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思维的特点

创新思维的特点

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70-02

1 引言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也是今后发展趋势。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的贡献,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人才。同志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前积极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得到广大群众及相关部门的共识。而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只光光具有高学历,更需要创新精神和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中转站,该时期培养的创新性思维能够为今后的大学或职业教育深造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刻板僵化、唯书唯师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切实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就有必要先了解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2.1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能主动的、独创地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2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特征:数学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完整地把握真数与形的关联,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而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的相关特征如下阐述所示:数学创新性思维具有创建性、新颖性的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点。

3 在数学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针对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3.1 适当时机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数学内容教学到一定阶段后,有必要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统摄训练是对学过的数学相关的概念、定理、单元章节等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进行技巧性的总结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的脉络,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采用统摄培训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发挥打造良好的基础。

3.2 恰当地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我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就能够不断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进行系统的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不少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3.3 不时地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数学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平时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时就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越过中间环节,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像英语学习中所谓的“语感”。在数学考试中,需要强烈的这种直觉思维,因为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而且节约考试宝贵的时间,体现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下突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创造性思维 特点 培养途径

随着我国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才创造力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力的核心更是受到重视。大学生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和中流砥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更值得我们重视。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是在文艺创作、科学发现或技术革新等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创造性思维既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又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区别于其它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能动性。首先,它往往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创造性活动是提供新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因而它是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其次,它往往带有突发性,常被称为“灵感”。同时它又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因此,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二、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

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是我国教育大学生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要想掌握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规律,必须首先了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可以结合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来探讨。其一,它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这是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基本特点;其二,高等教育对象的主体一般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致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从“求学期”向“创造期”的过渡

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社会价值方面不一定很高,他们更多的是创造性的学习。从连续性的方法论上看,这种潜能一旦得到开发,并在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思维的创造性就会不断地发展,逐渐指向于有社会价值的科学发明、创造。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而有效地促使他们从“秋学期”向“创造期”过渡。

(二)有明显的阶段性

在不同学习阶段,大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过程和层次都是不同的。大一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从发明创造的平均年龄看,他们刚刚进入“启用期”。若操之过急,则会适得其反。从大二过渡到大三,创造思维的发展产生了部分质变,发生了渐进过程的“中断”。这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深刻性都得到了高度发展;运用辩证逻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已经有可能进入创造的“生长期”。进入到大四,特别是进入毕业论文的协作阶段,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又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创作论文的过程中,大学生得到了创造的实际锻炼,体验了创造的酸甜苦辣,不少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有所创新。总之,从心理的各方面,大学生都为自己走向职业岗位,为未来的创造发明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三)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别得益于想象力的推动

青年,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代。通过不断学习,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过渡。创造性思维必须在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才能顺利发展。因为创造性思维不仅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要出新产品必须构思出新事物的新形象。一般而言,大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得越好,他就越有可能结合过去的经验,创造出具有个人意义或社会意义的思维产物。

三、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性的基础,所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创造意识与热情

创造意识和创造热情是发展创造力的动力。这常常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活动中表现出来。创造意识离不开创造者的自信心,自内心是一切创造者共有的个性品质。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发展合力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是指精通自己的专业,而且在其他专业有广博的知识,现代科技发展的显著特征是各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表现出总体综合的趋势。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逐步使其发展成为最佳的知识结构。

(三)发展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人借助于丰富而熟练的知识技能体系,能够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直接认识事物的性质、联系和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直觉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各种猜测,并引导学生去证明自己的猜想。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根据科学知识来修正错误的勇气。

(四)磨炼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指人们自觉地调节行动,克服创造活动中的艰难险阻以实现确定的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创造意识和创造热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意志对情感和情绪起着调节作用,正是意志力使人的情绪服从与理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磨练学生的意志,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鼓励学生充分想象

想象是形象思维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创造活动中起着重新组合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抽象―形象的转化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系统概况的能力,促进他们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充分发挥右脑的优势作用。

