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化学背景

生物化学背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物化学背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物化学背景范文第1篇

>> 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改革 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高级生物化学研究生平台课教学 生物化学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 互联网+背景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改革初探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生物化学课程改革探析 高职高专临床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改革 地方高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检验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生物化学课程与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护理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高职卫生院校药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生物化学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浅谈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地方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PBL法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调查与研究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临床生物化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邓小霞.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4,02(中):41-45.

[4]Yu-Liang Ting. Using Mobile Technologies to Creat Interwoven Learning Interactions:An Intuitive Design and its Evaluation[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3,(1):1-13.

[5]浅谈基于微信平台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DB/OL]..

[6]倪礼豪.微信公众平台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2015,36(4):114-118.

[7]汪晓东.“翻转课堂”的实践困惑如何应对[N].中国教育报,2014,24(6).

生物化学背景范文第2篇

(邵阳学院体育系,湖南 邵阳 422000)

【摘 要】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对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时数进行了调整,减少了运动生物化学的理论课时,对教材内容也进行了压缩,在这种背景下,势必也要对运动生物化学考试进行改革与探索,传统的运动生物化学考试形式单一,成绩构成略显呆板,面对大容量的教学内容,仅靠期末的闭卷考试已不能体现新时代下学生学习的要求,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与创新时代下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且考试内容仅局限于教材,无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中小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大同小异,而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运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样做的后果无疑割裂了理论与实践间的联系,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生物化学意识的培养不利,且此种僵化的考试模式在当前许多高校体育院系中比较普遍,因此,对运动生物化学考试改革的内容与途径进行探讨,以促进运动生物化学在高校体育院系中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运动生物化学;考试改革;探讨

通过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来拓宽体育院系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深化改革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的重要责任之一。但检查学生对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仍离不开考试,考试作为一种传统的检验手段,可了解学生某个阶段学习的效果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据此可知,考试仍在老师与学生间起重要作用,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但选择怎样的考试方法才能真正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突出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等,这似乎是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面临的教育难题之一。当前, 各体育院系趋向于“典型知识点考试 ”,围绕教材中的典型知识点出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此种考核方法不适合新时期下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当下素质教育时代大学生学习的期望,所以,对运动生物化学考试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运动生物化学考试改革的内容与途径进行有益的探索。

1 运动生物化学考试内容的改革

1.1 考试成绩比例的优化

以前,很多高校体育院系的运动生物化学成绩比例较为单一,期末成绩仅凭最后的运动生物化学考试试卷成绩,即只依靠笔试成绩对学生整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这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因此,除了笔试成绩,还应对学生在课堂中考勤、回答问题和实验操作中的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即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应包含多方面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此外,应合理优化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以邵阳学院体育系为例,运动生物化学的期末成绩分成三部分,分别为考勤成绩、实验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2:2:6, 此种设置在很多高校体育院系中广泛应用,优点是迫使学生重视运动生物化学整体过程的学习,不能仅靠期末突击理论知识而一举过关。但此种方式也有明显的弊端,考勤成绩主要是指学生的出勤率,少数学生会钻空子,在老师不熟悉学生的情况下,找人代替,使考勤偏离了原来的出发点。而实验课中很多学生不思进取,等别人做出结果后才动手,存在偷懒现象。所以,高校体育院系老师要在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不良习惯和心态,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2 考试内容的合理设置

运动生物化学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而考试内容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考试内容不仅要包含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运动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包含学生在课外进行运动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还要包括学生在实验中所学习的实践知识,只有将各方面进行综合,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才会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才较为客观公正。此外,教师应纠正学生的一些认识误区,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考勤率高,上课掌握好教材的主要知识点,课后认真完成习题,通过期末考试就没问题。其实不然,学生还应掌握一些课外热点知识,对实验操作也必须进行量化考核。如生物化学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考试,将考试分成实验性考试与理论性笔试,通过这种创新性的考试方法,使学生享受到运动生物化学学习的乐趣。

2 运动生物化学考试方式的改革

2.1 考试时间的多阶段化

所有考试的终极目标是检查学生对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生物化学教师应根据本门课程教学的开展情况,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中增加课堂当堂检测和阶段化考试(如月考和期中考试)的次数,特别要注重期中考试的效用,因为期中考试对一学期所学知识起着连贯的作用,对期中考试成绩的分析,可使学生对此时间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可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分析,以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寻找学生的自身原因,有的放矢地为学生进行补救,以提高后期的学习效果,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2.2 把握出题难度

生物化学教师在试题的选择上,应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保持基本一致,既不能随意拔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出难题、怪题,使大多数人挂科,也不能对学生过于心慈手软,出小学生水平题,试题过于容易,使大家过关,皆大欢喜。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试题的难易度,科学认识考试的功能,对自己平时讲授的运动生物化学知识要了然在胸,重点难点一清二楚,使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方向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 结束语

运动生物化学考试改革是高校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调整生物化学的考试内容,也要改革生物化学的考试方式。但由于改革是对当前教学的改进,其涉及的时间较长、受到的影响较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出谋划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不断进行相关的改革探索,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而对运动生物化学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革进行探讨,将为促进运动生物化学在高校体育院系中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锦茹.考试改革与学习方式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4).

