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缺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混合教学模式
1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大多数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仅有少数院校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但也只是单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签到、作业以及一些教学资源,并未实现真正的混合式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弊端导致了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灌输式课堂”“学习兴趣不高”“低到课率”和“高挂科率”等现象。线上教学虽然在教学资源、形式、内容和手段等方面存在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不能进行面对面交流、民办本科院校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弱和线上不能有效实施监控等问题,使得该教学模式下存在“低完成率”“应付式学习”和“教学有效性低”等困局。
2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2.1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为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奠
定了基础《基础会计》是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知识理论性和政策性过强,且概念多、业务性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偏低且学生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督促,一旦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能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效率低。且一旦学习中遇到困难,习惯依赖老师和学习好的同学,学习主动性差。
2.2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超星、蓝墨云班课、MOOC、腾讯课堂和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优势进行融合,根据学生学习特性,制定层次化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大数据手段,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3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空间限制,主张以学生为主的主体地位,赋予了学生学习自由。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知识点视频预习和复习重点难点,也可以随时随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测。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的优势融入线下教学中,二者形成互补式发展,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与《基础会计》课程特点和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特点相适应。此外,混合式教学模式还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深度挖掘学生学习潜能,通过借助大数据技术,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整个班级或者单个学生的学习报表,再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3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网络教学平台+BOPPPS”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有效路径之一。BOPPPS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交际法为理论依据的闭环式课程教学模型,主要包括:课堂引入(B)、学习目标(O)、前测(P)、参与式学习(P)、后测(P)和课堂总结(S)六个环节的设计与衔接[2]。“网络教学平台+BOPPPS”教学模式是将课堂引入、学习目标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前,线下课程先通过课前测评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随后通过参与式学习讲解重点难点,最后根据课后测评掌握学生课堂接受情况,并对课程进行小结,课后根据课程教学情况,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渐进式、层次化的练习和知识拓展资源,课程考核评价方面则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的多指标、多元化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3.1线上课程设计
①选择合适的网络教学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有超星、蓝墨云班课、腾讯课堂、MOOC和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供教师进行线上直播或录播授课。每个网络教学平台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教师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特性和课堂组织形式等选择合适的平台,通知学生提前下载、注册并加入对应的班级。同时,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通过QQ或微信等软件建立学习交流群进行辅助。②教学资源的搭建。在开课前,教师需要将《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大纲、排期、课件、习题和拓展资料等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同时,根据自己各章节设计的教学方法,搭建课程章节目录,将各章节学习目标、任务和课堂引入以文档、PPT或视频的形式提前准备好并上传至章节目录中。此外,如果有设计线上分组任务的,还需要提前将班级学生分组情况录入平台。③课堂引入和学习目标的推送。上课前几天,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推送给学生,同时将课堂引入的案例、视频、阅读材料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帮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快速进入学习情境。④课后巩固与拓展。根据线下课堂教学情况以及学生自测的结果,设计不同难度、“通关式”练习题,便于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课堂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实现分层化、渐进式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习交流群,对学生在练习中频繁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答疑解惑。此外,教师还可搜集优秀网络教学资源、相关知识拓展案例、资料,录制习题解析视频和知识拓展视频等,将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
3.2线下课堂设计
在正式授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学习交流群的签到功能统计学生的出勤情况。①课前测评。教师可在教学PPT或网络教学平台上四至五道习题对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测试,再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本次线下授课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②参与式学习。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对本章节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快速熟悉章节的知识结构,然后对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为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案例式、情景式、小组讨论、辩论和操作仿真等“参与式”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探索者和实践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③课后自测和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前用三、四道习题检测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统计结果设计课后任务,必要时调整下一环节的教学计划。同时引导学生对本堂课内容进行一个小结。
3.3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传统教学中大多数侧重结果的考评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3]。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多维度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评时,可采用线上、线下各占50%的方式。线上成绩由学生考勤、视频学习、课间访问、测验、作业、分组任务、互动和讨论等部分构成,这部分成绩网络教学平台会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自动生成;线下成绩由学生课堂表现、上机实训、参与式学习情况和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这部分成绩需由教师根据平时记录,汇总生成。这种考核评价体系评定指标多样且细化,涵盖了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部分,能够真实地、完整地反映学生在课程学习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积极性与主动性、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等,考核评价更为合理、全面、客观、公正和有效。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教学平台+BOPPPS”的混合教学模式下,首先,通过线上课堂引入和学习目标完成课前预习;其次,根据“课前测评”结果以及章节内容特点,合理设计线下授课内容和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通过“课后自测”了解学生课堂内容掌握情况,并根据“课后自测”的结果,设计分层次、渐进式线上练习和作业,深度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构建多元化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在课程学习全过程中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1-6.
[2]张锦,杜尚荣.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价值诉求及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09):11-13.
[关键词]OBE理论;《国际商务英语笔译》;同伴学习
近年来,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语言文学理论研究模式,逐渐转向更具应用价值的“外语+”模式。2020年4月,外研社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指南》中明确指出:“外国语言文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建设复合型外语专业。”如何建设复合型外语人才,成为英语专业发展的最大议题。在现有的应用型高校中,英语专业的转型已经开展,主要的应用培养方向大致分为三种:教育、商务和传媒。其中,商务英语,在近年来“一带一路”和跨境电子商务的热潮带动下,成为应用型人才输出的首选方向。《国际商务英语笔译》是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中,应用价值较高的课程之一。后疫情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线上资源来进行课程建设,同时强调学习产出的效果,是每个应用型大学教育者所面对的问题。因此,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Outcome-basedEducation),对《国际商务笔译》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又称OBE理论,是指以学习产出作为最终的教育目的,学生取代教师成为学习主体,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以理论传授为中心,而是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提升。OBE模式最早产生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自2014年开始被大范围应用在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研究方面,但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工科领域。OBE理论对于学习产出的强调,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研究。本研究以美国学者RichardFelder提出的基于OBE模式的课程设计模式为基础,加入商务笔译课程特有的元素,基于“定义-实现-评估”的框架,对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设计详实有效的学习目标、教学措施和评估方式,达成智慧课堂教学,实现能力本位的职业化教育,从而完成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一、定义———学习目标
定义学习产出的目标,依照Bloom的分类法,可以分为课程目标和教师目标两部分。课程目标方面,按照最新的范式划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知识维度上,要了解国际商务英语的各种体裁的翻译特点与技巧;能力维度上,具备独立分析和翻译国际商务英文文本的能力;情感维度上,培养在商务语境中的跨文化意识。三个维度相辅相成,旨在全方面培养学生对商务文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教师目标方面,根据教师的授课经验,将所学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词汇、句式、体裁和跨文化。词汇方面,讲解商务词汇的翻译方法,如词义的选择、引申、转换等;句式方面,讲解商务句子的翻译方法,如视角转换法、增词减词法、重复法、比较句式译法等;体裁方面,讲解不同商务体裁的翻译方法,如商务信函、商务广告、商务信用证等;跨文化方面,解释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应用。以上两个目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对学生的产出结果进行预期设计,意在帮助学生实现正确理解不同类型商务文本的内容和意图,并使用适当、准确的语言将其翻译出来。
二、实现———教学方法
实现就是指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和方法,是教学模式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国际商务英语笔译》作为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开设在第6学期,每周一次课。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完成足够的翻译实践训练,是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难点所在。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以下四种改革。
(一)线上慕课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
鉴于课程实践性强于理论性的特点,将课程的理论讲解部分全部放在线上进行。线上课程的部分借助中国大学慕课上的课程资源,采取异步SPOC的方式完成线上课程学习。在商务翻译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课程长久以来存在的三个问题。第一,线上课程时长较短,15-20分钟的时间可以保证精神的集中,利于新知识的接受和吸收。传统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系统性翻译方法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有重叠,选取的翻译语料在趣味性和多样性上却单一许多,导致学生学习意愿低,课堂难以维持集中的精神。而线上课程的时长通481常较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在适合的时间进行学习,避免了疲劳等主观因素对专注力的负面影响。第二,可视化的讲解构成多模态教学,有效促进记忆效果。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在外语教学中,已知多模态协作是常态,然而如何协调视觉模态与听觉模态之间的关系,可以对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内容趣味性相对较低的商务英语笔译课程,利用线上课程的图文视频讲解,使更容易吸引注意的视觉模态成为教学的重点,使相对不易集中精神的听觉模态成为辅助,更容易促进学生的记忆。第三,对于较难的知识点,便于学生反复观看揣摩,降低了学生的差异化对教学的影响。线上课程,观摩次数和时间可以由学生自主调节,那么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理解困难的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学生基础不同造成的课堂传授难以把握的问题。
