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观观测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观观测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传统“眼学”和现代“科学仪器检测”一直是流行藏界被广泛使用的鉴瓷(尤其是青花瓷器)方法,而在此二种方法之外,本文作者提出“微观观测学”,力倡三学并举,试图解码元、明青花瓷器釉下秘密,作为一种鉴瓷方法,刊发于此,以供探讨!

故宫博物院资深研究员李辉炳先生不久前问世的新著(《青花瓷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一书,对陶瓷鉴定方法作了这样的论述:“陶瓷鉴定学的研究是一门艰辛的学问。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一些利欲熏心者,不惜引进现代科技,仿制或伪造陶瓷,混淆视线,牟取暴利,这给陶瓷鉴定带来了新的课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除了对过去传统的鉴定方法进行科学总结外,还要引进新的科学检测手段,以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正如中医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法、西医用CT和核磁共振的诊断方法一样。手段不同,目标一致。文物鉴定工作也一样,传统方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鉴定,可以说已经成为文物鉴定的一个大趋势。”这既是对陶瓷鉴定只靠“眼学”一学独尊亘古不变方法的大胆挑战,同时又指明了未来陶瓷鉴定学的目标和方向。

难能可贵的是,李辉炳先生不仅注重陶瓷鉴定的理论研究,也特别重视陶瓷鉴定的实践与探索,与时俱进,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克服年纪大视力受限等困难,运用新的鉴瓷手段,对元代青花瓷器釉下铁锈斑微观痕迹状态进行细致观察,排比分析,在新著中提出了自己不同以往的独到见解。这在国内外瓷器鉴定学上见诸著述的尚属首开先河,给人以极大震憾与启迪,具备很大价值!

一直以来,我们对陶瓷的鉴定都靠“眼学”,方便快捷,一目了然,而且较为准确可靠。可当现代高科技技术渗入陶瓷造假以后,情况急转直下,骤然间瓷器收藏和鉴定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很多长期浸染收藏行业的藏家专家学者在经历一次次走眼后,不由自主地患上了仿品恐惧症,他们不再相信自己的慧眼,也不敢去认同别人的见解。特别是一些专家在面对平常难以见到的藏品时他们已根本无法作出准确判断,为了掩饰尴尬或出于别的目的,无论真伪,一般都会作出仿品的结论。这样做,他们自身也许规避了以后可能遇到的风险或纠纷,但却给收藏界、文博界投下了一个巨大阴影。避开这些专家学者专业素养、道德水准等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不能回避:毫无疑虑,经过数百上千年岁月磨砺,传统“眼学”鉴定体系本身已经十分成熟稳定,但它并非无懈可击,在突飞猛进的新形势新环境下,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已不可避免。实事上,魅力无限的“眼学”鉴定在实践过程中因个人认知领悟差异性所呈现出的千姿百态,根本不能一概而论。它既能是德磬双全真专家鉴真辨伪的利器,也可能成为缺德少才伪专家诡辩蒙人的盾牌。君不见,同一器物,不同的鉴定专家出现相异甚至相反的鉴定结论早已司空见惯;同一器物,同一鉴定专家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得出完全不同的鉴定结论更是不足为奇。在仿品泛滥的今天,藏界这些离奇现象业已成为常态。对此,谁也无需解释,谁也不用受到谴责或承担责任。实际上,那些不良鉴定专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口吐莲花的率性而为,后果远比为蒙人几个银两而制造、贩卖仿品瓷器的行为恶劣得多。制造、贩卖仿品可以得意于一时,不可能得逞永远;假鉴、乱鉴藏品则可能给民族文化的研究继承与保护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

