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第1篇

1.与植物对矿物质离子的吸收有关的是 ( )

A.矿物质离子的浓度

B.温度、水、气体等环境条件

C.植物对矿物质离子的吸收能力

D.以上三个都正确

2.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中,竞争系数α、β卢与K1、K2决定物种1、2的竞争结果。物种1取胜,物种2被排斥α、β与K1、K2的关系是 ( )

2015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六)

3.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冷杉、云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 ( )

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4.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 ( )

A.植物、动物

B.生产者、分解者

C.动物、微生物

D.微生物、植物

5.可持续农业的目标是 ( )

A.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减少多种经营

B.保证稳定持续增长的农业生产率

C.保持健康、协调的生态环境,有益于城市人民身体健康

D.合理利用、保护资源,特别是要保证土壤肥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6.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以微观层次为主

B.向微观和宏观发展

C.以宏观层次为主

D.以个体层次为主

7.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

A.光照时间

B.光照强度

C.光照长度

D.光照速度.

8.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___ 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 )。

A.日照强度

B.日照长度

C.常年温度

D.有效积温

9.种群的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繁殖力,两性花植物种群的繁殖 ( )

A.应考虑性别比例问题

B.不考虑性别比例问题

C.应考虑育龄雌体数问题

D.不考虑育龄雌体数问题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的是 ( )

A.遗传诃节

B.食物调节

C.内分泌调节

D.动物的领域性

11.早稻是不宜连作的农作物,其原因是 ( )

A.种群调节

B.竞争作用

C.抗毒作用、

D.他感作用

12.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公式中Pi的意义是 ( )

A.群落中的物种数

B.物种i个在群落中的盖度

C.物种i的个体数

D.物种i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13.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 )

A.快速演替

B.次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

1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高级单位是 ( )

A.群丛

B.群丛组

C.植被型

D.群系组

15.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光能利用率一般是 ( )

A.1%

B.5%

C.10%

D.20%

16.时间长、范围广、闭合式的循环是 ( )

A.气相型循环

B.生物循环:

C.沉积型循环

D.地球化学循环

17.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温室效应

D.水体富营养化

18.使多样性维持高水平的措施是 ( )

A.保持平静

B.强度干扰

C.中度干扰

D.低度干扰

19.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其对温室效应的作用 ( )

A.100%以上

B.80%以上

C.50%以上

D.20%以上

20.下列属于生态因子的是 ( )

A.温度、食物、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B.温度、食物、光、土壤、氧气、二氧化碳等条件

C.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D.温度、湿度、食物、空气和其他相关生物等条件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既能按气相型循环,又能按沉积型循环的元素是___ 。

22.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___ 三大类。

23.当水分不足时,往往会引起动物___ 。

24.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叫 ___ 。

25.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是___ 。

26.碳循环失调的环境问题是 ___ 。

27.而容积较小,临时性,与外界物质交换活跃的库称为___ 。

28.生态学研究的每一个高层次对象,都具有其下级层次对象所不具有的某些___ 。29.在未被生物占领过的区域,从没有种子或孢子体的状态的原生裸地或水体开始的演替,叫___。

30.一些物种的种群密度有一个下限要求,如果低于临界下限,该生物种就不能正常生活,甚至不能生存,这就是___ 。

31.种群的数量随时问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 。

32.在生物机体内部自发性和自运性的时间节律,这种内源节律不是精确的24h,因此称为9___ 。

33.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 。

34.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增加水分摄取;另一方面表现为 。

35.次生演替过程中若群落被进一步破坏叫群落退化或___ 。

36.全球生态学又叫 ___ 。

37.水生植物区别于陆生植物之处,一是通气组织发达;二是机械组织___ 。

38.群落演替最后达到和环境紧密协调的稳定群落叫 ___ 。

39.根据物质循环的路径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___ 和沉积型循环两种类型。40.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___ 的集合。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 )

42.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就是植物的生态型。 ( )

43.特有种属于群落成员。 ( )

44.阳光被大气层的气体所吸收。因此,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辐射的能量也有差异。( )

45.生物群落是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 )

46.群落内部的环境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 接的关系。 ( )

47.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是直接作用。 ( )

48.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某个种群或生态系统所生产出的有机物的数量、重量或能量。( )

49.原生演替的是森林。 ( )

50.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章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系统。因此,生态农业可以根本解决地球日益增长的人口与粮食短缺的问题。 ( )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什么是植物的温周期现象?简述昼夜变量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52.什么是种间竞争?简述种问竞争的特点和类型。

53.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第2篇

关键词:问题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多个领域之中,以高科技为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此同时,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性所有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煤矿开采行业,是非常传统的重工业,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这些就成为了我们煤矿工作者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了,在煤矿开采中,其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就是煤矿开采技术,为此,为了能够提高其开采的效率和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我们必须对其煤矿开采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我国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综合煤矿开采工作的平均的效率仍然不高,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可以说还是属于相对落后的,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其煤矿开采效率提高其安全性,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原因就是没有可靠的地质保障系统,才导致了煤矿开采过程中效率不高的情况发生,一直以来,我国在煤矿建设和开采过程中,都是欠缺相对系统科学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方法,这样就导致了在开采过程中,不能够满足综采中所提出的高精度的开采方法,为此,我们必须要使用现有的高科技技术,对其进行的精确的地质分析和探测,这样才能够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和方向,提高其开采的效率,发挥出综采的最大开发潜能,下面我们就通过简单的论述来对其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1、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

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联合国也在不断的制定和颁布其相关的规定和提议,由此可见,我们人类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和意义,已经把资源和环境问题放在为前所未有的地位中,同样,在对煤炭资源进行开发过程中,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对我们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我国现代大规模开采煤炭过程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破坏环境的程度是多方面的,对水资源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坏,还是造成土地的破坏,最严重就是煤炭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对空气的破坏可以说是非常的严重,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发生,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这样的破坏和污染情况,也导致了煤矿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意义上的限制,在限制煤矿产业发展的情况下也给我们指明了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基于,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的前提下,在使用煤矿开采技术中,我们一定要对其原来相对粗放型和传 统的开采方式,进行完善和创新,重点考虑和关注的开采技术,一定要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让其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另一方面不破坏环境的开采方法,让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道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煤矿开采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和目标。

