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课内阅读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收集数据
笔者对341位初二的学生课内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以下是调查内容:
1. 你喜欢上英语阅读课吗? 为什么?。
A. 喜欢 B 一般 C 不喜欢
2. 哪种类型的阅读课你比较喜欢?
A 注重词句讲解,逐句讲解
B 注重整体阅读及阅读技巧的培养
C 注重材料中的语法并重点讲解
3. 英语阅读课后,你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吗?
A 经常有 B 有时有 C 很少有
4. 你的课外阅读主要是:
A 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得不做
B 老师推荐的,可弹性完成
C 自己主动找相关的阅读材料
5. 课外阅读时,最大的难题是:
A 词汇不够,看不懂 B 不能长期坚持
C 不感兴趣,觉得枯燥乏味
二、发现问题及分析
笔者发现大部分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普遍偏低,主要表现为阅读量偏小,或只是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而疲于应付,而不是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使课内外的阅读未能有效衔接,从而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问题的存在有以下几个原因:
1. 37.8%的学生对英语的课外阅读不感兴趣。课外阅读较少或几乎没有,有的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得不做,抱着应付的心理,为了完成任务,带着问题直接找答案。并没有用老师课上所训练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另外,由于初中生的词汇量有限,看不懂是学生课外阅读时最大的障碍,其次是结构复杂的句子。如果老师布置的阅读没经过精心筛选,而事后只是简单报一下答案,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做了大量阅读理解强化训练,阅读能力却提高缓慢,特别是中等偏下的学生。
2. 68%的学生反映,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是以“完全自主阅读”为主,而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行不通的。没有适当的监控和适时的评估是不够的。
三、探究实践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英语阅读兴趣是英语阅读成败的关键因素。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正确的阅读内容的推荐;必要、适时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辅导以及适量的阅读竞赛活动等,对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无疑是有效的。
(一) 阅读内容的推荐为兴趣启航
现行的《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每单元都有贴近学生实际的阅读材料,并配备层层递进的理解题,多方位的培训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材料,优化设计每节阅读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切入点,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目标。
同时,老师要向学生推荐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优秀材料提供。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其阅读动机,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 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兴趣导航
课内阅读时,老师可以具体了解并参与学生的阅读过程,并及时予以适时适量的引导和帮助。课外阅读时,老师就不可能扮演同样的角色,为了达到课内外阅读方法的衔接,需要我们改进课外阅读的讲评方法,力求与课内阅读的方法接轨。⑴ 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点拨。⑵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性,避免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句子的意思或文章的主旨。⑶ 注重解题的方法的点拨。⑷ 鼓励学生记阅读周记,办阅读书摘和剪报的形式促进学生交流阅读成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有效衔接课内外的阅读方法,使得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和巩固。
(三) 阅读的监控和评估为兴趣生成
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不强,许多学生课外阅读主要是为了课堂教学和应试进行,其学习面狭窄,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让他们参与课外阅读是培养其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因为在阅读中,学生有大量的学习机会。
在课内外阅读中老师都以组织者身份出现,但课外阅读时,老师更侧重咨询者(counselor)的身份,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
课外阅读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督促是学生将学习成果与自己预定目标相对照的过程。两者合并旨在督促学生经常对课外阅读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课外阅读内容的推荐,阅读方法的引导以及阅读监控和评估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课外阅读对开拓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其认识水平就比较高,知识就比较丰富,视野就比较开阔,语言和智力就发展得比较快,理解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强。而要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关系,努力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和质量。
一、正确处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
人们掌握语言是为了交流思想和参加社会生活。虽然学生都开设了语文课,但语言的发展并不完全依靠语文课堂教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真知和读写是来自于课外有益的阅读。实践表明,凡是作文好的学生,大都有课外阅读的爱好,因此,适当增加课内外、尤其是课外阅读量,对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大有裨益。
课外阅读不可缺少,并不是忽略课内阅读的重要性,而是为了摆正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课堂上,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再阅读其他的书以及报刊杂志等,才可以强化阅读的能力。课内课外阅读必须以课内讲读为主,课外阅读起辅助作用,课外要配合课内。如果课内讲读节选作品的一部分,课外则可以阅读全篇,课内阅读着重于学习读书方法,课外阅读则侧重于去运用。
