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范文第1篇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59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21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接近10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近5亿――中国,成为世界移动与互联网领域增长最快的国家!

随着信息手段的发展和普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数量将会超过个人计算机的数量(包括台式PC和笔记本PC),而移动智能终端不仅仅指手机,还包括了更多具备无线宽带、智能操作系统的便携设备,例如各种Pad、联网的游戏设备等等。随着互联网和电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和互联网的融合是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顺应了这一发展大势应运而生。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出现的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

既然这样,移动互联网究竟是什么呢?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移动互联网就是下一代互联网――web3.0。

无线互联的时代就要到了。

我们以前总觉得无线互联网离我们很远;但是现在移动互联网因为智能终端的普及,就这样真真切切的出现在眼前,未来我们将会实实在在地置身在无线互联的海洋中,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移动互联网。在上班的路上,更多人使用手机阅读与社交;在家里,pad产品正在逐步取代家庭娱乐中心;移动电子商务更是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管是京东还是淘宝,亦或是垂直的电商网站,纷纷调整部门,进军移动互联领域。

被众多专业认识所看好的移动互联网,究竟有哪些优势呢?

第一,精准优势:广告界的鼻祖、奥美公司创始人大卫奥格威曾经说过:“我们都知道广告费里有一半会打水漂,但不知道是哪一半”;但是这一非精准的命题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被大为改观了。

当智能终端拥有一定覆盖面的时候,由于其良好的互动性和对用户行为可跟踪的特性,自然可以对其目标用户形成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感知用户的人口学指标,能了解用户的使用地点,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可以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

此外,移动互联网更容易促发个性化定制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来源于三个层面:一是通过许可营销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二是通过用户自学习能力的跟踪实现个性定制;三是基于群体智能的需求挖掘。

第二,社交优势:技术的发展能带来变革,但是却不能从本质改变需求。千百年来,人们的主要需求就是社交。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社交变革已经在席卷我们的生活社交圈。首先,移动社交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打破了pc端对设备和网络的限制;其次,移动社交可以实现近场通信,更加便于维护和扩大社交;最后,设交应用的出现解决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社交拘束,给未来的社交应用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第三,商务优势:移动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手机屏幕较小,操作不方便;手机支付发展不完善,用户尚未建立在手机上大额支付的习惯;位置明确、身份唯一等手机的优势未被充分利用到移动电子商务之中……

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

首先,移动互联实时操作的优势可以将位置相关信息的收集转化为行为触发的许可营销。简单地说,当你使用移动互联网完成定位,表达了你的诉求后,附近的商家按照你的需求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随身性使得比价与选择成为可能。我查查、条码购物的出现使得用户更加方便地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选择和购买。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由于其移动性、独一性、便捷性使得其具有了很多传统互联网无法比拟的优势。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横向分层,营销和社会化应用前景光明;产业链纵向分层、开放功能带来业务模式多样化。

1.未来智能手持终端将占比高于70%,pad产品更便于成为家庭娱乐中心。

2.便捷的信息获取是移动互联网核心诉求,搜索仍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广告业务仍将是主流盈利模式之一。

3.移动与桌面互补。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里,移动终端还无法取代pc的商务作用。

4. 移动互联网是开放的世界。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开放、平等、共融,这一特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更加的明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包括上传,下载和浏览都是用户自己决定的,无论平台、应用以及终端,都应当遵守开放、自由、公平的原则,让用户真正得到最好的应用,才能获得用户的欢迎。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随着国内全面加快3G的商用进程,基于3G网络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得到了全面提升。并且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的持续提高,搜索、博客、电子商务、VoIP、定位、邮箱、下载等以往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业务,正在移动终端普及和应用,一个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方便接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

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带来的通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融合的同时也使通信产业的业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通信行业中,运营商的垄断地位和价值链的角色价值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移动互联网对行业价值链的冲击,成为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状分析

1.1 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弱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给原有的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通信行业价值链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服务在整个价值链中的收入比重越来越大,传统的语音和短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基础网络对业务的影响作用正在减弱,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开始降低对电信运营商的依赖,直接与终端客户进行接触。而新浪、腾讯百度等传统互联网领域的巨头,基于在传统互联网领域累计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也加速向移动互联网领域渗透,它们开发的手机QQ、网络电话、米聊等更是直接对运营商原有的语音和短信业务带来的挑战。

1.2 产业链创新的主体和方式在变化

在通信行业中,电信运营商已经不是技术进步和业务重组的核心力量了。不管是设备制造商,还是服务提供商都能够通过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行业的重要竞争主体。以往的通信行业中,运营商处于主导地位,各种服务提供者必须通过运营商才能够提供给终端用户,创新方式主要是通过基于对运营商的应用服务进行创新,而当今的创新已经超越了移动运营商,更多体现在对具体的商业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例如你可以定制手机地图软件,就可以即时了解自己的出行路线和位置。针对这一服务,你只要付很少的流量费,而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向运营商支持较高的服务费。

1.3 运营商被管道化的形势越来越严重

最早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是作为电信运行商的增值业务来运营。在这种体系下,网络是由电信运营商来提供,标准和管理都是由运营商来执行,由此运营商也同时主导了整个产业链。符合运营商要求的服务商和内容商,才能够通过运营商的网络传达给用户,然后从用户那里获得分成。现在以苹果、谷歌等为代表的内容和服务的提供者逐渐参与到价值链中,他们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在获得价值增值的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生态。许多内容提供和服务提供商通过硬件的形式提供内容和服务,电信运营商和服务商沦为服务和内容提供商的管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1.4 原有的业务模式受到了冲击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也使原有的通信运营商的基础业务收到了很大冲击,原有的业务模式和业务体系均遭到破坏性创新的威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移动通信产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基本的业务体系、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和资源发展模式受到巨大冲击。移动智能终端的融合使移动实时信息、移动VoIP与互联网服务融为一体。很多低价格的服务应用正在不断替代运营商的原有的最基本的通信服务。例如现有运营商最基本的语音业务正在面临着QQ视频、米聊、微信等创新性业务的挑战。原有的最大的增值业务如短信、彩信等正在受到各种服务应用的替代。

