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观测气象方法

观测气象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观测气象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观测气象方法范文第1篇

摘 要:地面气象观测一般是针对温度、气压、冻土等进行的基本监测,作为气象观测的基础组成部分,其重要价值较高。其中,地面气象监测中,受人为、设备原因影响,降水异常状况较为常见,需要针对观测降水的异常状况及时进行有效处理。该文对气象观测的异常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应情况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面气象 观测降水 异常状况 处理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P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174-02

地面气象测量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观测、记录、发报处理,同时还需要对仪器设备、数据维护进行有效管理。气象台的相关工作中,降水量属于异常状况、故障问题较多的部分,相应处理方法较为繁杂。现代气象测量中,自动化程度较高,如,温度、湿度、压力的测量已经实现了精密仪器的自动控制。降水测量中针对液态、固态降水的测量仪器种类较多。同时,降水观测是实现气象预报的基础环节,对气候分析、降低灾害影响等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加强降水异常状况的科学处理十分关键,该文分析如下。

1 气象观测降水概述

气象现代化的发展带动了自动观测站的发展,现阶段,自动气象观测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受仪器自身误差的影响,降水观测数据会出现微小偏差,一般当偏差在±4%之内时,可将该状况视为允许范围。但是若测量数值与实际偏差过大,如,测量降水数值为零,而实际为强降水天气,或者未进行降水二监测结果为较大的降水量等,均属于降水异常状况。对气象操作具有较大的误导效应,严重时会引起重大灾害天气导致的事故伤亡,对社会稳定性危害较高,为此,需要充分合理的加强气象站降水异常状况的处理控制。

2 自动站降水异常状况分析

2.1 有降水天气测量无降水量

实际气象测量中,会出现气象观测没有降雨量,而实际天空有降水的状况,该状况原因分析为:雨量筒漏斗发生堵塞状况;翻斗处被外界杂质影响,发生卡死状况;雨量传感器线路故障、电缆短路、断路等现象。

2.2 无降水天气测量有降水量

当地无任何降雨,而实际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有降水量。针对该状况,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如下:首先,前期降水导致仪器监测具有滞后采集的结果,引起有降水监测的错误结果;其次,受当地霜雾、露水影响,导致翻斗翻转中采集到降水数据,进而引起偏差结果;再者,受风量、昆虫、仪器清洗、机械撞击等状况引起的翻斗转动;最后,传感系统发生线路短路引起的错误监测。

2.3 自动降水与实际降水差值过大

实际气象监测环节中,经常发生自动站、人工站雨量偏差达到状况,导致超差现象过于明显。原因分析:当地间断阵性降雨、降雨量不均导致,传感设备的失调引起,仪器水平度不精确、人工操作测量不规范导致。

2.4 冬季固态降水偏差及滞后降水状况分析

冬季承重降水的传感设备故障多,易导致降水误差大,质控每小时、分钟为缺测,在正点观测数据编报里修改后上传,定时用人工定时降水量代替,注意相关时次都要处理。此外,滞后降水量问题较为常见,滞后降水分为时间、雨量两方面。原因分为:固态降水天气的影响,导致气象实际与采集存在时间差异;漏斗维护不当导致堵塞引起,其他设备仪器、人为操作引起。

3 异常状况处理措施分析

降雨量作为气象站的基础观测数据,需要加强整体监测水平的优化,提高观测数据的精确度,异常状况发生后需要及时地进行宣传管理、整修控制,避免错误数据导致的预警信息误发、迟发等状况,提高气象行业的综合服务水平。

3.1 加强气象操作人员的仪器交接管理

气象站对降水观测中,仪器设备的重要程度较高,需要对观测仪器及相关设备进行有效检查交接,避免观测结果的错误操作,导致后续不良状况。加强整体仪器的保护意识十分关键。首先,加强交接班操作中仪器检查处理,部分气象操作人员受工作态度、时间等影响,未进行仪器检测,导致故障仪器进行运营工作,引起故障扩大化,危害度较高。该状况一般很少人为发现,一般是仪器使用后、观测结果错误后才发现对应故障问题,对地面气象预报的准确度具有负面影响。该状况中,由于是交接班时的仪器故障,管理中会发生责任推诿等状况,需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

3.2 定期维护、检修操作

地面气象监测环节中,仪器设备的重要性较高,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处理。为了确定雨量传感器的稳定性、精确性,需要进行定期清洁,一般为每天清洁一次,每周维护一次。此外,当地风沙大、污染重的区域,需要对观测站进行频率更高的清洗处理。操作人员需要及时地对仪器设备的表面清洁状况、卫生状态、工作运行状况等进行巡视,避免蜘蛛网、雨水污泥、树叶等负面影响,每月对雨量传感器进行彻底的检查维修。针对盛水器的过滤网、漏斗能进行尘土、昆虫等杂物的清理,必要时需要进行机械疏通、灭虫药喷放处理,保证雨水可顺利进入翻斗内。再者,雨量传感器的清洗工作中,需要保证在晴天进行,便于对清洗时的水剂进行区分,避免降水量的错误监测。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一般具有重复性强、操作单一枯燥的特点,加强相关作业人员的工作态度,保证气象工作人员的数据监测、仪器维护等工作的重视程度具有重大意义。加强相关观测人员进行权责分明的管理,及时地进行故障分析、异常状况的处理,提高整体气象观测的工作质量是十分必要的环节。对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监测数据异常、故障维修不及时等行为,需要加强惩戒力度,提高管理控制水平。

3.3 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异常状况处理

首先,若无降水天气状况下,因设备故障、风向、昆虫等原因导致多余记录的状况,需要进行删除对应区间内的降水量,并进行值班日志填写。另一方面,使用自动站降水量编发报的观测站,有关降水量组合天气现象组必须配合一致。若无降水现象,而从自动站长Z文件读取有降水量时,在定时观测编报中,应人工将该量删除。该情况在值班日记和备注栏中说明。

