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1、课堂导入趣味化设计。课堂的导言是小学语文课的开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的整体气氛,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新课、新内容学习的兴趣,也关系到阅读的重要性。教室设计语文课堂的导言可采取与语文教材有关的语文趣闻、语文小故事、语文谜语、歌曲、漫画等等内容,增强趣味性。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被导引起来。还可以利用古诗词导入,巧铺垫,巧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学过程生活化设计。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极为重要。语文阅读的兴趣源头在于其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的存在,并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语言以解决学生的疑惑,满足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就能够极大的刺激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使其能够较为积极和主动的融入语文阅读的学习中去。

为此,这就需要教师们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选取一些具体和实际的生活材料作为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形成互动,使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的和语文教学相结合,从而达到使学生真正学会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具体到教学生活中,教师就要善于时刻捕捉生活中有用的语文事物和语文现象,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身边的例子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接受语文,了解语文,掌握语文。

二、基于课外实践活动增趣

兴趣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持续,如果仅仅是依靠课堂的时间,那么兴趣是难以长久存在的,所以,在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通过开展课下“第二课堂”,进一步巩固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们学习阅读的兴趣长久保持。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设置与课堂知识有关的字、词、句的趣味练习,通过该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对课堂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还可以增加学生对字、词、句的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学习的兴趣不断的保持。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置;阅读方法;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51―01

古代教育家孔子把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和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但是,虽然新课程的推行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部分英语教师的观念依然没有改变,而传统教学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要有效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进行英语阅读。这就要求广大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对阅读教学的探究,采取趣味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1.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从短到长、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如果从一开始就选用复杂和难度大的文章,容易使学生对阅读产生畏难情绪,降低阅读兴趣。因此,在阅读训练的初期,教师应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短文,然后再选择有难度的文章。另外,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遵循下列的原则:①思想性强,内容健康;②题材涉及面广,有趣味性;③文章体裁多样化;④语言地道、规范。同时,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去搜集阅读资料,并选择大部分同学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共同评价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深入的理解。

2.设置疑问,以疑激趣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又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和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英语科普文章和议论性文章较抽象,教学中若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进行讲解,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教师要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要重视问题设计的“新颖度”和吸引力,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其次,问题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接受能力出发,根据阅读中的重难点设计。再次,在语篇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趁热打铁,设计一些问题,继续挖掘文章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3.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上多下工夫,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阅读中来。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意群为单位阅读文章,尽力减少停顿的次数,在单位时间内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其次,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关键词。再次,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方法,还可以根据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关系猜测词义。学生掌握了阅读英语材料的方法也就有了阅读的兴趣。

4.合作学习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38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较为注重阅读活动的设计,但大部分只限于阅读前、阅读中,读后活动经常被忽视,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有效拓展。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要精心设计读后活动,加强学生读后体验,注重趣味引入,让学生边学边玩,有效巩固拓展。

一、趣味引入,促进学生感知

1.在“玩”中体验。阅读后结合阅读内容设计游戏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热情,引导其充分运用自己的手、脑、口,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比如,在讲8A Unit 8 Reading “An earthquake”时,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深深感受到了地震的威力,不由得联系到自身:假如发生地震要如何自我保护?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游戏,教他们如何在灾害中逃脱。首先,我将学生分组,每组设置一个场景;然后分别设计逃脱方式让其练习;最后,每组上台统一呈现,相互学习,加以练习,以此达到体验的效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方法,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

2.在“画”中体验。将绘画与读后活动结合,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清楚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与此同时,学生能在绘画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加深对文本的记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在讲7B Unit 4 Reading “A trip to the zoo”时,考虑到文章主要围绕“route”展开,我就设计了一个“我画你说”的游戏,让学生两两分组,一个画,一个说,看哪组画得好,说得清楚。首先,我提出问题:“Where is the People’s Park?”然后让组织好的小组举手回答,看图表述,由大家打分,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在“做”中体验。阅读能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完成输入,获得感悟,而阅读后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阅读感悟。因此,我会在学生阅读后针对阅读内容设计活动,创设氛围,引导其操作体悟。比如,在讲7A Unit 8 Reading “Fashion”时,学生对其中的流行服装很感兴趣,我就在其阅读后设计了一个“小裁缝”的活动,提供让学生“剪剪贴贴”的机会。首先,我给学生发一些服装卡片,然后给其设置不同的场合,像家庭聚会、舞会、春游、运动会等,让其选择服装,做好裁剪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经验,有效联系文本,给“模特”穿上了合适的衣服。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在动手分享中收获了快乐,也促进了感悟。

