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第1篇

(1)加强体系建设。充分认识到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是在保障安全的大前提下才能称为科学的发展、健康的发展,建立全市建筑行业应急管理体系,成立应急指挥部,落实人员和岗位职责,确定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思想、目标和各项基本措施,不断完善日常管理机制,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前做到提前部署、重点防范,督促行业企业做好应急值守工作,主动与各级部门沟通联络,确保重点部位24小时值守,信息渠道随时畅通。(2)建立预警机制。一方面是针对建筑施工特点和特殊季节,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并部署检查,利用短信群发系统向行业企业和有关部门做出预警,提醒尽早制定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及时分析全国范围各类典型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成因,对自身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总结,通过汲取经验教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降低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几率。(3)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预案是事故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结合西安建筑行业实际状况,编制完善《西安市房屋建筑施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西安市建筑工地防汛应急预案》,《西安市建筑工地地震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西安市轨道交通工程应急救援预案》等一批可操作性强和真正具备实用性的预案。(4)开展救援演练。以“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为目标,调动企业力量,壮大和健全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将开展建筑施工领域应急救援演练作为重点工作任务,通过演练提高施工现场施工人员自救互救能力,提升行业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增强各相关部门在应急事件处置中的协同作战能力。(5)发挥专家作用。从建筑工程专家库中选取15名长期从事行业相关工作的资深专家,聘请成立专家顾问组和应急检测队,参与制定突发事故后抢险救援方案、灾害损害评估和修复方案等,在多起事故处理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是应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6)应急处置迅速。在建筑安全事故或应急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配各类应急资源,对事故区域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置,及时疏散受波及群众,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二次灾害,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如在“5.12”汶川地震事件造成多部塔吊受损的应急事件中,采取先论证后拆除的方式,避免了二次灾害发生;在“11.14”嘉天国际公寓爆炸事故和“5.6”轨道交通工程坍塌事故处理中,采取专家组评估论证方式,为事故处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在“9.10”玄武大厦脚手架坍塌事故发生后,将事故作为典型案例在全行业进行警示通报,提醒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建筑施工领域应急管理存在问题

应急管理即要做到“急”,即应对及时,也要做到“预”,即提前预想,对比两方面要求,当前建筑施工领域应急管理虽基本达到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及时处置的要求,但在体系机制、预案编制、队伍建设、资源调配等事前准备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2.1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亟待加强

从建设主管部门方面看,主要体现在个别部门应急管理机构还不够健全完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细致,熟悉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稀缺,导致应急管理力量薄弱;有些受限于条件,还没有建立成体系化的应急信息平台,缺乏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技术储备不够,手段相对落后;有的尚未对应急资源进行有效管控和储备,应急培训、预案制定和救援演练开展力度达不到要求等。从施工企业方面看,很多把事故救援等同于应急管理,出了事故才想起抓救援,平时对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不够重视,使得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资源储备不足,应急管理职责模糊不清,应对事故难以做到科学有效,甚至出现盲目施救导致事故负面影响扩大的情况。

2.2应急预案不完善

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特点、范围,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但目前存在着几方面问题:一是预案覆盖面不全。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虽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没有延伸到关键岗位,没有覆盖所有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二是应急预案质量不高,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三是企业内部上下级预案不相衔接,企业预案与建设主管部门预案不相衔接;四是一些应急预案编制后便被束之高阁,没有进行宣传、培训,更没有通过演练验证预案是否真正可行。

2.3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进展缓慢

反映在各企业应急救援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大型、特种救援装备,很多企业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投入力度不大,应急救援队伍力量薄弱,人员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仍很突出,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决策、指挥手段落后的现象也还普遍存在。同时,政府也应更加重视对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激励措施和鼓励性政策支持。

3.建筑施工领域应急管理对策

3.1加强应急资源储备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针对建设领域施工特点,依托行业企业力量,以定期集训等形式切实提高救援队伍应急能力和战斗力,政府部门应全面系统的掌握各类救援物资储备情况,发生突发事件后,统一对行业应急救援资源进行调配。

