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学效应;体育教学;实效性;教学实践

近年来,教育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体育心理学。它侧重从体育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学生的基础及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出发,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设置适合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导向、指引、操作、调控、测试等功能,决定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影响教与学的方法与策略,也为体育教学评价提供依据,而且探讨了体育教学设计中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通过运用心理学效应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在教授给学生体育知识之前,教师应该设计本节课的课程安排。首先应设定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方可以指导我们的体育教学,其目标要反映学生的行为的变化、陈诉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其次,教学的内容要符合以下3种要求:符合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贴合学校的要求。综合3个方面,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再次,进行实际授课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进行分组,小组学习,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可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使大家更好掌握所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健美操时,男生较为害羞,不认真学习,相互打闹,学习效果远远不及女生,这时为了纠正男生的学习态度,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大家一起做健美操,跟着音乐起舞,做错的同学要接受真心话、大冒险的惩罚,男生不认真学习,肯定错误百出,通常采取较为整人的惩罚措施,督促男生更好地学习健美操;或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比赛练习学过的健美操,如果输的队伍,全组要接受跑步3圈的惩罚,如果因为自己训练差,影响全组人的成绩,面子上会过不去,因而这也可以变相的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体育教学策略的心理学原理

体育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达到体育学习的目标而对学习步骤和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组合和精巧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创建相应的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情绪和心理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创建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使体育课堂激情飞扬。例如:教师在教授我们五步拳时,我们认为很难学会,她将我们进行分组,每组有2个学得好的有5个基础较差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间互帮互助,最终每一个同学都能很好的掌握五步拳的要领。课后老师又教我们太极的练法,供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学习,使整节课安排的十分有条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体育课堂学生不良行为的控制

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往往受不到重视。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较小,给予学生活动的场所过小;体育设施不完善,体育器材得不到很好的维护,造成体育课的人气逐渐下降。同时学校一般一周只安排一次体育课,在考试者甚至会取消体育课,因而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往往只是为了提前下课早吃饭或是去校外取快递,根本没有多少人在认真上课。针对学生这种心理,教师可以运用非语言进行控制,如一个犀利的眼神、慢慢走到你身边,碰一下你等身体语言,这可以有效的避免尴尬,而且可以提醒你好好倾听老师的授课内容;提供学生的表现机会,当教师在授课时,学生很乱,干什么的都有,这时可以问一下同学们有什么新鲜事,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及时制止不良的行为,当学生运动不规范时,及时的进行纠正;老师在看到学生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后,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指导学生纠正这些错误,与他们进行谈心等活动,有力的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师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来传授给自己的学生。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课堂混乱,有力的制止了学生的不良行为。总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终生锻炼的意识,这是国家对体育锻炼“健康第一”的召唤。现代体育教学正在不断完善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再适应于这个日益变化的社会,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变更教学方式,综合现代教学中分层教学、合作教学以及有效性教学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近几年心理学发展迅猛,而且心理学应用到日常教育学领域日益受到重视,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制定符合他们的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主体,抓好课堂教学管理,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设计出有魅力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建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外锻炼的机会,带领大家做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巧用心理学的原理,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能、智力因素,最终进入到良性循环的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文鑫.中学体育课堂有效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崔艳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王罕翡.巧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普通高校体育公选课教学质量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7:116-117.

[4]李丽.《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总目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3:115-152.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学;身体练习;体育教学

1引导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自我思考能力

学生在接受大学体育教育时,大脑的思维活动与肢体的练习是伴随进行的,特别是当今年代艺术院校中的大学生,在受到挫折和心理障碍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和情绪更处于一种消极和自闭的状态。而在这个关键时候,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走出“阴影”,跳出情绪和心理的“陷井”,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重新投入到新的学习阶段。该文的作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和改进。第一,通过表象训练来引导学生获得各项运动技能,同时使他们积极思考。人的大脑对过去事物的感知和在其的基础上的再现,就是表象。很多的体育竞赛中的运动员就是通过表象的训练方法来进行训练,最后达到竞技的水准。但同时,运动表象如果不清晰或者是没有,则达不到训练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方式调动学生各个肢体部位参加到体育训练中,使用体育器材,来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奠定基础。打个比方,在学生进行前滚翻练习时,可以使用瑜伽球、钢笔、粉底盒等器材进行演示,使学生们直观地知道球体的物体滚得比方体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需要教师在一旁进行科学地说明,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第二,通过第一步在表象训练的基础上加上想象的练习,训练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它是人们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包括过去的、外域的或未来的事物,想象的反映对象已超过了直接知觉的范围。正是利用想象这种超前的特性,能够让人预想下一步,而使用的手段、行动、结果都更容易实现。人类行为与动物本能行为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在于能自主地预想事物发展的能力。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在表象训练的基础上逐渐进行想象训练的渗透,这样能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一旦学生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发挥想象力创造就是信手拈来。而创造想象则是根据特定的任务,自己根据心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新形象的过程。比如:体操动作、武术套路、体操造型等的创新都是运用创造想象。注意,创造想象不是由现有事物再造的事物,而是根据大脑思考再重新臆造的新形象。所以,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将创造想象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为了锻炼学生自主地创造能力。

