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线上教研方案

小学线上教研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线上教研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线上教研方案范文第1篇

一、管:教学常规常抓不怠

教导处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安排课程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其次,制定教学十认真检查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教导处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十认真,组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定时检查备课本、听课本、学生作业本等,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针对地进行反馈,并进行整改。除了每月都要进行的教学检查工作外,教导处也会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习中、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议。

接下来我校会加大常规检查力度,推行“周查、周清”的常规检查制度,确保教学工作落实到位。

二、研:互学互促协同共进

今年是特殊的年份,疫情期间,教师的线上教学成为教师的新挑战,我们采取线上分散教研和集中教研相结合。定期开展线上语文、数学、综合学科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定好学科学习的课题,录微课,看直播,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回校以后,开展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大讨论,要求各年级各班级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做好学生的课业辅导。

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回校后都要进行汇报分享,开课或开微讲。

三、培:名特优师指点迷津

我校积极邀请特级教师、高校专家、教研员、名优教师来校,协办名师工作室活动,借他山之石扣问课堂、探究教学、指点教师。邀请教研员来校指导,各学科教研员深入课堂,开展听课评课指导。推荐青年教师加入名师工作室学习(蒋晓飞、杨惠、楼如蔚老师加入名师工作室),牵线与市内名优师结对。

主动承办杨凯明工作室活动,杨凯明名师工作室全体老师走进我校,就如何提高数学复习的课堂实效进行了专题研讨。

2019学年,我校参加市级公开课20人次,其中蒋晓飞老师金华市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

四、学:赛练结合提升业务

教导处定期组织比武、展评活动,以赛促练,以展促学,评优促进;组织老师们进行微课制作、线上直播操作等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能;请书法专业教师指导粉笔字,提升三笔字基本功;学科素养考试每周一练,熟练教师专业能力。

开展校内论文专题指导活动,请在论文写作方面突出的老师分享经验,在2020年义乌市教学论文评比中,我校收获颇丰,共计32篇论文获奖,其中二等奖9篇,三等奖23篇。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2020年,我校共有5项课题结题,2项课题立项,其中《农村小学礼孝少年培养的实践研究》获义乌市课题三等奖。

五、秀: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小学线上教研方案范文第2篇

大家好!

当盛夏的躁热渐渐褪去,当金桂的馨香飘逸悠远,水坪镇中心学校全体师生迎来了一个新的学年,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召开新学期开学典礼,这是一次迎新会,又是一次加油会、动员会!首先向新入校的285名七年级新生表示欢迎。水坪镇中因你们的到来更加充满活力。八年级的同学你们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希望你们勤奋学习,打牢基础。九年级的同学,你们肩负着2021年水坪镇中中考的未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你们继续发扬拼搏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祝愿你们金榜题名。下面我对上学年教务处工作进行总结,并拟定本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一、推进课改,确保教学质量

回顾2019―2020学年度我校在学校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扎实开展“新课改”。立足课改的主阵地“课堂”,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老师们精心上课,扎实评课,促进了教学成绩的提升。受疫情影响,有近3个月时间居家上网课,但复学过后,全体师生争分夺秒,改进授课模式、创新授课方法,将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上学期期末考试,八(5)班语文全县第一,数学、英语全县第三,八年级生物全县第三,九(1)班数学全县第三,毕业班普通高中升学率稳中有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我们实践“新课改”的不懈探索。

二、落实常规,促教研促进步

扎实开展联校协作活动,通过开展“协作区常规检查”,促使老师们在常规精细化上下功夫。经过不断努力,全校呈现出:备课符合学生学情、上课注重方法、作业批改细致、考试设置合理、试卷讲解通俗易懂,“培优辅差”落实到位的大好局面。

承办“国培计划”化学、数学两个学科送教下乡活动,在参与和举办教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促进了我校教研水平。在教师与资源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我校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疫情期间,我校各年级教师积极参与县教师与资源发展中心举办的线上教研,有效的保证了网课教学进程。教学与研究互相促进,为老师们解决教学问题提供了平台,为教师进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线上教学,不惧严峻挑战

受疫情影响,春季开学推迟,全体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教务处迅速制定方案、开展培训、指导网课,老师们通过钉钉、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授课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在网课期间,教务处开展“线上巡课、线上评课”,对网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整改,扭转了网课的弊端。同时,定期举行线上教学经验分享会,让优秀老师将自己的网课经验分享出来,指导老师们开展网课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教师培训,关注教师成长

首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使一批年轻教师在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翟辉存、代艳、王丽莉、陈慧、全萍等老师代表我校在协作区参加复赛,取得优异成绩。

疫情期间,组织教师参加“2020年疫情期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益网络研修”培训项目,帮助老师们在教学技能、业务素养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全面提高。鼓励年轻教师参加“读书挑战活动”,一大批年轻教师坚持读书与写作,理论水平得到提高,教学理念得到更新。

小学线上教研方案范文第3篇

引言

广东省深圳市北斗小学是深圳市罗湖区一所老牌省一级学校,是广东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学校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罗湖教育信息网的综合信息平台。在这样的信息技术物质基础上,学校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工作有机结合,开展了“学校的数字化知识管理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等专题研究。在罗湖教育上级部门的引领和推动下,历经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实验,在力促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有了成熟基础和积累,形成了数字化管理体系、数字化教师培训体系,涌现出一系列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亮点,形成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与信息化应用发展的有效模式。

有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有世界领先的管理制度,为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创新夯实了基础。北斗小学早在2008年就参与了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远程教育的整本书阅读项目的研发,最早开始研发了整本书阅读案例,案例和整本书阅读策略指导课在全区进行推广,案例获得中央电教馆颁发的一等奖。整本书阅读课例分别获得了罗湖区一等奖、深圳市在线展播优秀课例质量奖,广东省优秀课例二等奖,全国新媒体新技术二等奖、三等奖。整合学校“智慧北斗”与“特色校本课程”――整本书阅读课程,两大核心竞争力,学校从战略高度出发,探究两者的结合体。探究“互联网+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的有效路径,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未来而教,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奠定基础。

案例设计

背景 基于“阅读人口”的低比例,中国国民阅读量与世界阅读先进国家相比,阅读量较低。1941年,叶圣陶提出“整本书阅读”,1949年《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2001版实验稿课程标准、2011年新版的课程标准都将整本书阅读写进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

现状 新课改以来,阅读课程正在努力寻求突破,从一本教科书突围展开大量阅读。在整本书阅读方面,新教育的“阶梯阅读”,江苏扬州的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中心、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八岁能读会写”项目、山东潍坊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三叶草亲子阅读等各种促进阅读团体都在各个角度和运用各种方式对阅读课程进行补充和完善。越来越多地区、学校有了将整本书阅读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来的意识,但缺乏作为承接学校文化的校本课程进行研发管理的研究,没有形成一套可供复制、可供操作的模式。

综述 本案例依据国家倡导儿童素质教育、推行基A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首先甄选出了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的阅读书目,开发整本书阅读的校本课程。再将隐藏在最佳案例中的“流程、步骤、方法、工具”归纳提取出来,形成策略/技术,显化隐性原理。进而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整本书阅读模式”。

