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可以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因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就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

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

一、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很多职校往往采用所谓量化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及表现进行分值统计。这种量化管理常常形成一定的制度规定,被称之为“德育考核”,在对学生评价中占有比学习成绩更重的比重,学期末记入学生档案。这种管理体体制对有些学生确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并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有时往适得其反,一些学生会对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制度产生反感和叛逆的情绪。

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再加上职校招生的地域范围一般大于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中,跨县市、跨地市。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没有了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刚刚入校以来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向西。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职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方寸任驰骋!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事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它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深深沃土。那么究竟何为人文教育呢,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内涵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

因此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包含下面两层含义:

一是语文教育的内容具有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了①丰富的思想性。"思想性"包括哲学原理、自然事理、社会伦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识、思想方法、良好习惯等等,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②情感意向性。语文教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正义感、理智感等)和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③美感性。语文教材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

二是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人文性。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呈现出主客体交融的趋势,主体必须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进入客体,达到对客体的真正理解,同时客体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对主体进行渗透,所以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然而科学主义思想观念在教育范畴演化为重理轻文的现象,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被自然科学化,使文科教学向理科教学模式靠拢,导致人文精神内蕴、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想信念、审美趣味的丧失。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或多或少地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但长期以来的教育改革并没有使职校的语文教学有过根本的改变,和其它的一些普通高中也没有什么区别,这固然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但缺乏思想上的认识还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固有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

三、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人文教育的实施

我们知道,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而在这三者当中,教学内容虽不具有唯一性,但从总体上来看却是固定的。而教师和学生,无论从角色还是地位来看,教师都是处于主动地位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和行为动向,才能在教学中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

从总体上来看,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从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职校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偏科现象严重。他们大多只是冲着学习一技之长才走进了职校的大门,甚至一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了,课堂上只有一些故事性的东西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我在教文言文《劝学》一课时,反复读了大概有十几遍,有些学生还是将“有”(yòu)读成“有”(yǒu),将“生”(xìng)读成“生”(shēng);而在教授《雷雨》时,在讲到周朴园、侍萍、四凤、周平、鲁大海等的这些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人却有着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矛盾冲突时,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积极参与表演还很快就理清了每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特点。由此可见,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他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教育 重要性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1.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已经非常的熟悉,对于人文教育的真正涵义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与认识。一般来讲,人文教育的实质是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塑造高尚的人格。

人文教育的精髓所在是探索发现人文教育在科学之中的价值,它是沟通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桥梁。人文教育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然、社会、历史等之间的关系,还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科学、自然、历史的方法,能够从中得出其价值。人文教育是以教育人为基础,从而传播与发扬一种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就是人们对于科学知识以及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是特别值得提倡的一种文化蕴涵。

2.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现在我国正在普及素质教育,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个性,高中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精神。营造一个富有人性的、充满人情的、体现人道的高中语文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们的积极创造性,这是对于语文这一科目的重视以及对于高中学生的尊重。人文教育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这一学科区别与其他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具有人文性,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更要加强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要加强激发和鼓励学生们潜藏的人文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深入剖析课本中的人物形象,内心活动以及人物情感世界,使得人文教育始终贯穿整个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这一要求是高中语文教育者一起奋斗与追求的目标。

二、如何构建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理念的转变,课堂内容的优化,教学制度的完善。

1.教学理念的转变

以前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之中,老师们大部分都是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这就造成了学生们不动脑经、死记硬背,学生不能深入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内容,更不能理解文本所讲述的人文知识。而在人文教育中,高中的语文教学要求老师能够深入剖析文本的人文文化,讲授对于文本内容的不同层次与不同程度的理解,重点培养学生们的人文个性与人文素养。

目前情况下,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形式仍然是以讲授为主,所以老师仍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导角色,学生们就处在了一个被动听课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只是一个接受外来知识以及外来观点的容器,而绝不会成为一个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主动学习者,渐渐地就会磨灭了对于人文精神的探索与灵感。高中的语文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对于人性的追求,对于文化的渴望,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生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一个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激发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与探索。

2.课堂内容的优化与情景创建

要使教育显得富有人文气息,那么就要让教育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要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倡导人文教育就要让老师在堂课上善于将文本内容与实现生活结合起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课文中的内容,这样学生们更能贴切感受到课文中所讲述的情感,容易激发出学生对人文的感受,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们从内心真正感受课文的内涵和作者的境界及情感,能够正面引导学生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认识社会,探索人生的方法论,从而是学生能够在高中这一重要的阶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