2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集中注意力是学习、获得技能、技巧的基础。注意力指的是大脑有意识地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而指向性则是客观在众多事物中选择出一个或者一组对象进行集中的分析。集中性是指选择一个对象或一组对象,在审视的过程中对其他对象选择无视,确保对选择对象有准确地客观反映。注意是一种态度,它不能离开直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而独立存在,它们是一个统一的系统,而不是单独存在的。在艺术院校常规的体育教学当中,基层体育教师应该多运用注意力教学,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专注在某个事物或技术动作中。做这个练习是有目的性的,体育教师必要的时候还要加入意志、意念的练习,努力培训和提高学生的注意训练。意志努力的注意力训练是一种主动服从于当前一定任务的、并且受人的意识控制的一项专门性练习。在训练过程中实现了学习、训练等现实任务时,有益于注意力训练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在实际进行心理训练教学中保持“有意注意”是高效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必备条件。第一,对目标任务的认知。如果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理解愈加清晰深刻,则对完成训练的愿望则愈强。比如,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清楚地讲述该节课的训练目的和任务,同时在上课期间反复强调课程的目的性,则会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愿望完成训练。第二,利用兴趣完成教学。在上课期间有意注意需要兴趣来间接维持。比如,一个正在进行体育治疗的患者,其本身对体育活动是不感兴趣的,也就是无直接兴趣,但他对运动可以治好疾病、恢复健康有兴趣,也就是有间接兴趣,所以他能长期注意坚持锻炼。第三,加强意志的培养。体育训练项目往往是枯燥无味的,由于体育教学环境等因素往往会导致注意力分散,所以必须加强意志力来抵抗外界的干扰,形成一心一意学习的习惯。同时锻炼自己在受干扰环境下学习,培养意志坚定的品质,稳定良好的学习状态。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注意力的训练对教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3生动的直观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在现如今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当代的艺术院校中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练习过程是以直观的感知作为基础,如果基层体育教师能发挥应用心理学直观、感知的作用,在其各个方面上提升艺术院校中的大学生直观感知能力,让学生们运用自己身体的“位移”来感知新体育动作,在实践与摸索中学习新的体育技能,切身达到自学、自练、自我提高的效果(动作的形成过程分为4个阶段:分化、泛化、自动化、巩固与提高),从而达到学习效率提高。直观感知是人体在客观事物的直接影响与作用下,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做出的直观反映。在当代艺术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是以直观感知作为学习的基础,所以基层体育教师发挥艺术院校中的直观特长,这样才会对艺术生在学习和接受新的体育知识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举个例子:在进行“原地侧向推实心球”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进行示范做动作练习过程中,在原地侧向推实心球动作时,仅仅做好了伸臂和拨球的动作,而忽略了原地做好蹬地、转体及最后挺胸的完整动作,而作为一名初学者的学生会在直观作用下,进行模仿,从而忽略蹬地、转体、挺胸这几个关键的环节,而体育教师伸臂和拨球的技术动作,这样小的肌肉群的动作教学效果不明显。所以在教动作要领时,必须做到言简、准确,让学生能直观理解。同时,教师的示范动作尽量做到到位、准确,充分发挥直观作用,还能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快速地掌握动作要领。

4结论与建议对策

通过上述的分析与最后总结,在当代的艺术院校体育教学当中的大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时每刻都会随着社会的变革进行着复杂的心理变化,这就要求当代的基层体育教师,应熟练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和运用心理学基本规律的核心观点,这也是当代基层体育教师必备素质,该文笔者烦请各基层体育工作者在以后的教学与训练中,对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心理情绪的变化进行时刻监控,提高重视当代艺术院校中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加以配合到实际体育教学当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田一多.艺术院校体育心理学探索与实践[D].天津体育学院,2006.