2 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策略

2.1 做好角色定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应该抛弃以往以我为中心的根深蒂固的观念,运营商应该及时调整心态,直面挑战,选择自己最优出路。首先,电信运营商要能够了解移动互联网产业内在的发展规律和成长趋势,并认清自己的劣势和优势,能够明晰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角色定位。只有找到了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好的角色,才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壮大自己,以及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扮演好下列三个角色:移动信息化的引领者,平台运营的主导者,职能管道的提供者。

2.2 担当平台运营的主导者

平台运营是构建移动互联网应用所需的最基础的能力,并能够利用该平台为价值链上的企业提供服务。作为电信运营商应该针对价值链上各个企业的需求和自身的资源进行分析,并结合价值链各企业进行合作,不断开发创新服务和产品。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终端用户和产业链各方的需求,电信运营商应该聚焦以下几类平台并形成核心优势;一是核心能力开放平台,包含定位、短信等基本网络功能的开放;二是内容和应用聚合平台包含打造服务门户、应用客户端、应用商店等;三是终端管理平台,把握与用户交流的第一界面,降低终端门槛,让终端更容易接触到聚合的服务。

2.3 以用户为核心发挥接触面优势

管道资源是运营商在2G时代最重要的资产,当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管道的重要性依然能够体现出来。电信运营商应该发挥自己在用户基础面的优势,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用户资源。由于在以往的运营中,电信运行商都有大量的客户,并保留了客户的基本信息资料,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挖掘用户的爱好兴趣和需求,并且能够根据需要为客户推荐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为此电信运营商要尽快改进传统业务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整合,建立强劲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实现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自动化营销和数据化营销。

2.4 做好智能管道

智能管道是相对普通管道提出的概念,智能管道就是提高管道的价值和网络的承载能力,对于用户而言就是能为用户提供无线、有线的一体化融合的最优接入。第二就是能够基于流量、业务和用户实行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就是对用户的消费习惯和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能够更有效地调度电信运营商的资源。

伴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及服务提供商和硬件制造商对移动互联业务的蚕食,电信运营商要能够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上获得持续优势,就必须在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上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并且发挥自己传统优势,才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与相关企业的博弈中取胜。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流量经营;增值业务;运营商;工作思路;运营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形势判断

纵观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2002-2006年是早期的封闭化模式,主要通过WAP形式,市场处于培育阶段。2007-2009年,市场迅速起步,3G牌照发放,开始商用,企业展开布局;2010年以后,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快速发展,行业竞争全面展开。

1.1 移动互联网市场迅速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

截至2011年12月底,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3.56亿。其中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PC互联网从2000万到1亿用了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从2000万到1亿用了2年。

智能手机销量和份额增长,为娱乐与商务应用等高端移动互联网业务打下了终端基础。

2011年移动互联网网民与PC互联网网民基本持平,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将超越PC互联网的网民数,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1.2 用户逐渐习惯移动互联网,手机呈现非语音化趋势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趋势是:用(实用化)、玩(娱乐化)、看(媒体化)。

七成用户每天至少上一次移动互联网,在交通工具上移动上网的用户也占七成,零碎时间的积累逐渐掠夺传统媒体占据潜在消费者眼球的时间。

目前,中国网民更偏爱网游、音乐和视频等互联网娱乐内容,中国互联网结构还会经历从娱乐型互联网向实用和商务型互联网转变的发展过程,这其中蕴藏巨大的商机。手机游戏是目前用户付费使用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体现用户对娱乐化应用价值的认可;

移动互联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媒体的功能,并且随着微博用户参与的内容创造的兴盛,赋予了移动互联网新的媒体特质。

手机用途的变化: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非传统业务(浏览、各种应用),而非传统语音。

1.3 互联网通信手段和通信模式的创新破坏了传统通信业务的价值

如今,语音通信仅仅是满足通信需求的诸多手段之一,且即使是语音通信也并非只有电信网能提供。因此,以语音为核心的传统电信业成长前景堪忧。究其本质,作为既得利益者,在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创新竞赛中,传统电信产业已经在通信手段和通信模式创新方面沦为互联网的跟随者。

互联网同质化和免费产品对运营商现有业务收入冲击巨大。收入结构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变化,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对快速增值的趋势型业务要加快速度发展,如流量收入;对明显下滑的传统增值业务要尽快实现转型,减缓下滑的幅度,如短信。

1.4 运营商移动互联网面临诸多挑战

1.4.1 传统“围墙花园”模式已被打破

2G时代,运营商构建了相对封闭的应用和内容体系。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极大地繁荣,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原来的自建、自产和自销的模式已被打破。

1.4.2 前向收费被“免费”的商业模式打破

2G时代,运营商以“前向收费”为主,向用户提供收费的内容和应用服务。移动互联网企业是“用户免费”为主,为用户带来大量优秀免费内容和应用,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或者依托用户规模资源建立起后向收费的商业模式,来支撑这种“用户免费”的模式。

1.4.3 VOIP应用侵蚀运营商基础语音业务

互联网应用渗透到运营商话音和短信等基础业务领域。当前,语音类和基础类增值业务仍然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和主要利润来源。越来越多的移动即时消息、移动VOIP等业务分流了运营商的基础业务收入。

1.4.4 社交网络应用侵蚀运营商短彩信业务

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即时通信业务成为市场发展热点。在传统的文本通信的基础上,增加了语音短信、社交网络、位置服务等新功能。微信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日均消息数过亿。直接分流了运营商的短信、彩信业务量。

2 增值业务发展成功的思考

2.1 整合业务内容和资源

促使运营商创造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方面超越竞争对手,提升市场份额的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抓住数据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浪潮,全面提升企业在数据互联网业务上的竞争力和价值。

以创新和整合实现带来市场价值的产品及业务架构,在产品、运营、服务、价值链打造上全面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

拓展合作联盟,支撑主营发展,降低互联网对电信业务的冲击。主动求变,积极创新,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

2.2 增值业务发展思考

增值业务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提升市场竞争力。主要包括:拉动用户入网、提升客户价值、延长生命周期、跨产业链合作。

2.2.1 拉动用户入网

打造互联网应用联盟,强化联通在互联网产业的地位。发挥互联网应用联盟广告资源和传播能力,规模转化为电子渠道合约用户受理量。通过二维码、应用预装系统及专项活动,持续吸引新用户到店体验。

2.2.2 提升客户价值

以移动互联网服务为切入,通过应用体验和新产品推广提升ARPU值。提供实体渠道入网三件套服务。对2G客户开放3G功能,提量升速。促进3G数据副卡、互联网视频产品销售,提升沃商店下载。

