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医学与放射医学

核医学与放射医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核医学与放射医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核医学与放射医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影视技术;放射医学;研究;应用分析

放射是一门医学学科,放射医学又被称为“核医学”与“原子医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产生与发展是以辐射为基础的,一般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1]。从临床内容上将,放射学科主要包括造影、C注、摄像、透视、传统X光线诊断、放射毒理学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肿瘤科患者6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6~62岁不等,平均年龄52.4岁,病程0.5~4.2年不等,平均病程2.4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8~63岁不等,平均年龄54.3岁,病程1~5年不等,平均病程2.5年。

1.2 一般方法

60例肿瘤科患者中,7例患者为生殖系肿瘤、13例为乳腺癌患者、15例为消化道恶性肿瘤、5例为性淋巴瘤、3例患者为头颈部肿瘤、12例患者为肺癌、5例患者为颅内肿瘤。采用传统的检查方法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CR和CT两种现代影像技术检查实验组患者,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准确率。

1.3 统计学分析

与两组患者相关的数据资料,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借助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组间差异,用%描述;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借助t检验的方法比较组间差异,用±描述。对比结果以P0.05,认为统计学方面无意义。经统计学分析、处理,比较两组肿瘤科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具有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肺癌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生殖系肿瘤检测、恶性淋巴瘤检测、乳腺癌检测、头颈部肿瘤检测方面,还是在颅内肿瘤检测方面,与采用传统方法的对照组相比,采用现代影像技术实验组的检测准确率更高、灵敏度更强、特异性更好,经对比,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核能产生之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放射医学的产生就是以核能为基础的。放射医学具有研究发展难度大、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德国科学家伦琴于1895年发现了X光[2],医学界用其进行人体检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医学影像学,现代影视技术在医学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临床诊断角度看,传统的放射医学一般通过对比黑白图像来判断人体疾病的,图像的密度比较小,不利于人眼分辨[3],医师不能准确快捷的获得人体内部信息及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利用CR和CT两种现代影像技术,能够取得很好的检验效果,提高医师的诊断水平,最终提高早期肿瘤的准确性。

本研究中,采用传统的方法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CR和CT两种现代影像技术检查实验组患者,检测结果出来后,无论是在肺癌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生殖系肿瘤检测、恶性淋巴瘤检测、乳腺癌检测、头颈部肿瘤检测方面,还是在颅内肿瘤检测方面,与采用传统方法的对照组相比,采用现代影像技术实验组的检测准确率更高、灵敏度更强、特异性更好。经对比,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CR和CT两种现代影像技术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与效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能够帮助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肿瘤科手术,研究在放射医学中应用现代影像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周荣报.现代影视技术在放射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7(10):64- 65.

[2] 王津京,陈玉荣.在放射医学研究中应用的卫生影视技术[J].中国医学装备,2009,03(23):20- 22.

核医学与放射医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基层医院;核医学;发展

0 引言

我国核医学发展经历了50余年的艰难发展历程,现已具有相当规模。但是,由于核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发展很不平衡,该学科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核医学专业是“大医院”的代名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基层医院实力的增强,许多基层医院也尝试成立核医学科。以下就基层医院核医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1 基层医院成立核医学科的目的

我国“三甲”医院评定标准规定,晋升“三甲”必须有核医学科或者同位素室,因此,基层医院为了顺利通过“三甲”医院的评审而成立核医学科;有些医院是为了提升医院在该地区的竞争力而成立核医学科。

2 基层医院核医学科的发展现状

从目前运行的情况看,大多数核医学科运行都不尽人意,据笔者了解,许多基层医院的核医学科运营举步维艰,业务主要以体外检测和核素治疗为主,核医学影像由于病人量太少、运作成本太高或者仪器故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3 核医学科发展的主要瓶颈

3.1 科室建设投入资金量大 核医学科是从事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房间的装修要符合放射性护标准(GB 16369-1996)[1],故房间装修和防护设备费用较高,另外,取得所在地区卫生、公安和环保部门的许可并办理相关许可证明的程序复杂,费用昂贵;ECT等核医学科仪器的价格昂贵,虽然许多基层医院引进的二手ECT价格相对低廉或甚至是捐赠的,但是后续搬运、安装、维修及建立工作站等等费用很高。

3.2 放射性药物及半成品费用昂贵 一般基层医院距离大城市较远,不能和其他医院的核医学科共享放射性药物,也不能从“奶站”购得,所有费用必须独自承担。放射性药物近年来价格连续上涨,使得运营成本连年上升。

3.3 仪器的故障率高 ECT是核医学科的核心设备,对于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很高,少有不慎就会引起仪器故障,由于该仪器属于进口产品,国内缺乏必要的配件,设备大部分配件需要从国外进口,故维修成本很高。

3.4 学科本身的问题 核医学影像主要反映的是脏器功能状态,对于解剖结构的定位则很有限。近年来,随着超声医学、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和CT在反映脏器功能状态上的快速发展,核医学许多特色检查项目逐渐被其他影像医学所代替。比如肝血管瘤曾经是核医学的优势项目,但现在完全已经被超声检查替代。但是应当看到,目前核医学在甲状腺显像、全身骨扫描、肾功能检测、心肌代谢断层显像、脑功能显像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是其他影像学望尘莫及的。

3.5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2] 基层医院的核医学科医务人员,大多数是由本院的其他专业调整过来,到大医院进行短期学习后从事核医学专业的。核医学专业科班出身的很少,所以,专业技术相对较低,对核医学影像诊断缺乏系统了解,也不能给临床提供准确的、有价值的诊断,长期以往,会逐渐失去临床的信任和支持,核医学会逐渐被边缘化。

4 解决办法

4.1 人才问题

科室发展,人才为先,没有高水平专业人才驾驭,再先进的仪器都是废铜烂铁。作为核医学科主任,掌握着可是发展方向,肩负着科室发展重担,所以一定要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科室人员要轮流到水平较高的医院学习深造,也可以外请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要不断提高本科室人员的专业水平。科室内要定期进行学术讲座,对科室工作人员要明确学习任务,定期考核学习成果,建立一支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队伍。对疑难病例要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并请相关临床科室会诊,做好登记工作,建立特殊病例随访制度。

4.2 仪器的保养和维修[3]

仪器的操作由专人负责,定期对仪器进行除尘。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围,操作要按照常规进行。要和有信誉的工程师签订维修合同,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硬件的工作状态,把仪器的故障率降低到最低。

4.3 增强科研实力,提升科室形象[4]

作为科室带头人,科主任应该率先担负起科研任务,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报刊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要和相关科室医生经常沟通,给他们分发核医学宣传资料,让他们了解核医学,了解核医学检查和治疗的意义和优势。对于一些优势显像项目,如甲状腺显像、肾动态显像、骨扫描等,要对相应的科室做重点宣传,争取让他们把这些检查项目列为诊断常规。对典型病例,应该下科室给主管医生多做解释,从而使他们逐渐产生对核医学的兴趣、信任和依赖。