[2]王鑫,张华.论我国高校艺术院校心理学教改思路与实践[J].杭州师范学院院报,2007(289).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范文第3篇

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 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 的心理现象表现的特点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投稿期刊高 校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大学生, 他们不但生理发育 已经完善, 心理也已达到相当水平, 因而在高校体 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 理学的教育已 具备了可能 性, 本文着重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国家级期刊征稿以期探索一 些规律性的东西, 供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借鉴.

1 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运动心理学教 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 1 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可能性

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 1 9- 2 2 岁, 在这个年龄 段, 他们的肌肉、骨骼已经发育相当水平, 内脏器

官也已完善, 能够从事比较繁重的工作和参加激 烈的运动; 同时在心理上也达到一定水平, 大学生 的感觉、知觉、情感、意志、注意、记忆等趋于完善,

神经过程也呈现一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1] . 另则, 高校的体育教师一般都受过普通心理学和运动心 理学的教育, 他们能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

运动心理学的教育. 因而,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 运动心理学的教育, 已经具备了可能性.

1. 2 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是一项教育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 大 学生不但能增强体质, 发达肌肉, 改善体型; 学习 一些体育的知识, 掌握一些体育的技能和科学锻 炼身体的方法; 而且在各种体育活动中, 学生的情 感、意志、感觉、知觉等心理品质也会得到改善; 另外, 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也是体育教学的

一项重要任务.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 教育, 能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体育学习和竞 赛中得到很好的发挥; 并在控制和学生自控一定 心理状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 在高校体育 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有其必要性.

2 运动心理学可供选用的主要方法

2. 1 放松训练法

学会放松, 有助于大学生在体育学习时控制 需要保持放松的肌肉, 克服紧张和急躁情绪. 第一 阶段主要学会体会肌肉紧张时的感觉. 该阶段的 训练内容主要有收缩肌肉群, 注意体会其感觉; 再 放松肌肉群, 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 第二阶段放松 的时间已缩短, 紧张感已消除, 并继续运用将注意 力集中于呼吸的技术. 在呼吸和放松的过程中, 使 用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提示语. 第三阶段大学生已 能够通过注意力集中于呼吸的技术进一步缩短放 松的时间, 这时应锻炼自己通过运用集中注意力 的技能, 在并不安静的环境下达到放松的效果.

2. 2 思维控制法

思维对于行动的影响往往超过人们的想象.思维能够影响生活, 也能够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

的效果. 思维控制法第一步要克服消极性思想[ 2] . 其主要做法一是以积极的方式利用消极性思想; 二 是要控制消极性思想. 思维控制法的第二步是要培 养积极性思维. 也就是要保持一种积极性的自我形 象.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 培养自信心.2. 3 自我调节法

自我调节法有助于提高兴奋程度和积极上进

的愿望, 而且既包括心理上的良好状态, 也包括身 体上的各种良好的感觉. 要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建 立起一种积极上进的愿望, 如竞赛中的获胜等, 捕 捉并控制住这种感觉, 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争取更 大进步的心理状态[ 2] . 另外, 也可提高身体的兴奋 性. 可通过与人交往、听音乐等方法使身体兴奋起 来, 通过训练使身体达到良好的 巅峰 状态.

2. 4 心理演练法

心理眼帘法是运动心理学的一种最有效地心 理训练方法. 它通过对运动形象进行心理演练, 可 以使训练者的心理和身体融洽地结合一个整体. 这种方法通常要求先放松, 然后对比赛的情景进 行心理演练. 这样可以使训练者在竞赛前做好心 理和身体上的准备, 对比赛的发挥十分有利. 心理 演练法的第一阶段先进入完全放松状态, 然后想 象一个自己熟悉的活动场面, 并让自己身临其境, 重复数次. 第二阶段还是先进入放松状态, 再想象 原放松场面; 再放松, 再想象一个成功的比赛场 面, 再放松; 重复数天, 一天数次. 第三阶段先确定 目标, 然后再运用不同的程序去实现目标. 如为校 运会做准备, 则在校运会前的五天里, 连续每天进 行一次心理演练.

2. 5 能量控制法

速度、耐力、速度耐力等人体运动的能力都要依靠体内能量的支持. 作为大学生, 他们通过体育 锻炼和体育学习, 已经具备一定的能量, 这就需要 正确合理地体会和使用能量即用心理控制主导着 体内能量的最优化使用. 在第一阶段, 训练者通过 练习认识体内存在的能量, 从而达到冬至能量. 第 二阶段, 通过练习, 依靠控制紧张、放松、注意力集 中, 以及积极性的思维控制多种心理技能, 来防止 能量的分散. 第三阶段, 通过练习, 能够在 自己空 间 对其它人、对客观物体、或对任何 威胁 了 自 己的空间 的事物( 甚至包括气候条件、裁判等) , 进行心理上的控制和支配.

