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网络技术;应用

1将网络技术运用于广播电视的目的

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愈发广泛的现今时代中,广大受众群往往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足够的熟悉感与信赖感,网络技术能够通过互联网传达信息的快捷性来帮助广播电视及时有效地传达于受众,同时也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的渠道下为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及受众度做到良好的促进效应。另外,在广播电视技术中运用计算机网络能够有效解决电视信号弱、受空间限制等因素所导致的受众不稳定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广播电视中加入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促进广播电视的观看途径更加多样化,并提升中受众的参与度,从而促使受众能够对广播电视产生观看习惯,为广播电视提升受众数量。最后,倘若广播电视能够合理运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技术与受众积极地进行互动交流,那么群众便能够实时地参与到广播节目中去,同时还能够通过网络信息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增加广播节目获得信息的途径,并有效地了解受众的喜好以及对广播内容的关注度。

2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2.1能够作为广播电视的传输系统

在广播电视领域中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能够有效的帮助内容技术扩充传输信息的途径及效率。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运用中,广播电视记者能够在采访的同时将现场信息实时的播报于广播电视录制现场,同时广播电视播报记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施转接头进行详细的播报与素材传送,与此同时,在广播电视演播室中的工作人员也能够及时的将内容在线编辑完毕并进行实时的转播,从而进行两者间有效的信息交流。另外,在广播电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帮助演播人员在内容现场实时做好内容录制与演播。由此可见,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运用反映于广播电视中具有极其良好的作用。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也能够通过其优异的信息交流形式在卫星及无线传送等模式下形成内容的实时互联互联平台,从而有效的提升广播电视的高效性及实时性。

2.2为广播电视构建互动系统

在广播电视中加入网络技术应用能够促进广播电视演播厅与无线网络及通讯网络的关联性。在现今信息化发展日益普及化的时代中,广播电视唯有注重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并及时与信息网络构建互动桥梁才能够达到多方信息共享的需求与目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技术运用具体表现在采访现场编辑记者与演播厅中播报员的互动中,编辑记者通常能够通过无线网络的形式、无线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电话等途径与主持人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沟通。在这种途径下,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为受众人群提供随时随地地交流的环境,并提升广播电视频道与受众的关联性,从而为群众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增加播报的时效性、互动性以及趣味性。最后,在网络技术运用于广播电视中时能够为节目收视率提供更好的保障,同时工作人员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来提升素材的择选水平,从而促进广播电视有效地发展下去。

2.3优化广播电视工程的审核及编辑系统

在广播电视的技术中融合入网络技术是极其有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帮助广播电视优化其的审核及编辑系统,在编辑中,编辑人员可以省去人工劳力,通过对无线、有线、卫星等技术的运用更易做到有效地编辑效果,编辑人员通过对的选取、整理、编辑等过程便能够为提供富有价值及参考意义的材料。另外,在审核部分,网络技术也能够发挥其优异性,审核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更精准的提升对素材的审核,同时能够更及时的为素材选取提供更有效的意见及改善途径。倘若广播电视相关技术人员能够运用网络技术在专属的网络工作平台中加入素材的审核模块,那么审核人员通过运用平台的编辑系统便能够更好地做到素材的监督与编辑工作,如此一来,审核与编辑系统的作用便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出来。

2.4突破空间与时间的局限性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之下,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提升与优化,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已愈发增强。对于广播电视工程而言,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是极其重要的,此时若能够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来扩充广播电视工程的节目类型,通过与各大网络平台合作的途径迎合新时代特征来开展更加多元化的节目,从而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工程的受众群体。那么广播电视工程便能够迈出迎合新时代改革的步伐,从而促进传统广播电视工程更稳定的发展下去。另一方面,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均通过事先录制好的节目形式进行传播,这种模式下的广播电视往往不能够好好把握信息资讯的时效性,从而不能够为观众提供所需的有效资讯,久而久之,广播电视的收视率便会受到不良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展,网络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群众的生活当中,群众生活与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倘若电视媒体人员能够意识到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创新型的传播途径创新,那么广播电视节目在新时代下便能够更长久的发展下去。

2.5提升广播电视工程的资源共享能力

在现今大数据的时代下,广播电视的资源共享能力也变得愈发重要起来。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媒体人倘若想要提升自家节目讯息的有效性、时效性及趣味性等等,依赖编辑人员搜寻素材时远远不够的,此时应当博众家之长,通过多家合作的运营模式来共同进步并获得更良好的发展。此时,网络技术的优异性便显现出来了,网络技术能够帮助广播电视台建立起与其他广播电视台合作的桥梁,同时也方面电视台间进行沟通与联系,从而帮助广播电视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另外,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工作人员运用网络技术优异性能够减轻自身的工作量,从而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广播电视的创新与发展。

3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应用优势

3.1有效提升广播电视设备的利用率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提升,群众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已越发广泛起来。在此期间,由于广播电视录制设备的改变与更新,广播电视的工作开展已越发富含层次性。首先,在广播电视硬件设施中,工作人员已逐渐开始运用现代化软件技术及设备,取代了较陈旧的广播电视录制设备,同时,电视广播台在广播电视设备的利用率方面也获得了完善。其次,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能够在广播电视中通过便捷性及信息的覆盖帮助广播电视更富多元化的内容。从而帮助电视在内容的传送中提升内容的完整性,进而得到受众的喜爱与认可。3.2提升广播电视播报的信息价值在广播电视的中加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对的质量及传播的信息价值做出有效提升。由于网络技术的便捷性及多功能性,工作人员能够较轻松的通过计算机网络运用来提高对信息的完善与整合,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富有时效及影响力的内容,进而获得受众人群的关注,提高广播电视的收视率。另外,在广播电视素材的选取中,工作人员应当尽可能从时效性强、播报价值大、社会热点等方面进行考虑。群众通常对自身关注的话题有更强烈的观看欲,如若广播电视相关人员能够通过对网络技术来搜索有效信息,重视对价值的挖掘,那么广播电视的质量与效率都将有望提升。

3.3完善广播电视的传播渠道

网络技术能够有效地完善广播电视的传播渠道。广播电视相关人员若能够积极有效的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那么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工作者便能够构建有效的广播电视栏目,而通过对栏目的宣传便能够为广播电视提供有效的营销渠道。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及受众群体便能够在栏目中得到有效的提升与加强。另外,广播电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从多个网络平台来建立广播电视的官方网站,工作者可以在微信、微博等大型平台中运用网络技术,从而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扩大广播电视的传播渠道,同时也能促进受众群体及时有效地参与到中来,从而逐渐提升广播电视在网络范围中的影响力及传播强度。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范文第2篇

三网融合下城市广电的发展环境

从宏观环境来看,国家政策的推进给广播电视系统提供了与电信网、互联网融合互通的机会,这对于在中国广播电视业格局中并不处于“有利地势”的城市广电来说,无疑是百年一遇的机会;但是,由于三网融合涉及资源、技术、服务等环节的交流与共融,以及利益、份额、市场的竞争与博弈,城市广电能否抓住并利用好这一机遇,这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微观环境来看,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放使得跨区域传播日益频繁,由此导致城市广播电视的微观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首先,城市广播电视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双重作用的产物,不仅要在中央和省两级广播电视的压力下求生存,而且要在县级广播电视的分割中求发展。其次,面临着其它媒体的激烈竞争,如新兴的都市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等。尤其是互联网和手机报的替代效应最为明显,它们强大的技术优势有力地吸引着城市中的年轻人,导致城市广播电视的需求弹性系数进一步变大。

