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画画的相关知识

画画的相关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动画音乐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在动画专业中增设音乐欣赏与制作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动画音乐专业师资和动画音乐制作人员极其缺乏,所以增设此类课程也迫在眉睫。电影是一种视听语言,声音和画面紧密相连,乐器演奏的节奏与动画画面中的节奏是相辅相成的。音乐和画面的同步契合更能增强动画画面的节奏感,增强画面的艺术表现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动画音乐课程的设置可以改善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缺陷,完善视听艺术手段的结合,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提升音乐素养,培养完美的审美感知能力,为制作动画音乐提供技术支持,为动画配乐,配音,声音编辑、音效等声音的制作创造前提条件。总之,动画音乐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课程的设置非常必要。

二、动画音乐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方案

动画音乐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欣赏类和制作类。欣赏类建议课程:《电影音乐配乐》、《动画音乐鉴赏》、《电影音乐史》、《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中外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流行音乐概论》等;制作类建议课程:《音乐编辑》、《配乐》、《midi制作》、《录音》、《声音后期制作》、《混音》、《音乐基础与视唱练耳》等相关课程。由于动画专业的学生缺乏音乐的基础知识,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低年级以鉴赏类为主,主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高年级可开设相关制作、编辑类的音乐课程。这样,动画专业的学生首先可以培养他们从声音的角度全面的制作视听的艺术品。培养他们有能力认识和了解什么样的画面应该配合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才是最理想的声音效果,让他们懂得如何欣赏音乐,如何全面的欣赏动画作品,建立声画结合的配乐思维。通过鉴赏类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们积累大量的音乐素材,了解他们的类型、风格、速度、情绪,可以适时的编辑、改编甚至重新配器使原本的素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从而加以利用(取得版权许可后)。通过制作类课程的开设,学生们可以初步掌握声音的编辑方法,音效的制作方法,音乐和声音的录制方法,音乐制作的基础及后期合成等相关知识,提高动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作动画的完整性。

2.动画音乐教材的选择

教材建设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动画专业的教材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动画音乐的教材要注重其基础性、通俗性,涉及范围广,而且适当的要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和电子教材、多媒体教材。以下列举了几个覆盖面较广,内容较基础和论述较通俗的教材,这些教材涵盖动画音乐基础、鉴赏、制作,较全面的对动画音乐进行了系统的编写。(1)全国高校动漫游戏专业骨干课程权威教材《影视动画音乐概论》海洋出版社出版张建翔、孙林、肖珣编著(2)《影视动画音乐-基础欣赏与制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赵竞、尹章伟编著(3)《影视音乐》浙江大学出版社陈斌、程晋编著(4)《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曾田力雷伟编著(5)《电影配乐完全指南———影视配乐的艺术与商业》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戴维斯(美)著,刘捷译

3.教学软、硬件的配置动画音乐课程

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绘画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及富有吸引力的特点,可以唤起学生潜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创设一种使学生心理亢奋、激动的情景,从而让学生产生对诗歌欣赏的欲望,去领略画意诗情,感受美妙意境。

 一、用绘画作为是个教学的辅助手段效果有哪些呢

 有利于理解、背诵诗歌;有利于欣赏诗歌的美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绘画教学呢?

 (一)激励法。

 就是激励学生读诗画画儿的方法。使学生产生爱好诗歌的兴趣,产生积极主动的绘画欲望,把诗画融为一体,有诗既有画,有画就有诗,长久培养学生的入情入画的情趣并形成习惯,学生的审美意识就会不断完善、提高。

 1.用竞赛法激励学生参与绘画。

 全班同学把对一首诗绘制的图画拿出来,学生共同评比。看哪一幅画对诗歌理解的透彻,绘画得想象、逼真,搭配得和谐、得体。按这些标准学生分组评比讨论(可在课下进行,也可在课上进行),上课老师分析诗歌后,对诗歌理解得好的,绘图合理、生动的进行表扬,对凡参与者肯定,鼓励下次成功。