2、煤矿开采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在进行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矿开采技术是煤矿开采工作的重点,更是决定煤矿开采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但是随着人类对于煤矿产业需求的不断的增加,传统的煤矿开采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的新时代的煤矿开采工作的需求,在实际煤 矿开采过程中总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进行的简述和分析:

2.1严重破坏水资源规律

在煤矿开采技术使用过程中,总会水水资源进行一些严重的破坏,在进行煤矿开采过程中会深入使用长壁采煤法来对岩层和地表进行一些破坏,尤其是对 水资源的规律,破坏情况相对严重,这样的情况是煤矿开采技术中存在的重要的 问题,应该及时的给予解决和处理。在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煤矿开采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使用其方法,以前主要考虑的煤矿的安全问题,而在现实的今天,更需要考虑的是环保方面的问题,在进行煤矿开采技术中使用长壁采煤法来对来进 行煤矿开采工作,对水资源产生破坏的原因,主要就是对地表的结构以及地质情况不够了解,在加上是使用长壁采煤法进行煤矿开采,会使岩层发生大面积的破 坏和移动,为此,为了能够解决类似的问题发生,我们必须在进行煤矿开采之前, 及时的了解和分析地质的规律和发生水破坏的内在规律,这些对于选用煤矿开采技术来说,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必须要经过细致研究和分析之后, 在选择相应的煤矿开采技术方法,充分利用其新的理论方法,开采顺序以及开采方法。

2.2瓦斯处理技术相对的不完善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绿色化学 化学教育 环保意识

一、引言

化学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化学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产生的大量废物和有毒物质日益侵害着人类的健康和地球的环境,破坏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亟须解决这个大问题,绿色化学这一理念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绿色化学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化学教育的实施者,有必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将绿色化学的特点和性质与新课程内容相融合,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化学的功与过

化学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候,自从人类无意中发现火之后,便开始食用熟食,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从此进入文明时代。在逐步了解和利用一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陶、冶炼,以后又懂得了酿造、染色等技术,制得了对人类而言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化学这门学科得以壮大,并成为与其他很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大学科,越来越多的化学知识被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无可非议,化学确实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且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然而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尽善尽美的,化学也一样,它在给我们带来贡献的同时,也在侵害着人类健康及地球环境,并且受到影响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在农业方面,人们利用农药防治农业害虫的历史已有2000余年,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还污染水土资源及空气,并且使病菌、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增强了;塑料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同时存在困扰,塑料回收分类时很困难,且极易燃烧,产生的气体既有毒又污染空气;酸雨和温室效应不容忽视。为此,早在1991年就有有识之士提出绿色化学的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1]。

三、什么是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作为一种现代化学理念,适用于各种化学领域。它提倡从源头就采用消除或减轻污染的科学手段,充分利用资源、能源,采用无害原料,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并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能被产品消纳,实现“零排放”,从而使整个过程和终端实现化学污染防治的一种基本方法。利用绿色化学理念有益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对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科学依据及方法[2]。而作为化学教学的组织者,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渗透绿色化学思维,突出绿色化学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贡献,如防治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改善土壤、水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途径

1.先从教师自身做起

化学教学的实施者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3]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维理念,教师自己必须先深入了解绿色化学,如它提出的背景、概念、性质特点及它对可持续发展作出的贡献等。只有教育者本身了解并接受绿色化学相关知识及理念,才能对受教育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停地补充新知识,积极参与到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培训活动中,如各学校之间组织的绿色化学交流会等,树立较强的绿色意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环境信息和环保知识;其次,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善于发现教学内容中与绿色化学息息相关的线索,并积极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最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端正教学态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实验操作,做到以身作则、言行统一,试想,如果教师都没有像自己教学中要求学生的那样进行实验,那么又如何影响学生,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呢?

2.将绿色化学思维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连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最有利的途径,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延伸,将相关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其中,不仅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这连贯、富有逻辑的讲解更深入人心,使学生印象深刻。

在讲到必修Ⅰ《金属的化学性质》与选修Ⅰ《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这两节内容时,进一步补充重金属元素及过量微量元素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如镉镍电池制造业、合金制造业、玻璃业等化工厂在生产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品时产生的镉、汞等重金属,排入水中造成大量水生物死亡,破坏生态平衡,而被土壤吸收造成庄稼减产,不但如此,人喝下这样的水,将引起重金属中毒,轻则呕吐、腹痛、呼吸困难,重则危及生命。另外作为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也不是多多益善的,如锌元素如果补充过量,则不但会影响人体内其他微量元素的正常吸收和利用,而且可能引起身体组织的损伤;而铁元素摄入过量将引起肝硬化和糖尿病的发生,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通过提供这部分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如高锰酸钾检验不饱和烃、氰酸钾检验三价铁离子、铜与浓硫酸等涉及金属离子的反应和其他化学反应时,不要将实验后的化学试剂等废弃物随意倾倒,而是转入指定容器内统一处理回收。

必修Ⅱ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中介绍了几类电池,在学习电池原理的时候,不如介绍一下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铅、镉等重金属。据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而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4]。然后建议学生不要乱扔废旧电池,在收集到一定数量后将它们送去废旧电池回收站进行回收处理。

在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中,很多有气体生成的实验都是有毒的,如氨气、二氧化硫、氯气的制备与它们的性质实验,铜与稀硝酸、浓硝酸分别反应生成有毒的一氧亚氮、二氧化氮气体的反应等,但它们又都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对于这类实验,教材上在这些实验装置末端加了一个尾气吸收装置,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的装置,生成多余氨气用稀硫酸吸收。而酸性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则是用氢氧化钠或其他碱液吸收。在讲到这些内容时,提出“书上为什么这么‘多此一举’”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说明这些气体对环境及人体的不良影响,由此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及环境保护意识。

除此之外,为了遵循绿色化学思维理念,进一步减小实验给学生及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在做所有化学实验时应该培养学生不浪费药品、严格按照教材要求的剂量做实验的好习惯,力求用最少的实验剂量得到最佳实验效果,做到从源头上减小污染[5]。