三网融合下城市广电的发展环境,具体可以从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四个方面来看。

首先,城市广播电视的竞争优势。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城市广播电视具有四个主要优势:一是城市广播电视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可以根据地域心理特征和文化价值差异创作出具有浓郁地方气息的节目;二是城市广播电视具有排他性的政治优势和信息优势,通过与城市政府的沟通,既能获得大量一手的新闻资讯又能配合政府顺利完成宣传任务;三是城市广播电视的目标受众相对稳定,两者之间贴近性强,能够较好地实现传播活动的交流互动;四是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城市广电若能很好地与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将会从技术上实现与受众更为有效的交流,这无疑将增强城市广播电视的竞争力。

其次,城市广播电视的竞争劣势。理论上,城市广播电视是可以和中央、省级广播电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一个重要群体。但实际上,城市广播电视所能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在硬件设备、人才储备、资本运营等各个方面都无法与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同日而语。在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大量频道的密集覆盖之下,城市广播电视的生存压力很大。而且,在三网融合推进的过程中,城市广电也更容易面临资金和技术方面的资源不足问题。

第三,城市广播电视的竞争机会。当前,三网融合技术上的成熟为媒介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传媒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也给城市广播电视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竞合与共赢成为传媒发展的主题,在今后的战略机遇期里,城市广播电视如果能够积极改革创新,充分利用先进的融合技术,及时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在节目制作、人才管理、资本运营等方面有所作为,那么,我国城市广播电视的竞争力将会得到明显提高。

最后,城市广播电视面临的竞争威胁。城市广播电视面临的竞争威胁来自各个方面:一是“天上地下夹攻”,

“天上”是指卫星频道覆盖的电视频道,

“地下”是指省级台或其他贴近城市观众的节目频道等;二是新技术的冲击,节目制作设备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给城市广电系统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三是创意竞争更加激烈,新的构思和表达方式不断涌现;四是城市受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行节目制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受众日益提升的文化消费需求。

三网融合下城市广电的发展战略

核心战略。一是内容战略。城市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取决于其内容建设能力,城市广播电视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其内容建设水平,尤其是在当前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下,终有一天城市广电也将面临自身网络与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内容融合。那时,在技术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如何实现竞争的优越性,取决于城市广电对自身的内容建设。自国务院会议上提出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进程之后,许多试点城市的广播电视系统积极尝试,在技术上实现融合之后全力开展内容建设。2010年1月19日,深圳广电宣布运营新的媒体平台――“中国时刻”,力求在电脑、电视、手机三个用户终端达到互动,摆脱传统广电单一的传播模式,这不仅在内容的宽度上大于传统媒体,更在新闻时效性等方面快于传统电视。

二是品牌战略。品牌是媒体品质和价值的标识化体现,是一个媒体区别于另一个媒体的重要标志。打造城市广播电视品牌的关键是建设品牌栏目。打造城市广播电视的品牌栏目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努力:首先,必须对栏目的受众进行定位,并根据受众定位来决定节目的风格和内容,进而确定相应的广告商;其次,根据受众需求,用受众喜欢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对栏目进行人性化的包装;再次,在栏目的播出时段上要处理好黄金时段与非黄金时段的关系,在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的同时尽量避免不利因素;最后,要保持栏目的新颖性,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收视效果,进而巩固栏目的品牌地位。

三是联合发展战略。走联合发展道路有助于提高媒体整合程度,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制作成本,促进频率专业化和频道专业化,有利于提高传媒的竞争力。青岛、沈阳、成都、西安、厦门、杭州、太原、广州等10个城市电视台就曾以联制联播的方式联合制作了一档新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国城市报道》,这是城市广播电视走向联合发展的一次重要尝试。实践证明,城市广播电视打破“割据”困境、实行跨地区联合经营已是大势所趋。

竞争战略。一是成本领先战略。广播电视节目是从业人员体力、智力与相关科技设备共同作用的成果,是典型的精神产品。作为一种复杂劳动的结果,广播电视节目成本中人力成本的含量远远高于一般物质产品。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价值进行客观评价是比较困难的,其定价具有复杂性,再加上许多电台、电视台的节目都是自产自销,因此,广播电视节目的成本管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广播电视节目在成本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如财务制度不强调成本预算、会计制度的收入确定与成本归集脱节、缺乏公认的费用定额标准、缺乏切实有效的责任机制和评价机制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严格的成本管理,

实施城市广播电视的成本领先战略。可行的途径是:加强节目成本预算管理、加强节目成本核算控制、加强节目成本分析考核。与此相关,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城市电台、电视台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严格控制人力成本,建立健全专业设备有偿使用制度,降低设备成本。

二是差异化战略。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节目同质化或者简单的模仿都是注定要落后的。创新成功的广播电视节目无一不是实施差异化战略的结果,而差异化战略的前提在于节目定位。如何给节目以恰当的定位?首先,在传播生态上,要对各种外在环境因素进行充分地分析。因为,独特的传播生态环境决定了任何节目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一个节目的“生态位”,就是其能做什么和宜做什么的结合点。只有良好的传播生态环境作为保证,节目的“生态位”才能处在最佳状态。其次,在媒体特质上,城市广播电视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传播特点,争取发挥比较优势。同时,还要重视提高与节目相关的从业者素质状况。最后,在节目本体上,要在对节目内涵、风格、受众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一个关键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体现着节目的水准,也决定着节目的生命周期,且要有前瞻性。

成长战略。一是本土化战略。城市广播电视的优势在于其本土影响力、本土资源和本土文化,这三个优势也决定了本土化战略的内涵。实施本土化战略,实际上就是要努力抓住当地城市受众非常关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及相关信息的心理。本土化要求在广播电视服务中做到:第一,改进会议报道,少说套话和空话,避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二,强化城市广播电视新闻的民生意识和平民意识,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第三,根据当地文化和城市受众的需求,打造本土化品牌节目等。

二是人才战略。我国城市广播电视的人才现状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经济管理和专业科研技术人员偏少;整体学历不够高,从业人员学科背景单一;流动性强,人才流失严重。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实施城市广播电视的人才战略。首先,在人才选拔上,要规范考核录用程序,合理地设计招聘流程,尽量选择个人发展目标与媒体发展战略相一致的人才;其次,在人才管理上,要重视从业者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同时还要推行民主管理,让普通员工也能够享有一定的参与决策权;再次,在人才激励上,要设计科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薪酬待遇、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的激励作用,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在离职管理上,要注重理解和沟通,保持联系,适时提供条件来鼓励优秀离职员工的回归,或者尽量保持伙伴关系。

三是多元化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即多样化经营,是一种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多元化经营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有效分散或降低经营风险,有利于快速扩张,实现规模经济。当前,我国城市广播电视的发展还不够充分,其多元化经营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盲目地进入其他领域,很容易出现各种经营风险。其结果是,既分散了精力,没有搞好主业,又要承担严重的经济社会责任。因此,坚持以广播影视为主,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大力拓展其他相关产业,逐步实现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多元化经营,这是实施中国城市广播电视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正确路径。

