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温室效应的看法

对温室效应的看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温室效应的看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温室效应的看法范文第1篇

2012年以来,全球多地出现极端天气。相对于北半球的极寒,南半球的罕见高温也令人咋舌。进入2013年,澳大利亚极端高温天气“继续上演”。据《悉尼先驱晨报》2013年1月8日报道,从进入2013年起,澳大利亚全国陆续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3年1月8日报道,在过去7天里,澳大利亚遭遇史上最强热浪的袭击。炎热天气导致了该国.火灾频发。新南威尔士州发出警告,称当地已经进入红色警戒的“灾难”状态。1月7日,澳大利亚全国平均气温达到40.33℃,悉尼的气温高达42℃,超过了1972年创下的高温纪录。1月8日,北方领地、西澳大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的平均气温都超过40℃。其中,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的气温上升至接近历史纪录的45℃,该州的伍丁纳地区成为全澳大利亚最热的地区,气温飚升至48.2℃。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1月4日气温高达41.8℃,是自188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当地的最高气温。为此,澳大利亚气象局1月8日公告,将天气预报图的温度范围提高到54℃,并引入亮紫色来表示50℃以上的高温。

据统计,1月4日,澳大利亚南部岛州塔斯马尼亚遭遇大火,截至1月11日共有100多栋房屋被烧毁,数千人出逃;1月7日,大火造成澳大利亚6万多公顷的森林被烧毁,所幸无一人遇难;1月8日,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新南威尔士州共发生了100多起因高温天气引发的火灾。

在南半球迎来酷热盛夏、遭遇酷暑天气之时,北半球各国则经历了暴雪、狂风、霜冻等严寒考验,地球仿佛上演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精彩好戏。2012年冬半球及2013年初,寒冷成为了北半球的代名词,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遭遇到了极为寒冷的天气,中国经历了史上最冷的春节,气温更是连连走低;日本也出现了强降雪天气;欧洲也不例外,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天气。

乌克兰2012年12月遭到寒流袭击,多地积雪达半米,气温降至零下23℃。2012年12月,俄罗斯大部分地区遭遇异常严寒天气,首都莫斯科气温降至零下18℃,为入冬以来最低。2012年12月9日,瑞士发生雪崩,导致11人死亡。2012年12月9日,捷克局部地区达到零下26℃的低温,共有7人死于严寒。另外,欧洲南部也受到影响,出现大规模降雪。在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黑山和波黑等国家共有6人因恶劣的天气情况而死。欧洲多个飞机场受到暴风雪的显著影响。德国法兰克福机场2012年12月8日、9日两天之内被迫取消超过370架次的航班,其中一部分已经在12月10日恢复。2012年12月12日。英国部分地区温度甚至降至零下10℃,一度造成交通困扰。据了解,英国的冰雪天气造成了大约200架航班取消,主要道路出现严重交通阻塞,霜冻和大雾还导致列车晚点。12月12日,伦敦希思罗机场有189架航班取消,导致成千上万名旅客滞留,这些旅客不得不排5个小时的队重新订票。同时,英国利兹一布拉德福德机场和布里斯托尔机场同样陷入混乱。

【考点链接】

近年来,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的加剧和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人类在不断思考和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全球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自然环境持续恶化带来的各种灾害频繁发生,谁应为此负有责任?目前,有一定科学根据的主流看法是,全球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无不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过量的碳排放所致,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息息相关。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从概率论上来说,如果某一地区或地点的天气在多年平均条件下呈正态分布,那么在平均状态下的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最大,极大与极小状态下的天气现象不易出现。就温度这个气候变量来讲,就是说偏冷和偏热天气出现的概率较小,极冷或极热的天气出现的可能性就更小。但现在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的平均值增加,这时偏热天气出现的概率将明显增加,并且原来很少出现的极热天气现在也可能频繁出现了,高温热浪等极端事件将变得频繁。

从气象学原理上来说,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地表气温升高,较高的温度会使水面的蒸发加大、加快。这样不仅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总量增加了,而且水循环的速率也加快了。由于大气中的水分增多了,这将使更多的降水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生,雨、雪等极端降水事件以及局部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可能增加,个别地区龙卷风、强雷暴、狂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也会增多。另外,由于水分从植物、土壤、湖泊和水库的蒸发加快,再加上气温升高,一些地区将遭受更频繁、更持久或更严重的干旱。

1.全球变暖及其原因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释放能量的方式就是辐射。一般而言,高温物体向外发出短波辐射,而低温物体则发出长波辐射。例如,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发出短波辐射;地球表面温度约为288K,地球表面发出的辐射为长波辐射。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与此同时,大气能强烈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仅少量的长波辐射不能被大气所吸收,跑到宇宙空间中去。这样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又很少使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散失而使地表增温,于是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把“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体成分”称为温室气体。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臭氧(O3)和氟氯烃化合物(CF-Cn)、水汽(H2O)等。其中,二氧化碳(CO2)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由于温室效应的作用,大气温度会升高,大气逆辐射会增强,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进而地面长波辐射也会增强。最终,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的热量和地球散失的长波辐射的热量会达到平衡,形成地球上的平衡温度,即目前地球的平均气温。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前倍受关注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实质是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强。其实,大气中本来存在着水汽(H2O)、二氧化碳(CO2)等多种温室气体,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本来就存在的。假若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适宜的15℃,而是十分低的-23℃。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了38℃。有了温室效应,地球表面才能保持相对稳定而又适宜的温度,生物的生存与繁荣才会成为可能。这些温室气体成分在大气中的含量虽然很少,但是对地气系统的辐射能收支平衡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温室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必然会对地气系统造成明显扰动,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广泛地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以及动植物的分布,尤其是大量使用化石、矿物燃料等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使得原来大气中存在的温室气体含量大量增加了,也使大气中增加了一些原来没有的、具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如氟氯烃化合物(CFCn)等。随着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大气进一步阻挡了地球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长波辐射,为维持辐射平衡,地表必将增温。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量,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发生变化;某些脆弱性物种灭绝风险增加,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产生施肥效应。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明显增加。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我们应更加关注不利影响。

(1)对植被的影响: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可能发生变化,我国植被带北移,我国亚热带北界由秦岭一淮河一带移到黄河以北,北方落叶林面积缩小。总体上弊大于利。

