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西医治疗的区别

中西医治疗的区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西医治疗的区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西医治疗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临床上一般采用氧疗、输液、解除支气管痉挛、控制感染、抗过敏等综合治疗措施,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2006年6月~2007年12月,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4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其中男57例,女27例;年龄9~76岁,平均60,8岁;病程1~28年。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①改善通气,采用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M受体阻断剂(异丙托溴胺)等药物雾化吸入、黄嘌呤类药物口服及静脉滴注;②纠正缺氧,应用鼻导管及面罩吸氧。必要时给予补液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③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生素,同时行痰培养+药敏,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采用定喘汤加减:黄芪24g,党参、苏子各12g,蛤蚧(研末冲服)2g,地龙20g,沉香、半夏各9g,黄芩、炙麻黄、紫菀各10g,杏仁、丹参各15g。1天1剂,水煎服,日2次。两组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加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疗效判定标准制定,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主要症状与体征部分缓解或消失,肺部哮喘音消失或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好转: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有所减轻,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效好转,肺部哮鸣音较治疗前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好转,甚至加重。

3.2 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记数(EOS)、第1秒用加呼气容积(FEV1),见表2;1年内复发率比较,见表3。

4 体会

中医学的哮喘是广义的,它泛指呼吸喘急,历代医书对本病的论述和记载很多,《内经》有喘鸣、喘喝之称;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又名“上气”,并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的记载;元代朱丹溪《症因脉治》首创哮喘之名,后世医家又将哮和喘分而为二,明代虞抟《医学正传》中指出:“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名。”认为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为喘证,而喘气出入,喉间有声为哮证,哮证必兼喘,而喘证不必兼哮。这样区别对辨证论治有一定意义,但临床上喘和哮常不易区别,即使同一病人也可发作轻时似喘,而发作加重时则成哮。

哮喘的主要病理环节是宿疾内伏,亦因感受外邪或其它因素而诱发,元代朱丹溪《症因脉治》指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证作矣。导致宿疾内伏的原因大凡有以下几种:寒邪伤肺痰饮内停气道;有饮食不当,酸甘肥太过,酿痰蒸热,上干于肺;有脾‘肾阳虚,气不化津,痰浊壅肺等原因。但造成哮喘发病必定兼有各种诱因,如风寒、饮食、情感、劳倦等引发其痰,以致痰气交阻,痰因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肺管因而狭窄,肺气升降不利,而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同时气体的出入,又复引触停积之痰,产生哮鸣之声。

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病理变化的主要脏器以肺为主,涉及脾、肾,后期累及心脏。因此,哮喘一证,大多病在肺,以邪实为主,久病及肾,正气不足。但本病由于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临床上常常出现肺、脾、肾三脏俱虚的现象,病人再感受诱因,新邪引动伏饮,痰气交阻,上壅于肺,以致哮喘发作时表现为邪实正虚的错杂现象。其治疗原则为“实喘宜祛邪,虚喘宜培补;冷哮宜温化或宣散,热哮宜除痰肃肺。”此为治标之大法,但不能杜其根本。哮喘患者往往非单一的虚实寒热,而大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因此邪正虚实的辨别,标本先后的不同是治疗哮喘的关键。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主张:“凡久喘之症,未发时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为后世医家指出了治疗的原则。临床上一般宜先祛邪后扶正,但不能只顾标而不顾本,或者只扶正而不及标,由于本病多为本虚标实,因此治疗必须标本兼顾。至于祛邪与扶正孰多孰少则须因人而异。临床只有辨证确切,治疗中正确掌握虚实标本的兼顾,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预期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我们所采用的定喘汤加减基本方中,黄芪、党参具有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半夏、黄苓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清除炎性分泌物,止咳平喘等功能;丹参不仅能改善肺内供血,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具有祛瘀生新,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可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苏子、麻黄、沉香、杏仁、紫菀、蛤蚧,能扩张支气管,稀释痰液,并能对抗毛果云香碱及组织胺所致的支气管痉挛,因而有明显的解痉平喘作用。

中西医治疗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1-0152-03

Progress Overview of TCM Treatment of Plasma Cell Mastitis

ZHANG Xiang1,ZHANG Xiping2,JIA Penghui2

(1.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3,Zhejiang,China;

2.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Hangzhou 310006,Zhejiang,China)

Abstract:Plasma cell mastitis is a clinical incurable disease, in the past 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due to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but in current the western medicine is lack of specific treatment except surgical operation and it recrudesce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more easily. TCM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gains some progress,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various types of plasma cell mastitis and can to some extent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 of disease.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we expect to summarize and evaluate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in the past five years,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Plasma cell mastitis;TCM treatment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好发于非哺乳期[1-2],临床以溢液、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及瘘管形成为主[3-5],因其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粉渣样物质排出,故中医称为“粉刺性乳痈”,其发病率约占良性乳腺疾病的1.41%~5.36%[6-7]。目前研究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由乳腺导管扩张症发展而来,属于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8],故治疗方法亦有所区别。

1疾病概述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乳腺导管阻塞和激素异常刺激为疾病发病基础,而导管内细菌滋生是继发感染和病情加重的原因[9]。早期病理表现为导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导管管腔扩大并有大量含脂质的分泌物聚集,导管周围组织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浸润。后期可见导管壁增厚、纤维化,导管周围出现小灶性脂肪坏死以及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该疾病极易误诊,需要和急性乳腺炎、炎性乳腺癌等相鉴别。

该病好发于30~40岁非哺乳期妇女,常表现为乳晕肿块,反复发作,急性期可出现红肿热痛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而抗生素疗效不佳;溢出淡黄色浆液性液体;回缩,乳晕区橘皮样变;久治不愈可有脓肿、瘘管形成。该病仅凭临床表现难以确诊,尚需结合钼靶[10]、B超[11]、针吸细胞学[12]、病理学[13-14]共同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治疗将该病分为肿块型、脓肿型、瘘管型[9]。肿块型西医治疗以手术切除肿块为主;脓肿型需切开引流、刮除病变导管,并药线引流;瘘管型需手术切除瘘管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并进行塑性。总的来说,该病西医治疗可以暂时取得疗效,但是容易复发,中医治、外治法在3型治疗当中均可介入,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诊断为重点和难点,以往由于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而造成误诊和漏诊,该病主要需要排除炎性乳腺癌等预后不良的疾病,同时与细菌性炎症鉴别,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检查,一般患者可以确诊。目前由于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针对发病机制的特异性治疗尚在研究,西医外科治疗虽有疗效,但不能防止疾病复发,故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之下可以使用中医药治疗,包括中医治和外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中医治

中医治法为传统的治疗方法,由于各个医家对疾病的中医病机认识不同,目前临床多采取温阳散结法、清肝泄胃法、化痰散结法、解毒和营法等,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1温阳散结法

楼丽华[15]认为该病初期乳晕部肿块不红不肿不痛,乳管分泌物为白色脂质豆腐渣样,病程较长,溃破口、切开排脓创面久而难愈,且急性炎症期较短,以阴证表现为主,故治疗重视温阳散寒通滞,常以阳和汤为主方,佐以路路通、王不留行、炙甲片等通乳药治疗各期浆细胞性乳腺炎。高翔[16]以阳和汤加减治疗该病36例,治疗组痊愈32例,有效3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8%。

2.2清肝泄胃法

万华[17]认为该病的病位虽在乳腺,但是因女子属胃经,属肝经,故与肝胃密切相关,总病机为木郁土壅,肝胃郁热,而乳络失畅是发病的基本条件。临床使用浆乳方为主,辩证加减治疗,意在疏肝清热,活血散结。该作者[18]使用浆乳方结合中医外治发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55例,痊愈38例,显效16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8.18%,使用该法可以缩短疗程,较少复发,取得良好疗效,保持外形。

