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的优势和劣势

广播电视的优势和劣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广播电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播电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广告;新媒体

广播与电视技术在近百年来的发展呈不可阻挡的趋势,全世界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广电技术的影响和参与,其对广告传播方式的改变也是革命性的。

广播和电视都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事与情报的极大需求促进了广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此时,电视技术也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由于二战的爆发使大多数发达国家被卷入战事,因此阻断了电视技术的革新,二战后才得以长足的发展。

由于电视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和声像兼备的特点,很快在大众媒体中确立了优势地位,渗透进了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电视的时效性和可视化催生了一系列商业链的产生,服装、饮料、食品,广告的受众越来越广。最初的电视广告是静态图片和文字,后来逐渐演变成动态的商品展示广告。在美国,电视是众人喜爱的娱乐工具,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带来了广告业的无限商机;在英国,电视广告的播出受到相关法规的限制,但也是下属商业电视台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广播电视广告,借助无线与有线,传播没有地域限制,而且简单可及,只需打开电视或者收音机,就能随时随地受到广告的影响。广电广告以一种渗透的方式介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使人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收到来自广告的作用。广播电视广告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在收听或观看节目的中途总会有广告的插播,此时大多数人都会看广告并等待下一节目。同时,文字、声音、图像的融合,使得广播电视广告比起纸质广告和广告版更加生动形象,更易深入人心。

当然,和传统广告相比,广播电视广告也有其劣势。首先,广电广告的停留时间短,信息量小,视觉上很短暂;其次,受收视环境的影响大,人们与广播电视的距离、其播报声音的大小等因素都会对传播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广电广告的制作费用昂贵,黄金时段的广告费动辄百万,成本非常高。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催生广告,广播电视广告的发展与经济形态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受众需求的不断演变,完善改进自身,以命中最准确的目标群体。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让广电广告的形式更加新颖,让广告设计者与受众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换而言之,广告形式的变化就是经济发展、科技变革与消费需求的直接反应。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社会,广播电视广告地域限制小、传播速度快这一特性,促进了品牌或者地域消费文化的发酵。作为经济全球化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首先抓住广播电视广告传播的特点,通过系列美观而富有创意的广告以及明星代言、饥饿营销等营销策略,树立自己独有的品牌形象,创造品牌文化,以达到大规模占有市场的目的。发达国家也会借此契机,利用富有吸引力的广告进行传播,营销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消费文化。

广播电视广告的极大需求和快速发展,促进了广告行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以及对广告人才的需求,广告公司、公关公司花开遍地,很多企业都有专门的广告部来进行产品宣传策划,负责经营品牌文化和品牌形象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多,这也推动了广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广播电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 传输系统 维护 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1-107-02

1前言

广播电视技术是一种能够改变人类生活的伟大发明,电视节目的优质传输,最终实现的目标是带给观众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本文结合实际,阐述广播电视技术日常维护,并提出相应的维护要求。

2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特点

2.1播出的频道、频率和时间不断增加

广播电视频率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增加了电视的播出频道,从原来的三、四个频道发展到二、三十个。每天节目的播出时间也迅速增加,有些电台24小时连续播出。

2.2日趋复杂的播控系统和传输系统

随着播出频道的快速增加,老式的单一的、独立的单频道的方式已经没有办法适应,所以产生了比较烦琐的、单频道的播出系统与总控制室的系统相结合、综合性播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强大的视音频切换矩阵,更具有功能很齐全的周边设备。

2.3多样化的传输手段与系统容量的增加

广播电视的覆盖面的大小标志着其影响程度,而与其密切相关的则是传输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缆传输手段、卫星传输手段相继出现,新的科技手段出现,不仅对传统的系统容量进行了改善,还对解决了覆盖面的限制问题,为广播电视的覆盖、电视节目传输提供了有效的“绿色通道”。

2.4发射系统固体化

在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手段有调频、中短波、电视广播的发射等等。由于早期的技术落后与局限性,发射系统的设备都很老旧,消耗特别大,而成功率却很低,维护起来十分困难。所以系统广播电视的发射与维护岗位是一个工作强度大、故障风险大的岗位,又是播出关中的最后一关。

2.5多功能的数字化系统

广播电视的发展是由数字方式取带模拟方式的趋势发展。目前正是模拟向数字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发射系统、播控系统、传输系统都将逐步的实现数字化,同时,数字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使得信道附加信息传输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从而使传输通道的容量日益扩大,传输内容不断增多。

2.6计算机网络话和系统的自动化

当今世界是一个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无孔不入。传统的模拟硬件,已经被计算机所替代。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广播电视的多个领域。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迅速,知识爆炸时代,面对扑面而来的技术变革,如何研究好、使用好、维护好这些新的技术设备,是新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要求,要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还要加强质量的提升,这些都是当代从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员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3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关键

3.1合理的选择调制方式

广播信号的传输与单载波或多载波,都是需要承载波的作为载体的,承载波调制方式的好坏与用户的收听效果有着直接关系。单载波和多载波是载波调制方式中最主要的两种方式,在抵抗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上单载波的调制技术具有频谱效率高以及低功率的优势,而在延时动态静态的抵抗上处于劣势;而相对于单载波而言,多载波的调制技术的优势正是对单载波劣势的弥补,它对多径信道产生的干扰进行抵抗的效果十分明显,而在同步性上多载波很容易产生误差,难以保证节目的同步性,因此还需要对更准确的同步算法进行研究。

3.2信道均衡和估计

广播信号是通过信号塔发射进行传输的,根据载波信道传输的距离远近频率也是不同的,在传输过程中载波的频率会不断的衰减,所以在信号发射之前就要通过算法中的设计对信道的衰减进行预算与估计,以保证广播终端设备能够准确的接收信号。而在计算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广播信道的范围看做是一个线性不变系统。

