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资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

教资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资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资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法律保障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302-02

一、引言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与相关企业在人才培养与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合作。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共有五章40条款内容,但只是概括性、原则性地规定了企业、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义务,没有强制性责任规定,而且是时间也久远,相对于我们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言,确实应该将修改完善之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保护与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姻”,成为国内第一个实践者。

二、从法律的层面对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进行思考

1.结合自身实情,充分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国外校企业合作的理念比较系统、清晰,各国政府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作了不懈努力。美国积极倡导社区学院与当地企业“合作教育”,制定一系列法规,推动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由国家立法支持的校企合作的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制度。其建立在坚实的法律基础之上,一系列的法规明确了企业应承担实践教学部分,并配备实践训练师等。英国、加拿大和日本同样重视推进这种合作关系。而在中国,企业作用的发挥,特别是企业如何来履行职责和义务还做得不够。这就要有相关的法律和相应的规章来进一步明确,从而使我们的校企合作能够沿着良性的轨道向前发展。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其除了在财政上大力支持外(职业院校的政府拨款占60%,甚至超过综合性大学政府拨款只占50%),就是对校企合作提供优惠的政策,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校企合作,引导效应显著。

现代学徒制作为校企合作教育的一种长效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丁大建说“一些发达国家实施的现代学徒制值得借鉴”,而中国目前对于学徒制的相关规定几乎还是空白。在学徒制培训制度体系中,加拿大政府通过立法详细规定了由行业所设立的资格体系认证标准及其培训机构的准入资质,同时规定了学徒培训体系中政府、行业、培训机构各自应承担的职责。我们在贯彻落实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还可以借鉴国内重庆、常州、宁波等地推动校企合作的做法和经验,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友好的宣传,结合地方特色,制定相适宜的政策法规。

2.政府以法律制度来规制,充分做到有法可依。《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精神就是“校企合作如何制度化,要建章立制”。2011年7月20日,教育部职成司巡视员、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在做客新华网时透露,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主要依靠校长和企业老总之间关系的问题,教育部拟出台相关法规予以保障,该规范正在制定之中。

政府应该健全职业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校企合作的法律框架,明晰学校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理顺劳动用工制度、工资薪酬制度等相互配套的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使所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机构都能在法律的规制下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6年11月下发了《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于2007年4月印发了《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其中的条款对企业有限制性规定,不利于校企合作的广泛开展,建议对其进行完善。

3.学校以法律制度为主体,充分保障企业的利益。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和把握,尤其我们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所以充分保障企业的合法合理利益是关键。作为学校一方,更应该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寻求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比如,可以成立校企合作的专门委员会或者联络处。专门负责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学校业可以和企业进行协商,在公平公正,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起草相关的文件作为协调双方关系的利益保障。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贺亮明提出,可以起草类似一下文件,《联合办学专向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等。要求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

《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第7、8条明确规定了职业院校和教师的相关权利和义务。毕竟我们的职业院校既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企业职工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的加油站,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基础作用,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这更需要我们国家对法律进行完善。

4.企业以法律制度为主导,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应该明确规定:接受学生实习是企业的一项法定义务。如果企业拒绝接受职业院校合理的实习要求,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当然,法律或者协议当中应当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三方的权利义务,指导老师的资格等应作出详细的规定。这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和企业是一个共生共荣体,二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教资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动画;动漫产业;应用型人才

为了对动画专业准确定位,探索高素质应用型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7月,我们开展了“动画人才培养适应性调研”活动。

一、活动概况

1、目的与任务

我校动画专业设置于2005年,2006年首次招生。为了贯彻落实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地把握专业规格、服务面向等专业定位,科学地构建“三大教学体系”,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迫切需要零距离感受动漫行业实际状态,真切地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情况。

调研任务有四:①动漫行业的现状;②动画专业人才需求;③动画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④寻找“产学研”合作伙伴。

2、准备工作

为使调研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认真进行准备。首先,根据活动目的策划并设计了问卷调查表。问卷设立了如企业规模、业务范围、产品制作平台、人才需求量、人才的基本要求、对人才最看重的方面、校企产学研合作意向等,共23个栏目、70多个选项。其次,我们编制了《动画人才培养适应性调研访谈提纲》。访谈内容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动漫行业调查;二是动漫人才需求情况和规格要求。再次,起草并印制了《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书》。另外,我们利用互联网收集了国内动漫企业信息,为实地考察提供选择对象。

3、调研活动基本情况

调研活动涉足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城市。调研组实地走访著名企业9个,高校1所,软硬件服务与供应商2个,工商管理部门1个;发放并回收问卷调查表12份;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份。另外,电话采访动漫企业2个,参观了第四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产品及技术应用展览会。

4、走访对象(动漫企业)简况

调研组所走访的企业集中在动漫业相对发展较快的“长三角”地区,多为国内一流企业,不乏跨国公司,有很强的代表性,是国内动漫业发展的前沿。因而,调研具有典型意义。如世嘉(SEGA)软件有限公司,是一家日资跨国集团公司,全球游戏业三巨头之一,老牌游戏制作机构;上影数码传播有限公司,其前身为上影集团电脑特技制作中心,由多家知名企业共同投资创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娱乐传媒服务企业之一,影响广大;盛大网络公司,是中国网络娱乐服务的先锋,市值超过百亿,大型国际化企业;东星(软件)有限公司,为日资跨国企业,全球最大的游戏外包制作公司;苏州鸿鹰动漫娱乐有限公司,台资企业,亚洲规模最大、产能最大的电脑化动画制作公司;杭州盛世龙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由业界知名的奇想数码动画扩建而成,是亚洲较具实力的数字娱乐内容制造商。这些企业规模大,一般有200名以上员工,盛大网络公司则达到2500 人;成立时间大多在1999-2002年间;实力雄厚,一般都拥有大型专业生产平台;业务范围宽广,服务面涉及国内外。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这些企业使用的应用软件以3DSMAX、MAYA、RETAS、COMBUSTION、FINALCUTPRO、AVID、LIGHTWARE3D、INFERNO、FLAME、SMOKE、SOFTIMAGE、AFTEREFFECT 等为主,生产性质不同有所不同。规模较大的企业均有自己专门的培训机构。有一位企业高管坦率地对我们说,其实企业并不完全信任高校,认为大学教学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大部分企业明确表示有与高校进行合作的意向,合作的前提是要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要拥有能够适用于生产制作的专业设备和制作经验的教师。另外,企业一般不愿意接受实习生。

二、动漫行业分析

(一)前景广阔――企业普遍看好动漫业,一致认为是朝阳产业

动漫产业是以卡通动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为主要生产内容的产业,涵盖了艺术、科技、传媒、出版、商业等多种行业,具有当今知识经济的全部特征,是全球热点。不仅是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就连印度、菲律宾、印尼等也已成为世界“动画工厂”。我国的动画产业链正在形成。据国家工商总局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10月,全国动漫制作机构已达5473家,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公布的信息,2006年国产电视动画片产量已经超过8万分钟。中国的动画产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苏州、广州、深圳、成都等地,长三角地区是动漫产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之一,沪、杭、苏三地均建立了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据统计,2004年上海动漫产值占全国游戏动漫产业总量的70%以上,2005年仅长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所驻企业直接产值达40多亿,带动相关产值320多亿。2005 年5月,苏州市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被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聚集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动漫企业,目前从业人员有3000 多人,动画电视剧年生产能力达到800集左右,生产的片长可达1.5万分钟。截至2005年7月,杭州已有动漫游戏企业5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影视动画生产制作企业20多家,游戏研发、运营企业20多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根据国外的统计资料,2005年以动画、游戏、电影、广告、宽带内容、多媒体产品、数字出版等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610.32亿美元,而中国动漫市场的潜在价值空间也达到了1000 亿元。动漫产业创造的价值是惊人的,我们走访的企业一致认同动漫产业是朝阳产业,他们深信动漫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参观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产品及技术应用展览会,据官方统计,三天展期参观者逾14万人。通过以上数据可以断定,动漫产业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之一。

