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数学建模的认识

浅谈数学建模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浅谈数学建模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数学建模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想;建模理论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教育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数学建模理论的引入,为数学课堂开辟了崭新的平台。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将实际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理论和知识,对其进行抽象概括,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数学建模思想的意义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数学教师来说,将问题转换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对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教育史上新的理论——建模理论,为数学课堂的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建模本身就是一种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其内容取材于生活实际问题,其方法来源于已掌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它通常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它是对学生的智力和心理品质的综合考量。特别是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不仅仅是对学生数学潜能的进一步挖掘,也是对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态度的充分考验,对于塑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耐挫性等优良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建模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数学建模过程中对问题的数学化要求

问题是数学建模的基础,也是数学建模所要解决的对象,只有将具体问题转换为数学化的模型,将文字语言转换为数字符号,才能使问题解决。这期间,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想象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从阅读中寻找线索,从理解中构建数学模型。

2.数学建模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育实施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角地位。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在问题论述中多读、多想、多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问题的合作讨论中,通过不断渗透建模思想,激励学生集思广益总结出数学建模的规律。

3.数学建模过程中要把握适应性原则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和扩展,既要联系旧知识,又要适当拓宽知识渠道,与课堂教学实际相适应,确保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与过渡性。

4.数学建模过程中要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进行数学建模的精髓,它是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基础和支柱。由于面对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只有科学地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从众多的实际问题中捋顺对应关系,如消元法、配比法、等价转换法、归纳类比法等。只有充分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技能将数学思想转化为数学模型才能实现对数学建模的内化和掌握。

三、数学建模教学中的重点环节

1.积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建模热情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当选编问题作为学生建模的基础,并为学生在建模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充分的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建模热情。

2.概括问题,从问题中抽象出数学化模型

建模的过程就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概括抽象的过程,通过对问题的交流、探讨与整理,抽象出数学化的式子或方程。在数学化的过程中,教师应作出及时调控,以便于学生从观察、猜测中形成正确的思路与方法。

3.对数学模型进行探究分析,形成数学素养

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需要通过启发和指导,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真实体验,并从课题的分析和总结中受到数学素养的熏陶。

4.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

问题的解决总是伴随着成功的体验,数学模型的建立为实际问题的解答打开了智慧的大门,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方法的重要和思想的威力。

总之,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是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它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学生对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逻辑性强的应用性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密切关注生活,从问题着手寻找线索,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锻炼思维能力,还需要学生将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类。更重要的是,数学建模在数学课堂的推广,为学生真正领略数学的奥妙与真谛创造了平台,提供了机会。

参考文献:

[1]余志成.中学数学建模序列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浅谈数学建模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素质;数学建模教学