4广播电视传输系统日常维护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要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维护工作的好坏决定着设备的工作寿命与工作效率,在进行日常维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于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有做好提前的一个判断,以保证人身安全。同样,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检查与维护也要做到认真严谨马虎不得,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为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每一位线路维护工作者要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他们不仅要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还要时刻的对自己的工作保持高度的警惕,这样才能确保线路的安全畅通,避免事故的发生。另外对于每一个设备的检修与维护,都必需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针对所出现的状况,设计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且根据解决方案制作出巡检的数据库,以便日后后查阅分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电视和广播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同时也为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提供了高要求,传统的传输技术无论在准确性或是安全性上都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社会需求,因此根据需求对传输的技术的不断更新是必然的,并且要为设备做好定期的维护计划,这样才能保证所传输信号的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广播还是电视节目都是24小时不间断的进行播放的,这些信号都是通过设备自动控制,采用的都是模拟信号,模拟信号不但能保证设备不间断的提供节目,还可以对信号的传输线路进行监控,及时的检查出老化的部件,然后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更换,以保障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

5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措施

广播电视系统的日常维护关系着其能否正常运行,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出现故障时,为了在日后工作中出现类似故障问题能够快速妥善的得到解决,需要对故障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负责系统维护的不同部门都要根据自己需要维护的内容,指定相应的维护检修作业规范,并且对技术人员提出以下要求:

(1)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

(2)技术人员对工作技能要非常熟悉,这样在发生问题时,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3)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是怎样处理问题方法要做好详细的记录,例如线路改动等;

(4)对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要做好记录;

(5)遇到重大节日和是节假日时,在播放前要认真检修系统设备与线路,做好应急准备,以保证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播放;

(6)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遵守操作流程,保证操作中的安全问题。

6结语

广播电视技术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娱乐生活方式。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要紧跟技术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会保证提升广播电视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伟明.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及对策[A].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首届中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选会论文集[C].2001:316-320.

[2] 都小波,王敏.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的维护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10):128.

[3] 徐孟侠.关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的学习笔记[J].电视技术,2004(5):4-8,12.

广播电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对策

无线数字电视技术实际上就是当前网络数字化背景之下新兴起的广播电视技术,其与传统的有线电视技术相比,具有效益优、易于维护等优点。此外无线数字电视也同卫星数字电视以及有线数字电视共同写作实现了全面的网络覆盖,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的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及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系统介绍与分析

1.1网络技术与电视

一般而言,网络在电视技术方面的应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电视节目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实现技术方面的创新。包括电视节目本身的剪辑、包装,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网络素材的融入。(2)计算机网络也成为传统电视的载体,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以及之后的宣传和包装,都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其在电视台的运用以及电视节目的播出制作管理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作用。传统媒介确实可以为广大百姓带来最为直接的信息获取,但在网络数字化出现之后,广播电视的职责已经逐渐转变为媒体宣传,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帮助其推动与加快更新传播速度,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体现出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当前信息发展的快速性。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实际上是单向的,人们是被动接受其所带来的信息。而网络信息技术之下,人们可以更加随心所欲的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新闻资讯,且伴随着网络传播规模的不断扩大,广播电视技术本身的发展也会随之得到提升与完善。

1.2系统介绍

1.2.1DAB系统所谓DAB系统,主要是指数字音频广播中主要包含的制式格式。其常见的制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欧洲的尤卡里-147DAB、美国的IBOCDAB以及日本的单套节目DAB。不同的系统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且其各自的音质、发射载体等均有差别。1.2.2DMB系统在网络信息背景之下,DMB系统是在数字音频广播平台之上建立与形成的,所以很多时候,其具有音频、视频以及数据等的多业务广播。在这一系统当中可以对音频以及业务进行编码,这样便于音频处理与传递。1.2.3CMMB系统这一系统是我国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且最终被定夺为行业标准的系统要求。其采用了微型以及地面增补的网络结合体制,并且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实现了多向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弊端。此外这一系统还可以与多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连,支持多业务以及不同范围的业务,具有极强的抗干扰性,是当前我国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重要选择。1.2.4DVB系统所谓DVB是指数字电视中,在电视信号处理、发射、传输以及信息接受过程中,所使用的电视系统设备,且根据不同的电视系统选择,其传播的媒介以及编号系统都会有所差异。1.2.5DMB-TH系统这一系统代表的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并且这一标准针对新的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而言。其可以有效地将电视信号在时间领域以及频道领域进行信息的传输整合,且通过扩频技术,实现信号的同步,最终满足其跟踪的性能。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前景与具体应用对策

2.1应用前景

近些年来,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移动数字电视以及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主要应用与体现在对各种形式和内容的电视节目播出。而其收入来源也主要是节目中所赚取的广告费用。故而在某种意义上来看,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也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所以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应该不断进步与拓展,努力在电视传媒也挖掘更多的商机与潜力,进而推动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

2.2应用对策

2.2.1解决好网络问题若想将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进行应用,首先就需要解决好网络基础问题。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确实有着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目前网络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之下,必须要做好改善宽带网络IP的工作。对网络的建设速度要不断加快,而对联网以及相关项目工作的开展也必须相应开展与进行。我国广播电视网络专用的光纤网作为我国互联网的核心,其运用成本也应该实现相应的降低,但其传播速率以及传输效率都应该实现提升。所以这就要求相关工作开展必须要以解决网络基础问题为出发点,实现IP技术与有线电视网的结合,这样将会使得有线电视网得到最大程度利用,且为其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2.2解决好信息源问题在现代信息行业发展过程当中,电视行业若想取得进步,就必须要与网络实现有效的资源互补。因为传统媒体已经受到了新媒体这类网络媒体的冲击,所以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携手共同发展势在必行。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可以促使电视行业将业务分为基本业务、拓展业务以及增值业务。常见的广播电视节目属于基本业务范畴,而其余的业务既包括广播电视新闻中拓展出的部分,也包括网络媒体环境之下电视行业所实现的多向传播。只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并且各自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有效促进,进而使得人们充分享受网络数字化背景之下,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影响与帮助。

3结束语

网络数字化背景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必须要实现最大程度的更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需要各自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共同促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为我国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建华.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分析及发展探讨[J].科技传播,2015,13:52-53.

[2]王春光.探析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8:55.

