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资素质教育的重点

教资素质教育的重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资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资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教育乃是事关国家兴亡的关键。现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对于教育就更加地重视。纵观教育体制的发展历程,从科举制度到应试制度;从应试制度到素质教育,只能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去审视去分析。本文重点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二者之间的问题加以关注。  

自古以来,教育乃是事关国家兴亡的关键。因此无论哪个国度,无论哪个时代都对教育投以最大的关注。今天,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就更是可见一斑。从科举制度到应试制度;从应试制度到素质教育,孰是孰非,就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去审视分析。下面,我仅对时下人们比较关心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问题,谈一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以人为本,推行素质教育 

许多人认为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对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全盘否定,让素质教育建立一片新的天地,让教育体制脱胎换骨,这是极端错误的。所谓强调的素质教育不是对现行中小学教育的否定;应试教育也不是现行中小学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产生的各种弊端的概括。应试教育是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分不开的,是时展的产物。和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才真正适合时代的发展,更能突显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性特征的教育。 

二、与时俱进,开展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将要代替应试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但素质教育提了近20年了,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素质教育似乎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际操作也刚刚是个起步阶段,而且在前进中阻力重重,举步维艰,面对这种情形,所以教改中每前进一步都不得不慎之又慎。当前正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衔接阶段,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期,对教育工作者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分析原因,找问题切入点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应试教育与其支持它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很大关系。概括如下: 

(一)当今,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愈发严峻的就业压力;极其残酷的淘汰机制使考试成了鉴别人才优劣的方法;学历成了度量员工工资的关键;文凭成了评定人员职称的门槛。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样的观点——分数越高学历越高;学历越高工资越高;工资越高社会地位越高等等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无形中就给予了应试教育的认可,给予了应试教育发展的温床。正是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条件下,我们的教育成为一种“精英教育”,是一种为社会选拔优秀人才的教育。 

(二)应试教育目标明确,学习知识就是要应对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就是现在,一部分人还在应试教育的思想惯性作用下刹不住车,用各种方式方法盲目的追求高分。 

(三)应试教育的考试公平简便,是大家公认的最合理的方法,即使是在当今条件下,其他的评价措施也难确保公平公正。应试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是没有能力,只是它过于重视少数人的发展,而忽略了大多数;同时对于这少数人的培养,也没有充分重视到其能力的发展过程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至于现在青年人有知识却不会创新,智商高而情商太低。 

综上,分析原因,观其后果,无不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开展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四、排除万难,共建素质教育 

现在大多数中小学领导和教师都已经认识到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我们青少年各方面健康成长的大事,知道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都想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落实到各年级的具体的教育内容是什么?适合各年龄段的具体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具体的考核方法是什么?具体的考核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算是高素质,什么样算是低素质? 

到目前为止,这些“具体”都因为没有具体的教育内容、具体的教育方法、具体的考核方法,使教育工作者们感到无法操作;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便不能约束人们的任意性。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不重视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因无约束力,自然不会去进行素质教育;想抓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也因茫无头绪而无法进行素质教育。 

五、结论 

中国的教育,因为直接涉及千百万家庭,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备受瞩目,几乎承揽了社会应该承揽的所有责任,包括学生的做人、学生的成才、学校的发展、教育的走向,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对教育寄予这么多的期望和要求,导致教育已经在承担它不能承担之重。换个角度,如果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支持;我们对教育的思考,不仅仅想教育为我们做了什么,还多想想我们为教育做了什么。这样,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转变传统观念,承担自己的责任,为教育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给教育一个准确的定位,从沉重压力下解放的教育,让教育仅仅只承担好教育该承担的责任,教育的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美】约翰·s·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 》 浙江教育出版社编译,2001 

[2] 陈志尙 《人学原理 》北京出版社,2005 

教资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第2篇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取得的显著成就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小学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了上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第二、农村中小学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减轻农村地区压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在农村地区实现两免一补工程,免除学杂费,实现免费教育,减轻负担。

第三、在教育发展中体现公平的内涵,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采取倾斜政策等措施,实现教育公平。

第四、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教育更加切合以人为本的主旨,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国家在近些年来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突出,但是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教学质量普遍低下,辍学率高,及格率低。尽管在2007年全国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99%,但是在农村整体的义务教育水平偏低薄弱,教学质量低下。在农村整体及格率低,农村辍学率高,特别表现在女童方面,很多女童因为在家庭受不到重视屡屡辍学。农村教育质量整体偏低。