2. 6 刺激训练法

刺激训练法即通过某一特定的体验, 对训练 这的心理进行强刺激的方法. 如你参加过蹦极跳, 在你站在跳台上看者几十米以下的深处, 你会顿 时觉得毛骨悚然, 异常紧张. 再如对学生进行超长 距离跑或极限强度跑, 也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强 刺激. 通过刺激, 使学生心理受到冲击, 意志得到 锻炼. 还可以采用 行为刺激法 、 穴位刺激法 、声音刺激法 等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有不同的阶 段, 也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化. 都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运用, 必将得到满意 的效果. 这种训练方法, 教师应对训练内容预先进 行精心的设 计. 目的性要明确, 训练次数不能过多.

2. 7 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把拟定的反映方案和应付策略在拿到实际场合去检验前, 先在尽可能逼真的情 况下演习这些方案和策略的方法. 训练者可用来 有效地更好地对付面临的考核和竞赛. 可模拟不 利条件下的练习, 这样会使自己在进入预计可能 出问题的场合时, 带来一种积极得多的心理倾向, 有助于完成你本有能力完成的事. 还可以模拟真 实场景来练习、克服和学习对付各种可能出现的 运动事故. 模拟训练法还有超量模拟、模拟他人、 角色扮演等方法.

2. 8 集中注意力训练法

集中注意力训练法是指通过训练, 使自己在应该集中注意力的地方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控制注意力的训练、克服其它影响注 意力的障碍等训练来达到目的.

3 注意事项

3. 1 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

俗话说 要给人家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 .高校的体育教师一般具有教高的水平, 学习过普 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一般知识, 但要在体育 教学中融入运动心理学的教育, 还需要再学习. 因 为现代社会发展飞速, 知识更新更快, 如不学习新 的知识, 就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再则, 要对 大学生进行运动心理学的教育, 教师不仅要通晓 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 还要掌握运动心理学的 各种方法、手段, 才能在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心理学 的教育时游刃有余. 另外, 教师也需要在学习普通 心理学的过程中, 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

3. 2 运动心理学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 育过程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因而运动心理学的 教育应该是 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 教育过程. 首 先, 在制定各种体育教育计划文件时, 应制定相应的运动心理学的教学大纲和计划, 以保证教育的 计划性; 在制定体育教学课时计划时, 要注意渗透运动心理学的内容; 另外, 还要根据学校的体育工 作计划, 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学的教育.

3. 3 实施运动心理学教育时要有耐心, 遵守其客 观规律运动心理学的教育需要受教育者要有一定的 心理学素养, 这种素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 另 外, 一种运动心理学技能的掌握并灵活运用, 也需 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还有, 一种运动心理学技能 的熟练运用, 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 不能指望在一朝一夕就掌握 并熟练运用, 这是 不现实的[ 3] . 因 而, 只有遵循其客观规律来进行, 要有耐心. 另外, 要精心设计, 目的要明确, 次数要适宜.3. 4 运动心理学教育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要注意 个性化 教学

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既要在平时的体育教育中 渗透, 也要在考核、竞赛等活动前有的放矢的进 行; 既要给大学生开 大锅饭 , 也要给一部分大学 生开 小灶 . 因为学生心理素质的个性差异, 心理 素养的不同, 同样的教育方法可能对一部分大学 生奏效, 但对另一些学生却收效甚微. 所以, 在对 大学生进行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时要注意 个性化 教学,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 5 在实施运动心理学教育时要注意 二结合一要师生结合. 实施运动心理学的教育时, 教 师是教育者, 大学生是受教育者, 这两者的结合非 常重要. 由于大学生对运动心理学的知识知之甚少, 不少的同学对 运动心理学还报 有一种 神秘 感 ; 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之持怀疑态度, 因而, 教师 要利用和大学生接近的机会, 对大学生进行宣传, 宣传运动心理学的科学性, 打消他们的疑虑, 创造

一种良好的氛围, 使大学生能自觉地接受运动心 理学的教育. 二是注意把运动心理学的教育和普 通心理学的教育结合起来. 因为运动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在体育运动这一特定对象内的运用、提 高, 而普通心理学是运动心理学的基础. 提高大学生的普通心理学的素养能使运动心理学的教育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范文第4篇