广播电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第4篇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的媒介,在过去一直占据人们生活的全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各大社交App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仅局限于广播电视,一个小巧的手机或者是一台电脑,人们就可以达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状态。并且,在趣味性上,很多新兴媒体的涌现,使得传统广播电视的收听率、收视率都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广播电视也不必灰心沮丧,因为传统的广播电视依旧是舆论的喉舌,依旧是党与人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是党发声的重要平台,重要渠道。虽然随着生活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媒体在受到各种新型媒体的冲击,但是广播电视的地位永远都在,在这种“互联网+”时代下,就需要审时度势,认清现实,面对竞争也不后怯,认清自身的定位,努力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能力,使得新闻采编依然能够拥有自己的受众,使得广播电视在“互联网+”时代中与新媒体的竞争依旧处于不败之地,依旧能够稳步前行。接下来就阐述“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特点探析的相关内容。

1 “互联网+”时代下重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必要性

面对竞争压力与生存压力,广播电视更需要意识到自身的处境,意识到“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重视工作,掌握新闻采编技巧,提高新闻采编的质量。接下来就从两个方面让广播电视意识到新闻采编的必要性。

1)拥有机遇。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必要性,也就是进行相应的采编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要拥有整体的互联网机遇。广播电视本身就有着自己的受众,即使没有手机,用现在的网络词汇表达就是,广播电视是本身自带流量的。互联网的出现,自媒体的盛行,整体而言为了流量,一切都是为了流量。网络上的自媒体,努力做大,努力做新内容,为的就是流量,然后拉到更多的投资。所以,广播电视在本身自带流量的前提上,在互联网时代中吸引更多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吸引到平时不太看电视听广播的年轻人,那么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增加自己的流量,这就是拥有一种机遇,而这种机遇就会督促新闻采编工作做得更好。

2)面对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重要性,重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要敢于面对网络新兴媒体、自媒体的挑战。自媒体以不同的特点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受众,自媒体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广播电视的部分观众、听众流失。自媒体也有自己的优越性。所以,广播电视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注重新闻采编的质量,以质量取胜,用好自己的优势,直面挑战,绝不退缩,争取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2 “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

想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相应的工作质量,那么就需要掌握具体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特点,了解“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然后将两者的特点相结合,能够更精准、精确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接下来从两个方面阐述广播电视采编新特点。

1)丰富的信息来源。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仅是广播与电视了,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民众自身可以在网络上消息,既可以是读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来源,很多热点事件能够在一时就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我们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所以就需要通过丰富的信息来源,进行不同层次的筛选,因为只有通过不同层次测筛选,才能够选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更新的速度,大多数的传统媒体是跟不上自媒体的,所以通过丰富的信息来源,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与各大媒体抗衡,所以丰富的信息来源也是“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之一。

2)多样的信息传播。现在很多群众常常会选择在自己的手机上观看新闻或者是各种各样的资讯,信息接收的渠道变得更广,那么对于广播电视而言,信息传播的方式就变得更多样化了,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第二个新特点就是多样的信息传播,多样的信息传播就更加需要重视新闻采编的质量,只有在保证新闻采编质量的情况下,才能够通过多途径,将新闻播出去,才能够收获到更多更好的效果。

3 “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在“互联网+”时代下,面对各方面的生存压力,广播电视不得不做出新的改变,不得不重新整理相关的新闻业务,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努力奋斗,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合理以及公正,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就要掌握以下5个技巧。

1)从民生视角进行采编。第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需要选好视角,把握好角度,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找到人民大?都普遍重视和关注的内容,选择与民生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够让广播与电视的新闻得到更多的关注。从民生视野进行新闻采编,就需要转变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以自己是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想想自己更关注哪些内容。代入角色,能够让新闻自带“流量”。

2)保证新闻的立意高度。想要在“互联网+”时代下让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内容拥有更多的受众,就需要掌握保障新闻的立意高度这个技巧。在大多数的人的生活里,常常是平平淡淡度过一生的,但是平凡的一生里也会发生很多的小事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进行相应的新闻采编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探索与分析,找到新闻与众不同的地方。传统的广播电视往往是具有一定的正统地位,切莫学习自媒体那种标题党的形式,传播一些低俗的价值观,要时刻保持自己新闻的立意高度,成为众多新兴媒体以及自媒体的模范,永远领导正确的三观。在《一幅刺绣的启示》中,新闻的立意高度可以变成日复一日的努力,才能够有目标完成的那一天,切莫随意终止你的努力。

3)尊重新闻的真实情况。在进行新闻采编时,千万要记住的就是需要尊重新闻的真实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不可为了流量而弄虚作假。在现行的很多自媒体和新兴媒体中,特别是一些八卦新闻,为了更多的流量而撰写不实的新闻,那就是哗众取宠。这种不尊重新闻的情况在传统广播和电视中千万不能出现,千万不能够成为带动谣言发展的第一人,在新闻的采编中注重新闻的真实性,这是始终坚持的第一原则。

4)挖掘新闻的潜在价值。广播电视在进行相应的新闻采编时还需要挖掘新闻的潜在价值。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相比,在速度上可能处于劣势地步。但是广播电视在进行相应的新闻采编时,却是可以忽略新兴媒体的一时热点,可以静下心来去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在挖掘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新闻热点事件的关注不应该是一时的,而是需要通过深入了解,做成一个深度访谈,这样与别的媒体相比,广播电视的专业性就有所体现。

5)新闻采访时灵活应对。第五个技巧就是在进行“互联网+”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时需要在新闻采访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在新闻采访时有一条守则就是“七分采访,三分用笔写”,相关的新闻采编人员在进行新闻的采编时需要记住这个原则;然后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还要能够掌握分寸,学会取舍。新闻播放的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及时抓住重点,新闻采编人员也需要掌握重点内容。例如在采访暑假大学生支教活动时,就需要掌握好时间,做好人物的采访安排,在提问题时找好切入点,做好相应的准备,抓住亮点,这样才能够提高收视率,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量。

广播电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第5篇

【关键字】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双向化技术

前言

“三网融合”具体是指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的相互融合,对于广播电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建立稳定、数据传输可靠的融合网络是“三网融合”的重点工作。需要发挥各大网络电信运营商的自身优势,促进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使传统的单项传输转变为双向传输。因此,应不断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双向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而提高融合网络的传输水准。