近年来,国际和国内数学界对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数学建模竞赛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数学、获取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文化之美为目的,极大的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我国每年9月份进行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1994年的196所高等院校的867个参赛队逐渐扩大到超过1000支队伍参加,并且以每年25%的平均增速快速发展,参赛队员数以万计。然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数学课堂所缺少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重点。数学学习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年来,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和开展数学建模课程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使得数学建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层出不穷。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各个高等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全国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数学建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此同时,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目的等都面临着重要的改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学建模活动能够广泛而深入的运用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现代数学科学工作者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建模反映了学生数学的应用水平,也是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近20年来,国际数学界对于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关注愈发强烈。美国数学联合会把数学应用与建模的内容结合进中学教材作为1981年至1990年数学教育改革最需要的项目。在我国,1992年张莫宙先生强烈呼吁数学的应用在中学教学的重要性。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和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数学建模正在高等院校中逐渐展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展了数学建模的课程和校内数学建模竞赛以及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工作,数学建模活动逐渐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高质量科技人才的重要方面。目前,部分高等院校正在将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将教学改革结合到一起,力求探索出更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和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新思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有部分人认为数学就是严密的计算和逻辑推理,学习数学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获得好的分数,或者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于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数学之美没有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体会。清华大学姜启源教授认为,数学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数学教学工作不能完全和外界隔离开来。把数学建模引入素质教育过程就是将来的趋势。在我国,约有超过50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正在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数学的日常教学当中,这无疑是对数学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应用能力和基础知识缺一不可、同样重要,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活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数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数学素质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包含了基本品质和素养等因素,数学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总体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数学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数学素质教育是时展的需要,尤其对于当前环境变化、资源紧缺和疾病等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突出显现,信息和知识快速发展、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智力资源和创新竞争的出现,正在逐步改变我们对于“应试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将受到更高的重视。素质教育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不再知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需要生动活泼的逻辑思维触动学生的心理和智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大学课堂上,数学教学要利用数学的文化和美感导引学生。数学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不能够培养只会做题的书呆子。数学素质教育是学生在先天遗传因素基础之上,通过自身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过程中不断体会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之美,利用逐渐建立起来自身的数学思维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从而改变世界,在改变自身认识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人文精神。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解决一道题目、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而是潜移默化的培养其一种审美的情操,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过程中,各方面的教育都很重要,而数学教育在这其中必定是重中之重。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中,人们会愈发认识到数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对于青少年思想品质的提高,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确培养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尤其重要。中国数学的成就辉煌,在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需要体现。数学之美需要在高等院校的课堂上呈现出来,和学生之间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法国数学家伽森狄曾经说过:“谁能从小受数学熏陶到那样一种程度,即已经习惯于数学的那种不容置辩的证明,谁就能养成认识真理的能力,从而不会放过虚伪和假象”数学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教育学生要客观的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德育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品质”是做人的根本,知识少一些能力差一点可以逐渐学习,作为一个人首先需要品质达标。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独立的思考能力、坚忍不拔的性格和井然有序的生活规律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方向。数学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交相辉映的。我国数学家陈省身曾说:“数学是一种活的学问,它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的提供新的概念和新的方法,它促使着人们理性思维的飞跃。”智育是高等院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数学素质教育是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过程中传授数学之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哲人云:“人之道,文化之道也”。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重要学问,它不仅是关于数的世界和形的科学,不只是数学自身。数学文化具备一切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美学和哲学的特点。高等院校需要重视数学文化氛围的培养,注重数学思维体系的构建、数学家创新精神的学习,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是真正的数学文化价值,才是真正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关键。

2数学建模对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作用

近年来,数学建模工作对于全面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模式作用明显。数学建模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在分析和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数学建模竞赛类型越来越丰富,每年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国际赛(小美赛)、全国统计建模大赛等类型,很多高等院校还自行组织校内数学建模竞赛。在校与校和校内竞赛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建模竞赛和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进步的相互影响,探索数学文化的历史,注重数学文化的熏陶。利用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令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在客观世界的广泛应用,课堂上需要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在数学建模过程中通过观察题目、了解问题背景、团队协作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之美,体会数学的价值。素质教育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目标,开发学生潜能、健全学生整体素质。事实上,数学本身就是刻画一切客观事实的模型。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态学等多学科都和数学形影不离。数学建模的实践性很强,在建模竞赛和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作为背景,使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建模,充分利用了数学思想和计算机的技术手段。在建模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寻求适当的数学方法并尝试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使用不同的数学建模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数学建模充分发挥了数学建模在多学科中的作用以及数学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直存在的建模作用。总之,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数学建模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数学建模是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日常教学工作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的数学素养是高等院校数学工作者正在努力的。数学建模是对现实世界中既复杂有抽象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统计分析和预测。数学建模需要对现实问题进行建立模型和验证模型,最后还需使用最优模型进行现实世界的解释和预测。学习数学建模不仅要锻炼大学生理解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还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即培养具有高数学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金山,胡贵安,邱国新.将数学建模思想通入大学数学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2(2).

[2]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基础课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展望,2016(3).

[3]宋云燕,朱文新.浅析大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J].教育与职业,2015(10).

[4]胡菊华,等.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与大学数学教育改革[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4).

[5]柴长建.浅论数学建模思想及其教育功能[J].数学教学研究,2009(8).

