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产业化现状

建筑产业化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建筑产业化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产业化现状范文第1篇

>> 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困境及路径选择 西南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路径 福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文化资源的产业化 开滦模式破解文化产业化之谜 河南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运作模式探析 民族村寨旅游环境困境及路径选择 公共服务市场化:成效、困境及路径选择 浅析黑龙江省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开发的实现路径 新疆文化资源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模式选择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困境突破 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及模式选择 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开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对策 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中国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模式及现实路径选择 虚拟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政府合作治理模式及路径选择 百色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式及路径选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7]于栗,周鸿,廖明君.广西特色文化发展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

[8]黄新宇.湖南特色文化发展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建筑产业化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装配式装修;装配建筑;策略

中图分类号:F76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们对住宅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如今的房地产开发商也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低碳、环保、高效率、高质量的入住环境备受消费者青睐。建造最人性化的住宅是眼下房地产界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无论选择何种类型的住宅,提倡低碳、环保、高效率、高质量装修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变化、更新、个性化设计的字眼在业主思想中体现,住宅装配式施工设计的研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切入点。

住宅装配式建筑的运用

随着能源紧缺、节能环保、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的凸显,建筑业发展遇到了很大挑战。原来建立在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基础上的建筑行业,正在面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困境。开发商对工期的要求越来越短,老百姓对工程建设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力不足,赶工期要求压力越来越大,管理难度加大,工期不可控加大,建筑行业投资周期延长,成本升高,利润降低,这些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面临急剧增加的建设需求与高昂并持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问题时,政府和企业都不得不选择改善劳动工具、改变劳动方式,依靠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来提高效率。而建筑工业化建筑模式正是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这一制约建筑业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

装配式住宅预制结构的竖向构件由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简称预制墙板)和现浇剪力墙通过现浇节点组合而成,其中预制墙板作为结构竖向承重和水平抗侧力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在楼层处贯通布置的水平现浇带,将上下层相邻预制墙板连接成为整体;通过在预制墙板两侧的竖向现浇节点,将同层的预制墙板连接在一起,并与现浇剪力墙连为整体。预制墙板具有与现浇剪力墙相似的承载能力、屈服机制和破坏形态;预制墙板与现浇结构之间通过一定的连接构造做法,也可以使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具有与现浇剪力墙结构不同的屈服机制和破坏形态,只要构造得当,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同样可以满足延性设计要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与现浇剪力墙结构和以前的“大板结构”相比,可以具备更好的抗震性能和更广泛的工程适应性。

三、装配建筑存在问题

装配建筑的发展会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不过装配建筑在装修中尽管解决了一些普通住房装修中的扰民,噪音污染现象;装修材料的浪费;装修垃圾造成环境的污染;强弱电管线安装要凿部分承重墙,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但还有许多消费者偏向于毛坯房,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住宅装配建筑在装修成本、个性化设计、装配式施工以及工厂化生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加之本身的社会体制、政策、技术支持还不完善,导致造价、质量、材料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存在,总结如下几点:

(1)装配建筑是在设计师没有和业主沟通的情况下开始装修的,难以完全符合业主的生活习惯。

(2)装修和材料采购都由开发商统一购买安装,限制了消费者个人喜好的选择空间。

(3)小规模的生产和装配,经济负担加重,且施工难度增加;

(4)装修企业规模小,大量手工操作,精准度低,装修质量得不到保证;

(5)装修设计图纸统一、材料统配,个性化空间不能充分体现,一旦完工,不能随意改动布局或者风格;

(6)配套生产线不成熟,导致装配式批量生产不够,且设计样式不够多样化。

(7)装配式施工还是不能很好解决装修的个性化与成品规模化之间的矛盾。

装配建筑问题的解决

(1)“一站式”采购装修模式。主要是专门的公司在制定的专人中进行各种设计,并且在对应的材料中选择施工,由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一条龙服务。如百安居的装修服务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解决产品与施工之间的衔接问题。

(2)“集成装修”模式。在建筑商的多种品质的设置之下,构建一个有效平台,并且在各种集装设置中,实现每个计划目标。参与平台搭建的多是品牌企业,这种“品牌叠加”所产生的效应使集成装修更具市场竞争力,更能确保精装修住宅的高品质。集成装修是建立在工业化生产和现代供应方式的基础上,而品牌的参与和加盟是在此基础上提升了装修产品的价值,体现了产业化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效益。

(3)“特许经营”的装修模式。主要是利用品牌技术来打响各种经营性的战略,并且设置各种经营战略。这对装修领域中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北京的东易日盛装饰有限公司现已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产业化的竞争优势,成为我国装饰行业内具有相当规模的家居产业集成商。公司将自身的管理、设计、施工、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和经验,归纳整理出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和“优质家装检定系统”,为建立装修业的诚信机制做出了贡献,并推动了品牌特许经营事业的发展。

(4)“厨卫、家具、家电整合”装修模式。并且在对应的技术中调节整体的工业化方针,同多家部门达成一定的协议,完成自己的目标优势。省时省材保质量,这种专业化的服务很快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与无加工场地的家装公司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装修公司与家具厂家联合,进行专业整合的情况越来越多,这十分有利于装修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结论

中国的住宅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住宅产业化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实现住宅产业化,就要有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这是实现产业化的根本。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今后要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优化工作,做好与之配套的相关技术的完善工作,尤其是施工管理方面,更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及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将会陆续应用在工程建设中,装配式住宅将要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喻伟;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1

[2]刘颖春;我国住宅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06)

[3]龙文志;建筑业应尽快推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J];建筑技术;2011(01)

建筑产业化现状范文第3篇

Abstract: Social development drives the development of peripheral regional towns and villages.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data, the author found that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is mainly the traditional "booth pie" model, and has given rise to a series of fuzzy, regional assimilation phenomenon,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build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y. Therefore, for suburban tow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to get rid of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odel, explore another possi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urban town with a new angle of view has became the focus of the study.

关键词:空间拓展;传统“摊大饼”模式;城郊古镇;人文生态价值理念

Key words: space expansion;traditional "booth pie" mode;suburban ancient town;humanities ecological value concept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160-03

0 引言

城市空间以中心城区为基点,呈辐射状向周边地区外延拓展,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郊乡镇、村落的发展,促进了地域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传统 “摊大饼”发展模式对地域性特色保护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大多数历史名镇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更谈不上再发展。笔者以吉林省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古镇再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打破传统的单向同化模式,为地域古镇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城郊古镇乌拉街满族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于200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笔者以古镇建筑特色为依托,在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利用地区肥沃的土地资源,营建生态农业模式,改善原有以生产为目的单一农业生产价值理念;在经济生产的基础上,增加农业生产与社会活动间的互动关系,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发展城郊古镇的人文生态价值理念,营建一种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

1 城镇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2014年中国社会分析与预测社会局势蓝皮书”调查,显示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加速变化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到2013年年底,中国城市化率将高于54%。从当前的增长速度预测来看,到2018年将达到60%。①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增大城镇空间的使用面积,适宜耕种的土地在城镇空间拓展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占用成为必然。因此这种以损失农业用地换取城市空间拓展模式,对农产品的供应以及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