设计 第一,整本书阅读实践与研究的目标定位。以人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为核心选择书籍,阅读者(教师+学生)围绕着书,有目的、有计划共同进行一段阅读的旅程,以彼此的经验和生活唤醒自己,激活自己;同时,书以鲜活的形象、丰富的内涵打开阅读者的心灵之窗,将其营养化育为师生的文化积淀,精神养料。第二,整本书阅读实践与研究的内容设计。一是建立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体系:班级共读、亲子阅读、拓展阅读。在此主要研究班级共读。二是整本书阅读的内容选择:书目选择、阅读内容的选择。三是班级整本书共读的组织形式:整本书共读选择何时进入课堂?以什么形式存在?课堂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四是从众多整本书阅读的最佳案例中,提炼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流程、方法、工具,固化下来。

实施过程

陶行知倡导读整本书。学校将新媒体新技术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打造了一套全媒体化的阅读模式。结合书本的电子化、拓展阅读专题网站、阅读互动社区、写作博客等信息化手段,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立体化、数字化。

第一阶段:博客圈为“整本书阅读”铺路 教的方面:教师网络教研博客建立,使教学设计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取众家之长。阅读指导活动之前,教研团队在博客圈进行设计交流,制定实施方案。分别开展活动之后,进行反思教研,调整方案,制定下一步实施计划。

学的方面:班级“整本书阅读博客圈”的建立,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基础。教师、学生、家长分别拥有独立的博客,他们在个人博客上发表的文章,都会在博客圈中展现。这样教师、学生、家长的阅读活动、阅读进度、阅读体会、阅读疑难等信息就能不受时空限制地展开。许多阅读交流活动,以博客圈为载体,教师在班级博客上发起阅读活动,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博客圈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密切了家长、学生、教师三者的联系,阅读活动的开展更为深入,交流更为频繁,提高了阅读的成效。

第二阶段:开发“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 第一阶段已开发出成熟案例,并普及整个语文科组,第二阶段建立覆盖一至六年级的阅读书目,设计“整本书阅读课程计划”,把阅读整本书从刚开始的文字书,拓展到绘本、桥梁书的阅读。小学六年从绘本入手,到中年段的桥梁书、童话,到高年段的文字书阅读,阅读难度呈阶梯上升的态势。紧接着开发整本书班级共读书目的方案。将内容与形式的研究推向“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一,选书原则。儿童的:从这个角度出发,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首先要寻找切合他们心理特点的书。解放儿童的心,保护儿童的想象世界,承认游戏是重要的,满足儿童潜意识中的需求。经典的:历经时间考验的儿童文学作品、名著名篇、语文教材里课外书屋推荐的书籍、与课文相关联、名作家相关联的作品、适合学生年龄段兴趣生活的作品。有阅读坡度的:与一般消遣和娱乐性书刊所不同的是,有一定阅读坡度的书,读起来相对吃力,但吃力也有好处,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

第二,分类搭配。书目的搭配――指向不同素养(《深圳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书目的阶梯则是绘本、桥梁书、文字书。

第三,整本书阅读案例写作模板。即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读进去;话题引领,带领学生读下去;书面表达,领着学生写出来;阅读延伸,引导学生读开去。

第四,整本书阅读案例话题设计。从形式的角度看,话题应该是适合儿童的,有情趣的。哪谌莸慕嵌瓤矗多提诠释性的、有创意的、开放性的话题,这样的话题,能让学生读聪明,读成有思想的人。

第三阶段:国家资源平台:学习社区构建――为“整本书阅读”搭建共读社区 学校以“语文情境教育专题社区”为基地,大力推进信息化教研。早在2009年11月,学校就获得教育部电化教育主题社区一等奖,2014年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成果提名奖,并获中央电教馆立项。2014年作为优秀社区在全国交流汇报,2016年荣获中央电教馆精品专题教育社区称号。借助“语文情境教育专题社区”学习社区将班级共读推向线上共读。社区有来自全国的助学导师,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可自行开展小组研究,并开设小组活动计划和流程控制。小组自行设计活动任务、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规则和活动评价,使阅读活动落到实处,学习社区真正实现交流、交互、共赢。

社区采用班级共建,教师与助学者指导的方式。学生个体加入社区,开展活动,但同时根据活动内容,增加若干个活动小组,学生加入小组开展阅读活动,助学者在不同小组指导学生,教师统筹全局,以班级为对象进行研究指导。

第四阶段:基于“互联网+”儿童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研究 现在,借助广东省教育资源平台“一起阅读网”和“一起阅读”APP开展“互联网+”儿童整本书阅读的案例研究。实现智能化评价与数据转化。教师每个学期进行阅读计划设计与推送,学生接受班级阅读计划信息,家长同时接收到班级阅读计划,方便亲子共读与鼓励督促。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在线上线下阅读共读书目,线上可记录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频率,每本书配备专家组团队设计的相应阅读检测题,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答题完毕,系统及时给每个学生出一份分析报告,从阅读的五个维度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以便于设计下一步的阅读计划。客观题平台实时呈现班级、甚至省内实验学校的阅读积分排行榜,评选“阅读达人”,阅读币可换取书籍,很好地促进了阅读。主观题,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自评、同伴评、教师评。学校利用此平台,将整本书阅读推进到智能评价与转化数据阶段。

在此阶段,大力推进APP在校园中的全时空应用,“为你诵读”“喜马拉雅”“一起阅读”都成为整本书阅读推进的辅助工具。

推进校本特色研究,学校还可以将校本课程电子化,网络化,如今学校正着手将“北斗人文星”“慧风雅韵――中国经典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上传到平台,教研团队进行课程的学生考察试题设计,完成了学生的阅读与诵读的校本特色。

实施成果

经过卓越绩效和“智慧校园”的双轮驱动,学校互联网+整本书阅读效果初显。学校被评为中国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广示范学校,深圳市电教示范学校、书香校园、首批教育教研基地、现代教育制度先进校、中小学生综合素养试点学校。六个科组获市先进、示范教研组。

在实施“互联网+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教师实现了专业成长,带动了系列小课题研究,并在区里成功立项和结题,其中《借助故事妈妈进课堂拓展学生阅读的提升》获罗湖区小课题研究一等奖,《小学语文高年段课堂话剧活动的常态化研究》《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获罗湖区重点小课题立项。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论文写作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数篇,教学设计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了全体家长的参与,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书香校园氛围浓厚。

反思

小学线上教研方案范文第4篇

镜头速写

教研组长口头或书面通知:×月×日(星期×)×时,在×教室进行校本教研活动。于是,到了那天,老师们便来到指定地点。有的提前到,有的踩点到,有的姗姗来迟。遇上理论专业学习,可以认真笔记或窃窃私语。碰上观课,可以认真,也可以清闲;没有研究主题,也没有具体任务。课后,组长召集进行评课,说说优点,谈谈缺点,提提建议。爱说的多说几句,不爱说的可以不说。执教者也从没指望这次活动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有多少提升。有时,听课的人提了不少意见,可是执教者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做;即便偶有“触动”,但等这事过后,也就慢慢淡忘了……