 2.用展览法激励学生完善绘画。

 把学生的绘画,在墙壁上展示。在展览中让学生相互挑毛病,挑出对诗歌理解不当、绘画不完善的毛病。通过学生间互改、自改,不断完善之后再展览,直至合乎要求为止。

 3.成功法激励学生出版诗画作品。

 好的图画作品,让美术教师加以指导,配上诗歌在报纸、杂志上或校报、班报上发表。这使每位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我行,我比别人行”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情趣。长此以往,教师的诗歌教学便顺理成章。

 (二)加深印象法。

 就是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力。可分三步走:

 1.预习绘画法。

 上的课前一天,让学生预习诗歌时,交给中等学生一个任务:看文绘画。中等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诗文的理解也许不很透彻,绘出的图画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讲解诗歌时,教师就利用这些图画,形象、生动、直观地让学生欣赏诗歌。

 2.课堂绘画法。

 在教师用“预习画”欣赏诗歌时,学生就会发现绘制图画的某些地方与诗文语意不相吻合。这时,就让善于绘画者或上等学生在黑板上即兴画图,教师再加以点评,学生对诗的理解就又加深了一步。此时,让学生看着绘制的图画直观、形象地背诗,效果会更好。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让个别上等学生背,第二步让个别中等学生背,第三步齐背。第四步差生背。在课堂完成教学任务,减去了课业负担。

 3.课后绘画法。

 讲完了一节课,学生对诗歌大意就已了解透彻,可以让学生结合诗的意境,加上想象,尽力丰富画的内容,扩展、添加,任意在想象的王国驰骋。如“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除画叉路、两人外,还可画柳树、花草、太阳、青山等陪补景物,加以衬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常用绘画进行理解,背诵诗歌的训练,学生就逐渐有了绘画能力,有了看画诵诗的能力。把诗画看成了一体,有诗就有画,反之有画就会有诗。于是,诗歌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绘画,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达到了一个高层次,进入了课堂教学的拓展阶段——看图写诗。

 三、看图写诗,拓展教学

 1.图画的来源。

 来源于生活:教师、学生从生活的感悟中绘制图画。来源于知识:教师、学生从已有知识和有关资料的相关知识中编织成画。来源于语文课本上没有讲过的诗歌:教师、学生对未讲诗歌所绘制的图画。图画的来源可从多方位、多角度摄取。

 2.看画写诗的目的。

 学生看画写诗,由形象的图画到抽象的文字,目的在于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组织语言、锤炼语言和借景抒情的能力,开启学生智慧的大脑,使之逬出灿烂的火花。

 3.看画写诗的步骤。

 第一,看图写诗可写比较散的自由诗、信天游,甚至顺口溜,只要有一定的押韵,有诗歌的分行形式,有和图画的一个或两个景物相吻合就行。

 第二,要求学生能写三言两语的古诗。要求押韵,和图画结合合理,语言要精炼。

 第三,要求学生写一首完整的小诗,现代诗、古代诗都行,押韵得体,语言凝练,与图画相一致。

 第四,结合学生自己的情况,看画写诗、填词,也可不看图写诗。

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绘画指导 现象

问题 对策 童心

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进行涂鸦,涂涂抹抹是每个儿童都经历过的。这是童真、童趣的自然流露,也是儿童旺盛生命力的真实体现。毫无疑问,儿童很需要美术,美术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儿童成长和自娱的重要实践活动。《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美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老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可是目前的美术课教学还存在着过分突出和强调机械的模仿的现象,偏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掌握。“你教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的现象还存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没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所以我想就有的老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一:采用固定模式——妨碍自由表现

长久以来,有的老师已习惯了让孩子欣赏范画、临摹范画。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闭门造车式的方式,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按着老师的要求,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缺少创意,个性难以得到张扬。而实际上,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正如马克思.德索认为的那样,儿童绘画时,决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写,而是表现一个整体的世界。因此,在绘画指导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儿童以自由,腾出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心、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儿童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对策:每个孩子的年纪不同,他们对所表现出来的画面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可以采取低“导”、中“扶”、高“放”的指导手法。

