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一、地理信息素养的内涵

1、地理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信息素养也是人们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方面的能力。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地理信息素养是包摄于地理素养和信息素养的一个下位概念,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地理信息素养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在现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笔者认为地理信息素养是指通过地理教育活动所形成的甄别、获取、评价、处理、加工、运用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与学习效能的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对于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

(1)生成过程的后天性:地理信息素养不是先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下逐渐习得生成的。甄别、获取、评价、处理、加工、运用地理信息的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都只可能在后天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中逐渐形成和提高。

(2)培养方式的多样性:这里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一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教育活动。例如:对于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家中有联网电脑或住址离网吧较近的学生主要通过网络窗口来培养,有从事地理相关工作亲属的学生主要是采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信息技术感兴趣而又无前两种条件的学生则可以主动参加社会培训班来培养。

(3)形成环境的依赖性:受教育者地理信息素养的形成及提高离不开其所处环境的相关软硬件条件。软件层面是指受教育者周围的群体(亲属、教师、学生等)所具备的地理信息素养水平和由此形成的氛围,硬件层面是指受教育者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能为其提供的信息工具和资源。

(4)组成内涵的全面性:从横向上来看,地理信息素养包括地理信息意识、地理信息知识、地理信息能力和地理信息道德等四个维度;从纵向上来看,地理信息素养包括受教育者对地理信息进行甄别、获取、评价、处理、加工和运用等的综合能力。

2、地理信息素养的结构组成

笔者认为地理信息素养的组成包括四个方面:地理信息意识(敢不敢与想没想到)、地理信息知识(知不知)、地理信息能力(会不会)和地理信息道德(对不对),其中地理信息能力所占的权重最高对照于目前学术界对信息素养组成的研究。

(1)地理信息意识

地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地理信息做出的能动反应,表现为个体对地理信息的敏感程度、对地理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洞察力以及对地理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是整个地理信息素养的前提,它要求学生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意识到地理信息的作用,对地理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具备地理信息素养的人能明确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地理信息、需要什么样的地理信息并把这种信息需求准确表达出来,在遇到地理信息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对其进行分析、甄别、筛选,将其纳入到自己的信息库,作为贮备资源。地理信息意识越强,对地理信息就越敏感、越重视,可以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海洋中捕捉到有用的地理信息,从而引发积极思考,解决地理问题。

(2)地理信息知识

地理信息知识是个体具有地理信息素养的基础,指对信息学、信息源、信息传播过程、信息工具及地理信息类型、地位、作用、价值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这主要涉及到信息学、传播学以及图书馆情报学方面的知识。信息学知识如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信息系统的简单工作原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各个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作用与影响、信息技术有关法律与道德问题等,传播学知识如信息传播的条件、信息传播的模式、影响信息传播的因素等,图书馆情报学方面的知识如信息源的类型、信息源的选择方法等。

(3)地理信息能力

地理信息能力是地理信息素养的核心,指个体在生活、学习中查找、整理加工、传递交流和利用地理信息的一种直接或潜在的能力,包括地理信息检索、收集和存储能力、地理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等,表现在个体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包括地理信息的理解、甄别、选择、获取、管理、处理、生成、传递能力。例如:能够从众多的地理信息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部分,通过计算机、图书馆等各种渠道搜集地理信息,对收集到的地理信息进行指定格式的转换、处理和分类管理,整合各种地理信息制作出所需的地理课件,操作地理多功能教室的各种设备,合理利用地理天文台、地理园等资源开展地理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地理观察和教学等。

(4)地理信息道德

地理信息道德从属于思想道德,指个体在信息法律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素养,要求个体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地理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能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2、培养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要求关注中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将“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关于地理学科能力有四项具体规定,其中第二个层级为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包括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和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的能力。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在“实施建议”中提出“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在“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内容。如:要求“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并在“活动建议”中要求通过“收看相关电视节目,如DISCOVERY等,了解在野外考察中GPS的功能”;“用电子地图(网络或光盘形式)查询城镇、交通、旅游等信息”,通过收集和分析地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国际地理课程的发展要求重视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

国际地理课程突飞猛进的发展,在1992年的《国际地理教育》中的“技能”目标为:利用由文字、图片和符号资料构成的教科书、图画、图表、文献、示意图和地图,以及通过野外观察和制图、会见采访、解释第二手资料、应用统计数据等形式警醒地理主题和有关问题的研究学习,学生们将能够发展和形成以下方面的能力:明确问题和争端;发展一般性结论;收集组织信息;应用一般性结论;处理资料;做出判断;解释资料;做出决策;评价资料;根据调查结果和价值观念采取行动。这些都对高中生的地理信息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纵观历届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尽管具体题型和内容的涉及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野外考察”环节,通常是要求考生在考察现场后准确绘制图表或给出问题解决的方案,这实际就是提取、表达、分析、创造信息的过程,体现了国际地理教育对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较高期望。

3、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呼唤中学生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随着数字地球、“3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如何使学生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地理信息时能正确筛选、评价、分析和应用考验着我们的地理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人才培养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养包括:(1)基本学习技能(即:读、写、算);(2)信息素养;(3)创新思维能力;(4)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5)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要素,这表明:信息素养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是21世纪衡量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推动科技创新、国家进步的重要因素,是国际竞争的实力之一。“地理教育应该教育学生懂得如何获得与生活密切关联的各类信息,有微观的、宏观的,以及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和分析这些信息,而许多情况,这些信息就是地理观念上的信息,或者叫地理信息”,即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呼唤高中生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变的普遍起来,对于信息技术有这样一个定义“凡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即信息技术。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存储、检索、识别、交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具体来说,应该包括手段和方法两个方面,前者是物化形态的技术,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后者是智能形态的技术,指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支撑的教育方式发挥了常规教育方式所无法达到的效益:可以减少40%的时间和30%的经费,学习速度可以提高30%-50%。”固多媒体技术具有立体、交叉、高速、便捷和美观的特点,通过集成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于一体,可以化静为动,虚拟抽象的地理过程;“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数字化潮流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检索方式和阅读方式,为教师和学生高效、便捷地获取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人们都能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虚拟电子课堂上的交互活动协作学习,实现快乐、高效的学习。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也要求我们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地理信息素养。