(2)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由于生态系统适应能力有限,气候变暖致使生态系统的建群种、优势种及其他物种相应地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目前受到严重威胁的生态系统有珊瑚礁、红树林、热带雨林、北方草原湿地及天然草地、高山。另外,由于海平面升高发生海水倒灌,使海岸受到侵蚀,进而影响海岸及海岸生态系统。

(3)对冰川和湖泊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推算,我国西北各山系冰川面积自“小冰期”以来减少了24.7%,达7000km2左右。青海湖1957―1968年间面积缩小了264km2,湖面下降了11m。西北各大湖泊除了天山西段赛里木湖外,水量平衡处于入不敷出的负平衡状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泊均向萎缩方向发展,有的甚至干涸死亡。

(4)对水资源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将加大海陆热力差异,使夏季风可以深入内陆,降水有可能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将使南方洪涝灾害增加,北方旱灾更加明显。西北地区高山的冰川因全球气候变暖融化量过多而影响该地区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另外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和湖泊萎缩降低了其作为“水塔”的功能,对中国的影响将是非常深刻的。

(5)对农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将使中国温度带北移,其直接作用对作物生长有利,但其间接作用(如病虫害增加)却对作物生长有害,更重要的是未来降水的不确定性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农业生产。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蒸发、风蚀、干旱加强,台风频率加大,再加上海平面上升淹没大量耕地等方面的影响,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总体上因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减少5%~10%左右。

(6)对社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后果对我国的社会影响也是很深刻的。全球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如干旱、洪涝、沙尘暴、森林火灾等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生态和经济,进而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指出,海平面上升将会影响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的实施和效益的发挥。此外,夏季的热浪使与高温有关的疾病的死亡率上升;升温导致一些热带、亚热带的疾病如血吸虫病向北传播;暖冬造成大量病毒、蚊、蝇、老鼠存活,使流感盛行。

(7)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各经济部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海平面上升将大大增加筑堤成本,因为我国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和近60%的国民经济集中在低海拔的东部经济带和沿海地区。

4.温室效应的对策

随着温室效应增强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加深,人们对温室效应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并采取了一系列对策。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是第一个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行动方案,对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意义的减排目标。一些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直接针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气候变化政策。针对温室效应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颁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

(2)实施征收碳税等多种税收政策。

(3)使用可再生能源。

(4)禁用氟氯烃化合物。

(5)实施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6)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7)对汽车的排气标准进行限制。

(8)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作为新的干净能源,即利用植物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已有的高污染性能源。温室效应增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国际间应该共同承担起责任,加强交流与合作;各国应该重视温室效应,普及温室效应的有关知识使其深入人心,并依据各自国情采取措施。由于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发达国家历史上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发达国家应该率先依据其经济和技术优势在温室气体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和经济援助。发展中国家需要在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之间寻求平衡点,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从个人的角度讲,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温室效应增强的后果,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出行动来挽救自然环境。因为,自然不是某个个体或某个物种的,而是所有物种共有的;应对气候变化,也不仅仅是国家政府的事,个体有责任也有能力采取措施。如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节约用电、植树种草等小小举动,累积起来就会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新习题】

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

( )

①太阳辐射的变化②海陆分布的变化③地形的变化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读图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图中A处为温暖期

B.图中C处为温暖期

C.图中B处为寒冷期

D.图中D处表示未来两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温暖期

3.近年来,诸如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也加大,气候问题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对于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下列解释最不可信的是

( )

A.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极端天气频繁的主要原因之一

B.极端天气频繁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C.大气环流异常是极端天气发生的直接原因

D.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既有全球气候自然变化的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4.低碳生活方式健康自然,成本低。下列做法与低碳生活方式相符的是

( )

A.提倡少吃多餐

B.购买化纤类衣物

C.电脑不用时应让其待机

D.修建绿道,提倡骑自行车出行

2010共道未来大会于2010年9月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在大会上作了“中国的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发言。他指出:“降低温室气体叫低碳,降低污染叫绿色。”结合材料,回答5~6题。

5.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6.下列措施中,能体现中国绿色低碳能源战略主要内涵的是

( )

①大力发展节能技术②高效利用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和石油

③加快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④敦促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⑤加强地质勘探,提高能源自给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7.全球温度上升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关系密切。2009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能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图2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粮食产量(靠雨水生产)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2,回答8―9题。

8.下列有关全球升温3。C对靠雨水生产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9.据图2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

A.澳大利亚

B.北非

C.西亚

D.中亚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图3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据图分析可以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

11.下列关于该历史时期与现代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12.图4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双选)

( )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C.冷暖、干湿交替

D.气候变化周期不稳定

13.为遏制气候变暖,必须(双选)

( )

A.压缩经济发展规模

B.提高矿物燃料的利用效率

C.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D.将温室气体全部回收利用

14.图5为“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图”。下列选项与图5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B.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

C.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

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10年都比前10年明显变暖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cm~50cm。图6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双选)

( )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使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1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 )

A.臭氧层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17.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18.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图7为“挪威雪线高度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中国从16世纪到20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

( )

A.1470―1520年

B.1620―1720年

C.1840―1890年

D.1910―1950年

20.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

C.热带范围扩大

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北京日报》2009年11月22日消息: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据此,回答21-22题。

21.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 )

A.冰川融化

B.全球气候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下沉

22.人类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 )

A.禁止使用矿物燃料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可怕的全球变暖”(图8)

材料二根据卫星观测图像显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航道已经解冻。所谓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这一航道一旦能够进行商业通航,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数百年来,征服西北航道一直是西方航海家的梦想。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严峻后果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被许多国家称为“黄金航道”的原因。

(3)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网2009年7月6日消息:近30年来,被称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冰川退缩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自1966年以来,黄河源区的冰川退缩比例最大达77%。冰川的融化为全球气候变暖提供了一个最明显的证据。

材料二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图9)

材料三 2003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3)图9所示国家中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的是_________,请你谈谈该国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采取的措施。

(4)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应增加29.95%,但实际只增加了0.0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上述材料可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B 4.D 5.C 6.A 7.B 8.B 9.C10.B 11.C 12.CD13.BC 14.D 15.AB 16.BC