(二)道路曲折――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链尚不成熟

动漫产业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巨大产业链,包括原创、制作、播出、发行、中介、评价、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衍生产品开发等环节,涵盖教育、生产、销售、技术、影视、通讯、管理等领域。要使动漫形成良性产业,需要各环节各领域通力协作。然而,现在国内动漫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尚不能形成分工明确、健康有序的整体,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突出,不能有效配合。在我们走访的企业中,世嘉软件基本全部是日本本土项目,完全依托其国内资源进行生产;东星软件更是全部承接外包工程;上影数码则主要依托上影集团及其他各投资公司的现有资源。

2、原创产品严重缺乏

这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硬伤。我国动画片80%来

自日本,10%来自欧美,国产动画不足10%,80%以上的利润流向海外。在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中国原创动漫只占11%。以上数据仅为动画片的数据,不包括游戏动画。据统计,2005年国产动画实际生产量为4.3万分钟,2006年超过8万分钟。这一方面说明国内动画制作在跃进式发展,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国产动画首播缺口非常大,因为每年国内专业卡通频道仅一家的播出量就能达到7.3万分钟。再看游戏行业,普遍认为“国内游戏一直在走模仿的道路”,原创乏力。

原创动画总量不足也影响了多类型动画产品的开发,加之衍生产品市场远未开发、盈利模式尚不成熟、动画生产周期较长等原因,业内外投资热情没有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为此,国家主管部门认为抓原创是动画工作的重中之重。

3、政府扶持力度需进一步提高

国家越来越重视动漫产业,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如2006年4月的《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制规定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只能播出国产动画片,规定国内外产品播放比例,同时大力推动动漫产业基地的建设。在企业看来,现在的经营环境较前几年好多了,但很多企业仍然期待有更大的扶持。动漫产业的发展首要因素是产业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需要政府对动漫产业进行准确定位和宏观规划,并设立相应职能部门对行业进行监管。

4、产权保护问题

所走访的企业大多表示了对产品产权保护的忧虑。原创动漫产品具有典型的知识产权特征,只有产品本身及其衍生产品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才能促进整个动漫业健康成长。

5、制作水平问题

当前动漫产品在制作上已广泛数字化,甚至传统的二维动画也实现了无纸化生产。但与美、欧、日等比较,制作水平相对较低,集中反映在生产设备和人员素质上。

三、人才需求与人才规格分析

(一)人才供不应求

走访的企业都表示每年不能按计划招足够数量的人才,其根本原因不是应聘人数不足,而是人才现状与企业要求极不相符。从我们发放的12份问卷信息看,世嘉软件、盛大网络、盛世龙吟、东星软件、ASP等每年招收员工多在50人左右,规模较小的公司在10人左右。这些数据表明企业每年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调查显示,最缺乏的是创意和策划人才。动漫生产制作流程的划分,三维动画为建模、材质贴图、动画(制作流程概念)、后期特效等岗位,二维动画为原画、动画(中间画)、背景、描图、上色等岗位。据走访的企业透露,规模较大的公司岗位是非常明确的,小一些的公司岗位的业务范围要宽泛一些。在三维人才结构需求上,动画和后期特效人才最缺,材质贴图其次,建模人才最好找;在二维动画人才结构需求上,原画和动画最缺,背景其次,最不缺的是上色。

(二)企业人才规格要求

1、人才能力的构成

大部分企业将人才的专业能力按美术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特长来划分,认为就个人能力而言,主要看这三个方面。

所谓美术基础,指的是素描、色彩等造型能力,是对客观对象敏锐的观察、捕捉和较强的表现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较好的艺术修养。专业基础指的是对动画专业本身及与之密切联系的其他数字内容产业的基础知识的领会,对基本技术手段的掌握,对动画制作与生产流程的了解。专业特长特指对动画生产制作流程中某一环节(对应岗位)所具备的较突出的能力。认为美术基础是艺术之本,动画之根基;专业基础是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2、规格要求

根据访谈和对问卷的统计,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A、最看重基础,即美术基础与专业基础。在“对人才有哪些基本要求”的调查中,企业都选择了“扎实的美术基本功”选项,且大多列为多个项目的首位。世嘉软件公司招收员工所进行的测试出乎我们意料,考试内容竟然是最基础的素描与色彩。上影数码公司技术总监对我们说:“基本功非常重要”。

B、须有强项,即专业特长。这里说的专业特长不仅指技术水平,而且指对自己的明确定位。盛大、上影数码、世嘉、东星等公司均反映当前学生不知道自己哪方面会更有优势,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即岗位定位没有,对某一方面的深入关注没有。

C、强调实战能力。所走访的企业均表示更喜欢招收有经验的人员,对应届毕业生较失望。招收的人才能不能较快地为企业所用,关键在于是否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是否具备实战能力。盛世龙吟的副总经理告诉我们:“毕业生求职关键要有一定的实战经验”。

D、需要较强的合作精神。动漫产业的生产环节均为团队制作,这就需要很强的团队精神。企业在招收人员时非常强调人才的团队合作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

3、对人才的其他要求

我们注意到,企业多比较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基础。动漫行业技术更新快,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而很多新东西是英文资料。上影数码技术总监说:“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当学会自主学习,不能让老师手把手地教,必须学会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公司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没人来帮你,必须自己想尽办法解决”。据企业反映,很多员工进入公司后英语进步很快,均因生产需要“逼”出来的。

(三)对动画专业应届毕业生及其大学教学的评价

1、对动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评价

从总体上说,近几年动画专业本科毕业生不能令企业十分满意。这是企业特别重视培训工作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实战能力与企业期望值有相当的差距。在工作能力上,普遍存在基础不够扎实,技术不过硬,知识博而不专,实战经验和创新能力不足;在工作方法上,自我意识强,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弱;在主观态度上,有心浮气燥现象,工作粗糙不踏实,过多地关心薪金和报酬;在事业追求上,缺乏自我定位,较迷茫,对艰苦认识不足。

2、对高校动画专业教育的主要评价

认为近几年高校动画专业发展很快,适应了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学教学能够面向生产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新技术的传授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了与企业的链接。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有点脱节;二是缺乏有丰富一线经验的教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不够;三是专业设备不足,很难真正培养适应性的动漫人才。

四、对动画人才培养的思考

通过调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线企业的实际状况,得到很多有意的启发。为此提出几点专业建设的建议。

(一)要根据国内动漫产业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

1、确立以动画为核心的大动漫概念

当今的动画不再是单纯的动画概念,而是将动画艺术与技术置于整个数字内容的大动画概念;动画专业教育也不是孤立的教育,应当放在整个动漫产业链中,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2、坚定数字动画发展方向

动漫制作企业的生产流程大部分已经数字化,以传统二维动画为主要业务的制作企业,也都已经以数字化生产手段为主。随着网络与计算机虚拟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动画已经渗透各行各业,形成一个大的以卡通动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为主要生产内容的产业,同时,数字动画也是其他产业的增值手段之一,在企业形象、产品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因此,坚定数字动画发展方向就能赢得广泛的人才市场。

3、重视“动漫”中“漫”的成分

要培养学生的原创能力以适应学生就业和发展要求,就必须重视“漫画”的教学。重视基础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意能力,另一方面可为动画专业奠定牢靠的根基。

4、找准定位培育特色教学

我们需要认真地分析学校的历史文脉、经济地理环境、自身优劣势,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扬长避短,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般性本科院校,我们应当着力培养这样的人才: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熟悉动画制作流程,熟练掌握一个或多个主流专业软件,在某个制作环节上具有专长。为此,必须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构建和培育教学特色。

(二)大力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重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素质拓展体系。

2、实行开门办学,积极探索适合动画人才市场要求、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3、引入“生产流程”概念,将“流程”纳入教学。

4、探索与企业接轨的实践教学新途径。必须仔细研究企业机制,尝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5、借助国内外赛事,积极组织学生创作训练,使实战训练常态化。

(三)建立基本完整的实验室体系

要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首先要引入“生产流程”概念,模拟企业生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基本完整的实验室体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教资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 双师 情景模拟法

Practicing and thinking about the “mode of school cooperating with enterprise” in the high vocational Japanese teaching

