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货币盈利模式

数字货币盈利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数字货币盈利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货币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2006年艾瑞咨询集团了《2005年中国数字杂志研究报告》,从中国数字杂志的发展过程、杂志分类、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数字杂志用户规模、市场规模、广告收入等方面对电子杂志市场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而从2005年至今该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本文基于2006年艾瑞咨询集团有关电子杂志报告的线索,搜集和分析自2005年以来中国期刊网上讨论电子杂志的文献,并对有代表性的电子杂志和其发行平台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理清我国电子杂志市场的发展脉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电子杂志的发展空间。

对电子杂志的界定

电子杂志(E-magazine)又称网络杂志、互动杂志。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代,以flash为主要载体。除了文字和图片外,它还有视频、动漫等多媒体元素对内容和广告进行表达,此外,还有超链接、及时互动等网络元素。电子杂志延展性强,未来可移植到PDA、MP4、PSP及TV(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多种个人终端进行阅读。

当前电子杂志的阅读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通过网络浏览器在线阅读:二是将电子杂志定期通过P2P平台发送,需要用户下载一个客户端软件,即阅读器,再通过阅读器从电子杂志出版商提供的杂志库中选择感兴趣的杂志下载到本地阅读;三是EXE格式可执行文件的独立下载,用户直接从网站下载该文件后打开阅读,而无须使用阅读器。(艾瑞咨询集团。2006-10)

我国电子杂志的市场分割

目前,国内电子杂志市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电子杂志内容市场,一是电子杂志发行市场。

内容市场可以细分为明星电子杂志、所属传统媒体的电子杂志和网站背景下的原创电子杂志。

明星电子杂志的代表包括杨澜的《澜》,目标锁定在20岁至35岁的年轻女性;陈鲁豫的《豫约》,意图打造类似“鲁豫个人日记”式的刊物,是一本优雅轻松的时尚读物;徐静蕾的《开啦》,读者定位偏重徐静蕾自己的年龄阶段。最重磅的专栏作者是痞子文学创始人王朔和“80后”话题作家韩寒。

所属传统媒体的电子杂志包括纸媒杂志的电子版,代表杂志为《瑞丽》、《时尚》等,它是依托纸质同名杂志,发展该纸质杂志的电子版形式:而传统媒体创办的纯网络杂志如《WOW!ZINE,物志》则没有纸质同名杂志为依托,为纯网络杂志。

网站背景下的原创电子杂志包括草根杂志,以综合门户网站为平台,凭借博客、视频、相册等丰富内容,让每位网友成为主编:电子发行平台或综合门户网站下的原创杂志,代表杂志有POCO旗下的《POCOzine》、《印象》、《味觉》,新浪旗下的《车行天下》、《数码梦想》、《女人》、《新浪房产》,利用本网站丰富的资讯资源和社区人气,雇用专业的采编队伍创作杂志。

电子杂志的发行平台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三大代表各具特色。POCO做社区、做原创。利用社区和个人空间内容支持原创杂志;XPLUS利用电子报纸加电子杂志发行;ZCOM做渠道。并利用电子杂志的形式为企业量身打造“企业杂志”的特色广告。

当前我国电子杂志的盈利模式

根据艾瑞网《中国数字杂志研究报告2005年简版》分析,目前为止,广告收入是电子杂志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到2010年中国数字杂志广告市场规模将扩大至11亿元。相较之美国已经非常成熟的收费电子杂志市场,中国网民习惯免费阅读电子杂志。2005年艾瑞市场咨询调查结果显示,免费是吸引数字杂志用户的最主要因素,77%的用户表示免费是他们选择数字杂志平台的主要考虑因素。内容收费一直是中国互联网难以逾越的鸿沟,一家刚刚成立半年之久的网站Zbox宣布推出收费网络互动杂志。在正式开通互动杂志收费频道10天之内,收费内容下载量却不到1000本,其他免费试用的杂志下载量竟接近5万。

2007年,Zbox又发声明,退出电子杂志排行打造数字内容淘宝。影视巨星赵薇的唱片同名网络杂志《天使旅行箱》在Zbox收费发行,短短半月时间,销售量已接近4万本,歌迷和网友反响热烈。继明星出书、明星办杂志之后,赵薇给明星出版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通路(艾瑞咨询集团,2007-12-13)。而2006年赵薇因为她的另一本电子杂志《薇亮》的收费问题惹过争议。最终停刊。可见,对电子杂志的收费有乐观的迹象。作为电子商务内容的一个新补充,数字出版这一典型的长尾市场势必会在某个时刻爆发。

当前我国电子杂志存在的问题

内容同质化严重。电子杂志呈现年轻化和娱乐化趋势,以女性读者居多,内容上同质化严重,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化大于内容。目前电子杂志表现形式分为两类:一是多媒体电子杂志(以flash表现,加入图像、音频、视频和动态效果。用EXE格式打包的电子杂志):二是传统互动电子杂志(原版纸质杂志用PDF格式表现和阅读)。从调查数据来看,多媒体表现的电子杂志备受网民青睐,但是硬件和下载速度是影响受众对电子杂志不爱的原因之一。而传统的PDF制式,虽然视觉冲击力没有多媒体强烈。但制作成本低。下载速度也快,比较适合传达资讯类的信息。因此,不要一味崇拜多媒体的表达方式,要根据市场来选择制作电子杂志的媒介元素。

盈利模式不清晰。根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8)》称,当前电子杂志盈利模式尚未明朗,仍处于烧钱阶段(艾瑞咨询集团,2008-04-07)。由于国内电子杂志发行收入很低或者没有,目前广告收入成了电子杂志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事实上电子杂志的网络广告形式目前还不为大多数广告主认同,电子杂志的广告收入很难保证电子杂志平台运营商实现规模盈利。另外,除去广告和发行等传统盈利方式之外,其他的盈利模式还很缺乏,必须探寻新的盈利模式。

推广力度不够。对于电子杂志的推广仅仅在网络上做广告是不够的。一定要做跨媒体的宣传。大多数中国的电子杂志并没有在传统媒体上做广告宣传自己,大多数的中国人对它们还是陌生的。根据艾瑞市场咨询调查结果显示,听说过数字杂志但从没看过的网民所占网民比例最大,有34.1%。其次是没听说过数字杂志的网民,占28.7%。只有23.7%的网民表示一直都看数字杂志。还有13.5%的网民看过数字杂志但现在不再看了。

监控体系要加强。电子杂志在上的进入门槛很低,内容参差不齐,多有不健康内容出现。一些时尚类休闲杂志虽有部分健康的时尚内容,但还是打包了大量的涉黄文章。2008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透露正在修订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条例》,将加强互联网出版物的管理,对互联网出版杂志或者书籍等出版物将借

鉴传统H{版物的管理模式采用登记准入制度。电子杂志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没有出版资格的企业、团体或者个人如果在互联网上出版发行电子杂志、电子书等需向总署申请相关的登记准入资格。这说明,电子杂志出版的门槛将会提高。(艾瑞咨询集团,2008-03-23)

拓展我国电子杂志的发展空间

首先,我国电子杂志的发展要明确两个区分:第一,区分电子杂志和电子杂志发行平台。我国目前对于电子杂志发展的研究往往混淆电子杂志和杂志发行平台两个概念,在模糊两者界限的基础上探讨发展问题是毫无意义的。第二,区分网站媒体杂志和传统媒体网络杂志。两种媒介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是不同的,因此对于电子杂志的发展定位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其次,涉及具体某个电子杂志内容商或发行商的发展战略,本文以为应该从四个方面来探讨。

平台发行商――差异化渠道功能结合多元化渠道。回顾网络杂志平台的发展历程。多家平台的发展方向已经出现明显的多极化趋势,Xplus转向数字报纸、Zcom转向Flashget、POCO的经营重点变为社区。Zbox全面转型为数字内容的出版交易平台。除了依托网络媒体的发行,其他媒体的拓展也很有意义。2007年6月,读者除了通过在Zcom电子杂志发行平台下载阅读《男人装》电子杂志版以外,还可以通过购买东芝SD卡获得免费预装的最新杂志。此次合作Zcom将获得东芝SD记忆卡每年上千万份的发行量支持,使电子杂志的用户黏度进一步提升(艾瑞咨询集团,2007-05-16)。除了灵活的线下发行方式外,利用手机等个人终端进行离线阅读也成为一种可能。2006年开始就有研究者提出通过手机终端补充电子杂志的盈利模式,而今,3G在国内的获准使用,必将使手机媒体市场向前迈一大步。

内容出版商――多元化杂志内容。虽然广告收入是包括发行商和出版商的主要盈利来源,但是作为出版商,还是应该努力挖掘付费杂志市场。这其中包括两块市场:一块是企业市场,一块是普通读者市场。

企业市场。作为上游的内容出版商,企业电子杂志是他们可以挖掘的杂志内容。作为一家很早就进入电子杂志制作市场的企业,阳光导航从一开始就瞄准企业市场,生意模式很简单:由企业提供其公司宣传素材,阳光导航公司以多媒体的数字技术手段将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形象呈现出来。汽车、房地产、消费电子、家具、旅游景区等需要多媒体表现的领域,是阳光导航的目标客户群。这种B2B的生意模式,可以区别于目前尚未有明确盈利模式又鱼目混珠的电子杂志公司。

普通读者市场。多媒体表现形式不是获得读者关注度的救命稻草,内容才是读者买单的关键。虽然休闲娱乐是读者阅读杂志的主要传统需求,但是同质化的红海拼杀对于想进入同一市场的后来者而言是不明智的,不利于市场的争夺和品牌的建立。同时。做同质化的内容对于广告商而言也是不被看好的。所以,不要只考虑做诸如娱乐时尚或者是女性类的杂志内容。

打造电子杂志网上社区。网络媒体正处于Web2,O时期,对于SNS模式的运用非常普遍。因此,综合类的电子杂志商都提出打造社区的口号。以对电子杂志的阅读为人口,聚集各种论坛和志同道合的人,提供个人博客空间和个人杂志的制作空间,刺激用户的参与度。但是增加用户参与度的困惑在于很多社区虽然增加了人气。但是并未带来杂志平台盈利空间的增大。在这一点上,QQ网站和POCO网站有不错的方向。前者对于虚拟社区的开发和虚拟货币的联动起到了很好的增值效果,后者几本原创杂志的内容均源于对应的草根社区内容。而对于社区当中草根制作的杂志,如果是有稳定不错的点击率或者是下载量的,也可以开辟草根杂志专栏,发挥数字出版的长尾效应。另外,电子杂志和空间的互动,聚集到的人气还可以延伸到线下与企业公关活动的开展。

广告投放的多元化。根据《电子杂志广告效果探析》研究显示,在主画面一致,受众接触率一致的情况下,电子杂志富媒体广告在消费者的记忆和广告态度比门户网站富媒体广告效果要好。随着电子杂志市场的发展,广告商对于电子杂志市场开始关注。但要最大化广告主对于电子杂志商的资金投入,必须完善广告投放的策略。