3.将绿色化学思维延伸到课外

组织类似《家庭生活污染与环保》这样的讨论会,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相关信息,如“家庭生活产生的污染要比工业污染占的比重大,前者占到了约60%,一个人一天平均要制造0.9千克垃圾,5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2~3个一次性饭盒;一个人因洗发、洗澡、洗衣服等一天平均制造200升废水正在污染着河流、大海和土壤”[6]。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周围存在很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意识到自己可以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然后通过讨论得到解决方案,决心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使用节能灯;节约用水,一水多用,漱口、洗脸、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垃圾在丢弃时实行分类原则;拒绝或尽量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用品:筷子、饭盒等;尽量减少个人化学用品,如牙膏、洗发水、洗衣粉、肥皂的使用量;不用含氟利昂的冰箱;出行时尽量选择步行,如果路途远,则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等。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验,如《当地河水、雨水酸碱性的检测》和《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利用》等,学生在努力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提高对现在环境污染的重视度。积极将绿色化学思维扩展到课外实验,有助于进一步强化绿色化学环保教育。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邻近的污水处理站、化工厂等,拓宽他们的眼界,并进行实地调查,回来后大家互相交流参观后的感受。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客观地让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7]。

五、结语

事实上,绿色化学还可以延伸到其他更为广泛的生活空间,随着人类逐渐发现绿色化学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1世纪将成为绿色化学的世纪。通过不断学习,从教师自身做起,并在研究与实施绿色化学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开始,逐步提高绿色环保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另外,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碧海青天、绿树环绕的自然面貌,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一直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陶洪.强化学实验室绿色化建设的思考[J].内江科技,2008,8.

[2]曹凑心.绿色化学教学的初步探索[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4.

[3]雷晓娥.“一桶水”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4]曾庆洪.电动汽车推广的核心是电池[J].经贸实践,2010,6.

[5]李海鹏.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J].学园教育科研,2011,12.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办公楼;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oday, our country is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the urbanization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stage, energy is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and for quite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bottleneck of restric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much energy and resource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green to energy-saving building, i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urgent requirement. And office building design advocates the use of ecologic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In the new sit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comfortabl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of ecologic energy saving office buildings, is we furthe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he big topic and new task.

Keywords: ecological office buildings; Architecture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 引言

对于办公建筑中的生态节能设计,可以通过增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绿化屋面、改善窗户及玻璃幕墙的热工性能、选择有效的遮阳系统、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等方式来实现办公生态化。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主动式节能方法,如采用高能效的设备系统,采用节能灯具、电器,也可以运用一些如低温辐射楼板、地源热泵等新技术,来提高整个建筑物的节能率,绿色办公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虽然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仅仅只是起步阶段,但对这一方向的探索,无疑是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使人们逐渐对生态问题加以重视,因而将生态思想引入建筑设计中,无疑为建筑设计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很强的节能意识和环境意识,使建筑节能与改善环境互相结合,通过改善办公建筑“呼吸”、降低办公建筑能耗,从而达到改善环境提高办公质量的目的。进入21 世纪,面对全球范围绿色思潮的巨大冲击,绿色生态建筑以“联想自然、表现自然”为基调,符合人们的心理追求,必将成为办公建筑设计的目标。

二、 办公楼的生态可持续设计的意义

办公建筑是公共建筑中的一种较普遍的建筑类型,它的需求量大,由于其本身功能的复杂性和设计的多样性,使其空调能耗非常高,远大于住宅,因为办公建筑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较大。由此可见,办公建筑推行节能的力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建筑节能整体目标的实现,我们也看到,对办公建筑节能问题目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性的研究更是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主要从整体环境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两个方面展开。在整体环境规划中,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与地貌、水土、风向、日照、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在单体建筑设计中,由于不同的功能要求,形成多种的空间组合,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建筑体型影响建筑能耗得失的基本情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使办公建筑能适应新的功能和室内环境的需求,已不断地应用新的技术手段达到较为人性化的办公空间,现代办公楼的设计已朝着顺应功能多元化、大空间的灵活划分,结合有关生态环境和审美等方面的要求,使建筑技术同艺术、材料完美结合。

三、 生态办公楼的发展过程及在技术层面上的发展现状

1987 年正式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针对80 年代以后产生的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等现象,提出的战略性决策,是对以“发展有极限”和“发展无极限”论调为代表的各种针对未来策略观点的扬弃。如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办公建筑设计在技术层面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简述几个方面:

3.1 屋顶遮阳隔热设计

与太阳能利用相反,在炎热地区隔热降低夏季空调负荷成为生态设计的主导思想。设计中根据太阳从东到西各季节运行的轨迹,将格片做成不同的角度,以控制不同季节和时间阳光进入的多少。在屋面上设有这样一个遮阳格片后,使得屋面成为很好的活动空间,同时由于层面减少曝晒,有利于节能,亦成为鲜明的顶部造型。

3.2 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收集器布置在屋顶或镶嵌于垂直的覆面,或窗户、百叶遮阳板上,成为极富代表性的建筑装饰构件。在设计中屋顶上有活动保温板,集热用蓄热墙———特朗贝墙( Trombe Wall) ,即在部分南墙面采用砖墙涂深色乳胶漆,外加玻璃(内夹空气层) ,形成蓄热墙。国外较多采用屋顶设太阳能热水系统装置,这些太阳能收集装置成为影响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

图1 太阳能利用建筑剖面图

3.3 玻璃幕墙

玻璃幕墙因其轻巧优美、晶莹纯净的造型而风靡一时,又曾因能源浪费严重而受各方面谴责,高技术的发展,已使玻璃幕墙改变了能源耗费大的弊病, 进入了生态幕墙时代。德国Al sop &Stormer 大厦采用了水平、竖向格片与玻璃分设两层的双层皮玻璃幕墙,开窗处外面为水平格片,以利于采光通风;窗台间则以竖向格片完全阻挡太阳,两层“皮”中央设有空调散热管,将通风系统很好地结合了进去,也形成了特有的构造形态。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厂锅炉;节能措施;效益

在进行快速发展的时期,能源供应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进行能源生产的时候,也是要对能源消耗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能源储量也在不断的降低,因此,要在能源消耗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节约,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1 电厂锅炉简述

电厂锅炉和其他工业企业的锅炉相比在容量上是非常大的,同时,在参数要求方面也是非常高的。因此,在电力系统中,电厂锅炉是保证电能能够得到源源不断供应的保障。电厂锅炉在不断使用过程中也是在不但的进行发展的,现在的电厂锅炉在压力方面更大,而且,在使用的时候温度也更高,这样就使得锅炉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设备组成方面也是非常的先进。电厂锅炉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因此,在进行电能生产的时候也是有很大的不同。