17.B 18.D 19.D 20.D 21.D 22.C

23.(1)①山地冰川融化加快;②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源短缺;③世界部分地区粮食产量减少,出现粮荒现象;④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⑤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

(2)西北航道是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最短海上运输航线,经济价值非常高。

(3)①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②植树造林(树木能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③加强技术研究,如培育耐旱新品种、应用和推广工业节能技术;④通过经济、行政手段加强环保工作的实施;⑤加强工程建设和防御机制建设以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的损失。

24.(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地冰川融化沿海低地被淹没

(2)关系: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二者呈正相关。原因: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交通发达,生活水平高,人均能耗多,需要燃烧大量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对温室效应的看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中生物 课堂导入

导入不仅仅是宣告一节课的内容,更是调整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起点。一节课导入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些生物课堂导入方法。

一、利用图片内容直观地导入教学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图片,马上就会产生疑问:“这是什么东西呀?”“今天又要学习什么内容了?”由此,就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一)通过课本相关图片导入

例如,在学习与免疫有关的疾病这节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示艾滋病感染者的图片。通过图片,学生会感受到艾滋病患者的痛苦、病毒对身体的摧残。学生就会产生是什么原因使人的身体受到这样严重的摧残如何预防等等一些疑问。这样,学生一上课就关注患这种疾病的病因,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热点、焦点新闻图片导入

例如,在“人与生物圈”的教学中,要关注大气污染所产生的“温室效应”的环境问题,直接告诉学生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造成的,学生印象不深。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我就展示了普通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将来买什么样的汽车,并问询学生选择汽车的标准是什么。我根据学生的选择做出评价,引导学生根据节能环保的标准购车,同时根据为什么要选择节能环保的车,引出我们关注环境问题,即“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通过图片的引导,发现自己对“温室效应”的认识还不全面,激发学生要认真地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二、利用影音资料导入,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生活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影像资料。在生物教学中利用这些影像资料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人与生物圈”时,我就利用了一些影像资料作为教学的导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通过为学生展示 “藏羚羊的迁徙”片段,让学生感受人类活动对藏羚羊迁徙的影响,利用人与藏羚羊的关系导入“人与生物圈”的教学。通过影片的介绍,学生感受到了藏羚羊迁徙的壮观还感受到人类对藏羚羊的影响。看完后,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人与生物的关系上,这时我顺势开展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以及学习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利用学生实验观察导入教学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起思考,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这样,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形成一条学习“链条”:实验惊奇兴趣产生学习积极性(学习需要)探索(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能力。

例如,在讲述“渗透吸水”这一知识点时,自己提前一天让一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个小实验,实验过程是:准备两个大小相似的马铃薯,并在马铃薯上挖两个大小相同的洞,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30%的蔗糖溶液,标记初始液面高度。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由参与实验的学生先介绍操作过程,并展示实验结果。(放清水的液面下降,放蔗糖的则液面上升;放清水的马铃薯硬,放蔗糖的马铃薯软。)再联系日常生活,给蔬菜喷洒清水能保持新鲜,而腌制咸菜时会出现大量的水渗出的现象,使学生建立一个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失水,在低浓度溶液中吸水的基本印象,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半透膜的实验来揭示渗透吸水的实质。

四、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

教师应通过生产、生活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新技术或者新产品等,启发学生关注生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知识源于生活――生活实际问题导入法

在讲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我提前一个月让三到四名学生在自己的教室养一盆观赏叶类的花,要求他们注意给花及时浇水,不要改变花盆的方向和位置,注意观察茎的生长方向。到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让学生直接观察这盆花的茎生长方向,会看到茎是朝向窗户的方向生长的。然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窗户的方向弯曲生长呢?”在学生初步讨论之后,我进一步设问:“什么物质与这种现象有关呢?”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对新知识强烈渴求,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知识能创造财富――生产技术应用导入

在讲授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这节课时,我利用投影展示在一次农业成果展中展出的“番茄树”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这棵“番茄树”与我们平常见到的番茄在长势、产量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长得高大,产量高”。然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棵‘番茄树’能够在无土的条件下很好生长,下面的培养液为它提供了哪些营养?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讨论,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分析。最终得到结论,植物生长需要的是矿质元素和水。学生还结合矿质元素的吸收原理,认识到在生产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五、形象、幽默的语言导入

形象幽默的语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并且还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抽象的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与生物教学相关的谚语作为课堂导入。例如,在介绍食物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污泥”导入;在讲解遗传学时可以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谚语导入。又如,讲到保护生物资源,阐述每一种生物都有其价值时,我推荐了《屎壳郎出国记》和《苍蝇的免疫力》这两篇课外读物。学生极感兴趣,同时明白了不起眼的生物或暂时有害的生物,将来也许就是宝贝。

对温室效应的看法范文第3篇

一、在日常教学中。做好表率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影响

在课堂上,不抽烟、不随地吐痰,不随意乱抛粉笔头;在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外,实验废弃物品的合理处理也相当重要。例如:废旧电池不能丢进普通垃圾箱,应放在指定垃圾回收箱巾;水银温度计破损后,应立即将水银回收等,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在课外活动中,教育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矿泉水瓶之类生活垃圾,将它们放在随身携带的垃圾袋中,教师若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未来的环境使者。

二、充分利用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环保有关的素材。我们在教学时,除了要教会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理解和运用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成为未来的环保使者。例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中先耍让学生知道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1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者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在明确噪声含义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噪声来源:上厂、企业的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汽车等交通工具带来的噪音;音箱、喇叭等社会生活噪音;混凝土搅拌机等建筑工地上的噪音;然后问学生;我们教室里令人心烦的噪声有哪些?学生会回答到:有的随意讲话,有的随便谈天等等,都妨碍了老师和学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教师总结:这不仅仅是纪律问题,也是噪声污染问题。接着教师介噪声危害:如果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血压升高等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听力的丧失。

在充分认识噪声危害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保护我们周围环境,我们该怎样做?学生们都认识到:在别人工作和学习时不应大声说话、放声大笑,或者开大收音机、录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以免干扰他人的生活。不要让自己成为令人讨厌声音的制造者,这也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自觉注意的。在讲授《内能的利用与社会发展》一节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和能源利用息息相关,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常规能源利用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比如: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又由于天灾和人为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却在不断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该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氢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在讲授《电磁波及其传播》一节时,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电磁波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危害。它会使人出现头痛、眠、健忘等“亚健康”状态。还会使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失衡,导致心律加快,吸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教育学生要合理地利用电磁波。

