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高数学知识点

职高数学知识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高 数学教学 情境教学

数学是重要性的基础学科,也是职高学生的必修课程.由于职高学生的基础较差,加上数学课程知识点枯燥乏味,导致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效率也逐渐下降.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合理创建教学情境,帮助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角色,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情境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橐导进行问题探究,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首先要融入数学思想,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恰当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情境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的思维活跃问题,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如果创设的情境不够直接,无法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会降低情境教学效果.创设情境需要感性,人们对于情感是十分敏感的,在情境中加入感性元素,能让学生融入其中.创设情境要联系实际生活,结合课本内容和知识点.如果创设情境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不能体现出科学知识,就失去了情境教学的作用.

二、职高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现状

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程度和掌握程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情境教学能够营造出积极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于情境教学的理解不到位,课堂应用不合理,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一味地讲解,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的情境,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与教材教学知识点联系不够,缺少创新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三、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1.贴近生活,创设情境.要想创设具有实际效益的数学教学情境,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并结合课本知识点.通过参与课堂情境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课堂知识,并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例如,在讲“函数”时,遇到恒成立问题,有些学生理解不深,如m>x2+2x恒成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举例说明.如,老师目前的身高比全班最高的同学的身高还要高,那么老师的身高大于班级所有同学的身高这一结果就是恒成立.这样,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生活来理解数学公式运算,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

2.利用数学史,创设情境.传统的授课模式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穿插一些数学史小故事,引起学生的代入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于该数学知识记忆深刻.例如,在讲“函数”时,教师可以讲解函数的发展历史.函数是怎么来的?函数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在1672年首先提出的,表现出曲线的变化改变几何变量,而他的学生等通过不断努力,形成了函数的共识以及本质特点.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迪,对于函数的运算学习也会有更大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职高数学教学;培养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定义

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是指人们在研究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其理论、内容、方法、结构思维方式及其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本质的认识,是人们对数学的观念系统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思想方法的意义

1.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职高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比如会计电算化专业、机械专业、电子专业、计算机高级编程等专业无不体现出数学的思想方法。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优化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数学素质”,使学生有意识、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必须着眼于现代化,以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2.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数学作为一门技术学科,是职业教育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具备基本数学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后续课程(物理、化学、电工电子、计算机等专业课)的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以及进一步学习新型的科学技术知识奠定了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1.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分别研究客观物体的两个方面:“数”侧重研究物体数量方面,具有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的特点;“形”侧重于研究物体形的方面,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数”和“形”是一对矛盾,宇宙间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矛盾的统一。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问题,充分利用代数、几何各自的优势,使数量关系的精确刻画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结合、数形互化,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共同解决问题。比如教材中讲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就是借助于直角坐标系和单位圆来定义的;解析几何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也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的。

2. 函数的思想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函数的思想方法的教学。函数思想是与变量对应的一种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换问题和解决问题,包含集合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函数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方面广,利用函数可以研究代数式的值、方程、不等式,使这些内容统一起来。例如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值或不等式等知识,将方程问题和某些代数问题转化成函数问题来解决。

3.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分类讨论思想是指根据所考虑的一些对象的某种共同性和差异性将它们分类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指导思想。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逻辑方法,也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分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概念进行分类,比如绝对值函数在讨论时进行分类;一种是分情况讨论问题,主要是问题中涉及到的数学定理、公式和运算性质、法则有范围或者条件限制,或者是分类给出的。

4. 转化与化归思想

化归是中学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是数学思想的精髓。数学的研究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化生为熟,化繁为简”的指导思想,再复杂的数学问题都可以通过转化与化归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换元法、消去法、求值求范围问题都体现了转化思想方法。

四、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并不意味着进行空洞的说教和讲解,“思想”要融入内容和应用中才能成为思想,对思想的渗透、展现是借助于数学知识、技能这些载体进行的,离开了具体的数学活动,是不可能向学生传授思想方法的。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呢?

