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

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第1篇

心中有目标,教师才能产生自我提升的内驱力。针对本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转岗、兼职教师大量存在,非专业教师居多的客观教学现状,在反复调研、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校本教研活动紧紧围绕“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这一目标开展。

二、创新思路,找准校本教研定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活动成为新时期创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方式。结合我市教研现状,确立了网络环境下基于大校本教研策略,自主互动式的校本教研新思路。

三、确定主题,把握教研活动重心

要想使校本教研活动取得实效,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亲身体验。在充分研讨、分析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教研组确定了“四个一”主题研修工程。“四个一”即:一语,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一字,写一手规范的粉笔字;一画,画一手漂亮的简笔画;一课,上一堂实效的好课。这些问题是教师在自身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有直接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四、创新方式,激活教师参与动力

在明确教研目标,确定教研思路与主题的前提下,经过研究实践,形成了网络环境下“五步自主互动式”新型校本教研模式。“五步”即“线下自主学习,线上互动交流,教学技能展示,课堂主题研讨,后续总结提升”五个步骤。

1.线下自主学习。围绕“四个一”主题研修工程,活动前,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充分的学习准备。自主学习、网络互动交流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孤军奋战、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最主要的自我提升方式。

借助多种媒体,提升口语素养英语口语是农村教师亟待提升的技能之一。自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音像资料和网络资源,借助电脑、电视、手机等便捷工具,根据每次活动的不同任务,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阅读各种书籍,夯实理论基础基于校本研究活动中的课例观摩与主题研讨的准备,教师不仅仅要研读课本和教参,明确教学内容、重点;更要深读专业书籍,寻找理论支撑;还要广泛搜集整理相关案例,开阔思维。多元阅读为互动研讨过程中教师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奠定了基础,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2.线上互动交流。网络为教师创设了―个可以自由参与,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新环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研组会在线下集中教研的前一星期,在网络平台线下集中教研活动方案、研讨课例教学设计与研讨话题等。教师根据活动内容,随时上网发帖参与讨论,并进行互动磨课。

3.教学技能展示。集中教研活动是教师展示教学技能、锻炼教学能力、分享教学经验和提升自身素质的良好机会。为了激发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研组创新教研方式、丰富教研内容,力求让每位教师都能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互动研讨,并在交流中发现问题,生成观点,产生共鸣。

“英语好声音”是教师最感兴趣的环节之一。生动有趣的英语故事、绕口令,旋律优美的英文歌曲,声情并茂的英语演讲等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口语水平,同时为校本教研活动增添了愉悦的氛围。“英语书画秀”通过书画展或现场简笔画、粉笔字展示等活动,很好地激发了教师业余练习英语书画的兴趣,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

4.课堂主题研讨。本环节首先是“好课大家研”活动:由两位教师采用说课、微型课或现场课等不同方式进行课堂展示。其他教师根据研讨主题有重点地进行课堂观察。接下来是“专题研讨沙龙”,教研组以所听研究课例为载体,围绕主题开展研讨活动。研讨过程中,教师有不同观点的陈述,有思维的交流碰撞,有理性的思考与延伸……研讨气氛宽松愉悦。

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第2篇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利用定理进行证明或计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反思范文一本节我没有按照课本顺序讲解而是设计了以下过程:

1、讲解垂直平分线尺规画图的方法开始,然后让学生探究理论依据;

2、练习画垂直平分线,然后动手测量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进而得到性质;

3、还是利用尺规作图,让学生找到画图最关键是保证半径相等,也就是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根据理论依据得到点在线段平分线上的判定方法。

同时解决证明直线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要同时证明两点都在垂直平分线上。

通过做练习来看整体效果较好。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反思范文二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理解和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利用定理进行证明或计算;知道线段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通过动手操作、猜想,证明、应用的过程,渗透集合的观点和用交轨法确定某一个点的位置的思想方法;通过参与课堂活动,知道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实践,反过来数学又为生活实践服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设置情景引入新课,普陀区政府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计划在三个住宅小区A、B、C之间修建一个购物中心,试问,该购物中心应建于何处,才能使得它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

然后通过实践探究、猜想得到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再证明这个命题的正确性。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接着由学生说出其逆定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及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本节课较重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揭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实践,反过来数学又为生活实践服务。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反思范文三1.由于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步骤比较顺畅,教态比较自然,语言比较简练。