2 电厂锅炉实施节能措施面临的难题

2.1 锅炉管理者的专业技能与素质有待提高

电厂锅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能耗比较大的情况,和锅炉管理者的素质比较差是有很大的原因,同时,也和节能技术比较落后是有很大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电厂锅炉的使用单位在技术人员方面是比较缺乏的,而且对锅炉的稳定运行管理也是非常缺乏。锅炉的操作管理者在管理知识方面是比较缺乏,而且,在进行管理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和现实出现脱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热电厂一定要对相关的管理进行更好的约束,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锅炉管理者的节能意识,同时也能更好的对锅炉的运行效率进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生产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保证生产效率。

2.2 锅炉燃煤的质量不高

热电厂在进行电能供应的时候,通常都是以加工处理煤炭来作为燃料,因此,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出现燃煤质量不高的情况也是会导致热电厂在进行生产经营的的时候出现综合效益低的情况。在煤炭进行燃烧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燃烧方式不合理的情况,这样是会导致锅炉的燃煤效率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煤炭供应商在进行煤炭供应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将不同等级的煤炭混合在一起进行销售,这样就使得热电厂在进行煤炭采购时进行会出现很多的煤炭一起使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锅炉燃煤的质量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同时也会出现燃煤热值比较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煤炭会出现燃烧不完全的情况,因此产生的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

2.3 锅炉的控制系统中的自动化水平较低

热电厂在锅炉控制系统和节能燃烧方面的自动化水平是非常的低,因此,对锅炉的节能措施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在很多的电厂中,锅炉的自动化水平都是非常的低,这样就使得很多的锅炉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更好的实现生产的需求,很多的电厂在生产过程中是没有给锅炉配备相应的报警系统的,这样就使得锅炉在使用中无法进行及时的保护,在出现超压的情况下也是无法进行报警对其进行保护的。锅炉系统对燃煤情况不能进行自动的调节,这样就使得很多的情况下是需要锅炉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其进行调节的。锅炉在控制系统方面是缺乏自动控制的功能,这样就使得在控制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仪表不适合的情况,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也是经常会出现运行效果不佳的情况。锅炉系统对煤炭的燃烧情况不能进行更好的掌握,这样就会出现燃煤效率低的情况,同时也是会导致锅炉的效率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锅炉的自动控制水平。

2.4 燃料的综合利用效率低

热电厂在使用蒸汽锅炉以后,锅炉的冷却水就出现了直接排放的情况,同时,锅炉在排烟方面也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的大。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燃料浪费的情况,同时也会导致很多的热量不断的散发到空气中,导致出现温室效应不断提高的情况,这样也会降低燃料的综合利用效率。

3 提高电厂锅炉的节能对策

3.1 加强锅炉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电厂企业锅炉日常管理者的素质得到提高,对做好工作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实现锅炉节能目标的有效方式之,对锅炉的运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快地提高锅炉节能降耗的目标,通过对电厂锅炉的管理者进行培训,增强其的专业知识、提高其操作的技能,通过开展培训、定期考核、进行奖惩以及竞赛等活动方式,增强锅炉管理者的责任感、提高其的节能意识。

3.2 充分利用锅炉中的蒸汽

有效利用锅炉的蒸汽也是实现锅炉节能降耗的有效方式之一;电厂企业为了有效提高锅炉蒸汽的利用价值,在锅炉启动之后,应减少锅炉的排汽量、有效利用蒸汽,确保锅炉的疏水器正常运行,更好确保疏水器的热量被回收,有助于实现锅炉的节能降耗。

3.3 通过冷凝水的回收技术实现节能目标

锅炉需要利用产生的蒸汽,通过热设备进而生成冷凝水,通过回收技术有效降低电厂锅炉的能源消耗。因此对锅炉的冷凝水进行有效的回收、实现循环回收的节能环保效果,对降低对能源的消耗、节约用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率的对策。

3.4 对锅炉的炉拱形状进行改变

电厂锅炉的节能降耗与其的炉拱改造密切相关,电厂企业可根据实际对煤种的使用情况,对锅炉炉拱的位置及形状、燃烧状况与效率等方面进行改变,由此提高锅炉的节能。此外对锅炉进行炉拱地改变,对省煤器的配置技术进行安装,有效实现锅炉的节能措施;在锅炉的烟道部位设置省煤器装置,有利于锅炉排烟的温度下降,从而提高燃煤的热效率,可有效减少锅炉煤耗高的浪费现象。

3.5 回收锅炉中的烟气及余热

对锅炉中的烟气与余热进行回收,能有效地提高锅炉热管中传热元件的性能,从而节约锅炉使用的能源。锅炉中的热管换热器是通过热管相互组合而成,并且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流动阻力均小、传热的功率较大等优点。此外,锅炉的热管换热器的受热面位于锅炉的后尾部,能充分地回收锅炉中的排烟余热,提高锅炉的利用率,更好地实现节约能源的目标。

4 结束语

热电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不断降低煤炭消耗成本,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更好的对能耗过高的情况进行治理,导致能耗过高的原因是非多的,对这些情况进行更好的分析,能够更好的促进电厂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锅炉自动化水平得到提高,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能够更好的保证能耗降低。

参考文献

[1]幸福.浅谈锅炉运行中优化调整降低煤耗[J].新疆电力技术,2007(3).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第6篇

关键字:水喷雾灭火系统 雾径 细雾喷头

1.水喷雾灭火系统

水喷雾灭火系统是利用水雾喷头在一定水压下将水流分解成细小水雾滴进行灭火或防护冷却的一种固定式灭火系统,是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投资小、操作方便、灭火效率高的特点。过去水喷雾灭火系统主要用于石化、交通和电力部门的消防系统中,随着大型民用建筑的发展,水喷雾灭火系统在民用建筑消防系统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1997年修订版中,第7.6.6.条明确规定,高层建筑内的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自备发电机房和燃油、燃气锅炉房应设水喷雾灭火系统。

