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容营销的理解

内容营销的理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内容营销的理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营销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材;思路;特色

目前,人才市场上高职营销专业毕业生求职屡屡受挫,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市场营销学》理论之后,却很难写出完整、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这一现象反映了营销学理论知识与具体方案策划、实施操作之间的脱节。因此,为了就业的需要,近几年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增设了一门必修课程——《营销策划》,它是实际工作中应用《市场营销学》理论最多的一个环节,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撰写营销方案、企划书的能力。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时间较晚,《营销策划》课程的设置更是刚刚开始,这些不利因素导致教材的编写跟不上高职教育实践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实际需要。因此,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符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营销策划》教材就成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教师迫在眉睫的责任。我院拟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合作编写高职院校专用的《营销策划》教材,现将编写思路阐述如下:

现有高职《营销策划》教材存在的问题

市场上《营销策划》教材种类很少,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虽然一些新编的高职高专学生专用教材已经脱离了大专(甚至本科)教材的蓝本,形式上大体接近高职教材的要求,增加了“实训”的内容,减少了部分理论内容,但距离真正有助于学生掌握技能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教材编写者对高职教育的研究不够深入绝大多数版本高职《营销策划》教材的主编者都是本科院校的教授,他们是否能够完全“理解”高职教育的思想、观念以及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得而知。主编者的思想将会决定整本教材的编写基调,有什么样的“理解”就会有什么样的教材编写思路。所谓“术业有专攻”,对高职教育知之甚少的“专家”又如何能够统帅优秀高职教材的编写呢?在这些“重理论、重基础”的专家思想指导下编写出来的教材必定难以完全跳出传统本科教材的框架。这点在笔者所在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某大学出版社编写的教材上就可见一斑。其主编为本科院校的营销学教授,该教材除了在第一章添加了部分有关策划理论的内容外,其余内容都是《市场营销学》的翻版,学生看到教材的第一反应就是“还要学营销学啊?”教师面对这样一本缺乏新意和参考价值的教材无从用起。

高职教育特色不明显高职教材应以市场需求、企业、行业的需求以及教学、课程动态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为本位,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培养相互协调,既要传授“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能说、会做”的职业能力。《营销策划》教材编写的内容应考虑“营销策划人员”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使学生具备岗位操作能力。人才市场对营销策划人员的要求是既要会“说”——善于沟通交流,又要会“做”——善于策划营销方案,还要会“写”——撰写策划活动方案,但现行教材普遍强调基础而对技术应用知识关注不够。比如对如何运用营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其做成有效的具体方案,以及如何清晰地传递、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就很少涉及。结果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绝大部分营销专业毕业生无法真正从事营销工作而仅仅充当推销员的角色,未能体现高职人才“技术应用型”这一人才目标。

教材内容缺乏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协调规划,一味追求教材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一是与相关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过多,如与《市场营销学》之间至少有60%以上的内容雷同,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使得学生认为只要了解市场营销就等于学会了策划,以致降低对课程的重视。二是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过于宽泛,对技能性内容安排太少,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比如渠道策划部分内容,只简单介绍了渠道概述、渠道商设计策划、渠道管理等几个部分,缺乏创新。另外,依然没有涉及如何撰写渠道具体类型的策划方案(如制、特许经营等),而这些又恰恰是企业操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材编写的思路框架与结构

新编教材结构(见图1),可分为三大模块:策划理论模块、营销方案策划实务模块和综合实训(仿真训练)模块。营销方案策划实务模块按照营销策划方案内容的构成可以分为环境分析模块和方案设计模块,其中方案设计模块包含了产品及价格策划模块、营销网络策划模块、促销策划模块以及整合营销策划模块;综合实训模块则根据营销策划人员实际工作流程划分为方案策划训练模块和方案演示讲解实施训练模块。营销方案策划实务模块中每一子模块对应若干拟培养的策划工作能力(见图2),将抽象的策划理论细化为具体的能力,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

图1 教材编写思路框架

图2 教材模块与培养能力对应关系

不同模块对应不同的章节:模块一对应第一、二章(策划理论概述、营销策划导论);模块二对应第三、四、五、六、七、八章(环境分析策划、产品及价格策划、营销网络策划、物流系统能力策划、公关促销策划、广告策划、销售促进策划、整合营销策划);模块三对应第九、十章(营销方案策划综合实训、方案演示实施模拟实训)。

教材编写特色分析

教材编写符合高职教育要求,体现“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在内容的编排上,淡化了学科性,克服理论偏多、偏深的弊端,注重理论在具体运用中的要点、方法和技术操作,通过实际范例的配合,逐层分析、总结,使学生在模仿中掌握策划要领、操作程序、技能要点,章节后的模拟训练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借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

在内容的侧重点上,突出实践操作,将教材内容与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结合起来,将范例教学提升到重要位置,构建“理论”——“范例(模仿)”——“实训(仿真训练)”三位一体的教材组织结构(见图1)。

教材内容创新教材一方面反映了知识更新和营销理论、策划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将新的操作技术、策划精髓、最近发生的策划实例反映到教材中,体现了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紧密联系营销策划工作的实际要求。以往的教材普遍存在案例陈旧,案例选择脱离学生所处市场环境,学生无法理解案例中体现的经验等弊端。鉴于此,《营销策划》教材中所选取的案例或策划书范例基本上取材于国内知名企业的情况和资料,有些案例甚至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地域上的无界性与情感习惯上的可接近性增加了教材的亲切感,其内容更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另一方面,教材内容尽量精简,避免冲突与重复。《营销策划》是市场营销专业11门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一门,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这就涉及与前面开设的课程内容衔接问题。如市场调研策划部分,不论是调查问卷的设计、调研方案的策划还是调研报告的撰写均在《市场调研》课程中作了详细的介绍,在本教材中则不再重复;策划理论依据来自之前开设的《市场营销学》原理,因此,本教材在涉及理论的部分只作了简单概述,力求尽量节省篇幅以增加实践操作内容。