2.3化痰散瘀法

卞卫和[19]亦认为本病属于阴证疮疡,主要病机为寒凝血滞,痰瘀互结,同时伴有阳虚湿困、气血不足、或热毒壅盛等证,总以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为主。肿块静止期以阳和汤为主,急性炎症期以丹栀逍遥散为主,成脓期以瓜蒌牛蒡汤为主,均加以活血化痰之药。

2.4解毒和营法

卜彤文等[20]等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由于热毒壅盛,气滞血瘀痰凝引起,多有局部或全身邪热旺盛表现,治疗应以凉血解毒,和营消肿,软坚散结为主,临床使用西黄丸合消肿散结汤加外治法治疗该病57例,痊愈37例,有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

综上所述,浆细胞乳腺炎的中医病机争论的焦点主要在疮疡以阴证为主还是以阳证为主,我们认为,从疾病的整个病程来看,患者除有较短的急性炎症发作期有明显的阳性表现外,其余表现如肿而不红不痛,分泌物色白如豆腐渣,病程久,溃破或切口难以愈合等特点均表明疾病以阴证为主,故该病属阴证,以虚寒为本,热毒痰瘀为标。此病治疗上以“通”法[21]治其标,热毒宜清,痰瘀宜化,寒凝宜散,使气机通达,乳络通畅,以“补”法治其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临床实际看来,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均可以使用中医治法治疗,根据疾病不同的阶段,治法上宜有所变通,平时可以温阳散结,化痰消瘀法为主,急性炎症期可以在温阳散结法的基础上辅以清热解毒法,标本兼治。但是有脓肿形成后,单用治法力量不足,必须进行切开引流。治法最佳的应用时期在病程的初期和末期,疾病刚成,肿块不大,也无脓肿形成,若无必须手术指征,可以中药内服调理,防止疾病进展,同时缓消结块;疾病末期,外科治疗之后,病灶祛除,正气亦亏,可以中药内服扶助正气,帮助恢复,同时防止疾病复发。各期中医治均可以结合外治法,以增加疗效。

3中医外治

林毅[22]在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积累了大量经验,他认为该病临床分为溢液期、肿块期、化脓期、窦道期,根据不同分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急性炎症发作可用金黄散箍围法清热解毒,局限炎症;一旦成脓可用电火针洞式烙口排脓法排出脓液;若脓液未清,腐肉未尽用提脓祛腐法排脓祛腐,包括提脓药捻、搔刮祛腐、棉捻祛腐、拖线法;待腐肉脱尽时,可用煨脓生肌法辅助正常组织生长,选取土黄连液;后期若有窦道形成,可用垫棉绷缚法压迫残腔及窦道,使其腔壁新肉得以粘合而促进愈合。

程亦勤[23]使用切开加拖线和垫棉法相结合治疗30例脓肿期和瘘管期粉刺性乳痈,同时分期中药治辅助,最后痊愈出院28例,好转2例。仇光平等[24]蟾蜍皮治疗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32例,换药1次瘘管愈合者9例,换药2次愈合者16 例,换药3次而愈者4例,无效者3例。

中医外治法主要运用在于急性炎症发作后至脓肿形成并破溃后创口收口这一时间段,根据病情的发展,随证变换治疗原则和方法,一般由清热解毒、切开引流、祛腐排脓、生肌祛腐、到粘合窦道变化,我们认为林毅教授的外治法经验比较全面,法随证变,符合实际临床疾病的发展规律,可以作为实际运用的参考。中医外治法具有局部作用强,胃肠道不良反应小,疗效出现较快的特点,在疾病的极期较治法更能发挥作用,尤其在脓肿形成切开排脓,挂线引流,祛腐生肌,窦道形成促进愈合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不可替代。而后期脓液排出后,正气虚弱,亦要结合治法扶助正气,帮助创口收敛。

4中医内外合治

王俊兰[25]使用中医内外合治浆细胞性乳腺炎46 例,急性期仙方活命饮加减内服,加味金芙膏外敷,配合微波照射;慢性期阳和汤加减内服,乳晕周围窦道挂线疗法,必要时切开排脓。急性期肿块31 例,经治疗25 例痊愈,6 例转为慢性形成窦道;乳晕周围窦道21 例,利用“挂线疗法”加切开排脓痊愈,无一例复发。

孙建飞等[26]使用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41 例,溢液期和肿块期以内治为主,外敷为辅;脓肿期和瘘管期以手术、外治为主,中医药内治为辅。有溢乳者先予炒山楂60g、炒麦芽120g煎服回乳。外治法:肿块初起用金黄膏外敷;脓成切开术后用药线蘸八二丹引流;已成瘘管者或伴多发性脓肿者用切开法、祛腐生肌法、矫形法、垫棉绑缚法等治疗。治愈36例,好转5例,治愈率88%,随访6个月到2年,复发4例。

秦淼等[27]使用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28例,采用自制消痈汤加减内服;炎症型局部外敷金黄膏,脓肿期和瘘管期切开引流,术后渗血较多者油纱布条蘸五五丹填塞引流,1~2周后改八二丹药捻提脓祛腐,待疮面脓尽后改用生肌散生肌收口。本组28例,痊愈18 例,好转7例,无效3例,1例3个月后复发。总有效率89.3%。

中医内外合治法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可在不同时期发挥各自的作用,取长补短,共同协助治疗疾病。应用内外合治,我们认为需要分清疾病发展的各个时期,不同的时期选择或以治为主,或以外治为主,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则治法,不可一味拘泥于一种方法,以免贻误病情。我们认为,中医治法可以贯穿整个病程,而疾病的极期如肿块较大、脓肿形成、窦道形成等必须有外治法介入,局部和整体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良好疗效。目前中医内外合治的临床研究很多,疗效也参差不齐,故确定一套临床切实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广泛推广使用,提高临床疗效;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的参照,以合理评价新疗法的实际效益。

5中西医结合治疗

许娟等[28]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38例,急性炎症期用解毒散外敷,待炎症局限控制后,行手术切除局限肿块。19例无症状者行包块切除术;7例脓肿已成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待愈合后行病变乳腺区段切除术;10例伴有严重凹陷,兼行矫正术。治愈率100%,有1例复发,再行手术治疗后痊愈。

张丹丹[29]使用阳和汤加减内服,外用箍围法分期论治,结合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30例。其中29例病人痊愈无复发,治愈率达96.67%;1例6个月后复发。

西医学的优势在于手术治疗,对于肿块较大,变形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可以大力开展中医药治疗,减少手术并发症,加快患者局部恢复,降低疾病复发。西医尚重视心理疏导[30],通过和患者的沟通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面对疾病,共同合作治愈疾病,中医认为疾病多与肝气郁结有关,故在心理疏导的同时可以结合中医药调畅情志。若要在西医治疗方面有所突破,必须进一步探明该病的发病机制,找到药物作用的环节和靶点,因该病可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故我们认为从疾病的免疫机制出发进行研究,探明浆细胞性局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和关键节点,可以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截断病情的发展,提高疗效,并可在手术之后防止炎症再次进展,减少复发。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合理进行手术,同时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提高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的关键。

6总 结

浆细胞性乳腺炎在临床具有诊断困难,病情反复的特点,临床实际诊疗有一定的难度。随着诊疗该病的经验的积累和辅助检查技术的发展,该病大部分患者能够明确诊断。在确诊的基础上可以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无论治还是外治,在该病的不同时期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西医除手术外没有特殊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可以大力发展中医药治疗,无手术适应症者可以纯中医治疗,需要手术者可在围手术期开展中医治疗,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故我们形成如下临床工作思路,见图1。

中医治疗该病效果显著,临床使用主要把握分期治疗,辩证论治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认为,中医外治法在疾病后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脓肿形成切开排脓,挂线引流,祛腐生肌,窦道形成促进愈合方面效果显著,临床应该广泛展开应用,发挥中医特有的优势,补西医之不足。而中医治,需要以温通法治疗为主,随病情变化随症加减。同时还应重视心理疏导,必要时可以使用中药疏肝解郁法治疗,以帮助患者克服疾病。

参考文献

[1] 耿翠芝,吴祥德.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6):376-377.