[2]王志红.高等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05).

生物化学背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在我国出现“985工程”“211工程”之后,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建设一流院校和一流学科的方案。那么何为“双一流”呢?“双一流”是指建设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的院校,这是“双一流”学校最为基本的职能,也是为了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人才。一流学科是一所高等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不仅需要基础知识,还需要较强的实验操作性。在理论教学当中,学生除了需要学习基础知识外,还应该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一些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实验。在实验教学课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当中验证所学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基础理论的理解。在最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等都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并且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1当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教学课程中,生物化学不仅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医药学类专业需要选修的课程是教学人数比较多的课程,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存在一定的缺点。1.1学生水平和上课积极性参差不齐。因为选课人数的众多,因此学生的专业水平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学生大部分也是因为学分被迫无奈选的课程,所以学生对于课程的态度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不会像选择专业课一样会比较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而是为了拿到分顺利毕业,因此就会表现得不是那么积极。除了一部分人是抱着为拿到学分的态度之外还是有一些想要认真对待这个课程的,他们也会乐于学习理论课程,乐于去动手操作生物化学实验。1.2教学实验课时与基础课时不符。开设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为了让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会实验技能以及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生物化学实验涉及基础知识是比较广泛的,还有选课的人数也特别的多,对于教学内容而言,课时相对来说就显得比较少,因此要想使得教学课程和实验相符,就需要任课教师和实验人员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在做实验的时候能够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2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建设一流的学科,生化实验的课程不断完善。为了满足生命科学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类人才的课程需求,需要构建多层次的教学内容。2.1提高实验技能。生命科学类的专业课程基本上在大一的时候需必修的课程,是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操作。其本意是为了让学生在走进实验室之前能够了解仪器的各种使用指南、注意事项等。为了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时候能够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并且自己操作,也是为了学生在使用仪器的时候能够注意安全,并且不损坏仪器等。其中仪器的教学包括电子天平、离心机等。这样学生能够自己在实验课程中实际地去操作仪器,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2.2基础课程的深入研究。大一的时候学生们对实验器材有了深入的了解,具体的实际操作是在大二开始的。“生物实验操作课程”是实验课程开设的必修课程,必修课的设立一方面是学生在大一的时候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另一方面是自己能够亲手做实验。为了帮助学生夯实实验的基础,课题组需要理论结合实际精心制作实验内容,比如在研究DNA的酶切、IEF测定蛋白质等。为学生将来更好地深入性学习和研究做好铺垫。2.3综合性、开放性的生物化学实验。为了响应国家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建设双一流学科和双一流院校是现在各高校势在必行的任务。为此,面向各个年级开设了一些与生命科学类相关的开放性实验课程。开设开放性课程实验,是为了给国家和社会培养深层次的专业性人才,这些课程的设立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当前生命科学课程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能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实验最为前沿的一些科研和项目等,便于学生能够顺利地与一些生命科学类工作或者学习接轨。

3强调学生为主体,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现在教育部已经给各大高校了相关的改革文件,为了培养更高层次的专业性、高素质人才,就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和课题组人员采用更多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实验过程中的主人。目前的教学实验已经有了很大的变革,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实验内容,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中了解掌握更多的内容,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3.1微视频的教学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各大高校都已经采用了先进的高科技教学手段。比如课堂微课,其主要是一个老师带领几名同学,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小型课目录制。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微视频等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其主要的优点就是主题突出、内容精炼、生动形象。由于生命科学专业等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复杂,因此可以设置一些课下的小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展示,也可以自己查一些资料利用小视频的形式将所查的资料展示出来,这样就会有利于课后做一个巩固和加深,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保证教学的成果,让学生充分吸收所学知识点,也为反转课堂做了一定的基础。3.2鼓励学生参加预实验。什么是预实验呢?预实验就是为了保证在正式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让实验的数据和过程万无一失,以及实验器材的准备、材料的准备等万无一失而进行的一种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对整个实验的前期、过程、结果都有一定的了解,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预实验,让学生主动加入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一个实验的成功都少不了这些前期的准备,也让学生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预实验要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每个参加的人员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小视频,或者加上一些专业的老师指导,这样学生在录制视频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思考,考虑自己存在着哪些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3.3多样的实验方法。在目前的实验操作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高新技术,而实验的操作也不仅仅使用一种仪器,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拓宽自己的眼界,课题组的各种实验手段可以引入到课堂当中,比如说在动物的肝脏匀浆的时候可以利用电动分散器,还可以选择玻璃匀浆器。除此之外也可以为学生传授教学当中重要的实验理念和方法,也是课堂上有利的补充。