教材结构合理,“模块式”编写模式思路独特“模块式”教材编写方式有助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在实际策划工作中,每一个策划方案都被称为一个项目,由参与策划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对照工作程序,建议在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的概念。如将市场分析模块作为一个大项目,为后面的营销活动策划模块奠定基础。任何策划方案都由两部分组成:市场环境分析与具体方案策划;具体营销方案策划为另一大项目,它将项目细化为子项目,内容比较广泛,类似于“软件包”,打开一个“软件包”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能力。从图1和图2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项目”与“软件包”以及每一个“软件包”所解决“能力”之间的关系。例如方案设计模块包含了“产品价格策划”、“营销网络策划”、“促销策划”、“整合营销策划”四个子项目,“营销网络策划”下属四个“软件包”:“网络策划”、“连锁网络策划”、“特许经营网络策划”、“物流系统策划”,这四个“软件包”分别解决“网络方案策划与撰写能力”、“物流系统策划与方案撰写能力”等四个能力的问题。

创新关于案例的概念,引入“范例”辅助教学案例与范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案例从第三者的角度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对发生了的营销素材进行剖析研究,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加深学生对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理论的理解,使他们寻求有效的手段、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范例则从当事人的角度描述整个策划过程,展示当事人策划方案的样件,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模仿的蓝本。职业教育类似企业中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方式——手把手教会徒弟使用各种工具,掌握各种技能,范例就起到了师傅的作用。一位策划界的前辈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策划人员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即能够将国内外企业、甚至竞争对手的一些好点子加以创新,使其为我所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创新的灵感、开发独特的创意。如果学生连模仿都没有学会,又何谈创新呢?

教材体系的立体化伴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对教材的理解方式受到了质疑。现代意义上的教材应该是多种教材的组合,除教科书外,还应包括教学指导书、学习指导书、习题集、实训指导书等。现代意义上的教材应该是多种媒体一体化的教学资源,既包括纸质教材,也包括多媒体教材、视听音像资料等。另外,还应配合教材出版相应的能够提供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指导、题库、策划素材库等教学资源的并且能够支持服务平台的实训指导书及习题集。因此,本教材拟编写成一套使用多种媒体的立体化教材,包括主媒体(文字教材)、强化媒体(影碟教材)、和辅助媒体(CAI课件)。其中文字教材包括纸质教材、习题集及题库、实训指导书等。影碟教材主要搜集一些好的范例组合成方案集,每个范例音像资料包括策划过程现场实景资料片、方案文字性描述材料、多媒体演示文稿、实施过程资料片等,意在强化学习效果,更好地理解策划内容,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感性认识。CAI课件是辅助媒体,其内容模拟某一企业的运营过程,根据环境的变化,结合每一章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模拟策划、实施营销方案,并且经营该企业,期末时,每个学生都能够看到自己一个学期的策划成果,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通过这种交互式学习,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苗红卫,王传永.高职教材建设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8).

[2]缪明聪.高职教育呼唤精品教材[J].交通职业教育,2005,(4).

内容营销的理解范文第2篇

(一)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平台

建立《汽车营销学》网络学习资源平台。通过该平台便于学生做好预习及课后复习的工作。该平台上包括了汽车营销课程的基本内容:如课程大纲;课程简介;电子教案;辅助教学的PPT;课后习题及答案;以及课外学习的阅读资料;涉及汽车营销的营销人员礼仪及销售服务的视频教程;最新营销动态等内容。课程网络资源服务站的建立及服务方式方便了广大学生的学习。此外,该网络学习资源平台的资料和教学内容可及时更新,便于广大师生了解到本门课程的最新动态。

(二)实施案例导入式教学

汽车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极强,针对汽车营销学各章的理论知识都会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案例导入式教学”模式,每次课针对所讲内容精选案例,作为每次课的开场,让学生们解读和探讨案例,等授课内容讲解之后,让学生再一次审视该案例,通过知识点讲解的前后对比,便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导入式教学的流程,如图1。

二、建立新型课程实习基地

《汽车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修课,如单纯靠任课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体会到此门课程的价值和乐趣。即使再生动、再经典的汽车营销案例,如缺乏对营销过程、营销环境的理解,学生是无法对案例做出正确的分析,无法做到融会贯通的。针对此种状况,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需建立“汽车营销课程实习基地”,在汽车营销基地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安排学生上岗实习、轮流换岗,以增加广大学生的汽车营销实践经验。

(一)岗前培训

在汽车营销实习基地由专业汽车营销师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此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营销礼仪及各岗位职责的培训。通过专业汽车营销师的系统讲解可使学生对该汽车营销基地的企业文化、营销理念有所了解,并使学生清楚了解作为一名专业的汽车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礼仪和理论知识,通过岗前培训有利于学生顺利上岗,避免了盲目上岗带来的失误。