[2] Dixon J M. Periductalmastitis/duct ectasia[J].World J Surg,1989,13:715-720.

[3] 唐文,何山,郑轲,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1):810-811.

[4] 顾乃强.实用中医病学[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

[5]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6] ThomasW G. The clinical syndrome of mammary duct ectasia[J]. Br J Surg,1982,69: 423-425.

[7] 阮华,杨红健.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治体会[J].浙江临床医学,2003,2:108-110.

[8] 赵红梅,雷玉涛,侯宽永,等.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差异的探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5,8(4):234-236.

[9] 耿翠芝,吴祥德.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诊治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2007,(3):77-80.

[10] 楼菁菁.浆细胞性乳腺炎钼靶X线分析[C].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2008:110-112.

[11] 郭荣荣, 薛改琴, 杨立,等.47 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特点及临床表现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36(4):483-485.

[12] 李升,王颖.针吸细胞学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27(2):37.

[13] 梁晓峰,石大洋,李启春.浆细胞性乳腺炎14例临床病理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5,18(2):87.

[14] 乔海国,张昶,张秀红.1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病理分析与鉴别诊断[J].医药产业资讯,2005,2(23):143.

[15] 毛娟娟.楼丽华应用阳和汤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9:318-319.

[16] 高翔.中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36 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9):23-24.

[17] 瞿文超.万华教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C]//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330-331.

[18] 万华,吴雪卿,何佩佩,等.“浆乳方”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55例临床观察[C]//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312-316.

[19] 赵慧朵.卞卫和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6):477-478.

[20] 卜彤文,王自辉,张雅兰,等.西黄丸配合消肿散结汤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分析[C]//西黄丸临床应用研究论文集.2009:61-62.

[21] 樊凤英.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贵在疏通[C]//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340-341.

[22] 徐飚,戴燕,关若丹,等.林毅教授活用外治法治疗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简介[J].新中医,2010,42(6):124-126.

[23] 程亦勤.切开加拖线和垫棉法相结合治疗30 例粉刺性乳痈的临床分析[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1):16-17.

[24] 仇光平,黄霞.蟾蜍皮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32 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3,12(2):53.

[25] 王俊兰.中医内、外合治浆细胞性乳腺炎46 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154-155.

[26] 孙建飞,陈志国,雷霆,等.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4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1254-1255.

[27] 秦淼,刘新军,王春,霞.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28 例[J].四川中医,2008,26(5):72-73.

[28] 许娟, 吴剑, 严正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38 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9):503.

中西医治疗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学科特色;结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

R19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096-01

医学应当是无国界的,在当今世界更应当注重医学之间的融合发展,从而更好的造福全人类,为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中西医结合学科主要就是以增强治疗效果为出发点,以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相关医学治疗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重点关注中西医之间内在联系,建立一种全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手段,并在世界范围内重塑对中医的认识。我国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建设,早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将中西医结合设置为医学类的一级科目,并且不断完善中西医学科的理论体系,众多医学人才也将中西医结合看作是未来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纷纷投入到中西医研究项目中来,可以说,中西医结合学科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对中西医学科内容的完善,不断探索创新中西医结合的途径,提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实效性。

1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特色

1.1治疗方法的有机统一

中西医结合学科的一大特色就是实现了中医学与西医学治疗方法的有机统一。我国传统的中医学治疗方法讲求辨证,对患者采取望闻问切等治疗手段对疾病进行整体把握,重在疾病的外在表现与身体内部之间的关联。西方医学的治疗方法讲求实验,即通过对患者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发病原因,重在对疾病的微观分析。这两种治疗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而经过中西医结合学科的融合,能够将这两种方法合二为一,汲取各自的长处使之完整的用于疾病的治疗,通过这种有机统一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临床治疗方法。

1.2治疗理念的和而不同

中医学和西医学体系都有着各自的发展环境和历史渊源,在这两种学科长期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医学治疗理念存在本质的区别,中医学理念的精神内核是以人为本,西医学理念的发展基础来源于近代科学。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目标不是要将这两种理念进行融合,也不是單纯的寻找两种理念中的共同点,而是要发现中医学与西医学之间的不同,寻找两种理念存在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西医结合学科不是对中医和西医的简单总结,而是要通过对矛盾的转化形成中西医理论基础上的新的理论认知,从而更加全面的认识疾病,拓宽疾病的治疗空间。

1.3治疗手段的推陈出新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在对一些重大疾病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想取得突破,就不可能只考虑一种治疗方向,而是要转变治疗思路,实现治疗手段的推陈出新。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为探索多种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指明了发展方向,近年来很多国外的医学专家通过对中医理论的研究发现了很多可借鉴之处,这在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的同时实现了治疗手段的创新,还为世界医学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2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途径探讨

2.1疾病诊断的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学科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重视对发展途径的研究,只有找准了研究方向,才能真正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在诊断阶段,首先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对病人进行科学的病例分析,获得更为直观的诊断依据,再通过一定得中医理论对疾病进行整体的把握,分析患病症状与病人内在身体状况之间的联系,在获得较为完整的认知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治疗,最终能够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2.2临床实验的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学科要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就要重视相应的临床实验,在组织临床试验的过程中验证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般的临床试验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验目的合理的设置实验过程,将中医理论知识与西方医学解剖方法结合起来,在中医的用药指导下,观察实验动物的治疗效果,或者结合西医治疗理念,创新中医的用药方法,最终达到辨证诊治和综合治疗的统一。

2.3治疗手段的中西医结合

治疗手段的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结合学科的一大创新。传统的中医学对人体的经脉有着较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所独创的针灸疗法具备重要的医学价值,西方医学则通过解剖学和病理学对人体的微观组织有着科学认知,将其与中医针灸疗法进行结合是治疗手段的一大突破,在此基础上已经产生了较为完善的针灸麻醉等的治疗方法。

2.4人才培养的中西医结合

要想实现中西医结合学科的长远发展,就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培养专业的中西医结合学科人才。中西医结合专业需要中医和西医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在对病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能够综合的运用治疗方法,即能够实现同一个医生既能采用中医的方法也能采用西医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培养这种综合型人才能够使中西医结合工作获得新的发展。

中西医治疗的区别范文第4篇

健康大视野:目前阶段,糖尿病患者用药存在哪些问题?

于静涛: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选择不好就会对人体有伤害,影响人们的正常寿命。

目前西药降糖大都从单一降低血糖为主,只是简单刺激功能尚存的胰岛细胞带病工作,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导致药越吃越多,越吃越不管用。多年后,那本已受损的胰岛细胞将会全部“累死”。而且西药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毒副作用较强的化学成份,对消化、神经、血液循环系统和肝、肾都有较大损伤,反过来又导致药源性并发症的产生,最终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长期下去,糖尿病不会要人命,但药物的副作用却让人少活许多年。所以单纯使用西药很难彻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为此,国内的很多知名专家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思路。

健康大视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应该如何理解?

于静涛:专家认为,很多糖尿病病友对糖尿病了解不足,误认为控制了血糖就控制了糖尿病,这是不正确的观点。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使用口服西药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平稳,同时使用中草药进行调理,中草药产品没有直接和迅速降糖的作用,但是有调节脏腑、缓慢降糖作用,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阴阳,护胰养生,发挥自身胰脏的胰岛分泌功能,以自己的胰脏降自身的血糖,将自身紊乱的胰岛功能进行调整、修复。人体胰脏的胰岛分泌功能恢复了,血糖自然也就降下来了,同时自身的体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逐步达到使用最小量的西药或胰岛素(甚至停用)控制血糖平稳的目的。

健康大视野:中医治疗Ⅱ型糖尿病有哪些优势?