总之,在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各种创造性思维的结构模型及其思维形式的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可操作性策略与方法是很重要的,而且应该在潜意识领域作深刻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1]段继杨.创造力心理探索.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2]林钟编.大学生思维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

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第3篇

创新思维概论:创新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其思路选择、思考技巧及思维结论,包括见解、发现和突破,都是独特新颖的。

1 创新思维的特点:创新思维具有五个特点,其一是追求真实,发现问题,以开阔的思维空间来解决问题。其二是善于质疑,批判的思维,与人们的惯性思维相左,创新思维往往带着批判的思维去认识世界,打破常规而独立思考,走与别人不同的路,敢于挑战权威,质疑成规。其三是勤于思考,思维具有连贯性,具有创新思维者,必定是思想者,充满思想的头脑中,不断有新的构想闪现,因此,其思维是连贯而活跃的。其四开阔而灵活的思路,创新思维具有多方位角度思考的特性,思路开阔而灵活,其遇到问题时,这种灵活的思维总能找到最优的方案和最相适宜的方法。其五综合各种因素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系统思考整体事物,综合所有因素,运用已知事实和知识,通过深入分板研究后,得到新的认识。

2 创新思维的方法:体现创新思维灵活特点的发散性思维的方法,是以问题焦点为中心,思路向四周拓展,以汇集大量解决方案,得到最正确的选择;体现创新思维类比特点的近似性思维的方法,它以相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加以类比,找出事物中类似和差异的地方,用于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思维教育已嘟哝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1 树立开放性的教育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创新思维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老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很难想象,一个思想保守,因循守旧的教师会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创造思维的最基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对于个人的表扬、赞许、鼓励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个人的心理感到安全时,也就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需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自己提问题的条件和机会。消除学生怕提出问题错误,引起其他同学嘲笑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要营造使学习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

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一个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参与创造性思维的感情,让学生体验至创造的喜悦,做学习的主人。这样一来就能逐渐开成乐与探索,勇于实践的个性品质,从点点滴滴的思维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某班开展班级活动,用50元买水果,该怎么买?”这个问题乍一看非常简单,但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出现:该买哪儿种水果?每种水果买几个?能不能保证全班同学每人都有?钱是否够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去调查研究、设计方案、搜集数据(哪些学生吃些什么水果)、建立数据模型、分析数据,最后做出决策(买哪些水果、买多少)。这中间涉及了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如概率统计(样本选择与统计)、数据分析与计算(包括估算),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自信心。但更为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这也是课程标准所一再强调的。因此教师应尽量提生问题的背景而不是问题本身,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2 立足课本、重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种积极、创造的状态。学生首先要参与这个活动,感觉到创造的需要,他才有可能进行再创造。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发展现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和合作地过程学习数学,获取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任何领域内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无一不是建立在已有的理念方法基础之上的,新事物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形成广阔的思路的可能性就越大,没有知识作基础,不可能点燃起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

学生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要充分适应和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独立去探索,去发现;既重视数学的探索和实践,又能有助于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合理地作出判断。鼓励学生不盲从“教师讲的”和“书上写的”,不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再现型思维水平上,大胆去探索问题,把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建立在把握问题的实质和领会处理问题的思考方法上。

例如: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求解给定函数解析式的定义域、值域、递增或递减区等问题,可以在学生合作探究的数学活动下进行,首先让学生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再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与数学模型的特征,研究与定义域、值域、递增或递减区等问题。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3 突破常规构思与思维定势,促进逻辑推理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题型教学应该说是当前数学教学的弊端之一,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尽管有时我们教会了学生一种题型,一种方法,但是也会使学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产生思维定势,而创新思维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灵活性、多项性。也就是能够及时摆脱思维定势,当事物发展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改变先前的思维过程,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二个特点是独立性。既与众人不同,与前人不同。第三个特点是连动性,既由此及彼。通常有三种情况:或由已知的问题引伸一步,探究更深层的问题;或逆向思维,由一个问题联想到这个问题的反面;或产生横向联想,由一个问题联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问题。为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学更立足半官方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鼓励学生不墨守成规;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令辟奚经;鼓励学生寻找处理问题的方法、策略、途径的新认识。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改变问题条件、改变问题结论;或者把一般性结论增加条件,得出个别化的结论;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在类似的问题上寻求新的结论。