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学习,可以加深和扩展课内学习,扩大知识领域;可以激起阅读兴趣,提高求知欲望,增进学生的德育教育。课内是精读,课外是博览,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二、搞好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
要使课外阅读真正发挥作用,还要我们教师做到有安排,有指导,有检查。
(1)、安排专门的课外阅读时间。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坚持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时间。事实证明,就是这么一节课,不仅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而且便于老师指导和检查,促使学生集中精力阅读,提高了阅读的效果。
(2)、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课外阅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爱好、水平都不一样,我们教师不可强求一律,如有的喜欢文学作品,有的爱好科技读物,而有的愿意看历史故事读传奇小说之类等等。所以老师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其选择读物。其次,除了关注读物内容的喜看乐读外,在阅读方式上也努力多样化,搞得生动活泼:课外阅读可以是个人读,也可以组织读书小组,可到图书馆读,也可以学生自己找书带书互相交换阅读。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段,介绍文章梗概,讲述文章开头和结尾,观察文章插图,指导学生表演故事的生动情节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第三,提示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在语文课中学了自然段的知识,就让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文章的自然段,并按自然段读书;在语文课内学了中心句的知识,就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找中心句;课内学习了分段和概括段意,总结中心思想的知识,就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阅读等。这样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仅能使学生顺利地进行阅读,还巩固了课内所学知识方法,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第四,指导学生记好读书笔记。记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帮助记忆;积累知识,开阔眼界;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所以,记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措施。
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首先指导学生懂得记什么,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记语言方面的知识,如优美词句、精彩描写、生动对话、精辟议论以及好的开头和结尾、写作常识等。
②记历史、地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趣闻,开头视野,培养兴趣和习惯。
③记名人故事,格言语录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等。其次是指导学生怎样记,就是指导他们记各种各样有用的读书笔记:
①指导学生会使用特殊符号看书记笔记,养成随读随记的习惯。如对重点句子和优美词语,要及时标注在书上,加深记忆和理解。
②指导日常摘录笔记。如摘录优美词句、精彩句子等。摘录时做到忠实原文,注明出处。
③指导好记提纲式笔记,养成写心得和读后感的习惯。
三、加强学生阅读的个别指导,认真检查阅读效果
教师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个别地指导,如有的学生阅读时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节,而不注意文学表达,这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的学生只注意插图,不注意文章的内容;有的只想读,而不愿动手做笔记,有的读得快,有的读得慢等等。教师要随时给予具体指导,如果发现全班大多数学生出现某一种问题,就向全体学生做课外阅读专题指导。总之,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在课外读什么书,进度怎样,做到心中有数,指导有方。
学生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2012年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的完成。
一、营造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好的环境氛围总是给人耳濡目染的熏陶,读书也一样。要让学生搜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在班级或学校的故事会上朗读和演讲。将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张贴于教室墙壁、写入班级墙报,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使学生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阅读的重要,从心底爱上阅读。对学生每周的阅读摘抄进行检查,在班上让学生朗读阅读感言。每周评选“阅读之星”,在校园报上选登学生阅读感言,让学生体验成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推荐材料,拓展阅读范围
(1)整本书的推荐阅读。一是学段推荐。根据课标对各学段阅读的要求,集合社区、学校、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图书资源,向学生推荐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曹文轩、黑柳彻子等的作品。把推荐书目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选择性阅读。二是学期推荐。根据每期教材中的名著单元向学生推荐经典。例如,由《武松打虎》推荐《水浒传》,由《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推荐《西游记》等。
(2)诗文段的推荐阅读。一是古诗词。将课标中规定必背的70首古诗词印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每周选一至二首督促背诵。二是单元阅读。按单元主题推荐阅读文章。如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真诚的心”时,让学生阅读有关诚实的文章、名言及名家故事。三是课前课后阅读。课前鼓励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自主选择阅读作者介绍、文章历史背景、文中人物故事的相关文章材料。课后补充阅读课堂上学生认识不全或有疑问的地方。例如,学《凡卡》一文时,就让学生去读俄国同时代作品高尔基的《童年》。四是积少成多阅读。百花园中的 “积少成多”,除教材熟记外,鼓励学生积累类似内容。像以上这样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使学生不仅有内容读,还做到了有目的地读,自觉自愿地读。