(二)任务型教学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线下课堂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强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英语专业相对重理论轻实践的属性由来已久,而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势必要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在自己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夯实所学知识。国际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恰好涉及具体的商务实训场景,教师可以借此设计多种小组任务来由学生共同完成。针对词汇和句式翻译的部分,教师可以将课堂任务设置成分组竞赛。同样的商务词汇和句子翻译,每组成员共同商讨翻译细节,创作出最佳译文进行展示。最后由教师对每组的翻译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指出各自译文的优缺点,选出最佳版本。竞赛设置奖惩措施,奖励可分为平时成绩加分和分组优先选择权等,惩罚措施包括剥夺分组选择权和分组秘书担当等。针对具体商务体裁的翻译,教师可以设置模拟商务实训的任务。如商务信函翻译,或商务信用证翻译,可以由小组成员模拟具体的商务场景,分角色扮演,用所给的语料进行实时翻译。或是商务广告翻译,可以由学生分组模拟竞聘人,用实时翻译的成果来决定最终的应聘成功者。总而言之,利用模拟场景来进行小组任务,通过样式翻新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三)同伴学习鼓励学生表达,锻炼判断力和鉴赏力
在小组任务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小组商议评价翻译成果的优缺点。这是基于同伴学习的目的而设置的。同伴学习在课程概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的思维、高水平的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效果明显。翻译类课程与语法、词汇类课程不同,对于语料的翻译,未必有客观上唯一准确的答案,更多需要不断思考和琢磨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而在一份译文上反复钻研修改,这一点最适合同伴学习的形式完成。同辈的身份,使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时更加勇敢和自如,小组成员间头脑风暴更容易激发新的翻译灵感,灵活运用所学翻译方法的同时,产出更完善的译文。而商务语料的翻译,更多注重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稍不留神就会遗落下个别信息。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同伴学习来查缺补漏,互相帮助。同辈间的交流,可以激发学生更主动和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思想碰撞中实现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提升。
(四)双师型教师进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
翻译,如功能派翻译理论所述,是一种由翻译发起人、译者、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等参与的交际行为。教师作为翻译发起人、译文读者和翻译评判者,是翻译这项交际行为中的重要参与者。因此,若想改善翻译,可适当改变参与人的身份和背景,加入新鲜血液来激发更好的效果。因此,可聘请双师型教师或商务英语翻译专家为学生上特定实践性较强的章节的课程,如商务信函翻译或商务信用证翻译等,以丰富的实践经历为课堂提供新的角度,提升学生对于该翻译语料的认知。尤其强调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经验,将不为课本所记录的翻译技巧、交际过程中值得注意的细枝末节等传授给交际经验欠缺的学生,以此增强课程的应用价值。
三、评估———教学评价
翻译的评价方式取决于对文本的认知。朱利安·豪斯指出,在翻译评估时,功能主义者会看中读者反应和目的语文化规范,而描述性翻译者会利用独立语言单位所包含的语境或者话语分析的方法。商务英语翻译,鉴于其功能性和描述性共存的本质,在评价时需要将以上两个方面全部涵盖。因此,基于产出导向的思考,结合以上两个评价标准,将课程的评价进行以下两方面的改革。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从以往的教师一种,转变为三种:教师、学生和双师型教师或专家。教师根据线上线下表现给出分数,学生根据小组任务和商讨进行互评,双师型教师或专家根据学生表现给出分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在翻译评价过程中,就包含了种类多样的读者类型,根据其不同的反应是评价更为客观。
(二)评价内容多样化
传统国际商务英语笔译课程,评价的内容多为平时测验、出勤、课堂表现和期末测试的结合,看似项目很多其实内核性质单一,对学生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在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中,为了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评估环节被拆解成若干过程性评价,如线上学习时长、线上测验、小组任务、翻译实训、课堂展示、双师型教师评价等,这样可以激励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努力获得分数,以此促进学生认真完成日常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结语基于OBE理论的《国际商务英语笔译》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提升课程的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利于学习通等智慧化教学手段,充分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自主练习和自主评价。教学活动设计强调同伴学习的重要性,将学生之间对于翻译译文的理解与评价提升到一个相对较重要的位置,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最新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20.
[2]顾佩华,胡文龙,林鹏.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3]RichardM.Felder,RebeccaBrent.DesigningandTeachingCoursestoSatisfytheABETEngineeringCriteria[J].JournalofEngineeringEducation,2003,92(1):7-25.
[4]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30(4):15-20.
[5]MazurEric.同伴教学法———大学物理教学指南[M].朱敏,陈险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何三凤.连接主义视角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建构———以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师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172-174.
【关键词】微信;混合式学习;高等数学
1 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背景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课堂等相对集中教学的优势和 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去引导、启发、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国外混合式学习发展相比国内较为成熟,在美国的高校教学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们经常用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方式进行授课,根据课程内容,每周抽取一两节课,安排学生在寝室或图书馆进行网络在线(E-Learning)学习,通过教学实践得出结论:混合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2005年,韩国国立开放大学为了帮助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学习环境,采用了混合式教学的辅导方式,优化了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加拿大卡尔加里亚大学的加里森教授(2007)认为混合式学习是高等教育应对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形式,并从小规模班级、大规模班级和基于项目的开发等类型分别介绍了国外使用混合式学习进行的课程教学。
在国内,对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在2003年12月召开的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应用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在总结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并倡导混合式学习的概念。随后,李克东教授、南国农教授、黄荣怀教授、黎家厚教授等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混合式学习展开了研究。在实践研究方面,多数是通过某一平台(如moodle平台)与某一具体学科的结合来研究其教学效果,如《基于免费网络服务的高校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黄磊、杨九民等,2011)一文就是以在QQ、博客、Wiki 空间平台的支持下的教学行为为基础,结合具体课程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混合式学习的模式,并比较其优缺点、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表明在高校的教学领域中,Blended Learning的优势逐渐显露,突出效果主要表现为:学习者积极性提高;小组协作意识增强;指导教师角色和学习内涵产生变化;跨校园、跨区域合作增多。
不难发现,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很少涉及到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生支持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作为手机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受到大学生的追捧,有关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微信使用率达92.53%,因此将“微信”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也是大势所趋。学生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这一移动网络终端优势进行更好的学习,并利用移动学习的优势实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实现真正的“学习随身,教师随行”。本文尝试着以微信公共平台作为移动学习平台来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具体课程――“高等数学”为例,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生支持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内容,弥补之前的研究不足。
2 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的理论价值
依托微信环境下的交互行为来设计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的设计方案与实施过程,并以此促进学生学习,丰富和发展混合式学习理论。
实践意义:(1)突破课堂局限性。通过微信这一软件将相对分散的学习者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课堂以外学习共同体,使学习者在课前能够大体了解课上所将要讲解的内容,以充分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课后巩固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并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参与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2)便于激发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让学习者体验基于微信的学习中所带来的自主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并培养参与者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在交流和协作过程中促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3 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
模式构建过程中,首先分析微信的功能,试图构建微信平台应用于混合式学习,即依托微信环境下的交互行为来设计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以具体课程――“高等数学”为例,研究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的设计方案与实施过程,并以此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习者间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者的非正式学习能力,为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而做好准备。
基于微信混合式学习模式,本模式有四部分构成,由前期分析,实施过程,过程控制以及教学评价。其中前期分析是前提,实施过程是核心,过程控制必不可少,教学评价是保障,四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过程。
3.1 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包括对学生和教师的分析。对于学生来说,考察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网络利用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这些情况有利于深层次的挖掘学生使用微信学习的能力,以及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分析学生的各方面特点,合理安排各类活动的时间,并制定出相应内容的案例,小组讨论和相应的视频。
3.2 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是整个环节中最核心的部分,指的是根据前期分析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通过线上或线下实施课前预习,分组讨论,实践应用以及课后练习。在整个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中的角色,在课前预习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程度,选择线下自学,线上微信咨询,分组讨论可以利用微信的好友群进行线上的讨论,借助微信的音频,视频,使学生在线上达到面对面的效果。在实践应用和课外练习中,教师可以个别辅导也可以利用微信平台答案和练习的点评。
3.3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整个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证学习进度,学习效果,以便教师能及时调整,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通过微信平台或微信个别私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
3.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整个环节起到了监控和反馈的作用。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的不足,以便教师能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因此,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学评价都是不可少的。
4 案例设计与实施
本案例选取高职高等中的“导数”作为课程内容,其内容不难,适合高职学生线上学习。教师利用微信中的微信平台及群聊功能进行集中授课,通过好友组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各个小组讨论,及时纠错,学生也可以及时把疑问反馈给教师。
5 效果分析
高职高等数学是整个基础课程中比较难的一门课,然后利用微信平台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微信环境下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将不同程度地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参考文献】
[1]刘忆.以QQ为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
[2]郭丹.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07:153-156.
