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重要性;策略

G623.2

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拓宽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较差【1】。所以,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重视阅读教学的作用,合理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任务。

一、农村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阅读教学,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未能有效组织阅读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较低【2】。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通过讲解文章重点字词、划分课文段落,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较差。而且,在讲解文章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度强调自身的指导作用,没有让学生分析、思考字词含义、文章主题,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

二、农村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合理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很难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以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分析、理解文章主题,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3】。同时,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创造轻松、活跃的阅读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另外,在讲解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鸟的天堂》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榕树具有哪些特点?”“文章中哪些句子表现的作者的欣喜之情?”等,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思考,以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天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味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传授知识,不仅会降低教学质量,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确保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4】。在讲解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提前收集相关的图片、音频,制作成教学课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古诗的含义,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作者与友人分别时哀伤、忧愁的心情,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扮演晏子、楚王以及侍卫等人物,然后要求学生结合教学需求,进行对话表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3.结合教学需求,科学选择阅读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解教材内容,会缩小学生的阅读空间,制约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所以,学习委员实际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补充教学内容,积极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5】。例如,在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下鲁迅的《少年闰土》《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4.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适当推荐一些优秀的阅读书籍、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6】。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分享、讨论阅读的感想和体会,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会严重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追求本真注重实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实践的启示[J].新课程(小学),2016,02:228-229.

[2]李万敏,刘世明.浅析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6,03:142-143.

[3]张召旭.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4,04:57.

[4]魏文生,李晓颖.浅谈乡村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14,14:136.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习惯;阅读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阅读教学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优美的语言,借鉴丰富的写作手法,感受深刻的哲理并学会表达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任务,为了完成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

一、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就是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课堂角色,把自己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尽可能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课前导语的设计、问题的提出方式、归纳总结主题思想的方法等诸多方面去研究和探索,争取教学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2.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通常采用“解题识字、解词、析句分段归纳段意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总结写作方法”的僵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破坏了文学作品的整体美和诗意美,把阅读教学模式化,会造成学生对阅读课的厌倦感。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的切入点,注重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尽量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阅读方法。

二、确立阅读教学的正确导向

阅读教学的效率低,首要原因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得当。其实语文的教学资源是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语文教学的优势,但是正由于阅读教学的方向性不明确,也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杂乱无章。首要阅读教学要确立明确的内容选择,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一是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二是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体现语文的人文特征。阅读教学内容上要精炼,不能只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师要有资源意识,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阅读从狭小的课堂走向课外丰富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不要给学生施加一些目的性很强的阅读任务,力求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休闲和享受,确立了正确的阅读导向,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个性化阅读策略的指导

阅读是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的,个性化阅读更要有科学的方法,读的内容、读的方式,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读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读,都要进行科学的指导。首先,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粗读,然后提出个人对文本内容存在的疑问,再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对文本进行精读。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反复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关键句断以及重点词语;其次,要教会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思想性较深刻的内容,要边读边圈点、勾画,用心去读,由文章内容引发的感受、思考可以随手记录在文章的空白处。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很多阅读方法,不论是教给学生哪种阅读策略,都要以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为原则。

四、多元解读文本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打破教师对文本的“权威性”理解,在阅读中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见解。也许学生的观点是稚嫩甚至可笑的,但是在教师的鼓励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却在潜滋暗长,渐渐学会发现和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如果能够坚持长久,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质量就会越来越高。

总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个性化思维和创新能力。只要语文教师本着尊重文本、关注学生的理念,给予学生独立的阅读空间和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之路就会充满未知的惊喜。

参考文献:

[1]袁廷盛.感知・鉴赏・创造: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0(09).