[6]段勇,傅英定,黄廷祝,等.浅谈数学建模思想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浅谈数学建模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建模思想;课外活动

数学,实际上是一种对模式的研究,也是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一个过程,只有让小学生具备了数学思维,他们才能主动地去探求数学的奥秘,领略数学的魅力。然而,数学思维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帮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于自然中逐渐形成。对此,本文基于教师视角重点围绕问题引导、培养建模思想和课外活动三个途径展开论述,探讨了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问题,启发数学思维的钥匙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是一个让小学生用已知来验证未知的过程,也是引导小学生对未知开展猜想、推理、思考、判断等思维活动的最佳途径。实践证明,通过问题来启发小学生数学思维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然而,我们这里提到的“问题”,并不是一种你问我答的简单形式,而是讲究技巧、讲究方法的教学艺术。问题的预设与提出都应该切合小学生的认知实际,不生硬、不堆砌,不要为了问而问,要把握小学生学习心理,优化提问方式,让问题引导着小学生逐渐开启自己的数学思维,并在场景的变化、问题的更替之间让数学思维不断飞跃。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通过“问题链”的方法将本课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串联,循序渐进地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问题1: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两个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会形成什么图形?你能说出几种?(这时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

问题2:那么,任意拿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学生在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

问题3: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唤醒学生的已知)

问题4:由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是不是能够得出平等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问题解决,帮助小学生完成用已知验证未知的过程)

在以上每个问题之间教师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他们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问题解决,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让他们通过不断的思考交流,讨论验证,来逐个解决所有问题,而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在这个解答过程中被唤醒、被激发,问题,给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指明了方向。

二、培养建模思想,激发数学思维

数学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源于生活,对于学生而言,数学课本仅是联系知识与生活的媒介,只有让小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那么,应当如何让小学生认识“知识源于生活”这一概念呢?笔者认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这一途径。有学者认为,“数学建模并非是对现实问题的直接翻译”,然而笔者认为,这句话对思维主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践中,鉴于人们受到知识水平或所处环境的限制,如,小学生,他们不可能在解答一道数学题之前先去耗费大量时间对课题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和分析。因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让小学生通过将数学题生活化这一途径来树立建模思想。要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首先通过记忆表象来搜寻曾经的经历,如果没有相同的经历,则通过想象将课题生活化。如,6×7=?在对乘法还不熟悉的前提下,解答这一问题的第一个途径是,首先用曾经学过的加法来计算答案。其次,第二个途径是通过想象将问题生活化,如将问题中的“6”想象成是横向排列的6棵树,而“7”则是竖向排列的7棵树,这样,即形成了建模思想。此外,教师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将数学题生活化。如最简单的数量关系计算公式:速度×时间=路程。在学习这一公式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对公式的探究。如,让学生计算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可首先让学生计算出个人平均行路速度,其次,让学生计算上学途中所花费的时间,最后计算出结论。而这即是引导学生主动形成数学建模思想的过程,进而关键在于教师最后的点拨,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学习方法,并且对他们的学习有利,如此,可逐渐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并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将数学思维的培养融于课外活动

在小学阶段,基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课堂也就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要善于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在课外树立数学思维,这比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更能提升效果。例如,开展“每天都有一道数学题”的评比活动,让学生在课间活动中,或上学路上,或家庭中等场所观察隐藏于生活中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将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数学题让同学们解答,并以此为基础在班级内开展自由数学竞赛活动,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而出题者却是学生。如此,则更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并由此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项系统工作,教师要利用多种资源,开发多种方法,让数学知识在小学生的脑海中缓缓地流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而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智德.培养问题意识、提升数学思维:浅谈小学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大观周刊,2013(3):135.

浅谈数学建模的认识范文第4篇

1.试论如何做好高职数学与本科数学教学的衔接

2.数学建模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数学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3.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初探

4.应用型本科数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探讨

5.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促进应用型本科数学课程改革 

6.浅谈国内外本科数学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教学

7.独立学院工科类本科数学教学浅谈

8.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疆高师本科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策略

9.本科数学专业常微分方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0.基于大众数学理念的中职起点本科数学改革

11.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培养与思考  

12.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定位分析 

13.河南高师本科数学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

14.应用型本科数学类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研究  

15.新课标体系下高师本科数学分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

16.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7.工程教育模式下本科数学教学评价的探索 

18.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数学素质和创新意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19.基于高中课改形势下的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20.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本科数学基础课程