1、低﹙年级﹚“导”

低年级的绘画课是美术教学之基础。学生对美术才刚刚认识,是凭着先天的兴趣在学画画。这时候如果引导不好,关系到学生以后美术的发展。因此,低年级的美术课要选择一些活泼的方式启发学生,以提高学习兴趣。老师选择方式时,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首先不能分出“好生”和“差生”,要是在一年级就开始认定“差生”,这样会形成定势,会让一个智力开发晚或不善言谈的孩子承担“差生”的压力;其次在选择内容上要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对所教的内容用孩子的口气、动物的口气、动画卡通的口气等,使孩子乐于接受,轻轻松松学到绘画知识,掌握画画技能、技巧。比如《泡泡乐》这一课,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引导学生用吹“泡泡”游戏来展开教学——认识圆形,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画圆形的物品,并懂得搭配颜色的相关知识,学生就会在游戏中快乐学到知识。假如教师一上课就来揭题“画圆形的物品”,学生整节课老老实实坐在位置上,拼命回忆圆形的东西,然后一个一个画出来,这样的教学安排就会枯燥无味,学生的兴趣怎么会持久呢?

2、中﹙年级﹚“扶”

中年级学生对事物具有了一定的评判能力,他们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独立性增强,因此他们回答问题思路较广,受外界控制力减小,有了自己的绘画表现方式,而且表现的方式更为多样。因此在中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一个性特点,有目的地抓住教学重点展开教学活动。比如表现“风”这个题材,我观察两位老师的教法,其中一位采用课堂讲授式:先给学生做示范,然后就让学生画。评价时,只是跟范画对比,画得“象不象”、“好不好”;另一位老师是这样的: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利用课外时间去“寻找风的足迹”;然后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自主交流。作画时,老师只是讲了一下构图要点,就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由于热情很高,很快就创造出风的各种表现方式,完成的作业形式各样,丰富多彩。作评价时,老师拿出一些优秀作品,引导孩子自己去比较,找出作业中的不足,再相机讲解一些绘画技法,这样学生的画画水平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可想而知,第二位老师所教的学生作品充满了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第一位教师讲授的方式就是错的,可为什么收效甚微呢?很显然,是她忽视了孩子作画是画其所知,忽视了引导孩子观察与体会、忽视了儿童的“心灵感悟”。老师要在课堂上还给儿童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利于绘画过程的实施。

3、高﹙年级﹚“放”

高年级学生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或是质疑、解疑能力,都比较强。他们自律意识较好,思考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师在指导中,只需在一些人物造型、形象设计、构图等方面略做点拨即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是无拘无束的,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得好:“……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身上那些意识的东西成为自觉意识到的东西,而学生通过不断地向老师提供新鲜的经验,提供能够从本能中吸取能量的象征,反过来也扩大和拓展了教师自觉意识的领域。”不言而喻,教师是创造性教学的母体,只有教师具有开放型的教学观,形成开放型的教学体系,确立开放型的人才教学目标,建立开放型的教学内容,组织开放型的课堂结构,选择和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和途径,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高。

转贴于 问题二:着重成功效果——忽略过程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孩子的世界是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可实际上有的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有几类常见现象。

现象一: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教育学生的好机会,但由于课堂的安排,常常忽略了。如:《快乐的回忆》一课中,让学生讲经历过的快乐的事。各种各样的趣事,会让同学在倾听别人叙述中分享到快乐,对于培养学生的画德很有裨益。比如一位学生讲:一次他看见一位孩子掉进臭水沟里,搞得很狼狈,他觉得很快乐。在这里,对学生“真、善、美”的心理引导、认识引导,显然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不能为了下步的技法引导,放弃了思想教育。如果我们只要求儿童画好,而不顾及画德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就是画得再好,也离我们教育的目的相差甚远。

现象二:学生正在专心作画,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学生,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躁不已,有的意犹未尽......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失去信心。