4完善教学管理模式,建设双向评价模式

生物化学实验在大学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而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能够使实验或者理论得以延伸,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得到更为显著的效果。“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在现在的教学当中存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形成双向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1学生激励机制。基础实验课程中,在学期期末的时候可以安排竞赛等,然后按照生物化学实验竞赛的结果进行颁奖或者给学生加分。比如说将实验分配到各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自由成立进行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当中按照百分制原则。①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是否认真完成。②实验结果是否正确40%,实验的结果是否与实验报告符合。③实验综合素质10%,按照实验当中的综合表现给出分数。④实验过程10%,在实验之中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以及规范程度等。给出小组成员的分数,这样就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会考察学生的综合成绩,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成果。4.2教师激励机制。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本身的工作量就比较大,对于一流的院校来说,教师的任务会更多,因此为了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精力,就需要制定各种激励机制使教师保持一种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工作当中。对于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师负责的工作量来选择教师是否为期末竞赛的总负责人。此外,对于实验室内的实验器材等化学类药品要对教师免费开放,这样既能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也能彰显学校对教师的一定鼓励。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小活动,让教师们参加,这样也可以调动教师们的积极兴趣,才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助力。

5教学改革成效

在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这几年里,生物化学一直没有放弃过任何一种方法或者实践,都是为了有更加明显的教学效果。甚至是教育部也力求更为完美的教学效果,也要求各大高校建设“双一流”的生物化学学科。在生物化学团队实践的这几年当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专业的认可。比如在2013年的“挑战杯”竞赛当中,北京一所大学的生物专业学生团队就获得了一等奖。比如说,2017年的“挑战杯”中也是获得了特等奖。它从研究思路到实验的相关过程都和所做的实验数据高度吻合,也说明了在现在生物化学的教育改革下,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将基础知识学以致用,创造出全新的理论,这是多年来教育部和各大高校所要追求的,也是一流院校建立“一流学科”的重要成就。

6结束语

生物化学实验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且还是学生们在未来的工作或者学习上非常重要的一门技能。生物化学作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甚至医药学当中的重要工具。生物化学实验在一开始到现在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实验教学任务当中,一直不断地改变着教学管理模式,就是为了在“双一流”的背景下,生物科学这门学科能够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欣,赵玉红,石建党,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8(2):12-15.

生物化学背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生命本质的科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而基础生物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植保、林学、园艺、食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专业普遍开设的重要基础必修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桥梁课程,和其它很多学科联系紧密,学好基础生物化学可以为进一步学好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保证和提高基础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是当前提高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生物学基础的关键之一。在农业院校,基础生物化学一般设置在第三学期,而该课程安排的课时比较有限,以我校为例,只有48学时;内容却比较抽象难懂,理论深奥,代谢反应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理论点多且分散,讲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生物学基础还停留在细胞结构水平上的大二学生来说,普遍感到难度较大,要记忆、理解的内容很多,因此学习负担较重,往往从一开始就产生畏难心理和应付考试的潜在意识,降低了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师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难度大,学习效果差。再者,现在高校在教学第一线的大多是一些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同时还面临着科研等各种压力,所以很多青年教师抱着应付教学任务,只要不出教学事故就行的心态,使基础生物化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普遍现象以及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生物化学抽象、难学、难记的现实,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具体措施,望同行指正。

1.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

1.1知识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1]。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2]。生物化学与生命领域的其他学科关系十分密切,如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近年来,生命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新成果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及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学科前沿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联系,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真备课,如此才能“胸有成竹”,将专业知识演绎得生动有趣,做好学生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的启蒙人。

1.2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

现在高校站在教学第一线的大多是一些青年教师,知道所教内容是一回事,在课堂上给学生简单明了的讲解清楚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另外一回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高校的教学设施越来越好,基础生物化学大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单一的文字变成图文并茂的生动语言,比传统的板书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学生能看懂、能理解,学习兴趣就产生了,也就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生物化学的学习中,逐渐对生物化学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有效的提高了基础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和效率。但是,多媒体课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授课节奏较难把握、师生之间互动较少。由于减少了板书时间,教师授课节奏明显加快,使得课堂所包含的信息量更大,一般是传统教学内容的2倍[3]。青年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往往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以文字形式大量堆砌教科书内容,变讲课为“念课”,只顾低头念课件,与学生没有眼神的交流,学生也没有停顿与思考的余地,影响了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几堂课下来,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