3.教学制度的完善

之前,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都是根据考试的范围来定的,这样就局限了课堂内容,使得课堂内容非常的枯燥单调,老师的教学形式也随之单一化,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发展。所以要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的人性化,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要进行教学制度的完善。新的教学制度要充分主张人文精神的发扬,注重学生追求人文个性,是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向人文教育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所以要在这一重要的阶段通过人文教育来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高中语文中实施人文教育能够提供培养与发扬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平台。

参考文献: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字】初中语文 教育 人文

初中语文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育是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之前的基石,而人文教育是中国现阶段提出的教育重点。人文教育蕴含于语文教育当中,所以在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注意知识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一、人文教育在语文中的体现

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中的《散步》,是描写一家人在田间散步时的所见、所说、所做为内容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简单的生活侧面,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和读者展示了这一家人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传达要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华名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表现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这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传统美德的培养。

而在《羚羊木雕》一课中,通过描写小伙伴之间的相互赠送礼物引起的矛盾冲突,向学生展示了小伙伴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表达了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与他人沟通的重要性。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诗,这首诗通过借助山和海两个意象,表达了一种信念: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经历千辛万苦,只有不怕困难、坚持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理想。人文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人性的教育,还有对学生信念的锻炼。初中生还未成熟,在坚持理想方面很容易放弃,但是语文学科就是在平时的课堂上向学生传达他人对于理想、信念的坚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而达到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的作用。

以上三篇课文都是语文课本中简单事物的描写,却蕴含了极大的教育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在语文中,人文教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并且初中阶段是思想意识的发展阶段,这时候的人文教育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为学生以后自身的人文素养打好坚固的基础。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安排语文课程内容,打好人文教育基础

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中,应该注重人文教育题材的课文的编写。教师在深入生活的同时挖掘人文教育题材和思想,把人文教育的培养贯彻到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底蕴。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语文课堂教学。《王几何》一文中,教师师充分带动了课堂氛围,让学生自主提问回答,发挥主观想象,把原本枯燥的几何课上的生动有趣。这篇课文也从侧面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教授知识时,要更加注重学生思想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学生发挥想象,根据现状来调节学习的进程。教师可以更多的结合当展来进行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合理安排语文课程的内容发展,为人文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转变教育理念,完善语文教学

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在对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影响。旧的教育理念已经根深蒂固,改变起来是很困难的。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文化知识,还应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在《我的教师》这篇课文中,作者向学生描绘了一位温柔慈爱的教师,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受到每位学生的爱戴。知识渊博的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才会有作为教师的人格魅力,这对于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有丰富的说话艺术和教学语言,用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语文、人文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容易吸收语文教育带来的人文涵养。

(三)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技术,轻人文,导致学校重视分数,而忽视或者无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实际上通过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不难看出,人文精神占据了大量的篇幅,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拾人文教育在语文中德分量,使语文这门学科深厚的人文底蕴发展起来。《落花生》这篇课文就很好的体现了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带来的好处。它描写了一家人从种花生到收获花生的过程,在这中间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是结合实际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牢记。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也会体会到实践的乐趣,同时也能传承人文精神。教育和人文结合更能促进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领会。

结束语:

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确人生道路。初中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知识和专业的职业道德素养,更需要学生自己要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把握师生之间的关系,做到师生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权利,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现学生的潜力,为学生的人文教育作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及锻造意义

人文素养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基于对“人”的一种价值关怀而产生的精神,强调人本主义。人文素养注重人的主体地位,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并且基于这一需求通过多方面途径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使得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人文素养,旨在凸显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精神需求,促使其能够形价值观,进一步全面发展。接受人文教育的大学生会在其本身形成一定的精神成果,这种精神成果不仅是学生内在的一种精神理念,在其言行举止中也会加以体现。因此,经过不断学习和锻造,人文素养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因此在思政教育这门高校覆盖范围最广的课程中,如何合理地融入人文素养将对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思政教育是一种计划性的培养活动,而人文素养的培育则以人的精神需求为核心,两者虽然具有区别,但是从最终目的上看都是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素质。两者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人文教育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学科,而思政教育则以马列主义为主,涵盖道德教育、法律基础知识等,前者丰富的内容可以有效的补充思政教育。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选择,只有通过这种形式才能进一步丰富思政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在尊重人、关怀人的氛围中,以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现状