回应城市空间拓展过程中边缘区域更新现象,应在城镇空间拓展的同时,优化城郊乡镇三大产业之间的发展结构。在城郊乡镇被同化过程中,适时性调整城镇发展与城郊乡镇的关系,以一种“成长”的理念思考城镇空间拓展,把城镇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在弘扬地域文化、营造生态循环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具有生态循环效应的城镇空间发展模式。

2 乌拉街满族镇背景分析

乌拉街满族镇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是西海女贞四部落――乌拉部所在地,素有“先有乌拉,后有吉林”之说。乌拉街满族镇不仅有着传统杰出的建筑工艺,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东北满族典型的聚落形态与其独特的地域环境紧密相连,两者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组织营建使乌拉街道路肌理以及河道走向复杂多变,在自然环境与人工参与的共同作用下,无序而带有偶然性,相互间形成了强烈的互动关系。

单向同化模式的现状分析:

2.1 对城郊古镇本土文化的冲击

乌拉街满族镇规划保护机制较为滞后,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城郊乡镇、村落的原有生活、生产方式在受城镇空间拓展影响下,对地域本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图1)。受当下社会城镇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许多满族特有建筑形式与文化习俗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甚至是消失,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下社会大量流失,传统满族民居建筑形式及文化习俗也被逐渐淡忘,协调城镇与城郊乡镇、村落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2.2 村落形态的破坏

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满族聚落形态,经过世代当地村民居住和耕作,塑造的空间自组织体系被逐渐磨灭,大多数的满族历史建筑迷失了其原有的形态及作用。(图2)

在实地考察中发现,乡镇中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改变自己的住房及生活环境,特有的地域传统建筑,被水泥框架建筑所代替。

2.3 生态环境问题

城镇空间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对城郊人居及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破坏了原村镇乡土风貌与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中,绿色隔离带、片状的种植区,被分割成斑点状的小面积绿植,大大降低了绿植覆盖率,严重削弱了绿植隔离带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

2.4 基础设施

在实地考察走访过程中发现,满族乌拉街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多数村镇现处于污水乱流、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日积月累的生活垃圾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影响了村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构建生态人文古镇

3.1 “城乡共生”理论内涵

“城乡共生”理念是在城镇空间向城郊快速拓展背景下,提出的避免城市同化、地域特色消失的一种可持续生态模式。

“田园古镇”理念是对城郊地域整体规划的设想, “田”作为具有生产的耕作介质,“园”作为具有观赏的休闲娱乐场所。在作物生产的基础上,把农田林地作为景观腹地融入乡镇经济发展,复合农田的生产以及作物的观赏。在“田”、“园”规划理念基础上,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3.2 “田园模式”结构形态

3.2.1 分散组团空间模式

整合城郊村镇空间,以分散组团模式与城市功能高度集中之间做到聚、散有机结合。乡镇居住空间以集中为主、其他功能则以分散布局形式合理整合。

乌拉街尚有4000公顷土地适于蔬菜发展,周边乡镇共有10000公顷土地适于蔬菜发展,周边乡镇与乌拉街共同形成20万亩以上规模的蔬菜产业带,具备土地生产条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优化居住用地以及生产用地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以农业种植为主,兼具发展农业体验以及观赏性特色农业结构。在实地走访过程中,村民院落中种植蔬菜、作物的现象较为多见。在尊重现有现象的基础上,村落房屋周边植入一定的作物生产空间,方便村镇居民种植时令性蔬菜、水果。以乌拉街为中心的松花江沿岸北方优质蔬菜生产基地正在形成。乌拉街有蔬菜耕地面积2214公顷,复种面积4000公顷,是吉林省大型蔬菜生产乡镇,在东北占有重要地位。(图3)

3.2.2 农业与服务业复合价值构成

粮食问题以及粮食安全问题一直被称为社会热点问题,农田的保留与否直接影响粮食生产量的问题。城郊村落的植被、作物不仅具有生态价值,更具有一定反哺城镇的经济价值。因此保护城郊乡镇现有农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以及农作物附加值,成为了城镇空间拓展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

①生态种植体验园:

在单一作物种植收益基础上,植入其他经营模式:生态作物种植体验园。在生态作物种植体验园内,植入部分居住空间,为市区居民休闲游憩提供居住场所,构建“一房一院一园”田园式空间结构。农户可以通过对外租赁农田方式,吸引市区居民体验、参与作物的种植与收获。

②科普实验基地:

在周边村镇设立学校夏令营教育基地,引导学生观察作物生长、参与作物浇水、施肥等农事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参与经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室外科普提供平台。(图4)

③作物观赏景观:

农田作为具有生产的粮食供应地,为城市提供了绿色天然无公害蔬菜、水果。季节更替性规律,为农田附加了时令作物的观赏。

农田作为作物生产介质,复合了作物生产种植的第一产业功能以及第三产业的观赏。在城镇空间拓展过程中,城镇发展带动周边乡镇的经济发展,农村反哺城市,两者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图5)

3.2.3 保护原汁原味的地域本土文化

在“城乡共生”理念指导下,保留城郊乡镇原有地域文化。在完善城郊周边村镇基础设施基础上,保留其整体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以及富有特色的民俗习惯。

3.2.4 保护周边村镇生态环境

城郊绿色隔离带作为城镇发展的弹性空间,维系着城镇的绿色生态体系,对调节区域气候,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在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扩大周边村镇的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3.2.5 建立环保的公共交通系统

立足于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加快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各功能区之间的可达性。积极倡导自行车出行以及以公共交通为主的绿色出行方式,改善当下私家车使用为主的交通出行局面。

3.2.6 建立合理的垃圾处理、回收体系

合理布局垃圾集散点,对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对居民生活垃圾,乡镇建设垃圾以及工业废水、废渣集中处理,解决城郊乡镇发展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从而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度,为村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生态农业园区项目的启动,不仅实现了农民粮食种植增收,同时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是一种双项的社会效益。

3.3 循序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建设满族地域文化生态示范区,发掘满族民居文化宝库的经济价值;大力发展具有东北地域性的满族民居生态古镇。传统民居建筑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历史发展的物质表现,以持续发展的资源循环观念,对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乌拉街生态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中,拟定了项目内容以及规模,其中包括:古城街改造(农特产品批发市场)、乌拉贡品白小米产业化项目、生态肥料建设项目、蔬菜产业带建设项目。拟定项目总投资1.706亿元,承建单位共筹措资金0.1954亿元,需要通过申请农业产业化贷款扶持1.510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0.8亿元,流动资金0.71亿元,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合理规划城郊乡镇空间发展模式,在保护乡镇现有地域文化、生态系统、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提高村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完善周边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镇产业结构,营建城乡居民共同居住、游憩的休闲式田园规划模式。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生态农业经济与社会进步协调发展。

4 结语

在城镇空间拓展背景下,通过政府管理、乡镇规划以及相关产业的引导,建设城镇生态弹性空间为目标,为建设田园乡镇提供保障。乡镇发展应注重提高居民的空间环境品质、保护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在城镇空间发展与城郊乡镇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依托、互动推动的双向关系。协调城镇与城郊乡镇两者间关系,建立一种生态可持续的良性构建模式。

注释:

①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院.“2014年中国社会分析与预测社会局势蓝皮书”。

参考文献:

[1]杨芸.祝龙彪.郊区化对城市边缘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0 (2):52-55.