Zuo Yi

【Abstract】The “mode of school cooperating with enterprise” is the new mode of the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After stepp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Japanese enterprise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ome domestic general colleges as well as the high vocational academies has set up the Japanese specialty and Japanese teaching has got a fast development and conspicuous result from both scope and efficiency and from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The high vocational Japanese specialty not only needs to cultivate the person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to cultivate the person with the professional skill and quality, so the “mode of school cooperating with enterprise”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hinese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Mode of school cooperating with enterprise Double teacher Scene simulation method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曾经指出: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模式,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总理在2010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从而阐明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和当前的主要任务。这同时也给职业教育界和企业界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简析“校企合作模式”类型。校企合作是高职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与企业有着自然的联系,职业教育产生于企业,初期就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生产力达到飞跃性的发展,社会和企业需要大量掌握一定技能的标准化劳动力,这就需要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效率、扩充教学内容,从而催化了现代学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成果要回到企业并接受企业的检验。实施职业教育是两个主体,一是学校,二是企业,二者缺一不可。离开了学校的职业教育和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

近年来,“校企合作模式”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合作模式:即学校作为主体,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与技能实训的同时,企业接收学生进行短期的实习。因教学阶段、实习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①走岗实习。在教学初期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短期认知岗位实习。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有个大致的了解,及早地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有目的地去学习理论知识。

②贴岗实习。在教学中期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以辅助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及时发现两者之间的脱轨之处,进而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

③顶岗实习。在教学的终期阶段,与企业签定学生就业协议,安排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岗位上工作,企业可择优录用学生。适应企业生产流程的需要,实行弹性学制。

1.2 “校企联手专业建设”的合作模式:由企业行家与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承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制定、专业实训设施设备建设、教学内容与教材开发、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职责。

1.3 “企业向学校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模式:即企业向学校订单培养,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建立企业委培班,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培养适应该企业需求的员工。

1.4 “企业进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学校提供场地与师资,企业提供资金、设施设备与技术人员,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和学校的实习学生双重身份进入基地学习,企业在基地生产产品,校企双方最终实现利益共享。

1.5 “校企人才交流”的合作模式:

①学校教师进入企业,针对企业员工相关理论知识欠缺的问题,教师给员工上课,或与员工一起研讨生产中的技术知识问题。

②企业技能型人才到学校给学生或教师上课,传授企业工作经验,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同时也使企业技能人才在学校获得系统培训的机会。

2.“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日语教学中发展的现状与实践。

2.1 当前高职日语教学的现状。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复杂,并不仅仅是高考成绩差的高中生,还有许多来自职高、中专、技校等学生。因此,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加之,日语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重点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课文结构和长句、难句的分析,课堂的掌控权几乎全由教师在使用,学生较少参与,多数是处于被动接受,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过分纠缠于语言和内容的细节、偏重语法分析,导致教师“一言堂”和学生“哑巴日语”的教学现象,学生学到的纯语言知识不能够“学以致用”,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积极性,从而抑制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走出校园后不能顺利运用所学知识从事语言工作。

2.2 “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2.l 日语课程的实用性教材、教学模式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应紧密接轨。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当前高职日语专业在选择教材时,往往容易忽视高职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与本科类院校教材相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借用四年制本科的教材,这种教材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因此必须选用实用性、先进性的教材来满足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

目前在高职日语课程教学中虽然逐步推行了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但是并没有达到企业对所需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在教学时除培养学生掌握应用日语必备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外,学生还需具备校企合作企业生产、管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等等。而在目前的日语教学课程设计中,虽然已经开始注重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但是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却甚有差距。

2.2.2 校内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与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同步实施。高职教育的特征是应用性、综合性、实用性,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能掌握一门赖以就业谋生的专业技能。为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还需引进职业领域所需的职业知识,即将课外培训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建设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加强改进力度,积极创造教学条件,使教师能进一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多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如电子教案、网络课程、同声传译软件等,实施“直观教学法”。此外,也可以采用双语教学。在商务专业教学中使用日语,使学生能了解更多专业词汇和名称等,紧密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在实践实训中,教师通过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现场的指导,将实际技能和方法传授于学生,实施“情景模拟法”,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2.3 改善并扩充师资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综合性素质。目前高职日语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虽然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可由于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容易在课堂照本宣科,采用本科院校的课堂思路和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因而,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肩负着理论教学的任务,还要担负起实训指导的任务。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建立适应时展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总之,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在于走向社会,使学生尽快适宜现实社会,提前完成学生与社会成员的角色的转变;深入企业,使学生把课堂、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能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检验;完善教学,及时检验课堂教育之成果。真正实现“学为用、用促教;教、学、用相连贯”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绍荣.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爱华.《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3

教资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范文第4篇

记者在采访国际班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少留学机构人员的身影。据了解,这些高中的“国际班”大多是与中介机构合作,采取与国外学校联合办学的形式。每年学费大约在7.5万元至10万元之间。

在此之前,有不少人质疑公办高中开办国际班会形成“校中校”,挤占公共教育资源,形成新的不公。校方则认为开办国际班是适应教育国际化趋势。

高中国际班遍地开花

广州有国际班的高中逾20所,占普通高中的两成多,这4年来数量翻了一倍,从多年前的民办高中为主,到如今的公办高中稳坐半壁江山。

据了解,目前广州公办高中开设国际班,一种是“计划外”招生,比如华师附中的AP班、广大附中和仲元中学的国际班等,招生独立进行,不参与学校的正常录取,也不占用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

另一种是“计划内”招生,这是比较普遍也是争议最多的,包括广州一中的“PGA高中国际课程实验班”、南武中学的“CCAE实验班”、执信中学的PCP班等,这些国际班都是根据中考成绩进入该校后学生通过选拔入读的。另外独立批招生的5所英语特色学校,也属于占用中考指标。

公立学校为何热衷国际班?据几位重点高中的负责人说,越来越多的学生想出国,出国升学也能缓解学生在国内“挤”高考独木桥的压力。事实上,近年来,学生选择在高中期间或高考后出国留学已成大潮。据粗略统计,华师附中高中部(非国际部)每届约500名学生中,出国留学的学生在30人左右;省实验中学高中3年中,出国留学的约占1/5;而在广雅中学,近3年来该校平均每个年级都有50~60名学生不参加高考申请国外的高校。广雅中学有关负责人曾估计,10年内出国学生将达到全级人数的1/3。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从2012年起,广州市教育局对高中毕业班的评价标准有新突破,学生出国留学,学校可获得加分。这意味着,国内大学升学率不再是高中升学成绩考核的唯一标准,也表明官方支持教育国际化的态度。

据了解,去年年初,越秀区教育局就欲将广州二十一中改为外语学校并以办“国际班”为特色,然而围绕此事,该校的教师、校领导及校友以至家长发起一场争论。最后,虽然校名没有更改,但有两个“国际班”宣布今年对外招生。

国际班占用资源,是新的教育不公?

其实对公办高中办“国际班”,近年来社会上有不少反对的声音。甚至学校内部也有不同意见,二十一中就是典型代表。

据了解,随着越秀区教育局宣布“由二十一中独立承办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学校”,争创“广州市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试点先行区”,反对的声音也愈加激烈。二十一中老校长黄克成指出,这场争论的实质,涉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教育公平。

二十一中陈庆兴等近百名校友和老教师及家长在致广州市领导的信中认为,如果用公办教育资源办外国语学校或“国际班”,天胜村、淘金路、恒福路等一带方圆数公里将没有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这些地段的少年就读中学就比上世纪50年代还难,是教育事业的大倒退。

二十一中原党支部书记孙少波认为,“国际教育”收费昂贵,很多工薪阶层子弟是读不起的。“追求暴利的‘国际教育’是与教育的公益性背道而驰的,是新的教育不公。”

“虽然说‘国际班’也要上中考线,但如果占有10%名额,孩子要上普通班分数会抬得更高,普通家庭孩子就会出局。”一位家长也忧心忡忡。

“应该叫停公办高中国际班!”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表示,公办教育主要职责就是普及。虽然社会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但公办教育应该完成的任务就是均衡。

“在美加,如果公办中学拿学位与人合作,首先学位要富余且要征得纳税人同意,因其资金来源是纳税人的付出,其任务是完成正常的中学教学计划。”留加博士、知名家庭教育家朱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公立高中办国际班相当于部分人通过多交钱,占用本应公平分配给纳税人的教育资源,学校是没有这种权力的。

国际班是留学机构对校园的渗透?