一、双向改造技术简述

传统双向改造技术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改造技术,DOCSIS2.0是其中较为成熟的版本。该技术主要采用一个下行带宽为40MHz、上行带宽为10MHz的电视频道,使用QPSK调制解调方式,采用低频段设计形式。在传统双向改造技术中还采用了信道捆绑的相关技术,对2个或4个以上的电视频道进行捆绑,从而获取更大的带宽,保证传输的稳定性。这种设计形式可以有效实现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双向化技术改造。目前广播电视有线网络采用上、下行信道不对称的方式增加传输的可靠性。可以在一定兆赫频段之间划分出8条甚至8条以上的宽带信道。频段内采用正交调幅调制解调方式,双向化技术可以使带宽达到40Mbit/s以上[1]。

二、双向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目前采用的双向化技术主要是从DOCSIS设计标准转变而来的,系统内部的主要硬件设备有前端路由器、交换集线装置等,通过连接网络设备,提高传输可靠性。CMTS是一种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双向化技术改造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在网络运营维护和网络管理方面有较大的经费开支,相比于其他技术方案,经济性较差。而且该技术对网络运行技术、运营环境等要求较高,在国内大范围推广拥有较大难度。该技术的优点是覆盖范围稳定,在技术刚刚投入使用的阶段,可以迅速抢占市场。而且技术较为成熟、标准化程度高,还有利于分期建设的实施。该技术的劣势是噪音处理较差,容易对数据传输造成影响。总体来说,单方面推行CMTS技术的难度较高,而通过与CM技术的结合,则可以有效提升技术水平[2]。CMTS技术与CM的技术的结合在保护原有投资的基础上,能够全面满足宽带业务的实际需求,所需要的新增投资较低,有利于节省经费成本。采用这种方式能够缩小服务范围,并且进行业务扩展时可以获得更高性价比的接入方案。但是目前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用户仍保持着上涨趋势,双向化技术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种技术方式的大规模扩展仍然面临着较大难度[3]。

三、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双向化技术发展思路

以太无源光网络技术是目前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双向化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该技术将以太网技术和无源光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其优势在于方便业务扩展和宽带规模扩大。该技术融合了以太网技术和无源光技术的优点,能够是传输网络更加可靠、稳定。而且设备维护成本、系统运营维护成本较低,经济性较好。该技术是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技术的不足,有利于实现广播电视有限网络双向化技术的大规模推广,是目前双向化改造的较好方案之一[4]。采用以太无源光网络技术能够满足电信运营的各个层次的技术需求,也能够满足不同用户接入网络的需求,有利于推进“三网融合”的建设进程,使双向化技术迈向更高阶段。在该技术的搭接过程中,无需电源设备,整个过程简单,可行性高,系统扩展也较为容易。由于没有多余电子部件,系统易于搭设,而且升级方便。只需要在前期投入少量维护费用,就能够进行扩展。并且在运作过程中,所占网络资源少,投资回报率很高。因此,以太无源光网络技术以成为广播电视有限网络双向化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为“三网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总而言之,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双向改造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能够满足多数用户的网络接入需求。能够为用户提高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方便快捷的拓展业务。而且适用寿命长,后期收益丰厚。

广播电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第6篇

【内容提要】 瑞安广播电视台将自身拥有的音频视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流媒体这一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争夺受众市场。为传统媒体通过网络实现多媒体形态的传播,为广播电视媒体向网络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文介绍了流媒体技术以及在瑞安广播电视网上的应用,并探讨了流媒体应用今后的发展前景。

瑞安广播电视台是瑞安市最具权威的新闻媒体单位之一,在信息来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全球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正因为如此,我们架设了瑞安广播电视网,将自身拥有的音频视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争夺受众市场。这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瑞安广播电视台利用网上广播电视的直播点播等多媒体方式,宣传瑞安的新面貌,树立了瑞安广播电视台在互联网上的形象。瑞安广播电视网正是借助流媒体技术使之成为百姓获得瑞安市社会信息新的载体,成为宣传政策,便民服务的重要窗口。

一. 网站资源

瑞安广播电视网于2006年5月架设成功。作为较早开设宽带音视频流媒体的县级单位之一,瑞安广播电视网的流媒体系统采用的是Windows Media的技术。随着Microsoft公司的视频压缩技术不断改进,以及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经过多年的运行,瑞安广播电视网不仅积累了大量的流媒体内容,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流媒体运作体系。目前,瑞安广播电视网利用流媒体技术可提供以下资源:

1.实时的在线直播

目前,我们实现了瑞安人民广播电台FM910的同步网络直播。高质量的流媒体信息,扩大了瑞安人民广播电台的对外影响,作为“第四媒体”,网站更有效地突破地域限制将瑞安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资源对外延伸。特别是为那些身在异乡无法收听到瑞安本地新闻的网络用户带来了方便。

2.丰富的专题点播

提供各类本地专题节目和某些央视、卫视经典专题节目的点播,以及本地广播节目的点播。瑞安广播电视网最具特色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视频新闻点播的时效性和丰富性,在节目过后便可以在网上进行点播,从而为那些错过收看时间的人们带来便利。例如,有《瑞广新闻》、《910服务台》、《局长在线》、《瑞安新闻》、《百姓直通车》、《吾乡吾土》等等。

3.有趣的网上互动

瑞安广播电视网配合各节目,为每档节目建立互动留言板,网友可在各节目专属板块留言互动。网友可以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通过网络留言的方式直接跟各个节目的主持人进行交流,得到之后,以文字的形式可以随时上网浏览。

瑞安广播电视网从一开始就立足于提供高质量流媒体,并长期稳定地提供清晰而丰富的内容,它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使瑞安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不再受传统广播电视覆盖区域的制约而传送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

二. 系统功能

瑞安广播电视网通过流媒体技术实现音频视频的网上直播点播,满足了节目宣传的需要,同时也扩大了瑞安广播电视台的对外影响,通过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扩大传播范围。通过互联网实现音视频的直播点播不受传统广播电视覆盖范围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大的地理空间,进行传播,受众更加广泛;

(2)超强多媒体性。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都具实时性的特点,特别是传统的广播传播信息的载体相当单一的,即仅通过声音,使其在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但网上广播则大大弥补了传统广播的这一先天不足。网上的音视频的直播点播同时还可以结合文字、图片等多种传播载体,可使信息传播的丰度和厚度大为增强;