4.4 形成特色项目

核医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核医学影像、体外检测和核素治疗是学科的三大内容,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力争在某一方面有所突出和突破,形成地区特色,找到学科存在的价值。核医学影像方面,除了要紧紧抓住本院的市场外,特别要和本地区没有核医学显像仪器的医院加强联系,定期通过会诊、学术交流和授课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核医学影像知识,取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体外检测方面,要对本院医护人员进行宣传,人手一册宣传资料,让他们知道核医学科能进行哪些检测项目,对外院不能开展的检测项目,一定要作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必要时要和相关医生私下交流,宣传检测项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核素治疗方面,要针对本地区市场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核素治疗项目,并在短期内形成特色,比如甲亢的碘131治疗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很容易形成地区特色,要积极动员本地区内外科的力量和社会力量来支持你,科室人员要不断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疗水平,提高一次治愈率,并尽可能降低并发症,对患者要提倡“女儿式”服务,要定期随访,及时了解疗效和有无并发症的出现。总之,科室的兴旺发达需要病人量的支持,增加病人数量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4.5 科室发展,宣传为先

当前医疗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的诊疗理念不断产生,科室要获得长足发展,除了要形成“特色”外,加强对外宣传是核医学专业的制胜法宝,众所周知,没有患者的科室一切都空谈。作为基层医院,医院本身的“品牌效应”相对较小,再加上核医学专业诊疗范围相对较狭窄,因此,依靠本院病人量远远不能满足科室发展的需要。要把科室看做是医疗市场的一部分,想法设法增加“人气”,坐在办公室里等病人的医疗模式已经过时,注定要失败,要走出去想法设法“找”病人。对外宣传的重点是医院的内外科,宣传范围要延伸到本地区市、县、乡、镇甚至村一级基层医疗单位。通过举办学习班、到基层讲课、分发宣传资料来加强宣传,必要时要利用网络、电视或广播等媒介进行宣传。

基层医院核医学科的存在和发展,对基层医院的医生和群众是一件“新鲜事”,有诸多困难,也有不少机遇,限制科室发展的客观因素我们无法避免,但在主观上,我们只能付出比其他学科更多的劳动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要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在基层开展核医学专业的优势,因地制宜,找出一条适合科室发展的特色道路。

参考文献:

[1]刘秀杰,马寄晓,田嘉禾等.核医学诊断与治疗规范,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4-28.

[2]赵义刚,勾正兴,甘红灵.关于中小型医院核医学科发展的思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7):419.

核医学与放射医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89SrCl2;治疗;现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006-03

目前,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及其所致骨痛的治疗方法有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外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外科手术、镇痛药物治疗等方法。Lin A等[1]认为放射性核素治疗和外放疗在有症状的转移性骨肿瘤治疗中发挥中心作用。在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方法中,发射纯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89SrCl2(二氯化锶)为当前公认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及转移性骨肿瘤所致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正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89SrCl2的生化特性及作用机制

1.1 生化特性

89SrCl2为放射性核素89Sr(89锶)的二氯化合物。89Sr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与钙属同一族化学元素,故其生物化学特性类似于钙。89Sr主要发射纯β射线,射线能量平均为1.46 MeV,物理半衰期为50.6 d。89SrCl2经静脉注射后很快自血液中消失而聚集在成骨组织,注射后10 d 89Sr在骨肿瘤部位的积聚达到一个平稳的高峰,89Sr在骨转移灶的聚集量是正常骨的2~25倍;89Sr进入体内后10%通过肾脏排泄,其余通过胆道排泄。注射后90 d,89Sr在骨转移灶内的滞留量仍可达20%~88%[2]。研究证实89Sr最长160 d还可在患者的血、尿样本中探测到,可持久地维持药效[3]。其在体内的滞留与血浆清除率的大小和骨转移的程度有关。其血浆清除半衰期最新研究结果为0.25 h[4],较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1.1 h明显加快。

1.2 作用机制

89Sr的生物化学特性类似于钙,其进入骨骼的机制为在MC3T3-E1细胞间质胶原矿化过程中与MC3T3-E1细胞间质胶原矿化结合后进入骨骼[5]。89Sr和稳定Sr(锶)的对比研究显示,接受89SrCl2治疗的患者可获得明显疗效,而接受稳定Sr治疗的患者无明显反应,表明89SrCl2的作用机制是其辐射作用[6]。但其更具体的作用机制如缓解骨痛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7]:①辐射作用使肿瘤体积缩小,相应部位骨组织间及受累的骨膜压力减低;②电离辐射作用影响神经末梢去极化的速度,干扰疼痛在轴索的传导;③抑制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炎性物质的产生。

2 89SrCl2的治疗作用

89SrCl2的主要治疗作用是减轻骨转移灶所致的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89SrCl2治疗后起效的时间是2~14 d,注射一次后镇痛效果可维持3~6个月[8]。Falkmer U等[9]对8051例经89SrCl2及其他核素治疗的骨转移患者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80%的患者疼痛全部或部分减轻,至少50%的患者中位疼痛减轻持续时间≥6个月。Ashok KR等[10]认为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重中之重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止痛治疗。因此,89SrCl2治疗在转移性骨肿瘤所致骨痛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89SrCl2治疗可缩小或消除骨转移灶,延长患者生存期。在部分病例中89SrCl2使病灶减小、减少或消失,但Silberstein EB等[11]指出89SrCl2治疗并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89SrCl2也可用于治疗不伴疼痛的骨转移患者,以预防和延缓骨痛的发生;欧阳伟等[12]报道89SrCl2治疗无骨痛的多发骨转移瘤有效且安全。

有报道用于尚未发现骨转移的癌症患者,预防和延缓骨转移发生的可能[13]。目前多数研究表明89SrCl2不能起到预防和延缓新转移灶发生的作用。

总之,89SrCl2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缓解骨痛和治疗骨转移灶两个方面。

3 89SrCl2疗效的影响因素

目前公认89SrCl2疗效原发病灶有关,来源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转移性骨肿瘤疗效较好,肺癌等其他癌症次之;病灶的位置、大小、分布情况及有否病理性骨折亦可影响其疗效,散发分布、位于中轴骨、病灶较小及不伴有病理性骨折者效果较好,反之则反。国内朱云芝等[14]报道89SrCl2的止痛效果和骨转移癌的原发灶病理类型有关,腺癌导致的骨转移效果较其他病理类型导致的骨转移效果好;国外Baczyk M等[15]报道89SrCl2止痛效果与转移灶的类型有关,成骨性转移灶的治疗效果要比成骨与溶骨混合性转移灶的效果好。

4 89SrCl2治疗的监测

89SrCl2治疗的监测是评价其疗效的重要手段。监测的主要内容有:

4.1 骨痛的监测

如患者治疗前的疼痛情况,治疗后疼痛的减轻程度、持续时间及镇痛药物的减少情况等,以评判疼痛缓解效果,评估内容和标准不尽相同。

4.2 骨转移灶治疗效果监测

骨转移灶经89SrCl2治疗后可减小、减淡、减少或消失。全身骨扫描是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除用于诊断外,亦用于选择89SrCl2治疗病例及监测转移灶治疗效果。Lawrentschuk N等[16]认为全身骨扫描在前列腺癌患者89SrCl2治疗疗效评价中保持金标准的地位。