(二)农村与城市教育差距不断拉大。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有资料显示,农村学生其语数外等几科的不仅平均成绩均不如城市学生,初中升高中以及大学升学率农村也皆不如城市。同时,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方面,与城市孩子相比差距更大。其知识面,阅读量,社会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均不如城市学生。

(三)素质教育并未落实,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只是流于形式。在农村,美术,音乐,体育等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社会实践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设施也得不到相应的完善。在应试教育的标准化考试下,学生的思维僵化,只注重分数,而忽视学生的能力,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四)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差。农村地区并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很多农村学校校舍不足,学生们都挤在狭窄的宿舍里,拥挤潮湿,条件非常差。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图书馆,足球场体育馆,电教设备美术器材音乐器材严重缺失,只有简陋的篮球场,破旧的实验室。没有这些基础的硬件设施作为基础,学生更无法实现全面发张素质教育了。

(五)学生总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普遍不高。就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来说,农村学生素质整体偏低,思想道德素质一般,心理素质令人担忧,不仅课本知识方面不如城市学生,其它方面综合素质能力均不如。与此同时接收教育的观念普遍不高,即使有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保障,不少学生依旧选择辍学出去务工。一是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觉得读书如果考不了大学就毫无用处反而还是负担,三是觉得即使考了大学就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率来看,大学生还不如出去打工挣的钱多,因此许多学生选择辍学未完成学业就来到了社会。

(六)农村地区教师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不高。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大,待遇差。工作辛苦但是却得不到与付出劳动成正比的劳动报酬。基本工资偏低,有的省份基本工资才1000左右,绩效工资同样低下,一位教师的工资甚至都不如一位农民工出去挣的钱,这些导致教师教学没有热情没有激情,体现不出自己价值所在,没有满足感。这些也导致教师们平时对于教学以消极的态度,应付完事从而导致教育质量的低下。

三、解决农村教育中突出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教育经费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整经费体制,各级部门分工合作责权明确。同时要完善监督体制,让学校把经费落到实处,真正实现问学生某实利。同时,面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不足,集中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重点是加强学生宿舍、食堂、厕所以及所需要配套的图书馆、体育馆、实训基地、电教设施建设,已解决在校学生宿舍拥挤的状况以及改善学生想要提高自身其他综合素质能力却无基础设施的现象。从基础设施方面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完善素质教育质量监督体制。考核标准不再仅仅是以升学率为主,升学率做一部分考虑,其余从综合能力方面考虑。考核内容不仅仅为升学率,同样考核其阅读,课外实践能力,美术音乐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个性解放。

教资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第3篇

一、农村中学现状

为了完成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在经济不景气、师资极缺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在匆忙中设立,先天不足导致许多问题的发生。1.因为经费不足,导致必要的教学设施缺乏。有些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学生没有宿舍,睡觉就在教室后面打地铺,教师也没有宿舍,不能保证教学时间,教学实施设备空缺,学生无法动手做实验。2.师资缺乏,导致教学质量恶劣、农村学校地处偏僻山乡、环境条件差、教师工资拖欠,曾有过教师当年的工资拖到下一年十二月才发的情况。大学生几乎不愿来,就算来了,也会想法子往外走,不能安心教学。3.学生厌学、辍学、外出打工赚钱,导致升学率极低。因为农村经济状况不好,很多学生认为读书无用,早早步入外出打工挣钱的行列,想着早点致富,因此辍学现象就无法抑制了。4.教师甚至还被学生取笑。曾有学生说教师辛苦一个月不如他的爸爸卖一个早上猪肉赚的钱多。

二、农村学校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走出困境就值得当地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尽管农村学校资金不足、设备简陋,但也有大城市的学校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用武之地,当然还得从素质教育的基础———养成教育入手。因为学生进了学校一方面接收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接收思想道德教育及养成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而育人的首要工作是德育。一个人才如果人品不好,就有可能会往另一个极端走,所以要先从不同途径和角度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情况,使他们从小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再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基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由于家长都拿他们以前的生活状况和现在比,又受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农村家长特别宠爱孩子,所以很多学生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尽管生在农村,却有不少学生讨厌劳动,连基本的打扫教室都不愿做,甚至有些学生还以为教室是教师打扫的。所以学校必须要让孩子们愿意劳动、热爱劳动、让他们以劳动为荣。