对于上述场景,教师们一定不会觉得陌生。每所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一定量的校本教研活动。每位教师以不同的心态参与教研。期望值不同,体验不强烈,得到的效果也迥然不同。

现象透析

分析当下的校本教研活动,之所以出现低效、无效甚至“伪教研”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研无主题――空洞 校本教研一旦缺少鲜明的主题,那么执教者便会即兴选择教研内容。参与教师完全跟着感觉走,没有预定的关注重点,想到什么说什么。大家漫无边际地发言,七嘴八舌地议论;对问题纠结过多,而建设性意见少之又少;研讨内容杂乱,各定各调,各吹各号。于是出现了“面子教研”的现象。

蜻蜓点水走形式――肤浅 不论哪种类型的教研,如果参与教师把他当作任务看待,形式上走过场,缺乏研究热情,没有研究精神,那么对自身专业发展和教研质量的提高,就没有丝毫的作用。如果不善于深入思考和分析,不谙研究的门道,必然会降低教学研究的实效性,教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年龄跨度显距离――失衡 现行的教研组基本以学科为单位组建,其成员年龄跨度往往较大。年龄抹杀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成了他们“把一本老经念好”的理由。他们原本是非常渴望成功的,如今却被递增的年龄推到了成长边缘。希望他们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却也略显无奈。

浅尝辄止无跟进――低效 “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不动”,这是许多一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形象写照。教研活动后,许多教师缺少自主跟进,对研讨中出现的一些想法和思考往往停留在意识层面,很少能持续落到实处。这样点到即止、断崖式的教研活动,极大地削弱了教学研究的功能和成效。

策略探寻

基于对传统校本教研活动这些弊端的认识,总结以往校本教研中教师所关注的焦点,结合本校的教学实情,笔者尝试改进教研模式:以确立单一目标主题为研究方向,采用课例研讨为突破口,借助系列化可操作活动,构建起以下数学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如图)。

这是一个循环渐进式的过程,与传统校本教研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思教师之需,生成教研主题 问题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也是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其来源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最棘手的、最迫切需要改进的内容。这些问题要有潜在价值,能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而且要可行,难易程度适中。开学初,笔者召集校内高段数学教师展开讨论:在教学中印象最深刻的教学问题是什么?感到最困惑的是什么?讨论中反响最强烈的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四块知识领域的学习中出现的差错越来越多;新课程背景下“差错”问题成为教师最感困惑和纠结的地方。如何减少差错或避免差错,大家希望在这一领域展开探讨,找到一些原因来改进教学。于是,“关注差错提升教学有效性”便生成为该学期数学校本教研的重点。

谋教师之虑,充分预设活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的教研活动只有预在先,教师在研究时才会有所思,才会生成精彩。在策划“关注差错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一系列活动时,笔者都提前一周开始筹谋。例如,在开展差错案例剖析活动前,先与各年级组的数学教师沟通,搜索关于差错案例的文本。要求以年级组为单位推荐典型案例,以便在活动时间里剖析。活动前一天,与推荐案例的各年级组教师碰面,了解具体内容,以便活动时设计节点进行问题追寻,调控节奏。当遇上非本校级的教研,则在两周前就开始策划预案。从课例研究教师的预定,到过程的跟踪和活动的总结,要通盘考虑所有细节。一般课例研究,都要依据活动目标,配合学校教学进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要求执教者放大主题,缩小切口;倡导发挥教研骨干的集体智慧进行研课、磨课,尽量体现课例的示范性与引领性。在活动前半周网络通告,告知活动主题和任务。

供教师之要,追寻有效教研模式 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紧抓“课堂”这个阵地。调查表明,教师更欢迎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他们希望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的角度来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课例,从而内化吸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笔者尝试了两种做法:一种是联校教研课例,由各校的优秀教师设计并执教,并在校内进行了试教、研讨;另一种是利用网络选择符合教研主题的优秀视频课例。在课例研究活动方式上,笔者积极倡导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范式。同课异构,能充分利用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资源,通过比较、带动、反思与重建,让教师的视野更加开阔,考虑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

解教师迷惘,专业成长无界限 在课改实践中,培养年轻骨干教师成为排头兵的同时,对其他教师的提高也不容停滞。不同年龄的教师,都应该是课改的主角。观察发现,新教师非常渴望受到关注,但教学实力尚需提升;青年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希望有展示的机会;中年教师对职称和荣誉开始丧失激情,教学疲软的状态急需改进;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因曾经辉煌过而变得有些力不从心;骨干教师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已有或多或少的积累,面临如何再提高的困惑“高原现象”较为严重。为调动各类教师的研究热情,不妨借鉴“因材施教”理念,以教龄、专业发展程度为参照物,将教研组成员列入强基工程(新教师)、砥柱工程(中青年教师)、秋实工程(老年教师)、名师工程(骨干教师)。通过年龄分层,以老带新的“捆绑式”合作,同龄协作互助共研,从而调动所有教师的研究热情,让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感受到不一样精彩。

记录教研成果,反刍专业成长 每一位教师参与教研后,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如果不用文字梳理,那些感悟与冲动也就稍纵即逝。笔者利用活动决策之便,帮每一位成员设计了活页式的《教研手册》。每一次活动都设计一组活页,活页内容按照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性质制作;为方便记录,在活页右侧还开辟了一列“点子”栏。例如:课例观摩,除了记录组织教师的活动外,也要记录学生的活动,并及时对两者进行“三言两语”的点评;教师在观摩过程中有了发现和思考,想到了新的解决思路、可操作性的行为等,必须及时记录。又如,聆听讲座,除了记录讲座要点外,还必须书写听后感言,甚至可以尝试听后的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来讲,会从哪几个方面阐述”等。《教研手册》真实记录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以及各自的所思、所想、所为,体现了个人研究的点滴进步,助推了专业发展。

引领教师行动,连环滚动与跟进 开展教研活动,要注重激发教师的后续行为,让活动“细水长流”;一条可行的措施就是,坚持对某一主题进行多方位的、滚动的、持续的研究。例如,策划一个学期的“关注差错提升教学有效性”主题教研活动。开学初,分析上期教研中发现的问题,而后聚焦生成主题(关注差错);搜集案例分析(浅谈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聆听视频讲座(课堂因差错而美丽)提升理论;课例研讨付诸实践(课堂动态学生差错处理);小课题研究推进(错例自我分析和反思研究);总结反思找出问题(数学信息与数学知识无缝链接),螺旋上升到下一个循环。历时一学期的单循环教研活动中,向教师传达了一个理念――教研需要连环跟进。在“行为跟进”过程中,从目标――行动――反思――改善――新目标――再反思之间循序渐进,教研活动就会产生许多生长点,防止了无效的重复教研。