于静涛:中医治疗Ⅱ型糖尿病有五大优势:一是中药作用效果持久,且降糖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不会引发低血糖,若中西药结合降糖,效果更好;二是改善患者体质,甚至患感冒的次数都减少了;三是改善临床症状。如失眠、大便干燥及三多一少症状等;四是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五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健康大视野:是否血糖降的越快越好?

于静涛:以往一提起糖尿病产品,患者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血糖降的越快越好”。 2009年,国内出现“糖脂宁胶囊”事件后,引起糖尿病患者的极大关注。“糖脂宁胶囊”就是为了迎合患者“降糖越快越好”的心理,无度添加西药格列本脲,造成血糖降快了,生命却丧失了。给糖尿病患者“无论任何降糖产品,血糖降的越快,越是好产品”的理解误区,敲了一次警钟。

由于中西医的文化不同,首先要了解中西医对糖尿病治疗的区别。在这里要强调一个概念就是“调节血糖”,而不是降低血糖。中医强调的是调理、是根本治疗,而不是单纯降糖,所以在迅速调节血糖的同时,保证安全不会引起低血糖现象,是中药产品治疗糖尿病安全降糖的最大优势!

健康大视野:目前市场上有没有安全的中药降糖产品?

于静涛:由于Ⅱ型糖尿病患者本身胰岛功能并没有完全衰竭,只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胰岛功能紊乱,不能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习惯相匹配,致使胰岛素分泌超前或滞后与正常生理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血糖忽高忽底,很多糖尿病患者分泌的胰岛素并不比正常人少,这些病理病因正好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失调理论相吻合。一旦将人体的阴阳失调状态调整好,阴阳达到平衡,调节好自身胰脏的紊乱状态,利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去调节自身血糖,将血糖控制在较平稳的状态下。针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北京博人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了博人堂葆元茶。

博人堂葆元茶采用护胰养生、调节人体阴阳的理论,利用中医组方原则,调节人体胰脏的阴阳失衡状态。大部分血糖偏高及Ⅱ型糖尿病患者属于中医的阴虚内热,葆元茶以滋阴润燥,补脾益肾,平衡阴阳全面调节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整。

博人堂葆元茶是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2007年批准的新一代保健食品,经过众多Ⅱ型糖尿病患者、及血糖偏高人群的服用,效果良好,能起到平衡、调节、稳定血糖的作用。具有辅助降血糖的功能,也是亚健康人群预防糖尿病的一种营养保健食品。所以中老年亚健康、血糖偏高的高危人群,及Ⅱ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博人堂葆元茶,以茶代饮,以防为主,护胰养生 。

健康大视野:博人堂葆元茶适用哪些人群?

于静涛:一是有家庭病史及肥胖者,工作繁忙、饮食无规律的中老年糖尿病多发人群,每日一包,作茶饮,可达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养生保健作用;二是血糖已偏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服用葆元茶,每日两包,配合猪胰汤,一周至两周血糖可有下降的趋势,经过1-2月即可调整到正常人的平稳状态,然后以每日一包的巩固量进行调整,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三是已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的患者 (不论病程长短),使用西药及胰岛素的患者均可服用,刚发现未用任何药物及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使用效果尤佳。

服用葆元茶配猪胰汤一周至两周血糖可有下降的趋势,坚持服用,血糖呈阶梯状下降,每下降一个阶梯有一个稳定期。血糖值越高,前期修复效果越明显,越接近正常值阶段,血糖值下降越平缓。根据病情的轻重,一般服用6个月左右,不使用任何药物及胰岛素,血糖可达到较理想的稳定效果。

健康大视野:服用博人堂葆元茶后,血糖还会反弹吗?

于静涛:根据Ⅱ型糖尿病人胰岛素相对不足的特点,中医采用的是养生调节的方法治其本,一旦血糖达到稳定后,是利用自身的胰脏功能去调节自身的血糖,只要注意保健养生,维护保健量就可以了,所以不会返弹。

健康大视野:博人堂葆元茶会对人体会产生毒副作用吗?

于静涛:博人堂葆元茶属于功能性中草药保健食品,国家在审批保健食品时,第一个标准就是不允许有毒副作用,这是与药品最大的区别。博人堂葆元茶在北京西苑中医院,北大医学部做了400倍药理毒性实验,没有发现任何毒副作用,服用安全可靠。

中西医治疗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492-01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西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形成是由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因素和损害因素的关系失调所致。胃溃疡的发病主要与以保护因素减弱为主。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病邪犯胃、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等方面有关。

1 中西医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认识

1.1 西医: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将Treitz,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及上段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率统划归于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重要且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8%~13.7%,误诊断近20%,发病率50~150个/10万,占内外科住院总人数的1.4%。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之原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其次是肝硬变并发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再次为慢性胃炎、胃癌和胃粘膜脱垂等,少数病例是因胆道疾病、放射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如应激性溃疡、血液病、尿毒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以及药物所致的上消化道急性损伤。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与黑便,以及由于大量失血而引起的一系列全身性症状,确定出血部位、明确出血病因和及时正确的处理,对出血患者之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中医:中医称上消化道出血为吐血,认为其血由胃而来,从口而出,甚至倾盆盈碗。若血随呕吐而出,血色紫黯,或夹有食物残渣,亦称呕血。因上消化道血量小或幽门以下部位出血常只引起黑便或兼有呕血,故黑便之病名应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在内。

2 病史及临床征状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往往病情重,病人不宜接受详细问及查体,因此应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据病史及症状、体征、多数病人可作出初步病因诊断。(1)消化性溃疡病:出血是溃疡病的常见并发症。据国内、外报道,溃疡病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50%,其中尤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致命性出血多属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小弯穿透溃疡腐蚀粘膜下小动脉或静脉所致。部分病例可有典型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出血前数日疼痛加剧,出血后疼痛减轻或缓解。这些症状,对溃疡病的诊断很有帮助。但有30%溃疡病合并出血的病例并无上述临床症状。溃疡病除上腹压痛外,无其他特异体征,尽管如此,该体征仍有助于鉴别诊断。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绝大部分病例是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临床上往往出血量大,呕出鲜血伴血块,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如若体检发现有黄疸、肝掌、蜘蛛痣、脾大、腹壁静脉怒张、腹水等体征,诊断肝硬化不难。但确定出血原因并非容易。一方面大出血后,原先肿大的脾脏可以缩小,甚至扪不到,造成诊断困难;另一方面肝硬化并发出血并不完全是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有1/3病例合并溃疡病或糜烂性胃炎出血。肝硬化合并溃疡病的发生率颇高。可能因肝功能减退或门腔分流,使正常存在于门静脉血液内的胃促分泌物不能灭活,导致胃分泌过多的结果。而肝硬化合并急性糜烂性胃炎,则可能与慢性门静脉淤血造成缺氧有关。因此,当临床不能肯定出血病因时,应尽快作胃镜检查,以便及时作出判断。(3)急性胃粘膜损害 急性胃粘膜损害包括急性应激性溃疡病和急性糜烂性胃炎两种疾病。而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病理学,前者病变可穿透粘膜层,以致胃壁穿孔;后者病变表浅,不穿透粘膜肌层。

3 治疗方法

3.1 西药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每日2次,磷酸铝20g,每日2次,6周为一疗程。其中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加用阿莫西林1g,每日2次,(西林过敏者予克拉霉素0.5g,每日2次),甲硝唑片0.4g,每日2次,连用1周。

3.2 中医治疗根据辨证施治,辨证要点: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可据疼痛的性质可以分辨虚实寒热。将本病分为气滞、郁热、虚寒、阴虚、瘀血等5种类型治疗。

3.2.1 气滞型:证候:胃脘胀痛,或牵及两肋,善怒或喜吧息,嗳气,遇情志不遂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6g,枳壳9g,白芍15g,香附9g,陈皮9g,苏梗9g,香橼皮9g,佛手6g,疼痛较甚者,加延胡索9g以活血止痛;嗳气较多者,可加旋覆花9g以顺气降逆。水煎服,每日1剂。

