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国际经验表明,作为金融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保险业必须和整个资本市场之间结成良性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保险业发展需要健康的资本市场;

第二,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保险业资金的积极参与。加快这两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保障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中国的保险业发展需要资本市场,在当前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中国保险业发展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从保险公司的数量与规模、保费收入总量与其在GDP中的比重、保险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保险资金运用空间和渠道等方面,都处在比较低的发展层次上。尚在起步阶段的中国保险业目前面临着的一个巨大的发展隐患,就是在银行存款和国债利率水平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保险资金的收益率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目前我国保险业承担的风险金额高达15万亿元,而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不足,不过数百亿元,加之缺乏适当的投资渠道。未来的偿付能力难以提高。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作为组织、分散风险和提供风险保障的信用中介,保险公司必须具备多样化运用保险资金的手段和能力、以保障保险资金这种“救命钱”的安全和收益。相比较而言,证券投资,特别是股票投资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长期收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保险公司运用保险资金的最重要的选择。因此,为了提高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偿付能力,应当开拓保险业资金的投资领域,允许保险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值得欣慰的是,1999年政府已准许保险资金进入证券投资基金,为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开启了一个窗口,也为保险业和资本市场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带来了希望。

另一方面,从资本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保险资金的进入也是不可或缺的:为了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其中的一个主要成分就是保险企业。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看,保险资金是支撑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如在美国。保险业提供的长期资金总额约相当于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总额的1/3。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层次资本市场 法制建设 重要性 现状 完善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满足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的多层次化的要求。从资金供给方来说,由于风险偏好的不同,投资者也是具有不同层次的。风险爱好者愿意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风险中立者会选择购买风险程度适中,预期报酬也非最高的股票;风险规避者则可能去购买国债。但是,中国仅有单一层次的主板市场,该市场对公司上市和交易的风险标准是统一的,从制度上无法为不同风险偏好者提供足够多种类的投资品种和交易场所。从资金需求方来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规模的、不同风险状况的企业对股权融资的需求不尽相同。对于大规模、稳健型、成熟性强的公司,由于其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业绩稳定、经营稳健,可能吸引大批投资者来购买它的股票;但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规模小、产品不够成熟、风险性大,通过主板市场进行融资是不现实的。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高度集中化的倾向,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排斥一部分融资者而向具有优势的融资者倾斜。特别是在为国企服务的主导思想下,市场必定只会为大企业服务而将众多的中小企业排斥在外。目前还在建设中的二板市场虽然增加了交易层次,但其附属于交易所的性质决定了其满足融资需求的能力是有限的,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困难。

二是有利于提供优化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从非证券资本市场到证券资本市场,从场外市场到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入市标准逐步严格,企业素质也呈阶梯式上升,这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市场筛选机制。一方面,在下一级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企业经过培育,将会有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从而进入上一级市场交易;另一方面,对于长期经营不善,已不符合某一层次挂牌标准的企业,则通过退出机制,退出到下一级市场交易。这样形成一种优胜劣汰机制,既有利于保证挂牌公司的质量与其所在市场层次相对应,又能促进上市公司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三是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直接融资有利于分散融资风险,能有效地避免风险向金融系统集中,从而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从国外经验看,在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一旦经济实体发生严重问题,就会导致大量银行坏账,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往往将经济拖入长期不振的境地。当前,中国的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还较低。资料显示,我国股市融资占总融资额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7.5%降至2003年上半年的1.6%。与此同时,银行贷款所占比例却由75.4%一路上升至89.5%。因此,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吸引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额度,从而降低金融风险。而且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规模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会逐步形成风险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子市场,风险承担主体呈现多元化,有利于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我国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现状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法律法规大面积缺失,《若干意见》显得苍白无力。

1999 年的《证券法》是在1998 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背景下起草的, 所以防范风险成为其主导的立法思想。对当时的中国资本市场的态度过于审慎, 而且亦对证券市场缺乏成熟的认识, 以致于颁布不久就修改之声四起。就连其起草小组负责人王连洲也说:《证券法》作为规范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基本法, 留有不少遗憾, 存在不少问题。现行《证券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法》总体上不支持、也不利于我国建立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公司治理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解决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分配问题,对《公司法》的修改势在必行。《公司法》的修改, 不仅关系到促进和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 也关系到中国市场经济和所有制关系的发展方向。1993 年12月通过的《公司法》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 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但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公司法》十大问题。法定资本制的局限;对外投资限额的规定过于僵硬;关于一人公司;没有建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董事长总经理权利与地位的矛盾;在计划募集制度限制下公司募集设立制度被弱化;公司募股还是发起人募股;无记名股票规则有矛盾;未规定股东大会有效出席数额;以及缺少公司诉讼制度。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法制

