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疏松土壤的方法

疏松土壤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疏松土壤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疏松土壤的方法范文第1篇

1中耕深松技术的含义

中耕即在作物生长期对土壤进行的耕作措施,中耕期是指作物从出苗期至封垄期。中耕的作用在于:疏松表土,减少水分蒸发: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增加降水渗入;提高地温,加速养分的转化,以利作物的生长发育;消除杂草,减少水分、养料等非生产性的消耗。深松是一种只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壤的抗旱耕作方法,其深度超过犁底层或土壤自然形成的粘盘层分布深度,使耕层由翻地的20cm左右加深到30cm左右。深松的作用在于:疏松土壤,加厚活土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便于吸光吸热,从而提高地温;土壤水分蒸发少;可打破犁底层,形成耕层的“海绵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扩大作物根系生活的领域,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2中耕深松技术保水能力试验研究

针对阜新等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中耕深松作业,可以达到蓄水保墒、防止田问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保水保土的目的。在深松的摹础}实行分层深松能够减少深松作业对作物根系的损伤,有利于根系对水分的充分吸收.还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平衡J。为了验证中耕深松技术的保水能力。本了1HS一1.2中耕深松机对土壤水分影响的试验。试验时问是20O5年l1月11日~18日,试验地点为单新县他本镇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用lHS—1.2型中耕深松机对耕地进行深松,技术人员跟踪采集未深松及深松后的土壤试样,在实验室进行含水量的测定。土壤采集持继了4d,每次取样分l0~20cm、20~30cm、30~40cm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选取5个点进行测定,最后取其平均值得到了表】和表2中的数据,深松前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曲线见图l、图2和图3。实验表明:在1O~2Ocm土壤中,深松后土壤含水量比未深松土壤含水量下降略快,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变化愈明显,这是由于深松后上层土壤空隙增大,水分人渗增加,故含水量降低;在2O~30crn土壤中,深松后土壤含水量比未深松土壤含水量有所增加,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差异逐渐明显。原因在于深松后上层土壤水分人渗增加,使得中部土壤水分增加;在30~40cm土壤中,深松后土壤含水量比未深松土壤含水量增加更加显著。未深松的土壤含水量基本保持不变,而深松后的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且水分趋于平衡,保持在32.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中耕深松能够促进水分向土壤深层渗入,减少水分蒸发,减轻土壤干旱程度。

疏松土壤的方法范文第2篇

    农业机械深松深翻作业可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改良土壤,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深松超过30cm,土壤在1h内可接纳300~400mm的降水,比不深松的土地每hm2多蓄水400t左右,且抗旱抗涝能力显着提高。深松后的土地其透气性和保肥性好,地温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使之更趋发达,为农作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大力提倡和推广农业机械深松深翻技术,一改由小机灭茬为主的耕整现状,对于保障粮食的稳定持续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翻转土层把失去养分的表土翻下去,使尚未被破坏的土壤翻上来。同时还可以将杂草及作物根茬埋于地下,减轻次年杂草危害。

    1.2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深翻使土壤结构松碎,同时把有机肥料深埋于土壤之中,经过发酵腐烂,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使耕地土壤形成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团粒结构。

    1.3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尤为重要。秋翻整地,恰恰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的通气和透水性能。

    1.4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秋翻整地,可以把病虫深埋于地下窒息而死亡,使病菌由于环境改变而不能继续存活。同时还可以使地下害虫暴露于地表,或被冻死、,或被鸟类啄食,从而减轻来年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农业机械深松深翻的技术原理

    2.1农业机械深松技术的原理机械化深松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方法,是农机和农艺的结合,是保护性耕作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可以在不打乱活土层的条件下,有效地打破多年来犁耕或灭茬所造成的坚硬犁底层,提高土壤的通水、透气性能,增强土壤蓄水保墒、防旱耐寒能力,从而达到农作物高产、低耕、环保的目的。同时,该技术还有利于农作物根系深扎,较好地防止水土流失,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农业机械深翻技术的原理深翻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状况,有效地打破了犁底层,增加耕层厚度;可以有效地疏松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高孔隙率,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提高抗旱能力,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还能有效降低病虫草害基数,减轻病虫草危害;深翻技术作为秸秆还田和施有机肥的配套措施,提高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应用效果,是实现粮食作物持续高产稳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3推广应用农业机械深松深翻技术的适用机具及注意事项

    3.1农业机械深松技术的推广应用

    3.1.1实施农业机械深松技术机械化深松按作业性质可分为局部深松和全面深松2种。深松常使用的机械有通用型深松机和全方位深松机。全面深松是用深松犁全面松土,这种方式适用于配合农田基本建设,改造耕层浅的土壤。局部深松则是用杆齿、凿形铲或铧进行松土与不松土相间隔的局部松土。工作状态可分为超深松状态和全面深松状态,前者耕深可达35~50cm,后者耕深为25~30cm。

    3.1.2深松的适用机具一般深松机由机架和深松工作部件构成。工作部件由铲柄和深松铲组成,深松铲有凿形、箭形和双翼形3种,铲柄有轻型、中型2种。由于牵引阻力较大,这种类型的深松机一般要与大功率的拖拉机配套。深松机的机型有:IS~370型、IS~3.0型。

    3.1.3深松注意事项机械深松技术的实质是用机械松碎土壤而不翻土,不打乱土层。注意通过疏松耕层以下5~15cm的心土,应在保持原土层不乱的情况下,调节土壤的三相比例,使耕作层下面的土壤熟化,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3.2农业机械深翻技术的推广应用