3.2.2 郁热型:证候:胃脘灼痛,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急燥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清泄郁热、理气和胃。方药:化肝煎方加减:丹皮9g,橘子9g,黄芩9g,蒲公英15g,青木香9g,香橼皮9g。口干口渴,加天花粉9g、石斛9g清热生津;热伤血络,见呕血或便血者,加白及9g、仙鹤草15g凉血止血。水煎服,每日1剂。

3.2.3 虚寒型:证候: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沉细。治法:补益脾胃,温中散寒。方药:黄芪健中汤加减。黄芪15g,桂枝6g,白芍15g,灸甘草6g,白术9g,茯苓12g,法半夏6g,陈皮6g,干姜3g。反酸者加乌贼骨15g制酸止痛;纳呆,嗳腐,加焦山楂12g、六曲12g消食导滞。水煎服,每日1剂。

中西医治疗的区别范文第6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一科,他们始终坚持突出中医特色治疗骨伤,在减轻患者因骨折带来痛苦的同时,也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周三的上午,记者跟随该科主任程灏一起,跟诊了他的全程。

做该做的手术

“我今年60多岁了,半年前,我的手腕骨折了。到了望京医院创伤一科,是程主任为我看的病,当时,我心里非常害怕做手术,后来程主任瞧了我的片子说可以保守治疗,先用小夹板固定一下看看。”一位来自朝阳区的老大爷告诉记者,现在他的手已经好得差不多了,非常感谢程主任,让他减少了不必要的痛苦。

“我们的原则就是做该做的手术,即便是采取手术,也多数采取微创手术,尽可能不破坏骨折的血液循环。”程灏说,也有一些需要赶紧手术治疗的,比如急性开放性骨折的、需要尽早下地活动的或者活动关节的。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主要是看哪个手段更适合病人。

中医的手术要比西医早几千年,早就有麻药和开颅、刮骨疗毒等手术方法记载,但是受各种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限制,手术学发展不是很快。从手术学科来说,几百年前,随着外国人的物和技术发展以及抗菌药的出现,使得西医的手术发展非常快。

在创伤一科,他们有着这样一个理念:做该做的手术,给病人提供一个最好的方法。什么是最好的方法呢?因人而异,每个病人的治疗方法不一定都是一样的,根据每个病人不同情况,选择采取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作为医生就应为病人提供这样的服务。

在程灏的门诊,他的出诊台上放着一叠小宣传册子,上面写着,“在我们的医学帮助下,您能早日康复,我比您更高兴。”这是程灏发自内心的感言。

“我作为医生只是利用医学知识和经验帮助病人选择治病的方法,但是,治疗的好坏,什么时候能好,主要还是在于病人本身。”程灏解释说,实际上,医生是在帮助没有医学知识的患者选择和实施恰当的方法,达到康复的目的。

行家看门道

在门诊,有一位来自江苏的患者,锁骨骨折,做完手术已经半年多了,骨折仍然没有愈合迹象,仍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疼痛难忍。

程灏主任在看了他的片子之后,说道:“你这个手术应该不是在我们医院做的。”该患者说:“是在当地一家医院做的。”让记者觉得好奇的是,看片子就知道这么多信息。

事后,程灏告诉记者:“从钢板螺丝钉的选择和打法来看,首先肯定不是我们医院做的,至少不是我本人做的手术。该患者所做的手术,叫钢板坚强内固定,50年代从欧洲开始兴起,也叫做AO理念,它要求骨折钢板坚强内固定,打的钢板,螺丝越多越好,越坚强越结实越好。”

程灏说,现在治疗这种骨折,已经改成钢板局部弹性固定。这个患者所使用的钢板,在锁骨骨折处,两端各有三个钉子,复位效果很好,表面上看符合现代钢板内固定的BO理念。但是如果骨折中间再又加上两枚螺丝,捆上钢丝,这就不属于微创,也不属于相对固定了,所以就不能叫做生物学固定了,仍然是坚强固定,属于AO理念。

程灏说,现在AO理念,虽然不能说是被了,但是在逐渐向BO理念转变。像该患者这样一个手术,至少是在一家没有跟进现代治疗理念的医院做的。

过于坚强,为了复位效果满意,其中多加了一些螺丝钉,再加上钢丝加强固定,就需要把周围的软组织给全部剥开了,这样既破坏了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的愈合。从表面影像上来看,好像挺结实,但是由于破坏了血液供应,产生应力遮挡(代替自身生物力)可能愈合则更加缓慢,甚至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

从AO理论到BO理论

程灏解释,中医创伤科,现在主要的理念:突出中医特色,西医也不落后,中西并存。以前讲都是中西结合,现在中西医结合的概念也有一些转变,不是一个简单的,西医的就是西医,中医的就是中医,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看用哪一种方法更加适合。

西医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解决,当然,中医也有一些不足。中医骨伤科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几千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物,有许多非常科学的东西。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汲取一些优秀的东西,加以继承和发扬。

中医骨伤科早就有一套原则和方法。现在西医的一些治疗方法和理念,回过头来看,逐渐地在向中医的理念上靠拢。

比如,AO理论到BO理论的转变。AO理论,强调的是坚强内固定;BO理念,强调是生物学内固定,从这一点来看,非常符合中医功能复位和相对固定理念。包括伤口软组织愈合,中医几千年就开始讲“渨脓长肉”,伤口愈合在有分泌物的情况下,才能够长得更快一些。过去,西医一直认为伤口愈合一定要清洁干燥,只是从最近不过十年才刚刚提出“湿性愈合理念”,认识到湿性愈合的重要性。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医和西医应该是不能够分家的,只不过从理论体系上有一些区别,所研究的对象都是人类,可能有注重宏观与微观的不同。不论是中医也好,还是西医也好,怎么样对病人更合适,那么,我们就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必要的时候,我们中西医一起都要用上。

我们比西医来说,多了一些闭合复位手法,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等,另外,骨折中医三期辨证施治,中药药配合骨折治疗等都是目前西医无法攀比的有效手段。

理论创新

程灏说,下一步骨伤科要进一步突出中医特色,特别是把传统小夹板治疗骨折,发扬下去。尚天裕老先生是国内著名骨伤科前辈,是小夹板治疗骨折的创始人,小夹板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了,上世纪中期深受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青睐,然而在当今使用的过程中,受年代社会状况、经济体制,材料等影响,遇到很多困难,使用上受到夹板设计本身和多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有些年轻医生都不会使用了,甚至到了濒于失传的境地。

目前,程灏刚刚申请了一个实用新型专利,把尚天裕老先生的夹板,加了一些新的元素在里面,进行了一些改进和技术创新。程灏说,把原来一些弊病,不合理因素,固定不稳妥的地方,纠正过来,弥补了原先的一些缺陷。

而在门诊当天,适逢一位30多岁的女性患者,正在使用新型小夹板治疗。原来,该患者在一次摔倒的过程中,胳膊着地,整个重力都压在胳膊上了,导致非常严重的粉碎性骨质。经过程灏主任用夹板两个多月的治疗,恢复情况很好。程灏建议该患者,可以间断地拿掉夹板,做一些功能锻炼。

还有一个女患者前来复查,当时是胫骨平台粉碎塌陷性骨折,程灏说“这是一例非常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关节面已经被压碎了,按当今的诊断说法可以称为“复杂难治性骨折”,当时是选择手术治疗。她这个手术在做之前,想象的应该没有那么好,都碎成了那样,经过医生仔细的手术,结果手术后效果比预期要好很多。程灏说,从目前来看,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很多人认为,中医治疗骨伤相对便宜,西医手术治疗比较昂贵,一个手术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程灏认为,对于医疗方法的评估,不在于价格,关键是选择哪个手术能真正给病人解决和解决多少问题。所以,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就是好疗法。