有学者利用89Sr所发射β射线的韧致辐射效应进行显像,对89SrCl2治疗患者转移灶的效果进行观测,发现韧致辐射显像与骨扫描显像基本一致,有一定应用价值,但目前未推广应用[17]。

4.3 生理生化监测

既往主要监测89SrCl2治疗的血液学毒副作用。但Van der Poel HG等[18]在经89SrCl2治疗有效的前列腺癌患者中观测到肿瘤标志物PSA减少,并观测到这类患者治疗前PSA越高治疗效果越好;Li Y等[19]则观察到CD4+和CD8+比值升高且比值与89SrCl2疗效相关,疗效较好者比值越高;有学者还监测到碱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素水平降低[20]。因此,可将肿瘤标志物、CD4+和CD8+比值、碱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素水平等列入89SrCl2治疗后的监测指标,以协助观察治疗效果。

5 89SrCl2治疗的毒副作用

由于89SrCl2主要发射纯β射线,几乎不含有γ射线,而且其β射线在体内的穿透范围为3 mm,在有效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使患者的全身辐射剂量大大减小,因此89SrCl2治疗的毒副作用较小。89SrCl2治疗的主要副作用为血液学的毒副作用,部分患者在治疗后4周左右出现轻度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在12周内即恢复到治疗前水平。Baczyk M[21]等的研究显示89SrCl2治疗后罕见严重毒副作用发生。Liepe K[22]等则报道89SrCl2治疗后无严重毒副作用发生。几乎所有的报道均认为89SrCl2治疗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89SrCl2治疗是安全的。

6 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及联合应用

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89SrCl2更能靶向定位于所有受累部位,包括骨扫描及X线片或CT、MRI难以发现的隐匿转移癌灶,选择性病灶摄取使正常组织仅受有限的辐射剂量而治疗效率增高,副作用较小[23]。但其也有不足之处,因而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治疗转移性骨肿瘤。Hillegonds DJ等[24]认为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是非常关键的,放射性核素治疗未得到充分利用,放射性核素与其他方法(如膦酸盐、放疗、化疗、药物致痛、增敏化疗)联合以提高疗效是值得提倡的。通过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可提高治疗效果。

6.1 与外放疗联合应用

外放疗主要用于病灶比较局限的骨转移灶所致的疼痛的治疗,对多发骨转移病灶则效果较差。而89SrCl2对多发骨转移灶疗效则更好,二者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1]。国内张红等[25]报道局部外照射联合89Sr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止痛效果优于单纯局部外照射,且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6.2 与化疗的联合应用

化疗主要用于原发病灶的治疗,对骨转移灶所致骨痛的疗效不明显。若将化疗与89SrCl2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24,26-27]。Silberstein EB[11]报道已有研究证明将化疗与89SrCl2联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由于化疗的毒副作用,二者联合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毒副作用。

6.3 与内分泌治疗联合治疗

前列腺癌、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治疗可与内分泌治疗联合,张景军等[28]报道全雄激素阻断联合放射性核素89Sr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对骨转移灶有消除、抑制生长作用,不良反应少,止痛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周明等[29]报道孕激素结合内放射(89SrCl2)治疗对乳腺癌骨转移瘤缓解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副作用小。

6.4 与其他放射性核素联合治疗

目前,治疗骨转移灶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除89SrCl2之外还有99Tc-MDP(99锝标记亚甲基二膦酸盐),153Sm-EDTMP(153钐标记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86Re-HEDP(186铼标记1-羟基亚乙基二膦酸)等,单独应用时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任辉等[30]报道联合使用99Tc-MDP和89SrCl2用于骨转移癌止痛有较好的疗效。有研究显示153Sm-EDTMP和186Re-HEDP治疗时骨表面剂量达到与89SrCl2相同时,总使用剂量要比89SrCl2分别高出37%和48%,故副作用可能较89SrCl2要高[31]。但Hillegonds DJ等[32]报道153Sm-EDTMP 可调节肿瘤细胞表型及T细胞介导杀伤作用,而89SrCl2这方面的作用尚待研究。

6.5 与膦酸盐类药物联合应用

膦酸盐为一种能被骨组织吸附,具有强力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制剂,能减轻肿瘤引起的溶骨,使骨痛和高血钙症状得到缓解,具有较好的疗效,两者合用可起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任辉等[33]及Storto G等[34]报道二者联合应用止痛效果及KP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单独用药。

6.6 与外科手术联合应用

杨祚章等[35]开展了脊柱转移癌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观测到二者联合应用局部抗癌作用明显。同为放射性核素,89SrCl2与外科手术联合应用对于多发骨转移患者特别是有椎体伴其他部位骨骼转移的患者具有可行性。

目前,采用89SrCl2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是总体趋势。

7 重复治疗

除了可与上述方法联合应用外,89SrCl2还可重复使用以治疗骨转移灶。Finlay IG等[27]报道89SrCl2重复治疗能有效缓解多数患者的疼痛。Hillegonds DJ等[24]除了提倡放射性核素与其他方法联合以提高疗效外,亦提倡放射性核素重复治疗。笔者对71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经89SrCl2重复治疗后的疗效进行系统回顾分析,观察到89SrCl2重复治疗安全可行,可明显提高止痛效果,但不能进一步提高转移灶治疗效果(前列腺癌患者除外)[36]。

8 治疗原发性骨肿瘤

89SrCl2除用于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外,最近有作者运用其治疗原发骨肿瘤。温琥玲等[37]运用89SrCl2及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多发骨髓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89SrCl2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Lin A, Ray ME. Targeted and systemic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is[J].Cancer Metastasis Rev,2006,25(4):669-675.

[2]Blake GM, Zivanovic MA, Mc Ewan AJ, et al. Sr-89 therapy: Strontium-89 kinetics in disseminated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J].Eur J Nucl Med,1986,12:447-454.

[3]Ben Yosef R, Pelled O, Marko R, et al. Establishing schedules for repeated doses of strontium and for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in hormone-resistant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measurement of blood and urine strontium levels[J].Am J Clin Oncol,2005,28(2):138-142.

[4]Li Wei Bo, Hollriegl Vera, Roth Paul, et al. Influence of human biokinetics of strontium on internal ingestion dose of 90Sr and absorbed dose of 89Sr to organs and metastases[J].Rad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biophysics,2008,47(2):225-239.

[5]Davis J, Cook ND, Pither RJ. Biologic mechanisms of 89SrCl2 incorporation into type I collagen during bone mineralization[J].J Nucl Med,2000,41(1):183-188.

[6]Lewington VJ, Mc Ewan, Ackery DM, et al.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ed crossover study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Strontium-89 in pain pallia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metastatic to bone[J].Eur J Cancer,1991,(27):954-958.

[7]李少林.核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1-367.

[8]Baranauskas Z, Valuckas K, Aleknavicius E, et al. Use of strontium-89 in the analgesic treatment of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J].Medicina (Kaunas),2006,42(1):11-14.

[9]Falkmer U, Jarhult J, Wersall P, et al. A systematic overview of radiation therapy effects in skeletal metastases[J].Acta Oncol,2003,4(5-6):620-633.