21.本科数学教学与强化素质教育研究  

22.“问题驱动法”在新建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3.对本科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24.应用型本科工科数学的现状与教学改革探析 

25.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定位分析

26.以就业为导向的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7.浅谈工科本科数学教育改革 

28.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的研究

29.新建地方院校金融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探讨

30.对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31.普通本科院校文科数学素质教育的对策探究 

32.新建本科院校本科《高等数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33.“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数学教学范式研究

34.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

35.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探索——以凯里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特色专业为例

36.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研究

37.民办应用型本科数学课程改革初探

38.应用型本科数学基础课程群建设的探讨

39.应用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走班制分层次教学探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

40.本科数学教学应提倡“研究性学习” 

41.民办本科《数学分析》课程的实践与认识 

42.构建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数学类课程的若干思考 

43.高校应用型本科数学建模队员培训与选拔方式的探析

44.应用教学型本科数学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45.新升本科数学专业(师范)课程设置的特点与启示 

46.新建本科院校文科数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7.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48.高师本科数学分析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49.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50.本科数学专业常微分方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51.本科数学专业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推拉”教学法的尝试

52.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建模教学与创新

53.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教学改革 

54.大学本科数学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55.论本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课程的整合 

56.地方本科院校公共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57.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中离散数学课程目标定位与课程改革的探讨 

58.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研究 

59.数学建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

60.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与“CDIO”教学改革初探 

61.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 

62.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教学研究 

63.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置的本源性分析 

64.农林本科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65.提高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初探 

66.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途径

67.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68.山东省高师专科升本科《数学分析》试题的研讨 

69.一般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研讨

70.关于提高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

71.西藏高校数学类本科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西藏大学为例 

72.整合数学类课程,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数学素养

73.理工科院校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就业初探 

74.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现状与对策 

75.工程应用型本科类高校数学通识课现状分析及其改革途径探讨

76.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77.新建本科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78.地方本科院校扩大数学建模竞赛受益面的探索 

79.新升本科院校数学分析教学的几点思考  

80.本科院校数学实验室管理研究  

81.大学本科经济数学教学现状及相关思考  

82.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83.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材的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84.工程数学教学如何适应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  

85.新建本科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86.关于国外高校经济学本科数学基础课程设置的探讨 

87.四年制高职本科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研究

88.概率统计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以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A题为例 

89.高等数学思想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90.应用型本科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91.新建本科院校考研数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92.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93.数学史:探求真理的“心”路历程——大学本科数学史教材改革初探 

94.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95.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96.“产学研”合作视域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宿州学院数学类本科专业为例 

97.与时俱进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东华理工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06版)》解读 

98.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数学建模活动推广模式探讨 

99.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100.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101.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探讨 

102.基于职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课程构建——以高职本科分段铁道供电专业为例 

103.大学本科数学考试模式改革探索与思考  

104.浅论下轮工科本科数学教材编写的原则 

105.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高等数学教学体会  

106.应用型本科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07.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数学课程优化教学新探 

108.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探索——以银川能源学院为例 

109.高等本科院校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110.本科院校工科高等数学软件实验的改革 

111.河南省高师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就业探微

112.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113.民族地区新升本科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数学建模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的学科,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要求人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数学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既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兼具了工具实用性和逻辑思辨性两个特点。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生源情况发生变化,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高等数学的教学压力逐渐加大,课时少,内容多,后绪专业课对高等数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因此如何利用较少的授课时间来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体现课程实用性的同时兼顾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是我们广大高等数学教师应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更新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单一的满堂灌、保姆式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则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认知,教学中缺乏应有的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教师不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态,没有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没有很好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思维水平、创新能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养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因此要想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必须打破原有的单一的教学形式,探索和尝试一些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形式。应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探索活动,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大胆的猜想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使数学学习更富有成效。