1.轻视人文教育。思政教育对我国高校来说有两个重要的意义:其一,可以促使学校形成民主氛围、思想氛围和文化氛围;其二,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增强法制意识、提升德育水平。但是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对人文教育的轻视,没有充分发挥人文素养对人才锻造的作用。在一些理工院校中,这种情况尤其明显,许多人文学科被边缘化,师生只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人文素养、人文关怀对一个高校学生的重要性,缺乏人文关怀与个性价值,在思政教育中就无法凸显学生的个性,学生只是接受各种知识的工具。

2.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被割裂。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往往没有紧密融合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许多高校将两种教育作为相对的学科,分为不同的领域来进行教学,人为地将两者分割开来。因此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容易形成偏差,思政课程过于重视理论灌输,无法与人文、历史、艺术等内容相关联,形式与内容上都缺乏人文关怀。因此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人为地割裂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将无法实现应有的效果。

3.人文素养的培育流于形式化。我们正处于移动信息技术时代,科技至上的观念影响着许多高校的师生,将科学教育摆在最高的位置,容易使得高校教育出现功利化的趋势。当前人文教育也存在工具化与知识化的倾向,人文知识的输送是较为容易的,但是也因此忽视了人文素养锻造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完善人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人文素养的培育往往停留于表面,重视知识的传授,但是忽视精神的培养。许多高校都开设人文素养相关的选修课,但是多以技能型的课程为主导,而对人的修养、道德等人文类课程却很少开设。

4.人文教育机制不健全。高校人文素养锻造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人文教育的主旨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也就是高校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通过人文素养的锻造可以进一步丰富其精神。但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对人文素养培育的内容调整都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措施,并且对人文教育的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反馈体系不健全、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割裂、政治素质与人文教育融合性不强等。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人文素养锻造的途径

1.加强与重视人文素养的锻造。加强与重视人文教育,首先要坚持主体性的原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关怀学生的基础上来构建教学体系。在思政教育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不仅是传输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相关问题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每个学生都是存在差异性的,因此在人文素养锻造的过程中要重视个体发展的重要性,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层次性和针对性结合的人文素养培育方式,努力促使人文素养成为高校学生的内在基本素质结构。

2.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将人文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以人文素养中的“人本”价值来补充思政教育中的“集体”价值,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高校思政教育是不能独善其身的,单纯的理论灌输只会适得其反,而人文教育中史、哲、艺等范围广泛的内容可以有效地补充思政教育在理论上的苍白。高校思政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生活的人文关怀问题来进行教学,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具体的人文素养问题,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对问题的阐释效果。

3.健全人文教育学科体系建设。高校学生不仅应当学好专业知识,并且需要锻造良好的品格、提升自身的修养,这些都有赖于合理的人文学科设置,当前高校虽然设置了一定的人文学科,但是流于形式化,重视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人文素养培育的真谛。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领悟到人文素养的内涵与实质,逐渐内化为精神层次的素质。因此应当为高校学生创造一定的人文环境,优化人文学科的设置体系,有目的性的展开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

4.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如何紧密融合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需要对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加以创新和改革,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高校领导要重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为学校师生树立榜样;健全人文学科的设置,增强思政课程的人文内涵,学生的政治素养与人文素养并行不悖;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各类人文活动,包括艺术欣赏、社会实践等,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塑造人文素养;对人文素养教育加强管理,结合学生的根本利益,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人文教育落到实处。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文明体系发展越来越健全。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也积极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提升与进步,重视社会体系与经济模式的优化,需要文化事业的充分支持。教育工作是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并且不断的革新与发展,融合更加优越的教学理念实现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满足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求。因此,本次研究以高中语文教学为研究基础氛围,希望重视将人文教育的理念和价值深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革新我国的传统教学体制。

一、高中语文教学重要性

语文是我国文化的积淀,也是我国文化的特征与魅力。在语文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彰显出无穷的吸引力,让众人为之倾倒。重视对学生语文课程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诸多需求。高中语文是语文课程在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更高的阶段,通过高中语文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是语言成为一种工具支持学生学习的各项工作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打造坚实的语文基础,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习环节中需要的交流与沟通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高中的语文课程与其他时期的语文课程存在共同性,与此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能够满足学生更加优越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二、以强化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人文教育价值观念