一、高校体育拓展训练依据的心理学原理

(一)体育拓展训练形式和韦纳归因理论相符

高校的体育拓展训练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动静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韦纳归因理论中已经明确的提出,人们一般会把成功或者失败归结为某一种原因,这个要素对人的体验、情感以及工作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韦纳的理论中,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有能力、运气、努力程度和任务的难易程度。通常来讲,善于追求成功的人都会把成功认为是自己能力比较强的原因,若是遭遇失败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在思维中已经形成固定模式,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同样的,也存在相反情况,避免失败以及害怕失败的人会把成功看做是运气的原因、任务的难易原因等等,失败的要素被认定为是自己能力不足,这样的人就是把成功和失败都归结为外部因素,由此也认为成功的把握性不足,这样的人会有一种退避的心理态度。

高校的体育训练在个人项目上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内部控制点,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学习时会认为很多科目并不在自己的能力掌控范围内,需要经过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这样学生在参加拓展训练的过程中都是使用新的思想来思考问题。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明白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这种暗示的强化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二)学习形式和迁移理论相符合

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过程中,也依据了心理学理论中的迁移理论。它主要是指以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迁移理论当中,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共同要素说,这个理论充分的展现出不管学习者本人是否能够察觉到要素存在共同性,其都是真切存在的。后来,贾德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深化,主要思想是一个人如果能够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概括,那么迁移就完成了。高校的体育拓展训练也是教??在对多种精选性游戏的挑选下进行组建,每一个训练项目都存在自己的哲理性。例如,在《独木桥》的训练中,就是以挑战自我和战胜自我为前提,每一个人在过了独木桥以后都会产生深深的思考,并且看着别人过独木桥时的表现也能够联想到自己是不是会犹豫,是不是会选择勇敢的过去等等,这些都能够对学生未来的道路选择以及立场等等产生直接性的影响,高校体育拓展训练会在训练以后进行经验的分享,这样学生才能了解到这个游戏或者训练项目的趣味性,在自身生活以及学习之间找到契合点,通过和身边人的进行沟通交流,拓展学习迁移的范围。

(三)学习和认知理论相符合

学习认知理论中认为,学习不会受到外界环境所支配,并且被动的形成S R联结,需要主动的在头脑内部完成结构方面的造型,以此组建认知结构。学习不是在练习量增加以及强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反应习惯,而是一种顿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期待。有机体在当前的学习情况下依赖于记忆的抽取,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形成一种情景,这样学习主体就会受到预期目标的指引和支配,并不是从习惯出发。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学习主要以认知理论为基本,训练的流程也是按照认知理论中的体验、回顾、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等等,是体验式教学的样例,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以及填鸭式学习方式,也更加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主体性位置,让学生有更多亲自的体验[1]。

二、对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建议

高校的体育拓展训练能够让学生在思想上以及认识上充分的对自我进行定位,进而在内部控制点上也有相应的理念形成。高校体育拓展训练很多项目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看待事物的理念,懂得换位思考,这个理念对学生走入社会以后人际关系的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性作用。高校的体育拓展训练符合现代人的学习心理,也是一种体验方式的学习模式,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在心理学上被认定为归因理论、迁移理论以及学习认知理论。这些理论是完善体育拓展训练的积极方式[2]。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范文第5篇

1表象和表象训练

对表象的理解往往由于各心理学家研究目的、研究角度、研究观点等不同也不尽相同,在心理学中常将以形象为表征的心理现象分为表象、想象和心象。对于表象和想象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表象是大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1],想象则是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所形成的新形象。

随着表象研究的不断进展,表象也逐渐地进入体育运动领域并开始了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具体运用。由于表象训练法在其他一些心理训练方法中也常常被作为重要内容使用,因此在国外,心理学界普遍将表象训练作为心理训练的代名词,而在国内,心理学家们却是将表象训练作为众多心理训练方法之中的一种。马启伟、张力为对表象训练的概念进行了概括,认为“表象训练是指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2]”,这种概念已为国内心理学领域广泛接受。

2有关表象训练的理论依据

表象训练的理论是指围绕表象训练的作用机理而进行的理论解释。长期以来,它一直是表象训练研究的核心内容,以下几种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入手,试图为我们提供表象训练作用机理的合理解释。