引教师畅言,线上线下齐涌动 使用网络教研平台,可以让大家的思想不断碰撞,经验共享,能力不断提升。从2013年开始,笔者所在的绍兴市马山镇中心小学成为国培计划试点学校之一。学校人员可以免费使用中国教师研修网架设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笔者创建了一个数学协作组,让全镇数学教师都加入。每次教研活动,笔者都会提前通告或具体方案。在每次活动后,笔者都会发起专题交流活动。所有组内成员均可在专题活动的留言板里发表意见或分享经验。参与网络评论,给教师增添了许多乐趣,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而且还能与素未谋面的同仁进行交流。网络教研融入常规校本教研,使空间与时间的距离不复存在,让沟通变得更加快捷和简单。每一次的网上留言,学科话题的选择,观点的讨论争鸣,都是教研组成员成长的基石,使教师充分体会开放、民主、互动、协作等所带来的成长喜悦,获得最大限度的“研修”、最大程度的“共赢”。

延伸思考

教研质与量的再思考 在常规教研中,我们往往安排了大量的教研活动。有时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一个接另一个,研究大都浮于表面。其实,教研活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研究所需或教学实际难题,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真正获得经验,或引发大家的思考,激发参与研究的热情。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总会提出量的要求。那么,该如何把握量与质的关系呢?权衡两者,在理想状态下达到平衡,还是一个大问题。

新生事物可以尝尝鲜 视频案例研究伴随着新课程而来。回顾几年前,文本案例也才起步。视频案例虽然真实、直观,但操作费时费事,又需技术支撑,因此,往往被边缘化。如今条件越来越成熟,视频案例研究越来越受青睐。视频案例,可以真实记录教师课前教学方案的执行情况,全面捕获课堂上转瞬即逝的事件与机会,并对整个教学行为进行“麻雀解剖”,从而构建了丰富的、分层的、可供教师直接观察与研究反思的环境。这种形式的研究如能推广,那教研工作必将呈现出一番新气象。

小学线上教研方案范文第5篇

一、三座智慧“桥梁”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融和,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整合、融通、拓展、求变。研训+互联网的实效,根本性的突破是人力资源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如何研发人力资源?这是教师专业发展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区域教育研修机构要有作为,努力拓展服务空间,建设三座智慧“桥梁”。

第一座是鹊桥。来自中国民间传说的鹊桥寄寓了渴望沟通交流、实现结缘团圆的美好愿望。研究型服务体系是为各校之间、各校与教育研修机构之间、区域与高校及科研单位之间、区域与国际之间、教学业务与行政之间搭桥牵线,尤其是需面向资源相对不足的学校、幼儿园,搭建个性化的智慧鹊桥,为需要支持的学校提供值得信赖的后盾支撑,形成优质资源辐射网,实现多元联动。

第二座是风雨桥。风雨桥是我国云贵等地供行人过往躲风避雨的桥。构建“研究型服务”体系就是要与学校风雨共济,有面向区域的整体设计和落地的具体举措,抓好四大项目: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规划、区域课程改革推进策略、研训文化建设、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这是教育研修机构在助力行政和学校,整体推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评价等领域改革的信心、责任和担当。

第三座是跨虹桥。跨虹桥面向的是需要提升品牌的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中力量积极总结、提炼、升华及推介学校在课改改革、文化与办学成就的力度。如加强优秀教师资源、优质课程资源、品牌特色资源的高端平台搭建、宣传推广,让学校、教师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格局。

二、三股改革“激流”

教育研修机构应将研训机制、教研方式、科研模式三合一,三股“激流”交互,形成源头活水,浚通区域教育生态系统。

1.以教师专业发展贯穿始终

教师专业发展始终是教育研修机构的关注点。未来五年,新教师将成为区域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发展决定了教育未来发展的高度和品质,精准物色,整体设计教师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成为重点。

如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在贯彻和落实浙江省分层、分类教师研修工作指导思路下,结合江干区教师队伍建设实际,设计并架构了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江干“T”型研修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以全员研修、新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培养、班主任培养、干部培养、民办教师研修、研修者研修等七大研修模块为横轴,开展分类研修;以不同层次教师群体深度研修为纵轴,开展分层培训。如“骨干教师”的培训,建立了“三层次骨干教师―新锐教师―二层次骨干教师―精锐教师―名师培养”这一纵轴,实施分层进阶式培养。经过实践探索,既惠及全区教师,又兼顾个体“全面发展+个性需求”的江干区教师专业发展“T”型培养模式为江干区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队伍。“十二五”期间,江干区新培养国家、省级优秀教师166名,拥有特级教师22名,实现各所学校、各类教育名优教师全覆盖,成功创建“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实验区”,同时,采用“一网通”,整合江干教师研训网资源,建立五年全程性、过程性电子档案系统,实现各种培训、资讯、作业、评价等“一网通”,其中部分资源对外开放,让教师的过程性发展处于公众的视野中,锻造一支可以传承精神的“激情、奉献、智慧”的江干教师队伍。

根据新教师逐年猛增实情,杭州市江干区启动“3+2”新教师培养计划,推动新教师培训方式变革。一是新教师暑期入职培训综合化(理论提升、素质拓展、职业规划、教育梦想演讲、拓展课程建设大赛,微课制作展示,培训展示汇报汇演)。二是实践培训常态机制化。分别与多所中小学联动,开设多场师生沟通技巧、即兴演讲训练、小班化培训、五项基本功大赛等培训;开展新教师特殊教育志愿服务工作和户外团队拓展活动;举行“钱塘新潮”新教师第二年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达20场。三是新教师培训评价形成性、发展性和综合化。暑期入职培训填写综合评价表,实践培训关注参与情况,课堂教学及时汇报情况。四是新教师培训分层实施。整体规划新教师培养五年规划,分层设计新教师五年培养方案,扎实完成新教师第一学期培训、新教师第一年180学时培训、新教师第二年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16学时培训,新教师第三年教科研能力提升12学时培训。在三年培养的基础上挑选部分优秀新教师实施新锐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构建“三年基础,两年提高”的“3+2”新教师课程体系,夯实新教师队伍发展基础,着力推出素养全面、有发展潜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教师。

2.以课程研究引领深度

“课程研究”是教育的撑杆。教育研修机构应立足解决问题,针对需求设计,强化这四类调研方式:基于实证的综合调研、基于主题的专项调研、基于问题的跟进调研、基于常态的集体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学科教学报告、区域教师发展报告、区域学科质量报告、中小幼综合调研报告、试点学校跟进调研报告等3+2调研报告,做好研究提高基础性课程的教学效能,让教研真正成为区域和学校的营养良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学校改善师资良莠不齐状况。

比如,杭州市江干区提出了“以生为本、以标为纲、以学为主、以导为方”的“四为”课堂理念,通过拟定中小学各学科的“四为”课堂评价指标、梳理“四为”课堂理念的有效策略与路径、征评“四为”课堂教学优秀案例,从而推出了区域“四为”课堂新样态群,使得教师专业发展有方向、有标准、有抓手。

3.以复合资源形成合力

积极利用国家、省市的教师培养政策,以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需求为导向,努力探索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方式,拓充研修资源,共同承担对区域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师教育的任务。杭州市江干区从2013年始,先后引入浙大课程所、杭师大、浙师大等高校资源,组建各具特色的研修共同体,形成了以本土优质资源为核心、以不同实施载体为路径的“1+N”研修共同w运作机制。同时,根据学校教师面临相似发展境遇的现状,构建“校际联盟”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探索,整合联盟内各学校的发展优势,整体设计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与载体,为教师提供校际间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