三、当地农村学校的普遍现状

教资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第4篇

应试教育一直是中国几千年来教育方式中最重要的形式,在当今的基层教育中,应试教育依然具有主导地位,“填鸭式”的教育,死记硬背的学习依旧是基层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追求高分,同学们成了考试机械,每天都有如山如海的作业,通过无数的试题让同学们记住各种题型,真正成了考试的“高手”,除了成绩,其他的能力都很欠缺,这种违背教育精神的做法在基层非常明显,乡村的条件艰苦,学生的智力发展相对较低,通过升学率考调到好点的地方,对所有基层老师来说是痴人说梦,于是老师们就使出浑身解数去追求升学率,让那些仅十多岁的孩子承担太多,很多学生受不了学习压力旷课、逃学、辍学。很多人都把责任归咎在老师身上,但在这个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下,老师更是无可奈何啊!

二、基层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教育的一种方式,那什么是素质教育呢?记者和李岚清同志的对话就很好的阐述了这一内涵。记者:现在大家都讲素质教育,究竟应当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李岚清: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2、在基层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在应试教育垄断多年后的今天,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这种理念更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一直以素质教育为理念进行教学,但仅仅教书三年,我的理念开始动摇,刚教书时,除了教同学们书本上的知识外,我还讲了很多课外的知识,更加注重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如果一个问题同学们出现多种答案,我会举行辩论赛开发同学们的思维,课后让同学们制作脸谱等等,但当我花时间做这些时,其他老师进行的是题海战术,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班的期末考试很不理想,被领导骂,被学生家长骂,绩效工资被扣,各种惩罚接蹱而至,最让人痛心的是去年绩效竟被扣去一千多块钱,差不多快成“弱势群体”的基层教师除了用尽各种办法让学生考高分外,难道还有其他选择吗?我们国家大力宣传素质教育,在一些大城市素质教育实施得比较好,但在基层教育中实施的依旧是应试教育,在这种环境下,我的坚持真可谓是以卵击石,虽然我的教学有所改变,但我依然坚持素质教育,希望通过自己一些微薄的力量使基层的素质教育得到一定发展。

教资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中等艺术学校 素质教育 探索 思考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中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艺术教育更应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但目前,全国大多数中等艺术学校的发展遇到了较大困难,招生持续滑坡,生源素质下降,规模开始萎缩等。在这种形势下,中等艺术教育该如何摆脱困境,快速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乃是强有力的措施。

一、加大思想品德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艺术学校的学生年龄大致在10—18岁之间,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是独立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肃校风校纪,并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日常活动中去。第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成立德育委员会,由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学科设专职支部书记主抓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的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第三,活跃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使学生有进取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第四,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遵守纪律的观念、文明的行为习惯、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强化文化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由于中等艺术教育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薄弱,给他们的升学和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若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第一,要调整课时比例,细心研究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在遵循文化部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不同,调整文化课程比例。目前,艺术类中专大多采用全日制普通初、高中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时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科学地精选、取舍,尽快建立符合自己实际的文化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第二,注重教研,探讨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学的方法和途径。组织文化课教师参加“新大纲、新教材”及各种教学改革研讨会,定期到重点中学听课、观摩,积极撰写教改、教研论文,研究艺术类文化课教学如何在课时少等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三,要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之外,开设各种文化辅导、补习班。对文化课基础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对入学后文化成绩较差的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以小班形式补课,使之尽快达到中等生水平;对参加高考的毕业生开办高考补习班,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升学成绩。

三、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

从一定意义上讲,未来人才质量和水平如何,关键在于学习了什么课程,从所学课程中获取怎样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因此,中等艺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在课程体系中,根据实用、实效的原则,形成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核心、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专业技能服务的课程体系结构。这就需要适当压缩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加强文化课和专业课,以适应学生升学就业的需要。

第二,加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大部分艺术学校都是以戏曲专业起家的,可以把戏曲专业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从而积极推进各学科的专业课程改革。戏曲专业课程改革首先要以京剧表演专业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调整部分专业课的设置,遴选规范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教学研究,强化集体备课,博采其他艺术门类之长为京剧教学所用。在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研组、学科和学术委员会的积极作用,认真论证、抓住重点、举一反三、务求实效。积极倡导教学方式改革,使学生从“要学会”向“要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方式转变,使学生从纷繁的灌输教学中解脱出来,留给学生更多的消化吸收空间,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以京剧表演专业改革的思路为指导,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加强教研,及时总结,扩大积累,特别是新专业要尽快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