2.2.3 延长生命周期

将全方位用户画像用于客户服务与维系。对家宽和3G客户及应用。免费提供个人云存储空间。实现零信控用户电子帐单全覆盖。

2.2.4 跨产业链合作

推动智慧城市民生工程的发展。确保招行手机支付项目按时。智慧医疗在公众和行业领域聚合出有市场价值的项目。

3 增值业务运营体系建设的思考

3.1 组织与资源

建立专门的移动互联网运营机构及产品经理制。产品经理负责从需求分析、产品开发、产品推广、客户服务等全过程;在商用阶段,负责收集客户的反馈,根据客户的意见改善产品,并提供客户服务。

3.2 模式与掌控:建立开放合作模式

(1)针对不同的合作伙伴,根据公司实力、市场规模2个维度建立3个水准的合作层级,根据不同层级开放不同的核心能力,并鼓励合作伙伴向更高水平成长。

(2)对三个不同领域的合作要求

业务领域:优先合作体现公司竞争优势、带来新客户、粘性强的业务领域。平台领域:开放资源富余、成本低廉、影响力较大的能力平台,如短信/wap平台。客户合作:实力相近、资源互补、共同能壮大的合作,如与银行合作手机购物。

3.3 需求与产品

3.3.1 产品规划与开发

(1)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创新发展趋势:端云结合趋势明显,业务产品与平台能力的终端集成逐渐深入;新型服务交付方式将成为产品创新的重点之一;开放常态化,能力引擎、应用产品、内容数据均提供开放API。

(2)针对个人客户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规划:发展与移动特色能力强、固定宽带资源优势相关的业务领域;核心立足点重点考虑基于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优势的互联网业务;不做需要自己创新大量和内容和业务的领域,不做与自身能力优势无关的业务领域;核心商业模式创新双向收费模式,实现通信及信息服务价值的提升;产业链定位打造开放平台,推动优秀开发者合作共赢,引领产业链发展。

(3)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原则:以流量提升为中心:完善一站式的3G终端适配、应用下载服务,重点开发具有自传播功能的视频业务、软件下载和应用;以增加用户粘性为重点:开发手机秀等应用产品,完善业务系统功能,通过个性化的应用,增加用户粘性,提高用户价值。加快融合类应用产品开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推进家庭安防、高清视频、电脑保姆、在线教育等新产品上线和推广,通过宽带、手机等应用的融合,提高产品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标准化行业应用开发:推进行业应用的快速产品化,为规模推广提供条件,重点推进位置服务、近场支付、物联网,逐步开发跨用户群的应用产品。

3.3.2 质量与交付:服务与交付保障

(1)加强对用户端的控制管理:动态捕捉用户需求和行为变化,实时调整业务资源;监测用户使用率,及对业务和SP的满意度,指导业务开发和交付流程,提升各项业务的交付质量;根据用户消费等级提供有差别的服务等级;实现业务质量及价值领先的优势。

(2)业务交付支撑平台:将业务资源贴近用户部署,确保业务交付质量;根据用户使用率,利用动态资源优化调整网络及内容资源;实现业务质量及价值领先的优势。

(3)产品开发成功率:完善试商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加强对上线产品的质量管理和监测。

(4)合作伙伴服务质量监控及引导:对合作伙伴的管理变事后管理为事前引导;根据用户满意度和业绩对合作伙伴进行考核、奖励和淘汰;指导合作伙伴业务开发。

3.3.3 体验与营销:推广体验营销,开展感性营销

(1)开展感性营销,建立用户归属。

(2)拉动用户入网:将应用流量转化为入网客户,打造互联网应用联盟,线上吸引至电子渠道受理,线下吸引至门店体验。同时结合线上促销宣传,吸引用户到实体渠道体验、入网。

(3)深化流量经营-精细化营销。在“智能管道”基础之上,结合移动互联网产品特点,以流量经营为重点,深入挖掘用户的消费行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精细化营销和体验式营销,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4)深化流量经营的核心和关键点。三个核心: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解决客户需求问题;W?:W网+WLAN,解决高速上网客户体验问题;云:新技术,解决产品的平台方面问题。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新闻传播;传统媒体;第五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01-0001-02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已达6.52亿之多,庞大的数字背后隐现着海量的信息沟通及惊人的传播速度。随着4G和“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移动通信产业与传播媒介的融合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引起了包括新闻人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整合了移动媒体的新形态,使移动媒体给新型新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传播环境,逐步发展为集媒体传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生活娱乐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于一身的新型媒介,对传媒生态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媒体行业在传播终端、传播渠道、传播形态上已经形成了新的力量对比,有专家预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媒体将更富实力、活力与竞争力,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势必对社会发展和新闻环境产生重要而深刻的

影响。

1 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

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在组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上并没有很大差异,然而移动互联网在使用的便捷性、传输的即时性、定位的精准性和数据的移动性等其他层面的独特性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却是传统互联网所无法企及的。同时,移动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相互促进,移动智能产品的日益丰富进一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使移动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

1)信息传播的便利性。移动互联网使用的方便与快捷尤其体现在其无线信息数据传输的便利上。移动网络及智能产品的涌现,带来了传统互联网络和PC机所无法比拟的便利性。尤其是近几年兴起的智能手机,以其触摸屏引领科技与时尚,其快捷的操作方式征服了众多移动终端的消费者。结合移动终端设备利用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在网上获取各类信息。

2)信息终端的实时性。用户的移动终端设备在无线移动状态下接入网络,使用互联网服务以获取即时资讯,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终端获取信息的实时性。利用这个特性,终端用户可利用移动网络设备及时的、实时的、高效的享受到移动互联网服务。

3)信息传播的融合性。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性不仅体现在内容的综合上,更体现在渠道的组合上。从传播渠道来看,移动互联网既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更可以利用移动客户端产品――诸如微信一类的通讯产品来实现文字、语音、图片等综合信息的传递,甚至能够实现实时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功能。

4)信息传播的私密性。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更具私密性,信息的一对一传播、定向传播更加精准、高效,个人信息保密的程度更高。