[2]付恒杰.日本城市化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3 (4):18-21.

[3]杨东峰.殷成志. 如何拯救收缩的城市:英国老工业城市转型经验及启示[J].国家城市规划,2003,28 (4):50-56.

[4]吕传廷.曹小曙.徐旭.城市边缘区生态隔离机制探讨.[J].人文地理,2004,19 (6):36-38.

[5]周明生.李宗尧.孙文华.田园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城市理想形态[J].江苏城市规划,2009 (3):7-11.

建筑产业化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屈家营古音乐,保护现状,创新开发

廊坊自古为元、明、清三朝的京畿门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宋辽时期,两国疆界分廊坊于南北,杨家将守三关的英雄悲歌就发生于此,至今永清县仍保存着的宋辽古栈道,就是宋辽对峙时宋太祖赵匡胤所建的战争防御体系,被誉为“地下长城”。正是因为廊坊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才铸就了其璀璨的文化。

任何音乐文化都离不开历史文化的熏染,在廊坊固安就流传着一个很独特的音乐文化现象,那就是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中国文化之瑰宝”的“屈家营古音乐”,与西安仿唐乐舞、湖北编钟乐、北京智化寺古乐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乐。固安的“屈家营古音乐”,乐风古朴,音乐以其严格的教习制度,保持了古乐的纯净,直至今天仍彰显其特有的古韵。从永清县保存的“地下长城”到固安县的“屈家营古音乐”,就印证了廊坊悠久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

近些年来各级文化部门对“屈家营古音乐”进行了多方面的保护工作。笔者在对“屈家营古音乐”现状进行了多方了解和调研后,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屈家营古音乐”的现状

1.1“屈家营古乐”的历史渊源

“屈家营古音乐”创始于元明时期,源自佛寺,后流传于民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其演奏多以音乐会的形式出现。它的这种演奏形式也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古代音乐形式。音乐以吹奏和打击为主要的演奏乐器。论文大全。其演奏的乐器包括管、笛、笙、鼓、镲、钹、铛和云锣,也有用于集合会员和初会开道的大号铜锣。“屈家营古音乐”的音乐内容极其丰富,包括宗教佛事、民间哀乐、故事传说、封建宗法、军政事务、自然生态、节令、动物、景致与儒家学说、人物、事迹等诸多方面。其现存的作品有《玉芙蓉》、《纣君堂》等13支套曲;《金字经》、《讨军令》等7支大板曲;《五圣佛》、《贺三宝》等20多支小曲和一套打击乐曲。由普通流行的传统曲牌和本身独有的曲目两大类组成。在演奏时,每一个演员都有其固定的角色,有总管、攒管、香首、师者和一般会员、会友等。

“屈家营古音乐”的演奏有其特定的时间。一般会在,农历正月初一与七月十五这种传统活动日中演奏。正月初一的演出是拜会和游庙。七月十五的演出是纪念祖师师旷和超度亡灵。除此之外,平时在赶庙会和给丧事送乐以及参加求雨等活动中演奏。

从“屈家营古音乐”的古乐文化,到演奏的曲目可以窥见,其音乐内容和演奏风格之丰富,乐谱之完整,技艺之精湛,显示了它的独特,更显示了它600年来声声不息的旺盛的生命力。

1.2 屈家营古音乐的保护现状

自1984年起,当地文化部门就开始了对“屈家营古音乐”进行紧急的抢救及整理保护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屈家营古音乐”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张振涛等百余位中外学者及专家,曾慕名前往固安县考察“屈家营古音乐”。他们一致认为:“屈家营古音乐”的乐风相当于西方巴赫时代的音乐风格,音乐平和、古雅,是我们现在能听到的唯一的古代宫廷音乐。1987年6月19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亚太地区音乐学术讨论会,“屈家营古音乐”以其特有的音乐会形式参加表演。与会的二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位专家观看其演奏,之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屈家营古音乐”是世界古老的音乐艺术之一,堪称“世界音乐之根”。其“屈家营古音乐会”被世人所瞩目。

“屈家营古音乐”在受到国内外音乐界钟爱和褒扬的同时,河北省及廊坊市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也已经行动起来,对它进行保护和整理。2009年6月由河北省文化厅监制,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录制,由河北百灵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河北民间音乐传统曲目集成(CD)》中收录了全省31个代表性音乐会的传统经典曲目,共计432首,其中包括廊坊的屈家营、南响口等在内的十一个音乐会的录音和录像。收录廊坊的“屈家营音乐会”、“南响口音乐会”等音乐会乐曲160首,时长约14个小时。在录音、录像期间,演奏“屈家营古音乐”的民间艺人,尽情展示了自己的演奏技艺。其中最具特色的有双管演奏乐手,他能同时吹奏两个管子;双云锣手同时能敲击两个云锣,其技术之精湛、花样之繁多,让在场录音、录像及文字记录的专家们叹为观止。

1.3“屈家营古音乐”的延续与继承

从古至今,我国的音乐教习多以口传心受为主。“屈家营古音乐”就是仍保留着以身口相传为文化链接而得以延续的,可以说它是活的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了解,那曾经古老沧桑的宫廷雅乐了,更多的是摇滚、爵士音的冲击。那么,要想使“屈家营古音乐”这一文化瑰宝得以继承,培养传承人,创造古乐更多的传承人资源,已成为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北省文化厅已于2008年正式将演奏“屈家营古音乐”83岁的老乐师冯月池和32岁的年轻乐手屈炳庆,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屈家营村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学员,按音乐会会规有条不紊地向老乐师学艺,为古音乐的传承增添了新的活力。因为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其特殊性,河北省文化厅做出的这一决定,为传承人的保护和开发新的传承人资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论文大全。

1.4“屈家营古音乐”的建设

为了抢救、挖掘、保护“屈家营古音乐”及“屈家营古音乐会”之形式;为了发扬光大这一民族文化,从廊坊市到固安县都采取了很多有效地保护措施。其中,固安县出台并实施了抢救保护“屈家营古音乐”的“五个一工程”,出版了一本古乐图书(即赵复兴编著的《古乐奇葩》,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08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并录制了一套古乐光盘、还培养了一支年轻队伍、建设了一处阵地、形成了一个很具规模的产业。政府部门通过县、乡、村三级融资的方式,解决了音乐会堂土地使用的问题,先后完成了会堂通柏油路、通电、打井等基础性建设工程。2000年春,屈家营音乐会堂建设工程开始正式启动,会堂位于屈家营村东,占地9.8亩。2005年8月,会堂主体落成,建筑面积达966.5平方米。从各级政府大力加强对“屈家营古音乐会”的建设,为喜爱和研究“屈家营古音乐”的爱乐者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2. 对屈家营古音乐的创新开发

