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第1篇

1安全播出的概念

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是指电视信号能够稳定地传输到每一个客户端,主要是在传输的过程中数据不会被更改,不会遗漏掉。广播电视的正常播出主要是指电视节目能够向人们传播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社会舆论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在播出节目之前是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保证一些不健康有损形象的节目不被播出。所以说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不仅包括技术与管理的有待提升,还需要相关负责人严格把关,不让那些不法分子得逞。广播电视的特点:广播电视所面向的群众是很广泛的,无论男女老少,什么学历的人只要说能够听得到看得到的人都具有收看广播电视的能力。所以广播电视具有很重要的责任,它负责把党的中心思想传达给人们,肩负着党的话语权,责任重大,意义不可忽视。广播电视时效性很强,经常会有一些直播节目,新闻联播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时效性很强,容不得出现太多错误,对广播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是很繁琐的,每一步的完成都少不了相关人员的努力。如果其中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广播电视的播出问题的。因此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是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的。

2广播电视的维护

近些年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的广播电视已经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了,他已经渐渐成为了一个系统,与之相关联的结构和组织是多的难以想象的。所以广播电视的维护是需要很多方面的技术支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个大系统正常地运作。广播电视还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诸如,广播电视在传输的过程中会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但是传送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有时候还会因为负荷量增大导致广播电视系统出现各种障碍,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时刻关注广播电视的传输系统的维护。随着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到现在为止我国的电视频道基本上都是数字化的了。数字化的信号稳定,传输信息的速度快,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广播电视的维护工作。

2.1完善广播电视的系统管理与维护

每个广播电视台应该拥有自己独有的一套管理制度,根据自己内部系统所拥有的条件与特点来制定一套合理且适合的管理与维护方案。其中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人员分配问题、安全、检修系统、管理维护等问题。只有这样,广播电视系统才能够正常的运作起来,才能达到高效率的运作状态,保障每一个电视广播的正常播出。同时监督工作也是必可少的一个环节,监督工作有助于每个人能够发挥到最大的作用,这样广播电视节目才能做得更好。电视节目的质量把关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好的电视节目有助于全民素质的提升,有助于社会的建设。相反一部低俗无趣的电视节目,不但没有任何思想内涵,而且还会浪费大多数人的时间。这需要把关者的严格把关,更需要制作者认真的编排。

2.2广播电视的系统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79-0052-02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工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广播电视的清晰度和信息传输时效性,还能够帮助解决一系列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给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1 ]。以下本文就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广播电视工程的结合进行简单的探讨。

1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

1.1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质量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这对于推动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对于传输质量的要求是较高的,其必须要求有较高的传输质量,才能够为观众提供更佳的画面感和质感,以便于获得观众更多的认可[2]。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本身具有较强的传输效率性,因此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工程中可以取得较好的发展效果。

1.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解决传输中的疑难问题

广播电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一定的干扰,导致信号的传递和接收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影响画面的清晰度和质量,这对于广播电视工程而言是一大难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媒体市场竞争的不断增加,保证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质量以及保证画面质量是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根本前提,但是有些地区受到地势以及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信号传输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当地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3 ]。这就要求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加入必要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以便增强广播电视的信号,提高传输质量,降低广播电视传输难度。

1.3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传媒发展形式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期待“直播”形式的新闻播报,而不仅仅是经过后期制作的电视新闻,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台能够多进行新闻直播,给用户提供第一手信息和资料。但是,直播对于电视广播的信号要求较高,一旦信号出现了中断,那么就会影响直播的效果。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则能够避免出现信号中断的情况,同时还可以保证多种传输方式灵活转换使用,以此来保证传输的质量和画面的清晰度。

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媒体内容中的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媒体内容中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内容传递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过去的广播电视工程施工,人们采用的传输方式为信号模拟方式,即对信号进行模拟,成功接收之后再将其进行发送[4]。这种方法的优势较为明显,但是也容易受到干扰信号的影响,从而影响传输的质量和效率。广电工程搭建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频率进行了有效的加密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输受到干扰信号影响,而此过程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信号主要为数字信号,其稳定性较强,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来进行信号的控制能够有效稳定信号的接受和传递,避免出现损耗功率的情况,从而有助于稳定广播电视的传输和画面质量。第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能够进行影片的后续修复。画面的真实感是人们对电视节目进行关注和收看的前提与基础,如果画面由于技术或者其他原因出现失真的情况,那么必然会大大降低节目内容的真实性,从而影响广播电视的影响力,限制广播电视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有后期修复作用,其可以让失真的画面更加真实,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这样避免出现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也可以提升广播电视的质量。第三,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用于音频的后期剪辑和制作。工作人员提前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安装相应的音频剪辑和制作软件,就可以对音频进行灵活地剪辑,从而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一台设备完成多个任务的情况,这对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然,在对后期各种资源包括音频、视频进行剪辑和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信息数据丢失的情况,导致节目的完整性有待提高,这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有效的处理,提升其完整性和连贯性。但是就当前我国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不少处理软件在专业性和可操作性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特别重视。

2.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媒体网络中的应用

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息息相关的,网络是载体,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必须要在网络平台中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广播电视工程也开始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更好的自我发展,逐渐向网络媒体靠近。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也包括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以及聊天交友形式的变化等[ 5 ]。在网络平台中,人们能够进行信息的高速传播,也可以实现最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媒体网络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数字电视上,相对于传统的电视而言,数字电视不但更加智能化,而且画面的质量也更好,观众能够获得更好的视觉享受,也可以获得更加贴切和个性化的视觉服务。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由选择电视节目,可选择性更强。

2.3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操体计算中的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操体计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高性能计算中。高性能计算过去更加看重的是峰值速度的“高”,但是现在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摸索,其更加看重的是系统的高效能性,即系统的能耗性、可靠性、可编程性以及实用性等。广播电视工程对于容量存储器的需求较高,高性能计算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扩大其存储的容量,有助于促进广播电视工程的更好发展。

3 结论

综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主要表现在媒体内容、媒体网络以及操体计算中,对于提高广播电视的传输效率和画面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来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大大提高了电视工程的技术含量,增强了传输效果等,但是也依然存在不小的进步空间。未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还需要有关人员进一步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应用,以便实现其在广播电视中的全面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丽萍.浅析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181.

[2]李杭基.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要点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13):202.