1.1灭火机理

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主要为表面冷却,室息,冲击乳化和稀释。从水雾喷头喷出的雾状水滴,粒径细小,表面积很大,遇火后迅速汽化,带走大量的热量,使燃烧表面温度迅速降到燃点以下,使燃烧体达到冷却目的;当雾状水喷射到燃烧区遇热汽化后,形成比原体积大1700倍的水蒸汽,包围和覆盖在火焰周围,因燃烧体周围的氧浓度降低,使燃烧因缺氧而熄灭;对于不溶于水的可燃液体,雾状水冲击到液体表面并与其混合,形成不燃性的乳状液体层,从而使燃烧中断;对于水溶性液体火灾,由于雾状水能与水溶性液体很好溶合,使可燃烧性浓度降低,降低燃烧速度而熄灭。

1.2系统组成

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组成与雨淋自动灭火系统相似,主要由水源、供水设备、供水管道、雨淋阀组、过滤器和水喷雾喷头组成。水喷雾喷头一般可分为中速水喷雾喷头和高速水喷雾喷头。雨淋阀的控制可为湿式控制、干式控制和电气控制三种。水喷雾灭火系统则应具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应急控制三种启动方式。

1.3适应范围

水喷雾灭火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特点,可用于扑救固体火灾、闪点高于60OC的液体火灾和电气火灾。也可用于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生产、储存装置或装卸设施的防护冷却,但不得用于扑救遇水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燃烧、爆炸的火灾和水雾对保护对象造成严重破坏的火灾。

2.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发展

根据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可以断定水喷雾灭火系统在自身系统组件的完善和适用范围上具有一定的伸展性。

2.1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现状

国内生产的水喷雾喷头有中速和高速水喷雾喷头有两种。中速喷头用于防护冷却,水滴粒径0.4―0.7mm,高速喷头用于灭火,水滴粒径为0.3―0.4mm。目前,粒径太大是制约水喷雾灭火系统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水喷雾灭火系统不能用于保护纸张、木材等可燃物,是因为雾状水会使上述可燃物产生水渍,损失严重;水喷雾灭火系统不能用于保护大、中型电子计算机等贵重设备,是因为大粒径的雾状水喷射到带电设备上时,容易导致电气设备损失和机壳导电现象。

2.2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发展

人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浓雾天长时间在室外行走,身上并没有淋湿的感觉,而衣服表面上仅附着一层细水的雾珠。这说明当雾的粒径很小时,雾珠只是附在物体表面,对内部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防浸渍效果。长时间暴露在雾中的物体,表面上会附着一层水珠,并有滴淌的痕迹,但物体内部并无此现象存在,这说明当计算机等贵重设备置于雾径很小的水喷雾环境中,其内部受水浸损坏的可能性很小。由此可见,要扩展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应用范围,减少喷雾的粒径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2.3减少雾径的技术性探讨

水的雾化质量好坏与喷头的性能和加工精度有关,对于特定的水雾喷头,其工作压力的大小与雾径有直接关系,水的压力越大,雾状水的粒径越小,有效射程越大,功耗越多,综合经济因素,我国现行的《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29-95)规定,当用于灭火时,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35MPa,用于防护冷却时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2Mpa,也就是说,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不能无限增加,否则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在无法提高水雾喷头工作压力的条件下,要减少雾径必须开发新型的水雾喷头,即细雾喷头,从喷头的构造上加以改进。从而使水的雾化质量更高,粒径更小。据悉,国内已有生产厂家正在开发研制此产品,希望能够尽快推出,以进一步推动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应用。

3.水喷雾灭火系统代替气体灭火系统的技术性探讨

3.1气体灭火系统的现状

目前,气体灭火系统以卤代烷和CO2灭火系统为主,还有卤代烷的替代物如烟烙尽、七氟丙烷和EBM气溶胶等灭火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卤代烷和CO2灭火系统已暴露出了相应的环保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首先,卤代烷灭火剂因对大气臭氧层具有严重的破坏性而被禁用;其次,CO2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和高浓度、高造价、低毒性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第三,卤代烷替代物的价格昂贵,应用技术难度较大,其灭火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第四,卤代烷等灭火剂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需定期更换灭火剂,既不经济也不方便;第五,气体灭火系统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灭火成功率低。

正因如此,使用低廉的水喷雾灭火系统替代气体灭火系统成为可能。

3.2水喷雾灭火系统代替气体灭火系统的技术措施

水喷雾灭火系统代替气体灭火系统,必须解决以下主要技术问题。

第一、误动作问题。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一般不允许出现水渍现象,因此当使用水喷雾灭火系统时,首先应解决系统的误动作问题。设计中可采用干式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或预作用控制系统。

第二、减少水渍损失。发生火灾时,水喷雾灭火系统开启灭火后,应尽量减少雾珠对保护物的浸渍损失,以便日后修复。设计中可采用高速水雾喷头,或采用特制的细雾喷头。

第三、电气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众所周知,当带电设备遇到水时,由于水的导电性,一方面容易引起设备电气短路,损坏设备,另一方面又可能对现场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同时,电流还可能穿过水雾,从水雾喷头沿供水管路传播。据有关部门对水雾喷头进行的电绝缘性能实验表明,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越大,雾径越小,泄露电流愈小。因此,当水喷雾灭火系统用于保护电气设备时,系统动作前必须首先切断电源。

4小结

在气体灭火系统的发展受到诸多客观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充分挖掘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内在潜力,使之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晓家.燃油燃气锅炉房和柴油发电机房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给水排水,1999.25(增刊)

2.石磊等民用建筑以水代气灭火的可行性探讨.给水排水,1999.25(8)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第7篇

1.1发电调度计划对节能减排的考虑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电力系统发电计划调度模式主要包括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式、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以及含节能减排因素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5-6]。其调度目标可分别简述为火电机组的运行能耗最低、火电机组的运行费用和污染气体排放综合最低、火电机组运行费用最低等三个方面。1)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式[5]。该模式是我国电力行业结合其自身特殊的电源结构,在原有的“三公”经济发电调度计划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电力行业以火电为主,且火电机组的煤耗率较高(或称能耗水平较低),其重点强调是降低一次能源的消耗问题,即节能问题。2)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6]。该模式主要由欧美等发达国家首先提出,由于这些国家火电机组的煤耗率较低以及其电源结构以清洁能源为主,其重点强调的是火电机组调度运行中的污染气体排放(即减排问题)和经济性的协调。3)含节能减排因素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7]。该模式在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的框架内将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各机组对应的能耗价值、环保价值以及对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等诸多因素采用可量化的货币价值,再利用传统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式进行发电调度。需指出的是,这种模式本质上是采用了市场化的方法将各机组的能耗、污染气体以及对系统安全运行等的影响转化到了统一的货币化度量平台,其运行条件必须依赖于电力市场的成熟以及交易规则的完善。