资本市场20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资本市场是法治的市场,法治对于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推动和保障作用。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法治建设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善于运用法治的方法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产品业务、发行融资、并购重组、资产管理、监管执法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尽快出台《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上市的办法》,并抓紧研究制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建立适当的私募基金监管制度;积极推动制定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统筹研究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修订完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配合立法机关全面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推动立法机关制定出台我国的《期货法》。

二是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建设,要立足于构建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在扩大中关村园区股份报价转让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出台《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上市的办法》,并抓紧研究制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确立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法律制度。要以提高市场效率、发挥市场功能、保护持有人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修订完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

三是积极推动基金法律制度的修改和完善。要在配合立法机关全面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特别是要适应私募基金发展的现实需要,借鉴国际监管经验,按照统一监管标准,防止监管套利的原则,建立适当的私募基金监管制度。

四是抓紧制定完善期货交易法律制度。要认真总结《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立足于期货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明确期货市场的法律定位,完善期货交易和期货风险监管制度,推动立法机关制定出台我国的《期货法》。

参考文献:

1、《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制建设》,合肥晚报2010年12月8日。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中华儿女》:国家越来越重视资本市场,整体经济的证券化率也在快速提高,那么,资本市场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作用和威力到底有多大?

周小全: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金融通、资产定价、配置资源、分散风险等方面,对推动一国或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必然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资本市场规模和证券化程度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样,一个区域的快速崛起,也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大力推动。其典型案例是,美国的西进运动无论是早期的开发,还是后期的新经济崛起,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堪称居功至伟。

资本市场在中国同样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发展资本市场从1990年到现在二十多年,应该说这二十多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阶段,资本市场发展贯穿其中。资本市场最初是为国企脱困服务,通过资本市场推动了国有企业的转型,后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进入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了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个制度框架和运作机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很快实现了做大做强。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资本市场还帮助中国金融行业成功避免了2008年开始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在这一轮危机中中国的金融行业受到的影响非常小,而且在国际整个大的环境中还逆势实现了新发展。

《中华儿女》:根据来河南工作以后了解的情况来看,您对河南资本市场发展方面有何评价?

周小全:根据我的了解和认识,河南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完善,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资本市场的重视,河南资本市场发展进入了一个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态势,企业发行上市增长的很快,在新上市方面走到了中部地区的前列,在全国排名也很靠前,更重要的是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热情。

但是,河南是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五,与河南在中部率先崛起的宏伟目标相比,资本市场发展整体上仍显滞后,我觉得主要表现在:第一,上市公司数量总体偏少,低于全国平均数,在中部六省中排名也不高;第二,一批大型国有企业还没有改制上市,省属国有企业及其控股公司中仅有10家上市公司;第三,中小企业上市资源没有挖掘出来,河南有37万多家中小企业,但上市的很有限;第四,一些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的行业还没有上市公司,比如说河南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但文化和旅游行业还没有一家通过首发的上市公司;第五,已上市公司未能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的功能,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购并整合、做大做强的企业还很少。

《中华儿女》:作为河南省也是中原经济区内唯一一家法人券商,中原证券应该如何促进河南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周小全:大市场需要大券商,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一定要有一个强大的证券行业,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省、一个经济区也是如此。中原经济区及郑州市金融中心两大建设,客观上需要一家强大的本土券商支持,中原证券作为河南唯一的本土券商更是要责无旁贷,作为国有企业更是政治使命所在,中原证券要努力成为河南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投融资载体和战略平台。

中原证券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在服务河南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陆续为许昌远东传动轴、新野纺织、瑞贝卡、豫光金铅、大地传媒、大有能源、宇通客车、神火股份、平煤股份、郑州煤电等多家企业提供了股票融资服务,为平顶山、濮阳、驻马店、洛阳等地市政府提供了城投债服务。目前,公司正在打造“大中原、大投行”战略。公司根植中原,注重的是性价比高的长期性、综合化服务,公司不但熟悉国内资本市场,对河南区域资本市场更为熟悉,对企业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帮助河南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

青年人身处创业最好时代

《中华儿女》:“聚似一团火,散为满天星”常被用于形容各行各业优秀的青联人群体。您作为河南省青联副主席,有什么样的感受?您是怎样看待青联这个大家庭的?