其次,降水现象停止后,仍有降水量,若能判断为传感器翻斗滞后(其量一般为0.1、0.2、0.3 mm,且滞后时间不超过2 h),可将该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和小时时段内(修改B、Z 文件),否则将该量删除。

再者,遇固态降水,凡随降随化的仍照常读数和记录。否则,应将承水器口加盖,仪器停止使用,待有液态降水时再恢复记录。对此类情况,只需修改B文件,累加到固态降水时段的最后时次,Z 文件不需要修改,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

最后,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量存在明显偏差,如有雨量自记记录,则该时段的小时降水量用雨量自记记录值代替,分钟降水量作缺测处理,如雨量自记记录也没有,则对应降水现象时段内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均作缺测处理。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

4 结语

综上所述,气象观测的异常状况较多,原因及处理措施对应灵活度较高,为了提高气象观测质量,保证仪器的正常稳定运行,需要充分加强工作管理机制的优化,提高仪器设备的维护、清洗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对重点设备的维护处理需要根据气象站的地点、当地实际气象条件等进行随时调整处理。保证操作人员对监测流程、仪器性能、数据分析、格式状况等要素充分了解。保证对雨水的监测处理与实际预期状况相符,提高社会各行业中气象资料的借鉴价值,进而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莉,梁涛,刘晓影.浅谈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J].农业与技术,2012,32(9):146.

观测气象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安全;防护措施

0.引言

近年来,气象事业的发展步伐逐渐快速化,自动化气象站观测系统代替了以前手工的观测手段。自动化气象观测系统主要由电子传感器系统、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电能供给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组成。其中电子传感器系统、数据收集系统安设在室外的观测场防雷区内,但是现代化的电子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绝缘强度性低、对电磁干扰敏感以及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的问题。

若雷电防护工作不够到位,发生雷击就不仅会对气象数据采集系统产生影响,还有可能会对整体的观测系统造成损害,甚至造成系统瘫痪。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雷电安全防护措施和改进方案,全面保障观测场的正常稳定运行,这对于整个自动化气象观测站的稳定运作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1.观测场雷电安全防护常见问题与改进措施

1.1常见问题

1.1.1风向和风速信号线、避雷针引线布线不合理问题

一些自动气象站的风向、风速信号线仅考虑到布线美观需要,没有单独穿金属管来做好保护,与风杆上避雷针引下线在风杆金属管内并行引下。这相当于将风向、风速信号电缆敷设在避雷针引下线上,严重违反了文献[1]第3.5.6条的规定。这是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正常运转工作中的严重隐患。当发生触闪情况时,即使风向、风速信号线采用了带屏蔽层的电缆,但是其屏蔽层无法将避雷针接闪后的雷击电磁脉冲全部屏蔽[1]41,风向、风速信号线上所承受的电涌电压高于采集器电子元件的承受能力,这会导致采集器的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甚至损坏。所以针对布线不合理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金属化的保护方法,防止雷击的电磁脉冲侵入到电子设备里造成设备损坏。

1.1.2风杆上避雷针引下线接地点和其他接地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按照电压值相同、电位值等同的相关规定,需要构建一套观测场内共用接地系统以保证电子设备和自动检测系统的电位电压稳定正常。其中要将避雷针引下线线接地、屏蔽接地、金属设备接地、保护设备接地等都接入观测场的共用地网。但是由于自动气象站观测设计不合理以及施工人员无法全面正确的理解等电位和共用接地的概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胡乱安装的情况,给观测场的设备埋下安全隐患,尤其是上述的观测场地内接地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所以在确定自动站气象站设备的位置并以及观测场内的连接时,为了避免风杆上避雷针触闪所产生的电流通过地网泄放而对附近接地设备产生干扰,应按照文献[2]第5.2.5条要求,观测场内风杆上避雷针引下线接地点和其他接地点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0m。

1.1.3电缆屏蔽层单点接地或者不接地的问题

屏蔽是减少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自动气象站观测场电子设备采用金属外壳,各种传输线路采用屏蔽电缆并穿金属管埋地敷设都是为了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所采用的屏蔽保护措施。而且电缆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并宜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1]28。实际工作中防雷工程施工人员往往忽视了文献[1]第6.3.1 条的要求,电缆屏蔽层单点接地或不接地。但是屏蔽层仅一端做等电位连接和另一端悬浮时,只能防止静电感应,防止不了磁场强度变化所感应的电压。这对电子信号的稳定通畅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1.2针对性改进措施

措施一:避雷针与风杆之间绝缘,风向、风速信号线穿金属风杆引下,风向、风速信号线使用金属杆表面接地,金属风向杆做好接地,避雷针引下线沿金属风向杆的斜拉线引至观测场地网。

措施二:将风向、风速信号线全程穿金属管(槽)沿金属风杆的斜拉线引下,金属管(槽)做好接地。风向杆避雷针引下线穿金属风向杆引至观测场地网。观测场内设备的金属支架、箱体等均应与地网作等电位连接。

措施三:对电缆屏蔽层全程做好不少于两处的接地处理。电缆屏蔽层一端和室内等电位连接另一端与观测场设备金属外壳连接。外壳相连并接地。另一端应与工作室内等电位连接带相连。而在实际中往往只重视一端接地而忽视了另一端。

措施四:在确定自动站气象站设备的位置并以及观测场内的连接时,风杆上避雷针引下线与观测场上其它接地点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0m以上。

2.观测场设备防雷性能探究

2.1电源部分

为防护雷电波和其它瞬间过压沿着电源通道损坏采集器和其它设备,设备生产商在采集器的电源部分设计了三段保护:输入端位于前段,具有过流保护作用并且安装了电流浪涌放电器;中段为中继和RF过滤;后段为精细箝位保护。基于以上防护设计,设备的防雷性能达到相关技术指标:雷击感应电压低于5kV,雷击感应电流低于1700A,响应时间短于s。