[2]龚传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J].小学教学参考,2010(25).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下,阅读教学已经不单单是语文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发展形象思维,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不学以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 丰富小学生的知识。

小学生在知识获得方面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小学神话通过吱声的实践经验来直接获取知识,另一种是通过阅读课外知识与材料来间接获取知识。书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知识的保存与传递,书本对于人的教育作用与自身的教育功能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小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辨别是非,明晓道理,所以,小学生阅读教学可以使小学生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

2、 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上,还体现在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培养阅读能力,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的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3、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新课标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要极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要促进学生处立文字信息,认知世界能力的提升与形象思维的发展,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对于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对于优美文字的欣赏等等都有利于学生感悟能力的发展,认知思维的提高与审美情趣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能力等具有重要有意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小学生阅读能力替身的有效策略。

二、 小学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 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讲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分别对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矫正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开发者、在学习中占有主动权,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要将自身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权威者,而对于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与阅读的重要意义,学生的求知欲望无法得到激发,学习中情绪低迷,兴趣低落,参与度与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充分完全的调度,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都不具备,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升,例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这样比较长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且布置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学生在阅读中会聚精会神,既能够全面的阅读文章,又能够找到文章需要的重点与难点,学生会产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逐渐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2、 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合理的多元解读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合理的多元解读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这一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自身能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刻的认知与理解,教师在不断题设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对与阅读文本进行深刻的理解,教师在自身对于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对阅读文本进行理解,倡导学生多元阅读,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视角,学生在多元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探讨与探索,教师的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尊重学生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理解,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阅读兴趣与学习激情逐渐得到激发,学生逐渐爱上学习,爱上阅读,积极与学生进行探索,主动进行合作探究,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的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多元阅读的方向要进行积极探索。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只追求阅读教学的工具性,那么教学过程只剩下了组词、造句、理解文章的意义,阅读教学本身的魅力与内涵将会得不到发挥,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将也会感受不到阅读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果过度强度阅读教学的人文性,那么阅读教学就单单的成为了知识的传递,不论是重视哪一方面与,语文阅读教学都失去了他应该有的魅力与内涵呢,学生都会失去阅读的兴趣与热情,只有将二者完美结合,学生才会将阅读教学的魅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心灵会受到感触,心为情动,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若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要寻找阅读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且将这两节完美结合。

总而言之,小学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的阅读教学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与策略,让语文阅读教学简单实用,返璞归真,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实用性与时效性,让语文课堂散发出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2】 王斌.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探索,2003,(10)

【3】 肖静芬.认真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 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天津郊游,2002,(2)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

阅读教学旨在提高学生与书本、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对话”能力,不是简单地教师向学生的单向输出,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实现学生与教师、文章作者、文本之间的充分联系,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即是要实现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养成主动求取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审美的技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生、教师、书本之间的有效互动与“对话”,能够顺利实现预期的阅读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才能顺利达到教学效果。但在现实的教学由于方法和理念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所欠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教学过程中感染力缺失。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优美的课文,不同的老师讲授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感染力不同。教师由于自身知识体系、领悟能力和教学技巧的不同,在阅读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情感不同,关系到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少必要的激情和精心的教学设计,难以形成良好的感染力,难以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其次,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在教学中应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寻求变通和创新。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忽视了教学方式的求新求变,往往是所有的阅读大同小异,缺乏根据不同风格阅读的针对性,不仅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更难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最后是在小学各阶段中的阅读教学缺乏针对性。不同年级之间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要求是不同,但在现实教学中,并没有针对学生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降低或拔高了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要求。因此,导致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升教师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热情。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满激情,根据阅读内容转变自身的讲授方式,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积极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拓宽教师的阅读视野,并且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主动锻炼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从总体上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为提升教学感染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各环节,培养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可以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来唤起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阅读情境的创设应该符合阅读主题,创造和谐轻松的阅读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较快的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顺利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另外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凸显感染力,通过融入各种角色和铿锵有力的阅读方式带动学生的情感,以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注重板书的合理书写,从而在整个教学中都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针对性

教学方式单一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一大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首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视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营造平等互动、共同进步的课堂氛围。其次要设定清晰有效综合性的阅读教学目标,目标不能设定的过高或过低,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培养不同的阅读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设计形式多样、吸引学生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阅读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准备与阅读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

