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康复训练;施行意义

[中图分类号] R27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b)-0192-03

随着交通、建筑等行业的不断发展,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不良事件不断增多[1]。膝关节周围骨折主要有股骨髁上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手术是治疗该类骨折的主要方式[2]。临床上通常以复位、固定以及功能锻炼为原则来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良好的复位和固定能为患者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功能锻炼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选取本院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方式及施行意义,取得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8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5~73岁,平均(48.62±9.83)岁;骨折部位:16例股骨髁上骨折,15例髌骨骨折,10例胫骨平台骨折。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6~70岁,平均(48.39±9.17)岁;骨折部位:17例股骨髁上骨折,14例髌骨骨折,10例胫骨平台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予以患者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肌肉锻炼。研究组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其内容主要如下。

1.2.1术前康复护理 ①心理康复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交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复位、固定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方法,耐心地解答患者的问题,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护理人员重点向患者讲解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争取患者主动配合进行康复锻炼。②术前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骨折相关的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并着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并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或现场演练的方式讲解相关步骤,保证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相关训练技巧。

1.2.2术后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康复锻炼,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活动量,且嘱咐患者不可屈膝、下蹲,尽可能地锻炼肌肉和关节。①被动训练:护理人员予以关节被动训练,术后1~2 d,进行关节屈伸被动运动,屈伸角度为30°,每天训练1 h左右,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患者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屈伸角度。②主动训练:术后1~2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屈伸训练,锻炼50~100次/d;术后3~6 d,护理人员将患者膝关节垫30 cm左右,指导患者进行伸直膝关节训练,锻炼50~100次/d;术后6~8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坐位,进行直腿抬高、膝关节伸屈训练,锻炼100~200次/d;术后9~10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屈膝屈髋训练,锻炼100次/d;术后1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抱小腿中下部屈曲训练,锻炼100~150次/d。③恢复期康复指导: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如果骨折线相对模糊,骨折位置对位正确,则形成骨痂、拆除外固定后进行康复训练。如果患者膝关节存在较严重粘连情况,则予以理疗,并进行伸屈牵引膝关节的训练。给患者应用关节松动术,向外、向内侧推动髌骨关节,上下推动髌骨,胫关节内旋、外旋、前后及侧向滑动,术后予以冰敷以减轻炎症。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主动屈伸受累关节,并逐渐增大屈伸角度和锻炼次数。④心理指导:护理人员主动询问患者康复训练情况,倾听患者主诉,耐心地解释相关问题,并告知患者坚持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充分利用健康肢体完成康复锻炼。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让患者家属了解康复训练对患者身体康复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家属多支持、鼓励患者,从旁监督、协助患者努力完成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术后第3个月进行随访,采用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患者膝关节情况。膝关节ROM是指膝关节活动时可到达的最大弧度,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主要包括跛行、支撑、交锁、不稳定、疼痛、肿胀、爬楼梯、下蹲8个内容,满分100分,分数越低,表明膝关节功能越差。两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优: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范围≥91°;良: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范围为61°~90°;一般: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关节活动范围为31°~60°;较差: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关节活动范围≤3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组膝关节ROM、Lysholm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膝关节ROM、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组成结构,对运动的要求较高,且膝关节骨折通常导致膝关节结构及其周围组织受损[4]。因此,许多患者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存在膝关节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关节活动障碍、软组织肿胀、压痛等症状,使得患者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5]。相关研究指出,术后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骨折处愈合,能避免骨痂硬化持续升值,可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6]。有学者指出术后1周是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最佳康复训练时期[7]。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膝关节ROM、Lysholm评分存在较大差异(P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志林,李景进.中药熏洗法配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 41(5):116-118.

[2]潘艳,周玲,胡三莲,等.图谱法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5):519-521.

[3]张英霞,德琳.兔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时机选择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1):44-46.

[4]张丽红,孟立芳.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7):3054-3056.

[5]单志文,徐建华,刘会娟,等.穴位按摩配合训练器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5,37(4):602-603.

[6]李肖媚.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训练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27):5561-5561.

[7]田艳玲,邵雯君,肖艳波,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8):747-748.

[8]周水利.中西医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9):132-134.

[9]肖星明.\谈康复训练在膝关节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8):4292-4293.

[10]赵晓梅.早期功能训练指导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209-210.

[11]陈红明.功能康复锻炼在膝关节周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5):93-94.

[12]Yau DT,Chung RC,Pang MY,et al.Knee muscle strength and visual acu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odifiable predictors of falls in patients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a prospective study[J].Calcif Tissue Int,2013,92(3):287-295.

[13]Meyer C,Szalay G,Alt V,et al.Triple fracture during rehabilitation after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4,22(11):2662-2664.