4.在“演”中体验。一般,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会将文本和生活情景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开阔思维,不断创新。比如,在讲9A Unit 8 Reading “Murder in West Town”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情景剧表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加,对课文进行改编,分配角色,设计台词,创设情境,有效融入。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创新,让其自由添加删减内容,只要符合常理、积极健康即可。这可把学生乐坏了,一个个发挥奇思妙想,把原有的剧情添油加醋,改编得有模有样。学生很有创意地完成了这一活动,情节设计很有逻辑,以搞笑为主,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

二、内容回顾,深化学生理解

虽然以上的趣味活动或多或少都有内容的回顾,但我们还是要在阅读后设置一个更具体、系统的回顾环节,以此表明复习巩固的重要性,并不是读过就完成任务了,理解才是目标。

一般,我会开展复述活动,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醒学生,像提供关键词、图表或者是各种线索等,让学生先口述,然后根据情况考虑笔述,以此达到巩固的目的。比如,学完8A Unit 8 Reading “An earthquake”后,我就开展复述活动,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回忆文本,根据before the earthquake,during the earthquake,after the earthquake的顺序复述。这样,学生就需要理清思路,在总结归纳中表达,无形之中提高了语言能力。

此外,我会开展话题讨论,提供文本题目,让学生回忆其内容,自主设计话题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要避免文本内容的重复,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学生运用语言,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话题延伸,鼓励学生交流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一个强盛的民族,很重视阅读,阅读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从一定程度上讲,阅读关系到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通过读书提升整个民族的阅读素养,积淀民族文化和科学素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必须科学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实践能力。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一下如何引领高中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首先应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阅读驱动力,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阅读的活动中,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查寻课外阅读书目,从而主动去研究和探索作品的深刻内涵,实现读者与作者的零距离沟通和心灵对白。在不断地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阅读的持久性,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素养。

1 明确阅读目的,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世界之大,无处不是语文,培养语文兴趣的‘潮湿土壤’决不局限于课堂。”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标推荐的目录,选取那些接近高中学生心理特点的读物,题材接近学生心灵的读物,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这些读物能为学生打开心灵之门。开学之初,笔者精心选择这样的读物在上课前3分钟进行推荐,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实现自主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渐入佳境之后,笔者就让学生来推荐,呵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并且和学生常常一起阅读和探讨,往往提出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感到阅读是有用的,是有趣的。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学生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生活挚友,笔者那独特深刻的见解进一步促进他们阅读时多角度思考,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

2 用灵活、趣味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

斯宾塞说:“我认为教育是一项充满快乐而漫长的事业,需要一点儿耐心和同情心。”尽管学生对新事物充满无限的兴趣和爱好,但有时个别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方法不科学,阅读效果较差。如何让学生的阅读充满生机与活力呢?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灵活多样、趣味十足的阅读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

2.1 集体阅读法

这种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常见,也是语文教师通常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全体学生齐读。这种阅读方法主要适用于诗词及节奏感较强的文章。通过集体齐读,彰显阅读的气势,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学生的朗诵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在进行的《沁园春·长沙》的教学时,可采用齐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通过齐读,让学生感悟大江滔滔的壮丽景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政治抱负。

2.2 分组阅读法

根据阅读任务和阅读时间的要求,把学生分成若干个阅读任务小组,中间可以适当穿插轮读和齐读的方法。学生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朗读结束后评出“阅佳读书小组”。此种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为小组争光的意识,进而提高朗读趣味性和主动性。如在进行关汉卿的《窦娥冤》的教学时,可采用分组阅读法,通过分组阅读,深刻理解教材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2.3 接力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就跑接力赛一样,由全班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朗读,第一个学生阅读时其他学生默读,一旦发现有读误之处,立即叫停纠正错误,之后由下一名学生继续往下读,仍旧是有错就改,边读边听边思,有错必纠,依此类推,完成阅读任务。这里的读错可理解为添字、掉字、错字、读音不准等。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易于培养学生读书专注的良好习惯。

2.4 角色阅读法

属于分角色朗读,这种方法适用于戏剧、童话等文艺作品。如在进行曹禺的作品《雷雨》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抽取若干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必要时适当准备些道具效果会更好。这种方法趣味性较强,效果极佳。