2.1在现代文明下古乐保护的新矛盾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与它至今仍存在的环境即“生境”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保护古音乐不仅是要留住它的声和形,更要注重保护使之生存的这种“境”。正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它“不仅存处在一种历时性的‘传统’中,而且处在一种共时性的‘生境’中,……其共时性的‘生境’,也不会是一个封闭性的单一的‘点’,而是一个能和相关文化、相关生态、相互影响或互相作用的动态系统”(1)。也就是说,当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离开了其所存在的文化生态,其性质就可能发生无法估量的改变。

在现代文明的经济大情境下,要想使具有古乐特色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发展,一般地做法是把其推向市场。一些音乐制作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在原有音乐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现代原素。那么,这种古乐进入经济市场就会脱离自身的生长环境,将失去原来固有的古韵之味。在市场化的今天,如果为了保留其原味而没有融入现代的理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屈家营古音乐”要进入经济市场,人们是否能接受这种“新”的古乐表演,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矛盾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当今,若想永远的继承和保留“屈家营古音乐”,那么,进行科学的,全面的保护,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开发,形成产业化才是它的必经之路。产业化对文化的传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只有在这种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古韵之味如长青之藤永远不衰。

2.2 借高校教育优势,寻找专业人才

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的高低,首先要看其国人对其文化的知晓。那么,对国粹之精华的知晓首先要靠教育的传播。

2.2.1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给古老音乐注入了春天的魅力

高校是传承教育,施教学生的沃土,如能让古乐在课堂上响起,让年轻学子们感受古老的“屈家营古音乐”的魅力。聆听和观赏这种以笙、管为吹奏,云锣为打击的音乐合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创作欲望,从而使他们成为这支研究队伍的生力军,让古老音乐永葆春天的魅力。

如果将“屈家营古乐”以音乐鉴赏课的形式引入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改编创作,并与原来的古乐进行对比欣赏,这样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和创作热情。学生们还可将它做为毕业论文的一个研究方向,创建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专业的、多方面的、多角度的研究。

2.2.2通过高校教育培养的专业精英,建设多元产业化团队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产业化开发,既要保持原生态、又要有利于传承,还要进行表演上的创新、提高音乐的观赏性和传播性,是一系列矛盾的探索性的事业。那么,多学科的参与,与多元化、系统化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屈家营村位于固安县中南部,隶属于礼让店乡,地处京、津、保三大城市的中间地带。可借助周边高校的人才优势和高校的学术环境,研究一套合理的开发战略,即通过高校教育培养专业精英,建设多元产业化团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战略手段。论文大全。在京、津及廊坊市各高校具有音乐、经济、市场营销、管理学、史学、传播学、旅游管理等众多专家,在他们的把脉和引导下,能从更高层次探索古乐的产业化之路,提升古乐的鉴赏价值,为产业化开发做科学的技术指引。

通过对“屈家营古音乐”现今的保护和开发,要想使这支古乐不像夜空滑落的流星,只有一闪即逝的光芒。那么,只有坚持走教育传播古乐文化,教育培养精英,政府为其制定专门之政策,大力做好传承人的培养,走产业化之路,才能使“屈家营古音乐”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永远不会流失的并闪光的钻石。

注释:

①杨晓.音乐学院与音乐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创作,2007年第二期.

②周文中,邓启耀.总序――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保护与发展.周楷模,云南民族音乐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5.

【参考文献】

[1]固安县文化体育局.屈家营音乐抢救保护工作的情况.2009,3.

[2]中国艺术报莫让古乐再“断弦”——老音乐家与河北屈家营音乐会的保护.

wenhuacn.com/news_article.asp?classid=11&newsid=4576.2006-12-22.

建筑产业化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厂前区建筑设计包括的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

一 绪论

1.1研究背景

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高新技术的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开路先锋。在这种前提下,代表最先进科学集合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不断涌现,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席卷整个世界。我国高新区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起步,至今已有了重大发展。199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智能为条件,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高增长、高技术含量和出口导向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对区位的要求是一个全方位性的,不仅是对经济实力、资金、技术的要求,更是对多种人才的需求,是对整个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的需求,同时也有对自然条件的需求。

二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厂前区建筑发展概况及建筑特征

2.1厂前区建筑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状况

传统的厂前区建筑基本概念:“厂前区”系指工厂总平面按区带布置时,在厂前的一个建筑区带,其中布置一些辅助生产建筑和附属建筑。其具体项目的多少、用地面积的大小,都根据工厂的生产性质和规模而定。大多数中小型工厂所共有的重要项目有:出入口、厂部办公楼、中央换洗室、乳儿托儿所、食堂今、医疗站、自行卓棚。传统的前区,普遍存在着“小、散、乱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建、构筑物布置分散,比例不协调,尺寸无规律,空间组织性差。如果仅有几个面积小、形体简单的建筑物散落布置在厂前区,而且风格各异,处理手法、饰面材料及质感不统一,色彩五花八门,必定会造成厂前区占地面积加大、主体形象受损

2.2厂前区建筑的发展现状

现代的厂前区建筑基本概念:工厂的厂前区:一般都是由大门、办公楼、食堂以及相邻厂房围合而成。从功能讲,它是生产的指挥中心。从形式上讲,它是厂内厂外联络的纽带。从环境上讲,它是人――机环境必要的过渡。

2.3厂前区多功能组合的集成化

厂前区是由生活区进入厂区前的一个过渡空间。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空间宜人、建筑和谐、群体统一、色彩愉悦的厂前区,对鼓舞职工情绪、提高职业自豪感、丰富员工精神生活、提高凝聚力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厂前区一个建筑区带,其中布置一些辅助生产建筑和附属建筑。其具体项目的多少、用地面积的大小,都根据工厂的生产性质和规模而定。大多数中小型工厂所共有的重要项目有:出入口、厂部办公楼、中央换洗室、乳儿托儿所、食堂今、医疗站、自行卓棚。传统的前区,普遍存在着“小、散、乱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建、构筑物布置分散,比例不协调,尺寸无规律,空间组织性差。如果仅有几个面积小、形体简单的建筑物散落布置在厂前区,而且风格各异,处理手法、饰面材料及质感不统一,色彩五花八门,必定会造成厂前区占地面积加大、主体形象受损。因此,在厂前区应尽量减少建、构筑物数量,将性质和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建、构筑物进行合并联建,把厂前区十几个小建筑按照功能特点综合成1―2个联合建筑,既突出了建筑形体,又可节省用地、丰富空间。

2.4组合方式

随着轻钢结构、网架结构的大量应用,厂前区建筑的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办公、生活、娱乐等联系密切而相互又不太干扰的功能