三、教给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1)传授阅读方法。“得法于课内,彰显于课外。”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方法,让其在课外阅读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品味,品析人物之美、感悟作品之美。例如,教学《孔明借箭》时,可以从教材中人物的对话、神态的描写去品析人物、去品味语言。从鲁肃的“惊”、孔明的“笑”品味作品语言之美,品析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对写事写活动的文章,抓住场面、细节描写,感受场面的激烈、细节的精彩。对散文、诗歌、儿歌的教学,要创设情境、想象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感悟作品语言的经典之美。还要抓住文章的构思、布局读文章。如抓《永远的歌声》首尾照应、点明主题的写法,让学生感悟文章结构之美,品味作品的语言意境之美。学生将课内阅读中学到的方法,灵活地运用于课外阅读,同时,把课外阅读到的材料加以整合,不仅提高了课外阅读质量,还能很好地服务课堂,提高课堂阅读的质量。如:教学《十年后的礼物》,让学生在课前做链接阅读,在理解礼物的珍贵时,不仅从文段中理解到四个理由,还联系上下文找到了两个理由:这是达格妮苦等了十年的礼物;这也是她对生活失望时意外收到的礼物。有学生读了原文《一篮枞果》后说:这是格里格去世一个月后,达格妮收到的礼物。后三个理由一个比一个精彩,这都是学生课内外阅读链接的成果。
(2)教会做笔记。新课标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做笔记的方法。其一,勾画、批注。教学生在语言精彩处、印象深刻处做出勾画,并批注自己的感触。其二,摘抄。课内教学时把文中用得好的词语补在词语花篮中,将写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课外阅读时,把借阅的阅读材料中的佳词妙句也摘抄在笔记本上。其三,写感言。将自己对文章认识、有启发的内容和值得自己借鉴学习的地方写下来。“拓读于课外,得益于课内”。教给学生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后,既可以让学生时常玩味于精彩的语言之中,也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主旨,有效地将课内外阅读链接起来,大大提高阅读的质量。
四、检查落实,增强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半途而废。学生在家,请家长督促。学生在校,每周检查摘抄感言,要求学生读、抄、感一体。同时,安排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周三经典阅读、周五自由阅读、周一展示、佳作欣赏等。另外组织一些演讲、故事会等,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能,充分展示自己阅读的收获与快乐,都能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关键词:阅读引导;激发欲望;创设条件;方法;技巧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奉行着: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只注重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现在使用的教材来说,如果只让学生把语文书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那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是不够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陈钟梁先生指出:“当前,国内中小学生的最大缺陷,可能就是习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这是影响终身发展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内课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乐于读书
1.结合课内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我每学期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使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教学《花瓣飘香》《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等课文前,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课外读物;教学《渔夫的故事》时,介绍学生阅读《一千零一夜》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后,推荐学生去读他的《快乐王子》;教学王尔德的《普罗米修斯》后,推荐学生去读《希腊神话》等;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前,可推荐学生阅读与环保有关的课外资料;教学《月光曲》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艺术成就、品格精神等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版)《水浒传》(青少年版)《百科全书》等书籍。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还可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中的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2.上好语文活动课,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
我每次在上语文活动课时,都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做准备。如,读书汇报、朗读竞赛、讲故事、演讲、手抄报展评、日记宣讲、作文竞赛、写字比赛、查字典比赛、课本剧表演、新闻会、主题班队会等。这些语文活动课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的准备都要发动每个学生在课外进行。布置作业形式多样,如一张纸的正面为与课文教学要求相关的作业,反面则用规定栏目的方式完成课外语文学习任务。布置学生写日记,定期收学生的“读写日记”,并从鼓励出发。
二、教师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开拓他们的眼界
1.营造教室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室张贴爱读书的名人画像和名言,设置学习园地,开辟本周读书交流话题,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争星活动。每周通过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收获,评选出每周阅读星。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课余时间,学生都投入到读书中去,学生的许多不良习惯也在读书中改掉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学生阅读
