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护患沟通;儿童输液室;纠纷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1029-01
目前在儿童输液室中,护士和家长的纠纷逐渐增多,家长的投诉也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现象加剧了纠纷的发生,面对心急如焚的家长和患病的孩子,护士护理的稍微不注意就会引起不满。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儿童输液室需要利用新的呼唤沟通技巧。要求进行治疗之前,务必和家长进行一定的沟通。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儿童输液室,整理首次采用良好的沟通技巧的记录资料,一共记载了310例患者儿童,其中有96.12%的儿童陪同人多于2人;输液室护理人员一共35人,且全为女性,平均年龄27岁,其中没有孩子护理人员的19人。
1.2 方法
1.2.1 岗前培训 对输液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一般2个月为一阶段,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术后才能上岗。培训的内容包括沟通能力的提升;沟通技巧的掌握;沟通方法的练习,并对实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缺陷。对那些没有孩子的护理人员,重点是要使其真正理解到家长心急如焚的感觉[1]。
1.2.2 建立人性的管理制度 ①在儿童输液室需要安排两个护理人员,在穿刺前和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包括输液的药物、输液的时间、输液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应,也可以让家长对药物进行检查,充分做到人性化;②进行严格的技术操作。穿刺必然会带来儿童的哭闹,家长总希望孩子少受罪,因此,一定要将技术严格规范化操作。比如在彻底的消毒后,待血管充分的暴露后,在进行穿刺,力争一次成功完成;③全程进行无菌操作。必须保证全过程进行无菌操作,坚持一次性器械全程使用;需要对儿童进行剃发的,务必征求家长的同意;④进行技术记录。实行护理人员技术比拼,对一次性成功率进行统计表彰;对全月无纠纷的护理人员实行奖励措施。
1.2.3 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查 加大巡回检查,不断地指导家长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同时针对每个儿童的情况,向家长介绍一些预防知识和积极的辅助治疗手法,询问孩子的年龄,基本情况;对家长的询问作详细的回答,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进行沟通;对儿童进行询问,有无不良反应出现。
1.2.4 儿童鼓励 在进行刺穿时对儿童进行必要的鼓励,或者给他讲一些故事说一些能转移注意力的有趣情节。塑造故事中小形象来给他一种激发,一种榜样,让他勇敢起来;还可以跟别的小朋友进行比较,夸赞其有着优秀的性格。亲近的语言动作行为,有助于建立孩子的信任心。如果孩子哭闹的比较厉害,则要耐心进行亲近,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进行穿刺。
1.2.5 和家长进行巧妙的配合 对儿童的穿刺过程,家长的配合很重要。儿童容易对护士产生抵触、恐惧的心理。家长不仅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还可以稳定孩子情绪。护理人员和家长配合来完成对孩子情绪的稳定,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也可以共同和孩子进行沟通,巧妙地用语言“威逼利诱”让孩子同意穿刺[2]。
1.2.6 进行健康宣讲 利用孩子静脉注射的时间来对家长们进行健康宣讲。针对孩子容易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知识的普及。特别是针对近期流行性病毒,更要详细介绍预防方法以及应对策略。通过宣讲活动,让家长和护士相互间的行为更加被彼此理解,达到护理的和谐。
2 结果
通过实行新的护理制度,加强沟通技巧的使用,家长的满意度提高了,纠纷少了,误会也容易化解了。据得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家长的满意度达到了96.1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比例接近于100%,工作更加轻松,儿童康复时间明显缩短。
3 讨论
良好的护患沟通拉近了家长和护理人员的关系,大家都有着为孩子减轻痛苦的目的,治疗及护理就会更加顺畅有效。沟通的良好进行,减少孩子的恐惧感,增加了孩子信任度。从2011年度工作总结调出的资料来看,沟通的建立,特别是技巧的使用,有效的提高的工作效率[3]。对本次研究的总结体会主要有如下几点:①纠纷的出现总是因为欠缺沟通导致的。家长面对生病的孩子心急如焚,总是希望孩子马上就健康,但是不懂得病理常识,就会出现纠纷。沟通使得双方的行为被彼此理解,因为知道对方的最终目的,所以做法不同也不会有纠纷出现;②护士的行为规范。每天面对哭闹不停的孩子,护士必然会产生一些机械性的行为,这将引起家长的不满。和家长的沟通也是护士们实现工作压力缓解的途径,了解到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后,才会对孩子产生慈爱的护理行为。总之,在儿童输液室,采用合适的护患沟通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纠纷,增加家长的满意度,促进儿童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马红霞,朱瑞平,朱红卫.学龄前儿童输液沟通技巧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1,(z1):52-53.
