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教学的教法

线上教学的教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线上教学的教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线上教学的教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明确化;科学化;高效化;序列化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7--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五、基本训练序列化

线上教学的教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业成长 品课 教学艺术

一、聆听

在了解教材与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仔细聆听师生对话。即听上课老师是怎样引入新课的?怎样启发学生思维的?怎样指导学习的?怎样巩固知识的?怎样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练习是怎样设计的?难点是怎样突破的?只有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对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客观分析和比较,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在课例《不在同一点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教学过程中,有两位老师的引入分别如下:

甲老师:画图的关键是确定圆心和半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1)过一点A可以画几个圆。老师在黑板上经过点A画出几个半径不等的圆。得出:过一点可画无数个圆。

(2)过A、B两点可以画几个圆。仍在黑板上过A、B两点画出几个半径不等的圆。

得出:过两点可画无数个圆,且圆心都在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过不共线的三点A、B、C可以画几个圆呢?仿(2)画法,得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乙老师:同学们,你们会画圆吗?好,现在研究一下,画圆首先要确定什么条件?

学生:总结得出圆心、半径。

问:过一点能画几个圆?

让学生上来板书,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得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问:过二点能画几个圆?

再让学生练习,得出同样结果。

问:过三点能画几个圆?过四点呢?

让几位学生上来板演,讨论为什么?

显然乙老师所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能使学生终生难忘。

二、观察

认真观察上课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看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分配,看课堂上是否全过程让学生参与,老师如何与学生打交道,如何将教材活起来,使之成为学生愿意和喜欢学的活知识,用智慧的劳动不断去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看是否坚持做到了“六个一点”,即“起点低一点,覆盖宽一点,台阶密一点,坡度小一点,反复多一点,要求严一点”,对例习题的精选是否坚持“四性”:一是针对性,题目的内容紧扣课堂教学的内容,题目的形式符合训练目的,题目的难易切合学生的实际;二是迁移性;三是延伸性;四是整体性。

三、思考

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自己考虑的方式方法作比较。即思考这一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灵活?新课程理念是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教学效果怎样?如果换成自己去上,对教材又该如何处理?

思考上课教师是怎样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自己对学到的闪光点应怎样进行活学活用?如何控制课堂节奏?如何应对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并与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扬长避短,汲取精华,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前提,追求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追求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记录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全面、具体、详细。记录包括情境创设、点拨引导、师生交流过程、练习设计、教学反馈、教学中的亮点与失误等以及听课者的评价与灵感。记本节课教材的处理方法,记对这节课的简要分析,记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要记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学生探究过程是否积极主动,教师是否应对了学生的需要,是否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环境,学生在课堂是否成为一个主体,每位同学是否都投入到学习中,还要记录学生的发言、动作、行为、表情以及师生交流情境,以使课后回顾探讨。

五、交流

线上教学的教法范文第3篇

1.教学观念现代化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五个转变”是指:一是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二是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三是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四是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五是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一是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二是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三是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四是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2.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A.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B.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C.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科学化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 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4.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课堂结构高效化

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线上教学的教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育观念;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54-01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也有共性的东西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现代化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1、“五个转变”。(1)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2)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3)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4)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5)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2、“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1)整体观。即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2)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3)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4)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2、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3、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线上教学的教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 课堂 教学 理念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教学理念对于日常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的做好教学定位,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更好的做好数学教学。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参考文献:

线上教学的教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64-02

创新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广大教师。一般来说,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是提高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全面掌握知识和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身在创新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全面健康发展。那么,在创新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1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只注重教师怎样把学生教懂、教好。师生之间是一种“我教——你听”,“我说——你会”的关系,教师唱独台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如此的教学,根本就达不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也得不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首先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真诚地和学生平等共处,合作学习。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由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够思想空间,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能使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促进主动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大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动脑、多动手、积极动口等创造性的尝试练习作业,民主、和谐、轻松愉快地学习,发挥创造性,从中追求新知识、发现新知识,力争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提高效率。