    3.2.1农业机械深翻技术的实施农业机械深翻就是利用机械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使耕层厚而疏松,结构良好,通气性强;使土壤中水、肥、气、热相互协调,利于种子发芽、作物根系生长好、数量多;可以掩埋有机肥料,清除残茬杂草,消灭寄生在土壤中或残茬上的病虫害,降低土壤盐碱度。深翻要把握好土壤适耕性,一般以土壤的含水量来表示土壤适耕与否,以其含水量为10%~25%为宜,按照农时要求,适时进行。深翻最好在秋季进行,耕深为25cm以上,深浅一致。开畦要直,耕幅一致,避免漏耕,实际耕幅与规定耕幅偏差小于±5cm。作业地块内重耕率小于3%,漏耕率小于2%。耕后地表平整,犁底平稳,地头横耕整齐,犁到头,耕到边,垡块细碎,翻转良好,立垡率和回垡率均小于5%。开垄宽度小于30cm,深度小于15cm,闭垄高度小于10cm。

    3.2.2深翻适用机具深翻作业一般利用58kW以上履带式拖拉机或轮式拖拉机配套铧式犁或双向翻转犁进行。常用铧式犁有:IL-330悬挂中型三铧犁、ILQ-425轻型悬挂四铧犁、双向翻转犁等。

    3.2.3深翻注意事项为确保深翻效果,应该掌握好深翻时间,以土壤情况与土地实际应用相结合,通常情况下是在秋收后进行。要注意适墒深翻,如果土壤含水量太高,深翻后容易形成泥条,效果就会不好。深翻后要进行旋耕、耙磨、碾压、塌实土壤、精细整地,以保证播种质量。另外深翻尽量和秸秆还田相结合,和施有机肥相结合,增加深翻效应。深翻不一定每年进行,可3a深翻1次,以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几年内大部分田块都能深翻1次。

    4技术推广保障措施

    4.1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对农业机械深松深翻土地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会议,制定工作方案,采取补贴惠农政策,充分发调动农民开展深松深翻土地的积极性。各级领导应多加督导、协调和指导,亲临生产第一线,加强政府的推动力,组织农机成片作业。县农业、农机管理技术人员也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为深松深翻土地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技术保障,确保深松深翻土地工作顺利进行。

    4.2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在整个深松整地过程中,县农业、农机的相关人员要全员出动,全部深入到深松整地现场,及时协调解决深松整地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况和问题,同时还要积极向当地群众宣传深松整地的好处,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明确补贴到位的时间和办法。为推动深松深翻土地工作深入进行,新闻媒体也要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到生产作业现场采访拍摄,并在当地新闻栏目中播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加强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深松深翻土地重要意义的认识,促进该项技术大面积地推广应用。

疏松土壤的方法范文第3篇

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耕作深度,用畜力步犁耕地,犁底不平,耕作深度一般只有12cm左右,而且不能很好地翻松土壤。小型拖拉机带灭茬机或双铧犁耕地,耕作质量虽然比畜力步犁好,但耕深一般也较浅。长此以往,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土壤的要求,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下降,粮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为此,大力提倡和推广深松深翻机械化技术,改变由小机灭茬为主的耕整现状,对于粮食稳定持续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松深翻是土壤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增产技术措施,目的是为作物的播种发芽、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首先,利用机械深松深翻,可以使耕层疏松绵软、结构良好、活土层厚、平整肥沃,使固相、液相、气相比例相互协调,适应作用生长发育的要求。其次,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发芽种床或苗床。对旱作来说,要求播种部位的土壤比较紧实,以利提墒,促进种子萌动;而覆盖种子的土层则要求松软,以利透水透气,促进种子发芽出苗,即所谓“硬床软被”。第三,可以清理田间残茬杂草,掩埋肥料,消灭寄生在土壤和残茬上的病虫害等作用。

二、机械化深松深翻主要技术要求

(一)机械深松作业

1、技术原理和作用

深松是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保持原土层不乱的一种土壤耕作方法。深松可以加深耕层,增强雨水渗入速度和数量;深松不翻转土层,使残茬、秸杆、杂草大部分覆盖于地表,既有利于保墒,减少风蚀,又可以吸纳更多的雨水,还可以延缓径流的产生,削弱径流强度,缓解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有效地保护土壤。深松不能翻埋肥料、杂草、秸杆,对减少病虫害没有作用。

2、技术规范和实施要点

深松可分全面深松和局部深松。全面深松是用深松机在工作幅宽上全面耕松土地,局部深松是用杆齿、凿形铲进行间隔的局部松土。深松既可以作为秋季主要耕作措施,也可以用春播前的耕地、休闲地松土、草场更新等。具体形式有:全面深松、间隔深松、浅翻深松、灭茬深松、中耕深松、垄作深松、垄沟深松等。深松深度视耕作层的厚度而定,一般中耕深松深度为20-30CM,深松整地是为25-35CM,垄作深松为25-30CM。

3、注意事项

使用动力要与作业机具配套,以保证足够的动力,达到深松深翻要求;保持耕层土壤适宜的松紧度和创造合理的耕层构造为目标,合理采用深松方式方法;“三漏田”不适宜深松。

4、适用机具

深松作业一般要求以36千瓦以上拖拉机为动力,配置相应深松机具进行。深松机械有单独的深松机,也可以在综合复式作业机上,安装深松部件,或中耕机架上安装深松铲进行作业。