首先,教师要有广博的数学教育理论和高深的数学知识水平,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掌握职高数学教材中各章节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针对不同的课程编排模式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运用了哪些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对解题的重要性和意义,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其次,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共同解决问题,之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求解题思路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并作出新的更深一步的判断,提炼出问题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将思想方法清晰地写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的注意。

最后,数学思想方法只有为学生掌握,灵活驾驭,才能提高他们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职高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不同层次的活动、习题来复习巩固和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职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以后从业的技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晓丽.化归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N].读书时报,2004-10-18.

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导向教学法 职高 数学教学

一、前言 

“项目导向教学法”就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以实际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当前,国家和社会对职高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所培养的人才需具有较强的岗位性,实践能力强,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岗位。而职高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及其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想实现职高数学教学的宗旨,又要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将“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职高数学教学中来。 

二、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及意义 

项目导向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计划、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学科技能来完成项目的研究,从而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在具体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把生活与数学相结合起来,从而让其真实的感受、理解数学思想,进而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合作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社会活动能力等。 

三、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一)确定项目 

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合适的项目,且项目的设置要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 

(二)制订计划 

在总项目设置完成后,则应根据具体情况把总项目分解成“阶段任务”,进而再把“阶段任务”细分为更小的“分任务”,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分任务,从而保证其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三)计划的实施 

即:(1)根据项目教学法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根据项目计划确定各小组成员的分工;(2)分工后,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具体内容或查找相关课外资料,确定解决“分任务”的方法;(3)可先小组内讨论,再由各小组对项目成果进行比较学习。当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全程参与,并起到指导作用。 

(四)学习评价 

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五)归档或结果应用 

一个项目结束后,应将其工作的结果归档或应用于生产教学实践中去,以期能为其他专业教师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希望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职高数学教学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法”的相关策略

(一)选定合适的项目 

选定合适的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条件,而项目设计的质量,则是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一般,项目的设计应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来设计。项目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发其积极思维和探索的欲望,使其能将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知识点。 

另外,在设计项目时,项目的难易程度应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当,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难,应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更好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确定项目主题和范围 

项目主题指由教师、活动设计者或者学生来设计的,一系列富有情境化、挑战性的有意义的开放性问题,并围绕某一真实事物或真实事件,这些问题将由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参与的项目活动中来探究和回答,并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方法、技能和思想的过程中研究问题、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 

一个项目的范围可以是一个大项目,

也可以是一个小项目;大项目的历时一般定为一个学期,一个小的项目可以确定为一到两周。大项目包括职高数学教材中几个章节的知识,小项目可以是一系列数学函数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学试题或者是一套数学题。 

(三)抛除“填鸭式”教学模式,倡导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完全充当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积极的思维和探索。而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法”,其特点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要克服目前课堂教学一讲到底的通病,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而这种教学模式,也对当前职高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必须深刻、全面地掌握教材,能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水平,满足他们思维发展的要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二是要求教师既能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又能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容易明白和理解数学理论知识;三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的将课堂还给学生,能让学生回答的让学生回答, 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归纳的让学生归纳总结,从而使其能充分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四)“项目导向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 

“项目导向教学法”,其特点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要对自己正确定位,要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作为学生,要全力配合授课老师的授课,并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授课教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和方法,要增加与授课教师的交流,并且对于自己不懂、有迷惑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要让老师明白哪里应该停下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 

(五)完善职高数学课程考核模式 

传统的职高数学课程考核模式侧重的是对学生某一特定技能的评价,是一种单一、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强调的是对学生外显语言行为的评价,评价的是学习内容中易于量化的方面,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累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要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法”,则应完善职高数学课程考核模式,把考核评价模式介入并实施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将学生在专业课方面的创造素质提升程度及水平列入到考核、评价的范围内,且考核评价模式应多元化,并将学生在整个职高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步程度等作为判断的方式之一,重视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体验和具体情况的综合考察,以期能提高考察学生学习情况及创新能力的准确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结束语 

总之,职高数学教学既要想实现职高数学教学的宗旨,又要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就应将“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而在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法”,则应做到:选定合适的项目、确定项目主题和范围、抛除“填鸭式”教学模式和完善职高数学课程考核模式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真正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范梅芳.项目导向式教学,让数学课堂闪动创新的灵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13). 

[2]付艳芬.数学教学中项目导向法应用初探[j].中国科技博览,2011(28). 