针对这种现象,网友“@如风”说,优质高中学位紧张造成中考竞争日益加剧,可是一些公办学校却要拿出10%的学位来开办出国留学班,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值得大家关注。

是不是采用华师附中“计划外”招生的形式就可以避免侵占公共资源的质疑?广州市教育实验研究会会长陈峰认为,虽然华师附中“国际班”不占招生指标,但它与中介机构合作,对外招生用华附招牌,就是对国有资产的占有。另外,“国际班”用的是华师附中的教学楼和部分师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以前被质疑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校中校”。

对于“国际班”,多所省、市属示范性高中的负责人都表示,是学校提升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但业内人士却指出,巨大的经济诱因也不可或缺,因为国际班的学费是由国外机构与国内高中分成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公校国际班每年的学费在7.5万元至10万元之间。多所学校的负责人表示,高收费是因为高成本。但记者了解到,最早开办国际班的华师附中,仅高中3年就读国际班的学费就要30万元。

而普通高中即使择校,以每年1万元择校费算,加上生活费,3年也超不过10万元。而“国际班”最大的成本是师资,据多年来从事国际课程引进和研究的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执行副主席张梧华说,目前,外教的工资从8 000元到2.8万元不等。

就拿国际班师资配备很强的执信中学来说,据与执信中学合作的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PCP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饶炜介绍,执信提供了9个老师讲授中方课程,而哥伦比亚大学则配备了8个老师讲授国际课程。按照目前外教最高工资算,一年所有外教的工资也就是200多万元,而比起所收的学费和其他各项费用来说也只是小菜一碟,可见其中利润之大。

他们还指出,“国际班”其实是留学机构对校园的渗透。翻阅各学校的国际班招生简章,记者发现,公办高中国际班多采取与国外高中合作办学的形式,然而合作的桥梁却是中介机构。

“谁在主宰国际班的运作?是以抓高考擅长的学校还是以中介服务见长的机构?”有业内人士如此质疑。确实,国际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学校及课程的管理。一位校方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特别缺乏国际班的高层管理人才,不得不引进留学机构的工作人员。”

据了解,按照有关规定,高中国际班学校管理以中方为主,但由于对国际课程的不熟悉,目前国际课程管理大都以外方管理为主,中方对国际课程设置基本无权干涉,如IB、A-level等;而外方的全权代表大多数是中介组织。所以有专家指出,其实国际班是留学中介机构对公办学校合理的渗透。

一些并不缺钱的名校对办国际班一直抱有谨慎的态度,为何今年大多数示范性高中一涌而上办国际班?业内人士指出:名校办国际班是为应对明年教育部门即将出台的禁止示范性高中招收择校生的规定。既绕开了一纸禁令,又获得了比择校费更丰厚的经济利益,何乐而不为?

开设国际课程就是教育国际化?

“AP班”、“PCP班”、“PGA班”、“IB课程”……这些都是广州市一大批公办高中正办得热火朝天的国际班头衔。而不少学校也称,开办国际班符合教育国际化趋势,然而开设国际课程就是教育国际化吗?

据了解,关于高中国际班的初衷,在于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学校课程体系改革,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培养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高中生。与之相适应,高中国际班的课程设置,也采取国家课程加国际课程的形式。

对于引进的国际课程,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引进的国际课程偏重语言培训,一般以SAT和托福考试培训为主;另一种是引入国外高中课程,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包括A-level(英国课程)、美国高中课程加AP课程(美国大学选修课)、IB(国际文凭课程)等。如果如此,国家课程与国际课程相得益彰可打造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

然而实际情形却不容乐观。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专家雷晓云教授告诉记者,要做到课程的融合非常困难,如果国际班在课程设计上没有做好中外课程体系的衔接,学生会学得非常辛苦。记者了解到,前些年在几所知名高中开设的国际课程班中,都出现过学生在中途退出或者被淘汰的情况。“一所知名高中开设的美国国际课程班,一年之后就淘汰了半数学生,到高三只剩下六七个学生。”

为了保住生源,满足留学的需要,部分高中甚至只开设少数中方课程,导致国家的教育方针难以得到贯彻。学生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语言和国际课程的学习上,对出国留学没有影响的国家必修课程被忽视了。

为短期内提高孩子的托福、雅思等语言类考试成绩,一些学校甚至从高一开始停开其他课程,直接上托福、雅思培训课,集中精力应付考试,平时成绩和出勤率则弄虚作假,将引进国际课程硬生生变成功利化的应试教育。

朱凡说,这些国际课程只是标准化考试,仅为某些水平的测试,不能替代高中课程所学的知识。国外课程的核心是与将来职业有关,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主要内容,标准化考试只是一种参考。在朱凡看来,这些国际班本末倒置,把中学该学的东西放弃了,虽然进入了世界名校,但很多人高中基础没有打好,淘汰率非常高。“国外名校是宽进严出,这几年我看到太多这种读不下去的留学生”。

朱凡说,“像耶鲁、哥伦比亚这样的名校,青睐的不是那些标准化考分高的中国学生,而是有着中华文化底蕴、扎实文化基础、广阔发展空间、卓越国际视野的学生。”他建议:“如果要让孩子受国际化教育,最好是初中毕业后就出去,要不就在中国接受完高中教育,利用假期或其他空余时间去机构补习语言,通过标准化考试再申请国外大学。”他认为,在高中国际班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势下,迫切需要教育部门相关规范文件的出台。如果“洋应试”等问题缺乏监管,“不汤不水”的国际班会害了整一代人。

“国际班是新课改特色”

针对社会上对国际班的质疑,广州市教育局近日做出回应:“义务教育强调均衡发展,讲求公平性,而按照教育规律来说,根据不同的教育层次,高中教育可存在差异性发展。”该负责人强调,国际特色课程对于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是有利的。“国际班办学满足了学生出国的需要,这也是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尝试,它是教育发展的新鲜事物,不应被掐灭于萌芽中。”

据介绍,教育部门允许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的开设要追溯到2004年,广州市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按照国家规定的高中课程毕业学分的要求,高中总共要修满144学分,其中116个必修学分,28个选修学分。在必修学分中,有29分可由学校自主开设。同时,若有25个以上的学生有新的选修模块的需求,学校可以满足开展相关的选修课,自在于学校。

于是,公办高中开始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相关的国际特色课程、国际班,不过前提是必须完成国家规定的高中课程。“根据省的要求,只有修够144学分和完成3年学制,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可见,公办高中的国际班融合了中外课程亦是有此限制。

而对于“公办学校国际化办学是否与社会教育机构分蛋糕”一说,该负责人明确,政府是以教育为出发点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更好地培养社会未来建设人才。“学校满足公共教育服务的同时,为满足家长、学生发展要求的国际班办学是合理的,而由此产生的经济往来也属于正常。”

记者述评:火热国际班成监管盲区

近年来,无论是在广州还是深圳,甚至珠三角的二线城市,公办高中“国际班”如火如荼地开办。

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的同时,对于学校来说,政策法规方面的空白,也让一边高收费、一边利用公共资源办学的高中国际班,始终难逃挤占公共教育资源、为少数人举办营利性教育的嫌疑。然而监管的盲区还不仅限于此。

如今,以赢利为目的中介机构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学校,有部分高中为了赚钱、赢得名声,扩大国际班的规模和种类,甚至开设若干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完全不顾师资和教学质量,为抢夺生源创收,违背引进国际课程的初衷。

尽管学校给国际班安排的中方教师都很优秀,但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留学经历,再加上长期从事高考教学,面对兼具中西特色的课程体系,不仅要双语授课还要融会贯通,这对教师来说很难适应。于是一些学校干脆引入中介机构应对“洋高考”,让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因此,谁来监管国际班办学质量迫在眉睫。据了解,国际班准确来说是国际课程班,因此不需教育部门审批,只需要向教育部门备案就可以了,质量则由该校教务处监管。但是学校如何监管自己?现在家长唯一的判断办法,就是在各个高中国际班的网站上看,各校最优秀的学生进入的世界名校排名。

另外,收费也十分混乱。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高中国际班属于公益事业,按照办学成本收费,学费标准一般要经教育部门、物价部门等相关部门审核后方可获批准。“现在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还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机制,外籍教师的人数、工资怎么计算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广州教育实验研究会会长陈峰告诉记者,“这导致高中国际班收费不统一,比较混乱。”