2.2信号通道防雷板

为了保证自动站信号传输电缆正常工作,避免传输电缆带来的损坏和干扰,各路传感器的信号要通过50个通道的防雷板,再进入到数据采集核心。可以看出,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器系统具有一定防范雷电电涌电压过高及过流保护功能。同时生产商的材料显示出每个通道都有防雷电感应的功能,其技术指数达到CCITT 有关防雷标准。但对处于观测场的设备,仅靠设备生产商提供的这些雷电防护措施是无法满足防雷的需要的,仍需要在此基础上设置全面的雷电防护措施,才能保证自动气象站观测场设备的安全。

3.自动气象观测站雷电安全防护措施

3.1直击雷防护

气象观测场位于空旷的地带,场内的仪器设备突出,特别是10m以上高度的自动站风杆和人工风杆,很容易遭受到直接雷闪击。而风杆风杆受损会导致室外设备受到毁灭性的损害,因此要保证全观测场内的设备仪器均处于避雷针的有效覆盖范围内;将避雷针内线沿风杆顶部引导线接入地网,引线需加以电子屏蔽保护措施,并保证导线与绝缘等级较高的电子绝缘点以和风杆之间具有有效绝缘,并且芯线内部的多股缠绕铜线及其截面积应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当出现风杆无拉线的情况时,导线可通过风杆径直表面接入地网,并在导线接地处周围设置数枚纵向接地体,作为观测场地网的安全电气连接体,其连接点与其它仪器在观测场地接地点的距离应大于10m。

3.2雷击电子脉冲防护

对自动气象站来说,雷击电磁脉冲主要通过与自动气象站设备连接的电源线、信号线路等侵入各种设备,通过风杆上避雷针对观测场内设备实施直击雷保护措施后,气象站观测场内的所有设备均处于雷电防护区,但是由于区内的电磁场强度仍然保持在高强度状态,还需要采取雷击电子脉冲防护措施以减少电磁场的辐射从而保证电子观测系统的稳定运行。屏蔽是减少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1]133。因此风向、风速数据收集线应使用带屏蔽层的电缆经金属风杆内敷设,收集线的外屏蔽层首末两端与风杆做可靠的电气连接,风杆电气连接观测场地网。当数据传输线无法敷设在金属风杆内或采用金属塔作为支撑物时,应将数据收集线穿金属管垂直敷设,金属管首尾应电气贯通,金属塔要做好与观测场地网的连接。观测场的设备电源线路、数据收集线路应使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并穿金属管埋地敷设,金属管和数据传输线的外屏蔽层应就近连接于电缆沟处或外转接盒处。当金属套管的长度超过2 倍土壤电阻率时,应增加其他接地位点。

4.结束语

气象观测是国民经济建设息息相关,而气象观测场的防雷安全工作又是做好气象预测工作的保障。气象站观测场系统雷电安全防护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防护的各个方面,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气象观测场的防雷安全措施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做好每个细节,才能有效减少雷击灾害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年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中国气象局.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4-2000:8~9.

[3]张娟.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防雷接地制式的技术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12).

观测气象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常见问题;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S163 文献标识码:A

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比如说温度表液柱中断、蒸发器内水溢出或溅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气象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观测人员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1.1温度表液柱中断

温度表是组成地面气象观测被动式感应器的一种重要部件,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温度表液柱中断是出现在温度表上的一个常见问题,由于温度表的材料和构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其修复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可导致温度表报废。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此问题解决。一般来说,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加热法、撞击法、手甩法以及冷却法等。但是由于手甩法难以掌握用力的大小,加热法和冷却法容易受到温度表形状以及中断部位的影响,而且实际操作起来较为麻烦,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因此,这些方法在目前都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解决温度表液柱中断问题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撞击法,这种方法能够弥补加热法和冷却法操作的不足,而且相对来说安全可靠,失误率也很低。

1.2蒸发器内水溢出或溅出

蒸发器内水溢出或溅出通常情况下都是由降水导致的,尤其是在夏季雨水充足的时候,如果不能够及时将蒸发器内多余的水取出,就会导致蒸发器内水溢出或溅出的现象发生,从而造成蒸发量记录失真。为了能够将此项问题有效解决,可以在蒸发器的旁边安放一个能够容纳较多水量的广口瓶,并且用帽盖将瓶口盖紧,然后利用连通器原理在盖子中央穿出一根试管,通过橡胶管与蒸发器倒水小嘴连在一起。这样,在降水量大的雨季,蒸发器水升至倒水小嘴与之相连的橡皮管位置的时候,就会通过橡皮管进入试管,然后进入广口瓶中,这样就解决了蒸发器向外溢水问题,蒸发记录就不会出现失真的情况。

2 地面气象观测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能够确保地面气象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能够达到气象部门的要求,从而更好的为相关业务部分服务,针对以上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2.1加强观测仪器的管理

因为气象观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设备的管理也成为一大难题。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在气象观测的过程中因为设备故障所引起的问题时有发生,对此就要重视起来。此外,观测仪器是否能够正常运行还直接关系到气象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加强观测仪器的管理,避免由于仪器损坏而引起的观测结果错误是非常重要的。观测人员应该在每次下班之前对每项班内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并且将具体情况向接班员交代清楚,避免由于自己粗心大意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给接班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量;相关部门还应该制定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气象设备管理制度,从设备质量的管理到日常的维护都有相应的条例和措施予以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观测仪器的正常运行。

2.2完善业务制度

由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进行过程中涉及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观测质量都对观测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观测质量能够达到需求的标准,建立健全的业务制度,并对其进行有效完善是不容忽视的。建立健全气象观测业务制度,应该实现各种业务规范、技术标准以及业务流程的统一,增强观测资料的可用性;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将观测业务的内在质量充分提高,还应该强化地面观测业务的质量管理、监督及检查工作。在相关业务制度制定完成之后,企业必须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的贯彻和落实,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此来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的工作质量。