3 通过阅读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淀阅读素养

内在的感受往往需要外在的表达,阅读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像一座孕满了岩浆的火山,急需一个出口来喷发。教师要在这个时候设计一个舞台来让学生展现自己,表达自己。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中去运用语言。为此,笔者设计了与阅读教学紧密相连的阅读活动,以阅读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

首先,开展讲故事活动。学生通过精心准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从他们的嘴里汩汩流出,一个个鲜明的形象通过他们的再创造栩栩如生,声调时而激昂,时而低沉,他们或欢笑、或流泪、或沉思。这些故事让学生着迷,人物让学生感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品味。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如身临其境,还顺势推出“我来演作品”活动。如果说讲故事是个人行为,那么表演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导演的精心设计,编剧的台词编排,演员的认真投入,道具的就地选取……无不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如果说感性的阅读让人愉悦,这只是阅读的初级阶段。那么,从阅读中提升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指导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为了让学生能从材料中找到智慧,设计了一些辩论性的阅读活动。辩论的题目也是精心选择:有针对同一本书的同一人物的,有阅读材料、阅读方法的选择,等等。辩论前的充足准备,是一个广泛阅读和提炼的过程。辩论时的唇枪舌战,是检验学生平时积累的最好练靶场。

4 巧用教育技术手段辅助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阅读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为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笔者建立了“阅读教学群”,及时上传经典文学作品和阅读感悟,让每个学生都要浏览群里的文章,提出阅读感受,用电子文稿形式写出来上传至群共享空间,供大家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面对浩瀚的书海,应该以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为目的。学生的阅读不能漫天飞舞,全凭兴趣。阅读是让学生终身受用的一种心智活动,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打开阅读这扇通往快乐和智慧的大门,无疑就是为了给学生开凿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何愁学生爱不上阅读呢?何愁学生的阅读水平不会节节攀升呢?

总体上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也许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受到种种制约,但无论怎样,都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不失时机地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基于国家教材,构建 “读说写”一体的绘本阅读教材

目前市场上的绘本琳琅满目,如何选择优秀的绘本,作为低段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蓝本?为此我们结合语文教材编排体系,根据每个单元教材内容的章节主题,以学期为单位,确立与这些主题相同或相关的绘本,系统安排阅读内容,涵盖绘本读、说、写三个方面。一年级上学期绘本阅读的设计主要以教师导读为主,借助绘本进行口语交际,自一年级下学期开始逐步过渡到凭借绘本说话、写话,二年级开始正式启动绘本写话,学生独立阅读。统筹规划四个学期的阅读序列,做到主题突出、循序渐进,保证阅读时间(每个单元穿插1课时的绘本阅读教学),有序推进“绘本阅读”的开展。如二上“读说写”一体的绘本阅读教学设计,我们结合教材精心挑选了《蚯蚓的日记》等七本绘本作为教材的拓展,同时结合本组课文进行相关的说话、写话训练。

二、以“课例”为载体,探索“读说写”一体的基本操作路径

“读说写”一体的绘本阅读教学,一般包括“教师导读,激发兴趣;引导猜想,激活思维;合作读图,交流表达;品味语言,读写迁移”等几个环节,下面以绘本《彩虹色的花》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读说写”一体的绘本阅读教学。

1.深情朗读,激发兴趣

日本著名的图画书阅读推广者松居直曾说:“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成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读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当朗读者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聆听者的一生当中。”教师在执教《彩虹色的花》时,教学伊始就深情诵读,再配上清新的音乐、唯美的画面,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感受到彩虹色的花美好的心愿。

2.引导猜想,激活思维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当欣赏到彩虹色的花想送一片花瓣给小蜥蜴当衣服这幅图时,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仔细观察一下小蜥蜴,想想它会摘一片什么颜色的花瓣呢?预测是绘本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让学生根据画面大胆猜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让阅读充满惊喜与趣味,同时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3.合作读图,交流表达

一般来说图画书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封面、扉页、环衬、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整体。阅读封面,猜测故事内容,可以激发阅读兴趣;不起眼的环衬可能与故事息息相关,更可能提升故事主题;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它会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而封底,则会是故事结尾的延续……执教《彩虹色的花》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接下来发生的故事,读完后请大家一起讨论,哪幅图给你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就请你们把复读书签夹在那一页,然后大家反复读一读,评一评。通过小组合作共读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使用“复读书签”关注绘本中的图画,反复欣赏品味,共同读懂故事,分享阅读的喜悦。