2 移动互联网的媒体传播方式

移动互联网媒体注重的是内容丰富,展现形式多样,而传统媒体注重的是内容加形式,新媒体(互联网媒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交要素,相比之下互联网媒体在受众面上更甚一筹。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情境的意义突显并被极大强化,移动互联网扩展为内容、形式、社交加情境要素的结合。与情境时代密切相关的五大要素: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在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移动传播业已发展成为基于情境的服务,更加强调对环境的感知和信息的适配。移动互联网致力于满足用户的个体偏好,基于空间或情景提供服务,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盈利模式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手段更为多样化。与传统媒体及互联网媒体以强制性广告为其主要的盈利方式有所不同,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则是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互动性、可选择的营销策略,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特点,凸显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付费服务、在线交易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盈利重心。

在创新态势上,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手段更为多样,互动空间更为广阔,资讯内容更为丰富。传统媒介以及互联网媒体的创新点基本只局限于内容方面,发散及外延的创新手段是十分有限的。移动互联网基于内容、关系、服务而延伸的创新手段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场景应用的多样,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前景。

3 移动互联网对媒体传播的影响

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其实是很明确的,未来的报纸将以电子媒介的形式呈现,掌握丰富及时的讯息内容再加上适应时展的展现方式。2013年,美国最负盛名的报纸之一的《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2.5亿美元收购一举震惊整个传媒业。紧随其后,《纽约时报》亦以7 000万美元的价格“贱卖”了旗下《波士顿环球报》,《新闻周刊》也告别了纸质时代。

我国大多数传统媒体已经感觉到了巨大的危机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可抵挡,大多数媒体在拥有自身专业媒体平台之外,不得不另辟蹊径来谋得生存。在互联网大变革的时代,国内很多纸媒和电视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式是一方面利用自身的平台和受众开创公众平台进行传播,另一方面是借助自身的客户资源优势,举办各种活动,来拉拢客户和吸收广告资源费用,而本身拥有的纸媒和电视媒体平台的存在只能够作为媒体人的一个身份。

传统媒体的存在仍然有它的优势,高质量的新闻仍然要靠专业的媒体来操作完成。互联网媒体虽然在信息载体方面产生了变化,但是新闻的专业性和具体的操作步骤依然和传统媒体不可分割。互联网媒体虽然在信息载体方面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内容上对传统媒体依然存在依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新闻资讯的快速浏览是用户的主要体验之一,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传统媒体必须适应新的传播媒介的特性,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未来甚至可能是谷歌眼镜和智能手表等,否则传统媒介将仅成为新闻内容的生产方,而新闻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则将被移动媒介牢牢掌控,前者的盈利空间将被极大压制而迅速萎缩,以致出现前述被新兴移动媒介所收购兼并的不利局面。对着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很多传统媒体已经有了自己的公众平台,在发挥资源及采编的优势的同事,推出适宜移动互联网搭载的内容形式,适时而合理的利用用户碎片化的时间资源,这对开发并吸引年轻客户群体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为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带来了契机。

4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五媒体催生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革新飞速、发展迅猛,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覆盖率不断扩大,使其一跃成为社会主流媒体。大众按照时间顺序,罗列出新闻传播存在的五大媒体。纸媒为第一媒体,无线广播为第二媒体,电视为第三媒体,互联网为第四媒体,微信、微博等新闻传播为第五媒体,第五媒体的受众是使用智能手机或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的用户,而其应用形式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门户、手机报刊杂志、手机电视、手机社会网络、手机微博、电子阅读、二维码等。

第五媒体无法替代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它无法单独存在,必然要实现各类型媒体的融合发展。比如新闻资讯、影视文学,既可以通过纸质印刷品传播,又可以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媒体传播,还可以通过手机媒体传播;社交网络、微博等也同样向着互联网和手机等跨平台融合的方向

发展。

第五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泛、精准高效、互动性强等诸多优势,对消费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第五媒体虽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其发展势头强劲,随着更多更好的应用形式的接连涌现,也必将带来更快生长的产业格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优化的商业模式。预计到2015年,中国手机用户将达到13.8亿,其中手机网民将达到10.6亿。未来这些用户都将成为第五媒体潜在的受众群体,届时,第五媒体的受众规模将远远大于其他媒体,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流媒体”,在规模上将跃居“第一媒体”。

媒体最根本的是要业务运作层面实现整体模式和策略的转变,这必然是一个以媒体资源为基础的生产、营销结合为目标的全流程模式。它以自身平台提供的服务进而整合外部资源,运用多元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媒体的概念,转型为全媒体数字内容综合服务商和运营商,从产品形态、渠道终端、经营模式都会产生一系列变革,复杂度超过以往的传统媒介运作。

参考文献

[1]李莹.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新变化[J].新闻世界,2012(09).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范文第5篇

3G之势不可逆转,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大幅扩张

2009年,我国正式发放3G牌照,3G进入起步期。2010年以来,新增移动通信用户(新增移动通信用户是按照运营商发放的移动通信SIM/UIM卡数量统计)中3G用户数量持续增长。2011年,新增3G用户超过8000万,在新增移动通信用户中占比超过60%,并超过了2G新增用户数量。2012年新增3G用户超过1个亿,在新增移动通信用户中占比则超过80%,优势进一步扩大。2013年1月-4月,移动电话用户新增4297万户,其中3G用户新增5593.9万户,表明2G用户已进入负增长通道,3G替代2G之势已成必然(如图1)。

新增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3G用户累计数量的提升,2010年至今,3G用户在全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占比直线上升。截至2013年4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15512.5万户,其中3G用户28874.3万户,在全部移动电话中的占比已达25%,即每4个移动通信用户中就有1个是3G用户。

2012年,我国2G用户累计达到8.8亿户,在总移动用户中占比79%。未来3年,随着2G加速向3G迁移,2G用户将呈加速下滑之势,年均减少量将超过4000万,而同期3G用户总数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计可达到年均新增1亿户的水平。2013年3G用户超过3个亿已成定局(如图2)。

3G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扩张。截至2013年4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从2009年的3.77亿增加到8.08亿,在全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占比已经从2009年的50%上升到约70%(如图3);其中3G上网用户为2.33亿,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28.9%,在2009年以来新增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中的占比约为54%,超过了一半,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的主要来源。在全部8亿多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无线上网卡用户为1515.7万,手机上网用户达7.78亿,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的渗透率高达96.3%。手机上网已成为移动用户的重要通信消费行为(如图4)。