[10]Ashok KR, Saxena MD, Sanjeev Kumar MD, et 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Pain in Breast Carcinoma Patients: Current Opin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Pain Practice,2007,2:163-177.

[11]Silberstein EB. Teletherapy and radiopharmaceutical therapy of painful bone metastases[J].Semin Nucl Med,2005,35(2):152-158.

[12]欧阳伟,刘金华,刘伟英.89SrCl2治疗无骨痛的多发性骨转移瘤的效果[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3):390.

[13]曾琴,金雅奎,张强,等.89Sr治疗转移性骨癌的初步临床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17(6):628-630.

[14]朱云芝,汪开明,罗卫华,等.89锶治疗骨转移癌骨痛疗效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4):315.

[15]Baczyk M, Czepczynski R, Milecki P, et al. 89Sr versus 153Sm-EDTMP: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icacy of painful bone metastases in prostate and breast carcinoma[J].Nucl Med Commun,2007,28(4):245-250.

[16]Lawrentschuk N, Davis ID, Bolton DM, et al.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use of radioisotopes for bony disease in prostate cancer: current practice[J].Int J Urol,2007,14(2):89-95.

[17]邓候富,李林,贾志云,等.89Sr韧致辐射显像观察89Sr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5):818-819.

[18]Van der Poel HG, Antonini N, Hoefnagel CA, et al. Serum hemoglobin levels predict response to strontium-89 and rhenium-186-HEDP radionuclide treatment for painful osseous metastases in prostate cancer[J].Urol Int, 2006,77(10):50-56

[19]Li Y, Li XF, Ma Y, et al.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CD4+ and CD8+ T-lymphocytes after strontium-89 chloride therapy for painful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correlate with treatment efficacy[J].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2007,22,(3):367-373.

[20]朱承谟.核医学影像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349.

[21]Baczyk M, Czepczynski R, Milecki P, et al.89Sr versus 153Sm-EDTMP: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icacy of painful bone metastases in prostate and breast carcinoma[J].Nucl Med Commun,2007,28(4):245-250.

[22]Liepe K, Kotzerke J. A comparative study of 188Re-HEDP,188Re-HEDP,153Sm-EDTMP and 89Sr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skeletal metastases[J].Nucl Med Commun,2007,28(8):623-630.

[23]青春,邓侯富,贾志云.放射性核素89Sr治疗骨转移癌的新进展[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7,31(3):160.

[24]Hillegonds DJ, Franklin S, Shelton DK, et al. The management of painful bone metastases with an emphasis on radionuclide therapy[J].J Natl Med Assoc,2007,99(7):785-794.

[25]张红.外照射联合89Sr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J].现代肿瘤学,2007,15(11):1666-1667.

[26]袁志斌.89Sr及联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5,29(2):53.

[27]Finlay IG, Mason MD, Shelley M. Radioisotopes for the palliation of metastatic bone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J].Lancet Oncol,2005,6(6):392-400.

[28]张景军,梁大用,李娟,等.全雄激素阻断联合89锶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骨转移的临床疗效(附37例报告)[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2):176-177,180.

[29]周明,刘枫,赵光日,等.孕激素结合内放射治疗乳腺癌转移性骨痛的疗效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7):815.

[30]任辉,马宏飞,刘玉梅,等.89Sr单用与联合99Tc-MDP治疗骨转移癌止痛疗效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11.

[31]Strigari L, Sciuto R, D'Andrea M, et al. Radiopharmaceutical therapy of bone metastases with 89SrCl2,186Re-HEDP and 153Sm-EDTMP:a dosimetric study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J].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07,34(7):1031-1038.

[32]Chakraborty M, Wansley EK, Carrasquillo JA, et al. The use of chelated radionuclide (samarium-153-ethylenediaminetetramethylenephosphonate) to modulate phenotype of tumor cells and enhance T cell-mediated killing[J].Clin Cancer Res,2008,14(13):4241-4249.

[33]任辉,张宁,王丽.唑来膦酸单独与联合89Sr对骨转移癌镇痛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07,4(5):55-56.

[34]Storto G, Klain M, Paone G, et al. Combined therapy of Sr-89 and zoledron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painful bone metastases[J].Bone,2006,39(1):35-41.

[35]杨祚章,许建波,马世兴,等.脊柱转移癌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2):178.

[36]朱家伦,马世兴,贾丽,等.89SrCl2重复治疗转移性骨肿瘤价值探讨[J].临床医学,2008,28(5):43-44.

核医学与放射医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PET-CT;肿瘤;筛查;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104-02

PET-CT(俗称派特)即最先进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和先进的高分辨多排螺旋CT“两强结合一体化组合型”大型功能代谢与分子影像诊断设备,同时具有PET和CT的检查功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一次检查同时提供病变精确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代谢改变的信息,明显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由于PET-CT检查有许多特殊的准备和要求,需要给予护理配合,若对这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可能导致检查结果的误差甚至检查的失败[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9月~2010年1月在我院行PET-CT检查进行肿瘤筛查者92例,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30~80岁,平均(57.7±7.4)岁。吸烟者及曾经吸烟者20例,吸烟量10~40包/年,承认二手吸烟者23例。病理类型:腺癌54例,黏液腺癌35例,印戒细胞癌2例,类癌1例。分化程度:高分化癌28例,中分化癌42例,低分化癌19例,未分化癌3例。所有受检者行全身PET-CT显像,范围为头顶至双大腿上段。PET-CT扫描后行屏气低剂量胸部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为120 kV,32 mAs,125 mm层厚)。对所有图像进行分析记录。

1.2 检查方法

PET-CT所用示踪剂18F-FDG,由中国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剂量为370 MBq(10 mCi)左右,放化纯度>95%,检查前患者需禁食至少6 h,血糖控制在3.9~8.3 mmol/L,如血糖大于8.3 mmol/L,要做好记录。静脉注射18F-FDG后,患者需安静休息40~60 min上机检查。

2 结果

本组92例患者中,45例最终诊断为无复发转移,47例最终诊断为术后复发转移,其中,11例为局部复发,25例为多发转移。除1例外均明显放射性摄取增高(最大SUV1.1~71.10)。头部及腹部未见重要异常发现。电话随诊41例(时间3~15个月)均无异常发现。通过与最终诊断结果对照,PET-CT最终正确诊断88例,3例假阳性诊断,1例假阴性诊断。其灵敏度为97.2%,特异性为92.0%,准确性为95.1%。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护理

向受检者解释检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测定血糖,称体重。 静脉注射显像剂:根据检查目的不同,选用不同显像剂。注射后请安静休息,不要与人交谈,不要看电视,避免紧张。检查前需按医嘱要求饮水,检查等待过程中不需要憋尿,检查前需排空膀胱,排尿时避免尿液污染体表和衣裤。