首先,在教学中要避免“一言堂”,不能照着PPT课件“念课”。现在的教学方法很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提出问题,巧设悬念,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带着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逐层次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获得答案。同时,传统的教具和板书教学不能完全抛弃。比如讲到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时,单靠PPT上的图片学生很难将其和DNA的立体结构联系起来,如果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DNA双螺旋结构的教具模型,便可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DNA分子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直观、形象的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此外,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板书教学,不但可以调整教学节奏,而且可以使学生有思考和理解的时间。如糖酵解代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步反应,如果在利用PPT讲解的同时将糖酵解过程的提纲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学习和理解记忆起来就比较系统和直观了。由于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学时少,所以更要凝练重点、精华点,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重点、难点讲清楚、讲透彻,其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发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并调动其积极性。

其次,课件的制作和视频的引入。课件的制作一定要精美,让学生从视觉上觉得赏心悦目,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也是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在制作PPT课件时,应使版面设计简洁,背景颜色不要太花哨,同时,要保证文字的正确使用,尽量简练但突出重点,使之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如果多媒体课件中文字太少,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解;文字过多,可能会使学生疲于做笔记,无法跟上授课节奏,从而影响授课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对课件中文字、图片、视频所占的比例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动画、视频更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生物化学课件时尽量减少大篇幅的文字内容,多增加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易理解的内容,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可以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DNA复制时滞后链的合成方式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播放相关视频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直接的认识,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了解和把握。

最后,在教学过程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科进展。生物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课本知识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但与最新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的时间差,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并不仅限于书本,他们还希望学到教材以外的很多东西。因此,在教学中要及时穿插学科发展动态及热点话题,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所学知识能跟上时代步伐和需求。如在讲授核酸化学时可以补充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如小RNA等。此外,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发明创造的历史背景及推动学科发展的现实意义,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4]。比如,在讲解真核细胞的端粒复制时,可以引入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凭借“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成果,解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学生在了解这一科学界重大事件的同时,一方面加深了对端粒复制机理和机制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2.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化的主动性,克服畏难心理

2.1激励学生,建立学生的信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说过:“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和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类深处的一种愿望。对学生来说,老师的肯定、表扬和鼓励,是学生产生巨大学习动力的源泉。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批改作业等环节中适时恰当地应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5]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尤其在生物化学学习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细微进步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克服生化学习中经常出现的畏难心理。实践证明,使用激励、赞美性的评价远比批评、指责更加有效。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充分利用课前、课间休息和课后答疑时间与学生交流,也可利用QQ、短信等现代信息传递手段进行交流。充分的交流和恰当的激励会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使学生具有“更上一层楼”的信心和力量。

2.2鼓励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基础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繁多,有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而学时安排一般又比较少,因此我们强调区分内容,提倡预习与复习,鼓励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明确即将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哪些是难点,哪些是重点就会有一个提前的把握,只要心中有数,听课的时候就会集中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一个很深的感触,上节课的内容下节课再提问时很多同学都会露出茫然的表情,同学们也反映,很多知识点老师一提醒都知道,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情况就是没有进行课后复习的结果,所以要适量的布置课后作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一些比较新颖、灵活同时又和课本知识相关的题目感兴趣。比如在学习完整个糖代谢之后,给同学们留了一个作业[6],这是关于柠檬酸合酶提取的例题,题目中假设你是一个刚进实验室的新手,如何提取,题目中设计了很多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材料,如何一步步分离纯化所要的目的酶并保持其活性,让学生感觉就像是自己在做实验一样。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例题,学生不仅要将前面所学的蛋白质、酶以及代谢反应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还要查阅一定的资料才能解决问题,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动手和思维能力。此外,对于生物化学课程而言,很多同学反映虽然掌握了课本知识,但是遇到习题就不知如何下手,因此习题课也不能忽视。所以,在每章内容结束后,我们一般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将本章重点内容所涉及到的习题进行重点讲解,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巩固所学知识,锻炼他们的思维深度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就习题讲解过程中学生所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现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生物化学的精品课程、视频、动画、图片等,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把这些网址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自学,使学生能够享受到其他高校优质的生物化学教学资源,这对提高他们的生物化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2.3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生物化学现象

生物化学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因而,教师教学可以从身边的生物化学说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就在身边,并不是只存在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容易使学生对生物化学产生亲切感并消除学习上的畏难心理。如讲授蛋白质的含氮量时,可例举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又如讲解糖代谢的无氧酵解时,可例举剧烈运动时引起肌肉酸痛的原因等。

3.重视实验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没有今天生物化学领域丰硕的理论成果,实验课是生物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验的教学方法。实验内容除保留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外,还要适量地增加综合性、探索性的实验。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动手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从思想上要重视理论教学,不能把课堂教学当成是一种任务,认为上完一堂课,就完成一件任务,要从心底真正的热爱教学、热爱学生,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思考和总结,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克服教与学的难关,提高教学水平,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洋.关于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医药教育, 2010, 17(18):115-116.

