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范文第1篇

它使语文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师资队伍能力和素质跟不上时代要求

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师资学历达标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农

村语文教师),观念陈旧,实际教学水平达不到规定要求,知

识老化,手段落后。因此,要胜任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工作,教

师们就得脱胎换骨,重塑自我,努力重建与现代语文教育相

适应的能力与素质结构。地市级开放大学是培训在职中小

学教师的主要阵地。作为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

我想就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谈谈汉语言文学教育(师范方向)

与中小学语文教育应该实现对接,才更有利于促使这些在职

进修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和能力得到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发

展,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建树,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语文教

育的发展。下面就两者之间的几点“对接”来谈谈我的看法。

1 开放教育理念的对接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其最大特

征就是“开放性”,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眼光和开放的姿态

引领教育的时代潮流,实现着教育的跨越和创新。新课标背

景下的中小学语文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关

注学生的情感和生命意识教育等等,打开了过去语文教育

只注重工具性教学的封闭状态,呈现出开放多姿的人文性

生命气象。因此,开放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的

教师义不容辞地要承担起中小学语文教师灵魂塑造师的责

任,加强对新时代开放教育意识和理念的宣传灌输,从而让

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中小学语文教育实现观念和教育目标的

一致。

2 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接

在学习方式上,开放教育以学员自主学习、个别化学习

为主,学员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由学校和老师领着走。他们

在老师的引领下,采取多种形式自觉学习。开放教育的课程

资源种类很多,如IP、VBI 课件、双向视频节目、教育台节

目、教学平台与本学科常用网站,观看中央电大与省电大下

发的多媒体CAI 课件录像带、录音带,以及学校摄制的相关

教育教学活动录像带、光盘等。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充

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和教师精心选好的资源片段,重点把每

一种课程资源的性质、特点、内容掌握好。新课标形式下的

语文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从而激活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欲望,

为终身探究学习打下基础。实践证明,中小学教师只要在开

放大学里接受过这种学习培训,他们就会自觉地运用到教学

中,指导学生,把学生也变成会自己学习的人,实现开放大学

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中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对接。

3 建构知识的对接

开放大学的学员大多来自基层,由于知识面窄、知识量

薄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建构知识。开放

大学的教师就要引导学员以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建构知

识。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为例,首先要让学员掌握中国

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搞清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每个阶

段都有哪些著名的作家、作品,这些作家、作品又分别属于

哪些文学流派,各流派之间相互区别的艺术主张与艺术特

色是什么,流派与流派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联系,学员能否比较熟练地画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网络示意图来。其

次,能画出示意图还远远不够,在掌握概貌的基础上必须充

分利用课程资源,进一步深入学习某些重要的作家、作品,

辅导教师要有选择地示范如何整合利用课程资源,如何从不

同角度深入解读作家作品,从而引导学员举一反三。辅导教

师根据信息反馈情况,通过组织学习专题讨论、问题交流和成

果分享,进一步激活学员思维,优化学习策略,完善知识结构。

经过这方面培训的教师再走上讲坛,他们就会善于自主分析课

文、理清脉络、构建新知,语文课就会变得灵动而新颖。

4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对接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的人才。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实施方案》

要求培养“具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良

好的汉语言文学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专业业务上“具

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和检索古

典文献,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由此可见,

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地市级开放大学教师的

重要职责。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实践性课程的建构可以充

分发挥中小学专家教师的实践智慧,开设灵活而实用的第

二课堂活动,精心设计融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综合性和

实践性于一体的系列讲座。在具体的实践环节,则可以通过

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社会调查、阅读实践(作品鉴赏)以及

论文撰写等活动,实实在在锻炼和提高学员教学能力及写

作能力。而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强调“生活即课程”,引导

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

用知识,并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充分体现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生活是语文教学永远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而言,开放大学实

践教学很好地实现了与中小学语文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的

衔接。

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让中小学教师实现这一目标,开

放大学的教师在教学上就要引导学员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

答案或结果,鼓励应用新方法、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进

行多向思维,指导尝试从多种角度去解读文本,并善于把它

们综合为整体认识。比如朱自清是散文大家,他的《绿》、《荷

塘月色》、《瀑布》等作品选入中小学教材可谓有口皆碑,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备受推崇。但台湾作家余光中对朱自

清的作品就有非同常人的见解,认为“他的观察颇为精细,

宜于静态的描述,可是想象不够充沛,所以写景之文近于工

笔,欠缺开阖吞吐之势。他的节奏慢,调门平,情绪稳,境界

是和风细雨,不是苏海韩潮。他的章法有条不紊,堪称扎实,

可是大致平起平落,顺序发展,很少采用逆序和旁敲侧击、

柳暗花明的手法。他的句法变化少,有时嫌大俚俗繁琐,且

带点欧化。他的譬喻过分明显,形象的取材过分狭隘,至于

感性,则仍停留在农业时代,太软太旧。他的创作岁月,无论

写诗或是散文,都很短暂,产量不丰、变化不多”。教师就是

要敢于引导学员接触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声音,以便拓展文

学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导学的对接

开放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学习

过程的进行和学习资源的整合等等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使

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辅学教师都具有驾驭现代信息技术

进行导学的能力,他们很熟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全部或

相关技术手段,包括制作网页、制作运用课件、操作自动答

疑系统和交流系统、使用多媒体技术等进行网上教学等。教

会学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教学是一项基本要求。中小

学语文教育中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广泛的

运用,并显示出它独有的优势,成效显著。语文多媒体教学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

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赏析能力。但对于农村中小学

语文教师来说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却是一个薄弱环节,因

此,到开放大学进修学习,无疑为他们今后使用现代信息技

术进行语文教学架设了桥梁。

6 实现丰富人文关怀的对接

教师的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远程教育学员

在人对多种媒体的格局中人气不足、友情缺乏、教学场不强

等缺憾,也可以纠正成人教育的知识化倾向,同时还可以激

发、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文学是人学,只有当它真

正进入了人的心灵,才能让人体会各种生活滋味,从而丰富

情感、陶冶性情、塑造灵魂。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师首先会通

过营造欣赏氛围,让优美的文学作品陶冶人、塑造人。同时

增加教学情趣,用多种指导形式关注人、引导人。如教师在

电话答疑时,一接通电话首先应问候学员,在答疑过程中做

到热情、耐心,语言风趣、优美,尽量赞赏学员的进步与收

获,鼓励学员不懈努力,体现出教师对学员的关心和以学员

为本的高度认真负责的师德风范。构建交往互动的教学机

制,以对话合作方式激发人、解放人,这样有助于建立学员

的学习集体感,使他们逐渐养成互相关心、平等合作的做人

习惯。这与中小学语文教育强调的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文性

和构建师生民主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有利于中小学语文教

师向学生展示美好人性的一面,并自觉培养学生丰厚的人

文关爱,发展其人文品格。

参考文献

[1]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实施方案./file_

post/display/read.php?FileID=8403.