(二)上岗实习与轮流换岗

对于汽车营销的“汽车实体销售”及“汽车服务”两大经营主线而言,为使广大学生能对汽车营销有整体认识和了解,要让广大学生轮流上岗,从汽车销售的售前、售中及售后各个方面了解各岗位的职责,及整个汽车销售过程中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这样通过短期的营销实践训练,学生会将在汽车营销实习基地遇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中,应用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理论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三、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课程方式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二是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平时的出勤和作业进行评定和给出成绩,期末成绩则是由期末的卷面成绩给出,最后根据各部分所占总成绩的百分比给出该生此门课的成绩。此种考核方式对于强调基础理论的课程而言是比较适用的,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复习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点;但对于像《汽车营销学》这样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言,但通过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两部分来考核的话,会使学生忽略实践教学这块,很难将所学的营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完全不懂如何将根据营销环境来制定和修订营销策略。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考核方式,此种考核方式的根本思路是围绕着“用—评—考”展开的,其中“用”是对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核;“评”是对学生应用知识的准确性给予评定;“考”是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一)“用”—汽车企业营销策略的制订

学生以市场现有的各大汽车公司为素材,选定某一汽车企业,通过走访或网上调研的方式,了解该企业的文化背景、现行营销模式、汽车销售渠道、年销售量等情况,而后从汽车企业营销环境的分析、销售策略、促销手段等方面入手分析,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为汽车企业拟定新的营销策略方案,锻炼学生对理论方法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二)“评”—汽车营销案例宣讲、分析、评论

精选典型的汽车营销案例,以此为题材,命题给学生,学生需在给定的5分钟的时间,指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对案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进行评价和分析,考察学生对汽车营销现象的洞察力、决策力。

(三)“考”—期末理论考试

内容营销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营销理论;对比;理解;应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134

作为营销理论的初学者,笔者在典型营销理论的学习方面,深感自己理解得片面以及肤浅,基于此笔者投入了大量时间以及精力来进行典型营销理论的学习,希望能够对这些营销理论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让更多的企业管理者去客观认识典型营销理论的不同,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在营销理论的指导下,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营销水平的不断提升。

1典型营销理论介绍

114P营销理论

4P理论由美国学者尼尔・博登(Neil Borden)首次提出,他认为营销包含了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一营销理论认为营销工作开展一定要做到上述几个方面的统筹兼顾,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在四个方面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安排。产品层面,关键就是要走差异化的道路,确保产品与竞争对手有一定的差异,这样可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价格层面,重点是要凸显性价比,做到产品同等质量情况下的价格最优;渠道方面,则是要做到线上渠道、线下渠道、直销渠道、渠道的良好搭配,确保消费者能够方便地购买到企业的产品;促销层面,则是要做好品牌推广、销售促进等工作,实现企业销售业绩的提升。

124C营销理论

4C营销理论是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提出的,这一理论内容包括了客户、成本、便捷、沟通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客户方面是指企业要以满足客户需要为立足点,追求客户满意度的提升,这样才能够实现客户黏性的增强;成本方面是指要了解客户愿意为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付出的成本,确保成本在客户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便捷方面是指企业要充分考虑企业购买产品、使用产品的便捷性;贤ǚ矫媸侵钙笠狄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将企业与客户二者的利益连接起来。

134R营销理论

4R理论是由艾略特・艾登伯格提出的,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了关联、反应、关系、报酬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关联方面是指企业与客户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建立并维持与客户之间的长期联系,这是企业营销的核心理念;反应层面是指企业要有换位思考的营销理念,站在客户的角度来倾听客户的各种诉求,并及时地做出反应;关系方面是指企业与客户关系要实现从单纯的交易关系向和谐发展关系的转变,从着眼于短期合作向长期利益合作关系的转变;报酬方面是指企业营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出发点以及立足点都要放到报酬的合理分配方面。

2典型营销理论对比

21内容不同

从具体内容来看,上述几种典型营销理论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4P营销理论也好,还是4C营销理论、4R营销理论,在内容方面都呈现出来了诸多的不同,而内容层面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这里将几种典型营销理论内容层面的不同归集为如下:4P营销理论下产品对应的是4C营销理论的客户,价格对应的是成本,渠道对应的是便捷,促销对应的是沟通。4R营销理论关联、反应、关系、报酬等内容更是与4P营销理论以及4R营销理论有很大的区别。几种营销理论内容方面的不同,意味着营销策略的不同,营销理论适用环境的不同。

22理念不同

从本文所阐述的几种典型营销理论内涵来看,理念层面的不同是最大的不同,4P营销理论的核心理念就是从企业这一角度出发来进行营销,考虑企业生产何种产品、以什么样的价格进行销售来获得预期利润,如何进行产品卖点的提炼以及宣传、通过何种途径进行销售等,这种营销理论没有关注客户的需求。4C营销理论则强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来开展营销,强调的是如何满足客户的需要,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让客户方便地购买产品以及服务。4R营销理论则是强调竞争导向,着眼于塑造客户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对于客户的需求进行积极的反应,并主动创造需求,从而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23方法不同

营销方法的不同是上述几种典型营销理论重要不同之处,不同的营销理论意味着不同的营销方法,4P营销理论下的营销,更多的就是推式营销,企业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通过加大产品的折扣力度来实现产品销量的提升。4C营销理论下的营销,更多的就是定制营销,即将客户差异化的需求作为营销工作开展的起点,强调基于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来制定客户导向的营销方案,从而实现营销水平的提升。4R营销理论下的营销方法主要就是互动营销为主,强调客户参与到企业营销活动中去,根据客户的反馈来进行营销方法的调整。