(三)丰富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活力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查验的重要形式。新课标认为教学评价中要转变以往过于强调选拔的功能,使得评价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有效性,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首先,教学评价要注重多元化,防止用一个固定量化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要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不仅从成绩,更要从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体验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性的思维,给学生留足成长的空间,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见解。其次,要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丰富测试学生阅读学习效果的方法,通过写即兴小作文、开放型简答题等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将学生平时的表现计入评价中,实现综合性的教学评价。最后,要实现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为了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应采用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相互评价等综合性的评价方式,以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一种平等和谐的评价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军.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7.

[2].选集(1―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吕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A-0064-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在符合教学规律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1]。换言之,教学有效性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然而,现有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仍有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握不到位,课前准备草率,缺乏针对实情的教学设计,处理三维目标心中无数,课堂形式浮华等问题。这些均造成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严重缺失,抑制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更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耗低效现象,出现了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实效不大的现象,又回到了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旧路上。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无疑是为小学语文教师们进行教育改革亮起了一盏明灯,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枷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在这个背景下,笔者结合新课标的理论要求和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落实和优化阅读教学三维目标,为有效阅读教学找准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础,有效的教学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准确、可行的教学三维目标。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经常出现抽象化、模糊化、孤立化等问题。例如,制定“空、大、难”的情感目标;不确定字词默读范围,不理清教材重难点;弱化课文与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忽视单元教学目标等。

(一)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准确表达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提倡教学目标均需满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概括来讲,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需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是学生掌握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知识能力,了解更多语文知识。过程与方法方面是学生锻炼自主思考能力、语文应用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学生了解人文情怀和优秀品德,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基础应扎根于教材,把握阅读教学要点,科学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课时目标是教学的立足点,它包括三维目标的实施,是对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有机整合。以古诗教学为例,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①要熟读古诗;②拆字成词,连词成句;③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④背诵古诗。制定三维目标时,要准确、清晰、可视化表达目标,而非框架式、概括性阐述目标。当然,不仅要钻研教材,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顶层设计,整合优化三维目标,实现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的衔接

关注顶层设计,除了落实三维目标,从三个层次构建阅读教学的目标,还需要注意的是,三维目标本身也是一个整体,要整合优化三维目标,有机融合三维目标,使“学习过程与方法”服务于“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化“知识与技能”,三者既有层次的梯度,也能紧密连接。同时,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不能把教材分成一课一课来教,更加关注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的衔接。教师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必须使目标整合优化,单元目标关联化。

二、简化和聚焦阅读教学环节设计,为有效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对于阅读教学,崔峦老师曾指出:“在方法策略上,有些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多,比较繁琐。”由于环节过多,结果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觉。在教学设计上,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主张削枝强干,把教学环节整合成几个板块,然后一步一步进行,效果会更好。

(一)简化阅读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教学环节简洁的,能实现“一课一得”或“两得”。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以执教《丑小鸭》为例:①学生默读课文,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作记号;②交流自学收获,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③教师找准切入点,及时质疑,如:丑小鸭离开家,对不对?丑小鸭在家会不会变成天鹅?让学生分成两组辩论,通过正反两组的激烈辩论,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样不光是课文的内容,还有语言的积累,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④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估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写小动物的方法,与人相处的方法,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等等。简洁连贯的教学环节,聚焦到课堂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中。

(二)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找准切入点

有效课堂教学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学生的认知实际选好讲课的切入点[2]。通常,识字、读句、培养情感是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应把握三维目标,根据具体的阅读文本要求,找准切入点。例如,通过分析文章的教学目标,判断教学设计的切入是需要了解全文的文章大意、重点段落,还是需要对重点字、句进行推敲与领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而找到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当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需求找准切入点。又如:设计《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注重教学问题设计,利用问题直奔课文中心:“我为什么只要葫芦?”“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下,设计好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能带动一堂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3]。