[14]Gilbert A,Li CS,Sancheti P,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knee osteoarthritis:india-based knee osteoarthritis evaluation (iKare):a study protocol[J].J Long Term Eff Med Implants,2013,23(2-3):93-104.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干预;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088-01

随着人工关节材料的改进和设计的不断完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方式,术后10年优良率高于90%〖1〗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手术成功与否,而且也取决于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增加肢体功能的恢复的疗效,我科自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对82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82例,男47例,女35例,年龄41~75岁,平均 岁,其中骨性关节炎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例,结核性关节炎例,老年性退行性骨关节病例。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膝关节疾病类型、膝关节活动度和关节HS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干预。两组病人均得到随访,比较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1.2.1 术前康复训练:①向病人讲解术前功能锻炼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功能锻炼后可以达到的康复效果,让病人提前掌握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及方法。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加强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嘱患者尽量伸膝,保持股四头肌收缩10s,然后休息10s,10每次5~10min,每天完成50次~100次,最好达到肌肉有轻微酸胀、疲乏感,同时进行绳肌的静力收缩练习,此方法能够增加肌力,防止肌肉萎缩。③踝泵练习 嘱患者踝关节跖屈、背伸及旋转运动,分别保持5~10s,然后放松,每次重复10~20次,每天2~3次。④引体向上运动 患者仰卧,双手握住牵引床拉环,利用手臂、健侧肢体做引力向上运动,使背部臀部抬离床面。⑤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拐杖,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排痰,练习床上大小便,为术后做准备。

1.2.2 术后康复训练

1.2.2.1 第1阶段:术后24小时 将患肢抬高,膝下垫垫,膝关节置冰袋冷敷12小时,待麻醉清醒后即开始指导病人练习股四头肌及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术后早期由于麻醉效应未完全消失,患者能够很容易地收缩股四头肌,使膝关节伸直,这在患者心理上形成暗示,收缩股四头肌并不困难,使术后股四头肌锻炼更加有效,此阶段的目的旨在控制疼痛,肿胀,预防感染。

1.2.2.2 第2阶段:术后48到72小时 持续被动运动(CPM),CPM应用于辅助关节恢复屈伸功能,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运动的重要方法,能够减轻患肢肿胀,防止膝关节粘连,提高膝关节屈曲度〖2〗,开始活动角度为10度,终止角度为30度,每天2次,每次30~60min,每天增加5~10度,术后1周关节屈曲度>90度。研究表明,膝关节的运动可使胶原纤维沿应力方向沉积〖3〗,因此,术后开始关节运动可将瘢痕对关节ROM的限制降低到最低限度。术后第4天到7天 在以上训练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股四头肌训练,每次200次,每日2~3次,同时配以直高抬腿练习,患者取仰卧位,伸直膝关节,将肢体抬高15cm,10~15s后缓慢放下,直到大腿疲劳为止。每次100次,每日1~2次,此运动主要是锻炼股四头肌肌力。鼓励病人坐床沿做屈膝练习,病人坐床边,小腿下垂,缓慢屈伸膝关节,训练腓肠肌牵拉功能。

1.2.2.3 第3阶段:站立和行走训练 术后2周训练扶拐或借助助行器下床练习行走,刚下床时重心放在健肢,患肢不负重,在患者能耐受情况下,重心逐渐由健侧过度到患侧,行走时健肢先迈步,站立及行走15min,每天2~3次,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时间可根据病人情况适量增加,先短距离行走,再练习较长距离的行走。在有家属陪伴情况下可试脱离拐杖自己行走,术后3周指导患者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梯时先健肢后患肢,下楼梯时先患肢后健肢。

1.2.3 出院指导:嘱患者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进一步加强患肢康复功能训练,告知患者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不感到疲劳与其他不适为度,避免增加下肢负荷的运动,如跑步、跳跃等。防止关节损伤。嘱患者门诊定期复查。

1.3 评价指标:术后1、3、6月追踪随访,评价标准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标准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关节稳定性等,满分100分,总分大于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尚可,60分以下为差〖1, 2〗。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SS和ROM评分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干预组术后HSS总分和ROM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均P

表1 两组患者HSS和ROM评分比较(x±s,分)

2.2 干预组无一例发生呼吸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脱位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呼吸道感染2例,深静脉血栓1例,无一例发生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与脱位。

3 讨论

人工全膝置换术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用以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的手术,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因此术后早期康复是保证手术效果和恢复关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精湛的手术只有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锻炼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本结果显示,早期康复干预的干预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优于常规组,在患者能耐受情况下锻炼时间越早,坚持时间越长,关节功能恢复越好,前期功能锻炼能促进患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肌腱、关节囊粘连和挛缩,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期训练主要目的在于恢复关节活动度及增强肌力。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其周围的肌肉力量来维持,运动代谢产生的乳酸和腺苷可刺激肌肉组织血管扩张,改善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肌力的恢复〖3, 4〗,因此教会病人康复训练的方法,使患者在术后能够较快进行康复锻炼,对减轻肢体肿胀,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加膝关节的屈曲度,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至观重要的作用,使病人尽快恢复关节功能,满足病人日常生活需要,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应由轻到重,由易到难,由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正确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病人出院后仍要坚持关节的康复训练,加强随访,督促其继续坚持关节的康复训练,帮助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适度的活动,避免剧烈的运动和体力劳动。