2.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当人们对一种动作进行表象时,总会伴随有实现这种动作的神经冲动,从而引起大脑皮层有关的运动中枢兴奋,相应的神经就会支配肌肉进行难以觉察的运动动作。心理学家们将这种表象时引起的这种运动反应称作念动动作,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心理神经肌肉理论。该理论认为,表象训练对运动技能学习的促进作用是由于表象过程所激发的神经肌肉活动模式的性质,表象过程所激发的肌肉活动虽然很微弱,但它与实际的身体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3]。

2.2 符号学习理论

符号学习理论最初是由塞克特[4]率先提出的。符号学习理论认为表象训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或获得运动动作图示,并强调表象训练之所以对技能掌握有利,是在于表象练习可以为运动员在认知上做好计划和准备,因而表象训练对于认知因素为主导的运动技能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对于以运动成分或力量成分为主导的运动技能学习来说,通过表象训练来提高训练效果则需要较长时间。1983年菲尔茨和兰德斯通过对60多项有关表象的文献进行元分析发现,表象训练对认知因素为主导的任务的效果(效果量3.31)好于那些运动性为主的任务(效果量2.26)[5]。

2.3注意——唤醒定向理论

注意——唤醒定向理论认为:运动员进行表象训练可以将自己的生理唤醒水平调节至适宜水平;在实际的运动技能训练前进行短暂的表象训练,将有助于将运动员的注意指向于与实际运动技能训练有关的事物上,排除有可能干扰运动员进行实际运动技能训练的不利因素[6]。注意——唤醒定向理论认为表象训练不只是要在头脑中重现运动动作,更重要的是要重现达到运动技能最佳操作水平时的情绪状态和情绪体验,从而使运动员将自己的生理唤醒水平调节至最佳水平,提高运动员的自信,以此达到在实际运动技能操作时达到最佳水平。

2.4生物信息理论

生物信息理论又称心理生理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以信息加工为基础,认为表象训练可以理解为大脑信息加工或信息处理的产品,表象作为特定的信息结构可缩减为某种命题单位,大脑通过表象的组织功能对命题进行储存[7]。蓝最初假设表象具有组织功能,即通过大脑储存命题的功能,尔后他又提出,人们对一种表象的描述包括刺激命题和反应命题两类。刺激命题描述的是表象情景内容,反应命题描述的则是对这种情景所做出的反应情况。蓝和其它研究者在研究中发现,在做表象训练时,生理反应的量越大,相应的行为变化就越大;同时包括反应命题因素和刺激命题因素的表象训练要比仅有刺激命题因素的表象训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的量更大[8]。

3实验实施过程

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信科系09级选择两个武术选修班(每班30人),随机选取一个为实验班,另外一个为对照班。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也就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每次课的组织教法都是按既定模式进行,即按照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动作、学生反复练习、放松整理、小结这样的次序进行。

实验班在使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增添表象训练的内容。开始阶段也是采用顺进式分解法,最后两周进行完整练习,然后测试。

4结果与分析

4.1试验前测结果及分析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五步拳考核成绩对照表

注:*表示差异具显著性,**表示差异具高度显著性

从表1可以看出,两个班在经过两周的五步拳学习后,在动作规范性、协调性、熟练性等几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实验是在两个班学生在武术套路学习的能力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

表2 教学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状态焦虑比较

注:*表示差异具显著性,**表示差异具高度显著性

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焦虑状态上没有显著差异。

4.2实验后两班学生二十四式太极拳考核成绩的比较及分析

表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二十四式太极拳考核成绩比较

注:*表示差异具显著性,**表示差异具高度显著性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在身法、动作协调性、动作熟练性以及最后得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性检验显示两组差异具高度显著性,说明表象训练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加快学生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习,更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动作。

4.3实验前后两班学生状态焦虑的比较分析

表4 教学实验前后对照班学生状态焦虑比较

注:*表示差异具显著性,**表示差异具高度显著性

表5 教学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状态焦虑比较

注:*表示差异具显著性,**表示差异具高度显著性

表6 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状态焦虑比较

注:*表示差异具显著性,**表示差异具高度显著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状态焦虑问卷对学生进行了测查,第一次是在教学实验前,第二次是在二十四式太极拳测试之前。结果如上表:由表4可知,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的状态焦虑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在教学前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状态焦虑显著性降低。通过表6可以看出,对照班和实验班在教学实验后的状态焦虑水平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表象训练教学后,实验班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

5结论

表象训练法教学是先进的教学辅助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也弥补了传统教法在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不足,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状态焦虑,提高了教学效果。表象训练法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模式,必将给体育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出版社,2001