2.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参与的面还不够广,教学效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吸收知识的个体差异会比较大。

3.由于本节课容量比较大,教学速度便加快,势必造成好学生吸收得又快又多,而后进生来不及吸收.。

4.在让学生总结新的定理和逆定理时,由于时间比较伧促,只能使少数学生会通顺地用语言来描述,其余学生都无法过关,所以在练习时产生困难。

改进意见:

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变式教学;数学素质教育;高效课堂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发现,变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

变式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转化,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本质特征,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的题设和结论、转化问题的内容和形式,保留问题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数学概念、定理的教学离不开变式

数学概念、定理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定理理解的深度如何,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成败。教师通过改变概念中的题设或结论,让学生辨析,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形成正确、完整的数学概念定理体系,对学生学好数学,提高课堂效率十分重要。例如:在最简二次根式时,引出概念后,教师可给出如下式子让学生辨析:0.5、8、a-1、a+4是最简二次根式吗?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最简二次根式两个条件的含义。

2 交换题设和结论,掌握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

例1:如图1:ABC中,AB=AC,E是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连结EF交BC于D,求证:ED=DF

证明:作EM∥AC交BC于M,∠ACB=∠EMB ∠MED=∠F

AB=AC ∠ACB=∠B

∠EMB=∠B BE=ME

又BE=CF ME=CF在DEM和DFC中,∠MED=∠F MDE=∠FDC ME=CF DEM≌DFC ED=DF

提问:此题还有其他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吗?师生探讨后,再给出如下变式题:

变式1:如图1,ABC中,E是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BE=CF,连结EF交BC于D,且ED=DF,试判断ABC的形状。

变式2:如图1,ABC中,AB=AC ,E是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连结EF交BC于D,且ED=DF,求证:BE=CF

变式3:如图1,ABC中,AB=AC ,E是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连结EF交BC于D,且BE=nCF,则线段ED、DF的长度有何关系?

变式1、变式2由学生独立或合作方式完成,通过变式探究发现, AB=AC、BE=CF、ED=DF三个条件中,具备其中的两个条件,可以推出第三个条件。这就是该图形的本质特征,通过这样的变式教学可以起到一解多题、事半功倍的作用。变式3的结论是开放的,需要探索线段ED、DF的长度关系,更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3 改变题设和结论,掌握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例2:如图2,ABC中,AB=AC ,BMAC于M,P是BC上任意一点,PEAC于E,PFAB于F,求证:BM=PE+PF

解:连结AP, SABC=12AC・BM=12AC・PE+12AB・PF,

AB=AC, BM=PE+PF

变式1:若将条件“P是BC上任意一点”改为“P是BC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PE、PF、BM又有何关系?

变式2:如图4,若将条件改为“梯形BCDN中,EB=DC ,BMDC于M,P是BC上任意一点,PEDC于E,PFNB于F,结论BM=PE+PF还成立吗?

变式1与例2只改变了P点的位置,其他条件都未变,学生采用例2的解法,得出结论:PE-PF=BM。变式2与例2比较,看来条件改变较多,但分别延长BN、CD相交于点A,结果与例2完全一样。通过变式,使学生认识到“等腰梯形通过延长两腰转化为等腰三角形”。问题的合理转化可使问题的解决更加简洁有效,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4 深入研究教材例习题,适当变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例3:如图5,O的直径AB=10cm,弦AC=6cm,∠ACB的平分线交O于D,求BC、AD、BD的长。(人教实验教材九年级上P86例2)

学生在解答例2 后教师提问:你能求出CD的长吗? (2008年绵阳中考23题)

此题有多种解法,通过师生合作探索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收到丰富解题经验、拓展思维的效果。下面仅介绍其中的三种解法:

解法一:如图6,作ADCD于M,在RtAMC中,AC=6cm,∠ACM=45°,AM=CM=32,在RtAMD中,AD=52,DM=42,CD=CD+DM=72。

解法二:如图7,作DECB于E,DFCA于F, ∠ACD=∠BCD DE=DF,CE=CF,AC=BD,在RtAFD和RtBED中,AD=BD,DF=DE,RtAFD≌RtBED,AF=BE,即CF-AC=BC-CE,CF=12(AC+BC)=7,在RtCFD中,∠DCF=45°,DF=2CF=72。