2.3增强业务意识

由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枯燥而且繁琐,同时对工作严谨性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观测人员必须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恪守职业操守,时刻肩负着重大责任和神圣职责,保证在任何恶劣天气条件下,都能很好地坚守工作岗位,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准确、及时地观测记录和编写发报,对工作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防涂改伪造等。同时,气象部门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关心工作人员生活,不断增强观测员业务意识,培养观测员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作风,调动和发挥观测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相关部门对地面气象观测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本身所具有的超强规范性,在未来的时间里,提高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质量会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观测人员必须要对新的业务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消化,从而确保观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要始终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的相关技术规范,尽量避免差错的产生,从而实现从根本上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海花,樊丽坤,张英,史润琴.谈地面气象观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2(30).

观测气象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空管;气象观测;观测资料管理;飞行服务

引言

随着民航空管事业的快速发展,空管气象观测也日趋成熟。当前空管气象观测已经成为影响飞行器飞行安全的一个关键点。而气象观测数据实时性较强,目前也无法完全依赖于科技设备,对观测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因此,对空管气象工作的经验积累和数据控制成为空管气象观测的一个保障重点。除此之外,对于影响飞行安全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天气的观测工作是空管安全保障的另一重点,因此,本文将以潮汕机场实际运行工作为例探讨当前空管气象观测安全保障的资料控制管理以及相关观测服务在雷雨季节的工作建议。

1 气象观测资料的控制与管理

气象观测数据是后期气象现象分析和空管安全事件调查的一个重要数据源,如何保障其安全、有效、客观连续也是空管气象观测员的一个重要工作。而与此同时,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也成为民航空管部门相关研究单位研究的重点,以较为先进的北欧国家为例就有北欧气候合作。其通过NORD KL M计划实现了北欧五国(包括丹麦、芬兰、挪威、冰岛和瑞典)的气候领域合作。该合作旗帜就有包括对质量质量控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空管气象观测资料控制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研究。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国内观测质量控制,可以参考国外先进质量控制经验。例如建立起如NORD KL M相似的质量等级。在控制方法上,NORD KL M首先将设计的观测资料分为两种,针对不同的资料质量进行分工控制。这给予我们相关的借鉴,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空管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实现资料管理的精细化。例如对于恶劣天气与正常天气进行分类、对白天与黑夜进行分类、对夏季多雨与冬季多雾进行分类等等,而在该模式的实现上,已经依赖计算机的空管观测可以通过简单的数据库软件便可以实现电子文档与质量的分类精细化。而依赖计算机的同时,数据必须有相关的后期校验处理,NORD KL M提出可以进行范围检查、一致性检查和时变检查等,而针对目前中国空管来说更多的建议采用范围检查,以根据相关气候条件特征进行范围检查做出相应的判断,这对实际空管观测质量控制也是极其有用的。

在质量控制的最后,必须对所有数据进行质量标示。这对于报文要求较为严格的民航空管来说无疑是另一种安全质量控制。对于空管气象报文,报文已经拥有平报、急报和特急报等等级,而此处的质量安全控制标示则从另一方面提出了对观测质量的等级划分,这不仅使现行的实际数据能产生对空管飞行安全服务更好的服务效果,而且对于历史数据的整理、后期区域内气候条件评估和设备评估等一系列观测服务评估有较大的意义。当然,质量标示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给予统一的规范与支持。

2 飞行服务中的气象观测

提高观测质量、提高基层地面测报质量对于空管飞行安全及相关安全事件检查极为重要,而对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揭阳潮汕机场来说,以夏季的气象为例,天气变化多端,多雨多雷,对飞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文章将借助一些实际工作经验,着重讨论对多雨多雷季节的气象条件下空管观测人员工作应注意的事项及相关对策,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种参考。

2.1 雷雨的测量

首先关注飞行相关度极高的雷雨观测,雷雨是空气极端不稳定情况下产生的剧烈天气现象,经常可能夹带雷暴、暴雨、冰雹和大风等,容易造成飞行器电子故障雷击。因此在雷雨天气下保证观测质量的可靠准确是民航空管气象观测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实际工作中首先应确保仪器仪表的安全准确使用。如,浅层低温场保持场地的土质平整疏松无草,确保感应器和温度表感应的雨、灰尘能够及时擦光。而雨后应重新疏土,及时清理积水,确保温湿度的测量准确无误。又如,对于降水量的测量。在雷雨过后必须及时补测降水量,计入备注栏,定时发报时同时编入最新降水量报文,适当增加雷雨季节的观测次数,以免雨水溢满雨量筒。与此同时,应注意查看采集的雨量强度及分钟数据,对降雨量做精度对比,保证误差在相关规定的可接受范围内。总之,对工具及相关测量报告的处理,在民航空管气象观测中应逐步精细化,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和人员的工作严格性。

其次,对于雷雨天气来说,云、能和天的测量是业务保障的另一重点。对于特定地点的特定天气,在一定时期内会形成一定的发展模式,例如激烈的上升运动将会产生雷雨。揭阳潮汕机场雷雨季节时气压较低,在低气压的环境下,晨间湿度大、温度大,虽然以晴天少云的天气为主,但根据工作的观察,一般到了午夜便有雷雨,如若当天闷热无风则傍晚即可能打雷,上半夜带有雷阵雨。当晨间有浅薄的云层,对流情况较好,午间则将有浓积云发展,午后或傍晚则容易产生雷雨天气。因此,这一系列的观测经验值也可以通过软件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作为观测的另一个数据资料来源。