一些学校学费很高,但额外的收费项目却并不少,针对学生参加语言培训、申请学校个性化指导服务以及寒暑假短期出国等收费或代收费,项目繁多。

不少教育专家指出,很多高中开设国际班的目标并不明确,多是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少考虑国际班的教育效益,如推进教改、课改,促进学校国际化。“目前,办国际班的都是优质高中,对于这些学校来说更重要的是教育本质和教育效益。”雷晓云说,“公立高中引进国际课程,必须清楚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应当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国际化探出一条新路。”

社会上更多人士质疑,这些公办学校用国家教育资源办市场化的出国留学,是否履行了完整的申办手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否有相应的管理条例。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公办学校办国际班,确实面临办学资源流失的问题,还引来学历教育机构举办非学历教育、多头监管以及财务不透明等质疑。政府部门要明确普通中学能否举办计划外的国际班,并确定监管体系。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刘茜 实习生:王欢)

链接

上海发文规范普通高中国际课程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 上海市教委近日出台了指导文件规范普通高中试点开设国际课程工作。文件明确提出,普通高中开设国际课程研究与实践必须体现三大价值定位: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在体现三大价值定位的过程中,要着力培养了解并熟悉国外课程的课程专家队伍、能够参与国际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和具有国际课程实施与管理经验的校长队伍,推动国际化师资与管理队伍建设。

据了解,上海各区县和学校开设的国际课程种类约18种,在读学生超过6 000名,有15个区县的33所学校开设了国际课程。

上海市教委负责人表示,国际课程必须设置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本土课程,这是普通高中开展国际课程试点的底线。此外,普通高中不得以开设国际课程班为由减少原来高中招生计划数。

文件明确了普通高中开展试点国际课程的两种类别:第一种模式是选择部分国际课程科目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试用;第二种模式是开展中外融合课程试点。试点学校的课程方案、计划及其教材须经审查,同时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课程中的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选择第一种模式的学校以在校生参加试点,不得向学生额外收取费用。选择第二种模式的公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也不得向学生额外收取费用;民办普通高中的国际课程班办学经费按照成本由物价部门核定后向学生收取。

文件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国外课程实施准入管理。各区县教育局在试点阶段要合理控制参与试点学校的数量和规模,选择管理和教学力量较强、改革基础较好的学校进行试点。国外课程必须实施准入管理,准许引入的课程,也必须对教材进行审核,引进课程的基本要求与上海普通高中生教育教学要求相当,课程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课程科目和相应课时设置合理。

教资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范文第5篇

一、准确把握形势。

全县高中教育工作者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围绕“扩规模,上档次,提质量,创品牌”工作思路,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全县高中阶段教育出现了健康、持续发展的可喜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县已建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一是教育质量持续攀升。目前。国家级重点职中1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市级示范高中4所,市级重点职中1所,基本形成了覆盖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优质高中学校群体,高考上线人数再次取得新的突破,上本科线人数达1944人,比去年增加486人,600分以上特优生人数比去年增加63人,上本科重点线人数达475人,比去年增加196人,艺体类上线317人,比去年增加117人,职教类上线232人,邻水中学上本科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县教育局获市高中办学效益一等奖…

其中普通高中12所,二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县有招收高中阶段学生的学校14所。校生21020人,其中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7232人。占高中阶段在校人数的34.5%今年全县普通高中已完成招生8360人,中等职业学校实现招生480人,加上到县外普高和中职就读的学生,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已超过了60%位居全市前茅。随着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为我县在2008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县深入贯彻全国、省、市高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三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近年来。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基本形成了政府确保教师工资,多渠道筹集学校建设资金,学校自我内涵发展的高中发展机制。从2001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学校贷款,学校后勤、公寓社会化,筹措建设资金达亿元,极大地改善了高中学校办学条件。一批达标高中和民办学校迅速崛起,增加了校地,新修了教室,添置了设备,办学条件也得到显著改善。

优选大专院校毕业生,四是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公开择优招聘名师。吸收大专院校学生到县支教,开展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等措施,初步建立起能够适应高中教育发展需要,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群体。

主要得益于:一是县委、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关心,这些成绩的取得。对高中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政策倾斜,投入到位。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大了管理指导力度,为高中教育发展争取了宽松和谐的空间。三是广大教职员工辛勤耕耘,勇于开拓,乐于奉献。此,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向全县高中教育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感谢!

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县高中教育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肯定成绩的同时。初中毕业生升学难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是教育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现有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容量、师资数量、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仍未实现标准化,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更是差距甚大;二是职业教育仍处于低谷。由于受传统的人才观、就业观的影响,社会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偏见,职业教育的先天不足和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仍未走出低谷,资源闲置,招生困难,严重影响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是教师队伍还不相适应。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高。知名教师少,骨干教师缺乏,全国、全省、全市有影响的名优教师少;高中教师的数量不足,满足不了要求;教师的业务能力不适合课程改革和教改的要求,部分老师教学操作能力还很欠缺;个别学校骨干教师外流还比较严重,师德师风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教师不执行教育局规定的五不准”不能为人师表、打牌赌博、体罚学生;有的老师不爱岗敬业,金钱观念至上;有的教师观念陈旧,思想侵化,不接受新信息,不研究新情况,不总结新经验,导致教学质量低劣。

但校与校之间,四是教学质量不平衡。尽管我县高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学科与学科之间仍有较大差距,有些主要学科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有的学科居全市倒数名次,这不得不引起我校长、学科指导小组成员深思,管理的问题,老师水平的问题,指导的问题,学生的基础问题。大家要认真研究,冷静进行分析,拓展思维空间,积极寻求对策,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真正实现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上升。

二、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四中全会要求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用在高中教育发展上,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明确高中发展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高中管理模式,突出高中发展重点,落实各项工作举措,不断将我县高中阶段教育推向新的阶段。

1明确目标

县高中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几年。按照市委、市府的用5年时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务必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一是办学思想上,要确定素质教育为先导的思想,把工作着眼定放在面向全体学生上。理清办学思路,突出办学特色,找准学校定位,注重长运规划,用新理论和新的举措研究指导我各项工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新的贡献。二是办学规模上,要根据入学人数及校舍、老师、设施设备需求等情况,确定本校高中阶段人数,切忌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多招或少招,浪费学校教学资源。三是办学档次上,县上确保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中,两所省级示范高中,3所市级示范高中,一所市级重点职中,其余几所中学力争达《省普通高完中办学条件基本要求》两所民办教育学校要力争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逐步形成以国家级示范高中为龙头,以省、市示范高中为骨干,以县城高中为主体的高中教育发展体系。各校要按照这一规划,立足实际,认真实施,确保我县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高中生人数比例达到75%以上。四是办学质量上,要积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实现…高中阶段学生在国际、国内的学科竞赛上摘取奖牌,获得名次方面有所突破,实现考上北大、清华等全国知名高校的学生人数方面有所突破,实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方面有新的突破,实现高中学校在体育、艺术等综合项目中在全省的成绩有新的突破。

2深化改革

要打破政府包办教育的局面,一要努力创新机制。探索建立适合我县实际的管理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投入、用人、分配、考核、后勤管理等五个方面下功夫。投入上,政府已经承担了教师工资、津贴,各校应以改革的手段筹集资金,加速发展,条件成熟的学校可试用经费总额包干,超支不补,节余用,增强学校抓积累,抓发展的积极性;用人上,要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减少非教学人员,通过灵活的用人机制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配上,探索建立教职工结构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奖勤罚懒,扶优罚劣;考评上,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晋级和奖励的依据;后勤管理上,学校要成立后勤服务中心,与教学主体剥离,独立经营,自我发展,服务于教学。

但还要继续深化,二是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各校在办学模式改革方面已作出了积极探索。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各校要因地制宜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立足本地经济建设需要和市场需求,立足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创新办学模式,职业教育发展中寻求主动,不断扩大。

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三是狠抓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思想、组织、师资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加强学习和研究,认真领会精神实质,特别是国家颁布的新课程纲要,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把课程改革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相结合;要坚持以实施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的原则,不能本未倒置;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科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知识更新快,四是强化教育方法改革。社会发展快。学生变化快,教育方式方法必须随之不断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做到要弄懂,作为教师,对所教课程的内容,重点、难点、教学要求等,应烂熟于心,应对自如;要会教,就是要教得科学,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以最优的教学方法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强化管理。