参考文献

[1] 吕金捍, 金群华, 李亚平, 陈德胜, 张亮, 高希武. 18例同期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疗效分析.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 (04): 397-398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伸直位僵硬;护理

现如今,膝关节术后的康复训练,往往采取的是关节松动术及CPM康复机等治疗,通过机械性的研磨膝关节面,牵拉挛缩的股四头肌及膝关节周围组织,以恢复关节活动度,但往往由于是被动活动,患者忍受着其带来的巨大痛苦,因此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早期有效的功能训练关系到能否最大程度的恢复关节的功能。我科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的34例膝关节术后伸直位关节僵硬的患者,在采取关节松动术、CPM机等常规治疗手段基础上,辅助给予其中药药浴、中药封包、穴位按摩等中医护理干预,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34~71岁,平均47岁。其中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4例,半膝关节置换术后10例,股骨髁间骨折术后4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6例,术后关节制动时间7~65 天,平均36天。以上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关节屈曲活动障碍。

1.2 临床护理

1.2.1心理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病情、耐受程度、家庭背景、抗压能力等,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及长期制动所导致的并发症,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信心,积极的配合整个康复训练过程。

1.2.2基础护理 良好的环境是实施康复训练的基础,每次康复治疗前,都应调节好室温,注意保暖,仅暴露治疗部位,有爱伤观念,必要时用屏风遮挡。康复治疗后,也要注意患肢的保暖,避免受寒。

1.3 康复训练

1.3.1穴位按摩 根据病情,选择腧穴,如血海、足三里、犊鼻、阳陵泉、阴陵泉等,手蘸精油,以揉、捏、按、推等方法,松弛肌肉、关节,促进气血运行,炎症消退,减轻肿胀、减少痛苦。

1.3.2 中药封包 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中药方剂,将中草药放入布带捆绑后,冷水浸泡5分钟后放入微波炉或电饭锅内加热,待热透后,将包袋置于患者膝关节处20-30分钟。

1.3.3 中药浴足 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中药药液,按比列调配药液浓度,放入电动浴足盆内,开启磁疗开关,水量以浸没患者小腿,不超过伤口缝线为度,患者采取舒适,将双足浸泡于药液内20-30 分钟。

1.3.4 关节松动术 可先按需给予镇痛剂,行股四头肌推拿、按摩,松弛僵硬的肌肉后,被动屈曲膝关节,缓慢屈曲,逐渐用力、手法拿捏适度,一般情况下,被动屈膝90°左右。治疗后,立即给予冰敷20-30分钟,以减少关节液渗出。此手法治疗后,可出现浮髌试验(+),关节腔液增加,可协助医生行膝关节穿刺术,抽出膝关节内积液。

1.3.5 CPM康复机 运用CMP康复机,将患者患肢放于CPM康复机支架上,将病人的大腿和小腿缚于CPM机上,机器夹角与患肢膝关节要处于同一水平线,由小角度(0°-30°)开始,逐渐调整活动度(每日增加月10°),直到病人能耐受的最大程度。

2 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活动度较差,屈膝35°~55°,平均47°,治疗4周后膝关节活动度屈膝85°~145°,平均105°。治疗效果按Judet国际标准评定,优28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1.18%。

3讨论与体会

3.1 中医理论认为伸直位的膝关节僵直,主要原因是由于跌打损伤后气滞血瘀痹阻于筋骨、关节经络所致,应以行气化瘀、通络除痹为治疗原则。但由于患肢长期制动,易导致关节内粘连、股四头肌挛缩,造成膝关节纤维性的僵直,迫使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运用中医护理干预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僵硬,体现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特点,符合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

3.2 患者主动积极的进行早期的、有效的功能训练是恢复关节功能的根本重点,早期的功能训练能使关节液正常循环和分泌,可较快地恢复膝关节功能[1],国外研究证明,关节功能低下仅1~2个月的时间即可发生废用综合征,超过6个月进行功能锻炼则收效甚微[2],常规给予关节松动、CMP等治疗,是通过牵拉挛缩的股四头肌和膝周组织,机械性研磨膝关节面的被动活动[3],患者痛苦大,配合差,效果不尽人意。此法给予给予中医护理干预,通过中草药药物的渗透,改善了局部血液供应,流通气血、传导经络、软化挛缩组织、疏通腠理、恢复组织弹性,舒松关节筋络、并能行气止痛,为患者之后的主动锻炼大大减少了阻力,减轻了痛苦,还可以再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丽华.膝关节骨折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及护理[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119-120.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延续护理;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14-02