电子杂志在技术上支持添加监测代码,科学监控用户对广告信息的阅读行为,为广告主提供有说服力的数据。要加强广告的精准投放。譬如Xplus上面汇聚了数百种杂志,可以为广告主提供更多的传输渠道选择。Xplus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名为“即时插页”的广告精准投放方式,也就是在电子杂志里预留了广告位,根据消费者偏好,有针对性地投递广告。

数字货币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出版;客户价值;企业价值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能否盈利是决定数字出版业务存废的根本因素,许多出版社就因盈利模式的缺乏而在数字业务上踯躅不前。相对于传统出版来说,数字出版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以出版社为链核的产品驱动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需求驱动模式。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客户居于中心地位,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成为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创造、价值传递的共同目标。传统意义上介于作者和发行商、读者之间的出版社,如果要参与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运营,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客户价值最大化来实现自身盈利的最大化。

一、客户价值是数字出版的价值之源

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社会化信息由短缺变为丰富,并很快转为过剩。在此过程中,出版传媒领域经历了由“渠道为王”到“内容为王”再向“读者(或受众)为王”的转变。就我国数字出版的现实来说,当数字技术的神秘面纱被撩开后,无论是以研发数字阅读终端见长的汉王科技,还是坐拥海量电子书资源的方正番薯网,都不能为其自身和它们的内容提供商——出版社带来应有的收益;同时,在终端用户规模庞大、付费模式健全、业务成长迅速的手机阅读业务中,真正获得可观收入的传统出版社也寥寥无几。这说明,出版社对渠道、内容和终端的依赖不足以构建起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在目前的传播环境下,它们还没有成为读者阅读和消费的充要条件。这就需要出版社从过去迷醉于技术、渠道或内容等产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向一直被忽视的终端客户,从把握终端客户的需求和消费行为特征入手,构建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

美国学者迈克尔·希利认为,数字出版时代消费者的行为与前一代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依赖网络,通过网络社区进行交流,极少且很快转变自己的品牌忠诚度,对权威和内容可信度具有不同的态度,具有购买能力,但更习惯免费(消费模式),熟练掌握寻找目标内容的方法技巧,对图书内容的展现形式和时机具有较高要求,习惯综合文字、音频和视频于一体的混合模式,同时他们倾向吸取来自多渠道的观点——不管来自朋友、社区,还是陌生人,无论来自具有资格的群体还是新人,不管是正式还是非正式渠道,他们都乐于接受。①据此可见,数字时代的读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内容的满足,而是综合价值的最大化。出版社只有在充分满足读者多维度价值诉求的基础上,才可能吸引并留住客户,进而把客户价值转化为企业价值。

客户价值是企业在与客户交易过程中,企业提供给客户,并由客户自己判断,最终指向客户需求的价值。②而企业价值是企业从客户那里获得的价值。像其他产业领域的经营活动一样,数字出版经营的核心是把客户价值转化为企业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出版社和客户之间所交换的价值包括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有形价值是在交易双方可见的图书产品、图书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以及客户支付的货币、会员费和服务费、订单等。无形价值则是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包括内容传播平台、论坛、社区和客户需求、客户忠诚、市场知识、读者信息、对图书和服务的反馈等。数字环境下出版社和客户之间的价值流如图1③所示(其中实线箭头表示有形价值,虚线箭头表示无形价值)。不难看出,主要由图书产品、信息和订单、付费构成的有形价值对双方是重要的;而那些无形价值的重要程度也不可低估,它们构成了出版社把握客户的消费特征、满足客户消费需求、增强客户忠诚度的前提,成为出版社持续盈利的基础。可见,在数字出版经营中,出版社仅仅把目光放在现实可见的货币收入上是短视、狭隘的,它们需要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来实现自身价值。并且,在现实的竞争性市场上,出版社需要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客户价值,才能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二、数字出版客户价值的驱动因素

出版社在为客户创造、传递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外,还需要在深入理解客户需求及偏好的基础上通过识别、把握和有效利用客户价值的驱动系统来全面提高客户价值。根据营销学相关理论及数字出版的运作实践,我们认为数字出版客户价值的驱动系统主要由产品和服务、技术、品牌、知识、关系等五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因素组成。

1.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是最重要的客户价值因素之一,其衡量维度有三,即质量、价格和体验性。数字出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客户追求的核心价值,只有质量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并为实现其他的客户价值奠定基础。价格是客户消费成本中的货币表现,是客户的负面价值。同样的产品和服务,价格越低,客户价值就越高。同时,数字出版作为体验经济的一种形式,客户在消费过程中,需要付出时间、注意力④、感官等多种主观因素。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质量、价格和体验性虽然都有一定的外在评价标准,但在高度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数字出版消费中,质量和价格高低、体验性的优劣都与客户的主观因素紧密相关,完全统一的客观标准是不存在的。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出版社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可以大规模定制的优势,根据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迅速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质量、价格和体验性三个方面来获得客户满意。

2.技术。数字出版技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包括内容资源的获取、管理、加工和产品的生成、传输,客户资源的获取、分析、管理、维护,内容的搜索、显示、加密等等各方面的软硬件技术。出版社对先进技术的采用,或提高出版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效率或质量,或通过降低出版成本而减低价格,或优化客户体验等,都可以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在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版企业需要通过持续性的技术升级来保障客户价值的不断提升。自20世纪80年代起,麦格劳-希尔出版社就把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或附属的额外内容刻录在光盘中,与纸质教材捆绑销售;进入21世纪,它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教材的教学课件供教师使用;后又与远程网络软件开发公司合作,把教学课件载入到学校的网络教学环境中,继而推出电子教材、在线学习工具等;最近两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阅读终端的盛行,它开发了一系列应用于苹果终端上的数字教育产品,并通过亚马逊销售数字教材。麦格劳-希尔在数字教育业务方面,通过持续性、及时性的技术革新,在开拓新市场的同时,也为客户创造了更多、更新的价值,从而保持了在全球数字教育出版领域的领先地位。

3.品牌。从对客户的心理影响看,数字出版品牌主要包括品牌意识、品牌认同和品牌忠诚三个方面。对于客户来说,品牌的名称和标志可以帮助客户理解、阅读、加工有关内容产品或服务的识别信息,简化购买决策,降低消费成本。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降低客户的购买风险,增强其购买欲望。以全球畅销书《哈里·波特》为例,2011年7月,其电子版网站开通;在电子版书籍还未启动销售时,到2011年10月,就吸引了上百万名“哈迷”注册用户翘首等待。国际著名专业出版集团施普林格在数字化转型中,利用自身在STM出版领域的良好声誉,在其SpringerLink平台上面向作者客户开展在线优先出版和开放存取出版业务,通过向作者收费使科技成果在第一时间发表,受到许多客户的欢迎。

4.知识。这里的知识泛指客户和出版社相互促使消费的经验积累,包括客户的消费经历和体验的累积,也包括出版社为客户服务经验的累积。在数字出版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过程中,客户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产品或服务、自己的消费体验过程进行价值评判和经验积累,为以后的消费决策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出版社在提品和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搜集和分析客户及其构成特征、消费行为、反馈信息等,增加客户方面的消费知识,不断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并对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客户价值的创造力。施普林格在SpringerLink平台上线运行后,发现直接登录平台的客户比例很低,而来自Google的客户比例很高,于是就与Google合作,并收购四家网络广告公司,通过搜索引擎和广告等多种手段把客户拉到SpringerLink平台上,带来了销售量的大增。

5.关系。出版社和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是驱动客户价值的重要因素,包括信任、情感联络、转移成本三个层次。信任是客户与出版社之间关系的基石,当客户对出版社建立起某种信任后,客户就会把出版社当作可以信赖的合作者。情感联络是维系客户信任关系的有效手段,通过关心客户需求并给予其尊重,可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客户与出版社的关系越亲密,他在放弃该出版社而转向其他出版社消费时,情感成本和物质成本就越高,出版社为其创造价值的动力就越足。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为出版社和客户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日益丰富便捷的手段和渠道。

三、构建以出版社为中心的数字出版价值网

客户价值的实现不是由出版社独自完成的,而是它与客户、作者、渠道运营商、技术服务商等多方合作的结果。同时,数字出版产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再是单一线性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而是不同企业与其相关者所营造的价值网之间的竞争。所以,对于出版社来说,为使客户价值最大化,除了营造自身的价值创造体系外,还需要联合其他企业,构建数字出版价值网。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存在缺乏信任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恶性竞争频发等突出问题。其原因除了产业发育不健全的客观因素外,还包括产业链上各企业主体间缺乏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机制;从根本上说,是受传统线性价值链的制约所带来的。澳大利亚学者Bill Martin和Xuemei Tian认为,价值链在知识经济价值创造的复杂性和网络型公司无形价值的角色方面缺乏解释力,在数字出版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分析中,需要引进价值网模型。⑤价值网是在世纪之交由Adam Brandenburger、Barry Nalebuff、AdrianSlywotzky等一些美国学者提出一种理论,认为价值网是由产业链上利益相关者(即节点,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和补充者四类核心组织)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型价值生成系统。作为一个分析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具体的产业组织形式,它打破了传统价值链的线性思维和价值活动顺序分离的机械模式,围绕顾客价值重构原有价值链,使价值链各个环节以及各不同主体按照整体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以及动态互动;利益主体在关注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价值网络上各节点的联系,提高网络在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在以前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内容资源过于分散,渠道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过于集中,出版社普遍实力弱小且相互之间多竞争少合作等原因,出版社大多处于数字出版价值链中的边缘地位。但是,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生态的优化,建立以出版社为中枢的数字出版价值网是完全可能的。

按照价值网理论,数字出版价值网是由出版社与其紧密相关的四类成员间的相互关系联结成一种动态、有机的价值创造体系。这四类成员包括:读者客户;供应商,由作者、技术服务商等组成;补充商,由渠道运营商、终端设备商等组成;竞争者,由与该社业务相近的出版社组成。合理处理出版社与四者之间的关系是价值网建立和良好运行的关键,需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市场需求信息共享机制。价值网是以客户为基点的价值创造体系,同时也是一种需求拉动系统。客户需求既是数字出版价值网运行的起点,也是价值网运行的终点。作为价值网的中枢企业,出版社关键作用之一在于敏锐地发现显在和潜在的客户需求,并把这些需求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技术服务商、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等,使得价值网里的每个参与者都能对市场状况及其变化迅速作出响应。 第二,与各方建立以紧密合作为基础的共赢关系。在价值网模式下,数字出版的各方参与者之间是一种利益共享关系。各成员在关注自身价值形成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价值网上各节点的联系,提高网络在主体之间交互作用对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因此,致力于价值网边界的扩大,实现价值总量的增加,是数字出版价值网各方谋求自身价值增长而又不损及他方的最优策略。在此基础上,出版社可与各方建立起共赢关系。第三,提高各方核心能力,加强网络协同效应。过去,出版业界通常将出版社独特的内容资源、电信企业的渠道资源、技术公司的专门服务等看作各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获得垄断性利润的来源;对数字出版价值网来说,企业间的资源与能力的互补性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网络资源的独特性和网络的不可模仿性是价值网的核心竞争优势。所以,提升、优化价值网成员公司的核心能力,可以发挥成员之间的协同效应,最有效地实现客户价值,并给竞争对手增加竞争难度。

通过如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时,出版社需要改变传统出版的经营模式,联合产业链上的不同参与主体,建立以客户为出发点、以出版社为中心的数字出版产业价值网,通过多种因素驱动客户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在实现盈利的同时提高企业竞争力。

(作者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博士后、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博士后、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副教授)

*本研究受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为:SM201210015003)资助。

注释:

① 克尔·希利.混乱时代里的永恒:美国数字出版和书籍销售的近期 发展趋势[J].出版科学,2011(1):10.