3.2重视应急预案编制

随着工程建设发展,施工过程中面对的各类新情况也不断出现,应按照预案的功能与目标有针对性地不断充实和完善预案内涵,提高预案编制质量,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新情况考虑周全、及时补充,使应急预案更具应变性和实际操作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行业企业的统筹协调,确定预案编制标准,明确各级预案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逐步实现政府预案与企业预案的相互衔接。

3.3建立应急经费补偿机制

各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家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工作经费通过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助相结合等多种来源形式加以保障。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可对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抢险救灾时所造成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损坏、损耗以及所付出的人力资源进行必要补偿补贴,以各项鼓励性措施提高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应急事件处置的积极性。

3.4加强应急管理相关培训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第2篇

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包括诸多内容,以下从管理重要性、管理目标、管理要点等方面出发,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进行分析。1.1管理重要性。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工业建筑行业本身是一个围绕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管理而展开的行业,因此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并且行业内部的企业数量也较多。加强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工艺建筑施工过程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的产生,从而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都知道,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但是由于工业建筑的施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高空作业、起重作业、交叉作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风险与隐患。因此,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施工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是非常必要的。1.2管理目标。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明确目标的支持。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确保安全的生产劳动,还有作业人员不受到伤害。通常来说,工业建筑常常是工业噪声、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的场所,这导致工业建筑在产生污染的同时,还会使得自身的使用寿命受到污染的影响而大幅度下降,并且这也对于周边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工业建筑的设计工作应当在充分重视绿色技术和环保措施的前提下进行,并且配合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以达到更好的环境保护与长期发展的效果。1.3管理要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掌握相应的管理要点。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时,应当将工作要点集中在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寻求系统性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时,应当合理地借鉴传统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熟经验,并且注重在这一过程中将这些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为工业建筑的有机使用奠定重要基础。

2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从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等方面出发,对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措施进行分析。2.1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工业企业进行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时,首先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企业在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教育和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加坚定地树立安全施工理念。其次,企业在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狠抓建筑施工的安全技能教育,并且加强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从而能够在根本上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人员的整体安全理念和安全施工技能。2.2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是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要点所在。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个体劳动者受到个人身心素质的诸多限制,因此这意味着提高个体的安全生产意识才是完全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所在。同时,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作为工作的关键所在,并且安全保护措施的建立应该主要从避免高空坠落及物体打击2个方面着手,从而能够有效降低高空坠落与物体打击发生的概率。另外,管理人员在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围绕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装修等工作来进行,并且通过利用相关的节能减排技术来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从而能够为工业建筑的绿色使用和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3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只有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才能确保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顺利进行。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的过程中,应当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并且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措施。同时,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的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理念,然后以此为基础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并且在平时组织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时,应当对工业建筑的整体形象发展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能够在根本上维护工业建筑周边地区的生态和谐,最终从整体上对工业建筑布局进行全面的优化。2.4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合理转移事故风险对于工业建筑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合理转移事故风险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购买工程保险,然后以此为基础将事故风险部分对外转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明白,安全事故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这是由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决定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购买工程保险才是极其必要的。另外,工业企业在合理转移事故风险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维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做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最终能够为工业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降低做出切实的努力。2.5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建筑外环境节能设计主要包括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内容。这一建筑设计人员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并且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重视利用自然环境来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首先对建筑地址进行合理的选择,然后在工艺建筑周围布置一定数量的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工业建筑周边的环境。

3结束语

新时期的工业建筑管理需要全新的理论、方法与技巧的有效支持,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其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孝泉,王俊,赵延茂.浅论推行HSE管理体系的必要性[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13,2(04):45-47.

[2]罗云.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技巧[C]//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1997.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1.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1.4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2.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3.1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3.2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3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4.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科]

【参考文献】

[1]全国新.浅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石河子科技.2009(04).

[2]徐俊.论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J].经营管理者.2010(12).