[3]热依兰木汗・买提卡司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0):172.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维护;管理措施;计算机网络;科技发展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之下,我们的生活也与计算机网络息息相关,不难看出,大家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爆咋的时代,离开了计算机网络、手机等科技产品,大家是很难在其中适应下来的。计算机网络涉及面很广,这其中包括计算机以及网络信息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计算机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涉及,例如广播电视在逐步走向互联网的同时,其中涵盖了:新闻撰稿、信息、新闻播报等,不难看出,计算机在广播电视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事实上,我们明白,计算机知识一个机械工具而已,难免会出现问题。要想计算机网络能更好的为广播电视所用,因此,随着计算机在广播电视的应用中,我们也必须注意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1.广播电视计算机网路维护注意的问题

1.1计算机网络日常维护

计算机在广播电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对计算机网络的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计算机网络维护中关键内容是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和预防。就目前来看,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和预防主要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那么这里所说的软件,主要来源两个地方,一是计算机自身所带的软件,这些软件在计算机网络日常维护中所应用的地方非常的少。另一个则是从互联网中下载的软件。那么,不难看出,从互联网上下载的软件虽然在计算机网络日常维护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明白,这些软件所带有我们不知道的不安全因素,在处理类似不安全因素的问题上,必须做到加倍的小心。所以在设防火墙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计算机设备的定期的安全监测,相关专业人员要时时做好万全准备。

1.2计算机防病毒维护工作

计算机飞速发展的同时,网络维护也应运而生,我们必须知道一点,在计算机网络维护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防病毒维护,这也是计算机网络维护最基本的一点。互联网中的病毒无处不在,只要稍不注意,病毒就会入侵计算机,窃取广播电视的重要的信息,这会给广播电视带来不良的后果。在防病毒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杀病毒软件来处理相关病毒,并且还要根据不同的病毒需要应用到不同的软件来进行查杀,所以病毒的处理问题是非常的不容易的。同时需要设置防火墙,这可以有效的将广播电视内部网络隔离开来,为了使广播电视网络更安全,还需要在内、外部网络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达到在发现病毒之初就能将之处理,有效的保护广播电视内部网络,这样才能在让广播电视工作在无危险因素的情况下放心的进行。

2.广播电视计算机网路维护的管理措施

2.1设立计算机网络维护记录

尽管计算机网络有日常维护和防护措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广播电视在计算机网络维护方面特备需要建立计算机网络维护档案。它可以将计算机每次遇到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方式方法记录下来,然后管理人员再进行总结,使之建立一个相关档案,以便在下次出现类似问题时能及时、快速的解决,同时能有效的防止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漏洞的形成。但是,这要求相关专业人员需要积累大量的计算机网络维护经验,这样才能有利于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

2.2设立计算机网络维护管理规则

计算机网络维护是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基础,建立计算机网络维护管理规则是计算机网络管理所需要的,可以为计算机网络维护提供方向与指导,是计算机网络维护能朝向正确的方向。计算机网络维护管理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网络的速度与效率,更好的使广播电视工作有效、安全的进行下去。就目前而言,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则涵盖了诸多方面,按照这些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让计算机在设定好的步骤中进行下去,同时,也让工作人员明白自己所担任的工作要点,能让广播电视的计算机网络工作得到更好的进展。

2.3增强计算机维护人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不是简单的静止的环境,它是非常善于变化的。因此,对计算机维护人员的能力有极大的要求,需要他们在计算机网络出现问题时,能够做出及时并且有效的反应,并且需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回应。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关系到广播电视有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需要适时对维护人员的技术进行提高,改进专业人员的有关知识。对维护人员的相关措施,不仅使维护人员的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对广播电视的信息能有效的进行保护。

3.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的意义

3.1确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

计算机网络维护的根本意义就是在于,能够让整个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工作在一个相对正常、安全的环境中为人民服务。根据计算机网络的构成成分来看,不难看出,可以将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分为硬件、软件的查修和维护,这时需要专业工作人员需在适当的时间对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检查,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以便达到对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时刻把握,达到对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工作的要求。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的复杂病毒无处不在,广播电视专业工作人员只有做好计算机网络维护防范方面的一切准备措施,才能电视计算机网络更好的避开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的危害,才能使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工作在纷繁的世界中顺利的运行下去,为人民提供信息。

3.2避免广播电视重要信息的泄露

广播电视工作人员在使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时,一定会使用到个人、广播电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不管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对广播电视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些重要的信息被不小心泄露出去,我们相信,后果是很难想象的,对广播电视以及个人的损失都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在针对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中不仅涉及到硬件、软件的维护,还应该注意整个广播电视计算机的安全设置。无论是主要设备还是次要设备,广播电视的每台计算机都应该做到十二分的安全保障措施。可以通过设置各种密码,以及在进行网络连接时通过各种认证等措施,以此来降低或者避免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遭受不必要的威胁,保障整个广播电视网络的安全。

4.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看似与我们的生活毫无半点关系,但是实际上,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必须明白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广播电视的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科技飞速进展的同时,计算机网络也在飞速的进展,因此对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以及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的提高也日益增加,尽管每个广播电视正对计算机网络维护的措施不相同,但是在要求维护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提升这方面的看法都一致。同时,都需要维护人员要不断地吸收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以便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让广播电视提供的信息,能使人民在充斥着大量信息的今天不会迷失。

【参考文献】

[1]崔平.试析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J].中国传媒科技,2012,04:117-118.

[2]马洪波.试析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7:91+93.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 计算机技术 应用