区也越来越多地集结在一幢建筑物内。这种建筑体块组合

可以设计为单层、多层和单多层组合的形式。例如:某公司的集结模式是,办公+活动室+餐饮+公寓集于一体,(1)防止人流、交通及噪音的相互干扰,使各个功能分区之间联系方便,又彼此隔离,并具有相对独立、安静的工作环境,这是联合建筑平面布置设计中应处理好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布置内部房间时,将有噪音干扰的、人流较频繁的用房如哺乳室、医务室等尽量布置在出入口附近,同时门窗尽可能错落布置,以减少彼此的影响;对需要安静环境、对外联系较少的房间如夜班人员休息室、培训学习室等则布置在两边侧楼的顶层,以形成较好的学习与休息的环境。

2.5厂前区的建筑形象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自身污染小、技术含量高、占地少、产品和原材料重量、体积小、便于运输等特点,决定了它们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工业企业,由于其生产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其工业建筑可以摆脱旧结构、旧工艺的束缚,告别单调、呆板、冰冷的形象,从而创造出多样化、个性化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建筑形象;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好,人员素质高,其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参与广泛的市场竞争,在设计建造厂前区建筑时,为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特别注重厂前区建筑的形象。

2.6好的厂前区建筑形象的作用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建筑师们也在全力追求技术与艺术的协调。在改变建筑和高新技术的关系上提出新理论,目的是唤醒人们对形式的理解,使建筑意识回归。高新区建筑空间由于工艺要求容易形成特殊的建筑造型,加以有条不紊的布局,配以优美的绿化环境,形成了高新技术建筑美的各种表现,对它们天生的轮廓和体型充分展示,由于建筑形象能给人一定的主观印象,即产生所谓的情感效应。因此,作为企业形象代表的厂前区建筑不仅是生产的围护体,更是通过建筑语言的表达和形象刺激,创造意境,成为表现企业形象的巨大广告,使其具有显示企业文化与实力、招揽生意、吸引人才的重要作用。建筑形象已参与到企业文化之中,并成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工业建筑设计构思的重要内容。聪明的企业家满怀建筑审美情结,十分重视建设的工厂建筑形象,工业建筑实际成为巨大的广告牌,企业形象和品牌不仅是产品质量,更是综合的文化现象,包含着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管理方式等方面,从而与消费者之间达成连续的沟通。

1.好的厂前区建筑形象对内可以使企业员工从紧张的劳动中得以放松,对企业产生自信。好的建筑形象使员工获得劳动的愉悦与情感的满足,真正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工业建筑优美的形象中所蕴含的情感性正是这种情感终极关怀的最直接体现。

2.好的厂前区建筑形象对外可以提升企业在客户心中的形象让客户对企业产生好感和信任;好的工业建筑形象也会增加企业形象的感染力,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企业形象,从而更具有情感深层的感染力,使建筑的标志性与识别性更加立体化。

3.好的厂前区建筑形象可以成为城市的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下面是建筑实例:(图1-3)这是为惠生(WISON)集团在南京的化工有限公司厂前区设计的一座4层办公综合楼,建筑面积仅11,000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办公、会议、餐厅、休闲及配套辅助用房。建设用地位于厂区南侧的厂前区,其北侧则为工厂的装置区。设计始于2006年12月,2009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最初的设计理念来自于以下两点:1、设计从自然界中代表有机物的六角形苯环分子式结构获取灵感,创造出一个能彰显企业行业特征的建筑形象,同时也试图体现自然界严谨有序的内在组织规律与外在丰富性和多样性之间的辩证法则。2、在化工园区乏善可陈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努力为内部工作人员和来访者创造出独特怡人的工作环境,从建筑空间品质上演绎出“促进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企业使命。在设计阶段所做的工作模型――通过实体、虚体、空体3种六角形单元的排列组合,创造出丰富多变的屋顶庭院空间。

参考文献

王晓军著,《发电厂厂前区联合建筑设计应用》,内蒙古电力技术,2008年第26卷第5期。

毛彬,赵涛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间布局发展研究兼谈武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区规划实例》,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10月第35卷第5期。

魏柯著,《高新技术产业区的选址与要求》,四川建筑,2005年2期第25卷1期。

杨士毅著,《从科技大楼谈厂前区环境的设计问题》。

曾奕,《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比较》2005年3月,第5卷,第3期。

建筑产业化现状范文第6篇

Abstract: With the blin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 waste have been becoming gradually rigorous, and the treatment of construction waste i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our country are analyzed from reducing, reusing, recycling three aspects and these are studied that th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waste,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mode and government function regulation. The processing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on waste are propos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关键词:建筑垃圾;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Key words: construction waste;reducing;reusing;recycling

中图分类号:X7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126-03

0 引言

在建筑行业疯狂的拆迁和再建设的过程中,建筑垃圾的产量直线增长,其总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百分之三四十。并且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水平较低,甚至不足5%,在垃圾处理中存在着源头减排控制力度不够、再生处理技术与设备方面技术体系落后和建筑垃圾资源化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同时,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效果较差,初处理存在着一拆、二拣的特点[1],以填埋和资源化利用为主的末端处理无法满足要求。

国外学者曾提出零排放相关理论、产业生态理论、清洁生产理论等,其中理论的根本还是3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2];2011年,Jing Hu[3]等人将3R原则运用在皮革业,实现原材料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效果;S.P. Raut[4]等人提出了多种生产再生砖的方法,促进了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应樱、徐红专[5]利用3R原则分析了建筑垃圾现状,并提出了循环利用模式。

本文通过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原则从建筑垃圾产量的控制、建筑垃圾的理方式及政府调控职能等展开研究,提出了建筑垃圾后续处理的建议,进一步开发建筑垃圾的可利用价值。

1 建筑垃圾处理的减量化策略

减量化是指我们通过合适的方法在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要尽可能考虑减少废弃物产生的总量而不是产生后的再利用和处理。建筑垃圾减量化的研究主要从建筑物的全过程控制和政府的调控职能方面分析。

1.1 全过程的减量化控制策略

全过程的减量化控制,更强调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减量化控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阶段的减量化控制:

1.1.1 决策阶段的减量化控制

该阶段在建筑项目实施之前,要注意做好可行性报告研究,减少无用建筑物。可行性报告研究是对整个建筑可行性和后续工作的规划,如果设计不合理,将导致项目中断或建筑物拆除。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深入了解政府的规划;②保证资金的供应;③做好对于风险的应对;④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素质[6]。

1.1.2 设计阶段的减量化控制

做好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是避免建筑垃圾产生的有力途径。以国家体育馆“鸟巢”为例,由于设计预算过高不符合绿色奥运的理念,导致外界对鸟巢满是质疑。设计师及时对鸟巢进行结构优化,仅钢材的使用量相比之前减少了数万吨,大大避免了建设过程中及以后拆除时建筑垃圾的产生。故为避免建筑物结构设计失误所导致的建筑垃圾,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建立结构优化模型[7];②确保选择最优的方案;③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年限;④选用绿色建筑材料;⑤考虑到建筑物修补的方便性[8]。