3.2 静脉注射18F-FDG的护理

接受检查的患者,需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氟18,因此,注射完药物的患者是一个移动的放射源,对护理人员有一定的伤害力,通过开展学习讲座,晨间提问,中、短期培训等方法提高护理人员对特殊专业、技能的认知。克服谈“核”色变的畏惧,加强对特殊专业的热爱,既要重视又要合理防范是首要任务。其次,加强专科理论技能的学习,护理人员除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同时还要加强放射性核素分裂、注射、给药及放射量计算、防护等理论及操作技能,严格按公斤体重注射药物,防止渗液、漏液。时间是防护的一个重要因素,尽量缩短护理操作时间是至关重要的,要求护理人员技术纯熟,动作轻快、准确[2]。注射后所用的注射器及有关物品必须按放射性废物处理办法严格操作,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照射。核素显像检查者, 注射后离显像检查一般有一段间歇期, 需要患者在专门候检室等待, 嘱咐患者不要随意远离自己的床位, 要尽量减少患者之间的相互照射。

3.2 心理护理

使患者了解检查前的准备、检查程序。营造家庭式环境,让患者感到舒适,又能够在轻松等待检查的同时增长医学知识。接诊人员主动热情,衣着得体,言语亲切、温和,使用文明用语,不厌其烦,对患者尊重、关心,并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及适应科室环境,与患者建立和睦信任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对检查的顾虑,缓解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检查。

3.3 术中护理

上检查床前请先取出体表的金属物品(如腰带、钥匙、项链、手饰、硬币等)。考虑到胚胎和胎儿对辐射的敏感性, 以及放射性药物可能通过乳汁排出的因素, 因此,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对多数放射性药物均属禁忌。故给育龄妇女注射前应询问其是否怀孕及哺乳。哺乳期妇女如必须进行核医学检查,应在注射放射性药物后暂时停止哺乳,并与婴儿隔离,至体内放射性药物降至安全水平方可与婴幼儿接触。做体部PET-CT检查需要双臂上举,一般检查时间在15 min左右;脑部检查不需要双臂上举,手臂放在身体两侧即可,一般检查时间在10 min左右。检查结束后,医生根据图像预览确定患者可离去或增加,有时需加做延迟像(注射显像剂2 h后),针对不同情况要向患者做好必要解释,以取得理解与合作。在检查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对症处理。

3.4 术后护理

检查完毕后,因患者在同一下扫描时间较长,上臂、下肢及腰背部常有不适感,在协助患者下检查床前,应对这些部位进行轻轻按摩,以尽快解除其不适感。此时患者体内的放射性药物尚未完全代谢排出,要告知其饮白开水1 000~1 500 ml,并在2 d内多饮水或进流质饮食,以加速药物清除排泄[3]。排尿后厕所要及时冲洗,带尿管者引流袋中尿液要及时倾倒,接尿器也要及时清洗以免污染环境。最后,告知患者领取检查报告的时间。

4 小结

癌症早期,癌细胞在人体内尚未形成明显肿瘤时,其代谢水平即可明显异于正常细胞。PET-CT显像结果类似医学人体影像的“半透明人”,它能够灵敏地捕捉到早期恶性肿瘤生物代谢特点,形成扫描图像上明显的“亮点”,实现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4]。因此,PET-CT显像技术被形象地称之为早期探测肿瘤的“神眼”。同时,对冠心病、癫痫等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等都可早期诊断。在PET-CT检查过程中, 掌握适当的注射方法、部位及时间,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也相当重要[5]。

由于PET-CT检查有许多特殊的准备和要求,需要给予护理配合,若对这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可能导致检查结果的误差甚至检查的失败。根据笔者的临床实践和学习体会就PET-CT的护理配合作初步介绍和探讨,以克服因护理配合不当而影响核医学检查结果。解除患者的紧张感,使其情绪稳定,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获得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资料。本组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由于护理工作细致到位,密切了患者及家属和工作人员的关系,提高了肿瘤患者在检查中的依从性,减少了影响检查的干扰因素,使PET-CT图像质量得到了保证,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素仙,李兰芬,高凤国.人性化护理在大型仪器检查中的应用[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23(3):57,62.

[2]潘中允.PE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2,362.

[3]付占立,王荣富.能量底物环境对18F-FDG显像的影响[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2,24(2):55-58.

[4]吕杰,孙艳美,孙玲,等.结(直)肠肿瘤患者行18F-FDG PET显像检查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3):767.

核医学与放射医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PET/CT;肺部结节;诊断

【中图分类号】R8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35-02

临床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呼吸科2006年1月-2011年6月因肺部结节就诊接受18F- FDG PET/CT检查的患者54例,均为初诊病例,未接受相关治疗,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34~92岁,平均)59.7±12.3)岁。54 例共计58个结节,50例患者为单个结节,4例患者有2个结节。PET/CT检查前后2周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屏气螺旋CT检查。所有结果经组织学、诊断性治疗或临床随诊证实,对于大小无明显变化的结节,随诊时间≥2年。

1.2 仪器与试剂:PET-CT仪为美国产的GE Discovery LS,18F- FDG 由GEMinitrace 回旋加速器及自动合成系统制备,放化纯度>95%。

1.3 方法

1.3.1 显像方法:患者检查前禁食2h,安静休息10min后所有患者按4.8MBq/kg的速度经三通管静脉注射18F-FDG,休息5min后采用仰卧位开始扫描。先行4排螺旋CT扫描,140kV、80mA、层厚5mm、进床速度11.25mm/s。PET于CT衰减校正后行2D采集,3min/床位,共采集3~4个床位,范围自喉部至脐水平,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叠代法)ordered subset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OSEM) 重建图像,进行滤波反投影衰减校正。将PET和CT图像传送到Xeleris 工作站进行图像对位融合。

1.3.2 图像分析:所得图像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法由2位影像科与核医学科医师共同分析。结合CT 情况,病灶部位对18F-FDG摄取明显高于周围肺本底者即诊断为恶性。对于显影的病灶再进行半定量分析,选择病灶放射性浓聚程度最高的层面,根据病灶形状勾画包括最大活度值90%以上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ROI根据CT所示病灶部位勾画为圆形区域,计算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uptake value,SUV)。恶性肿瘤病灶以SUV 平均值2. 5 作为阳性诊断阈值[2]。

2 结果

54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其中恶性病变46例,包括腺癌27例,鳞癌11例,腺鳞癌4例,大细胞癌1例,小细胞癌1例,类癌2例;良性病变8例,包括结核1例,炎性假瘤1例,错构瘤1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

54例单独以CT征象诊断,正确诊断36例,误诊18例。46例恶性病变结节中有肿瘤的CT特征分叶征为31例,占67.4%,棘突或毛刺征象27例,占58.7%,血管集中或截断14例,占30.4%,结节密度明显不均匀23例,占50.0%,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及钙化分别有8、7、3例。而在8例良性小结节中,棘突或毛刺有4例、分叶征3例、结节密度明显不均匀表现有3例、胸膜凹陷征2例、血管集中或截断及钙化有2例。

PET-CT检查中54例中18F- FDG PET/CT显像阳性42例,有4例恶性结节显像为阴性。8例良性病变中全部正确诊断。PET /CT诊断肺部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3%(42/46)、100%(8/8)和92.5%(50/54)。PET/CT 显示放射性摄取较正常组织高,良性病灶摄取值较低。另外对于直径小于1cm的病灶放射性分布有一定的特点。表现为中心放射性浓聚,周围呈“圆晕征”。在54例患者中,结合PET/CT的SUV值联合CT征象诊断较单独CT相比,其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CT, P