3典型营销理论应用策略

31关系营销

所谓的关系营销是指企业将营销活动看成自身与利益相关者发生互动活动作用的一个过程,围绕塑造良好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这一中心点来组织营销活动,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营销效果。关系营销本质上就是4R营销理论在企业营销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企业通过主动沟通来与客户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32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是指企业以文化为载体来进行营销活动的开展,力求将企业的产品文化、品牌诉求传递给消费者,引起消费者情感层面的共鸣,并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企业文化营销产生的现实背景在于企业产品同质化的严重以及客户需求层面差异化,本质上是4C营销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文化营销关注客户对于产品在情感念层面的需求,通过满足客户差异化的情感需要,来实现营销业绩的提升。

33客户营销

所谓的客户营销是指围绕客户来进行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营销活动要做到客户导向,一切营销活动都以更好地提升客户的体验为中心进行。客户营销目前已经成为了企业营销实践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而这一营销模式的广泛使用,实质上就是上述几种典型营销理论不断拓展的反映,适用于大生产时代的4P营销理论,逐渐暴露出来了很多的不足,这客观上要求企业注重客户营销模式的构建,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激烈的营销竞争环境。

4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典型营销理论的了解以及掌握是做好企业营销实践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所探讨的几种典型营销理论,在内容、理念以及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企业来说,每一个营销理论都有可借鉴之处,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缺陷,不能够简单地将某一种营销理论归类为好或者不好。企业需要在营销实践中去根据营销环境的不断变化,广泛地借鉴营销理论的指导思想,选择最合适的营销方法,来全面的提升企业营销水平,继而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营销层面的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杨国栋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22)

[2]马娟,黄婷婷基于4P营销理论的电子商务企业定价策略研究[J].价格月刊,2015(4)

内容营销的理解范文第4篇

市场营销实际上指的是以市场为基础,运用交换手段来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运用市场营销,企业可以更加有效的经营企业经济活动,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管理职能。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营销是最根本的一项职能,能够促进企业未来发展[1]。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清市场营销这门学科的特点:首先,市场营销属于软学科,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偏向抽象的理论讲述;其次,市场营销属于综合性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强的关联性;最后,市场营销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采集,仅仅依靠模拟实验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学生通过市场营销课程,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时间动手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教学的整合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在各个领域中。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尝试着将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课程整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方法、内容,还是模式上,都发生了一些改变。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在对两者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一)认识不足

在市场营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在课程深度与课程内容的理解上会存在一些差异,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两者之间的整合没有办法充分理解,认为两者的整合只是单纯的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可,这是教师思想上的重大偏差,甚至一些教师将文字与图片强加到市场营销课程中,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适得其反[2]。

(二)侧重偏差

现阶段,网络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使知识传达得更加清晰与快捷,但是,在对网络技术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却远远比不上真实的教学场景。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网页资源的依赖性过强,制作课件时,只是单纯的将素材呈现给学生,这让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科相关信息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对一个问题深入了解。

三、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教学的整合

(一)整合思路

在对两者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思路之一便是使教学组织模式多元化,如个人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等,还要将课上学习、课后巩固、课程实践、期末考核等关系处理好,运用导学制与模块制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改革力度。思路之二便是以学校网络教学硬件为基础,通过校园网,开展在线学习与BBS答疑活动,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整合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明确市场营销课程的基本特征,从而将其传达给学生。

(二)整合效果

课程整合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整合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树立整合效果的相关指标,以达到最终的整合要求。现阶段,教学理念与教学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学校需要更加重视学校中的计算机设备,强化对相关设备的维护,为以后的教学做好物质准备[3]。另外,学校还需要强化软件工程的相关建设,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实现市场营销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

(三)影响因素

大体上讲,对课程整合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种: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影响,教师需要运用更加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提升学习效果。第二,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加强互动,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对市场营销课程的理解也会更加充分与深入。第三,市场营销需要获取很多动态的信息,而信息技术正是一种动态广泛的技术,两者之间的相互整合更有利于教师从网络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且这些信息与资料的更新速度更加快速,便于教师向学生传达更多的实践与理论知识。

四、结语

内容营销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听课效果 课后习题复习与应用 专业期刊阅读 营销方案的制定

市场营销课程是高校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其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在市场营销实践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从学习者的角度,作为在校的大学生,这类课程的学习对于充实其学习的内容体系,增强大学生目前或今后从事市场营销的相关实践活动的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那么,从哪些途径能提高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效果呢?

一、听课效果

听课是认知、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听课效果取决于多方因素,一方面来自于授课方,即授课主体——教师;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听课效果。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师,要考虑讲与学之间怎样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在此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从听课中学到与其知识结构能产生链接的知识,而不是难以找到理解和接受的入口。教师要从理论、方法、实践等角度来阐析市场营销知识体系的价值、作用及应用途径,以促成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认真听课并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学生学习意愿的强度、对学习的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对教师授课能力的总体评价、对听课内容的把握能力等都深刻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果。对于市场营销课程而言,不同专业或不同班级的学生对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意愿、对课程的了解程度、对教师授课能力的要求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其学习的难易程度,都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因此,从学生的角度,怎样结合不同专业或不同班级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听课意愿、听课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市场营销课程是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念和观点的综合性应用性课程,作为教师而言,要善于发现市场营销课程与所授专业学科特点之间的关系;从基本的理论体系、观点,研究方式、方法及实践的角度,找到它们的异同处,着重体现出市场营销课程的应用层面及价值,来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培养学生听课的方式,结合不同专业或不同班级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对课本内容的标注、课件的利用、笔记的记录等给予提示,加深对市场营销课程的理解。