三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月同比增长率均在18%以上,而同期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月同比增长率仅高于12%,用户总数也仅达到1.78亿户。总体来看,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远大于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且前者保持的优势逐渐增大,移动上网已成为用户上网的主要方式。

3G网络覆盖取得阶段性进展,3G/4G基站将破百万

通信发展,网络先行,网络覆盖是3G发展的重要基石。自2009年发放3G牌照以来,我国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加大3G网络建设投资力度,3G基站数量大幅增长。截至2012年12月,3G基站总数已达81.7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及88%的乡镇(见表)。

表 3G基站建设及覆盖情况

运营商 2012年12月 3G基站数 覆盖范围

3G基站总量 81.7万 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及88%的乡镇

中国移动 TD-SCDMA 28.3万 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和部分乡镇基本覆盖,大中城市连续覆盖

中国联通 WCDMA 33.1万 覆盖361个地市级以上城市及95%的县城

中国电信 CDMA2000 20.3万 城区平均覆盖率达97%,农村平均覆盖率达92%

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大幅扩张势必对移动带宽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移动容量需求的快速增长。因此,在加快3G网络建设实现扩容的同时,运营商正在积极推进可支持更快速率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12年底,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145个LTE商用网络,用户达到6800万。在全球电信业积极推动LTE和4G网络建设运营的同时,我国也积极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向4G的演进。2012年,我国TD-LTE发展取得重要进展,2.6GHz频段的190MHz频率资源被分配给LTE,中国移动建成2万个TD-LTE基站,其中广州3700个,深圳2800个,基本完成主城区TD-LTE网络覆盖。2013年初,中国移动宣布推动TD-LTE 4G“双百”计划——TD-LTE网络覆盖全国地市级以上的100个城市,采购超过百万部TD-LTE终端,建设20万个4G基站,覆盖人口超5亿,总投资额高达1800亿元。在其带动下,4G投资有望直接拉动通信全产业链投资逾5000亿元。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长此前的表态,预计2013年我国将正式发放4G牌照,当年用户在100万户左右,2016年可达到9800万户左右。这不仅会给电信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给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增添更大的动力。

智能手机成移动互联网推手,出货量约占总量的75﹪

当前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手段主要是两类,一是使用电脑(包括平板电脑)+无线上网卡;二是使用手机直接上网。从统计角度也就分为无线上网卡用户和手机上网用户。在智能手机大行其道之前,无线上网卡曾是大数据流量客户的首选,在2008年-2010年期间高速增长。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电信运营商不断推出话音捆绑大流量资费套餐之后,加之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和即时通信工具的需求推动,用户通过日常使用的手机直接上网成为主流。手机上网用户数已从2010年4月的4.19亿户上升至2013年4月的7.78亿户。同期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呈现直线上升的势头,而无线上网卡用户规模发展相对缓慢,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占比较小,用户数仅从2010年4月的1360.6万户上升至2013年4月的1515.7万户,期间还曾出现负增长。可见,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手机上网已成为互联网用户最主要的上网方式。

3G上网用户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2012年我国手机出货量为4.66亿部,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58亿部,超过之前累计出货量之和。2013年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36.6%,占同期国内手机出货量的73.8%,其中3G智能手机的份额超过90%(如图5)。预计未来1年~2年,电信运营商3G网络覆盖不断完善,国产品牌智能手机凭借其价格优势在中低端市场加快普及,2014年3G上网用户在上网用户中的占比将突破50%。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呈爆发式增长,户均流量超过100M

2010年至2013年4月,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呈加速上升趋势。2011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率约37%,2012年增长率约40%,2013年前四个月则保持了流量和收入增长率双双突破50%的势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爆发式增长成为今年电信业最大的亮点(如图6、图7)。

从流量的绝对值来看,2010年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略高于40000万GB,2012年全年已超过77000万GB,接近翻番;2013年1月-4月约为37000万GB,已接近2010年全年数量和2012年的一半;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全年有望突破100000万GB。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率不断提升的同时,平均每用户每月移动互联网流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12月,每用户每月移动互联网流量约为70MB;2011年12月,这一数值超过85MB;2012年12月,这一数值已达到99MB;2013年这一数值轻松突破100MB,4月份达到121MB,同比增长接近40%(如图8)。

随着手机上网用户的快速增长,手机上网流量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比重升至63.5%,成为流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特别是随着3G电话用户渗透率达到25%,用户越来越多采用3G网络接入移动互联网,3G网络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稳定在50%左右。3G手机上网用户在手机微媒体、手机支付、手机视频等信息内容消费上较2G用户有更多的倾向,其月均流量约为2G手机上网用户月均流量的3倍。这充分表明3G对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业务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支撑移动互联网应用拓展和收入提升方面更具潜力。

根据三大运营商2013年一季度报告数据,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发展方面,中国移动以占比68%的绝对优势居首,中国电信最低,占13%;在平均每用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方面,中国电信则凭借无线热点的广泛覆盖和较为出色的CDMA2000网络,以1.02GB/季/用户居首,中国联通凭借WCDMA网络在上网速率和质量上的优势,以0.41GB/季/用户排第二,中国移动因其移动互联网用户基数较大及受制于TD-SCDMA网络的速率,在此项比较中,该值仅为0.18GB/季/用户,排名第三。

由此可见,3G网络的质量和速率对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影响十分明显,3G和无线网络的合理搭配会有效优化用户体验,促进业务使用。

移动数据和互联网成为电信业收入增长最主要的力量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3年1月-4月,我国三大运营商的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692.4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2725.8亿元,同比增长10.4%。电信业务收入中,非话音业务收入1963.9亿元,同比增长16.7%,占电信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去年同期的49.6%上升至53.2%。移动通信业务收入中,移动话音业务收入1538.5亿元,同比增长2.8%;非话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3.6%,其中移动数据和互联网接入业务收入达到544.7亿元,同比增长56.8%,在电信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提升至约14.8%,对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在非话音业务收入中占比升至约27.7%,对非话音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同期,移动增值业务收入622.1亿元,同比增长5.8%;移动本地电话、长途电话和漫游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7%、0.5%和2.0%,增速都远低于移动数据和互联网收入(如图10)。

互联网的移动化已使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连续3年保持55%以上的增长率,移动互联网对移动通信乃至整个电信业发展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是实现行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移动互联网还对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相关产业规模超过9000亿元,相当于GDP的1.8%,增加值约3200亿元,对GDP的直接贡献达到0.63%。