周小全:在我深深爱上河南这片土地的时候,我也与青联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一代又一代青联人的不懈奋斗、无私奉献下,青联已经成为一面光荣的旗帜,在这种独特魅力的感召下,我与广大青年一道,投入到青联的事业中来。青联这个积极向上、温暖和睦的大家庭,“进步、团结、厚重、有为”的优良传统,深深地吸引着我。青联事业是我们每一名青联委员的荣耀和骄傲,青联组织的发展是每名青联人恪尽职守的目标和责任,我将始终积极进取,甘于奉献,精诚团结,共同奋斗,为青联事业的发展尽到一分绵薄之力、献上一片赤诚之心。

《中华儿女》:在您的言论和学术著作中,经常提及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在您看来,青年企业家应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市场,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周小全:资本市场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青年创业企业。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青年企业家要怀揣资本市场之理想,有理想才能行千里。资本市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的行动都直接或间接与资本市场有关。作为一个青年企业家,需要充分学习、认识我们身边的资本市场,仔细思考它如何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自已的理想,如何帮助我们做强做大。其次,资本市场在助推企业成长、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青年企业家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可以说在这个时代,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够利用资本市场,不能够有效地利用全社会的资源,仅靠自身积累去滚动发展,他的成长过程是非常慢的,而且随时可能被其他企业所超越或者遇到困难而被市场消灭。可喜的是,河南省越来越多的青年企业家正在努力认识资本市场,努力接近资本市场,努力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企业业务发展和自身资产增值,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又回报了河南、回报了社会。

《中华儿女》:河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汇聚了全省500多名青年企业家优秀才俊。身为青年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您认为青企协应如何发挥青年企业家沟通和交流的纽带作用,支持青年企业家利用资本市场发展?

周小全:河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在河南团省委的领导下,为会员企业做了许多工作,组织了很多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青年企业家协会的亮点之一就是非常注重将共青团工作、青年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将促进会员企业改制和上市作为青企协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积极为会员企业、为河南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近年来,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先后多次在郑州等地组织了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研讨及宣讲报告会,举办青年企业家走进资本市场系列辅导报告,中原证券有关专家多次现场宣讲,初步培育了一批会员企业为上市后备企业,为加快会员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对重点会员企业,青年企业家协会还做出专门安排,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为会员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国企重组 对策

一、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河南省资本市场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今年(2008年)7月底,河南省共上市58家企业,发行59只股票,融资505.68亿元。其中:境内上市38家,融资294.75亿元;境外上市21家,融资210.72亿元。永煤集团和神马集团等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直接融资已成为国有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成为推动国企改组的主要途径,有力地支持了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原崛起提供了有效的资本支撑。

但是,就河南省资本市场整体现状而言,无论其发展速度和水平,与先进省区,特别是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较起来相对较低。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间接融资的比例过大,上市公司数量偏少,行业结构单一。二是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和规模偏小,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差。三是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力量不强。四是投资者数量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数量偏少。

二、河南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

河南省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客观上河南省是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在证券市场实行按省(市)分配额度时,既影响了上市公司额度的分配,也妨碍了证券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壮大和投资者素质的提高。同时,证券投资中介机构发展缓慢反过来又阻碍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二是主观上对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熟悉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才较缺。有关政府部门对当地证券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壮大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三是资本市场发育不平衡。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三大部分的发育来看,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内部也存在发育不平衡的问题。适合不同层次企业证券融资和股票流动需要的多层次的交易体系有待形成。债券市场中国债发行和交易发展较快,而企业债券发展相对较慢。

三、完善河南资本市场的措施建议

1.建立地方性金融机构,完善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完善间接融资体系,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可以适当缓解国有银行的负担。尽快建立和完善地方银行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风险管理制度、竞争规则以及监管办法,不论所有制如何,只要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就及时依法惩处,保证地方银行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公平竞争。上海浦东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等地方银行的实践表明,从河南的实际出发,可以稳妥地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银行,采取分步走的方法,先试点后推广。

2.培育和发展风险资本市场

培育风险资本市场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私人权益性资本的募集制度,培育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家。为促使河南省风险投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高新技术成果对国有企业的改造,需要就现有的政策法规进行重新审定,尽早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河南省的工商、税务、银行和政府等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风险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鼓励创业的特殊政策,引进国内外著名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产业投资基金和其他公司在河南设立分支机构。

3.发展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为保证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顺利有效的进行,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要进一步规范各类产权交易行为,促进河南省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积极促进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形成“统一、开放、完善”的市场体系,按照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推动国有企业产权流动和重组,有效地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及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把河南产权交易市场建成对河南省国有资产流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资本市场。