[3]刘雷.浅议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21).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

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阶段。如何面对挑战,适应新常态,以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当前亟需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经济新常态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挑战

(1)高端建设模式的引入,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提出了新课题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为了节省投资、缩短工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BT、EPC、BOT、EPC+BOT等一批趋向一体化高端建设的模式陆续得到实施,特别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PPP)帷幕已经徐徐拉开并正在实施推进,为建筑施工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新的建设模式下,施工模式也由过去单一施工向设计、采购、施工到竣工交付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管理转变。同时,也对新模式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提出了新课题。(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效能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减缓倒逼建筑施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胆拓展业务领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兼并重组等方式推进转型升级,实施集约化和多元化发展将成为一种常态。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势必发生不同企业安全文化的融合,也势必发生一系列资源的整合。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也势必面临机构调整、人员变动等资源的重新配置,对如何保持安全生产工作的连续稳定性、管理体系如何融合、管理方式如何创新、管理能力如何提升等工作效能问题提出了新要求。(3)国际建设市场的拓展,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从我国的外部环境看,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亚太自贸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紧锣密鼓进行,给建筑施工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开展国外工程承包,扩展对外业务,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建筑施工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机会增加,境外工程项目也会越来越多。由于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海外工程安全管理经验不足,对国外的宗教习俗、人文环境不熟悉,加上境外有些地方的社会动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和传染性疾病时有发生等很多不安全因素,直接威胁着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都对建筑施工企业在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战。

2.经济新常态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对策

(1)大力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前,建筑业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一些施工企业安全工作基础薄弱,现场安全管理粗放,隐患丛生,事故频发,这与安全发展理念以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要改变目前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必须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种现代安全管理模式,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覆盖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建筑施工企业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来抓,通过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工作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完善安全长效机制,使各施工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状态,做到管理制度标准化、设备设施标准化、人员行为标准化、现场作业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综合水平。(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随着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建筑施工企业发展规模逐渐壮大,拓展产业领域愈来愈宽,发展覆盖面愈来愈广,由此带来企业监管的对象数量比较多,监管覆盖面比较广的问题,特别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多,在建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建设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仅仅靠安全检查、统计报表纸质报送等传统的方式,要确保对企业所有监管对象进行有效安全监控,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将安全纳入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企业施工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的集中安全监控势在必行。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应用计算机建模、视频监控等现代的各种技术手段,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通过信息集约化,管控数据化,后台管理和监管对象的安全联动,动态监控,实现安全管理零距离,推动企业由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转变,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3)建立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设工程规模、类型、特点不同,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作业条件迥异,尤其是随着建筑施工企业参建的国内外项目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更加复杂,随时可能出现安全失控状况。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机制,制订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加强企业与社会的相互联动,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完善、反应迅速、处置得力”的应急救援体系,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施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防范突发事件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要积极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主动作为,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突发应对机制,探索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新路子,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对企业发展的保障作用,推动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勇.中央建筑施工企业设置安全总监的思考[J].建筑安全,2015(06):49-52.

[2]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释义[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2.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强化管理;策略

前言

城市人口数量骤增,增加了城市生活压力,尤其是住房供应需求,这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质量问题却层出不穷,对此必须要引起重视,强化建筑施工管理,提升质量,保证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

1 完善现有的施工质量管理机制

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社会的努力。任何一项工作在开始前都需要负责人、施工技术人员及管理等人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工程的质量。遇到问题所有人员要共同研究,p少损失。另外,技术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规范,对施工工作进行指导,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保证科学施工。

2 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效率

质量是评价工程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出施工方的能力,同时也是工程管理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市场体制改革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几句增加了施工单位的压力。施工质量的管理就是对业主与管理者目标的实施,是确保整个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为关键的就是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这是确保施工质量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因此,要做到全责分明,互相牵制。所有进场工作人员必须要持有相关的资格证,所有进场的材料也必须要符合施工要求,做好预防与现场管理工作。总之,就是对影响建筑施工的所有因素都要分析,将其分配到每个人,从源头控制施工质量。

3 严格控制施工成本

3.1 掌握市场需求,了解社会呼声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成本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对成本价值有合理的规划,然后才能综合考虑,确定自身价格。

3.2 经济效益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任何行业都在追求经济效益,建筑企业亦不例外,经济效益是其生存的基本,因此,成本规划中必须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因素。这就要求在施工前将建筑质量与施工成本进行细化分析,整理、规划,规定施工周期。在这一过程中仍然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质量是工程建筑行业立足的根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质量服务的。同时,控制成本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财务部门需要对成本进行规划,管理部门要去执行,监管部门也要做好监管,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成本体系的正常运行。首先作为管理层的负责人必须要对整个成本控制体系进行全面规划,然后负责人要协调多个部门,并明确每个部门的责任。最后,负责人要与审计部门共同作用,严格审计每笔款项,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管理层,便于管理。