三、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1、高中生地理信息意识现状分析

应试教育造成的“惯性”和地理课堂“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功能的不足使中学生课内地理信息意识明显高于课外;师生关系的严肃性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乏力”束缚着学生向地理教师和网络求助的热情;男女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其地理信息意识有别(男生多喜欢野外考察、动手实践等探索活动,而这正是许多地理类电视节目和杂志的特色内容)。

2、中学生地理信息知识现状分析

“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宗旨使学校、家庭、学生对课外地理信息知识的重视度不够;旧的地理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地理信息知识的掌握水平未作要求;地理教材中欠缺对地理信息知识的编写;某些地理教师自身的地理信息知识有限。

3、中学生地理信息能力现状分析

学校有限的信息技术教育条件使学生没有充足的上机锻炼机会;学业负担繁重的和高中生较低的自制能力使其在有限的上机时间中更倾向于听歌、看电影等娱乐放松活动;地理信息理解、甄别、选择和获取能力或多或少在平时的地理课堂中有所训练,所以相对较强,而地理信息的管理、处理、生成和传递能力因训练不足而相对较弱。

4、中学生地理信息道德现状分析

高中生课堂以外与地理信息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且对课外地理信息的需求有限,所以,其地理信息道德普遍较高。最后,教育经费的不足限制了学校对信息教育技术的投入,使学校的信息教育环境不及家庭。

四、我国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培养目标

通过以上对我国中学生地理素养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如下表。

维度 内涵

地理信息意识 关注地理信息,主动贮备有用地理信息

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地理信息

明确表达自己地理信息需求的内容、性质和范围.

地理信息知识 了解地理信息的类型、作用和价值

知道常用的地理信息源

明确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

地理信息能力 理解能力 理解地理信息的内涵,并习得相应的符号操作

甄别能力 能判断地理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选择能力 从众多的信息中选出自己需要的地理信息

获取能力 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地理信息

管理能力 对已有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类和存储管理

处理能力 分析、加工新地理信息或促进新旧地理信息的整合

生成能力 通过观察、抽象、归纳、分析等过程,生成新的地理信息

传递能力 明白易懂的表达自己生成的地理信息,或与他人交流地理信

地理信息道德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获取、应用地理信息

五、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1、积极营造良好的地理信息环境

地理信息素养本身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它的培养离不开对基本信息工具的应用,离不开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及使用,也离不开大量的地理实践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首先就必须积极地营造良好的地理信息环境。

(1)加强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

良好的地理信息环境最基本的是硬件设施,硬件设施的支撑是整个地理信息素养培养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把网络的连接和配备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整个国家教育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最近几年也加快了这方面的建设,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加快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校校通”计划,“校校通”教育工程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2007年,在重庆的40个区县中,有21个区县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在12564所普通中小学里,建成校园网的学校只有2304所。另外,全市中小学有计算机25万台,但全市的中小学有450万人,学生人机比为18:1。

(2)建立并完善软件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和网络环境是高中生获取地理信息的一个平台,实际上是由软件资源实现。教学软件资源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因此,学校要坚持软件和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包括教学、课件实例与精品网络课程、数字图书馆等资源的建设。另外,还包括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知识,如电子邮件的使用、如何使用浏览器和搜索引擎供给搜索地理信息、如何利用资料库下载地理数据、利用电子表格和数据库统计获得地理数据以及如何参加网上讨论组等。这些软件资源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设备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以方便教师进行教学,也使中学生能够访问到本校图、文、声并茂的电子文献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扩大知识面,从而使中学生在优良的地理信息环境接受更多的、新的地理知识。

2、立足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最重要的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必须立足地理课堂。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培养高中生地理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地理教师应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精选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地理教学案例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科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地理的动机。

(2)具体指导训练学生地理信息收集、处理、运用的方法

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核心是及时通过收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应用地理信息来学习地理知识与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而高中生对如何收集地理信息、如何分析地理信息、如何利用收集到的地理信息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准确地表达地理信息等缺乏基本的方法,遇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时,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方法指导,即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搜集、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的各种具体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条件。

3、以地理信息技术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能力

在信息时代,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地理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新一轮高中地理课改在地理课程中设置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模块,是普及地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有效途径。地理信息技术的掌握是地理信息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即对学生进行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内容的学习和时间操作,提高学生对GIS的了解和对GIS软件的使用能力。通过对GIS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关键是让学生懂得GIS、学会使用和操作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此外,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本身也是地理信息能力的体现,可以说,地理信息素养方面会不会与能不能的要求中最基本的就是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

4、加强教师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计算机和网路已进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统的传道、解惑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和评价者、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教师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地理教学的需要。教师信息意识的强弱,信息处理能力的高低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影响着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形成。因此,在当前教育体制下,我们要积极引导和确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改革教师职前教育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要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以增强教师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柳斌.在泪罗素质教育论坛上的讲话[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3

[2] 李家清,张丽英,陈芳.走进新课程: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2,1-2

[3] 郭兴吉,刘毅.信息技术教育基础[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 张静波.信息素养能力与教育[M].科学出版社.2007:16

[5] 夏志芳.地理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21

[6]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2001:277

[7] 王帆,张舒予,从教育视角解析“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7.3

[8] 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31

[9] 钟启泉主编,王吉庆编著.信息素养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7--80

[10] 袁书琪.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1.153—99

[11] 国梅桃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可视化; 数据处理; 计算机

前言

可视化技术涉及到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很是广泛,比如说:图形学、对图像的处理方面、视觉、辅助设计等,是对数据进行表示、处理以及决策等所有问题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现在它已经担负起了为人们分析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以及认清事物的内在的责任。在煤矿这个行业里面,由于相关的研究人员没有对人看、听等的认知规则进行充分的考虑,所以很多的可视化研究在实际的应用方面,效果都是不太如人意。所以,科学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网络技术等知识,并设计出在认知规律方面比较符合工作人员的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就会变得十分重要。