一、前言

从目前广播电视工程来看,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不但提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效率和清晰度,还解决了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施工难点,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优势,使广播电视工程能够更好的服务用户并满足用户要求。由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较快,对新技术的应用速度也不断提高。基于这种现状,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应明确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大力推动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二、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内容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中,媒体内容主要为普通的音频和视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也主要是模拟信号的传输。由于模拟信号容易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传统的广播电视内容的传输过程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受到这一因素的制约,广播电视在媒体内容上无法做到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的传输从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变成了数字信号传输,不但信号质量得到了保障,传输效率和传输效果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因此,计算机技术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使广播电视的传输效果更加理想。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之后,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广播电视由于受到模拟信号的限制,在媒体内容上都是以传统的音频和视频信号为主。而计算机技术为广播电视工程带来了数字传输方式,使广播和电视的媒体内容从传统的模拟音频和模拟视频变成了数字音频和数字视频,不但提高了音频和视频的整体质量,也使音频和视频信息更加丰富。同时我们还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轻松的后期处理,能够赋予音频和视频更多的信息,增加音频和视频的信息含量,提高音频和视频信息的整体质量,为广播和电视的传输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媒体内容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2.2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传统的电信网基于电路交换理论,广播电视网基于模拟频分单向分配理论,计算机网基于分组交换理论。随着传输理论和交换理论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首先,融合后的新一代网络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宽带数字应用平台,使原来在传统窄带网上不能实现的多媒体应用、大量数据的自由交换,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这将进一步促使网络用户的发展,它们开始在技术上趋于一致,并在业务上相互融,从而对网络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的新型中间件基础理论,突破中间件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机制,建立中间件核心平台,提出面向新型中间件技术的分布式系统开发模式和开发方法,为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提供有效支撑。数字媒体接人网络的最大特点在于异构性。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在接人设备、接结合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不同特点,通过其数据信息、音频信息、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的融合,将互联网在传输方面研究的成果(端对端的通信和组播通信等)与有线电视网有机地融合,构架成数字媒体网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所以,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媒体网络中改变了传统的传输方式,增加了网络传输的方式,提高了传输效率,增加了广播电视的传输范围,使广播电视工程更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2.3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操体计算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高性能计算正处于新思想、新方法的探索与发展的变革前夜,必将探索和发展新型体系结构与存储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已从过去单纯追求高的峰值速度,转而关注系统的高效能(HighProduetivity),即提高系统的实用性能、可编程性、可移植性、可靠性、可扩展性,降低能耗,同时降低系统的开发、运行及维护成本。制约当前高性能计算系统与应用发展的 off 一 The 一 Shelf)结构,即采用商品化的部件构建系统的技术,技术简单、成本低、但实用性能差.一是定制结构,指构成系统的主要部件,如处理器、互连网络、基本系统软件都是专门定制的,实用性能高,但技术复杂、成本高。SMP 与机群已成为高性能计算机的主流。随着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和深人,包括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两个方面,网格计算成为了拓展高性能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手段,一些新概念计算技术研究正在兴起,如量子计算和光计算。此外,在高性能计算系统中,存储(Storage)由于存放了最重要的资源(数据)而成为非常重要的部件。不论从技术、业务,还是市场来看,近十年来存储的重要性持续上升。事实上不只是计算机需要存储器,在互联网络、通讯、广播电视和数字家电等领域对大容量存储器的需求也会更加迫切。

三、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取得的效果

3.1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含量

应用了计算技术之后广播电视工程在传输方式、媒体内容、媒体网络和操体计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播能力,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含量、所以,我们要对计算机技术有全新的认识。

3.2计算机技术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融合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广播电视工程有效融合了多种相关技术,使广播电视工程的整体技术能力得到持续提升,丰富了广播电视工程的内容。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增加了广播电视工程的融合能力。

3.3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效果

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在传输方式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改变了过去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增加了数字信号传输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效果,满足了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性存;;“以太”本地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特性分析 [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1 年 10 期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广电电视;现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130

0 引言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在诸多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在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着很大的进步发展。在广播电视技术方面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将网络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能够将其质量得到有效加强。这也是当前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和特征体现分析

1.1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内涵分析

对于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的,以往的电视节目信息传输中,是通过图形和语音等有效信息在信号模拟基础上进行传输的。这样的方式对信号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证,并且在长期使用之后也会出现变色以噪音的情况。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传统的应用技术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人们的需求,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加以应用就有着很大的需求[1]。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信息传输速率以及质量层面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1.2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特征体现分析

从当前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的特征体现层面来看,主要就是在网络化的程度上有着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网络的应用依赖性也愈来愈强,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对广播电视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促进,在应用中将网络作为主要的载体,就能够将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人们提供娱乐信息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丰富,在信息交流共享方面的发展目标也能得到有效实现。

另外,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程度不断加强的特征也有着鲜明的呈现。在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将其在广播电视当中加以应用,能对信息数据的传输速率得以有效提升,对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干扰起到抵抗作用,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就能够在应用的效率上得到了有效提升,从而能够在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上得到进一步迈进[2]。

2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作用和应用现状及前景

2.1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作用分析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中有着诸多的积极作用发挥,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就能有效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将应用的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在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将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分配利用,可以将制作步骤最大化的减少,从而就在时间上得到了有效节约。并且在信息资源共享之后,通过高速便捷的传输,就能够将活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网络数字化应用在信号传输以及处理的效率上能最大化的呈现,对外界的影响因素影响信息传输就有着避免,从而在音视频的图像信号等方面的正常化就能得到有效保障[3]。

另外,对网络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在快捷以及远程编辑等目标上得到有效实现,在信号的传输稳定安全性的保护上就能得到有效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在信息的操作咨询能方面比较容易获得,在音频的质量上也能得到有效保证,从而对人们的实际需求就得到了有效保证。这些方面的作用发挥,对广播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2.2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我国的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并非是短期内实现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探索逐步实现的[4]。网络数字化的目标实现,主要是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下,从而和广播电视进行结合的,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网络系统构建体系。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能够将数字信号对传统的模拟信号进行替代,并在应用之后得到了迅速推广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成为了电视技术中的核心发展技术。在网络数字化的发展过程中,为能够保障这一方面的发展安全性,就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进行规范,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规范化。在规范化的政策应用下,就在电视一体化的网络发展上得到了有效保障和促进。

2.3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为能够促进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能够从多方面得到重视,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要能有效解决,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网络数字化进一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当前的诸多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应用和作用的发挥,将IP往以及窄带网没有得到有效衔接使用过程中,就要能够对IP技术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发展,将联网以及建网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有效推动发展[5]。这样也能有助于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当前的移动数字电视的不断发展下,在市场中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只有充分注重市场导向,结合市场不断的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进行优化,才能保障其得以可持续的发展,对我国的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整体发展才能起到推动作用。

3 结语

总而言之,技术的不断进步优化发展下,要能充分的重视技术的合理化应用。要能加强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优化,将应用的受众范围不断的扩大,在应用的资源上能得到有效充足,这些方面对信息化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理论研究,对实际的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闫其政.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21).

[2]张志.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发展进程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 2013(16).

[3]郭云鹏.试析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3(01).