政策保障。通过对城市广播电视发展的环境分析可以看到,城市广播电视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难题。要克眼这些障碍,仅靠城市电台、电视台自身是不够的,城市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还有赖于相关的政策支持。

一是完善法律规范,加强传媒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处于滞后状态。制度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传媒业的健康发展。要尽快建立以《新闻法》、《广播电视法》为主体,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为补充的传媒产业法律法规体系。

二是调整产业布局,整合城市广电资源。随着三网融合的进程的不断加快,互利共赢已经成为当代各个媒体产业的共同愿望。要想谋求城市广播电视更大的发展,必须打破广播电视领域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局面,整合媒体资源。各城市电台、电视台要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在资源开发、内容生产、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充分利用三网融合给城市广电带来的巨大技术优势。

三是规范竞争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媒体之间的竞争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竞争,因为媒体手中掌握的是公共资源,如果将本应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传播渠道用来为自己谋利,不仅有损媒体形象,更是一种对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广播;电视;新媒体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更加向多元化靠近。在网络互联信息时代,新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中,渗透进了广大人民群众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软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蜂拥而至,吸引着众多年轻人的眼球,占据着碎片化时间,成为当下社会传播新闻、共享消息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的火爆与风靡,也为农村传统的广播电视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伴随着新媒体软件的横空出世,传统广播电视转变传播方式是刻不容缓的。为了加快广播电视的创新脚步,提升广播电视的影响力、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势在必行的、大势所趋的。从社会实践出发,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讨论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提出当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探讨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和方法。

1 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

1.1 广播电视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

广播电视是一种利用导线和无线电波传递视频、声音以及图像的方式。从广义角度来讲,广播电视就是指只能传递声音的广播和传递声音和图像的电视。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载体,有着以下特点。首先,广播电视的舆论导向强,有着强大的监督功能。广播电视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在给予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的引导方面发挥出了重大作用,在宣传党的执政路线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方针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制造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保障社会安定上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某些新媒体平台不可比拟的,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经常出现为了追求新闻时效性而忽略新闻准确性的问题,经常出现虚假新闻误导民众的现象。再加上目前网络监管力度不够,造谣成本过低,有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了贪图一时的人气、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会故意选择一些吸引人眼球的不良信息,很容易使那些独立思考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民众受到侵害。其次,广播电视的新闻准确性高。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新闻载体,在信息的准确性上一直有着非常高的标准与要求,对内容层层把关,对事件进行调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才会在广播电视上。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有很多的无良媒体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不能确保新闻真实性的情况下就进行二次传播,甚至会捏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事实,导致不良信息传播猖獗。还有一些媒体人会故意使用一些夸张的词汇或者和新闻内容不相符的标题,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新闻只图一时热度,严重缺乏严谨性,很容易辜负广大人民群众的等待与期望。由此可见,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的新闻准确性是难能可贵的,是不可丢失的,更是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仍需继续保持下去的特点。第三,广播电视有着强大的教育功能。通过广播和电视向广大人民群众科普并宣传科学知识,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增长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第四,广播电视还有着形象化的主要特点。广播电视能传递声音或图像,相比于传统的文字,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容易被民众所接受和喜爱。

1.2 新媒体的基础内涵和主要特点

新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手机和电脑等终端为群众提供信息的载体,是科技时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有所改变,注意力逐渐由大屏转换成了小屏,接收、传递、查找信息的途径也逐渐转移到手机上。相比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新媒体实现了碎片化的传播,人们通过手机,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关注社会民生、查看社会新闻、寻找信息资料。相比于广播电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群众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点,新媒体则给予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自由权和选择权。新媒体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民众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和习惯,选择自己想要看的节目或消息。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还可以实现与群众的互动,群众可以与自己喜爱的新闻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拉进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新媒体也有着传统广播电视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二者之间融合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2.1 覆盖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

农村广播电视在新闻采集上略胜一筹,而新媒体则在传播速度上占有优势。新媒体简化了审查修正的过程,将内容的制作权留给受众群体,这种形式大大缩短了新闻的制作时间,在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新媒体平台的传播速度是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的。除此之外,利用广播电视严谨性的特点,也能进一步保证新媒体的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广播电视凭借多年的丰富经验,也能让新媒体肩负起正向引导社会舆论的重大使命和重要责任。由此可见,农村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不仅能提高新闻真实性,还能拓宽新闻的覆盖面,提升新闻的传播速度。

2.2 使信息内容多元化

相比于农村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新媒体由于有互联网的加持,其信息内容更加多元化,那种风趣幽默的新型网络语言会更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注意力,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更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更符合当今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和喜好。比如近几年异常火爆的“抖音”,使信息内容丰富多彩、新闻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人们可以通过短视频了解国家大事、缓解工作压力。再比如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软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和科学又不失趣味性的文字,得到了很多年轻群众的喜爱。由此可见,农村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会使信息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提高广播电视的创新水平,让广播电视也能与时俱进,具备时代特征,增加新颖性和趣味性,进而扩大广播电视的受众面。

3 当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3.1 农村广播电视领域同质化较为严重

在目前阶段,农村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行业的同质化较为严重,“跟风”行为时有发生,节目创新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无论是电视还是新媒体,都经常出现当某一节目火爆,就会模仿甚至抄袭该节目的现象。甚至有时还会直接照搬国外的综艺节目,剽窃他人的新奇想法,这样的不良行为不仅很容易造成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疲劳,还很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造成负面影响,更是不利于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3.2 农村广播电视领域的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社会,新闻链接们的现有水平难以跟上现代社会飞快立马的脚步。专业人才的严重稀缺阻碍了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新媒体领域,都需要有既有新闻素养、又能熟练操作新型软件、能时刻了解时代的潮流趋势、不断吸收新观点和新技能的全面型的、复合型的、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因此,建立并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是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领域刻不容缓的。

3.3 农村广播电视领域缺少创新意识

广播电视新闻由于出现时间早、积累经验多,其管控力度也更强、监管效果也更好,相比于新媒体的自由,广播电视新闻更严谨。然而,这种严谨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广播电视形成了固有思维,这种难以打破的思维定势让广播电视固步自封,发展脚步停滞不前,创新意识严重不足。因此,要想让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更好的融合发展,就需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挥创新思维,广播电视需要学习新媒体的长处和优势,新媒体也要借鉴广播电视的经验和方法。总而言之,二者之间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互惠互利,最终实现合作共赢,达到可持续发展。

4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和方法

4.1 增强合作营销理念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想要融合发展,就要增强合作营销理念,在保留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双方的合作计划和营销策略。广播电视可以和新媒体合作,拓宽自身的宣传渠道,多制作一些网络综艺,并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利用互联网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互动,进而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扩大受众群体。

4.2 强化内部资源的整合

农村传统广播电视要学习新媒体的自由性和亲民度,在播放电视节目时,可以设置场外连线等环节,提升民众的参与感,拉进与民众之间的距离。通过建立互动平台,让民众也能跟着一起探讨节目内容、为节目改革献言献策。只有这样,广播电视节目才能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4.3 培养电视新媒体专业人才

广播电视新媒体要建立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让每一名新闻编辑人员都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价值。通过培养全媒体人才,促进广播电视新媒体更好的融合。除此之外,还要并建立激励机制,以此来保证优秀人才不外流。

4.4 推动广播电视新媒体深度合作

广播电视要充分发挥自己新闻真实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增添新媒体新闻的准确度。新媒体也要借助自身传播效率高的特点,增强广播电视的实效性。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广播电视的新闻更生动形象,扩大影响范围,创新内容形式。

5 结语

在网络互联信息时代,农村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采取上述措施,加强创新力度,提高新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帅.传统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记者摇篮,2020 (10 ).