4 加大对员工的培训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安全问题永远都是重中之重,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必须要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将安全纳入到管理的范畴,在培训中加入这部分内容。不论是企业或者是个人都要对安全施工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少施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要提高,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就蒙混过关。另外要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加强培训,不论是岗前、在岗职工都需要参与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及安全意识,将施工安全遏制在萌芽状态,减少安全事故。

5 不同学科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

所有的参与人员都要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另外,必须要创建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提升对关键问题的解决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重复、交叉错误频出,因此在图纸与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减少技术错误。图纸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整个建筑体系建筑的前提,是联系各个学科之间关系的纽带,这就要求图纸设计人员在保障自身设计的前提下与其他工作做好衔接。在施工前要对图纸进行会审,确认可实施性才能投入施工。施工后要做全程监管,保障各工序施工达标,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多部门的沟通可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6 创建并完善建筑施工事故的应急管理体系

对于一般的施工问题在施工条例中都有明确的处理规定。现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事故应急预案,以防突况。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总结,并作为后期工作的指导,减少相同问题的重复发生,并构建切实可行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失。这就要求建筑企业管理阶层对安全事故的紧急救援方案认真审核,组建专门的应急队伍,同时对所有参与的人员都必须要严格要求,进行专门的培训,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后,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应急装备都要定期的维护并检查,确保应急事故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保证装备可以发生作用,确保所有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对施工的质量与安全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管理更加重视,通过强调管理目标,强化施工监督管理,检查与验收等工作,确保每个工序的施工质量,最终确定整个工程的质量。从施工的多个层面上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安全,以保障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社会树立正面形象,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建筑实力,增强经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国旗.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4(3):34.

[2]徐灏.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J].会计师,2014(21):24-25.

[3]王铁,孙惠祥,董志根.认真贯彻标准,严格执行制度,确保安全文明施工――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建筑安全文明施工管理[J].建筑安全,2015(10):65-67.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第6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

调整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全县建筑施工企业、市政公用企业都分别制定了应急预案,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应急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

二、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工作措施

我局围绕建设领域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工作措施,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队伍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部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在节假日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根据我县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和责任主体,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

三、强化队伍建设,开展救援演练

目前,全县建设建筑施工企业都有相应的应急队伍。开展定期评估分析,提高应急工作能力。为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总结工作经验,我局对以往建设系统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并对在我县施工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了总体评估,针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工作措施。

四、抓好安全生产,落实隐患排查

我局对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中,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施工企业限期整改。大力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建立健全了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严格了安监申报程序,并对重点部位进行了跟踪监督和防护。近年来,开展了质量安全生产大检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等专项检查达30多次。采取“日督查、周排查、月抽查”的工作方法,针对检查中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隐患及时发出《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152份、《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暂停施工通知书》13份,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到位,有效地制止和消除工程质量与安全隐患;在“五一”、“十一”、“十”期间组织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的检查。此外我局还充分利用“安全生产宣传月”等专项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增强了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近年来,我县未发生建筑施工重特大安全事故。

五、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是个别单位缺乏实战经验,反应滞后,贻误时机。二是应急救援队伍的非专业化和应急救援的物资储备与装备不足影响救援工作开展。

六、今后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1、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加强预案的法制建设,逐步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标准体系。

2、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自身建设,强化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使其成为一支业务精通、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

3、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知识,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救援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第7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全面排查治理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排查的重点内容

(一)建筑施工企业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建筑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机构、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情况;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建立、执行情况;隐患排查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情况;分包企业安全监管情况等。

3、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风险抵押金缴纳、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等情况。

4、安全培训教育情况。企业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保证经费情况;企业全员(包括农民工)培训教育及考核情况;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5、应急管理情况。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情况;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

6、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情况。事故报告制度建立情况;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和落实整改情况。

(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

1、企业依法取得施工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企业依法进行建筑施工活动的情况以及遗留问题的整改情况。

2、工程的总承包企业、分包企业及工程监理单位等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

3、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施工现场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四口、五临边”、高边坡、物料提升机及施工外用电梯、塔吊等重要部位的安全防护与管理符合标准规范的情况。施工作业人员人身安全防护、劳动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施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情况。