杨君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已经全部阅读完了,保持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以及处理孩子的紧张关系时使用技巧,可以改变孩子与老师的关系。是我阅读完后对整本书内容的一个概述。书中提到:在出现问题时,理论是没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这就是老师真正实现正确有效地与学生沟通的方法。
老师怎样与学生沟通,是找到技巧的途径;老师们需要具体的技巧,还要不断创新,以便有效处理一些突发事情——令人心烦的琐事、冲突和偶然的危机。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得到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技巧。但是现在的孩子需求不同,不同家庭的孩子观念不同,那么老师就更加需要更多的技巧来处理问题,从沟通中寻找技巧,从处理问题中总结技巧使用的效果,怎样使用,对不同孩子的使用等等。
【关键词】 儿科;健康教育;必要性;问题分析;护理体会
儿科护理工作具有繁杂、业务技术难度、知识面要求广、家长要求高、小儿处理能力差、需成人监护等特点,给健康教育带来定困难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掌握儿科健康技巧,采取针对性教育措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1 儿科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般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卫生知识,小儿疾病的症状,诱因,病因,治疗,护理,预后,用药的情况,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等,饮食,休息,日光浴,医院的环境等。健康教育对儿科护理来说十分必要:
1.1 能促进了护理安全:例:输阿奇霉素的小孩子容易出现腹痛,呕吐一系列的症状的副作用,如果我们护士在小儿输液前告知家长给孩子吃点食物,或输液时慢滴的话,症状会减轻很多。输液的滴速护士调好后,告知小孩子或家属就不要随便的调快,太快了容易出现肺水种,心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
1.2 能提高护士的语言技巧,改善了护患关系;护士要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调,进行健康教育的时机。因为我们护士和患儿家属进行很好的语言交流,拉近了护士和家属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护士在患儿家属心中的形象,取得了信任,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 对患儿治疗有利。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时候,我们告知家属用奶哄哄小儿可以让孩子安静,减少静脉输液的外渗。告诉家属给患儿多饮白开水可以促进患儿体内毒素的排泄,疾病的快点康复,因为白开水是世界上做好的药物。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可以参加孩子的免疫力,减少发病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孩子的健康,让孩子多晒太阳,不但可以促进孩子骨骼的成长,也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
1.4 可以提高家属的卫生知识。我们告知家属患儿发烧38―38。5度以上时才需要行降温措施,在家里家属可以用32―34度的温水擦浴行物理降温,重点部位为,颈静脉,掖下,腹股沟等皮肤薄,血管丰富处,并向家属演示,檫拭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瞩家属给患儿多饮白开水。肺炎的患儿我们护士也将叩击背部的方法,顺序,手法,注意事项也演示给家长。
2 我院儿科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经过分析总结如下:
2.1 患儿陪护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由于他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医学知识贫乏、认识能力差,接受外来信息观念淡薄,主动学习积极性差,因此健康教育效果较差。
2.2 健康教育方法不当,自身缺乏教育知识技能 认为护士的宣教不能满足其需要。个别护士自身学历较低,知识面局限,采用方法简单,内容范化,对疾病知识、用药指导及药物的作用等掌握不够,针对性及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要;工作流于形式,影响了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2.3 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部分患儿及家属认为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似作报告,语言缺乏趣味性与幽默性,不能吸引其专心听讲,内容不到位,健康教育流于形势。
2.4 护患沟通不良或障碍??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有些护士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加理睬,对疑虑过重,爱唠叨的患者采取的态度是不加理睬[1]。由此可见,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要求不相适应,也影响健康教育质量。
3 针对上述问题,我谈一谈我在儿科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
3.1 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健康教育 刚入院时患儿家长心急如焚, 关心的只是患儿的病情, 对其他一切无心关注, 所以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宣教, 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2]。