[2]郭丽丽.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探析[J].记者观察,2020 (27 ).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范文第4篇

与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严峻形势不相适应的是,在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的问题上,我们广播电视系统的一些同志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误区一:将广播电视数字化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将传统的广播电视生产、播出、传输、接收在技术上实现数字化

基于上述认识,尽管国家广电总局已批准建立了四家全国性付费频道集成运营机构,批准了138套数字付费节目(付费电视121套、付费广播17套),已开播了107套(付费电视94套、付费广播13套);与此同时,作为拓展数字化广播电视新业务的努力,我国许多城市开始了车载移动电视的试验,网络电视试点也已启动,手机广播电视业务也摆上了议事日程。但就全国广电系统而言,数字化推进工作仍主要集中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制作、传输、播出的数字化,有线数字电视标准制定,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城市有线电视整体平移等技术层面。

事实上,正像水之于鱼、空气之于人一样,数字化已是广播电视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现实状态。

误区二: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过于强调数字化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淡化了其更为本质和重要的公益属性

现在许多人一提到数字化广播电视,往往与广播电视产业联系在一起,与电信、互联网的市场竞争联系在一起。在平台搭建、设备改造、整体平移等具体的推进过程中,似乎只有市场这一条路可走。这种过于强调产业属性的结果,会使我们在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遇到诸多体制障碍和行业壁垒,客观上非但不能促进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反而会影响数字化的进程。

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我国的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宣传思想阵地和舆论引导工具,其公益性为主的原则和特点是公认的。这种原则和特点并不会因数字化而有任何的改变。数字化的中国广播电视仍将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努力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还是要无条件地服从于社会效益。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根本任务仍然是更好地为党的事业服务,为大局服务,为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这是不可动摇的显而易见的一条根本原则。正因为如此,数字化广播电视的个别业务,如付费电视,尽管具有一定的产业属性,但从整体来说,其本质属性仍是公益性。

误区三:在数字化广播电视产生布局方面,将数字化广播电视业务看成传统广播电视业的自然衍生物和当然依附者

譬如说,中央电视台旗下就有一家大型数字电视节目提供商――央视风云传播有限公司和一家大型数字电视节目运营商――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笔者认为,这些数字付费电视公司与央视的母子关系不利于中国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因为以收取收视费为主要创收模式的数字付费电视业务与以广告为主要创收模式的开路电视之间存在着矛盾;在受众需求和节目形态上,开路电视与数字付费电视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央视不可能不顾及占其经营总收入60%~70%的开路电视的可持续发展,而将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前景尚不十分明朗的数字付费电视业务方面。

如今的市场竞争,已从个别业务和产品的单打独斗式的竞争的层面进化到依靠产业链进行整合竞争的层面。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上述布局和结构基本上是点式的,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其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是比较低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中国数字付费电视进展缓慢,尤其是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大大迟缓于原来的预计。还有,城市有线电视数字整体平移之所以一直没能取得预想的结果,也与没有形成包括机顶盒生产、内容提供等诸多产品和服务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产业目前的这种布局和结构的不足取之处,可通过当年有线电视台与无线电视台之间的关系的事例来加以印证。当时,一些省市的有线电视台依附于无线电视台,结果在内容生产和传输等方面处处受制于无线电视台,没能发展起来。而一些省市的有线电视台与无线电视台没有依附关系,而是展开公平竞争,结果在内容生产和传输方面的优势很快发挥出来,被时人称为“有钱”电视台。

误区四:在内容提供方面,重视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研发和提供,忽略数字新媒体中音频和视频节目的研发

有人曾争论过广播电视业是政策为王,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笔者认为,在数字化时代和“三网融合”背景下,毫无疑问是内容为王。政策是保障,渠道是载体,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用什么方式传播,受众看的是内容。

内容是广播电视系统的核心资源,广播电视系统在这方面是最有潜力的,在资源占有、制作能力、媒体公信力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然而,在数字化电视节目内容的提供方面,我们广播电视系统所能提供的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系统一定要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目前,人们对数字技术对广播电视的影响的关注点仍然更多地局限在传输技术的层面,其实,数字技术对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影响更为深远。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方方面面。随着数字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会不断衍生出海量的音频和视频节目。由于我们目前对这些新媒体节目的研发尚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所以对承载海量内容的节目模板,即广播电视节目形态还看不真切,难有确切的描述。但有理由相信,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融入,这些数字新媒体中的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将与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形态有着天壤之别。

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者,应针对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海量、高清、便携、实时、互动等鲜明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发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完全不同的适合在众多数字新媒体中传播的音频和视频节目形态和内容。

误区五:与电信、互联网的融合会使广播电视业遭遇灭顶之灾,所以要御“敌”于行业之外

一些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行业和其国内电信、互联网等相关行业现已全面实现了数字化,正进入融合其他新业务发展的新阶段。为了加快国家信息化进程,我国也在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客观形势使广播电视行业消极的抵御正在逐渐变得毫无意义。广播电视系统必须正视并尽快适应这种新形势,充实和丰富节目内容,提高播出传送质量,积极开展新业务,努力提供新服务,发挥广播电视传统的内容优势、网络优势、用户优势;抓住数字化机遇、应对数字化挑战,否则真的有可能被泡沫化,失去现有的传播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地位。

误区六:在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应主要以维护广播电视媒体现有形态和既得利益为依归

目前我国有关广播电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级别不高,随意性很强,没有形成非常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现存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是基于确保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垄断地位而形成的一套法律法规体系。有关保障数字化广播电视生存和发展的法律法规目前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和阻碍了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和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广播电视业正走向一个多元化与标准化交织的领域。如何统筹数字化广播电视与传统广播电视的关系,如何统筹行业内部左右数字化广播电视业务的关系,如何统筹本行业与电信、互联网等行业相关数字音频和视频业务的关系,以及对各种传输渠道上的海量音频和视频数字节目内容如何监管等,这都为广播电视行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只有重新审视现行的法律法规,全面加强有关数字化广播电视法律法规的建设,才能切实促进广播电视业由传统模拟时代向现代数字时代转变,才能在激烈的行业博奕和市场竞争中切实维护广播电视业自身的正当和合理权益。

针对上述六个认识误区,本文相应地提出如下六条建议:

一、要对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内涵和意义进行再认识

要让全系统都认识到,数字化是广播电视自诞生以来面临的最大的一场变革,这场变革远远超出了技术的范畴,涉及到广播电视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影响方式、服务方式、盈利方式、管理方式等各个层面,关系到广播电视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二、要明确数字化广播电视是政府推动的公益性事业

要理直气壮地高举公益性大旗,争取政府的强力推动。要从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以及社会主义舆论主阵地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说服政府将广播电视数字化作为与“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走出去”工程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公益性事业来对待,用与“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走出去”工程同等甚至更大的力度来推动和扶持包括城市有线电视整体平移在内的广播电视数字化。

三、要尽快形成符合市场运行规范的数字化广播电视产业链

要将网络电视、IP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在内的数字化广播电视新媒体作为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同等作用和价值的一项全新的面向未来的重要事业来发展。使其在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平等竞争中得到跨越式发展。