2.2 风向的测量

风向与级别是影响飞行的另一重要气象参数,因此如何对风进行全面有效的观测是民航空管气象从业人员的另一关注重点。在相关文献中,风向的统计方法有详尽的解说及规定,本文以实际需求借鉴相关文献经验。风向的统计分为风向计算方法和小时数据统计,其中风向的计算方法有算术平均法、矢量平均法、滑动平均法和频率最高法等。四者在不同的采样时间间隔有不一样的误差,因此对应不一样的观测业务,无论是设备软件的算法设计还是观测数据的整理控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一样的算法计算。对于雷雨季节下的定时发报来说,宜采用修正算术平均法。

3 结束语

空管气象观测在空中交通管理中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资料信息与服务,在空管飞行服务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观测的基础来说,数据的质量控制日显重要,与此同时雷雨季节造成的空管安全管理问题也成为另一个观测工作的重点。文章从实际出发,综述了有关国外的气象观测质量数据管理与控制以及相关提供飞行服务的空管气象观测,并与此同时提出一系列建议和对策。为相关空管气象观测兄弟单位提供一种参考。

参考文献

[1]姜爱军,屠其璞,陈广昌,等.气象预报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研究-以暴雨预报服务为例[J].气象科学,2008(4).

[2]马鹤年.气象服务学基础[M].气象出版社,2001.

观测气象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处理 气象站 建议

引言

扎赉特旗位于兴安盟东北部,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嫩江右岸。东接黑龙江省龙江县,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吉林省镇赉县交界,西连科尔沁右翼前旗,北与呼伦贝尔市扎兰屯毗邻。总面积11155平方公里,全旗总人口40万。

农业气象观测对农作物生长起着很强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对气象有所了解,也就对气象的灾害起到了预防效果,使农作物更好的生长,所以做好气象工作是气象部门的出发点,气象部门的工作重点是为农服务,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的主力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定的效益。因为农业气象观测的科学性,专业性使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减少了大量工作。

一、农业气象服务内容

农业对气象预报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为农业服务是丰产丰收、预防灾害,降低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目前服务的主要内容及途径如下:

(1)提供灾害性天气预报。为农业部门及广大农民提供旱、涝、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长、中、短期预报,提示农民在气象灾害到来之前做好防灾准备。

(2)提供防灾、减灾的农业气象决策依据。根据所研究成果、提供抗旱、抗低温、防霜等措施,提供灾情信息。

(3)农业气象监测。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农业气象网数据,提供作物长势、灾情、土壤水分、天气气候条件等农业气象监测和预测信息,并分析气象条件利弊,提出趋利避害农业生产管理建议。

(4)提供作物生长及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提供各个时期农业种植时期的气象预报。根据作物长势、面积及气象条件,进行农作物产量预报,定期向国家及省市提供预报结果,为实现农业经济更好发展服务。

(5)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每隔几年对全国各地农业气象气候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并进行分区,服务于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农业生产发展。

(6)人工对天气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农作物需要雨水时进行人工降雨让农作物成长的更好,这样农民可以不像过去那样靠天吃饭,减少了有害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降低了农民收入风险。如果在出现冰雹天气也可以阻止冰雹的降落,对农作物的伤害降到最低。在人工改变小范围的天气环境技术已经逐步进入成熟阶段,包括温室大棚就是一系列人为控制天气的手段。

(7)森林防火服务。开展森林、草原火险气象预报,用气象卫星监测森林、草原火情。

(8)为生态建设服务。生态环境变化与天气气候条件有直接关系,气象部门可提供对生态变化的监测结果,并提供与生态有关的气候环境变化资料及气候论证,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二、农业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

(1)平行观测原则:农业气象观测必须遵守平行观测的基本原则,即在进行生物生长、发育状况观测的同时,还要对其生长和生存的环境进行同步观测,使资料具有可比性。(2)点面结合的方法:所选农业气象观测点要能够代表同一种农业气象类型,即根据所选择的测点资料,可以推出同一农业类型的大致情况。(3)观测工作的科学性、连续性、长期性和可行性:观测地段和观测项目要相对稳定,观测项目、观测标准和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等应科学合理,确保观测资料的科学性、代表性、可行性、可比性、连续性和统一性。

三、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的重点分析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为确保统计值的可比性,自动站除进行24次定时统计外,还进行02:00、08:00、14:00、20:00 4次定时统计,且天气气候概况应使用4次定时统计值。(2)简化疑误(或特殊情况)记录的处理方法,取消记录加“()、*、>、

结语:从上面可以看出农业气象观测的重要性,上面的很多数据也表明了农业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对农业发展更有利,所以我们要重视农业气象观测,我国是农业大国,只有让农业发展更好国家才发展最好,农业气象观测可以降低灾害的风险,让农作物更好的成长,农业气象观测也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只需要进行观测就能知道某一区域的的面积,不用实地的统计。不仅给农们带来了方便,也为他们赢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也给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便利,减少了他们日常的工作量。还可以进行土壤水分观测。这样就不用盲目的灌溉农作物,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能够更加了解土壤需要的水分。为生态环境增添更多的绿色。我们应该利用科学的气象观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

参考文献

观测气象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地面 气象观测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43-01

地面的气象观测是获取气象资料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地面气象观测场地周围的环境是为了避开所有干扰,保证地面观测设备进行准确的观测。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了解,地面气象观测的仪器设备及它附近环境的好或者坏都直接决定了能否获得准确的气象信息,影响了气象工作人员进行深入对大气的探索和广泛地研究,从而也影响到为地方政府决策服务。随着越来越多城市的开发建设,气象观测场受到的外部干扰因素越来越大,气象工作人员在观测天气实况的准确度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改进气象观测地的设备、提高气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才可以准确地提供气象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1 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温度表液柱的问题

在气象观测工作中,温度表是最容易发生故障的检测设备之一。现在的最低温度表的液柱常中断。一般情况下,解决温度表液柱问题的方法有冷却、撞击、加热等等。其中,撞击是解决温度表液柱中断最有效的办法[1]。