1.1.3 施工阶段的减量化控制

施工阶段存在投资大、工期长、参与人员多的特点。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各个单位工程施工的质量,必将导致建筑垃圾的产生。为减少建筑施工产生的垃圾,主要措施如下:①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②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减少建筑材料生产的损耗;③采用合理的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的准确性;④加强对于施工过程的管理,保证施工有序无误的进行;⑤加强对于建筑产品的验收,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

1.1.4 使用阶段的减量化控制

建筑物使用中会因为偶然性因素导致建筑物质量受损,比如:自然灾害、施工质量等因素。应该加强建筑物的使用维护,加强建筑物的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1.2 全员参与的减量化控制策略

建筑垃圾的减量化不仅体现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也需要全员参与。本文主要从政府角度出发,强调政府在减量化控制中的主导地位。地区建筑的建设、拆除和改造都是根据国家和地区政府的相关的规定进行的,如果政府对于城市建设没有合理的规划,势必导致城市建设的混乱,进而产生不计其数的建筑垃圾。故政府在进行减量化控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②规范招投标市场;③设定建筑垃圾污权的总量控制;④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规范和标准;⑤深入施工现场,加大对于建筑垃圾源头的控制的宣传。

2 建筑垃圾处理的再利用策略

再利用原则又称反复利用原则,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对于建筑垃圾来说,再利用指尽可能发挥建筑材料的使用价值。对于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分类处理不完善,造成建筑材料不能完全发挥其价值;②建筑材料再利用意识不强;③建筑材料的二手市场还不完善。本文将从上述问题出发,提出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有效解决办法。

2.1 建筑材料的再利用

在建筑物拆除过程中,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拆分技术,某些建筑垃圾在回收的时候会对建筑材料造成二次污染和破坏,导致建筑垃圾的进一步的产生。故建立合理的拆分回收机构应做到以下两点:①建立专业的拆分人员,保证建筑拆除过程中对于建筑材料的保护;②采用专业的拆分处理工艺和技术,确保对建筑物进行最大化的拆除利用。

对于废旧的砖瓦、木材、金属等进行相关的处理后达到使用要求的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尤为重要。对于相对完整的砖瓦,完全可以直接进行建设,比如宁波博物馆是由大量的废旧的砖瓦建设起来的;对于废旧的木材,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切割加工、成型,从而进行再利用,比如废旧木材粉碎后可加工成锯末板、密度板等,可用来生产家具和装修房屋等;对于废旧金属,比如钢筋的再利用,在进行相应的除锈和加工,可以运用到等级要求不高的结构中。

2.2 可循环利用材料的研发和选择

工程建设运用了数以万计的建筑材料,加快建筑材料的研发,特别是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对于建筑垃圾的解决影响深远。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就是一个典型的示范。水立方外表覆盖的是四氟乙烯膜结构。这个膜结构具有冬暖夏凉的保温隔热效果和超强的抗压性能,更具有神奇的自修补功能,即使破损也不用淘汰。它不仅保证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也减少了因淘汰而产生的建筑垃圾。因此我们应加大新可循环利用材料的研发力度并推广市场,做好建筑材料的再利用环节。

对于可循环利用建筑材料的研发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点:①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②提高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率;③尽量利用垃圾资源作原料去研发,比如,工业废渣的掺入提高了建筑水泥的特性。

2.3 废弃建筑物的整体再利用

对于有一定使用年限、质量完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其报废,将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和建筑垃圾无故的产生。建议可做如下处理:

①改作他用。现在的建筑物结构多为框架结构,可以将建筑物的隔墙拆除进行改造作其他功能的使用。据了解,河南省内黄县将一座废旧的建筑大楼改造为政府中心,当地政府进行相应的整理装修,达到了整体再利用的目的;

②整体搬迁。某些新建建筑物因为影响到城市的规划而不得不拆除,若将该建筑物采用平移技术直接移至别处,不计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也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其中,上海音乐厅整体平移66.46米就是典型的案例。

3 建筑垃圾处理的再循环策略

建筑垃圾的再循环是3R原则最终的处理环节,也是我们处理建筑垃圾的最后工序。我国建筑垃圾未处理的基数庞大反映了建筑垃圾再循环的不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①建筑垃圾再循环技术相对落后,即使有先进的设备也没有得到普及;②国家对于建筑垃圾再循环行业投入力度不够;③建筑垃圾再循环缺乏相关的标准规范;④建筑垃圾的监管不够到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有效解决办法。

3.1 加强建筑垃圾再循环的技术研究和普及

建筑垃圾再循环是通过机械设备将建筑垃圾进行粉碎后,作为原材料,再进行相关的产品制作。在进行再循环技术研发时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大对于专业人才的吸收和培养;②建立正规化的科学研发基地和示范园区;③研究更为合理的处理工艺,加大对于建筑垃圾的利用率。

3.2 建立完善的立法工作和监督工作

我国建筑垃圾的储量如此之大,没有完善的建筑垃圾处理规范占主要原因,尤其是建筑垃圾的填埋和堆放标准。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法律有:《循环经济促进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城市市容和环境管理条例》等建筑法律。不过这些法律大多修订的比较早,存在很大的不完善和漏洞。对此我们改进的策略有:①落实建筑垃圾管理利用责任制度;②ζ笠导忧考际跣怨娣叮虎劢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垃圾处理规范;④确立监管部部门和职责。

3.3 引入市场机制、培育产业发展

从国外建筑垃圾的产业发展可以看出,只有走产业化道路,才能更好的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在我国,只有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才能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形成产业。除了积极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建筑垃圾处理的市场化进程以外,政府也要对企业进行引导和扶持,运用政策、价格、财税和奖励等多种方法,保证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有相应的收益,才能培育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9]。

3.4 加大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以提高环保意识为核心,政府机构应加大宣传和监督管理工作,吸引广大群众参与监督、举报。努力改变传统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线性模式,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循环模式。

3.5 规范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相关标准

建筑垃圾再循环所制成的各类再生产品,尚未形成规范成熟的技术标准。应该和传统建筑材料一样,对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规格、分类、验收、储存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确保建筑垃圾再循环产品的质量。

4 结论

在我国如此险峻的建筑垃圾形式之下,为保证人们基本的生活健康,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筑垃圾的处理刻不容缓。本文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进行建筑垃圾处理的研究,提出了建筑垃圾处理的策略。

在未来的几年里,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提高、旧城区改造的进行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展,建筑垃圾的产量仍旧会增长。而前些年建筑产业的疯狂扩张、环境的日益严峻和天然资源的逐渐匮乏无时无刻警告我们必须加快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发展。建筑垃圾的处理对于我国来讲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其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任务,也需要我们共同的参与,相信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全民参与下,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一定会取得巨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陈家珑,高振杰,周文娟,李飞,周理安,严新兵,孙丽蕊. 对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的思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06):47-50.

[2]Bruvoll A. Taxing virgin materials: an approach to waste problems[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1998, 22(1): 15-29.