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有效策略

中职生基础普遍相对较差,部分技能班的学生认为数学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烦琐的公式,生活中根本不会用到那么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缺乏动力;部分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认为数学太难,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中职生的特点决定了中职数学教学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搞好中职数学的教学工作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对于学习自觉性相对欠缺的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现就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打破传统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职高的学生基础差、不肯学习,既没有良好的基础知识,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由、散漫,课堂上发呆甚至睡觉,老师讲的什么――不听,黑板上写的什么――不看,使做练习――不写,这是很多职高生常见的现象,抱怨不解决问题,听之任之更不行,接受现实,承认现实,这些学生已经不能适应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适应传统的评价机制,他们是一个弱势群体,在小学、初中时饱受责难与批评,受到过严重的心灵创伤,首先需要我们以宽容的胸怀去包容他们.更为重要的是摸索出一套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在充分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学科知识.同时,数学教师要与各专业教师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备课,及时调整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例如,财会专业要以学习函数、概率与统计初步等知识为主;广告、服装专业主要侧重点是利润计算和最优化规划等,这样将数学与专业结合才能使学生乐学、爱学、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为社会培养人才.用我们的智慧让职高生焕发青春活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选用适当教学方法

职高数学课是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职高数学教学是达标教学,作为职高教师,自己任教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术?存在着什么问题?……这些内容在统一的课本上是没有的,详细研究这些问题,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弄清其中的数学知识运用点,把两者整合后呈现给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内容,他们就不会再觉得数学无用了,从而使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另外,努力使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中的问题相结合,把身边的问题拿过来,把适时的问题拿过来,把焦点的问题拿过来,把熟悉的问题拿过来,把他们感兴趣的拿过来,融入课堂中去,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置身于数学问题或社会实践之中的意境,让学生想有可想之物、思有可思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不是抽象的符号和死板的公式定理,觉得原来数学并不是那么深奥,那么枯燥,还可以这么有趣,这样的课堂,他们愿意听,但是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积累与沉淀,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

讲课方法、解题思路的选择要适合职高生的口味,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理解能力欠缺,他们喜欢套用公式,运用固定的解题模式,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精讲解,多总结,多给学生“拿来就用”的解题方法。

三、力争在二十五分钟内解决主要问题,做到:精、慢、浅、入

大部分职高生在初中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上文化课时精神不易集中,特别是每节课的后三分之一时间精神涣散.因此,讲课就必须在开头二十五分钟内解决该节课的重点问题,要做到这点就得在备课上认真下功夫,讲课时要突出重点、目的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解题方法简练.此外,职高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不够的,特别是他们不去记住那些必须记住的东西,我们必须经常强化记忆,这还不够,大部分职高生接受新知能力差,反应问题速度慢,为此,我们讲课需要做到:精、慢、浅、人.精心备课、精讲内容与习题,能用三句话讲清楚的绝不用五句话,越说得多,越容易使学生云里雾里;讲课速度要与学生接受新知能力、反应问题速度成正比,讲得快了,旧知识还没有回忆起来,新知识更无法理解,以致恶性循环,什么也反应不过来,当然学不会,丧失学习自信心;讲课内容宁浅勿深,基于学生的基础,学得浅显,会了,只能说少学了一些知识,学得深,不会,等于没有学,千万不能“贪多嚼不烂”;讲课中,把握了以上几点,还要注意不讲则罢,讲就讲人授课对象的心,只要听讲,就要等他接受了、理解了、点头了你再继续往下讲。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守三部曲,

第一步,数学课的主要特点是前后知识环环相扣.每节课之间既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又具有自己较完善的独立性.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应花费少量时间讲清上一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本节课要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做好课堂教学的阶段性总结,做到稳扎稳打,使学生踏踏实实学好每一步。