② 张明立.客户价值——21世纪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M].北京:电子 工业出版社,2007:32.

③ Bill Martin,Xuemei Tian.Books,Bytes and Business[M].Farnhanm:Ashgate, 2010:143.

数字货币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5-0057-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05.12

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理念、技术向金融领域的高度渗透,以余额宝、微信理财通、拍拍贷、众安在线、阿里小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特别是近期由是否应该取缔余额宝所引发的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和监管的争论,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而非仅仅局限于金融圈内。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主要模式

所谓互联网金融,一般指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金融功能。互联网金融通过移动支付、供应链金融和大数据服务营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帮助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创新性地破解融资难题,并推动金融行业加快变革。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主要衍生和发展出以下六大模式:

一是P2P(Peer-to-Peer)模式。P2P模式是指拥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意愿的机构或个人,通过网络平台,以信用贷款的方式将闲置资金贷给资金需求方。与传统的投融资渠道相比,P2P模式具有收益高、风险低、资金门槛低、省时省力等众多特点。P2P平台作为单纯的网络中介,负责制定交易规则和提供交易平台,不承担借款人违约带来的损失,并且整个业务都是在线上完成。如2006年成立的美国Prosper公司有125万会员,已累计促成3.07亿美元的会员间贷款。P2P模式进入中国后,逐步演变出信贷中介、信息服务、担保赔付等三大模式[1]。

二是互联网支付模式(包括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模式是指客户为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互联网支付模式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支付清算模式,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互联网支付模式主要有商户直联网银、网关支付与虚拟账户支付。其中,虚拟账户支付模式分为直付型虚拟账户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两种模式。第三方支付又从单一互联网支付向网关支付与虚拟账户支付的混合支付模式发展,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支付服务提供商。

三是众筹模式。众筹(Crowd Funding)模式即大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相比传统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能否获得资金不再是由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只要是网友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启动的第一笔资金,为更多小本经营或创作的人提供了机遇。众筹模式自2009年在国外出现以来,已经发展了近四年。2012年4月,美国通过JOBS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允许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获得股权资本。众筹模式也已经在国内出现,如2011年7月上线的点名时间,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众筹网站。考虑到法律风险,目前国内几家众筹平台都不涉及股权融资。

四是金融产品互联网销售。是指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金融产品借助互联网渠道和电商平台实现快速和规模化销售的模式,以余额宝、微信理财通、众安在线以及方正证券在天猫商城开设的泉友会官方旗舰店等为代表。如天弘基金与阿里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合作推出的余额宝从去年上线到现在已经吸引了8100万用户并吸纳了近5000亿元资金,导致银行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正在威胁银行业的传统垄断地位。天弘基金凭借余额宝这一产品所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经超越华夏基金成为行业第一。众安在线也不是单纯地“通过互联网卖保险”,而是从互联网参与方的需求出发,为互联网的经营者、参与者和用户提供一系列整体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虚拟货币失盗险、网络支付安全保障责任险以及基于语音技术的保险保障服务等虚拟保险业务,化解和管理虚拟金融业务的各种风险。

五是互联网货币。互联网货币是指采用一系列经过加密的数字,在全球网络上传输的可以脱离银行实体而进行的数字化交易媒介物,表现为数字货币、在线货币、电子钱包、电子信用卡等形式,以比特币、Q币、亚马逊币等为突出代表[2]。互联网货币的发行方不需要政府的特殊授权或者监管机构发放的牌照和资质,不同国家政府对互联网货币的合法定位也有不同的认定。以比特币为例,德国是世界上首个承认比特币合法的国家,但只是被认定为“记账单位”,中国、韩国等国家均不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而美国对此含糊不清。近日,由于黑客入侵盗走价值4.67亿美元的比特币,导致世界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Mt.Gox近日申请破产保护。

六是其他模式。互联网金融还创造出金融搜索、网上OTC业务、基于交易历史信用记录的网上贷款等新模式。比如,金融搜索是将互联网的大数据、搜索引擎技术与金融咨询、贷款初审等金融专业技术进行结合的新型模式,“融360”就是我国融资贷款搜索平台代表之一[3]。网上OTC业务则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的针对机构投资者的OTC业务,比如Wind资讯推出的“万得市场”。阿里小贷则以会员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网络活跃度、交易量、网上信用评价等和企业自身经营的财务健康状况作为依据进行网络小额贷款。

二、互联网金融的运行逻辑

互联网金融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以互联网技术、社交网络应用、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支撑的。

一是信用为前提。互联网金融通过构建虚拟信用平台,加速金融中介消亡,为更广泛的金融需求创造信用。比如,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由于缺乏信用评估和抵押物,往往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支持,而通过互联网数据发掘,可以充分展现小企业的“虚拟”业务轨迹,从中找出评估其信用的基础数据及模式,由此为小微企业信用融资创造条件。

二是信息为核心。互联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信息支撑。在信息接入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接入变得更加容易,客户接触和服务的渠道由实体向虚拟转移;在信息处理方面,包括搜索引擎和即时通信的后台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使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同时,依托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大大降低了客户网络行为分析、消费行为分析、消费心理分析的成本,降低了客户违约风险,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是技术为基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比如,海量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客户的精准分析和风险控制;云计算技术实现了数据集中处理和安全存储;动态交互技术保障资金融通的即时完成;搜索引擎技术实现了对大量信息的有效过滤和查找;安全技术使隐私保护和交易支付顺利进行。

四是法制为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个人信息保护、信用体系、电子签名、证书等体系建设,互联网金融涉及的支付技术、客户识别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技术环节涉及公民权益甚至国家安全,这些都需要健全的法制体系作为保障。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跨种类金融机构、跨市场金融活动、跨时空交易的统一协调监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互联网金融对经济金融活动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金融创新对盘活社会资金、加速金融创新和金融机构变革、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有利契机。

(一)有助于盘活社会资金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扩大社会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盘活社会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是互联网金融大大降低了普通百姓进入投资领域的门槛,通过积少成多形成规模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如绝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起步资金都在万元以上,而“余额宝”一元起即可购买,有助于吸引以百元和千元为单位的社会闲散资金大量进入。二是互联网金融可以依托资产证券化等手段盘活资产,实现资金快速循环投放。如阿里金融与东方证券合作推出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使得阿里小贷能够迅速回笼资金,盘活小额贷款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有助于加速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打通了交易参与各方的对接通道,提供了不同类型金融业态融合发展的统一平台,有助于加快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模式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一是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将重构当前的金融生态体系,新金融机构、泛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等非传统金融机构将不断兴起,集成创新、交叉创新等创新型金融形态将不断涌现。近年来支付宝、人人贷、阿里小贷、众安在线的出现和发展即为例证。二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冲击下,金融机构既有的盈利模式、销售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倒逼其推动金融模式转型和创新。三是随着信息技术、社交网络技术、金融技术的不断突破,大量基于消费者和小微企业的个性化、差异化、碎片化需求的金融产品由理论变为现实,将大大丰富现有的金融产品序列和种类。

(三)有助于加快传统金融机构变革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主导、定价强势地位和物理渠道优势,倒逼传统金融机构加快价值理念、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全方位变革。一是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价值理念变革,摒弃以往过于强调安全、稳定、风险、成本的价值主张,更加注重无缝、快捷、交互、参与的客户体验和客户关系管理,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二是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变革,改变息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盈利模式,通过产品创新和提供综合增值服务构建新盈利模式。三是促进传统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加快组织的扁平化、网络化和流程的简捷化、去审批化,从而提高组织效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四)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互联网金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无门的问题。一是互联网金融依靠先进的搜索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大幅降低了参与方在信息收集、询价磋商、信用评价、签约履行等方面的交易费用,整体上降低了小微企业的准入成本和融资成本。二是互联网金融的运营特点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很强的匹配度。如P2P网络贷款服务平台贷款门槛低、覆盖面广、交易灵活、操作便捷、借款金额小、期限短,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三是互联网金融引致的激烈市场竞争将推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重新配置金融资源,大量小微企业将得到更多信贷支持。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发展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凭借“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对传统的金融理念、金融模式、金融业务和金融监管体制形成了颠覆性的冲击和挑战。

(一)对金融理念的影响

基于搜索引擎、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定律、概率统计、数据挖掘等行为分析技术支撑,互联网金融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金融理念和思维模式。一是边际交易成本和市场参与门槛大幅降低,信息安全保护和风控制度设计不断健全,使得金融需求端和供给端之间的“点对点”和“多对多”直接交易成为现实,实现了封闭式金融向开放式金融的转变。二是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虚拟货币的出现,改变了银行作为资金交易和支付中介的传统定位,加速了金融脱媒和“去中心化”进程。三是社交网络的发展使得平台化应用变成众享众制众筹模式,移动微博方式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自媒体”成为趋势并带动“自金融”时代到来。四是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催生了大量需求驱动型的创新金融产品,普通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碎片化的融资和理财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且被准确地风险定价,个人金融服务迅猛发展,传统金融向普惠金融转变趋势日益明显。

(二)对金融模式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将对传统金融机构现行盈利模式、营销模式、风控模式和组织模式带来很大影响。一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和存贷款利率上下限逐步放开,宜信、拍拍贷、人人贷等P2P网络贷款服务平台快速发展,将对银行依靠吸存放贷赚取息差为主的盈利模式造成重大冲击,倒逼银行加快转型。二是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渗透将隔断银行与客户的联系,导致银行客户萎缩和业务流失。由于难以掌握客户交易行为和信用信息,基于客户信息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交叉销售等运营模式将愈加困难。三是互联网金融以庞大的电商交易和信用记录为基础,通过数据挖掘、社交网络和行为分析进行风险识别、信用评级、系统化审批和纯信用贷款,对传统金融机构以抵押、质押或担保为主的风险控制模式和信用审核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四是互联网金融依托信息技术和移动网络平台提供即时、快速、便捷的全天候服务,对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以物理网点和柜台服务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和服务模式带来深远影响,促进金融机构传统组织架构由线下向线上延伸、由面对面服务向非现场服务转变。如美国已出现无网点、无ATM、无信用卡、无支票的“纯网络”银行。