三、灵活和多元选择阅读教学方法,为有效阅读教学增添动力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并非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阅读教学的时间进行调节与控制。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路宽广,经常有新想法、新思路、新问题,教师都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每位学生,让课堂成为每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大舞台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学观念也逐渐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遵循语言应用规律与关注语文情感表达等方面发展。阅读教学是充满生机又复杂多变的,要提高它的有效性,必然关注它的每一个个体――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年龄较大的教师经验丰富,管理学生井井有条,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质量老是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把学生当做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而当做一种教学阻力。尤其是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掉队,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态度,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纠正,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马马虎虎,课堂就谈不上有效性了。

(二)根据课文特点运用多模式的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标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摒弃单一模式,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最终都是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情景体验为核心的阅读课文,多数是景美情深,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导、练、评、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文章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感悟中心情感,积累好词好句,如《北京亮起来了》、《日月潭》、《泉水》等。充满探究性的阅读课文,多数是以开放性的问题为导向,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答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少量贯穿全文的问题作为引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答案,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为你骄傲》、《最大的“书”》等。寓言明理的阅读课文,多数是读故事、悟道理,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初读、熟读、再读、明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大意、掌握重点词语、悟出核心道理,在学习过程当中渗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写法有特色的文章,则可以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了解写法,尝试运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雷雨》、《葡萄沟》、《充气雨衣》等。选读的课文教学,则可采用“通读、知大意、分享”的教学模式。总的来讲,阅读教学教无定法,不仅有“基本式”,更需要根据文章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三)师生相互沟通,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本该属于学生学习交往互动的过程也变成了教师的“满堂灌”。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配角,学习效果差。由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见识增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设计加强沟通,从主体转为主导,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阅读教学的提升在于学生的表达,这样在地位平等的课堂中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很多教师都认为一问一答或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就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了,学生的学习地位就提高了。经研究,我们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好像提高了,但学习兴趣还是不浓,其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围着教师的问题转,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没有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才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学生心存疑问,阅读课文,在找答案中再发现问题:妈妈为什么说“我”是勇敢的孩子?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解决问题,最后延伸实践:我是最弱小的吗?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一说。

四、关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有效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来培养学生多想多问、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学习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发问,要鼓励他们想问题,分析问题。语文阅读的教学难点不在于字词、句式,而是在于中心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在实际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常常局限在个别生僻字词的学习,对于关键句、中心段落没有深入的学习,更别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对文章似懂非懂,不愿意追问,无法独立总结出中心思想,都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好问”要有一定方法,需要耐心培养。一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二是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得到迁移。三是教师要努力引进积极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合作意识”、“合作态度”等以“合作”为关键的学习方式受到极大关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推崇学生自主思考,多思多问,还需要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有技巧、有策略的,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一看时间,当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先要允许学生独立思考,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时,再引导学生共同合作解决。二看方法,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需要确定合作规则,学生分别发言,听取其他组员的想法。三看场合,新旧知识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的阅读练习教学,都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四看策略,小组合作探究推崇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从主导变为辅导、引导。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什么时间,什么方式旁观、激励、参与探讨、引导、答疑。

阅读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几年来,笔者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自己的一线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创新性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任金红.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4).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问题分析;解决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寻求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以便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阐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审阅,加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成为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因为教师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实行以及教学的具体安排,所以,教师需要通过自身良好的专业文化素养以及科学的教学方式,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会影响其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依据,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性;对教材的内容要深刻理解和掌握,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教育活动的安排,真正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不高

面对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需要及时地跟上教育时代步伐。然而在不断变迁的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得不到加强,没有实现社会教育的目标。

2.教师不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生硬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阅读时无法表达出对文章的情感,久而久之,学生渐渐丧失对阅读的兴趣,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学方式单一化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缺失。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最终找到了一种自认为可行的教学方式,并且将这种教学方式作为自己固定的唯一教学方式,就会在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思维受限,阻碍学生探究性学习。单一化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不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散发,无法为学生的阅读带来新鲜感和学习热情。阅读教学方式缺乏多样化,会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4.语言文字训练不到位