一、对可视化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介绍

现代科技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计算机在视觉方面的技术也有了很深层次的发展。慢慢的,开发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技术――可视化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用视觉性的图形来代替那些繁琐、枯燥的数据。在现如今的天文学、物理研究学等的研究领域都会利用可视化这项技术来对一些不能用视觉效果图进行表示的现象。我们可以将可视化的实现过程用简单的文字书序一下:对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可视化技术实现可视化的图形、对得到的可视化图形进行再次操作。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交叉性的学科,它是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描述、储存、分析、计算以及输出等操作。它是建立在地理空间的数据库之上,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地理模型,为人们提供各种空间与动态的相关地理信息,它是专门为对地理进行研究和决策方面的工作人员进行服务的一种计算机技术操作系统。

二、对煤矿进行安全生产就必须采用可视化技术

煤矿的安全生产在地理空间方面的特性决定了信息系统必须要能够将采集到的空间数据和属性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将空间分布、收集到的数据以及图形进行融合。这个操作系统还可以在数字方面的思维和在空间方面的思维同步进行,可以建立一个精准的信息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生产的信息流通的速度,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尤其是在编图方面要有强大的功能,保证使用者可以对选定的图形中各种元素进行不同的操作,比如:添加,删减和修改等。

相关的工作人员为了能够把工作中那些枯燥、繁琐的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形象化,让其更加的符合人类感受和作出判断的方式,能够帮助相关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更加快速的对有关情况做出决策,就会在工作中采用可视化技术,将大量的数据转换为一目了然的图形进行表示。

可视化这项技术有着很多的优点,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将数字所表达的信息用人类的视觉系统进行表达,使得相关的研究人员可以十分快速的从收集到的大量数据或者复杂的数字计算结果中得到有用的信息,这样就会给工作人员省去相当大的数字分析和计算工作,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以及思维上的负荷,他们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那些问题的本质上,而不是在问题的表面现象上纠结。

(1)煤矿的安全生产对可视化技术的根本需要

分布在三维的地理空间里面的矿体就是煤矿进行开采的对象,而专门为矿井的生产进行服务的井下通道也是属于比较复杂的一种空间实体。地理空间的信息收集情况和煤矿在生产量和安全性方面的不断提高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这种紧密的联系也反映了煤矿生产中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的工具的渴望。

(2)在对员工培训的时候对可视化技术软件的需要

对于煤矿的生产工人来说,很多都存在一下方面的问题:在素质方面不高、在文化水平方面比较低、在安全意识方面比较淡薄,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生动、直观、高效的培训来进行解决。而在进行培训的时候,一个功能完善,处理能力强大的培训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3)相关的管理和决策人员对可视化技术的需要

在煤矿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负责安全方面的管理人员想要准确、科学的进行决策,就必须要从大海般的数据中选择出有用的信息,再将这些信息转化成比较直观、形象的表现形式。

三、对系统可视化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研究

煤矿在进行生产的时候,在安全性方面有着一定的需求;对于管理系统的数据而言,人们不仅仅希望它可以方便维护,还要求其在安全性以及共享方面有着不错的功能以及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的用户界面,这些要求都是对管理系统提出的考验。想要系统可以在煤矿进行安全生产、合理经营方面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影响,就要求这个操作系统是将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技术、物联网方面的技术等以及安全系统的开发设计知识综合的运用起来。客户使用端和服务器端是系统的功能设计两大分支。对于服务器端而言,它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主要的功能:显示、编写、查询以及输出。但是对于客户端而言,是没有提供编辑这项功能的,因为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信息的安全。相关的设计人员为了使数据在实时性方面有所保障,特地添加了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这一 功能,拥护可以利用这个功能了解数据是否可靠。从开发和设计煤矿安全生产的地理信息系统角度出发,采用GIS技术、采集数据建成数据库技术等的技术,从而实现可以将管理方面、生产方面、安全方面的信息进行一体化,并能够自动的对数据进行采集、共享和使用等操作。然后再使用数据仓库技术、自动化的控制技术以及仿真模拟技术创建出一套集检测,控制和决策管理于一体的、能够自动化控制的安全监测体系。

3.1 对可视化功能进行设计

(1)图形的显示。对于各种类型的基础型图形来说,系统可以对其进行多种操作。比如说:分层、综合性的显示,还可以对输入的图形进行无极缩放、漫游、所在位置的显示、将图层进行综合性的显示、系统自动标注、将矿井主题进行动态的闪烁设定、对查询设备进行统计再显示、超限预警报告等。

(2)对图形进行编辑。对于图形里面的数据,可以利用系统对其进行加入、改正以及删除等操作。

(3)对空间进行查询。操作系统具有很多种实用性很强的功能,其中一个就是对图形和属性进行相互间的访问功能,通过输入一些关键性的字词来进行查询,查询到的结果不仅仅可以在亮度方面、统计方面、动态方面以及定位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显示和对比,还可以对其进行统计、顺序排列、数据输出等操作。

(4)将数据进行交换。换言之也就是系统可以将数据进行输出操作,它的主要就是可以将系统里面的数据和外界的数据进行交换、备份以及将损坏的数据进行恢复等的一系列功能。

3.2 对可视化功能进行描述以及和显示的效果进行对比

(1)在对信息进行显示的时候,不仅仅有大量的数据,还配有和输入数据相对应的图形。对于所有的灾害来说,并不是凭空发生的,每一次的灾害都有其积蓄、发生、继续演变和转换的地点和时间。如果人们想要对灾害进行防治并制定相关的决策以及对灾害过后的评价总结,那么发生灾害的环境背景和位置这些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灾害信息各不相同,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它可以分成以前的历史性的、现代的以及实时性的,还有一些是孕育灾难的环境、导致灾难发生的因素。由此看来,如果人们设计开发的这套操作系统可以对灾害的一系列信息和相关的地理环境数据进行掌握,那么对于人类掌握灾害信息就是十分有用的。如果按照综合论的事故模型来说,所有的事故都是因为一些偶然事件碰触了事故的隐患而导致地理信息系统事故的发生。所以,一个应用型的地理信息系统想要是被人们认为是成功的,那么它就必须要有一个在设计方面比较完善的地理空间数据库、不同属性的数据收集库以及一个各种偶然性事件的数据收集库。但是偶然事件的数据并不是能够看到的,它是人们在对生产前线的具体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在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得到的。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煤矿安全性生产的地理信息相关数据收集库应该包含了一下几个:对自然环境的背景数据进行收集的数据库、对经济背景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的数据库,对灾害历史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的数据库、对安全生产的检测系统数据进行收集的数据库、对空间图形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的数据库、对控件属性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的数据库以及对煤矿的地质的相关数据进行手机的数据库。将这些多元化的,各不相同的数据通过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完美的无缝结合。对灾害情况和灾害的背景数据进行多方位、多种方式的显示,方便为负责管理的决策者在对灾害进行分析时提供第一手的可靠资料。