通用型深松机由机架和深松工作部件构成。工作部件由铲柄和深松铲组成,深松铲有凿形、箭形和双翼形三种,铲柄有轻型、中型两种。

(二)机械深翻

1、技术原理和作用

深翻是土壤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业生产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技术措施。深翻(确切说是深耕翻)就是利用机械的作用,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形成土壤水库,增强雨水渗入速度和数量避免产生地面径流,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使耕层厚而疏松,结构良好,通气性强,土壤中水、肥、气、热相互协调,利于种子发芽,作物根系生长好,数量多;可以掩埋有机肥料,请除残茬杂草、消灭寄生在土壤中或残茬上的病虫害。

2、技术规范、作业质量要求和实施要点注意事项

(1)技术规范

把握好土壤适耕性,土壤适耕性以土壤含水量表示,以土壤含水量10%-25%为宜;耕深一般大于20cm;减少开闭垅,耕后地表平整,实际耕幅与犁耕幅一致,避免漏耕,重耕;立垡、回垡率小于5%;耕深稳定性,植被覆盖率、碎土率应符合设计标淮。

(2)作业质量

作业质量应达到:深、平、透、直、齐、无、小七字要求: 深:达到规定深度、深浅一致;平:地表平坦、犁底平稳;透:开墒无生埂,翻垡碎土好;直:开墒要直,耕幅一致,耕的整齐;齐:犁到头,耕到边,地头、地边整齐;无:无重耕、漏耕,无斜子、三角、无“桃形”;小:墒沟小、伏脊小。

(3)实施要点和注意事项

深翻的时间应以当地季节和实际情况相吻合,一般应在秋季收获后进行,以便容易接纳雨雪水。耕深应掌握在适宜为度,应随土壤特性、微生物活动、作物根系分布规律及养分状况来确定,一般的以打破犁底层为宜。耕翻过深会造成土壤下而上的提墒能力减弱,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长;有机肥被埋压在深土层,肥效利用晚;生土被翻到地面上,对幼苗生长不利。做好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机具必须合理配套,正确安装,正式作业前必须进行试运转和试作业;耕层浅的土地,要逐年加深耕层;深翻的同时应配合施用有机肥,以利用培肥地力;体闲地在耕翻后应及时耙耱、镇压;一般3年深耕一次。

3、秋翻地技术要求

秋耕作业要根据农作物轮作的农艺要求和土质情况确定耕作深度,一般情况下秋翻22cm±4cm、实际耕深与规定耕深偏差≤5%。

(1)土壤为白浆土、黄土、黄沙土、黑鳅土的地块,耕作深度应为14cm~17 cm。

(2)土壤层分化不明显,黑土层厚、吸水性好的土地要求深翻时,耕作深度应为25cm~33cm。

(3)铧式犁耕作时,耕深稳定性不小于90%。

(4)作业幅宽力求一致,合垄严密,其作业幅宽与设计幅宽偏差不得超过±5 cm。

(5)铧式犁耕作时,碎土率不小于70%(≤5 cm土块)。

(6)植被覆盖要严密,覆盖率应大于80%。

(7)作业地块内残留率不大于2%。

(8)铧式犁耕作时,翻垡质量要好,立垡率和回垡率不大于5%。

(9)地头、地边弃耕宽不大于总幅宽与拖拉机轮距之差。

疏松土壤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壤;机械化深松;安徽濉溪

中图分类号S2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206-01

濉溪县地处淮北平原,常用耕地面积11.13万hm2。土壤类型主要是和潮土及砂礓黑土,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4.11%。全县耕地质地黏重、易板结、理化性状差,遇水膨胀,遇旱收缩。长期以来,使用14.7 kW以下的小型拖拉机耕作,耕作层变浅,逐步形成了土壤坚实度高、密度大、孔隙度低、透水性差的坚硬犁底层。在干旱天气,坚硬密实犁底层使底层水分难以向耕作层移动,雨季降雨时因犁底层的阻隔雨水不能及时渗入、蓄集到心土层,形成地表径流,造成小雨小涝、大雨大涝,无雨就旱的现象,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是一项先进的、有效的粮食增产技术。该技术利用机械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疏松土壤。深松作业松土而不翻土,在不乱土层的情况下,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熟化深层土壤,利于作物根系深扎,增加作物产量。

为改变濉溪县土壤的这种状况,多年前即开始引进全方位深松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预想效果:一是深松不仅打破了长期耕翻形成的坚硬犁底层,疏松了土壤,同时又可在底部形成鼠道蓄水蓄肥,有利于雨水的入渗与作物根系的发育。二是不打乱耕作层,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团粒结构得到改善。三是降低了土壤容重,一般来说,深松地块较未深松地块可多蓄水150~300 m3/hm2,土壤渗水速率提高5~10倍,水的利用率至少提高30%。四是增产效益明显。据试验,土壤深松后可提高农作物抗旱、抗病、抗倒伏的能力,增加作物产量。小麦增产20%以上,大豆、玉米可增产12.2%以上[1-2]。

1土壤机械化深松的技术要求

针对濉溪县一年两熟种植模式,目前多采用间隔深松和全方位深松2种深松方式,其有以下具体的技术要求。

1.1土壤条件

为了防止次年坚硬干结的垄条给耕作带来困难,不宜对含水量过高、质地黏重的地块进行深松,尤其不能采用全方位深松。一般深松地块土壤含水量以15%~22%为宜。

1.2深松时间

根据濉溪县农时及耕作习惯的实际情况,秋季进行深松作用比较适宜。如果要在春季进行深松作业,应保证宽行作物(玉米)在五叶期前进行,窄行作物(小麦)在播前进行,但 需注意深松后进行耙地,或采用下层间隔深松,表层全面深松,以保证密植作物株深均匀。