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提倡体会阅读的情感,从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的语言文学识别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教学内容,一味地进行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解决策略

1.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书籍的阅读和研究,能够丰富一个人的思想文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饱读诗书是必须具备的。教师应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文字艺术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应重视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教育发展步伐,学习新的教育方式,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不断成为专业型教师,实现现代教育的目标。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皮亚杰说:“兴趣是其学习的不竭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或者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时,他就会全身心地将自己的心思投入进去并且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组织各种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情感的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实现多样化教学

竞争才会进步。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会促进各种教学方式的竞争与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会丰富课堂教育的教学知识,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有效性发展。

4.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使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文字。首先,加强对读的训练来增加语言文字的词汇量;然后,经常进行复述训练帮助学生消化词汇;最后,加强文字的比较训练。

综上所述,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80-02

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其综合素质,因此当前找出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源,探究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实施已迫在眉睫。

一、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学的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会导致教学有效性的缺失。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多样化的,应该求新求变。但当前的多数语文阅读教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阅读教学的模式单一便会导致阅读课变得乏味,缺少应有的特色,以至于缺乏与不同文本相应的针对性,无法进行深入解读,从而阻碍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教学模式单一还会导致,教学无法突破创新,不能满足学生所期望的新鲜感,进而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可想而知。例如: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不少的阅读教师也顺应着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努力的钻研反复的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本是值得鼓励的好事,但当教师一旦找到一种认为便捷易用的方法,便会停滞不前。所有涉及到探究的环节都会采取此种方法,久而久之对学生而言便又成了固有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消磨掉最初培养起来的探究欲望。

2、教师欠缺过硬的语文素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语文素养。因为要想提升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要通过自身精准流畅的教学语言、渊博的知识、优雅的仪态、鲜明的个性、以及饱满的热情,去亲近感染学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成教学目标。当前部分语文教师 的教学感染力缺失。而造成教学感染力缺失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欠缺过硬的语文素养。这里所说的语文素养是指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素质、能力,这些是教师授课的基础,这些知识、能力、素质完备课堂才具有感染力,才能够吸引学生,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教师缺乏针对性的评价引导。新课标所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上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因此当前的阅读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性教学多了,自由探究也多了。教师在布置完教学任务,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小组之间进行探讨,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及评价,因此无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的评价方式是纠正错误,给予学生的批评多于鼓励,因此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影响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文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深入解读文本,并且找到最适合文本的教学方法。此外还应摒弃以往预设的束缚,遇到突发的情况可以顺势生成。例如:小学阅读教学中字词教学,有大量的字词需要学生记忆,如果字词学得不好会直接影响阅读的有效进行。针对这样的文本,教师带领学生反复的读,不如设计一场字词记忆竞赛,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词,然后学生进行记忆,之后随机抽取学生到黑板上进行听写比赛。学生在获胜心理的强烈推动下,会大大的增加记忆效果。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改变朗读方式吸引学生,如《九寨沟》一文中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形象地描写了九寨沟的美。本课的阅读教学笔者首先采取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小声跟读的方式,伴随着悠扬悦耳的音乐声笔者动情的朗读,学生在笔者的带动感染下小声的跟读,阅读结束后我们依然沉浸在九寨沟的迷人景色中。