[2] 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qinhuai/wenhua/moban.

jsp?article_id=196.

[3] 试论《追忆似水年华》./photography/gif/f5/-

zhuiyisish/003.html.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浅论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1年9月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要求全国各高等院校积极推广使用外语进行专业课教学,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后又出台了其他积极推动高校双语教学的政策,使得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持续升温,西部地区的一些高校也逐步开展了双语教学的课程。国内高校理工科类的双语教学实践及理论建设已初见规模。参照国外(如加拿大等国)双语教学的具体实践以及理论,广大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学生外语水平、教材选用、具体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与此同时,汉语言文学类双语教学却是地位不明。“双语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用两种语言进行的非语言类的学科教学活动”的界定,将语言类教学活动排除在外,虽然有个别高校(如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过古代汉语的双语课,但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否可以使用双语授课界定显得模糊。双语教学研究对中国文学类双语教学更是鲜有涉及。在很少的开设双语教学的汉语言文学系部,双语课针对的课程一般为“外国文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等,其他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使用双语授课的非常少。当然,非常少与没有是完全不同的情况,至少表明有这样的计划及实践存在着。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是否可以以双语授课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本文拟以高校中国古代文学为切入点,谈谈高校古代文学双语教学的相关问题。从目前很少的中国文学双语教学实践情况来看,主要存在教学目标定位狭窄、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适合的教材、适任授课教师缺乏以及教学方法落后等多方面的问题。对于双语教学的认识,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在双语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知识传授为主,语言能力培养为辅,学科知识的获取是主要目的。通过双语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获取学科知识时所使用的媒介不局限于母语,而包括母语以外的第二种语言。这样,从各个方面给学习者创造更多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条件,使他们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而对于中文专业学习双语课程(多如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同学来说,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双语课的学习,可以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史和作家、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思潮,并且掌握一定的文献典籍。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双语教学的所提供的学习环境,补充外语课的知识与语言能力结合的不足,更好地将自己塑造成为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对外汉语教学或者国际文化交流等的实际需要。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问题,仅就课时问题略谈几句:一般情况下,如果古代文学的某一阶段的一门课程需要耗时54课时的话,理想的双语教学学时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增加20%左右,即65课时左右(视各个学校教学时数要求及学生英语水平而定)。虽然实际授课时数不大可能计划的非常精确,但适当增加课时确实是必要的。之所以要在基本课时之外增加授课时数,一方面因为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某些英语词汇的学习解释需要占用额外的时间,另一方面因为双语教学中为了同步提高学生的口语及听力水平,需要组织师生互动这样的环节。所以说,只有适当增加授课时数,才能保证完成正常的授课内容,达到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此外,还需要注意每堂课中使用英文(或其他外语)讲授的时数比例问题。

目前双语授课有全英文讲授或者部分英文讲授,因为文学类学科的特殊性,中国古代文学不大可能用全英文讲授,或者说全英文讲授的效果反而不一定好。按照目前的教学实践效果来看,英文讲授的比例不宜超过50%。实际上,如果把握得当,用30%-50%的英文授课有比超过50%更好的授课效果,这当然是指对学科内容的掌握以及对英文的学习两方面情况综合而言。笔者曾经在所授课的班级做过调查,超过6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中英文讲授比例最好不要超过中文,即英文讲授的比例不要超过50%。当然,英语讲授的比例绝对不是固定的,一般都存在一个由少到多,最后大致固定的模式。双语教学的备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的方式和内容,首先取决于上课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授课,备课过程中,都需要搜集大量的英文资料。目前中国古代文学几乎可以说没有一本合适的英文教科书作为参考,市面上或者说网上书店能找的英文中国古代文学类书籍寥寥无几,可供参考的有冯沅君的AshorthistoryofclassicalChineseliterature(外文出版社出版)和姚丹的ChineseLiter-ature(九州出版社出版),可惜都太简短,参考作用有限。另外一个原因是价格昂贵,九州出版社出版的ChineseLiterature,一本157页的书,码洋达到90元,能不能买到还不一定。所以说,为得到更全面细致的帮助,就只能参考某方面特定内容而非文学通史的书籍,比如贾福相译著《诗经•国风》英文白话新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道德经》(TAOTECH-ING)、《论语》(THEANALECTS),冯友兰的《庄子》(CHUNAG-TZU)以及许渊冲译《汉魏六朝诗(汉英对照)》等等。互联网上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是VictorH.Mair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TheColumbia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这当然只是参考作用,比之内容与观点,个人认为大量的可供借鉴的专业词汇更加重要。一般而言,国外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注重学术前沿的发展及最新的科研成果。但是文史类的教材却更重视已成公论的观点和逻辑清晰的事实陈述。在没有更好的英文版中国文学史教材之前,还是应该以中文的文学史课本为主。现在所采用的文学史课本系统性强、叙述严谨、知识体系清晰,整个编写思路及难度也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也已经为广大的教师及学生所接受。更重要的是,相应的或者说配套的作品选教材以及其他的专业课教材,比如古代汉语、文学理论等等,都与古代文学课本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及思想理论方面的统一性。