在光现象中,除了要让学生知道光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世界,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污染。可见光污染:比较常见的眩光。例如:汽车夜间行驶时所用的前大灯,电焊时产生的强光,若没有保护会伤害人的眼睛。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太阳光的反射造成污染日趋严重。如:高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会产生很强的镜面反射,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还会影响街道上行驶车辆行人的安全。过度受红外线、紫外线照射会使人的皮肤,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当然,初中物理教材并非只能通过以上这些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只要善于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三、通过与学生讨论一些与课本和社会有关的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l、迄今为止,仝球灭绝的物种已近百万种,这与人类的那些活动有关(ABCD)A.人类无节制的发展造成了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割裂和变化B.生物资源的过度开采c.生态环境的变化D.外来物种的不适宜

2、人类在利用煤、石油、天然气时,它们的燃烧将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导致地球产生了“温室效应”,其原因是(A)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了一道阻挡并吸收地球红外线辐射和向宇宙间散发的屏障,使地球表面升温B.风和海洋的滚动C.海平面升高D.地球火山不断爆发这可以教育学生,要合理利用能源,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保护自然,掌握更多的知识,使人类去开发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这些取之不净、用之不竭且又无污染的新能源。

3、臭氧层的破坏,将会有过度的紫外线直射到地球表面,导致人类易患皮肤癌,它主要使人体的(D)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基因互换D.脱氧核糖核酸变异这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创造高度文明的同时,又在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使他们本身受到了危害,认识到电器一定要走向“绿色产品”的必然,保护我们地球这个‘大家园”的温馨空f司。

4、大气污染严重时,会使天空失去悦目的蓝色,而呈现灰白色,这是因为(B)A.大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灰白色的B.大气中的污染颗粒较大,这些颗粒对光有散射作用,且白光中的各种成分的光散射程度相同的结果C.大气中污染颗粒对黄、橙色光散射较多的缘故D.大气中灰色烟雾过多的缘故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要使我们共同拥有一片蓝天,生存的根基不受到动摇,治理大气污染刻不容缓。

对温室效应的看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节能减碳产业;节能减碳;温室效应;温室气体;能源节约

Abstract:Scientific evidence of climate change puts the reality of human-induced global war- ming beyond any doubt. Various innovative industri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develop techniques and markets addressing global warming. Th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re subsequently induced by the act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reduction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The scope of these industries relating to energy saving and CO2emission reduction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aving materials; the fabrication of facilities and products; the integration service of ener- gy system; the cer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servic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carbon asset. The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for GHG-related industries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strategies for promo- ting these industries.

Key words:GHG-related industries;CO2emission reduction and energy saving;global war- ming;greenhouse gases;energy saving

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所引发的全球暖化及气候 变迁现象,似乎比过去的预估发生得更快、更显着.

但由于国际间对于后京都议定书时期管制执行架构 之共识不足,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并没有签署有约 束力的任何协议,最后达成所谓“认知哥本哈根协议 (Copenhagen Accord)”,系由美国、中国、印度、巴 西、南非五国最后磋商的共识,并未得到所有与会国 的支持。协议支持应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下之 观点,但并未明订具体之减量目标,但各方的底线已 大致浮现,有助于营造未来后续谈判、甚至达成协议 的气氛.

由于全球暖化议题影响涵盖的层面相当广泛, 与能源供需、产业发展之关连性相当高,这几次气候 变迁纲要公约会议有许多讨论议程,都与经济工具 相关议题有关,许多国家都将投入大量资源以积极 推动节能减碳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粗估未来每年需 投入全球暖化减缓与调适之经费约为总生产毛额的 1%以上,亦即未来应对全球暖化可能需要 约每年4,00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投入[1]。其背后意 涵隐现着未来在全球节能减碳领域的庞大新商机.

以韩国为例,将推动绿能产业与温室气体减量合并 为绿色成长基本法,成为韩国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 目标。因应全球暖化议题的急迫性及各国政府的积 极推动,国际间对于科技及产业发展趋势的看法已 有大幅变化。各种形式之节能减碳科技的发展相当 快速,整体而言,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包括交通、 住家、商业、产业等部门)仍被认为是主要对策,而低 碳能源、碳封存技术已逐渐进入实用阶段.

1 国际间节能减碳相关产业之发展趋势 针对全球气候变迁冲击,各项节能减碳相关创 新技术及推动策略相继发展,其中节约能源技术以 及高效率产品之应用推广,为其中发展之重点。因 此有关节能减碳产业是藉由材料替换或改良、制程 设备改良、制程系统整合以及节能产品之应用等方 式,达到减少节能减碳目的之产业,在此定义下所衍 生出的产业范畴可以大致分为节能材料、节能设备 及产品、系统能源整合、节能减碳验认证及碳资产管 理等。本文针对节能减碳产业在国际间发展现况进 行汇整,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1 节能材料 随着节能减碳意识的高涨,许多产业纷纷投入节 能、绝热及高热传导效率材料的研发。节能建筑材料 为节能材料产业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建筑外壳材料之 发展应用重点包括:轻质隔热外墙板,隔热涂料,玻璃 透光/隔热涂层以及调光薄膜等节能建材。美国为建 筑外壳涂料发展之主要国家,其白色及浅色系隔热涂 料之节能特性已被列入美国“能源之星”之产品要求; 窗户组件主要包括玻璃以及窗框,一般搭配隔热贴膜 以达到隔热的需求。除此之外,高散热效率材料以及 高效能组件材料亦需研发,高散热效率材料是用来替 换制程中各项设备之散热材料,以增进散热效率;而 高效能组件材料则可以增加各项组件之能源使用效 率,以达到有效节能的效果.

应对全球暖化之材料研发产业目前尚属于已发 展产业,要推动该产业的发展,需先整合现有研究成 果,积极研究如何提升各项材料之性能,并针对新开 发之节能材料进行环境测试,加强各项材料之推广 运用,同时配合各项节能技术的发展,以达到节能的 目的.

