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智慧医疗产品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范文第1篇

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逆势飘红,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中国软件产业正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依然巨大,推进中国软件行业的转型升级,能够确保我国在新的一轮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

基于此,此届展会设立了自主创新、国际合作、行业应用、项目对接、人才交流和信誉保障等板块,全方位展示IT产业的新技术、新思维和新模式,共同分享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生活改变,力推产业融合与跨界合作。

加强跨界连接

互联网+或者是+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主流方向,对于软件行业来说,更亦是如此。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大数据技术中心全球总经理马子雅表示,互联网本身只是一个载体,其本身需要与其他事物结合才能发挥功效,而软件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将互联网数据进行运算,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这是互联网+软件最大的一个优势。

具体说互联网和软件之间的关联,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工程师胡善勇指出了两点:“第一,大数据是对行为的最有效的模拟、量化,这样的软件必须要植入对人的行为判断,这将成为整个产品设计的基础,如果设计的软件,在未来不具备对用户有深刻交互能力以及对交互能力有效的统计分析的话,这个软件是不成功的。第二,在未来的呈现不依赖于软件,依赖于搜寻和可视化技术。”

引领智慧生活

在此届展会上,互联网与软件行业的结合成果集中亮相,如互联网+物流、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智慧家庭相关产品和服务。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范文第2篇

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应用兴起的时代,如何创新产品,如何为整个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做更大贡献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无疑将成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变革的新引擎,其所起到的支撑作用和一些重点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让人们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其相关领域的发展,为我国ICT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不断涌现的新机遇,要求ICT产业务必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紧跟国家政策,洞悉市场需求,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在“安全自主可控”的新形势下,抓住更多市场机会;二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在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的同时,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工作,做到以技术为核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结合自身能力和可获取的资源,抓住不断涌现的新机遇,培育新的增长点,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四是转变产业的发展模式,重视应用、重视服务,紧跟时代步伐,采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型推广和社交模式。

在ICT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不同的细分领域,例如,智慧城市、信息消费、可穿戴式设备和网络安全等,因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存在不同的关注方向和发展诉求,对于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贡献也大有不同。

大数据:城市的“智慧”预算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范式和新战略。我国近200个城市先后成为“智慧城市”的试点,迈入“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城市”发展进程,推进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系统设计、架构设计、制度设计的工作,并付诸富有前瞻性、科学性的“智慧”建设实施。当前,如何使一个城市在“智慧化”或“智能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除了城市之间的个性差异,大多数城市的建设思路都是先进行以物联网、云计算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随后通过搭建面向不同领域的智慧应用,完成一个城市在应用、模式、协同上的智慧创新。“城市的运营和管理需求”是这个课题的中心,一个城市的信息化设施或许可以通过短期投入得以配置,而获得一个足够智慧的“引擎”并非易事。

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管网等关键智慧应用的建设中,能否充分发挥一个城市固有信息数据的价值是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以往的城市信息化建设相互孤立、分而治之、存用分离,数据分析能力受到严重制约,城市管理者只能截取数据片段进行分析处理,难以获得一个城市信息数据的全貌。

由于在信息化过程中海量数据难以负载、难以利用,有些城市甚至存在摈弃、搁置数据的情况,因此能够充分挖掘数据价值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成为智慧城市“引擎”的必然选择。对于智慧城市筹划者和建设者来说,大数据就是城市“智慧”与否的关键因素,在智慧城市预算编制阶段就应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当前,尝试将大数据“引擎”引入智慧城市“快车”的城市有很多,南京智能交通建设便是一例。像其他城市一样,南京每年用于城市交通的监控摄像头、出租车GPS、地铁、公交等终端设备能产生百亿,甚至上千亿条数据,基于其构建的大数据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从亿万条数据中分析出全年交通流量的变化并获得规律,以用于城市智慧管理的进一步的决策,如公交站点设置、出行线路规划等城市设施优化部署。考虑到依靠数据分析获得的决策结果并非令人百分之百笃信,南京构建的决策模拟系统还可以验证决策的正确性。比如在城市交通方面,借助大数据处理能力量化城市交通需求,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在智能交通平台上模拟出单双号限行等措施影响下的交通状态,从而确信分析决策的合理性。

再者,通过智能交通的实现可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数据基础,积累一定时间区间内的交通流量数据分析城市居民的出行规律,还有利于提供制定合理的城市商圈、公共设施、生活配套等城市规划布局参考数据。围绕智能化交通生态圈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就能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信息消费: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创新的不断加快,信息消费逐渐成长为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力量之一。同时,我们也看到,加快促进信息消费,能够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

2013年,中国信息消费产业规模已达4.69万亿元。到2016年,我国信息消费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6.5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信息消费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以其创新活跃和拉动作用大的突出特点,将形成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国区域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我国信息消费产业发展的驱动条件已经成熟。日益明显的硬件软化和产品服务化的技术趋势将深刻改变消费行为的基本模式。而“云物移大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技术和产品的出现,也大大丰富了信息内容的来源和构成,有效降低了信息产品的生产门槛,充分扩展了信息和传播渠道,使得大范围普及信息消费成为可能。

我国经济发展中传统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政策难以为继,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同时地方经济增速放缓,寻求新的产业发展方向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信息消费以其丰富的内涵和不受环境限制的特点,成了带动产业升级和地方政府突破产业发展桎梏的重要抓手。

当前,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地建立适合本地消费特点的信息产业链、信息消费链,是实现区域经济信息化提升、消费结构信息化调整的重要途径。

建立适合本地消费特点的信息产业链和信息消费链要抓住消费者体验和以技术驱动。首次是以消费者体验为诉求,提升产品服务体验,以概念引领区域信息消费能力。建设者要重点关注消费者的体验诉求,加大信息体验服务的规模与质量,丰富信息消费的产品概念,培养信息消费需求,形成快速发展的区域信息消费市场。目前,整个信息消费行为从“功能式”消费发展到“品牌式”消费再到“体验式”消费。各地区要推广成熟的信息消费产品,保证良好的产品服务体验,创新信息消费概念,推进信息体验的标准化建设,加强对信息消费体验体系的宣传,提高区域信息消费的能力。

其次是以技术趋势为航标,提升产品设计层次,强化区域信息消费产业布局特色。建设者要顺应国内外前瞻信息消费技术趋势,以服务为核心,促进“云物移大智”等应用的发展,实现信息产业层次的提升。

各地区需结合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特点,有特色地开展信息消费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合力推动技术进步,辅以政策支持,结合区域线下商业特色、消费习惯,在电子商务、智能信息产品、宽带移动网络等信息消费领域进行特色布局。

可穿戴式设备:2014年将走向现实

如果说2013年是可穿戴式设备的元年,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概念不断涌现,可穿戴式设备开始流行,那么赛迪顾问认为2014年就是可穿戴式设备真正走向现实的一年,各大ICT厂商不遗余力将可穿戴式设备推向。特别是2014年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和世界移动通信大会(WMC),再次让可穿戴式设备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014年,随着PC行业的不景气,智能手机市场的逐渐饱和,可穿戴式设备无疑为电子信息产业内软硬件厂商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和发展方向。从上游元器件供应商到下游终端产品制造商均将可穿戴式设备视为2014年全年布局的重中之重。从2014年CES和WMC上,我们可以看到,可穿戴式设备涵盖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都有相关设备,无论是产品终端形态还是产品应用效能都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可以说,2014年可穿戴式设备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