例如:关注对数学证明的理解,发展推理与证明的意识和能力。在第三学段学习规范的数学证明时,教材应当设计一系列问题。首先,使学生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其次,通过探索与交流的活动发现证明的思路;同时,在证明的过程中体验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为此,可以设计如下形式的活动:

(1)我们能画一个正方形,使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某个已知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两倍?为什么?

(2)如果是正三角形,那么类似的任务是否可以完成?你是怎样解决的?与同伴交流。

(3)如果是长方形,那么类似的任务是否可以完成?你能证明自己的结论吗?

(4)还能提出类似的任务吗?显然,学生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经历了“由直观判断到理性证明的过程”。

4 开展数学活动与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 软实力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1 树立创新思维理念,打破传统思维惯性

大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思维是其创新软实力强弱的重要表现之一,大学生要分别从联想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思维等多维角度,树立创新思维理念,打破自己固有的传统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式。

1.1认知联想思维精髓

联想思维即指在人脑的记忆表象系统中,借助某种外部诱因,在不同的表象之间产生联系的一种无固定思维方向的任意思维活动,其主要思维形式有幻想、空想、玄想,主要思维方法有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等。培养大学生构建联想思维模式,拓展思维空间,认知联想思维的精髓是其关I环节,使大学生能够真正体验触类旁通、解构重组、突发奇想的创新悟性与思维意境。

1.2领会抽象思维方法

抽象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高级形式,亦称为抽象逻辑思维或逻辑思维,其思维方法是运用概念和含义,借助言语符号进行思维,通过归纳、分析、演绎、综合、概括等基本方法的协调运用,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领会抽象思维方法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基本要求。其实,在创新的整个过程中,一路伴随着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抽象思维方法是大学生构建创新思维模式的必备要素。

1.3强化发散思维意识

发散思维亦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即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围绕某个中心问题,沿着不同方向或角度,向外扩散或辐射的一种思维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其中强化发散思维意识乃关键一步,要求他们突破原有的固化思维藩篱,发挥想象力,寻找非常规途径,以崭新的视角去探索,重组已有信息,激发多种设想和预案,从中选择最优解决方案。创造性、多维性、变通性是发散思维的重要特征,发散式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思想不落俗套、非常规性、不故步自封。强化发散思维意识是使大学生树立创新思维理念的重要环节。

1.4独辟逆向思维路径

逆向思维即对习以为常或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或无可厚非的事物或观点,进行反向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对创新有重大推进作用。此方式重在思维活动的独辟蹊径,重在勇敢地“反其道而思之”,使思维路径朝着相反的方向行进,面对问题从反面深入探索,形成新思想,找到新思路。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思维理念,在意识上要求他们打破思维定式,破除由习惯或经验等形成的僵化思维套路,力求找到突破点和创新点,开启另一片思维新天地。

1.5拓展立体思维空间

立体思维亦称全方位思维、多元化思维、多角度思维,即突破“点、线、面”三个层次的思维局限,从前后左右、四面八方等方位去思考问题的一种空间思维。训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中训练拓展思维空间是比较有效的重要训练项目之一,其目的乃令其思维活动跨越点与线、突破平面、进入空间,以此收到独特的新奇效果。立体思维使创新思维模式具有更加广阔的张力。