1慕课的基本特征
慕课(MOOCs)的英文全称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中文意思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融合,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开放式的在线学习方式。
大规模:即课程学习群体不受数量限制,可以是几十人,也可以是几万人、几十万人;
在线:即课程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依托网络即可进行课程学习;
开放:即课程教学资源、课程学习过程向所有学习者免费提供,并对学习者没有任何学历、年龄等附加条件要求;
交互:即在关注课程资源的同时,强调师生、生生教学互动,关注整个学习过程。
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看,MOOCs还具备了如下特征:
课程学习周期一般1-3个月左右时间,和校园教学是同步的;教师会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去,对学生学习情况非常关注,并且还能够跟踪学生学习的过程。利用计算机自动或者人工的方式,督促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重视人之间的交互,特别是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建立学习者社区,线上线下开展讨论;由电脑自动指派任务和测验、评分,重视学生互评,使自测、计分作业与学习资源无缝衔接。
2MOOCs与传统网络课程区别
MOOCs与传统网络课程的核心区别在于在注重课程资源的同时关注整个学习过程。其次,传统网络课程主要注重提供学习资源而不组织教学过程;另外,MOOCs不仅提供免费的学习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在免费获取优质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学习课程内容、讨论交流、完成作业、参加考试、取得成绩、获得证书等。
3MOOCs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
MOOCs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学习者不受上课时间、地点、环境、人数、语言、以及个人学历水平的限制;②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③MOOC课程的视频大多在10-20分钟内,学习者注意力更容易集中;④参与授课的教师平均水平更高,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高水平教师课程;⑤更加注重教学互动,不仅师生互动更加频繁,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也更加丰富。
4慕课对高等教育主要产生的影响4.1大学格局的改变
通过开放课程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自由选择修读名校课程并取得课程证书,这意味着在传统大学教育体制下的大学围墙将被打破,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未来的大学格局必然发生重大改变。
4.2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改变
开放课程提供了全新的“翻转课堂”课程教学模式,对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带来冲击和启示,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
4.3学习方法的改变
开放课程给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提供课程学习的全部环节,学生可以按照课程进程规划,通过自主的学习、研究、互动讨论获得知识,这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开展研究式、讨论式的学习。
4.4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
依托大量的课程资源和网络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课程选择,进行课程学习方案的安排,甚至还能够获得学分,这使大规模的个性化学习成为了可能。开放课程对学习者的年龄、学历层次并没有特定要求,学习者可以依靠平台上持续提供的课程资源,随时进行课程学习,这使终身学习成为了可能。
5慕课带来的发展与机遇
5.1开放课程是中国大学提升品牌、提高知名度的有力举措开放课程的传播范围和学习群体非常广泛。因此,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通过开放课程能够进行知识的传播,不断的提高学校本身的国际地位,所以相关高校都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争取未来能在开放课程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大学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出一批世界一流的开放课程,并被广泛接受和认可,这将对各校进一步巩固原有优势特色、吸引优质生源、增强服务社会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品牌和知名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5.2开放课程是推动中国大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契机
中国大学可以在建设开放课程时,将以往的课堂授课和在线教学结合在一起,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模式,根据需要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交互式学习方式的建立,真正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帮助教师更好的转变其角色,从以往的授课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激励者,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翻转课能符合社会需要;最后,确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原则,教学原则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而不同的教学原则有不同的优缺点,例如以人为本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但对课时和教师水平的要求更高。
3.2提升跨文化交际相关教师的整体水平
首先,健全高校英语教师选拔招聘机制,使学校具有国外留学生活经历的教师比重得到提升;其次,对高校现有教师进行专业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培训,使教师在对其理论全面认知的基础上,掌握具体应用的手段,由此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再次,大学应加大对外教的引入力度,直接为学生提供与外教的交流机会,由此使学生对我国与英国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而且外教的国外经历相比具有留学经历的教师更加全面,这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3.3加大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首先,以跨文化交际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中心组建相关的专业研究小组展开全面的研究和调查,使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体系得到较快、较完整的建设;其次,对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结合我国实情的系统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归纳,为创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再次,对我国目前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判断,并结合具体的职位需求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使教学模式的实用性得到保证。
3.4扩大大学生参与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机会由于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一段过程,而学生的大学学习时间有限,所以在模式探索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学习的主动性,这在创新型教学模式确定后仍有重要的意义,而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学习的主动性可,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实际质量。
5.3开放课程是解决中国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数量不足的有效手段
长期以来,中国大学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诸多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数量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这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通过开放课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习时不受到空间以及地域方面的限制,在将国外优质课程引进的同时,进行国内资源共享,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其知识水平,还能够进行师资力量的培养,对学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5.4开放课程是对多维度推进中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支撑
开放课程汇聚了优质教育资源,延伸了学校教育的范围,改变了人们学习的方式,实现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良性互动。通过开放的课程平台,能够切实做好继续教育、远程教育以及终身教育,能够给工程硕士以及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进行提供较多的途径,能够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从而多维度的对人才进行培养,不断的丰富人才培养的体系。
5.5开放课程是实现中国大学在多校区运行模式下集约化办学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校合并等原因,中国大学纷纷呈现出多校区办学的格局,这导致了各校区间教学资源分散、教师课程等水平不均衡、交通不便、教师学生分离等客观问题的出现。而通过开放课程的方式,我们可以依托网络平台,脱离地域和时间的束缚,在各校区间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实现师生实时互动,这将有利于学校在多校区运行模式下的集约化办学。
5.6开放课程是中国大学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国外的在线课程不但种类丰富、数量比较多,其价值观也具以从多角度培养,例如,通过网络等媒介,使学生对英国的文化产生更全面的认知;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相关书籍;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到外企的实习机会;学校邀请在跨文化交际培训方面较有成就的人士对学生进行定期授课等,随着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学生自主到英国旅游的机会相比过去明显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仍存在诸多途径,需要结合具体的学生情况进行选择。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部分大学虽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参与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作用,但受人们认识不全面、相关经验不足、实践培训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仍不能满足社会现阶段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标准,所以对大学英语教
参考文献:
[1] 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 孙文倩.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8):93-94.