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关节疾病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该手术仅仅只是为病人提供了一个优化膝关节功能的条件,要想真正实现恢复功能的目标,还需强化术后的训练与护理。鉴于此,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46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即常规组与延续组,每组各有46例。常规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为(71.3±5.3)岁;左侧16例,右侧15例,双侧15例。延续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为(70.2±4.9)岁;左侧13例,右侧16例,双侧17例。2组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即在手术前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的病情和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再对其予以心理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等[1]。在此基础之上,对延续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具体内容为:

(1)首先应组建一支延续护理小组,且对小组成员展开培训,而培训的内容主要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知识与相关技能;除此之外,还应制定有关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制度与操作规范。

(2)患者出院前一日,小组成员对患者展开全方位的评估,以掌握其基本信息与护理要求,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身体与心理状况等,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延续护理计划,其中包含功膝关节功能训练、预防并发症、回院复诊具体时间等[2]。

(3)在患者出院当天,对我发放“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手册”及其相应的光盘,同时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每日做好康复训练日记,其中记录康复训练的形式、训练的时间等。

(4)延续小组成员在患者出院后,每周对其进行一个电话随访,以了解其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与每天功能训练状况;若患者提出相关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每个月小组成员上门随访一次,以掌握患者的康复状况,且对其康复训练进行现场指导,从而保证患者训练的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采取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该指标所包含的如下项目:进餐、修饰、穿衣服、如厕、洗浴、移动以及膝关节运动功能等。参照患者在完成每一项时的独立程度以及他人予以的帮助程度,将其分成七个等级,每一项的分值在1~7分,总分是126分,分数愈高,说明患者的独立性愈好,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愈好[3]。

除此之外,再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低于69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展开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 ±s)表示,t检验。P

2.结果

1)出院前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情况见下表1所示,由表可知:出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以及9个月的Barthel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延续组中有31例非常满意,13例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5.7%(44/46);常规组中有24例非常满意,15例满意,7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4.8%(39/46)。组间护理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患有膝关节疾病的患者,其在实施膝关节置换术后,还需经历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最终方能实现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而康复训练阶段一般是在家进行的,因此,为保证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效果,就必须注重对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针对这一情况,临床上推出了延续护理,该护理模式一般是从医院――家庭的延伸,其内容为:医院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出院计划,且在患者回家后依然对其实施持续的随访和护理指导[4]。这种护理模式可帮助护理人员较好的掌握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情况,且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加速患者的康复。

经研究发现,实施延续护理的延续组患者,其出院后的Barthel指数均高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常规组,即95.7%vs84.8%,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一定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彭芳莉.延续性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1(22):2168-2169.

[2]杨毅华,钟红娟,邹粉珍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42例院外延续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27-28.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单隧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 前交叉韧带损伤;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6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039-02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运动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极易对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造成影响,进而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运动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损伤患者关节内结构,此时必须要进行手术重建治疗[1]。现阶段临床上通常选用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实施前交叉韧带重建[2]。本研究中采用单隧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方式对收治的5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且为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在进行肌腱重建手术后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康复训练指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5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膝关节损伤,其中22例患者合并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在给予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同时配合半月板缝合或切除术治疗;本组52例患者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8~46岁,平均(25.6±4.3)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即所有患者均有明确膝关节外伤史,且所有患者Lanchman试验及抽屉结果均呈阳性,均在关节镜下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2)所有患者均有韧带残端存留;(3)所有患者前交叉韧带损伤时间均未达5个月;(4)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不符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锻炼诊断标准的患者;(2)排除经MRI检查合并关节其他韧带损伤的患者;(3)排除骨骺未闭合的患者;(4)排除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5)排除术后随访资料不全的患者。

1.3 方法

本组52例患者均行单隧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手术,术后均配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后便开始佩戴膝关节支具,手术结束后2周内患者需在医院接受康复指导训练,术后2周患者可出院,同时仍继续进行院外康复训练,具体训练措施如下。

1.3.1 初期(术后1~4周) (1)术后第1周。手术结束后因多数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创伤炎性反应、肿胀等症状,因此,术后3~5 d内,通常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临床上通常将踝泵动作、直腿抬高、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作为患者的常用练习方法,术后6~7 d被动屈曲角度到90°,护理人员必须要耐心的指导患者进行上述训练,并且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髌骨推动练习,以避免髌骨关节粘连现象发生,增加膝关节的灵活性。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负重练习,以逐渐实现患肢单侧负重站立。(2)术后第2~4周。该时期内训练重点应以促进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为主,术后2周,膝关节被动屈曲至100°;同时应指导患者进行强化肌力练习,可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直抬腿可达6 min;该时期患者患肢仍难以完全负重,行走时需持拐,患肢负重1/3。术后3周被动屈曲范围应控制在110°,同时仍应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屈伸运动及肌力强化运动;指导患者进行抱膝运动,抱膝至产生疼痛感,保持10 s,休息5 s后再进行抱膝训练,反复练习20 min。术后四周被动屈曲达115°,指导患者进行静蹲或靠墙滑动练习,力求正常步态行走,睡眠时可不带支具。