对策:我们教孩子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对他们进行心灵的熏陶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通过画画使孩子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在每次的绘画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1、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孩子自始至终潇洒自如地作画,寻找灵感,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2、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恰如其分地进行鼓励和表扬。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独特,教师要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重视他们的创作体验,教师要与他们一起感受作画的乐趣。

3、评价时面向个体,多层次、多角度进行。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展现。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因此需要多样的评价方式,比如看学生的作品是否有自己的儿童情趣,想象力是否丰富,作品是否给人以美感等等。

问题三:忽视作品寓意——制约思维发展

一些老师对孩子的画没有读懂,评画时大而化之,随便看一眼,就马上凭着自己的经验下结论。经常有孩子拿着自己的画,乐颠颠跑到老师面前,兴奋地要向老师介绍自己的画,可是有的老师还没等孩子说完,就说:“这太简单了,不行,重新画!”孩子只好垂头丧气回到座位重新拿起画笔,可这时候他是多么的不情愿,他的积极性还会那么高吗?还有,在一次节日画展中,一位教师拿起两幅画就对我说了两句话:“瞧,这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难看死了!”“这幅画不错吧!”。的确,这两幅画:一幅看似精美,一幅难以看懂。但我细细揣摩:一幅在构画技巧及色彩运用上略胜一筹,但缺乏想象力;另一幅呢,展现了一大片的绿色,一个小小的孩子带着心痛的表情,伸着长长的手,帮一只受伤的小鸟回到鸟妈妈的身边,周围飞舞着各种各样的鸟,鸟儿感谢孩子的神情是那么的热烈。整个画面强烈表达出孩子爱鸟、保护鸟的心态。这幅画以其想象的丰富,大胆的构图,强烈的爱心感染人,是儿童自由表现的结果,其独特的思维令我赞叹不己。作为老师怎能不分青黄皂白把它定为劣画呢?

对策:多一把尺子衡量事物,更应多几把尺子衡量我们的学生。正确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关注孩子,敏感地找到教育的定位点。以成人心去看待、评判儿童的作品,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儿童的作品,不但不能激发儿童再创作的欲望,而且会扼杀儿童积极性和创造性,

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喜欢;美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208-01

一 、农村中学生不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

1.农村中学生由于地区局限、知识氛围不浓、教学设施欠缺等等原因,由于农村学校不重视美术课程,把它当成一门副课,学生在小学阶段几乎没有真正上美术,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不准确。

2.学校教师不重视,认为在考试中不纳入统考,对学校、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学生学不学都一样。

3.家长不重视,一些家长认为子女学不学美术都关系,对子女没影响,只要语数外成绩好就是了。

4.学生不重视,美术课与考试升学无关,自己放弃学。

5.中学生对美术相关知识了解甚少,鉴赏作品时无从下手。

二、如何让农村中学生喜欢上美术课

1.转变观念,提高意识。 转变教学中的观念,提高社会对美术课的认识。国家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农村中学生美术老师来说,提高农村中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是一次决好的机会,作为农村美术老师来说,要让全社会都明白美术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作为中学生,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2.把握关键环节,上好第一节课。由于农村小学几乎都没正规上过美术课,就算上也是让学生自己随便画画东西了事。所以,作为初中美术老师,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让学生知道美术到底是什么,学美术有什么用。可以布置场景,让学生真正理解美术的定义,也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生活在美的想象当中,如此来让学生改变他们心中的美术课就是画画课的错误观念。

3.了解学生心理,培养美术兴趣。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二独特的风情的

“人体的基本比例”的美术课上,老师要求作业画头像时,同学们一定会说难画、怎么会画,作为老师的这时要从学生们身边熟悉的、能画的教画起,我的教法是让他们从画自己的手入手画,会画的写生,能力低点按着手来画,这样让学生们个个都能画了。如不是这样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有时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正所谓爱因斯坦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他们得到了甜头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从而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培养喜欢美术的能力。