第三步,o密结合教学内容,及时检测.题目要简单些,少些.以达标为准设计。

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数学教材 人教版 处理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基础课程,目前我们使用的数学教材是人教版的职高数学教材。数学教学有两大任务:一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使他们具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和能力;二是使学生达到相当于高中学生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单招单考是高等院校面向职业学校单独招生的一种考试模式,它与普通高考相比呈现出下列几个不同特点:一是生源素质不同。职业学校学生成绩差,反应慢,思维能力不够。二是考试要求不同。职业学校高考采取单独命题,难度比普通高考低。我国中职数学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并逐步形成了中职教育特色,但从总体上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职数学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教材脱离中职教育实际;2.教材内容陈旧,没有针对性;3.与单招单考的难度也有偏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在没有更合适的教材的条件下我们数学教师应对教材的体系进行一定的处理,下面是我对各章的处理意见:

一、删去现行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

删去第四章“数学中的数列极限(选学)”、第七章“复数”、第八章“极坐标和坐标法的应用”、第九章“立体几何的空间向量”、第十一章“概率与统计初步等内容”。

二、压缩现行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

如人教版职高数学第一章的“数理逻辑用语”中的“命题与逻辑联结词”内容,学生很难接受,而后面教材又用得不多,因此,建议这一部分内容简单讲或者删除,只保留“命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两部分内容。因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高考的重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

三、增加现行教材中部分内容的要求

1.人教版职高数学第二章“不等式”中应该重点突出均值定理,对这部分内容也应该加深。可从两方面去加深:值;若x>0,y>0,2x+3y=4,求xy的最大值;当0<x<3时,求x(6-2x)的最大值,等等。

2.人教版职高数学第四章“数列”中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知识点不够全面。知识点的讲评应该增加这些内题目。

3.人教版职高数学第五章“三角函数”中可以不讲反三角的内容。

4.在第八章“解析几何”的直线问题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应该增加斜截式、截矩式等,重点放在点斜式和斜截式等。而关于点向式和点法式可以只作为了解内容去讲,而不能作为重要形式。

5.在第九章“立体几何”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它的知识体系在授课时就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我认为应该是:(1)平面的基本性质。(2)空间两条直线(包括平行、相交、异面),特别是异面直线的问题。(3)直线和平面(平行、相交、在平面内),特别是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线面所成的角应该深化,因为是高考的重点。(4)平面和平面,特别是面面平行、面面垂直、二面角问题。(5)多面体和旋转体。(6)其他一些问题,如距离、斜二测画法等。还有就是例题的配备上,根据考试的重点是证明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平行、面面垂直、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距离、面积、体积,教材中应该增加一些题目,有些理论性比较强和比较难的题目完全可以删除。

四、增加教材中例题和练习题内容

力求例题和课后练习题有梯度,并且练习题紧扣例题,以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和复习上课讲过的数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精选一定数量和高质量的针对单招单考的例题与习题让学生训练。

五、在教材中增加教学研究的新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现行职业学校数学教材中,传统内容仍占主要部分。若教材能注意吸收教育教学研究新成果,不仅能突出教材的重点,分化难点,加深学生对数学定义、定理和公式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尽快学懂学好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其获得一些新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学习兴趣

高等数学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工具的掌握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学生对高数百展莫愁, 头痛不已。尤其在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已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因为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而高等数学所固有的严密逻辑性与抽象推理性,使得学生对高数有着畏惧心理,不愿意接受这门学科;另一方面数学很难以让学生在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直接而有效的作用。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生丧失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效果较为显著。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信心

教师必须在高等数学的第一堂课中就给学生讲清这门课程的两大学习意义和作用。其一,数学是各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比如机械专业的机械制图与CAD 基础、机械电气控制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以及会计等专业中都可以看到高数的身影。其二,数学除了锻炼敏锐的理解力,发现真理外,还具有训练开发头脑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这两个作用中,前者是直接的,但是次要的;后者是间接的,但是主要的。只有让学生明白了学习高数的目的,才有可能让其投入精力学习数学。

