽然本文讨论的是非处方药,与医生处方和其他有医务工作者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医务工作者们是许多患者就医意识的直接来源。

其次是患者的亲朋好友。亲朋好友在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完全地否定他们的建议是不可取的。

三、正面因素的维持

除了对负面因素的转化之外,还有对正面因素的维持。有的时候,维持比改造还要困难,因为改造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维持只是时间上的继续。要做到长久的维持,需要有一个创新的过程。

首先要维持专业人士对相关亲友的热情。这在中国不是一件难事,“我们的大部分的行动是由文化来决定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亲友之间会有经常性的互相帮助。同时社会本身还会对知识提供者以一定的回报,即社会交换。通过交换,这些专业人士用知识换得了亲友的身体健康和信任,也换得了人际交往的资源。

第二可以继续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力量。舆论是大多数人的观点,是社会的主流意识。中国人一向有从(下转第179页)(上接第174页)众的心理状态,当大多数人都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小部分人也会随着做同样的事情。宣传工作还是很重要的,不能流于形式,让人觉得不诚恳,否则事倍功半,还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最后,所有的一切都回归到国家机器这个宏观调控者身上。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个人用药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国家对个人用药领域的关注也是让人们持续保持安全用药的动力所在。国家的关注说明问题的严重,而人们对严重的问题总是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达到国家和个人双赢的结果。

四、讨论

据统计,70%以上的患者有过自我诊断、自行购药治病的经历。由于大量自我用药的现象存在,所以合理用药问题尤显严重。从上文论述中可以发现社会的教化在这一问题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只是社会的教化需要有一个实

体来执行。在社区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社区就可以承担起这一重任,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具有便于开展活动的条件,所需要的场所、人力和物力都容易调配,通过社区进行人们意识的培养是有效的。

建立并完善中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和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发展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及医疗卫生体制与药品监督管理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我国在努力建设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所以社区才会有今天的发展。

社区和国家不是截然分开的,社区是在国家范围内发展的,而国家也需要社区的不断进步。当社区力量和国家力量结合起来的时候,社会将在中观和宏观层次上都达到和谐,作为社会微观层次上的个人也将获得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赵晶,金进主编.社会药学[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2]徐松青,白俭瑛.科学用药知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

自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范文第8篇

强化新闻的选择解读

随着数字技术、宽带技术、云技术等技术的普及推广,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简单快捷,海量的资讯既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也使得传统媒体应接不暇,甚至造成被淹没之势。“自媒体”打破了时间地理的局限,原本传统媒体的受众成为了新闻源头。2011年“7.23”动车事故最快的信息就是列车上的当事人通过微博发出的,继而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有被撞车内的乘客亲属,有附近的村民百姓,有紧急赶去救援的各路人马,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所在点上的情况,许多信息带有强烈的主观判断与个人情绪,汇聚起来可能是一堆难以互相印证的信息碎片,真假难辨,无法呈现事物的真实全貌,这就是“自媒体”最大的弱点,也是传统媒体优势所在及必须继续加强的主要方面。

仍以“7.23”为例。我们看到,电视记者虽然不是第一个发出消息的人,但随后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所做的大量直播报道仍牢牢占据了舆论主阵地,因为只有从主流媒体上获取的信息才被公认为是可信的、权威的。也许电视上播出的信息,观众已经从其他渠道获知了,但他们仍然需要从电视等传统媒体中得到确认、证实。传统主流媒体因此起到了舆论标杆的作用。