1.2电力市场对节能减排的考虑基于市场化的手段考虑电力系统节能减排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模式:节能电力市场模式、基于外部成本内置法的电力市场模式、基于排放权交易的电力市场模式、基于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的电力市场模式以及基于发电权交易的电力市场模式。1)节能电力市场模式[8]。该模式主要借鉴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的思想,通过在电力市场中增加能耗惩罚或者能耗约束的方式,使得购电单位在满足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促进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的目的。2)基于外部成本内置法的电力市场模式[9]。该模式采用了外部成本内置法的方法对火电机组的化石燃料外部环境成本进行测算和货币化,并将其计入到发电燃料的内部成本中。该方法本质上是对市场交易中各售电单位的原始报价进行了环境因素的修正,从而使得电力市场的交易主体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蕴含了环境污染最小化的思想。3)基于排放权交易的电力市场模式[10]。排放权交易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设立的,其本质思想是任何企业要排放温室气体,则其必须拥有相应数量的排放权。排放权不足的企业可以从排放权市场上购买排放权;而排放权剩余的企业可在市场上出售排放权,获得收益。排放权的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排放权交易产生的成本或者收益其实就是外部环境成本的货币化体现。4)基于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的电力市场模式[11]。该模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避免可再生能源由于技术成本较高无法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保护政策。该模式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可以更好地促进电力系统节能减排效益的最大化。5)基于发电权交易的电力市场模式[10]。发电权是指各类发电机组在政府下发的年度发电量计划或者通过发电权交易竞争获得的发电电量,而发电权交易是指发电企业将部分或全部发电权电量有偿转让给有剩余发电能力的高效率机组。该交易作为现阶段电力市场节能减排的重要品种,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而实际中也取得了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实效。

2考虑节能减排的发购电计划研究述评

2.1考虑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计划研究述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现有文献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结合节能发电调度计划试点运行均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如2007年8月,文献[5]从国家层面制定的《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成为指导节能发电调度计划工作开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此背景下,文献[12-14]分别结合广东、四川和贵州节能发电的实施情况建立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其中文献[12]重点考虑了网络约束、时段耦合和网损等3个问题,并提出了启发式的2阶段算法求解所建模型,该算法能够较好地处理“寻优”与“时段耦合”之间的关系。文献[13]重点从实时节能调度的角度建立线性化的增量交易模型,并基于等微增率原理最优次序法求解所建模型,该算法具有计算快速、鲁棒性好的优点。文献[14]重点考虑网损对节能调度计划的影响,该模型采用了2阶段算法求解。然而,上述文献均在日或实时调度的时间范畴内研究节能发电问题,为了实现节能效益时间尺度上的统筹,也有一些文献在月度范畴内建立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并给出了求解算法。如文献[15]定性提出了建立月度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的基本框架,并给出了其与日发电调度计划的协调方法和求解该类问题的通用算法,即将模型中的约束条件适当转化后利用标准的非线性优化软件包求解。文献[16-17]则利用机组有序启停方式建立了月度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以实现在“三公调度”基础上系统煤耗最小,所建模型采用启发式算法求解。上述文献重点从发电侧节能降耗的角度开展研究,没有考虑需求侧对发电调度计划节能降耗的影响,而实际中通过需求侧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能降耗。由此,文献[18-19]提出一种基于需求侧节能降耗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文献[20-21]则建立了考虑采暖需求管理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上述模型均采用了成熟的非线性规划软件包求解。

鉴于上述文献的优化空间均在一个省网内,其优化空间有限,为了在更大的空间范畴实现发电调度计划节能降耗的统筹,文献[22]提出了建立考虑空间尺度协调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基本框架;文献[23-25]则重点引入了经济学中高低匹配的思想在跨省的区域电力市场范畴内建立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其中文献[24-25]还给出了基于撮合交易的启发式算法求解所建模型的思路。考虑到采用集中式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时发电企业的自受到较大约束,从而影响了节能发电调度的深入开展,文献[26]通过授予发电企业较大自的方式,更有效地将发电指标从能耗高机组向能耗低机组的转移,从而实现了发电调度计划的节能降耗。而文献[27]则进一步考虑发电侧、用户和调度中心的三方互动,初步构建了智能电网环境下互动式节能发电调度计划体系的基本框架。目前该类问题还处于定性探索性研究阶段,未见具体的模型和求解算法的研究文献报道。上述文献均没有考虑污染气体排放对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的影响,为了兼顾污染气体排放的控制,文献[28-30]从节能和减排2个角度建立节能发电调度计划多目标模型。其中,文献[28]采用了拉格朗日松弛算法求解模型;文献[29]通过对煤耗微增率特性曲线分段线性化后,采用线性规划法求解所建模型;文献[30]采用了非线性多目标加权模糊优化算法求解所建模型。在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中,文献[31-32]提出了在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中考虑污染气体排放管理的基本思想。文献[33-35]建立了纯火电系统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前者采用了混沌遗传混合优化算法求解;后两者均采用经典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解。文献[36]重点研究了水火电力混合系统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采用了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所建模型。文献[37]建立了考虑含热电联产机组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模型采用了经典的遗传算法求解。另外,也有文献重点在市场环境下展开了对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的研究。如文献[38]在排污权交易的市场背景下建立了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文献[39]则强调了更广域的市场环境下实现节能减排来建立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基于电网分解与协调原理的分布式并行算法求解。显然,上述文献均没有考虑风电出力、负荷功率的随机性对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的影响,无法满足未来大规模绿色能源接入以及负荷需求多样化的需要。考虑风电出力,负荷随机性的节能减排发电调度模型,其重点在于强调如何兼顾风电良好的节能减排特性和出力随机性之间的矛盾,以使得所建立的发电调度计划模型能够确保在风电出力和负荷功率随机性造成电网运行条件恶化的环境下,尽可能实现电力系统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最优化。考虑风电出力随机性对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的影响,文献[40-41]在日调度周期内分别建立了负荷分配和机组组合节能发电调度模型。前者采用了遗传算法求解,后者采用了量子遗传算法求解。文献[30]综合考虑风电、水电的随机性,采用MonteCarlo随机模拟的方法首先模拟出风电、水电电量,再以此作为已知值建立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型。由于在建立模型前,模型中的风电和水电等数据是已知的模拟值,故本质上该模型仍属于确定性的模型范畴。同时还需指出的是,由于该模型研究的是月度时间范畴,忽略负荷随机性有待商榷。电力市场环境下考虑风电等随机性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其基本思想是将各类机组的环境价值、能耗价值以及对电网安全运行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均折算成经济价值,再进行经济发电调度计划的决策。如文献[43]就是这一思路的最好佐证。