3 讨论

国内外文献均证实了18F- FDG PET/CT对肺部单发结节的诊断价值,早在1998年美国健康保健经济管理局(HCFA)就把肺单发结节的诊断列入PET检查适应证[3]。2001年国外一项循证医学(EBM)2572例综合分析的研究结果的18F- FDG PET/CT诊断肺单发结节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6%、80%[4]。PET/CT实现了功能显像和解剖结构的同机融合,不仅明显提高图像采集速度,可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弥补PET 分辨率较低的不足,同时还能提供附加诊断信息,如结节的大小、有无分叶、毛刺、边缘是否光滑、有无钙化等; Lardinois 等[5]研究已表明,PET/CT对肺癌的诊断优于单独的CT。本研究结果中,单独以CT征象诊断,正确只有66.7%,而PET/CT诊断肺部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1.3%、100%和92.5%。结合PET/CT的SUV值联合CT征象诊断较单独CT相比,其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CT。

18F-FDG示踪剂是葡萄糖类似物被转运至细胞内,利用肿瘤细胞的生物化学特性,让其对18F-FDG摄取较周围正常组织细胞明显而滞留细胞内,用PET/CT 扫描显像并计算出SUV值。一般临床上选取SUV值≥2.5时,视为判别肺部孤立结节性病变为恶性的最佳阈值。但临床工作中研究发现,一些炎症组织、某些良性肿瘤患者如肉芽肿、真菌感染、细菌感染、结核病和糖尿病等患者可表现为18F- FDG的SUV为高摄取值≥2.5时呈假阳性;有些细支气管肺泡癌和类癌SUVmax为低摄取值<2.5时呈假阴性。Nomori等[6]的研究结果认为,PET对

本文研究认为,对于肺内孤立性结节性病18F-FDG PET/CT显像检查提高鉴别诊断率和检出率,需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1)PET-CT扫描双期延迟显像:对肺部孤立性小结节性病灶进行18F-FDG PET/CT扫描双期延迟显像,SUVmax 增加20%以上为恶性,增加0~20% 为可疑恶性,降低为良性;(2)加强阅读PET-CT 扫描胸片:两名以上的高年资临床大夫对阅读PET-CT扫描胸片时,注意肺部结节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影像学特征,可以提高判断肺部孤立性小结节性病灶的良、恶性诊断率和检出率。(3)追问病史:PETCT影像中心诊断大夫要注重追问病史,如PET-CT 检查者是否有糖尿病和重症高血压病史; 患者是否典型刺激性咳嗽、咯血、痰呼吸困难伴进行加重呼吸道病史或肺结核病史,可有助于提高肺部孤立性小结节性病灶的良、恶性诊断率和检出率。

参考文献

[1] 陈境弟,沈冰奇.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J]. 新医学, 2005; 36(10):673-674

[2] 王利伟, 王自正,顾建平,等. 孤立肺结节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5; 29(6):248-251

[3] 党亚萍,刘刚, 王红, 等. PET /CT对肺内结节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J]. 中华肿瘤杂志, 2004; 26) 11); 685-687

[4] 赵军,林祥通,管一晖,等.结核病18F- FDG的PET图像表现的多样性[J].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3;23(21):37- 39

核医学与放射医学范文第6篇

放疗是现代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肺癌、乳腺癌、纵隔肿瘤、食道癌等胸部肿瘤均需接受放射治疗。肺是受辐射中度敏感器官,放疗后可使肿瘤临近的肺组织受到放射剂量超过其发生物效应域值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它是胸部肿瘤放疗后引起的并发症,肺损伤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早期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和后期的放射性纤维化。美国放疗协会把放射性肺损伤评价标准为放疗后90d以内者称为急性损伤,而90天以后者称为后期放射性肺损伤。放射性肺炎通常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同时化疗的患者可诱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1]。

1 临床表现

放射性肺损伤临床上分为急性放射性肺病和后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放射性肺炎不是由细菌、病毒和其它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典型者多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而肺纤维化则发生在放疗后9个月或更晚。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症状和体征与其它肺炎相同,可有低热、咳嗽、咳白色粘液样痰、胸痛、气短、剧烈咳嗽、咯血等症状。查体可有肺实变的征象,干湿罗音、胸膜摩擦音和胸腔积液的体征。后期有杵状指和肺心病征象。甚至可并发心功能衰竭而死亡。急性期症状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以后表现为潜伏期。最后放射性肺纤维化一般由急性放射性肺炎发展而来,一小部患者无急性放射性肺炎,而由隐生肺损伤发展为肺纤维化。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一种由免疫介导引起的双侧淋巴细胞性肺泡炎,是大量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免疫应答反应所致叫散发型放射性肺炎[2]。这种肺炎占放射性肺炎的5~10%,而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与肺照射体积不相符,症状消退后常常不继发纤维化为特征。这类患者表现与过敏性肺炎类似,对激素治疗较为敏感[3,4]。

2 发病机制及病变化

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多为病理学的观察。80年代后则集于“关键靶细胞”的研究。归纳后有以下几种学说:①肺泡上皮损伤;②血管内皮细胞损伤;③肺泡巨噬细胞生长因子;④免疫反应;⑤淋巴管受累;⑥巨细胞病毒参与[5]。可能造成肺纤维化的细胞生长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白介素1.6和纤维连接素[6]。这些因子由肺泡细胞、纤维细胞、肺泡巨噬细胞产生和分泌。受放射刺激后造成纤维细胞增生。大剂量放射后1个月内即可使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半年后到数月明显减少。从而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异常。因为Ⅱ型细胞在肺中有两个重要功能:①合成与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它能维持肺泡的稳定性。②肺泡上皮干细胞[7]。正常Ⅱ型细胞分泌,前列腺素对成纤维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放疗后使Ⅱ型细胞异常变化,使其分泌的功能下降,从而成纤维细胞增生[5],同时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伤,使其通透性增强,使溶解的纤维蛋白渗出,也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导致胶原化形成。

放射性肺损伤病理改变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随着照射时间延长、照射量加大、面积加大而加重。肺泡是主要受损伤的部位。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充血、肺水肿、肺间质增生及肺泡腔的萎陷变小[8]。晚期肺损伤则以肺间隔的进行性纤维化为特征,逐渐出现肺泡萎缩并由结缔组织填充。把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进程分为渗出期、肉芽生长期、纤维增生期和胶原化期。①渗出期:见于放射后1个月内,由镜下见肺泡Ⅰ、Ⅱ型上皮细胞脱落到肺泡腔内,肺泡毛细血管受损,通透性增强,间隙增宽,血浆蛋白向肺泡腔及壁内渗出。②肉芽生长期:使肺泡腔变小,肺泡壁中度增厚,壁内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多,并可见多种细胞成分。③纤维增生期:见于放疗后3~6个月,肺泡壁增厚,肺泡明显缩小,纤维及成纤维细胞增多,Ⅱ型细胞数量增多肥大,并有纤维蛋白样物质出现。④胶原化期:发生在放疗后6个月以上,局部肺泡壁完全被胶原组织代替,肺泡极度萎缩甚至消失,细胞数月减少。也有人把肺损伤分为三期:即急性炎症期;增生期;纤维化期。目前,尚无统一的分期方法。