今天,大多数企业会组建一个私有的计算机网络来互联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系统,由于企业业务的需要、通讯的需要以及资源共享的需要,这个私有网络常常需要连接到公共网络Internet。而接入公共互联网在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窃取、非授权访问、网络攻击等网络安全问题。为了保护个人和企业的网络安全,通常会部署防火墙,IDS和防病毒系统等以保护其内部网络资源和数据免受外部的恶意攻击。防火墙是保护内网安全的第一道闸门,它是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络和不可信的公共网络)或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网络安全策略控制(转发、拒绝)出入网络的信息流。
《防火墙原理与技术》是我校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同时,也是许多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必修或选修专业课程。该课程理论知识概念多、涉及面广、实践性也较强。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防火墙的基本原理、实现技术、开发标准以及应用实例,提高防火墙技术应用水平,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与安全防护能力。目前该课程广泛采用的是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和计算机机房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生感觉上课枯燥无味,不能主动参与,只能被动吸收,久而久之,学生会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且实践综合应用能力较弱。尝试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防火墙原理与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实现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自主辅助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践证明,此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2004年,何克抗教授首次正式提出混合式教学(B-Learning),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国际教育技术界普遍认为,只有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化教学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具体地讲,B-learning的优点如下:
1)扩张学习空间和机会
单一的学习方式不可避免地会限制一个学习项目的学习者,比如,课堂教学方式只限于那些可以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参与学习的人,但虚拟课堂却可以使一些远距离的学习者也能参与进去,当传播的知识可以被记录、下载或能重播时,那些不能在某个时间参与学习的学习者就可以在其他时间学习。
2)提高学习效率
混合式教学方式比单一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斯坦福大学和田纳西大学的研究表明,混合教学策略会提高学习效率,完成相同的学习目标,混合教学只需传统教学时间的50%。实践证明,混合式学习成功的案例有很多,使用混合式学习的学生,学习方式更灵活性,自主性更强,学习兴趣也更浓厚。首先课前在线预习、提出问题,然后面对面进行课堂讲授解惑,最后课后通过录制的课堂视频进行复习,学习效果大幅提高。
3)混合式学习可以平衡和优化学习时间、费用
如果使用纯粹的在线学习,自定步调的学习,或者多媒体软件的学习,这样花费是很庞大的,因为这需要各种技术和资源的支持。并且纯粹的在线学习,学生对于重点、难点内容,理解不够清楚,学习效果不好,学习花费的时间也较长。如果采用混合学习方式,结合面对面的教师指导和自定步调的学习,这样就可以平衡和优化学习所花费的时间与费用。
2 混合式教?W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所谓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化教学(E-Learning)结合起来,其中,E-Learning内容所占比例为30%~79%。近年来,我校引进了Sakai(赛课)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课程资源共享、在线考试、在线作业、在线讨论等多种教学辅助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校的《防火墙原理与技术》课程共安排32学时的教学,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下面借助Sakai网络教学平台,以《防火墙原理与技术》课程为例,从面对面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探讨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内容设计。
图1 河南理工大学Sakai网络教学平台
1)面对面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第一部分防火墙基础,安排6学时。主要包括防火墙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地位和作用、防火墙定义和功能、防火墙技术、防火墙体系结构、防火墙的局限性和发展等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防火墙课程,教学内容切忌枯燥,应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古代人用防火墙来防止火势蔓延来引出防火墙的定义,比如通过“棱镜”事件引出防火墙在保护内网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多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突出防火墙在网络安全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防火墙的包过滤技术和技术的区别及优缺点。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防火墙的作用及防火墙技术,而难点是防火墙技术,这两方面应作为课堂讲解的必要内容,其他内容教师则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学研究,只对所提问题进行课堂讲解。
第二部分防火墙标准,安排4学时。主要包括防火墙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保证要求、防火墙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内容。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防火墙的各方面标准,如果单纯地依靠课本讲解,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无法掌握学习重点。在进行此环节时,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例如可以将学生分(下转第72页)(上接第92页)为若干组,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由学生研究相关内容并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在防火墙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防火墙的功能测试,难点是防火墙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重点和难点内容及学生提出的公共问题,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第三部分防火墙实现,安排8学时。主要包括:Windows平台上个人防火墙实现技术、基于SPI的简单防火墙实现、基于NDIS的简单防火墙实现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实践性比较强,编程量大,只依靠课堂讲解学生很难全部理解,因此应辅以实验教学。我们安排了两次实验:一是Windows平台个人防火墙实现(3学时),二是基于NDIS的简单防火墙实现(3学时)。这部分内容重点是:Windows平台上个人防火墙实现技术,难点是Windows平台上个人防火墙实现技术和基于NDIS的简单防火墙实现,这两部分内容除了课堂上必须讲解,授课教师也应设计相关实验内容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用。
第四部分防火墙应用,安排6学时。主要包括个人防火墙应用、开源防火墙Linux iptables应用、商业防火墙产品及选购、商业防火墙应用等内容。此部分内容的特点是既包括理论性强的内容,也包含实践性强的相关内容,所以教师在理论教学同时,应同时注意课堂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我们安排了一次实验,开源防火墙Linux iptables实验(2学时)以强化理论教学效果。个人防火墙应用、开源防火墙Linux iptables应用既是此部分内容的重点也是难点,应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2)网络教学
对于课堂上没有讲到的内容或者课堂内容的延伸,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课前,授课教师需要将要讲解内容的PPT、资料等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学习。《防火墙原理与技术》这门课知识点多且较零散,学生经常出现课上掌握,课下忘记的现象,因此,教师应把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视频的形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出去,学生可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巩固与复习。另外,课后思考题、作业等也要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3)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对一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混合教学形式由于综合了多种学习活动,所以考核方式也更为复杂、多样化,既包括考试考核,也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考核,例如学生网络平台的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讨论情况等等,均可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我们在考核《防火墙原理?c技术》课程时,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实验成绩占20%,网络平台情况占30%,以督促学生加强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
关键词: 微课 高职商务英语函电 教学探索
当今社会互联网及无线网络的普及、视频制作与传输技术的成熟、移动数字终端设备的流行,引领了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视频等微形式的发展,使人们进入微时代。在教育领域,微课应运而生。微课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源于在线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及微时代的到来。2012年下半年教育部举行中小学微课评选大赛及2012年底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举办,标志着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微课的热潮。微课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新热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引入微课成为必然。
一、引言
1. 微课(Micro-lecture)的定义、特点及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Educause将微课定义为“一节短小的视音频,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的主题”。微课的提法源于2008年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育设计师戴维・彭罗斯。目前主要的网站有:TED学院、可汗学院、MOOC、Coursera等。微课在国内最早于2011年首次提出,并在中小学开展微课建设,后来波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微课研究以胡铁生、李玉平、吴秉健老师为代表;高校研究人员主要有焦建利、张一春、黎加厚、郑小军等几位教授。国内微课主要网站有:微课网、中国微课、浙江微课、第九课堂、凤凰微课等。
微课的特点:(1)以视音频为载体。可以下载到电脑、手机、PAD、MP4等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适合移动学习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2)主题明确突出。微课主要针对单一教学主题,降低学习难度。(3)内容短小精悍。10分钟~20分钟的时长,内容精简,适合泛在学习。(4)资源丰富多样。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构成一个“主题单元资源包”;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形成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2.微课引入高职院校教学的现实意义。高职教育理念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移,旨在不断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即为学生提供更自主、灵活的学习环境。面对高职学生相对基础薄弱的普遍性,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无疑将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第一,微课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新形式,微课的便捷性使得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适合让不同学习基础的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将知识碎片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助于高职学生随时随地反复学习,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需求。第三,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助于高职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微课也为教师交流搭建了平台。第四,微课促进高职教学改革。微课的引入本身就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微课应用在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程中的可行性
微课的开发目的主要有两个:提供学习资源和为了教学研究。下面将结合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特点在必要性及技术保障、制作成本和微课的利用率等方面对微课引入该课程进行可行性分析。
1.函电课作为经贸类高职院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历来受到重视。面对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函电课都首当其冲。因此,函电微课必将得到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2.函电的课程特点适合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函电课相对枯燥,而制作成以视音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形式会增强函电学习的趣味性。
3.函电课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大量的外贸专业知识。这给本来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带来巨大压力,而函电微课主题单一、重点突出、短小精悍的特点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函电课庞杂的教学内容适合运用微课。将函电的行文特点、重要句型、专业术语甚至课后练习等教学内容碎片化,制作成微课,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反复学习。
5.技术保障大众化、制作成本低廉化给函电教师录制微课提供保障。教师用手机、数码相机、DV、电脑摄像头等常见设备即可进行拍摄。众多软件的开发,使得教师录制微课更轻松便捷,不仅降低制作难度而且节省制作成本。
6.函电微课一旦录制完成,便会有很高的利用率。比如不同班级可以使用,不同专业可以使用,不同教师也可以使用。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师在参与制作微课和建设微课资源时,会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因此教师会有热情积极投入。
三、微课应用于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程中的方式及所适合的教学内容实例
1.用于教师的课内教学。微课可以讲解函电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内容,也可以反应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的相关教学资源做结构化组合。对于同时教多个平行班的老师来讲,同一微课可以反复使用,方便教师教学。我尝试进行微课举例:(1)商务英语函电写作格式的讲解:缩行式和齐头式。(2)重点句型的讲解:We shall appreciate it if you will do sth.。(3)重点词及其派生词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讲解:accept,acceptable,acceptance,accepted,accepting。(4)同一单词在函电中不同中文含义的汇总:term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分别为:期限、术语、条件、条款、关系。(5)如何撰写建立业务关系信函。(6)讲解达成交易信函。
2.用于教师指导函电实训环节。可以用于函电练习题的指导和信函撰写的指导。指导撰写信函要先讲解信函的写作背景、写作结构,所用短语、术语、句型,撰写信函的要点,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以撰写建交函为例: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下内容:(1)写作背景:一家天津的食品出口公司想要与澳大利亚一家进口公司在罐装食品行业建立业务关系。(2)写作结构包括三部分内容:先告知信息来源、写信目的,然后做简要自我介绍,最后表达期望。(3)所用语言点:owe to...,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 with...,in the line of...,We shall appreciate it if you will...,look forward to...(4)注意事项:信函的写作格式、信函的礼貌原则、开头称呼语和结尾敬语的使用。教师要求学生以卖方身份撰写一封建交函作为课下作业,并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学生之间可以互评信函的优缺点。上课时,老师可以有重点地进行点评,从而完成函电课中撰写信函这一实训内容。