(三)对金融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和功能产生极大的替代效应。一是第三方支付从入口处改变用户支付习惯,冲击银行传统汇款转账业务和增值业务。如支付宝、易宝支付、拉卡拉等可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转账汇款、票务代购、电费和保险代缴等结算和支付服务。随着身份认证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将会更多用于解决大额支付问题,替代现金、支票、信用卡等银行现有结算支付手段。二是互联网金融为各类金融产品提供扁平化的直销渠道,弱化了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的传统通道业务功能。如余额宝在支付宝账户内嵌基金支付系统,用户既可以购买货币基金产品享受理财收益,又可以随时赎回用于消费支付,对银行传统代销基金业务产生较大影响。再如众安在线不设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保险产品销售和理赔业务。三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资金、股票、债券、票据、产权、保险、大宗商品等交易方更多通过网上信息、磋商谈判、完成交易,给银行、券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产权交易中心的存贷款、经纪、资管、投行等业务造成极大冲击。如Wind资讯客户可以依托“万得市场”项目信息和寻找交易机会,目前“万得市场”已覆盖固定收益、上市股权、投行销售、理财产品、产权股权等五大类和十五个小类。

(四)对金融监管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其产品的创新性、业务的融合性、发展的草根性、服务的普惠性、风险的传播性都对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和法律体系带来很大的挑战。一是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的跨行业跨市场跨业务的特征,其混业经营和综合经营的模式与当前的分业监管体制相悖,导致监管存在缺位、部门监管界面不清、监管标准不一、甚至逃脱现行金融体系监管,容易产生监管套利行为。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下,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层出不穷,而相应的门槛准入、经营范围许可、资金风险监控、信息披露、惩罚约束机制等监管制度和管理手段严重滞后。此外,对互联网金融往往重在事后监管,日常监管和事前监管不足,容易产生风险敞口。三是互联网金融长期良性发展的基础体系和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征信体系、电子签名技术、数字证书等无法跟上,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体系、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还不健全。

参考文献:

[1]冯军政,陈英英.P2P信贷平台:新型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启示[J].新金融,2013(5).

数字货币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企业经营以盈利为本。处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出版社,能否盈利是数字业务的根本问题,许多出版社就因盈利模式的缺乏而在数字业务上踯躅不前。相对于传统出版来说,数字出版不仅仅是产业技术的更新,更是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变化是:以出版社为链核的产品驱动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需求驱动模式。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客户居于中心地位,实现客户价值成为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的根本目标。而传统意义上界于作者和发行商、读者之间的出版社,如果还想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必须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来实现自身盈利的最大化和持续化。

    一、客户价值是数字出版企业的价值之源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发展,人类所能接受到的信息由短缺变为丰富,并迅速转为过剩;出版、传媒等领域也相应呈现出由“渠道为王”“内容为王”到“读者(或受众)为王”的转变。就我国数字出版的兴起历程来看,当数字技术的神秘面纱被撩开后,无论是以研发数字阅读终端见长的汉王科技、还是以海量电子书资源自诩的方正番薯网,都不能为其自身和它们所服务的出版社带来应有收益;在付费模式健全、业务成长迅速的手机阅读业务中,真正有可观收入的传统出版社也很少。这说明,对渠道、内容和终端的依赖不足以构建起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在目前的传播环境下,它们还没有成为读者阅读和消费的必要条件;这就使数字出版的经营者不得不转向它们的客户,即数字环境下的读者需求和消费行为。美国学者迈克尔·希利认为,数字出版时代消费者的行为与前一代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依赖网络,通过网络社区进行交流,极少且很快转变自己的品牌忠诚度,对权威和内容可信度具有不同的态度,具有购买能力,但更习惯免费(消费模式),熟练掌握寻找目标内容的方法技巧,对图书内容的展现形式和时机具有较高要求,习惯综合文字、音频和视频于一体的混合模式,同时他们倾向吸取来自多渠道的观点——不管来自朋友、社区,还是陌生人,无论来自具有资格的群体还是新人,不管是正式还是非正式渠道,他们都乐于接受。①由此可见,数字时代的读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内容满足,而是综合的价值最大化。出版社只有在实现客户价值的基础上,才可能把客户变为盈利之源。

    客户价值就是企业在与客户交易过程中,企业提供给客户,并由客户自己判断,最终指向客户需求的价值②。而企业价值就是企业从客户那里获得的价值。像其他领域的经营活动一样,数字出版经营的核心是把客户价值转化为企业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出版社和客户之间所交换的价值包括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有形价值是在交易双方可见的图书产品、图书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以及客户支付的货币、会员费和服务费、订单等。无形价值则是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缄默、不明确的知识和信息,包括内容传播平台、论坛、社区和客户需求、客户忠诚、市场知识、读者信息、对图书和服务的反馈等。数字环境下出版社和客户之间的价值流如图1所示③,其中实箭头表示有形价值,虚箭头表示无形价值。不难看出,主要由图书产品、信息和订单、付费构成的有形价值对双方是重要的;而那些无形价值的重要程度也不可低估,它们构成了出版社把握客户的消费特征、满足客户消费需求、增强客户忠诚度的前提,成为出版社未来持续盈利的基础,所以它们也是出版社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在数字出版经营中,出版社仅仅把眼睛盯在现实可见的收入上是短视、狭隘的,它们需要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来实现自身价值。并且,在现实的竞争性市场上,出版社需要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客户价值,才能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二、五因素驱动数字出版的客户价值

    出版社在为客户创造和传递价值的过程中,仅产品质量和服务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深入理解客户需求及偏好的基础上,通过识别、把握和有效利用客户价值的驱动因素来提高客户价值。根据营销学相关理论④及数字出版业运作实际,可以认为,数字出版客户价值的驱动因素主要由产品和服务、技术、品牌、知识和关系等五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从这五个因素入手,出版社可以构建起数字出版的客户价值的创造体系。

    

    社区感 论坛 传播平台 需求 图书信息 服务和技术支持 优质图书

    出版社 顾客

    会员费与服务费 订单 客户忠诚 市场需求 读者信息 对图书和服务的反馈

    图1:数字时代出版社与客户之间的价值流

    1.产品和服务因素。产品和服务是驱动客户价值最为重要的因素,它主要以质量、价格和体验性三个方面为衡量标准。质量是客户所追求的利益,只有质量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才能实现客户价值。价格是客户所付出代价货币表现,是客户的负面价值,同样的产品和服务,价格越低,客户所感知的价值就越高。数字出版是一种体验经济,无论是产品或者服务,都需要客户付出时间、精力、感官等多种主观因素进行体验。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质量、价格和体验性虽然都有一定的外在评价标准,但在高度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数字出版消费中,质量和价格高低、体验性的优劣都与客户的主观因素紧密相关,完全统一的客观标准是不存在的。就像人民军医出版社社长齐学进所说,“数字产品本身就是可以变化、可以任意组合的东西,组合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导致了盈利模式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变化性”⑤。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出版社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可以大规模定制的优势,根据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迅速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2.技术因素。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数字出版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驱动数字出版客户价值的一个主要因素。数字出版技术包括了整个出版流程、出版管理、内容传输和呈现、搜索、加密等各方面的软硬件技术。出版社对先进技术的采用,有的有利于提高出版产品和服务提供效率或质量,有的能够降低出版成本,有的能够提升顾客的购买和阅读体验,都为客户创造了新的价值。所以在数字出版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版社需 要紧跟持续性的技术升级来保障客户价值的不断提升。自20世纪80年代起,麦格劳—希尔出版社就把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或者附属的额外内容刻录在光盘中,与纸本教材一起捆绑销售;进入21世纪,它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教材的教学课件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接着与远程网络软件开发公司合作,把自己的教学课件载入到学校的网络教学环境中,再后它又推出电子教材、在线学习工具等,最近两年还专门开发应用于苹果终端上的数字教育产品,还通过亚马逊销售其数字教材。可见,麦格劳—希尔在教材数字化业务上就是通过连续性技术革新,不断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从而也保证了它在数字教育出版内一直领先的地位。

    3.品牌因素。在数字出版领域里,品牌也有多种,如品牌作家、品牌作品、品牌出版社等,它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客户价值驱动因素。从对客户的心理影响看,数字出版品牌主要包括品牌意识、品牌认同和品牌忠诚三个方面。对于客户来说,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可以帮助客户理解、解释、阅读、加工有关内容产品或服务的识别信息,简化购买决策。而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降低客户的购买风险,增强其购买欲望。《哈里波特》作为一部在全球拥有很高知名度的作品,其电子版网站在2011年7月开通后,在还没有开始销售的情况下,到2011年10月,就吸引了100万名“哈迷”的注册用户翘首等待。国际著名专业出版集团施普林格在数字化转型中,利用自身在STM出版领域的良好声誉,在其SpringerLink平台上面向作者客户开展在线优先出版和开放存取出版业务,通过向作者收费使科技成果在第一时间发表,受到许多客户的欢迎。

    4.知识因素。这里的知识指客户和出版社相互促使消费的经验的积累,它包括客户的消费经历和体验的累积,也包括出版社为客户服务经验的累积。作为信息和知识产品的数字出版内容,客户在对它进行购买、阅读的过程中会提高对它价值的判断,加强自身消费的过程性体验;出版社则在提品和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搜集和分析客户及其构成特征、消费行为、反馈信息等,增加客户方面的消费知识,可以据此对客户进行细分,提供个性化服务,不断改善服务客户的质量,增强客户价值的创造力。施普林格在SpringerLink平台上线运行后,发现直接登陆平台的客户比例很低,而来自Google的客户比例很高,后来,它与Google合作,并收购四家网络广告公司,通过搜索引擎和广告等多种手段把客户拉到SpringerLink平台上,带来了销售量的大增。⑥

    5.关系因素。这是指出版社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客户关系是驱动客户价值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信任、情感联络、转移成本三个层次。信任是客户与出版社之间关系的基石,当客户对出版社建立起某种信任后,客户就会把出版社当作可以信赖的合作者。情感联络是维系客户信任关系的有效手段,通过关心客户需求并给予其尊重,可以提升客户的忠诚感,从而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客户与出版社的关系越亲密,他在放弃该出版社而转向其竞争对手那里消费的情感成本和物质成本就越高,出版社为其创造价值的动力就越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出版社可以通过越来越丰富的渠道加强与客户联系。