2改进教法,教师要在“导”字上狠下功夫

教学方法对教学来说具有独特的价值,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应做好“五导”。

2.1导入:巧设情趣,激发创新兴趣。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创新导入是创新教学的关键,也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要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告诉我:“学生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关键在于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得好,能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能使学生以旺盛精力、高涨的情绪,主动参与学习,这一环节如果教师能恰当运用好,抓得扎实,能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的目标所需要的境地,注意力也集中到课本决定要突破的重难点上,保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积极性始终集合在一条线上,不至于“旁生枝节”,造成失误。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常用导入的几种形式慨括为:1、巧设疑问,留下悬念,激发求知欲;2、故事谜语,趣味猛增;3、名言警句,群情振奋;4、对比悬殊,令人吃惊;5、志士伟绩,鼓舞精神;6、巧插小引,开拓意境;7、点将开篇,活跃气氛;8、新闻奇事,娓娓动听;9、切身利益,人人关心;10、媒体画片,生动感人等,总之导入的核心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极大兴趣,在于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法导入新课,让学生听之有味,欲罢不能,以促进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引导:多采用变化式教学,变“死学”为“活学”。多年来应试教学的影响,致使学生“死读书”,而创新教育力求学生“会读书”,把书读活,称之为“活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封闭落后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思、多动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求知识的全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3诱导:教法要有新意,诱导思路,变“苦学”为“乐学”。学习固然要吃苦,但倘若我们的学生由此变成“苦行僧”,那则是一种悲哀,一种失败,学生被迫无奈,“要我学”必然是“苦学”;怎样变苦为乐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巧设问题意境,营造平等和谐的气氛,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学习动机。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所需,一种享受。在教学中可诱导启发学生坚持不同见解,展开研讨,在教师的诱导作用下攻克重重难关,不仅受到成功之乐,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坚强意志,学习兴趣为之倍增。

2.4疏导:主要是疏导难点,变“难学”为“易学”。此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课堂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这就要求教师选讲,选题内容要有一定适度,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可接受性原则,目标是化解难度,只要教师有心留意,就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5指导: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线上教学的教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游戏;实训课

伴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优秀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实用性要求逐年提升,但在当下幼儿教育领域中,优秀教育人才仍旧匮乏,学前教育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可见,加强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实践能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那么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指导》课程的实训教学,能够将寓教于乐的创新理念融入学前教育之中,促使幼儿教师获知先进的游戏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游戏技能、把握游戏设计组织规律,为幼儿的成长与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落实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时,仍存在传统教法的传授,学生得不到充足的实训练习和实践创新,这不利于学生学前教育思维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实操要求。因而本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是对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的创新研究,也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积极、创新、自主的学好实训课内容。

一、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的现状

(一)实训课教法单一

高职学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将直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从现阶段《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的实际情况来看,发现学校创建和模拟幼儿园的环境质量并不高,实训室建设不完善,甚至在课堂内直接讲授游戏的组织方法,相关教学内容只是灌输于学生,并没有真正给予学生太多幼儿游戏组织实施的创新机会,使实训课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作用。

(二)实训课内容不够创新

教育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内容,但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教师开展的幼儿游戏实训课内容显得比较枯燥,而且也是过往留下来的教育内容,相关内容已无法与当前幼儿思维发展所契合。比如,在教学幼儿游戏实训课中,一些幼儿游戏已经过时,且形式及内容都比较老旧,与新时期幼儿游戏教学不相符;对新型游戏(玩具)材料的认识和使用情况滞后,局限了学生的视野。

(三)实训课互动不足

在幼儿游戏实训课中,学生是学习与开展实训的主体,如若他们得不到充足的实训互动,将无法真正做到幼儿游戏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甚至也会降低学习的效果与质量。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因为课程设置和学时的关系,在校内学生得到的实训机会和互动并不多,且相关的实训课也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而如何促使学生真正得到完全的互动、足够系统的实训学习,仍是当下学前教育工作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的策略

针对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的不足,教师应主动走出传统教育教学思维的束缚,学会结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形式以及内容,去不断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未来在幼儿教育领域之中有所建树。那么对于创新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文章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思索。