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教师们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适合学生、并且能够有助于当节课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书本上的美术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善于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例如,除了安排学生学习欣赏教材中的作品,也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或者公园中进行写生等活动,或者在佳节前后组织学生欣赏灯会,带领学生们多多收集资料,体验美术的魅力。与此同时,将多媒体软件教学方法引入到美术教学课堂,也是一种提高课堂多样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将多媒体教学与美术相结合,使得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同时受到熏陶,多方面了解美术、学习美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美术课堂的热爱。

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洞察力和创新力

初中生的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而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关键是对观察能力的培养。因此,观察生活是提高美术能力的最有用的措施。例如,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欣赏一幅画,规定观察的时间为一分钟,观察过后让学生们用语言描述画面,随后再尝试着将看到的画面画出来。坚持每周进行三次训练。然而,对于锻炼提高观察力习惯的培养仅限于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们有责任提醒学生对生活中美的事物处处留心,细心观察,从而培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三、严格要求学生的创新训练,培养创造力和毅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各种类型的创造力拓展过程,让学生们主动去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习惯不是一朝半夕就能够养成的,而是需要学生们有毅力地坚持训练,逐步培养而成。教师需要安排学生们进行定期的美术绘画训练、思维拓展训练,采取适当的方法,严格要求学生们按照周期坚持练习,不得半途而废。教师可以制定一些奖励规则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动力。美术教学对趋异性思维的要求特别高,同时着重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性格保护,着重培养学生能够对事物细心观察、并且通过绘画呈现出审美和创造的能力。

四、增加训练,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的基本绘画能力

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技能;培养策略

一、现阶段学前教育对幼儿艺术技能的培养要求

(一)要求幼儿掌握艺术知识培养艺术技能幼儿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含苞待放,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比较差,但是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要向他们灌输艺术方面的知识,以更加专业的眼光看待艺术,欣赏艺术作品。艺术的范畴很广,如音乐、美术、舞蹈等,针对幼儿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主导下传导相关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用艺术交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提高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在不同的人眼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对于幼儿来说,艺术可能是一种娱乐方式,一种游戏。但是在专业人的眼中,它是人们交流的一种模式,一种好的艺术品给人们传达的思想是不同的,欣赏者能够从作品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情感的升华,这才是艺术品的价值所在。

(三)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幼儿的文化基础比较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捏橡皮泥,堆积木等,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领悟艺术的含义,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技能培养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发展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艺术课的地位,以“创新”为艺术课程的授课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规划教学内容,在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开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艺术课堂,培养艺术修养。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加大对艺术课堂的重视力度,大力开展艺术课,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结合幼儿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借助多媒体开展一系列艺术活动,如舞蹈、音乐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视频中的人物学习舞蹈动作,建立初步的艺术学习兴趣。其次,还要丰富课程内容,引入插花、盆景、小提琴、钢琴等多种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二)开展主题式艺术课堂教师在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地区特色。如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现阶段存在绘画形式。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开展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如在吉林地区有刀画这种绘画形式,是通过简单的道具,如纸巾、刷子、泡沫板等,利用这些工具蘸颜料画画。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绘画的一些小故事,如齐白石画鸡蛋,了解这些画家在艺术的道路上追求完美,在熟练中精益求精的精神,鼓励学生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艺术源于生活,要带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灵感。

(三)强化技能训练幼儿的生活背景不同,年龄也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在艺术课程设置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艺术能力制定专项培养计划,如声乐技能、舞蹈技能、绘画技能等。实施专项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加专业的艺术指导。

(四)细化教学内容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可以以一周为单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是喜欢素描、油画还是水彩画,可以先从简单的素描开始,首先画简单的物体,可以画正方形,教师可以给他们打印正方体的框架,让学生明确明暗关系,光源位置不同对明暗关系的影响。

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第7篇

罗伯特・麦克洛斯基(Robert McCloskey):美国著名图画书作家。1914年9月15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汉密尔顿镇,自幼心灵手巧,喜欢画画、音乐和机器组装。高中毕业后,罗伯特凭借一笔奖学金来到波士顿,进入韦斯帕・乔治艺术学院(Vesper George School of Art)学习美术,之后进入纽约国家设计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继续深造,并与日后在图画书界一样光芒灿烂的马克・西蒙(Marc Simont)同窗,毕业后在波士顿从事壁画绘制的工作。期间,罗伯特出版了其图画书处女作《蓝弟和口琴》,这本绘本取材于他年轻时候与孩子们的交流。1964年,罗伯特・麦克洛斯基取得了迈阿密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活着的传奇人物”名录。