1.3深松深度

深松深度应根据土壤土质结构、深松形式和深松间隔时间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松土深度以30~40 cm为宜,过浅不利于土壤水库的形成和建立,尤其是针对耕层深厚、耕层内无树根、砖石等硬杂物的地块。间隔深松用于创造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幅宽保证在60~80 cm。深松间距要均匀,深松深度要一致,不得漏松,稳定性不小于80%。苗期进行深松,作业深度:小麦25~30 cm,玉米23~30 cm;夏季深松的同时施入底肥;秋季作业深度为30~40cm[3]。

1.4作业周期

根据农田的耕作要求,深松间隔时间为2~3年进行1次,作业时间应选择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

1.5动力选择

深松作业是重负荷作业,拖拉机应选择58.8 kW以上。深松作业时,应选择适宜的牵引档位,最大油门匀速作业,以获得最佳的深松作业质量。

2深松机具的种类

国内深松机具种类较多,有间隔深松机、全方位深松机、浅翻深松机、振动式深松机及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等。目前濉溪县使用的主要机型为全方位深松机、振动式深松机、振动式深松深耕机、凿铲式深松机4种机型。

2.1间隔深松机

间隔深松机又称凿型或单柱式深松机。是利用有刃口的铲柱及安装在其下端的深松铲深层。两相邻铲柱与松土铲横向按一定间隔配置,作业后两铲间有未松土梗。

2.2全方位深松机

全方位深松机是利用深松部件将梯形断面的土壤抬起、断裂,使整个土层得到高效地松碎和疏松,并在底部形成鼠道,可显著改善黏重土壤的透水能力,作业后地表平整。

2.3振动式深松机

振动式深松机是利用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振动源,使安装在机架上的振动式深松工作部件按一定的频率和振幅进行上下或左右振动从而对全土层土壤进行深松。

2.4振动式深松旋耕机

振动式深松旋耕机是集振动式深松和旋耕整地于一体,作业效率高、整地质量好。

3深松机的正确使用与调整

3.1正确挂接

使用时,将深松机的悬挂装置与拖拉机的上下拉杆相连接。振动式深松机和振动式深松深耕机需要万向节传递动(下转第211页)

(上接第206页)

力,万向节安装时叉口要在一个平面上。

3.2使用保养要求

工作前,要认真检查部件的联接、、磨损情况,还要进行深松试作业,调整到符合作业要求。工作时应正确选择档位,保持匀速直线行驶,未提升机具前机组不得转弯和倒退。作业时应及时清理堵塞的机具,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应及时停止作业,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进行作业[4-5]。

3.3调整方法

3.3.1前后水平调整。为保证深松机顺利入土,要调整拖拉机的中央拉杆,使深松机有3°~5°的入土倾角,入土后深松机前后应保持水平,以保持松土深度一致。

3.3.2松土深度调整。深松铲在机架上的安装高度要一致,从而保持松土深度一致。用限深轮来调整控制作业深度,以改变限深轮距深松铲的相对高度,距离越大,深度越深。调整时要注意两侧限深轮的高度一致,否则会造成松土深度不一致,影响作业质量。

3.3.3左右水平调整。通过调整拖拉机后悬挂左右拉杆,使深松机保持左右水平,保证深松机工作时左右作业深度一致。

4参考文献

[1] 张艳超.土壤机械化深松的注意事项及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28.

[2] 董立柱,刘科,马根众.机械化深松技术应用刍议[J].山东农机化,2011(5):25-26.

[3] 闫东风,曹红波.土壤机械化深松技术浅析[J].科技信息,2012(5):547.

疏松土壤的方法范文第5篇

一、大苗培育

1、种子处理

七叶树种子蒴果近球形,表面密生褐色疣点,成熟时果皮三瓣开裂,种子暗栗色,种脐淡褐色,约占种皮表面积1/3,种子直径1.8~4.0厘米,种粒大小差别明显,但以中粒种子为主。七叶树5月份开花,种子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成熟,当果皮呈黄绿色,个别果实自然脱落时,即可采种。种子保湿运到苗圃后要及时进行湿藏过冬,既可保持发芽力,还有催芽作用。湿藏一般在室内用干净的细湿河沙,按种子1倍,沙2~3倍比例混合堆放,堆高不超过50厘米,上覆15~20厘米纯沙子,保持沙子湿度30%左右,湿藏期间每月上下翻种检查一次,拣出霉坏种子。

2、播种育苗

苗圃地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具有排灌条件的地块,入冬前应深翻熟化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在播种前结合整地增施底肥,每亩复合肥100斤左右。在雨水较多和具有排灌条件的地方应做成高床,床面宽100厘米,床高15~20厘米,步道宽20~25厘米;在土壤干旱少雨,又没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应做成低床,床面宽100厘米,步道高15~20厘米,宽20~25厘米。七叶树种子春天发芽较早,应于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早播种。采用苗床开沟、条播点种,行距25厘米,点距20厘米,沟深6厘米左右,每亩播种量300斤左右,亩产苗1万株左右。播种时将沙藏种子筛去沙子,按种子大中小进行分级,点种时分开点种,以便苗期分级管理,播种后覆土4~6厘米。

3、幼苗管理

(1)苗床覆盖:播种后用稻草、麦秆、谷壳、锯末等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以不见土面为宜。当日平均气温11℃以上,七叶树种子即可发芽出苗,幼苗刚出土时呈红色,随着光合作用的增强,叶色逐渐变成绿色。当幼苗大部分出土时,应分2~3次在阴天或下午撤除覆盖物。