第三,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建立校、科两级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学科评价机构由科主任牵头组成,学校评价机构由校学术委员会组成;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对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各学科的专业主课;并把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科主任及个人,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职、晋级及岗位工资的重要依据;还要逐步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以保证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全面素质的稳步提高。

四、重视青春期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中等艺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虽然好于中小学和其他中专学生,但继续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美术、器乐等专业做到保证体育课时、有专职体育教师、有体育设施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加强疏导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前途、家庭、社会、荣誉、人际关系等。

综上所述,中等艺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并积极落实的重要工作。只要艺术教育工作者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就一定能使艺术教育走出困境,快速健康地发展,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28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教资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第6篇

 

一、主要影响因素

 

1.办学经费匮乏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小学校舍的危房改造和教学条件的改善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又加上近年物价上涨过快等因素,各地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落实到小学教育这一块的经费与小学教育的发展相比,仍是捉襟见肘,有些地方对小学教育的投入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这就导致了许多地方的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寅吃卯粮;不少学校在去年的工资调整后,其经费只能保证教师工资的70%,而农村小学民办教师的工资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了严重制约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如果说我们只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的提高,而不顾小学毕业生的质量,那种“有房子、有教师、有书本就能上课”的做法也许还能维持下去,但这样一来,我国虽能在本世纪末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而实际上却会不断地增加新的文盲或半文盲。

 

2.教育观念落后

 

陈旧的教育观念使得大多数地方的小学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对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小学教育种种不良现象的产生和蔓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程有主、次之分。在课程开设方面,除城镇小学外,大多数农村地区小学未能完全按国家教委规定开足开齐全部课程并配齐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实际上,无论是农村小学还是城镇小学,真正把各门课程同等看待,视它们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不多。在学校里,语、数是主科,而音、体、美则是“小三门”,至于劳技、思想品德等课程也只是摆设和为了应付交差。

 

②视分数为唯一标准。虽然,全国许多地方已取消了小学升初中考试,但从我们所调查的实际情况看,所谓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也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实际上,中学的录取依然是根据学生的最后考试成绩来取舍的,并非根据对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和各方面能力的全面考核。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以致社会上和教育部门一些人依然认为,只有按最后的考试成绩录取学生才是“公正”的。

 

③学校存在重点、非重点之别。按说基础教育阶段不应该分重点与非重点学校。而实际情况则是,不但中学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甚至小学特别是城市中的小学也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别。由此,导致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资源配置,如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配备、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的欠合理性,使得一些家长不惜重金或找关系让自己的孩子上重点小学,最终导致“非重点”小学招生额不满,“重点”小学不堪负荷。

 

④课业层层加码。目前,小学生课业繁多,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源源不断地充斥课堂,小学生加班加点现象普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总是怕孩子们“吃不饱”,除了课本以外,总要给孩子们订各种练习册和复习资料,有的学校每个学生手中至少有两至三套与课本配套的练习册;部分学校还占用小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的星期天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补课、复习;再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名目的竞赛活动,使得学生承受过重的负担,最终导致学生厌学和学习兴趣的丧失。

 

⑤评估不科学。科学的教育评估需要全面考虑教育目的、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一所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状况,特别是正常的教学活动情况。但是,这在目前的小学教育教学评估工作中却被或多或少地忽视了,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甚至只注重对小学教学硬件方面的评估,有的虽也对教学进行评估,但评估的条件和标准往往是人为因素多。

 

3.缺乏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小学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而目前的小学教师队伍却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问题是:

 

①师资队伍不稳定。据报载, 我国小学教师在1994 年的流失数是19.5万人,占小学教师总数(专任教师561.13万)的3.52%,比1993年增长零点八五个百分点[1]。由此,我们不难发现, 我国的小学教师队伍流失比较严重,且流失率有上升趋势。虽然造成小学教师队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小学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过低,尤其是与其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子女就业等,未能得到切实解决,这不能不说是其主要原因。

 

②教师素质不高。 据悉, 目前我国现任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只有86.59%[2]。从我们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看,在一些贫困、落后的农村和边远地区,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远低于这一平均数。显然,教师的素质与我国正在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极不相称的。