3.2 按患儿的不同阶段需要及时进行宣教 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 护士用声、光、色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 对3~ 6岁的学龄前儿童, 用讲故事、做游戏来满足其好奇心, 与其建立友好关系; 对学龄期儿童, 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来帮助患儿克服对注射的恐惧心理, 其能主动配合治疗。
3.3 健康教育过程中把握沟通技巧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要学会熟练运用沟通技巧:交谈技巧、适时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抚摩、拥抱患儿,游戏沟通技巧,分析绘画技巧[3]使患儿和家长从心理上接受和信任护士。
3.4 认真评估病人及家人开展健康教育 要全面评估患儿尤其是家长的社会背景、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心理状态、接受能力,找出患儿存在的问题[4],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3.5 应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健康教育 结合患儿所患的疾病和家长关心的知识进行宣教。如高热时, 配合治疗措施, 指导家长可采取给患儿松解衣被, 多饮温开水以助降温; 腹泻时指导正确的饮食护理以及臀部皮肤护理等。
总之,护士应提高自身素质、培养高尚情操、尽量满足患儿要求,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掌握健康教育的时机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提高儿科健康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谌永毅,方立珍.护患沟通技巧.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2] 郭学励, 刘建娟, 魏广平. 儿科开展健康教育实施体会.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 17): 3984.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儿科;护理;临床观察
随着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多家庭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患儿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孩子患病期间因为对病情的模糊认识过度紧张[1],故在儿科就诊中极易引发医患矛盾。据调查,临床所发生的护理纠纷中有超过85%以上是因为不良的沟通导致,随着社会的发展,保证诊疗效果的同时更加侧重关注患者精神满意度[2],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医患护患矛盾。合理的及时的护患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感从而极大程度保障治疗效果[3]。本院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进展良好,现回顾临床开展情况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诊疗的患儿共500例。根据护理情况分为观察组(n=250)与对照组(n=250)。对照组:常规护理操作和沟通,其中,男135例,女115例,年龄(10.1±4.6)岁。观察组:常规护理+特定的针对性护患沟通,其中,男128例,女122例,年龄(9.7±5.1)岁。两组患儿基本情况、疾病情况、认知能力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可纳入研究。
1.2方法[4-7]
由科室责任人商议拟定护患沟通内容与技巧,应用于临床并指导临床工作,具体实施事项内容如下:
1.2.1与患儿的沟通
与患儿的语言沟通技巧:护士在患儿初诊是应先作自我介绍,向患儿及家长介绍医院环境,详细询问患儿的疾病情况、患儿喜好与相关注意事项,做相应的健康知识宣讲,使患儿和家长明确自己是患儿的责任护士。表达自己对患儿的关心,使患儿及家属增加信任感和亲切度。在沟通交谈时,要平视患儿,避免使用专业名词,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语言清晰、简洁、确切,得到患儿回应之后确定患儿明确了传达的信息后再进行下一个内容的沟通。沟通内容必须真实实事求是,及时有效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善于运用安慰性语言、解释性语言、赞美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告知性语言、询问性语言,减少患儿的就医抵抗情绪。与患儿的非语言沟通技巧:提前准备文字图片、音乐、影像资料给予患儿,适当转移检查、诊疗过程中患儿注意力,缓解焦虑、紧张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为患儿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
1.2.2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
理解、尊重患者家属,对责任护士的身份进行自我介绍,详细讲解科室情况及病情进展。倾听患者家属的诉说,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努力帮助患者家属解决困难。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正确评估,以积极的心态与陪护人员一起制定患儿的各项护理、检查、治疗措施,及时解决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答陪护人员的各种疑惑,关注患儿的病情发展。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以防焦虑情绪的加重。
1.2.3出院时的沟通技巧
认真核对药品清单,耐心向患者家属解释住院费用的各项清单,对患者的疑问及时反馈解决。对出院后服药、随访、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意见进行虚心接受。