可穿戴式设备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设备,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市场,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这为智能终端厂商开启了另一个市场空间,为智能终端厂商改变原有产品结构、扩展市场创造了良机。

可穿戴式设备作为颠覆式智能终端,功能涵盖医疗健康、社交、娱乐等方面,具有交叉性。可穿戴式设备与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的交叉将催生新的业态。因此,赛迪顾问认为,要从多方面入手更好地以可穿戴式设备为契机发展相关产业。

首先,推动企业间合作,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政府推动可穿戴式设备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重点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研发可规模商用化的可穿戴式设备;支持可穿戴式设备应用程序和配套支撑系统技术的开发,通过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实现可穿戴式设备价值;推动可穿戴式设备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可穿戴式设备产业内部环境中需要在软硬件技术创新的同时整合相关资源,推动软硬件企业和服务企业间合作,为可穿戴式设备用户提供“硬件+软件+服务”的一体化设备;可穿戴式设备产业外部环境中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应用环境、网络基础设施环境,加强与医疗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机构间合作,构建协同发展的内外部产业生态环境,为可穿戴式设备普及提供坚实基础。

其次,研究有效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发展。除了技术上突破创新和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外,我们还需要加快产品推广,促使可穿戴式设备企业尽快实现商业价值。目前,可穿戴式设备大多处于推广实验阶段,有效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需要可穿戴式设备厂商积极研究可以产生增值效益的商业模式。当务之急,我们针对不同可穿戴式设备的特点,探索适用性的商业模式,寻找最适宜的商业模式组合。

再次,改变产品研发模式,注重消费体验。用户将可穿戴式设备穿戴在身上,势必兼顾产品的美观度。同时,我们还要提高可穿戴式设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应,提高客户对品牌和产品认知度,培养消费者使用习惯,增强客户对可穿戴式产品和品牌黏性,将工业设计与服饰设计融合起来,避免用户产生“异物”感,让产品变得时髦起来,激起消费者购买欲,使可穿戴式设备从“可穿戴”变为“想穿戴”,从而实现其价值。

企业级杀毒:谁主沉浮?

企业级杀毒软件产品作为信息安全的重要装备已经有十年的时间,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特别是对于那些在信息一体化进程里走在前列的用户群体而言。相对于个人杀毒软件产品市场的厮杀竞争,企业级杀毒软件产品市场似乎一直是风平浪静。

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使得敏感的中国CIO再次开始顾虑起自己安全锦囊里那些非自主可控的软件产品,加上今年云计算在数据中心、计算中心等信息系统设施和架构上带来的变革,一场新的企业级杀毒软件市场之争正拉开帷幕。

互联网时代的杀毒软件产品由谁主宰?“用户说了算”这个答案占据着较高的比例。金融、制造、能源、交通、医疗卫生、流通、建筑、物流等行业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主体,在GDP的贡献规模上也占较大比重,其信息化发展趋势、IT投资综合特点、用户选择倾向等具有代表性特征。基于对这些行业信息安全建设的长期观察,结合阶段性杀毒软件产品市场调查研究,赛迪顾问总结出以下市场特点,以期描绘出中国企业级杀毒软件产品的市场格局。

互联网时代获取软件产品的方式发生了彻底改变,一改产品光盘等介质的传统方式。用户在杀毒软件产品的获取方式和渠道上,免费下载的方式占据多数,通过集体采购、自行购买的方式成为第二类获取方式,而以系统集成打包等方式获取的则相对更少。

在免费下载的方式下,以奇虎360为代表的安全厂商以其具有的互联网优势盘踞首位;在集体采购、系统集成打包的方式下,以赛门铁克为首的安全厂商则体现出其与系统集成商的合作优势;在自行购买的方式下,赛门铁克和瑞星的产品市场渠道优势有所体现。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居家养老 一键呼叫 呼叫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049-02

居家养老是老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困扰,所有老人都希望自己的老年生活能够按照中国传统的生活习惯进行,即跟自己的子女、家人住在一起,而不是住在养老院等居所。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家人不能长时间陪伴这些老人,就使得老人的生活得不到保证。如何既解决老人的居住安全,又不会影响家人工作,便成为当今关注的焦点,由此居家养老这个全新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1 居家养老服务功能

(1)老人独自在家需要生活方面的服务,需要购买日常用品或突发疾病需要求救时,可通过家中安装的专用电话机,向智慧居家服务平台发送呼叫请求,调度中心根据呼叫内容,即可为老人解决问题。

(2)呼叫中心在收到呼叫请求后,根据工作内容进行工作分配,将任务下发到距离老人最近的社区,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或短信方式收到任务后,即可展开对老人的帮助。

(3)社区服务部门根据老人预定的服务或着商品进行上门处理。

(4)社区服务站可通过智慧居家平台,随时关注老人请求处理的情况,其家人也可通过服务平台随时查看家中的呼叫请求处理的进度,双方均在监管下对老人进行照顾。

(5)调度中心可通过智慧平台的追踪系统提示社区服务人员展开回访,及时了解老人对服务的满意度,进而达到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化服务流程,让老人满意,家人放心。

2 居家养老呼叫系统设计

通过对现代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分析可见,在整个服务体系中呼叫系统是实现服务的关键,老人的需求会通过呼叫指令发出,第三方平台将会通过呼叫平台接收任务,进而完成老人们的各种请求,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2.1 呼叫系统特性

2.1.1 灵活的救助终端

用于家庭救助的无线固定电话,可适用所有人群,即使没有有线固话用户也可使用。

2.1.2 科学的救助方式

当老年人通过呼叫终端向智慧服务平台发送急救信号时,智慧平台第一时间向其家人发送急救信息,同时将老人的呼叫请求与急救中心120进行传送,可实现老人亲属、智慧平台与急救中心三方通话,随时掌握老人状况,确定急救方案,随时掌握老人当前的情况。所有急救资料也会在第一时间发送到指定的医院,可使医院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为急救争取时间,保障了老人的生命安全。

2.1.3 精准的定位功能

紧急情况时,老年人救助指挥中心向老年人发送被动定位信息,通过卫星和基站双重定位,2 min内即可确定老年人详细地理位置,解决了老年人急救和痴呆老人走失的难题。

2.2 呼叫系统结构设计

呼叫系统控制器选用STM32F103,该控制器速度快,主频16 MHz,硬件资源丰富,带有512kROM,192Kram,112个IO,硬件FPU,支持FSMC,带有6个串口,3个SPI,2个I2C,通用性强,应用范围广。LCD显示设备,便宜好用,带背光,支持汉字显示,显示区域大小合适。按键采用流行的手机T9键盘输入法,按键少,输入字符多,可输入数字,英文字符和常见符号。GPRS模块用于电话报警、发送短信、向网络发送数据等,移动卡可以实现手机的所有功能,方便好用。WiFi模K用于联网,向网络发送报警数据,可采用HTTPClient模式和TCP/IP服务器模式。BUCK电源,高效节能,控制方便,分别控制主机、GPRS、WiFi和功放模块的供电。功放模块推动扬声器声音播放,采用D类功放、效率高、高效节能。内部硬盘用于存放音乐文件和主机配置文件的存储,用于SPI总线、SD卡、USB等存储介质之间相互文件访问,系统控制系统结构图如2所示。