[2]李小琼,詹剑.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12(7):694-695.

[3]刘永红.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6:118-119.

[4]孔璐,孔林,于培兰等.联系诺贝尔奖进行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的体会[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122.

生物化学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师体育 运动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工作坊模式

长期以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都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高师体育院系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方法陈旧、仪器设备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考核体系缺失、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1]。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是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体育院系存在着教学模式落后和陈旧等问题。

工作坊(Workshop)是国际上流行和认可的一种学习方式,已应用于大部分领域,如建筑、销售、培训、高校教学等。但目前还未见到工作坊模式在体育院系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报道,笔者以工作坊模式为例,对高师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初探。

1 工作坊的概述

1.1工作坊产生的背景

团体是将每个相互联系的个体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相互依赖的系统,这个系统因个体有相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但在实现这个目标时,个体之间、个体和团体之间的动力是不相同的。一个良好的团体应具备个体成员所没有的那种动力特性,将团体中每个成员通过一种民主的方式建立新的团体价值标准,进而优化每个成员的心理环境,改变个体行为[2]。工作坊正是这样一个团体,在团体动力学的背景下被大众所接受,逐渐流行起来。

1.2 工作坊的定义及特点

工作坊在生活中是指工场、车间和作坊。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工作坊的定义发生了改变:在一个10~20人的小团体中,以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持人为核心,运用成员参与、讨论、演讲、活动等方式来共同探讨某个领域的事件或话题。

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共同交流、共同学习是工作坊模式的核心。这种模式的特点非常鲜明,首先,参与成员规模较小,与“大锅饭”相比,“开小灶”对个体成员的针对性更强,更易参与和体验。其次,形式丰富多彩,应用性很强,在个体成员之间既可以互相探讨某个话题,又可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进行演讲、游戏等活动,因此在建筑、销售、培训、教学等很多领域都有开展和应用。最后,工作坊模式组织灵活、便于管理,主持人可以根据情况将一个大团体(以80人为例)分成几个小团体(10~20人),每个小团体又有一个负责人,将这些负责人联系起来,使他们管理好自己的小团体,从整体上看可将80人的大团体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2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不足

高校实验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它在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它有着课堂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3]。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在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对于高师体育院系的学生,它是不可或缺的。体育院系的学生普遍对实验的兴趣较高,敢动手,但对实验知识、技能、安全意识不足,结合体育院系学生的特点,从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准备、实施、总结3个阶段,将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归纳如下:

2.1 实验的准备阶段,需增强学生的“预热”意识

体育课上课之前需要“热身”活动,同理,在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使用一些仪器和设备,传统的教学均由实验技术人员或实验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学生只需上课直接使用,这种模式往往不能使学生全面了解整个实验,如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使用前需要预热20分钟,这一点无法在实验中体现,导致学生没有“预热”意识,操作时开机即使用。

2.2 实验的实施阶段,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实施是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通过直观性示范之后再让学生操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纠正;或者实验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同步实验。前者在教学实际中应用较多,但对于步骤复杂的实验往往时间不够用,后者虽然时间够用,但教师往往因自己作示范而忽略对学生的管理,致使部分学生在实验课中并没有动手参与,这对实验教学很不利。

2.3 实验的总结阶段,分析结果,反思并引导学生查缺补漏,找出存在的问题

实验结束之后得到数据,实验教师应作出总结,使学生检查自己的实验数据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及时查找原因,这些过程都要写入实验报告,作为学生自己的实验体会。

3 工作坊模式在高师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以可容纳30人的实验室为例,对工作坊模式在高师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实验教师是本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主持人,按工作坊模式将30人分为6组,每组5人,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共6位组长。

3.1 实验的准备阶段

实验教师组织6位小组长提前5分钟来到实验室,按组领取仪器设备进行预热,并由小组长告知组内其他4位成员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

3.2 实验的实施阶段

实验教师主讲实验目的、材料、步骤、注意事项、应用,之后将各组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如负责采样、量取试剂、计时等,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师一边示范一边以小组为单位按步骤进行实验。

3.3 实验的总结阶段

在各个小组得到实验数据之后,实验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由各组组长对实验结果做简要的说明,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操作过程是否正确等,听取反馈结果后,实验教师进行总结,指出整个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实验的成败,最后做出中肯的评价,每组成员要写出实验报告作为本次实验的记录。

在实验教学中,动手参与并掌握全部实验流程是极其重要的,运用工作坊模式进行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既可将实验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又可使体育院系的学生共同参与到团体之中,增加实验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这对体育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4 结束语

工作坊模式在高师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笔者对此模式进行了探索,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去研究这一模式,将其应用于自己熟悉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周学兰,张新定,吴华.高师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5):75-77.