三、三道靓丽“景观”

教育研修机构应着力“课程、评价、智库”为主的三道“景观”,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基于“学生立场”的智慧课堂。“个性发展”的课程建设要做好三个研究:课程整合实施实践研究;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拓展性课程;设计和逐步构建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国际理解课程。

二是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教育研修机构要建立基于标准的区域绿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区域学校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不仅应该完善书面测试,而且要针对音、体、美、品德、科学实验、动手实践能力等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分时段推出基于“绿色质量”各学科评价方案,改进教育教学。

小学线上教研方案范文第6篇

重复性的作业少了,周末和假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班停了,疲惫的感觉缓解了……“双减”政策落地后,一些家庭的氛围轻松了不少。

“这个十一假期,没有培训班和大量的家庭作业,让我们有时间和孩子一起做很多事。”安徽省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的四年级学生家长陈芸说。假期里,她和孩子一起看了电影《长津湖》、去了两次图书馆,还做了垃圾分类的小调查。

“双减”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教育部建立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直接面向学校、社会公开进行作业管理问卷调查。监测显示,截至10月底,94.7%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作业少了,质量却不能降;时间短了,效果却不能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减’政策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我们要更科学地设计作业形式和内容。”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姜颖说。

据介绍,江西省正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智慧作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作业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杜绝机械性、重复性、无效性作业,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师生优化作业设计,减少作业总量。

在北京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开学之初就通过对各年级的调研及数据分析,建立了作业时长参考样本。校长刘雪梅介绍,学校对作业时长统一设计、统一安排、统一协调、统一公示,以确保科学、有效、轻负。作业方式设计强调多元化,减掉了一些重复书写、增加了一些生活体验,如日常观察、动手实践、拓展阅读等。

教育部监测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中,99.3%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97.1%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

不去培训班,作业总量也控制了,孩子们下课去哪里?今年7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着力推进课后服务“5+2”全覆盖,要求“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方案。

从新学期开始,课后服务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推进,解决家长的“三点半”难题。

安徽省教育厅要求,坚持课上课后衔接、校内校外互补、线上线下融通,开发拓展课后服务资源。吉林省则构建了“静态服务+动态社团”的“1+X”多维模式。

合肥市四年级学生李鑫宇,这学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后托管,“作业在托管班上就能完成,然后就在班上看看书、练练字”。

据教育部监测平台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14.3万所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中(不含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99%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为89.7%,其中七成以上的学生每周5天全程参加,教师参与率为89.8%。

“虽然比以前辛苦,但多了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师生关系更密切了。”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学教师周春玲说。

“双减”能“减”下去,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能“增”上来。

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强化科学评价引领,同时推动各地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办学活力。今年秋季开学,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各专委会分学科、分领域对学校加强调研指导,帮助学校强化教研、精心备课,补齐教学短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层面落实‘减负增效’,重点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时间管理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浙江省杭州市春晖小学校长田冰冰介绍,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春晖小学引进了智能辅助系统帮助老师进行课堂诊断,老师语速是否合适,提问是否有效,哪段时间比较低效,在课堂结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报告,一目了然,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行为,也让学校教研更高效。

辽宁省锦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教师教学大赛,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浙江省开展“兜底教研”,助力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小学线上教研方案范文第7篇

身为教导主任,一般地说,应具有一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受过教育管理专业的培训,有相当的教育理论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教学、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具有相当强的组织管理和观察分析教学、教育工作的能力,事业心、责任心强,教育思想端正,有创造精神,工作方法深入灵活,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群众关系较好,在教师中有一定威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导主任自我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教导主任自我鉴定120__年上半学期教学时间比较短,转眼即逝,这半年教导处是在忙碌中度过的:教导处在忙碌中迎接上级检查,组织学生进行质量监测;教师在忙碌中学习,在忙碌中充实,在忙碌中组织活动;学生在忙碌中学习,在忙碌中成长,在忙碌中收获。

这半学期教导处按照制定的计划,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1、教导处组织三个教研组每个月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从备教辅改考评等方面进行检查、量化,对教师们的《教师成长记录手册》、学生作业、写字本等进行检查,做到有记载,有鉴定,有通报。

从检查结果看,教师们备课超周足时,上课精心授课,批改作业认真,严密组织单元考试,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5月14号县教研室对我校教学工作各环节进行检查,受到上级检查小组的肯定。由于教师们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在全镇统考中,我校学生成绩名列前茅。

2、抓好写字课教学。

每一天抓好20分钟和每周一节的写字教学,为我校创立书法特色学校打好基础。

三、教科研工作

1、校本研修活动常态化。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间周开展教研活动,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听评课活动。

2、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整合。

全体教师参与了网络研修第二次磨课活动,做到全员参与,按时完成磨课任务。辅导教师、研修组长带领全镇小学教师顺利完成了网络研修培训任务,实现了线上和线下校本教研活动。今年产生了语文研修二组、英语研修和数学研修二组组三个优秀课例,语文英语获得县级一等奖,数学获得二等奖。

3、网络研修和晒课活动相结合。

在教导处的组织下,教师们将网络研修和“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相结合。有18位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平台晒了自我的课例,包括上传了教学设计、课件、作业设计、视频等资源。有8位教师的晒课送市进行“推优”。

网络研修、晒课活动开阔教师的眼界,供给了学习和展示的机会,提升了教师素养,为教师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4、参加学校协作体活动。

本学期我校参加了两次沙洋县小学B组协作体活动:5月沙师附小,6月我校组织了一次活动,共有11所学校参加。几所学校的教师就低年级组织教学、课堂观察、“少教多学”的主题做了观课和交流,为我校教师供给了学习、展示、交流的机会,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成长”,推动了我校的教研活动。

5、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2015年我校进行了国家级课题“心理健康”、语数英三个小课题的申报、开题工作。5月中旬理解了县教研室对我校教科研工作检查。

我校去年六位实验教师开展的2个小课题研究,去年顺利结题,他们的课题研究成果《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换策略》《如何提高小学作文评改的有效性》已经录入《小课题,大学问》一书。

四、做好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今年派了5名英语青年教师市区进行学习,进行听课活动,学习新课型授课方法,以利于他们更快地成长。

五、进取组织学生和教师参赛。

1、组织学生参加“经典诗文”书写大赛、口算大赛。

2、组织教师参加“汉字听写”大赛。

组织学生和教师参加比赛,让他们得以个性化发展,给他们供给了展示的机会和平台。

六、认真组织学生考试

组织学生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六年级进行新课考和摸底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情景进行了检测,每次考试,都召开了鉴定大会。

6月18日,我校对四年级30名样本学生进行了质量监测活动,对学生的数学、体育进行了质量监测,做到了真实、有效,为国家质量监测供给了样本数据。

教学教研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辛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们共同的努力,关注学生,才能改变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后港小学的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小学教导主任自我鉴定2本学期,我们以教科研为突破口,以落实素质化教育目标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为出发点,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忙下,围绕“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工作思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拓进取。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必须的成绩。期末将至,现将教导处工作鉴定如下:

一、认真落实常规工作制度

本学期,教导处认真落实各项制定。严格按《新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上好每一门课程,不随意增减。加强对执行课表情景的日常巡查,异常对活动类课程的执行情景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与当面指正。

1、教学“五认真”检查制度化。

(1)本学期教导处对本校教师的教案检查了四次,着重对教师备课和教后反思进行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导、督促整改。多数教师的备课体现了个性化和特色化,教师备课书写认真规范,教后反思详细,每位教师充分发挥自我教学上的个性特长,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构成优化的教案。

(2)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继续采用推门听课制度,促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抓课堂效率的提高,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个教研组进行组内教师的互相听课,构成学校良好的教研氛围。校长、教导处成员到课堂听课30节以上,其余任课教师听课达20节以上。

(3)我们要求作业布置要加强针对性,体现灵活性,提倡分层布置作业,控制学生的课作业量。要求批改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教导处对各科作业的布置情景进行了监控,发现问题要求教师进行整改。同时针对本学期发生的个别教师违反规定征订教辅资料的问题进行认真查处,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4)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教师精心设计练习,加强单元过关的训练力度。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做好知识点的弥补工作。

(5)不断创新质量监控方式方法,交流反馈教学情景,搜集、整理、研究学情。教导处对学科教学研究进行明确分工,平时多与各学科教师交流加强各学科的质量意识。

2、细化周工作安排。

对学校每周的工作进行细化安排,明确责能部门。切实保证各项活动正常开展,各项决策措施顺利实施。

3、做好教师病、事假的课务调整。

及时做好教师请假时的调课工作,本学期学校教师生病情景较多,教导处都能克服困难协调课程,以确保每节课都有教师上课,不让一节课空闲。

4、重视毕业班工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导处强化对毕业班的教学管理,经常开展六年级的教学调研,了解学生状况,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主,打好学生双基,制定系统的、科学的、周密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段段清、课课结,异常对过去学习底子薄的学生,更加关心照顾,确保教学质量。

二、重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1、本学期,结合学校为班级供给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师全员参与的交互式信息教育培训,培训效果显著,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掌握了现代化的教学设

备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并广泛地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2、本学期组织开展“欢乐教育进课堂”系列教学评优活动,活动认真策划,周密安排,广大教师进取投身课堂教学大练兵中。

参与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构成了教学研讨团队,活动使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推进,许多教师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3、加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带动辐射作用。

本学期我校的多名教师在市区青年教师教学评优中取得优异成绩,我校的杨玉花教师获得了市级青年教师教学评优中获得音乐学科一等奖。我校的各级骨干教师在教学中进取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一大批名师已经和正在构成。同时,我校还开展各级各类教学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们得到了学习、提高和展示的机会,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我。

4、本学期学校教研组活动在“实”字上做文章,加强了组内学习研讨活动,提高自我管理、自主研究的本事,在构成研究特色上下功夫。

各教研组加强组内教师的业务学习,提升教研素养。立足课堂实际状况,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沙龙活动,语文的阅读主题、数学的计算主题、英语的口语训练的主题活动,开张得扎实有效。

5、开学伊始,各学科组制定了各学科周活动安排计划,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并按照计划组织实施,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本事、素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欢乐与完美。

三、重视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是我校的主力军,本学期,继续着力于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培训,使青年教师能够迅速成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素质。

1、以读书学习为首要抓手,给教师推荐书目,使得教师异常是中青年教师的文化素养、业务水平尽快提升。

要求教师好读书、读好书,撰写读书笔记,积累知识经验。在教研活动中将好的文章与教师共同分享。定期抽查读书笔记,在业务学习交流会上展评教师的读书笔记,将笔记中精彩的资料和做法构成文字和图片,上传到网站供大家借鉴,以此推动学习型、书香型学校建设。

2本学期学校派出有本事的教师外出学习,外引新思想,新理论,创新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外出学习教师回来后作学习汇报,将学习所得和教师们交流汇报,促进教师个人业务本事的提高。

3、在青年教师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取推荐我校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评优,为教师们供给了一个展示本事的平台,真正做到了在比赛中提高,在比赛中成长。

经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

4、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和教案评选等活动。

5、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管理机构的抓手,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资料。

为了加强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开展了“班主班主任工作经验会议”,在会议上大家对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大家畅所欲言,目的仅有一个:就是如何把班主任工作做实,做好。与会的班主任都感到收获颇丰,深感职责重大。班主任队伍建设有效地促进了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学校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创造性的人才观,需要我们在创新性和开拓性上下功夫,重视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支配时间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构成自我的本事和特长,就是我们所想的,也就是我们所做的。

1.组织各类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本学期,我们配合学校组织了达标运动会、书画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样,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更又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2.第二课堂全面开花。

各种兴趣小组管理规范,教师认真负责。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五、其它工作进取协调完成

1、召开家长会。

本学期是我校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发展。学校举行了“家校携手,让学生共同成长”为主题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演示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对我校的办学成绩与荣誉和我校今后的办学思路进行了介绍,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同和进取配合支持,家长会的成功举办到达了预期的效果。

2、规范学籍管理。

严格执行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对于学生档案、学籍卡、以及转学、休学、毕业等相关资料,规范上表并做好保管。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相关表册数据,使学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3、加强了教导处内部管理。

做到分工明确、通力合作,讲究工作方法和效率,认真完成校长室布置的各项工作,与各处室互通信息,互相协调把常规管理工作做到位。同时,教导处在本学期还加强了资料建设,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对各项活动要求有计划、有过程记录、有鉴定,注意对资料的积累。

六、存在问题及构想

教导处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句空口号,它需要以扎实而创新的日常工作为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也感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如教师的业务提高问题;怎样使团体备课落到实处;“教学五认真”还有落实不到位的地方;课题的立项开展等。下学期我们的设想是把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再扎实一些,创造性更多一些,创新求实,稳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回首过去,成绩可喜,应对未来,信心百倍。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应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勤奋工作,讲究实效,以实际行动把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推向新台阶。

小学教导主任自我鉴定3一学期来,我们以教科研为突破口,以落实素质化教育目标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为出发点,在校长室领导下,在学区教研处的支持下,重点地抓好常规工作。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一、常规管理规范合理。

学校工作抓得实,常规工作才会规范化,一学期来,

1.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督促每一位教师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并在期中、期末组织了两次全面的常规检查。

2.做好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教导处督促任课教师认真做好后进生的期中、期末试卷分析工作,并建立完备的后进生档案,以点带面,抓全校的质量的提高。

二、教研成绩突出。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经过全校教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教师荣获教坛新苗第一轮的二等奖。

三、青年教师成长迅速。

一向以来,对于青年教师,我们给他们压担子,也予以他们机会如:听课——青年教师优先、严要求、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多提不足;外出学习——青年教师优先;县教研室组织的各项观摩课让好学的青年教师参加;县外的活动,更是让青年教师参加。经过几年的努力,现我校的青年教师均函授本科或即将毕业,

四、教学质量稳步前进。

学校教育是以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为目标。我校教科研工作所取得好成绩,其归宿就是为更好地质量服务。为提高学校的质量: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建立了教学质量奖励制度,精心组织好校内的教研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学生竞赛,促学校质量的提高。一学期来,我校教师乐教苦教、学生爱学好学。

五、学生轻负担、全面发展。

创造性的人才观,需要我们在创新性和开拓性上下功夫,重视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支配时间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构成自我的本事和特长,就是我们所想的,也就是我们所做的。

1.组织各类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本学期,我们配合学校组织了达标运动会、书画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样,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更又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2.第二课堂全面开花。

各种兴趣小组管理规范,教师认真负责。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如科技节的“智力七巧板”获瑞安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叠叠乐”获瑞安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书信比赛”获瑞安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我心中的小河”获塘下学区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科幻画”获塘下学区三等奖1名。

一学期来,我校的教学工作获得长足的提高,相信今后,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学工作必须会大踏步向前!