四、要加强数字化广播电视内容产业的生产和研发

要下大力气研究、开发、生产出海量的思想性、艺术性、感染性俱佳的,适宜在数字化广播电视新媒体中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和内容,以确保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业在内容提供方面的主渠道地位。

五、要加强广播电视系统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

要抱着合作的态度去开拓,争取在良性的竞争与合作中拿到属于自己的合理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一些新的业务领域更应如此。

六、要建立一套促进数字化广播电视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广播电视业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顺畅完成由模拟向数字的转化,确保广播电视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合法权益和合理份额。这需要对“三网融合”这个现实课题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结语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技术;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71-0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已经严重困扰着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要想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进一步发展,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在技术上实现创新,以便更好地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因此,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必须要对当前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借助大数据分析的优势,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市场开拓。

1 大数据的基本概念阐述

何为大数据?所谓大数是指所涉及的数据规模庞大、内容繁多,难以通过人工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处理,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数据在一定时间内被观测、截取及解读,是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模式[1]。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已经难以离开大数据。尤其是新媒体,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从而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

第一,受众逐渐流失。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劣势明显,在和新媒体的竞争过程中,这种劣势体现地更加明显。比如,在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方面,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就难以和新媒体竞争,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大。第二,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对于观众的具体需求,缺乏有效的数据收集途径。由于受众在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时候不需要进行登录操作,这也就导致了广播电视媒体无法将观众的播放和收看记录进行数据整合,缺少有效的连接手段,广播电视媒体也就无法具体分析受众的需 求[2]。第三,网络媒体在l展过程中,对受众的需求具有数据整合能力,为受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压缩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第四,传统广播电视人才流失严重。由于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的广播新闻从业人员的加入,这就导致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人才流失的问题。

3 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转型及发展

3.1 不断扩大信息的采集范围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传统广播电视媒体除了要采集直播信息外,还要采集用户的点播信息。对用户点播信息进行采集,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用户的喜好和需求,相比于直播信息的采集,点播信息的采集更加便利。在用户的评价方面,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一定要有效地对用户评价进行整合,使得这些评价信息能够成为有价值、被利用的信息。另外,在节目播放时间的选择上,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一定要更加合理,在确定节目的播放时间之前,必须要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确定节目放送时间表。

3.2 改进采编方式

在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在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还要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将其变为所需的内容。如果将大数据比作一个“工厂”,那么数据处理则是“加工厂”,“工厂”能够实现多大的效益,很大程度上是由“加工厂”的加工能力来决定的[3]。所以,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一定要在采编方式上加以改进。首先,运营商要充分利用机顶盒的运转方式去收集受众的信息,这样可以防止播放收视率的弄虚作假,极大提升基本收视指标数据的可信度。

3.3 创新广播电视视角

众所周知,广播电视节目在对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报道的都是已经发生的事件,是对已发生事件的评价和追问。在大数据时代中,由于社会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地变化,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转变对事件的报道模式。新媒体时代,事物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单一的因果关系,而是转变为以数据为基础的新型逻辑关系。大数据时代对资源整合与分析,能够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使得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在过去发生的事件上,在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上也更加关注。

3.4 强化数据挖掘理念和技术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和数据范围不断拓展,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现有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软件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时候,简单的计算处理方式已经不再使用。因此,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而言,必须要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上实现更新,引进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对庞大数据库的整理和分析,借助先进的数据挖掘方式和技术形成对数据的充分应用。

3.5 实现智能化客户管理

前文笔者已经提到,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人数逐年下降,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进行技术转型的过程中,对客户进行智能化管理必不可少。当前,IPTV、网络电视以及手机电视等新型终端电视的不断发展,使得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选择范围更大,受众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这就直接造成了有线电视用户的流失[4]。因此,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进行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有线电视用户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数据系统,如客户平台、服务平台,将平台所体现出的特征与客户的流失情况相结合,建立起模型体系,实现对客户流失原因的分析,通过分析获取流失的概率,从而为实现客户管理的智能化,提升电视的使用率,提高客户的满足感奠定 基础[4]。

4 结论

总而言之,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字符号,而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大数据时代,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处理,使其变成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数据信息,对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必须在传播技术上进行创新,扩大数据信息的采集范围,注重对数据的应用,使得事件报道更具说服力,从而促进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技术的转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远.基于大数据的广播电视技术转型研究[J].科技传播,2016,23(6):64.

[2]蔡维坚.试析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转型及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4(12):82-83.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范文第6篇

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影响巨大

(一)新媒体的界定和三个发展阶段

关于新媒体,业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本文所称的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基于信息技术发展、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具有各种视听形态的业务总称。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虽然只有20年,但发展却极为迅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有网民5.13亿,其中家庭宽带网民3.9亿,手机网民3.56亿,微博用户由6311万增长到2.5亿,网民中使用率达48.7%,即时通信已提升为用户规模第一大的应用类型,达到4.15亿,超过了4.07亿的搜索引擎。

从业务形态发展过程而言,我认为新媒体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类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等)将传统媒体的相关信息收集和整理后,提供给用户,特征是图片加文字;第二阶段是用户可以自己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以视频的广泛使用为特征,这是基于宽带基础改善而实现的,在国内以优酷等视频网站大量出现为代表;第三阶段是社会化网络服务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的广泛应用,以帮助人们建立互联网应用服务为特征,如即时通信、微博的大量出现。

(二)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新媒体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传播速度更加迅速。在社会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传播上这一特点尤为明显。新媒体作为一种自发性的意见表达形式,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出去并形成舆论强势,满足公众“知情”和“表达”的诉求。

二是传播内容形态多元化,用户小众化、信息传递精准化。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来源多样、表现形态多元,既有专业机构提供的内容,也有用户自己提供的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信息,从而让用户小众化、传递精准化的实现成为可能。

三是传播渠道便利、接收终端多元。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信息的接收和“随时随地”、无缝连接。

四是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转变。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到内容的制作和传播过程当中,实现用户与媒体的“全程互动”,改变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新媒体这种互动性的传播方式,使得普通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公共讨论,对现实和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问题表达自己的情绪、态度和观点。

(三)新媒体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是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加大,促进政府行政透明化。

依法行政、政府行政透明化,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政府的要求,也是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努力的方向。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公众知情范围不断扩大、公众表达空间不断拓展、公众监督权利不断加强,公众参与的机会不断增多,公共协商机制不断完善。更多的人民群众通过使用新媒体参与到了政府决策的过程中,对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政务公开、透明的作用不容小觑。如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在陕西省镇坪县发现了野生华南虎,并公布了该县农民周正龙拍摄的两张华南虎照片,并向其颁发奖金2万元。此事一经报道,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经过网民广泛参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证明了“此非彼虎”。还有包括2009年云南的“躲猫猫”事件、2006年的彭水短信案在内的众多影响大、范围广的热点事件,得到了公正的处理,都与普通民众通过新媒体发表看法、参与监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是在一些中,新媒体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了当前社会矛盾“热点多、燃点低”的状况。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处理不当的事件一旦被公众广泛传播,极易造成群体性冲突。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信息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最初的论坛、博客,到QQ、MSN、QQ群,再发展到微博的广泛应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超越了传统媒体。普通事件通过新媒体的聚焦和放大,容易引起人群的关注,加之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在广大受众的参与评论得过程中,一些负面因素容易被不断放大。而群体压力下的从众心理,又使得一些群众从网络上的言辞激烈转为实际的集体行动。近年来发生的如2009年湖北石首事件、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2007年厦门市PX事件等,都与新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关。