[3]Hu J, Xiao Z, Zhou R, et al. Ecological utilization of leather tannery waste with circular economy model[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1, 19(2):221-228.

[4]Raut S P, Ralegaonkar R V, Mandavgane S A.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material using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solid waste: A review of waste-create brick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1, 25(10): 4037-4042.

[5]应樱,徐红专.基于3R原则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对策研究[J].商,2013(15):270.

[6]李广志.对做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经济评价的几点认识[J].石油工程建设,2003(02):43-46.

[7]韩士峰.试述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的措施[J].智能城市,2016(02):136-137.

建筑产业化现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古建筑;室内环境;复原;虚拟技术

大部分古建筑在不同程度上遭到破坏,失去了其永久性的特征。现在,为了保护和重现这些珍贵的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人们一直在寻求解决的问题。关于虚拟复原古建筑的研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保护古老的建筑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在各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中,虚拟修复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受到损害或因为不存在而测量困难的古代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数字技术支持数字修复为古建筑复原提供技术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建筑是自然环境、建筑艺术、建筑系统的内部结构的完整性构成的,自古以来,灵活的室内装饰,丰富的建筑空间在许多古代建筑中都有突出的运用,小巧玲珑的房子,雄伟的宫殿,室内环境与室内装饰艺术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取之不尽的。突出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是中国传统的古代建筑的表现。

一、古建筑室内环境现状

这里提到的古代建筑的室内环境是指室内环境的通用组件,如室内装饰、装饰、家具、家具、雕塑和壁画。大部分老建筑的室内环境在历史的进程中,遭受严重损坏或完全改变,室内隔断、家具和电器、和其他基本被毁。古代建筑的保护和修复通常只维护和强化建筑的形状和结构,室内环境保护的建设步伐还有很多差距。或者有一些零星的民间收集家具摆设以及书法和绘画等。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建筑在现代社会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的社会,一直承担培养民族文化传统的责任。而丰富的室内装饰是教育功能反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作为一个历史而恢复古代建筑,还是为了经济发展,室内环境都应该被包括在一个统一的设计保护的范围。古建筑的室内环境失去保护的原因有很多。第一,除了小批宫殿古建筑室内环境保护比较完整,大多数古建筑室内环境没有受到重视和及时纳入保护。第二,古代建筑内部环境的整体系统研究还留下一定的空白,对其理解的重要性也得到加强。第三,经济因素极大地限制了需要古老的建筑室内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有限的维修基金应首先确保建筑本身的维护,所以忽视了室内环境保护。

二、古建筑室内环境特点

1)古建筑室内环境文物价值的重要性和整体性。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装饰,尤其是木材的施工工艺,其发展体现在在装饰、装饰和家具中。因此,室内环境的建设包含的文化价值是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保护的古建筑应该包括内部环境。虚拟复原技术对古代建筑具有重要意义。复原可以体现其完整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2)古建筑室内环境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古代建筑装饰室内环境包含丰富的内容,如绘画、雕塑、绘画、壁画、家具等,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观代表了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高度,反映了艺术家、工匠、文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除了自己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装饰材料,室内环境的组织原则还体现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例如,中国建筑中装饰的应用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同的环境与装饰,经过明确和细化,环境的意境和韵味便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具有同样作用的还有字画、对联的运用。而且,古代建筑家具陈设的室内环境。选择的家具风格以及布局空间,也反映了深刻的伦理思想。年长尊卑的观念和古建筑的规则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反应在结构上。此外,传统观念的祝福含义也广泛用于装饰和陈设,反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3)古代建筑的室内环境艺术的构成已经应用于各种形式。通过各种各样的装饰以及不同的展示方法,以满足道德需要,使用功能和审美情趣的共同需求。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古代建筑的室内环境体现了形式的多样性的统一主题。在建筑施工技术方面,古代建筑的室内环境是灵活的,可以拆卸。木框架结构的古代建筑提供了一个创建开放透明的内部环境的物质基础。古代建筑保护不可移动的木架,可用装饰绘画、天花加以保护。对于空间使用不同方向的改造,屏风是一个分割灵活的手段。此外,古代建筑门窗,窗户,许多地方的装饰都很容易去除,这些部分艺术价值很高,也反映了现代建筑的可持续性的概念。因此,可以说,古代建筑室内空间反映了结构和艺术的完美统一。

三、古建筑室内环境数字化复原方法

1)三维扫描技术。现代建筑技术发展速度很快,虚拟现实建模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各种三维扫描技术的诞生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古建筑信息数字化的研究和应用。古建筑复原三维包括:三维数字三维信息采集、三维建模和纹理结合,目前在古建筑中使用的三维数字技术进行了总结:数字摄影测量、光学结构采集和三维激光扫描三大类。近年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已发展成为从数字摄影到数字空间解析的全数字化成熟技术。所谓结构光,是指由光线在物体表面上的投影所产生的明亮的条纹,物体的线的变化引起的线的变化,使物体的表面高度变化。光接入技术的结构也获得了三维几何数据的优势,但它受有深度的现场拍摄的投影和图像问题的影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适用于近距离、高精度的扫描需要。三角形激光扫描精度可达几十微米。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够快速获取物体的的三维几何信息。单色激光扫描一般需要联合个人数码摄影来捕捉文物的图像,映射到图片来完成结合或结合的拍照丈量组合的图片信息。2)三维建模技术。传统建模方法是根据人工测量的建筑结构,体型,细部构造尺寸数据,利用CAD。3dsmax和其他建模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基于三维扫描方法可以更准确快速的对这一过程。通过扫描物体获取表面点的三维数据。这些三维数据称为点云,对得到的点云进行三维提取,曲面重构,就可以建立CAD三维模型,一方面可以在CAD模型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转入其他建模渲染软件进行再加工,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扫描对象(如古建筑的砖,木,石雕刻)。通过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的生产和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包含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虚拟古建筑的三维模型可用于空间导航的演示动画,也可以用于许多其他方面的电影和电视,也可以成为优秀的旅游纪念品、文化宣传教育信息。同时,文化遗产建筑的形成三维数字室内和室外模型、雕刻模型,深度扩展的开发和使用也更加方便。如使用逆向工程进行雕刻。

四、古建筑室内环境数字结果的应用

1)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古建筑装饰构件产业化生产。古建筑的装饰构件(如古建筑的砖,木,石雕刻)在现代建筑装饰。家居陈设,旅游纪念品等行业中仍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潜在的巨大的市场。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和逆向工程技术,可以在家具与木制品行业中进行规模化的产品生产。2)基于三维数字化模型发展文化产业。古建筑室内环境的三维模型包含了丰富的装饰、空间、历史等信息。它反映了不同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文化产业开发的角度问题这些差异和特质正是开发不同文化产品的基础。这些文化产品可以包括书籍、音像制品等,另外还可以包括利用三维模型进行的动画、影视特效、游戏开发等。