4.品味语言,读写迁移

绘本的语言具有形象性、重复性及简洁性的特点。绘本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学习有多种方式:听教师大声读、反复朗读、讨论、看图讲述、故事接龙、续编故事等。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中,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感受其语言的魅力。《彩虹色的花》的结尾给人无限遐想,来年春天又有一朵彩虹色的花绽放在了原野上。教师抓住绘本中的这一留白,巧妙地设计了续编故事的练笔:冬去春来,彩虹色的花又盛开在原野上。它又会怎样去帮助其他小动物呢?这既是对绘本语言的运用,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验到帮助他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5.润物无声,感悟内涵

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个孩子”。在《彩虹色的花》教学结束时,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仅仅是一朵外表漂亮的彩虹色的花吗?此时,在孩子心目中,这朵彩虹色的花不仅仅是一朵外表漂亮的花了,更是一朵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花,它的这种精神也正像封底上那个光芒万丈的太阳一样永远温暖着孩子们。通过阅读绘本,学生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三、多元融合,创新“读说写”一体的绘本阅读基本策略

根据绘本画面的丰富性、绘本情节的生动性、绘本内容的生活性等特点,我们将读、说、写三种基本活动融合在不同的环节中进行,形成了“读说写”一体的低年级绘本阅读的几大基本策略。

1.读中说演策略

通过“师生共读”或者“亲子共读”,鼓励学生把读完的绘本故事,讲给同学、老师、小伙伴、父母听,通过让学生自己“讲故事”“演故事”,把故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如刚进校门的第一节语文课,我们就给学生讲《小魔怪要上学》的故事,让学生在听完故事后介绍自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原来到学校上学就是来听好听的故事的,于是这天回家他们都兴致勃勃地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还有许多绘本情节生动有趣,适合表演,像读了《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后进行表演,引导学生把鳄鱼和牙医的神情、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并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2.看图说写策略

绘本中的图画是延展的、跳跃的、活动的,能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它比一般的看图写话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绘本本身就蕴含着另外一个故事:在每页书的下方还有小老鼠一家。原来犹太民居是木头搭建的房屋,屋子底下还有一小段空间,那是老鼠的家园。可以让学生看图想象一下:小老鼠一家会用蓝色布料做什么呢?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写写《老鼠一家有办法》,结果学生的写话精彩纷呈。

3.绘本补白策略

给绘本补白就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依托已有的图文,给这些言简意浓处进行扩充,使之更加丰满。如《大脚丫跳芭蕾》讲的是一位爱跳芭蕾舞的女孩,因为脚大得像海豚的鳍一样,因此被评委嘲笑,绘本中有一幅插图,描写的就是这个女孩被人嘲笑后伤心欲绝的画面。我们在欣赏这样的图画时,就可以巧妙地渗透“通过环境描写心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后,用上“贝琳达伤心极了,_________________”写一段话。又如《石头汤》这个绘本中,最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享用美味的石头汤,人们在宴会中彼此会说些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设计人物对话并写下来。

4.读中仿写策略

许多绘本故事生动有趣,读来令人啼笑皆非,结尾往往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大胆奇特的想象,来仿写与绘本相类似的故事。像美国作家大卫・夏农的作品就是如此。他的绘本《鸭子骑车记》讲述的是鸭子想象大胆,敢于进行冒险实践。通过它的不懈努力,从不会骑自行车到越骑越好,越骑越快,后来竟然可以在车上玩起车技,实现了自己“会骑车”的梦想!故事结尾,出现的是鸭子站在一辆拖拉机旁,手托下巴,它脑子里肯定又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我敢打赌,我会开拖拉机!”一个新的故事又将开始了。于是,我们可以让学生仿写《鸭子开拖拉机记》《鸭子开飞机记》《鸭子开______记》。

5.类比延伸策略

很多绘本特别贴近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言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在阅读绘本时,学生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似曾相识的感觉,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不知不觉联想起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据此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像《一颗超级顽固的牙》讲述的就是一颗牙齿松了,主人公千方百计想让牙掉下来:她跳舞、蹦蹦床,请乌龟帮忙,甚至用上了超黏的泡泡糖……又像《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讲的就是鳄鱼拔牙的故事。读这样的故事,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自己换牙的故事,此时让学生写写《牙齿的故事》自然是水到渠成。