1.6养成批判思维惯性

批判思维是对常识、惯例、权威、传统的一种反叛或挑战。大学生要树立创新思维理念,一要解放思想、摆脱束缚,挑战清规戒律,否定原有框框。二要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敢想前人未曾想过的事情,敢创前人不曾创建的基业。三要从质疑开始,此乃创新的起点,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仅能跟在权威和定论的后面亦步亦趋,便不可能做出突破性的创新。

创新思维的最大障碍即把某种先入为主的理论、观点、经验、感觉等有意无意地神圣化或绝对化,从而难以萌发出与之相左的创造性理念。大学生只有正确处理好批判、创新、继承三者的关系,才能形成科学的批判思维惯性,为树立创新思维理念奠定方法论基础。

2 健全创新能力结构,防范平庸,追求卓越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是判断其创新软实力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创新能力是个体或组织对现有物质、知识、信息等资源的配置和优化能力。在特定环境中,本着个体价值的追求、组织目标的实现、社会发展的需要,改进或创造出某种独特而新颖的事物,并能从中获得一定收益的行为能力。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以逐步增强与提升。

2.1积蓄学习能力

学习乃是一种能力,大学生创新的基础能力便是学习能力。创新者需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重视知识结构的更新,不断改进思维方式和创新思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强弱与其个人的气质、动机、情绪、习惯、态度、观念和才能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与学习能力的联系最为直接和紧密。

大学生要重视创新方法的习得和研究,加入学习型组织,借助浓厚的学习气氛,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能够从现象到本质、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到一般,由表及里地分析新生事物。面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从中去伪存真,批判性地吸收和接受。知识经济其实质就是创新经济,大学生在积蓄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创新,既不唯书,也不唯上。

2.2培养自抉能力

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自抉能力的培养上。大学生的自抉能力主要体现在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两个方面:一是有主见,自我决策能力强,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有独到的见解和独创性主张。二是有自信,有自主意识,有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大学生自抉能力强的内涵是坚守信念,自主抉择,敢于质疑、敢于冒尖,义无反顾,直至成功。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同时,强调个性,积极参与竞争。自抉能力是大学生拥有创新能力的最突出表现之一。

2.3开发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的永续和持久需要创新者具备较强的探究能力,此能力是建立在敏锐的洞察力基础之上的。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就应该勇于超越,推陈出新。探究的动力乃是求新、求奇、求异、求特,具有一定的进攻性,为捕获有价值信息,从不墨守成规、从不因循守旧、从不满足现状,勇于摆脱传统观念的窠臼,放开手脚,追求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与人生价值。创新者大都信奉不破不立的观念,崇尚探索与冒险,其独特的人才观主要表现在不求全才与通才,反而主张偏才、奇才、怪才方能不拘一格,拥有创新素养,极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并且认为探究能力既是一种人格化的品质力量,又是一种社会化的生存能力。

2.4丰富想象能力

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力是创业者提升创新能力的内在要求。想象能力即指人们借助过去的经验和已有知识,通过想象萌发出新奇构思的一种能力。如果缺乏想象力,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创新能力强的创业者其想象力都很丰富,因为创新就是大脑的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异想天开与奇思妙想都是建立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之上的。丰富的想象使思维更加敏捷,使思路更加清晰,进而孕育出高品位的创新力,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源泉和命脉,是一种超越性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超越专业范畴和学科界限的多元思维能力。

2.5激发感悟能力

感悟能力的获得标志着创新者其创新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感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灵性,它能使创新这项人世间最复杂的活动提升境界,虽然创新过程并无神秘性可言,但确实存在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灵感,创新的灵感需要凭借悟性才能感知。悟性并非与生俱来,学习、思考、实践等都是悟性习得的温床。大学生需要把感悟能力提升为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就是把自己孕育在潜意识的意境或意念,不失时机地激发出具有创新元素的思想火花,提出新奇独特、非同凡响的主张和金点子,令其在心灵中发生碰撞,油然而生绝妙的创意,随之迸发出创新的激情。