[4]张博.浅谈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实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24).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第6篇

一、广播电视产业的时代特征

信息时代,传媒已经踏上产业发展之路,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是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广播电视是电子技术进步的产物,是依靠电子技术制作传播新闻、信息、教育、娱乐等内容的电子媒体;文化产业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是指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行业。广播电视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构成了现代广播电视产业,这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世界的角度看,传媒产业已经形成。作为现代电子传媒,广播电视不仅具有制作传播信息、舆论导向、娱乐及教化等功能,也具有明显的产业价值。这个价值突出地表现在广告经营活动中,表现在新闻、文化、咨询等节目的采集制作和创造活动中,表现在大型活动的组织传播制造影响力的过程中。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为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的发展机遇和平台。巨大的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使广播电视的频率频道和节目数量和容量急剧扩充,队伍不断壮大。虽然说广播电视正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严峻挑战,但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广阔的市场活动空间,同时,也在多媒体合作上提升自身的价值。

实践证明,媒体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和贡献,现代社会没有媒体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是不可想象的。广播电视不仅扩大了人们信息、娱乐和学习的视野,也扩大和丰富了社会经济活动领域,从而提升了相关产品的品质,并给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内容,使各项产业与广播电视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也给广播电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活力,使广播电视从业内到业外,从单一到多元,从事业到产业,不断扩大自身的领域和影响,打造具有传播特色和特殊价值的大众传媒。

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的意义,一方面是促进广播电视通过进入市场,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推动广播电视向社会开放自身媒体资源,整合社会发展、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实现广播电视媒体对全社会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的要求。

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时不我待

广播电视产业是依靠电子技术,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广播电视服务的经营行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激活了全社会经济发展要素,传媒业也积极活跃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广播电视依托自身的先发优势,一度领跑于传媒产业,但是,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来说,作为文化产业的传媒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还不协调,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据权威部门统计,2007年我国电信产业产值是文化产业的1.5倍,是广电产业的6倍。广播电视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对国民经济和文化事业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和潜能,文化的大发展,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产业的这种独特的价值和潜能,这也是我们国家从十六大以来,一直不断加大政策指导,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鼓励和扶持力度的主要原因。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广播电视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有较强影响力的市场主体;二是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广播电视产业步履比较迟缓,有被文化产业大发展落下的危险;三是信息时代使媒体空前发展,媒体融合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向广播电视的开放,也要求广播电视内容向电信和社会开放,广播电视无论事业还是产业都正面临新的更大的竞争、整合的挑战,生存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三、“第五极”――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这是繁荣我国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广播电视在当前媒体激烈竞争中依托产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到今天,大体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广告产业、网络产业、以影视剧为主的内容产业、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产业。但是,通过对广电产业整体思考和梳理,就会发现广电产业除了这4个领域,还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产业领域有待我们去尽快开发和拓展。这个领域的产业,我们不妨称为“广电产业第五极”。笔者以为广电这个“第五极”的产业核心价值,就是依托广电媒体资源优势搭建一个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科技、旅游等行业及全社会文化产业要素于一体的多元化、合作式、开放型平台,形成与媒体紧密合作的、综合性的、新的产业项目和集群。开发和拓展这个领域产业的深层意义是,向全社会开放广电媒体资源,实现媒体对整个经济的强大推动、整合和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的作用。这也完全符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对广电体制改革的要求。

根据新形势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新任务的要求,广电产业必须在保持自身的广告主导产业优势的同时,大力培育广播电视的内容市场,创建新的适应市场要求的市场主体和主业,用广播电视媒体资源优势整合社会和其他行业文化产业要素,搭建一个多元化、合作式、开放型平台,实现产业方面的联合联动,使广播电视产业融入全社会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中实现和提升自身的价值。这其中,整合是撬动广电产业融入社会,形成以广电媒体为依托的产业平台重要的杠杆支点。它要求广播电视对内优化各种资源,协作联动;对外开放媒体资源,合作联营。

1.加强与互联网等媒体的合作,寻求广电产业新的发展空间。广播电视在加强与传统主流媒体合作的基础上,尤其要加强与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合作,要学习和利用互联网互动、开放、广域、丰富、共享、时效、灵活、兼容、廉价等8大优点。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都成立了自己的网站,今后应该加强对于这些网站的管理和利用,与互联网深度合作。在这方面,我国首屈一指的新华社网站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2008年底开辟了网络视频业务,其影响力迅速提升。

2.加强对创意经济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占据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创意经济是一个集思想、文化、经济、科技、信息高度融合的高附加值产业,创意产业的生命力,在于打造具有市场消费活力的品牌文化产品,通过品牌产品赢得市场份额。创意是创新的最高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是新的极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创意的创富神话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在我国一些省市广播开办的交通频率、电视开办的民生频道都是一个成功的创意,使广播电视展现出了新的生机。各级广播电视媒体的对农节目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的空间,搭建起了农资服务的网络平台,以此汇聚和推销品牌产品。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管理研究机构到各大媒体,都把创意经济提到了重要日程,摆到了重要位置。北京、深圳、山东等地,每年都组织大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对我国刚刚起步的创意产业无疑是个极大的推动。广播电视要努力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作法并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不断开扩视野,发挥优势,提升价值,让更多的广播电视产品插上创意的翅膀,不断掀起新的蓝海波涛。

3.加强多元产业合作经营,建立广电产业更加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广电产业要善于同大的传媒机构、相关产业机构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创造新的合作发展机遇,走多元化经营、综合性开发的产业发展之路;要突破广电产业内部资源垄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坚定地向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级别服务方向发展。比如,有些地区广电媒体开办的农业频率频道,在为“三农”服务的同时,形成了广播电视与农业相结合的衍生产品销售平台;广电媒体与中国传统文化演讲活动相结合,形成各种讲堂、讲坛,在传播之余的同时推动了文化产业和广电产业的发展;中广协会广播专业委员会组织协调有关媒体调动全国的广播资源围绕着汽车产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广播电视与医疗、医药机构的结合,尽管有些地方偏离了行业道德要求,但其中不乏产业合作发展的成功案例;有的广播电视媒体组建自己的艺术团体,主动服务社会、行业和个人,拓展了服务领域……这一系列作法既促进了广电产业的发展,又扩大了广播电视的影响,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第7篇

众所周知,叙事学的诞生直接受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的影响。但是电视理论家萨拉•科兹洛夫却认为:广播电视从发明到不断成熟的这几十年对叙事学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本文拟从叙事学与语言学转向、语言学转向与图像转向、图像转向与广播电视的诞生等一系列的关系链中,探寻叙事学与电视媒介的关系。