三是若新媒体应用不当,会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孟德斯鸠的名言“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同样适用于新媒体。民意的表达权如果被滥用,也会带来新的社会治理问题。如“网络审判”的出现,大大扩宽了媒介的舆论监督职能范畴,公众通过新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以点击转载等形式对于事件报道、他人观点来形成舆论,从而对行政行为、司法行为产生干预和影响。其本意固然是有助于事件的公正解决,然而鉴于事物具备可转换的两面性而言,过多的干预必然会对司法独立产生影响,负面作用不容忽视。再如“人肉搜索”,虽然在2008年挖出了南京江宁区房管局副局长周久耕的案,但一些不负责的“人肉搜索”也给部分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至于“网络恶搞”等形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更加不胜枚举了。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冲击不容忽视

(一)新媒体分流了大量广播电视用户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必然会分流走一些广播电视用户,世界各国的情况大致相仿。根据美国媒体研究公司“爆发媒体”(Burst Media)调查,70%以上的美国网民会通过互联网观看在线视频内容,其中年龄多集中在18-34岁,将近20%的观众每天观看在线视频时间超过10小时;根据研究机构“屏幕文摘”(HIS Screen Digest)提供的数据,美国付费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IP电视)订户在去年Q2减少了近38万户,这些用户在退订付费电视的同时,转而使用价格更低的网络视频服务,如Netflix、HuLu、亚马逊;以美国最大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为例,去年Q2,其互联网用户增长了10万户,而有线电视用户却下降了23.8万户。

在我国将近5的亿网民中,20~29岁的网民比重占到29.9%,多集中在学生群体。作为与电视最相近的服务, 2011年6月国内网络视频的用户已达3.01亿,新媒体已成为社会精英群体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据Starcom MediaVest Group(星传媒体,全球最大的品牌传播公司之一,隶属于法国阳狮集团)的研究显示:中国用户花在电视上的时间少于借助PC看网络视频的时间。三、四、五线城市的居民每天花在网上的时间远远多于看电视的时间。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在19~30岁的用户在线的时长几乎是观看电视的两倍。且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视频娱乐信息。正如刘云山同志所言:“互联网已经成为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传媒,对社会舆论的态势和走向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体制和运营机制更贴近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中国新媒体企业多为股份制公司,从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第一代,到腾讯、百度、优酷等为代表的下一代,除乐视网外,基本上都是在国外注册公司,然后到美国纳斯达克等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腾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类由中国人(包括海归人员)创办,并以中国人为员工的特殊“外企”其最大的特点是:以中国大陆为其主要营业收入来源地,以中国大陆居民为主要营业对象。

这些新媒体企业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产生并发展壮大,通过上市募集到了雄厚的资金,为其开展业务、争取客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加适应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开展信息传播。以视频网站为例,在美国上市的三家视频网站(优酷、土豆、酷6)2011年11月了Q3财报,虽然收入有所增加,但依然没有摆脱整体亏损的境地。日益上涨的版权价格和居高不下的带宽费用成为亏损的主要原因,但各视频网站对视频行业的前景依然充满信心,纷纷表示2012年将加大投入以保证市场占有率,暂时不考虑盈利因素。这种不计成本的营销手段,在市场竞争中还是很有效果的。

与新媒体相比,广播电视则长期实行事业体制,市场意识较为淡薄,在保证宣传任务完成的同时,还要通过广告等形式进行创收,确保全台正常运营的经费。这种体制性的障碍,使广播电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能力远远小于新媒体企业。

(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接近信息传播规律

我国的广播电视定位于党和政府的喉舌,严格执行党的宣传纪律是第一要务,任何有悖于宣传要求、宣传口径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而这些作为主观要求,与信息传播的客观规律并不能总是完全吻合,这就解释了为何广播电视会在一些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上、宣传效果上出现偏差。

而新媒体受宣传纪律的约束就略有不同,他们多把自己定位为传播主流价值的平台。“宣传”与“传播”的一字之差,使得新媒体能够以广泛遵循信息传播的客观规律开展业务。如视频网站,能够在几年内迅速崛起并在新媒体的各种形态中占有重要地位,丰富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内容提供上,以国外影视剧为例,视频网站只要经费允许,可以无限制地引进国外电影、电视剧供用户点播,如最近土豆网与日本东京电视台、PPTV与韩国多家电视台进行了全面合作的节目引进。而我国电视台引进国外剧有严格的部(集)指标限制,播出时间在时间段、时长上也都有严格的要求。近期,国家对广播电视节目加强了管理,更加明确了其宣传属性,而视频网站则不受这些管理的限制。尤其是在对广播电视娱乐类节目加强管理后,广电总局大刀阔斧地禁止在电视剧中间插播广告,而视频网站恰好捡了个“大便宜”。

(四)新媒体的一些新功能能够满足用户的信息传播需求

新媒体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的一些功能具有天然的优势。尤其是微博的迅速发展,更是使人人成为自媒体,其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使广播电视独家首播新闻的优势受到了很大挑战。

2011年12月1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政务机构和官员微博在2010年“微博元年”之后开始高速攀升,增长率超过200%。截至2011年10月底,政务微博总数接近2万,是一年前的近3倍。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个人官员微博近9千个。其中,2011年11月17日,“北京微博厅”在新浪上线运行,这是全国各省区市开通的首个省级政务微博群。这些情况说明,微博已经走出了个人使用的局限,成为我国政务机构的强大社交工具、信息平台和互动媒体。相信微博的发展模式还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用途,这些新功能的应用,将对广播电视形成更大的冲击与挑战。

广播电视应对新媒体冲击的战略思考

(一)加强广播电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建设

一是要主动自觉地维护广播电视舆论宣传的权威性。

广播电视在发挥党和政府喉舌功能的同时,更应当起到党群联系的桥梁作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高尚的情趣,而不是通过“恶搞”、“胡编乱造”的手段,以充斥“三俗”的各类娱乐节目去抓人眼球,盲目追求收视率收听率。

二是要积极主动地介入热点事件,特别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要第一时间进行跟踪报道并积极引导,坚持以主流媒体的立场和观点来报道和分析事件,发挥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作用,避免在重大事件和热点事件上主流媒体出现失语和缺位。蔡赴朝同志指出,“在传播无所不在的今天,可以得出一条基本规律:对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在所信息准确、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只有因迟报漏报造成消极被动局面的情况,没有因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而产生被动、因第一时间信息而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在汶川地震、中东及北非政局动荡危机等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上,在第一时间真实准确的权威信息,积极抢占传播制高点,在舆论引导上掌握了主动权。

(二)转变宣传思路,把基层和群众作为重点

媒体的应用过程就是科学技术普及发展、更新换代的过程。广播电视作为科学技术的产物,因信息传递及时便捷,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样凭借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媒体,其对广播电视的冲击,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经过多年努力,在理论数据上,我国广播电视已实现了境内的全覆盖,广播电视节目也朝着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的目标指日可待。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并不意味着群众就一定使用和接受。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则是提供了更多选择信息的渠道。是否选择广播电视作为接收信息的渠道,选择权在用户。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只有转变宣传思路、改进宣传方式、走近基层群众,多发掘群众关注的主题,才能切实发挥舆论宣传的引导作用。建议广播电视工作者,要按照中央提出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求,把工作的重点贴近群众,贴近老百姓、贴近基层、贴近事实,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基层,真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在宣传语言上,要用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要切实改变说教的口气、言语,避免出现言之无物的口号式文章。