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第4篇

为科学、有效的应对突发疫情,最大程度减少延迟开学带来的影响,做到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响应上级号召,我们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网络、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合理调整教学方式,灵活安排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保证教学效果有效、优质。现在对这一阶段的线上学习进行回顾,及时总结反思。 

一、线上教学的收获

1.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由于新型肺炎疫情的突然打乱了我们的教学计划,放假时课本也没有到位,保括其他任何的纸质备课资料都没有,我们就在网上搜集下载了电子课本、教师用书、教学设计、讲课视频等资源。有了充足的资源,才可以更好的备课。我们发挥语文学科组的智慧,一起研究讨论新学期教材特点,认真备课。另外大家集体培训网络直播的方法,互相请教、互相交流,在群内多次体验尝试,发现问题及时学习,使困难得到解决。 另外学生层面也要做好准备:要网络教学同学们是主体,只有学生做足准备才可以开展教学和保证教学质量,为此做了两个方面的准备:先调查学生学习硬件,发放问卷调查学生网络学习使用的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等,是否有网络。通过调查知道绝大部分同学具备硬件设施,这为上课打好了基础。这让我们放心不少。接着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准备也不可少,面对新的授课方式做好心理十分重要,为此我们让家长和学生在线签订了承诺书,还在开课的前一天上了一节直播班会课,为正式的学习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2.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提前安排学生的预习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提出预习要求。比如开课之前,老师给学生布置读书任务,在群里打卡提交读课文的录音,老师通过直播方式检测孩子的读书内容。开课后练习作业方面,老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老师引导好,监督好,时时跟踪,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好。老师积极研究认真备课 我们语文组在收到学校的“线上教学工作安排”后,教研组内就组织大家线上交流和讨论,要求我们每个人首先要明确各自的首要任务——事先备好课,为接下来的上课做好充分准备。实际工作中虽然大家依照分工,各负其责,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遇到的很多细节问题,还需要同伴相互协作和帮助来共同完成的,比如,材料的查找,一起小学老师、一起小学学生、钉钉的操作使用等。

 要给学生好课,首先就要备好课。我们主要使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完成的:

(1)、借助电子教材和课文阅读链接来熟悉教材;

(2)、认真阅读学区推荐的电子版教师用书,再次梳理教材脉络和重难点;

(3)、认真修改学区推荐的同步教学;

(4)、观看名师教学视频,再次熟悉教材,把握重难点。

二、避免出现开学后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1.准确把握假期学习的效果根据蚌埠市教育局下发的通知、开学后还要进行0起点教学。虽说孩子在电视已经观看了名师课堂直播课,但网上直播课毕竟与普通上课有差别。无法保证学生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也无法保证学生网络通顺。所以开学后针对直播内容组织学生测试检测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以便于开学后0起点的教学。 

2.明确线上学习家长及监督者的重要性 在网课进行前期的讲解当中,我们已经详细地对班上家长和同学解释了线上学习的方式和重要性,尤其是提醒家长做好监督、提醒工作,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孩子的引导者和监督人。同时上课过程中,要求家长为孩子拍摄照片并发送至班级学科群,及时跟踪和记录孩子的学习状态,提醒家长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直播课上,老师要求孩子们不利用钉钉软件或其他软件互加好友,私下聊天或玩儿游戏,课堂不点赞,认真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我们还要求孩子制定属于自己的作息计划,做到生活有安排,运动和学习相互结合,避免因为大片时间的空闲,在游戏上耗费大量的学习时间。 

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反思能力培养;对策

一、反思能力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很多中学的数学教师一味强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学生通常无法一次性就能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这时必要的反思,重新回顾所学习的知识,在这个重新审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强化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反思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习惯,是对知识理解的一种升华。反思有助于构建全面的学习结构。反思是一个对知识再审查的过程;反思有助于探索蕴藏在基本的表层理论知识下的更加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有助于优化思维能力。反思是对自身学习、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完善的有效途径。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问题的全方面思考,会让思路更加开阔。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不足