(2)遮阴:七叶树幼苗期怕太阳直晒,易发生日灼危害,应采取遮阴措施。可采取搭遮阴网的办法进行遮阴,也可采取在步道边种植玉米等高杆作物的方法进行遮阴。当苗木生长一定时期,具有耐晒能力时,及时撤除遮阴,以利苗木健壮生长。只要肥水管理得当,也可进行全光育苗。

(3)灌水:七叶树当种子播种后土壤干燥时,应及时灌水1次,高床以水不上苗床为准,低床以水浸湿土壤为准。在生长季节应结合土壤干湿程度灌水3~5次,以保证苗木健壮生长。生长后期即进入生长缓慢期和生长停止期要控制水分的供给,防止徒长,促进枝干硬化和及时封顶。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防止床面积水。

(4)追肥:在苗木生长期间应根据苗木生长情况,结合灌水,及时追肥3~4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0~15斤或复合肥20~30斤,第一次在幼苗出土后一个月左右,最后一次应在苗木停止生长前一月进行。特别应注意的是七叶树播种苗有生长间歇性,在生长阶段易产生封顶现象,故在5~6月份生长季节,要加强肥水管理促其生长,打破其间歇性,使之不停生长。对小粒种子播种的苗木更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快速生长,达到出圃时苗木高度大体一致。

(5)松土除草:松土时应注意不要损伤苗根,苗木生长初期,根系分布浅,松土深度为2~4厘米;苗木速生期,根系不断伸长,而且根幅增宽,松土深度可增到6~10厘米。除草应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在幼苗出土后揭除覆盖物及时进行拔草;苗木生长期要每隔2~3周拔草一次,注意不要将苗木一同拔出。当苗木封顶后,杂草生长少可停止拔草。步道杂草可用化学除草剂进行清除。

4、移苗定植

七叶树1年生苗高40~50厘米,地径1~1.5厘米。培育大苗,应在第二年早春土壤解冻后苗木开始生长前进行,以使苗木地上部分开始萌芽时,苗木的根系已恢复了吸收水分的功能,使苗木体内水分能保持平衡。移苗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水容易、交通便利的地块,苗床可做成高床,床面宽70厘米,步道宽30厘米,床高25~30厘米;也可以做成高垄,垄宽100厘米,垄面宽50厘米,垄高25~30厘米。移植培育大苗株行距为1×1米。采取穴植方法,移植前对苗木的根系进行适当修剪,剪除过长根系。在苗床或垄上挖栽植坑,分层填土踏实,做到苗正、根系舒展。苗木栽植深度比原根际深2~3厘米,栽后及时灌定根水。生长季节5~7月,及时松土除草,每年灌水追肥2~3次,并及时排水不积水。要注意整形修剪,对分杈树进行疏剪,对枯枝、内膛枝、纤细枝、病虫枝剪除,保持良好树形。移植后期,待主干高2.5~3米时留树冠,树干胸行5厘米后可出圃栽植。

疏松土壤的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刺槐;选地整地;播种;苗期管理;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92.27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71-01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L)又名洋槐、钉槐、刺儿槐,属蝶形花科刺槐属落叶乔木,是世界上主要的速生阔叶树种之一[1-2]。原产北美洲,18世纪末引入我国青岛,后推广栽培,现已成为我国优良的造林先锋树种。现将刺槐播种育苗技术总结如下,力求能指导生产[3-4]。

1 采种及种子处理

选择生长健壮、树干饱满通直、生长快、材质优良的生长10~30年的中龄刺槐作采种母树。刺槐荚果在8—9月成熟,常在落叶后收集。荚果成熟的标准是荚皮变硬,由绿色变为赤褐色。晒干后,经脱粒、除杂等工序,即得纯净种子。刺槐荚果出种率10%~20%,种子纯度90%,发芽率为80%~90%,千粒重约为20 g,1 kg约46 700粒。

刺槐种子皮厚而坚硬,种皮含有果胶,不易吸水,透水性差。因此,播种前一定要进行热水浸种催芽处理。将筛选的刺槐良种放入缸内,倒入热水(温度在70~80 ℃即可),要边倒水边搅拌,直至水温适合为止。浸泡的时间一般在24 h,结束后将上层漂浮在水面的杂质和秕粒种子捞出。然后再将种子和硬粒用细眼的筛子分开,再用热水(80~90 ℃)将未膨胀的种子经上述相同的步骤进行处理。及时地将每次筛选的经吸水膨胀的种子放入缸内,表面覆盖1层湿草帘,放于温暖、通风状况良好的地方进行催芽,且每天用清水淘洗1次,翻动1~2次,经4~5 d种子有1/3露白时即可播种。

2 苗圃地选择与整理

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但幼苗怕涝、怕寒、怕重盐碱,喜疏松、肥沃的土壤。育苗最好选择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土壤含盐量0.2%以下、地下水位控制在1 m以上的砂壤土地。育苗地块不宜连作,若育苗地连作则苗木会生长不良,易发生立枯病、种蝇等病虫害。提倡苗圃地轮作。刺槐常与侧柏、油松、紫穗槐、杨树、楝树、臭椿等轮作,这样苗木生长健壮旺盛,病虫害也较少。苗圃地选好后,于秋季进行深翻,深度一般控制在30~35 cm,翌年春季将育苗地耱平耙细,并将土壤中的草根和石块清除,同时结合整地施腐熟农家肥大约45 t/hm2。平整苗圃地时进行土壤消毒,施入辛硫磷7.5 kg/hm2,拌入5%的硫酸亚铁105~120 kg/hm2,再掺入40倍的细土,均匀撒入地中并深翻覆盖。苗床规格根据当地具体生产条件而定,干旱、少雨地区,宜采用平床,多雨地区多采用垄或高床。