二 精讲多练,勤练

在课堂上要坚持“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要做到精讲多练、勤练。讲课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对于重点、难点的地方,要不厌其烦,运用备种方法,反复讲解,务必使学生理解其精髓,对于次要的、简单的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让学生课后学习。课堂上只有精讲,才能给学生留出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这是学习高等数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而言,听课只是从老师那里接受了知识,要是不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就不会成为自己的东西,而练习过程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著名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应明教授曾指出:“有效的解题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还能通过对各类问题的分析研究及寻求解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和创造力。”所谓的“听数学不如读数学,读数学不如做数学”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会发现问题,才能真正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三、多媒体教学的适当引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过程,而且能使课堂由静变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的传统教法。如传统教学手段只能提供静止的画面,对运动、抽象的画面或过程剐难以表现。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不容置疑,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数学课堂教学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龙,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数学教学中可称之为点“睛”之笔。但是在传授和反馈知识等方面,传统的黑板教学要比多媒体教学技高一筹,在讲课教师中表现出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不是多媒体所能完全替代的,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把数学的概念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形成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更清楚、简洁,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合理、恰当地引入多媒体教学,使之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四 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

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清主次,抓住实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思路建模,用不同的数学理论方法建模。在建模的过程中还必须编程或使用软件包来计算,并对模型进行分析返回检验。数学建模过程的一个核心思想是用数学化的手段来处理问题,这是一个综合素质的锻炼,是提高学生整体数学素质的有效途径。高等数学中处处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从极限概念、连续概念、导数、定积分等微积分中最基本最重要概念产生的历史来看,数学建模思想无一例外地渗透其中。所以,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能还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本来面目,使学生能够从书本上接触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五 重视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高等数学课程面向各个专业,在每个学期上课之前,不妨简单浏览一下学生所在专业课程设置,据此制定授课计划。例如电气信息和物理专业对傅里叶级数的要求较高,则在备课时应作为本学期的重点。习题的选择上应有一定比例的应用题,应用题尽可能与专业相联系,对后续有大学物理课的专业,物理方面的应用题可以适当增加比重,而对经济类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诸如边际、弹性、最大收益等方面的例题,切不可题目年年如一、毫无新意。

浅谈数学建模的认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对经济知识带来极大的挑战,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改革也有了很好的成效,不管是从教育思想的转变、还是教学方法、内容、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工业经济的时代的过去,我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让高等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与时俱进,培养更适合时代进步的创新能力人才,这是我们目前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满足时代需求,培养创新能力人才

工业经济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我们现今面临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旨在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使用、存储以及消费之上,知识经济的内在动力和基本要求是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在生产模式上工业经济追求批量化生产,知识经济追求多样化、少量化的柔性生产,创新更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及灵魂。如今社会对于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去适应时代影响下的创新产品的问世,以及宽厚的基础知识。因此,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对不同知识信息的学习和理解,并且进行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思路、方法、手段,有新的创意、设计以及新的模型,能够迅速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综合素质高、技术操作熟练的优秀人才,所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培养的要求核心就是创新能力,这也是时代的需要。

二、数学建模和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是什么?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手段、思想通过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抽象的合理假设实际问题,对数学模型以创造性的得以求解,然后在对实际问题进行解释、分析,经过验证并且对不足进行修改,让数学模型能够不断的完善,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依据和手段,通过数学进行思考的方法,对数学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沟通起到桥梁的作用,数学建模能够合理的抽象和量化现象和过程,实验和模拟主要运用数学公式,再通过计算机对数值进行模拟和计算,也对数学在社会和科学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为国家创造数学领域的创新人才的必然条件。

通^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提出新颖的问题、解决方法、并且能够生产出有价值的成果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形式,创新能力不仅仅表现在智力方面,还表现在对知识的应用、改装,对新方法、新思路的发明,这是一种创新的意识,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更能敏感的把握机会,更是改变环境、改变自己的应变能力。知识的掌握、经验以及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数学建模就是需要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利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就是为了训练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创造性的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数学建模。