转变思想和作风,一是强化行政管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政策指导、信息服务、投资导向、评估监督等方面下功夫,把属于学校自主管理权限的工作交给学校,落实学校的办学自;要完善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力度,落实《行政许可法》清理教育行政许可项目,建设相关配套制度,精简办事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健全决策、监督、管理体系,规范办学行为;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发挥工会、教代会的职能作用,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开参与度,提高民主管理水平;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开展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确保校园师生安全,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要进一步明确“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强化教学管理。教育管理的核心是教学管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管理宗旨,搞好“为老师发展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两项服务,形成“学习的风气、研究的风气、合作的风气”达到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人本化、科学化”五化目标。

各校要通过未成年思想通法、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三是强化学生管理。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能把德育首要地位流于形式,不能把德育简单为管管纪律、查查卫生、搞搞活动,要真正落到实处。要针对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开展专项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有健康的心态,有高尚的人格,健康的体魄。

4加强队伍建设

人人能成长”教育人才观,一抓目标定位。努力建设一支想干事业、能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专家型校长队伍;建设一支素质全面、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事业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业务精、善指导、老师服的研究型教研队伍;建设一支懂业务、善协调的开拓型行政队伍;建设一支经验丰富、作风过硬、熟悉业务的包公型督导队伍。二抓观念更新。要对立“人才多样化。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请进来为主;县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以校本培训为主;素质提高与学历提高相结合,以素质提高为主的原则和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三抓师德建设。要认真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重点考核内容;要培养塑造一大批爱岗、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要加大处理力度,对师德败坏、师风恶劣的教师要坚决查处,并选择典型予以曝光。

三、加强领导。

教资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复合型;职业教育;教师能力;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8-0077-04

复合型职业教育教师是指不仅在专业技术技能指导方面富有经验,还具备较高的品格素质修为的教师。复合型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质可以细分为职业素养、职业要求和职业技能三部分:职业素养是教师对工作的认识以及个人性格、心理心态、意识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质,是复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职业要求则体现在遵守教育职业制度以及行为规范上,是复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职业技能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指导能力上,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等。

一、职业教育发展对于教师复合型职业能力的诉求

(一)培养“工匠精神”践行者,需要教师提升综合素养

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总理为何要提工匠精神?因为这正是我们的差距所在。国外很多企业能够长盛不衰,秘诀就在于他们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这种精神不会在一般职业学生、学员身上自然生成,需要职业教师打破教书匠人的传统身份束缚,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以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和指导学生,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所谓职业教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就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需要发挥的复合型职业化的教育指导能力。

(二)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需要教师向复合型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之一黄炎培先生曾经指出:“教育者,教之育之使备人生处世不可少之件而已。人不能舍此家庭绝此社会也,则亦教之育之,俾处家庭间社会间于己具有自立之能力,于人能为适宜之应付而已。”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首先职业教育教师要确立为实现“中国梦”崇高理想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意识;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职业人才,职业教育教师要加深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实践能力的职业能手,职业教育的教师则需要自觉投身生产建设一线进行实践,获得第一手资料和认知;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教师要成为复合型全面发展的教育行家。

(三)现代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职业院校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别强调要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这些任务的提出反映出的根本问题仍然是人才短板问题。同时,常常被忽略又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培养职业人才的人才在哪里?即培育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教师十分短缺。

培养《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具有复合型特征的职业教育教师作为保证。现代化制造业企业十分看重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按重要性排序是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诚信敬业、吃苦精神、方法能力、学习能力、进取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技能、自控能力等。这种能力素质的综合培育任务,不能仅仅依托企业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及职业教育后期的培训过程去实现,职业院校需要迎前服务,在职前学生培养和在职员工培训过程中,提供对应复合型人才需要的教育培训服务。

(四)终身化教育需要职业教育教师拓展服务领域和维度

职业教育实质上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首先要构建面向终身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这样的视角下,尤其要解决的是实现职业教育教师服务能力的多元化、复合化、覆盖性问题。在构建完善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终身化表现在十分注重个体通用技能发展内容的多样性、形式灵活的教育方式和职业生涯发展。以人的业发展为前提的终身职业继续教育体系,要求职业院校引导职业教育教师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受众群体需求,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努力拓展教师施教服务的领域和维度,对应愈加广泛的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育受众群体的学习取向,把握国际前沿水平的职业理论、技术、技能、素养、心理、安全等终身化教育内容。

二、复合型视角下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培训现存问题

(一)重视理论,忽视实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持续改革过程中不断进步,但是学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中重视理论研究,轻视职业实践能力方面的惯性仍然存在。一些院校还将理论教学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而将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置于较次要地位。学校还往往将师资结构划分为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聘用理论教师的学历要求要高于实训教师,安排的理论学时多于实训学时,理论教师的课酬往往高于实训教师。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机制不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培养效果差强人意。据统计,我国10%左右的教师仅有两年以上的实践经历,85%的专业教师不具备行业企业实践经验。

(二)双师单一,复合型弱

一些学者将“双师型”教师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双师型教师。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双证书型”,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型”,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为“双师型”教师,等等。这仅仅是停留在字面解释上,目标单一,作用偏窄,没能对应全面发展的教师能力素质要求。

(三)标准缺失,培养力不足

2011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计划的意见》。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结合要求设计出台了《职业教师能力标准》,并且在一些局部试点运行。这不失为一种创意,但在全局范围推广仍缺乏基础条件,同时,对应国家发展建设要求变化的职业教育教师的资格标准体系没有形成。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对于职业人才技术技能和素养要求逐渐提高,职业教育对于教师教书育人实践能力水平要求愈来愈高。教师中多数是高校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而不少职业院校注重办学规模,忽视整体建设工作,对于教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训投入不足、实训设施设备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

(四)专业意识强,事业观念弱

由于专业导向的作用较强,使得职业院校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片面追求“双证”的不正常现象,忽略了对教师关键能力和基本素养的要求和考核。在教师层面未能构建起“事业观”教育体系,导致教书育人的任务未能全面落实在教师身上。育人任务常常被认为是专职辅导员、党群工作者的责任,引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以及政治思想觉悟的培养任务与专任教师关联度不强。

(五)封闭式校本教学,社会服务方向不明

部分职业院校崇尚封闭式校本教学模式,对于学校专业所对应的产业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人才需求、技术进步和管理改进不甚了解。教师对于企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的重要用户,“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就没有职业教育存在必要”的理念认识不足,致使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现代管理流程等不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等与产业所需人才能力培养的对应精准度不够。

三、复合型职业教育教师能力体系建设的路径

(一)确立复合型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目标体系

著名哲学家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在《教育的价值》一书中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灵魂。培养令人尊敬的道德观和爱国热情”。职业院校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教师要将党的教育事业作为教师个人和团队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坚持“志高、尚德、业精、仁爱”的职业目标方向。在确立教师职业能力方面,国内外职业能力研究出现一些新成果,如对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行动能力、基本技能、从业资格和设计能力等进行界定和解释,对于职业能力在职教实践应用当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形成职业教育教师综合能力的基本规范,并且对于职业能力量化指标进行测评等。

借鉴国际先进模式进行职业能力界定时要结合我国国情,尤其要将明确职业教育教师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作为最基本能力素质要求,因为这是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潜能促发之源。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并且形成体系将是十分有效的。首先,要明确提出将确立“高志向”的职业要求放在教师要求的首位,引导教师认识到,职业教师肩负教育兴国的使命。其次,要全面熟悉学校所设立专业对应服务的产业的历史发展沿革,教师团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奋发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学校要组织教师团队深入考察企业,了解我国产业从无到有的艰苦奋斗历程,把握我国与国际先进产业的水平差距,分析职业岗位对应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要求教师自主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主动向组织提出个人能力素质提升目标,参与系统的复合型职业教育教师人格素质培养,不断地加强政治和业务的学习,激发自身潜在的职业能力。

(二)建立复合型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任务体系

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任务主要源自于行业企业对于高技术高技能职业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职业院校对应需求要完成好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技攻关咨询服务等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培训的核心力量的教师,要完成好“五师”的职业任务,即不仅要成为完成职业教育任务的合格教师,还要成为优秀培训师、职业能力鉴定师、工程师或技师。为了能够服务用户需求,职业教育教师要自觉提升能力,完成好六个任务。一是“专业结合”任务,即所执专业与相关专业、跨界专业的教育任务;二是“手脑结合”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亲自示范指导学生、学员;三是“产教结合”任务,主动深入企业,跟踪前沿;四是“教培结合”任务,自觉服务企业培训需求;五是“教师导师结合”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做好人生导师;六是“教学与科研创新结合”任务,在教育教学研究的同时帮助企业技术攻关和管理咨询。