2、教学过程中凸显感染力。具有感染力的阅读课堂,会是极具魅力打动人心的课堂,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缺乏感染力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欠缺过硬的语文功底。因此要想使得阅读课堂极具感染力,首先语文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勤学苦读具备过硬的语文素养。课外练就小学语文的基本功,拓展视野提升内涵;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深入的探究,时刻不忘将感染力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全情投入,将自己融入到文本中去,因为只有投入感情,你讲的东西才会富有情感色彩,才能够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感染学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合理进行评价引导。教师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恰当合理的评价引导。评价应以表扬激励为主,教师应用赞美的语言、肯定的语气、坚毅的眼神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开天辟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后进行设问:“同学们在阅读之后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大神的刚强、坚毅?”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人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教师给予肯定表扬:“同学们很用心,回答非常正确。日复一日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会怎样?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们有的回答:“会很辛苦,我们看到他疲惫的背影;有的回答我们看到他大汗淋漓的样子……。”此时点名叫一名同学将他所感受到的的刚强坚毅以朗读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在读完之后给予肯定表扬:“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都仿佛看到了那刚强、威猛、坚毅的样子了。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和他比一比?”再叫一名同学进行朗读,之后也给予表扬鼓励。如此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阅读产生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虽已有所改观,但教学环节中的不合理现象、问题仍然存在,从而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过程中诸多方面的具体实施。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驱使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从而寻求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一、引言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旨便是对学生获取、处理信息,以及思维能力展开的培养。其中,基础阅读教学可帮助学生实现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小学英语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考虑到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及社会需求,英语教师就需要对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

其一,寻求乐趣。英语阅读是一项充满着乐趣的活动,教师只有选取了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才能吸引学生注意,使其乐于阅读。

其二,获得有用信息。在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获得知识、资讯、问题等众多新的信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

其三,扩大英语词汇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图片与实物的影响,充分开动自身的抽象思维,并采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等阅读策略,对词汇进行反复接触与理解,最后对意思及词语用法有一个充分掌握,进而实现词汇量的扩大。

其四,巩固所学语法。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便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对所学的语法进行巩固,实现英语语感的增强。不同于扩大词汇量这一教学目的,选择的阅读材料应尽量避免出现过于复杂,学生未接触过的语法。教师可通过有机结合阅读材料与语法练习,或在阅读材料中,培养阅读策略。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1.做好教学导入工作,将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首先,应当采取提问题、讲故事、唱歌、看影片等多种导入形式,有效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开展3B中的 Unit11 A Good Idea这一课中有关球类运动的教学时,教会便可在课前准备好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的图片或实物,将其展现给学生,并问学生:What is it?(这是什么?)学生回答:It is a basketball.(这是一个篮球。)教师接着问: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Let’s go to play.(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让我们一起去玩吧!)学生:That is a good idea.(那真是个好主意)。在这一实物展示与师生对话过程中,学生不仅从视觉上对事物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而且在自身体验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

其次,采取多种阅读形式,充分维护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开展5B中Unit 8 At the weekends这一课中有关昆虫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谜语进行阅读,并学习昆虫及有关昆虫特性的单词,随后将这些单词或短语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对重要语言点起到巩固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带着“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的问题,来分段短文,并对问题作出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对短文语言产生整体的感受。通过采取导入教学的方法,可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积极主动阅读,对其英语阅读技巧及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对阅读方法予以重视,加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力度

英语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单调、枯燥的一个过程,而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更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渗透,因此,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一,教师应当将英语阅读策略有意识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面对不同阅读材料时,学会采取与之相应的阅读策略。其二,教导学生学会抓住阅读的重点,具体操作为: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其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快读,对课文的脉络有一个整体把握,并将关键的词语与中心句子找出;再指导学生进行细读,在大致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为其设置一些简单的练习;最后,对课文进行总结,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拓展与延伸。这样一来,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拓展平台,不仅形成了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同时也实现了阅读实践能力的提升。

3.进一步丰富英语阅读资源,促进学生阅读面的拓展

英语教师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加大课外阅读的开展力度。其一,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应当确保其真实性、生动性,并与学生生活相贴近,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并深刻体会到英语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进而实现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儿歌、谜语、故事及小作文等,尽量选择与学生阅读心理相符的读物,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学会多种英语阅读的方法。其二,鼓励并指导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资源库,让其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摘抄相关杂志及网络上的阅读资料,从而对教材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其三,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与展示的平台,通过开展手抄报比赛,鼓励学生背诵或改编英语歌谣、定期举行英语课外阅读故事表演活动等,从而将课堂阅读延伸至课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