叶圣陶说:“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更能丰富阅读的内涵。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除了结合课文学习,指导课外阅读以外,还应适当地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我在班上组织了一系列常规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构建班级图书角、故事会、新闻会、读书交流会、诗歌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示、美文诵读、成语接龙、班级读书交流课、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等。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自我表现,从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与收获,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效果。
3.营造合作阅读的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发挥其内部动力,才能开启学生心智,自主去阅读、去探究。
(1)在班级同学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一个共同的阅读氛围,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让阅读成为童年般的游戏生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啊!例如,课前3~5分钟的读书交流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进行朗读。或小组合作读,或好伙伴合作读,或赛读……相信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学生,也会被感染,被熏陶。
(2)师生共读一本书。陶行知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老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这种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并与学生一起看书,并且看同样一本书,还经常利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探讨、交流。如,每年利用省、市、县举办的“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读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觉得与老师之间有了共同话语,讨论得更加激烈,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热潮中来,班上读书的气氛更浓了,师生情更深了。
三、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有效性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读有所获,我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学过或读过文章后,首先引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再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最后有感而发,写读后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例如,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好词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读后感本等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阅读质量;阅读本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24-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对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有明确的要求,不仅要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还要具备多角度阅读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阅读期待。在阅读期待形成以后,拓展思维空间、提升阅读的效率就轻而易举了。新课标还对各年段学生的阅读量做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可见阅读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付诸于儿童对于阅读的一些习惯,尤其是要在这个时期将阅读的"地基"打的稳固坚实,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化解阅读难的问题,并提高阅读水平。
1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剖析阅读本质,经常进行阅读训练,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知识接受能力有所差异,既要照顾到这一点,又要让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版块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在阅读方面,不能为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亦不能止步不前。想要真正落实这样的方法,就要做到一些几点。
1.1 观念推陈出新,提高思想认识。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的方法和思想都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实践。目前来看,学生的阅读实践只停留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给予及时适当的课外延伸。教师应该根据学校教学设备的情况,充分利用相关资源,转变原有的陈旧观念,提高自己对于这方面的认识,使阅读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修养的有利途径。
1.2 用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与方向性的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抓住孩子的兴趣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自主的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可以使阅读在孩子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时开展阅读活动,就容易得多了。
1.3 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其自身特有的性格、知识储备、情感来源等,这些都是会影响他们阅读兴趣的方面,这也就说明了阅读个性是存在于每个孩子身上的。教师在明确了这一点以后,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式教学,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方向。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做阅读和学习的主人。
2 为学生架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是课程标准中针对学生阅读方面提出的方向。如何真正的做到呢?