1.对“反思教学”的认识不足

初中教学已经开始关注升学率,因此与小学相比,初中学校更容易偏向于应试教育,而数学是升学考试的主科之一,更是“提分”“保分”的对象,这就造成了对反思教学的漠视。有的教师裸地称“数学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好基础,考好升学考试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反思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过于单调,生硬刻板地套用公式和模仿技巧,没有体现初中生应有的活力。从单方面说,这样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僵化,从长远来讲,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活力被扼杀,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初中数学教学的课程设计是以讲授课本中的题、课后作业练习为主要方式,多数教师比较注重联系解题技巧去介绍、分析和评价某年的升学真题,而忽视了分析研究适合发展学生反思能力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处于上升状态,但目前有许多数学教师并不知道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而作为学生,必须要懂得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反思能力更为重要。

三、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1.立足实际,创设培养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数学教师需创设有效的反思教学情境,即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营造一个积极、轻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反思潜能的激发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对多媒体等新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方法的利用,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可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编故事的方法向学生展示数学教学的内容,将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进行思维的挑战,在不断的思考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情境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初中数学教学特点,数学教学中有些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最终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愉悦情感。比如,在初中九年级中的“相似”一节中,为提高学生对多边形的认识水平,教师可设计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观察黑板外形与内形之间的区别、联系、观察是否相似。在学生观察与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提醒、指导工作,进而推动情境的深入,让学生动手画画、量量,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和其他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方法的改进

(1)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在遇到问题时难以正确表达,此时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提前预习,并在此过程中对进行认真的反思,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还是盲区。实际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也应当不断地进行反思,对自己是否听懂、哪些是难点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把握与反思,不断地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在课程结束后,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其中包括收获、不足,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其提问能力。

(2)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采取正确、高效的方法进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最终形成一个知识树,即知识框架,对知识之间的关系有更清楚的认知。只有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才能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学会学习和学会反思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的方式。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对所学进行一定的反思和总结,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或者不足,为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要加强教师的引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真正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反思习惯的形成,提高反思的自觉性。

(4)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与相互反思活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反思能力培养,需要采用多种反思方法,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用相互反思,即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反思;其次还要进行自我反思,即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问,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和鉴别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反思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会很容易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该立刻给予否定,而应加强引导,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进而获得反思的对象信息,在不断的反思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改进方法,实现反思能力的提高。例如,同一平面内有四点,经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很多同学会得出四条,这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这四个点可以是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时,教师要先进行肯定,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点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得到真正的答案。

四、总结

初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教师的正确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指导反思的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数学学习思维。

参考文献:

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第6篇

汇报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上午好!

工程项目管理是从事现场工作和室内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现在我们将共同走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解读。下面我将从课程概况、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来剖析。

一、课程概况

1、课程定位

《工程项目管理》是专业拓展课程,这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它以工程项目为对象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系统,设立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为学生建立管理项目的知识体系和培养应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程项目管理》开设在第四学期,前导课程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材料》,是《工程项目管理》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预备知识;同期开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法规》《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

2、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将本课程整合成4个模块,模块一,工程项目管理概论,分三个子任务,共22课时,模块二,工程网络计划技术、项目计划、目标控制,分三个子任务,共计38课时,模块三,风险管理,分三个子任务,共计10课时,模块四,信息管理,1个子任务,2课时。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知识目标:了解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步骤及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胜任装饰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4、重点、难点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教学内容及学情,确定本课程的重难点。

重点:工程网络计划技术、项目计划、目标控制。

难点:1、工程项目进度优化2、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的计算

5、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知识考核40%+过程性考核30%+实训考核30%

其中过程性考核是追踪线上学习行为的智能考核,将视频观看、测试、讨论、等线上学习行为以及企业导师评分纳入课程考核,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过程考核体系。

二、教学资源

1、使用教材

本课程选自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知道系列教材,由孙剑、佘健俊主编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2、教学资源

本课程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生登录学习通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校内实训室已满足识图实训、工程管理实训、VR实训。其中VR实训室已满足多工种仿真,学生能更直观的掌握现场施工的管理要素。

三、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本课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第五学期授课。他们有建筑制图与识图和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的基础知识,但无法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动手操作能力强;信息化运用手段强度高。

2、学习策略

以“以生为本”、“学生主体”为主线,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贯穿教学全过程。

3、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进步与发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坚持可测性和量化的教学理念,基于“学习通”软件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开展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采用智慧职教网络资源库以及超星学习通APP辅助教学。

案例式教学,结合工程实际案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知行合一;讨论式教学,教师下发任务,学生分组协作,小组汇报成果;探讨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境式教学,创设情境,联系岗位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设计