3 播种

刺槐的播种以春播为主,选择在谷雨前后进行播种最为适宜。但在春季特别干旱的地方,也可在雨季播种。播种量以“经济用种、密度适宜”为准,适宜的播种量为75~120 kg/hm2,以利于苗木通风和后期管理。播种方法一般采用垄作条播,采取宽幅条播,垄距60 cm,在垄上先开沟,沟宽10 cm,播幅5 cm,开沟时,深浅要一致,沟底要平整,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后覆土2 cm左右,然后用耱平以便使种子与土壤接触紧密。播种后3~5 d苗全部出齐。

4 苗期管理

4.1 间苗

刺槐幼苗分化早,在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一般苗木的密度越大,其分化越明显,因此要及时进行间苗。间苗的原则是“适时间苗,留优去劣,分布均匀,合理定苗”。苗高5~10 cm,进行间苗、定苗,株距4~6 cm,间去病弱小苗,以对每株苗木所需的营养空间进行保证,促使幼苗健壮生长。同时为了有效地提高苗木的利用率,应及时将所间的幼苗用于补苗。

4.2 割梢打叶

在夏季,幼苗生长处于旺盛时期,枝叶长势繁茂,应进行割梢打叶,从垄两侧向上削枝叶,小苗不割,中等苗少割,大苗多割。一般从苗高60~70 cm开始,之后每隔20 d进行1次,8月中旬结束。割后的苗高控制在50 cm左右,如果苗木的密度不大,分化不严重,可以不打叶。

5 肥水运筹

5.1 追肥

苗木生长期,宜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追肥2~3次。前期追肥应以氮、磷、钾肥为宜,每次施追肥75.0~112.5 kg/hm2。后期应适当多施磷、钾肥,从而促进苗干木质化。后期除继续做好松土、除草外,还要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9月中下旬随着气温下降,刺槐苗木生长速度逐渐变慢,直至霜降停止生长,叶落后进入休眠期。此时期苗木生长缓慢,不到全年生长量的10%。该期应及时停止施肥和灌溉,以防止苗木徒长,提高抗寒越冬能力,同时要加强管理,防止人畜危害。

5.2 浇水

为了防止表土板结,刺槐幼苗在出土前不需要进行浇水,以避免出苗不齐。刺槐在出苗后应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要做到适时适量地浇水。在干旱天气,一般隔10~15 d灌溉1次。幼苗的生长力不强,怕涝,因此为了防止苗木的根系腐烂,在苗期若遇到雨季要及时进行排水。雨后或灌溉后,应及时松土保墒。

6 病虫草害防治

刺槐苗期易发生白粉病和立枯病。防治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10%世高散粒剂2 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 500倍液,能起到好的防治效果。防治立枯病:当苗木出齐后,选择1%~2%硫酸亚铁或0.5%~1.0%波尔多液喷洒,每12~15 d喷1次。蚜虫的危害一般发生在6—7月,可选择40%乐果0.05%的溶液进行喷洒防治。同时,刺槐苗期的虫害还有地老虎、蝼蛄等,应及时地做好防治。此外,刺槐的苗期还应做好松土除草工作,保持育苗地的土壤疏松、无杂草。在苗木生长前期,每隔15 d进行1次松土除草,松土的深度要浅,不可伤及苗根,同时结合松土进行除草。在苗木生长后期,每月进行1次松土除草,一般在雨后和浇水后进行。

7 参考文献

[1] 唐保林,马兰萍.刺槐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31.

[2] 谢圣冬.刺槐的选育及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57.

疏松土壤的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臭椿;生物学特性;育苗;栽培技术;辽宁朝阳

中图分类号 S79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174-01

臭椿为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其在我国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南自广东、广西、云南,北至辽宁,垂直分布于海拔100~2 000 m范围内。臭椿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树形美丽壮观,是很好的荒山造林和园林绿化品种。在朝阳地区培育臭椿苗,一定要根据朝阳地区的气候情况,选择特殊的育苗方法,培养合格的造林苗和园林绿化苗。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臭椿为落叶乔木,树高可高达30 m以上,胸径可达1 m以上,树冠呈伞形,树皮灰白色,平滑,稍有浅裂纹。枝条粗壮,叶痕大,奇数羽状复叶可长达1 m(幼树)以上。圆锥花序顶生,白色带绿,在朝阳地区花期6―7月,翅果纺锤状扁平,翅果成熟时黄褐色。树形美丽、壮观,是很好的造林和园林绿化树种[1]。

1.2 生态习性

臭椿喜光,耐低温,耐盐碱,不耐水湿,极耐干旱、瘠薄,抗病虫害,对SO2和烟尘有很强的抗性[2]。深根性,主根明显,侧根发达,萌蘖力强,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和中壤土上生长最好。

2 育苗技术

2.1 选地与整地

臭椿育苗地要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较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中壤土,并且选有灌溉条件、交通方便的地块作为育苗地[3]。播种前深翻、细耙育苗地,并按50 cm的垄距做垄,同时施磷酸二铵375 kg/hm2作基肥。

2.2 种子采集与处理

朝阳地区10月下旬臭椿种子已经成熟,要采集健壮、无病虫害母树上的种子,晾晒后,放在通风处备用。臭椿的播种量为75 kg/hm2,根据播种面积处理种子。播种前,用40 ℃温水浸泡种子24 h,捞出后混以3倍的细河沙,堆放在背风向阳处,用草帘盖好,每天翻动1~2次,并用温水调控湿度。待种子有30%裂嘴时开始播种。