程灏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对四肢各部位骨折的治疗经验丰富。

中西医治疗的区别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职;中医护理;教学宽度;深度

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因课程教学改革,曾经弱化甚至是取消了《中医护理》课程。近几年来,根据教育部组织制定的《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同时卫生部修改了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增加了中医护理考试内容。本着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学的思路,据“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原则,纷纷恢复了《中医护理》课程,并且将《中医护理》列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学科。由于课时有限,故积极探讨《中医护理》教学的深度和宽度,以达到最佳教与学效果迫在眉睫且意义深刻。

一、发挥中医特色,适当拓宽教学宽度

中医具有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的特点,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对护理学生的素质提升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中医护理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自然观影响下,以实践为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强调整体观,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根据中医的上述特点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大专题下设置中医历史、中医文化、中医哲学、中医养生和保健等小专题,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向外辐射出中医文化、中医哲学、中医情志护理、中医饮食护理等以拓宽课堂教学的宽度。另结合学习高等护理的学生多为女生,还可引入中医美容、中医(针灸)减肥、中医“坐月子”话题,并推荐相关中医书籍(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洗冤录集》等)和中医名人传记(神医扁鹊、名医华佗)的阅读或相关中医网站的链接(如古方中医网),以及每年3月17日“中国国医节”的宣传,唤起学生对中医的重视,对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而课余自觉拓宽学习的宽度。

二、把握教学深度宜有深有浅

中医基础理论,博大精深,对三年制护理专科学生来说深入理解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学说等是很大挑战,针对护理专业以技能操作为基础的特点,中医经典理论点到为止即可。如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结合脏腑气血经络,借助阴阳五行理论,训练学生形象思维,采用司外揣内、取象比内的方法形成一个整体恒动的系统。列举学生常见疾病或疾病问诊形式,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以教师为主导,浅入浅出,显示中医经典理论的魅力,如常见病感冒,收集感冒学生症候,带领学生分析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的特点,提出护理方案,现场实施护理,并评估护理效果,用常见病反射出中医理论的领会并不难。

适当抽提和简化中药学及方剂学,以及穴位、经络和针灸等内容。多采用歌诀、顺口溜、或武侠小说等形式,如十八反歌,十九畏,“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等,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强化深化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推拿、换药敷贴、中药煎熬、中药熏洗、刮痧拔罐等,明确适应证、操作要点、并反复练习以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如古有《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药用具、煎药用水、煎前清洗浸泡、煎药火候、煎药次数与方法,理论要点强调后,关键还是学生亲自体验获得经验,也是培养学生的耐性,以摒除现在人们最求速成的恶习,恢复中医的本质和精华――中医治本。总之,由浅入深的课堂引入和教学,渐进带领学生进入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境界。

三、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互助互促

在学习中医护理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接受了西医护理的理论,对中医的一些理论如“心主神明、肾主纳气”感到不可思议、不能认同或不知所云。故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医的“脏腑”与西医的“器官”等是很大不同的,西医的器官是解剖上有形可见的,而中医的五脏六腑是一个功能上的概念,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中医的思维理解中医,用西医的概念学习西医,不能相互混淆。另外,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有本质区别。西医的“病”指人体的器质性病理变化,临床上有实验室证据可循;而中医的“证”是机体功能失调后连带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更多的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对一时不能理解和接受中西医理论区别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要求。

中医护理侧重以“证”为中心,崇尚自然疗法;西医护理侧重以“病”为重点,以对抗性治疗为特点;二者有机结合才会使护理发展更完善。中西医互补取长补短的优势和趋势将是未来护理发展主要方向,应加强在辨病和辩证相结合的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如西医中的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所表现的咳嗽与中医提出的风寒袭肺、风热袭肺、风燥伤肺、痰湿蕴肺、肺热郁肺、肺阴亏耗结合,除了西药的止咳祛痰药或吸痰应用,结合中医辨证后的中药的使用,甚者仅使用中医食疗可明显减轻咳嗽症状,尤其对久咳的病人效果会更好;应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情志护理,使护理更具针对性,情志护理中的说理开导、释疑解惑等心理治疗方法甚至也是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手段;加强中西医结合的饮食护理,普及科学的、民族特色的饮食护理,有如《摄生消息论》中“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宜甘以养脾气,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而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法、中药保留灌肠法等已完全将中西医护理操作融合在一起。

四、提高中医护理教学水平

提升教授《中医护理》教师的素质,强化自身中医文化修养,能把握中医护理教学的高瞻性和前瞻性,根据时代的变化,人类疾病谱的变化,调整中医护理的内容。随着中医学向西方国家的不断渗透,发达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中医、中药的研究与开发,中医护理方面还只是刚刚起步,有待积极开发,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理解水平,来普及中医理念,强化中医内科病证、外科病证、妇科病证、危重证护理的优势,为中医护理走向世界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西医治疗的区别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危人类状瘤病毒;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 中西医结合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HR-HPV infection in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s recurrence of the research

SHEN Yexia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Zhenjiang, Jiangsu 212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Research on the elimination of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HPV release case, blocking the evolution of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Methods: With western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pproach. Results: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to physical therapy from the HPV vaccine, but there is no completely effective way to clear the HPV,High relapse rate;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believe that is true evil invasion,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government to be competent governance, nourishing weak kiyotoshi heat and moisture, quickly lift the bag to eliminate drugs. Relatively low cost, side effects, can clear the HPV, the prevention of CIN and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but the effect of slower; Build on the strengths to avoi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physics, indication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s, and partial physical or surgical treatment,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re-: suits him for the medical expenses within the body-based therapy to improve the imbalance of the body, improve immune function, uphold, detoxification package express extinction; local treatment to the cervix treated, remove the new saprophytic promote postoperative wound healing, anti-cancer detoxification, removing remnants of HPV. Conclusion: Physical or partial surgical removal of cervical lesions, Chinese medicine to clear HPV,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expected to complete removal of HPV, prevention, treatment, HR HPV infection, to reverse and prevent recurrence of CIN, to block the evolution of cervical cancer.

【Key words】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s; Cervical cancer;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全世界每年的新发病例约46.6万,8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宫颈癌发病数和死亡数约占全世界的1/3。宫颈癌发病有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这与性开放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HR HPV(高危人类状瘤病毒)感染增多有关。虽已研制出预防HPV的疫苗,但鉴于价格昂贵,目前未能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应用;治疗性疫苗正在研究中,安全性和疗效尚不能肯定。现有的中西医治疗各有利弊,无法彻底清除HPV,所以对宫颈癌的防治,我国仍然停留在早查早治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未能更早地干预――预防HPV(人类状瘤病毒)感染、治疗HR HPV感染。在主要病因已明确,检测HPV技术也较成熟的当今,研究彻底清除HPV的治疗,已成为人类攻克宫颈癌的关键。我们结合多年临床应用中西医治疗宫颈疾病的经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疗效,预防复发,而且对宫颈癌的防治能做到更早地干预――治疗病因,阻断HPV传播。

1 宫颈癌的发病病因

宫颈癌是机体在多种高危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如:性生活早,伴侣多;早婚早育、多产多孕、宫颈糜烂、吸烟;丈夫有包皮过长、包茎或癌;HPV、HSV-2、HCMV、CT感染;营养不良等。持续、反复的HR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HSV-2、CT等感染及其他致癌因素起促进作用:一方面使感染HR HPV年龄提早,机率增高,反复感染;另一方面使机体免疫力下降,HR HPV持续感染的机率增高。