本设计选取课程模块二目标控制中的项目一,进度控制,下面我将以子任务二2课时为例进行阐述。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三维目标。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知识目标:掌握掌握进度计划比较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进行具体项目的进度比较;

根据三维目标确定本课重难点。

重点:掌握横道图比较法和前锋线比较法的进度比较方法

难点:S型曲线比较法

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教师任务单,学生自学自悟,课中以“明”、“探”、“训”、“评”、“思”贯穿实施,导入问题,明确目标;问题显现,探究方法;多点训练,突破重点;专业评析,化解难点;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课后软件实操,成果展示,拓展延伸。

1、课前准备

教师在学习通下发分组任务、课前预测题,学生登录学习通查看任务,进行在线学习,并完成测试。

2、课中实施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采用情境式教学,提问学生,本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有无误差,具体是多少?该采取何种措施纠偏进度。明确本节课目标,导入本节课内容-进度管理

(2)分组讨论、任务决策

采用案例式教学,播放工程实际案例视频-施工进度的检查,分小组探究进度检查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组间互评。

教师总结并融入思政,进度偏差的发生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教师讲解进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针对检查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

(3)循环练习、强化技能

采用讨论式教学,教师提供案例,并结合进度检查的方法和要点;布置分组任务,学生分小组完成进度控制的内容,完成进度检查结果和制定纠偏措施,教师巡视指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

教师习题,学生线上完成测试,通过习题测试,掌握本节课重点进度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4)案例分析、双元评价

采用探究式教学,学生登录学习通查看进度控制的检查方法和内容,分小组探究并回答问题,教师查看探究结果并总结评价。

学生提出识读难点,现场连线企业导师,导师根据课前学习情况,结合工程应用给出专业解答,并在线上对讨论结果给出评分,达到双元评价,化解本节课难点-识读预制装配式楼板平面布置图、节点详图。

(5)自我反思、巩固提升

教师主题讨论,让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框架体系,利用学习通词云,显示本节课频率最高知识点;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反复练习,巩固提升。

3、课后延伸

(1)拓展学习

学生课后完成线上测试,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和学生线上实时互动、答疑。

(2)总结评价

为了多元化、全过程考核评价学生,课后和学生分析近阶段学习情况,通过评价报告、学习月报表以及积分排序表准确呈现学习趋势,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程设计思路合理、学生参与度高、信息化手段运用灵活、评价体系多元化。

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第7篇

大家好!

当盛夏的躁热渐渐褪去,当金桂的馨香飘逸悠远,水坪镇中心学校全体师生迎来了一个新的学年,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召开新学期开学典礼,这是一次迎新会,又是一次加油会、动员会!首先向新入校的285名七年级新生表示欢迎。水坪镇中因你们的到来更加充满活力。八年级的同学你们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希望你们勤奋学习,打牢基础。九年级的同学,你们肩负着2021年水坪镇中中考的未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你们继续发扬拼搏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祝愿你们金榜题名。下面我对上学年教务处工作进行总结,并拟定本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一、推进课改,确保教学质量

回顾2019―2020学年度我校在学校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扎实开展“新课改”。立足课改的主阵地“课堂”,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老师们精心上课,扎实评课,促进了教学成绩的提升。受疫情影响,有近3个月时间居家上网课,但复学过后,全体师生争分夺秒,改进授课模式、创新授课方法,将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上学期期末考试,八(5)班语文全县第一,数学、英语全县第三,八年级生物全县第三,九(1)班数学全县第三,毕业班普通高中升学率稳中有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我们实践“新课改”的不懈探索。

二、落实常规,促教研促进步

扎实开展联校协作活动,通过开展“协作区常规检查”,促使老师们在常规精细化上下功夫。经过不断努力,全校呈现出:备课符合学生学情、上课注重方法、作业批改细致、考试设置合理、试卷讲解通俗易懂,“培优辅差”落实到位的大好局面。

承办“国培计划”化学、数学两个学科送教下乡活动,在参与和举办教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促进了我校教研水平。在教师与资源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我校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疫情期间,我校各年级教师积极参与县教师与资源发展中心举办的线上教研,有效的保证了网课教学进程。教学与研究互相促进,为老师们解决教学问题提供了平台,为教师进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线上教学,不惧严峻挑战