【关键词】广播电视叙事学语言学转向图像转向

从时间上看,广播电视的出现与叙事学的兴起均发生在同一时期。叙事学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苏联,并在结构主义大背景下于60年代正式诞生于法国。这也正是广播电视从诞生到不断成熟的几十年。电视理论家萨拉•科兹洛夫(SarahRuthKozloff)在《叙事理论与电视》一文中指出:“广播电视从发明、问世到不断成熟的这几十年也是对新批评领域内一门学科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门新学科就是叙述学,或简而言之,就是叙事理论。”(Thesamedecadesthathavebroughtthegradualinvention,birth,andincreasingmaturityofbroadcasttelevisionhavealsoplayedhosttothedevelopmentofanewcriticalfield,“narratology”or,moresimply,“narrativetheory.”)(1)

这几十年间广播电视和叙事学的发展情形是怎样的呢?广播电视的发展与叙事学的兴起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广播电视这种新媒介在19世纪末期就已有雏形,而正式诞生于20世纪初叶。1895年俄国的科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两位科学家经过各自独立的研究,研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并先后成功地进行了长距离通信试验。1906年加拿大人费森登教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建立了无线电广播实验室,并在圣诞节前夕通过无线电波首次进行了声音传播。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诞生,这是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

电视的诞生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1884年11月6日尼普可夫把他发明的一台叫作“电视望远镜”的仪器申报给柏林皇家专利局,一年后专利获得了批准。1924年贝尔德采用两个尼普可夫圆盘制作了一台电视机,首次在相距4英尺远的地方传送了一个十字剪影画,贝尔德本人则被人尊称为电视之父。1924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雷金的电子电视模型出现。1931年兹沃雷金又制造出摄像机显像管。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完全采用电子电视系统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这一天被公认为是世界电视的诞生日。1954年彩色电视在美国试播成功。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这是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1962年6月19日,美国发射了“电星1号”,卫星首次成功地转播了电视信号。

无可否认,电视这种新媒介的出现,对整个的社会思潮、文化研究、文学理论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正如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言:“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2)

叙事学诞生在“语言学转向”的20世纪,而20世纪对西方文学理论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语言学转向”了。“语言学转向”(thelinguisticturn)一词最早是由古斯塔夫•伯格曼在一本名叫《逻辑与实在》(1964年)的著作中提出的。他认为,“语言学转向”发生的标志是哲学家们共同采纳了语言分析的方法。随后,这一用语主要由理查德•罗蒂编辑的一部题为《语言学转向——关于哲学方法的论文集》的书而被广泛传布。什么是“语言学转向”呢?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三言两语很难说透。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语言学转向”有两大特征,这两大特征又是相互联系的。之一,由历时语言学研究转向共时语言学研究。这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创立的,他认为语言研究的着眼点应为当今的语言符号系统,应该研究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去追踪这些成分之间的历史演变过程。之二,由语言学研究转向话语学研究。什么是“语言”和“话语”呢?“语言”一般被看作是一个由一整套固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完整体系,确定性、清晰性、规律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话语”则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言语,话语意义的确定不仅要取决于话语自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境所决定的。语境的构成包括对话者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心理状态、文化修养等因素。因此相对于语言来说,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非规律性成为话语的一些主要特征。这种转向分为两个阶段,前者可以说是语言学阶段,后者是转向话语学阶段。如果说在本世纪前半期,西方文学批评得益于“语言学转向”,使得文学研究更加科学化,对文学对象的把握更加确定,那么到了本世纪的后半期,这种转向由于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得以结构主义为代表的文学语言学批评所确立的研究对象的确定性,变得不确定起来,甚至连语言的表征都产生了危机。人类文明赖以依存的载体变得不可靠起来。当代西方的文学批评,特别是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批评陷入了自我解构的困境。这便是文学话语学批评产生的开始。

“语言学转向”催生了一些新学科和新理论,叙事学便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叙事学最初起源于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艾享鲍姆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排列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直接影响着叙事学的诞生并被公认为是叙事学的发韧之作。普洛普打破了童话故事传统的分类方法——按人物和主题进行分类,他认为故事中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他按照不同的“功能”从俄国民间故事中分析出31种类型,建立了一种被称为故事形态学的框架。他的观点被列维—斯特劳斯接受并传到了法国。列维—斯特劳斯主要研究神话之中内在不变的因素结构形式,并试图用语言学模式发现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1945年列维-斯特劳斯在他的《语言学和人类学中的结构分析》一文中首先提出把音位学中的结构分析法运用到人类学研究中去的观点。到了60年代,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作品开始出现。格雷马斯和托多罗夫都开始译介俄国形式主义的论述。1966年,《交流》杂志第8期刊登了以“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为标题的专号系列文章,宣告了叙事学的正式诞生。不过,“叙事学”一词直到1969年才由托多罗夫提出,他在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3)托多罗夫对叙事学的定义是:“叙事学:关于叙事结构的理论。为了发现或描写结构,叙事学研究者将叙事现象分解成组件,然后努力确定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4)

受“语言学转向”大背景的影响,叙事学又分为经典叙事学或结构主义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两个流派。“经典叙事学旨在建构叙事学语法或诗学,对叙事作品之构成成分、结构关系和运用规律等展开科学研究,并探讨在同一结构框架内作品之间在结构上的不同。”“后经典叙事学将注意力转向了结构特征与读者阐释相互作用的规律,转向了对具体作品之意义的探讨,注重跨学科研究,关注作者、文本、读者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交互作用。”(5)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的转变大概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受到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读者反应理论、文化批评等多种理论或者流派的影响的结果。三

“语言学转向”几乎渗透到所有的人文学科,就像电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一样。W.J.T米歇尔说:“罗蒂哲学史的最后阶段便是他所谓的‘语言学转向’,这一发展已在人文科学的其他学科产生纷繁复杂的共鸣。语言学、符号学、修辞学以及文本性的种种模式已经变成对艺术、媒介以及文化形式进行批判审思的通用语言。社会便是一个文本。自然以及对它的表征已经成为‘话语’,甚至连无意识也如语言一般结构而成”。