生物化学背景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化学;人文精神;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11-02

作为一门生命科学的前沿基础课程,《生物化学》除了是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外,目前在我校粮油、食品、环境、化工等专业也是必修课之一,对丰富和拓展这些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识层次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笔者在近几年的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增加对学生人文意识或精神的传播,以求更好的体现课改“以人为本”的思想。下面对此做简要阐述。

一、注重“生命”教育,激发学生梦想激情

《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有机体,所以一切大分子和代谢反应,归根到底都要以生命为载体。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尊重人之为人的价值。与此相应,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所谓的人文教育,第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在开篇绪论里我们就花费大量时间探讨什么是生命,在将细胞、代谢、遗传和变异、个体发育与系统进化等生命特征用《生物化学》的原理和语言解释清楚之外,我们有意识的强调生命的意义,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存在,低等如单细胞生物,高等如具高智慧的人类,无不是生命的代表形式,对自然界来说都是必要的组成单位,形形的生命个体构成了这个瑰丽多彩的生物世界。学生在上某一门课之前都是对该门课程都有相当大的期待和梦想,我们在要求学生保持这种梦想的同时,坚定信心学好《生物化学》,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同时,适时的引入“中国梦”理念,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放眼未来,立足长远,找到自己理想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不断努力成为有用之才。

二、渗透科学史教育,引导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在推进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方面,了解科学史能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对全面理解科学及与人文的关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被科学史科创始人乔治.萨顿比喻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桥梁”。生物化学的发展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一代代科学家在追求真理和实践的过程中,谱写了一部动人的生物化学发展史,展示了科学家多样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课堂上,我们除了举出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除了在科学上成就巨大之外,还能拉一手好的小提琴。在生物化学历史中,独立建立了用于研究酶促反应动力学的Michaelis-Mentan方程的加拿大女科学家Mentan是另一个极好的例子。除了正常的生物化学科研工作之外,Mentan本人还是一位成功的音乐家和画家,出版过个人音乐专辑并举办过个人画展,具备了多方面的素质。我们以这些科学史中前辈科学家的例子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心门,理科学生多加强一些人文素养的培养,锻炼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专业的学习和应用是百益而无一害的。此外,我们针对学生死读书和过于依赖课本的旧习,为提高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敢于质疑的创新意识,课堂上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适时介绍该知识点的发现历史和渐进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一代代学者不断突破窠臼,推陈出新的结果。如DNA结构这一部分,我们首先介绍了加拿大科学家Avery通过肺炎球菌感染实验证实DNA为生物体遗传物质并最终获得国际学界认可的曲折过程,让学生体会坚持真理和敢于质疑权威的重要性,而在讨论由Watson和Crick建立的DNA双螺旋结构时,介绍了两位科学家由开始的三螺旋逐步过渡到双螺旋的发现背景,强调前期富兰克林等科学家的X-射线衍射结果对他们构建DNA双螺旋结构的支撑作用,让学生感受到任何成果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创新的产物。

三、强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自信心

尽管生物化学以一门独立的学科形式发端于西方国家,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在这门科学上毫无建树,相反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生物化学知识,且融入到日常饮食、营养、医药等领域的多个具体实践中。在讲到酶这一部分时,我们举出,在我国河南信阳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提梁卣,里面存放了三千多年前的美酒,让学生理解我国人民早在夏商时期就可以利用酶进行发酵酿酒,《周礼》记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公元前12世纪就能制作饴糖,且能将酒发酵为醋,表明我国上古时期已开始使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酶,做为日常饮食制作及加工的工具。这些实际应用作为现代生物化学中酶学的萌芽开端,显然要比西方世界早得多。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生物化学发展上的贡献。此外,我们还举出在1965年由王应睐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牛胰岛素的化学人工合成,其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晶形状等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就近来,我们就举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继延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验证实了朊病毒导致疯牛病的假说,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些例子无一例外都证明了我国学者在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地位和智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他们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

学科整合的背景下在化工专业开设《生物化学》课程已成大势所趋,对丰富化学学科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必要的。如何在兼顾课程教学内容完整性、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实际性的同时,真正让化工专业学生从内心认可学习《生物化学》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在课堂上适当渗透科学史教育、增强学生对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认同等人文意识的传播将能有力坚定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信心,拓展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梦姣.浅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进展及其在社会发展中作用[J].陕西农业科学,2009,(5):112-114.