在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其他学科的双语教学会优先考虑PPT,因为使用多媒体授课,可以节省在黑板上书写较长的英文专业词汇所耗费的时间。另外,也可以避免书写中的错误或者习惯了中文板书而看不清楚英文单词的问题。但在中国古代文学双语授课中,个人认为使用多媒体与否各有优劣。使用多媒体的好处无庸赘述:清晰、准确,一目了然,节省时间。但同样也有不足之处:在PPT上使用大量的英文,包括章、节标题及主要授课内容,那么学生的注意力比之平时更多地集中在PPT上面的英文单词上,对老师所讲解的内容的注意力大为下降。如果PPT上面英文生词较多时,学生们往往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理解PPT上面的英文内容,而不是跟随老师的思路及其所讲授的内容。在调查中,少数学生还提到这样的问题:夏天日光强烈时,多媒体的屏幕看不清楚。长时间盯着屏幕看,还会导致眼睛疲劳不适。所以,如果使用多媒体的话,PPT上的内容不宜过多,字体不宜过小,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要使用较深的颜色,一般不宜使用明黄、浅绿或者蓝色等不常用的字体颜色。同时要尽可能地使用浅色的、比较亮的模板背景。PPT上面的内容,学生都能听明白教师讲授的英文意思,比如某一章、某一节,可以使用中文;诗、词等作品一般都只用中文,如上古歌谣《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等。当有些专有名词或重点词汇则尽量在中文之后标出醒目的英文单词。以上大致是使用多媒体的情况。当然,如果不使用多媒体,也是完全可行的。黑板板书中章、节语句以英文为主,而关键词及重点词汇以中文写出,同时辅以清晰的英文。

其他的板书组织与中文授课没有太大的差别。而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对黑板上或者课本中的学习内容,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用英文讲授的。学生在看黑板的同时,不用转移目光,同时就可以注视教师,理解教师的英文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很容易被分散。实际上,无论使用多媒体与否。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双语授课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双语的授。简而言之,在引导学生掌握主要的词汇的英文翻译的基础之上,用英文营造出氛围。在此过程中,包括组织教学在内的大量的课堂语言要使用英语。每节上课,教师用英文简要回顾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重点词汇要强调。这样习惯之后,当老师说到“lastclass(lasttime)wehavelearned……”时,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这些每节课都出现的程式化的英文,而听力或者说注意力会自然会集中在learned后面的内容上。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应该习惯于这样的授课方式:黑板或者PPT上,中文是第一章第一节,但老师都只会说英文chapterone(firstchapter),sec-tionone(firstsection),theBookofsongs,而不必费心费力地再去用中文重复:第一章,第一节,《诗经》等。在新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摒弃逐句翻译的授课方式。英语在授课中的作用是理解课程内容的另外一座桥梁,而不是课程内容的英文翻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与教学内容关联较少的英文,比如:well,so,asweknow,asyouknow,pleasewritedown(指着板书或者PPT中某些内容),Bequiet,order(如果有噪杂声的话);在讲解作品或者需要学生们翻书(比如袁行霈高教版)看某个注释时,说openyourtextbook,turntopageXX或者pageXXplease.要学生们回答问题:whowouldliketoan-swerthisquestioninEnglish?或者whovolunteers?上课过程中,当老师完成一段内容讲解,问“youun-derstand?”“Youclear?”学生习惯性地回答yeah(当然指的是学生真的明白的情况下)。始终要让学生感受这样的英文氛围,培养习惯于英文氛围的意识。这样的英文氛围的营造实际上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一旦学生了解经常使用的套语,熟悉了授课教师的英语发音,应该会很快熟悉并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因为除了教师英文口语语音或许存有的个体差异及中国古代文学的专业词汇的障碍之外,古代文学双语授课与一趟英文课没有特别大的差别。有些同学在中学英语课上就已经领教了,只不过对英文基础好的同学而言困难更小而已。因为涉及到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还有个学生参与互动的问题。如果是一般的用母语讲授的古代文学课,提问对学生没有更多的意味。但在双语课上,提问并不要求学生提供自己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某一领域的独特见解和看法,而只是需要听懂老师就某个问题的英语发问后,尽量用英语完整地回答。这个问答的过程中,问题的深度一般不大,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英文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就算知道答案,而且也有能力用英语讲出,对于许多学生来说,用英文回答还是需要勇气的。所以,完整地或者至少能够正确而又让老师和其他同学听懂地回答问题对同学来说是很有成就感的。另外,对古代文学具体内容的英文讲解,需要尽可能多地参照英文资料,这样可以更全面更准确。

以《诗经》为例,theBookofSongs没有任何问题,诸本皆同。但是国风就不一样了,有的本子是folksongs,(民歌,民谣),有的本子是air,“Air”means“wind”or“educating”,Theairsmovepeopleandmakethembetter.意思就是“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毛诗大序)。还有的本子是拼音feng;再如,“雅”的翻译除了拼音之外,有的本子翻作festalsongs,小雅为minorfestalsongs,大雅为majorfestalsongs,有的本子则把“雅”翻作oads;“颂”有hymnsandeulogies与拼音song,这都需要教师仔细地各个甄别,确定使用哪种翻译。如果有些专有名词有多种译法,有时也可以一一列出,选择最佳的英文翻译。如楚辞的翻译有Chuci,PoetryofChu或者PoetryoftheSouth,而《尚书》有DocumentsoftheElder,Shujing,BookofDocuments,TextsoftheOld等好几种。同样需要教师选择最恰当的翻译。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有些经典名句,最好也应该把英文写出来,方便学生学习体味。如:《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onotdotootherswhatyouwouldnotlikeyourself”[1]。钟嵘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诗品》)“asinglewordisworthathousandpiecesofgold”等等。此外,对于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问题,有时也可以适当加以探讨。比如:《秦风•蒹葭》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伊人”应该是女性,但在一些英文版本中,“伊人”却以男性的面貌出现,WilliamJennings的版本:“Onewhomtheyspeakofas‘thatman’,Somewheretheriverranged.”理雅各翻译作:“Him,themanIhaveinmind,BythiswaterIshouldfind.”[2]另一国外版本翻译作:“Mybelovedsodeartome/Issomewherebeyondthewa-ters.”后面紧接着点明了是他:“UpriverIsearchforhim,Thewayisarduousandlong.”但是国内的翻译,比如贾福湘的毫无疑问地是:“atthewater’sedge,aladywhomIlove.”[3]这个现象可以作为一个较特殊的例子,以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这当然也是一个很好的互动话题,可以从《诗经》的接受史角度去探讨,也可以向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西情爱心理的不同延伸。