1.2 节能设备及产品业 节能设备及产品可提供制程耗能之改良,以提 升能源使用效率。工业制程设备(如马达、锅炉及冷 冻空调)所占耗能量远高于其他项目,其中又以转动 马达所需耗电量最大,用电约占工业部门之64%~ 70%.

马达为工业主要动力来源,用于帮浦、空压机、 风机等多种转动机械设备。国际能源署(IEA)估 算马达系统之改造,节能潜力可达20%~25%。因 此若能全面提升马达能源使用效率,将可大幅节能.

目前已将马达效率纳入强制管理的国家和地区包 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台湾等,其高效率马达 之普及率(37%~70%)较未纳入强制性管理国家之 普及率(如欧盟、巴西及日本等,仅1%~15%)高出 甚多.

冷冻空调设备及产品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从冷冻空调器具制造业、中央空调主机以及系统设 计施工、工厂与建筑的通风、高科技制程环境所需的 无尘无菌室、产业制程所需的冷冻技术乃至电子产 品散热所需的微型冷却系统均属于冷冻空调的范 畴,因此冷冻空调势必会朝节约能源以及提高能源 效率的趋势发展,各项散热及温度控制技术亦相应 而生,以达到有效的设备节能的目的.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照明用电 占总发电量19%,其中住商照明用电占总照明用电 的74%。全球照明节约能源潜力约为37%~57%.

白光LED技术运用于一般照明可有效省电且使用 寿命长,可取代低效能的白炽灯和荧光灯,将为未来 一般照明市场主流.

1.3 系统能源整合 系统能源整合产业可积极整合冷冻空调、压缩 空气、热能与燃烧、电力及照明、远程监控与预知维 护保养等技术,提供节能改善、策略分析及系统规划 评估,并针对各设备系统效率之改善、系统之监控、 维护及调整、适当规格之选择以及电力质量之改善 等方式,协助有效利用能源、提升机组效率.

1970年代能源危机后,整合型的能源技术服务 业(ESCO)应运而生,主要提供能源用户诊断咨询、 改善评估、设计及节能改善工程等,并对节能绩效给 予保证、量测与验证。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40个以 上国家积极推动能源技术服务业,政府的积极推动 是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诸如要求公 共部门节能,使政府成为能源服务产业最有规模经 济效益的客户;订立节能相关规范与配套措施;提供 奖励或财务补助措施等.

1.4 节能减碳认证 目前在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量盘查认证工作,主 要依据系参考包括政府部门之法规规范、联合国气 候变化纲要公约及IPCC指引、ISO 14064及14065 等国际温室气体盘查系列标准、温室气体盘查议定 书(GHG Protocol),以及国际间许多产业团体与非 营利组织所开发之相关盘查方法。因此温室气体认 验证需熟悉各项相关规范内容,以提业温室气 体之登录、盘查及查证以及各项方法论之拟定及撰 写之协助,作为其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量盘查、减量计 划与提出相关报告的参考.

国际间也发展出的各类能源效率标章,大致可 分为三大类:认证标章(Endorsement Labels)、比较 性标章(Comparative Labels)以及信息标章(Infor- mation-only Labels)。认证标章属于认可标志,设 定特定的能源效率标准(通常以市场能源效率前 15%~20%之产品型号为门坎),针对符合或超过此 标准之产品授予标章;比较性标章是指提供相关信 息,以利消费者将特定型式之产品与市场相似型式 产品进行能源效率之相对比较,通常为法规强制性 之规范;信息标章则仅提供消费者产品之能源消费 量、能源效率指针等数据,产品间之能源效率比较则 由消费者自己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欧盟各国则启 动绿色能源认证,评估并认证再生能源发电是否满 足规范。透过绿色认证的建立,以区分再生能源发 电的电力与其他来源之电力。产业未来要进行相关 能源效率标章申请文件的撰写及能源效率的查证 等,都需要相关服务的协助.

1.5 碳资产管理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温室气体的管制与交易俨 然形成新的探讨热潮。若企业可以通过国际间认可 的弹性减量机制,自国际上获得资金和技术,进行节 能减碳工作,温室气体减量将成为有价值且可交易 的资产。碳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温室气 体减排项目的潜在效益,以期协助产业开发其在碳 市场的潜在价值、规划执行项目所需的资金来源、取 得温室气体减排认证(CERs/VERs)以及出售温室 气体减排认证等。碳资产管理业务范围可包括: 国际碳资产交易、碳资产规划等服务项目。国际碳 资产交易的部分,可协助业界进行温室气体交易策 略,寻找与筛选最合适的减量项目,进行实地核查并 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协助完成温室气体减 量采购协商等服务。此外碳资产规划则包括协助温 室气体减量项目方法学撰写、碳市场投资的风险评 估,协助进行碳市场开发策略的制订,协助建立关于 碳市场的操作能力以及投资咨询至购买CERs的服 务等.

2 结论 鉴于温室效应对于全球各地气候变化的影响已 经相当明显,人类开始体会到,唯有确保环境生态资 源的稳定,才能维持人类社会经济的永续发展,因此 必须同时考虑并选择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节能减 碳相关产业多属新兴产业,建议负责相关产业发展 的政府单位应确实评估节能减碳相关新产业之发展 潜力,确定发展对象,擘划出因应节能减碳议题之产 业发展策略及措施.

参考文献 [1] Climate Capital Network.CSR News-Climate Capital Network Launches Global Market for Climate Change Investments[DB/ OL].http:∥csrwire.com/News/11435.html,2008.

林唐裕,吴再益,梁启源.发展减温产业之潜力及其对总体经济之影响[R].台北: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2006.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Energy Technology Perspectives 2008[M]. France: OECD/IEA, 2008.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M]. France: OECD/IEA, 2008.

李丽玲. LED照明技术及标准发展现况[J].能源报导月刊,2008(6):20-22.

吕锡民,陈发林,张忆琳.由美日节能成功案例规划台湾未来节能策略[J].能源报导月刊,2007(7):14-16.