继承、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是收藏家们的终极目标,拨开瓷器鉴定中的重重迷雾,还事物以真实面目当是我们每一个收藏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传统“眼学”对瓷器的鉴定,靠的是自身经验积累,老师口传心授。经验积累,客观地讲,对于景德镇元青花及明代青花官窑瓷器这样的藏品,多数藏家甚至专家学者都是手中没有或少有真品,因此就是有条件上手估计也是心中茫然难识庐山真面目;更何况多数人是根本没有条件上手,到博物馆观摩也只能隔着玻璃窗“雾里看花”,得到的确切信息十分有限。民窑器易得,也很好鉴别,可以作为标本积累一些经验;但民窑器因普遍制作粗糙和保存环境恶劣,其传递的信息与官窑器有非常大的差异,对鉴定官窑器帮助不是很大,弄不好反而会使人陷入民窑器旧(即真),官窑器新(即赝)的误区。可以肯定地说,无论藏家还是专家学者,自己手里没有几件过硬的元青花及明代青花官窑瓷器,又没有条件上手这样的真品,光凭别人传授,读几本诸如瓷器鉴定之类的书,就能积累起这方面且可以经受住实战检验的经验无异于痴人说梦!口传心授亦是同理,前提是授业者必须自己有或上手过足够多的真品,有较深厚的瓷学功力和鉴瓷心得,才可能传教于人,把知识点讲透,使人步入既能意会又可言传的境界。

众所周知,青花瓷器仿品制造者要想蒙人骗钱,必然煞费苦心在瓷器的胎、釉、型、纹饰、老化痕迹、青花色泽方面下功夫,竭力以假乱真,达到瞒天过海之目的。但是,不管造假者技艺多高,要仿制景德镇元青花及明代早期青花官窑瓷器,有两道坎目前他们无法逾越:第一道坎,进口苏麻离青料在明代成化中期即告用罄(这是业界共识),时至今日再也无法取得。没了苏青料其青花色泽,特别是苏青料的固有特征铁锈斑自然深深凹陷胎骨的表现形态就很难仿到位――这点早已被传统“眼学”鉴定的经验所证明。造假者无论如何用尽心机也难以仿出使用苏麻离青料制造出的真品的神韵。真苏青料灵动、自然、润泽,深入胎骨,有下凹感;假苏青料僵硬、呆板、干涩,漂浮于青花上面,给人的感观很不舒服。这方面可能各人的感悟不太一样,只有对真品与仿品长时间的反复比对才能体会深刻。第二道坎,青花瓷器制成后,其内部分子运动仍然一刻也不会停止。在内部分子作用下,经过长期而漫长的自然衰老变化,釉下青花铁锈斑自然氧化会不断加剧,显现出一种十分特殊的氧化痕迹状态。这种釉下青花内部的自然氧化痕迹状态目前是不可能仿出来的。比较就会知道,高倍放大镜下,新老瓷器釉下青花的氧化痕迹状态泾渭分明,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无论使用苏青料还是使用国产料,这种新老差异都客观存在着。这两道坎,就形成了现代仿制景德镇元青花及明早期青花官窑瓷器的“死穴”!由于“死穴”自身的作为,客观上成就了识别真品景德镇元青花及明代早期青花官窑瓷器的“确切标准”。有了这个标准,鉴定景德镇元青花及明代早期青花官窑瓷器就显得得心应手,简单容易了。

为探索景德镇元青花及明早期青花官窑瓷器鉴定的“确切标准”,笔者在依托行之有效的传统“眼学”鉴瓷方法的同时,试图钻研出另一种全新的鉴瓷方法:“微观观测学”(简称“微学”,系笔者命名,不知是否准确?因目前尚未见诸任何教科书,暂姑且用之吧),使其与传统“眼学”、现代“科学分析”方法相互印证,相互充实,确保准确率,减少错判率,以求不断臻于完善。笔者探索出的元青花鉴瓷标准竟然与李辉炳著述的新标准不谋而合!随着探索的深入,笔者对明早期景德镇青花官窑瓷器鉴定的标准,也有了突破性的发现。更让人兴奋的是,运用“微观观测学”鉴定认可的景德镇元青花及明代早期青花官窑瓷器,完全符合运用传统“眼学”鉴定所有要素后得出的结论,更与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无损成份分析鉴定结论一致。分别用传统“眼学”、“微观观测学”、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无损成份分析三种不同的鉴定手段对景德镇元青花和明代早期青花官窑瓷器进行鉴定,结果却出现了惊人一致、殊途同归的结论。经过漫长艰辛的探索实践,笔者发现,“微观观测学”新方法鉴别景德镇元青花及明代早期(洪武、永乐、宣德三朝)青花官窑瓷器标准确切,它不因任何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不同,也不因任何客观环境的干扰而变化。只要人的眼睛视力没有问题,得出的结论将清楚明白,完全一致,绝不存在传统“眼学”鉴瓷因人、因时、因境、因目的动机不同而常出现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样的含混现象。