(6)至此,我们会进一步追问:“语言学转向”是怎样发生的呢?导致这种人文学科“纷繁复杂的共鸣”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W.J.T米歇尔在《图像转向》一文中归纳了这种变化的原因。他说:“思想界及学术界的话语中所发生的这些转变,更多的是它们彼此间的相互作用,与日常生活及普通语言关系不大。这样说的理由并不见得有多么不言自明,但是人们似乎可以明白看出哲学家们的论述中正在发生另一种转变,其他学科以及公共文化领域中也正在又一次发生一种纷繁纠结的转型。我想把这一转变称为‘图像转向’。在英美哲学中,这一转向的变体向前可以追溯至查尔斯•皮尔斯的符号学,向后到尼尔森•古德曼的‘艺术的语言’,两者都探讨作为非语言符号系统赖以立基的惯例及代码,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不是以语言乃意义之示例范型这一假定作为其开端的。”(7)也许我们会再进一步追问:什么是“图像转向”?导致“图像转向”的原因又是什么?金元浦教授作了这样的解释:“美国学者W.J.P.米歇尔说,当下社会科学以及公共文化领域正在发生一种纷繁纠结的转型,而在当代哲学家的论述中,这种转向也是明白无误的。他把这一变化称为‘图像转向’。那么,图像的转型转向哪里?这不是向幼稚的摹仿论、形象化再现或图像的辅助解说转变,也不是向主体客体相互对应的理论回归,更不是一种关于图像‘在场’的玄学的死灰复燃;它是对图像的一种后语言学、后符号学的再发现。它从根本上动摇了长期以来由传播手段限定和形成的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向,即文字长期居于独霸地位的现实。而是把图像当作视觉性、机器、体制、话语、身体和喻形性之间的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来加以研究。因为重要的现实是,图像现在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从最高深精微的哲学思考到大众媒介最为粗俗浅薄的生产制作,无一幸免。”陶东风教授说:“通俗报业的图像化,电影和电视的数字图像化、后成像术的出现和医学成像术的发展,成了转换的标志,更不用说互联网无休止的图象轰炸了。因而继文化研究,怪异理论和黑人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之后,西方兴起了视觉文化这个时髦的、也有争议的研究交叉科学的新方法。视觉影像成了从事摄影、电影、电视、媒体研究、艺术史、社会学及其它视觉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中心。”(8)我们有理由认为,只有影像媒介的出现才标志着“图像转向”时代的来临,技术的发展和后现代的动力一道完成了“图像转向”的重任。维克多•维坦查说:“文字与图像谁更卓越,今天是图书和电视的卓越之争•••电视以其随机的不连续的图像与线性传统作对,打破了逻辑和思维的习惯。(9)

视觉和图像作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希腊以来就在文学艺术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如西方绘画与雕塑等视觉艺术的影响几乎在西方文学影响之上。中国的诗学也是很重视形象的,如“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之说等等。但是,“图像”在中西传统叙事中却未能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叙事方式,即使是近代电影的出现,也因为局限于“非现实”的艺术领域,其叙事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于德山在《视觉文化与叙事转型》一文中指出:“电视图像叙事真正创造、释放了‘图像’叙事的威力与作用,以电视图像为代表的视觉文化强势阶段开始形成•••以电视图像叙事为代表的视觉化叙事类型开始成为主导型的叙事类型,开始占据社会叙事格局的主流。电视叙事铺衍着社会的话语,构成了西方后现代现实典型而驳杂的叙事文本。”(10)萨拉•科兹洛夫说:“在当今的美国社会里,电视也成为最主要的故事叙述者。”(11)

电视作为影像叙事媒介,可以说是处处浸透着叙述,也可以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转换成叙事文本。萨拉•科兹洛夫指出:“大多数的电视节目——情景喜剧、动作系列片、卡通片、肥皂剧、小型系列片、供电视播放而制作的影片等等,都是叙述性文本。”同时,“叙述不仅是电视上起主导作用的文本类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叙述结构就像是座大门或一只格栅,即使是非叙述性的电视节目也必须穿其而过。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世界是由这一叙述话语规则构成的世界。”(12)电视叙事的包容性和整合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着我们以前的经验。麦克卢汉在1961年就指出:“电视是一种整合性的媒介,它迫使长久分离和分散的经验成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13)

电视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叙事媒介渗透到我们的文化中,它已经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罗杰西尔弗斯通在《电视与日常生活》一书中也指出:“电视融入日常生活的明显之处在于:它既是一个打扰者也是一个抚慰者,这是它的情感意义;它既告诉我们信息,也会误传信息,这是它的认知意义;它扎根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轨道中,这是它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意义;它随处可见,这么说不仅仅是指电视的物体——一个角落里的盒子,它出现在多种文本中,——期刊、杂志、报纸、广告牌、书、就像我的这本;它对人造成的冲击,被记住也被遗忘;它的政治意义在于它是现代化国家的一个核心机制;电视彻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构成了日常生活的基础。”(14)我们有理由认为:电视的日常生活化的诸种意义也应该包括了对于叙事学这门学科的主导作用的意义在内。

以上是我们循着萨拉•科兹洛夫的思路,从广播电视迅速发展的几十年间在人文社会学科所经历的两大事件——“语言学转向”和“图像转向”的因果关系中,从电视媒介对于社会文化和对于整个社会生活的介入及其影响中,追溯了叙事学诞生的背景和主导成因,为萨拉•科兹洛夫的断言——“广播电视从发明、问世到不断成熟的这几十年也是对新批评领域内一门学科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门新学科就是叙述学,或简而言之,就是叙事理论”找到了一种事实上和逻辑上的因果链。

注释:

(1)SarahRuthKozloff:NarrativeTheoryandTelevision,inRobertC.AllenChannelsofDiscourse,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Press,1987,42。并参考麦永雄等译《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版。

(2)(13)[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等编:《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226页,439页。

(3)参阅谭善明:《叙事学》,/

(4)Todorov.T:GrammaireduDecameron(M),Mouton:TheHague,1969,69.