4.做好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增强国有资本的扩张能力

上市公司地位是一种极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在河南省国企改革中应充分发挥已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优势,培养一批具有雄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和企业集团。要鼓励已上市公司利用资金优势,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资产重组和收购兼并;要充分利用已上市公司的配股权,发挥融资功能,有效地实现上市公司之间的资产重组;对经营范围相近、经营业务相关、经营上互补性高、关联度强的上市公司,要采取股权置换、相互持股的方式进行股权重组,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进行上市公司的股权回购和新股增发工作,做好上市公司的股权运作。

5.积极稳妥地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国际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

必须抓住国际资本越来越看好中国以及沿海产业加快向内地转移的机遇,进一步转变观念,引导海内外投资机构和财团关注河南,营造吸引国际资本的良好环境。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以“国际资本与河南国有企业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交流与合作等活动,搭建与国际资本对话的平台,借鉴国际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对河南省国有经济进行有效的战略整合。基于民营经济具有灵活的市场运作机制和强大的活力,国企改革也需要民营企业从观念、体制和资金等方面做有益的补充。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摘要】罪名是浓缩的罪状和高度提炼的犯罪构成,规范的罪名应当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但是目前学界对犯罪行为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罪状及犯罪构成方面,对罪名规范的专门研究却鲜有涉及。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罪名频繁修订,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纵深发展致使各类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是提炼罪名时,未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误将犯罪判断要素当作规制对象。因此,厘清资本市场相邻概念是开启罪名研究的钥匙,探寻罪名归纳技巧则是深入把握该罪实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资本市场;规制对象;判断要素

    罪名是罪状的概括,是犯罪构成要件的高度提炼。但是实践中对罪状及犯罪构成要件的关注度远甚于罪名规范本身,前者的研究成果也较后者丰富。究其原因,系罪状及犯罪构成理论关乎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以及一罪与数罪,而罪名本身既不涉及罪也不影响刑,只是一种形式意义上的符号或标志。笔者认为,罪名、罪状以及犯罪构成之间是立体、动态的关联关系,对具体犯罪行为的研究应当贯彻“三位一体”的思路。从功利主义角度衡量,罪名的意义在于以点带面而非“管中窥豹”,对罪名发展做专门研究,不但可以探索其规范规律,也可以折射出社会相关领域的变化。

    对于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等法定犯而言,其罪名选择、发展与资本市场中形形的金融概念密切相关,了解其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极有必要。中国走上经济改革之路是中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先决条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萌生的经济和社会土壤{1}(P.3)。“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实现全市场乃至全社会资产配置的优化。”[1]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机制,需要公平、公正、公开的运作程序。然而,资本市场自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诸如欺诈、虚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并且逐步呈专业性、复杂性、隐蔽性等趋势,现行刑法越来越难以适应发展迅速的犯罪类型。学界对资本市场法律规制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充分并且成果丰硕,[2]不过这些探讨主要围绕该罪的犯罪构成或者修正条款等实体性内容展开,尚无论着从基础性角度对该罪的罪名选择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鉴于此,本文拟撇开常规的研究方法,从罪名的产生、发展入手,理顺资本市场相邻概念之间的关系,揭示罪名规范的发展规律。

    一、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犯罪罪名变更评述

    诚如上文所述,罪状是指刑法分则包含罪刑关系的条文对具体犯罪及其构成特征(要件)的描述,是犯罪构成的载体或规范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对各罪状的剖析,才能掌握种种犯罪的构成特征,明确如何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2}(P.240)。而罪名具有浓缩罪状和归纳犯罪构成的特性。这种特性对立法者和司法机关均提出了严格要求,不但应当注意罪状规定的科学性、明确性而且应当在掌握罪状规定本质的基础上,简洁、概括、明了、专业地进行罪名选择。通过对罪名衡量标准以及发展变化作深入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犯罪构成的变革,把握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立法或司法机关提供学术参考。罪状把握不准、罪名归纳必然有失偏颇;反之,罪名选择不当,必然紧随罪状的修订而频繁变动。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究的连贯性,而且影响资本市场参与者对该犯罪行为的清晰把握。随着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资本市场细分概念越来越多、界限越来越模糊,加上资本市场的特殊性,错误使用概念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如何科学归纳、规范选择罪名应当成为新的研究方式。