听课效果是市场营销课程学习效果的最基本的反映。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提高讲授专业知识内容的能力,还要选取恰当的讲课方式、方法,实现教与学良好的互动,形成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意愿,把听课看作学习非常必要的组成部分,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后习题的复习与应用

市场营销课程所涉及的学习内容很丰富,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有很多的借鉴和结合之处;基本的知识点在各章节都有不同层面的区分,也非常强调应用性。加深对理论和应用层面知识的了解,单一的依赖于课堂的听课来掌握还不足够,课后习题的复习与应用不可或缺,及时巩固学习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作用显著。

课后的复习题依各章节的内容不同,有不同的类型,简要回答的、详细阐述的、案例分析的。依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自身知识结构,应用问题的难易程度对于学生而言,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对于课后习题,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基本知识点出发,着重强调重难点,对重难点的题目通过详细解析加以引导,并通过课堂或课后的练习加深理解及应用。课后习题的学习要保持内容的动态性,因课后习题提供了基本的复习范畴及重难点,教师须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进一步增加反映目前市场动态信息的题目,提升学生应用分析能力。另外,市场营销课程的不同章节的复习题目间,也有很大的关联性、递进性和延伸性,随着讲课过程,让学生学会对各章的复习题目进行综合归纳,建立起系统分析的思路,对于系统把握所学内容和解决实践问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专业期刊的阅读

专业期刊的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开拓专业学习视野、丰富专业常识、提高应用能力上。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推荐一些营销专业期刊,如《市场营销》、《商界导刊》、《企业管理》、《销售与市场》等,鼓励学生多了解市场的营销动态。

市场营销专业期刊的阅读,要结合所授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给予必要的阅读提示,如选择文章的类型、做读书笔记、积累案例等,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出适当的教学时间来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些点滴的积累对于市场营销课程授课的全程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逐渐培养起不同专业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掌握学习的可行性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学生学习市场营销领域知识和动态的兴趣,有助于应用能力的提高。

在阅读相关期刊的过程中,要特别明确案例学习的重要性。课本案例学习是起点,从这些期刊中能进一步大量涉猎营销领域的案例。案例是对企业经营和营销实践的模拟或再现,培养对案例学习的兴趣,学会学习案例及对案例的融会贯通,是提高市场营销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体现。就教师而言,要结合各章节的内容,明确提出一些具体的案例或自选案例,通过资料查找、课堂讨论等学习的过程,可帮助学生学会案例学习的分析方法,加深对各章节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为增强整体系统的运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四、营销方案的制订

对于学习市场营销课程的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于营销方案的制定目标、步骤、具体实施都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要学会应用,这是学习市场营销课程的基本要求。制订营销方案的全程也就是对营销的理论、方法、战略、策略的具体应用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集中考察。

营销方案制定宜在开课之初布置,明确以小组形式或其他形式制定中期营销方案和期末营销方案,作为实践成绩的来源;鼓励学生通过团队的方式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对自拟或指定选题的研究,深入地了解实践,并通过提交营销方案、讨论来交流研究成果。

通过对具体的营销方案的制订,可将营销调研部分、营销战略部分和营销策略部分进行系统的整合,使各部分的知识点与实际具体的案例分析进行结合,能形成不同的有机的组合方式,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的解决方案的提出,能反映出学生研究视角的不同,对基本的理论及方法的运用既有相似处又更多的体现了差异性,对寻找出最佳的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最为重要的是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需要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投入市场调研工作,掌握足够的一二手资料,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解决营销领域里的实际问题也增强了应对能力。

综上,听课、课后习题的复习与应用、专业期刊的阅读和营销方案的制订,这些课堂内外的学习方式,能达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的整合,每个环节都有其重要的价值。听课环节是基础,课后习题的复习与应用是保障,专业期刊的阅读是视野延伸,营销方案的制订是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载体,通过以上途径的协同,才能切实提高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健安主编.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5-18

[2]王宪平著.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年:226-234

[3]宋运来编著.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79-182

[4]涂平编著.营销研究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13

[5]李永平主编.市场营销:理论、案例与实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41-152

内容营销的理解范文第6篇

1、分享式教学

传统式的教学模式重在“教”,建构主义理论重在“学”,而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学并重”。教师、学生在人格平等的地位上展开教与学的活动,教师有其接受知识先于学生的先导性,而学生有其观察视角异于教师的独特性,二者形成互补,通过网络得以分享。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与学生分享各种教学信息,包括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经济信息、网络书籍、论文资料、经典营销策划案等。网络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地在不受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传递给学生,使得营销课程教学内容连续化、形象化,充分激发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营销资源,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整理、加工,供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学生提供的资源既能成为资源库的有效补充,又可以调动学生挖掘学习资源的兴趣,一举两得。在分享模式中,分享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基础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是教师课堂讲授内容的再现,这有助于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第二类是与营销课程相关知识的辅助教学内容,比如营销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要了解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学、金融、保险等领域的知识,这些都是营销教学的必要内容;第三类是拓展教学内容,即教师和学生在分享营销基础知识及必要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对现实的热点问题进行营销学分析,比如奥运营销、团购、直销、小米手机、微博等等,使其成为检验营销学习的试验田。

总体来说,分享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共同呈现,共同学习的过程。分享教学优势在于学生不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呈现的内容,而是通过参与分享,使自己提供的资源能够成为大家一起学习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交互协作式教学