3 构筑创新精神力量,积蓄创新胆识与智慧

大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其创新软实力有无的重要标志之一。创新精神是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识和智慧,是其进行创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种心理素养,比如创新的意志、毅力、勇气、决心等动力元素,从而体现出创业者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软实力。

3.1培养好奇心

创新者开展创新活动一般不需特别的天赋或禀赋,但必须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业者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从不满足已习得的知识、已建立的理论、已掌握的事实、已总结的经验,总是想从平凡的万事万物中发现不平凡的奇思妙想,从中挖掘自身潜能,偶得金点子,收获小发明。求新、求奇、求特是好奇心的最佳表现,创新者做事追求新颖独特,善于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接受新理念,好奇心是使创新活动永保激情的内在不竭动力。

3.2培养进取心

创新新精神实质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或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或新事物的进取精神。进取心主要体现在创新者不安于现状、不迷信权威,勇于尝试、敢于冒尖,不断开拓,不怕“枪打出头鸟”,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业者的进取心还体现在不断追求新知、不断进行革新、不断激发潜在的创造力火花。创新精神的核心就是热情主动、积极进取,从不循规蹈矩,从不半途而废。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应该适时汲取新观念,富有进取心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争强好胜,进取心的外在表现就是不断钻研和探索,纵有千难万险,也不改变创新创业的初心。

3.3培养个性化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个性化特质元素。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态度、情感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表现于外的就是其言语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等,个性化是现代人的存在方式。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创新者拥有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和做事风格,追求的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个性即在个体的思维、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态度、行为等方面与众不同;即为个体独有的并与其他个体区别开来的特性,是一个人在共性中所凸显的独特部分;是有一定倾向的、并且相对稳定的、本质属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化是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所必备的独特属性。

3.4培养自信力

创新精神建立在自信力的基础之上,自信力乃自强不息的正能量,是创新者对自身价值的积极评价。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应该让自信成为一种生存习惯。一个人越相信自己,就越愿花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自卑常常阻碍创业者进步,使之在机遇面前踌躇不定而丧失良机。缺乏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创业者潜能的发挥。

自信不是自满,是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自我评价,遇事不乱、处事不惊,拥有一种从容的心态。自信力是确保创业者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自信心不强的人,容易产生疑虑和恐惧,面对创业风险经常犹豫不决,前怕狼后怕虎导致其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自信力是培养创新精神所必需的内在支撑力量。

3.5培养意志力

意志力乃创新者知难而上,不畏惧、不软弱、不懈怠、不观望的一种优秀的个性品质。大学生创业者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克服困难,最终解决各种问题需要的是意志。意志力也是一种自我引导和自我强化的精神力量。意志力不仅体现在决断力上,而且体现在对创新的感受力上。人的意志力潜伏性极大,其爆发力具有排山倒海之势,它能克服各种困难,不论经历的时间长短,不论付出代价的大小,无坚不摧的意志力终能帮助创新创业者实现目标。

4 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软实力的培养与提升,关键要培养他们树立创新思维理念、健全创新能力结构、构筑创新精神力量,并为他们提供和营造良好的创新条件与创新环境,建立良好的培养和提升机制。

参考文献:

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第5篇

(巴东县民族实验中学 湖北巴东 444324)

【摘要】正创新是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很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http://

关键词 创新性思维;学生思维;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性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数学教师;思考能力;内在要求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也是今后发展趋势。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的贡献,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人才。胡锦涛同志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前积极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得到广大群众及相关部门的共识。而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只光光具有高学历,更需要创新精神和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中转站,该时期培养的创新性思维能够为今后的大学或职业教育深造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刻板僵化、唯书唯师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切实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就有必要先了解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1.1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

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能主动的、独创地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2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特征

数学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完整地把握真数与形的关联,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而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的相关特征如下阐述所示:数学创新性思维具有创建性、新颖性的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点。