当然“自媒体”的兴起也给传统的新闻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以往发生事件,传统媒体可能派出记者到事件的核心现场采访,通过采集核查确认然后进行报道,还原事件,但现在的新闻报道不可能等到所有信息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报道,而必须与事件发展同步,做到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进展,边做边说。比如“遇难人数”就不可能一次准确报出,这在世界范围内突发事故报道中都是通行的。另外,必须同时派出多路记者分兵把守各事故现场、医院、殡仪馆、指挥部等能集中反映事件的新闻点,进行选择报道,特别是重点关注事件当中“人”的命运、个体的命运,使新闻报道更加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除了从海量信息中选择、索引之外,传统媒体更应担负起解读信息、引导舆论的责任。在信息的采集和一般加工已不再是职业记者专利的情况下,传统主流媒体应迅速转向对信息的深度加工以及正面解读,抓新闻的第二落点。一条新闻出来,它意味着什么?会怎么发展?它与我有何关?这些新闻背后潜藏的问号有很多,它需要解读需要说明。这也是为什么电视新闻评论广受欢迎的原因所在。央视设立新闻评论员以来,地方媒体也纷纷跟进,江西电视台最主要的地面频道都市频道也在其主打节目《都市现场》中加入了评论员的角色,就其报道的政策资讯、社会新闻等发表观点,评论是非、引导舆论,很好地改变了民生资讯频道给人的浅、小、轻、碎,一地鸡毛的印象,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和力度。

强化新闻的联动融合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联动融合成为必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可能超然事外,节目联动,形态交融。这种联动融合包括传统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也包括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之间的渗透互利。

首先是传统媒体之间,如何更好地加强央视与省台、省台与省台之间的合作,尤其是新闻节目的资源共享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包括突发事件、公共事件还有各地面频道大量紧贴地皮、生动鲜活的社会新闻,都可以纳入共享平台。

此外,电视与纸质媒体之间也有加强共享的空间,尤其是评论方面,电视媒体可以利用平面媒体的优势。江西电视台2007年开办的一档午间节目《杂志天下》经过4年多的培养,目前走势甚好,收视率排在同时段省级卫视前列。它的创办理念就是将杂志的优势转化为电视节目,杂志内容虽然在时效快捷方面不如电视报纸,更不如网络、微博,但它重在深度解读、独家评说。杂志读者层次相对高端,办杂志的人自然也有不少学界精英,素养深厚,所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办节目,有杂志观点作依托,这档节目其实就是一档社会热点社会事件评论节目。加上主持人富有个性的语言特点,评说风格,一两句话的评论精到犀利,点到为止。笔者认为这也是传统媒体之间成功融合的一个事例。

最后是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之间的融合。这一点其实从新媒体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发生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采用网络文字、视频、博客观点和微博信息、短信投票、网民联线等手段丰富节目形态,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变单向传输为双向互动,多点互动,有利于电视节目形态发展。因此我们不应视“自媒体”为洪水猛兽,除了积极应对更要主动融合。

强化电视品牌建设

面对“自媒体”时代的竞争,传统媒体最重要的还是打造自身专业性,树立权威性,强化品牌节目建设,培养观众忠诚度。无论如何,做强自我才是竞争王道。

江西电视台近几年一直是按这个思路在做,根据江西的特点资源,依据台情实力,稳扎稳打。首先是以新闻立台,把新闻作为龙头来办,江西卫视一直保持100分钟左右的自办新闻播出量,且五档新闻各有侧重,各有分工。《江西新闻联播》以时政为主,重点宣传好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新闻夜航》以社会新闻见长;《杂志天下》点评为优;《社会传真》侧重以新闻专题反映社会热点;早间以资讯服务为主打,目前看结构数量都比较合理。此外,重点打造品牌节目,除已有的《中国红歌会》《传奇故事》外,2011年3月21日江西卫视推出的《金牌调解》广受好评,收视连创新高。《金牌调解》创意源自对当前社会的深入了解与研究。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和各种矛盾的高发期,很多群众通过人民调解,省时、省力,不花钱,就能解决矛盾和纠纷。《金牌调解》利用电视调解这一新形式,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既针对个体矛盾进行调解,又面向广大观众传递法律知识、传播主流价值观,在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同时,倡导文明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因此,《金牌调解》的创办,以精准的眼光、创新的精神、专业的态度服务于广大群众,顺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需求,也为江西电视台成功打造了又一叫好又叫座的品牌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