6.自由创编策略

读完绘本后可以让学生设计属于自己的绘本。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各种好看的形状,可以从单张的、几张的再到整本的,从教师帮助设计到由学生合作设计或独自设计。然后在设计好的空白绘本合适的地方写上文字,再为文字配上合适的喜欢的图画,做成属于自己的绘本。我校曾开展过二年级学生绘本创编活动,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绘本作品。例如,《快乐的小雨点》《我和爸爸》《我的暑假生活》等。

在我校绘本阅读研究的过程中,以语文学科为主力,其他学科为合力,将英语、数学、品德、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学与绘本阅读紧密结合,从而进行课外阅读领域的拓展。英语学科开展了英文绘本的口语拓展研究;数学学科侧重于数学绘本的阅读;音乐学科侧重于绘本“听”读内容的选择,如《犟龟》中音乐的欣赏;美术学科侧重“图文相谐,文史交融”,与语文学科整合开发“图文绘画课”等。在各学科广泛开展富有学科特点的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紧密把握学科特点,从而使学生乐在其中。如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校举行了一个“绘本游园会”活动。在教师的策划下,把《小蚂蚁搬西瓜》《云朵面包》《大脚丫跳芭蕾》《彩虹色的花》《三只小猪》等经典绘本搬到了游园会上,在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学生进行了角色体验。活动后,学生激动不已,久久地沉浸在绘本游戏之中,此时让他们写写游园经过自然是兴趣盎然。

四、多元评价,保障“读说写”一体绘本阅读教学的兴趣

为了鼓励学生的持续阅读,保证阅读的数量,提高阅读的质量,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我们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为他们创造展示阅读的机会。

1.积极的阅读评价

在绘本阅读评价中,我们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在教室里建立班级书架,开辟绘本阅读角,定期推荐优秀的绘本,展出学生的读书作品。设计读书评比表,如“小书虫”“比一比”等。专门设计了“绘本阅读章”和“小书虫奖章”“小书虫喜报”等。设计“阅读存折”,建立“阅读银行”,每学期评选 “阅读明星”。

2.多彩的展示活动

为了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每学期我们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班级读书会,好书分享活动,妈妈故事进课堂,绘本推荐比赛,阅读摘录卡比赛,绘本创编比赛,晒书节,诗歌朗诵会等等,形式多样,趣味盎然的展示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一个汲取知识、展示才华的自由空间。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一、 让阅读课“形动”起来

这里所说的“形动”,是指针对小班班级规模小、人数少的特点,排列灵活多样的课堂队形,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

座位排列可以根据文本的不同课型进行变换,教师的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不是只站在黑板前或讲台后,而是在更大范围内来回走动于教室之中,如:创设“八字型”“圆形”“三角形”等,从而方便教师最大限度地和每一个学生接触,这样师生之间空间和心理的距离大大缩短,使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较之于大班有了更大的可能。一般情况下,通常采用的是小组“围坐式”,即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围坐在一起。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而且拉近了组员之间的距离,便于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四人组为例:

当小组合作时,组员面对面交流;当老师讲解时,左右两边的同学将身体旋转90度,面向讲台。这种变化非常灵活,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而且避免了有些同学因为背对老师而影响听课效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上述形式对开展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合作探究、话题辩论等活动很有益处。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本人针对“围坐式”向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学生喜欢此形式,他们认为在“围坐式”的课堂中,自己的胆量大了、思维活跃了,人也变得自信了;三分之二的教师认为这种形式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只要教师能把控好课堂,学生就能有效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此结果证明了“围坐式”这种座位形式的变革,为那些不善言辞、胆小羞涩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使他们从小组中得到某些帮助、安慰,找回了自信,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听说读”的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老师们欣喜地发现,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意识增强了,小组内部的学习由零乱转为有序。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应该读“qiáng”,还是“qiǎng”?四人小组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三大白”中“白”是罚酒用的酒杯,这里作者是被罚,应该是勉强喝酒,读“qiǎng”;有的学生认为作者在湖心亭赏雪,偶遇饮酒赏雪的金陵人,可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很痛快地喝下“三大白”,所以不能读成“qiǎng”,应该读“qiáng”。虽然后来全班再次讨论,结合全文情趣决定取第二种意见,但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探究精神、思维品质恰恰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所追求和提倡的。