3 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呼叫系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宽泛,人们对其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通过研究数据表明采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了信息化的革命,也必将加速居家养老模式的改变,向智慧养老方式前进。

参考文献

[1] 杨斌.基于AES的ZigBee标准安全机制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7):42-45.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范文第4篇

“其实,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无论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什么阶段,无论是在盈利还是亏损。”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周祖城教授这样认为,企业一旦成立,就有了利益相关者,有了权利义务关系,相应地就应当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这点在IBM历经百年的发展史上体现的淋漓尽致:IBM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在不断推动CSR工作。1914年,IBM雇佣了第一名残疾员工。1935年,IBM早于美国同工同酬法令30年引入同工同酬机制;1953年,先于美国政府立法11年,创建机会均等政策;1971年,创建环境保护方面的企业政策;1972年,IBM对其供应链设定了环保要求……

IBM的每一次战略转型,虽然有着其商业上的战略考量,但如果更深层次地去看这每一次的转变,会发现其背后都契合着公司的CSR理念,并不断引领进步,协作创新。

此外,基金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其各种体制也应当尽量完善。洛克菲勒基金会经过近百年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管理体制。其总裁思·罗丁说:“有效地降低这些风险的方式是尽职调查,选择那些有能力控制规模,成功的可能性最大的,最好的组织机构进行捐赠。”这无疑是在公益事业发展过程中,尽职尽责的一种体现。

尽管夏普2012年业绩巨亏,但资料显示,早在2010年度起,为加强环境经营,夏普全球已将Eco-Positive作为部门业绩评价制度的重点成果目标,公司所有本部以及集团公司均导入这一指标。“既要强调持续稳定的发展,也要追求对社会做出贡献。”管野信行表示,夏普一方面加强工厂的环保意识,生产高性能、环保的产品,同时在推进环境论坛等系列环保活动。

而成立于1891年的飞利浦,一直希望将其倡导的“健康舒适、优质生活”理念能够在更大范围传播,于是在2009年响应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参与到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人文关怀浓厚的这一实践中来。

索尼秉承“为了下一代”的责任理念,不断通过创新科技引领时尚生活,激发人们对科技的梦想和对愉悦的渴望,努力为后代创造一个梦想成真、生活愉悦的绿色家园。

飞利浦 全球首份国别社会责任报告缔造者

12岁的张如梅过着和普通孩子不同的生活。

每天放学,当同学们在贵州瓮安县的山路上追逐玩闹的时候,张如梅只能慢慢跟在后面,很快,她就被同学们远远地落在后面,直到彻底消失在视线;当别的孩子在阳光下的操场上游戏的时候,她只能坐在一边的角落里安静地看着,小心的微笑——她没有奔跑打闹的可能,没有嬉闹流汗的权利,甚至不能放声大笑。

从4岁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后,张如梅的生活就滑入了安静而缓慢的世界。

在飞利浦的农村关爱项目资助中,2011年,贵州的张如梅在上海接受了心脏手术,现在,她是个特别爱笑,行动如常人的漂亮姑娘。

在全球范围内,这家拥有120多年历史的公司一直希望将其倡导的“健康舒适、优质生活”理念能够在更大范围传播;而在今天的中国,由于经济迅速发展而提升的健康需求,使得这份理念的实现更加迫切。

“加强疾病筛查和人们日常的防患意识,建立全新的健康全程防护体系,对于中国目前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而言,既是现实,也是未来。”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务事务部大中华区主管、副总裁佘端志接受采访时说。

“在高加索地区一般乳腺癌的高发期在65岁左右,但是在中国,这个数字已经提前到了45~55岁之间,早期发现就显得比其他国家更重要,也更紧迫。”佘端志告诉记者。

来自卫生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在中国,平均每12分钟就有一名妇女因患乳腺癌死亡——但让人感到可惜的是,乳腺癌却又同时是最容易在早期发现并治愈的癌症。

2009年中国开始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差距。作为这个内容的重要体现,2009年6月,《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其中将用3年时间为120万适龄妇女进行乳腺癌检查,每年检查40万名,以逐步提高受检妇女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增强农村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

飞利浦就是在这个时候,参与到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人文关怀浓厚的这一实践中来的。

2010年3月6日,“卫生部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培训项目”在中国启动。这个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支持理念的更新——项目实施三年来,飞利浦公司已经为此项目提供了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及相关医疗设备支持。

在这一计划中,120万名中国农村妇女将获得免费检查乳腺癌的机会,那些缺乏医疗机会的乡村女性在第一时间内争取治疗的最佳时间。

“女性既是女儿,也是母亲,在很多家庭,她更是家庭精神的支撑,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不仅提高他们关爱自己的意识,也让她们获得更有质量和更幸福的生活,希望她们能发自内心开心的生活。”佘端志谈道。

不仅如此,这一计划覆盖的另一人群也在悄悄改变着中国医疗的诸多可能——卫生部农村妇女两癌审查对农村医师检查培训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其中乳腺癌筛查培训项目涉及全国400多个县,培训了近4000名基层的县级医院医生;而宫颈癌筛查在全国31个省的221个县进行,数千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在接受专项培训的同时,也第一次通过飞利浦的超声检测机器感受到新科技下豁然开阔的世界。

但这种发挥产品优势的公益活动显然并不是飞利浦社会责任实践的全部。

公开数据显示:1998年至今,飞利浦已投资1000多万元在中国建立18所希望小学和309间图书馆,并资助555名教师培训,帮助623位贫困小朋友重返课堂;2010年4月,飞利浦全球社区项目“一小步幸福计划”在中国正式启动,直接受益儿童达4000人;2010年9月,飞利浦与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在全国五大城市超过100所高校开展“绿动梦想”全国大学生商业计划挑战赛。

而2011年4月~2012年,飞利浦联合气候组织及中国华侨基金会,共同为云南、河南、甘肃、贵州和山东五省境内的268所乡村小学更换节能灯,用以改善学校照明条件,减少能源消耗。该项目将成为国内首个利用MRV原则(即对温室气体排放要可测量、可报告、可检验)进行碳减排量核证的公益项目,直接受益在校儿童将达74000名。

“由利浦在中国市场的坚持,目前我们已经开始撰写第一份‘中国社会责任报告’,这也将成为飞利浦全球的首份国别社会责任报告。”佘端志表示。

IBM 金字塔式CSR体系助力未来发展

2011年6月16日,IBM度过了自己的百岁生日。而它历经百年所取得的长效发展,也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对此,IBM大中华区品牌及企业社会责任部总经理耿晨表示,“除了依靠优秀的产品和技术,还要有广大员工秉承的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理念。”