一般我们理解此处翻译的不同鉴于这样的理解:此处国外版本的翻译一般还是比较重视传统的解释,比如说毛诗和郑笺。而国内的《诗经》研究、接受以及英译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已经从汉儒的解经发展到今天的依据文本内容而阐释《诗经》(当然不能忽略历史背景)。《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从政治说教着眼,汉郑玄笺注云:“所谓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更加确定“伊人”为“知周礼的贤人”。到宋代解释就比较灵活宽泛了,朱熹认为“言秋雨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没有明说伊人指的是谁。到清代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继承毛诗郑笺注,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今天虽有学者仍力主此说,认为“伊人”就是“贤人”,但一般认为“伊人”实际上就是“恋人”,如高亨、程俊英等学者对“蒹葭”的看法均持“恋歌”之说。在这种情境下,依据一般的男女情爱心理及表现,“伊人”自然就是女性形象了。有些翻译则尽量忠实还原人物身份,如《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理雅各翻译作:“Youstudent,withthecollarblue,Longpinesmyheartwithanxiouspain.”再翻回中文大致为:“你这蓝(青)领子的学生,让我焦渴的心长久地憔悴痛苦。”远没有诗的含蓄悠长的情致和兴味,但是student这个词从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子衿”,一下子记住主人公所思所恋者的学生身份。

参考文献:

[1]ArthurWaley.TheAnalects[M].Beijin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1998:145.

[2]贾福湘译著.诗经•国风英文白话新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82.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范文第3篇

虚假博学元典精读高校中文系从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其他人文社科类专业开设的课程情况来看,元典精读课程已经进入了高校课堂。但无论从开设的时间还是从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看,该课程都处在未成熟阶段,因此对其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和考察十分必要。本文将从学生视角研究元典精读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这是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课程探索的第一步。只有明确为什么要开设元典精读课程,才能清楚学生欠缺哪些知识或素质培养,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方案,以促进新一代的大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从学生的学习现状看,学术研究存在很多问题。根据所做的一项《高校中文专业元典精读课程现状调查报告》结果表明,本科生论文的原创程度占30%~50%的有近一半的学生,其中有约4%的学生论文的原创度不超过10%。我们所调查的是重点大学,其学术现况尚且如此,全国范围普查的话可能结果更不能乐观。据统计,部分重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平时阅读中元典阅读只占很少一部分,超过一半的本科生阅读元典占阅读总量比重小于30%,其中30%的学生阅读比例不足10%。平时阅读元典比例在70%以上的占17%左右。由此可见,对于元典,大多数学生只是远而观之,真正涉入其中的只在少数,但在开设元典精读课程的学校,学生阅读元典的比重明显较其他学校多。由此观之,元典精读课程的开设,可以督促学生阅读元典,利于深入学术研究。我们所调查的学生约93%认为,元典阅读有利于专业学习。可以说,当代大学生都很清楚阅读元典的益处,但是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真正深入接触的却占少数。所以,在高校的课堂上进行元典精读的训练很有必要。在所调查的学生中,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元典阅读的只占17%,其他有30%的人是为了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和学术研究,但为了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仍是占了一半的比例。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部分学生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想通过元典来提高自己的素养,而不是仅限于考试。所以,在元典精读课程的考核中不应该将成绩视为评判标准,吉大元典精读课程的考试模式深受学生欢迎,采用面试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会使学生更有兴趣真正阅读自己喜欢的元典,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强迫自己。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阅读元典时,通篇精读的占27%;而选取段落阅读的占多数,即45%;通篇泛读的占20%,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只是随意翻阅。本科生在阅读元典时,曾经尝试过对作品进行归纳总结,独立思考问题的占72%,经常自行归纳的占17%,而从未尝试过的也存在,占了十分之一的比重。在阅读元典时,有27%的学生有自己的系统安排,而大多数学生没有系统规划。从此两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大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意识,但没有形成一种习惯,也没有任何科学规划,这便需要学校老师的指导和引领。北大陈平原教授曾说过“倘若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讲课,以现在的学时安排,教师只能蜻蜓点水,学生也只好以阅读教材为主。结果怎么样?学生们记下了一大堆关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以及作家风格的论述,至于具体作品,对不起,没时间翻阅,更不要说仔细品味。这么一来,系统修过中国文学史(包括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课程)的文学专业毕业生,极有可能对于‘中国文学’听说过的很多,但真正沉潜把玩的很少,故常识丰富,趣味欠佳。”可以说,这是目前很多教育者意识到的问题。

对于这门课程的研究与关注,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课程本身的改革,而是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元典精读课程的设置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设置,它不仅仅在于新知识的传播,更在于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建立。元典精读课程的宗旨在于让学生接触元典,摆脱从教师及教科书上习得对元典的理解的教育模式,从元典中提取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学术原创力。“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治学门径,力扬厚重务实的学风,提高学生的原创性能力。元典精读课程的设立有助于形成求真务实的学风,并改善当前泡沫学术的现状。元典命题成为人文素质教育推行中的重要依赖路径,具有“今典”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扩展性,这类特性正好适于“人文教化”。

元典精读课程探索对于校园学术氛围建设,提升学生自我修养、学术能力、创新思维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倡导元典精读教学已让我们认识到,当前的高等教育究竟在哪里出现了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虽然说从理想走向实践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但是一些重点高校对于这门课程的成功尝试,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参考文献:

[1]宋德发.“元典教学”仅仅是理想吗——从《中外打通,培养高素质学生》一文谈起.中国大学教学,2010,(11).

[2]邵炳军.从自身经历谈谈先秦文学元典教学问题.中国大学教学,2011,(5).

[3]江雪情.国内高校元典文化教育研究评述.教育教学评论,2011,(7).

[4]李梅英.谈谈中外文化课中的元典文化教学.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5]邵炳军,张静,路艳艳.文学“元典”教学在古代文学课程中应给予更有力的关注.中国大学教学,2007,(2).