2.在数学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针对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2.1适当时机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数学内容教学到一定阶段后,有必要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统摄训练是对学过的数学相关的概念、定理、单元章节等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进行技巧性的总结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的脉络,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采用统摄培训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发挥打造良好的基础。

2.2恰当地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我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就能够不断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进行系统的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不少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2.3不时地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数学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平时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时就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越过中间环节,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像英语学习中所谓的“语感”。在数学考试中,需要强烈的这种直觉思维,因为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而且节约考试宝贵的时间,体现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下突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2.4针对性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兵法上强调迂回,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亦如此。当一个问题在正面难以找到突破口时,就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下手,冲破思维定视,间接求解,利用正难则反的思维。数学中存在着不少的证明题,就可以利用这一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逆向思维的题目,引导学生灵活地转换观察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充分看到逆向思维的功能。

2.5有机地进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集中与发散思维训练,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问题进行发散,对于散乱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创新性思维基本成分包括集中性与发散性思维,所谓集中性思维就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按照一般的单一模式,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根据某个知识点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联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案,这些方案不一定都具有价值,需要评判、筛选、提炼、升华。集中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和归宿,两者相辅相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够单单从集中性思维或者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应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效用。

3.借助设疑质疑释疑,再设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指学生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探究问题实质及问题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思维品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问题发展的顺序构思设疑,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启动学生思维的开始.当学生从第一次认识中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把第一次认识中的矛盾鲜明地地提示出来,让学生陷入重重谜团之中,迫使学生不得不进行深思.通过释疑,使学生豁然开朗,全面深刻地认识问题的体质.由此可见,通过设疑质疑释疑,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生.例如,如果抛物线y=-x2+2(m-1)x+m+1与x轴交于A、B两点,且点A在的x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x的负半轴上.

(1)求m的取范围;

(2)若OA:OB=3:1,求出m的值和此时抛物线的关系式;

(3)设(2)中的抛物线与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顶点为M,问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PAB的面积等于BCM面积的8倍?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学生在解完问题(2)后,得出m1=2,m2=-,教师要鲜明地指出,其中m2=-是否符合题意?

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思维障碍 发散思维 收敛思维 水平思维 垂直思维 意象

广告设计的生命在于广告创意。好的广告首先是一个新颖的点子吸引观众的眼球,然后才通过广告的内容将诉求重点传达给受众,形成所谓的“卖点”。美国著名的广告专家奥格威认为:“除非你的广告有很好的点子,不然它就像快被黑夜吞噬的船只”。确实如此,在铺天盖地的广告海洋里只有最具创意的作品才能生存下来。广告创意的产生是十分困难的,是不断思考、反复推敲的复杂的思维过程,有时候更是灵感闪现的结晶。

一、广告设计教学及学生状况分析

目前在职业院校普遍开设有广告设计相关专业,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大多存在重技术、轻创意,重手段、轻构思,设计创意教学开展困难的状况。究其原因:一方面从教师层面来讲,创意思维具有显著的发散思维的特点,呈现多元化倾向,没有固定教学模式可循,教学可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从学生层面来讲,社会阅历较浅,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不足,导致广告作品创意贫乏,构思不够完整。

应该看到,学生思维特点反过来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没有成年人固有成见和思维定势的禁锢,联想丰富,无拘无束。如果从思维发展的规律出发,结合广告创意设计的特点。在教学当中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创意思维练习,相信就能在这张“白纸”上绘出美丽的图画来。

二、突破思维障碍,激发思维创新

同志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知识创新更是我们时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知识创新离不开思维的创新、思维的解放。

通常思维可以理解为沿着一定的方向、次序的思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惯性,称为“思维惯性”或“思维定势”,也称为“思维障碍”,这种思维惯性阻碍了我们刨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创新是非常不利的。要进行创新思维,必须突破思维障碍。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主要就是变换思维角度,扩展思维视角。具体到广告创意思维活动来说,这种方法就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结合运用。