(3)互动性。互动是网络媒体的一个天然优势,双向交流使得网上广播突破了传统广播电视“我播你听”的被动模式,使观众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收听收看的过程,网上点播是对观众获取信息的主动性的最好佐证;

(4)可检索性。网上点播的技术优势使得瑞安广播电视网建立起自己的网络资源库,同时也为听众对广播电视节目资源的搜寻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音视频节目资源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

三. 系统构成

目前瑞安广播电视网,它有瑞安人民广播电台FM910的在线直播,还有提供了20多个音频节目的点播以及20多个视频节目的点播。

1.网络结构

将音视频编码服务器与web管理服务器置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局域网内,这样的布局不仅可以加大编码服务器的安全系数,同时也是音视频节目的上传更加稳定快速,确保直播点播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2.软件方面

我们采用微软的Window Media Services搭建音视频直播点播系统,它可以在线直播的流媒体,同时也支持mp3、wmv等多种主流的音视频格式的点播。由于这些格式的播放软件都是微软系统自带的,因此网络用户应用起来很方便。音视频的格式转换使用Vegas软件,同时它还有视频编辑的功能,输出的音频: 32 Kbps,22050 Hz, 16 Bit, 立体声,输出的视频: 30 fps, 320x240, WMV V9 编码。

四. 实施在线直播点播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不可贪大求全。广播电视网站规模得过大,产生巨额的运行和维护费用,无疑是不合适的。比如说没有必要将所有节目都搬上网, 而应选择一部分有特色、收听率高、受听众欢迎的节目。

2、网页设计应简洁。精美的图片和FLASH占用巨大的字节数,所占字节数越大,在网上传输的速度就越慢。更可况,在线直播的流媒体需要占据一定的流量去缓冲。网站主页应简洁至上,尽可能提高网页浏览的速度。

3、注意发挥网络交互性的优势。利用互联网的多媒体和交互性特色,对节目内容进行深加工,将经典节目存入数据库,以便听众根据自己的喜好点播。还可以让网友留言互动,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给网友广泛参与到节目中来提供一个平台。

4、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广播电视台网将在线直播只是作为传统广播电视的一种补充形式,并不大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往往网站存在着重“硬”网络设备,轻“软”信息资源的倾向。没有信息来源,信息内容贫乏,就是没有发挥自身拥有的丰富的音频视频信息的优势。要使网站安全、稳定、顺利地运行,需要技术人员的精心维护,也需要大量新鲜新闻的采集。

5、注重自我宣传。目前互联网上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站成千上万,自我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广电本身就是宣传机构,自我宣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瑞安广播电视网目前还是利用电信宽带为广大网友提供资讯,而电信宽带的传输带宽,制约了在线流媒体朝高速、高清方向发展的步伐。中国的有线宽带传输是中国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线电视网开发的宽带接入技术已经成熟。正在全国大联网的全新的光缆干线和铜缆分配网所组成的传输网络是最实际的宽带信息网,有媒体形容中国这一宽带巨人正在醒来。高速、高清在线流媒体的全新局面必将随着有线宽带网络的来临而出现,而这一天并不遥远。

参考文献

【1】流媒体技术与应用完全手册 肖磊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广播电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第7篇

党的以后,党的工作中心开始向经济建设转移。我国的广播电视业随之也开始了逐步向产业方向过渡的过程。上海电视台率先于1979年1月28日宣布:“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1979年2月,中央电视台开办《商业信息》节目,开始集中播送国内外商业广告。1980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该台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广告。从此,中国大陆的广播电台、电视台陆续都开办了商业广告业务。据统计,到1983年,全国广播电视广告营业额达到3400万元。

1986年12月,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率先建立。随后,上海、北京、武汉等省市也相继建立了经济电台。1988年9月,湖北汉江经济电视台试播。从此,我国广播电视的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逐步开始为人们所认识。

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从此,我国广播电视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产业化步伐有所加快。从经营收入看,以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人为例,1991年达到10亿元,2000年达到53亿元,预计2001年将达到60亿元,10年内经营收入增长了6倍。从广播电视业的资本运营来看,从80年代后期,上海东方明珠股份公司上市,到2000年初,我国已有4家广播影视行业的公司上市。再从广播电视业已经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看,截至2000年底,我国共有广播电台296座、电视台651座、广播电视台1272座、对内对外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40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2228座、卫星收转站368553座、专用微波线路8万公里、微波站2286座、有线电视光缆和电缆干线30多万公里、宽带有线电视用户分配电缆300多万公里,广播与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已达91.5%和92.5%,有线电视用户已接近8000万户。

我国广播电视业这些年来的经营和发展状况表明,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2、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的产业化发展

党的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首先,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的经济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平等竞争规律,否则就无法生存。事实证明,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统一的、开放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社会生产所需的稀缺资源必然在平等竞争规律的作用下,按照价值规律的原则在全社会自由流动。广播电视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优质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要得到所需资源,广播电视业只能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打破自我封闭,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用自己的竞争优势来吸引优质资源,否则,自己的优质资源就可能流向其他行业。其次,现代市场经济在全社会配置资源主要靠“看不见的手”,同时还要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不论是“看不见的手”,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都需要及时、准确地传递大量的市场信息和政府调控信息,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业的繁荣与发展。再次,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众多的市场主体之间开展竞争的重要手段就是及时获得有用信息指导其生产经营、自己的企业形象信息和产品信息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这也客观要求我国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业必须有相应的发展。

3、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我国广播电视业走向产业化

广播电视业是一个技术密集的行业,它伴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近10年来,以数字技术、卫星技术、光传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给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决定着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质量、传输质量和覆盖范围,这些因素都是广播电视业竞争发展的手段,所以,国外的广播电视集团已经纷纷采用或正在规划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我国的广播电视业要想参与竞争,同样必须大规模采用现代新技术。这就出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技术改造所需的巨额资金从哪里来?还能不能像过去那样完全靠国家来投资?答案是否定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国家目前确实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给广播电视业;第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也确实没有必要为广播电视业投入巨额资金,只要允许广播电视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广播电视业就完全有可能按照产业运作的方式从市场上多渠道筹集资金来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