IBM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在不断推动CSR工作。1914年,IBM雇佣了第一名残疾员工。1935年,IBM早于美国同工同酬法令30年引入同工同酬机制;1953年,先于美国政府立法11年,创建机会均等政策;1971年,创建环境保护方面的企业政策;1972年,IBM对其供应链设定了环保要求……

IBM的每一次战略转型,虽然有着其商业上的战略考量,但如果更深层次地去看这每一次的转变,会发现其背后都契合着公司的CSR理念,并不断引领进步,协作创新。

“过去100年的IBM,CSR更多的是从公司的内部资源去着手,反馈社会;而未来,IBM会通过自身在企业的领导力和高科技优势,通过CSR平台的搭建,整合社会更多的资源、协作创新,来回报社会。”

2004年,IBM将PC业务分拆,并逐步向咨询和服务领域转型。2008年,IBM了“智慧的地球”战略。随着IBM业务战略的调整,IBM的CSR也更为体系化,通过金字塔式的体系和结构,来服务于社会。

位于体系下方,更具有规模的是志愿者服务。每一名IBM员工都可以参加该项目。

位于IBM 服务体系中间的是IBM企业全球志愿服务队,主要针对成长型企业的志愿咨询服务。这一团队主要由来自不同国家的IBM各个部门中具备一定的IBM工作年限且表现优秀的员工志愿者组成。

在金字塔的顶层,是IBM全球精英志愿服务队。这些团队成员主要由IBM总监级以上的员工组成,以推动未来区域中心城市向智慧、环保和创新型方向发展为目的,致力于服务全球新兴市场中最具潜力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

“成长型企业在发展中,经常遇到管理、技术、运营等难点,而IBM可以凭借自身的经验和人才,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帮助成长型企业发展。”

2012年6月,在南宁,IBM就开展过一期长达4周的公益志愿服务,为南宁当地成长型企业“定制”咨询服务。这支志愿团队由美国、德国、日本、印度等7个国家的9名IBM全球经理人组成。团队包括了IBM市场推广、销售资源配置、企业ERP项目经理、外包业务开发、财务管理与全球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的专家。

在2012年IBM “智慧城市大挑战”活动中,南京市领导向IBM全球高管志愿服务队发出邀请,邀请IBM全球高管志愿服务队就智慧城市建设、软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IT驱动产业转型、制定社交媒体战略提升市民体验等几个方面开展调研,经过三周的项目,IBM在上述四个大的方向为南京市提出了战略愿景和行动方案的相关可行性建议。

耿晨认为,“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也是体现IBM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是倡导和助力人类的生存环境向更优化方向发展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事业。

夏普 CSR成中国转型新驱动

一幢森林中的树形别墅,开放式阳台将大自然请进来,连小鸟也把别墅当成了家;一座星际里的电子化家园,汽车既能在地上跑又能在空中飞,还有卫星导航不会迷失方向……这是日本夏普株式会社创业100周年系列活动中,两位中国小学生画笔下的未来家园——充满想象力、低碳环保。

两位“夏普未来梦想家”的画风欢愉生动,但事实上,夏普目前的状况却没有那么轻松。由于竞争加剧、价格下滑等因素,与松下、索尼等其他日系家电巨头一样,夏普的经营状况在近两年并不乐观。

日本企业的危机意识是出了名的。菅野信行和他的夏普中国团队早已经制定好面向中国的新战略:夏普已在华陆续增设CSR、健康环境产品、信息通信、液晶系统、电子元器件等事业本部,将日本的事业部管理功能全部移交中国;并设立直通全球的中国CSR主管。

其实,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夏普在华的各分支内部均有CSR职能,但汇报路线不集中,效率不高。夏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后,其组织架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就是首度设立统筹中国所有分支的CSR主管。

这并非一个流于空泛的职位。“与日本总部一样,CSR也是夏普中国的事业起点;在公司制定的全球Eco-Positive型企业战略中,它是最为核心的保障措施之一。”菅野信行表示,公司在外部要扮演好企业公民的角色,在成立地区总部后,落实CSR措施会更有效。

“这意味着夏普将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深度扩展中国市场,CSR力量正成为帮助夏普中国转型的新驱动。”

这个上世纪90年代的液晶面板、太阳能电池巨头,已顺应日益兴起的CSR潮流,重新定义企业的发展蓝图,即“Eco-Positive”,它尝试依托技术、产品、运作、关系网络,打造一个环境积极、友好,与全体利益相关者携手友好型企业,借此延伸自己的商业利益。

Eco-Positive包括一套运作体系,夏普为实现目标在全球设立了评价标准,并有一个全球环境经营推进体制。其由经营战略会议统筹,由全球环境统辖会议旗下各区域的环境会议落实。

这一标准也影响到整个供应链。夏普专门制定了《夏普供应链CSR实施指南》,自2007年开始,每年都会对整个供应链合作体系进行检查。

《夏普环境·社会报告书 2011》显示,2010年度起,为加强环境经营,夏普全球已将Eco-Positive作为部门业绩评价制度的重点成果目标,公司所有本部以及集团公司均导入这一指标。“既要强调持续稳定的发展,也要追求对社会做出贡献。”管野信行表示,夏普一方面加强工厂的环保意识,生产高性能、环保的产品,同时在推进环境论坛等系列环保活动。

上述“夏普未来梦想家”的甄选标准之一就是环保理念。

洛克菲勒基金会 慈善品牌要有运作机制

北京东单,由美国著名建筑大师柯立芝设计的6万平方米左右灰墙碧瓦的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老建筑群,是东单一道独特的风景,也见证了近百年来诸多救死扶伤的故事。

这家医院,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医院之一,追根溯源,它是1921年由美国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投资创建的。“石油大亨”老约翰·D·洛克菲勒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的头几十年里通过石油产业积聚了大量的财富,1913年他注册创立了该基金会,并以其在医疗卫生、农业、自然科学等领域的贡献,成为20世纪美国现代慈善基金会的代表。

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洛克菲勒基金会也经历了美国政府多次的税法改革和基金会的自我整顿,最终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管理体制,保证了良好的运作。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实现高效的运作和管理的呢?

和企业一样,洛克菲勒基金会既有决策机构董事会,也有实务运作经理部,同时还有由相关专家组成的各种委员会。

董事会,作为基金会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方针政策、资助领域、原则及重要人事任命等全局性的问题。

基金会成立之初,董事会成员主要由洛克菲勒父子和极少数亲密的朋友、家庭成员组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60年代,董事会中仅有1人是洛克菲勒家族成员。

这与美国大多数企业或家族基金会发展的方向一致:几代传承以后,一些大的基金会部门实际负责人与董事会日益分离,只有个别是董事会成员。董事会每年只开一次或两次会议听取会长报告工作,批准下年预算以及做出一些重大决定,这种运作方式与大公司差不多。

这些董事并非财产拥有者,多数是以名气和地位受聘,所以往往并不掌握基金会的实权,只在法律上代表基金会。

洛克菲勒基金会现任的总裁朱迪思·罗丁博士,就是美国花旗银行的董事。这些各领域专家学者代表的加入增强了基金会的实力,同时也为自身的活动提供了便利,不仅为基金会解决经营投资、税务等方面的问题,还为基金会在决定资助项目上提供专业的意见,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