(三)顺应媒介融合趋势,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新媒体

目前我国广电系统自办网络广播电视台11个,而持有广电总局发放《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商业性视频网站超过600家。相比之下,网络电视台的影响远不如商业性视频网站。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应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展新媒体,抓住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形成台网互动的舆论引导格局,否则就将把发展新媒体的主动权拱手让与他人。

一是向新媒体开放全部资源,为其提供全面的支持。

内容是广电系统多年积累的最大财富,广电自身的优质节目资源、品牌资源,以及已有的稳定收视群体等优势,再加上巨大的人才和媒体品牌这两项“无形资产”,这些都是民营视频网站无法取得的。这也从侧面证明,网络广播电视台只要善加利用,用心经营,是大有可为的。设想央视名嘴只是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上开通个人微博,其效果不言而喻;若是在网络广播电视台上把名牌电视栏目品牌延伸应用,其舆论影响力才会大大加强。

二是要注重信息传播方式。

尝试在重大政治新闻事件的报道权上优先给予网络广播电视台。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尝试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台率先进行报道和深入报道,既是对广播电视发挥主流媒体引导作用的进一步延伸,又是扶持新媒体发展的具体措施。要把新媒体作为广播电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来对待,为其创造较为宽松的内部环境,避免其受到传统广播电视体制的束缚。

(四)提高广播电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正确的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提高广播电视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广播电视能否在新媒体挑战下加强舆论引导作用的关键所在。

一是要加强对新媒体的学习。

通过学习认识新媒体、熟悉新媒体,掌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规律,才能避免因对其无知而导致的盲目自大和过于悲观,才能趋利避害,因势利导。要正确认识到:新媒体虽然带来挑战,但并不是立即就能够完全取代广播电视。且鉴于一分为二看事物的观点,其自身既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和弱点,如果广播电视能够善加利用之,其海量的信息和快捷的传播既可以成为新闻渠道的来源,也可以成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化;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104-01

一、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简介

1、网络数字化和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过程

我国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过程有三个阶段:初期阶段,电视广播技术主要采用时间轴取样的方法,通过信号模拟完成电视节目图像的传输过程。在初期阶段之后,为了改善视听效果,使用幅度调制的方式,并且将之分成奇偶两场,但电视信号常常受到外界干扰,效果并不理想。到了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数字体制信号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数字信号的优势包括抗干扰性和保真性较好,能够即时改善图像质量和二维滤波,在传输过程中,伴音信号和图像信号能够重复使用等等。

2、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现状

广播电视系统由数字信号广播(DBA)系统、多媒体数字广播(DMB)系统、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系统、数字视频广播(DVB)系统、数字电视和流动数字广播(DMB-TH)系统为基本构成,通过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得以实现。

在网络数字化时代,我国电视广播技术发展的现状主要体现在网络化角度和数字化角度两个方面。网络化角度是指广播电视走向网络化,通过网络载体传播广播电视技术,能够推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程度,建立起一体化的网络系统,实现信息的反馈和共享。数字化角度是指借助数字电视推广广播电视,2002年时,普通数字电视和高清数字电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数字化电视遍布千家万户,因此,数字化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技术的核心所在。

二、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优势和前景

1、应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

互联网已经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了更加先进的生活模式,同样为广播电视技术带来了新的优势。广播电视将网络作为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能够有效提升广播电视的传播质量和传播速度,增加人们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在信息传播内容方面,在广播电视传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有效抵抗了外界的干扰,提升应用效率,保证传播内容的稳定性和传播效果。[1]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网络数字化应用为广播电视带来了许多优势。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和交流模式,使远程编辑工作得以实现,优化编辑流程,缩减节目制作和编辑需要消耗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数字化传播的信号稳定,音频效果优良,视频画面清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声色画面的要求。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网络平台,使观众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观看节目,能够维系受众对广播电视的满意度,增加依赖性和黏性,为广播电视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A。通过在数据库中快速选出需要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与加工,带来让人们喜闻乐见的有价值信息,及时传播最新资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化的优势与作用。

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

整体来讲,广播电视技术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作为发展方向,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广播电视技术虽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需要不断进行摸索,通过对技术的优化和扩展市场需求,可以加快广播电视的发展进程,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广播电视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其次,广播电视技术带来了观看途径的多样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观看节目,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节目喜好的节目,信息传播从单向推送逐步发展成为双向互动。现在多终端的信号传输模式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收看节目,只要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数据传输方式,无论通过手机、电脑、平板,还是处在公交车、电梯电视、户外大屏幕的环境中,都能不受制约地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最后,我国还需要加强对广播电视技术的研究,加快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速度,促进广播电视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融合,培养技术型人才和研究人员,使广播电视技术借助科技的力量迅猛发展。

三、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1、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模式与数字化要求不完全相符。

在我国,广播电视产业收到计划经济影响,具有一定垄断形式,它的发展模式是落后的、独占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滞后性比较强,不符合数字化发展的需求的背景需求。在新的时代,资源分配的主要依据应当是通过创意特征而非计划分配,这种老旧的发展模式和分配方式,会阻碍到广播电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缺少资金和政策扶持。

广播电视虽然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舞台,是思想的喉舌,从开始至今始终以公众服务的形式存在。但广播电视技术要想得到进一步改革,从技术研发到设备更新都必然需要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在2006年颁布的文件中,将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和资金作为发展的重点,这是一项良好的进步。虽然在目前的情况下,鲜少得到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广播电视行业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取得相应的资金和资源,努力争取政策和体制方面的支持,积极培养人才,抓住时展的进程,及时更新各种观念。

2、对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建议

(1)健全网络服务机制,加强网络环境建设

网络服务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想要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就要保障网络服务的质量,优化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尽量减少网络衔接不当的问题,利用光纤网络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实现广播电视网络和IP技术的有效结合。[2]

(2)整合信息资源,构建多层次业务体系

广播电视业务需要与网络进行结合,在与新媒体的竞争当中,可以把广播电视业务分为普通传播类节目的基本业务、对广播电视进行扩展的扩展业务,和主营多层次数据业务的增值业务。重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管理,沟通广播电视行业与其他行业,努力开辟出新的发展途径,推动广电行业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进程。

(3)推广数字机顶盒,创新技术标准

如今,数字电视系统已经应用在了在大部分地区。数字机顶盒作为广播电视技术最主要的传输媒介,是敦促数字电视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展示途径。

要推动广播电视技术发展,除了重视技术条件,还应当认识到技术标准的重要性,通过合作创新,合理规划行业内的核心技术标准,提高技术能力,始终跟随时代的步伐,使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广播电视;媒介融合;生存;问题;发展策略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就将媒介融合视为是传统媒介与数字媒介组织之间的互动性合作战略,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文化联盟。从技术角度来看,媒介融合会为媒介产业提供两种融合路径:以媒介行业企业通过兼并、控股等方式而实现媒介行业及资源集中的“硬融合”模式,也包括以媒介资源自由合理组合配置,基于市场动机共性所实现的“软融合”模式。