交互协作式教学模式是网络环境下具有突出优势的教学模式。市场营销网络交互协作式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从具体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阐明某个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源自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营销案例,具有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特点,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从具体案例活动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可以加深对市场营销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市场营销教学中开展大量案例教学是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和营销技能延伸的重要环节,而利用网络开展的案例教学活动正是交互协作式教学优越性的最好体现。具体的方法是教师利用网络将教学案例、案例分析的要求给学生,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资料素材,并在网上设立教师资料区、留言版、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此设计学习情境。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进入教师资料库,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把自己放到案例的情景中去,根据情景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通过答疑室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学习论坛或学习讨论区进行在线交流、讨论。同时,学生们还可以划分成若干小组,进入网上的小组讨论区对案例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通过共同的协作与交流,小组成员之间达成对问题的共识,形成小组意见并共同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交给教师。最后,教师在完成审阅后,将各组的分析报告在网络上,并集中组织大家进行一次归纳总结。

(2)情境设置

情境设置,就是将营销活动模拟展现在课堂上或网络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市场营销实践的情景。也就是说,让学生转换角色,变成企业的“经营者”、“决策者”,变成现实中的“营销经理”、“营销顾问”,在多感观信息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感受体验,使他们真正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除了在下面介绍的模拟实战中可以进行网络模拟情境教学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或者购买关于市场营销的教学录像光盘,运用各种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视听手段将学生引入情景。比如,在讲到“公共关系”这一促销策略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公关活动的场景片段,然后要求学生为某产品策划公关活动,通过对公关活动的模拟实施,来深入理解公共关系策略等相关理论。再如,在营销渠道策略中,可以由学生分别扮演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角色,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到分销渠道各成员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及各自可能遇到的困难。这样通过亲身体验,在活泼自然的模拟环境中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交互协作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培养相互尊重、良好沟通及对差异的包容能力。

3、模拟实战教学

内容营销的理解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园营销 案例教学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ampus Marketing Case Teaching

HU Zhong

(Meizhou Vocational & Technological School, Meizhou, Guangdong 514071)

AbstractIn the main channel of teaching process, case teaching promote study by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things, Due to current factors and restrictions' influence,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se teaching vocational school and its scheduled teaching goals. The author tries to starts from the secondary school actual situation angle, to explore using campus marketing activities case to rais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motion marketing teaching in order to find the bottleneck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improvement.

Key wordssecondary school; campus market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effectiveness

1 校园营销案例应用于教学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校园营销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的内涵。关注联系学生的直接经验,为营销教学提升实效带来了契机。校园营销案例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校园发生的营销活动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来揭示营销活动规律、提炼营销理论,进而使学生学会应用理论知识指导营销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可见,校园营销案例教学在不断总结中职学校校园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归纳的角度展开某专题的学习,有效补充和扩展营销学理论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在开发中职学生智力、调动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提高中职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现已成为中职学校营销学的首选教学方式。

2 中职学校营销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不利因素

(1)使用教材因素。目前已出版的营销学案例教材站在高职高专学生的角度上编写,宏观性、理论性较强,普遍缺乏专门针对中职学校这个层次学生的营销学案例,所吸收现代营销的新成果和实际案例对中职学生来说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2)就读学生因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扮演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但中职学生一方面在多年应试教育模式下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不易适应要求独立思考的案例教学方式;另一方面笔者所在学校生源主要是山区农村的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接触很肤浅,难以短时间改变;第三方面就读学生总体质素偏低,很多人畏学、惧学、厌学。

(3)在职教师因素。案例教学是必须以案例为主的教学内容,是辨证求质的教学过程。很多中职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课堂举例、讨论、分析、补充说明的阶段,所举世界级典型案例对中职学生而言陌生遥远,结果案例教学课往往易流于形式,师生互动困难重重。

3 中职学校校园营销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过程

3.1 师生多渠道沟通,筛选出最佳案例

企业校园营销活动为营销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不都是能有效利用的,需要授课教师深入学生,构建师生间有效沟通的平台,多渠道与学生获得的直接经验交流沟通,仔细研究搜集的信息,甑别筛选出最佳案例应用于教学。笔者认为校园营销案例的筛选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求熟悉原则。指选用的案例以学生知悉的内容程度多少为首要采用标准。学生个体的认识越多,授课过程中通过学生熟知的经验引出相关授课知识,不但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教与学的氛围迅速营造起来;而且容易做到深入浅出,简明易懂。每学期笔者都会将各种类型学生召集到一起,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座谈会,让他们对已发生的校园营销活动进行专题讨论并发表意见,从而创建学生校园营销案例熟悉程度评价调查表,以此为根据选用案例。

第二,求相关原则。指案例的选用应以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密切相关程度作为参考指标。笔者在讲述企业产品策略时,精选了企业两个案例,一个是中国电信翼机通,一个是春和堂凉茶,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本地,本身对梅州的知名凉茶――春和堂和中国电信业务相当熟悉,加上入校后又受到这两个企业校园营销活动的“狂轰滥炸”,因此在分析这两个案例时,学生求知欲强,教学效果很理想。

第三,求浅显原则。指选用的案例内容以不超出学生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为限。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决定了对企业校园营销活动的组织和市场运作较陌生,因此选材时应尽量避免那些专业术语较多、结构复杂、涉及面太广的案例知识,而选择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营销主题突出的案例内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笔者在讲到营销多元化的战略关系时,就选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本地知名企业――太平洋超市与学校食堂合营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