这是一种“社会需求拉动式”教师能力提升模式,使教师直面用户需求,服务对应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可以激发教师能力提升的自主自觉,避免传统教学任务完成模式中常常出现的滞后、错位和发散等弊端。职业院校要面对用户需求,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从业标准,确定“五师”的职业任务,形成一套《职业教师任务体系和标准体系》,并将任务详细分解到教师的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中。要摈弃专业教师单一任务的传统观念,积极主动承担各项任务,在实践中教学相长。学校每年要在完成在校学生的职业教育任务的同时,为教师搭建服务企业和社会的“创新实践平台”,积极主动为企业完成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和现代管理咨询服务,担负起更具有意义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化教育任务。

(三)构建复合型职业教育教师的选拔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教师多数毕业于高等院校,缺乏职业教育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解决这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国家要加强对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的关注,提升这类学校的办学质量,吸引高素质学生报考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二是吸收社会上具有技术技能传授指导能力的高级人才直接进入到职业院校任职;三是可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开办师资班,培养职业师资的后备力量;四是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加速推动作用,实现教师教育新理念、新实践、新经验的互助交流;五是联系国际优秀院校在国内合作建立职业师资培训中心,借助外部力量轮训职业教育教师。高职院校要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落实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培训,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或者在职研修等。

职业院校为了加快复合型教师的引进,要努力争取获得政府部门为学校开辟优秀人才应聘教师的“绿色通道”支持,选聘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到学校担任专职教师。国家级示范院校可以与国际知名企业院校合作,开办中外合作的“职业师资培训认证中心”,提升学校的品牌资质,承担国内中高职院校教师轮训任务。在现代企业对职业教育教师进行learning by doing 的伴随式学习培训的过程中,实施“四个一”能力提升方法,即深入企业“交友一个团队,把握一套工艺,了解一套管理,提出一项改进”。

(四)创建复合型职业教育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

教资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范文第7篇

[关键词]需求层次理论;激励;应用英语;实习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011-03

doi: 10. 3969/j.issn.1671-5918.2015.05-006 [本刊网址]http://

一、应用英语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现状

应用英语专业是指英语和某一种专业相结合,比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旅游英语(酒店管理)、应用英语等,应用英语与英语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基础阶段都是一样的学习基础英语,只不过英语专业会在后面学期开设一部分英美文学程和语言学入门课程为特色,应用英语在则加入了其他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如专业术语、行业句子等。笔者所在院校的应用英语专业以商务英语、旅游英语为特色,相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酒店人力资源非常愿意接收此类学生作为实习生,看中的就是外语能力。

位于广州的高校,每年两届广交会给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带来的众多实习机会,通过实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增强对专业及其行业背景的认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形成解决专业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许多高校每学期都鼓励大二、大三学生利用广交会期间展开实习,根据双向选择,学生可前往旅游企业、商贸企业等实习。学生经历了一次广交会实习后,第二次选择进入酒店实习的意愿率急剧下降,其原因是如下:

(一)酒店实习生待遇较低

酒店喜欢招聘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希望其英语能服务于广交会期间数量庞大的外宾,与一般实习生不同,学生拥有英语特长,在实习兼职双向选择中,学生更愿意选择待遇较高的岗位。根据近年酒店给出的待遇,广州酒店广交会实习生一般维持在50-70元/天,纯翻译的高一些,如(80-120元/天)。在展会服务方面,翻译一天一般是200 - 300元/天。因此很多学生返回学校之后,对比了做翻译的同学待遇之后,因此在二次选择实习岗位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翻译或者他们原有兼职,如必胜客快餐店等,因为这些店的待遇都有13元/小时,同样八小时工作日一天将近100元。当学生第一次实习热情高涨选择酒店,在接下来有了对比之后,很多学生就不再愿意去酒店了,所以酒店人力资源经理非常希望第二次实习看到熟悉的面孔,无论指导老师如何说服,学生不为所动。

(二)三班倒工作作息不适应

酒店实习三班倒工作作息制度,这点是行业性质,无法改变,酒店24小时营业,客人每时每刻都会到来,学生员工接受了这个制度。但是在某些酒店,工作作息安排方面,还是有待人性化改善的地方。这在笔者指导过程中屡有发生,如西餐厅每天两头班,酒店没法安排宿舍给学生,学生每天40分钟步行来回酒店与学校。两头班的学生要服务中餐与晚餐各4个小时,下午2点到5点时间则安排在会议室休息,然后继续工作4小时下班,但是问题出现了,经理看到晚上客人比较少,提前让学生下班,学生工资是按小时计算。学生集中反映下午在酒店耗了几个小时无非就是为了4个小时的工钱,但是经理让他们只干了1-2个小时就下班了,他们不是计较工钱,如果客人少,晚餐可以安排人手少点,中餐结束后可以放一部分同学回去,不必要下午继续耗在酒店等再干1-2个小时。后来的结果,酒店还是按照实际工作小时发工资,学生怨气可想而知。

(三)酒店企业文化氛围淡薄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说得通俗一点可以描述为“做事的方式”。学生感知做事的方式很简单,如自己的主管奖惩方式、处理客人与员工之间,特别是当自己做错了或者被误会做错了,主管的处理方式。如客人房间丢失了,是不是直接怀疑到实习生头上?也有学生反映奖惩缺乏,一旦做错,严厉批评,做好则不动声色。此外,酒店员工众多,内部关系过于复杂、人际关系趋于紧张,一些实习生无法忍受。学生看到企业主管的做事方式、奖惩制度,企业文化的氛围不认同。

(四)培训缺乏系统性,岗位技能简单

实习生刚到酒店,酒店人力资源部会花半天到一天时间对其进行人职培训,内容主要介绍酒店企业文化、基本情况、规章制度等,然后实习生被分配到各部门上岗操作。这些岗位通常包括前厅、中西餐厅与客房部一线部门。岗前的集中培训往往省略,导致学生对所从事的岗位缺乏正确认识。实习生主要进行简单的接待,如门童、行李生、用餐与做客房等体力劳动居多,变成了纯粹的劳动力。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希望更多参与外语沟通场景,纯粹劳动力使外语优势无法发挥出来。因此,实习生往往感到自己从事的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学不到专业知识,有的实习生甚至认为这种实习过程反而弱化了专业要求。实习岗位的简单重复使实习生感觉无法体现自我价值。同时,由于培训的不系统性,实习生感觉不到服务技巧的重要性,会错误地认为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就是实习的全部,因此无法培养他们对专业的自豪感,从而容易否定工作中的自我价值。

二、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激励机制

调查显示,学生对实习工作内容、薪酬待遇、实现价值与职业发展满意度比较低,对于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食宿条件则相对满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V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亦称为社交需求)、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我们可以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需求归类:食宿条件归类为生理需求,薪酬、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制度为安全需求,人际关系为社交需求与受尊重需求,实现价值与职业发展为自我实现需求。

“激励员工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但它的基础十分简单,那就是认可――我们都需要在生活中的某个方面感到自己十分重要。”通过对实习生的满意度调查,分析他们的心理需要和需求层次分析。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待实习生应当采取一系列激励机制,满足其不同需求,为酒店创造更大的效益。

(一)生理需求:不断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

马斯洛认为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应用在酒店实习生激励上,酒店除了每天要免费提供丰富营养的员工餐、特别是在繁忙的交易会期间,还要尽量安排员工宿舍,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不少高星级酒店忽视了实习生的作息时间,通常凌晨下班也不安排其住宿,曾有学生凌晨2点走路回校住宿,虽然酒店离学校不远,但也不近,这种作息时间安排引起了校内教师的担忧,实习生毕竟不是全职员工,他们仍是在校学生,学校对其人身安全仍有负有一定责任。虽然酒店是24小时营业,但在实习生工作时间安排方面,应当多加考虑其学生特点,重视其作息时间。