三、“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结合,产生好的创意

1.第一阶段――“发散思维”的形成

发散思维又称为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多向思维等,是指人在思维过程中,无拘束地将思路向四面八方展开,从而获得众多的解题设想、方案和办法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是形成广告创意的第一阶段。当面对一个新的广告设计命题时,首先应该采用发散思维,无拘无束地将思路由命题向四周展开,获得众多设想、点子。它们可以是某些特定的、有通过主题相互关联的形象、情绪等等,大部分是零散的、不成形的。例如: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以“珍爱树木、保护环境”公益为题进行创意构思,模拟广告公司常采用的“头脑风暴法”让学生集中进行思考讨论。实践中,一开始南于学生平时的创意训练较少,加之生活积累较少,课堂效果不甚理想,形成的构思寥寥,场面较为冷清。笔者及时调整,先通过欣赏相关主题的作品来启发思路,提出如“森林,你首先想到了什么?”“木材能用来干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大胆运用联想来进行思考,很快收到了效果,产生了很多的点子和意象(如图一)。在实施的过程中,应遵循三条原则:一、推迟评价,师生不能相互评价任何观点,保护思维的积极性;二、追求数量,越多越好,才能为最终创意的形成提供充分的“原料”;三、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将构思写出来,这样才能保留最初的、最真实的想法。

如图所示,经过讨论产生了诸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意象和点子,正面的如:爱护眼睛(森林);美丽的森林等,反面的如:砍伐(斧头);森林火灾等。这些意象和构思虽然大都是破碎的、不完整的,但为最后创意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发散思维结束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思维阶段――“收敛思维”阶段。

2.第二阶段―垂直展开,形成“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又称为集中思维、辐集思维、聚敛思维,是一种寻求唯一答案的思维,其思维方向总是指向命题中心。与发散思维正相反,收敛思维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链中。对于广告创意的形成,收敛思维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收敛思维将发散思维形成的诸多点子、意象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构思,那么这些意象和点子只能是一堆无用的“零碎”。

美国心理学家狄勃诺博士倡导的垂亩和水平思维法,被广泛运用于广告创意当中。其中的水平思维就是指发散思维,垂直思维是指运用传统的逻辑分析的方法,将发散思维形成的诸多点子、意象进行筛选、扩展,最终形成完整的唯一的构思方案,也就形成最后的广告创意,也就是“收敛思维”阶段。

如果说发散思维阶段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角展开,那么在收敛思维阶段,就需要教师运用相对成熟的知识、经验和逻辑思维,帮助和启发学生分析、评价诸多的点子、意象,形成完整的创意构思来。这一阶段,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的角色。以上例来说,在经过笔者的点评、启发下,学生形成了几条较为完整的创意构思:“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森林”“现在伐树,将来伐人”“沙漠是森林的墓地”等等。

四、勤于学习,为创意积累素材

显而易见,创意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任何好的创意离不开生活的积累和知识的储备。为什么学生总觉得没有构思?或者构思没有新意?这反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脑子空空如也。只有平时注重学习,不仅是书本上的,更包括生活上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才能为创意积累足够的素材。

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93-01

一、幼儿具有创新、创造的潜能

谈及幼儿创新、创造,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认为幼儿尚不懂事,只有玩、淘气的份。然而,你如果仔细留意观察一下孩子的言行,定会从他们那里发现一些想象力丰富,有创新的言语或行为。比如一幼儿在和小伙伴谈话时,说自己假如有翅膀就飞上天看看宇宙究竟什么样子。如果成人能鼓励、引导,并加以不断培养和训练,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就能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⒈从人脑的生理发展来看,60%的脑细胞在3岁以前形成,到小学毕业前形成90%以上。相应的人类智力发展,5岁以前获得50%,8岁以前获得80%。因此人们的创新、创造水平,随着其智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新、创造能力的持续增强,达到较高的程度,因此从人脑机能的发展看,儿童时期是创新的重要准备期,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期,这也是与幼儿的智力,心理特点相适应的。