    三、塑造以出版社为中心的数字出版价值网

    出版社可以从驱动因素入手创造、提升数字出版的客户价值,但客户价值不是由出版社自身单独实现的,而是与客户、作者、渠道运营商、技术服务商等合作方共同创造的结果。另外,在企业战略层面上,管理学、经济学关于“价值网”“网络经济”和“顾客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告诉我们:作为一种以信息和知识为对象的网络经济形态,数字出版领域内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再是单一线性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与其相关者所营造的价值网之间的竞争。所以,对于出版社来说,为使客户价值最大化,奠定自身持续盈利的基础,除了营造自身的价值创造体系外,还需要与数字出版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企业共同建立一个价值网。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领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缺乏信任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恶性竞争频发等,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读者、作者、出版社等方面的利益,制约了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其背后固然有产业发育不健全的客观因素;更重要的则是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轻共同创造客户价值重相互争夺利益的经营行为造成的,这在根本上是受传统线性价值链观念的制约所带来的。澳大利亚学者Bill Martin和Xuemei Tian认为,价值链在知识经济价值创造的复杂性和网络型公司无形价值的角色方面缺乏解释力,因此在数字出版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分析中,需要引进价值网模型⑦。价值网是在世纪之交由Adam Brandenburger、Barry Nalebuff、AdrianSlywotzky等一些美国学者提出一种理论,认为价值网是由产业链上利益相关者(即节点,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和补充者四类核心组织)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型价值生成系统。作为一个分析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具体的产业组织形式,它打破了传统价值链的线性思维和价值活动顺序分离的机械模式,围绕顾客价值重构原有价值链,使价值链各个环节以及各不同主体按照整体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以及动态互动;利益主体在关注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价值网络上各节点的联系,提高网络在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在以前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内容资源过于分散,渠道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过于集中,出版社普遍实力弱小且相互之间多竞争少合作等原因,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价值链中整体上居边缘地位。但是,随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生态的优化,如渠道增多,技术门槛降低,产业分工加剧,文化资本市场兴起,出版和传媒、电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等等,建立以出版社为中枢的数字出版价值网是完全可能的。

    按照价值网理论,数字出版价值网是由出版社与其紧密相关的四类成员间的相互关系联结成一种动态、有机的价值创造体系。这四类成员包括:读者客户,由作者、技术服务商等组成的供应商,由渠道运营商、终端设备商等组成的补充商,与该社业务相近的出版社所组成的竞争者等。合理处理出版社与四者之间的关系是价值网建立和良好运行的关键,这就需要出版社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市场需求信息共享机制。价 值网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体系,同时也是一种需求拉动系统。正是读者需要激活了整个数字出版价值网络,价值网运作的最终目标也是满足读者的各种需要。作为价值网的中枢企业,出版社的一个主要作用在于敏锐地发现潜在的读者群及现实读者群的需求信息,并把这些需求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技术服务商、设备供应商和、电信运营商等,使得价值网络里的每个参与者都能够贴近市场,并对市场状况及其变化迅速做出响应。

    第二,与其他各方建立以紧密合作为基础的共赢关系。在价值网模式下,数字出版的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利益相互捆绑。单个成员公司要在价值网上获得发展,必须获得环境的支持及相关参与方的认同和协作;它的行为与选择,也会影响网上其他主体甚至网上各主体的行为与选择。各成员在关注自身价值形成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价值网络上各节点的联系,提高网络在主体之间交互作用对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因此,致力于价值网边界的扩大,实现价值总量的增加,是数字出版价值网各方谋求自身价值增长而又不损及他方的最优策略。在此基础上,出版社可与各方建立起共赢关系。

    第三,提高各方核心能力,加强网络协同效应。过去,出版业界通常将出版社独特的内容资源、电信企业的渠道资源、技术公司的专门服务等看作各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获得垄断性利润的来源,而对于数字出版价值网来说,企业间的资源与能力的互补性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网络资源的独特性和网络的不可模仿性是价值网的核心竞争优势。所以,提升、优化价值网成员公司的核心能力,可以发挥成员之间的协同效应,可以最有效地实现客户价值,给竞争对手增加了竞争难度。

    注释:

    ①[美]迈克尔·希利,黄俊译:《混乱时代里的永恒:美国数字出版和书籍销售的近期发展趋势》,《出版科学》(双月刊)2011年,第1期第19卷。

    ②张明立:《客户价值——21世纪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32页。

    ③该图参考[澳]Bill Martin and Xuemei Tian. Books, Bytes and Business. ashgate, 2010:143.

    ④张明立:《客户价值——21世纪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55~56页。

数字货币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内容交易 手机报 收益现值法 定价机制

高涵,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讲师;韩鑫,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

本文得到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KZXB1142)

自新媒体勃然兴起以来,传统的单向、线性、封闭的内容结构已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媒介融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业态选择,并在融合、开放、合作的原则下,促成了内容交易的变革与演进,集中表现为传媒业报网互动、手机报及iPad模式的迅速发展。对于以内容生产为主业的传统媒体,其内容已逐渐从单一的产品形态演变为产品与资产双重形态,成为与新媒体议价交易的标的;由于大量的受众信息消费转向新媒体,导致目前新媒体强势、传统媒体式微的业态环境,进而使得传统媒体在内容交易的利益分配中,可能陷入被动,使内容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补偿,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媒体向全媒体内容生产的转型。那么应如何合理评估内容资产的交易价格,以确定传统媒体在内容交易中的利益配比?本文以手机报为样本,借助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工具,深入探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交易中,内容资产的价格形成原理与定价机制。

本文研究主要受以下三方面研究的启发:

首先是传媒业的无形资本运营。媒体无形资本具有远比有形资产强大的价值增值能力,传媒企业将自身拥有的各类无形资产通过融资、对外投资等活动,使其合理流动,以实现价值增值最大化。[1]同时,无形资产的交易带有“许可证贸易”的性质。[2]

另有研究者对传媒业的无形资本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后,提出传统媒体可将其内容资源作为无形资产进行交易。王文杰指出,电视传媒通过对节目库中节目的再次开发和经营可创造出更多价值,由电视传媒自己播出获得广告收益的同时也可转让版权。[3]孙晓东拓展了以上研究,认为报业集团可把拥有著作权的内容资源资产化,将著作权作为商品公开售卖,并进行增值管理,以此实现内容资源的价值,提升报业资产价值和利润水平。[4]郑宇丹概括了内容融资的概念,该理论分析认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须首先确定新型的内容生产模式,即在自产自销基础上,有效利用自身及外部渠道,通过与用户间的内容融入与融出,实现资金的给付。[5]这些研究主要基于传媒业态从宏观层面提出一种新的媒体经营策略,较少涉及内容交易过程利益主体的力量博弈和交易价格的生成机制。

第二个方面是结合内容交易具体实现形式的商业模式研究,主要针对目前业界活跃的手机报、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媒介模式及报网互动3种现象。模式研究注重结构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又从具体的研究对象着手,故此类研究较为深入且成果丰硕。史薇根据Osterwalder提出的商业模式,参考模型分析数字报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并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数字报为对象,指出我国数字报业商业模式中的收入模型有待完善。[6]倪霞以《纽约时报》网络版为例,提出内容收费是数字报业的创新点和盈利点。[7]

另外,在手机报研究领域,现有分析表明传统媒体在目前的手机报运营模式中处于弱势地位。如鞠宏磊发现,依照目前的手机报收益分配情况,网络运营商和技术服务商分得了大部分的利益,而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传统媒体的收益,平均只占整个收益的20%。[8]文远竹通过《广州日报》手机报的个案分析,得出目前手机报“经营意识淡薄、盈利模式模糊”的结论。[9]

对于iPad模式的研究,学界还处于论争其是否能推动传统媒体发展的阶段,其主要矛盾集中于iPad版报纸的盈利问题。王卫新认为,全面迁移到iPad模式会面临产业链风险和政治风险,在使用时应先考虑营收问题,即要不要收费、收多少。[10]而石长顺、景义新则提出iPad版报纸已形成独特的盈利模式,在付费阅读收入和报纸广告收入中,苹果公司作为平台提供商从中也获得一定比例分成,但具体的利益分成方案需重新考量,这将是报纸媒体与苹果公司双方的一次博弈。[11]针对报网互动现象的研究,曾培伦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报网互动的运作方式,但其研究并未将交易费用具体化,进行价格生成层面的解读。[12]

与本文相关的最后一类启示性研究是数字内容交易体系方面的成果,这些研究从理论和技术上建构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内容交易管理系统。黄升民、王薇提出了内容银行的理论框架,认为基于海量内容建立起来的开放式内容交易和管理的系统平台,核心功能是基于统一交易标准的内容交易。[13]这就对支撑技术提出了需求,陆睿、刘卉、廖志成、廖旭辉基于数字产业特点,提出了DCIS EBS系统,用以提供交易服务、管理和产业服务支持平台。[14]

以上这些研究更多侧重于从运营方式或盈利模式上分析传统媒体在内容交易中所处的地位,而本文关注的是通过合理评估内容资产的价值,以确定交易各方在内容交易中的利益分配,核心在于建立数字内容交易的定价模型。需说明的是,现阶段传统媒体的内容交易还存在版权经济与法律问题,尤其是作品的初始著作权在内容交易中的价值贡献与所有者补偿问题,笔者希望另文具体讨论,以免分化本文的任务焦点。

一、内容交易主客体界定

1. 如何界定内容交易中的“内容”

传统意义上的“内容”一词,源于出版媒体业,多指书报杂志、唱片影碟中的创作,而随着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以及越来越多可供媒体游弋的便利移动终端的出现,内容的形式早已突破了数据、文档、信息的范畴,更多表现为数字内容,即“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文本、图像、声音等内容”。[15]2009年,美国计算机协会会刊发表的Networking Name Content,提出未来的互联网将以数字内容为核心,实现对数字内容的准确定位、分发和获取。[16]在这样的环境变迁中,传统媒体也逐渐从服务于单一终端的文字+图片的内容生产,向服务于多元终端的内容生产转型。本文分析的内容交易,主要是基于数字内容这一形式展开的。

在传媒业聚合中,内容的流变与创新,既来自于外部受众的需求,也是在新形势下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信息消费方式快速变迁,受众希望在多功能的数字平台上获取优质的内容资源,尤其以网络终端和移动终端为重心,由此促成了数字内容的供给,在此基础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展开了频繁的数字内容产品交易。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的内容价值实现,通过发行和广告收益体现出来,由于采用广告补偿的发行方式,广告收入成为其核心收入来源。而现在,新媒体分流了广告主的广告预算,对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构成直接威胁。面对广告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传统媒体必须把握产业融合的浪潮,将内容资产所蕴涵的价值,拓展到整个产业链,以数字内容作为融资、投资的砝码,才能实现传统媒体的长久发展。