(2)在矿井地图上对特定主题的专属地图进行渲染和显示。在煤矿进行生产的现场,有着属性众多的物品和设备,为了能够特别的突出某一特定的主题,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利用专属地图将某一个主题在地图上进行一定的渲染,这样就能够让人们可以在显示屏上看到那些不能够在数据列表中发现的信息,比如说:数据的模式以及相关的发展趋势。如果是想要创建一个范围值的专属地图,操作人员可以利用系统属性列表里面的数据。

(3)导航的动态显示。在导航系统里面,他提供了一种叫做“鹰眼”(也就是图中图)的功能,这一项功能可以帮助使用者在放大地图到极致的时候进行定位,知道部分和全部的联系。使用者不仅仅可以在对系统进行操作的时候,利用图层设置里面的对话框对可见的状态、可以进行选择的状态以及可以自行标注的状态进行设置,还以在地图的背景颜色、是否在地图中将标题进行显示,是否利用鼠标的滚动来对地图进行放大和缩小等的操作上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性。因为使用者可以任意的将地图进行放大和缩小操作,所以他们对地图上的任意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没有很明确的认知,距离测量就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出了重要功能:使用者可以利用系统的距离测量这一功能对地图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如果对于一个地图来说,它只有空间上的数据,而没有和空间数据对应的相关文字说明与解释,那么这样的地图就不太适合人们进行查看。针对这种情况,系统的开发设计人员提供了一种可以进行专门的标记功能以及让系统自动的对地图进行全部标记的功能,甚至是对距离进行实时的显示。

(4)将安全监控的系统信息进行可视化显示。相关的开发设计人员在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信息显示系统进行开发设计的时候就是将重点放在了对相关信息进行监测和记录等方面,被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系统自动控制的研究开发上。但是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来说,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了很多的方面,例如:信息科学、管理学、控制学等。在灾难性的事故即将发生的那一刻,控制生产的管理系统能不能够及时自动的开启安全保护设施,相关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能不能够立刻做出科学合理的命令,可视化安全生产的一线信息在这些时候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说相关的设计人员能够将系统和现有的安全监测系统进行完美的整合,将瓦斯的浓度以及含量等信息以可视化的方法进行显示,那么就会在抵抗灾难、减少灾难方面的工作作出无可替代的贡献。

四、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所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需要改进的地方

想要煤矿可以安全的开展生产工作,地理信息系统就发挥出了其不可替代性的作用,但是这个系统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所以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相关的开发设计人员改进。比如说:能够把多种多样的数据进行完美的结合;还要对模拟仿真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发展;让这个系统可以自动化的控制。

总结

计算可视化也简称可视化,它是在八十年代以后建立在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基础上新兴的一门技术。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将一大堆枯燥、无聊的工程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科学计算,从而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展现出一个直观形象的表示方法。在很多行业的生产当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可视化的转换,能够更好地帮助相关的管理人员对生产进行监控,从而能够在安全性方面有一定的保障。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很是广阔,希望有更多的研究人员投身于相关的开发研究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牛聚粉,程五一,王成彪. 可视化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J]. 煤矿安全,2008,01:61-63.

[2]熊书敏. 地下矿生产可视化管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邱家驹,钱源平,刘艳.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可视化方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05:63-67+85.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基础地理信息;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数字信息时代来临,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影响。数字化测绘生产体系正在向信息化生产体系过渡。

一、概念

1.数字化测绘

所谓数字化测绘,是和模拟测绘相对的。广义的数字化测绘又称为计算机成图,主要包括:地面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航测数字测图、计算机地图制图。数字化测绘技术使得纸上手绘图阶段过渡至高速共享的数字化时代。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利用计算机进行地形空间处理,得到数字测绘图。

2.基础地理信息

基础地理信息是指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统一采取的空间定位及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通用性很强,需求量大。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以及地理坐标系网格等要素构成。其中,地理坐标系网格与所采取的比例尺有关,比例尺越大,基础地理信息覆盖越广泛。基础地理信息的数字化信息源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的广泛度和成熟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信息自,是国家信息化程度和实力的重要标志。

3.信息化测绘

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在完全网络化的运行环境下,实时有效地向信息化社会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态。其最本质的内涵和特征就是实现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了实现其功能,就需要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可以说我国的测绘技术经历了传统手绘到数字化测绘,之后又到信息化测绘三个阶段。

二、数字测绘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测绘被普遍的运用于测绘生产以及水利水电工程中,做出的成图即数字测图被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以及科研方面。具体来说,其可以用于工程建设设计、环境监测、交通路线设计、土地利用情况调查等方面。在具体应用中,数字测绘将从野外收集到的地面坐标作为基础数据,构建数字地面模型,之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绘制立体透视图、断面图,以确定施工范围及工作量。在交通路线设计中,还可以绘制地形的三维轴试图及横断面图,直观便捷。

数字地面模型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资料,因此可以说数字化测绘是收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资料的一个方法。它可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灾情,甚至可以用于导航和导弹制造。

三、数字测绘与信息测绘的区别

信息化测绘不是甩开数字化测绘,而是在数字化测绘基础上向信息服务升级和跨越。它相对于我国已建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1.数据获取实时化

信息化测绘要求对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即注重动态变化检测及实时更新。信息化测绘要求利用海陆空上一切可使用的快速检测设备来做到实时监测,并且将地理信息的实时获取作为基本任务。例如WalkISurvey 2012就可以实时下载谷歌影像数据,叠加现有矢量数据,成为信息化测绘软件的重要部分。

2.交互网络化

在数字化测绘中,局域网就可以满足需求,但是在信息化测绘中,要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动态监测,就需要广域网或者国际互联网的帮助,只有形成一个大的交互平台,才能使信息快速交换,实现信息交互网络化。