(二)安全需求:切实提高实习生待遇

薪酬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激励工具,对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学生由于其英语功底比较扎实,他们在找实习岗位时,机会相对比较多,市场价值也相对较高。和一天200-300元的广交会翻译来对比,酒店实习生待遇显得比较单薄,虽然如此,但酒店也应该尽量提高待遇,缩小其差距。实习生容易受眼前利益影响,凑在一起实习,喜欢比较各自的待遇,曾憧憬日薪达到100元,与现在的50-70元仍有一段距离。薪酬待遇是员工最敏感、最在意的环节。如何设置合理的薪酬,在不影响企业利润的情况下,高于市场的薪酬水平是衡量激励机制的棋杆。

(三)社交需求:员工之间要进行交往,交流感情,建立信任,与组织有情感归属或者集体归属感

实习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正式员工,与正式员工的交往会影响实习生对工作的态度。由于身份不同,两者的关系如果没有得到较好地处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后果。酒店管理者应当积极努力帮助实习生与员工之间构建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要鼓励正式员工与实习生与多交流,多沟通,避免人为地制造排外现象,不要发生歧视、欺生、边缘化现象。酒店的经营管理者在感情上把实习生当做正式的员工,把他们当正式员工一样对待,杜绝歧视的发生。定期开展各种娱乐趣味活动与技能竞赛,既能增长员工的技能知识,又增进员工之间的友谊。此外,人力资源部门应当适时组织企业团队户外活动,如拓展训练,拓展训练作为体验式培训的一种,在今天已被众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当做提高组织凝聚力,加强团队内部沟通,提升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培训方式引入到各自的组织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创建活动中。拓展团队关系,拉近员工之间距离。通过各种活动让实习生更快地融进酒店大家庭。

(四)受尊重的需求:得到酒店认可、尊重与信赖

酒店行业一直信奉“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服务客人过程中,实习生难免会受到客人的无理取闹甚至侮辱,酒店要求实习生在此种情况下也不得与客人发生顶撞。实习生作为心智未成熟的一个员工,他们心中的怨气必然要有发泄的渠道。因此,我们也要思考实习生在服务尊重客人的过程中,实习生受尊重的需求以及情感宣泄的渠道。在受尊重需求层次上,实习生对酒店管理层的行为和人文关怀非常重视,特别是当工作状态不佳时。但目前现状就是一旦实习生工作出现失误,直接管理层施以严厉责备惩罚的态度,大部分实习生反应,少数管理者能真正关心和认可他们。实习生的直接上司或许是领班或许是部门经理,有部分人员素质较为低下,缺乏科学的管理技能和方法,使得实习生与直接管理他们的管理人员关系紧张,实习生感到求助无门,人文关怀极度缺乏,这直接导致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下降,或者实习期一旦结束,实习生毫无眷恋离开酒店。

教资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范文第8篇

摘要:近年来职业发展教育已经愈加成熟,更关注学生的职业幸福感和职业可持续发展。但调查表明“95”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发生偏差,影响了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实现。在职业发展教育中如何去引导,这是值得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65-02

一、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65万,就业“压力山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令人担忧。在此不得不提到职业价值观这一重要因素。人常说“人各有志”,“志”表现在职业选择上就是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等方面内容。职业价值观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兴趣和性格的影响。

1.决定求职的成败:“毕业季”的高职学生们都会经历着“收集就业信息”、“准备求职材料”、“跑招聘会”、“面试”、“签订协议”等一连串的过程。职业认知出现偏差、就业期望值过高,会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的择业行为,很容易导致其错失良机。

2.影响职业发展:高职学生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走进职场,由于之前没有客观地进行自我探索、职业分析,导致其职业决策有误,进入了一个没有兴趣又不能驾驭的行业。有些学生功利性较强,为追求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往往会不顾企业利益,“出卖企业”或者频繁“攀高枝”,最终导致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受阻。职业价值观决定了高职学生的职业期望,影响着职业目标和职业方向的抉择,也决定着入职以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进而对其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逐渐换下“精英教育”的外衣,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教育。高职教育为社会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伴随着就业压力的俱增,高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巨变,呈现出新的特点。

1.职业理想缺失:职业理想是学生对于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作出的规划和设计,是其渴望达到的职业最高境界。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职业理想指导着学生的职业活动,激励着学生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但是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现状却不令人满意:①理想“虚无”化,部分高职学生好像“厥业幕ǘ洹保凡事“等”、“靠”,一味依赖父母师长,对于自己职业的选择、职业的发展毫无头绪。②理想“功利”化,受经济浪潮的影响,在职业选择时更重视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倾向选择公务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倾向去沿海经济发达城市。③理想“多变”化,高职学生对自己、对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在职业选择时往往“跟风”、“随大流”,随时随地都能够轻易地改变自己的职业理想。

2.职业认知存在偏差:高职学生都是高考中的失利者,“心不甘情不愿”地选择高职院校,对所学习的专业没有兴趣,对未来职业也觉得遥不可及,更不会积极去了解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技能需求。舒伯把职业生涯分成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高职学生正处于探索阶段,应当去探索职业世界,检测自己职业梦想的可行性。但是许多高职学生却不能利用各种途径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社会需求、了解未来的职业世界。

3.职业道德素养偏低:现代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德才兼备”,“德”比“才”更重要。高职学生在面对着社会上形形的诱惑时不能把控自己,有的甚至与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渐行渐远。①不诚信,为了获得好的职业机会,虚构各种资格证书、获奖证明材料,弄虚作假。②不忠诚,为获得额外的“收益”,不惜披露本单位的商业机密,或者“借用”单位的资源干私活。③不敬业,没有职业自豪感,不愿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哈伯德说过:“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

4.职业价值取向多元化:“95”后的职场新人性格特点越来越鲜明,价值观差异性越来越大,职业价值取向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高职学生愈来愈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追逐高薪职业,追求职业的稳定性、工作环境的优越性和单位的社会知名度,而对于一个公民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却毫不担当。眼下高职学生对职业期望值越来越高,自身的进取意识越来越低,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越来越淡薄,这会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目标的实现。

三、职业发展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科学的职业发展教育包括“知行合一”的素质教育、“持续发展”的人生教育、“因材施教”的个性教育。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出的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机制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组建“四维一体”的合力引导体制:职业价值观的产生与社会氛围、学校教育、家庭环境以及企业需求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各方必须要“联合”出手,合力引导。①社会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正能量,树立一些就业创业的典型事例,对高职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就业氛围。②高职院校创新职业发展教育模式: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也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打造一支专业的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新整合职业发展教育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创新创业、态度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③家庭成员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心理学家戴维斯认为,人生的成功与失败都直接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的职业价值观对子女职业发展影响深远,子女在择业时会参考父母对某一职业的评价,倾向于选择父母满意和向往的职业。所以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积极地去影响高职学生。④企业推进职业价值观实践教育:在校企合作的教学过程中,企业的“师傅”应成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导师,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场景对学生职业观有明显导向作用。学生在深入一线进行见习实习时,也在真实地感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观。

2.明确职业价值观引导的最终目的:职业发展教育目的在于以职业规划辅导为主体,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确立职业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自主意R,提高生涯管理的能力,并为每个阶段职业发展目标实施行之有效的策略,达到人职匹配的圆融状态。

3.尝试“阶梯式”的职业价值观引导:高职学生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必须循序渐进地完成这项大工程。

第一,职业理想教育:在入学阶段,介绍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让学生对学校树立信心。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使其了解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发展前景、未来职业方向以及职业发展路径,让其形成一定的职业理想,从而进一步规划自己的学业。

第二,职业认知教育: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专业知识,适应了大学学习模式时,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自我探索、职业环境探索,全面收集有关职业信息,真实地了解职业世界。

第三,职业信念教育:“95”后高职学生缺乏抗挫折能力,当走进真实的工作情境时会遇见一连串的问题,专业技能欠缺、工作环境差、工作累、工资低等,许多人会选择放弃自己原先的职业理想。这就需要对其进行职业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审视自身和社会大环境,学会自我调节,增强抗压能力,坚定自身的职业信念。

第四,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一种行为操守,在高职学生走进职场之前,要对他们进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其在工作中能够严守最基本的道德操守。

四、结束语

在多元价值观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1]林红.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6,(16):58.

[2]沈新华.高职院校职业发展教育创新价值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1):134.

[3]龚向哲,王晨晨.工学结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1):69.

收稿日期:201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