创新能力需要对数学模型进行建立、需要选择方法以及使用软件,并且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当然了,新的思路和理论的提出也很重要,在这些基础上新的产品、技术也就产生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还能够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及直觉思维有一个更好的激发,让学生能够更加细致、敏锐的感受和领悟实际问题,更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数学建模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当中,多会利用典型的案例训练,让学生能够对数学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以问题需要为依据,引导学生接受和学习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利于学生对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开拓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数学建模能够让各种应用问题更加科学化、严密化、精确化,能够有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真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第一,数学建模课程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上主要是利用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这样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使用有着引导性的作用,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通过分析问题、获取知识、提出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以学生和实际为中心,师生共同对生动有趣的典型事例进行探讨,例如,用1000辆自行车在某个城市开三家出租店,分别是1店、2店、3店。出于顾客方便,可以从三家店任一家租车以及还车,通过调查得出表1的结果。

教师针对案例提出问题“三个店分别建多少车位合适?”、“每辆车最先放在1、2、3店的车,一段时间后需修理应到哪个店去寻找?”这样的实际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和所学的知识、方法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并引导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和经验,这整个过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第三,对数学建模课程的训练和教学实践说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以下几点:(1)善于对实际工作者所提供的原型中,能够有效的抓住其数学本质的洞察能力。(2)将实际问题抽象和简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解释、分析问题通过数学方法推导或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应用的双向翻译能力。(3)在数学建模课程当中,对于实际领域的联系更为宽广、实际案例的应用更为丰富,教科书和无例可循的参考文献。以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和背景,能够对新知识和经验迅速的把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将获得的新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这凸显出对新知识摄取与应用能力的作用。(4)数学建模课程就类似于在开设一个小型的科研活动,这需要师生互相理解、支持、协调以及集思广益的解决问题,它更是一个群体合作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四、结束语

就我国目前来看,最大规模的学生科技活动就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而且这项活动已经被社会各界的人士所关注,数学建模课程及竞赛的发展是一个好的开始,更是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不断的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更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未来道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富强.金融类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2016(02).

浅谈数学建模的认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等数学微积分在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在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因此,就需要对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策略进行改进与完善.

一、当前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现状

在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开展教学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也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的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但是由于微积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很难理解相关的知识,就会放弃微分学习.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微积分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很多高校在其微积分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之相符的教学策略,导致微积分课堂比较枯燥与乏味.以上的种种现象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微积分失去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科特点以及有效的教学资源,对教学策略进行谈谈,设计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二、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的策略

在新课改实施后,微积分在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的改变,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高等数学微积分的教学质量,就要对其进行改进与改革.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经验、教学实际等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根据专业不同,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

在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的学习中,学生的专业不同,学生在学习微积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在很多大学中将微积分作为基础课程开展教学.但是,就目前微积分教学中使用的课本来看,虽然学生都学习了微积分知识,但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微积分知识掌握程度也存在差异性.学生在学习微积分时理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能够使所有学习微积分的学生都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也要有所倾斜.例如要求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掌握高等数学微积分基础知识即可,但是要求数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微积分的相关知识,并能够灵活的应用.

(二)加强对高等数学微积分建模的重视

在高等数学体系中建模是学习相关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其他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微积分知识解决其中的问题,这也充分说明高等数学微积分存在可以建模的可能性.因此,在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应用微积分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建模.通过数学建模不仅可以运用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和微积分知识来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也能促进学科的发展.为了促使高等数学微积分数学建模生命力不断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到数学竞赛中.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以微积分为基础构建模型.例如根据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人口增长、商场物流等问题,将其应用微积分知识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对数学建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微积分对现实生活的作用,吸引学生学习微积分的兴趣.

(三)不断完善高等数学微积分课程评价体系

在高校的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中通常是通过应试考试与教师的评价,来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在对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中对教师的评价往往是通过教师的备课、教案记录以及学生微积分考试成绩来讲进行考核的.但是,在实际中,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的综合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仅仅通过以上条件对高等数学微积分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使得评价还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对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高校能够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进行应试考试的同时,也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来对其考核形式进行设计.例如可以要求数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实地调研或者是考核的形式来完成考核.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高等数学微积分知识,还能提高其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微积分的兴趣.

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对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也为其开展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在高等数学微积分教学中,教师对微积分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索与改革,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的提高微积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段玉,王敬童.高等数学课程中若干难点的教学策略――以微积分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6:61-63.

浅谈数学建模的认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应用题数学 原因 策略

“学而习之,不亦悦乎!”这是孔子的教学理论。“学”指学习,“习”指实践,学以致用,用以得惠,动力无穷,何乐而不为呢?