3.微课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函电。微课不仅可以嵌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将微课上传到学生的移动媒体,推动学生养成移动学习的习惯,实现泛在学习。教师的微课课件发送给学生,有利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实现随时学习、随地学习、反复学习。微课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实现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且能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机会。信息化与数字技术的结合,造就了微课。微时代看微课,微课带来新的课程资源,推动信息化教学,会伴随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微课的潜力是无限的,应用前景是广泛的。
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中运用微课,使相对枯燥、难学的函电变得生动、有趣。函电课教师应不断地整合资源,更好地发挥微课在函电课中的积极作用。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引入微课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这对函电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促进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康昊艳.微课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品牌,2014(9):232.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创业 能力提升 培育体系
女大学生是女性群体中的精英,她们的就业创业情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大事。女大学生要想成功就业创业,其能力培养甚为关键。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联合多方力量共同配合和努力。
一、转观念,切实强化女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高校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突出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1.定位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如何培养适应时代的女大学生人才,使培养的女大学生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是高等学校需要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每所高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学校优势、专业布局、生源结构、学科特点等客观条件,同时考虑地域优势和市场需求,合理定位、科学制定女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和前提,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女大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培养的人才素质过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善于抓住机会,敢于面对任何挑战与困难,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过硬的创业素质和良好的综合能力。
2.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高校普遍实行的“男女学生大一统”人才培养模式,忽视性别优势和个性化人才的特色教育,明显影响女大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和身心健康成长,严重制约女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因此,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对女大学生的成长给予积极关注,综合考虑女大学生的心理、生理、性格等特点,促进女大学生从偏重知识的培养模式转化为突出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模式、从偏重被动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化为自主就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女大学生以良好的就业创业素质迎接新时代挑战。
3.制订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系统的体系,首先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本校特色和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强专业学科和其他学科、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交叉融合,注重性别差异化,增开适合女大学生选修的相关课程;再次,增加社会实践课程和学分,给女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实践实训活动,让女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激发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注重女大学生的素质拓展;最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倡导自由轻松的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方向的教学方法。
二、优环境,积极营造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女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遭受性别歧视及受传统观念限制的影响还非常明显,进一步优化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社会环境,是确保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
1.加大宣传力度,改善人文环境。
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加强宣传与引导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加大政策法规宣传,传播先进性别理念,宣传女性自立自强、自主创业的事迹,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营造男女平等社会氛围,减少或消除就业创业的性别歧视现象,为女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二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机会,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建立并逐步完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基金、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援助中心等服务体系,确保女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
2.完善政策法规,促进平等发展。
一方面,国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劳动合同法》、《反就业歧视法》等法律法规,如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和补偿制度、退休制度等具体条款,消除用人单位使用女性劳动力带来的用工成本增加的顾虑,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在一个公平、自主、有效的平台上进行。另一方面政府应根据女大学毕业生的群体特殊性,制定鼓励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专门优惠政策,如实施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资助计划,设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基金,减少税收、降低J款利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尝试推行弹性就业政策及保障政策,保障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权。
3.强化监管到位,确保落到实处。
要保证政策法规的有效运行,有效的监管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主要工作是受理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投诉、,监督用人单位招聘行为等。应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保证各项政策法规落到实处,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创业。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建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预警系统,确立各行业中的男女的比例,加大企业在招聘女大学生的过程中出现的,如歧视女性等问题的处罚力度,同时采取惩奖兼顾政策,对于做得好的用人单位可以采取税收优惠、给予适当钱款物资等补贴政策。
三、强服务,努力搭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平台
面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严峻形势,高校要充分发挥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主体作用,积极做好搭桥铺路的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1.保障工作队伍,强化服务辅导。
首先,高校要在现有工作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动员招聘或培养一定数量的行政人员和专职教师参与到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工作队伍中,形成一支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动态发展的校内工作队伍,并且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学习研讨活动、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确保工作队伍的“电量充足”。其次,学校要制定特殊政策,吸引聘请一些校外的就业创业指导专家、优秀校友、成功企业家、国内外著名学者、成功女性典型等客座人员担任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兼职辅导教师或个人辅导导师,与女大学生面对面、零距离传授就业创业知识、经验和技巧,培养女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2.完善课程项目,提供锻炼机会。
学校要针对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开设女性专长特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项目。首先,在理论课程体系方面,如开设《女性心理与成才》、《女大学生创业思维》、《女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女大学生求职技巧》等课程,为女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和引导,启发就业创业思路,拓宽就业创业视野,培养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其次,在实践训练项目方面,高校各相关部门间要协调配合,应该确立女大学生就业素质开发战略,积极搭建实践实训平台,为女大学生在校内外多提供一些实践锻炼的场所和机会。如专业实践类课程、学生团体实践活动、就业创业设计体验活动、校园创新创业基地项目、勤工俭学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参观调查活动、三下乡活动、企业见习实习活动等实践实训项目,让女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提升就业与职业发展所需的相关能力。
3.利用网络载体,实现无缝对接。
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机遇,做到线上线下两驾马车齐驱,实现无缝对接。一是积极利用互联网充分开辟新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如网络课程学习、在线互动指导、政策法规推广、典型案例宣传、信息传递反馈等;二是积极利用移动网络的即时性和便利性的优势,把移动互联网当成一种有效载体和工具,通过QQ、微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开创移动互联网为广大女大学生服务的先河,搭建新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实行线上线下互动,及时跟踪反馈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现状并开展服务指导工作,提高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精确性、互动性。
4.联合各方力量,争取资源配置。
首先,高校要加强与当地妇联、人事等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共建一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联合举办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或竞赛活动、共建网络媒体,以进一步扩大宣传影响,加大政府对女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作的参与和支持;其次,高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如通过建立L期合作的就业基地单位挂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聘用、聘用企业成功人士做导师、设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基金等多种形式,搭建女大学生与校外企业的对接,更多地为女大学生提供锻炼体验的机会和场地;再次,高校积极与女大学生的家人保持沟通交流,争取有利资源,帮助克服消除不利影响,加大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引导和支持。
四、塑自我,不断提升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实力
女大学生成功就业创业,不仅需要完善外在的环境支持体系,更需要女大学生自身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这就要求女大学生严格要求自我,不断完善塑造自我,练好就业创业的“内功”。
1.合理职业规划,切实找准自我定位。
女大学生作为中国女性中的佼佼者,应该牢牢树立独立自主意识,积极摆脱传统和世俗观念的束缚及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要学会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及早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找准自我定位,做到:一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自我分析,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职业技能、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特长爱好及优缺点;二要清醒认识现代社会对女性求职创业者综合素质的要求,全面了解相关就业创业政策的变化和就业创业环境的转变;三要积极决策,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长期、中期、短期目标;四要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生活,制定操作可行的具体行动方案并积极实施。
2.加强知识储备,充分发挥已有优势。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普遍表现出踏实勤奋、认真刻苦、学业成绩优良等良好学习品质。因此,女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已有优势,做到: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学好专业的核心课程,精深自己的专业基础;二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加强专业以外的人文历史、法律事务、组织管理、社交礼仪等知识的储备,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扩充自己的眼界;三是要有意识地学会融会贯通、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具体问题,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实践实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竞争的资本。因此女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还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一要珍惜校内资源,积极参与校内各种活动,如社团活动、学生干部经历、校内勤工助学活动、志愿者活动、各类竞赛活动、科研项目等;二要尝试走向社会,亲身实践体会,如课余临时工作、家教、社会调查走访、“三下乡”、寒暑假公司见习实习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女大学生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增强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颖.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女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122-123.
[2]黄艳.女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术论坛,2012(10):176-180.