3 影像学表现

对于放射性肺损伤临床上的检查方法以X光平片(包括CR、DR)和CT扫描为常用。而MDI则有利检测肿瘤的复发及其分期。X线检查: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在放疗后2个月之内。显示为肺野内呈现片状密度均匀的模糊阴影,可多发边界不清的小斑片阴影,而且阴影边缘与照射野相一致,与正常肺组织有明显的分界,此为放射状肺炎的特有的征象[9]。放射性纤维化:照射野内为较纤细的网状或细条状阴影,1个月后逐渐增多,重度增多,病变范围扩大,可融合成致密的块状阴影。阴影长短不一,粗细不等,中间伴有点状密度增高影,肺纹理紊乱,壁胸膜增厚,片状阴影边缘清晰;胸膜肥厚及胸腔积液;肺不张:可为肺叶或肺段不张;可出现纵隔向左右移位现象,有时仅表现为气管扭曲移位[10]。

CT检查:CT的密度分辨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且敏感性高,可以发现同期的X线片不能显示的轻微渗出性病灶。主要征象有:絮状毛玻璃样病灶,密度较淡,边缘模糊,与正常肺组织无明显的分界,病灶内可见肺纹理影。周围胸膜无改变。这是放射性肺损伤的急性期,常见于放疗后4~8周。这种病灶发生在肺尖时要与结核病灶区别。结核病灶多样化,密度不均,且密度高于放射性肺炎病灶。肺内感染性炎症病灶一般按肺叶肺段分布,边缘模糊,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边缘模糊。而放射性肺炎与正常肺组织有清楚的分界,可跨越肺段分布。而且病灶与照射野部位相同。在放疗半年以后则进入慢性期。病灶趋于稳定,出现肺充气不良和纤维化,表现为照射野内跨肺叶肺段分布的条带及三角形致密阴影,边缘清晰,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同时可出现支气管扩张征象。胸膜出现肥厚粘连。支气管、肺门、纵隔牵拉移位。对侧肺出现代偿性肺气肿[11]。

4 预防与防治

放射性肺损伤实际上是一种无感染性的炎症,这种放射性肺炎一般是不可逆的,对它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预防主要是控制使用适当的放射量,放射照射野及放疗的正确的时间。严格预防感冒,减少或禁止吸烟,对其他肺部疾病要及时治疗。放疗期间要严密观察,认真定期查体。首先要认识到肺组织对射线耐受性有各体的差异。比如,有些患者在正常使用值范围内就可出现放射性肺炎的表现。RTOG对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分级标准为:Ⅰ级为轻度干咳或用力时呼吸困难;Ⅱ级为持续性咳嗽,需要麻醉性镇咳药控制,轻度用力则出现呼吸困难;Ⅲ级则严重咳嗽,用任何药物均无效,安静时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吸氧或激素治疗;Ⅳ级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持续吸氧和辅助通气[12~14]。从分级可以看出,放射性肺炎,最早最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与咳嗽,症状且逐渐加重。所以早期应给予恰当的处理。把它控制在1~2级之内,避免升级到3~4级。使用放线菌素D能有改善肺纤维化的作用。阿司匹林、乙胺嗪、布洛芬、消炎嘉定可降低放射性肺炎患者死亡率。但是当前只用于动物实验阶段。运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减轻肺受损伤的程度。丹参制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肺循环,增加肺血液量、抑制自由基产生,维护细胞膜的完整性。而且此类药对肝肾功能及血象情况无不良反应[15~16]。

我们期待着放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减少对胸部肿瘤做放疗时造成正常肺组织的损害。同时要对患者定期做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放射性肺炎,并做好预防和早期治疗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丁文. 放射性肺损伤[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813-816.

[2] 范新华.放射性肺损伤X线表现[J]. 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6:160-161.

[3] 吴开良,等.不同分割照射所致放射性肺损伤及茶色素对其影响[J]. 中华放射学与防护杂志,2001,21:41-42.

[4] 曹京旭,等. 细胞因子与放射性肺损伤[J].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1,25:181-185.

[5] 吴开良. 放射性肺损伤[J].实用癌症杂志,2001,16:110-112.

[6] 白蕴红,等. 放射性间质性肺炎研究转新发展[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7,17:74-76.

[7] 王德文,等.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5,19:200-203.

[8] 曹珍山,等. 大鼠胸部受到ZocyX线肺组织形态计量学改变[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6,16:167-169.

[9] 文邵东,等. 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制作及影像学评价[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003-1005.

[10] 文邵东,等. 放射性肺损伤的CT诊断[J]. 徐洲医学院学报,2003,23:235-237.

[11] 郑红,等. 放射性肺损伤研究进展[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264-1266.

[12] Vujaskovic Z, Angcher MS, Feng QF, et al. Radiation-induced hypoxia may Perpetuate late nomal tissue injury[J]. Int Radiat Oncol boilphys,2001,50:850-851.

[13] Panluhn J, Baumamm M, Hirth-Dietrich C, et al. Rat model of fibrosis:Comparison of fanctional, biochemical, and histopathology cal changes 4 months after single irradiation of the right hemithorax[J]. Toxicology,2001,161:153-163.

[14] Marks LB, yu x,Vugaskovic 1,et al, 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 [M]. Semin Radiat Oncol, 2003.333-345.

核医学与放射医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氟脱氧葡萄糖F18 PET/CT 标准摄取值 血糖浓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32

近年来,随着PET/CT扫描仪在各大医院的普及,18F-FDG PET/CT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日益发挥其在肿瘤诊断、分期、预后评价方面的优势。在对肿瘤的判断中,通常将肝影作为参照物,将异常浓聚影评定为低于、等于或高于肝脏浓聚,恶性肿瘤的浓度一般为明显或轻度高于肝脏浓聚。因此有必要研究肝脏摄取FDG的生理性变化,尤其是血糖浓度对其的影响,以避免由此造成对病灶的误判。

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2月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的扫描图像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6.30±8.39岁。

入选标准:①无肝脏、脾脏及胰腺病变;②无其他区域肿瘤病灶;③无放化疗病史;④血糖浓度<8.3mmol/L。

方法:成像设备为西门子Biograph64 PET/CT(52环LSO晶体/64层螺旋CT),18F-FDG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及上海原子科兴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放化纯度>95%。

受检者检查前禁食6小时以上,注射18F-FDG前测量手指毛细血管血糖浓度,当受检者血糖值<8.3mmol/L时,按体重3.70~5.55MBq/kg静脉注射18F-FDG。让受检者在休息室静息45~60分钟后行PET/CT扫描,采集6~7个床位,2.5分/床位。后处理工作站TureD系统进行图像重建,形成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断层图像及三维投影图像,并测量肝脏CT值、肝脏SUVmax。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肝脏SUVmax与血糖浓度:30例受检者肝脏SUV max 3.03±0.50服从正态分布(P=0.68>0.05);血糖浓度5.77±1.13mmol/L。肝脏SUVmax与血糖浓度行两样本相关性检验,结果两者有明显相关性(r=0.61,P=0.00<0.05),即血糖浓度增高,肝脏FDG摄取随之升高。见图1。