1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内涵

对于传统主流传媒广播电视而言,它目前正在受到来自于新媒体环境的冲击挑战,就比如说网络数字媒体。当然网络数字媒体也并非没有局限性,客观讲二者还是存在自身优劣势的,而广播电视若想在新媒体环境下求得更广阔生存发展空间,它需要学会去迎合技术及市场环境需要,与新媒体形成相互互补,因此促成二者之间的媒介融合对于双方发展都有好处。二者应该首先实现传播技术的有效融合,这将涉及多种传播技术融合。传统广播电视具有它的普适性传媒技术优势,它的技术特征有目共睹。而新媒体技术则具有独特性与独立性,实质上它已经将传统四大媒体的传播技术进行了有效整合,实现了传统媒体所具备的所有功能,而且还有所优化更新。因此广播电视才必须在新媒体环境下寻求融合发展,为自身更新换代,下定决心走“硬融合”与“软融合”兼顾推进路线[1]。

2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施媒介融合的利弊问题

2.1有利分析

首先,广播电视如果能与新媒体实施媒介融合,那么传统媒介资源就能实现跨地域性的多角度利用,这也实现了媒介业务形态的相互融合,即多媒体化演变。可以将其视为是一种创造性组合,因为它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广播电视内容,也为新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受众。目前基于广播电视与网络新媒体的合作项目很多,例如电视新闻栏目、广播专栏等都实现了在网络上的有效延伸扩展,它们也丰富了新媒体环境,为大众传媒发展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双方都利用各自的优势传播技术并强化了信息传输渠道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其次,媒介融合为广播电视实现了受众角色的创新转变,即从单一线性到多重交叉的转变。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可以借助广播电视与网络功能的全新融合,同时扮演观众、听众、读者、参与者以及用户,这也提高了受众与媒介的接触频率,可以将其理解为交叉渠道的受众优质融合,它高效、独一无二且拥有极高的信息化特征,这是一种良性的传受互动关系,能够提高广播媒介的美誉度和广播电视传播媒介受众的忠诚度,避免受众流失。在新媒介融合角度下,电视广播与网络媒体共同合作形成集团竞争力,为新媒体终端发展提供了更多优势要素和发展机遇。再次,媒介融合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传播指向,它让广播电视也实现了从共享型传播到分享型传播的无缝转化。广播电视若想在新媒体环境下求得生存空间,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传播指向,满足受众收视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媒体融合为受众创造更大可选择空间。比如说接入互联网,为受众提供有关节目内容的主动搜索、兴趣搜索、时间搜索、自定义搜索等智能化模式,从宏观方面定位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策略,然后再在微观层面策划具体节目内容与受众服务形式。以上就是对广播电视在传统中全向性共享型传播方式到现如今定向性分享型传播方式的创新转变,也就是对节目内容的有效分化。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考虑,这种分化确实能为广播电视发展带来新的优势。

2.2弊端分析

加拿大原创媒介理论学家Marshall.McLuhan曾经指出“媒体的形式规定了媒体的内容,因为不同媒体由于信息符码传送技术、接收工具以及媒介特性上的差异而影响到了传播内容的形态甚至内容本身。因此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新媒体,它们在主动寻求彼此融合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生产新内容、新模式以适应新媒介形式。但也不得不承认,媒介融合在发展初期也常常会面临用户短缺和收益分配模式不明等问题,这使得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双方在新内容创造过程中的积极性都有所降低,同时投资者的资金注入行为也相对变得更加谨慎,直接造成了新媒体市场内容的匮乏,短期内无法实现有效填补,形成巨大的传播内容缺口。另外,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还没有找到适合于自身融合新媒体环境的有效运营模式,这对他们打造新生存空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它需要全新的运营模式与经营理念。虽然说受众在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接收状态及生活方式有所改变,但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内容的生产者本质并未改变,此时就需要广播电视根据传播格局与媒介市场发展的此消彼长来积极求变,创造出不同的内容产品来改变自身生存形态,产生新的媒介效益。因此广播电视必须考虑自己新的生存之道,那就是如何找到更好的信息生产、加工、包装以及输送状态,将产品以最大价值交易给受众和广告商,迎合新媒介环境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节奏,促成真正有利可图的盈利模式[2]。

3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施媒介融合的发展策略

1)迎合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定位新传媒机构运营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必须找到自身准确的内容定位,即偏向于对“窄众”的有效把握,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也把握机遇,表现出为个人针对的特别属性,即做到基于新技术新媒体的“私人内容定制化”。面向于广播电视客户及网民的网络电视节目体验订制,同时也为广告运营商提供全新的广告推广模式。例如,北京传媒就利用资源整合、品牌运营、产业连接、市场驱动等联合发展模式实现了对本地广播电视主营业务的网络化突出,将广播电视娱乐与新媒体业务融合,促成了资本运作活跃模式,形成了较强市场竞争力,让北京传媒能够跃居全国领先位置,实现了广播电视媒介与新媒体环境的有效媒介融合。2)为广播电视更新盈利模式。广播电视靠广告维生,但在新媒体出现之后,广告市场就被重新划分,这就压缩了广播电视行业生存空间,所以广播电视若想继续保持高盈利模式,就必须实现与新媒体的“硬融合”,走跨媒体整合路线,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商业传播模式。广播电视要将自己的节目内容进行多元化扩展,让它能够适应于各个平台,构建“跨媒体平台”,就比如说对重大体育赛事的全平台直播,让所有客户在不同环境下都能收看到直播,且实现对节目的智能化、灵活化定制功能。就像《纽约时报》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卖的并不是报纸,我们卖的是新闻,是信息和知识,这和新媒体的发展理念是相一致的”。电视广播仅仅提供的是载体,它如果希望在新媒体环境下依然能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内容发展,强调内容之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形成互媒体形式。这就需要广播电视领域应用到更多更新颖的技术手段,寻找更多渠道,扩展自己的内容传播方式,进而实现与新媒体环境的“硬融合”,最终获得更多利益。3)灵活充分利用品牌资源优势。传统广播电视进入新媒体环境其实就是品牌的延伸,它并非是仅仅针对产品本身,它也是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品牌资源优势的有效提升。新媒体丰富了广播电视的品牌内涵及知名度,提升了品牌效益,也使得媒介融合发挥了巨大的媒体发展促进作用。在海外,成功跨媒体运营案例数不胜数,他们都合理利用了品牌资源优势,例如新媒体环境下数字纽约时报公司就成功借用了《纽约时报》这一老品牌,在新数字媒介创办第一年就已经赢利。另外像《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也秉承了传统报刊品牌风格内涵,成为全球付费用户最多、网站运营最成功的媒介融合案例。实际上,广播电视媒介在融入新媒介环境后,它必须要重新打造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建立市场优势并保持受众忠诚度[3]。

4总结

现代传媒环境要求广播电视必须走创新道路,发展与新媒体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真正的媒介融合。所以基于以上论述,广播电视必须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明确与新媒体环境融合的利与弊,然后从软硬融合方面做到双管齐下,为自身在新时展创设更开阔空间,迎接新媒体新挑战,为广播电视适应并融入新媒体环境寻找到一条可行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陈琳.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17-35.

[2]田甜.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的特点与发展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5):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