4、产业竞争促使我国广播电视业走向产业化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广播电视面临着“内挤外压”的竞争局面。“内挤”是指行业内和国内不同媒介间的激烈竞争,例如电台与电台之间、电视台与电视台之间、广播电视媒介与印刷媒介之间以及与互联网媒介的竞争、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与其他传输网络之间的竞争等;“外压”是指我国的广播电视业与国外的各种传播媒介之间的竞争。为在“内挤外压”的形势下求生存求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整体和业内的各法人主体只能选择竞争,走产业化的道路。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为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有必要从以下一些理论层面加深对我国广播电视业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的认识。

1、广播电视经济的概念

广播电视经济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和设备从事某些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活动,或者说,是以广播电视节目经营为核心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称。广播电视经济应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其一,广播电视系统内部的经济活动。

其二,广播电视部门,特别是电台、电视台的参与性经济活动。

其三,运用广播电视媒介的信息传播,导向经济活动的协调发展。

其四,广播电视产品的直接生产和销售活动。

其五,广播电视网络经营和直接的信息经营。

2、广播电视产品的商品属性

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能实现价值的商品才可能实现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根据商品的定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广播电视产品,即广播电视经济所包含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大部分都有商品属性。

应该指出的是,在我国的广播电视产品中,新闻类节目不具有商品属性,不能完全按市场规律进行制作、交换和播出。此类节目主要由政府出资制作和播出,不以交换和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主要是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价值追求。

3、广播电视传播的经济目的

传播是一种通过载体传递信息的运动方式。传播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产物,而且随着人类生产活动范围的扩大,社会分工的发展,人类传播的方式也发生着变化,传播媒介的现代化程度也就越来越高。广播电视传播是现代人类社会出现的以广播电视为媒介的大众传播。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在其活动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物质利益。同样,人们相互传播信息的活动也是为了物质利益。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传播信息的最终目的只能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4、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

首先,根据生产力具有动态性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生产力整体系统中将逐步出现或合并进来一些新的生产力要素。广播电视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在生产力的体系中逐步表现出的一种新的生产力要素。

其次,根据现代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的特征,要实现生产力诸要素的最佳结合,就需要一种能够准确地、及时地、快速地传递信息的工具。当前,这种现代化的传递信息的工具主要就是邮电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

再次,根据生产力要素都具有生产职能的特点,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广义的广播电视是应用电子技术从事信息生产、信息传递、信息销售的信息产业部门,是应用电子技术行使管理的部门,是应用电子技术行使教育的部门,是信息载体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应用电子技术为群众提供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部门。

5、广播电视事业与广播电视产业

“事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即人所从事的活动。狭义的解释,即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经济组织和机构。因此,以往我们所称的“广播电视事业”从狭义上讲就是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采编、制作、播出、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事业单位。

“产业”,指各种制造或供应同一类型货物、劳务并有收入来源的生产性企业或组织。这是一个经济范畴的概念,源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对象的不同。“广播电视产业”这一概念,强调的是广播电视活动所具有的经济特性,也就是说,从经济运作的方式来看,采编、制作、播出、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组织或机构是通过提供信息服务获得价值补偿和价值增值的,属于生产广播电视节目产品、提供节目和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

6、广播电视业的产业定位

(1)广播电视业属于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在统计上同国外进行比较,我国开始使用第一、二、三产业的概念。1985年,我国统计局对三次产业进行划分时把广播电视业列入了第三产业系列。

(2)广播电视属于信息产业广播电视信息产业是以生产、传播、销售信息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信息产业群的子产业。把广播电视业当做一种信息产业来看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广播电视自身特点决定的。第一,在现代社会生产条件下,每件产品和每项服务活动中,不仅包括着物质的因素,而且包含着相当的信息量。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广播电视产品的其他经营部门通过自身的特殊功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递,引导社会生产要素合理有效地进行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系统效率的提高,进而增加了产品的信息含量。广播电视的这种对生产要素的导向作用,是信息产业软功能的重要表现。第二,广播电视产品具有信息产品的基本特征,即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可压缩性和可传递性等。第三,从广播电视产业的具体功能来看,它具有明显的信息产业的基本功能,即生产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导向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经营信息的功能等。第四,广播电视网络所提供的网络传输技术服务是典型的信息产业经营内容。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理论分析,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广播电视业不仅具有已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传统的政治属性和“喉舌功能”,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还客观地具有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只有从理论上理解广播电视的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我们才能坚定不移地、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

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面对市场经济、信息经济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广播电视业必须选择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走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1、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所提供的发展机遇

1985年,国家明确把广播电视业列为第三产业。在此政策的鼓舞下,此后的一个时期,特别是十四大以后,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五”计划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这预示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国家在“十五”期间将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面向市场,推进体制创新,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如前所述,广播电视业应属第三产业中的信息服务业。所以,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应积极利用有利的产业政策,在“十五”期间加快产业化发展。

2、正确处理好“两种属性”和“两种功能”的关系

“两种属性”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广播电视业同时具有“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与之相对应,我国广播电视业就同时具有“产业功能”和“喉舌功能”。能否正确理解和妥善处理好“两种属性”和“两种功能”的关系,是决定我国广播电视产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首先,必须明确,我国的广播电视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的“喉舌”,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政治宣传的任务,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价值标准。我国广播电视的这种政治属性和喉舌功能在今天仍然客观存在,并且是不可削弱的。与以往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不仅有政治属性和喉舌功能,而且还应该有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

其次,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与喉舌功能必须统一起来,统一的基础就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产业功能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最高标准;喉舌功能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最高标准。在现代文明社会,任何产业要取得经济效益,都必须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为前提,都必须以产品或者服务来“为人民服务”,满足人们合法的、正当的、健康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有这样,这个产业才能赢得政府、社会和大众消费者的支持,它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实现和保护。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现代文明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任何产业要实现其经济效益都必须以不侵害社会效益为基本前提。我国的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特殊产业,其经济效益的实现不但不能侵害社会效益,而且还必须为实现社会效益提供保证。这种保证作用就体现在,在激烈的“内挤外压”竞争形式下,广播电视只有走产业化道路,才能解放和激发广播电视本身潜在的发展活力,才能在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产业化经营迅速增强竞争实力,才能既保住原有的宣传阵地,又可迅速提高覆盖率和收视率以扩大新的宣传阵地,同时大幅度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和传输质量,有效抵御西方媒体的竞争和渗透,从而确保我国广播电视政治喉舌功能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发挥好广播电视的喉舌功能,有利于为我国创造长治久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可以保证党和政府的治国方针政策等政治信息的及时传播,从而确保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而这些正是我国广播电视业产业功能得以实现的政治保证。