    1997年刑法典第182条规定,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或者相互买卖并不持有的证券,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或者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证券所有权的自买自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或者以其他方法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法释[1997]9号)的规定,该条罪名为“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但是立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很快发现,期货市场同样存在操纵行为,发生频率、欺诈手段以及社会危害性丝毫不亚于证券市场。1999年刑法修正案(一)[3]第六条对该罪进行了补充修订,将期货犯罪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畴。根据“两高”《关于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法释[2002]7号),将该罪罪名修订为“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立法活动总是滞后于现实的迅速变化,这是大陆法系国家最显着的特点,立法机关试图制定出明确的、系统化的法律以适应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这一目标不可能完全实现{3}(P.80-83)。实际上,期货市场发展时间并不晚于证券市场。[4]操纵期货市场未能与操纵证券市场同时“入罪”,显然不是因为“立法活动总是滞后于客观现实”,罪状稍作修改即导致罪名修订值得深思,有悖于罪名是罪状的高度提炼这一基本特征。刑法第182条以及刑法修正案(一)无论是立法内容、立法技巧,还是罪名归纳方式均经不起仔细推敲。

    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颁布施行,实现了罪名与罪状的协调。根据“两高”《关于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法释[2007]16号),该罪罪名最终修订为“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从罪名发展看,《修正案》(一)是罪名的被动修订,而《修正案》(六)则是罪名的主动完善;从内容上看,修正案(六)从多个方面对该罪进行了颠覆性完善,在此不再赘述{4}(P.70-71)。不过罪名频繁修订足以说明对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进行理清的重要性。首先,罪名变动频繁,不利于保持刑法的稳定性,尤其是证券、期货这种法定类型的犯罪。刑法第182条从“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到“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再到“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成为我国刑事法律中修订频率最高的罪名之一。不仅反映出相关主体对证券、期货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本质认识存在局限性,而且也使得立法活动远远滞后于社会现实的状况显露无遗。其次,罪名变动频繁,反映出罪名与罪状的协调性差强人意,例如原条文开宗明义描述“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是“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情节严重”的行为,但客观要件第(2) 、(3)项却规定“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说明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的行为不仅包括操纵交易价格,同时也包括操纵交易量。第三,罪名变动频繁,表明罪名归纳技巧尚需完善。

    二、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罪名相关概念及功能

    “实际生活中离开了概念人们就无法进行语言交往”{3}(P.67)。界定基本概念对于研究具体罪状及犯罪构成必不可少,对于罪名选择尤为重要。虽然有不少学者尤其是普通法系学者对“概念法学”提出了猛烈抨击,但是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和层层剥离,是进一步解析犯罪性质的基础,对基本概念把握不准,也是罪名频繁变动的原因之一。

    在诸多资料中,资本市场、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在许多场合常被当成相同的概念使用,在述及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犯罪时也不例外。实际上,三者之间不但内涵迥异,外延也大相径庭。在研究操纵市场犯罪时,证券市场与股票市场是否等同,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是否同一层次,关系到是否准确、规范使用罪名。需要说明的是,该罪罪名的研考本应从“证券市场”入手,但是在金融市场体系中,“资本市场”处于承上启下地位,以“资本市场”为切入点,可以更清晰地理顺不同层次概念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根据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的解释,资本市场即进行长期资本交易的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在金融活动中,该市场涉及资金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较稳定收入,类似于资本投入,故称之为资本市场,亦称“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旨在与调剂政府、公司或金融机构资金余缺的短期资金市场相区别。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5]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政府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刑事立法机关要规制破坏资本市场秩序的行为,相关司法机关要总结罪名,首先都应当弄清资本市场的性质及内涵。目前相关司法机关或者刑法理论学者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存在偏差,政府机构的纲领性文件也含糊不清,以致于刑事法律关于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犯罪的表述存在不少误区及漏洞。[6]

    为了理顺金融体系内部各层次子项目之间的关系,从立体、直观的角度论述证券、期货市场犯罪行为,有必要对相关概念及其功能进行简要分析。

    1.金融市场与罪名排序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下属一级子项目。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金融市场的构成十分复杂,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市场组成的一个庞大体系。[7]“我国将大力发展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内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5}.无论是资本市场、证券市场还是期货市场,层次虽然不同,理论和实践中对三者之间的地位也有争论,但是均属于金融市场的范畴。[8]因此无论从罪状、罪名考量,刑法典将第182条置于刑法第3章第4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顺理成章。但是该罪名中的“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两个体系是否同处于平等位阶,各自承担何种功能,该罪名能否囊括所有的证券、期货等违法违规行为,尚需继续展开研究。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生产资料所有者作用 资本市场作用 企业行为合理化

资本市场是因为企业的需要而出现的,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作用是什么?人们可能都会认为是融资,其实,融资仅仅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之一,资本市场对企业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证企业行为合理化,本文主要分析资本市场对企业行为合理化的作用。

一、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企业中,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与资本市场发生着关系,而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企业行为合理化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生产资料所有者以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本的方式介入企业经济活动,并因此而承担着企业经营后果责任,即承担企业盈亏责任,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因此与企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融为一体,所以,生产资料所有者是企业无可争议的主体。