2003年,罗伯特・麦克洛斯基在缅因州的小岛家中去世。

关于罗伯特・麦克洛斯基的数字:

他一生只出版了8本图画书作品,是一个典型的慢工出细活的作家,但是有4本获得了美国凯迪克大奖,分别是获得1942年金牌奖的《让路给小鸭子》、1949年银牌奖的《小塞尔采蓝莓》、1953年银牌奖的《海边的早晨》和1958年金牌奖的《夏日海湾》;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2次荣获凯迪克金牌奖的图画书作家。

近距离接触罗伯特・麦克洛斯基

罗伯特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音乐和机器组装,他的好友马克・西蒙曾说罗伯特“天生就会修理东西”,罗伯特自己在一份自述里回忆道:“我的手指刚长到能练音阶时,我便上了钢琴课。接着我又开始玩手风琴、学打鼓,然后是吹奏黑管……可是我又开始迷上了各种电器和机器。我组装了能遥控的小火车和小吊车。但是高中时出刊物人家让我画插图,于是我的发明家生涯遂告结束。”

随着长女小塞尔的问世,罗伯特携妻子女儿一起搬到了缅因州附近一个风光明媚的小岛,过着亲近自然的平静生活。到海边挖蛤蜊,上山采蓝莓做果酱,偶尔开汽艇到对岸的商店买些日用品……他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关注两个女儿的成长,并根据一家人在小岛上的生活创作了三本非常优秀的图画书:《小塞尔采蓝莓》、《海边的早晨》和《夏日海湾》。

年轻的时候罗伯特每天穿过波士顿公园,他注意往来穿梭的鸭子,之后发现鸭子的安全通行的问题,并看到一些新闻报道,这便是他创作《让路给小鸭子》的最初灵感。为了画好鸭子,他颇费心思,甚至在家养起鸭子,“虽然我兜遍了动物园、博物馆和图书馆,获得了鸭子的相关知识,但我还想知道活着的鸭子的生活习惯,于是我就买了好几只鸭子,和它们一起生活在公寓里。”

1991年,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美,时任美国的总统老布什先生专程带戈尔巴乔夫一行到波士顿公园看罗伯特・麦克洛斯基笔下的鸭子,并将马拉夫人一家的复制品送给苏联的孩子们。随后,在老布什的带领下,罗伯特・麦克洛斯基和雕塑家南希・舍恩访问苏联参加马拉夫人一家的安置典礼。

生活中,罗伯特常常会为两个女儿速写。小的时候,都是趁她们不注意的时候,等到她们稍稍大了些,他开始请她们摆pose,然后画下来,对孩子来说,做画画的模特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罗伯特也像我们一般的家长那样,用一角硬币来哄她们。可是,多年过去,现在,对他的两个女儿塞尔和珍妮来说,那些速写却成了最珍贵的记忆。

阅读经典《让路给小鸭子》

野鸭马拉先生和马拉太太想找个地方住下来,飞到波士顿时,他们都累得飞不动了,恰好公园里有一个池塘,池塘里有一个小岛,于是就飞下来过夜。最后,他们在查尔斯河的一个小岛上安了家。马拉太太生了八个蛋,孵出了八只小鸭子,分别是杰克、凯克、莱克、米克、尼克、传克、皮克和卡克。马拉太太教他们游泳、潜水、排成一排走路。这天早上,她带他们游到了对岸,摇摇摆摆地走上马路。可车太多,他们过不了,便嘎嘎地大叫起来。警察麦克吹着哨子跑过来,站在路中央,命令所有的车子停下来,让马拉太太和她的孩子们过马路,并安排一辆警车继续保护他们过马路。