2. 内容交易的买方和卖方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是以内容而不是以渠道和技术见长的媒介,因此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确定新型的内容资产运营方式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在自产自销基础上,如何有效地利用自身及外部渠道,在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形成内容融入与融出的互动过程,[17]这一过程中,传统媒体承担内容卖方角色,以内容资产吸引资金,并通过内容互动巩固受众黏度。在这一内容融资模式中,传统媒体以其部分内容数据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作为交易中的议价基础与对手谈判,最终获取内容资源的价值回报,同时换取在线业务的不断增长。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提及的“内容融资”,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通过媒体资本运作上市融资或以内容资产入股组建传媒企业,而是指在交易中传统媒体以内容为标的物获取现金流的过程。

媒介融合格局下,互联网与电信业等产业力量逐渐向传媒业渗透,其中电信网拥有强大的技术平台,但没有很好的内容平台,如果不能和强大的内容平台形成联合关系,电信就很难进一步去开发媒体平台和广告平台,从中赚取利润。基于这样的考虑,电信业开始大幅投资于内容,与传统媒体开展内容交易。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手机报。而在互联网行业,虽然目前传统媒体内容面临互联网的巨大挑战,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需看到,互联网上的内容产业也存在问题。互联网上的内容海量却芜杂,受限于成本与能力,个人上传的内容不可能全都精良,使得少量的高品质内容,淹没于大量缺乏价值的内容中,如此一来,“劣币驱逐良币”,[18]用户更不愿意为这样的内容付费,长此以往导致互联网难以在内容板块实现盈利。由此,互联网公司逐步开放其平台,与传统媒体建立合作联盟,成为内容投资商。在这一领域,腾讯网与地方优势报团合作而成的一系列以“大”命名的报网合作区域网站,正逐渐成形。

二、内容交易中的给价与要价驱动

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交易的本质是买卖双方对有价物品及服务进行互通有无的行为,[19]而价格的形成,既取决于交易中买卖双方的合作模式,也取决于双方对交易标的的价值判断与议价能力。

1. 内容交易中的合作模式

新媒体产生后,分化受众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所以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内容交易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助新媒体这一中介,把精耕细作的内容打包销售给受众,不断建立与受众之间的相关性,稳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及广告价值。基于上述逻辑,本文在探讨内容交易中交易双方的合作模式之前,先按照传统媒体的内容在到达受众时是否经过中介,对内容交易的范畴作出清晰界定。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进行的数字化转型,大抵可归为以下两类:其一是内容不经过中介,直接到达受众,即图1中的路径1。这类尝试主要包括报网互动中报纸与其网络版和自建网站的互动,如《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网络版、人民网。尽管相对于网络版,网站具有了独立于主报的运作姿态,但其实质依旧是母报的延伸,二者之间不存在实质上的交易关系。此外还包括“多媒一网”模式,如2000年由《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青年报》等多家传统媒体发起并创办的千龙网,其只涉及传统媒体内部的利益分割问题,也不在本文所探讨内容交易的范畴中。其二则是传统媒体先将生产制作完成的数字内容提供给中介,再经由中介将内容传递给受众,即图1中的路径2。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交易即在传统媒体与这些中介之间展开,其中包含与渠道提供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形成的手机报,与内容集成商之间进行文本销售、版面销售、数据库营销等,如报纸、期刊等内容提供商与中国知网合作达成的网络出版平台。

需要指出的是,在iPad商业模式中,传统媒体与苹果公司的交易是其选择iPad这一终端作为替代纸张发行方式的技术(或平台)成本支付,这一过程中,传统媒体依托苹果公司已有的App Store收费平台,只需在应用商店iPad版报纸应用程序并及时更新,iPad用户在应用商店通过付费(或免费)方式下载该应用程序,就意味着iPad版报纸发行工作的完成,且下载该应用程序的用户越多,就意味着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由于在内容交易中,渠道提供商等通常在其行业中处于相对垄断地位,故为了方便研究,这里提到的“可能的合作替代者”,仅针对传统媒体。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可根据交易双方在各自所处行业的竞争状况做出具体调整。因此,二者间的交易,本质上是一种技术合作,而非本文所探讨的内容交易。而如果用户仅仅将iPad当做移动网络终端,仍通过中介性网络平台的转载或链接获取报纸的内容资源,则其中涉及的利益主体――传统媒体和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交易,只是建立在iPad这样一个“富有吸引力而规范化的媒体交易平台”之上,[20]其实质仍以内容为标的物进行的交易,内含于上述第二种情况(路径2)。

2. 内容交易中的给价与要价驱动

经过前文对于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分析可知,在本文所探讨的数字内容交易产业链条中,信息是由传统媒体先向中介集中,再流向受众,而资金流则反向运动,由用户流向中介,后经中介支付给传统媒体,在此结构中,信息流和资金流都是以中介为中心运转的。以手机报为例,传统媒体的收益平均只占整个收益的20%左右。[21]因此,在明确了内容交易的几种典型合作模式后,客观评估供方与买方的投入贡献,分析内容资产在交易中的要价或给价驱动机理,对决定双方利益分配方案的最终定价机制进行科学性、操作性的分析至关重要。

迈克尔・波特提出:供方的议价实力、买方的议价实力以及可能的合作替代者,是驱动产业竞争的主要力量。[22]内容交易中,最终的利益分成同样是在供方(传统媒体)要价与买方(中介)给价的博弈中形成的,与潜在合作替代者的同类产品的比较,则成为双方较量的重要筹码。如广州移动公司在与《羊城晚报》开展手机报业务合作时,与《南方都市报》的同类内容比较就成了影响《羊城晚报》内容交易价格的重要因素。下文将以手机报中的利益主体――报纸和渠道提供商为例,分析各自的价格驱动机理。

按照上述资金流的方向,首先以成本收益法讨论渠道提供商在收取手机报用户费用后,愿意支付给传统媒体的价格,即给价的形成过程。无形资产评估理论认为,投资者投资购买资产时一般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其预计的内部回报率超过评估的折现率时,才可能支付货币以取得该项资产。由于折现率通常以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为基准,[23]也就意味着对手机报运营商来说,只有报纸的内容能带来比较性的超额收益时,它才愿意与报纸进行内容交易,支付该内容成本。公式表示为:

内容给价=总收入-内容之外的成本×(1+利润率)

(1)

其中,现阶段手机报总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彩信定制用户缴纳的包月订阅费,对WAP网站浏览用户收取的计时费用所占份额很小。[24]假定只有包月订阅费,“总收入”应该等于包月订阅费乘以手机报用户数。“内容之外的成本”主要指技术设备与运营费用,包括为提供信息渠道所投入的活劳动消耗量,即人工费用,按其实耗工时与现行费用标准的乘积计算;实际发生的物化劳动量,即机器、设备投入,以物料直接耗用量与市场价格的乘积计入成本;此外还包括其他间接成本。公式中的利润率一般取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因此,渠道提供商的给价可具体表现为以下公式:

给价=包月订阅费×用户数-(技术费用+Σ物料直接耗用量×现时单价+Σ实耗工时×现行费用标准+其他费用)×(1+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 (2)

对报纸,即内容供方,要价形成的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成本法,并辅之以市场比较法。如前文所界定,本文所指内容交易的内容在形式上界定为数字内容,从法律和经济层面上分析,传统媒体与合作者的交易标的,并非是将内容的初始著作权作为零散的商品进行交易,而是在不侵犯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传统媒体将其生产(或获得)的内容打包进行资产化后进行交易。基于以上定义考虑报纸与渠道提供商进行交易的内容,其总成本首先包括了报纸向非职工作者购买内容(外购无形资产)时,为其著作权支付的稿费,以及编辑人员对此类内容的编辑加工费用,此外还应包括报纸为其内部采编人员采写的内容支付的薪酬,以及管理费、电话费、交通费、固定资产折旧等其他成本。这些总体上表现为内容生产成本,同时考虑到该报纸自创的商誉。虽然在未产生整体性资产交易时不能评估入账,但客观上影响其内容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影响其未来的获利能力,决定了其在内容交易中的利益分配大小。所以在成本法之外,以市场比较法作为内容要价的参考。具体来说,报纸在进行内容交易时,要将其提供的内容资产与市场上其他报纸的类似内容进行横向比较,要求内容购买方不仅补偿内容生产成本,还要支付报纸商誉产生的溢价贡献,这正是内容购买方愿意与该报纸而非其他报纸进行合作的动因。[25]用公式表示为:

要价=(外购内容稿费与加工费+自创内容人工薪酬+与内容生产相关的其他费用)×(1+利润率)±报纸商誉溢价 (3)

需要注意的是,在内容交易之前,由于为报纸核心价值作贡献的采编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无法全部从发行收入中获得成本补偿和利润,广告是其最主要收入来源。通过内容交易,报纸在向渠道提供商输出内容的同时,实质上将依附于内容的广告价值,一并转让给了渠道提供商,自身无法再以广告获得补偿,因此,渠道提供商应全部承担报纸内容生产的总成本,公正地体现报纸的经营成果。

在内容交易利益分配中,供方的要价与买方的给价应给予同等考虑,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议价能力强的一方撬动价格杠杆。在手机报中,渠道提供商的议价能力,是凭借其强大的通信渠道绑定的众多用户,而报纸的议价能力,是其经年累月地在广大受众中形成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由此发现,最终双方博弈的焦点在对受众的争取上,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要在内容交易的价格谈判中处于上风,就需着眼于内容价值的提升,使受众黏着于内容,而非黏着于渠道或平台。

三、内容交易中的资产定价模型

传统媒体的内容资产具有收益与成本的弱对应性,而其收益完全取决于市场状况。现实中,具完全可比性的市场案例不易得到,站在公允的价值评估角度,这限制了成本法运用的合理性与市场比较法运用的可操作性。回到内容交易的原始驱动,买卖双方的合作实际上以合作产生的预期收益为基础。因此,选择无形资产评估的另外一种方法――收益现值法(超额收益还原法),对合作后的未来收益进行预测,以割差法算内容本身的收益额,并加以现值化,作为内容定价的基本原理。割差法是资产评估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收益法对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再用成本法和市场法分别评估出单项资产的价值,两者相减,其余值即为商誉评估值。下面笔者将继续以手机报为例,结合前文得出的要价、给价公式,建立内容交易中内容资产的定价模型。

如果以P代表手机报包月订阅费,以Q代表订户数量,以C1表示渠道提供商运营手机报耗费的总成本,C2表示报纸生产手机报内容耗费的总成本,R表示手机报运营与内容生产合为一体进行计算的总利润,则有总利润R为:

(4)

以i1表示渠道提供商本行业的折现率或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i2表示报纸本行业的折现率或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则该报纸应得利润R2为:

(5)