(5)申丹:《叙事学》,《外国文学》2003第3期

(6)(7)W.J.T米歇尔:《图像转向》,范静晔译,

(8)金元浦/陶东风:《视觉新景与文化焦虑——文化研究二人谈》,/chinese/s15_wxs/qianyan/whyj/11.htm

(9)熊澄宇编选:《新媒介与创新思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249页。

(10)于德山:《视觉文化与叙事转.型》,《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第3期。

广播电视的作用和意义范文第8篇

众所周知,叙事学的诞生直接受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的影响。但是电视理论家萨拉•科兹洛夫却认为:广播电视从发明到不断成熟的这几十年对叙事学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本文拟从叙事学与语言学转向、语言学转向与图像转向、图像转向与广播电视的诞生等一系列的关系链中,探寻叙事学与电视媒介的关系。

【关键词】广播电视叙事学语言学转向图像转向

从时间上看,广播电视的出现与叙事学的兴起均发生在同一时期。叙事学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苏联,并在结构主义大背景下于60年代正式诞生于法国。这也正是广播电视从诞生到不断成熟的几十年。电视理论家萨拉•科兹洛夫(SarahRuthKozloff)在《叙事理论与电视》一文中指出:“广播电视从发明、问世到不断成熟的这几十年也是对新批评领域内一门学科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门新学科就是叙述学,或简而言之,就是叙事理论。”(Thesamedecadesthathavebroughtthegradualinvention,birth,andincreasingmaturityofbroadcasttelevisionhavealsoplayedhosttothedevelopmentofanewcriticalfield,“narratology”or,moresimply,“narrativetheory.”)(1)

这几十年间广播电视和叙事学的发展情形是怎样的呢?广播电视的发展与叙事学的兴起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广播电视这种新媒介在19世纪末期就已有雏形,而正式诞生于20世纪初叶。1895年俄国的科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两位科学家经过各自独立的研究,研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并先后成功地进行了长距离通信试验。1906年加拿大人费森登教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建立了无线电广播实验室,并在圣诞节前夕通过无线电波首次进行了声音传播。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诞生,这是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

电视的诞生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1884年11月6日尼普可夫把他发明的一台叫作“电视望远镜”的仪器申报给柏林皇家专利局,一年后专利获得了批准。1924年贝尔德采用两个尼普可夫圆盘制作了一台电视机,首次在相距4英尺远的地方传送了一个十字剪影画,贝尔德本人则被人尊称为电视之父。1924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雷金的电子电视模型出现。1931年兹沃雷金又制造出摄像机显像管。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完全采用电子电视系统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这一天被公认为是世界电视的诞生日。1954年彩色电视在美国试播成功。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这是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1962年6月19日,美国发射了“电星1号”,卫星首次成功地转播了电视信号。

无可否认,电视这种新媒介的出现,对整个的社会思潮、文化研究、文学理论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正如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言:“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2)

叙事学诞生在“语言学转向”的20世纪,而20世纪对西方文学理论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语言学转向”了。“语言学转向”(thelinguisticturn)一词最早是由古斯塔夫•伯格曼在一本名叫《逻辑与实在》(1964年)的著作中提出的。他认为,“语言学转向”发生的标志是哲学家们共同采纳了语言分析的方法。随后,这一用语主要由理查德•罗蒂编辑的一部题为《语言学转向——关于哲学方法的论文集》的书而被广泛传布。什么是“语言学转向”呢?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三言两语很难说透。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语言学转向”有两大特征,这两大特征又是相互联系的。之一,由历时语言学研究转向共时语言学研究。这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创立的,他认为语言研究的着眼点应为当今的语言符号系统,应该研究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去追踪这些成分之间的历史演变过程。之二,由语言学研究转向话语学研究。什么是“语言”和“话语”呢?“语言”一般被看作是一个由一整套固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完整体系,确定性、清晰性、规律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话语”则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言语,话语意义的确定不仅要取决于话语自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境所决定的。语境的构成包括对话者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心理状态、文化修养等因素。因此相对于语言来说,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非规律性成为话语的一些主要特征。这种转向分为两个阶段,前者可以说是语言学阶段,后者是转向话语学阶段。如果说在本世纪前半期,西方文学批评得益于“语言学转向”,使得文学研究更加科学化,对文学对象的把握更加确定,那么到了本世纪的后半期,这种转向由于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得以结构主义为代表的文学语言学批评所确立的研究对象的确定性,变得不确定起来,甚至连语言的表征都产生了危机。人类文明赖以依存的载体变得不可靠起来。当代西方的文学批评,特别是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批评陷入了自我解构的困境。这便是文学话语学批评产生的开始。

“语言学转向”催生了一些新学科和新理论,叙事学便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叙事学最初起源于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艾享鲍姆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排列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直接影响着叙事学的诞生并被公认为是叙事学的发韧之作。普洛普打破了童话故事传统的分类方法——按人物和主题进行分类,他认为故事中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他按照不同的“功能”从俄国民间故事中分析出31种类型,建立了一种被称为故事形态学的框架。他的观点被列维—斯特劳斯接受并传到了法国。列维—斯特劳斯主要研究神话之中内在不变的因素结构形式,并试图用语言学模式发现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1945年列维-斯特劳斯在他的《语言学和人类学中的结构分析》一文中首先提出把音位学中的结构分析法运用到人类学研究中去的观点。到了60年代,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作品开始出现。格雷马斯和托多罗夫都开始译介俄国形式主义的论述。1966年,《交流》杂志第8期刊登了以“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为标题的专号系列文章,宣告了叙事学的正式诞生。不过,“叙事学”一词直到1969年才由托多罗夫提出,他在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3)托多罗夫对叙事学的定义是:“叙事学:关于叙事结构的理论。为了发现或描写结构,叙事学研究者将叙事现象分解成组件,然后努力确定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4)

受“语言学转向”大背景的影响,叙事学又分为经典叙事学或结构主义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两个流派。“经典叙事学旨在建构叙事学语法或诗学,对叙事作品之构成成分、结构关系和运用规律等展开科学研究,并探讨在同一结构框架内作品之间在结构上的不同。”“后经典叙事学将注意力转向了结构特征与读者阐释相互作用的规律,转向了对具体作品之意义的探讨,注重跨学科研究,关注作者、文本、读者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交互作用。”(5)经典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的转变大概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受到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读者反应理论、文化批评等多种理论或者流派的影响的结果。三

“语言学转向”几乎渗透到所有的人文学科,就像电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一样。W.J.T米歇尔说:“罗蒂哲学史的最后阶段便是他所谓的‘语言学转向’,这一发展已在人文科学的其他学科产生纷繁复杂的共鸣。语言学、符号学、修辞学以及文本性的种种模式已经变成对艺术、媒介以及文化形式进行批判审思的通用语言。社会便是一个文本。自然以及对它的表征已经成为‘话语’,甚至连无意识也如语言一般结构而成”。