“微观观测学”并非什么玄学,既不神秘,也不深奥,它完全依托于传统“眼学”,却对传统“眼学”进行了大胆延伸。如果非要将“微观观测学”讲个清楚,这里就不妨来个通俗比较。传统“眼学”的侧重点是器物表面,即宏观面,鉴瓷凭直感,讲悟性,充满着辩证法,犹如中医诊病;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无损成份分析和“微观观测学”的侧重点是器物内部,即微观面,犹如西医诊病。“科学分析”靠瓷器胎、釉、彩定量元素数据说话,相似于血液化验;“微观观测学”以观测到的映象为判断依据,相似于X光透视,用观察到的真实图像说话。这两者均很刻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自由想象空间,不允许变通。“眼学”、“微学”、“科学”三种鉴瓷方法手段不同,优势互补,本质相通,其目标方向完全一致,它们追求一个共同结果:最终实现求真和断伪。

“微观观测学”方法很简单,使用自带白色光源80倍左右的放大镜,观测造假者最想仿而无法仿到位的釉下青花凝聚浓艳处的铁锈斑存在形态就行了。从笔者目前研究掌握的情况看,景德镇元明青花瓷器真品微观铁锈斑形态大致有八种(图1-8)。

还有少许三种或四种铁锈斑状共存形态,理论上推导,应有十种以上形态存在,囿于标本,暂时很难全部弄清楚。笔者认为,鉴瓷实践中只要能熟练掌握以上八种形态就已足够,再多形态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八种形态中,前四种为基本的常见形态,后四种为派生的不常见形态。明代洪武朝青花呈色普遍偏灰或偏黑,釉下青花铁锈斑形态也偏黑偏淡,鉴定时要注意掌握。明代成化朝中期以后和正德、弘治朝釉下青花铁锈斑很少,多数几乎看不出来。明代其余各朝的青花官窑瓷器,以及元明两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釉下铁锈斑形态,均与明代早期景德镇青花官窑瓷器既相似,又有所区别。这些已不属本文论述范围,暂且搁下,容后再表。

现代仿品仿造的所谓景德镇元明青花瓷器釉下铁锈斑形态大致有三种(图9-11)。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笔者在定义牛皮癣与松树皮状共存形态中,使用的是松树皮而不是“老”松树皮的形象比喻,真品多一个“老”字,是因为它的呈色是较深的黄褐色,老松树皮状斑从中间到边沿由浓逐步变淡,很有层次,很有韵味;仿品呈色则要浅很多,没有层次感,且多半与牛皮癣状斑共存。现代仿品的这种形态有一定的迷惑性,一定要细致观察,认真体会。

还需要特别警惕的是,近来出现的一些元青花及明早期青花官窑瓷器现代仿品,青花钴料虽然使用的是化工原料,但蛋黄云雾状斑若仅用“微观观测学”方法鉴定,几乎达到乱真程度;用传统“眼学”鉴定,反而比较容易识别。综合器型、纹饰、胎釉、色泽、神韵、老化痕迹等特征,是不难识别的。其最大破绽在于铁锈斑浮于釉上而不是融于釉下,当然更无典型苏青料深入胎骨的固有特征。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无损成份分析鉴定,仿品结论确信无疑。这就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眼学”、“微学”、“科学”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鉴瓷实战中,“三学”并举,扬长避短,方能常胜不败。