受疫情影响,春季开学推迟,全体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教务处迅速制定方案、开展培训、指导网课,老师们通过钉钉、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授课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在网课期间,教务处开展“线上巡课、线上评课”,对网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整改,扭转了网课的弊端。同时,定期举行线上教学经验分享会,让优秀老师将自己的网课经验分享出来,指导老师们开展网课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教师培训,关注教师成长

首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使一批年轻教师在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翟辉存、代艳、王丽莉、陈慧、全萍等老师代表我校在协作区参加复赛,取得优异成绩。

疫情期间,组织教师参加“2020年疫情期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益网络研修”培训项目,帮助老师们在教学技能、业务素养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全面提高。鼓励年轻教师参加“读书挑战活动”,一大批年轻教师坚持读书与写作,理论水平得到提高,教学理念得到更新。

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第8篇

前不久,我参加了市里的一节课堂教学比赛,执教内容为一年级下册的“统计”.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在第一次备课时,就按教材的程序让学生听录音报图形名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每种图形的个数.

按照教材的意图学生会出现打钩的记录方式. 可是教学过程中,不管我怎么引导就是没有孩子想到打钩这种记录方式. 课后了解到,学生平时从未接触过打钩记录数据的事例. 所以像打钩这种方便快捷的记录方法,最后只能老师自己讲出来. 学生接受得也很勉强. 因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也能清楚地记录下每种图形的个数.

为了学生能产生用打钩记录的欲望和需求. 在第二次试教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课前师生互动环节设计了几个小组比赛的游戏,并用打钩的方式在黑板的一角记录下各组的比赛成绩. 在新授环节,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次,边看动画边记录不同图形的个数,学生普遍来不及记录. 当学生遇到问题冲突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记得又快又对呢?第二次,请一名学生看着动画报图形,其他学生记录. 这次,有五六名学生想到了用打钩的方式记录. 我把不同的记录方法展示出来,让全班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感受到把统计的图形先进行分类,再在图形后面打钩的方法是最简单、最方便快捷的. 第三次,学生统一用打钩的方式再次记录一次. 经过三次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试验、讨论、交流、分析和比较等数学活动,逐步积累形成了用打钩的方式进行统计的经验. 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都自觉地用打钩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经历引导、想象、实践,丰富观察经验

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把一个正方体摆在面前观察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样的平面视图.学生不仔细观察基本都能知道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但教学时教师却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要求学生,每观察一个面一定要把视线与这个面相平. 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之后. 教师出示了这样的两个正方体.

让学生先想象从三个面看到的平面视图会是什么样子的,再出示三个对应的平面视图. 让学生辨别哪个是正面看到的,哪个是侧面看到的,哪个是上面看到的.

三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如何正确观察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在学习之前每名学生都有自己观察事物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这些经验和方法有的是能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有些是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迁移的. 比如在观察正方体侧面时大部分学生会想到侧过头去观察. 用这样的方法观察后的学生往往觉得视图并不是正方形. 因此前面教师对学生在观察一个正方体的方法上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经历了前面一个正方体的正确方法的引导和体验之后,就能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分辨出上面看到的和侧面看到的平面视图的不同之处. 什么时候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什么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任何教学,只有在明白学生现在在哪里,才能找准由起点通向目标的路径,引导他们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三、经历猜想、验证、反思,积累探究经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 先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例题.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种解答方法的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接着再让学生模仿黑板上的等式自己编两道这样的等式并算算等号两边的结果是否相等. 再接着让学生猜想是否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结果都是相等的. 这是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并举例验证. 在验证过程中学生想到了各种形式的算式,有分数的、小数的;有数目大的、有数目小的. 学生验证讨论结束后,老师再引导全班进行交流. 把一些有代表性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结合板书再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 最后总结是让学生回顾:我们是怎样得出“乘法分配律”的?

猜想、验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项重要活动经验. 猜想是探究的开始. 但猜想并不是凭空臆想,猜想之前必须通过观察、操作,乃至初步的推理,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初步的结论. 因此,在上述的教学活动中,“模仿”环节就是为提出猜想做准备的. 提出猜想之后,一定要进行验证. 验证不仅能进一步明确等号两边算式的表达形式. 还让学生经历了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获得结论的过程. 最后的总结,突出了反思对于积累探究经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因为经验不仅是经历活动的过程后作为结果的收获,更是在于经历活动过程中得到巩固.

四、经历尝试、概括、归纳,积累数学思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