2.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往往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把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培养他们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连成一个整体,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事半功倍,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立足课堂教学,加强课堂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⑴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不一,针对这一特点,可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专业设置的不同确定教学的内容与重点,使调整后的数学内容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将与专业知识有关的数学知识作为重点,与专业无关的内容可根据情况作适当的调整,还可适当地降低难度。这样既让学生觉得所学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又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⑵注意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高职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基本能力低下,这些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高数之前就存在了畏惧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对高中有关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愉快的接受新知识,使学习逐步深入,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史知识。目前,高等数学的内容大多属于17、18世纪的知识,这些知识经过千锤百炼、反复编写.形成教材后虽保留了原有知识的基本精神,但于学生来讲,似乎是一些没有什么关系的数学片段,觉得无味又无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话题,可以使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生动有趣的学科,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⑷构建“分组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将一个班分为四组,每组设两名组长来组织及协调组内的一切活动。各小组间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组内讨论、合作练习等,并在每一章结束之后,各小组成员讨论写出本章的内容小结,老师对各组的内容小结进行详细评价,并由一位代表上台帮助大家复习、讲解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当然老师不仅会给这位代表及小组以口头上的表扬与鼓励,而且也会增加平时成绩。这几年的实践经验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人的竞争本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极大的发展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过程。

4. 加强课外辅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作业批阅、课堂提问、学生提问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给予不同的指点和帮助。针对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有的采取启发式,有的采取指导式.有的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如对后进生出现基础性的问题,应帮助其复习学过的旧知识,举浅显易懂的例子.使旧知识能够自然向新知识过渡。对中上层学生出现一般问题,一般不予直接讲解,而是多进行启发.做到点到为止,尽量让学生自己领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够培养学生体会取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结束语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除了上述方法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以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感染学生,以健康的思想情感、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正萍,吴孝芹.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2] 刘增锐,王运辉.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

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第7篇

1.一些职高生自卑心理较强,总觉得自己学习不如别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又对前途不抱或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有的甚至得过且过,对学习有抗拒感。这种消极心理势必对他们接受教育造成障碍,使他们对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产生厌恶,畏难情绪严重。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不交或迟交,造成实际教学部分知识的遗漏,使知识衔接发生困难,导致被动地应付学习和考试,甚至完全放弃学习。

2.一些职高生基础知识薄弱,表现在概念模糊,公式、定理、性质不清,更谈不上理解,各个知识点互相孤立,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加上表达能力差,运算能力差,基本上没有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

3.一些职高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解题不够准确,不懂的问题不钻、不问,学习被动,课前不预习,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复习,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4.一些职高生学习能力差,思维呆板,缺少联想,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与要害,思维难以展开,更不用说进行联想;只会简单识记、机械模仿,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只注重问题的结论,不重视问题的形成过程。

5.种种原因、各种心理导致一些职高生未能很好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前面学不好,后面的数学知识就更难掌握,习惯性地死记硬背,苦记公式定理,硬套题型解法,数学学习停留在记忆模仿的认识水平上,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

6.一些职高生不善于总结反馈,导致知识记而不牢、用而不活。

二、职高生数学学习差异的成因

1.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低,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纷纷奔向普通高中。而职业高中学生的智力大多处于中下等水平,学习习惯较差,这就决定了职高学生的群体素质低于一般高中的学生。

2.职业学校教育目标定位低,主要侧重于为社会培养适合不同行业的基本从业人员,它要求职高毕业生具有一般的、重复的业务操作技能,强调实用技术培训而忽视对文化基础知识的教授。

3.数学教学本身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上往往老师讲得较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意识,使原来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加缺乏信心,而放弃继续学习数学的信念。

4.一些职高生要求不高,不求上进,只想学习一些基本技能,早日参加就业。再加上职业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不重视学生文化成绩,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针对差异,数学教学应采取的策略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总是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自觉地学习,从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偏离学习的心理规律,会妨碍学习的效果。

(4)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些缺乏有效学习方法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不断受到挫折和批评,因此很可能丧失信心。

2.加强学生数学基础训练

(1)教学要由易而难。面对基础差的学生实际,要选准起点、放慢进度,热情关心学生,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基本上能懂会做,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2)重视讲练结合。职高生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且反应都比较慢,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遵循“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原则,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做到学有所用,循序渐进。进几年我在备课时总是结合教学内容,准备足量的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利用一定时间,让学生做一定量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来自各个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差别较大,水平高低悬殊。因此对后进生必须补课,可采用个别补或集体补。对后进生既要热情关心又要严格要求,如果放弃后进生,那么大面积提高职高数学教学质量将会变成一句空话。