此外,洛克菲勒基金会还设有实际操作部门——经理部,为基金会的发展制定具体的计划,审查申请资助的项目等等,经理部门的人员都是通过招聘进入的。

除了要争取更多的捐助来增加本金外,为了继续扩大资助的范围和数量,洛克菲勒基金会有专门的投资人或机构,与它的运作部门完全分开,它会采取购买股票、债券、进行房地产投资等方法,努力增加收益金的部分。

如果说上述部门机构是负责“赚钱”的,确保基金会财源不断,那么另一部分花钱的职责,则通过规范的项目筛选程序,来保证钱用得得当。

对于捐赠的风险,朱迪思·罗丁说:“有效地降低这些风险的方式是尽职调查,选择那些有能力控制规模,成功的可能性最大的,最好的组织机构进行捐赠。”

具体来说,洛克菲勒基金会在进行资金捐赠时都会经过严格地筛选,基本程序包括:确定资助的领域或范围,目前基金会的资助领域更偏向于医疗、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调查了解项目的意义、价值、可行性、申请者的设备条件、人力水平等等,调查之后的结果再送给基金会的有关委员会研究讨论。而对那些确定捐助的项目,洛克菲勒基金会还会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并对结果进行评估。

索尼 为了下一代创意

索尼秉承“为了下一代”的责任理念,不断通过创新科技引领时尚生活,激发人们对科技的梦想和对愉悦的渴望,努力为后代创造一个梦想成真、生活愉悦的绿色家园。

旅行各地品尝美食,用一款叫做美味纪念(Food Printer)的打印机,将美食拍照打印成明信片,再通过抽气筒抽拉的方式,抽取气味附着在明信片上,让朋友们看得见、闻得到,一同分享旅行中的快乐。这是来自东华大学学生李婧轩的创意——记录气味的打印机,令她收获了2011年索尼学生设计工作坊的“最具乐趣奖”。

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王然设计的Tiny World则能够做到场景再现。通过一个可以进行360度全息投影的摄像头,将其与投影设备连接,你可以将旅游过程中的美景投放在四周的墙壁上与朋友分享,同时还能还原录像时的声音。

贵州大学蒲亚晴的飞鸟则是一个更大胆的作品。它的整体形状为球形,机体设有三个螺旋桨,底部装置摄像头,既能满足游客航拍美景的愿望,还能为攀岩者记录惊险时刻的矫健身姿。

这些奇思妙想来自于“2011年索尼学生设计工作坊”的作品。作为索尼“为了下一代”全球CSR主题的其中一环,由索尼创造中心主办的“学生设计工作坊”已经举办了六届。该活动每年设定一个主题面向高校招募创意方案,并从中选取5~6件最具创意的作品,邀请学生到创造中心和索尼资深设计师一起,利用当前的新技术如4G网络、3D、4K、虚拟现实、云应用等,将天马行空的创意实实在在做成索尼的产品模型。

索尼中国创造中心总监小林隆幸说:“大学生设计师的作品最初来源于一个设计概念,这个概念首先要能‘说得通、易理解、有意思’。然后,大学生设计师用画草图或讲故事的方式,把产品的形态和实现的使用状态表现出来,用手绘或电脑为产品画出透视图和几视图。”

接下来,整个工作则进入到专业电子产品设计的“深水区”,产品内的零件如何构造和衔接,产品外部如何选材选色等等,将概念演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品,最后一步则是通过电脑三维软件做出一个模型产品需要的数据。

“看似简单的一个模型,要从设计理念、材质、色彩等各个方面达到索尼的要求,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来说很不容易。还好索尼创造中心的众多产品设计师都和我们一起工作,将他们丰富的设计经验与我们交流,这种实战经验是其他设计类竞赛无法提供的。”“美味纪念”的设计者李婧轩说,参与其中最深的感受是将设计方案变为实际产品模型的过程很辛苦。

据统计,前六届索尼学生设计工作坊收到来自全国大学生参赛作品共888件,覆盖了全国11个省市的223所大学的学生。通过创意设计方案的角逐,33件学生设计师的优秀方案最终脱颖而出,并在索尼中国资深产品设计师的指导下完成作品。

一位索尼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从效果来看,这也与索尼CSR理念不谋而合:持续投入、不断改进,不求广而求精。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数据;贵州;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2.002

产业层次决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传统产业支撑的经济方式增长乏力,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合理的产业升级可以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转型升级。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内一些发达省份已开始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而贵州省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如何利用大数据兴起的机遇推动贵州省产业优化升级,成为贵州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 贵州省及国内外大数据发展概况

大数据是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普及和信息增长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形态。其概念最早是由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来的。2008年末,“大数据”得到美国部分计算机科研人员的认可。2012年3月,美国政府在白宫网站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并于3月22日宣布投资2亿美元用于“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我国大数据起步也比较早。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就提到要大力发展以海量数据存储和数据挖掘为核心的信息处理技术。2013年国内许多互联网企业开始将业务延伸到大数据产业,2013年也成为中国大数据发展的起步之年。2014年政府首次把“大数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8月,国务正式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具体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

贵州大数据发展开始于2014年。2014年3月,贵州省在北京举办了“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吸引北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到贵州投资或开展合作。之后,贵州建立了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云上贵州”、大数据博览会等平台,大数据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都、中央网信办批准贵州省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贵州大数据发展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经过两年的发展,2015年,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已达到2000亿元,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2 贵州省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第一产业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立体农业特征明显。贵州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由于平地少而且地貌性缺水,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农业经济收益低下,农产品主要为粮食、油料、烤烟、肉类、水产品等,其中粮食作物所占比重较大,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特色商品农业不发达。2015年贵州省第一产业总产值为1640.61亿元,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率仅为6.0%。

2.2 第二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工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产业结构也于2010年完成了向“三、二、一”模式的转变。但由于发展条件的限制,产业类型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征,工业产品多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少。在国民经济中,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酒、冶金等6个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电力、煤炭行业是贵州传统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深加工产品业还很薄弱(见表1)。

以原材料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给贵州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首先,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贵州本地多为资源型产业,这类企业对技术依赖性不强,企业在科研上普遍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意识淡薄,生产的产品不仅附加值低,而且面临价格下滑、产销率低的难题;其次,产业链短,产业配套能力差。由于整体工业化水平不高,生产零部件的配套服务企业少,生产成本高影响了吸引投资的力度;最后,名牌产品少。已有的名牌多为发育程度低的药类、食品、酒类产品,品牌经济效应尚未显现出来。

2.3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对贵州经济发展的贡献突出。2015年,贵州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14.12|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9%,比2014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9.0%,比上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而且高于第二产业45.0%的贡献率。较快的增长速度并不能掩盖产业内部结构的缺陷,贵州第三产业虽然比重较高,但第三产业主要靠传统服务业和较发达的旅游来支撑,金融保险、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

3 大数据在贵州省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大数据蕴含着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各要素创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掌握、储存了多少数据,而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处理,让数据像其他要素一样进入市场,与其他产业融合迸发出更大的价值。