对温室效应的看法范文第5篇

艳阳当空,平静的大海泛着懒洋洋的小浪花,带着咸湿气息的海风钻入老罗的鼻腔,浸润着他的肺部。这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老罗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绞盘徐徐转动,沉重的渔网一点一点地被拖上了甲板。尽管早有预料,但结果仍让人寒心:网的底部,几条腐烂得面目全非的海洋生物尸体挂在网线上,除此之外一无所有。老罗颓丧地叹了一口气,一屁股坐在了甲板上:又是一无所获!

作为一个打了一辈子鱼的渔民,他见过风暴、斗过鲨鱼、曾经在海上一连转了七八天也不见方向,然而他从未如此绝望过。鱼荒来得是那么突然、那么不可抗拒,仿佛一夜之间,鱼儿都钻进了海底,不见踪影。

汽船的发动机声惊扰了身心疲惫的老罗。远处,一艘小船急匆匆地靠了过来。船板上,一个青年焦急地挥着手,高喊着:“罗大爷!出大事啦!”

青年一个箭步跳上了老罗的船:“大伙儿都去抗议了,您也快去看看吧!欺人太甚……还让不让人活了!”

“小邬你慢慢说,老头我听不明白啊!”老罗拉住了邬姓青年,满脸困惑。

“哎,罗大爷,您还不知道啊?距离咱们这片渔场十几海里以外,不知啥时候来了一支工程队,搞出来了一个古怪的大东西,现在正在海面上堵着呢!我们也不知道那是啥,觉着像是个打油的平台。难怪鱼越打越少,今年都碰上鱼荒了。石油这种东西不是最污染环境了吗?大伙儿正要找他们理论去呢。”

听了小邬的一番话,老罗憋了一肚子的窝囊火顿时腾腾地冒了起来。他二话不说,开足马力,跟着小邬,冲向了事发地。

广阔的洋面上,来自四面八方的渔船将一座庞大的水上建筑团团包围了起来,愤怒的渔民们大声嚷嚷着,场面一片混乱。

“还真是个古怪的玩意儿啊!”老罗伸了伸脖子,仔细打量了下“罪魁祸首”:这座怪异的庞然大物,从露出海面的部分来看,似乎是两个圆滚滚的海螺。两个“螺口”面对着面,交错分立。巨大的“身子” 漂浮在海中,随着海浪一起一伏。见过石油钻井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绝不可能是石油钻井平台。可要说它是什么,只怕也没人能说出个究竟。

“老乡们,别激动。我们以海洋科学院的名义向大家保证,你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水上建筑,恰恰是为了解决大家关心的渔业减产问题而建造的!”在一个小平台上,几个穿着蓝色制服的研究人员,正拿着扩音器,满头大汗地解释着。

“荒唐!”

“骗人!”

渔民们哪里肯信,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任凭工作人员如何解释,他们也无法将眼见的奇怪建筑与“环保工程”联系在一起。

“大伙儿不要急,先听听看人家说什么。”这时候,老罗发了话,让满场的火药味儿稍微淡了些。

“谢谢您了,老大爷!”带头的研究人员感激地看了老罗一眼,抹了抹额头,清了清嗓子,说道,“既然大伙儿都有疑问,我就跟你们解释一下。”

“相信大家都发现了:这几年,海洋生物,特别是深水区的海洋生物的数量连年减少。通过研究,科学家发现了那个足以颠覆整个海洋生态体系的元凶——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连锁反应对于整个海底生态系统而言是毁灭性的。”

渔民们面面相觑,好奇心开始滋长。

大海呼吸

“温室效应我们知道,不就是天越来越热吗?可这跟海底的鱼有什么关系?我们和大海打了一辈子交道,谁不知道这水底下可凉快了!你是在忽悠我们吧?”渔民当即质问了起来。

“自然界的平衡是很微妙的,可不要小看了这升高的一点点温度。”另一名研究员接过了话茬,“单纯的气温升高或许不会直接影响到海洋深处的生物,但是我们地球两极的那些巨大冰山,却会因此而融化。大量的淡水涌入海洋,不但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更会使得大海的透气性由此减退。”

大海的透气性?一个新鲜的名词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看到渔民脸上惊讶中带着怀疑的神情,研究员连说带比划解释道:大海就像大气对流层一样,自身也时刻不停地进行着垂直对流。白天,空气中的大量氧气在气压的作用下,溶解进了海水中,这使得海面部分的含氧量增高,适合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而到了晚上,表面的海水不再接受阳光的直射,温度开始下降,海水的密度也随之增加,而深海海水的温度与密度则相对恒定。这样一来,上层含有丰富氧气的海水便沉降到了海底,带给那些深海生物呼吸所必需的氧气,而来自深海的营养物质则在对流过程中上升到了海面,提供着海藻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养料——这便是大海的透气性。可以说,大海的透气性对于整个海洋生态体系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深海生物,没有了透气性良好的大海,它们就会因为缺氧而活活憋死。

“然而,刚才我也说了,温室效应使得冰山融化,大量淡水涌入海洋。这些淡水的比重较盐水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就像是一条大大的淡水毯子,覆盖在了大海的表面。这就造成了一个大麻烦,比重较小的淡水即便是在夜晚温度下降的时候,也难以沉降到比重较大的盐水下方,因而也无法再起到上层含氧海水与下层低氧海水循环交替的作用。大海的垂直对流由此受到阻碍。深海生物得不到氧气的供给,浅海生物又缺乏了养分。移动迟缓的动物们开始大面积死亡,而行动敏捷的则纷纷逃离这片海域,背井离乡前往它们所不熟悉的新家园,对当地生态造成新一轮的冲击。”

经过细致耐心的讲解,研究员终于让大家勉强接受了这一解释,对鱼荒的问题也有了个大概的看法。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且慢!”老罗回过神,发现大伙儿似乎遗忘了最初的目的,“刚才你讲的这些东西,道理上我们都能听明白,可是这和你们造的这幢怪房子又有啥关系?”