(4)抓好数学理论教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单纯地为应用而死记硬背公式,将会一知半解、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既注重讲解公式、定理的应用,又注重重要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使学生全面而又系统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养成看书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一些重点章节的教材内容粗读、精读、深读,对一些重要概念事先要求学生预习,并在课堂上归纳升华,搞清各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培养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的能力。只有把获取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范围内,系统化、条理化,才能促进新旧知识的巩固、储存和应用。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完每一单元、每一章节都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概括、归纳、提炼,通过整理,同学们感到收效很大,有关数学知识不仅学得活记得牢,而且理解得更加透彻。

(3)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的增强得靠训练,练是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增强能力的关键。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试着以练为主,按懂、会、熟、巧的顺序分阶段有计划地让学生去练。

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还不算长,在教师平时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要我们摆正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位置,充分调动职业学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胆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就一定会取得长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等.数学教育概念.江苏出版社,2002.

[2]郭立昌.加强数学教学中学法的研究.2004,(2).

[3]王勇.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探微.教育艺术,2001.5.

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第8篇

摘 要:本文研究的职高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旨在建构一种既能充分发挥职高生主体作用又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教学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活动,而且“学”是“导”的前提,如果没有高效的“学”也就没有“导”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一切“导”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学”而“导”,这才是“学案导学”的真谛所在。教师结合职高生的特点和数学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变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为主动发现学习,提高职高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职高数学?学案导学?编写探索

浙江省教育厅的《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核心课程模块”由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组成,按1∶1比例分年段设置。强化公共必修课程的“应用性”和“实效性”,加强德育和职业精神教育。因此,现有的教材必须调整、删减与补充。

一些学校整合后,学生整体素质进一步下降,数学基础更加薄弱。作为从教十几年的数学教师,即使把数学教育当成职业,也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必然要深化对数学教学的研究。

职教中心开学至今,学校通过第一技能这个平台,学生精神风貌、仪容仪表、文明礼仪的改变巨大,令人惊叹。既然学生可以有这样的改变,数学教学也应有改变现状的方法与手段。

《关于开展富阳市中小学、幼儿园第27届专题论文和2014年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的通知》指出,初中“导学案” 为强化区域推进“学案导学”的专项研究,新设立初中“导学案”专项评比。它是以“学案导学”理念为指导,以某一学科的某一单元(主题、课时)为主要内容的“导学案”(具体包括:教育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导学过程及组织、总结与反思等)。

高一学生现有的《创新学案》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大多数教师都感到无法使用,从某种角度说就是太难,但其理念应该得以肯定。数学组的老师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设想与步骤。如果通过大家的努力编辑一套针对职高学生基础实际的《职高数学学案》以及格式化《作业》(A、B),应该比较实际,以及具有可操作性。

学案,简言之就是学习方案。相对于教案而言,学案是给学生看的,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案。它是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从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出发,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把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及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模拟问题的发现过程,精心设计递推性问题系列,以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阶梯,完成自主探索真知的学习程序,是指导学生学习该课时或该课题内容的学习方案。它是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学、课后复习所使用的主动学习的工具与方案,也是教师启发讲解的工具与方案。用学案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人赞赏,也有不少质疑:学案与课本、练习册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果一样,何必多此一举,加重教师编写及印刷的负担; 使用学案教学,学生做题多了,是否会培养高分低能,只会考试的学生;教师讲解少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否会萎缩, 等等。学案作为课堂学习的媒介,与教材、教辅比,不可替代性在哪?学案、教案均是教者设计的,前者比后者在教师专业化方面有何优势?本文拟以学案“四何”为线索解读学案。

一、“为何”——学案的好处

对于学者而言,使用学案有三大好处:一是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条件可以比课本更有针对性;二是为学生全体实质参与课内学习提供有利条件;三是教师有机会在课内看着学生做练习,学生的作业能得到教师的及时批改、及时辅导,这对基础较薄、学习困难生居多,特别像我们这样整体基础差,没有主动学习意识,尤其害怕数学学习的学生更有必要。