这里得到的报纸利润R2即为内容资产的理论价格,R2≥C2即内容资产价格应至少等于报纸生产内容耗费的总成本,使报纸在内容交易中获得公平、合理的收益。除此以外,内容资产的价值评估还有第二个衡量指标,评估标的的生产者――报纸在内容生产经营与内容交易中获得的利润率r:

(6)

计算求得的r应不低于报纸本行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i2,才是对报纸内容资产的合理评估,才能满足报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在得到内容资产在交易中的定价水平后,需确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建立长期动态模型,由于报业内容资产实际能带来利益的期限,目前还难以准确认定,这里假定某报纸与渠道合作商的内容交易协议为10年,同时考虑到手机报在近10年的发展中,收益额基本呈稳定状态,[26]则可选用有限期间收益法评估模型确定内容资产价格,计算公式为:

[37] (7)

式中,P为报业内容资产的收益现值,R0为期末收益(假定内容交易标的在合同期满后,还有合同允许的再开发价值),i为报业折现率,t为收益期限序号,A表示10年内每年平均年收益额。如此,将手机报中报业内容资产未来10年的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得到的价值更符合报业与渠道提供商中长期合作的现实情况。

关于式中重要参数――报纸内容资产折现率的确定,计算公式为:

[38] (8)

其中Rg为无风险报酬率,Rr为风险报酬率。操作中无风险报酬率可按3年期国库券利率作为Rg,报纸所在企业在未来经营过程中要面临许多风险,包括通货膨胀、行业风险、交易对象自身的风险等。而既然选择了承担风险,就要获得相应的补偿。限于文章的讨论重点,笔者不再就这一问题作深入展开,但这一点是内容资产定价模型落于实际操作层面所必须重视的。

需要强调的是,建立在割差法基础上的内容资产定价模型,是有基本条件要求的。首先,需收集交易双方生产经营内容产品的真实财务数据,进行成本计算和盈利分析,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建立自己的内容资产管理系统,统计每件作品的采编、购买成本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费用。其次,收集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等指标。此外,使用割差法计算出的超额收益,并不完全是内容资产本身带来的,而是一种包含内容生产者商誉贡献在内的组合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

内容资产定价机制的延展性分析:

出于建构资产定价模型的需要,本文对内容交易的合作模式做出了较为严格的界定,重点讨论了传统媒体纯粹以内容输出的形式进行内容资产运作,并以手机报为标本设计定价模型。事实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的内容交易合作模式,虽表现为多种样态,但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交易中始终凭借内容议价并获利。接下来将对本文中建立的内容资产定价模型作进一步扩展性分析。

以“腾讯网与地方都市优势报团合作而成的一系列以‘大’命名的报网合作区域网站”为例,其实质是传统媒体以内容生产的形式进行内容交易。如其中的大渝网,网站运作由腾讯负责,内容运作则交给《重庆商报》,统一于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公司――重庆腾汇科技有限公司,腾讯控股51%,《重庆商报》控股49%。[27]这一合作模式中,传统媒体不再向新媒体直接售卖内容换取收益,而是以人才输出替代内容输出,并通过控股子公司获利。传统媒体的人才输出,其实是一种编辑和记者在空间上的位移,本质上仍是内容输出。在此合作模式下,纸媒虽然能够依靠其内容资源和品牌价值分获一部分收益,但其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大量人才流向互联网,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及其用户谈判时议价能力的下降。这是我国统媒体在数字化转型和内容交易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因此,对其内容资产价值的评估,同样应纳入本文的定价模型。沿上述思路重新考量前文中暂时搁置的“报纸与其自建网站之间的内容交易”问题,其实质也是一种母子公司间基于内容资源开展的内部交易。长期以来,鉴于内部交易活动的非公开性,对其分别核算难度很大,但随着传媒业的市场化改革,传媒集团在内部管理上更加注重对子公司的绩效考评,而运用本文中提出的内容资产定价机制合理评估其子公司,也即网站生产的内容价值,则为量化考核指标提供了可能性。

所以本文中基于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得出的内容资产定价机制,并不仅仅局限于本文中所界定的内容交易合作模式,而应普遍适用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的内容合作。一方面要在现已成熟的内容交易(如手机报等)中,重新评估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传统媒体的收益;另一方面,目前网站只需支付少量签约费,就可重复使用传统媒体内容,二者之间的内容交易显然是不对等的,网站未能给予传统媒体的内容资产公平的偿付,因此,也需借助内容资产定价机制,引导其回到公平的交易秩序中,以促进传媒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之所以形成传统媒体为新媒体打工的格局,有着深刻的历史和体制原因。首先,我国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统天下,因此在新闻门户网站兴起之初,对其发展态度宽容,形成网站无偿转载新闻,受众免费浏览新闻的使用习惯。其次,法律对于新闻作品著作权的界定不够清晰,也是传统媒体无法在经济上要求获得合理偿付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 语

本文关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频繁开展的内容交易,研究内容交易中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内容交易的典型合作模式――手机报为样本,首先主要以成本法探讨了内容卖方(传统媒体)与内容买方(新媒体)各自的价格驱动机理,得出了要价和给价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无形资产评估收益现值法建立了内容资产的定价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分析出在内容交易中传统媒体实现其内容资产价值所要满足的条件。归纳起来,本文主要有以下几点主要结论:第一,理论上,内容资产交易价格的形成需要均衡考量供方要价与买方给价,而要价和给价的底线,是要能补偿传统媒体生产内容的成本与新媒体运营内容的成本。在实际操作中,内容价格最终由交易双方的议价实力对比所决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议价能力均体现在其受众(用户)群的数量上,因此传统媒体需用力于提升内容价值,以高质量的内容争取受众,才可能在价格谈判中更有优势。第二,在内容交易中,传统媒体内容资产的合理定价应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内容资产的交易价格要大于等于生产内容耗费的总成本,其二是传统媒体生产内容进行交易获得的利润率应不低于该传统媒体所在行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最后,延展性分析反映出本文得出的内容资产定价模型具有一般性,可普遍适用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内容合作。

本文希望为内容交易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提供一个新的技术支撑,并进一步为传媒业无形资产量化操作做出努力。当然,本研究结论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局限性。目前,传统媒体的内容成本与收益补偿,除文中谈到的内容交易外,还有其仍保留运行的传统路径,换言之,传统媒体花费一定成本制作的内容,可实现一次生产、多次交易。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求内容价值中完全体现传统媒体生产内容所耗费的总成本,是不完全合适的,合理的做法应以传统媒体在内容交易中产生的边际成本为基础,评估内容资产价格。但也应认识到,囿于边际成本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传统媒体拥有选择,是否将其内容资产售卖给新媒体的主动权,文中建构的内容资产定价模型使用的总成本,理应成为传统媒体内容价值的底线。且在传统媒体日益将其重心转向网络、手机、iPad等多元终端的趋势下,在可预见的未来,其内容成本和收益补偿将主要由内容合作实现,故以内容生产的总成本来评估传统媒体的内容资产,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未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进行补充和延伸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谢耕耘. 传媒资本运营[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17-235.

[2] 张晓群. 传媒集团的无形资产运营[J]. 当代传播,2005(6).

[3] 王文杰. 电视传媒无形资产评估[J]. 视听界,2005(5).

[4] 孙晓东. 报业内容资源资产化探讨[J]. 青年记者,2011(3).

[5] [17] 郑宇丹. 报纸数字化的内容融资策略. 南方传媒研究[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36):71-80.

[6] 史薇. 中国数字报业商业模式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08.

[7] 倪霞.“数字报业”的盈利模式探寻[D].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

[8] [21] 鞠宏磊. 手机报盈利模式探究[J]. 当代传播,2008(1):77-78.

[9] [24] 文远竹. 手机报盈利模式分析――以广州日报手机报为例[J]. 新闻战线,2009(2):27-28.

[10] 王卫新. iPad模式是传统报业的掘墓人还是救世主?.南方传媒研究[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25):63-67.

[11] 石长顺,景义新. 中国报业的iPad生存[J].现代传播,2012(5):99-100.

[12] 曾培伦.“报网交易”:我国“报网互动”演进历程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 新闻大学,2012(4):85-91.

[13] [18] 黄升民,王薇. 内容银行:数字内容产业的核心.南方传媒研究[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36):62-70.

[14] [15] 陆睿,刘卉,廖志成.一个数字内容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8):135-136.

[16] 刁毅刚.《纽约时报》的内容数据开放和新闻客户端战略[J]. 中国记者,2012(2):120-121.

[19] Ai WU. The Mechanism of Transaction: Value Equilibrium Model of A Bargaining Game Between Two Rational Agents,NO.12-14 Oct. 2008.

[20] 范东升. iPad是什么.南方传媒研究[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25):55-62.

[22] [美]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M]. 陈小悦,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4-5.

[23] 沈品发,赵斌,白玉. 无形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53-69.

[25] 高涵.媒体无形资产中商誉的合理评估[J]. 中国记者[J]. 2004(12).

数字货币盈利模式范文第6篇

在我看来截止到目前,移动互联网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发展浪潮。

2007年,苹果第一代智能手机iPhone的正式拉开了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序幕。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智能手机用户的需求,一大批保障移动互联网运行的技术产品、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娱乐和社交产品、满足人们获取信息、服务以及交易的商务产品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面对移动互联的滚滚浪潮,传统互联网巨头有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满怀敬畏地迅速将自身的互联网产品转移到移动端并疯狂地攫取用户,他们依然希望在移动互联的时代仍能占据用户上网的入口,完成互联网优势向移动端的移植。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大批创业者也是鱼贯而入,“打土豪,分田地”是他们在互联网上没有完成的梦想,而现在则寄予给了移动互联网。他们希望能够在移动互联的时代建立属于自己的疆界,成就下一个马云、李彦宏。这是一幕时展的大剧,残酷的竞争和激烈的厮杀是其中最大的主题。经过几年的发展,惨败者已经远去,幸存下来的传统巨头和创业者在移动互联网的道路上正在走向更加深入的阶段,工具希望通过扩展变成入口,入口希望通过开放形成平台,平台则开始纵横联合打造生态。移动互联网正式告别了野蛮的生长期开始精耕细作,企业之间也由单一产品的竞争过渡到系统战阶段,围绕核心搭建闭环成为了巨头们所考虑的首要任务,由此移动互联网的格局也正在趋于稳定。这一阶段的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并没有呈现太明显不同的特征,产品大多局限在移动端,而且很多产品的思想也是来自于互联网。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我们看到了很多明星公司的诞生,但土豪依旧还是土豪。