 

③教师队伍老化。从我们所了解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城乡小学都存在师资缺乏、队伍年龄老化和急需补充新鲜血液的问题。而现在的一些中师毕业生由于众所周知的社会原因又不情愿到小学任教,跳槽现象屡有发生,为此,如何确保中师毕业生愉快地走上小学教师岗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④教改意识淡薄。目前,部分学校的领导者没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全新的教育观念,教改意识淡薄,只求常规教学的按部就班,从而使得一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不够,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不透,致使教育教学水平不高。

 

d

二、几点认识

 

我们认为,要真正解决上述问题,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目前,虽然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已有所提高,但许多地区还没有真正将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落到实处,尤其在教育投入上,随意性较大,没有体现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对整个教育的投入将有法律依据,并得到法律的保障。对于小学教育经费的使用亦需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类别和不同小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地、各校所需经费的短期和长期投放标准与重点。也就是说,对小学教育的投入,一要注意其在基础教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二要注意做到投入一片,见效一片,使其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得到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在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切忌再产生“马太效应”,不能人为地造成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分。同时,还要注意不能为了求数量而牺牲质量或只求表面的质量不求内在的质量。

 

2.转变教育观念

 

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同仁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育人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不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不把握住育人的标准和方向,而一味地片面追求升学率,那么,我们的小学教育就必然会走入误区。要想彻底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这种不正常现象,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一、小学教育必须切实转到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全部课程,并制定相应的全面而科学的评估标准。二、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小学阶段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注意及早发现和培养潜藏在孩子身上的各种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转变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去,着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个性特长的一代新人。其次,要运用激励机制,并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因为,现代的教师不应再是一名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而应成为一位名符其实的教育家。第三,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特别是学校要鼓励和培养一批在业务上冒尖的教师,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并以此带动全校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第四,教育行政部门要力争有一定数量的中师或高师毕业生到小学任教,给小学教师队伍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优化小学师资队伍结构。

 

4.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质量的好坏,因此,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必须重视小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从整体出发,全面研究和分析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时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第三,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运用所有能提高教学效率并能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各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完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教资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第7篇

一、  教育培训工作

XX年要瞄准上级公安机关提出的“岗位法规一口清、办公办案网上通、人人专业有强项、各个层面有标兵”的工作目标,为达到6月底前实现网上办公,年底前实现网上办案的要求,来组织开展练兵和培训工作,也就是民警的素质教育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政治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和体能素质教育。

首先是政治素质教育,它包括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廉政教育,从警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作风养成教育等等,今年要结合“评选百姓身边的好警察”活动,把民警的政治素质,政治觉悟,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以此推进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二方面是民警的业务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三块:  

一是法规练兵,就是学习《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务员法》和《人民警察法》等基本的法律法规,并及时掌握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知识。

二是群众工作练兵,即强化群众观念和做群众工作能力的训练,提高语言沟通、融洽关系能力,教育感化、征得信任能力,化解矛盾、缓解对抗情绪能力,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

三是技能战术练兵,也是练兵工作的重点,内容包括熟练掌握《简报》、《总结》、《调查报告》等常用文书的制作;熟练掌握信息录入、上网查询、网上办案、办公自动化等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手枪应用射击技能;强化警械使用、徒手攻防、控制与搜身带离等单兵技能;强化盘查抓捕犯罪嫌疑人,查控犯罪嫌疑车辆等个人和集体战术训练。今年在完成上级规定的15天集中训练的前提下,以岗位练兵为主,以所队训练为主,分局要为所队选定辅助教官,组成教官团,定期到基层所队去辅导训练。分局要定期组织考试考核,并以计算机应用为突破口,突出对岗位练兵的考试考核。

第三是体能素质训练方面,今年仍以民警自练为主,分局要定期进行测试,

以上是教育培训工作。

二、  抓典型工作  

为贯彻落实部长在“三基”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分局队伍建设实际,XX年抓典型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深入一线,善于向基层学习,用心去发现典型,真诚予以扶持,精心加以总结,热忱开展宣传,全力进行推广,实现全区范围内,不同警种、不同层面、各项工作都有自己的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营造队伍开拓、创新、向上、争先的浓郁氛围,为顺利完成日益繁重的公安工作奠定坚定的基础,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对现有典型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二是深入基层一线,用心去发现新的典型。