移动互联网及移动应用的发展,对语音及传统移动增值业务的替代效应逐步显现。在话音业务方面,移动语音业务量并未随着用户的快速发展而同步增长,2013年1月-4月,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9363.7亿分钟,同比增长6.0%,低于去年同期的15.1%,增速同比回落9.1个百分点,仅为移动电话用户增速的一半;其中,移动本地主叫通话时长和移动长途通话时长分别为7231.0亿分钟、2132.7亿分钟,同比增长6.0%和6.1%;移动本地主叫MOU达到161.2分钟/月·户,同比下降6.4%;移动长途主叫MOU达到49.7分钟/月·户,同比下降5.7%。在传统增值业务方面,短信等传统移动增值业务的作用日渐减弱,2012年,腾讯微信日发送文本消息量达10亿条,接近中国移动点对点短信日发送量11亿条的水平;2013年,用户之间点对点和增值企业通过平台进行点对多点发送的短信量已进入下降通道。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移动应用产业的蓬勃发展。截至2012年底,中国市场的移动应用商店已经达到50多家,特别是第三方应用商店发展迅速,占据多数。在智能终端和平板电脑销售量以及3G用户快速增长的带动下,预计2013年移动应用市场规模将超过120亿元,累计下载数量将超过70亿次,继续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如图11)。

在网络、终端、应用等多方面力量的促进下,2013年和未来几年中,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行业格局变迁及产业生态变化也将不断带来亮点。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餐饮业;移动终端

引言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平台,是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结合的产物,兼具两者的优势,由通讯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口,互联网提供各种不同的应用,但并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而是二者有机结合出现的新的产业形态。移动互联网不仅具有移动性特征,可以进行贴身服务,享受随时、随地、随身的便利性,而且具有互联网开放、包容、共享、创新、互动等优势,能够提供丰富化、个性化服务。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7.9亿人,市场规模达30794.6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分别增长了8.4%和129.2%,预计到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8.9亿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6547亿元人民币[1]。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其用户规模大幅增长,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主的移动终端应用越来越多。移动终端成为互联网的主要载体,也是未来营销的主战场。正如世界营销大师克里曼特•斯通所说,只要让你的产品进入消费者的手机,就是最高的营销[2]。移动互联网能够通过移动应用平台,把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境下的各种需求聚合起来,有效满足人们的碎片化、个性化需求,而这些需求是传统行业无法满足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范围涵盖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影响,餐饮业也不例外。传统餐饮业只有与移动互联网结合,融入更多的移动互联网思维,运用多种移动平台和工具,才能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餐饮业更好、更快发展。

1、移动互联网在餐饮业的应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终端在功能上更加关注以人为本,强调个性化、人性化和多样性的服务理念,正在从简单的通讯工具向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转变。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载体,移动终端拥有强大的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各行各业竞争的焦点,餐饮业也不例外。运用移动互联网的餐饮用户正在迅速增加,整个传统餐饮业正在被解构和重塑,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尝试和习惯这种新的订餐消费模式。根据公开数据显示,餐饮O2O行业发展强劲,2015年市场规模达到1400亿元,相比2014移动互联网在餐饮业的应用及其影响分析文/闫新新年增长了48%,远远高于整个餐饮行业的增速[3]。移动互联网给餐饮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也意识到移动应用的重要性,纷纷开发自己的APP订餐应用,而且专门的APP订餐平台也逐渐发展壮大,拥有庞大的用户群。移动互联网在餐饮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餐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移动互联网在餐饮业应用主要从搜索附近餐厅、美食团购、点外卖三个方面得以体现。

1.1搜索附近餐厅

移动互联网时代,餐饮消费者更希望能够随时随地精确查找到商家,并对商家的基本信息、优惠活动和服务质量有一定了解。移动互联网让生活更方便,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搜索附近的餐厅,快速找到周围的餐饮信息,并从中选择物美价廉的餐厅。当对周围的环境不了解,找不到心仪的餐厅就餐时,只要拿出手机通过大众点评、美团、百度糯米等移动平台搜索附近的餐厅,很快就会出现附近餐厅的列表,你还可以根据距离远近、就餐率高低、好评率高低等不同的标准进行排序,从中选择合适的餐厅就餐。

1.2美食团购

团购以物美价廉来吸引消费者,其折扣力度相对较大,仍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团购的人数也逐年上升。移动互联网加速了团购网站的转型升级,各大团购网站纷纷调整战略布局,抢占移动终端市场。APP移动终端带来的交易额逐年上升,成为团购网站新的争夺点。移动互联网也为美食团购带来了新机遇,人们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美食团购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各大团购网站如美团网、大众点评、百度糯米等均开发了APP移动终端,提供美食团购服务,使消费者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单人就餐还是多人聚餐,都可在移动应用上进行美食团购,并把团购订单拉到店里,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衔接,而且团购大多都有优惠活动,价格相对便宜的优势也增加了人们团购的频次。美食团购相比直接去店里消费更实惠、更方便、更周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先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团购,然后再去店里消费,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1.3点外卖

O2O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也成为餐饮业发展的新特点。餐饮业也融入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线上点餐下单,且在线下能够在预定时间内送达。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懒宅经济的需求,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美食,节省做饭和用餐时间[4]。移动互联网时代餐饮业最大的变革是改变了人们的订餐习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线上选餐、订餐并完成支付,之后会有专门的派送人员送餐上门。对很多上班族、学生族来说,通过饿了么、美团外卖、口碑外卖等移动订餐平台点外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2、移动互联网对餐饮业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餐饮业的产业布局结构,渗透到餐饮业的各个环节,传统信息渠道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餐饮消费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和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销售、订餐。移动互联网正在给餐饮业带来巨大变革,对餐饮企业和消费者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2.1对餐饮企业的影响