1.2 蒸发量的误差问题

在气象观测工作中,影响蒸发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日照情况、湿度、风速。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气象部门都采用小型蒸发器进行蒸发量的测量,这种仪器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大。如果气象观测站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认真做好蒸发量的检测工作,就会影响到记录的精确性和及时性[2]。

1.3 对测报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

地面测报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工作,就象农业在全国各行业中的基础地位一样,属于气象事业的基础业务,其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居于这样的认识,一方面应加强对测报工作的领导,采取各种措施,对测报人员严格要求。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少数领导工作任务比较繁忙,不能亲临测报一线跟班、检查、指导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掌握测报人员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观测场维护的各项活动(如清洁仪器、割草等)和错情讨论会,局领导没有时间参加,出现了人员紧张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地面气象站观测中,需要不断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强调测报工作在气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加强对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培养提高测报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爱岗敬业精神。但是,现阶段,很多地面气象观测地没有对本站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导致观测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不能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3]。

2 解决措施

2.1 健全地面气象观测的工作制度

制定严格的气象观测制度,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现阶段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各个地方的气象站必须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来调整目前正在实施的制度,随着新情况的出现,不断更新现有制度,规定工作人员在进行交接班时一定要仔细地检查所有的仪器能否安全正常运转,能够及时接收信息,仔细检阅值班日志,核实相关的报表和资料。与此同时,规章制度中也要增加新的惩罚措施,对于那些不认真工作的人员进行一定的物质上的惩罚,提高工作人员的危机感。从根源上改变工作人员懒散的工作态度。对于工作人员来说,要认真恪守观测方面的制度,对于工作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要特别留意,例如更换仪器、度不良记录的处理等等[4]。

2.2 采用民主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根据各种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在测报组内营造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工作气氛。除要求观测员严格遵守各种制度外,我局还应制定交接班、早迟测、丢失记录、仪器维护、质量低、下岗跟班、待聘、集体学习、百班奖励、年终质量奖励处罚等相应的管理办法,使测报工作进入有序的良性循环之中。在周密考核办法的基础上,通过提倡团结互爱和学习交流加深感情,使同志间关系变得融洽,在生活和工作上都能互相关心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团结的局面是建立在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的,讨论业务问题或有争议的错情,允许争论,畅所欲言,大家对错情的态度要能形成共识,错就是错,决不打埋伏,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家知错就改,从而提高全站的测报质量。

2.3 提高气象观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培养一支相对稳定且素质较好的测报队伍:根据我这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表明,测报队伍相对稳定是提高测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利于保证测报业务的连续性,也是顺利完成测报任务的保证。一方面县局应创造条件,尽可能让观测员有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测报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经常性地组织业务学习,总结经验,每月坚持二次以上集体学习,我始终认为集体学习和错情讨论是观测员最好的学习提高机会,此外还提倡日常的业务自学。再一方面则是坚持不断地进行基本功训练,包括数码字和人工查、算、手工编报等,保证各种表簿的整洁,在出现计算机故障或停电时电报能及时准确地发出,杜绝漏报、迟报的出现。对于学习积极性高、工作成绩好的观测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鼓励,对于工作不认真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增强观测人员的居安思危意识,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观测人员的工作能力[5]。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气象观测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加快综合观测系统的自动化建设,实现地面的观测自动化,加强气象观测系统的保障能力,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精确性,发挥气象站对人民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包颖,于慧波.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年报表制作[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

[2] 徐漫,宫敏.准确判定云状的方法[J].云南农业,2013(1):78-85.

[3] 顾颖,聂义军,张掌权.山地不同海拔高度风场特征[J].云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586-592.

观测气象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 观测报表 编制

中图分类号:P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1-152-02

1国内地面气象观测的发展及现状

地面气象观测作为气象工作的基础环节,其主要工作内容的作用是观测地面、然后编制报表,最终目的是气象情报以及科学研究提供初始资料和技术保障。根据用途和目的上的差异可以讲地面气象观测分为专项观测、专业观测、天气观测以及气候观测等。观测项目涉及与大气相关的几乎所有方面,比如:大气压力、空气湿度、地表温度、空气温度、空气能见度、雨雪、日照、冰冻等各种天气现象。以前由于技术的落后,致使很多工作都处于初始阶段,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耳目的感官观察、判定一些大气现象,比如空气以及地面的冷、暖、潮、湿等,这样非常普遍的测量手段各地区都有太大差异,也制约着气象观测的整体提升,一方面是测量数据的可靠性、科学性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类似大气压力之类的数据无法测得。

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发展之下,新的气象探测仪器也应运而生。目前我国范围内利用无线电探空仪、气象飞机、气象卫星、测风气球等组建起气象台站网,已实现全范围全天候的气象观测。技术的改进为我们进行高难度、全天候的气象监测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我国地面气象观测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2地面气象观测报表制作的注意事项

伴随着现代化设备的普及、观测技术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以及观测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进步等,我国目前的地面气象观测日益健全,观测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普及,办公自动化的开展,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制定也有巨大变化,制作电子报表代替了以往由观测人员手工编制的报表。技术上的发展变化,对旧的处理记录数据、编制报表的方法等方面无不提出很过质疑之处如有的为了易于操作处理,合理简化存在可疑性的记录以及观测残缺的记录,还有一些为了简化而刻意删除一些较复杂的数据处理规定,以便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此外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在记录处理方法和统计时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为计算机数据处理分析提供最原始的数据记录。

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和手工制作报表相比,制作电子气象观测报表无不显得更便捷、准确。但是我国目前的电子气象观测报表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对其应用尚有很多欠缺之处。为了能够合理的发挥电子气象观测报表的功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报表填制过程中的细枝末节:

(1)在填写报表封面和封底文件时,要做到细致认真,比如按月更正传输时期,完整填写封底的气候概况一栏。

(2)在云量记录时,要根据需要在对应表格中填写日照时数。一般而言,当观测记录上的云量是高云或者为0时,则需填写对应时间的日照时数。因为只有在云量记录为低云、漫天中云或者云量在9成左右时,日照时间才是0。再比如,因不准确的安装日照计,便会出现记录数据上的上午线长,下午线短;者上午线短,下午线长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记录中的错误数值进行标注核实,然后及时更正。

3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编制方法

3.1 参数设置

基本参数包含着人工观测方式、自动观测方式、不同观测站相差异的具体参数等诸多方面的规定。为了保障观测数据的科学性,应及时有规则的对地面测报软件中的参数进行修改设置。在基本参数和B文件的转换过程中,为确保其相符性,一般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特定情况,定时定期变动观测项目,例如每年在年初改动雨量参数;在初雪前修改相关参数以及参数下的观测项目,取消“自记降水”,这样地面测报软件中的“雨量”项目便会相应的变成灰色。以假设本台站出现问题,借以指出应对措施。

(2)对地面数据的审核中,首先确保地面审核规则库的审核参数设置合理,如若尺度过窄便会出现多余的审核信息,而过宽则会致使有些数据的漏审,除此之外人工对错误信息的忽略等都是科学审核造成一定的不利因素。

3.2 数据处理

在气象报测中对搜集数据的处理过程中,还简化或者删除一些实用性小以及处理复杂的记录数据,确保文件处理的快捷高效。对于一些特殊的气象现象在报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指出,订正相对稳定误差值的疑误记录。对于因仪器故障而引起的缺测漏测,可以采用相类似的以往记录替换补充。

当地面温度出现错误记录时,因为气温和地温之间的紧密相关性,可以参考天气现象、日照及气温变化进行预测得出相应数据。另外还可以和相邻气象台的测量数据相对比,并进行核实,发现确有误差,让气象台预审员进行参考记录的数据再度检查核对。某些异常值有可能是特殊天气现象造成的,并非测量仪器或者认为失误,异常值会造成对数据的误读,但它也有其可存在性,这便要求气象工作人员在文件处理时具体研究分析,结合相对应的天气现象、日照、湿度等因素进行判别,以做出科学准确的预测,完善文件处理工作。

3.3 文件的审核

在提交A文件和J文件前注重对文件数据的审核。要素值显示表格中,首列固定列为日时数,首行固定行是分钟数,其中的“时”标识是在该时次上记录的记录。因为在地面气象观测软件中忽略对比A文件中的天气现象的降水起止时间和J文件降水量及降水起止时间,因此J文件中常出现降水量不符合对应的天气现象,在处理这种不符合时,需要人工校对分钟降水量和降水起止时间的一致性。又或者借用专用质量控制软件dmsh.exe来查错。当缺少对分钟数据的测量时,应从邻近气象站导入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中的数据,获取RTD文件进行恢复。

3.4 加强测报工作

测报人员是测报工作的实施者,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基层测报站的各项制度不仅掌握、运用好气象测报的观测技术和业务技术,同时还应会熟练操作数据观测流程的每个具体环节。在观测工作中刻苦学习,高速高效运用新的检测仪器,对观测仪器的各种突发或常有故障及其应对措施有及时的处理能力,以减少错误的记录。在排除相关故障之后,分析所记录的气象数据是否符合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及时找出导致错误的因素并作及时的修改。及时认真总结经验,做好气象测报报表编制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地面气象观测时气象工作的基础,是气象工作能顺利开展的重要前天提。在当前,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应对症下药,注重对基层台站进行技术指导,工作方法、工作经验教育等。如果说地面观测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那么编制气象报表便是基础中的关键。现代化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应该具备的不仅仅只是掌握足够多的观测知识,而且还应该熟练使用好不断更新换代的现代化气象设备,为地面气象观测赋予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 韩玉江,王庆莉.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月报表的预审[J].陕西气象,2009(01).

[2] 赵芳文,李彦彪.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文件的自动生成[J].辽宁气象,2010(03).

[3] 苏运芳,李忠波,周小春,等.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的编制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1(05).

观测气象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人工站;仪器维护]

中图分类号: P41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气象部门开始投入使用遥控观测自动站,陆地上在进行气象观测的时候已经慢慢的由人工观测的方法向自动化观测发展,但是通过观察发现,自动气象观测站降水量的数据和人工气象观测站降水量的数据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多方面分析这些数据的差据及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

1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1.1自动站和人工站的工作原理、性能的差别

1.1.1自动气象站仪器的机构与测量方法

自动气象站测量降雨量的仪器是由计量翻斗、上翻斗、计数翻斗、汇集漏斗、干簧管和承水口等组成。承水口通过漏斗使收集的雨水流进仪器的上翻斗,当收集的雨水达到一定程度时,翻斗将会受到水重力的影响翻转,水就流进聚集漏斗。收集的雨水从聚集漏斗流进计量液体流量的漏斗时,就分别把强度不同的雨水,调成比较相同的强度,使降水量不相同而造成自动站在观测降雨量时所产生的误差降到最小。如果测量雨水量的翻斗接受降水量为0.2mm,计数翻斗接住测量雨水量翻斗里的自然降水,使计数翻斗测量的数据发生变化。计数翻斗在数据发生变化时翻斗的铝镍钴合金会对舌簧管进行扫描,舌簧管会因获得磁性而关闭。所以,每次翻斗接受的降雨到达0.2mm时,就会发出一个舍簧管开关的信号,汇集漏斗就会接到计量翻斗带来的信号,储存0.2mm的降雨量。

1.1.2人工观测站仪器的机构与测量方法

人工气象站测量降雨量仪器的结构非常简单,仪器是由专门收集降水专门的器具雨量杯和雨量筒组成的,它包含了外筒、储水瓶和承水器。这种仪器主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或其他时间直接测量降水量。