小学教导主任自我鉴定4本人这一学年继续担任本校教导主任,并承担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时刻以“爱心献给学生,放心留给家长,热心送给同事。”作为座右铭,工作认真踏实,任劳任怨,现将个人工作鉴定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的行为规范。牢固树立教育是一种服务的意识,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真诚、热情、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教师做到的,自我先做到。努力使自我成为校长的好助手,教师的好榜样。

二、个人教学工作:

我认为:一个好领导首先必须要做一个好教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始终抓好“阅读与写作”这两件大事,经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本事。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写作供给了素材。为了提高学生作文的本事,我重视了作后评讲,经过不断的尝试,本班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本事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效的读写训练提高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中,我一向努力以教学“六认真”来严格要求自我。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有关资料,和青年教师商榷,力求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三、教导处工作:

作为一名中层领导,我以身作则做好教学工作同时,任劳任怨,尽力完成教学管理工作。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协助主管校长抓好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服务意识。教导处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协调好教导处成员,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每学期期初,严格按《新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每一门课程,排好课程表。

和教导处其他成员研讨分管教学工作,期初进行合理计划。结合学校工作计划,每周合理安排并组织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狠抓教学常规检查与落实。

在校长室的领导下,为了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安排了观摩课和随堂课,并组织教师认真鉴定反思。为了落实有效教学,组织实施常规检查,对备课、作业、批改、辅导、

政治、业务学习做到逐项检查,认真鉴定、及时反馈,推出典型和找出不足。注重了检查与指导相结合,及时和有关教师交换意见,提出改善意见,且做到每次检查都有记录,每次检查都有鉴定。

3、做好每学期的期中及期末检测考务安排等工作,组织进行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经过分析查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在分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提高。

4、带头做好教研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一学年中进取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课堂,认真听课评课。

5、课题研究:本人申报的《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课题,已被列为沧州市教育科研所2014年度立项课题。

参与的市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作品的拓展与延伸研究》课题已结题。

四、存在不足如下:

1、对新课程理论学习有待深入,仍有应试教育的思想倾向。

2、对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有待进一步学习使用。

3、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的关系,对我来说仍是一个挑战。

总之,一学年来,本人尽职恪守,在工作岗位中尽量克服缺点,完善自我,努力向前。当然自我尚未发现的缺点定然不少,还望广大师生、领导的批评指正。

小学教导主任自我鉴定5一学期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县教研室的工作计划,根据本学年的工作特点,立足我校实际,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进取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协调、组织、检查、管理”等功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各学科的教学研究和业务上的指导与检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我校的教学水平有了必须的提高。同时发挥教导处的教育科研作用,将我校的教科研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一、加强理论学习,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

本学期中,我校教导处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团体备课,就教学中的问题共同商讨,并学习新课标理念,潜移默化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并逐步落实到了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改变了因循守旧、经验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和规范我们的工作,为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学工作的指导与检查,规范教学过程

认真工作是衡量一位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本事最基本的尺度,更是对学生是否负责最直接的体现。我校教导处和各教研组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经常性地对部分教师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信息和填写工作检查表。在这五个环节中主要抓好备课和上课两个环节,努力引导教师把功夫下在备课上,本事显在课堂里。

1、备课:平时做到组内互相交流,同年级共同研究团体备课,各教研组长把关,杜绝了不备课不进课堂的现象,并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情景确定如何有效的备课。

本学期进行了备课改革,将备课的中心转移到备学生上去,加强备课的针对性。期中考试后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从检查情景看,各科目的备课情景较好。在期中工作分析汇报会上,教导处能起到导航作用,指出了在阅卷、作文批阅中的不足,表扬了一批在教学业务上有创新的教师,业务认真的教师,交流了他们的工作方法和业务特色。

2、上课:一方面,在各位教师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很抓质量,向40分钟要效益,做到精讲多练,改变以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本事培养的做法,使学生进取主动地学习,从整体上看效果明显,各学科教学质量都有了大面积的提高。

教导处尽量每周亲临教室听课,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忙。另一方面,进取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开课,每月一次新课改先导课,给青年教师展示的平台,给全校教师指引课改的方向,并组织有成效的评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抓好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工作:经过随机柚查和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作业情景,及时鉴定,反馈给任课教师,真正掌握等一手材料,在期中时组织部分学生进行教育访谈,了解学生的作业负担。

进取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要求教师听课10节以上。

4、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开学初进行了全校学生的“交通安全”作文竞赛,“六一”儿童节举行了朗读比赛。

全面开展阅读计划,开学初将阅读书目发到每个班级。注重落实“几个一”的实施,有方案,有计划,有考查。

5、做好期中段测和期末检测的各项工作,及时进行成绩统计和分析,并做到每位教师写出失分原因,以此来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成绩得到提高。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和教学本事

1、加强教研组建设,实行组长负责制,各位组长订好计划,组织学习各学科教育丛书和新教材调整意见,进取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开展各项活动,使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到提高。

今年我校4位教师评上了高级教师,一位教师在学区提质评比获二等奖,一位教师在作业设计评比中获二等奖。音体教师在学区听评课中都获一等奖,美术、信技教师在学区听评课中都获二等奖,语文教师在学区听评课中多名获奖。

2、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做好新上岗教师的考核工作,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多给他们开课的机会,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本事都有了必须的提高。

3、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给他们定任务、压担子,在科研组活动上,要求他们上一堂示范课,供其他教师学习,使他们迅速成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加强教学管理,深化素质教育

小学线上教研方案范文第8篇

一、高站位――“区域名师”培养工作的认知与思考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关注,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正因如此,哈尔滨市香坊区教育局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将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作为教师培训的工作重点,将建立一支以名师团队为引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全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将“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作为“香坊区凝心聚力谋发展,倾力打造教育强区”的关键所在。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打造“区域名师”团队工作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以培养区域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以“生命化教育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课题为牵动,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更新教师培训手段,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区域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校作用,加大区域教师培养力度,逐步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香坊区名师”队伍。