第四,求新颖原则。指案例的选用应紧跟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尽量选用最新的校园营销案例来满足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如讲到“新产品开发”这一主题时,虽然校园里每年推出新产品的案例很多,但笔者还是选用了不久前在校园做过推广秀的“零帕”。这个由华润怡宝新推首个具有“放松”、“调节”功能的舒缓型饮料案例来论证新产品开发独特的产品诉求、与众不同的品牌定位等。

第五,求简化原则。指选用的案例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精炼简洁,符合中职学生的接受习惯和行为。例如目标市场选择之《校运会出现的企业》、合作营销之《本校各功能区的合作建设》、营销信息调研之《内宿生的违纪买卖商品行为》等,案例平均字数在300字左右,主题鲜明、言简意赅,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遇到比较复杂的案例时,进行必要的缩减或分割,化繁为简。

3.2 精炼加工案例,设计案例结构

授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按已选好的校园营销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精炼加工,并据此制定提纲,组织设计好案例结构。努力创设一种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收买学生、打动学生、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从而为有力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1)案例的标题。主题要鲜明响亮、醒目突出,必须要求与授课内容直接相关,引起学生对听课的兴趣。例如,中国移动应对中国电信翼机通业务推广、华润怡宝新推舒缓型饮料――“零帕”等案例的标题可改为《中国移动的“不放弃”》、《“零帕”失败之迷》等。

(2)案例的开头。往往是为了吸引学生,在引出话题的基础上“收买” 学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采用开门见山直切主题、以提问引发思考、引用名言名句、从日常生活或切身体会开篇等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关注。如校园营销案例《“零帕”失败之迷》,开头可采用以提问引发思考:“为什么校园推广秀上围观的学生人山人海?为什么校园推广秀上企业如此卖力?为什么校园推广秀上零帕饮料没有几个学生买?节目不精彩?学生不口渴?”

(3)案例的主体。主体应合理安排、层次分明,要遵循校园营销过程的“六要素”,做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有理有据。如校园营销案例《“零帕”失败之迷》,可运用板书或投影将案例的六要素进行整理:“组织――目标――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干扰――反馈――”,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分析理解问题。

(4)案例的补充。可应用适当的直观教具,如图片、图表、模型等等,以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案例表象。有时还可借助视频加强学生对案例的感官体会,对案例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这些都是展示案例的重点和关键,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巧用态势语言,讲述启引案例

授课时除了“讲”和“听”之外,还要注重“演”和“看”。如教师的目光、表情、手中的动作、身体的姿势等。授课教师只有充分调动了态势语言,对案例进一步的剖析和分解,将平面的文字内容转化得更为形象和立体,才能使授课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感染力,增强授课的效果。

(1)态势语言要准确、恰当,与讲述相得益彰。态势语言节奏要同有声语言的节奏同步,随内容和感情的需要而出现,做到姿态、表情、手势、动作等准确、适当、协调、自然。增强校园营销案例教学的表达效果,使之更富于感染力、表现力,更好的表情达意。

(2)讲述案例应具有故事性、情节性。一个好的案例讲述,应该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精彩点评的结合。在案例《“零帕”失败之迷》里,教师可参考把以下资讯补充到里面――零帕的目标顾客、零帕的产品概念和定义、零帕的上市会、零帕的战略目标、零帕的分销渠道等。

(3)案例思考题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案例思考题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不断地提出具有探索性的新问题,把学生带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启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引导出探索性的思维活动。例如在《中国移动的“不放弃”》案例教学当中,提出“在这件事上,中国移动为什么“不放弃”“不放弃”什么?”“中国电信全力推广翼机通,这么做值得吗?”“中国电信应如何应对中国移动?”等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展开思考,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去思考、辨析、探索、答疑。

3.4 师生展开对话,交流讨论案例

在校园营销案例教学中,构建师生间有效沟通的平台能让学生在对抗与合作中学习,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与理解。笔者在校园营销案例教学中鼓励同学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方式:

(1)自由发挥式。校园营销案例教学不能陷进追求所谓标准答案的误区里。笔者在《中国移动的“不放弃”》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出主意策划“如何才能使中国电信翼机通品牌真正成功推广”,并结合营销理论知识,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汇总和补充。这种方式的缺陷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否则效率低下、学生发言容易脱离主题。

(2)分组讨论式。分组讨论有利于合作意识和合作态度的培养,使学生能在学习中积极合作,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共享控制权,而且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或资源提供者居于次要的地位。教学讨论按照:“问题一循序一举例一滚雪球”步骤进行。如《“零帕”失败之迷》案例采取分组讨论方式能有效地激发集体智慧和力量。要注意根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分组时把握一定的均衡和对抗性。

(3)组队论辩式。对校园营销案例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时,可组织学生分成两个或若干个论辩团队,各自努力阐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质疑、反驳对方观点,找出对(下转第140页)(上接第33页)方的错误,使学生在有效的论证和争辩中,逐步让实质问题最终暴露出来。采取这种方式要注意掌控课堂的气氛和节奏,适时引导论辩的主题和方向,防止论辩偏离主题。

(4)角色模拟式。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角色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测试项目,将被测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扮演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案例《中国移动的“不放弃”》里,笔者曾安排学生模拟中国移动的营销经理、客户经理、总经理等角色,分别和学校相关负责人商谈不同的业务工作事宜,并策划推广活动的各项内容和程序,使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5 总结讨论结果,准确评价案例