1)经营理念的改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餐饮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其经营理念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多的在电子化移动平台进行餐厅选择,通过比较不同餐厅的性价比、就餐环境和服务水平等来选择自己心仪的餐厅,并且喜欢在网上对商家进行评价。餐饮企业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而是处在开放、共享的环境中,需要与移动平台、外卖派送公司等多方主体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在新环境下,传统的保守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转变经营理念,应用移动互联网中对其发展有利的功能和技术工具,为其发展开辟了新市场,注入了新动力[5]。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餐饮企业需要转变传统企业经营理念,加快培养移动互联网思维,实现传统理念与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有效衔接,才能让企业更快更好地融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中。2)运营模式的转变经营环境的改变使得传统餐饮经营模式和运营方式已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餐饮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营方式也应随之作出相应调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多的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选餐、订餐,并在线上支付,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因此,无论是大餐厅还是小餐馆,都必须与移动平台运营商合作,接通移动终端入口,保证自己能够从移动平台上搜索到,且能够实现在线支付。对大餐厅而言,与移动平台运营商合作可以加大对企业进行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进而吸引更多的顾客,扩展用户规模,同时还可开发自己的APP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对小餐馆而言,可以节省企业的运营成本,尤其是对专营外卖生意或以外卖为主的餐厅来说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这些餐馆只需要很小的空间和较少的服务人员就能够实现其正常运营。在接入移动终端后,还要注意维护好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及时解决顾客反映的问题,加强沟通,不断调整菜品结构,适时推出新菜品,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企业利润。移动互联网时代,餐饮企业需要转变运营方式,与移动平台运营商、配送公司等主体展开长期合作,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营销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并加强与顾客的联系与交流,不断改善企业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通线上线下关系链条,实现良性互动。

2.2对消费者的影响

1)便利性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点餐、订餐、就餐将更具便利性。人们足不出户,通过电子化移动平台就能实现网上订餐和线上支付,之后就能坐等美味菜肴送上门来。当来到陌生的地方时或对周围环境不了解的情况下,只需要进行手机搜索,不仅能找到最近的餐厅,还会提示你到达餐厅的路线、时长,甚至会告诉你餐厅是否还有空位、菜单及价格等多种信息。这种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使餐饮企业和消费者的信息相对对称,防止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让点餐、订餐、就餐变得简单方便。2)实惠性通过移动平台订餐不仅可享受其便利性,而且还可享受移动订餐平台和商家的优惠活动,有效解决了传统商家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消费者聚集到电子化移动平台后,不同平台、不同餐厅之间相互竞争,提供各种优惠活动来吸引消费者,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更实惠更优质的餐厅。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口碑外卖等各大移动互联网订餐平台以优惠券、代金券、折扣、返现、红包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增加顾客黏性,提高顾客回头率。与直接进店消费相比,消费者得到了更多的实惠。移动互联网不仅对餐饮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为人们的点餐、订餐、就餐带来了便利和优惠,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餐饮消费习惯。这就需要餐饮企业转变其经营理念和运营方式,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和消费习惯,从而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创造更多的利润。

3、结语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餐饮业的解构和升级,其商业模式和商业流程正发生着巨大改变,整个产业链也面临着调整和重塑。随着时代的发展,餐饮业逐渐向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精细化方向发展,餐饮企业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经营理念,融入移动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思维做餐饮,才能适应时展的潮流,才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发现新商机,找到新机遇,不断加强创新,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2016移动互联网趋势发展[EB/OL].

[2]李钰,移动应用挑动餐饮业.中国新时代,2014(08):58-59.

[3]2015年餐饮O2O市场规模达1400亿元同比增长48%[EB/OL].

[4]张毅,舌尖上的O2O.互联网经济,2015(04):74-79.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范文第7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移动终端媒介;新闻传播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移动阅读产生的前提,“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可随时移动互联的手持终端设备,这一技术使得任何个人都可成为手持移动媒介的持有者,一部ipa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P5 等移动阅读终端就是一个个人化的媒介。移动互联网技术还融合了互联网的连接功能、无线移动功能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计算功能,并呈现出数字化发展特点。其优势在于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就可随时随地接入移动互联网。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新媒介――移动终端媒介,更确切地说是手持移动终端媒介,而这一新媒介又导致伊尼斯所谓的“一种新文明的产生”,也就是移动阅读的产生。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未来的新闻出版业发展将更多受到移动阅读发展的影响,而移动阅读将成为主流。

据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32 亿。从使用频率上来看,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同时,CCS预计,2014年全球手机总出货量将达19.5亿部,其中12.4亿部为智能手机;预计到2018年,全球手机总出货量将达22.9亿部,其中智能手机将占18.9亿部。继游戏娱乐类应用之后,新闻阅读类应用也成为最流行的移动应用类型之一。而且随着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以及云报纸等的不断流行,以及各大互联网公司不断开发各类信息类APP,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移动互联网都将成为最便捷最主流的新闻信息平台。

一、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及信息平台主要应用的分析

1.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相互融合下催生的产物,主要指由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通过移动便携终端接入访问互联网络。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功能是能使用户实现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从而获取互联网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享受到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应用和服务。虽然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共享着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但移动互联网有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准确性、可定位的特点,日益丰富智能的移动装置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客户需求来看,移动互联网以运动场景为主,碎片时间、随时随地,业务应用相对短小精悍

2.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主要应用分析传播

学者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在移动互联网媒体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在中国,支撑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主要有移动终端、运营平台以及应用。移动终端类型只要包括手机、Pad、便携笔记本、具有上网功能电子书、广电CMMB等便携式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主要包括传统媒体以及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即时通信类应用(QQ、微信等)、微博客、社交网站、UGC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成内容)、OTT应用(如ITV)、LBS应用等。在这里,我们专门拿出两个在移动互联网媒体应用中占据前三名中的微信和新闻客户端。微信是2012年移动应用领域的最大亮点,截至2014年5月,用户已突破6亿。微信是一种社会化媒体,它的活跃用户正在成为信息的源头。去年4月1日,“央视新闻”官方微信正式上线,据悉,“央视新闻”官方微信账号将主要呈现央视新闻频道、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的资讯,每天会五条左右,内容均为当天的热点新闻,微信用户点击标题,既可看到简要的图文内容,也可转到网络电视台直接观看视频新闻。各类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开发推出的新闻客户端是各种媒体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拓展和延伸,它们借助其母品牌的强大影响力将新闻力量更进一步向移动终端方面扩展。在新闻客户端领域做得最好当属搜狐了,去年6月19日,继《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后,央广《中国之声》也正式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至此,电视台、平面、广播三种媒介形态全部融合于此,而搜狐将改写移动媒体传播模式。从新闻传播过程的五要素即5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来看。这五个W分别是: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而目前,移动互联网媒体作为新的播载体,虽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不大,但移动互联网由于其天生具有的传播特性以及着其传播模式的不断改进以及用户习惯的不断变化,因此,在新闻传播领域,相比传统媒体和桌面互联网,其具有更大的传播优势。