[6]宋德发.元典教学的价值与困境.现代大学教育,2010,(2).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6--01

语文,既要学会“文”,又要学会“语”,说是写的基础,语是文的依据,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应该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主要途径是实践,而课前说话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课前说话训练时间可掌握在五分钟之内,时间虽短,但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因材施教,让学生敢说

只有全面了解和熟悉学生的能力,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刚开始应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如有位学生性格内向,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就安排他朗读一段课文,并鼓励他大胆地读。因为是读熟悉的课文,他信心较足,结果读得不错,我让同学用掌声鼓励了他。之后,我又经常帮他找资料、做准备,经过几次的成功锻炼,他的信心和勇气逐步得到了提高,也越说越好了。说话训练最重要的就是敢说。因此,教师要多鼓励,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使学生心态开放,大胆自信,无拘无束地开口说话。教师可以采用朗读诗歌、朗读课文片段、提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训练。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说

1、使用正确语言。

所谓正确语言,是指在发言、讨论或演讲时要使用规范而文明的语言。

(1)使用普通话;(2)使用礼貌语言,如"您"、"请"、"谢谢"、"对不起"等;(3)语句正确,用词恰当,语速适中,语音清晰,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4)表述要口语化,即要将书面句式转化为生活中的语言;(5)可恰当地使用体态、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6)讲话要沉着、冷静、自信、自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遵守正确的发言规则。

所谓正确的发言规则,是指在发表意见时、使用语言及发言过程中出现意外时的处理原则。它包括:(1)自己的发言请求被允许后,要立即做出响应。(2)要用礼貌语言,如称呼别人,要讲"××同学"、"××老师";请别人讲话要用"请",语气要和缓,态度要诚恳。(3)讲话过程中,讲错了,要立即更正;遗忘了内容,要及时终止发言;需要补充时,要请示等等。

3、训练说话的条理。

在回答问题或进行讨论、演讲时,很多同学不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方法,致使讲话主题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畅,严重影响思想表达。常见的语言程式大致有:(1)在讲话的开头或结尾时,要讲"我的想法或许不对……"、"……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等婉转的话,既可激起听者兴趣,又能调适自我心理,自然切入或结束话题。(2)在谈话时,可讲:"我认为……,因为……";发表同意或反对意见时可讲:"我同意(反对)某某同学的见解,因为……(3)在作陈述性发言时,要用顺序词:"首先……,其次……,最后……。"或"第一……。第二……。"等等。

4、进行表达方式的训练

(1)叙述。叙述是把人物的活动和经历、事件发生的过程说出来的表达方式。它的基本要求是:交代清楚与所述内容相关的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语脉清晰,能按照空间转换或时间的推移,讲出事物发展的层次。

(2)描述。描述是显示事物形状、再现某种场景的表达方式。它要求有引人的开头,充实、生动的情节,还要有声情并茂的表达,做到生动、具体、传神。

(3)解说。解说是对事物、事理作介绍和说明。要求说的时候要切合客观实际,又要符合认识规律,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4)评述。评述是对客观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表达方式。要明确:评是目的,述是手段。要做到:述有选择性,评有针对性。评得观点鲜明,述得深入浅出。

5、训练听评的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听话能力的基本要求:即听得准、理得快、记得清;做到听话的一次准确性,具有较强的听话品评力和听话组合力。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听话技巧。从发言人语速、停顿和语调等的变化捕捉要点,或从发言人话语层次捕捉要点。如推断的技巧有两方面:一是信息价值的推断,即边听边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材料,抛弃无关或不感兴趣的材料,以减轻听话中的记忆负担;二是话语真意的推断,即从讲话人重复使用的词语、喜欢使用的词语等,推断他的立场、观点和意图。

再次,掌握评价的技巧,作为一名听众要善于根据讲话人的话语内容,进行如下方面的评价:(1)讲话的内容是否正确,有无疏漏的地方?(2)讲话人的立场观点是什么?有无根据?(3)讲话人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思路是否明确?(4)讲话人的讲话内容是否偏离主题?

总之,在听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如果是我发言,我该怎样讲得更好,更全面?我要申明什么观点?补充哪些例证?等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主动的、积极的听众。

三、大胆放手,让学生乐说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古代文学教学 现代教学技术 实际应用

古代文学教学一直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矛盾:学生希望老师更多地采用幻灯、音像等新鲜有趣的材料,而老师则更希望学生可以读原著、看经典。由于古代文学原著在文字上有一定障碍,使得部分同学兴味索然,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矛盾制约了古代文学教学质量,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长达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积累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对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很好地继承。只有继承,才能有创新。舍弃或丢掉这些优秀传统,就等于失去了这门课程的中国特色。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多年来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于其他课程,教学重考据训诂,常常陷入繁琐经学。因此教师只靠一两本教材、一本讲义,口耳相传型的教学模式已经大大落后于现代教育的要求。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现代教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高等学校教学中,并凸显其优势所在。它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当然对现代技术手段的吸收,并不意味着全面的取代,更是要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现代技术手段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完全可以将现代技术手段与原有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古代文学教学获得新的进展。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古代文学教学实践中现代教学技术的实际应用。

一、幻灯

幻灯是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它使教师摆脱了传统粉笔的制约,教学信息的传达更准确、更清晰。在我对119名文学院学生作的调查中,97.2%的学生感觉幻灯对于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口授为主或者用粉笔简单地标示重点,由于时间有限,学生课上忙于记录教师的一言一句,往往笔记记不完整,而且由于古代文学中存在大量生僻字而错误百出。加之部分老师有地方口音,所以要想听清更不容易,更不用说理解。而幻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将大量的内容,比如诗歌或者引文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准确了解教师授课的内容。

但是在使用幻灯时,教师要注意学生会存在往往忙于记幻灯中的内容,而忽视了教师对相应内容分析的老问题。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清晰地向学生讲解幻灯教学的特点,说明幻灯是只是用来辅助学习的,真正的重点仍是对幻灯内容的分析与理解。另外,在教学中应该分清主次内容,对于重要内容或者需要学生记录的内容标识清楚,如用红色字体或者用红色方框加以醒目,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记录。