图1 肝脏SUVmax与血糖浓度之间的关系

肝脏SUVmax与肝脏CT值:30例受检者肝脏CT值54.23±7.17HU。肝脏SUVmax与肝脏CT值行两样本相关性检验,结果无明显相关性(r=-0.17,P=0.37>0.05)。

肝脏SUV max与受检者年龄:30例受检者年龄46.30±8.39岁。肝脏SUV max与受检者年龄行两样本相关性检验,结果无明显相关性(r=0.24,P=0.20>0.05)。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血糖浓度、年龄及肝脏CT值因素中只有血糖浓度与肝脏SUVmax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他因素与肝脏SUVmax无明显相关性。肝脏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多余的葡萄糖进入肝脏,在己糖激酶作用下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并进一步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内,同时糖原转变为葡萄糖释放入血的过程被终止。FDG为葡萄糖的类似物,区别之处在于葡萄糖第二位碳原子上的羟基被氟取代。在进食后或血糖升高时,18F-FDG经静脉注射后,由位于细胞膜表面的易化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介导进入肝细胞内,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为6-磷酸-18F-FDG,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的失活,FDG不能从肝脏释放到血液中,而以6-磷酸-18F-FDG的形式沉积在肝细胞内,结果导致肝脏摄取FDG增加。

Choi等首次证实进食对肝内FDG动力学有显著影响[2]:在口服葡萄糖后肝脏的FDG摄取增高。Iozzo等研究表明[3],生理性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促进肝脏的葡萄糖摄取,而且胰岛素敏感性程度与肝内葡萄糖磷酸和去磷酸化作用的平衡相关联。这些报道与本次研究血糖浓度增高、肝脏FDG摄取随之升高的结果相一致。

谭海波等研究显示[4],18F-FDG PET/CT的图像质量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当血糖浓度≥12.0mmol/L时图像质量将显著下降。此外,高血糖浓度还可导致肿瘤对FDG摄取减低[5]。

综合本次研究及文献报道:血糖浓度升高不仅导致肝脏对FDG的摄取增加,还导致肿瘤组织的摄取减少,降低图像质量,导致恶性肿瘤检出率降低。因此必须在行18F-FDG PET/CT检查前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图像判读时需充分考虑血糖浓度对FDG摄取的影响,才能有效降低由此造成的肿瘤漏诊及误诊。

参考文献

1 查锡良,主编.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109.

2 Choi Y,Hawkins RA,Huang SC,et al.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glucose ingestion and kinetic model configurations of FDG in the normal liver[J].J Nucl Med,1994,35:818-823.

3 Iozzo P,Geisler F,Oikonen V,M?ki M,Takala T,et al.Insulin stimulates liver glucose uptake in humans:an 18F-FDG PET study[J].J Nucl Med,2003,44:682-689.

核医学与放射医学范文第8篇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医院中医疗器械的管理也要跟上现代化的脚步,计算机现在已经普遍应用到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但是,大部分的医院对医疗器械的计算机化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医疗器械管理相比医院中其他管理还比较薄弱,这就导致一些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上很不成熟,不能全方面发挥医疗器械在医院中的应用,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所以加强医院医疗器械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和管理已势在必得,这已成为医院管理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计算机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医学成像上的应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所以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各个领域都存在数字化的信息。在人们医疗中好多人体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这就要归功于放射学的快速发展,放射学在医学图像处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在医院的人体成像技术有ct、mri、cr(计算机投影射线照相术)、dsa(数字减影)、nm(核医学成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照相术)、us(超声扫描显像装置)等。这些先进的技术在临床诊断中提供了大量的图像资料,这些丰富的影像资料使医院的医疗提高到了先进水平。(二)计算机对pacs系统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网络通讯、图像的采集等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为医学界图像的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处理、传输奠定了基础。在医学界中医学影像的传输系统和医学影像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存储被称为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系统包括影像医学、计算机技术、放射学、数字化图像处理等技术,它有效的将医学中采集的图像资料转化为数字的形式,充分有效利用了影像资料,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图像的存档和图像的传输系统在医院中可以分为四个大类,第一类是在科室的内部;第二类是在院内的图像系统;第三类是整个医院的pacs系统;第四个大类是基于全院pacs的远程放射医学系统。在医学信息领域中,pacs系统能提供很多功能,比如它可以在会诊、诊断、报告、远程工作站上观察医学的成像,它还可以把这些图像根据图像的不同性质存储到不同的介质中去,并且利用局域网或者广域网进行通讯,给用户提供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pacs系统可以降低医院的支出成本,提高医生的临床诊断率,让医院变成一个数字化的医院。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图像压缩功能,它可以将这些数字图像有效的存储起来,减少了一些专门管理的人员,而且已经存储的图像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查看,在复诊 或当诊断需要时能够快速的对诊断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由于计算机技术还具有网络传输能力,所以在pacs系统中可以将医学图像在整个医院内或者是医院和医院之间互相传输图像信息,促进了远程医疗的快速发展。由计算机应用的pacs系统将成为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的一个模式,这项高新技术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推动着医学不断发展,推广和使用pacs系统将会是医院的必然。但是中国的pacs系统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这项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中国,国家对pacs系统的研发经费发放的比较少,好多中小型医院的医疗设备都比较过时,设备上的数字接口也都不是很标准,更不用说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图像的传输了。而且在医院中好多影像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加上好多医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是非常熟练,这就制约了pacs系统的发展。

三、计算机在医疗器械中的管理

(一)计算机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目的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医院中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其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大,计算机应用的加入方便了医疗器械的管理。目前在医院中计算机管理的范围一般为物品的采购、物品的出入库、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等,专门的管理人员可以将计算机作为主要工具,将计算机管理应用到全范围的工作中去。在管理中使工作信息化,对医院中的医疗器械进行全程跟踪,从进医院一直到设备因报废离开医院,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医疗器械中运用计算机管理技术,不仅可以加强医院财务的管理,而且还能有效的加强价格调控管理。在过去医院从采购到发货都是人工操作,人工填写各种表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容易出现差错,一些业务部门还不能准确的把握器材的使用情况。通过计算机管理后可以有效的将这些问题一一删除,对医疗器材的管理可以了如指掌,有效提高的医疗器材的利用率。在医院中价格管理非常重要,为了杜绝一些科室对病人乱收费的现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跟医疗收费系统联网,使收费价格透明化,当材料价格出现调整时可以迅速通过计算机进行修改。(二)计算机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现状分析。在医疗器械的计算机管理中应该加强对从事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促进医疗器械的计算机化管理。因为医院中医疗器材种类繁多,设备的发放、出入库相对频繁,工作量也随之加大。为了提高对设备管理的工作效率,应该使用条形码技术将医院中所有的医疗器械进行编号,这项技术大大方便了医院设备的管理,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条形码的参与下,计算机在医疗器械中的管理也变得非常简单快捷,当以医疗器械在出入使用时用条码扫描器一扫,这个设备的各种信息就会利用计算机储备起来,这项工作不需要人工输入,全部电脑自动记录,减少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差错。而且当设备在出现故障时,可以迅速的找到设备的生产商,根据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维修,保证了医院的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