在企业的运营中,生产资料所有者作用的重要性也表现的非常明显:

首先,由于生产资料所有者必须承担企业经营后果责任,他就必然要监督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这种责任及其相关权力,构成企业内部责任体系和权力安排合理化的基础,如果生产资料所有者不能合理行使相关权力,企业内部就不可能有合理的责任体系,也不可能有权力的合理使用。

其次,由于生产资料所有者提供资本,谋求资本的保值增殖和资本收益,所以,自然要求企业少投入多产出,要求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者和一般劳动者提供劳动,谋求工资和福利,他们对于自身利益的维护和追求往往并不一定有利于企业效益,于是,只有在生产资料所有者直接作用下,企业才会追求经济效益,而企业经济效益是否得到保证则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再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市场信号无非就是表现为是否为企业提供了获取丰厚利润的机会,但是,利润归生产资料所有者所有,亏损由生产资料所有者承担,于是,只有在生产资料所有者直接作用下,经营者才会为生产资料所有者负责,才会对市场信号比较敏感,才会及时作出合理的决策,企业才会对市场有合理的反映。

最后,生产资料所有者、经营者和一般劳动者在企业形成互相依赖又互相争夺的内在约束体系,在这个体系作用下,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工资水平和利润水平的关系、对待社会约束的态度等内外问题都可以得到合理安排和解决,在这个体系作用下,人性的弱点得到克制,人性的优点得到发扬,它使企业组织表现出一系列优越性,如果他们中任何一方不能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这种内在约束体系就不能算完善,企业的行为就要出问题。

二、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合理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但是,对于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合理的发挥作用,则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从客观上来说,生产资料所有者并不一定都是自然人,即便是自然人,他们也不一定全部在企业中就业,于是,他们在企业中发挥作用的难度比经营者和一般劳动者要大的多,同时,社会往往存在一些对企业内部事务进行干预的现象,这种干预一般不利于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合理的发挥作用。

从生产资料所有者本身来说,也存在着许多制约自己在企业中合理发挥作用的因素:

首先,就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抽象化问题。这种现象一般在公有制企业中存在,生产资料所有者是一个抽象的主体,它本身没有意志、没有行为能力、不可能发挥任何作用,这时候,就存在一个生产资料所有权,主要是监督权和经营权的委托和问题,如果在这个委托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实际上脱节,就会出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本来意志无法在企业中实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根本利益无法得到合理维护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此类企业出现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其次,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合理组合问题。在产权多元化,生产资料所有者为多人的企业中,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成员,或者说每一个股东,他们的财力、精力、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以及在企业中行使权力的条件都不一样,但是,在企业中,他们是以集体的名义行使权力、发挥作用的,其中每一个股东的影响力以自己的股权份额为依据,如果企业不能适时保持合宜的资本结构,从而使生产资料所有者适时保持合理的组合,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就不能合理的发挥作用,我国企业中的一股独大就是如此。

再次,就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合理替换问题。在业主制企业中,生产资料所有者可能由于兴趣转移、或者精力衰退和经营能力不济等原因,不能合理发挥生产资料所有者兼经营者作用,这时候,为了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合理替换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在产权多元化的企业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股东对企业丧失信心和兴趣的现象,他们也不可能合理行使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权力,对这些人,也有一个及时合理的替换问题。

最后,就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和谐组合问题。在产权多元化企业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是以集体的名义行使权力,所有者集体内部的和谐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持不同意见者和对企业丧失信心和兴趣的股东不能合理及时的得到替换,就会使所有者集体内部意见分歧,这种局面,一般不利于生产资料所有者集体在企业中合理行使权力,在严重的时候,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内讧甚至有可能毁掉企业,这种案例,在企业实践中不胜枚举。

三、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作用

在解决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合理发挥作用的自身的制约因素方面,资本市场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资本市场不仅为企业提供直接融通资金的条件,而且为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合理替换、合理组合与和谐组合提供条件,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合理发挥作用,从而为保证企业行为合理化发挥着作用。

当然,提供直接融资的条件是一个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对于资本市场的认识偏重于这个作用和其他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是因为:一方面在理论研究中存在偏颇;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其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给人以片面的影响。在理论研究中,由于缺乏对企业理论的认真研究,人们只看到了资本市场对企业直接融资方面的作用,没有看到资本市场对企业行为合理化方面的作用,这种偏颇,实质上是只肯定资本市场中一级市场的作用,对于二级市场,则认为仅仅只是提供了投机和赌博的机会,而没有看到其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全中国只有万分之一的企业有幸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并且,这万分之一的企业的大部分股票在现在以前还不能流动,资本市场在保证企业行为合理化方面的作用根本就无法表现,他必然给人以偏面的影响。