关键词 选择成就卓越 方法论 核心原理
一、引言
吉姆·柯林斯,1958年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1992年获得斯坦福大学杰出教学奖,并获得科罗拉多大学和德鲁克研究生院的荣誉博士,离开斯坦福大学后,1995年柯林斯在科罗拉多创立了管理实验室,至今该实验室成为柯林斯进行管理研究、教学、咨询的主要场所。《财富》杂志称“吉姆·柯林斯是当今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经济学家》杂志称“柯林斯胜过了美国商业研究的实证方法”,1994年出版的《基业长青》和2001年出版的《从优秀到卓越》是其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基业长青》持续六年位居美国《商业周刊》最佳畅销书排行榜,《从优秀到卓越》被翻译成为35种语言,销量超过400万册,2011年10月11日出版了其最新管理研究成果《选择成就卓越》(Great By Choice,with Morten T Hansen),《商业周刊》评价“吉姆柯林斯再次完成了一部像《基业长青》一样的著作”,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都是在研究卓越企业,该研究与《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的差别在哪里?”,差异在于这次的研究重点引入了环境的考虑,以往选择的企业是绩效卓越的企业,《选择成就卓越》则选取的是在动荡的环境中那些有卓越表现的企业,从三部著作的研究问题也可以发现这种差异,1990年代,美国企业再次崛起,也真正积累了一批成功“百年老店”,于是《基业长青》选取了这些百年老店来研究企业如何实现长青基业,《基业长青》之后,吉姆·柯林斯发现,《基业长青》只说明了卓越企业本身的特质如何,并没有说明这些企业之前是如何从一家优秀企业跨越到卓越企业,因此开始了《从优秀到卓越》的研究,2001年,“9·11事件”给美国带来的巨大的动荡,柯林斯想到,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中企业如何获得成功,由此在2002年开始了《选择成就卓越》的研究,副标题即为“同在不确定、动乱和运气的环境下,为什么有些企业会获得巨大成功”。
吉姆·柯林斯在书的最后说明了缘何选取“选择成就卓越”作为书名,他表达了对“美国当代文化”的忧虑:越加盛行的一个观点是,人们更加希望通过环境和运气而不是行动和自我训练来获得巨大成功,我们真的希望构建一个鼓励我们相信可以不对自我选择和自我绩效负责的社会和文化吗?犹如内丹术中所讲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柯林斯实际上是在重拾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传统,环境越动荡,越应有更加严格的自我选择与训练,这是世人适世之所需。目前,国内尚未出版该著作的中文版本,本文将对《选择成就卓越》的方法论和主要原理进行综述,以帮助更多中国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了解其精要,同时,对那些值得中国管理研究和企业实践所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进行简要探讨。
二、方法论
吉姆·柯林斯选择“配对案例法”作为研究方法,即找出在某一维度上(在其研究中为长期绩效)有显著差异的成对企业,通过分析其历史行为的差异来解释绩效差异的原因。采取的研究步骤为:
1.确定研究问题和分析单元
柯林斯的研究问题是“同在不确定和混乱的环境中,为什么有些企业会获得巨大成功?”,在分析单元中将时间作为控制变量,即表明研究对象并非是无限时间期中的企业,而是限定在一段时期之内,该研究将1970一2002年作为观察期,因为有了时间控制变量的存在,保证了在IT行业的配对组中,微软作为卓越企业,苹果公司作为对照企业的合理性。
2.选定研究方法:配对法
配对法是多案例研究与对比案例研究的结合,其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提高内部效度,即变量之间因果关系推论的可信度,从而找出真正产生导致企业成功的因素;如果只是研究多个成功企业,可能找出的诸多因素中有一部分并非是导致成功的真正因素,通过对照,可以剔除那些对照企业也同样具备的因素,从而更准确的找出因果关系。
3.选择研究的样本空间:美国的上市公司
选择的对象为在1971年至1990年开始上市的美国公司,他们在上市初期都非常年轻、规模也小,这样,他们也就都相对比较脆弱,易于受到不确定性环境的影响。
4.确定出绩效异常出色的企业
这些企业被称为“十倍领先者”,他们的绩效在行业平均水平的十倍以上。这些企业具体满足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首先,持续高水平绩效,即连续超过15年以上绩效水平远高于平均水平;逆境成长,这些是在逆境中获得的持续高水平绩效,环境动荡,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控,还有潜在的危险;低起点,由弱到强,这些卓越企业的成长起点都很脆弱,在十倍旅途之初都非常年轻,规模也很小。除此之外,称之为“十倍领先者”,而没有直接成为“十倍领先企业”的原因在于,如书中所讲,在动荡中实现卓越并不仅仅是企业的挑战,所有的组织和个人也都需要面对,总结出的规律性的原理对于组织和个人而言,亦有借鉴意义。
5.选出对照企业
有两个要求:相似性,即对照企业在上市之初与十倍领先者非常接近,相同的行业,相仿的年龄,相近的规模;中等水平,即对照企业能够反映出平均的股市绩效,从而易于对照反映出卓越企业的十倍领先。
以表1中的一个对照组为例说明十倍领先者和对照企业的差别。将1972年至2002年期间美国航空业受到的各种不良影响考虑在内:燃料冲击、撤销管制规定、劳工冲突、空中交通指挥员罢工、后果严重的经济衰退、利率攀升、抢劫、接二连三的破产、以及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如果在1972年12月31日对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投资1万美元(当时的西南航空公司只有三架飞机,艰难地实现盈亏平衡,大型航空公司纷纷与其抗衡,试图把这家弱小的公司挤出市场),到2002年底,投资的1万美元应该已经接近1200万美元,比一般股票市场的收益高出63倍。将西南航空公司直接对比太平洋西南航空公司,虽然同处一个行业,采用同样的商业模式,拥有同样的机遇,却在艰难度日,蹒跚而行。
6.数据收集:历史进程
数据的来源主要有:商业报道和文章,商学院案例,专著,年报,企业分析报告,行业资料,直接从企业获得的材料,以及企业财务数据;收集数据的方向主要有:领导力,成立基础,战略,创新,组织结构,组织文化,运营实践,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运用,销售和利润走势,关键行业事件,主要的走运和厄运事件,反应速度。
7.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对内分析,即找出导致组内差异的原因,对于每一组,通过阅读两个企业的报道,找出可以解释同一组中绩效差异的可能的主要原因,这些可能的解释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必须要求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这种原因是两者的显著差异,其次,这种原因可以解释其影响绩效结果的因果机理;对间分析,即统计组问的规律,找出在大多数组中都存在的原因;形成概念,借助对内分析和对间分析,确定出可以解释绩效差异的主要概念。
8.局限与讨论
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柯林斯的研究亦不例外,因此其在最后也对一些可能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予解释,诸如:那些采取了本研究成果的企业是否也能够获得这种成功?柯林斯的回答是,因为研究并没有对所有的美国企业进行研究,所以不能完全证实这种肯定的答案,同时柯林斯也做了三点补充,首先,因为数据收集来源于诸多行业(包括七个不同的行业),这种多样性降低了其研究成果只适合单一企业或行业的可能性,其次,该研究并非主张“确定的因果律”,而是“可能的因果律”,该成果可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而非一定成功,最后,所有的“十倍领先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实践了本研究的所有原理之上的,如果一些公司仅仅实践了其中的一条或者小部分,可能也无法达到如此巨大的成功。
三、主要原理综述
1.十倍领先者的领导力
类似与投资回报(Return on investment,ROI)、资产回报(Return on assets,ROA),基于对外界运气的回报,吉姆·柯林斯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运气回报(Return on luck,ROL),并强调指出,决不能将运气与运气回报混为一谈,即好运不等于好报,而厄运也不等于恶报,如图l所示,以运气和运气回报为两个维度划分了四个象限,不同的企业在其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在好运的环境之下,具备基本能力的企业可以获得很好的回报,那些基本功差的企业则走向了平庸,在厄运的环境下,十倍领先者度过了生死关头,而平庸的企业则在厄运之下走向死亡,这就是柯林斯最新研究所观察到的现象:一些企业在厄运之下大放光彩(第一象限,Great Return On BadLuck),这是为什么?通过上述方法论的研究,如表2所示,柯林斯总结了一些意外的发现,研究的结论并非与原来根深蒂固的认识一样,并用图2概括了其研究的答案。