[2]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台湾东华书局,1996

[4]Sackett R S.The influences of symbolic rehearsal upon the retention of a maze habit.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1934,13:113-128

[5]Feltz D L,Landers D M.The Effects of Mental Practice on MotorSkill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Ameta-analysis.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83,5:25-57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范文第6篇

[关键词]拉夫堡大学 体育 专业设置 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86—03

拉夫堡大学是英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它位于英格兰中部美丽的莱切斯特郡郊外,主要建筑群坐落在风景如画的绿地中,校园宁静如画,是一个环境优雅的学习和研究的场所。拉夫堡大学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其世界大学综合排名稳居100—150名之间,国际声誉极高。在2001年度《金融时报》刊登的大学联盟排行榜中,拉夫堡大学和剑桥大学并列第一位。在2006年《时报》上公布的年度教学评估中,该大学仅次于剑桥大学,名列第二位。拉夫堡大学还曾6次获得女王周年纪念奖。尽管拉夫堡大学令人赞叹的地方有许许多多,而其全国排名第一的体育方面的成就与特色尤为世人所称道。因此,本人在英国进修期间,对该校体育学院课程设置及其办学特色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与研究,期望能对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与教学有所裨益。

一、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概况

(一)历史及发展成就

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始建于1909年,当时叫做拉夫堡体育技术学院。1919年改名为拉夫堡大学体育设施发展学院。1929年学院加入英国大学体育联盟,培养了众多高水平运动员。1931年体育系成立,1936年开设了体育专业教师培训项目,1937年开始在校园内开展体育游戏和运动训练,1952年开设体育专业课程,1963年更名为拉夫堡体育教育学院,1969年开设世界上第一个体育健身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班,1977年学院与拉夫堡科技大学合并。2002年8月,更名为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拉夫堡大学的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在运动科学、体育教育、体育管理和休闲健身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因研究成果出色,在1992年和1996年都学院通过了国际知名研究机构认证。此后,该学院继续发展。2001年12月,它晋升为五星级研究评估机构。2002年英国将女王年度奖授予该校。今天它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囊括体育教育、运动科学及康乐管理的国际级的研究中心。在2010年度泰晤士优秀大学指南——全英大学专业排行榜中,拉夫堡大学的体育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其中体育专业名列第一,解剖学和生理学排名第4,心理学位列第8。杰出的成就进一步巩固了其领头羊的地位。

(二)体育场馆与设施

拉夫堡大学因体育而更加荣耀,“一切为了体育”。这不仅是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的一句响亮的口号,而且也是他们整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教育、教学的指针。从外观看来,众多的体育场馆和完善的体育设施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拉夫堡大学校园里功能齐全的体育健身设施,能满足开展50多种体育项目活动的需要,被英国体育机构评定为最好的国家级活动中心之一。其体育场馆面积之大,设施之齐全,及体育学科专业之齐全,皆遥遥领先于全英各高等院校。它既建有标准的奥运会游泳池、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橄榄球和板球场、体育馆、健身房等,也有众多的一流标准的室内体育场馆,如羽毛球馆、篮球馆和体操馆等等(其国家板球中心是世界上最好的体育训练中心之一)。基于此,全英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奥运会队员,包括中国国奥队的一些项目的队员,都曾来此集训过。

二、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专业设置

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将运动训练科学的优势与人类科学系的生物学科和心理学科的优势进行互补并融为一体。尽管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的历史比较短暂,但其教师却大多是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和学者。雄厚的师资力量,使得该院能够进行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正因如此,在全英的体育专业评估中,该院各系几乎每次都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其体育学科被公认为全英最优秀的学科,当然,在全世界它也处于领先地位。

(一)本科生专业设置

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的本科生专业主要有六个,本科生在学完规定的课程后,可以取得理学士学位。

1 人类生物学专业。该专业主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体育运动的主体——人的相关知识。它首先让学生了解运动者最细微的结构单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然后上升到中观层面——运动者个体水平,最后上升到宏观层面——人口水平,即人类的整体。其课程为体育理学学士的必修课程之一。

2 心理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的设置可以为学生在各个领域里的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它又为那些即将从事心理工作的学生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取得该专业的学士学位,可以为那些准备加入英国心理学协会这一社团组织并成为其会员的学生提供一种基本的资格条件。该专业学制为四年,其学生必须有一年该专业领域里的实际工作体验。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范文第7篇

【摘 要】把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既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中专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需要。为此,要求我们体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选择上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中专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中专;积极心理学;体育教学