3.服务社会化

信息化测绘可以实现体系的运行主体从测绘部门走向其他各个部门,从国家特批项目走向地理信息产业体系,形成开放机制,即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用户群体共同运作的开放机制,使信息服务社会化。

4.基础设施公用化

在数字测绘阶段,测绘体系依然只是在专业部门应用,属于专用系统,而信息化测绘则是由原来的专用为主,升级改造出能够被广大社会公众使用的为主,实现了基础设置的公用化。这种体系包括测绘基准体系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5.法制化

这里所讲的法制化是信息共享的法制化。在数字化测绘时代因为都是专业部门在使用,法制化问题不是很突出,但是信息测绘中,信息共享社会化,大众化,法制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为了推进信息共享,为其创造好的环境,就需要妥善处理其中的安全问题,建立信息共享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实现信息共享法制化。

6.技术体系数字化

在前面介绍了信息化测绘实际上是以数字化测绘为基础的,两者从本质上讲差别不大。信息化测绘只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将数据实时化、共享化、大众化。信息测绘实际上也是技术体系的数字化。

四、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及建议

由于基础地理信息建设系统多以计算机作为辅助,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据形式多样化,标准不一

因为基础数据的获得方式多种多样,因此收集到的数据格式不一,有CAD格式、MicroStation格式、清华山维格式的,编码数据或未编码数据等等。这些格式不一的数据难以满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需要对数据进行转换、编辑、整理等工作。

2.数据实时性差

由于很多测绘机构还只能使用数字测绘,或者信息化测绘系统不完善,使得数据获取更新的实时性较差。为了保证数据的现实性就必须做到即时更新数据,需要有效的更新机制。真正的挑战就是地理信息的更新和共享。

3.数据保存不完善

由于数据的存贮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纸质保存、文件保存、数据库保存,方法不一使得数据杂乱无章,占用很大的空间,管理效率极低,容易丢失、损坏、泄密。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数据库设计

用数据库方法来保存数据有条有理,不占空间,是很好的选择。可将数据库分为空间数据库、非空间数据库,其中非空间数据库又可以分为非空间关系数据库和文档数据库。将数据分类保存,便于管理。另外,各单位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来选取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空间数据管理引擎。

2.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既是把中间格式的数字转换成空间数据库可以录入的格式。最常用的并且能很好的实现数据共享的方法有直接数据访问模式、数据互操作模式和空间数据共享平台模式。而外部数据交换模式则是大众可接受的方法。在数据转换时,要选择相对应的方法,可以减少工作量。

3.数据更新

在前面介绍了信息化测绘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可以做到数据的实时更新,因此将信息化测绘标准化、系统化,做成大众都能接受的方法,推广开来就可以解决数据的更新问题。数据更新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定期的局部数据更新,二是周期性的全局数据更新。要实现数据动态化,就需要升级监测设备,如高分辨率的小卫星遥感影像,需要将这些产品商业化。

4.数据安全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就要保证数据库被合法使用。可以采取身份认证、要求用户级别、用户口令等方法来保证数据库不被恶意操纵使用。另外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要进行备份,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由于数据库是需要电脑操作的,所以为了数据的安全还要防止黑客袭击,电脑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摘要: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 工程测量 运用

[中图分类号] P2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163-1

1测绘新技术的发展概括

(1)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研发于上个世纪末的GPS,最开始的目地就是军事打击和全球监控。主要是利用卫星对全球各个地方来进行定位监测。该技术主要包括了三大部分: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与GPS的信号接收机,简单来说,这三部分分别对应着高空、地面和用户,通过卫星不断的发送监测信息,用户接收后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接收机接收到的信息,来完成导航和定位的任务。

(2)遥感技术(RS)的发展。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者航空遥感影像测图,再把接受的资料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它可以比较精确的反映整个地面情况,有助于我们对地形地貌的分析。目前,遥感技术已经发展到红外和微波,并发展到了多波段、多极化甚至多角度,分辨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从空间维发展到时空维。

(3)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发展之初,主要适用于土地和交通的研究,但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开发运用,如今被运用到各行各业。随着该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使得该技术能够分析处理更为复杂的数据,使得其适应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2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

(1)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技术即地图数字化技术,由于地理信息技术目前还不能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所以我们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花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来对数据数字化处理。如果我们利用数字化技术即数字扫描仪,就可以得到一份精确的纸质地图,因为数字化扫描仪可以大比例尺的对地图扫描,并且会自动的提取信息,进行编辑和修改,得到一份高效保真的数字化地图。我们都了解,传统的绘图技术,需要在野外工作,收集数据并要进行处理和绘图工作,而且传统绘图技术主要内容是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进行测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同时面对复杂的野外环境,从而完成一个小区域的地图测绘。相反,数字化技术和有着高效精确低强度的优势,同时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全球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这个技术出现在上个世纪,现如今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导航和定位。但它在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方面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建立在GPS技术之上的实时动态技术通过对工程的数据收集分析然后在基准站发射信息,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具体地点的坐标,在通过电子软件地图进行施工放样分析,加快工程建设。

(3)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这门技术涉及到了诸多领域,包括了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空间科学技术等,基本上实现了对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和处理的一体化,这使得这门技术在工程测绘、城市规划、区域开发设计与国防建设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4)数字摄影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它综合了利用计算机、影相匹配、数字摄影处理等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是基于数字影像和摄影测量之间的基本原理。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航空摄影的功能和提供数字的影像的地图产品结合,再加上全球定位系统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其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为工程测量提供有效的保证。

(5)遥感技术的运用。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卫星和航空摄影可以直接获得地面的基础信息,还可以利用各种大小比例尺的地形图,使得其非常适用于工程测量领域。

(6)“3S“集成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技术。在这是指将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三者有机结合的一门技术,三者的结合可以优势互补,使得我们能完成更为复杂的工程测量,并推动工程测量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类似的技术集成同样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全球定位技术和遥感技术对区域进行定位,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收集地面信息,这样提高了工程测量的效率,也开以保证质量。