五、结语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古代建筑的协调以及室内环境丰富、完整和统一完美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目前,除了皇家宫廷室内环境的一部分被更好的保护起来,大量分散在各地的古代建筑,室内环境的现状令人担忧。雕塑、绘画、家具和其他古代建筑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古代建筑室内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是一个科学研究工作,是具有价值的。同时,室内环境的得当保护,或虚拟修复的历史空建筑不仅为当地旅游业增加新的资源,而且能够增强吸引力和内涵。

参考文献

建筑产业化现状范文第8篇

关键词:青岛经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

1.引言

体育产业应该以体育活动和体育产品为主要内容,通过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培训和体育技术信息咨询等方式,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的产业。体育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发展愈发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当体育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时,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结合,有助于经济转型,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推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体育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促进了娱乐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创造了价值,促进了体育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身心健康的精神与物质生活需要,提高了全民身体素质,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青岛作为山东省经济与体育龙头,有其独特的城市本土特色和地理位置优势——“山、海、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城市,青岛更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沿海优势,做足海上运动文章,建设亚洲一流、国际先进的海上运动基地,成功地打造出中国的“帆船之都”。

青岛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孕育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已进入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体育竞赛表演业快速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规模不断壮大;体育中介培训逐步展开;体育用品制造、体育用品销售市场逐步扩大;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体育旅游、体育出版、体育建筑、体育信息等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以英派斯、双星等一批体育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形成一个多业并举、门类齐全的产业链。这时就需要体育作为一种产业,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引导消费市场。只有引导消费,改变消费结构,才能带动市场、拉动市场需求。

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产业发展,青岛市体育局更是决定对青岛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思路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和系统梳理,历经一年的筹备编撰工作,《发展中的青岛体育产业》正式完成。

然后,青岛市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知名企业偏少,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竞争能力也不强。面对这些后天不足,体育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之策与民众支持。

2.充分利用沿海优势,发展特色体育展业,提高竞技体育发展水平

2.1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建立“帆船之都”新形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增强广大市民的体育健康意识,宣传和普及帆船比赛知识,不断拓展帆船运动规模,运用品牌效应,以奥帆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使广大市民“知帆船”、“懂帆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配套建设升级帆船基地,开展各层次的帆船普及活动;积极承接、举办各类帆船比赛,营造浓厚的帆船运动氛围,树立青岛市“帆船之都”新形象。

2.2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拓宽第三产业市场,优势互补。体育产业的发展既关系到人民身心健康,又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引导群众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合理运用青岛市体育旅游优势,健全体育产业链,不断向市场化、社会化迈进。利用品牌赛事拉动旅游效益,并促进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如在2012亚洲羽毛球锦标赛,提高城市品牌,提高民众羽毛球运动热情,吸引国内外旅游观光客,以此为契机,完善羽毛球运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体育健康消费,互补于医疗卫生消费,降低社会负担。

2.3加大力度,调节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缺陷,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机制。借大型体育赛事,健全青岛市体育经济体制,推进本地体育运动品牌与各种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流动与竞争,促进本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健全规范的体育产业市场。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减少政治性干预,并向国际化看齐,减少体育产业税收,加大体育公益活动政府补偿力度,且在青岛市优势体育项目,如足球、羽毛球、水上运动的基础上,推进体育赛事创新、体育船业创新,使青岛体育产业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2.4启动奥运在即计划,在即将开启的奥运赛事上再创辉煌。科学规范地制订青岛市体育健儿培养计划,不断拓展优势项目,形成合理的项目布局;建立起一条科学、有效的人爱培养渠道,强化对现有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训练,积极扩大和增进体育健儿向省队乃至国家队输送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和教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青岛籍运动员借助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交流策略提高竞技水平,在奥运赛场上绽放光彩,取得优秀的成绩,再创历史。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实现体育产业社会化,民众化,培养全民健康意识

3.1政府应加大体育产业的宏观控制力度,制定鼓励中小体育企业发展政策,建立多渠道体育产业融资机制,实现体育产业经济增长多元化。青岛市政府应当扶持一些大型体育企业,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支持。在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更应实现体育产业与其他服务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规范的制度实现产业间1+1>2的整合力量,从而实现带动青岛经济发展。

3.2青岛市政府应结合全民健康运动理念,培养民众的运动兴趣,加强民众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民众良好的体育锻炼方法,开展适合民众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消费观,同时加强小区体育文化建设,适当开展易于举行的体育竞赛项目。特别在学生群体中,更应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引领学生体育健康潮流,从而未来的青岛市体育建设做好铺垫作用。如凭借青岛市沿海优势,建立起以教学、训练、比赛为目的的沙滩排球基地,或利用其优良的沙滩资源,举办大型沙滩排球比赛等,从而使青岛由“帆船之都”转型为“海上运动之城”。

4.实现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4.1为了使体育产业成为青岛市的朝阳产业,必须建立合理的战略与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律与规范加以引导,完善市场化体育产业法律体系与监督管理体系,组建一批本土体育产业生力军,对体育产业优势加大开拓力度。

4.2扶持体育中介企业,实现不同层次、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教师、各体育基层工作者得到充分的信息,使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政府应建立起一套适应体育市场竞争机制,维护从事体育产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4.3利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层次的目标,不同项目,发展和扩大体育人口,开拓更加丰富的体育资源,充分发挥体育团体、组织的优势和积极作用,拓宽体育竞赛项目。如在节假日举行固定的体育竞赛项目,同时组织举办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群众竞赛、体育表演等。

4.4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制定详尽的政策法规,给予社会组织权利,支持鼓励其举办体育赛事,推进运动项目的体企联姻,对体育无形资产加大开发力度,形成青岛市的体育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徽记使用权、名称经营权、运动会冠名权和广告权,等等。同时建立完善的产、供、销经营网络;对体育产业领域的市场空白进行扫盲;建立完全职业化的俱乐部;多建立以经营型为目的的体育场馆,等等。

4.5加强人才培养。成功举办奥运会需要一大批既懂体育专业、法律,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体育产业必须大力发展这方面的人才,我国的体育市场还很不成熟,这方面人才相当缺乏,要想使体育产业走向世界,加大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5.结语

总之,体育产业是体育发展中遇到的新名词、新问题,体育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缺陷,其产业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优惠扶持政策,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政府要给予优惠政策,给予大力宣传,开发几个有巨大潜力的体育市场。体育主管部门要尽快脱离依靠政府投入办体育的模式,走自我发展的道路。加快产业化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要尽快落实到实际当中,走产业化道路,是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另外,还要提高市场意识,搞好奥运营销。中国体育产业一定要借助奥运会这一契机,加大体育营销力度,以寻求更多赞助商加盟,增加体育产业的产值。我们已提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概念,应通过奥运会的举办,系统总结我国体育营销方面的经验,继往开来,使奥运经济与体育产业化相得益彰,互为推动,互为促进,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就应把两种战略放在一起考虑,共同开发,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张楠.我国体育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03).

[2]汪全胜,陈光,戚俊娣.论营利性体育组织在《体育法》中的确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05).

[3]匡勇进,曾丽君,伍方荣,黄代华.体育产业发展的理性探析[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