这本绘本之所以一直受到大小读者的喜爱,并在图画书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除了出色的故事、独特的石版画风格和巧妙的空间处理,还有作者对待图画书的那种虔诚的态度。

推荐理由

1942年美国凯迪克金牌奖

入选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

入选美国《出版者周刊》“所有时代最畅销童书第96名”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师们推荐的100本书”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选》

入选日本儿童书研究会/图画书研究部编《图画书・为孩子选择的500册》

小贴士: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周刊评价《让路给小鸭子》为“最仁慈的图画书”。1987年,波士顿公园150周年庆典时,雕塑家南希・舍恩(Nancy Schon)创作了马拉夫人带领8只小鸭子的铜像。成百上千的孩子经常跑去摸这些铜像,现在,那些被摸得锃亮的铜像犹如一座不朽的纪念碑,颂扬《让路给小鸭子》这本书的不朽魅力。

妈妈读吧

自从与儿子一起看图画书以来,我开始按照各种阅读书买来很多绘本,渐渐发现,其实不是每一种都适合每个家庭的孩子,当然,大部分经典作品都是值得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的,比如《让路给小鸭子》,画面和开本绝对够震撼,我自己读的时候就很佩服作者,4岁的儿子则对其中的鸭子和警察叔叔非常感兴趣,实在是有意思。有时候还常常吵着我要给他买8只小鸭子,因为他要带他们过马路……有几次看到交通警察指挥交通,他也会右手打着禁止前进的姿势,我半天才明白,原来他是在学故事里面的麦克叔叔!哈哈。

画画的相关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素描教学;教学策略

素描不仅是美术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它还是一个独立的画种。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训练造型能力的有效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审美以及表现能力至关重要。所以,在初中教学中素描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下面笔者根据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理解和经验,谈谈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的问题。

1.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2.造型认知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作为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在造型语言的运用上,首先最初接触素描造型的初学者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从局部着眼,局部着手,局部刻画,同时学生也就养成了从局部观察的习惯,从而破坏了画面的整体感。如:在九年级的《静物有声》一课中,安排了四幅静物画进行欣赏。通过欣赏,不但要理解静物画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味,而且欣赏的过程,也要符合静物画的一般方法,这个方法在参考教案中归纳和提示,主要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分析的过程。第一步强调的是个人直觉,第二步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形象、色彩、质感表现、构图四个方面分析;第三步归纳主题;第四步其实又回到了整体,即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一个情感的评价。整体的观察方法,是由大到小,相互比较的,相互联系的一种观察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观察,才能获得结构、比例、明暗等各种关系。才能更完整的认识整体。我们在观察塞尚的《静物》时,以陶罐和苹果为例,首先观察这组静物的空间位置,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比例和角度,用直线将点连起来画成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如水平线构图,三角形构图等。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如静物的摆放,我们可以先简单后复杂,先少后多。让学生感觉内在丰富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认识。其次就更应注重线条的运用,对所画的线条根据空间位置进行粗细浅淡的虚实处理上,要逐步深入。而我们的基础素描教学有时却忽视了这一点。线条这一绘画最为重要的语言在画家笔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我们可以说线条在绘画艺术中是最具生命力,最具表现性,最具概括性,最具想象力,最具本质性的绘画要素。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和优秀的代表作品,我们在感受到作品整体美感的同时必然会对其造型语言如色彩、明暗、线条等独特的审美价值产生强烈的兴趣。故而,容易本末倒置,过于注重了语言形式的学习而忘记造型艺术的本质规律。及在造型中整体关系的协调和整体关系所展示的艺术生命力。

3.本着“从浅到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

画画如同走路,一定要一步一步走稳,不要急于求成。只有在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才会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绘画规律以及相关知识与技能,才能使学生更加得心应手地灵活表现各种环境下的事物。为了让学生打好基础,教师在平时安排学生练习上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反复调整和进行规律探索研究。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关键性,对练习中发生的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纠正。同时,教师也要安排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结合,还可结合一些速写训练,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的缺点。

4.要不断地激起学生表现的愿望,激起创作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