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马太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用户的获取成本也愈来愈高,可以说这一阶段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不过比较遗憾的是,盈利依然是困扰大多数移动互联网公司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趋势正在变好。我们知道商业模式是一个由用户价值和股东价值组成的闭环,通过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移动互联网很好的实现了用户价值,但大多数公司却未能给股东带来有效盈利,所以有人戏称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盈利模式是融资,VC和PE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最大金主。广告、游戏和电商是互联网时代的三大主流盈利模式,现今只有游戏在移动端上被证明是可行的,电商还缺乏移动的味道,广告的效果还尚未被品牌商广泛地接受。我相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继续发展,广告、游戏和电商在移动端的货币化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但依旧很难以支撑不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我将第一阶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称为“互联网的移动化”,今天千元以下廉价智能机的快速普及推动着移动“平民”时代的到来,传统产业也纷纷觉醒加入到移动互联的浪潮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移动互联网的旧有概念和疆界正在被不断地突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正式进入了第二阶段“社会的移动化”。现在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入社会的骨髓,作为一个支点成为传统产业乃至社会变革的最大变量。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这样的迹象:线下零售、本地生活服务正在被重新定义,O2O模式开始大热;电视、家居、手表等传统的硬件设备开始逐渐地智能化,一波关于智能硬件的创业浪潮正在兴起;电子化钱包、互联网金融也正在重新定义这个时代人们消费、理财的新概念。未来,从人们沟通、交流、学习、娱乐、消费的日常生活,到企业组织生产和销售的方式以及理念,再到零售、金融、教育等传统产业,都将面临移动互联网的颠覆和重塑,跨界的融合与竞争将会不断上演。互联网虽然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是覆盖人数依然有限,而且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对用户的线下消费决策影响有限,但是移动互联网却不一样,这是移动互联网较之互联网的最大区别,也是最大价值。所以我们看到了做了好多年的大众点评突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突然“焕发了第二春”。

数字货币盈利模式范文第7篇

盗传必究

一、判断题

题目1

在实际中,完全电子商务占了大多数。

选择一项:

题目2

电子商务使得生产活动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向工业生产主导转变。

选择一项:

题目3

垂直型B2B是指覆盖全行业的电子商务市场。

选择一项:

题目4

在卖方B2B平台中,产品卖方占据主导地位。

选择一项:

题目5

B2C电子商务商城的主要盈利模式是收取服务费。

选择一项:

题目6

B2C电子商务平台主要盈利模式是销售产品。

选择一项:

题目7

9.网络市场直接调研法是通过互联网直接收集二手资料的方法。(

选择一项:

题目8

10.社会化促销的突出特征是用户之间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是相互关联的。(

选择一项:

题目9

11.网上观察的实施主要是利用相关软件和人员记录上网者的活动。(

选择一项:

题目10

12.社会性网络服务可以充分展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选择一项:

题目11

13.免费策略是电子商务中常用的策略之一。(

选择一项:

题目12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一般是建立在私有专用网络上的。

选择一项:

题目13

ERP是着眼于企业内部的管理。

选择一项:

题目14

电子商务引起传统供应链的变革,变链式供应链为网式供应链,促进了企业的流程再造。

选择一项:

题目15

有效客户响应策略以信任和合作为基础,以创造客户价值为理念,结合零售业的精细化管理和供应链整体协调性管理,力求达到满足客户需求和优化供应链的双重效果。

选择一项:

题目16

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策略是指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相互配合,以最快的方式、在适当的时间与地点为客户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

选择一项:

题目17

1.电子支付的工作环境是基于一个封闭的系统平台。

选择一项:

题目18

2.卡基电子现金便于携带。

选择一项:

题目19

3.

电子支付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

选择一项:

题目20

4.

电子现金支付的匿名性及不可追踪性使得电子现金的持有者一旦丢失相关资料,将无法追回。

选择一项:

题目21

5.

在网上支付中,先配送后支付,卖方将承担收不回货款的风险。

选择一项:

题目22

9.云计算使得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更加方便。(

选择一项:

题目23

10.云计算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将增加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成本。(

选择一项:

题目24

11.中国互联网协会把信用等级分为三等九级。

选择一项:

题目25

12.使用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的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统企业;另一类是新兴网商。

选择一项:

题目26

13.电子商务服务的竞争和品牌时代即将到来。

选择一项:

题目27

电子商务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优化消费环境。

选择一项:

题目28

电子商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只能给企业自身带来负面作用,令企业得不偿失。

选择一项:

题目29

物流网应用于电子商务,可以使消费者可以主动了解产品信息,彻底解决目前网上购物中商品信息仅来自于卖家介绍的缺陷。

选择一项:

题目30

随着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可以将数据都存储在云端,由云服务提供专业、高效而又安全的数据存储。

选择一项:

题目31

云计算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将增加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成本。

选择一项:

题目32

云计算使得电子商务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更加方便。

选择一项:

题目33

一些B2B网站只提供交易配对环节,支付与收发货环节都在线下进行。(

选择一项:

题目34

电子商务对信息流的革命,极大地扩大了交易双方的配对范围。(

选择一项:

题目35

电子商务使得大企业更易于采取市场垄断行为。(

选择一项:

题目36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能分离的。(

选择一项:

题目37

网上观察的实施主要是利用相关软件和人员记录上网者的活动。(

选择一项:

题目38

免费策略是电子商务中常用的策略之一。(

选择一项:

题目39

采购的产品和服务一般可以分为直接物资和间接物资两类,直接物资为非生产性物资,间接物资为生产性物资。(

选择一项:

题目40

水平型B2C电子商务,指专业销售或提供某一类别商品或服务的B2C电子商务模式。

选择一项:

题目41

网络直销大大减少了过去传统分销中的流通环节,免除了支付给中间商的费用,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选择一项:

题目42

商家的信用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主要因素之一。(

选择一项:

题目43

有形货物的电子订货不属于直接电子商务。(

选择一项:

题目44

Intranet与互联网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Intranet内的敏感或享有产权的信息受到企业防火墙安全网点的保护。(

选择一项:

题目45

网上无形货物的销售属于间接电子商务。(

选择一项:

题目46

所有商品的配送均需在线下进行。(

选择一项:

题目47

卡基电子现金便于携带。(

选择一项:

题目48

虚拟货币具有法定货币的功能。(

选择一项:

题目49

电子现金支付的匿名性及不可追踪性使得电子现金的持有者一旦丢失相关资料,将无法追回。(

选择一项:

题目50

在B2B网上支付模式下,企业要求所使用的支付工具具有非常高的安全特性,而对支付系统效率方面的考虑则在其次。(

选择一项:

题目51

电子商务信用担保形式无法解决电子商务信用的问题。(

选择一项:

题目52

未来电子商务营销服务的重点之一是提高企业的网站流量转化率。(

选择一项:

题目53

电子商务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优化消费环境。(

选择一项:

题目54

电子商务具有与传统的商务活动不同的特点,现有的法律规范均已无法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选择一项:

题目55

电子商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只能给企业自身带来负面作用。(

选择一项:

题目56

云计算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将增加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成本。(

选择一项:

题目57

物流网应用于电子商务,可以使消费者主动了解产品信息,彻底解决目前网上购物中商品信息仅来自于卖家介绍的缺陷。(

选择一项:

题目58

随着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可以将数据都存储在云端,由云服务提供专业、高效而又安全的数据存储。(

数字货币盈利模式范文第8篇

本届100强企业存在于四大最有创新力的行业:TMT、消费服务业、医疗健康、清洁技术。

相比于2012年的100强企业,2013年出现了更多新业务的公司,比如互联网金融就有7家企业入选。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的深入,各种与之相关的安全服务、数据加速和托管、社会化共享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此类业务的公司也得以迅速发展,例如梆梆安全、七牛云存储、ShareSDK。另外,线上、线下服务(O2O)的相互补充发展也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

O2O是这两年最为火爆的词汇,这种线上到线下的模式有很多优势:对于商家而言,先线上揽客、后线下交付能带来更多交易量,同时还可以增强用户黏性;对于顾客来说,先线上筛选比价、后线下消费,可以得到更加贴身而且优惠的消费享受。此模式的上榜企业有14个,涵盖旅游、家居、保洁、租车、二手车、订餐等众多热门企业。

对于移动互联网应用来说,注册用户量和用户黏度是本次评选的重要指标。今年入榜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有11家,2012年获奖的陌陌、唱吧、Camera360、Zaker均再次榜上有名。这一年里,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这些应用的功能更加细化。另外,每年都会有几个最火热的应用,比如将真人拍成漫画的魔漫相机、个人理财应用挖财、随手记、女性健康管理应用大姨吗等。

本次入榜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都是各自垂直领域的领跑者,针对特定的人群,提供他们关心的资讯,比如医学教育、知识问答、语言学习、电商导购、商业地产等,共计10家。垂直和纵深化是这些信息服务类企业发展的趋势,同时不少平台也在提供社交功能,效果有待考察。

第三方技术服务行业有9家企业入选,都是凭借自有技术为其他企业提供移动网站建站、安全服务、协同支持平台、社会化共享、数字视觉、卫星定位、数字营销、金融外包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也是近几年相当火爆的词汇,入榜企业里有9家是做云计算相关服务的,涵盖平台、软件、基础设施这三大方面,提供的服务种类包括语音、多媒体图像、人才管理、团队协作以及为移动开发者提供云存储和传输加速。

本次入榜的8家电子商务企业都是垂直领域的电商,比如零食坚果、有机食品、家纺家居、化妆品,相比京东、苏宁等平台电商,他们做得更深、更专业,成本更低,发展潜力更大。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入榜的企业绿狗网,提供在线法律服务,从侧面证明了垂直互联网的魅力。

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得到最广泛的重视,有7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入榜。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开放共享合作的宗旨,91金融超市、融360、有利网、好贷网这些在线金融产品搜索导购平台,突破了人们对传统金融产品的认识,把民众的零散资金以互联网的聚合分配方式利用起来,是一种对社会有效资源的再次分配。此外,虚拟货币比特币的一路走高也带动了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OKCoin用户量的暴涨。

在入榜的15个消费服务类企业里,做教育培训的企业最多,占到了9家,包括有关儿童娱乐教育的互联网和移动应用产品、美式少儿英语培训、在线外教一对一英语培训、葡萄酒教育培训、名校夏令营励志教育等。其他商业模式包括专为中老年定制多焦镜、服装时尚定制、原创动漫孵化和动漫衍生品开发、中式鸡肉饭快餐连锁、短途机器人代步车开发,等等。

医疗健康和清洁技术行业入榜的企业分别是5个和4个,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两个行业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偏成熟型,符合我们中小型成长期企业这个评选条件的企业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小型创业企业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研发时间积累,因而对外都比较低调,主动参加评选的企业不多。

就100强企业收入分布来看,2012年收入小于500万元的企业占到26%,主要原因是入榜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大部分成立时间都在2年内,当年没有收入或收入很少;有63%的企业2012年收入在500万~5000万元之间,这部分企业的收入模式较稳定,收入正稳步增加;收入大于5000万元的企业一部分是消费服务类的传统行业企业,一部分是做软件技术服务的企业,这部分企业的行业地位稳定,盈利模式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