3实例分析

(1)“3S”集成技术在三峡工程中的运用。三峡工程的建设成功举世瞩目,横跨长江建设拦江大坝,这是个充满挑战性的的浩大工程,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前,就需要利用全球定位技术和遥感技术对地面进行观测,收集地面信息,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数据管理、分析和处理一体化的功能,测绘出三维地图,并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全数字摄影测量及内外一体化测图,为三峡工程的信息系统提供专业的、及时的、准确的、标准化的、数字化的基础空间信息,为三峡工程的建设铺路。

(2)遥感技术在西气东输工程中的具体运用。遥感技术对地形地貌的分析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了第一手实用的资料。在西气东输工程设计之初,通过遥感技术提供的数字化影像图,顺利的完成了靖边到郑州路段施工。在整个工程中,遥感技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遥感卫星完成了管道铺设路程周围地形地貌的编制,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分析,制出铺设管道的最佳位置;超高的分辨率使得在穿越长江河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河段的分析,找出了最佳的穿洞位置,减少了工程量;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开发集成了图形图像管理、动态分析、三维模拟飞行等多种功能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

4总结

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被改善和革新,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推动工程建设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步。现如今,地理信息化技术不断成熟、全球定位技术的革新、数字化技术不断的被运用以及遥感技术的不断完善等,将会推动测绘技术想着自动化、一体化发展。技术集成成为发展趋势,与其他技术结合,弥补各个技术之间的不足,发挥各个技术的优势,提高了工程测量的效率,也保证了质量,也为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高世杰.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测绘;测绘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1、房地产测绘的作用分析

在房地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测绘是一个相对较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其在工程具体施工的前期进行测绘测量,获取一些基础的数据信息,为房地产工程的施工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和数据。如地下水位高低、地质岩石情况、周边环境、地下原有管线等。只有在全面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析,才能充分掌握可能会影响房地产工程施工质量的所有因素,从而做好相应的预防应对工作,减少房地产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故或工程变更,以保证房地产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可以说,房地产测绘在房地产工程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房地产测绘之中的要点分析

2.1、GIS 技术

GIS 技术的全称为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以地理空间的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地理模型对地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和分析,以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务。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有:集收集、整理、管理、分析、输出等多种能力,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和空间性。

在房地产测绘中,传统的地理信息收集一般都采取人工收集方法,这种地理信息收集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测量的误差较大,不利于房地产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房地产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房地产测绘工作的机械化操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并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理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2.2、GPS 技术

GPS 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在现代信息科技推动下所形成的新型测量定位技术。其在军事、航空、地质勘探、工程建设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GPS 技术的应用原理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无线电信息来获取测量定位目标的控制位置或相关地质信息。与人工测量或地面定位相比,GPS 技术的测量精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技术性能也更好,因此自从 GPS 技术问世以来,就迅速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快速推广与应用。

在房地产测绘中,GPS 技术的主要应用范围是对房地产项目的所在地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测量勘察,如当地的自然情况,周边建筑情况等,以此来掌握房地产工程设计的基本参数和数据信息。另外,GPS 不但在房地产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中发挥一定作用,为科学有效的开展房地产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2.3、全站仪

全站仪是一种现代化测绘技术中的新型测量仪器,可以进行测距、测角、微处理等装置测量,对于提高测量的质量和效率有较大的帮助。全站仪能够自动的进行测量和计算,并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自动保存和输出,从而实现了数据分析与计算的自动化发展,对于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有较大的帮助。

随着全站仪在现代化的房地产测绘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房地产经营中相关的数据收集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全站仪的自动收集资料、自动保存、自动输出,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据收集与计算的效率,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提高了房地产测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提升房地产测绘工作的措施

3.1、严格测绘资质审查,把好市场准入关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规定,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测绘资质证书。各级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要依照《测绘资质分级标准》中关于人员规模、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生产能力等的规定,对申请房地产测绘的单位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论证。房地产测绘单位依法取得资质证书并在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从事房地产测绘业务。同时加强房地产测绘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推行人员执证上岗制度。

3.2、制订统一的房地产测绘技术标准,做到有法可依

2000年《房产测量规范》的出台对统一房地产测绘的技术标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房屋结构样式不同,有的极具民族特色。因此,各地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房产测量规范》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为房产面积的测算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技术规则,有效地降低面积测算中对建筑面积的认定特别是对公共建筑面积的分摊认定的自由裁量权,极大地减少房产面积的争议和纠纷,切实保护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本地房地产测绘的规范开展。

3.3、成立房地产测绘管理机构,加强对房地产测绘的监督管理

各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房地产测绘行业行政管理,实施房地产测绘单位和个人的资质、资格管理,在资格备案、房地产测绘计划、成果检查验收、成果鉴定等方面行使管理职能,健全测绘执法监督体系,大力加强房地产测绘管理、监督机制,搞好房地产测绘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大房地产测绘成果管理的力度。

3.4、推行房地产测绘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一是房地产测绘管理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对商品房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及有关规定进行宣传普及,让广大房地产开发企业、购房人熟悉面积计算方法和面积纠纷处理方法。二是为了切实保护相关权利人的知情权,起用于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测绘成果资料目录在政务信息网上予以公布,公布的内容包括房地产项目名称、坐落、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测绘责任单位名称、测绘成果编号和通过审核的日期等。实行测绘成果资料目录通告制度使得各个相关权利人尤其是购房业主,可以尽快的了解到新购房屋的楼盘竣工后是不是及时委托房产测量、测量成果有没有通过相应的核准,以便到开发建设单位查阅测绘成果资料详细情况,催办产权证。

3.5、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创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房地产测绘成果涉及房产权属管理,直接关系到房屋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房地产测绘行政管理部门要不定期开展房地产测绘市场专项检查,坚决查处无证测绘、超级测绘、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房地产测绘管理体系,推动房产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总之,房屋是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物质要素,这一要素信息的采集和表达,必须经过房产测绘,所以房产测绘是房地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为房产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交易、征收税费,以及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数据和资料。因此,规范房地产测绘市场,加强房地产测绘的全面管理,是各地房地产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和首要任务,各地要从严格市场准入、统一测绘标准、规范测绘队伍、完善监督机制等工作着手,推动房地产测绘工作走向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明月.关于房地产测绘工作的几点思路[J].江西建材,2014,10:225+227.