二、 让阅读课“神动”起来

小班化阅读教学仅仅注重“形动”还远远不够,关键在于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先进理念,将理念落实于行动,让课堂因情而动、因趣而动、因疑而动、依法而动,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1. 因情而动。即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首先,“创设情境”在小班化阅读教学中不失为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好方法。不可否认,缺少情境的阅读教学容易死气沉沉,学生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而小班化之“小”,正便于情境的创设,且可以达到参与面广、效果好的目的。我们可根据教材文本的不同,创设多种情境,如问题情境、求异情境、生活情境、情感情境、故事情境、学科情境、知识情境、想象情境等的呈现,会使学生极有兴致地投入学习中,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示。比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引导学生说说与文本相关的经历与体会,学生说完自身经历后,再进入文本的学习,就能迅速沉浸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如学习诗歌《化石吟》时,引导学生围绕化石展开想象,想象化石上的图案、揭示的信息等,为进入文本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

其次,关注每个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真正引导学生入境。我们要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语文,就应做到“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再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去解读作者的生活体验、情感倾向,进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期待与兴趣,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和领悟能力。一位教师上《童趣》时这样导入:“童年时期在我们的心目中都是美好的,发生了许多趣事,令我们终生难忘。请同学们在一分钟之内说说你们的童年趣事,看谁说得又多又好。”教师话音刚落,各小组学生的小手就纷纷举了起来,像一片片的小树林,教师点了一些学生交流,大多学生说得既流畅又动情,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因为教师关注到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所以学生急切想进入文本的学习,使整节课的氛围都很热烈、和谐。

真正的阅读教学,应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教科书编者心灵的对话。阅读教学如果能真正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真正适应每个学生的阅读需求,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世界。小班化教学为我们走近学生、了解其独特的阅读体验提供了方便与可能。以前班级人数较多,我们难以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情况,只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加以了解,现在班级变“小”了,我们可以把关注点辐射到每一个学生,采取让学生在书上做批注、做预习笔记、写纸条、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把握每个学生的阅读状况,从而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如在《孔乙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对孔乙己的态度来把握学生的阅读感受,在教学中分别与持有不同态度的学生对话,逐步将学生引入文本的内核、作者的内心。

2. 因趣而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激趣,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有人说,如果把教学设计比作一首乐章,那么,有趣味的阅读课一定是“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终曲”余味无穷。首先是“起调”扣人心弦,即趣味导学,先声夺人。教师可以采用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方法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着重在“趣”字上做文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切实做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本人教学《绿色蝈蝈》时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用两则昆虫的谜语让学生猜,学生了解了蝈蝈的特性后,再让学生拟一则谜底是“蝈蝈”的谜语,全班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至极。一位教师上《我的母亲》时运用猜读法:先给学生出示胡适和他母亲的照片,请学生为两张照片上的人相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及阅读期待。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力争在课堂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致,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课堂学习中来。

其次,“主弦律”引人入胜,寓教于乐。在小班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乐学的教学氛围。如上文提及的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话题辩论、答小记者问等;还可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些竞赛环节,如诵读竞赛、知识竞赛、讨论问题的正确率竞赛等;也可以采用角色互换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试着当小老师来讲课。另外,教学内容不同,活动的形式也应不一样,如学习戏剧时,可采用课本剧表演形式;学习小说时,可采用讲故事比赛形式;学习诗歌时,可采用诵读竞赛或写诗比赛的形式。在一堂课的教学中,也可综合使用这些形式,使语文教学更加灵动、蓬来。

例如《羚羊木雕》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复述故事;可以运用“答记者问”的形式,由学生分别充当记者、父母、孩子的角色,由“记者”来采访“父母”“孩子”对此事的看法;还可以开展“成长不烦恼”的访谈活动,由教师来引导学生探讨“成长所带来的烦恼”这一话题。这样的教学充满了无限的活力与浓厚的趣味,具有引学生入境、提高学生兴致、培养综合素养之功效。

再次,“终曲”余味无穷。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收尾虽然在一堂课中仅占几分钟,有时甚至是几句话,却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的结束语,可采用总结归纳式,即对一堂课的内容重点、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进行梳理、概括、提炼。可采用首尾呼应式,即照应教学目标,检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或照应导入环节,使教学做到有始有终,如上文提及《童趣》一文的结束环节:请同学们对照作者和我们自己的童年趣事,通过比较分析,你有哪些新的发现。可采用峰回路转式,即抛出一个崭新的话题或观点,留给学生回味无穷的感觉,促进学生思维。另外,还可采用诸如想象描绘式、能力迁移式、自由活动式等,如让学生想象文本中的空白部分进行续写,以巩固对文本核心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学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可在结束环节让学生想象“阿长为‘我’买书的经过”。总的来说,在设计结束环节时,要尽量能体现语文教师的匠心与独特设计,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直延续下去。