2.1 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语文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锻炼,已经成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想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忽视阅读的作用。语文教学的延伸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此外还要格外重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如果想要学生更快更好的从课外阅读中获益,就必须令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阅读方法的指导不能以"填鸭式"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逐渐渗透。首先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对文章的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面上。第二,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第三,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第四,阅读与想象相结合。
2.2 立足于课内,辐射于课外。牛顿、爱迪生等伟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学校课内习得,而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外学到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后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了课内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老师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突破课堂的禁锢,突破课本的约束,强化课内外联系,引导学生挖掘开辟阅读内容,丰富阅读信息,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辐射到课外。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将阅读只局限在语文课堂上是不可以的,这样的教学不仅是狭隘的,还会固步自封,不能提供给学生更大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巧妙有机的结合,令它们相互得到补充,在"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的方式下,吸引学生自主阅读,最大范围的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宽度和广度。
一、 课内学方法, 课外会运用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培养,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不应仅满足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之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有所“得”。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提高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和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注重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从四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和默读,让学生用默读来提高阅读速度,用朗读来体验情感。第二,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学生具备一定默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梗概,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细细品读:对文中的人物感兴趣就着重品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所处环境和细节描写;对事情感兴趣就弄清事情经过,弄清情节,分析环境场所,分析相关人物;对文中的景物感兴趣,就抓住景物特点的细腻描写,身临其境体会意境,体验语言的丰富妙用,从而品味积累吸收。第三,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只能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以我们主张阅读要边读边想,带着问题去阅读。边读边思考,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第四,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展开想象的双翼,一定会给文本带来更多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解读。读物众多,方法各异,以上所提仅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些许感悟,更多的阅读方法还有待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形成。只要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渗透,让学生一课能得一“法”,再把这些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独立阅读上,相信有“法”可依,他们定能“读得更快,读得更多,读得更深,读得更透。”
二、 立足课内,联系课外
1、 课前铺垫式阅读。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的作者、背景、内容相关联的资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开天辟地》时,课前布置查找的相关资料,有的从网上查到了的英雄事迹,有的从书上了解到与有关的神话传说,交流时,还有学生提出他找到了与课文内容不同的多个传说版本。虽然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内容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甚至出现争鸣,但无一例外,他们都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加深了对这位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的理解。
2、 课中推荐式阅读。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阅读一个或多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再以点带面,推荐阅读,既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这是《西游记》中的片段,也让学生知道《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教师顺势而导,紧接着声情并茂地读起来,处却戛然而止,幽默地说:欲知下文,请自己看书!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下课后老师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几部名著放在图书角让同学们借阅,老师欣喜地发现,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果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纷纷去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了。
3、 课后延伸式阅读。下课铃声的响起,决不意味着学生阅读的结束,在很多时候,恰恰是新一轮阅读的开始。延伸就是以课文为基点,向更深更远更广的阅读空间扩展。如学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柳宗元的《江雪》,引导学生发现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课后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学习了《螳螂捕蝉》这则寓言后,老师根据寓言的出处,课后向学生推荐《寓言故事》;学习《孔子游春》后,向学生推荐孔子的《论语》……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课文内容,有时想更加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求知欲望极高。这时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三、课内展示, 课外收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两千年前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不管是何种课外阅读方式,关键在于课堂上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激发他们课外继续阅读的兴趣而乐此不疲并持之以恒。
展示阅读成果可以是带着一本好书,大方地向同学们推荐;可以是师生就一部或一系列作品交流最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最喜欢的阅读摘抄;可以是把读后的真情实感写成读后感;可以是为阅读的文本配上美丽的图画;可以是把自己的阅读成果用PowerPoint制成电子简报……阅读成果的展示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也燃起了更多同学主动课外阅读的激情,而且展示的形式越是丰富多彩,就越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写作交融
人们大都认为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地开展阅读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条捷径。我认为,课外阅读跟课内阅读、写作的交融可以从更深的层面触及语文教学目的的本质内涵,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效果。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交融