HPV是一种小型DNA病毒,无包膜,具有严格嗜上皮性,侵入上皮细胞后,在基底层细胞中复制,移向表层包装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再经修饰释放到上皮表面,而具有传染性,以密切接触途径而播散。目前已克隆鉴定的HPV超过130种,其中50余种从受感染生殖道组织中分离出来。最常见的型别是16、18、6、11型。根据病毒与癌发生危险性的高低,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已证实的高危型有HPVl6、18、31、33、35、39、45、51、52、56、58、59、61、68等,主要导致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外生殖器癌。据统计宫颈癌组织中HPV16和18型感染率最高,HPV16占50%,HPV18占14%。Don 等[1]报导,宫颈感染HPV16/ 18 型者在1年内有1/ 3 将来会发展成为CIN,而CIN 中约有15 %将来会发展为宫颈癌。低危型HPV有6、11、30、39、42、43等,主要引起生殖道外生性湿疣、扁平湿疣类病变及低度CIN。

2 宫颈癌的发病机制

HPV传播途径主要为性接触,其次为间接接触,细胞学形态正常但可检出HPV DNA的隐匿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2]。HPV感染生殖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潜伏在细胞内若干年,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潜伏的病毒可恢复活力。HPV感染过程通常分为潜伏感染期、亚临床感染期、临床症状期和HPV相关的肿瘤期。宫颈感染HR HPV,各亚型产生E6、E7两种癌蛋白,可与宿主细胞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抑癌蛋白如P53、RB等)相结合,导致细胞周期控制失常,造成细胞增殖异常[3],异形性变,发展为CIN。根据严重程度CIN分成三级:宫颈上皮内轻、中、高度瘤变,即CIN I、CINII、CIN III,由这些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为原位癌和浸润癌。HR HPV感染持续存在1~2年可引起轻微病变(LGSIL);LGSIL在2~4年中约有15%~20%转化为HGSIL;HGSIL发展到癌前病变约需9~10年;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癌约需4~5年。即从HR HPV感染开始至发展为宫颈癌约需15年[4]。

HR 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演进和复发的重要因素和必要条件,感染HPV能否促使病变进一步发展,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因素:(1)HPV病毒:HPV的型别、负荷量;(2)宿主:宿主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首次感染的时间、产次、激素影响;(3)环境:,反复或持续HR HPV感染以及性传播疾病。人体的免疫,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某些病毒蛋白与病毒的免疫,决定HPV 感染的转归,有效的细胞免疫可以清除已存在的感染,而体液免疫可阻止同一亚型的病毒再次感染。

3 CIN及HPV的检测

宫颈巴氏涂片是群体筛查的常规手段,但受取材、涂片制作质量、阅片技术影响,准确性低,假阳性率高,重复性差,敏感性有限,漏诊率可达50%。液基簿层细胞学技术和TBS分类法大大改进了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逐渐取代传统的巴氏5级分类法;新型无创伤的宫颈荧光分光镜及可观察宫颈上皮血管微小变化的阴道镜检查虽敏感,但会引起不适,且需结合组织活检才能确诊,不易为广大患者接受;宫颈组织活检有创,不利于人群普查;HPV检测简单易行,是对细胞学检测方法的重要补充。当HPV DNA检测阳性而细胞涂片阴性时,不能认为是假阳性,因再次阅片或取材可发现5%~7%有细胞学涂片异常。有资料显示,这组人群中有10%在4年内发展为CINⅢ,故HPV检测可预测CIN发病风险[5]。Mandelblatt等[6]研究显示,每2~3年单独检测HPV用于宫颈癌筛查,与传统的单独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有同样的特异性,且更敏感、更经济,联合两种方法检测的准确率几乎可达100%。

HPV检测方法较多,其中PCR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但难以同时检测和区分多种亚型,有假阳性;杂交捕获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使用方便,可以检测出13种HR HPV,但不能区别具体型别;DNA芯片检测不但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而且可以检测具体型别。试剂盒的应用使检测更方便快捷,更适合临床应用。

4 宫颈高危HPV亚临床感染、CIN的治疗

治疗前经宫颈病变“三阶梯”式诊断程序(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报告)确诊为CIN并分级,配合HR HPV分型检测,如HR HPV阳性而无宫颈细胞及组织学改变,即为宫颈高危HPV潜伏感染或亚临床感染。

4.1 西医治疗

4.1.1 药物治疗 新型药物爱宝疗或素平,其主要活性成分聚甲酚磺醛,是一种强酸物质,有抗病毒杀菌作用,对坏死或病变组织有选择性,使其凝结脱落,而对正常的宫颈上皮细胞无影响。用长棉签浸以浓缩液,放入宫颈管1~2min,然后用等大或稍大于宫颈的消毒棉片浸以浓缩液,贴敷宫颈3~4min(每周2次)。次日晚阴道深部近宫颈处置入素平栓1枚;隔日到医院上素平溶液1次,药栓和溶液交替使用,2周为1个疗程,治疗CIN I有一定疗效,不能根除HPV。

4.1.2 局部物理治疗 包括激光、冷冻、微波等,对CINI、CINII安全有效,但是不能彻底清除HPV感染,复发率较高。需定期行HPV DNA +TCT检测随访。

4.1.3 手术治疗 LEEP刀、冷刀锥切术等,适用于:CINI细胞学为HSIL或AGCUS(非青春期或孕妇)、治疗后复发、无条件随访、年龄大于50岁,HR-HPV(+)者;CINII阴道镜镜检不满意,颈管内取样存在CIN I者;CINⅡ-Ⅲ阴道镜检查满意,要求生育者。切缘距病变边缘5mm以上以减少切缘残存病变组织,降低复发率。对CINⅢ阴道镜检查不满意,HR HPV(+)或CINII-Ⅲ治疗后复发,无生育要求者,建议行全子宫切除术。研究表明手术治疗效果与年龄、HPV亚型、术前HPV负荷量、切缘是否存在病变等密切相关。特别强调,有效治疗标准应该是切除病变的同时清除HPV感染,HPV DNA是监测治疗有效性的关键指标。

4.1.4 免疫治疗 代表药物是干扰素,有α、β、γ、ω等型,可全身或局部用药。干扰素能增强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各种非特异因子组成的防御系统,有免疫调节功能,不直接对抗HPV,而是通过诱发体内免疫系统清除HPV,对各种亚型均有作用;还能阻止病毒RNA的转录及翻译,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具有抗病毒、抗增殖,是目前公认的抗病毒活性药物,能阻止病情发展。

4.1.5 HPV疫苗 包括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前者主要诱导体液免疫,产生中和性抗体,防止HPV感染,但目前该疫苗的使用仅限暴露于HPV感染风险前的11~13岁年轻女性;后者主要引起细胞免疫,产生活化免疫细胞识别、攻击HPV感染的组织和HPV引起的恶性肿瘤组织,尚在研究中,许多问题还未解决。

4.1.6 光动力学治疗 基本原理是:光敏性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够优先被肿瘤组织细胞吸收并且高浓度聚积,受到相应波长(可见光、近红外光或紫外光)光照射时,吸收光子能量,由基态变成激发态,其物理退激过程可以产生荧光,通过分析荧光光谱能进行疾病的诊断;其化学退激过程可以产生大量活性氧,其中最主要的是单线态氧,活性氧能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进而导致细胞受损甚至死亡,因而产生治疗作用。光动力学治疗(PDT)个体化就需要我们将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根据靶组织靶细胞的不同给予量化。目前针对宫颈细胞水平的PDT的研究尚不全面。

西医对HPV亚临床感染的治疗尚未重视和普及,目前仍无彻底清除HPV的有效方法。对CIN患者的治疗方案已比较成熟和规范化,但存在药费昂贵,副作用大;手术治疗病灶消除快,但损伤较大,复发率高,CIN复发在治疗后平均2.5年之内。