[2]谢云峰,魏贞洁.房地产测绘技术应用与发展方向[J].科技信息,2014,03:295-296.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字]测绘 城市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意义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0-32-2

1城市测绘的主要内容

城市、地籍以及房产测绘是城市建设中具有交叉的三大块,城市测绘数据主要是反映城市地表的自然、经济、社会诸多要素的特征、形态、位置、大小、分布、类别、名称以及其它的重要信息。城市测绘资料直观反映城市的面貌,城市规划都需要城市测绘提供基础资料,测绘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接影响和决定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城市建设的实施。城市测绘内容包括:城市现状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城市平面、高程控制网测量、地下管线的测量、建筑用地界线拔定、建筑物的施工放样、竣工测量、城市规划道路定线、大型建筑物的沉降测量等。地籍测绘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要素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地籍数据库建设、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等。地籍测量的成果包括数据集( 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等) 、地籍图和地籍册。房产测绘的基本内容包括: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算、房产权属、变更测量、成果资料检查验收、房产信息系统建设等。

2测绘的社会需求

测绘工作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于行政区域的识别划分;布设和加密城市控制网,使城市的规划建设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下有序进行;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用户提供可靠的多比例尺的地形图,满足各行各业的使用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准确划分相应建设用地,并对用地情况的监控提供可靠的依据。

社会对测绘信息的需求量很大的,其中大多数是各级政府机关,其次是企业单位。当然这其中的绝大多数资料都被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规划管理始终是城市管理工作的热点,规划管理工作程序中无不与测绘工作紧密相联,需要测绘工作有力的支持,从工程建设前的选址用地,建设工程的设计、实施以及最终的规划验收,以及规划行政执法,都离不开地形测量、综合管线测量、工程测量(建筑放线、验线) 、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等工作,这些工作贯穿在整个规划行政管理的每个环节。因此重视和促进依法测绘才能确保城市规划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3 测绘的成果体现--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地理学研究领域,是以各种测绘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为地理研究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各种技术为基础,综合各种城市测绘数据,目前应用已初见成效、在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测绘机构的地理信息应用技术、基础地理数据库正在发挥着"基础设施"的巨大支撑作用。随着这些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测绘在城市建设中所占据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高,也使得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变得越来越松。

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服务于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工作,如果能增加统计分析功能,计算几辅助设计结合交通规划信息,则地理信息系统完全可以获得更大的拓展,如可以应用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相关行业。

4各种测绘数据亟待整合以发挥更大功用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查询、分析方便以提高管理、决策的效率、质量、水平。有了数据库,有了分析工具就可以辅助管理、辅助决策,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决策的主动权。在现实工作中,规划、建设管理常用的地形信息比现行的标准地形图简单,而非地形信息,如土地使用、地籍、房产、管线往往很重要,需要和地形信息结合在一起使用。

南京市为例,就有南京市规划局的规管系统;国土局的土地信息系统;房产局的房产信息系统。其基础地理信息来源于不同时期不同的测绘单位,所提要求、标准不同,成果覆盖范围、图形比例尺互有交叉,GIS 应用平台不同,平面坐标系也分为南京地方坐标系、南京地籍坐标系。而由于房产测量起步较晚,房产基础图较为缺乏,在《房产测量规范》中直接载明"房产图根据需要可利用已有地形图和地籍图进行编绘",在房产部门建系统的过程中也确实利用了部分已有的地形图和地籍图,但房地产测绘也是城市大比例尺测绘的一种。其方法手段与其他测量并无多大区别,它具有更多的信息源,量大,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图表复杂,因此它是建立现代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重要的基础信息,同时也是城市大比例图更新的主要基础资料。地形图、地籍图、房产图其实是基于同一类基础图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同一幅底图上各自增加不同的属性项,三者如能合而为一,实现基础图全市域覆盖,统一平台;超脱出部门利益将会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而各地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地形图的现势性难以保证,转向GIS 后,信息种类更多,单靠本部门、本系统内要将各种信息都及时地、同步地更新,事实上难以做到。

集成公开化的数据服务从理论上说可避免各个部门重复性地收集与输入数据,大大降低费用,获得明显社会效益。上海浦东新区建设局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了海量的城市空间数据: 基础地形数据、土地信息、房产信息、道路交通信息、市政管线信息、规划信息,其应用覆盖了所有具有地理信息业务的部门,包括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规划、土地、房产、建筑、交通、重大工程等等,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测绘保障服务水平, 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应由政府测绘主管部门牵头,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房产管理、路政、水利、交通和市政建设等部门共同担纲,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相关政策,确定唯一的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的作业要求、精度、成图质量,整合现有测绘力量,制定相应的维护、更新机制,确保地理数据的正确性和现势性,进行统一的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图提供,各部门在基于一个共享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挂接本部门的专业数据,直接获得数字化的地形信息,从而极大地减少重复劳动,降低全社会的信息收集与输入成本,保持空间位置的统一性和精确性。

参考文献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应急测绘;流程

1应急测绘的体系及流程

应急测绘工作通常分为3个板块,也就是数据信息的获取、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以及数据信息反馈。其中数据信息在获取时主要根据航空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采集技术针对事件现场情况进行采集,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指的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而数据信息反馈指的是将分析后的信息反馈到应急指挥决策部门,并且结合影像一体与快速制图技术,可以将最准确的结果以最快的速度反馈给指挥决策者,以此来促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应急测绘工作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1]。

2测绘地理信息与应急测绘的关系

2.1测绘地理信息是应急测绘工作的基础保障

应急测绘工作属于测绘领域,由于其自身工作性质比较特殊,重点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地理信息测绘,因此,在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危险性与不确定性。而测绘地理信息是应急测绘工作的基础,在爆发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时,事件发生地政府要根据地理信息数据制定紧急预案,其侦测的结果也要与平时的正常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判定事件的紧急程度。此外,测绘地理信息在日常应用中还要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因此,能够为应急测绘工作提供稳定的数据支持,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再去采用相关测绘技术与设备对实际情况进行判定,根据对比分析结果来制定出最准确可行的应急解决措施。