1.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研究取向是关注积极的人格特质,诸如自我决定、爱的能力、智慧、勇气、创造性等。具体包括情绪体验方面,强调主观幸福感、快乐、满足、希望等积极情绪体验;人格品质方面,培养创造性和创新性、勇敢、诚恳、团队精神等积极品质;社会环境方面,强调综合考察人的积极品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关系,积极的社区和积极的组织对人积极品质的影响。

2.积极心理学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促进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身心健康的高层次的合格人才。而积极心理学理念就是研究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挖掘人的潜力,把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既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中专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需要。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体现。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中专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3.积极心理学影响下的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3.1倡导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改革

快乐体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情感出发提出一种体育教学新理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快乐体育逐渐对我国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产生影响。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身体练习和群体的感染作用,让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的、积极的、能动的状态,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学生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乐于学习,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积极化。

3.2引进素质拓展训练和游戏内容——教学内容的改革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少了一些说教和灌输,多了一些运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它通过精心设置的一系列新颖、刺激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去体会、去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参与过程中,让他们的心理受到挑战,达到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增强自信,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锻炼学生面对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中专学校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大多数从事的是一线工作,在校期间进行拓展训练,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奠定基础。

体育游戏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一种方式独特的教学手段。体育游戏具有煅炼身体、富于娱乐、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等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在高职体育课中,体育游戏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简单易行,为中专生所喜爱,通过游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学习到了基本技术动作技能又愉悦了心情,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

3.3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技术的传授学习为主线,教学方法单一,突出教师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的现状是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普遍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的体育教学方法也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主体化,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观念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育教学方法改革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年龄、性别特点,以及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次教学。

3.4开展“领会教学法”和CBE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领会教学法”是把体育课的着眼点从传统的强调动作技术的发展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兴趣。“领会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6个部分,了解项目特点比赛概述战术意识培养应变能力培养技能演示巩固提高动作完成了解项目特点。“领会教学法”将训练学生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作为学习的关键,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掌握情况教授技巧动作。从而能使学生学会技巧和战术的协调配合,体验比赛带给他们的和成功感。

“CBE”其原文涵义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强调的是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紧紧围绕各种能力素质,同时又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能确实提高学生的兴趣,大大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超群.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57-59.

[2]熊涛,黄靖钧.高校体育中快乐体育教学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2010,(3):106-107,128.

[3]张瑛玮.快乐体育教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100.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运动兴趣

一、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教学的生理学和心理学依据

1.从生理学角度讲,小学生运动系统和呼吸系统生长发育不完善,血液中红细胞容积是成年人的90%,心脏每博输出量低于成人的40%~50%,肺活量小,在体育教学时,体育运动量不宜大,不宜做憋气和静力性的动作,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而不是单调的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的联系,要让学生在玩中教和学。同时,小学生大脑皮层的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正在发育中,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参与体育活动时活泼好动,且不能持久。学习运动技术时善于模仿,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易出现错误和多余动作,针对这些生理上的特点,体育教师应该研究出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2.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人们在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时所产生的倾向与爱好。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倘若学生体育兴趣浓厚,将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奋点和积极性,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获得身心上的和精神上的喜悦;倘若缺乏兴趣,将会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体育活动难以顺利进行,更不用说达到预期目的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心理学客观规律,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二、体育教学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1.利用游戏和比赛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兴趣

游戏比赛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例如,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愉快地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体育竞技性是体育运动的本质,通过体育比赛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修改比赛的规则,把比赛规则游戏化,降低体育比赛的竞争性,激发学生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2.创新课堂体育教学过程

设计新颖的教法、有趣的游戏,干净、舒适、安全的活动场地,先进的器材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建立快乐课堂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充分利用新颖的设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积极参与练习的需要、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学生奠定终生体育锻炼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如,50米快跑,过去就是一味强调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又累又厌烦,我们可以改变方法,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进行跨步跑,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步幅。教师就更应该利用游戏来结合教材进行教学。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过去就是利用沙池,学生排队练习,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由于贯穿了游戏教学,使学生的成绩和练习密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如,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带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跳之前问学生:“小兔子的耳朵是怎样动的呢?”然后先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耳朵动一会儿,接着教师又说:“看谁跳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谁最像小兔子。”这样,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再进行练习,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练习,不觉得累和厌烦。

3.分层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对体育运动参与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例如,在给学生上投掷课的时候,我以不同的投掷起点来挑战相同的终点,对素质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挑战自我;对相对素质差的学生给予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既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处于亢奋状态,能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能让希望生“吃得好”,还能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