1.3.2 中期(术后5周~3个月) (1)术后5周,被动屈曲角度控制在120°,可指导患者进行固定自动车练习,从无负荷逐渐向轻负荷过渡,2次/d,30 min/次。(2)术后6~8周,被动屈曲至与健侧相同;术后6周完全负重,指导患者逐渐行全蹲练习,并进行肌力强化训练,并适当增加直抬腿练习及静蹲训练。指导患者增加膝灵活性与平衡练习,如变向走、变速走、保护下走平衡木及站平衡板等练习。(3)术后10周~3个月,术后10周可根据患者情况去除保护支具,并指导患者主动屈伸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另外应指导患者每天坚持进行俯卧位屈曲训练,每次牵拉时间应控制在10 min,并逐渐开始进行跪坐与蹬踏练习。

1.3.3 后期(术后4~6个月) 术后4个月患者开始全面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后期可逐渐提高最大力量,指导患者进行大负荷运动,每组8~12次,连续进行2~4组练习,每组练习间休息时间应为90 s;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膝绕环练习及上下跳练习;此外还应指导患者进行慢跑、游泳及跳绳训练。

1.3.4 恢复运动期(术后7个月~1年) 该时间患者可全面恢复运动,可逐渐恢复剧烈活动。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稳定性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治疗后肌力情况进行测量。

其中膝关节活动度采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膝关节功能评分则采用膝关节JOA指数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该评分表主要包含疼痛程度(0~30分)、屈曲角度及强直程度(0~35分)、上下楼梯疼痛程度(0~25分)、肿胀程度(0~10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膝关节稳定性则采用Lan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进行检查,以患侧膝关节在髂胫束向下的压迫下有复位的现象出现为(前交叉韧带损伤)阳性,以无前交叉韧带损伤为阴性。肌力测量则采用Cybex等动机进行检查[3]。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本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及屈伸弧度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JOA评分比较

本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JOA评分平均为(45.8±5.9)分,治疗后为(88.6±4.6)分,治疗后患者膝关节JOA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患者肌力测量结果分析

术后1年本组患者患侧股四头肌及N绳肌峰力矩比值(Q/H)与正常侧股四头肌及N绳肌峰力矩比值的比为:角速度60°/s时比值为(84.5±3.9)%,角速度120°/s时比值为(86.5±2.8)%,角速度180°/s时比值为(82.0±4.5)%;术后1年患者不同角速度时患侧股四头肌及N绳肌峰力矩比值(Q/H)与正常侧股四头肌及N绳肌峰力矩比值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膝关节稳定性分析

本组52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Lan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结果显示其试验结果均呈阴性。

3 讨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损伤原因多以运动损伤为主,据统计约70%的患者受损原因为运动受损[4]。该病对患者的健康及正常活动的影响极大。临床上必须要加以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5]。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有效方式,有效的提高其治疗效果,重建术后还应配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本研究中在给予患者单隧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治疗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患者为期1年的康复训练。其中活动度训练是膝关节康复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医护人员必须要加以重视。通常认为活动度训练开始的越早,训练效果越显著,术后膝关节粘连的发生率越低[6]。本研究中采用本术式对前十字韧带进行重建,该重建方式不会对膝关节造成较大的损伤,且术后膝关节粘连发生率较低,故而,患者术后无需过早进行活动度训练。且有研究显示,术后过早进行屈伸练习还可能会引发关节积液,进而极易引发关节松弛;同时,过早进行活动度训练还会对关节能创伤反应的消退造成影响,导致其消退时间延长,严重者还可能会对关节活动度恢复造成影响[7]。故而,本研究中在术后6~7 d才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活动度训练。股四头肌与屈膝肌群收缩时会对胫骨前、后产生相反的作用力,其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非常大。故而,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患者伸膝肌力锻炼的重视。临床研究显示及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可有效的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改善,同时还可有效预防膝关节松弛。故而,重建术后应及时开展股四头肌训练,且应将其贯穿于整个康复训练中。此外,为促进患者本体感受器功能恢复,在训练过程中还应加强对指导患者进行上下楼梯、患肢单侧负重、灵活性与平衡感等本体感受器训练[8]。

本研究中在重建术后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及屈伸弧度均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周立,姚树俊,张金磊.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挤压螺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16例[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3):53-54.

[2]王伟,唐林,宫云昭.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综合康复的临床疗效[J].医学综述,2011,17(11):1744-1746.

[3]吴韧,黄国良,王万春.单隧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的康复训练[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44-1445,1448.

[4]汪雷,邱冰,甄东.关节镜下应用带袢钢板固定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J].贵州医药,2009,33(5):423-426.

[5]吴继云,陈伟南,邓亚开,等.自体-异体混编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4):2283-2288.