(一)构建师生对话平台,就实训课问题展开交流

实训课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理论实践运用能力,也是检验自己存在哪些学习问题与不足的有效途径。但是,学生毕竟经验不足,也没有接触太多幼儿,这不利于他们发现自身问题以及解决一些在幼儿游戏组织下的突况。因此,在开展关于幼儿游戏下的实训课内容时,教师应该懂得与学生沟通,解放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敢于表达想法和意见,这样才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并且有效增强学生在幼儿游戏组织中的学习体验。那么教师应该基于开放性的幼儿教育教学思维,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师生对话平台,让未来的幼儿教师,即学前教育学生可以说一说自己在实训课内遇到的问题,自己有哪些创新的幼儿组织想法等,以此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彼此在互动的过程中互相成长。其中,构建师生互动平台时,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交流软件来构建对话平台,如利用微信或者QQ等网络通讯交流工具,创设一个关于幼儿游戏指导实训课的师生交流群,与学生进行无障碍的线上交流,即针对幼儿游戏实训课知识展开线上交流。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自己对实训课中遇到的疑惑或者从不同渠道获得的幼儿教育新思维发到微信群或者QQ群里,而教师可以作为“学习顾问”,为学生的问题以及提供的创新幼儿游戏教学思维提出意见,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进而指引学生有效开展幼儿游戏组织与教学的创新。如在学习幼儿游戏环节设计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预习实训课的相关环节,并主动构建师生交流群,让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学习想法,那么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问题及时发到群里。比如,针对幼儿游戏环节的创新设计中,学生可以向教师询问当下比较流行的幼儿游戏内容,又或者是将自己从网络或者其他途径中获得的创新幼儿游戏组织形式到群里,讲一讲自己从中学习到了哪些创新的幼儿游戏组织内容,并且自己将如何开展具体的实践。这时教师应当作为一位“顾问”或者“好友”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建议,使学生掌握一些创新的幼儿游戏内容。此外,在交流群中,其他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师生交流环境。

(二)以实践还原的方式,创设开放的实训情境

在学前教育中,尤其是幼儿游戏实训课里,教师应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对实训课的知识、实训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幼儿游戏组织与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那么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性,教师仍应该利用开放性的教学思维,并配合相关的实训课教学互动环节,创设出民主、开放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互相讨论知识,互相借鉴学习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其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入丰富有趣的网络资源信息,以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让学生更易融入实训课教学情境之中。同时,针对实训课的教学内容,模拟具体的幼儿游戏教学情境,并提出合理的课程研究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自由交流与互动,以最终形成开放的实训情境。如在开展幼儿游戏技能训练时,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导入一段现实的幼儿游戏组织活动视频,将一些实践的例子引入其中,由此引导学生探讨其中的幼儿游戏技能教法。同时,教师可以就校园中的实训课环节,结合一些基础的教学道具设施,并以情境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互相扮演教师与幼儿的角色,去亲身体验教育实践的过程,由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与实训体验。然后,针对幼儿游戏技能内容,提出相关的实训课问题,如在组织幼儿游戏中会遇到哪些突发事件?幼儿容易产生哪些不良的思维情绪?不良的行为动作?如何处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那么学生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融入实训课环境之中,去思考这些可能发生在幼儿游戏组织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幼儿游戏组织技能,进而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幼儿游戏课程教学中能够灵活应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模拟幼儿游戏教学情境,即围绕某一幼儿游戏主题,让学生自己利用现有的道具设施构建游戏情境。比如,以“积木搭建”游戏为例,学生可以利用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积木,如乐高积木来组织幼儿游戏、构建游戏情境。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为一组,并分别扮演教师与幼儿的角色,由此增强学生的教学代入感,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主去组织幼儿游戏,让学生积累更多实践组织中的经验与技能,从而转变传统的灌输教育问题。