下面就以部分较有代表性的器物为例,对景德镇元青花及明代早期青花官窑瓷器表象特征和釉下铁锈斑状态逐一对比分析,用“微观观测学”方法破解隐藏于釉下青花铁锈斑中的密码,并加深对“微观观测学”鉴瓷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元青花瓷片(图12)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得来。

“眼学”鉴定:釉面老道,青花纹饰流畅,运笔娴熟,浓淡自然,发色纯正,青料下沉,下凹现象明显,不飘浮,胎质有老化迹象,并伴有淡淡的火石红现象,断面胎质疏松,孔隙甚多。所有特征,无不与元青花瓷器特征相符,为元青花真品。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无损成份分析结论:样品瓷釉、胎、青花加釉成份与元景德镇窑青花瓷釉、胎、青花加釉成份符合,即真品。

“微观观测学”鉴定:该瓷片釉下青花凝集浓艳处铁锈斑状符合本文(图4)纯网纹状斑形态,为真品。“眼学”、“微观观测学”、“科学分析”三学并举鉴定结论:该瓷片为元青花真品。

青花芦雁纹F(图13) 高:3.7cm 口径:18.3cm 底径:5.5cm

“眼学”鉴定:F为古代盛水器。此F造型古朴规范,口沿及底施酱黄釉,系元代常见工艺,内外一周卷草纹,内底绘雁衔芦枝纹。纹饰自然流畅,青花色泽深沉,浓艳处铁锈斑痕明显,釉面老道。可以断定为元青花真品。

“科学分析”结论:样品瓷釉、青花加釉成份与元代景德镇窑瓷釉、青花加釉成份符合。即真品。

“微观观测学”鉴定:釉下青花铁锈斑属本文(图1)纯蛋黄云雾状斑形态,真品。

青花缠枝莲纹碗(图14) 高:10.1cm 口径:20.5cm 底径:10.2cm

“眼学”鉴定:直口,圈足,俗称墩子碗,里外满绘卷草、回纹、扁菊、牡丹等纹饰,釉面白中泛鸭蛋青色,青花色泽偏黑,表面铁锈斑下凹明显。器型、纹饰、釉面及青花发色均与1994年景德镇珠山东门头出土器和故宫博物院藏明洪武青花碗相同(见耿宝昌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图谱第16页)。为明洪武景德镇青花官窑真品。

“微观观测学”鉴定:釉下青花铁锈斑状属本文(图2)纯老松树皮状斑形态,真品。

青花缠枝菊纹碗(图15)高:21cm 口径:39cm 足径:17.2cm

“眼学”鉴定:器型硕大,直口,斜壁,圈足,足内无釉,里外绘扁菊、莲花、向日葵等纹饰,青花色泽偏灰,铁锈斑痕明显。器型、纹饰、胎釉色泽无不与洪武典型器相同,为明洪武景德镇青花官窑真品。

“微观观测学”鉴定:内底釉下青花铁锈斑状属本文(图1)纯蛋黄云雾状斑形态,内外壁釉下青花铁锈斑状属(图2)纯老松树皮状斑形态,为真品。

青花折枝花卉纹碗(图16) 高:10.4厘米 口径:20.8厘米 底径:10.5厘米

“眼学”鉴定:直口、弧壁、圈足。碗内近口沿处绘缠枝灵芝纹,腹部绘缠枝莲,底心绘折枝桃。碗外近口沿处绘卷草,腹部绘折枝花果,近足处绘双重仰蕉叶纹。圈足外墙一周变形回绘。青花釉面苏青料形成的下凹特征明显。此碗做工精细,纹样剪裁得体,图案布局疏朗,反映出当时宫廷的审美情趣(可参考耿宝昌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第104页之图谱)。为明永乐景德镇青花官窑瓷器真品。