另外,在目前的幻灯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着片面追求画面效果或者动画特效的倾向。我认为幻灯画面的精美,当然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但也会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而忽视真正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学幻灯的画面应该注意不要过度突出,并且切忌背景的不断变化。“杜绝滥用现代声光技术来图解古代文学的低俗制作,反对媚俗、反对肤浅,追求深度、追求美感、追求高效是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理念”。[1]

二、网络

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但是将网络运用于古代文学教学中并不常见,而且对于网络的作用,部分教师还存在着怀疑的态度。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将会对学生课下自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三维目标 整合 实效

就目前教育而言,学校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上花费的功夫不少,在总课时数中语文课占了很大的比重,教师教得非常辛苦,但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不理想,语文课的时间效率不高。调查表明: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普遍不浓,缺乏对语文学科广泛性、深刻性的认识,缺少审美情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除了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与技巧简单以外,我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很多语文课的课程目标设计生硬,简单割裂、肢解三维目标,偏离整合统一。下面我以一则教学片段为例加以说明。

有位教师在讲授的《谈骨气》一课分析课文时,针对课文中三个故事作用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提问。“文中三个故事从不同角度聚焦在一点上,这一点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明人要有骨气”。接着老师又问“这骨气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就是文中孟子所说的三句话:‘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难看出这个教学片段体现的是该教师表面化、形式化地设计和开展交流互动,给学生以结论式的简单思维,没有从具体语言材料积累入手,进行咀嚼、品味、感悟、探索文本的意蕴,没有达到拓展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帮助学生认识语文运用规律的掌握,没有体现过程与方法,更谈不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际上就是没有达成课程目标的整合统一。

那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整合和落实课程目标,提高教学实效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认识以就教于同仁。

1.从深刻理解语文内涵和学科功能入手来整合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课程,它是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和教育性双重功能的学科,是两门学科的合成,即语言学和文学的合成。“语”代表的是语言学,“文”代表的是文学,大学对“语文”的完整表述为汉语言文学。语言学和文学这两门学科在语文教育两大能力培养序上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言是科学,文学是艺术”。我们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课的两大能力培养,不外乎一种是阅读能力,另一种是表达或者是写作能力。就阅读而言,从语言学角度要求的阅读是认知性阅读,就是通过让学生读文字,从文字当中找出自己知道了什么;而从文学角度讲的阅读,不是认知性阅读,是赏析性阅读,就是通过读一段文学作品,让学生感悟作者在这段文学作品中带给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没有思想感情就没有文学。同样在写作上,从语言学角度要求的写作是叙述性表达,就是看能不能用有限的文字把讲的东西讲清楚、讲明白;而从文学角度要求的写作是情感性表达,也就是看能不能用语文激情把思想感情用一段文字反映出来。正由于语言学和文学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要求的侧重不一样,我们各个层次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思考如何处理和协调语言学教学的要求和文学教学的要求,是对半处理,还是各有侧重,是过度追求单一目标,还是注重目标的综合。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既要考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科内容的综合,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养成;既要重视人文精神,又要加强综合学习。

2.努力调整教学行为以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

2.1 树立良好的语文教学观。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催促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总结和研究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误区,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修订后的语文课标,从本质上深入探究语文的学科功能,深刻理解“语文”的内涵。努力克服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过分重视文本解读,而忽视学生语言、阅读、表达、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训练的现象,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既要考虑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又要考虑学生情感需求和个性的发展,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2.2 深入理解教材,巧妙设计和落实三维目标。教师要抓住教材这个“点”,深入细致地领会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因素,并使其明确化。这样,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能从整体上去把握,便不会出现疏漏或考虑不全的问题。正如课改具体目标中的功能目标所言:“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各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在教学中形式化地设计交流活动,而忽视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巩固;有的教师则是倾心于知识的传授,不大关注在教学中成为必要的体验和感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方法缺乏必要的指导。

我以前文中列举的《谈骨气》教学片段为例加以说明。若分析课文时,这样设计,效果就截然不同。请同学们思考这篇课文讲了几个故事?这几个故事的排列顺序怎样?课文中几个故事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这几个故事与孟子所说的话有何关联?这几个故事的聚焦点是人要有骨气,你是怎样理解骨气的?文中作者又是怎样理解骨气的?这样第一、二问题学生很快会回答出来,回答后面几个问题时,就需要学生动脑筋,重新阅读课文并认真思考。同时教师也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提示和点拨,通过教师的提示、点拨,学生的思考,同学们就明白文中的故事与论点是一一对应的,若颠倒顺序就会出现论点与事例的错位;并且通过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的骨气与作者理解的骨气之比较,进一步明确“骨气”的现实意义,从而体现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一些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这样的设计是以“过程与方法”为抓手,来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达成课程目标的。

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实在,要能够体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做到既要保证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得以落实的主线,又要考虑在落实“双基”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长线。既要关注全体,又要关注个别,让目标能够切近学生实际,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对三维目标的处理不能硬性“一刀切”、平均分,但那仅仅是策略上的调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整体把握”才是根本的贯穿始终的。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2-0026-02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方式和手段直接决定着课程的授课效果及质量。但是,传统教学方式和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今课程教授的实际需求,无法对于教育师资队伍进行合理和科学的培训。

第一,教学理念上,主要精力集中于对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二,在相关教材中,内容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无法实现学术方面的突破,内容过于局限;在个别的教材中存在着一定的偏激观点,缺乏对于内容的客观性把握;有的教材,对于文学历史的阐述过多,对于文本内容的实质性分析较少;当前的现当代文学教材的适用性较差,对于不同等级和水平的教授群体,教材的内容过于混乱。