1.3评价指标[7,8]
观察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抵抗行为,通过量表的方式进行抵抗度、配合度评价,并记录分析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抵抗、配合情况
观察组有21%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发生了抵抗,相较于对照组有76%患儿发生抵抗的情况,差异显著(P<0.001);观察组患儿配合度高达89%,较对照组39%的配合度有明显差异(P<0.001)。
2.2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治疗期间对医院、科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得分(99.73±5.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17±9.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科患儿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患儿身体娇弱对疾病耐受差,很难主观控制自己的行为,因病情会产生烦躁情绪,在治疗过程中服药、输液难度均较大[9]。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患儿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临床过程中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10,11]。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提倡六位一体的诊疗模式,侧重关注患者精神满意度,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医患护患矛盾至关重要[12]。合理及时的护患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对医生、护理的信任度,从而极大程度保障治疗效果[13]。本院加强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进展良好,现对近一年的儿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本研究可知,在患儿接受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21%患儿治疗期间发生了抵抗,相较于对照组有76%患儿发生抵抗的情况,差异显著(P<0.001);观察组患儿配合度高达89%,较对照组39%的配合度有明显差异(P<0.001)。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治疗期间对医院、科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得分(99.73±5.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17±9.11)分。综上所述,对儿科患儿及家属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特定的护患沟通技巧,有效降低抵抗度提高配合度从而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极大程度保障治疗效果,临床推广意义大。
作者:宫景霞 赵敏 单位:总医院
参考文献:
[1]王梦华.护患如何巧妙沟通技巧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4:139-140.
[2]李琳琳,范宣云,张蕾.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3:538.
[3]黄丽文.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4:16-17.
[3]焦红玲.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技巧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03:322-323.
[4]孙秀春.临床护理沟通技巧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9:171-172.
[5]潘学彬.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215-216.
[6]宋宏程,孙宁.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1,09:4-6+22.
[7]陶立蓉.儿科输液患儿100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24:21-22.
[8]张颖.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沟通技巧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4:174-176.
[9]黄伟,钱俊.儿科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5,12:73-74.
[10]魏秀娟.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儿科医患沟通的策略和方法[A].《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2月研讨会综合刊[C],2015:2.
[11]严丽,陈宗玮,彭桂清,杨泽云,万朝雷.九江市社区医疗机构儿科疾病治疗中激素类药物滥用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8:84-86.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