“微观观测学”鉴定:釉下青花铁锈斑状属本文(图5)蛋黄云雾状斑与老树林皮状斑共存形态,真品。

青花缠枝纹八方烛台(图17)高:28.6cm 口径:8.8cm 底径:29.5cm

“眼学”鉴定:此器仿自阿拉伯地区铜器造型,结构复杂,装饰华丽。烛台八方式,三层,上层为烛插,中层为支柱,下层为台座,平底中空。通体青花纹饰,烛插饰蕉叶纹,回纹和莲瓣纹;支柱部分上半部饰锦纹装饰带一周,下半部饰以莲枝花;台座面饰海水,莲瓣纹,座面满饰缠枝莲纹;烛插和台座底边饰回纹。台座侧书“大明宣德年制”款。整器造型独特、规范,青花浓艳,苏麻离青特征十分突出,款识遒劲有力。为明代宣德年景德镇典型青花官窑器。

“微观观测学”鉴定:釉下青花铁锈斑状属本文(图8)老松树皮状斑与颗粒放射状斑共存形态,真品。

青花松竹梅纹玉壶春瓶(图18) 高:24.7cm 口径:7cm 底径:6.8cm

“眼学”鉴定:此器绘蕉叶、仰莲、锦纹、松竹梅、卷草等七层元代常见纹饰,主题纹饰为松竹梅纹。器型规范,纹饰流畅,布局合理。青白釉面,青花色泽浓艳,偏紫,铁锈斑痕迹尚可。器底不施釉,有大量铁锈斑痕。尽管此玉壶春瓶器型、纹饰、画工、铁锈斑痕尚可,但整器缺少老旧感,底胎尤甚;青花色泽过于偏紫,与真品元青花不符;铁锈斑痕过于整齐,有些呆板。综合判断:现代仿品。

“科学分析”结论:样品瓷釉成分与元代景德镇窑瓷釉成分相近。成分中有微量的现代元素锌,即现代仿品。

“微观观测学”鉴定:釉下青花铁锈斑状属本文(图9)牛皮癣状斑形态,仿品。

青花缠枝菊瓣纹鸡心碗(图19) 高:10.2cm 口径:15.2cm底径:5.2cm

“眼学”鉴定:碗敞口,弧壁,圈足较高。内壁画折枝牡丹纹,外壁画菊瓣纹。内底书“永乐年制”篆书款。底足凸起,俗称鸡心碗,为明永乐时期颇具代表性的器物。器型规整,青花铁锈斑痕突出、晕散现象明显。但胎体过重,铁锈斑下凹不明显,款识软弱无力。现代仿品。

“科学分析”结论:釉表微量成分含现代元素锌,现代仿品(检测报告略)。

“微观观测学”鉴定:釉下青花铁锈斑状属本文(图11)青烟云雾状斑形态,仿品。

青花折枝花卉梵文纹僧帽壶(图20)高:15.8cm 口径:10.7cm 底径:6.4cm

“眼学”鉴定:僧帽壶为宋代所创产品,由于壶口似僧伽之帽,故名。器身一侧为流,一侧为柄,短颈,圆腹,圈足,颈部和器盖画折枝花、腹部画折枝菊、云肩莲、梵文、莲纹等纹饰,底书“宣德年制”双圈四字款。器型规整,纹饰较好。只是整器新气逼人,露胎处更甚,款识描摹痕迹明显。现代仿品。

“科学分析”结论,釉面成分有微量现代元素锌,现代仿品(报告略)。

“微观观测学”鉴定:釉下青花铁锈斑状属本文(图10)牛皮癣状斑与松树皮状斑共存形态,仿品。

“微观观测学”鉴瓷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只要观测到景德镇元及明早期官窑瓷器釉下青花铁锈斑状属于本文谈及的1―8图示形态之一者,必为真品无疑;属于本文谈及的9―11图示形态之一者,则必为仿品无疑。其操作方便、快捷,识别简单、准确。再与其它可信有效的鉴瓷方法相比较,在验证“微观观测学”鉴瓷法可靠性的同时,更能显现它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