二、抓管理――“区域名师”培养工作的组织与保障

“物无规矩难方圆,人明法度知分寸。”为确保名师培养工作有效开展,香坊区教育局、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建立并完善了专门的名师培养工作机制。我们本着从实际出发,从实效着眼的工作思路,把“培养名师、发展名师,带动区域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先后启动了名师培养工程、内涵建设主题工作年活动,制订并下发了《香坊区名师培养活动实施方案》《香坊区中小学校“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香坊区名师认定方案》《香坊区名优班主任团队培养规划》《香坊区班主任名优梯队培养计划》,并建立了《名师跟踪考核档案》。此外,我们还确立了“自下而上”的工作原则,将名师团队的打造分为三大环节,即学校开展名师打造活动学校推荐上报、区域评选确定名师候选人名师候选人培养与认定。“自下而上”的培养与管理,让香坊区的名师培养工作总体呈现出认识高、参与广、措施实、效果好等特点。

三、重实效――“区域名师”培养工作的策略与行动

1.师德教育,注重《规范》落实,坚定“区域名师”专业情意

借鉴于镜观己形,借鉴于人律自身。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香坊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实施“名师带动”工程,发挥名师带动作用,更是香坊区名师培养工作永恒不变的工作重点。为此,香坊区教育局继开展“名校”“名校长”“名师”和“名教研员”评选活动之后,还开展了“名师”巡回演讲活动,来自全区二十余所学校的3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走进全区各中小学。他们中有“将师爱进行到底”的宋月娥,“用知识回报家乡父老、用行动为新农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温宏卫,“默默奉献、躬身耕耘”在职业教育战线上的陈景祥,教育育人、“静待童心‘卤’我心”的鲁丽静,爱生如子、“安心从教志不移”的王丽艳,关爱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温巨荣。朴实的话语、感人的事迹震撼了香坊区教师的心灵,更让全区教师体会了“甘为人梯,春风化雨育英才”的奉献精神;感受了“热爱学生,一片丹心育桃李”的深情;领会了“言传身教,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情怀;坚定了“鞠躬尽瘁,一腔热血撒杏坛”的决心。

2.读书交流,充盈教师知识体系,提升“区域名师”理论素养

琢完白璞方成玉;吹净黄沙始见金。专业化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是没有捷径的,名师的成长更是如此。从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的角度来看,作为教师,尤其是有志于成为“名师”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与其一味模仿那些已经成名成家的“名师”的讲课方式,执著于背诵“名师”的授课教案,不如从最根本的成长路径开始,在阅读中丰盈和充实自己,在阅读中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2010年3月,“香坊教师学习研究会”在香坊进修学校领导的倡议下正式成立,成员多为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青年教师,成员由一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近五十人。专家(凌宗伟、孙明霞、姜广平等)的参与和关注,更是有效提升了研究会成员的学习力和思考力。几年来,研究会通过专题讲座、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多次学习交流活动,会员们一同学习、交流分享彼此学习与成长的快乐,发挥了教研员在教师读书学习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培养进修学校教研员读书习惯、提高教研员阅读能力的同时,2013年4月,我们又在“香坊教师学习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旨在提高全区教师阅读意识与阅读能力的“书香致远教师读书联盟”,倡议区域内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读书与写作的行列之中,截止到2013年6月,已经有以区域名优班主任、区域学科名优骨干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在内的162人加入其中,QQ流、沙龙研讨等活动,丰盈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了“区域名师”团队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快速提升。

3.网络研讨,拓展教师发展空间,更新“区域名师”教育观念

当今社会,网络日益成为教师工作中的一种必要方式。网络教研、研讨、交流等由网络演绎出来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加强了教师彼此间的沟通。我们先后组建了“香坊教师学习研究会”“书香致远教师读书联盟”QQ群。2011年,我们与“1+1教育社区”进行合作,开设“香坊研训”专栏,并在区域名优班主任、名优骨干教师培养过程中,倡议教师在“1+1教育网”上完成注册并建立自己的“1+1教育博客”,引领“区域名师”自主交流。

基于网络的交流与研讨,为“区域名师”搭建了展示与交往的平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促进教师在碰撞与交流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并在反思与交流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

4.课题牵动,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提高“区域名师”研究能力

人们常说:“教育科研的自觉与否,是区分教育家和教书匠的分水岭。”“区域名师”的研究能力与研究水平直接决定其在教育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十二五”期间,香坊区将“中小学校生命化教育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作为区域课题全面铺开,成功召开“慢课堂・满教育――生命化教育的区域实践行动”高端论坛。其中,“区域名师”香安小学宋月娥执教的《一面五星红旗》一课,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们的好评。课后,宋老师同来自全国各地的生命化教育团队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研讨。

此外,在生命化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香坊区教育局、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先后聘请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张文质、故事妈妈黄欣雯、在解读《论语》中收获幸福的陶继新、践行生命化教育理念,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成长的孙明霞走进香坊区、走进香坊名师团队,为香坊区名优骨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通过新年诗会、学术沙龙等形式,创造“区域名师”与专家面对面探讨交流的平台,让“区域名师”认识到,教师的问题意识与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线。

5.走进高校,开阔教师教育视野,促进“区域名师”专业发展

在名师培养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绝不仅仅是评选出几位名师、学科带头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一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敬业、乐业、精业,并在“标杆”的引领下,培养更多的未来名师,构筑以优秀中青年教师队伍为基础、以学科带头人为骨干、以名师为标志的高素质教师群体,从而推进香坊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香坊区将“培养名师,发展名师,带动区域整体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中小学名师培养活动的核心思想。围绕这一理念,香坊区教育局成立了“名师成长工作室”,聘请省、市教育专家、教研员作为名师的导师,引领名师候选人的业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香坊区教育局还组织名师候选人远赴华东师大、东北师大脱产学习,并带领区域语文学科骨干教师连续多年参加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全面提升“区域名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了“区域名师”的专业发展。

6.回归课堂,实现师生教学相长,锻造“区域名师”专业技能

如果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而守护教育的根基则在课堂,课堂作为知识传递的交接地、教师耕耘的责任田,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环节。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业务能力的成长,往往都是通过一节节的课堂教学体现出来。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尊重生命的,是师生生命生长的田园、生命享受的乐园、生命创造的学园、生命慰藉的家园。

在香坊区名师培养的过程中,全方位、立体交叉的培养方式引领广大“区域名师”积极投身到生命化课堂的建构过程中,也正是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实现了师生的教学相长,锻造了“区域名师”的专业技能。

四、促发展――“区域名师”培养工作的收获与成效

香坊区的名师培养活动,促进了“区域名师”业务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区域名师”学科课程引领作用得到凸显,逐渐形成了自己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如王开杰老师的“思者有度,想域无疆”的教学风格、宋月娥老师的“温以润之,工而复平”的教学风格,均受到领导、教育专家的认可。而“区域名师”的快速成长更让我们欣喜地看到:

1.香坊区名师培养工作,让“区域名师”具有了远大的人生抱负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区域名师”的专业情意。

2.香坊区名师培养工作,让“区域名师”具有了乐学善学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名师”的知识结构。

3.香坊区名师培养工作,让“区域名师”具有了刻苦的钻研精神和较高的研究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名师”的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