(6)至此,我们会进一步追问:“语言学转向”是怎样发生的呢?导致这种人文学科“纷繁复杂的共鸣”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W.J.T米歇尔在《图像转向》一文中归纳了这种变化的原因。他说:“思想界及学术界的话语中所发生的这些转变,更多的是它们彼此间的相互作用,与日常生活及普通语言关系不大。这样说的理由并不见得有多么不言自明,但是人们似乎可以明白看出哲学家们的论述中正在发生另一种转变,其他学科以及公共文化领域中也正在又一次发生一种纷繁纠结的转型。我想把这一转变称为‘图像转向’。在英美哲学中,这一转向的变体向前可以追溯至查尔斯•皮尔斯的符号学,向后到尼尔森•古德曼的‘艺术的语言’,两者都探讨作为非语言符号系统赖以立基的惯例及代码,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不是以语言乃意义之示例范型这一假定作为其开端的。”(7)也许我们会再进一步追问:什么是“图像转向”?导致“图像转向”的原因又是什么?金元浦教授作了这样的解释:“美国学者W.J.P.米歇尔说,当下社会科学以及公共文化领域正在发生一种纷繁纠结的转型,而在当代哲学家的论述中,这种转向也是明白无误的。他把这一变化称为‘图像转向’。那么,图像的转型转向哪里?这不是向幼稚的摹仿论、形象化再现或图像的辅助解说转变,也不是向主体客体相互对应的理论回归,更不是一种关于图像‘在场’的玄学的死灰复燃;它是对图像的一种后语言学、后符号学的再发现。它从根本上动摇了长期以来由传播手段限定和形成的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向,即文字长期居于独霸地位的现实。而是把图像当作视觉性、机器、体制、话语、身体和喻形性之间的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来加以研究。因为重要的现实是,图像现在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从最高深精微的哲学思考到大众媒介最为粗俗浅薄的生产制作,无一幸免。”陶东风教授说:“通俗报业的图像化,电影和电视的数字图像化、后成像术的出现和医学成像术的发展,成了转换的标志,更不用说互联网无休止的图象轰炸了。因而继文化研究,怪异理论和黑人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之后,西方兴起了视觉文化这个时髦的、也有争议的研究交叉科学的新方法。视觉影像成了从事摄影、电影、电视、媒体研究、艺术史、社会学及其它视觉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中心。”(8)我们有理由认为,只有影像媒介的出现才标志着“图像转向”时代的来临,技术的发展和后现代的动力一道完成了“图像转向”的重任。维克多•维坦查说:“文字与图像谁更卓越,今天是图书和电视的卓越之争•••电视以其随机的不连续的图像与线性传统作对,打破了逻辑和思维的习惯。(9)

视觉和图像作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希腊以来就在文学艺术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如西方绘画与雕塑等视觉艺术的影响几乎在西方文学影响之上。中国的诗学也是很重视形象的,如“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之说等等。但是,“图像”在中西传统叙事中却未能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叙事方式,即使是近代电影的出现,也因为局限于“非现实”的艺术领域,其叙事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于德山在《视觉文化与叙事转型》一文中指出:“电视图像叙事真正创造、释放了‘图像’叙事的威力与作用,以电视图像为代表的视觉文化强势阶段开始形成•••以电视图像叙事为代表的视觉化叙事类型开始成为主导型的叙事类型,开始占据社会叙事格局的主流。电视叙事铺衍着社会的话语,构成了西方后现代现实典型而驳杂的叙事文本。”(10)萨拉•科兹洛夫说:“在当今的美国社会里,电视也成为最主要的故事叙述者。”(11)

电视作为影像叙事媒介,可以说是处处浸透着叙述,也可以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转换成叙事文本。萨拉•科兹洛夫指出:“大多数的电视节目——情景喜剧、动作系列片、卡通片、肥皂剧、小型系列片、供电视播放而制作的影片等等,都是叙述性文本。”同时,“叙述不仅是电视上起主导作用的文本类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叙述结构就像是座大门或一只格栅,即使是非叙述性的电视节目也必须穿其而过。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世界是由这一叙述话语规则构成的世界。”(12)电视叙事的包容性和整合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着我们以前的经验。麦克卢汉在1961年就指出:“电视是一种整合性的媒介,它迫使长久分离和分散的经验成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13)

电视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叙事媒介渗透到我们的文化中,它已经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罗杰西尔弗斯通在《电视与日常生活》一书中也指出:“电视融入日常生活的明显之处在于:它既是一个打扰者也是一个抚慰者,这是它的情感意义;它既告诉我们信息,也会误传信息,这是它的认知意义;它扎根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轨道中,这是它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意义;它随处可见,这么说不仅仅是指电视的物体——一个角落里的盒子,它出现在多种文本中,——期刊、杂志、报纸、广告牌、书、就像我的这本;它对人造成的冲击,被记住也被遗忘;它的政治意义在于它是现代化国家的一个核心机制;电视彻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构成了日常生活的基础。”(14)我们有理由认为:电视的日常生活化的诸种意义也应该包括了对于叙事学这门学科的主导作用的意义在内。

以上是我们循着萨拉•科兹洛夫的思路,从广播电视迅速发展的几十年间在人文社会学科所经历的两大事件——“语言学转向”和“图像转向”的因果关系中,从电视媒介对于社会文化和对于整个社会生活的介入及其影响中,追溯了叙事学诞生的背景和主导成因,为萨拉•科兹洛夫的断言——“广播电视从发明、问世到不断成熟的这几十年也是对新批评领域内一门学科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门新学科就是叙述学,或简而言之,就是叙事理论”找到了一种事实上和逻辑上的因果链。

注释:

(1)SarahRuthKozloff:NarrativeTheoryandTelevision,inRobertC.AllenChannelsofDiscourse,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Press,1987,42。并参考麦永雄等译《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版。

(2)(13)[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等编:《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226页,439页。

(3)参阅谭善明:《叙事学》,/

(4)Todorov.T:GrammaireduDecameron(M),Mouton:TheHague,1969,69.

(5)申丹:《叙事学》,《外国文学》2003第3期

(6)(7)W.J.T米歇尔:《图像转向》,范静晔译,

(8)金元浦/陶东风:《视觉新景与文化焦虑——文化研究二人谈》,/chinese/s15_wxs/qianyan/whyj/11.htm

(9)熊澄宇编选:《新媒介与创新思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249页。

(10)于德山:《视觉文化与叙事转.型》,《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