所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追求效益的时候,必须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其经济效益,这是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

3、明确产权关系,培育自我积累机制和平等竞争机制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诞生以来,一直是作为事业单位存在的,其开支全部由国家负担,按预算供给,其产权当然都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国家拥有完全的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处置权。但1979年以后,随着中国广播电视广告业的发展和广播电视机构自身资本经营积累的增多,广播电视业的投资结构由国家一元结构逐渐转化为国家投入、广播电视机构自身资本积累投入和借贷经营的三元结构。随着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广,积累的资产也越来越多。但资产特别是增量资产的权益和权利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了。广播电视机构越来越关心,三元结构的投资收益如何分配?多种经营的收入和积累的资产(包括有形和无形)是属于机构还是国家所有?谁拥有最终的支配权和交易权?法人产权与所有权、经营权到底是何关系?各种权利主体如何监督制约?这些产业发展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无论是在国家颁布的现行广播电视法规中、政策中,还是在当今的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中,都找不到确切的答案或解释。没有法律依据,一方面造成政府各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为“人治”提供了弹性空间;另一方面造成广播电视机构缺少必要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管理的随意性和无政府主义倾向比较严重。这种状况,一方面挫伤了广播电视机构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广播电视机构采取不计成本的粗放型经营方式,有意隐瞒真实经营情况的体制和机制漏洞。如此经营,中国广播电视产业资本何以大规模积累并积累到足以与国际广播电视集团竞争的规模?而不解决产权问题和资本积累的动力问题,又何以改变这种经营状况呢?

另外,产权关系不清,造成广播电视产业内部的不平等竞争。例如,中央级的电台、电视台就可以借助国家的行政命令,要求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站)无偿转播其广播电视节目,扩大覆盖率和收视率所带来的收益完全由中央电台和电视享,而转播成本却要地方电台和电视台来承担。省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同样存在利用行政命令转嫁成本、独享成果的情况。这种不平等的竞争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其根源就在于广播电视产业内部各法人实体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清。

4、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为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创造需求

如前所述,传播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产物,而且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具体说,国民经济在以下方面的发展都会推动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第一,努力扩大经济总量,可增加对广播电视传播的需求。

第二,加快开放市场,扩大和深化专业化分工,这样,信息沟通需求的增加必然会促进广播电视信息服务供给的增加。

第三,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可以带来对广播电视传播需求的增加。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人民的“文化需要”主要包括娱乐的需要、获得知识的需要、了解国家政治和社会信息的需要等。广播电视恰恰就具有满足人们这些需要的功能。所以,只要坚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方向,我国就必然会选择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广播电视等服务产业的道路。

5、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广播电视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得以充分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社会的城市化水平要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所以,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城市化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三:(1)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整个社会的人口中城市居民比例的提高。而城市文明客观上要求或者说逼迫城市居民必须尽量多地掌握知识和信息,这就意味着城市对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大量需求。(2)实践证明,城市经济的生产效率一般都要远远高于农业,因此,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就远远高于农村居民,相应的,城市居民对于广播电视产品的购买力也就远高于农村居民。有购买力的城市自然就会支撑广播电视业在城市快速发展。(3)城市与农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城市居民居住集中,而农村居民居住分散。这就造成在城市发展广播电视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成本要明显低于农村。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广播电视产业更倾向于优先在居民集中的城市发展。

6、完善法律,确立广播电视的产业地位

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虽然已有相当规模,但发展中仍然存在障碍,其根本原因在于广播电视产业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现有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没有明确广播电视的双重属性,只强调了它的政治属性,没有提及它的经济属性或产业功能。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法律支持和规范的产业就难以健康发展。

7、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广播电视集团化,就是若干实体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联合、兼并、控股等方式形成广播电视集团的过程。这也是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加强分工、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过程,是追求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面对国际传媒集团和我国报业集团的竞争压力,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目前的体制和组织结构不改革就不可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壮大。我国广播电视所面临的体制矛盾主要是“散”、“滥”和有“系”无“统”,即台数大多、实力普遍较弱,体制上是条块分割、以块为主,产业内部竞争过度,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我国报纸产业为适应即将到来的国际媒体竞争,从1993年开始,成立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一系列报业集团,现在这些报业集团已经成为广播电视业的强劲竞争对手;而国外的众多势力很强的媒体集团也正在千方百计地想进入我国传媒市场,虽然我国目前对国外媒体尚采取非关税壁垒政策拒之门外,但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现实选择考虑,我们必须立足于抓紧时间增强我国媒体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不能长期依靠政府的行政保护。由此可见,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必须抓住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原则,抓紧集团化整合进程,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才可能在更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

8、妥善解决产业发展的投、融资问题

广播电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第8篇

广播电视报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而诞生、壮大,走过了一个黄金期。但从20世纪末以后,广播电视报的发展开始呈现下滑趋势,并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不外乎都市报的兴起、广播电视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广播电视报导听导视功能分流弱化等。面对发展的下滑和生存危机,有的广播电视报破产倒闭,有的勉强维持,而更多的则是寻求新的出路,进行切合实际的转型,办出了新特色,取得了新成就。近两年,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非时政类报纸转企改制提出以后,广播电视报对转型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以深度对速度

报纸新闻信息有很强的本地化优势,越是离读者近的新闻信息,读者的关注程度越高。因此,在读者需求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报作为地方报纸,不参与当地的新闻报道是很难有影响力的。但广播电视报基本都是周报,在新闻的时效性上与日报、晚报相比处于绝对劣势。在参与当地新闻报道时,常常是当周的新闻下周才能见报,新闻变成了旧闻,读者有意见,报纸也很尴尬。为此许多广播电视报做了不懈的努力,纷纷走出做时效新闻的局限,将主要精力放在做深度报道上,以深度应对速度。