5、施工现场起重、吊装设备及机具的安全检测检验合格情况。塔吊、物料提升机等安全、拆除方案的制订及执行情况。

6、脚手架的设计、制造、搭设、使用和维修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情况。

7、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高大桥梁等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制订及专家组论证和审查情况。

三、实施步骤

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各县(特区、区、开发区)建设局、各建筑业企业要结合本地区和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于6月15日前,研究制定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并督促建筑施工企业认真落实。

(二)企业自查自改阶段:7月15日前,各建筑施工企业要按照有关要求,深刻吸取本企业和其他同类企业以往发生的事故教训,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方案,认真开展自查,全面治理事故隐患,一时难以治理的要列入计划,落实资金和责任,限期整改,并制订应急预案,加强监控。企业要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报各县(特区、区、开发区)建设局。在此期间,各县(特区、区、开发区)建设局要对建筑业的自查自改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

(三)督促检查阶段:7月份,各地、各单位要在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组成督查组,对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二是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到位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应急措施制订情况;三是查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和隐患治理资金落实情况;四是查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情况。各县(特区、区、开发区)建设局要在7月25日前,完成对本行政区域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并将督查方案、督查结果等有关情况报市建设局质量安全科。

7月下旬,市建设局将组织督查组,对各地、各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情况进行督查。督查内容包括:各地、各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和贯彻落实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控情况;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制订和落实情况以及是否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重大事故及事故瞒报的查处情况等。

(四)“回头看”再检查阶段:为巩固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成果,确保取得实效,在第四季度组织开展“回头看”再检查。主要检查各地、各单位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是否治理到位,隐患排查监管机制是否建立健全等。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治理工作方案,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人负责制。各地、各单位要采取措施将本通知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到每一家建筑施工企业和每一个施工现场,不留死角。

(二)突出重点,强化督导。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要突出重点。各地、各单位要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力,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防范能力。同时,要将此次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和质量安全标准化活动结合起来,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三)广泛发动,群防群治。要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建筑施工企业要紧紧依靠技术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职工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积极主动地参加隐患治理。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机电安装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6012(2015)12-0126-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着快速的增长,我国的建筑业发展也已进入黄金时期,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的重大工程项目,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的条件。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建筑机电工程项目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工程事故,本文以此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1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综述

1.1必要性

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十分迅速,其中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发展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根据我国统计局的数据,在2003年的时候,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占据建筑业的7.97%,到2013年时,该项统计已占据建筑业的12.77%。可见建筑机电安装行业的发展是十分的迅速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然而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在各类社交媒体上也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工程事故,比如:2010年广东省电台大楼失火,原因与装修有关;2012年安徽省合肥市某建筑工地因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9名建筑工人从201米高度处坠亡。以上一些的工程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力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了危害,影响到城市发展秩序。在事故发生之后,都要对相关监察部门进行追究,对一些正在进行的工程进行停工修整,并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处罚,但机电安装工程事故仍然频发,所以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建筑业的严峻现实问题。为了建筑业朝向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的安全责任,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将安全风险降低到最低的状态,是当下最有必要的事情。

1.2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建筑业进入了一个更加辉煌的发展时代,但高度发展仍然主要依赖于固定的投资规模,其发展还仍在处在一个粗犷的模式,在整个建筑业之中,技术仍在落后;信息技术和部分技术没有结合在一起;标准化的操作也没有深入到每一个工程当中。员工的专业技能有些还培训不到位,由于机电安装涉及到的施工机具使用较多,同时也是同土建交叉作业,是一个高危险的工作,过程中有一点疏漏都会造成人员伤亡,对于机电安装工程的进行有必要的安全风险管理,是对员工的负责,也是对工程质量负责。还有一些事故原因是由于政府监管的疏忽,一些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监管的手段和力度都有待改进。如果安全风险管理的投入力度不足,施工现场没有安全措施,这些情况都会造成人才和资金的损失,会造成工程项目质量出现问题,安全事故频发,所以机电安装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现阶段仍然需要进行改进。