4.2 中医治疗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有悠久的治“疣”(HPV感染)历史。宫颈癌是现代医学的概念,可归属祖国医学“崩漏”、“带下”、“五色带”、“石瘕”等范畴,按祖国医学理论认为主要的病因为不洁、早婚早育、孕产频多、宫颈裂伤、包皮垢的刺激、精神因素等,导致正气不足、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及感受湿热毒和秽浊之邪,侵犯子宫胞门所致,病机为虚、热毒、瘀湿。辨证分型以湿热瘀毒为主证型,以脾虚、肝郁、肾阴虚、肾阳虚等兼证为次证型,治疗以扶正补虚,佐以清热利湿,解毒消瘕。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中医对宫颈病变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治法从单纯的清热解毒化瘀、到清热养阴、解毒抗癌、健脾益肾多种治法兼用;从局部单纯的腐蚀治疗,到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对HPV感染采用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 研究水平从肉眼观看,到光电一体阴道镜,到分子水平的检测。对中药的药理研究也已发展到分子水平。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青叶、苦参、蛇床子等中含有大量的鞣质、醇类、皂甙等物质,具有强效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可干扰、阻止HPV的DNA合成,抑制病毒生长与繁殖,同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提高和激发皮肤免疫的作用;生苡仁、莪术有促进淋巴转化增强免疫之功,具有抗癌作用;板兰根有明显诱生人体产生干扰素的作用;鸦胆子具有抑制癌细胞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苹果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抑制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从而干扰癌细胞的能量代谢而具有抗癌作用;鸦胆子油乳对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对癌细胞具有选择和靶向性,能使癌细胞变性坏死,而对正常细胞无损害。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促进作用,已广泛运用于临床抗病毒抗癌治疗。

现已报道具有抗HPV的中药单味:鸦胆子油、洋芋汁(外用)、黄药子酒(内服)等;中药复方的代表“三品一条抢” (药物锥切法治疗宫颈非典型增生有效率97.37% )[7]、“保妇康栓”(对HPV感染治疗有效率73.8%)[8]、“派特灵”(治疗宫颈HPV高危型感染者转阴率可达90%以上)等(外用);“养阴抗癌方”、“抗癌片”、“黄芪甘草汤”(内服)等。派特灵对宫颈高危HPV亚临床感染、CINⅠ和CINⅡ阴道镜镜检满意,颈管内取样不存在CINI者;对CINII阴道镜镜检满意,颈管内取样≤CINI(病理证实),拒绝行宫颈锥切术,要求先药物治疗者。需取无菌纱条,浸透派特灵,用无菌探针送入颈管内2cm以上,宫颈口用带尾线的无菌棉片浸透派特灵湿敷,保留8小时后取出,患者于月经干净后第三天开始上药。上药时间:月经干净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9天、第10天、第11天、第15天、第16天、第17天,共用药10次,月经来潮即停止。用药期间禁止盆浴及性生活。整个观察期间使用工具同房。治疗后第三个月月经干净第三天复查TCT+HPV,如双阴,为治愈,则常规的细胞学+HPV检查随访;如有ASC(+)或HPV(+),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炎症,需定期复查TCT+HPV随访,病理诊断为CIN建议行宫颈锥切术。

中药无论是单味还是复方,对HPV及宫颈病变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通过作用于其发生发展的不同环节而达到切断、抑制甚至逆转宫颈癌前病变。但疗效较慢,部分报道重复性差,从而体现了中药在治疗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高危HPV亚临床感染中既有优势,又有缺陷。

4.3 中西医结合治疗

综合上述中西医治疗各自的优缺点,采用中西医结合,扬长避短,对有物理治疗、手术治疗指征的CIN者,先用局部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根据辨证分型,基于HPV是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以湿热瘀毒为主证型,再分别以脾虚、肝郁、肾阴虚、肾阳虚等兼证为次证型,进行辨证施治,治疗上扶正补虚,佐以清热利湿,解毒消瘕。全身治疗以内服中药为主,以改善机体的失衡状态,提高免疫功能,扶正祛邪,并以此研究出具有清热养阴、化瘀解毒、益肾健脾的“调免排毒方”,由大青叶、板兰根、败酱草、红花、莪术、三棱、生杏仁、苡仁、川断、黄芪、 淮山药、甘草等组成。大青叶、板兰根、败酱草等为君药,意在清热解毒,红花、莪术、三棱等为臣药,意在活血化淤、散结消瘕;佐以黄芪、川断、 淮山药等益肾健脾、补气养阴,甘草解毒和调和诸药;根据HPV病毒具有严格嗜上皮细胞的特性,我们研究出具有清热解毒、抗癌活性的“宫瘤灵”,在口服中药同时,予宫颈敷药治疗。方由鸦胆子、黄莲、蛇床子、苦参、野、贯众等组成,煎煮后取高度浓缩液,以带尾线无菌棉片浸透上药湿敷宫颈,保留8小时后取出,月经干净后第三天开始,每日一次,经期停药,可同时配合稀释液熏洗外阴。治疗期间禁止盆浴及性生活。根据HPV DNA滴渡决定疗程长短,治疗后第三个月月经干净第三天复查TCT+HPV。“宫瘤灵”的组方具有祛腐生新,抗癌排毒的功效,一方面促进术后创面愈合,另一方面帮助清除残存的HPV。

物理或手术清除宫颈局部病灶,中药清除HPV。“宫瘤灵”局部外用,配合“调免排毒方”内服,以上主方加减辨证运用于临床,清除宫颈亚临床感染或术后残存的HPV,预防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术后复发,其疗效有待临床试验和系统统计,研究观察其有效率、治愈率、不良反应,探讨中西医结合彻底清除HPV、逆转CIN、预防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案,阻断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界定统一的疗效标准。

5 结论

中西医在宫颈癌的防治中各有其优缺点,中西医结合才最具有发展前途和应用价值。利用西医高科技检测早诊断,对高危人群用价格昂贵的HPV疫苗,普通人群的预防可用价廉、副作用小的中药;物理或手术清除宫颈局部病灶,术后或HPV感染的潜伏期和亚临床感染期用中药清除HPV。中西医结合早查早治早预防,对宫颈癌的预防及预后意义重大。

6 讨论

宫颈感染HR HPV,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感染持续存在,病毒的DNA整合到宫颈细胞染色体内,造成细胞增殖异常,异形性变,发展为CIN,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该病的发生、发展和复发跟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感染HR HPV有关。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清热解毒燥湿和活血化瘀散结类药多有抗病毒、抗肿瘤和抗炎的作用;腐蚀赘疣杀虫药多具有细胞毒和化学性腐蚀作用;益气健脾利湿药多具有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脾与免疫功能密不可分。

中药内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细胞免疫占重要地位。机体主要依赖细胞免疫来杀灭HPV,增强机体自身的细胞免疫能力可清除HPV。局部外用,患处与药液接触一定时间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组织渗透性,促进了药物的吸收,促进了局部免疫反应。

预防女性生殖道HPV的感染、清除HR HPV持续感染,阻断、逆转CIN,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中西医结合,利用西医的高科技,中医标本兼治,内外兼施,可以展望宫颈癌即将成为人类第一个可预防可治疗的癌症。

参考文献

1 Don RH Cox PT, Wainwright BJ,et al. Touch down'PCR to circumvent spurious priming during gene amplification[J].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91,19 : 4008.

2 Deacon JM,Evans CD,Yule R,et al. Sexual behaviour and smoking as determinants of cervical HPV infection and of CINⅢ among those infected: a case-control study nested within the Manchester cohort[J]. Br J Cancer,2000,88:1565-1572.

3 丰有吉主编.妇产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0.

4 Josefsson AM, Magnusson PKE, Ylitalo N, et al. Viral load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16 as a determinant for delelopment of cervical carcinoma in situ:a nested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 2000,355:2189-2193.

5 瞿全新,邢爱增.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临床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 妇产科学分册,2002,29(2):67.

6 Mandelblatt JS, Lawrence WF, Womack SM,et al. Benefits and costs of using HPV testing to screen for cervical cancer[J].JAMA, 2002,287(18):2372-2381.

7 郑玉兰.中药锥切疗法治疗官颈非典型增生附38例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0,ll(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