[6]赵金忠,蒋沈灏,邵俊杰.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后的康复训练[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2):95-99.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膝关节纤维性僵硬;关节镜;康复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a)-102-03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rehabilitation of knee joint fibrous stiffness after knee arthroscopy

YANG Che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izhou 221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application of knee joint fibrous stiffness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with knee arthroscopy. 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knee joint fibrous stiffness receive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with knee arthroscopy from February 2007 to February 201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6 cases for each group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primary nursing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additional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management.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hospitalization costs, knee joint func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when discharg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χ2=4.521, P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 Knee joint fibrous stiffness; Arthroscopy; Rehabilitation

膝关节纤维性僵硬可以是关节内也可以是关节外病变,或二者同时存在,严重影响着膝关节功能,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种新的医疗护理模式,目的是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使患者达到最佳康复的效益[1]。我院于2007年2月~2010年2月,将CNP应用于膝关节纤维性僵硬膝关节镜微创治疗术后患者的康复,以改善患膝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行膝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纤维性僵硬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在治疗组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33~78岁,平均(36±6.4)岁;膝关节僵硬原因:胫骨平台骨折17例,股骨髁上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例,髌骨骨折2例;关节僵硬时间:3~10个月,平均6.2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0°~40°,平均18°,屈曲0°~70°,平均30°。在对照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9~76岁,平均(38±2.3)岁;关节僵硬原因:胫骨平台骨折19例,股骨髁上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例,髌骨骨折3例;关节僵硬时间:2~12个月,平均7.1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0°~45°,平均15°,屈曲0°~80°,平均3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僵硬原因、屈曲挛缩度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样本纳入标准:因下肢骨折引起关节纤维性僵硬行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膝关节感染性疾病,退行性膝关节疾患,合并危及生命的其他并发症,如心肾功能衰竭、脑卒中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病症。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采用腰硬联合阻滞或全麻。对关节活动度>40°者,有一定的残留关节间隙,直接刺穿置镜观察,钝锥和刨削器进行粘连松解和切除,镜下扩大髓腔松解髌上囊、侧沟、髁间窝并扩大成形,再切除挛缩的髌下脂肪垫,手法松动即可达满意的关节活动度。继发低髌者需松解内外支持带,切除挛缩的骨中间肌瘢痕。对关节活动度<40°者,先将钝锥送入关节腔分离创出关节活动空间镜下切断和清理粘连带,其余操作同前。术后预防感染和镇痛治疗。

1.2.2 对照组 采用膝关节镜微创手术责任制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患肢康复训练。出院3个月随访时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检查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

1.2.3 治疗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CNP管理。①制订康复训练方案:针对患者和家属不同的文化层次,由CNP小组指导,结合医生手术治疗计划对患者在院期间不同阶段存在的健康问题需求,制订系统的康复训练方案,具体内容见表1。②由CNP实施小组对患者实施康复宣教,从入院到出院按CNP方案各个不同的阶段进行,要求具体化、个性化、灵活性实施。笔者安排统一病种、统一治疗方法的患者住在一个病房,以便于护理人员宣教,又利用患者之间交流和促进。每一位患者发放一本CNP宣教手册,结合医院健康频道录制的宣传讲座,护士利用每次深入病房机会不拘形式进行健康指导。③由护士长、主管护士、管床医生、患者家属共同组成的监督小组在每日下班前对当日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健康知识掌握的程度,康复训练者存在哪些不足,再分别予以补充和强化教育和训练。评价时特别关注患者对不良行为的转换,及时分析患者的改进和进步,并给予相当的鼓励和褒奖,激发患者对康复的热切愿望。不断完善康复训练方案,使之更趋于合理,以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④患者出院前对其康复效果进行评价,教会出院后的康复训练、随访时间、注意事项、联系电话等;有问题电话咨询或及时复诊,出院3个月随访时,检查膝关节康复训练效果,填写满意度调查表。

1.3 评价指标

住院天数,入院第1 天至出院的天数;住院费用(除餐费之外的所有住院费用);患者康复结果评价:术后首次锻炼和下床时间,出院3个月膝关节功能情况;3个月随访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和质量、功能恢复、住院费用等方面。分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治疗依从性:优为遵照医嘱要求执行,执行率≥95%;一般为大部分遵照医嘱要求执行,80%≤执行率<95%;差为不遵照医嘱要求执行,或执行率<8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数据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比较

从表2 可见,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和费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比较(x±s)

2.2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患者首次锻炼时间、出院时关节活动度、3个月随访时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3 两组患者综合满意度比较

由表4可见,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1,P

2.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从表5可见,治疗组实施CNP管理后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2.358,P

表5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12.358,*P

3 讨论

膝关节纤维性僵硬是下肢骨折和膝关节损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多为患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囊和周围肌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2]。开展针对性的膝关节纤维性僵硬关节镜微创术后的CNP,对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3.1 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

CNP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开发的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作为医疗护理的最终目标,它有力地抑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促进了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3]。在未实施CNP管理前,对膝关节僵硬患者行关节镜治疗、护理和康复的观点有较大差异,诊疗方案不统一;患者把满意的疗效如何完全归咎于医护人员,缺乏针对性强、系统性完整的康复训练方案。CNP使患者在最佳的康复时间开始康复训练,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杜桂珍等[4]报道,对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干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和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