2.3 播种

为了避免晚霜危害,朝阳地区适合播种臭椿的时间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要根据地温和墒情适时播种,朝阳地区春季干旱,一般情况下,在播种前7 d左右进行灌溉,待土壤含水量适合播种时开始播种。在提前做好的垄上,有耧沟器开宽5 cm、深3 cm左右的沟,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覆土厚度为1.5 cm左右,并且要轻度镇压,让种子与土壤接触,以便出苗全且整齐。

2.4 苗期管理

播种14 d左右,幼苗开始出土。待苗高到7~8 cm时开始定苗,保苗15万株/hm2左右,做到定苗均匀、留优去劣、留大去小。因为臭椿播种苗的主根发达,侧根细弱,苗高20 cm左右时,进行截根,深度为10~15 cm。6月下旬,当苗高到40 cm左右时,结合中耕,追施尿素300 kg/hm2。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除草、松土、浇水和病虫害防治,遇到雨量过多的特殊年份,还要注意排涝。一年生苗高达60~100 cm,可用于造林。

2.5 移植

因为人们对绿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需要大规格、全冠的苗木,栽植成活后立即有绿化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臭椿进行移植栽培,一般有2种方法,一种是一次性按一定密度栽植;另一种是需要二次移植,即先按大密度移植,生长2~3年后,再按小密度栽植,这样可节省用地。

2.5.1 一次性定植培育大苗。应采用合理的株行距,因为臭椿在幼树时期复叶很长,需要很大的营养空间,同时也为了满足树冠生长,株行距一定要大些(密度小些),一般要达到1.5 m×1.5 m,有条件的苗圃栽植臭椿时,株行距可达到2 m×2 m。株行距大,苗木生长迅速,冠形优美,品质优良。栽植时一定要先定点再挖坑,坑的规格为40 cm×40 cm×40 cm,苗木要定干后栽植,定干高度不能超过10 cm。栽植时一定要踩实并灌足底水,然后覆土。因为臭椿幼苗的髓心较大,覆土时一定要把截干苗的剪口埋上3 cm左右厚的疏松土壤,避免失水影响成活。

2.5.2 二次移植培育大苗。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培养臭椿大苗可进行2次移植。第1次移植苗木的株行距是最终株行距的1/2,培养3~4年后,再隔行、隔株移出3/4,再次栽植。这样培养苗木,既节约土地资源,又能培养干形良好的苗木。

2.6 后期管理

移植成活后,每年要及时除草、松土、施肥、灌水,尤其是在苗木生长高峰期,一定要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才能满足苗木生长。

为了培养合格的树形,促进幼芽萌生,要选择健壮的幼(下转第177页)

(上接第174页)

芽培养苗木,其余抹掉。之后每年要抹掉多余的芽,培养树干。因为臭椿的萌芽能力很强,在移植后1年,如果认为苗木干形不合要求,长势不旺盛,或地上部分遭到严重损伤,可以在春季发芽前齐地面平茬,使其重新长出端正健壮的主干。朝阳地区平茬的时间最好在早春土壤解冻前进行。切口要光滑,以利于伤口的愈合和萌蘖,平茬后可覆盖3~5 cm厚的疏松土壤。因为臭椿的幼苗髓心大,并且朝阳地区春节干旱、风大,以防水分蒸发过多,致使伤口干燥,造成苗木死亡。在这种情况下,苗木根株同样萌发出许多幼芽,当幼苗长到高15 cm左右时,可进行定株,保留1株生长健壮的幼苗,其余除掉。加强抚育管理,一般当年即可达到所要求的苗干高度。当苗高3 m以上时,按一定的高度(一般为2.8~3.0 m)定干,培养树冠[4]。

3 参考文献

[1] 卢学义.园林树种育苗技术[M].1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51-253.

[2] 孙方行,孙明高.盐胁迫对臭椿的生长与光合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35-36.

疏松土壤的方法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 毛竹林;培育;笋用;材用

论文摘要 介绍了材用毛竹林与笋用毛竹林的培育方法,以期为毛竹林的培育和改造提供参考。

安徽毛竹林多系人工栽培,大别山区是毛竹自然分布区的北缘。毛竹枝细叶茂,蒸腾作用强,春笋与幼竹生长发育阶段要求充足的水分与较高的相对湿度,鞭根稠密,根系呼吸代谢旺盛,极不耐积水,一旦林地排水不良,在数天之内即导致窒息死亡,故要求土壤湿润,疏松通气。土壤以发育在砂岩、页岩、千枚岩、花岗岩等母岩、有机质丰富的酸性壤土为好。现将毛竹林的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1材用毛竹林的培育

1.1护笋养竹

护笋就是护养冬笋与小年竹笋,冬笋能生长成竹而且材质较好。毛竹林入秋后逐渐进入孕笋阶段,每年都有大量鞭芽萌发,其中80%以上不能出土而死亡,或出土后成为退笋。竹鞭上发笋多的、瘠薄地段、距离母竹远的退笋多,尤其是露尖早的浅鞭笋与密生笋,退笋率最高。对材用竹林最好不挖冬笋,对笋厂加工或大年需要挖冬笋的,要有计划合理挖笋,挖笋后将笋穴填平。清明至谷雨发笋最多,约占笋期总数的75%。一般出土较早的竹笋,成林质量和数量都较好。春笋合理留养,分期适当挖去孱弱、个体小或稠密的竹笋,以利于留下的竹笋旺盛生长。留养小年竹是解决大小年提高竹林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露土的春笋40%~50%不能成竹,成为退竹,要及时挖掉。大别山区大量退笋的时间为4月15~20日。