当孩子在园出现问题时,一些教师总会不经意间便对家长进行抱怨:“你的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又捣蛋了,一点都不乖。”殊不知这样“告状式”的语气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从而对教师的话语产生抵制情绪。因此,当我们需要指出孩子存在的某个问题时,不要轻易地对孩子的表现下定论,可以尝试换种方式――先客观公正地描述孩子存在的问题或发生的事件,同时从正面提出恰当的建议:我们希望×××是可以怎样怎样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沟通过程中提到孩子时,最好直接说出孩子的名字,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是作为“谁的孩子”存在。
二、和家长沟通时要谦虚全面
在谈话过程中想让家长相信教师、尊重并听取教师的意见,这就需要教师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在指出孩子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就孩子的长处进行表演鼓励,使家长能够感受到教师在密切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多用商讨性的语言、多征求家长的看法。在提出建议时可多采用这样的句式:我建议……,您觉得呢?我们这样做看行不行吗?而交谈一段时间后可略作总结,如“您的意思是……”“您刚才说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您看对吗?”等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同时交流自己的理解。交谈时忌用不耐烦、命令式的口气。如“×××最近吃饭吃得不多,请你们多关注他在家的吃饭情况。”而不是说“×××最近不乖,又不吃饭了,怎么说都不听,你们回去好好教育教育。”相较于前者的语气,听起来后者会更让人易于接受。
三、语言沟通中,尽量用“我们”代替“你”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教师就像是孩子们的妈妈一样,希望孩子们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最好不要直接使用“你”的字眼,它容易显得语言具有较强针对性,促使家长感觉自己和教师处于对立位置,而使用“我们”则能更好地表明家长与教师是在一起面对孩子的某个问题。如当孩子家在家不愿意自己穿脱衣服时,可以这样说:“我们一起来共同努力,督促他每天自己穿脱衣服。”,帮助他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直接说:你们在家里要督促他自己穿脱衣服。前者更能显现出教师在家园共育方面的教育理念。
四、一般应先讲幼儿的优点,后讲缺点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为独生子女,在一些溺爱型家长的眼中,他们做什么都是好的、有什么问题也是教师不会教或是别的小朋友带坏的,总之,教师一旦提出孩子的缺点,他们都很难接受。因此,在与家长沟通时,需要把握好沟通的步骤时序――“哪壶先开提哪壶”。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情绪愉快了,在逐渐地提一些建议。同时注意对于孩子的建议也不要一次性说得过多,而是应该给家长这样的一种感觉――孩子每天都在进步。这样一来家长才会更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更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从而愉快地开展家园共育。相信教师只要是一心为了孩子,一切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同时多注意提建议的方式,溺爱型家长也会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愿意给予教师支持与帮助的。
五、与家长沟通时要把握时间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冲突管理 沟通
一、沟通障碍的消除
沟通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产生障碍,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减少沟通障碍:
1.明确沟通内容和目标
要减少沟通中的障碍,实现有效沟通,沟通主体,特别是班级管理者即班主任,在进行沟通时要有明确的沟通目标和内容。方式可以是无拘无束的闲聊,但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向对方传递什么信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才是掌握了技巧的有效沟通。
2.掌握沟通对象及其心理
沟通之前要尽量多的掌握对方的各种情况,包括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特点等,因人而异采取不同沟通方式,保证发出的信息能被正确理解并接受。
3.确保信息的正确传递
信息发出以后,必须实行对其传递过程的监控,确保其正确好、传递。尤其要注意及时反馈,根据反馈的情况就可以判断信息是否被正确解读了。
4.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沟通的内容不仅仅是信息还包括着更加重要的思想和情感。很多障碍使思想和情感无法得到一个很好的沟通。事实上我们在沟通过程中,传递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思想,而信息的内容并不是主要的内容。
5.积极倾听
在信息沟通过程中,首先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不能只注重自己看法的表达而不去认真听取对方的观点。不仅用耳更要用心聆听。
6.达成共识
这是沟通的最后一环。在沟通结束以后,要总结沟通信息,形成一个双方或者多方都共同承认的一个认识或协议,只有形成了这个认识才叫做完成了一次沟通。如果没有达成共识,便是一次失效的沟通。沟通是否结束的标志就是是否达成了共识。因此沟通技巧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就是在沟通结束的时候一定要做总结,养成良好的沟通行为。
7.要把握沟通的度
虽然沟通可以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但并不是沟通越多越好。所谓“言多必失”,当沟通达到一定程度时,效果是最佳的,达到临界点后,过多的沟通只会增加冲突。
二、沟通主体的选择