通过观察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的方法来看,自动气象站是没有人为测量的误差,在观测降水量的时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翻斗的误差会在观测降雨量时造成数据的差距,降雨量强的时候会影响翻斗计数的准确值。降雨量越大的时候,计数翻斗转得越快,使原来在翻斗器中的水来不及处理干净就继续转成收集降水的状态,这样就会造成每次都有一点水的情况存在,让翻斗在进行下一次收集降水量的时候没有达到0.2mm就进行翻转,周而复始,自动气象站在观测降雨量时就形成了偏差,造成数据不准确[1]。而人工气象站站在进行降雨量测量时仅仅是通过取几次水来测量得出的数据,当降水时间较长、强度比较大的时候,取水量的次数越多越会影响人工气象站检测出来的数据和实际降水量的数据。

1.2采集降雨量时空间、时间的差异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还会因为检测降水的空间、时间不同而存在差异,从观测时间发现,自动气象站在观测降雨量时候的时间点是在降雨时的正点,这个时间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人工气象站在观测降雨量的时候则是在自动站取水的前15分钟,两站观测降雨量相差的时间相差了15分钟,所以使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气象站在同一时间里观测出来的数据有了偏差,在两站观测降雨量的时间,数据的偏差会随着降雨量的强度变化。从观测空间发现,自动气象站的仪器的安装、要求和人工气象站基本相同,但仪器安装的位置、地点都相差6米,由于在某些天气影响下,降雨的强度在每个空间是不一样的,因此自动站和人工站在相同时间内但是地方不同所观测到的降雨量数据有偏差。

1.3不当的操作行为引起误差

自动气象站的仪器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如果没有及时检查和维护,会造成仪器取水不通畅、漏斗堵塞或不灵敏,而人工站观测人员在观测降水量的时候,会经常有习惯性的操作错误[2]。例如:(1)观测人员在降雨量相比平时来说较弱的时候会使用计数保留的方法来读数,造成降雨量偏大。(2)观测人员在观测降雨量时会因视线误差而读数错误。(3)为了能使数据更加准确,人工站取水的雨量杯刻度相对来说比较密集,观测人在读数时,经常会有读数错误的情况发生。

2仪器的检查及其维护方法

2.1舌簧管及基点位置的检查及维护

仪器在使用相应的时候后,如果在24小时内降水量达到30mm~50mm时要做仪器精确度的比较,当精确度的误差超过5%时,第一要观察在采集降水量的时间内仪器是不是在正常工作,漏斗上面是否已经被堵塞,舌簧管的开关信号是否正常发送等[3]。

舌簧管的开关信号是否正常发送,可以通过复用表来验测。验测时先把观测降雨量仪器的外罩打开,将复用的调到测量电阻所对应的档位,两个连接导线的柱子分别用两只电笔接着,同一时间内去翻转仪器的计数翻斗,复用表的电流应随着计数翻斗每一次的翻转而有变化。如果验测发现舌簧管的零件损坏,使开关信号没有得到正常发送,引起观测降雨量时产生误差。解决方法就是更换新的舌簧管。(2)如果经验测发现造成观测数据误差的原因是因为基点位置错误,应该调整基点。调整基点的方法:把计量翻斗的止头螺丝扭动,平均扭动每个止头螺丝,可以改变仪器测量的数据,如果把止头螺丝往外面扭动2圈,数据相减得到的值能够增加8%,如果往里扭动止头螺丝2圈,数据相减得到的值就会减少8%,调整基点应数据差异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为了使位置调得更加准确,在把止头螺丝的螺帽卸下前,要把位置的记号记在止头螺丝的螺帽上面,调整完毕后,把螺帽拧紧。

2.2计量翻斗保养不及时的处理方法

计量翻斗时在机械部分中的一部分,常常会因保养不及时而降低观测的灵敏度,因此每个月都要在固定的时间里用干净的水清洗宝石铀承和翻斗轴。如果发现仪器有堵塞的现象,应把宝石铀承换成新的,如翻斗轴颈发生破损现象时,也应更换新的。每个月在固定的时间内,清扫过滤网上面的灰尘、沙子及其他杂物,以免仪器的管道堵塞,要格外的关注节流管的通畅。

2.3避免出现人工观测误差

人工气象站的观测人员要规范操作,工作态度要认真、仔细,将读数、视线的误差降到最低。如果观测降雨量时间过长,温度比较高,降水量较小的时候,可以在观测降雨量的时间内根据情况增加次数,减小雨水蒸发的情况发生。观测人员在进行降雨量观测的时间里,其操作过程应该要做到全、准、快。尽快的取出雨量筒的水,避免雨水流失。

4结语

因此,多方面的原因会影响自动观测站与人工观测站调查降雨量数据的差距,在平常的工作中,必须按照相关的要求检查、维护仪器,了解工作仪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及其性能,如果仪器维护工作做得不到位的话,观测降雨量空间、时间不相同、降雨量不均匀等原因,必然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如果经对比发现,自动观测站调查出的降雨量和自动观测站调查出的降雨量相差太远的时候,要检查自动观测站与人工观测站的工作操作过程是否影响了降雨量数据错误,一般情况下,如果人工观测站观测出来的降雨量和降水蒸发、记录的降雨量相差并不是很大并且保证此数据分析正确,人工观测站观测出来的降雨量值是可用的。但是如果自动站与人工站两者之间调查的数据不超过3%,此份数据便属于正常数据。所以,自动站与人工站的工作人员要增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对降雨量造成偏差过大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要认真总结、积累经验,维护仪器也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的降低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的偏差,获得更加正确的气象资料。

【参考文献】

[1]王继凤,乌兰图雅,程伟,吴北方,尹英汉,皮艳萍.自动站记录与人工测雨量测量误差原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2):198-199.

[2]曹春荣.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降水量的差异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2(2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