二、移动互联网对新闻传播的优势分析

1.从传播者来看,移动互联网媒体扩展了传播者的主体范围

在传统媒体和桌面互联网媒体中,传播者一般都是专业媒体机构的新闻工作者,由他们单方面的设置议题,而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受众的主动性增强,传播者中不仅包括专业的新闻记者还有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传或受的中心,既是信息的发送者,也是新的接受者,并处在不断地转化之中。而且,传受双方也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具有一种开放的互动传播特征。

2.从传播内容来看,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创新和个性化

首先,移动互联网上的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不仅包括网站固有信息,也包括传统媒体信息,不仅将传统媒体以及桌面互联网的信息搬上移动屏幕,也包括以“用户+网站”、“用户+网站+平媒”、用户自身等多种组合形式为内容生产者所生产的信息,自媒体及融合媒体成了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其次,移动互联网上的内容形式更加创新和个性化。可以融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借助网状式和原子分裂式的传播模式,以多样性和立体性的产品组合,精准地向受众传播,实现了受众碎片化时间的整合利用。可以从技术上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爱好实现个人定制,从而更加本地化、个性化。

3.从传播渠道来看,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拓展了传播渠道,使传播与互动的方式更加即时化和碎片化,带来了全新的传播体验

与传统媒体单一且单向的传播途径相比,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同样的信息经过适合媒体特点形态的再加工就可以放置于不同的传播渠道上。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同时还增添了互动性,受众可以自行定制,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得传播和互动的方式变得更加即时化和碎片化,更有利于用户体验。

4.从受众来看,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增强了受众的主动性,而且也在慢慢改变着受众信息接受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的民主意识逐渐觉醒,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时移动互联网恰好能给予受众的发声机会,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受众的主动性会不断增强。同时,这样的传播环境也会慢慢改变传统的受众单一接受信息的习惯和注意力分配,手机看新闻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

三、新闻传播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手机新闻客户端服务个性化及体验精致化)

新闻出版业未来发展需要为受众打造个性化的阅读内容与形式。如个性化、区域性的搜索平台,提供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等,还要为受众提供可循环、可存储、可携带的产品,做到无论何时何地均能为读者提供即时和延时阅读的便利。针对市场碎片化现象,新闻出版业要将内容要素、渠道要素和时间要素结合起来,发挥内容+多渠道的效果,形成基于各渠道的个性化的内容,以赢得在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个性化要求在市场定位、客户分类与选择、产品设计等方面,根据自身的实力和优势进行运作。“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用户体验有感官层面、情感层面及生活方式体验三种”。以国内用户量排名第一的搜狐新闻客户端为例,搜狐新闻客户端是搜狐公司出品的一款为智能手机用户量身打造的“订阅平台+实时新闻”阅读应用,是全国首个提出个性化阅读服务的新闻客户端。以“上搜狐、知天下”的旗号,通过将优质媒体资源聚合成适合方寸之间阅读的图文报纸并定时推送,让智能手机用户随时随地“搜狐新闻 先知道”。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同时,新闻传播也因此产生变化。新媒体的出现是新时期背景中最明显的特点,这个特点导致新闻传播在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效果、传播反馈方面都有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新闻传播的这些发展趋势,直接影响到了新闻传播的宣传效果和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力。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媒介是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新闻客户端的服务更为重要,新闻客户端服务个性化及体验精致化的体验将成为每家新闻共同努力的方向。使新闻传播继续发挥其应尽的社会职责。

参考文献:

[1] 赵高辉.“优化体验”与“强化合作”:视频网站深层竞争策略分析[J]. 新闻大学,2012(5):103.

[2] [加] 伊尼斯. 传播的偏向[M]. 何道宽,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

[3] 魏 江.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新闻媒体生态研究[D]. 渤海大学文学院, 2012.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范文第8篇

众多企业进入到移动互联网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行业,这是一个初生且方向未明的行业。

就有关问题,本刊记者孙宏超专访了中日3G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颜兵。

一般的观念中,手机加互联网就是移动互联网,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颜兵:普通大众这样理解没有问题,但是从行业内部来看,应该有以下观点:第一,移动互联网不等于移动加互联网;第二,移动互联网也不是移动的互联网;第三,移动互联网也并不等于互联网向手机端的延伸。

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颜兵:张朝阳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就是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们是一体的。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移动互联网的基本属性来自于通信技术,他更多的受到运营商的控制,所以移动互联网的突出特性就是手机的基本特性:和PC相比,手机更具个性、更精准并且有更加强大的收费体系。这带来的优势就是更私密化、个性化。现在,公用电脑到处可见,但可以预见,公用手机未来也很难出现。

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最需要注意些什么?

颜兵: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一定要以用户体验为先,如果一个产品的用户体验是51分,那么用户可能愿意再尝试,慢慢的变成52分、53分……只有优越的用户体验,才能为你带来更多的用户。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颜兵:手机流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中国的流量包月制还没有那么普及,如果用一个KB就交一个KB的钱,那人们的心态更多的就是尽量少用。而当包月制普及以后,人们的心态就会很自然的转变为不用白不用,就会更多的去尝试移动互联网,所以说移动互联网的最后一百米在运营商的手里。

曾经的SP从业者进入移动互联网会有什么优劣势?

颜兵:最大的问题是SP从业者更多的是关注怎么赚钱,而这个钱又基本上来自于和运营商进行分成,而对于用户的关注度非常少,这就造成了他们和移动互联网先追求用户后赚钱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SP的经验会束缚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进行创业。如果原来做SP的团队转型进入移动互联网,必须重新打造团队,并且彻底打破组织结构,充分的把在SP时代积累的盈利能力、产品生产能力发挥出来,才能在移动互联网上创出自己的天空来。

有专家指出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已经基本为国外巨头垄断,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者只能吃一些边角料,你觉得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还有机会吗?应该怎么入手?

颜兵:移动互联网的终极出口在于和行业进行结合。通过手机终端和移动互联网软件进行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及管理水平。比如说现在的物流行业,通过人机结合,就很容易对车辆运营情况、库存情况、进货出货情况进行系统化、智能化管理,从而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可以说每个细分行业都可以很轻易的和移动互联网进行结合,这是摆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面前的一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