沟通方式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在选择时必须根据沟通内容和特点来具体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具体说来,班主任可以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沟通方式,当然也可以交替使用。
1.与科任老师的沟通
班主任在与科任老师的沟通时,采用的方式首先要积极倾听,听老师对自己班级的意见,态度要诚恳,这样才能得到真实信息。如果教师对学生有误会,班主任要进行间接的沟通,站在第三者的客观立场上,公平公正地协调好两者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2.与学生的沟通
现代科技的发达,沟通方式多种多样。尤其学生,追求时尚,走在时代前列,因此,除了传统的面对面思想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比如,用电子邮件,用腾讯QQ,手机短信等非正式沟通方式。当然,前面说过要注意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不要随意闲聊,而应该有针对性有目的地与学生进行多渠道沟通,旨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知错能改。另外,还要根据沟通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学习方面,属于比较严肃的内容,可选择正式沟通方式;生活方面的内容可以采取非正式沟通方式进行,当然可以依情况两者并用。
3.与家长的沟通方式
家长是孩子第一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和在学校中,班级中的表现是持久的。教育不是单纯的学校的事,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及时反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至关重要。与家长沟通时,可以选择家长会、家长信等正式沟通方式,例如期中、期末等考试报告会,开展需要家长参加的其他课外活动等;也可以通过家访、电话交流等非正式沟通方式。比如个别学生在学校犯错误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用电话沟通有方便快捷的优势,可以随时随地及时进行沟通,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这一交流工具。不论用哪种方式,都需要班主任首先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关爱学生的心,因为孩子对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心头肉”,承载着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梦想。因此,只有全身心的付出、对学生百分百的关怀,才能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其次要注意心灵的沟通,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学生的重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并多赞美鼓励孩子,注意跟家长沟通时的措辞和方法,让家长乐于接受。有空时常去家访,更能了解真实情况,为作出更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巫正利. 班级管理的“三重境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03) :75
2.马德功. 浅谈师生距离感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才智, 2008, (24) :205
【关键词】 儿科;家属;心理特点;沟通技巧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患儿语言表达、意识、行为等方面尚未发育成熟,他们的意愿常需其家属代为表达,因此与危重患儿家属良好的沟通,能促进护患间的理解与支持,使医患更好地合作,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患儿家属心理分析
1.1 心理稳定型 这类型家属有知识、有修养、处事大方,能配合医生和护士正确地进行治疗与护理。
1.2 心理不稳定型 这类型家属又分为五个类型:①疑虑、担心型这类家属常常表现为反复多次向医护人员询问病情,担心诊断不明确,用药不准;担心一些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会对患儿产生伤害,甚至疑心护士把药配错;②焦虑、忧郁型这类家属对医疗常识知之甚少,对医院的规定及程序不理解,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患儿病情急、变化快、病情反复、诊断不明确,且住院时间过长,产生悲伤、忧郁;③急躁型这类家属平时对患儿疼爱有加,孩子生病比自己生病都要急躁紧张,他们要求医生药到病除,护士穿刺操作一针见血,孩子的不适与哭吵不安,使家长心情急燥,对医务人员的检查和治疗缺乏耐心,甚至态度生硬,易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④矛盾型儿科病房大多是一个患儿多个陪护,他们在对医疗方案上意见不统一,甚至在病房为患儿生病的原因互相埋怨、指责;⑤冷漠、灰心型这类家属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且患儿病情危重,预后不好,或患不治之症,使家属失去信心,导致自卑、抑郁、少言寡语,有时对医护人员建议和要求无动于衷,甚至产生弃婴的念头。
2 沟通与沟通技巧
2.1 沟通
2.1.1 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及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沟通的纽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必须补充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提高护士认知患儿及家属的需求能力;学会因人而异,正确理解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与患儿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充分了解患儿的病情进展、检查结果回报及治疗方案;对家属提出的疑问能及时给予合理解释,从而取得患儿家属信任。