在研究发现中,吉姆·柯林斯首先呈现的是那些十倍领先者并不比对照企业好的地方,如他们并没有更多的创造力,更大的野心,更大的勇气,这并非是说十倍领先者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好,而是这些是共同的方面,因为这些特点也同样发生在那些并不十分成功的对照企业中。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双方的根本差异?主要有两大方面,首先,从思想上,十倍领先者是一个矛盾体,他们既不抱怨现实,也不屈服于现实,即一方面他们能够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持续的不确定性以及这些不确定性的不可控制和不可预测,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相信这些外在的不确定可以决定他们的成果,他们会对自己的命运全权负责,这种思想表现在图2所示的中央“第五级事业心”,这种强烈的不屈不挠的进取心成为了行为的核心动力;其次,从行动上,十倍领先者把这种思想转化成为图2所示的三种核心行为:高度自律,实证创新,转危为安。高度自律是指,在整个发展过程之中,不论环境如何改变,都对价值观坚守,对长期目标坚守,并且坚持高水平的绩效标准,而乱世中随波逐流的结局很可能是死路一条,即厄运下的恶报。实证创新是指,十倍领先者的创造力来源于实证基础,他们依赖于直接观察和进行实践的实验,而非依赖于个人观点,传统思维,以及未曾测试的想法,相比许多对照企业领导者的疯狂自信,十倍领先者的领导者则多了一份理智。转危为安是指,十倍领先者对环境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居安思危,他们相信环境会突如其来对其进行攻击,更重要的是,他们会采取必要的准备和措施来解决危机,做到有效应急。需要说明,对照企业并非完全没有这些表现,但是从程度上远远不如十倍领先者。
2.“20英里征途”原理
这一原理对应了“高度自律”的概念,如同《从优秀到卓越》中的“刺猬理念”,吉姆·柯林斯会通过有意思的故事来表明富有内涵的原理,“20英里征途”巧妙地借助了这样的故事:假设你将要开启3000英里的徒步旅途,从圣地亚哥到缅因州的南端,第一天,你走了20英里,成功出城,第二天,你走了20英里,第三天,你来到了沙漠,天气炎热,你想躲到凉爽的帐篷里休息一会,但是你没有,仍然继续走了20英里,保持着同样的速度,20英里/天,天气渐渐凉爽,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下你本可以一天走的更远,但你没有,你仍然坚持着,控制着自己的速度,坚持20英里/天,然后,你到了科罗拉多雪山山脉,气温剧降,你只想留在帐篷里,但你仍然起床,继续着你的20英里征途,若干20英里之后,你走进了平原,时间也进入了春季,在这个绝佳的时刻,你可以每天走40~50英里,但你没有,你仍然把速度控制在20英里/天,最终你抵达缅因州。假想一下另外一个人,旅途开始时,他异常兴奋,第一天就走了40英里,这一伟大的行程令他筋疲力尽,第二天起来,面对38摄氏度的高温,他决定在天气凉爽之前先停下来,到时候再把落下的行程补上,他的西部旅途依旧保持这种节奏,天气好就加速,坏天气就在帐篷里抱怨和等待,当到达科罗拉多州的山脉时,一连几天天气都不错,为了把落下的行程补上,他全力以赴,每天行程40~50英里,但是,当他几乎筋疲力尽的时候,一场暴雪的突袭几乎让他丧命,他躲到帐篷里,等待春天,春天终于来了,但他逐渐衰弱的身体只允许他蹒跚前行,当他到达堪萨斯城时,每天坚持20英里旅程的你早已抵达终点,你以巨大优势获胜。
史塞克正是这样可以坚持“20英里征途”原理的公司,1977年约翰·布朗任职总裁,制定了持续收入增长20%的业绩标杆,在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这个标杆不高不低,20%是水位线,线下的员工会收到其“通气管”的“奖励”,员工们都努力工作避免获得“通气管”,同时线上的员工可以和总裁一起用餐,同时,对于连续两年位于水位线下的部门,公司会竭尽全力的帮助其增长,重回水位线,布朗任职的21年间,史塞克90%的时间里完成了“20英里征途”,而对照组中的USSC,曾经在繁荣时期有一年半的时间增长大幅领先史塞克,在布朗任职期间已经破产,布朗甚至在繁荣时期受到过缺乏进取心的批评,但其依旧坚持了史塞克的“20英里征途”。西南航空公司也是这样的公司,他可以在一个连续30年低迷的航空业中保持年年盈利,原因也在于“20英里征途”的坚持,西南航空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将处于好形势下的发展速度限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以保持稳定的盈利和其自身的企业文化,西南航空公司在成立近八年后,才将营业范围扩展至德州以外的地区,但也仅仅向新奥尔良迈出了一小步,西南航空公司以稳定的步伐,走出德州——俄克拉荷马市、塔尔萨、阿尔伯克基、菲尼克斯、洛杉矶——直到成立25年后,才将业务延伸至美国的东海岸,到1996年,有100多个城市希望获得西南航空公司的服务,但西南航空当年只新增了四个服务城市,放弃大幅增长,西南航空公司的稳步前进实现了其持续的长期业绩。前进保险公司则将“96%的综合赔付率”作为了持续的“20英里征途”。
综上,“20英里征途”原理有两个基本的要求:逆境时要坚持对高绩效的承诺;顺境时不过度消耗自己。一个好的“20英里征途”包含七项要素:(1)绩效路标,即即便在困境中都应当坚持前进的里程(高标准);(2)自我约束,即在顺境时限制自己的最大约束里程;(3)权变性,即里程数应当与组织和环境相匹配;(4)内控,即不指望依赖外界运气来前行达到路标;(5)合理的行程时间安排;(6)自我设计,即征途是由企业自己设计而非外界强加或效仿其他企业;(7)高持续性,即20英里征程必须持续得到实现。
3.“先让子弹飞,后用炮弹炸”原理
该原理对应“实证创新”的概念,基于这样的故事提出:假设敌方的战舰向你袭来,你的弹药是有限的,你集中了全部火力,把所有的子弹连同炮弹一起射向对方,结果方向跑偏了40度没有击中目标,等你回到仓库发现弹尽粮绝,结果你全军覆没;假如当敌方来袭时,你先发射一颗子弹,偏离了目标40度,你继续发射第二颗子弹,偏离了30度,你的第三枪只有10度的偏差,你的下一颗子弹准确命中对方,现在,你集结全部火力将剩余子弹连同炮弹一起将对方击毙,你大获全胜。这一原理的含义在于,不经实证,不轻易做出大动作,即“实证创新”,先用子弹去定位,去检验,当证实可行后,再全面发力。吉姆·柯林斯的研究结论是:并非十倍领先者不会创新,只是他们并没有去做开拓者,他们没有过度创新,也不是最具创新的企业,如英特尔并非处理器的先驱,摩托罗拉曾经在新产品开发上占据先机,事实上,摩托罗拉比英特尔早两年推出在小数运算性能上五倍好于英特尔8086的16位微处理器68000,而相比超威半导体(AMD)英特尔也并不占优势,同时吉姆·柯林斯也借助了《意志与愿景》(Will and Vision)中的发现,只有9%的先驱成为市场的最终赢家。创新亦要有度,吉姆·柯林斯提出企业需要创新,并且要达到行业的“创新门槛”,但之后过度的创新未必是好事,达到创新门槛后,要结合其他行为共同作用成为一个十倍领先者,即要综合“实证创新”与“高度自律”,英特尔的创始人正是坚信了这一点,因此,“先子弹、后炮弹,外加高度自律”成为十倍领先者成功的重要原因。
4.“转危为安”三要素
“转危为安”包含三个要素:(1)未雨绸缪,即在暴风雨来袭之前,要准备好额外的氧气瓶,90年代末,英特尔的现金储备超过了100亿美金,达到了销售收入的40%,而AMD的现金储备不足收入的25%;(2)控制风险,十倍领先者十分关注三类风险的控制,死亡线风险,十倍领先者会拒绝那些有可能直接摧垮企业的风险决策,不平衡风险,即失败的概率远大于成功的概率,不可控风险,指那些没有能力管理和控制的力量和事情,如表3所示,吉姆·科林对照了两组企业相当数目的决策,结果是十倍领先者更好的做到了控制风险(3)双透镜能力,即处事不惊、临危不乱,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摩托罗拉在通信和集成电路方面就已经领先于世界,吉姆·柯林斯将英特尔在经典的“英特尔摩托罗拉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归结为这第三个要素,沉着应战,冷静思考,而一般企业遇到巨大的冲击时首先变得忙乱,以至没有胜利可谈,冷静面对危机,再具备双透镜的能力,首先是“大处着眼”,抓关键,即望远镜(远焦),其次要“小处着手”,抓细节,即放大镜(近焦)。未雨绸缪,控制风险,以及双透镜能力成为实现转危为安的三个必要条件。
5.“持效秘方”(SMaC)
“持效秘方”(specific,Methodical,andConsistent,SMaC Recipe)是指特定的(秘)、有条不紊的(效)、持续作用(持)的药方,吉姆·柯林斯总结那些可以在动荡中成功的十倍领先者都拥有“持效秘方”,而该药方的重要内容就是“不要怎样做”,如西南航空公司“不持有其他任何型号的飞机,而只有一种型号的飞机即省油的波音737”,这就是西南航空公司的“持效秘方”。“持效秘方”是十倍领先者在失控的世界中发挥控制的最为关键的方式,对于“持效秘方”,十倍领先者做了两方面的处理,一方面,通过高度自律来坚持“持效秘方”,另一方面,通过实证创新和转危为安来发展“持效秘方”,因此,对于“持效秘方”,十倍领先者会自问:“持效秘方”失去了疗效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到高度自律?还是因为环境已经发生重要改变而“持效秘方”没有跟得上发展?这是“持效秘方”原理格外重要的地方,如果答案是后者,那么就要回到领导力模型中的“实证创新”和“转危为安”来重塑秘方。