全国创刊最晚的《安阳广播电视报》从创刊开始就不断变革与转型,注意做深度报道,从开始的完全依托广播电视逐渐演变为一份生活服务类地方周报。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深度报道、解读和分析来扬长避短,使报纸特色凸显,成为当地一张品牌纸媒。《安阳广播电视报》的深度文章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解读性报道。这类报道是对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民生举措、城市发展规划、政策法规以及市民关注的其他问题进行深度解读。二是分析性报道。主要是针对社会热点讲看法、讲观点。三是深度报道。强调做好新闻背景和第二、第三落点。这些深度文章显示出报纸独到的见识、观点和判断,体现出了地域性和贴近性。新闻事件特别是重要新闻,往往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新闻信息资源,或者说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不仅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使读者了解和接收更多的信息,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实践证明,做深度报道是广播电视报的切实可行之路。

杂志化办报

杂志是装订成册的定期连续出版物。报纸是新闻纸散页的定期出版物。杂志化办报是吸收杂志的长项补报纸的短项,按照办杂志的方式来办报纸。广播电视报在杂志化方面步伐较快,也成为一种趋势。

几年前,一种全新的报纸形态――“本报”在城市广播电视报悄然兴起。这种报纸采用铜版封面,由几十个散页版面装订成册。当初广播电视报人称此为“本报”,而实际上这更像杂志。这是广播电视报在发展过程中贴近读者的一种尝试。广播电视报刊登一周的声屏信息、节目预告等,一张报纸几十个版面,全家人翻看一周,难免混乱没有头绪。读者对此深感无奈,期盼广播电视报能像书或杂志一样,再翻也不会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报”出现了。“本报”便于阅读、便于保存,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更赢得了广告商的青睐。因为这不仅满足了读者一周的阅读需求,刊登的广告保存期长,时尚漂亮,也满足了广告商的需求。“本报”很快在全国广播电视报中风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300家广播电视报,大部分已改为“本报”,这是广播电视报形态杂志化的一次重要转型。

广播电视报一周一期称为报纸,而《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也是一周一期却称为杂志,这说明报纸和杂志虽然在形态和内容上有所区别,但分类上也存在交叉。广播电视报应该是介于报纸和杂志之间,可报可刊。正是基于广播电视报的这种特性和广播电视报整体下滑的发展趋势,许多广播电视报在几年前就开始更名:一是将报更名为刊。二是名称打破广播电视类报刊局限。如《无锡新周刊》、《大庆莲湖周刊》、《南阳都市周刊》等,这是广播电视报名称的转型,也是面对困境的一种创新。

具备了杂志形态和名称的广播电视报在报纸内容上更体现出杂志化。新闻报道的策划得到普遍重视,深度报道做得有声有色。不少报纸用整份报纸的多个版面聚焦一个主题,有的甚至用全部版面做一个深度报道。除此之外,许多广播电视报在内容上更注重服务性和有用性。广播电视报属生活服务类报纸,这类报纸与读者的具体生活内容和细节密切相关。除了要求内容可读、耐读之外,其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服务的周到和信息有用。服务周到与否、有用性如何,是读者对这类报纸的主要评价标准。用发展的眼光看,强调服务性和有用性也是广播电视报成立之初最基本的功能。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电视报完成了从导听导视到全面服务读者居家生活这样一个由点到面的发散过程。所以广播电视报应像杂志一样把服务性、有用性作为采编办报的终极追求。

整合与合作

资源整合在报界已成为一种趋势。日报、晚报的整合很多是以报业集团的形式出现,并且大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广播电视报基本上还是分散的个体,各自为战。全国308家广播电视报,已停刊16家,5家被当地日报兼并,尚存的287家大部分处于维持经营状态。日报、晚报的成功整合对广播电视报是一个重要启发,不少报社也在进行整合的探索。归纳起来,广播电视报整合与合作的模式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经营资源整合,二是参加集团合作,三是横向联合。

在经营资源整合上,中国广播电视报刊协会牵头组织的全国广播电视报经营平台最具规模。去年8月,全国200余家广播电视报加入了这个经营平台。中国广播电视报刊协会算了一笔账,广州日报发行量180万份,一年广告收入20多亿元;全国287家广播电视报发行量近2000万份,是《广州日报》的10倍,但广告收入却只有《广州日报》的1/3。该协会认为,一家广告收入几百万元的广电报是一个弱小媒体,全国近300家广电报联合起来就有可能打造一个媒体航母。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全国性的强势媒体资源,把分散经营变为集中经营,使资源由量变产生质变,效率增加。广播电视报联合经营的潜力也在这里。一些地域相近的广播电视报也有这种联盟。如安徽、河南相邻的几家城市广播电视报成立了黄淮广播电视报联合经营联盟,浙江13家广播电视报也形成了广告联盟。经营资源整合的方式还有待探索和完善,但联合起来才是硬道理已成为广播电视报的共识。

在集团合作上,目前广播电视报加入的模式有两种:一是加入期刊集团。如四川11家市州广播电视报加入了四川期刊传媒集团公司,使集团公司的规模扩大,业务增加,对集团和这11家广播电视报都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加入当地党报集团。不少地方广播电视报在与当地党报、都市报的市场竞争中,损失惨重。一些广播电视报主动变混战为合作,加入到当地党报集团,如银川广播电视报就加入到银川日报报业集团。

横向联合在经济领域是常见形态,在媒体中比较少见。广播电视报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探索。例如和广播、电视、网络的联合,和经济体的联合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安阳广播电视报与当地有线电视网络在发行上进行合作,将收视费和订报捆绑在一起,促进了收视费的增加和报纸的稳定增量。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已得到了广泛认可。

整合报业资源,已经成为报业解放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整体提升报业品质、提升内容产品的供给能力、提升报业的综合实力无疑是重要的。

广播电视报在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型,实际上是思想上的转型,是整体经营思想的转变,是报纸经营更加市场化的一种表现。目前正在启动的非时政类报纸转企改制将是报业转型的一个良好契机,这个契机将会加快广播电视报的转型步伐,为广播电视报的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