基于上述思路的延续,文献[44]进一步考虑了风电备用容量补偿成本及风电场“负效率”运行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风电场极限穿透功率惩罚成本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考虑所建模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该模型采用了遗传算法求解。文献[45]则通过加入备用罚函数、风电盈余罚函数和污染评估罚函数来建立考虑风电成本的发电调度模型,该模型也采用了遗传算法求解。文献[46]通过分析风电出力可能被高估和低估的概率,对风电接入将导致系统维持稳定运行的成本增加风险加以考虑,构建了含风电机组的电力系统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非劣排序微分进化的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文献[47]则重点通过引入利润备用容量惩罚成本构建含风电机组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由于所建模型是在含机会约束的随机规划框架内建模,该模型采用了MonteCarlo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智能算法求解。鉴于目前全球温室效应突出,考虑节能减排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中,也有重点从温室气体CO2排放的角度研究低碳发电调度。本质上而言,该类模型是节能减排发电调度模型的具体化(即将多种排放气体的控制改变为直接针对CO2)。如文献[48-49]均将CO2的排放作为一类可调度的资源,在综合考虑低碳电力技术、碳成本和碳约束等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低碳电力调度模型以协调“电平衡”与“碳平衡”。一般而言,考虑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系统网损,而在随机环境下发电调度的系统网损会变得愈加明显,基于这一思考,文献[50]建立考虑交流潮流安全约束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从而确保了优化结果的最优性。该模型采用了细菌觅食算法(BacterialForagingAlgorithm)求解。鉴于风电出力随机性较大,传统文献中只考虑上旋转备用的发电调度计划模型已不能够满足发电调度的需要,由此,含风电出力随机性的发电调度模型需要考虑上下两种旋转备用。其中,上旋转备用用来应对风电场出力突然较少或者火电机组强迫停运;下旋转备用用于应对负荷突然减少或风电场出力突然增加。基于这一客观事实,文献[51]重点考虑系统上、下旋转备用容量的影响,构建了含风电场的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差分进化算法求解。文献[52]通过计算下一个调度日风电场实际出力的条件期望与计划出力的差值,确定了风电对系统上、下旋转备用的需求来建立环境经济发电调度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粒子群算法求解。文献[53]则提出了考虑风电渗透功率的增、减出力旋转备用量化模型,所建模型采用了粒子群算法求解。文献[54]通过定义风电功率间歇波动引起系统备用紧张程度指标以规范化风电备用风险,从而建立了一体化制定经济发电与旋转备用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所建模型采用分解交替迭代求解策略,即将原问题分解为经济发电和旋转备用2个混合优化子问题求解。为应对风电随机性导致的电网运行安全问题,也有文献将风电出力作为“可控”的优化变量。如文献[41,55]认为在风电预测出力范围之内其出力可向下调整,从而避免了风电出力随机性可能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本质上而言,这种思路在风电出力无法不满足电网运行安全要求时,采用了“弃风”手段来确保调度方案的可行性。这在风电等随机性绿色能源的渗透率较高,以及其随机性较大时的电网系统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严格意义上讲火电机组的出力存在“阀点效应”,为了使得建立的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模型更具合理性,应该考虑火电机组阀点效应对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的影响。基于这一认识,文献[56-57]建立了含火电机组阀点效应的发电调度计划模型。但需指出的是,阀点效应的考虑改变了机组能耗与出力之间函数关系的单调性,大幅增加了模型的求解难度。基于此,上述文献均采用了智能算法中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文献[57-59]考虑风电出力、负荷功率的随机性,建立了多场景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模型。这类模型的优点在于充分描述了风电出力和负荷随机性对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的影响,但其优化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场景数的多少。当场景数较大时模型求解非常困难;当场景数较少时其优化结果的最优性又得不到保证。上述模型均采用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以提高模型求解效率和优化结果的最优性。纵观发电调度计划节能减排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环境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以及到考虑节能减排因素的经济发电调度计划三者本质上均是在追求在满足机组和电网安全等各种约束条件下,如何兼顾节能减排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问题。现有文献重点研究了各类随机因素对发电调度计划内在运行条件的影响,如旋转备用、电网安全、网损等因素。但是,针对发电调度计划中节能减排问题,现有文献均停留在含确定性的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优化模型的研究范畴,特别是还缺乏节能减排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

2.2市场环境下考虑节能减排的购电计划研究述评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建立了严格的环境监管体系、提高了排放税收额度、引入了大气排放物(主要是CO和NOX)的额度交易等措施,其考虑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较为成熟,从而使得电力行业中的发电企业不得不将环保上的成本和效益体现在发电报价中,通过市场机制执行了政府在节能和环保上的导向作用。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市场环境下的购电计划模型,在考虑节能减排因素后依然适用。在我国,由于电力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且还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故非常有必要结合我国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再借鉴成熟电力市场的研究经验来研究基于市场化手段的电力系统节能减排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有学者针对我国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节能电力市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文献[60]提出了采用市场机制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安排原则及节能发电的调度模式,为节能减排与电力市场的结合打下了基础。文献[8]定性探讨了节能优先、能耗电价和能耗约束三种节能电力市场模式的初步方案。文献[61]则明确提出了兼顾节能减排和电力市场的初步方案,但对于如何进行节能减排与电力市场的深度结合还需作深入研究。文献[62]明确提出了节能发电调度计划与电力市场两个层面的节能降耗模型,在节能发电调度计划的技术层面中考虑煤耗、网损、排污等因素确定调度优先级;而在电力市场层面则根据交易双方的报价水平以及引起网损的变化来确定交易优先级。延续上述研究思路,文献[63]结合我国湖北省在电力市场开展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初步设计了涵盖年度与月度电力市场的节能减排交易模式,其核心思路是首先确保新能源、清洁机组分配到合理的发电空间,然后再以购电费用最小(社会福利最大)为原则安排火电等机组的电能交易。文献[64]明确提出了准市场化的节能发电调度计划模式。文献[65]提出了能耗权交易和能耗折价标准的概念,实现了能量、能耗、排污三者统一的市场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再按照社会综合成本最小化的目标来优化调度发电机组。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文献[66]进一步提出了细分节能电力市场模式的概念,但市场细分后由于各市场的竞争者较少,该市场模式存在市场力干扰的可能性极大。上述文献还处于对节能电力市场模式设计的初步阶段,具体表现在:这些节能电力市场模式以定性研究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节能电力市场模式;没有涉及到市场主体在节能电力市场环境下购电方法的研究;没有考虑绿色能源和负荷需求随机性对市场交易节能减排的影响。另一方面,就区域电力市场环境下的购电计划模型来看,文献[67]只考虑了电量的优化分配问题,也没有考虑绿色能源、负荷需求等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其研究成果无法满足我国广域电力市场环境下通过跨省交易实现节能减排的需要。