(三)主动走进真实的教学领域,使学生得到切身感受

在当下学前教育时代里,要转变以往的理论式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使学生主动走进真实的教育教学领域,从而让学生得到切身感受,而不是书本中枯燥的理论知识体验。但是,高职院校与幼儿园之间没有文化的融合,也很难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发展下去。因为高职院校有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在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之中也有它的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所以,高职院校要注重学校文化与联合教学的幼儿园文化的适时融合,尽可能找到彼此文化之间的切合点,这样才能开展实训课的有效教学,进而共同做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其中,无论是学校方还是合作的幼儿园方,都应该把握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主线任务和目标,以找到彼此合作的突破口,实现彼此之间教育文化的融合。比如说,高职院校选择幼儿园合作方时,需要把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文化,选择适合本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合作幼儿园,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幼儿园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其次,高职院校是开展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更应该主动与幼儿园进行交流和互通,主动将幼儿园真实的幼儿游戏教学情境及思想内容引进学校实训课之中,适时将相关的幼儿园文化融入真实的实训课堂,使学生可以了解和认知当前幼儿园开展游戏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以提升学生乃至教师的实践能力。比如说,高职院校可以与幼儿园达成合作关系,邀请幼儿园内部优秀的教师员工作为兼职教师,前往学校进行关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宣讲,同时也可以普及相关的实操知识,让学生提前感受幼儿园的教学文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等。最后,幼儿园也应与高职院校进行紧密联系,邀请校园内的学生前往幼儿园进行实地学习,为在一线的幼儿教师员工构建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关系,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实训合作关系,进而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批有用的学前教育人才。

线上教学的教法范文第8篇

一、心中有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是课堂教学的最大受益者,因此,设计教学过程首先要想到学生。譬如,学生的基础怎样,要做到心中有数;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通过这节课让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有措施保证;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组织学生,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要精心设计;如何使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要认真思考确定;如何使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如何进行交流和评价,要有渗透的方式。一句话,备课不仅要考虑“怎样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怎样教学生学”。例如,教学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时,学生对各种各样的运动非常熟悉,但对同一运动的描述有不同的结论,多数学生都感到困惑。若以此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必然会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为什么要引入参照物,认识到参照物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的物体运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从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抽象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物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物体相对参照物是否发生位置变化,掌握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分析方法。

二、心中有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设计教学过程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俗话说:课本课本,一课之本。一定要通过认真阅读教材、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这是教师备好课的基本功。对教材的处理,一是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以及学习效果的反馈点。教学重点是针对学科教学的内容而言,关乎学与教的目标,亦即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要点。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恰当的地方,反映的是学科课程论;教学难点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即学生可能存在的认知困难,反映的是学科学习论;关键点是针对教学法而言的,即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并且克服学生的困难,反映的是学科教学论。学习效果的反馈点,反映的是学科教学评价,是检点、难点和关键点把握得是否准确的有效手段。例如,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的新授课,重点是让学生知道熔化、凝固、熔点的概念,理解熔解过程温度不变且具有熔点的规律;难点是熔解过程中吸热、温度和熔解的关系;关键点是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总结熔解过程的规律;学习效果的反馈点可以通过课本练习进行检测。二是要整合、重组教材,使其高度概括和结构化,这样有利于学生有效接受。心理学研究表明,结构化的知识能使学生更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所以,整合重组教材时,要将教学内容归纳为有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问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例如,八年级物理“物态”的教学内容,有两个主要问题,即物态和物态变化。其中,物态是指固体、液体和气体,而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变化为另一种物态。它们的关系是:固体经过加热熔解为液体,液体通过蒸发或沸腾过程变化为气体。

三、心中有教参

教参是教材编写者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共同研究的成果。不少教师认为,阅读教参不利于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发挥,负面作用很大。而笔者认为,阅读教参的积极作用远大于负面影响。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阅读教参,至少可以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想法和思路,并进一步明确应该学什么和教什么以及借鉴怎样学和怎么教的基本方法。当然,阅读教参不是照搬照抄,不能盲目随从,更不能完全依赖教参。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借鉴教参的观点和方法,灵活利用教参提供的资源。例如,青年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一步到位”的错误做法,在高一物理学习中就让学生分析解答高考试题,致使学生感到“物理难学”,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厌学物理,甚至放弃物理。如果仔细阅读教参,就会发现,在许多学生难学的地方,教参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譬如,在“受力分析”处,提醒不要过早地分析“连接体”的问题;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中,应只考虑物体受力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问题等。又如,对新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问题,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感到困惑。而教参从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组织、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设计解决方案等方面,都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如果仔细阅读教参,就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