资本市场保证企业行为合理化的作用主要通过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实现,并且主要通过大量的与企业空间距离比较近的地方性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实现:一般业主制企业的业主,在他对经营该企业失去兴趣或者不便于继续执掌经营权的时候,他基本上有这样两种选择,一是聘请一个专门的经营者来进行经营管理,自己主要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约束,另一种就是把企业卖掉,实现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替换,这种替换,只能在资本市场进行;产权多元化的企业要根据需要适时调整企业资本结构,企业股东也必须适时根据需要而合理替换,这一切,也必须在资本市场完成。在资本市场完善的条件下,离开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队伍的,基本上都是对该企业失去信心和兴趣的自然人和法人,加入的和扩大了股权份额的,基本上都是对该企业有信心有兴趣并自以为能够行使好生产资料所有者权力的自然人和法人,单纯跟风投机的人是有的,但他们不是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主流。

就像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不仅使企业可以得到劳动力,而且通过劳动者和企业在市场上的互相选择和再选择,使在企业就业的劳动者一般都是企业所需要同时又对该企业感兴趣有信心的劳动者,从而保证了劳动者集体的能力;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不仅使企业可以得到经理人,而且通过企业和经理人在市场上的互相选择和再选择,使企业的经营者通常都是对经营比较内行同时又对该企业感兴趣有信心的人;完善的资本市场的存在,不仅可以使企业得到必需的资金,而且通过投资者在市场上的选择和再选择,使企业资本结构适时得到合理调整,相应,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得到及时的替换和合理组合,使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主流通常都是对该企业感兴趣有信心,同时又有条件有能力在企业中行使权力的自然人和法人,从而保证了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企业中合理发挥作用的能力,从而也就保证了企业行为的合理化。

资本市场是由于企业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的理论,企业也是市场的产物,他在市场的作用下产生、发展和壮大。如果我们的资本市场体系能够进一步完善,能够充分全面的发挥对企业的作用,我们企业的行为就会更加合理化。

参考文献:

[1]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上海三联书社,1990

[2]刘义圣: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拓展与深化[J]. 福建论坛,2005、6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机制;利率传导;市场化;效果

利率传导理论以及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地位

利率传导机制理论

利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利率变动可以主要从三个渠道和一个政策对实体经济进行传导,利率变动可以通过投资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总产出,也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间接影响总产出,一是通过资本市场证券价格的波动和财富效应来影响总需求,继而影响总产出;二是通过利率和汇率的互动关系所形成的利差、汇率波动或金融资产差价来影响短期资金的大规模流动、货币供给和对外贸易的变化,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波动。因此,投资渠道、资本市场渠道和汇率渠道构成了利率传导的三个渠道。另外,信贷政策的调整所具有的放大效应也会直接影响利率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信贷政策主要从银行角度考虑利率政策对银行运行体系的传导影响。

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地位

在现实中,央行的利率调整决策过程一般是先决定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利率,然后再决定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而同业拆借利率是适应相应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市场行为.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代表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边际成本变动,因而这一利率的变动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调整贷款利率12Sl。另一方面,从货币市场的批发利率到银行零售利率的传导,体现了利率市场化的状况.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的直接对象,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及其反应程度对货币政策作用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现状和原因以及优化途径

利率被金融界公认为是最重要的经济传导机制,发达国家越来越依靠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央行可以运行货币政策,采取以下有利措施,以此引导消费和投资,作用于国民收入,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

首先,分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将会转变为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途径,其基础是利率市场化。其次,陆续放开对市场利率的管制。再次,加快国有企业变革。国有企业产权不明,经营体制没有根本转换,债务负担重,负债率偏高,贷款利率放开将使这部分企业利息负担过重而难以负担,危及国有企业生存。最后,借鉴古典货币模式进行改革。

三、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

3.1调整贷款结构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果不显著的原因,可以为将来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行提供非常明确的理论指导,如人民银行以后在调整利率时,可以采取差别贷款利率调

整的方法。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央行的货币政策只有得到商业银行的积极响应,才能达到调控效果。

3.2推进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

从管制利率、市场利率与货币政策目标变量的长期关系来看根据协整检验的结论,管制利率与总产出、与物价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负相关关系,而市场利率与总产出、与物价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从长期看,管制利率的提高往往伴随着总产出和物价水平的下降,而市场利率的提高往往伴随着总产出和物价水平的提高,因此二者的长期传导效应呈反向关系。