3.1 第一产业

由于地形、光照及灌溉条件的限制,贵州农业发展一直较为粗放,经济效益也不高。大数据技术为贵州发展精准农业提供了支撑。农业生产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自然条件有特定要求,而大数据可以对这些指标进行细致评估,并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打药、灌溉和田间作业。大数据可以贯穿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除了给农户种植什么作物、用什么种子、什么时候种植、如何管理提供决策外,大数据还可以让农户及时了解瞬息万变的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并根据市场趋势做出预测和反应,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避免不必要的市场损失,达到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

3.2 第二产业

随着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化方向转型,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数据将有效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数据的收集,质量体系的监督,库存产品的跟踪和销售,无不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此外,与传统的标准化生产不同,现在客户在产品设计上日益趋向个性化,大数据技术能对客户进行个性化服务,通过市场调查和客户的反馈,以定制化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3 第三产业

近年来,贵州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但信息技术运用并不普遍。在大数据时代,贵州各行业将通过这项技术提档升级。在商业领域,商家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市场信息和消费者需求,根据消费者的点击量、浏览量、购买量、兴趣点等信息,对消费者进行精准营销;在医疗领域,贵州本地医疗条件还比较落后,可以利用外地优质医疗资源开展远程医疗,让贵州的老百姓享受到国内最优质的医疗。在医院,医生可以为病人建立电子档案,把患者诊疗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储存起来供以后调用;在教育领域,可以让老师更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心理数据,使教育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学手段创新;在金融领域,银行可依据个人数据(收入、消费、兴趣、风险偏好)和企业数据(生产、流通、运营、销售)对客户进行画像,在客户画像的基础上开展精准营销和风险管控。

4 推进贵州大数据与产业发展融合的建议

当前,贵州省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大数据发展需要其他产业支持,其他产业也离不开大数据。因此,必须及时发现并解决大数据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推进促进大数据与其他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

4.1 实施“互联网+”工程

“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当今,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因此,在“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要创造出“互联网+”的无限可能,大力推进政务、民生、经济等领域与互联网的融合,积极实施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工厂、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移动支付、O2O平台等云应用系统建设,以大数据服务民生、服务企业、服务政府。通过各行业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全省的创新水平和发展效率,进而也进一步带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4.2 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和经济发展需要便捷的交通一样,大数据发展也需要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管网、无线基站、中继设备、各级机房以及配套的电源、建筑等设施。贵州已有的信息设施明显不能满足需要,许多地方甚至还没有做到网络信息覆盖。大数据产业需要在诸多信息点采集海量数据,数据结果也要及时反馈到用户。因此,发展大数据首要工作就是完善大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的同时,多方吸引社会资金进入,通过不断完善传输网和信息节点建设,打造可靠、安全、大容量的传输线路,提升全省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4.3 培养和引进大数据人才

人才短缺是贵州发展大数据面临的主要难题。首先,大数据兴起时间不长,国内大数据人才储备不足,处于欠发达地区的贵州在“引智”方面并无优势,同时又面临国内其他大数据基地激烈的人才争夺。其次,大稻菪枰掌握数学、统计学、数据分析、计算机编程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贵州省内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少,人才培养需一定时期的探索。因此,贵州要坚持本地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针,依托贵州大学等高校的大数据、物联网、计算机等专业培养大数据人才,并努力从外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引进人才,聚集一支掌握大数据研究、大数据管理、大数据应用的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唐德淼.产业优化升级视角下的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4,(4):6366.

[2]王礼全.贵州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产业,2010,(6):4445.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范文第6篇

@ 李奕:新产品刚一上市,市场上种种唱衰苹果之声频现,资本市场也间接渲染了这种悲观论调。但目前看来,苹果用销售数字回应了这些质疑。从产品设计的角度看,新一代iPhone的设计或许与人们的期待尚有差距,但iOS生态系统的用户黏度仍然很强,其自行设计的64位双核处理器A7也是一大亮点。

近日,海信与新浪合作,推出两款接入新浪微博的智能空调,用户可通过微博来操控空调。据海信介绍,用户可以用智能手机直接扫描空调机身上的二维码,将空调与微博“海信智能空调”绑定,通过私信与空调“对话”,或者点击“智能推荐”对空调发出开机、关机等智能指令,并随时了解家中温度、湿度等指标。

@王娟:目前,海信这两款空调的微博操作功能被指为鸡肋,因为家里没人时无需开空调,而有人时又没必要用微博操控。但这种电力载波技术的应用也是物物相联的一个尝试,尽管这个领域目前还不成熟,存在通道干扰大、信息量小、频率拥挤等问题,但无论如何,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进行探索。况且,如果在回家路上,远程操控空调,将室内调至一个合适的温度,也是不错的选择。

日前,夏普公告称,为进一步推进“与其他公司业务联合来扩大事业”的策略,拟通过发行股票和从多家商业合作伙伴获得投资的方式融资约合16.7亿美元。据悉,这些合作伙伴包括电子制造商、汽车部件制造商和建筑材料制造商等。夏普称,这笔资金将投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的LCD、亚洲家电新工厂以及机器人、医疗保健和教育的研发等潜力市场。

@李万予:这次,夏普了一揽子公告,传递了一揽子信息。差异化竞争也好,丛林法则也罢,都将成为历史,即将到来的是竞争者之间的抱团发展新事业,企业家即将拥抱的是跨界融合和开放式创新。归根结底,过去企业生存依赖于客户占有率,未来企业发展寄希望于合作伙伴黏着度。

微流控芯片这一概念最初由瑞士的A. Manz博士于1990年提出,生物领域内液体样本的分离和检测等基本操作可集中到一块芯片上,微通道形成网络,以控制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用于大规模、高通量地筛选特定的流体成分。近日,东京大学研发出糖尿病给药的微流控芯片,该装置可模拟食物和口服药物流经人体的过程,对药物筛选和化学药品风险评估等应用非常有用。

@张乔:不得不承认,微流控芯片作为临床诊断的一种工具,距离最终进入医疗机构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尽管微流控芯片系统至今还没有颇具“杀伤力”的应用,但是全球许多实验室都在为此努力。目前,我国在很多高端分析仪器上依赖国外,我国科学家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微流控芯片的研发中,等市场成熟后再介入就被动了。

“雷布斯”的管理智慧成为小米宣传的一个重点。这几天,自媒体上就广泛传播着题为《雷军:扁平化管理,不打卡不设KPI》的文章。文章指出,小米团队是小米成功的核心原因,雷军花80%的时间去找人;基于“优秀的人本身就有很强的驱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信仰”,雷军始终坚持“少做事,管理扁平化”的原则;全员6×12小时的工作制度坚持了近三年,而小米却没有打卡、KPI制度。

@卜娜:按照杰克·韦尔奇的说法,企业管理可以分为两套系统。一是包括流程、制度和绩效工具等的“硬”系统,其核心是约束人、规范人,称得上企业管理的“阴面”。二是包括领导力感召、自组织决策和自我管理等的“软”系统,其核心是激励人、培养人、发展人,可谓企业管理的“阳面”。只有阴阳相宜,才有利于创造潜能的发挥。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复杂系统;产品;消费类;工业设计