2.1.2 用过硬的技术,作为沟通的基础,护理技术是一切沟通的基础,没有过硬的技术,一切沟通都是枉然,而护理技术让家属感受最深、最直观的是静脉穿刺,能否“一针见血”常被家属作为衡量护士技术的重要标准。
2.2 沟通技巧
2.2.1 对“疑虑、担心型”患儿家属 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并向家属介绍医院情况,住院须知、规章制度,询问患儿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时常亲切地唤其乳名,尽量密切接触,多抚摸微笑,这样可根据患儿的特点进行身心护理,同时使家属体会到医护人员对患儿的关心、负责使之放心,增强其责任感。在平日探视时间以娴熟的技术操作,以良好的服务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使家属对护士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
2.2.2 对“焦虑、忧郁型”患儿家属 深入病房,观察他们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进行交心。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病程的发展过程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使他们心里有数,正确对待病情变化,及时诱导,加深理解,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情绪参与或配合医护工作。
2.2.3 对“急躁型”患儿家属的抱怨和迁怒 采取宽容与谅解的态度,同情和理解他们的处境。介绍医院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医疗设备,充分利用现身说法,以同病治愈,好转的典型病例,耐心诚恳说服家属,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
2.2.4 对“矛盾型”患儿家属 首先平衡他们的矛盾,劝慰他们不要互相指责,谁都不会希望自己孩子生病,争吵只会影响双方的感情,甚至影响患儿的情绪,尤其是年龄大,懂事的孩子生病,会增加患儿的恐惧和心理负担。同时向家属介绍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取得统一的意见,争取时间。
2.2.5 对“冷漠、灰心型”患儿家属 表示同情他们的处境,尽力用良好的语言开导、安慰,注意情感的流露、语气温和。如病情恶化,最好同医生一道给患儿家属做工作,语言谨慎严密,再三表示医护人员会尽最大的努力。对于弃婴念头的家长,医护人员应耐心安抚,加倍关心他们的孩子,并将对患儿抢救的有利条件告诉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唤起家属的责任感与义务感。
3 讨论
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及患者的来源。它反映医院管理水平,是医院整体素质的一个缩影。不仅要搞好医疗质量,还要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满足其需求。在专科儿童医院,由于各类家属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的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掌握与患儿家属,沟通交流的技巧,及时了解家属的心理需求,做好与家属的沟通,以保证医疗救护的实施及患儿在医院就医时得到良好的服务。
通过调查表明,与家属是否能有效地沟通,对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进行良好地沟通后,患儿家属稳定了情绪,理解了医护的工作,对护理各项工作的满意度由88%提升至96%,投诉率由1.40%下降至0.38%,大大降低了投诉率。
参 考 文 献
[1] 周正红.危重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分析与交流技巧.护理学进展,2001,2(1):116-120.
作者:廖云钒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 马清 黄河飞 定价:35.00元
如果你不知道催眠,那你肯定OUT了;如果你以为催眠只是让人睡觉,那你还是OUT了。催眠无处不在,当你接受保险业务员的推销而购买保险;当你随着电视剧中的情节而喜怒哀乐;当你被老板严厉批评而心情不佳;当你沉浸在白日梦中……确切地说,这些都是被催眠的结果。
催眠也是通往心灵和潜意识的神奇工具,NGH美国催眠师协会专业催眠师廖云钒总结平衡心灵的“健康催眠”,为忙碌的我们提供慰藉心灵的“绿色氧气”。21堂“健康催眠”课,会让我们听见心灵最深处的声音,从而调整身心状态,净化心灵,提升我们获得幸福的能力。让催眠帮我们远离失眠、浅眠、烟瘾、肥胖……让催眠帮我们减压、走出失恋、赢得好人缘、拥有吸引魅力的能量……让催眠帮我们更专注、更快乐、更宽容、更平和。这套催眠方法神奇有趣、简单易学,3分钟就会让我们爱上催眠。随书免费赠送轻柔舒缓、探访心灵的催眠CD,带我们进入催眠的神秘世界。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作者:[美] 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
译者:安燕玲
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
定价:26.80元
阅读本书,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父母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父母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父母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恰当地赞赏孩子;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本书还配有162幅卡通漫画,生动地展现了每个技巧的实施步骤。
《叶儿青青》
作者:万俊华
出版:吉林人民出版社
定价:25.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