数学是现实的数学,它属于客观世界,属于社会,数学教育化抽象为具体,应该从学习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入手,联系客观实际问题,再升华到数学概念、算法和数学思想,因此,历年的中考和高考,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应用类的数学题占了大的比分。由此看来,高中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类的题目,一定要引起我们一线教师高度的重视。

然而,实在的情形,不容乐观。

一、应用意识差的原因

1.数学的价值重视不够。

科技的基础是应用科学,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说明数学生产力的作用是很大的。数学是从量的方面处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关系,也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这就是数学的价值。但由于历史的影响,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过分强调数学逻辑性、严谨性和理论性,所以教者更多的精力放在数学概念上和解题技巧上,很少谈数学精神、数学价值、数学结论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等。这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是片面的、狭隘的。例如,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一些逻辑证明和计算,甚至有人认为数学是只是一门主考科目。

2.缺少用数学的意识

用数学的意识,就是用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问题。中国的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严格的理论推导论述为主的多。理论型教材对实施数学应用教育是非常糟糕,这是造成学生缺乏甚至是逐渐失去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

3.不善于建立数学模型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数学建模是关键。我们面对的是学生,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经验是有限的,其应用背景的问题是陌生的,难以建立数学模型,这就阻碍了解决实际问题。

二、应用题的教学策略举隅

高中学生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逐步摆脱具体形象和直接经验的局限,利用概念进行逻辑思维活动,在教师帮助下开始独立收集事实和资料,综合分析、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加强应用题教学。

(一)重方法、重思想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首先应根据具体问题,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步骤和过程。

应用题教学常规的思路是:将实际问题,总结改造抽象为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回答实际问题。具体可按下列程序进行:

1.审题:因为数学的广泛应用和实际问题的多样性,往往需要在不熟悉的情境中去了解、分析给出的数学问题,要去掉与数学无关的因素,抽象为数学问题,把条件和结论分清,摆正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数量关系。因此,引导学生从粗读到细磨,冷静、仔细阅读,弄清问题包含的量及相关量的数学关系。

2.建模: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各个量的特点,判断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未知的。能不能用字母或代数表示,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如何转换成数学语言或图形语言,然后建立数学模型。

3.求解:解决数学问题,求证数学结论。

4.还原:根据实际意义适当的增删,还原为实际问题。

例如:“人口增长率问题”的教学:一个城市的人口有70万人,如果自然增长率为1.1%,城市人口是总数x(人)和年份y(年)的函数关系式是:

解题步骤可以这样预设:

A.审题:"年自然增长率"是什么意思?关键词:现有人口、年份、增长率,城市变化后的人口数等关键量。

B.求解:建模,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和教训,看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的。

C.探究:他们是如何解决?对你有什么帮助?

(二)归类建模

在应用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应用问题归类并与实际原型挂钩,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可以较好地解决数学建模难题,例如将高中应用题归纳为1.增长率或减少率问题;2.行程问题;3.排列组合问题;4.最值问题;5.概率问题等。因此,学生遇到问题,通过类比的记忆和问题类似的实际活动,解决问题,利用联想,建立数学模型。

如:建立“数列”模型,解决求职问题。

招聘会上有甲乙两家公司的工资承诺:甲公司的第一年月工资是1500元,以后每年工资比上一年月增加230元;乙公司第一年月工资2000元,之后每年月工资在上一年月工资的基础上递增5%.甲乙两人同时被两家雇用,问:

如果该人想在一家公司工作10年,仅以工资收入总量为标准,应该选择哪家公司,为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月工资随年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应用题,确定为以数列为内容的数学模型.若该人在甲公司连续工作10年,则他的工资收入总量为S=12(a+ a+ …) =304200(元).如果该人在乙公司连续工作10年,则他的工资收入总量为S=12(b+ b+ …)=301869(元)……

总之,高中数学题有着丰富的社会信息,有多层次,多功能的教育价值,它已成为学生观察了解社会,评价社会的一个窗口。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放在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进步,这是我们的责任和长期任务。我们要做好应用数学教育的研究,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率,开创数学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韩彦.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建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