3. 因疑而动。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本人认为这里的“大疑”在语文教学中可理解为“主问”,即教学中立意高远的问题。

有些语文阅读课,因教师提出的问题太多太碎,使语文课变成了问题研讨课,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情趣和韵味。在小班化围坐式的小组学习中,如果教师不能精心设计好问题,学生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探究,那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泯灭。此时就需要给学生一个“抓手”,让学生通过这个“抓手”获得深刻的阅读体会。在这方面,“主问题”可以说有着绝对的优势。

主问题设计的着眼点之一是整体阅读、深化理解,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也可以选择有思维深度的教学点,这个点可以是某一教学内容,可以是某一教学话题,也可以是某一研究问题,这一“主问”要能引起学生合作探究的兴味,最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各个学习小组有更多的选择权,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从而使阅读教学更显活泼生动。

主问题的设置,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由此问生发出去,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不断迸发出火花,进而产生许多有价值的或独到的发现,有助于提高学生讨论的兴趣、效率和深度。

比如,杨绛女士所写的《老王》一文,可以紧紧抓住对中心句――“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的理解来引导学生把握全文内容。这一主问可以衍生出许多小问:句中“幸运的人”指谁?她真的幸运吗?“不幸者”又是指谁?“愧怍”一词应如何理解?只要解决了这一主问,学生对本文内容也就理解了。再如教学牛汉先生《我的第一本书》时,可以围绕文章的第一小节设置两个主问来带动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和挖掘:一、对于“我的第一本书”,为什么“看了很难笑起来”?二、“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句话中“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应如何理解?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于明晰之中透露出细腻。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难易度要紧扣学生的认知点、兴趣点、情感点,同时也要紧扣教学的重难点,这样教学才可能是高效的、生动的。

4. 依法而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因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答题方法而对课堂失去兴趣,对语文学习望而却步,此时教师如给予一些方法的点拨与引导,即能转变局面,使学生重拾信心,继续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和热情。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指明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如让学生复述故事或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学生赏析词句时,也要教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方法或角度,否则学生会无所适从或随意而为。有时单纯进行方法的传授,对于学生而言仍觉过于理性,缺乏具体可感的认识,所以此时教师可提供一两个范例。

如本人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赏析文中的人物描写,我先告诉学生人物描写的角度及要注意的内容;紧接着我又举了一个范例以便于学生操作。接着,学生根据方法和示例分组开展互助学习。学生的发言虽不能个个尽如人意,但其中也不乏精彩之处,有的甚至是教师在备课时都未能想到的。

教师还要注意将整体引导与个别化指导相结合,个别化指导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尤其要关注那些不愿意表现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身手的机会和显露才华的舞台,使他们树立起自信,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即是“关爱每一个”,如果每节语文课教师都能认真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每个学生都能与教师进行一次对话,那么,学生肯定会逐渐从语文学习中提高素养、收获成功,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发自内心地爱上语文。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说:“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多么重要,它能维护和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之更持久,且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7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37-01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语言水平对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数学语言水平不高的学生,难以敏感捕捉数学信息,不能快速进行思维转换,影响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阅读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需要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优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热情

莎士比亚认为:“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顺利展开阅读教学,首先需要培养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采取多种方法和多样化的形式,精心组织多姿多彩的阅读活动,诱导学生主动阅读。

第一,设置阅读情境,激发阅读热情。问题是诱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依托教材,巧妙设置难度适中且具有启发性、针对性、思考性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主动阅读。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时,教师可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驱动学生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和学生已有知识相矛盾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使其主动阅读。