一、复杂系统产品的产生

随着科学技术和创新理念的飞速发展和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使用的产品的要求也随之变高,产品形式将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系统化、智能化,复杂系统产品成为时展的必然产物,其中与用户联系最紧密的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更是成为研究者和设计师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复杂系统产品的定义就是该产品由一个以上的实体原件或子系统所组成,这些实体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且同时具备整体性与复杂性的特质,如中央空调系统产品——具有内机、外机、遥控器、线控器和集控器,它们是同属于一个中央空调系统产品的实体和子系统,具有高度关联性与整体性,互相作用和控制,但又相互独立存在。而与之相对的简单系统产品则是有且只有一个实体原件或子系统的产品,如台灯——单一独立的产品,由自身的控制键来控制,没有其他的实体与子系统与之互联作用。复杂系统产品最早产生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即我们常说的“科技革命”,信息控制技术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与水平。飞机和火箭等航天航空类复杂系统产品,核武器和坦克等军工类复杂系统产品均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的提升,对使用的产品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产品有更多的功能、更好的性能、更优越的用户体验等等;要求相关的系统更加全面、更加稳定、更加高效等等。产品的功能、系统的结构与人的交互变得越来越复杂,再加上无线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等技术愈发成熟,所以使复杂系统产品不再只存在于航天航空、军工、工业生产等领域,它逐渐开始渗透到人们消费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在未来产品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同时也越来越重要。

二、复杂系统产品的概念解析

“复杂系统产品”中“系统”的定义是由一组实体和这些实体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集合,其功能要大于这些实体各自的功能之和。关于系统的定义有两个重点需要注意:首先是系统是由相互作用或相互联系的实体所组成。根据这个重点我们可以确定两点:1.如果物品是一个连贯的整体,那它就不是系统。比如一块砖,因为它不包含实体指示单独存在的,它就不能构成系统,但是一面墙却可以构成一个系统,因为它包含不止一个实体(许多砖块和砂浆)以及关系(负载,粘合以及几何关系);2.存在不止一个实体但这些实体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的话也无法构成系统,例如天安门的墙和美国的一对父子是不构成系统的。而与系统密切联系的另外两个概念是架构和系统思维,架构的概念是对系统中的实体和实体之间的抽象关系用文字、流程图、思维导图等简洁直观的表达出来。而系统思维的概念就是把某个现象或某个问题明确视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分析,系统思维与其他思维并列,例如批判思维(评估或质疑某个说法的有效性)、分析思维(根据一套规律或原则进行分析)、创新思维(从0到1或组合现有的创造新产品或想法)等。其次是实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会出现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大于或者不同于这些实体各自所具备的那些功能。根据这个重点我们可以知道系统之间因为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了新的功能,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涌现,我们通过构建系统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涌现物或者创新功能(系统所做的事情就是它的整体动作和输出),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系统也会出现我们不可预料和不合人意的涌现物。所以“复杂系统”的概念就是由许多(不止一个)高度相关、高度互联但又各自独立的、互相作用的子系统或实体原件所组成的系统。“复杂系统产品”中的“产品”种类繁多范围广泛,根据种类大致分为工业用复杂系统产品、高技术高成本复杂系统产品、军工类复杂系统产品和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其中工业用复杂系统产品多为集成电路和机床等;高技术高成本复杂系统产品研发复杂技术要求高如航天航空产品;而一般军工类复杂系统产品多为高度机密;这些复杂系统产品一般只有专门技术人员、保密人员和研发相关人员才能使用操作,人们在日程生活中很少也很难去接触使用。而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主要是只与用户接触最多并且与用户的生活紧密相关的产品。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类产品将会越来越“复杂”、涉及到的领域将会越来越多,所以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将成为工业设计师和研究者在职业生涯中主要设计研究的产品类型,它的创新优化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

三、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的特征解析及其分类

(一)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的特征

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是具有很多互相关联、互相连接或者互相混杂的实体关系的系统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各组件相互高度关联又具有独立性,组件往往自身就具有用户定义和高成本的特性,需要注意的是,与一般简单产品不同,复杂系统产品是由不止一个的子系统和实体所组成的,它们相互关联却又具有独立性。我将从外观、界面交互、生产技术和研发流程三个方面来阐述其特征。产品的外观作为产品功能信息的主要载体往往决定能否第一时间吸引用户注意,所以对外观造型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其具备以下四点特征:1.统一性和整体性。由于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具有不止一个主体的特性,所以在外观设计上最大的要求是不同实体要有设计共性,要保证统一性和整体性;2.安全性。由于我将复杂系统产品的范围定为位与人密切相关的消费类产品,而该类产品渗透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其设计首先应该保证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这就需要考虑功能、造型、材料等方面的问题;3.通用性。产品外观造型的设计和材料工艺的选择都需要与产品的使用功能和操作方式相结合,结合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通过外观、形状、颜色、文字和材质尽可能准确的向使用者传达产品使用操作方式,让使用者更快速、方便且准确的使用,给使用者带了愉悦的使用体验;4.美学法则。为了可以平衡复杂系统产品的复杂性,需要在外观设计上尽可能的简单化,要尽量避免复杂的设计元素和杂乱的设计色彩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视觉困扰,无特殊情况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造型线条和形状,通过最简单的外观造型传达产品使用功能信息,保证使用操作的简便性;我们需要研究产品外观与人的审美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满足人的个体与社会的需求而获取普遍认同感。人机界面作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衔接者起到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复杂系统产品而言内部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使用操作的复杂性和困难度,而交互设计的运用则可以提高用户使用复杂系统产品时的用户体验。而对于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来说的话交互设计界面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其控制端的可能不止一个,可分为主控制端与分控制端,这些控制端的界面交互设计需要有一定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且要与外观设计搭配和谐,但是不同的控制端的界面交互设计又需要有各自的特征要素。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在技术方面的特性体现在两方面:1.技术的多样性。复杂系统产品将它范围定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所以与其相关的技术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当今的信息技术的包含范围是全方位的,包括传感技术、网络技术、无线的传输技术(如:红外线、蓝牙、Wi-Fi、射频、ZigBee、电力载波等)、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可存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比如传感技术实现了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实现了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存储技术实现了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储信息的功能,人工智能技术延长了实现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与决策的功能。2.集成性。复杂系统产品一般为制造业大批量生产或者特定用户以单件/小批量进行定制生产,复杂系统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往往融合在一起。由于复杂系统产品的系统集成化程度高,由许许多多的模块和零部件组成,其开发成功能够推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其它普通大规模制造产品的发展,而这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的优化和创新并不遵循厄特巴克所描述的一般产品的研发流程,要注意的有两点:1.用户的高度介入。不同于简单的设计开发流程,复杂系统产品的研发创新过程需要多项、反复的设计和测试以及用户的高度介入,从开始规划到验证试产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做到从用户出发,由用户检验,使用户愉悦。2.多专业合作:由于复杂系统产品不止一个的子系统和实体以及其本身系统的复杂性,这就决定了其研发的复杂困难度。所以复杂系统产品的设计研发过程中需要有多专业的融合(如:信息技术学、人类心理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人机工程学、艺术设计等)和多技术的交叉(如:人工智能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无线的传输技术等)。