⒉从他们的心理特点来看:幼儿期处在创新心理觉醒时期,对一切事物充满渴望和憧憬,他们好奇好问,不受传统习惯势力束缚,敢想、敢说、敢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这些都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心理基础。幼儿期是创新活跃阶段的起跑期,因此幼儿期是创新精神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的关键期。它对人的一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界说

(一)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关系

创造力是创造能力的简称,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发挥思维的能动性,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由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组成。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进一步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这样的思维活动属于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一般称为创造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两种思维形式。灵活性、流畅性和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三个最重要的特征。灵活性反映思维的广度。敢于突破固定思维,善于从不同侧面考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流畅性指思维的速度(敏捷性)。由于重视思维的发散、联想和想象、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因而思维过程中少有阻滞,善于扩散,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产生大量新的观念、设想和方案。独创性(新颖性)反映了思维的深度,它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高层次。由于能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不循规蹈矩,所以能获得过去未有的新成果,表现出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能导致新颖产品的出现。

(二)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幼儿由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创造思维也具有自身的特点。(1)创造性活动的不稳定性。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较弱,因此幼儿的创造活动不易持久,他们的创造愿望来得快,也去的快,常常是瞬间即逝,如果有成人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幼儿的创造能力就会向前发展。(2)创造性活动具有情境性。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常常是由创造性想象引起的,但他们的心理活动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同时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受兴趣的影响,兴趣可以振奋幼儿的智力,激发创造的积极性。(3)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表现出个体差异性。由于环境、教育、遗传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有的幼儿擅长创编故事,有的幼儿擅长美工创作,如果这些幼儿的创造才能能够得到尽早的发现和培养,对幼儿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在一般的情况下,只要有环境和教育起积极的作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都会有较大的发展,但不能根据幼儿的一时表现,就断言其创造能力的高下。

三、明确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语言活动离不开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字形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正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之所以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念存在于词当中,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词作为它的工具,它的承担者。所以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的最合适的“物质外壳”。

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第8篇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中学教育的各个学科来说,都是一项艰苦的任务,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尤为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1 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在:

1.1 思想政治课能培养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的良好品质。思想政治课由于自身学科的特点,时代性强,不断推陈出新,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更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认识世界。

1.2 思想政治课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就思想政治课而言,对学生来说,创新思维的结果更多的是他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在学习政治理论的过程中,更注重对知识规律的理解、接受;对社会及身边的各种思潮、观点、行为具有分析鉴别评价是非的能力,决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

1.3 思想政治课还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学生,不仅看待问题与众不同,在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2 利用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 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

创新思维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具有积极主动、发散、独创等鲜明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素质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他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动力。在创新过程中,创新者所具有的创新思维的品质,其中主要包括有远大的理想、强烈的求知欲望、良好的个性品格、勇敢的探索精神等等。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更是一个巨大的铸魂工程。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精神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首先,加强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理想是创新的动力,信念是创新的精神支柱。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深刻理解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和道德观。

第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人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还要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是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是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克服思维固定性的制约,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产生。

2.2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品质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所谓创新思维也可叫创新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主要包括准备、酝酿、阐明和证实四个阶段。所以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课外实践,都要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任务驱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索取知识,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的“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通过培养创新思维来搜集有关信息、形成概念、,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自由讨论、辩论,不管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还是扩散性思维,都要让学生有新角度、新构思、新方法,充分活跃学生思维。对学生总结的概,归纳的问题,提出的新观点及分析问题的不同思路,教师要加以“集中”证实与评价。教师“集中”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坚持“激励性”原则,挖掘学生身上创新思维的闪光点,给予正确评价。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能,摆脱妄自菲薄,畏葸自缓的心态。扩散性思维与集中思维相互统一,不断拓宽思维的空间,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