三是虚心学习,深入调研,努力把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升华为制度、规范,工作上要深化理论思考,努力总结规律,把具有普遍意义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炼出来,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和交流,努力实现周部长提出的民警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的经验,民警个人的智慧成为大家的智慧,民警个人的知识、技能成为大家的共同财富,使一个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在整个公安工作和队伍中开花结果。 《1》

第三是宣传工作。去年在分局党委的领导下,在基层所队的大力支持下,分局的宣传工作在市局组织的“三基”宣传工作评比中名列第三名。

今年的宣传工作要紧密围绕“三基”建设这个党委的中心工作去开展,主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典型宣传,二是“三基”建设成果宣传。

教资素质教育的重点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绩效工资改革是教育领域分配制度的创新,其实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它打破以往的职称工资分配模式,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使得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化,同时对教师队伍的有效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目的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稳定教师队伍,调动教师投身教育的积极性,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这就需要政府、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爱戴的老师!

经国务院批准,2009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行绩效工资分配政策,这一制度的实施,是教育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关注,对教师的关怀。绩效工资改革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

一直以来,教师的工资沿用的都是职称工资的模式。但是近年来,职称的评定越来越严格,尤其是高级职称,符合条件的老师很多,而名额却是有限的,这样就会造成在教龄、学历、能力相当的教师之间,因为职称的问题,收入形成较大的差距,挫伤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也导致了教师之间因为竞争,同事反目;因为拉拢关系,滋生腐败,丧失了作为知识分子的正直和良知。甚至有的老师负气离开本地学校,或者教育部门,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流逝。

为了遏制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国家决定调整教师收入分配的依据,逐渐淡化职称工作,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率先实行效率与公平两者兼顾的绩效工资,让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二、绩效工资的构成

根据国务院规定,绩效工资由两部分构成,分为基础性工资和奖励性工资两部分。各自所占的比重也不相同,其中基础性工资在总体中占了70%,奖励性工资为30%,奖励性工资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酬,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工资的比重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的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当然各地由于具体情况不同,绩效工资的两种构成比例也不尽相同。

三、绩效工资改革对教师队伍管理的影响

1.有利于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学校设置绩效工资取酬的分配改革,是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的搞活。绩效工资中奖励工资部分,是为引导和鼓励教师发展而设置的,在这种竞争机制的激励下,能促进广大教师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技能、积累工作业绩,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2.有利于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绩效工资的改革,为教师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教育资源的平衡,关键是学校办学质量的平衡,而学校办学质量的均衡关键是教师素质的均衡。绩效工资实行前,由于实行职称工资分配制度,各地的中高级职称名额有限,以至于很多教师因为评定职称无望,再加之城乡之间的工资差额较大等原因,很多教师离开自己学校,甚至负气离开教育行业,这样导致了一部分优秀的教育资源从农村流向了城市,造成了区域内各个学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绩效工资代替职称工资后,同一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工资大体均衡,这样缩小了收入的差距,有利于教师安心本职工作,尤其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的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教师投身教育事业

绩效工资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实施,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吸引机制,在教师评价和考核方面也实行了制度的创新,明确提出不能把升学率作为教师考核的标准,要求广大教师积极践行素质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注问题孩子,让他们能健康成长。在工资分配上由于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倾斜,激烈和引导了广大优秀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教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放胆干事,为实现自己的教育新理念努力工作。

四、实施绩效工资中出现的问题

绩效工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教育改革中的新事物,目前正在探索阶段,其成熟和完善尚需一定的过程,因此实施一年以来,在具体的操作中,各地取得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理解绩效工资改革的实质,执行走样,没有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反而引起一些矛盾和怨言。还有一些学校在绩效工资的奖励工资部分的发放中,因为缺乏科学的奖励标准,也会引起教师对绩效工资的抵触情绪。还有些教师对绩效工资存在错误的认识,把绩效工资和提高工资混为一谈,在实行过程中怨声载道。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有些问题需要政府进行规范和调整,有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解决,更有一些问题需要经济、社会、体制以及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因此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过程。作为广大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教育观,不应为争取个人的利益而斗气、负气,以至于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政府实施绩效工资的改革,是在教育领域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创新,目的是从政策导向上实行分配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调动教师投身教育的积极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政府、学校和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共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爱戴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