对于教者而言,使用学案也有三大好处:一是能使集体备课落在实处。学案是一个载体,备课的结果要体现在学案上;学案是一面镜子,备课的质量可在学生的学习结果里看出。二是促使教师丰富学生学习的知识。对教师来说,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都不会太缺乏,缺乏的是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及处理对策的知识。学案是以学生学习角度设计的,它比以教师如何教为角度设计的教案更能让教师关注学生的学法,这对丰富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十分有好处。三是“留得住”。每课一案留下来,既完整地留下了课前思考痕迹,又有课堂实施的痕迹,更有不断的反思、锤炼的印记。这些不断锤炼后,写下来的完整教学资源,既可作为同科组的新老师学习的材料,又可减轻教师日后备课的负担。

二、“如何”——如何设计和使用学案才能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学习条件

1.目标导学

学习始于学习者的注意与预期,现行教材的学习预期是隐性的,因此学案非常有必要将学习目标显性化。学案上书写的目标要发挥其导学功能,要体现其明确性、递进性与针对性。

(1)表达的目标可观察,可检测。如果按照规范教案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这样就错了。因为这样太空、太泛,一个知识点不一定一课时就能理解、掌握,更谈不上什么情感。只有学生看得懂,可观察,可检测,一节课能做得到的学习目标,才能在学习前唤醒学生,让学生明确“我要到哪里去”;课间警醒学生“我在去那里吗”,把注意力选择、维持在有效信息上;学习结束促过反思“我到了那里了吗”,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

(2)课时目标正向积累指向阶段目标。课时的学习积累最终是要达成单元目标,乃至课程标准的目标。所以,课时学习目标的确定应建立在对单元目标、课程标准的评估与分解的基础上。即把“课标”“教参”书写的学习目标,按学生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分解出来,并一步步逆推下去,一直推理到学生具备的知识基础为止。把那些学生不具备的条件,也正是教师需要教的内容,分解到每节课。这样确定的学习目标才有价值。

(3)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往返与跟踪。学习往往不是一学就懂,一步到位的。所以制定学习目标不但要“往前看”,也要“往后看”。尤其是“往后看”的学习目标,更要明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学案表述的学习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过去还没有很好解决,但对这节课学习有直接影响,或能在这节课能够连带解决的问题;二是新课学习的双基目标。

2.课堂导学

这个环节体现的是“如何让学生到那里去”,学案的“魅力”在于针对性与自主性。

(1)强调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供条件,克服只重视学生记住大量知识而不能转化为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弊端。比如在初高中衔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梯度性的教法和学法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尝试用求根公式验证上题。

这样,学生就会根据教师设计的学习方案,让学生一步一步地、非常轻松地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它有如下优点:

一是为全体学生进入学习提供条件。学案设计以笔答为主要形式,避免了“优秀生”包办课堂,齐答掩盖了部分学生的“不作为”的现象。

二是为学生先试后学、自主建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奥苏伯尔同化论表明,知识建构和组织遵循两条原则:第一是渐进分化的原则;第二是综合贯通的原则。从学生“知道什么”起步,在探索、归纳等关键位置留有“空位”,例子、练习的呈现有线索意义,有助于学生形成有层次、有概括性的认知结构。

三是帮助学生扫清继续学习的盲点与障碍。该设计没有像教材那样由实际问题情境出发,也没用教材设计的实际问题作为巩固练习。是因为学习对象在公式变形、公式推导等这些基础方面有问题,需要补偿、铺垫,需要放慢速度让学生体会。

这个例子说明,学案设计的学习过程,未必一定要打破常规,也未必一定要教材设定的线索。学案需要精心设计的是,新知与学生所具备的双基与能力的联结,为学生提供更合适、有利的学习条件。

(2)学案要为学生化解学习的难点提供条件。学数学一定要做题,要满足一定的训练量。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学习造成的结果,无论是个领域,都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教材练习、习题一般都是按复杂性递增与综合性递增两条线设置的。但现实中,学习难点、学习的节奏是因生而异的,教材或教辅都不可能完全照顾到。学案能弥补这个缺漏。我们的学生不像普高学生作业繁多,晚自修可以有不少的时间进行练习。学案可以增加更多的基础性练习和巩固性练习。