[2]张瓂,尹战海.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1006-1008.

[3]周广舟.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1,(4):267-268.

[4]乔建军,财音青格乐.化工学科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12,(4):69-72.

[5]任峻.实现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转变的几点设想[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6).

生物化学背景范文第7篇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药专业的重要必修基础课程,是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主要理论溯源,为此抓好医药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工作意义显著。独立院校生源有其独特性,如常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反馈抽象复杂,内容繁杂,深奥难学等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比喻教学法”联合“框架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物化学》教学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乱为清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注意力,为快乐与高效的《生物化学》课堂提供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比喻教学法;框架式教学法;生物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89-02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包含了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等内容,是医药行业与生命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是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主要理论溯源,为此抓好医药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工作意义显著。笔者在中医药独立学院从事生物化学一线教学十几年,热衷于教学改革研究,拟将教学过程中呈现的题进行归纳并针对中医药独立学院的需求与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提出“比喻教学法”联合“框架式教学法”,提升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物化学》的教学效率。

一、生物化学教学瓶颈与独立学院生源的独特性呼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涵括的知识众多,有动态生化、静态生化、机能生化等,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突显出的问题为:(1)学生难于理解《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相关概念,认为它们是生涩的、模糊的、抽象的,例如呼吸链等;(2)学生难于理顺生物化学中的知识结构,断然以为其内容纷乱繁杂、混乱无规律,例如各种代谢途径等;(3)学习过程容易碰壁,难于坚持,不少学生索性放弃本课程的学习。独立学院的学生较其他本科生而言,存在文化基础底子较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不足、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容易沉迷网络游戏、学业难于完成、综合素质不过关带来的上岗能力较弱等独特性。大部分中医药类独立学院的中医专业、护理专业、针灸推拿等专业中文科生居多,理学类课程教学计划难以实施,而《生物化学》对化学基础及理解能力要求较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在课堂收效欠佳为此,寻找适合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源特点,有助于破除《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瓶颈的教学方法有待探索。

二、“比喻教学法”联合“框架式教学法”融入《生物化学》教学的适用性

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日常生活与大自然中众多现象与生物化学内容相关,通过“比喻教学法”建立桥梁,化“生涩的、模糊的、抽象的生化内容”为直观与趣味。生物化学知识之间存在联系,通过“框架式教学法”归纳总结,将貌似“纷乱繁杂,混乱无规律的生化知识”系统化与清晰化。

1.“比喻教学法”为快乐《生物化学》课堂提供保障。比喻是将某些具有相似点的事物、现象或原理放一起比较,从而获悉某一新的事物、现象或原理,通常以浅显易懂的去阐明生涩难懂的,以便于形象并简单地表述新事物、新现象或新原理。“比喻教学法”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比喻手法引入,巧妙地将学生们所熟知的、感兴趣的、容易理解的事物、现象或规律与未知、生涩、深奥的事物、现象或原理进行特征比较,通过类似点而深入浅出地解释疑难点,最终帮助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喻教学法,具有形象性、引导性、趣味性等优点,拥有化生疏为熟悉、化生涩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构建直观易懂桥梁的作用;具备引导学生思考、拓宽学生思路、促使学生类比并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具有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专注力的作用。比喻教学法将是《生物化学》教学中“晦涩、难懂、抽象”知识点的克星,将为快乐《生物化学》课堂提供保障。

2.“框架式教学法”为高效《生物化学》教学提供保障。框架的引申含义为:事物中发挥重要支撑与保护功能的基本元素所构成的整体结构或轮廓。“框架式教学法”是将“课程中的知识归纳并构建成框架”引入教学设计,将教材中的流线式的知识内容系统化、框架化,甚至网络结构化,让学生清晰地牢固地掌握知识,使学生头脑中呈现知识有机整体的教学方法。框架式教学法的首要特征为整体性,与传统教学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同,提倡整体的基础上理解局部,帮助学生摆脱迷茫,系统性地掌握知识技能;框架式教学法的第二特征是反思性,集中体现在对同一框架的反复使用与讲解上,例如生物化学中“糖代谢途径的框架”在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等糖代谢途径的讲解中均会被展示或提及,这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利于增加思维速度与跨度;框架式教学法的第三、四特征是高速性与生成性,高速性表现为学生课堂中的高度热情、积极思考、快速掌握知识技能,表现为教师不断用新角度,系统地、有序地教学思路高效传授知识;生成性体现在弹性化教学设计中,在框架的支撑下,学生可自主联想或探索与框架相关的知识内容,最终为高效《生物化学》教学提供保障。