四、总结:中国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从中借鉴什么
吉姆‘柯林斯的管理研究成果会给人独特的感觉,即便不受《经济学家》对《选择成就卓越》的高度评价,认真阅读后也会有这种感觉:这是一项非常扎实的管理研究。该书总共300页,前200页为正文,后100页为附录,这个比重已远远超过一般的成果,甚至已经可以称之为“正文”,我们相信:当实践者在阅读正文时一定会津津有味,案例故事生动、文字通俗易懂、概念和框架简明清晰,研究者也一定会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而当研究者在阅读附录的部分时一定会收获颇丰,因为其详尽的表达了如何开展研究、各项案例背后的工作、以及参考的诸多文献材料,尽管在实践者看来,这些对他们并不重要,但这些却可以令他们更加相信结论的正确性,也只有如此,实践者才会去应用这套理论,总的来讲,正文部分很好的把握了实践性,附录部分则很好的体现了研究的严谨性,当今天中国的管理学界开始关注和热议实践性与严谨性之时,尽管这一热议滞后了美国很多年,但仍然必要,因为结果会让我们看到并真正理解了两者各自对于管理研究的重要性,中国的管理研究需要重视并学会做到实践性和严谨性,而《选择成就卓越》就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典范。以下简单举例来说明我们可以从中借鉴的部分。
1.用故事作为催化剂获得规律中的概念,形成“规律一故事一概念”链条
“20英里征途”原理的提出借助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一故事使得研究成果变得很有意思,更重要的是,其很准确的概括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即在方法论中所讲,在获得了各个案例的规律性的认识之后,这个故事巧妙的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好的概括出了作者想要形成的概念,这样既增加了研究的可读性,也让研究的概念能更好的反应规律。
2.“配对案例法”的系统学习,让定性研究学习定量研究的规律
吉姆·柯林斯系统的介绍了如何进行“配对案例法”,如本文“方法论”中的总结,这一套科学的步骤可以供研究者来学习,尽管定性研究看起来不像定量研究一样严谨和科学,但吉姆·柯林斯借鉴了定量研究中一些重要术语背后的规律,将其应用在了定性的研究当中,如将时间作为“控制变量”,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因果律”,通过“对内分析”获得单个对的规律,通过“对间分析”获得多个对的规律,如果仔细学习和理解这些,就会发现,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一样,只要用心去总结规律,找到方法,都可以做到科学。
3.踏实、扎实的做研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尽管吉姆·柯林斯采用的统计方法本身并不复杂,甚至比较简单,但其统计过程本身却做了极大的付出,以吉姆·柯林斯对“十倍领先者并没有比对照企业更加好运,甚至运气更差”的实证来言,其用了一张并不花哨的图表和数据所表示,如表4所示,作者实实在在的统计了每个企业在几十年历史中遇到的所有的重大的好运和厄运,然后对这些运气的次数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得出表中的数据,尽管这些数据看似很简单,但其背后所代表的大量工作大大强化了这张简表的实证效力,类似于定量研究把过程的部分处理交给了计算机,定性研究在这一部分的处理则交给了自己,必须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才能去保证正确的结果。事实上,本文综述的这些看似并不复杂的理论,耗费了吉姆·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团队九年的时间,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求实的研究过程更加重要,除此之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7家十倍领先者案例,实际上是作者对20400家企业进行了11层筛选得出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讲,一项好的研究可以有简洁的呈现,但却没有捷径可言。
2012年2月中旬,美国最大的一条新闻就是美国人民几乎一夜之间就喜爱上了一个篮球运动员林书豪,林书豪变得家喻户晓,国内媒体的报道更喜欢以“一夜成名”来形容这位美籍华人,但美国人真正喜爱林书豪,并非是因为“一夜成名”,而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Underdog”(斗败了的狗,劣势一方),事实上,这“一夜”非常漫长,从哈佛大学校队开始,林书豪就在持续的进行着“20英里征途”的准备,不论有没有机会上场也不论上场的机会多少,他都如此坚持,从而有了今天的成功,事实上,篮球和NBA并非是美国人民最为热爱的运动和项目,但林书豪从“Underdog”到今天的“一夜成名”的过程却正是美国人所真正欣赏的,这种欣赏超越了运动本身和商业目的,相反,曾经刚刚步入NBA时的中国球星易建联可以打首发阵容,机会要好的多,但经过一次又一次不稳定的表现之后,现在成为了一名板凳球员。表面看来,中国现在似乎也是一个“一夜成名”的时代,诸如“央视春晚”、“超级女声”、“星光大道”等平台几乎可以令人一夜成名,但通过对《选择成就卓越》的学习,中国的每一个实践者,包括前行的每一个路人和组织,都应该认识到,不应该把这些“好运”当作最重要的原因,你的卓越一定来源于你的选择、你的持续努力和自我训练,正如吉姆·柯林斯在书中启示给我们的这些原理。
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刚刚走过了三十多年,未来的道路还非常漫长,而与真正的世界级企业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但道路越漫长,差距越大,越需要我们的企业去学习和践行“20英里旅途”,事实上,过去中国企业的发展也有呈现出类似《选择成就卓越》中的十倍领先者,美的集团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的实践者,非常好的践行了“高度自律、实证创新,以及转危为安”,十五年前,与美的同城的科龙电器的销售额为90亿,美的集团的销售额为30亿,8年前,同处家电行业的海尔集团销售额达到了1000亿,TCL为420亿,美的为300亿,而今天,科龙电器由于经营不善2006年被海信收购,海尔集团和TCL几乎保持了8年的原地踏步,而美的集团的销售额已经到达1500亿,与海尔基本持平。美的集团连续十五年保持了稳定而又高水平的增长(15年恰恰是吉姆·柯林斯的选择标准),这是中国大型家电企业中的唯一一个。美的是高度自律的,十五年前,当美的遇到增长瓶颈时,何享健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学习和实践事业部制组织管理实现了困境中的增长,2008年金融海啸来袭,美的集团没有改变增长目标,依旧坚持了高水平的绩效标准,最终实现增长,而美的集团又是一个实证创新的典范,多年来,美的集团常被媒体“指责”缺乏创新和开拓性,美的集团几乎很少进入一个陌生和极不成熟的行业,以微波炉为例,格兰仕是行业的先驱,但当美的集团证实这是一个良好的行业之后,美的会发起“炮弹”大举进攻,今天两者可以平分秋色,但与格兰仕不同的是,美的集团还可以在空调市场上与格力进行强有力的竞争,可以在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市场上和海尔进行强有力的竞争,在豆浆机市场上与九阳进行强有力的竞争,在厨房电器市场上与方太、老板、帅康进行强有力的竞争,而反之却没有对手可以做到这样,因此才成就了美的的巨大成功,美的显然不是其中任何一个行业的开拓者,但其却在其中任何一个行业中都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当然,这并非是说美的集团不会进行创新,在进入微波炉行业后,美的也开始进行不断创新,如“蒸功夫”,以及专门为农村市场婚嫁设计的红色微波炉,都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这就是美的在以高度自律追求稳健增长时所采用的实证创新;在转危为安上,美的集团始终坚持稳健性原则,拥有充足的现金准备,这也是美的集团能够在微利和竞争过度的家电行业中能够持续保持增长的重要原因。美的的实践恰恰吻合了吉姆柯林斯的实证结果,同时也证明,尽管这些核心原理是美国企业的实证结果,但如果可以真正被中国企业认真学习和实践,也会取得很好的收获,因此,本文希望中国的更多的实践者可以学到并做到这些精要,用自己的选择换来卓越。
本文综述了吉姆·柯林斯的最新管理研究成果,总结了其方法论和内容的精要,并讨论了一些值得我们研究和实践学习的地方,诚然,任何一项成果都无法完美,如同吉姆·柯林斯自己所承认的那样,《选择成就卓越》也不例外,但本文希望对这些系统方法论和最新原理的综述来帮助研究者和实践者更好的获得智慧的启迪,当然,由于能力所限,本文提出的可供学习之处或许亦有不当之处,研究者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吸收,同时,个别词语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当,这些都亦请各位专家和同行的老师在未来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