第二,开展趣味阅读,竞赛激趣。教师可组织多种趣味阅读比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比如“谁是高明医生”的趣味阅读活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应用》后,教师可展示一些典型错题,让学生找出错在什么地方,说说错误原因,怎样更正。然后教师适当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又如“谁是预习小能手”的趣味阅读: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前,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展开自主预习,记录预习的体会,譬如了解了什么,某道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举例说明还有哪些疑惑之处。而后,教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课堂表现,选出预习小能手,提高学生阅读和预习的热情。又如“考眼力游戏”:呈现一些融合图文、数据符号的数学材料,要求学生先观看几秒钟,而后隐藏这些材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材料,同桌相互评价,看谁写得最快最准确。这样,通过这些趣味阅读活动,唤起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也可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和自主预习能力。

二、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生缺乏自觉性,同时受知识水平限制,又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这会影响学生阅读的效果,也影响学生阅读的热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感。

第一,优化阅读环节,合理指导阅读。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好阅读的内容与时间,明白何时何处该让学生自主阅读。比如:①引入情境时,引导学生阅读已给材料,快速进入思考学习状态。②学习新概念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数学术语富有逻辑性、语言高度凝练,对于小学生来说读来会有些拗口。因此,在学习数学定理或概念时,比如加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不等式定义、方程定义等,教师分析讲解后,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强化理解与记忆。③读例题。在数学学习中,例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读例题,看还存在什么疑问,然后教师予以具体指导,解惑释疑。解题后再回顾阅读一遍,加深理解。④读解题过程,更好地理解解题思路。另外,还需要注意阅读的时机与形式。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需要抓住阅读时机,优化阅读形式,让指导更有成效。当学生出现理解障碍时,教师领读,断句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小组讨论交流时,鼓励学生大声朗读,积极发言。

第二,培养阅读习惯,促进有效阅读。在小学数学阅读训练时,教师需要指导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①独立思考。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掘知识的本质与规律。如教学数学应用题后,教师可布置相关题目,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题中符号、字词或图表的意义,分析其中的联系,找出解题关键。例如:某种服装的原价是每套60元,现价为原价的3/5,问现在每套服装的价格是多少元?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该运用什么方法计算等。②手脑并用。这个过程需要学会一些技巧。首先,学会勾画圈点。比如划出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划出重点字词;划出不懂之处,以便质疑讨论。其次,会画图。即会根据阅读所得的信息画一些示意图,如平面图形、直观线段图等,便于研究题意与数量关系。最后,会算。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计算。③勤问。思源于疑。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会发现或形成一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提问,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趣味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阅读氛围;阅读教学;趣味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技能、技巧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乐趣,实现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其可以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体现出了外界环境对人成长影响的巨大作用。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发挥环境的作用,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其在浓厚而与愉快的阅读氛围中进行积极高效的阅读,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我在教室里设立了一个“图书广角”,提供给学生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目,他们可以在课下或者是自习课时拿书阅读,我还选派班级内的两名学生共同管理这个图书广角,有想要借书拿回家读的,只要在班级“管理员”那里登记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方式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每次语文课上,我都会给学生课上5分钟的分享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学生可以主动地分享自己阅读到的故事、感兴趣的名言谚语等,也可以进行口头作文。这样的教学环节设置使得学生在上课时都十分积极踊跃,课下也积极地阅读其他读物,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采用丰富的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在阅读学习时可以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避免审美疲劳的出现。而且,针对不同题材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其更好地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愉快教学。

例如,在教学古诗《秋思》时,由于这首诗的诗句浅显易懂,但是意境悠远,我便让学生在理解了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将其编造成一个小故事,或是描述出这个场景,加上学生的想象与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就这样成形了,学生在想象与创造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阅读学习的乐趣,提高了阅读积极性;再如,在教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我让学生以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的形式学习课文,学生果断而响亮的声音将我们带入到了当时的情境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情感素养,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中人物的行为、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借助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趣味

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要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语文阅读中,教师就要将阅读教学与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加强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参与与投入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体会到付出的乐趣,享受到收获的满足,也可以加强竞争与合作意识,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我都会定期组织班级内的学生进行一些演讲比赛、读书汇报会等。并且,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我还在班级内成立了一个打分小组,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给予打分,并按照分数来确定学生所获得的奖励,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以读书汇报会为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演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以单人或者多人一起参与,一般多人表演的节目更受同学们的欢迎,像是表演成语故事,如《望梅止渴》;童话故事,如《后羿射日》;诗歌朗诵等。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怀着轻松玩乐的心态参与,他们也就更能体会到实践活动的乐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在“玩中学”,增强学生的阅读趣味。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高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地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为其设计阅读教学的形式,并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积极地组织学生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趣味教学,也切实地促进了小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卓.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