1.3现状

对于现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来讲,一些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还不完善,风险管理的意识还有待提高,虽然现阶段一些企业的在机电安装工程中进行了一些安全管理,但事实上却还未形成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由此导致项目安全事故频发。对于安全风险管理来讲,第一步是要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在对以往事故的风险上进行总结,然后这方面的资料现阶段还较少,不足以支撑风险识别的进行,所以造成了安全风险管理的比较难以进行。对于一些施工企业来讲,一线的员工多为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都不完善,自身的安全意识也较差,接着安全培训也不完全,这就为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2安全风险管理机制构建

上述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安全管理进行了基本的论述,在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上,对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是一种解决方案。

2.1明确管理目标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安全管理的工作是十分重要,所以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中,必须要明确管理的目标,来对安全风险管理进行实践指导。在明确管理目标中,要分为问题是明确;信息的收集;目标的分解和制定等几个部分。问题的明确主要是要求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者能够在目标的制定之前,发现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一些专业化的手段对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识别,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明确安全风险出现的原因。信息的收集是主要以系统分析方法为依据,对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一些与安全风险有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包括像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等。目标的分解与制定是在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一些安全系统的目标进行制定。为了让安全风险管理得到合理的过爱你,有必要明确管理目标,对于一些管理目标进行分化和制定,确保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2.2实施安全培训

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由于难度要高于一些其他的工程项目,参与工程的人员有必要接受系统的安全培训。在这方面推行,以便工程人员对工程安全以及安全要求作出全面的认识,在工程过程中必须佩带护具上岗,整个安全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对设备和工具的安全使用;人身安全的防护等,其中工程人员对与设备的使用应是培训的重点,在培训过了之后再让员工接触设备让员工掌握设备的使用要点,对于设备是一种保养,对于人身安全也是保护。人身的安全防护是要让工程工人了解安全的重要性,严禁出现不正当的工程行为,以保证自身的安全,避免造成工程事故。实施安全的培训,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部分之一,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有助于工程的效率,也是对人员安全负责。2.3构建应急措施面对一些应急的事件,构建相对于的措施,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根本。在构建应急措施中,应分别在企业总部和施工现场进行设置。其中企业总部的应急措施主要用来处理安全处理应急指挥和应急管理,施工现场的应急措施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处理措施。在对总部和现场进行设置之后,同时需要对应急预案资源做出合理配置,这一配置过程需要根据施工环境和现场来决定,从而提高现场的自救能力。最后还需要建构一些有效的疏散机制,对于事故做出有效的预判,却行安全事件发生后的疏散方向,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的及时疏散,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减低工程事故带来的损失,也是对施工现场安全的保障。

3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在对安全风险管理机制进行阐述后,在建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中,还需要对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管理措施。

3.1完善保障体系

安全是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保障基础,要比其他的所有项目都重要。所以在企业或者单位中,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小组,指导并且对工程安全方面进行负责。还应该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保证从业人员有着明确的安全意识,规范他们的行为。部分的企事业范围,定期的事故演习,模拟事故发生情景,以此来准备应急预案,进一步保证事故发生时人员的安全。只有通过强有力的监管,让员工建立安全意识,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都有着完善的安全体系保障,才是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负责。

3.2适当转移风险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需要各个部门进行配合和支持,共同承担风险,避免风险的集中和恶化。适当的转移风险可以有效的降低每个部门承担的风险,遏制风险累积造成的事故,但不能从根本上避免事故产生。比如项目单位可以对员工和工程购买保险,让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风险,有效的降低企业所承担的损失。像“工程一切险”、“第三方保险”、“人身意外事故和医疗”等保险项目,在各大保险公司都存在,对这些项目进行适量的投保,即使对员工人身的保障,也是对工程质量的保障。也可以通过中介将非保险类的风险转移给商业伙伴,在分包合同中,要求分包公司接受业主合同文件中的各项合同条款,分担一部分风险,也可以将风险将大的一部分分包出去,将一些赔偿费用写进分包合同里,如此一来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还能够保证工程照样进行,减轻施工企业的安全责任。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对建筑业的发展有着关键的意义,由于对于技术要求很高,对于员工的技术要求很高,所以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风险较高,只有通过对于安全系统工程机制构建和风险管理措施的实行,利用企业和政府进行普及,才能保证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登伦.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2]屈中秋.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4,(9):136-137.

[3]徐良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6):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