(二)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的分类

根据对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的研究分析,我将其分为了智能家居、新能源交通、医疗保健及安防防盗四类产品。

1.智能家居类产品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以中央空调控制器为代表的智能控制终端会与笔记本电脑一样迅速普及并运用在越来越多的产品上,如:家用中央空调、信息家电、照明系统等一体化家电。

2.新能源交通类产品

随着电池存储技术的革新,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交通工具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交通工具领域正在迅速转向新能源方向,以更好的追求数据化、智能化、舒适性、节能性,如:汽车、公交、游艇、无人机等。

3.医疗保健类产品

科技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发展,使得在家中进行检测及治疗成为可能,人们在家里就可以使用疾病预防与检查的专用设备产品,并可以与医院医生实时沟通,如:家用检测系统、远程就诊系统等。

4.安防防盗类产品

安全和防盗始终是人们首要关注问题,以家庭智能安防系统为代表的安防防盗产品很好地承担了安全防盗的功能,使人们能够更加安全放心的生活,与此相似的产品如:数字可视对讲系统、安保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

四、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的发展趋势

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在消费类产品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而消费类产品在国家经济比重中占主要位置,所以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创新优化作为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简洁统一的外观

为了平衡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的“复杂性”以及顺应当今社会“简约设计”的趋势,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在外观上是简洁且统一的设计趋势。

(二)交互的深度介入

交互设计必将是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创新优化的重要而有力的工具,受数字信息化大环境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介入了智能产品的研发,改变了消费者的使用方式和习惯,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与交互设计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发展趋势。

(三)技术的复合

复杂系统产品对于技术的依赖不言而喻,各种不同的技术要求、繁多的功能设置、复杂的操作流程都依赖于技术的高度复合化,基于技术与设计相协同的研究将在复杂系统产品的研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专业的交叉

由于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的“复杂性”,其设计研究需要越来越多专业的合作,用户研究、心理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人机工程学、艺术设计等多专业的交叉研究可以提升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的更易性,带来更加完美的用户体验。

五、结语消

费类复杂系统产品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再只停留在它的基础功能和使用价值上,而是开始要求尽可能多的功能和开始越来越注重其附加价值——创新、情感、美学、个性化等等,“功能创新”和“人性化”的需求会越来越高。从长远看,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将是未来研究者和设计师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面对其特有的“复杂性”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最大化的满足人们对功能与情感的双需求。本文关于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的浅析,是基于复杂系统产品的产生和定义,重点解析消费类复杂系统产品的特征与分类,并梳理出其未来发展趋势,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为未来的复杂系统产品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逢金玉.“智慧城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2):74-78.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爱德华•克劳利,布鲁斯•卡梅隆,丹尼尔•塞尔瓦.系统架构:复杂系统的产品设计与开发[M].爱飞翔,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1.

[4]陈虹,刘艳萍.工业设计的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J].商,2013(20):103.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设计;以人为本;自然;社会;和谐

以人为本,其核心在于注重人的价值和肯定人性, 要求人的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自从以人为本观点的提出,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大力倡导,无论是党建,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公共建设等都体现着对人的关怀。设计中也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这里面的“人”,不分阶级地位、关系亲疏,我们都应该同等对待。

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之所以开始都是围绕着人的各种需要展开的。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需求,为了方便生活,为了愉悦精神等,它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年轻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装饰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总是本着填补自己青春已逝的失落感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的想法;年老的消费者则怀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购买消费品。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埃托·索托萨斯曾说过 :“设计对我而言 ,并不意味着我受雇于那些有趣或无趣的工厂 ,把一些造型或明智或愚蠢地放在一些产品上。设计应该是对生命、社会、政治、食物以及设计本身的探讨。”其中 ,对生命、社会、政治、食物的探讨本身就是对设计与人的关系的探讨。而今天 ,意大利的设计几乎成为“优良设计”的代名词。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在设计的许多方面,可以从产品的造型,装饰,材质,甚至人机,工艺等方面。就产品设计而言,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无论是绿色设计,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非物质设计,趣味性设计,情感化设计等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例如,一群学生为失明的儿童设计的一些玩具,让盲童在触摸的过程中获得和正常孩子一样的快乐。他们不仅是在设计一件产品,更多的是他们关注,关心弱势群体。绿色设计考虑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给人类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们采用环保的自然材料,引导着消费者进行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消费者对可回收利用的材料进行再利用。甚至很多国外的设计师直接利用一些废品进行创作,把废弃的垃圾变成了艺术品。这大大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成功向消费者传达了环保的理念。无障碍设计考虑的是有身体残疾的群体怎样才能更方便生活和消除心理的自卑感,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的卫生间和特殊的走道,方便了他们的生活,同时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因为他们不必再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借助自己的力量他们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趣味性设计也都从不同方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可以减轻生活压力。例如,异形茶具的设计,通过它夸张和打破传统的造型,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活力张力。趣味性的产品无论在造型还是使用过程中都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关注,比起一件冷冰冰的物件人们更愿意选择一个富有情感的活物,它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能和使用者互动。还有壶的把手和壶嘴的设计都体现了人机工程学中对人的关注。情感化的设计更是能与使用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日本设计的胶水,采用了米粒的形状,把它碾碎了就可以粘东西了,这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为它让使用者想起来生活艰苦的年代,人们更倾向于这种让他们产生各种心理体验,引起各种美好回忆的东西。

对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很多人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以人为就是以人为中心,因而忽略了很多问题。认识左右设计的核心,为了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甚至可以忽略一切。结合当前人类开展的以赢利为目的工业活动和过度消费的文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我认为设计界有必要对“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进行反思和修正。设计以人为本关键要看站在何种角度,如果就设计谈设计,“以人为本”的提法并没有错,但是孤立地讲“以人为本”,就潜在这样一种危险:在设计中仅仅追求人自身的利益和需求,为了吸引用户不择手段采用对环境有污染对人体有伤害的材料,并把这些作为设计活动的唯一尺度,从而产生误导,使人和自然相互对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以及自我认识的愈发深入,人类越来越认识到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人类自身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如此得渺小和柔弱,人类属于自然,而自然并不属于人类。人在自然中生存,只能选择和谐共处,否则自然会报复人类。从这个角度来讲,“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可能是有害的。如果将这一问题作辩证的思考,提出 “以自然为中心”或者“以自然为本”的指导思想,或许是一种更好的理念。我们应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盲目的破坏自然来满足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这个状况,不能为了利益而设计,而应该真正的为人类,为人类的生存去设计,改变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的一个小小的设计可能带来很大的回馈,减轻很大的自然压力,意义深远。同时我们还应该通过我们的设计改善人与人的关系,让人们能够和睦相处,减少社会暴力事件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另外,现代设计高度提倡设计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从而设计出有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产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东方文化的代表,设计师应该多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本土的文化和现代设计更好的融合起来,不应该停留在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依赖自然的思维层面上,而应该改造人的思想观念,即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观念,并借鉴东方哲学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中国工业设计20年反思》童慧明《装饰》2001 3

[2]《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胡飞 杨瑞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设计学概论》尹定邦 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