第三,教学方式和方法较为落后,未与先进科学技术融合,缺乏对于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方法的实质性改革。现当代文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需要建立在科学和创新的基础上,需要对现有教学方法做出有针对性的变革和完善。传统的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文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绊脚石。因此,必须通过合理和科学的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来实现对于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质性改革和创新。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理念的定位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命题是“人的文学”,传达现代人的精神情感、现代语言、现代审美方式。因此,在教学理念的设计上应将文学史的知识传授和文学人文精神的追寻结合起来,通过文学史自身的文化语境,引导学生对文学准确的体悟和理解。既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传达出一种是非观和积极的人文精神。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改革目标方面,不但要通过现当代文学的教育来实现学生对于我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的熟练掌握,还要借此来提高学生对于现当代文学中的意境和精神的深入探究,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精神层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应坚持对人文立场的把握,通过对民族文化、人性美以及大自然的追求和关注,来实现对于文化的重构,引导人类社会的精神和观念走向先进和成功,实现人类社会的长久繁荣和发展。在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教授和解析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突破传统思想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勇于对错误的文学思想进行批判,并能通过独立的思考来加深对现当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中,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鉴赏和判断现当代文学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

1.加强现当代文学基础教育,注重教学的深刻性和学术性。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应将基础知识的讲授作为知识深化的大前提。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对历史的依托和融合。因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即借助历史作为串联纽带,将不同的作品和作者联系起来,并对文学的流派进行合理的联系,从而实现对文学作品及其相关信息的历史性教授。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对作品及作者的相关背景进行深入的理解,将文学作品的历史性融入到作品的各种元素当中,为学生对于现当代文学更好地理解和熟悉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亦可深入分析作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同时实现在“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学知识和文史知识的兼顾[1]。

现当代文学在夯实文学基础的前提下,要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知识内涵和内在联系的把握,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观察来实现对于现当代文学更深层探索和把握[2]。因此,在现当代文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在文学作品背景、总体文学脉络以及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实现对作品立意的深化,将教授水平提升到理论高度,达到对于文学内在联系和艺术风格规律的深入解析和构建。

学术性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应该重视的方面,对于学术性的要求,主要是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的讲授,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质量的评价和鉴别能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可以将文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加深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学术性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在理论的高度对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意蕴理解,提高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学术性。

2.回归作品文本,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魅

力。“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应将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感悟传达给学生,从文学作品的本质出发,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如何做人,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这就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应引导学生对文本作品深入品读和研究,真实体会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因此,要实现对文学作品深入的品读和体会,就必须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实现对文学作品底蕴的深化,促使学生体味到文学作品中包含的艺术魅力、人生感悟以及至真至诚的立意。“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通过对文本的回归,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魅力,并完成了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升华,激发了学生对文学作品深入研讨和学习的兴趣。

3.重视人文情怀的培养。人文性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人文性的体现是对以人为本原则的遵循。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要摒弃对于文学艺术简单性的解析和教授,要重视人文性,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解读,来对现当代文学中人文教育的典型进行深入的挖掘,实现文学教学中的人文情怀培养[3]。

“中国现当代文学”以人文性为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了对人性的重视和感悟。因此,应重视对于现当代文学教学中人文性的把握,结合人本的理念,让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理解和关注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国现当代文学核心命题是“人的文学”,传达现代人精神情感、现代语言、现代审美方式。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就是将文学史的知识传授和文学人文精神的追寻结合起来,通过文学史自身的文化语境,引导学生对文学准确体悟和理解。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理念上,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对文学作品教学手段的深化和改革。

1.运用知识回授法,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是一种为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体系的方法与体现,在讲新的知识时,联系到以往的知识或是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启发诱导、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对新旧知识产生联系,让不同学科知识形成链条,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尝试,通过回授的方式,归纳结论、知识系统,达到一种变式练习的尝试 。如萧红、沈从文,一个是写封闭的农村呼兰的《生死场》,一个则是写桃花源式的茶峒镇的《边城》,同写乡村,两者有着什么样的相似和不同;比如讲老舍《骆驼祥子》里面的虎妞对于爱情婚姻的变态追求,就可以和张爱玲《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进行对照。这样知识回授的方式可以加强知识的联系,也可以让学生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有个新的提升。

2.运用阅读教学法,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喷薄的载体,面对激情洋溢的文本,该如何引领学生“识路入情”,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粗读”“研读”“品读”“回读”等多种方式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创建开放、互动式课堂。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一同参与到课堂设计,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通过创设问题法,鼓励学生发表见解;通过讨论互动式锻炼学生自主思维;通过自我展示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课堂上设置 10分钟的“读书show time”环节,让同学们把自己所读过的、感兴趣的、认为有价值的书介绍给大家,这既让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自我彰显能力大为提高,也极大地拓宽了其他同学的知识面,从而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互动。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还应借助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气氛,通过直观的教授,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强化。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朗诵、话剧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于文学学习的兴趣,实现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对策,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温儒敏.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变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2]谢昭新.谈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文学史与作家作品的关系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4).

谈谈对汉语言文学的认识范文第8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员工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酒店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感谢你们给我这次参加竞聘的机会。我叫,这次竞聘的岗位是酒店培训主管。这次竞聘的机会对我来说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借助这次难得机会,我本着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目的,展示自我,接受批评,同时也想通过这次公平竞争,寻求动力,施加压力,提高自己。

我今年岁,本科毕业,持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水平二级甲等,心理咨询师中级职称等,曾从事教师职业四年,担任过学校团委书记、班主任等职务,并多次获得各种奖励。酒店培训主管岗位竞聘演讲稿。我之所以竞聘这个岗位,我认为自己有条件、有能力做好这个工作。理由有三点:

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到酒店工作三年以来,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我都乐于接受,并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说实话,服务行业本质上是苦与累、平凡与无私的。没有鲜花陪伴,没有掌声共鸣,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豪华的享受,有的只是工作的忙碌,有的只是沉甸甸的责任。所以我认为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

二、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虚心好学的工作作风。自到长城工作以来,我始终不忘学习,勤专研、善思考,多研究,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从一名的普通的服务员走上大堂副理的岗位。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能和同事们友好相处,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虚心向每一位老员工请教。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曾多次对本部门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在岗培训,并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同时我还能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同事制作课件,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毫不保留的教给大家。