重视对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积极的提升学生的思考意识,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实施过程当中为学生的人文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提升途径,满足为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政策要求,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的形式转变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要求,重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凸显的更为重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人文教育价值理念,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自身的独特性,并且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提升学生个性化的能力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丰富性特色。人文理论的价值就体现在将传统的教学工作转变为理解,让学生在会语文的基础上转变成为懂语文,也就成就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

三、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人文价值理念培养

重视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融入科学的教学理念,以人文价值作为研究的理论和基础,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才是未来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学工作的开展实践环境就是课堂,在实际的课堂环境中能够让学生发现学习的困难,并积极的寻找方式和方法解决其中涉及的众多问题。为了更好的进行相关知识节点和思维理论的学习及掌握,就需要在实践的课堂当中掌握科学的人文教学理念,培养实际的教学价值升级,满足现代教学工作的需要。对学生人文价值理念的培养,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在实际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能够满足学生未来的成长需求。高中语文教学的工作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是树立学生独特人格魅力的重点内容。学生在高中学习的阶段会通过培养人文价值的理念认识到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培养自身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热情,为未来的职业素养构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以高中语文教学的氛围和环境作为基础,希望能够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此实现对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整合,在满足教学工作质量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满足我国社会文明体系的完善与发展需求。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是在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根本上进行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升级,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基础上实现对传统教学理念的升级。重视对人文教育价值的分析和理解,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实现对相关理论的掌握,能够满足未来的教学工作发展需求,也能够突破传统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多元化和完善的教学环境,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佶芝.沐浴人文关怀焕发生命之光——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索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2:157-158

[2]王银磊,孙文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性教育”缺失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32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英语教育更多地突出了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其人文教育本质被日益边缘化。了解学生对人文教育的看法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对沈阳工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调查,了解其对人文教育的认知倾向,提出适合于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文教育的有益途径。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57-02

1 研究设计及过程

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设计包括三部分:对人文素养的认知、对学校人文教育的认知、英语专业学生人文教育倾向。调查时间为2012年4月。调查对象为沈阳工程学院英语专业大二、大三、大四全体学生(因为大一学生刚来学校,问卷中一些问题无法填写,故未将其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方式是将印制的260份问卷发到学生手中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填写、现场访谈、现场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210份,回收率81%。对调查问卷采用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进行统计处理。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英语专业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认知

(1)对人文素养概念的认知。

关于人文素养的涵义,调查显示,18.6%的学生听说过且知道其大概涵义,77.1%的学生听说过,但不了解,4.3%的学生从未听说过。这说明学生对人文素养概念的认识度较差,原因在于学校对人文素养教育不够重视,在师生中的宣传较少,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人文素养的涵义不甚了解。

(2)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认知。

关于学生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认知,调查显示,95.7%的学生认为作为英语专业学生有必要学习人文知识,4.3%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这说明学生认识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意识到在学好英语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加强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3)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满意度。

当问及学生对自身人文素养情况如何,调查显示,28%的学生认为非常欠缺,52.9%的学生认为比较欠缺,386%的学生认为不欠缺,但不满意,仅有5.7%的学生对自身人文素养情况满意。可见学生对自身人文素养现状不满意,渴望学习人文知识,希望通过人文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2.2 英语专业学生对学校人文教育的认知

(1)对学校人文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关于学生对学校人文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显示,58.6%的学生满意,41.4%的学生不满意。可见,学生对学校人文课程的设置不满意,说明学校英语专业的人文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思想政治类课程设置过多,其他类人文课程设置较少;第二,理论型课程设置过多,缺乏实践型的课程。

(2)对学校人文课程实际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关于学生对学校人文课程实际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调查显示,40%的学生满意,54.3%的学生认为一般,5.7%的学生不满意。可见,学生对人文课程的教学评价不高,满意度较低。原因有三方面:第一,教学方法陈旧,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第二,考核方式陈旧,强调对人文知识的考察,忽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教师人文素养有待提升。

(3)对专业课教师渗透人文教育的满意度。

关于学生对专业课教师渗透人文教育的满意度,调查显示,34.3%的学生认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45.7%的学生很少结合,11.4%的学生认为没有结合,8.6%的学生不知道。可见,学校的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要实现人文教育手段多元化还比较难,一方面要转变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重视人文教育,另一方面要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使其有能力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4)对校园环境人文氛围的认知。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问及学生校园环境人文氛围是否浓厚,54.3%的学生选择是,45.7%的学生选择否。可见,学生对校园人文环境的满意度较低,校园文化基础薄弱,缺乏人文环境的感染力。学校应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环境,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良好文化精神的熏陶。