3电力系统节能减排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第8篇

执行新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误区

一是把课程标准直接移植成课堂教学目标。地理课程标准是一种课程终结目标,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后可预期的要求达成,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明确的某一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要求。而课堂教学目标是某节课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有关教材内容必须要达到的具体学习结果,或者说是为达到整个课程目标所需要的支持性前提,它是课程标准的环节性分解结果,比课程标准要具体,要更具有可操作性,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行动方案。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仅以课程标准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显然无法具备明晰的行动纲领,无法弥补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落差,无法调和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的矛盾,更无法解决传统经验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冲突,困惑与迷茫自然便接踵而至。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表述方式上更多体现的是指导性、启发性,弹性空间较大,它针对的是最终需达成的要求,并不表现出达成要求的阶段性标准,教师往往忽视了依据学生学习过程对这一总目标的分解,从而无法形成阶段性操作要求,自然就无法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第二,课程标准由学科专家所写,内容表述中包含了较多的教育术语和专业词汇,这种表达是建立在教师对这些术语理解的基础上的,但实际情况是许多教师对这些表述的本质内涵理解不到位,与专家的预期存在明显落差。第三,教师受教材内容的束缚,先入为主的教材判读阻碍了教师的视线,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地位被颠倒,教学自然便失去了应有的定位。二是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机械套用课程标准结构。新课程标准将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许多教师不顾具体内容结构,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都按此结构进行表述和执行,机械套用。其实,并不是每节课、每个单元环节的要求都如此均衡分布与并列存在的。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教师没有整体把握与理解课程标准的结构性特点,机械地把课程标准看作是这三个部分的合成,忽视了“维度”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递进发展关系。简单地套用自然带来课堂教学目标的模糊与混乱。

有效解读课程标准的策略

第一,深入解读课程标准表述的内涵,明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与要求结构。纵观新课程标准的表述,在两个必修模块中有关教育术语出现的情况如下:“说明”出现16次,“分析”出现8次,“说出”出现4次,其余“简述、描述、阐述、概述、归纳、了解、概括、领悟”等分别出现1次至2次不等。可见,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预期结果主要在于学生能通过课程实施对所学内容达到“说明”和“分析”的程度,据此使学生习得相应的智能,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解读清楚“说明”“分析”等表述用语的内涵是设计教学的首要前提。

“说明”的本身含义是“解释明白”,“分析”的含义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看,两者都需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中各事象之间的联系,前者还需要学生搞清楚“为什么”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种联系的内涵,后者还需要学生能通过分解、辨别、概括形成认知策略。从本质上讲,它们预示的结果都是学生要达成的问题解决的能力。其余的课程标准表述大多也是如此。

通过上述解读,教师们就能够进一步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结构,明了目标应包含几个维度,具体内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如解读“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这一课程标准,可以对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如下:①了解大气是指低层大气;②了解导致大气受热的直接热源;③辨别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对大气热量收支的影响,以及大气对这些辐射的选择性吸收;④有绘制示意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的技能;⑤具有阅读、分析城郊热力环流和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的技能,并且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这些过程。可见,这一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要是知识和技能,如此定位,目标的针对性强,相应的训练就不难设计,教学的效益自然便提高了。

第二,正确解读课程标准的目标指向,明确教材内容的功能定位。“用教材教”是新课程的教材使用价值观,但这依赖于对课程标准目标指向的正确把握,否则,由于受以往教学经验与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容易步入教教材的困境。如针对第一章“探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地理意义”这一课程标准,首先,太阳高度的计算显然不应是教学的目的,教师如果受以往经验影响,把它置于目标中,不仅人为地加大难度,而且也阻碍了探究性活动的开展,从而严重影响真正目标的达成。其次,课程标准既然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那么,地球运动意义的掌握同样不是最终要达成的真正目的,它只能是促使学生发展的载体;课程标准的最终意图在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探究的能力及相应的科学态度,依据这样的目标指向,我们自然就可以让学生分组使用地球公转的课件,自己主动探究发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产生的影响,加深认识,在理解地球运动意义的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三,科学解读课程标准内隐的学习层级,明确课堂教学的顺序。课程标准是希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理想定位,而学生学习结果的达成过程蕴含着深刻的心理机制,换言之,学生的各种更高一级的学习可能性,隐含在比自身更低一级的学习结果之中,学生若要获得某项能力,须以先前已获得的其它一些前提能力为基础,正如人要弹奏一首乐曲,必须依赖于会弹奏音符一样,不仅需要练习和反馈,同时还需要来自先前已经获得的音符排列规则和音阶的支持,从这一角度讲,每一个课程标准都内隐着促使学生形成能力与态度等的学习层级,理清了这一学习顺序,教学的基本顺序也就明朗了。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这一课程标准,通过分析其内隐的学习层级,可将这一问题解决能力的目标安排成能够揭示为达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从属技能的内在联系。

面对实例,能提取地表形态与内外力作用关系信息,并作出判断,能对地表形态与内外力作用关系下达结论,能组合地表形态变化与内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能把岩层或地表物质受力作用后的变化表示出来,对内外力作用的结果能够鉴别,对内外力的表现形式能够鉴别,对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能量来源能够鉴别,能区分地表形态变化的种类。这一由逐级提高的目标顺序组合成的流程中便隐含着一种教学的顺序,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态度等其它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事件和媒体加以组合,课堂教学的组织顺序自然就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