课后的每次总结讨论结果不是对授课内容的简单回顾,而是一个让学生获得比较完整、深刻认识以及提炼巩固、加深理解知识的重要环节,从而使学生对讨论的案例内容有准确的评价。这里应把握两个问题:一是检查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的认识和理解,必要时可借助图表的辅助;二是引导学生反思,把本次课的案例进行回顾,个人分析、讨论、小结获得的感受,评价案例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陈杰.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

内容营销的理解范文第8篇

关键词:对口单招;市场营销;有效性教学

作为对口单招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高考课程,“市场营销学”同时是各高校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然而,从营销专业对口单招的历年考试情况看(尤其是从2008年底新考纲出台之后),营销课程的考试成绩并不太理想。那么究竟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

一、单招高考“市场营销学”考纲与命题走向

江苏省教育厅以教育部中职市场营销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出台的08版单招高考考试大纲,更注重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仔细审阅江苏省市场营销单招历年高考试卷,不难发现高考命题在注重对考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和应用的考查基础上,越来越侧重对考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案例分析题也更注重联系生活,考生要解答这些题目,需要既能渗透性阅读理解所给的文字材料,提炼出材料的核心内容,又能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日常所见所闻加以针对性分析阐述。

二、中职单招营销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单招高考的命题在以考纲为基础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要求,但是与之对应的单招市场营销学教学并未与之齐肩并进,其间存在着众多问题。1.教学理念极端化,教学实施急功近利。现实教学中某些教师以培养大量技能型应用人才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在实际教学中仅强调营销技能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活跃课堂,却忽视营销理论的支撑作用,更无法提升学生对营销知识的系统性认识;某些教师一味追求对口单招高考升学率,课堂教学呆板乏味、手段单一,“填鸭式”被动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与能力培养。“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牵涉的知识面非常广,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与许多课程的学习一样,对于该课程知识点的掌握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一些学校在高一、高二时不注重学生前期知识的铺垫与积累,把所有工作放到高三进行强压突击,这样学生会大面积出现反复性遗忘现象,主要是缺少理解巩固提高的过程。2.中职学生学习自律性差,自信心不足。相对于普高学生来说,中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律性相对较差。即便有些同学有上进心,但由于在初中及之前的学习阶段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导致难以积极自主地学习。3.教材不统一,内容更新速度慢。受全国省市区间单招考试考核差异性及各专业学生规模等因素限制,单招教学无指定或参考教材,“市场营销学”课程也不例外。全省各地使用的教材也并不统一,特别是一些非传统办单招的中职学校,在选择教材时甚是伤脑筋,同时存在脱离经济发展或目前生活状况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花费很多精力去进行教材的处理,致使学生对手中教材产生一种厌烦感。4.教师自身专业业务能力不佳。担任中职单招“市场营销学”的任课教师,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本身缺乏对市场营销专业的系统认识与把握,即使有一部分专业对口毕业的,也大多停留在理论的理解与分析上,基本没有企业实践经历,难以保证实际教学不会脱离企业营销实践活动。

三、关于强化单招“市场营销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优化教学理念,采用长效机制落实教学实施性计划。

学校应该依据目前社会对中职市场营销技术人才的要求,以及有利于学生将来择业、创业、升学的需要,全面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具体到每位任课教师也是如此,即不能极端片面地理解中职单招学生的培养目标,而应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多角度、宽思维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适用的、具有良好市场营销专业素养的应用操作型职业技能人才。另外,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理解、巩固和应用的过程,教育管理层应建立一套长效机制来落实单招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实施性教学计划,加强平时的考核与监管,促使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有外在与内在并存的前行动力,保证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切实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2.整合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依据考纲对学生因材施教。

在“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内容的不同,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配合使用的效果往往更好。在讲授市场营销基础理论、概念、战略时,可以采用讲授与举例结合的方法,既可以发挥教师在理论理解上的优势,又可以让学生从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理论进行解释与运用。而在讲授市场营销战术时,则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具体型教学方法多举例多练习多巩固。让学生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参与者,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快速获得知识的感知与经验,提高学生学习营销知识的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而在解决学生记忆名词解释与简答类知识点这一难题时,则采用关键词与联想同用的方式记忆,实行每日检查和阶段性综合考查相结合的办法。当然,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抓住中职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与教育,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例如,对于自主性差的学生,布置作业适合采用量化标准,不能定性布置;对于自律性差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采用强制与谈心相结合的手段;对于思维活跃但韧性欠缺的学生,需要提高考核要求,严格对待;对于智力一般,但刻苦努力的学生,则需要多加以鼓励与赞扬,并加以耐心引导与提升。

3.调整学生学习评价指标,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市场营销学的高考考纲与命题趋势,都在指示着单招中职教育不仅考查学生对于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所以,教育管理层及教师个体在制定学生评价指标时,不能仅以卷面的成绩为唯一指标,也不能忽视理论的考核,而应更为综合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4.加强教师教研交流与培训,提升教师队伍营销素质。

教学管理层可采用“走出去,引进来”方式,改变教师“知识陈旧”“专业不精”的状况,努力拓展教师的知识面、开展教学研究,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把正确的知识、最新的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综上,单招高考在给予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机会的同时,也在改革中不断提升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当然也是对教师教学提出的一种挑战。如何强化单招“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项长期的课题,它会随着经济发展与教育体制改革呈现不同的内容,也会变得越发丰富和精彩。

参考文献:

[1]黄承钢.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1).

[2]郑鹏.黄小林.试论高职单招学生的学习问题与对策[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