2.3 英语专业学生人文教育倾向

(1)喜欢的教学方法。

关于学生喜欢的人文教育的教学方法,调查显示,210名学生共做了387次选择(多选题),其中,65.7%的学生喜欢交互式教学,61.4%的学生喜欢案例启发式教学,31.4%的学生喜欢分小组讨论,17.1%的学生喜欢教师个别指导,8.6%的学生喜欢理论式灌输。可见,教师应尝试多使用交互式教学、案例启发式教学、分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2)课余时间喜欢从事的活动。

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可以大幅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养。问及学生课余时间喜欢从事的活动,调查显示,210名学生共做了480次选择(多选题),其中,80%的学生喜欢上网,45.7%的学生喜欢交友,35.7%的学生喜欢学习,257%的学生喜欢体育锻炼,21.4%的学生喜欢学生工作,20%的学生喜欢文艺活动。可见,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没有被有效利用,基本上被上网和交友占用,学校应加以正确引导,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3)感兴趣的人文课程。

关于学生感兴趣的人文课程,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十大类课程,调查显示,210名学生共做了732次选择(多选题),其中,70%的学生喜欢心理学,60%的学生喜欢艺术,543%的学生喜欢历史,52.9%的学生喜欢文学,28.6%的学生喜欢社会学,21.4%的学生喜欢法学。学校在设置人文课程和人文与专业交叉课程时,应适当考虑学生需求,多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课程。

3 结论及建议

调查分析表明,沈阳工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对人文教育感知呈以下特征:第一,学生对人文素养概念的认识度较差,但是已经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渴望提升自身人文素养;第二,学生对学校人文教育情况评价较低,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效果,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还是校园人文环境氛围,学生都不满意,学校需要加以改进;第三,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是交互式教学、案例启发式教学、分小组讨论;第四,学生课余时间喜欢的从事的活动是上网、交友,上网时喜欢查资料、浏览新闻和聊天;第五,学生感兴趣的人文课程是心理学、艺术、历史和文学。

基于该研究的结论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设置科学的人文课程体系。

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人文教育的核心。社会的需要和个体的需求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制定培养方案时,应根据专业特点,考虑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要,构建适合本专业的人文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时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考虑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其次,注重安排实践型课程。最后,注重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的融合。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之中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二,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要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须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首先,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构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改进教师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多使用交互式教学、案例启发式教学、分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再次,改进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构建科学的人文课程考核体系,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领域考查学生实际能力。最后,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大学教学更多的是思想的交流。

第三,加大专业教师渗透人文教育力度。

专业教育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主阵地,学院应加大专业教师渗透人文教育力度。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要求教师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个性的主体,为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全过程”指课前深入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素材,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活化教材信息,课后和同学保持联系,让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各环节”意味着,专业教师不仅在理论授课中渗透人文教育,在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等环节也要找出结合点,做好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第四,营造校园人文氛围。

人文教育的主基地是校园,学院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提升教育理念,塑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首先,举办人文讲座。加强校际间交流,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不同主题的人文讲座。其次,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围绕人文教育主题,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校园文化节等。最后,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要结合应用型英语专业学习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和技术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全方位、多角度得到人文素养的教育,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审美能力,把对美的追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史玉梅.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倾向调查[J].高职高教研究,2011,(71).

[2]孙琳,肖兰英.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2).

[3]张晓颖.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情况调查-以衡水高校为例[J].学理论,2010,(25).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重要性;方式;

中图分类号:H09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又不断促进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幅提高。在一些国家目前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大学失业人数每年都在增加,甚至一部分大学生待在家里几年也没有找到工作,还有就是许多企业一线技术岗位空缺,正是这种情况促使中职教育存在着广泛的发展空间。可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近几年出现用人单位与员工发生纠纷的现象却越来越多。根据很多用人单位都反映,究其原因,最后发现现在员工的个人修养、职业素质低下,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那么要想培养出一个出众人才,一个综合素质高,让用人单位满意的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在对培养对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之外,还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个人气质、文化修养及道德素质的培养。而在学校进行相应综合素质培养,其主要的方法就是对其进行文化、道德熏陶,即语文课程的开设能起到关键作用。