这次,几个研究员并没有急着回答,他们来到建筑边缘的一个升降平台,慢慢地下降到了贴近海面的位置,登上了一艘停泊着的小艇。

“各位,我们知道你们心中还有疑惑,但现在顾不得解释了——刚才海洋气象监测站发来消息,再过几个小时,一场大风暴就要来了。不过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或许正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次展示机会。大家记着在下下周五看电视《科学探索》栏目,所有的问题都会得到解答。”

远方的海风逐渐地强烈了起来,经验丰富的渔民们知道,风暴一说所言非虚。虽然有些不甘心,老罗也只能带着一肚子问号,与大家一起返航。

聚风螺巢

两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天,老罗早早地吃完了晚饭,打开了电视。那些个科学家果然没有蒙人:电视里正在放的可不就是让大伙儿牵肠挂肚了半个月的《科学探索》嘛!这一期的栏目还有个奇怪的名字:聚风螺巢。

镜头中的海洋猛烈咆哮着,那两个海螺状建筑在风暴的烈潮中左摇右晃,飘荡起伏,似乎摇摇欲坠。但那两个相向而依的螺体结构却始终如海面上的不倒翁,任凭风浪如何颠簸,也无法将其吞没。宽大的螺口宛如巨嘴,任凭大潮涌入其中,猛烈地撞击着内壁,发出轰隆隆的巨响。

一个优美的女声从电视中传出:

“大自然充满着磅礴的力量,海面上层的潮水与气流涌入了聚风螺巢的主体聚风腔内,顺着那蜿蜒渐窄的内腔灌入潜藏于海底的‘螺尾’。喇叭口效应聚合了海洋表面自身的风与潮的动能,在末端形成高压将灌入的新鲜海水渗入深海水层……”

“嘿!这个法子好啊。不费电,不烧油,以海养海,省钱还环保!”老罗乐了,忍不住将椅子朝前挪了挪。

镜头一转,切换为水下场景。聚风螺巢的水下部分优雅地出现在了观众们面前:两条坚韧的尾巴以双螺旋交织的姿态缠绕着,好似一条结实的锚索,将海面上聚风螺巢的主体部分牢牢地拴在了海床之上。

“现在你们所看到的是聚风螺巢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锚尾。它既是连接主体螺腔与海床的脊椎,也是负责将新鲜的表层海水传送到深海的大血管。锚尾的中心部分由坚韧的钢缆组成,而在其表面则覆盖着高分子碳纤维管道。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那些从锚尾部分延伸而出的细长横杆状物?可不要小看了这些‘鞭刺’,它们如同植物主根附近的须根与根毛,将主干中蕴含的富氧海水更加均匀地发散到各个深度的海层中,其横向覆盖范围也大大扩张。如此一来,氧气供给将不再仅仅集中于锚尾底端的海床附近。由于风潮拍击着聚风螺巢的内壁产生了大量的拍击碎浪,这使得更多的小气泡混入了海水之中,因而观众朋友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那些细长‘鞭刺’的出气孔附近,那如繁星般的细碎气泡扩散喷涌,给衰竭的深海带来新的生命……”

看到这里,老罗算是明白了:原来奇怪的聚风螺巢是一个利用大自然自身的能量拯救海洋的深海充氧泵。或许它不会像石油钻探平台那样可以在短时间内给人类带来经济效应,也无法如悉尼歌剧院这样的水上建筑提供艺术的享受,然而它却不折不扣地为整个伤痕累累的海洋生态体系尽着反哺职能。

对温室效应的看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节能降耗,酒店节能,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针对这一方面,我们提一下一些意见和看法:我们首先要强化节能意识,从自己做起,树立起环保、节能、减排的意识,对于酒店的领导者,我觉得他们还可以在部门中安排节能减排的责任人,形成有效的“相互监督”氛围,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一些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浪费能源的做法也可以适当的进行批评考核。 另外,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节能减排:一、空调方面众所周知,煤炭在燃烧的时候锁产生的硫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煤炭在酒店中得使用应加以控制。对于这一现象,我觉得酒店可以通过减用空调来降低能源的消耗。具体建议如下:在使用空调时,我们应当设定合理的温度标准,杜绝无人房间或下班后,空调仍在运转的现象。在夏天,我们设定的空调温度设置在我们较为舒适的温度,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凉爽,忽视房内屋外的温差,我们都知道,过度依赖空调,容易得我们说的“空调病”;当然我们在冬天的时候,也应该设定一个适宜的温度,然后合理利用空调加温停止后的余温,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节省开支。 从自己做起,合理利用空调。二、 用电方面当今世上,有大量的煤、天然气和石油燃料被用在工业、商业、住房和交通上。这些燃料燃烧时产生的过量二氧化碳就象玻璃罩一样,阻断地面热量向外层空间散发,将热气滞留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危害我们在书本中都学过,所以我们要尽量节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作为酒店员工的我们可以可以通过节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一把力。建议如下:

1)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自然光,也就是我们日常中得太阳光,亮光。尤其在酒店公共区域如酒店大厅,会议室,员工休息室,在白天及非营业状况下,合理调节各区域灯光开关及光源的亮度。从小小的节约中为酒店的节能降耗做出努力。而在办公室、走廊等区域,我们应该关掉不必要的灯光,杜绝长明灯,做到人走灯熄。

2)下班前。我们应认真检查各类电气的运行情况,原则上除冷库、冰柜、海鲜房的制冷机、水泵、氧气机外,应做到及时关闭。

 3)由于冷库及冰箱等制冷设备保持的温度越低,所消耗的电量越大;使用以上设备时应根据食品存放的数量、冷藏要求、储藏时间及季节来设定温度;对以上设备我们应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减少能源的浪费。

4)而对于电蒸烤箱、电磁炉及电热水器等大功率电气设备使用应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不使用时及时关闭电源,避免电能浪费,在收场时进行重点检查。

5)非住客房内的清扫、检查等工作状态下,我们应严格控制用电。特别在夏季应注意窗帘、小窗关闭,避免热量的传入及阳光的辐射。 

6)吸尘器过滤袋中的灰尘也应及时清理,以免影响吸尘器的吸力,造成功耗的增多。

7) 我们可以多走楼梯,遵守“上二下三”的规定,减少电梯的使用,这也可达到节能的一定效果。

8) 在酒店内,我们应该严禁使用与工作无关的电器,如:电热宝、热得快等。三、 用水方面 节约用水一直是每个酒店强烈要求的。节约用水方面,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举动来节约水资源:

1)我们对绿化灌溉用水要加以管理,尽最大可能利用中水或湖水。

2)在清洁消毒时,我们要做到水笼头随用随开,严禁长流水。

3)对于户外水池,我们应加强日常清洁,延长换水时间,对蔬菜的清洗应先在水斗内浸泡预洗,水龙头做到随用随开,使用后及时关闭。

4)厨房用水我们要做到随用随开,严禁有长流水现象。对于冻品,我们可以采用自然法解冻,减少用水笼头流水解冻漂洗。

5)在冲洗地面时,我们可以采用节水型笼头,少得用热水冲洗地面。

四、用汽方面 

1)在酒店总能用到很多的蒸汽设备。因此我们在一些蒸汽设备的使用中做到能省则省,例如一些菜肴的蒸柜在停用后,也应立即关闭进汽总阀。

2)在使用煤气时,我们要做到随用随开,煤气阀门设专人负责。杜绝在不使用的时候开启煤气灶具,以保证安全、减少浪费。另外我们要严禁炉灶明火空烧现象的存在。

3)在营业结束清场时,应当及时关闭各区域的燃气阀门。

另外,在材料节省方面,我有以下几个建议,可以做到节能:

1)我们应当尽量使用电子文档,巧妙使用页面排版进行打印,减少大面积底色;打印非正式公文时,缩小页边距和行间距,使用小字号。

2)尽量购买或使用包装简单的产品,减少办公废料及成本支出。

3)节约用笔,减少使用木杆铅笔,换笔只换芯。

4)公文袋、信封回收重复利用;系统提示“缺墨”,不立即更换墨盒,硒鼓取出后适度晃动,仍能使用一段时间。

对温室效应的看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保意识;环保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虽然逐渐得到了满足,但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也日趋严重:环境恶化、森林大面积减少、资源枯竭、沙漠化严重、物种灭绝……,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原来还相对洁净的农村现在也是伤痕累累。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而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渗透环保教育义不容辞。物理教师不能只传授物理学知识,而要在潜移默化中将教学与环保教育整合渗透,并引导学生将它们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物理教科书中涉及到环保的内容有很多,例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臭氧层的破坏、光污染、水污染、电磁污染、热污染、大气污染、核污染等等。那么,在平时物理教师应该如何将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整合呢?

一、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保教育

在学校,无论是身处那个地方,教师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不抽烟、不随地吐痰,不随意乱抛垃圾;在实验室里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除了指导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外,实验废弃物品的合理处理也相当重要。例如: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废旧电池,不能丢进普通垃圾箱,必须放到专门的废旧电池回收箱中;水银温度计破损后,应立即将水银回收等,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在课外活动中,教育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矿泉水瓶之类生活垃圾,要放在垃圾箱或垃圾池中,并能做到无论在校园还是在校外碰到垃圾主动捡拾到垃圾箱中,让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成为习惯。

二、科学利用课本中的环保知识,进行环保教育

在课堂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理解和运用外,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自觉变成环保志愿者。例如:在讲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时,除了教会学生从产生的角度来区分乐音和噪声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来区分乐音和噪声。在这节课中,教师最好打破学科界限,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环保演讲会。让学生自觉查资料并展开讨论: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该怎样做?在图书馆、医院里、走廊里等场所,静悄悄的走,不大声喧哗。不要让自己成为令人讨厌声音的制造者,这也是一个有教养的学生必须做到的。

再就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各种能源。比如: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又由于天灾和人为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却在不断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该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氢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电磁波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危害。它会使人出现头痛、眠、健忘等“亚健康”状态。还会使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失衡,导致心律加快,吸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教育学生要合理地利用电磁波。

在光现象中,除了要让学生知道光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世界,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污染。例如:汽车夜间行驶时所用的前大灯,电焊时产生的强光,若没有保护会伤害人的眼睛。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太阳光的反射造成污染日趋严重。如:高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会产生很强的镜面反射,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还会影响街道上行驶车辆行人的安全。过度受红外线、紫外线照射会使人的皮肤,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当然,初中物理教材并非只能通过以上这些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只要善于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三、和学生一起深入社区进行调查研究

现如今,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城市、农村、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都要共同面对、共同参与。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实际,运用所学的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在物理课本上,很多章节就有这方面的内容,如在《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一节里,要求学生调查“教室里令人心烦的噪声有哪些?来源在哪里?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弱这些噪声?”、“工厂里、公路上的噪声源有哪些?”、“谈谈你对城市禁鞭的看法”;再如在《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课后,也要求调查“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施”。教师应重视开展这些活动,要把它当成“硬任务”去完成,最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总结,集体撰写调查报告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等。这样做,不但能够加强对课堂知识的深入理解,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组织带领学生开展环保活动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它需要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环保意识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为。如:不使用难于降解的一次性泡沫盒、塑料袋,不随地抛洒垃圾、不乱扔废旧电池等等。物理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捡拾、打捞塑料袋、收集废旧电池、到街头宣传环保知识、发放环保材料等。

参考文献:

对温室效应的看法范文第8篇

一、教师要有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思想支配行动”,作为化学教师而言,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意识到化学教学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它们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境教育就更生动、更具体、更直接、更有教育意义。如药品取用为什么要按规定用量,没说明用量则取少量,固体药品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则取1-2ml,这样既节约药品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如对用剩药品的处理:为什么不能放回原瓶,不能抛弃,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里,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防止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危险;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需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制气体的装置为什么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什么要对尾气进行处理;以及闻气体的方法;化学试剂的贮存和使用等等。化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时机,教师必需运用好这环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新课标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例如,在讲“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单元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空气的污染与治理,沙尘瀑的产生与防治,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中毒以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还可以给学生讲解臭氧的作用以及出现臭氧空洞的严重后果等。在讲解“自然界的水”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贯穿其中,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的尖锐;这样能很好的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之体会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可以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给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空气的污染、温室效应,以及为何要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等。在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以及废旧电池为何要回收等;在讲解“有机合成材料”时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如何解决“白色污染”,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主人。

作为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书本知识,结合身边实际把环境教育穿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以及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具有一定的能力,因此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如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争取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受到教育,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认识。还可以利用寒署假、节日等空余时间让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的方式对自己生活的地方进行环境调查,看一看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造成这些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首要污染物是什么?有什么严重后果?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加以解决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在化学试题中渗透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