3.2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康复效果

膝关节僵硬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并不困难,但在其治疗后果上,康复治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临床上笔者经常看到,患者经微创治疗后近期效果很好,远期效果不理想。早期正确的、持续的康复治疗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促进骨关节损伤的愈合,防止废用性肌萎缩、骨质疏松,减少粘连,缩短疗程,增进关节范围活动,促进伤肢运动功能恢复。患者行关节镜手术后,护理人员按照CNP的标准化进行护理指导,容易掌握,患者按此标准早期实施康复训练,下地康复治疗,更专业、系统、科学和规范,避免术后早期再粘连,使患肢康复水平和强度显著提高,从而提高康复效果。本组资料显示,患者下地时间提前,3个月随访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3.3 临床护理路径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满意度

CNP是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订的一种治疗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接受治疗和护理[6-7]。通过对膝关节僵硬关节镜术后患者的CNP管理,提高对本病知识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文化层次低的患者,认为劳动就是功能锻炼,有的患者认为关节僵硬是老年病,伤后遗留关节功能障碍是必然的,严重影响遵医行为的实施。因此更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发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敦促患者的遵医行为,加强膝关节长期的康复训练。从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正华,高居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意见和方法[J].中华医药管理杂志,2002,18(9):513.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44-748.

[3] Cheah J.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linical pathway programme in an acute care general hospital in Singapore [J]. Int J Qual Health Care,2000,12(5):403-412.

[4] 杜桂珍,刘雁,张劼,等.临床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9):40-42.

[5] 余绍卫.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技术规范实用手册[M].北京:银声音像出版社,2005:822-823.

[6] 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8-211.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第7篇

方法:选择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6例62个膝关节,术后给予系统康复护理训练。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4个月-5年随访,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其中优46膝(74%),良12膝(19%),优良率93%。

结论:人工膝关节患者术后给予良好的康复护理训练能减少膝关节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 康复 训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22-0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关节的疼痛,明显改善膝功能,矫正关节畸形,从而提高患者总体生命质量要求。随着人工膝关节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康复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正确的健康指导,可促进病人肢体功能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手术效果。我院自2007年5月-2012年5月对收治的56例62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手术后康复训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62膝,男21例,女35例,年龄45-78岁,平均(62.7±5.4)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关节疼痛、膝关节畸形、正常行走和上下楼梯时功能有明显限制。所有患者均排出有全身或局部感染存在,有3例患者分期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左膝28例,右膝34例。主要病因为:膝关节骨关节炎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2例,所有患者心肝肾功能均正常,无无手术禁忌证。

2 护理

2.1 术后护理。

2.1.1 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尿量变化,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防止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或者肺水肿,术后应加强巡视,主动询问,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2.1.2 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于二天内拔除引流管。严密观察患者切口渗血,肢端血液循环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皮温、颜色、感觉、血液循环等,指导患者保持患肢伸直位并抬高15°-30°,以促进静脉、淋巴的回流,防止出现下肢血液循环障碍。

2.1.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感染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若术后出现体温升高伴有伤口疼痛、关节肿胀、切口红肿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检查是否有感染存在。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活动,避免静脉血栓发生,观察患者肿胀、静脉回流和皮肤的温度情况,保持引流通畅,促进静脉回流,鼓励足趾趾端、踝关节主、被动伸曲运动与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活动,并给予预防性的抗凝治疗。

2.2 术后康复训练护理。术后当日,患膝下垫一软枕,下肢伸直,保持足高髋低位,术后6小时由专职护士指导患者做患肢静力性收缩。患者平卧,足尖朝上,反复做翘足趾、蹬足跟练习,每日6次,每次20-30下。次日指导患者做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锻炼。患者平卧,尽量伸膝并背伸踝关节,持续5秒后再放松为一次,每日4次,每次50下,以主动锻炼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收缩。CPM机锻炼膝关节,不但可以缓解关节损伤或术后引起的疼痛,促进肢体肿胀消退,应用持续CPM机给予患肢在无痛状态下的被动运动,起始角度0-20°持续40分钟,每天2次,遂日增加10°,术后3-5天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先让病人双手扶床边,做下蹲动作,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然后借助于拐杖练习平地行走,最后练习上、下坡[1]。术后第2周继续使用CPM功能锻炼,膝关节的活动角度增大至90°-100°,继续加强患肢股四头肌及直腿抬高训练,床边下垂训练;开始下床训练时重心侧向健侧下肢,患肢尽量不负重,以后重心逐渐向患侧过渡,术后2周拆线,15天-20天出院,出院后继续进行股四头肌及绳肌等长收缩和膝关节功能主动屈伸练习[2],术后第3周继续主动直腿抬高训练、患肢负重、行走步态训练及平衡能力训练;利用拐杖行走至自行行走;训练中患者配合独立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动作。术后第4周-3个月,巩固和增强患肢活动范围,进行负重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术后2个月根据病情弃拐行走,不宜长时间行走和剧烈活动,不坐矮凳和跪下。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患侧先下[2]。