2.2测绘地理信息可以提升应急测绘工作的精准度

测绘地理信息主要通过固定的施测方式与数据分析方法,针对收集的地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将各类信息进行综合,从而构建出整体形势的地理信息框架,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对各类数据信息不断进行修测更新,也就是不断优化正常情况下的测绘地理信息。在传统的施测方式中,由于信息技术未能融入,因此,在施测质量与精度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处理应急事故时无法体现出自身的重要性。但是,在信息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结合后,可以保证施测信息的质量性与准确性,并且搭配各类高端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数据共享,能够对事故区域进行快速准确的判定,这样能够使应急救援工作越来越高效。

3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

3.1数据采集技术的高效应用

航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利用小型飞机或者无人机,还要搭配相应的光学正射、倾斜和多光谱雷达等摄像系统,这样能够从多角度对建筑物地理信息、光谱特征信息进行采集,以此来形成准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多种技术测绘的数据信息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辨别突发事件的地理点位,这种信息采集技术不仅灵活性较高,而且具备良好的应用效率。此外,采用航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还可以利用卫星或航天飞机,在高空针对地理全貌进行捕捉与数据分析,能够从整体框架上对区域地理信息进行优化。其中航天飞机的飞行高度能够维持在约10km,而卫星运行轨道的高度约为900km,这样能够保证侦测区域的广泛性,采用超高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具备以下优势:(1)采集时间段且效率高,在处理大范围突发事故区域时,低空无人机遥感采集技术无法快速进行全盘扫描,而且在数据整合分析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采用超高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可以避免以上问题;(2)超高空航空遥感数据采集可以规避地面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变化等现象,航天遥感数据采集可以针对不同的检测波段进行穿透,以此来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度。除了航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地面激光雷达数据采集与地面单兵系统都能够在应急测绘中得到有效应用。其中地面雷达技术通过对地理目标进行扫描,能够对区域内的数据信息准确性做出保证,具备操作性强、携带便捷以及高效等优势,在地面、手中、车上都能够进行侦测。而地面单兵系统指的是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单兵作战体系中,通常由gps定位系统、通信设备以及高清摄像机组成,在处理突发事故与自然灾害时,地面单兵系统能够深入灾害区域内部进行地理信息的测绘,从而对现场情况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从而保证灾害处理措施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3.2数据处理技术的高效应用

在应急测绘工作中,首先,要对灾害区域中的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其次,要针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一般在应急测绘中融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后,所获取的数据要经过专门的技术进行加工与处理,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影像资料,为应急救援措施提供参考意见。因此,在针对地理信息进行快速处理时,通常会将快速制图技术与遥感影像一体化技术相结合。快速制图技术指的是根据事故区域的日常数据信息进行修改,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点位的变化进行修改,这样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出事故发生后的变换点位与程度。而遥感影像一体化指的是对地理全貌进行施测,采用制图软件对地理信息框架进行修饰,最终成为应急测绘的一种图像。在应用遥感影像一体化时,需要将定位系统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对数据信息中的位置、尺寸以及形状等信息进行还原,尽量缩小数据成像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同时针对内部信息进行校正与调节,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拼接图像,能够提升测绘地理信息的准确性。

3.3信息平台技术的高效应用

信息平台技术的高效应用包括:(1)数据信息比较完善,能够对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这样在处理突发事件救援时,可以针对测绘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科学构建良好的处理方式;(2)三维精细化模型数据平台指的是针对区域内部的三维信息进行准确捕捉,并且根据更新数据对数据模型进行精细化处理,从而使空间信息、建筑物信息等组合效果更加真实,这样在处理应急测绘工作中,能够将部分变化数据导入模型中,快速形成全新的地理全貌图,为应急决策单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3)信息服务平台数据模型指的是对居民区、综合地形、交通体系进行完善,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找到事件的发生点位,并且将数据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在救援工作中针对高危区域进行报道,方便民众了解灾难现场的真实信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4结语

本文针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并且重点分析其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效果,阐述应急测绘的体系框架及流程,介绍地理测绘信息与应急测绘的关系,阐述相关应用,具体为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信息平台技术的实践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效果,以此来提升应急救援工作能力。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范文第8篇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实践课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开展地理实践课的过程中应围绕实践内容,重点培养学生主动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利用多种手段来获取和合理利用相关地理信息。如对测量的时间、距离和温度等信息做好纪录;对被观察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全面细致地描述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课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是结合实际的地理问题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现有经验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诸如通过调查研究、观察、搜集、制作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对结论进行交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研究解决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能力、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

农村初中在地理教育实践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促使学生与人沟通合作,比如安排分组制定活动计划,分组观测和调查、讨论等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将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增强其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从不同立场看问题,对不同的意见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有利于加强对问题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4.强化亲身参与和探索的体验

地理教育实践课的开展,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通过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善于质疑、努力求知的良好心态,积极的情感有利于激发他们积极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开展农村中学地理实践课的基本途径

1.优化地理教育实践课教学过程

开展农村中学教育实践课教学,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普通的教育过程中适度添加职业教育因素。具体来讲,第一,要将教育实践课纳入教学长期规划当中,应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第二,要加大对教育实践课的投入、加强地理实践课的过程管理。如调高活动经费,购买所需的简易测试仪器等;逐步制订教育实践课的长期计划与详细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第三,须科学合理地设定教育实践课内容;第四,灵活选择活动的组织形式。教育实践课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和班集体活动三种,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用。

2.改革地理实践课课程结构

开展教育实践课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行为选择能力,改革实践课课程结构。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结合部分学生不能继续进入高一级学校的现实情况,围绕地理访问调查、地理观测、地理野外考察等内容进行合理设置。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创造条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完善地理教育实践课过程评价体系

地理实践课在评价内容方面应以追求实践价值为中心;在评价标准上应以学生成功达到或基本达到的目标为基准线;在评价机制上应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评价,强化学生的自主体验过程。同时,应注意营造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氛围,创造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教师要从多方面观察学生,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其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欢欣和自信,并不断激励学生去积极探索,争取成功。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正全面推进地理教育实践课,这为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实践课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教育实践课的大舞台上,农村初中地理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萍,廖曼芝. 玉林市中学地理教育现状与对策[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