1.2抚育措施

1.2.1劈山。陡坡、土层瘠薄、易于水土流失的稀竹林,以5~7月劈山抚育为宜,适当清除杂草灌木。此时雨量多,气温高,灌木杂草枝叶幼嫩,砍后1~2月即能全部腐烂,肥效高。白露后,气温逐渐下降,劈山的枝桠已木质化,不易腐烂。冬季劈山,杂草第2年萌芽较旺盛,影响劈山的效果。如果连续劈山数年,可收到抑制灌木杂草再生之效。

1.2.2挖山。土层板结、老鞭崇塞的竹林,以挖山、埋青为宜,均以大年的6~7月毛竹生长旺季为宜。挖山一般约15cm或更深。立竹周围竹鞭稠密处、嫩鞭附近和土壤疏松处宜浅挖;林中空地、竹鞭稀疏处、老鞭附近和土壤板结处可深挖。除挖老鞭、浮鞭外,对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应开沟排水。

1.2.3埋青。开沟埋青法,土层深厚立竹稀疏的竹山,开宽约50cm呈“U”字形的横沟。将砍下的树枝杂草放入沟内,然后在其上方开设第2道横沟,取土覆在下面横沟的杂草上,依次向上。客土埋青法,鞭浅根多的林地,劈山后将树枝杂草平铺林地约30cm,然后客土覆盖埋青1次,可在7~8年内,连年生长大竹。

1.2.4松土。松土可以改变土壤的容重,有利于出笋、成竹。同时,还可把林内表层的一些枯枝落叶翻入土壤作肥料,把含有矿物质营养的底土翻到地表,使之风化成为有效养分。松土6月初至8月底为宜,松土深度20~30cm。如结合松土再施入土杂肥,则效果更好。对荒芜林地,第1次松土效果很好,即使不施肥也可增产20%左右。

1.2.5施肥。化肥可在挖山后撒施或劈山后条施;厩杂肥可采取穴施,施用未经消毒的杂肥,笋期笋夜蛾较多,注意防治。竹伐桩内施肥,肥料有碳酸氢铵、尿素、氯化铵、复合肥等。毛竹伐桩内施化肥有下列优点:一是可节省劳力和费用;二是伐桩内施肥,肥料不会被杂草吸收,不易挥发散失和流失;三是碳酸氢铵一类肥料沟施容易造成烂鞭,浅施则肥效不高,而在竹蔸内施,不仅成本低、肥效高,而且竹蔸烂的快,又不伤鞭。

1.3合理采伐

1.3.1采伐季节。竹林采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伐竹应在大年竹伐的秋后,小年竹林的春前。伐竹技术较复杂,要识别竹龄,掌握密度与留竹度数。

1.3.2采伐年龄。采伐年龄大小关系着竹林复壮、更新与竹材使用价值。毛竹的繁殖能力以三至六年生最强,其中三至四年生竹母发笋率最高,竹材的力学强度以五至九年生最好,竹龄低的竹株蔑性好,竹材易加工,采伐年龄以四年生为宜;培养特大径级的毛竹林,伐龄可推迟至8~9年;造纸用竹以当年的新竹进行砍伐为宜。

1.3.3保留密度。土壤疏松肥沃的条件下,砍伐后密度3 750 株/hm2左右;立地条件较差的竹林2 250~3 000株/hm2。密度过稀的过伐竹林应暂缓采伐,使其尽快恢复。

2笋用毛竹林的培育

2.1选择适宜的竹林改造

(1)立地优良。地势平缓,背风向阳,土层厚度50cm以上,土壤疏松肥沃、湿润而不积水。

(2)生长正常。无严重病虫害,立竹度1 500株/hm2以上。

(3)经营条件较好。交通方便,水源充足。

2.2垦翻林地,增施肥料

首次林地的翻垦,大年5~6月、小年10~11月进行,清除

杂灌,挖除“三头”,再进行垦挖,深度25cm。此后2~3年内,5~6月和10月翻垦,深度40cm。翻垦要结合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2月至3月上旬施速效催笋肥,在挖笋早期施笋穴肥,以促进笋芽分化和竹笋生长。

2.3合理砍伐留养,调整竹林结构

留养4度的毛竹林,竹材和竹笋的产量均高。对于生长稳定,立竹较密的毛竹林砍五留四,竹龄结构保持1~4度竹比例为3∶3∶3∶1;对于生长衰退,立竹较低的毛竹林,砍四留三,竹龄结构保持1~3度竹各1/3,以促进竹林复壮,增加立竹度。一般立竹数应在2 400~3 300株/hm2。

2.4适度钩梢,防治病虫害

材用竹林改建笋用竹林初期,应适度钩梢。钩梢可结合冬季砍竹同时进行,钩梢强度以留枝13~17盘为宜。每年的新竹,要在当年白露后钩梢。冬季林地垦挖,要注意灭杀在土中越冬的幼虫或虫茧。发现病虫竹笋,要及时挖除,以防传播;病虫害较严重的,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

参考文献

[1] 黄文超,潘淑芳,骆昱春.毛竹林笋期管护及合理挖笋[J].江西林业科技,2004(1):46.

[2] 王锡武,程洪宝.大小年毛竹林改制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浙江林业科技,1996(4):54-58.

[3] 萧江华,刘仲君.大小年毛竹林改制技术试验初报[J].农林科学研究,1990(3):271-274.

[4] 张美琼,赵光海.毛竹林丰产技术试验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2(1):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