三、具有较好的年龄优势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我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敬业精神强,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培训工作的实质就是为员工服务,为员工和企业的成长把握好风向标,四年的学校工作经历,使我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长城三年的工作里,使我对员工的分析能力和培训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假如这次竞聘上岗能成功,我将在酒店领导的领导下,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去服务企业、服务员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清培训工作在整个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员工不仅仅能胜任工作,还让员工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加新的技能,卓有成效的在团队中工作。通过培训增强企业组织的吸引力,强化员工的献身精神,使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二、结合酒店的特点和员工的实际情况配合各岗位的要求,设计并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努力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考虑员工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根据岗位具体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从而有效的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确保培训质量稳中有升。

三、加强个人修养,练好基本功。进一步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艺术,顾全大局,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力争在培训中体现实力,在工作中保持动力,在创新中增加压力,在与同事的交往中凝聚合力。

最后,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员工,我深知服务工作的繁杂与艰辛,也明白培训工作在企业运行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我将凭借自己的认识与经验,努力将员工作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体去考虑,并把他们放到学习主导的位置上,充分调动积极性,确保培训成功。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各位领导的指点迷津,再加上我的虚心努力,自己完全能胜任培训主管的工作。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古人云: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竞争上岗有上有下,无论成功与否,我都将以这句话自勉,一如既往的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最后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我的演讲,那就是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个满意。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酒店工程部经理岗位竞聘书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好!

首先,感谢酒店和同志们给予我这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我叫,1972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浙江,工程专业,工程师;1993至1996年在厂工作,历任专业教师、技术员、设备分厂副厂长;1999年招入我酒店工作,现为工程部副经理。今天竞聘的岗位是工程部经理。 我今天演讲的主要内容分二个部分:一是我竞聘工程部经理的优势;二是谈谈做好工程部经理的工作思路。

回顾本人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 尽职尽责为酒店工程部的初期建设鞠躬尽瘁。

1996年酒店工程部组建初期百业待兴,针对建筑设计及施工中的大量缺陷,我配合主管副总构建了酒店工程部的基本架构,并力排众议,从实际出发,力主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物业管理队伍,并制订了一系列初期的规章制度。在这一时期,工程部重点做了二项工作一是自主编制了一套计算机物业管理软件,使物业管理初步纳入到现代化管理轨道;二是改造及改正了大量大厦设计、安装中的不恰当、不适宜的缺陷,使得设备设施运行更安全、更经济、更可靠。 第二、 尽心尽力为酒店工程部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众所周知,酒店工程部经历了多次变革,但我始终一如既往地尊重、支持各任领导的工作,维护领导的威信,愿当配角、甘作绿叶。辩证的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团结协作,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补台而不拆台。在保证自己所管辖的工程部工作符合要求外,还为主编了 一套发展大厦物业管理制度汇编及以后辅助编制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为酒店工程部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且不断走向规范、走向成熟,贡献了自己的光和热。

第三、 全心全意为酒店工程部的突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了酒店工程部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已积累了各种资料约10多万字,计有《物业管理招投标方案》、《住户手册》、《员工手册》、《质量手册》、《安保手册》、《企业ci手册》、《管理表格汇编》、《管理制度汇编》、《合同协议汇编》、《设备操作规程汇编》、《应急处理程序汇编》等。

我没有辉煌的过去,只求把握好现在和未来。今天,我参加工程部经理职位的竞争,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我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在物业初创时期,我事必躬亲,到过大厦的每个地方,摸过大厦的每个部件,工作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充分体现出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爱岗敬业的良好品质。

二是我有虚心好学、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我从学校毕业后,从没间断过学习提高。84年参加省首批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连续二年合格,后因参加新厂筹建设计及以后的安装、调试、运行等繁重的工作而中断;为了进口设备筹建、安装工作的需要,我又参加了英语言专业学习;在担任设备分厂副厂长后,又针对所管工种需要,参加了电工、司炉、空调、管道等操作培训;随着进入酒店工程部工作,我又应工作需要,学习了电信、消防设备维护、安装和保养知识;根据现代

化物业管理和实际需要,我又自学了计算机操作和编程,掌握了计算机辅助制图、设计;当国际软件园入住我大厦后,我又很快掌握了网络设计、施工和调试知识。现在为适应发展和自身学历的需要,我正在读物业管理专业大专。四是我有勇于实践、敢于挑战的求是精神。经过多个工作岗位的实践锻炼,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能说,能写,能干事,干成事。工作二十年来我思想活跃,爱好广泛,勇于实践、接受新事物快;同时我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工作热情高、工作干劲足。我分别参加了二个2000多万元投资的厂的空调除尘专业设计、施工、安装及今天竞聘的岗位是工程部经理。 我今天演讲的主要内容分二个部分:一是我竞聘工程部经理的优势;二是谈谈做好工程部经理的工作思路。 回顾本人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调试,我还为多个工厂企业的水电专业设计、施工、安装及调试,又为多个软件、商贸企业装潢、电气、网络专业设计、施工、安装及调试,

另为一物业设计了全套物业管理竞标方案,并多次为大物业、控股上等级及技术问题献计献策、排忧解难。

五是我有严于律己、诚信为本的优良品质。我信奉诚实待人、严于律己的处世之道。我曾经多年在上百人的分厂工作,既要维护分厂领导的权威,又要和工人师傅打成一片,正因为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做人宗旨,同工友们建立了亲如兄弟的深厚感情,受到了工友们的爱戴;到酒店工程部工作后,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加强个人修养,以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信条,严格要求自己,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同。 六是我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我在基层管理岗位,已达10几年之久,从事物业工程管理工作,也有6年了,所管设备从未出现过大的事故。综上所述,我认为自己已具备担任物业工程部经理的素质和才能。那么如何做好一个合格又称职的工程部经理呢,我认为首先应该认清角色、摆正位置、行权而不越权,到位而不越位,认真履行好本职工作,具体概括为一个原则、二个中心、三个转变、四个做到。一个原则就是上为领导分忧,下为住户服务,以管委会领导提出的三个满意为原则,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个中心就是围绕服务与管理两个中心,突出服务意识,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带服务,提高自身和部门的业务素质,搞好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三个转变就是实现由管理型工作向服务型工作的转变,由事务型工作向精品型工作的转变,由管家型思维向主人翁精神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