3 结果

术后系统康复训练至出院,出院后门诊定期复查或康复治疗,经过细致有效术后康复训练与护理,所有患者均康复,平均住院(17.6±3.3)天,56例患者术前HSS评分[3]为4-55分,平均35分;术后经过4个月-5年随访,HSS评分提高至66-94分,平均84分,其中达优46膝(74%),良12膝(19%);中4膝(6%);优良率93%。

4 讨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要达到负重,伸屈活动,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保证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矫正膝关节畸形,改善患肢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能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瘢痕粘连,利于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术后的康复护理可改善假体的功能,促进病人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的协调性[4]。术后早期主动伸屈膝关节使关节腔积血明显减少,肢体的肿胀明显减轻,使膝关节被动活动度增加,CPM机锻炼膝关节,不但可以缓解关节损伤或术后引起的疼痛,促进肢体肿胀消退,而且可以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肌腱、韧带的损伤修复,同时它还可以有效消除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渐进性的抗阻练习和较长时间持续关节周围组织拉伸,可防止挛缩粘连,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逐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从而达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5]。

本文结果显示,56例62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通过康复护理及系统康复训练,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3%,术后的康复训练及护理指导成为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防止关节组织包括韧带和肌腱的粘连、僵直,刺激关节软骨再生,避免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康复训练及正确的护理指导,对术后患者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雪波,刘沛珍,陈秋芳.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2):13

[2] 陈佩珠.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J].河南中医,2003,23(7):87-88

[3] Insall JN,Ranawat CS,Ag liet ti P.A compareison of four models of total knee replacement prostheses.J Bone Joint Surg(Am),1976,58:754

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半月板切除;关节镜;个性化护理

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以其切口小、对膝关节损伤小、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

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220例行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220例,男110 例、女100例,年龄14~ 45 岁,平均27.5 岁。均经MRI 确诊为半月板损伤。右膝127例,左膝9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95 例,外侧半月板损伤45例,盘状半月板损伤80例。均在关节镜下行半月板部分或全切除术。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 1 常规护理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术后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切口, 当天抬高患肢20~30, 将软枕放在患肢下面, 以促进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 减轻膝部的韧带张力。预防由于包扎过紧而造成末梢循环障碍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1]。给患者做自下而上的按摩, 揉捏肌肉每天4次,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麻醉药消退后即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及踝泵运动, 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关节液分泌, 促进积液和积血的吸收,减轻患肢肿胀及疼痛感, 防止发生潜在性膝关节不稳定。术后将冰袋置于膝关节两侧,每次20~ 25 min,4~ 5 次/ d,持续3 d,每次功能锻炼后均予冰袋冰敷膝关节两侧。

1.2.2 个性化护理 观察组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内容包括针对患者的认知、心理状况等找出相关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针对每例患者的不同康复阶段制订功能训练计划,如术前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指导、下床及患肢负重训练指导、出院指导等,具体如下:

术前由责任护士将焦虑自评量表( SAS)发给所有患者让其进行自评。由责任护士根据其评分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及讲解,介绍手术成功病例,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和康复训练知识。

本组患者较为年轻,大多缺乏耐心或急于求成,对制定好的训练计划常会“偷步”或不能坚持。责任护士必须经常鼓励督促患者坚持按训练计划进行。术后即开始做直腿抬高练习。负重训练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拄拐下床活动、蹲起练习、渐进抗阻训练及正常的行走训练等,提高膝关节活动度,逐步恢复膝关节功能[2]。

出院前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出院后责任护士利用电话回访、短信、上门访视( 限城区内患者) 、回院复查等方式了解跟踪患者康复训练进展情况并进行指导, 同时要求家属督促患者按计划、持之以恒地坚持康复训练, 直至患肢功能完全恢复。

1.2.3 疗效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测量患者焦虑程度,分别在入院前( 干预前)和干预后让患者进行自评。标准分< 46 分为正常,46~ 50 分为轻度焦虑,> 50 分为焦虑症状。根据Lysholm 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3],分别对4 周、8 周、12 周患者进行评估, 分为4个等级。满分为100 分,85 分以上为优,70~ 84 分为良,60~ 69 分为尚可,60 以下为差。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2. 1 两组干预前后SAS 评分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量表评分

2. 2 两组术后关节恢复评价,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关节恢复评价

3 讨论

实施个性化护理更新了护士的护理理念,增强了护士的主动学习意识。护士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

个性化护理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两组SAS量表评定结果、术后康复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使患者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并且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康复训练。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掌握了康复训练知识,提高了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使患者能积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尚义美,张翠云,盛莉莉,等. 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整体康复护理[ J] .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4, 13( 4) : 307-308.

[2] 刘宇新. 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康复护理[ J] .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2) : 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