三、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科学引入“比喻教学法”与“框架式教学法”的两点建议

优质教学的关键在于优良教学方法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故建议以下两点:

1.紧扣当今学生的兴趣点,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医药领域应用,积极思考,巧用比喻,切实发挥“比喻教学法”的效用。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是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关键。但是,师者切不能忽略当今学生的兴趣点与我们大学时期的兴趣点或许存有偏差,所以师者备课前,应该“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知识背景等。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医药领域应用,积极思考,巧用比喻,切实发挥“比喻教学法”的效用,例如讲解酶与医药学的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几张血液化验单与蛋白酶药物说明书等,实实在在地说明理论与医药领域应用的关系,例如讲解生物氧化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将之比喻为“体内的燃烧”,其燃料是营养成分(糖、蛋白质、脂肪等)与O2,其助燃剂是蛋白酶,其产物为CO2与H2O,其功效是为机体蓄积化学能ATP与热能,其特点是“没有硝烟”的缓慢的燃烧。

2.合理构建“生化知识框架”,框架大小以学生适用为宜,适时启发学生思考,避免填压式满堂灌。教学设计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构建“生化知识框架”应与教学目标相符,以适合学生思维跨度为宜,并非越大越好。合理构建“生化知识框架”需要根据教学不同阶段与学生对知识不同掌握程度,构建不同层次的框架,服务以教学质量。其次,在“框架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避免填压式满堂灌的教学情形,不要忽略该教学法的启发思维的重要效用,通过框架启发学生思考,并且适时让学生构建框架,给予学生动脑动手机会,教会学生归纳,给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比喻教学法”联合“框架式教学法”科学融入《生物化学》教学中,将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凌乱为有序,将有效地缓解或化解当前《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主要的问题,提升中医药类独立院校《生物化学》的教学效率,将为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提供方法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倩,王宁,李仲.基础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0):869-870.

[2]敖梅英,梁文龙,周枫.独立学院创新“寝室联系员负责制”管理模式及其价值[J].科技广场,2010,12(10):152-156.

生物化学背景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实施;讨论式教学

Abstract: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vy and difficult knowledge,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learn to re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and discusses how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Keywords: biochemistry,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discussion teaching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笔者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讨论式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的效果。临床专业如何开展讨论式教学本人将总结如下,和大家交流探讨。

一、实施教学前的准备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论题的选择是该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环节,需要满足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对选择的内容要有相应的知识背景;二是选择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同时,教师还应选取课时较少的章节作为教学内容,本人选取的是第五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在实施教学之前,首先交代清楚教学内容、目的、方法以及讨论小组的划分、问题的分配等。具体任务分配如下:将学生分组,每小组设组长1人,其他为组员,具体分组由学习委员统一协调。小组成员围绕相关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发现、种类、来源、生理功能、缺乏症、中毒症、临床应用等问题,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内合作以解决相关问题。每个小组将自己准备的内容制作成PPT,并写出讲稿,由老师审阅后提出修改意见,完善自己的内容。组员的任务分工由各组小组长自行安排。学生在了解该项教学计划后,都感觉是面对一个挑战,想出色地完成任务。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二、实施教学的过程

课堂上每个小组按顺序进行内容报告。每小组选择1名学生作为主要讲解员,结合所制作的PPT讲解相关内容。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不得低于10分钟。每一小组报告完毕后为其他各组学生的提问时间,全班学生及教师均可就相关内容进行提问,由做报告小组组长及组员讨论后再回答问题。每个小组必须就其他小组的内容提出2~3个问题。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发言学生的时间,注意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

教师需要就各小组在讲解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良好、内容是否准确等问题进行总结,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对要求掌握的内容而讲解时未涉及到的进行补充。通过认真的点评与分析,能够使讨论内容更加清晰,使学生感受到讨论课所学到的不仅是书本的知识,还具有研究的潜在价值。

三、实施教学后的评价

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议,最后的归纳、小结各小组的成绩,并计入每位学生的期末总成绩。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料查阅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充实全面、PPT制作是否精良、内容讲解是否清晰、团队合作是否积极参与等。

通过该教学活动的实施,笔者发现这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理解和记忆更深刻。由于教师是在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且涉及多学科,这使学生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然而,该教学活动的实施还有不足,因此需要学习国内外优秀院校的经验,在教学内容上逐渐完善,形成本校独具特色的、灵活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洪艳.讨论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