3.3加强商业银行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

从理论上讲,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作为两种不同的融资制度安排,两者在资金和客户方面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但随着金融交易技术的进步、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活动的发展,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正在不断加强,两者呈现出一种竞争性互动关系。从商业银行方面看,由于商业银行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庞大的支付结算网络,掌握着巨大的客户资源,所以,商业银行参与资本市场,不仅会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增强市场的产品供给能力,提高市场的流动性,而且会抑制市场的非理性波动,降低市场风险,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从资本市场方面看,资本市场的发展又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其一,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不断丰富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种类,建立起完善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其二,在规范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加速放宽对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政策和法律限制,积极培育和壮大投资者队伍,完善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其三,在考虑股市的承受能力、保持股市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商业银行上市,将商业银行培育成为重要的上市公司群体,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其四,拓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通道,合理定位和规范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途径,在规范商业银行市场行为的前提下,为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姜再勇、钟正生.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体制转换特征――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考察 [J].《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4.

资本市场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银行 经济资本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资本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为了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使资本得到更好的利用,我国银行积极推行经济资本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是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经济开放化的必然选择。

一、我们为什么选择经济资本管理这一资本管理模式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经济资本管理这一模式?因为经济资本管理模式有着更好的风险视角和风险敏感性,可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帮助资本方保持一定的资本持有;因为经济资本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引导银行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起到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经济资本管理在银行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经济资本管理为银行战略管理提供基础的手段,银行的战略措施主要靠资本的合理计划和操作来实现,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运作上;经济资本管理有效实现了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实现银行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为银行确立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银行内部绩效考核的依据。银行内部会定时对资本的利用情况经行考核,以确定银行的效益,调整银行发展策略,而经济资本管理的数据为其提供了有代表性的依据。

另外,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管理还是出于外部监管单位的要求。政府相关金融监管单位为维护市场稳定,依法对银行进行监管,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督促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模式的推行情况,坚决维护这一管理模式的推行。另外,商业银行上市的要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都成为银行推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出发点。银行要向获得长远的发展,做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谋求上市,获得资金支持,而推行经济资本管理,严格资本管理过程,增强资本控制力,是走向上市之路的基础。

二、我们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现状

2004年3月银监会颁布实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之后,银监会积极推行了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另外,由于市场的逐步发展,各商业银行也意识到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性,在这几股合力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模式逐步推行。首先是中国建设银行,开创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先河,然后依次是这个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不同体制的银行。总之,我们银行中的经济资本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取得的效果还是很好,起到了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我国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现状

尽管我国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我国银行业发展很不成熟,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方法方面。尽管国内多家银行推行了经济资本管理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机构体制等原因,很多银行的管理机制还停留在之前的状态,没有进化到与经济资本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方法,难以达到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的目的,没有形成对资本风险的规避和投资回报的限制,容易造成资本市场的不稳定。

(2)分配方式方面。由于经济资本管理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分配制度,但实际情况中这些必要条件都处于缺失的状态,所以实行经济资本管理以后的银行在分配方式上面也是处在滞后的层面,难以利用分配来调动积极性,非常不利于经济资本的适度配置和高效使用。

(3)考核方式方面。银行作为一个盈利性机构,需要定时对其资本效益经行核算,即资本效益考核,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某段时间银行的资本利用效率,以此为基础调整银行的发展战略,促进银行的发展。银行必须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强化约束机制,以保证银行战略的正确性,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

四、我国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工作的创新

(1)设定工作原则。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工作原则才能得以有效的推行,这些原则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旨在保证经济资本管理的有效推行。

区别对待。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应该以增量为主要参考标准,同时也应该加强对银行的存量管理。对于不同资质的银行,其实际要求也应该不一样,促进多种级别、多种体制的银行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的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银行的资本管理应该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出发点,加强对资本市场的控制。

稳定推进。银行是资本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金融市场稳定的前提,所以经济资本管理一定要注意安全性,保障资本市场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2)运用新的经济资本管理思路。

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银行应该合理评价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力求资本利用最优化,尽可能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做好经济资本回报率管理。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中进行运作,就是为了使其资本最大化,所以做好资本回报率管理非常有必要。通过提高资本回报率来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3)完善经济资本管理的管理措施。经济资本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通过管理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立风险识别和量化机制。资本市场风险大,所以银行应该有专门的机构来对风险进行把握,切实保证银行的资本安全。

做好资本分配和调整工作。资本管理本来就是资本分配和调整的工作,它的作用就是实现资本利益的最大化。

加强信息系统管理建设。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信息系统管理经验,随时掌握自卑呢的动向,把握资本的利用效率。

五、结语

加强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娜.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模式选择,[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