比如在学习并集时,我们可以在数学“学案”中创设如下的“导学”问题:某班业余绘画小组有4人,王芳、田鹏、张晓莉、杨帆;象棋小组有3人,李山、王芳、杨帆,两个小组在一起,共有几个人?一共是? 人,3+4≠?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什么加法?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这是集合的加法,叫做“并”。用此问题诱发学生对集合的并运算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再通过学案中相应的由易到难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并集的概念和性质。

3.学案为实现分层异步学习提供条件

分层教学是针对大班教学,存在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生跟不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实际课堂上不易操作。学案将学习、训练内容划分为A、B、C三组:A组是工具类双基内容。训练分必做(全体学生必做) 与选做(仅提供给学习困难生进行双基的循环练习);B组,小综合类,对学习困难生不作硬性要求;C组,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这样分层有如下好处:其一,课堂上“耕者有其田”,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个空间,其二是隐性分层,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三是,有学生一个上升的空间,让学生一个一个台阶拾级而上。

三、“避何”——使用学案教学应避免什么

1.避免没有自己的思考与加工,拿着别人的学案就去上课

目前,因为编写、印刷工作量的原因,学案编制多采取轮流坐庄,年级共用的方式,不能忘记学案的针对性,所以使用学案的教师一定要吃透学案的内容,明白主要环节、细节的设计意图,考量各个环节在该班实施的可行也进而根据学生实际作适当的删补或流程调整。

2.避免只重预设,不注重生成

学案只是一种对课堂教学的预设。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反应为关注点。对学生的课堂反馈增加质疑、变式追问、联系拓展、归纳总结等,都是不可少的。要避免学案框住了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间思维的碰撞,避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太过单一。

3.避免资源的浪费

学案既有学习的流程、知识的结构,又有学生学习过程的印迹,是很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课后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与反思,以作为后续学习、考试复习时的重要学习资料。同时教师也需要经常性地对学生使用学案的情况进行检查,杜绝使用过的学案中仍然留有空白、错误不订正或订正后依然有错的现象。

4.避免“满堂做”

有些课,学案发下去,学生从头做到尾,教师只是帮学生对对答案,这种课效益肯定是不高的。事实上,同份学案,不同的老师用,效果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不能夸大学案的作用,教师的素养仍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条件。

四、“忌何”——职高数学“学案”编制的注意问题

1.职高数学“学案”不是教案的翻版

“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而“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其着眼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二者的差别在于:前者着眼于教,后者着眼于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侧重于教师“给予”,后者侧重于学生“探究”;前者侧重于“学会”,后者侧重于“会学”;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然密切相连,但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2.职高数学“学案”要具有职高特色

职高数学“学案”要结合职高数学教材的特点来设计,应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不应过多地侧重于偏、难、怪的数学知识和内容。针对职高生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注意力不易集中,活泼有余、安静不足的特点,职高数学“学案”设计要相对浅显易懂,巩固题、检测题和作业题的题目中最好能有动手操作的题目,这样更容易调动职高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职高数学“学案”的设计还要结合职高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不同的专业要设计不同的数学“学案”,不能一案多用,更不能照搬普通高中的数学“学案”。

例如现有的《创新学案》结构框架:

第一步,课前准备,包括确定课题名称,然后进行知识要点梳理。

第二步,课中讲解,如知识点1 例1;知识点2 例2;知识点3 例3。

第三步:知能拓展整合,举例说明;常见误区分析,举例说明。

第四步:课后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基础训练以及能力提升。

这样的结构只能作为复习之用,不可能作为新学案使用。

3.职高数学“学案”的设计要遵循梯度性原则

职高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数学知识或数学技能等方面的障碍,这就要求在职高数学“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人为造成职高生学习上的困难。要求针对职高生学习上的障碍,铺设跳板,作必要的提示,这样才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理顺思路,排除思维障碍。

由于设计学案的劳动量较大,特别是在教学工作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要编写好的“学案”,仅凭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学案的设计应该以备课组集体设计为基础,发挥集体的智慧,分散劳动量,才能保证学案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2]林少杰.中学数学教学顶层设计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3]张奠宙.数学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