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我慢慢发现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而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必须解决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问题。解决该问题一般情况下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对课外阅读思想的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思想的渗透,目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对自己语文学习的重大影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首先,课外阅读可以提高中学生学习的基本素质。其次,课外阅读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再次,课外阅读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语文教学中还要处理好实际操作问题。
问题:教学大纲上给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推荐了好多的课外读物,但学生真正能完成这部分阅读的究竟有多少?没有多少!我们明白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其原因,跟学生安排的课外阅读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教师、家长的工作不无关系。
分析和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大多数停留在动画、言情、魔幻等书籍的阅读上,再加上网络的普及,学生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和精力变得少之又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必须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的恰当引导。
1.在课堂教学中要教育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大而言之,要把阅读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认真落实国家教委推荐的中外名著的阅读,以切实提高语文素质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
2.在教学中搞好各科教学的共同促进关系,即无论什么学科都要有责任引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包括家长也有制造有益于学生的阅读氛围的责任,并且要加强对中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以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健康成长。
3.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向学生明示课外阅读不仅会对他们目前学习有帮助,也会对将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首先,要明确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展开的前提和重要条件。搞好课内阅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内,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基本的朗读技巧,还可以教给学生一般的读书步骤与方法,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介绍一些学习规律。
其次,要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因为没有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就成了一种形式上的传授,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说阅读的世界在课外。课内的知识丰富和技巧的应用都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实现。
(三)课外阅读“以读带学法”的优越性
课外阅读“以读带学法”,就是通过课外阅读的“读”带动全面的语文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是一种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益的方法。从课外阅读跟课内阅读连接的情况上看,就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二、写作跟课外阅读的交融
在诸多的语文学习的经验介绍中,写作和课外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研究表明,课外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好多可以交融的关系。
其一,课外阅读时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记录工作。除在阅读时适当选读一些有阅读价值的书籍,让自己有限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应用外,还要适当的做一些读书笔记。比如,可以摘抄原文中的句子,以加强写作语言的积累,也可以采用提纲式摘录,以培养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总结、概括能力。
其二,课外阅读时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表达工作。实际上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做一些基础的写作训练。比如,可以仿写一些结构巧妙的文章,积累自己的构思文章经验;也可以写读后心得,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仿写到读后心得实际上是从形式到理论上的提升。
其三,课外阅读时要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反思工作。反思可以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进行。
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真正懂得,要想在教学中整体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大量的阅读和大量的写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注意引领学生进行高质量地阅读和写作,也是很容易出成绩的。无论课堂内外,语文是永远滋养我们生活和精神家园的和风细雨。
参考文献:
1.汪鑫。《初中语文实施课外阅读课内开展的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指导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 文学素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要补充,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训练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中学生走向社会后获取信息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的主要手段。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应该从这些方面去指导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地搜集中外名著,潜心地去阅读,渐渐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内容,用故事中精彩、紧张和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快乐相联系。例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学生对晁盖等人用技之巧妙赞不绝口。紧接着,我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水浒传》中“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精彩故事。同学们深深地被吸引,极大地激起了他们阅读探知的兴趣。也可以设置一些题,例如对人物的评价等,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效果会更好。例如,学习了《在烈日和暴雨下》,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对祥子的痛苦生活,对祥子的命运无限关切。我趁热打铁,意味深长地告诉学生:开始祥子是一个好青年,老实、坚忍、自尊心强、吃苦耐劳,但后来却变成一个麻木、潦倒、吃喝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到底是什么力量毁灭了这个曾经生机勃勃的人?悲剧的原因何在?老师坚信,你们读了《骆驼祥子》之后,一切就都明白了。因为这样,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二、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让课外丰富课内。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技巧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我教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我就指导学生去读《城南旧事》;教《我的叔叔于勒》,就介绍学生去读《项链》;教《香菱学诗》,就引领学生去读《红楼梦》・・・・・・这样通过横向拓宽,纵向引深,既可以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有效激起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各异,有的坏书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例如,引导学生读些描述伟大人物生活和斗争的传记,在革命战争和建设不同时期涌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以及有关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修养方面的好书,有助于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四、注重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某种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结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
五、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