一、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文化修养的觉悟得到提高,具有初步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同时我们必须采取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发挥语文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作用。我们大家都知道,大部分学生是进不了普高,才进职业高中,另一部分还是“直升生”。他们基础差,学习自觉性缺乏,自卑、厌学。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我们中职学生精神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中职学校的重要内容。读书可以明理,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家之理。古人还说“君子之学,必先明之者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使学生胸襟开阔,心灵净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坚定理想和信念,发奋学习,报效祖国。而语文教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恰好体现了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中职语文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找其原因:一方面,学生重视程度下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专业课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主课,而文化课则成为副课。另一方面,教师重视程度下降。由于中职教育没有升学压力,致使一些语文教师缺乏创新精神,教学模式化,形式呆板,教学中缺少情感互动。因此,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个别学生甚至觉得语文枯燥无味。所以要想提高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其语文教学的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呢,就要我们队教学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

第一,从教师本身做起,教师应从根本上更新观念,明确责任。中职语文教师应明确语文教学的责任,它负载着人类文明传承的重任,承担着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责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让语文课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释放自己的激情,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语文课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文化基础课,同样受到了冷遇。所以教师应从根本上更新观念,明确责任,提高学生对语文课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从学生抓起,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愿你获得真正的财富―能力》中提出适应当今市场经济需要的十大能力是自制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分析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预见力、决策力。似乎未提语文能力,但实际上每一项能力都和口头的“语”、书面的“文”有关,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荣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在课堂中的演讲、写作、片段写作训练等可以既给学生以压力又给他们以诱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语文课内容的理解,丰富词汇,锻炼口才、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和谐课堂气氛。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师是指挥,学生是不同种类的乐器,要合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才能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质疑讨论、创造情境、播放音乐、引入课件等等。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学生爱上语文课,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所以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更能引起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好的方式有利于我们接受新的事物,所以在语文教学要在中职教育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采用何种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故在未来的教学中其教学方式一门长期需要研究的课程,只有找到了合适的方式才让其淋漓尽致的发挥其作用。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育 人文教育 教学方法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直接为我国的企业培养有对口专业技术和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才,在这种环境下中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专业设置上主要考虑市场的因素,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的设置。①而学生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因此对专业课非常看重,而忽视了语文、政治等基础文化课的学习,这就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底子薄弱的问题。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文化课底子差,因此想进一步的深造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自学,严重影响了其职业规划的发展。因此在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时,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如何去读书,更应教育学生如何去做人,成为一种文化教育。语文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浓缩,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对我国几千年文化精神的一种传承。

在语文教学中,其教学方法也具有人文性,语文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教学生知识,老师教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呈现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情景。因此语文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语文学习强调的是一种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语文是一门感悟的学科,只有通过优美的文字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才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标准。

由于我国中职教育的现状,专业的设置基本都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对专业课非常看重,相应的专业课教师的地位一般都比较高,而文化课的教师则受到轻视,同时由于得不到重视,很多教师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厌倦的情绪,上课毫无积极性可言,不去认真进行备课,而是用自己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教授学生。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已经非常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认真教学。只有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主要是面向企业技术岗位,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注重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有机结合。因为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就业,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就业,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语文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语言的表达,因此语言表达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很多中职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专业课上,很多人轻视语文学习,目前这种现象在中职中普遍存在。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可以从其就业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情境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语言的重要性。比如在市场营销专业,可以设计一个销售方面的场境,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顾客,另外一组为销售者,然后制定一种商品让销售者进行销售,看谁能够卖得更好,同时也让顾客对销售者的销售水平从语言、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出其不足之处。通过这种和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热情,认识到语文对于以后的专业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平时,也可以选择这种情境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荷花淀》这篇文章的教学时,通过细致的讲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让学生用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排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接受语文教育,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会学生应用文的写作,应用文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文体,lunwen.1KEJIAN.com 是否会书写应用文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但有的同学反映应用文写作较难理解和记忆,同时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不大,因此可以将语文应用文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结合,比如学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可以让其书写一份汽车修理说明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总之,语文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程,在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方面表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设置具有专业特色同时还富含“人文”要素的语文教学内容,加强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语文课程,从而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

注释:

①李彦.中职教育专业划分原则的探讨.职教论坛,2011,(22).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陆建平,田金美.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轨迹及现代意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

[3]张建平.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变迁及其新走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