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标志

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标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标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标志范文第1篇

历史“计划”

重建的年代

两次死亡之间

亦真亦幻的作者

《寻爱绮梦》选译

再论设计与社会变迁

《寻爱绮梦》五百年

建筑是人格的印章

重塑建筑业文化形象

中的人民大会堂

革命史··现代主义

文化建设与工程建设相互促进

上海市住建系统建立长效机制

改进市场准入管理减轻企业负担

难解的寻爱绮梦及其复合密码

《寻爱绮梦》中的建筑插图

“曲池”——始由人作,终归自然

王铁宏:辩证看待“建筑工业化

深化认识在探索中推进建筑工业化

四关共守把好工程质量控制阀

安全生产管理要做足“精准”之功

宁夏回族自治区新标志性建筑

寻找工匠精神传承鲁班文化

精神文化的缺失制约建筑业发展

文化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建筑工程老项目实用节税技巧

把握六个重点积极应对“营改增”

建设工程施工劳务监管深化改革的设想

先锋派的历史性:皮拉内西和爱森斯坦

紧跟时代脉搏打造建设行业发展风向标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凝聚正能量

《寻爱绮梦》在17世纪法国的影响

寻爱绮梦E.H.贡布里希;范景中;53-71

《寻爱绮梦》,图像、文本和方言诗

叶浩文:加速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措施

最低价中标“一带一路”项目落地的必由之路

《建筑法》修订系列谈(1)《建筑法》调整啥

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要“细心”还要“创新”

开拓创新扎实推进住建行业“大教培”工作

打破瓶颈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需厘清问题根源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文化建设引领企业成长

《波利菲洛,或再访黑森林:建筑学的显现》导言

解析避居山水:文徵明1533年《拙政园图册》空间研究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传承创新以文化引领发展

天津天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文化指引企业永续经营

陕西建工第十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砥砺六十载铁军铸辉煌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信·和”文化创享发展红利

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标志范文第2篇

装配式住宅采用产业化方式在工厂里制造各种住宅通用部品,采用各种新的工业化施工技术在建筑工地形成现代化住宅,整个过程机械化操作,施工干作业,住宅全过程的开发建造转变为住宅制造。它要求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都逐步向综合性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各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概况装配式混凝土(PCa)结构和全装修设计国外已经有50年以上的历史,在国外已经是形成了一整套设计和施工规范标准。

欧洲

在欧洲,瑞典是世界上工业化住宅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目前瑞典的新建住宅中,采用通用部件的住宅占 80%以上。有人说:“瑞典也许是世界上工业化住宅最发达的国家”。瑞典建筑工业化特点归结为以下几点:在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基础上发展通用部件;独户住宅建造工业十分发达;政府推动住宅建筑工业化的手段主要是标准化和贷款制度;住宅建设合作组织起着重要作用。

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的 ISO 模数协调标准就是以丹麦为标准为蓝本的。丹麦推行建筑工业化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

美国

美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如下。

1920年以前,住宅产业仍然处于小生产水平,大多数是个体经营,效率低,融资渠道少。

1920~1930年,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住宅的需求量剧增,急需兴建大批的住宅。与此同时,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出于“复苏”经济的目的,制定了促进住房建设和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政策和制度,以此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发展。

1930~1940年,美国政府采取建立住宅抵押贷款制度和担保制度鼓励私人建房、购房,促进了住宅产业的发展。另外,政府为大规模开发的商品房提供贷款担保,使住宅产业既有大量的住宅市场,又能得到政府的贷款担保,理顺了融资渠道,促进了住宅产业从小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到大规模生产阶段,完成了住宅产业化。

目前,美国的住宅建筑市场发育比较完善,住宅构件和部品的商品化、集成化的程度很高,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仪器等的租赁业也很发达,混凝土的商品化程度达84%,各种技术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很高。由于美国本土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较小,因此住宅建筑并未走欧洲国家大规模预制装配化的道路,而是注重于住宅的个性化、多样化。美国住宅多建于城市郊区,以低层木结构为主。一般情况下,房屋构件在工厂里制作成型后,运到工地与各种配套的住宅部品组装成整栋房屋。由于几乎没有湿作业,所以现场工作量小、工期短,一般建设一座数百平方米的小型住宅楼仅需一个月左右时间。其劳动生产率大大高于我国当前水平。同时,北美工业化住宅在管理机制上较为先进,工程设计、构件制作、部品配套、施工安装一般由一家建造商独立完成,建造过程环节少,便于把房屋作为最终产品进行整体考虑和细部完善。另外,美国的住宅设计较完善,主要表现是设备、设施水平高,注重个性化,多采用木结构或轻钢结构,具有完善的功能和技术上的合理性。而加拿大在部品认定和性能测定方面有着先进成熟的经验。为了满足健康、安全的要求,加拿大对标准化产品广泛实施认定制度。北美的住宅产业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和水平

日本

用产业化方式生产的住宅在日本称为工业化住宅。其种类从结构上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轻钢结构及由此组合而成的组合结构;从施工方法上可分为大型预制板方式及单元式方式。日本经济力量强大,钢产量大,质量可靠,施工方便快速,价格较便宜,建造成的住宅整体造价与混凝土结构相近或更低,因此轻钢结构占工业化住宅的80%。

在日本,住宅产业化以工业化的住宅生产为主要标志。日本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三十年间,住宅产业早就了一大批企业集团。这些企业既有综合性、一体化生产经营的住宅产业集团,也有大规模生产某种制品的专业化大企业。由于这些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发展,使日本的住宅产业呈现出工业化大生产的高水平、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综合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格局。日本的住宅产业现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体系,是住宅产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地域差异、建筑构造做法、荷载计算、抗震设防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工程材料的差异、施工水平和工艺的差异,导致国外装配式住宅设计和施工规范以及建筑构造不能照搬照抄,但是国外的成熟经验可以借鉴。

国内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全面加速的阶段,国内的科研、设计、施工、开发等单位正在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工作。在结构体系方面主要分为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和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从科研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集中剪力墙连接节点、梁柱节点半刚性连接和抗震试验研究、也进行了预制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大连理工大学进行了建筑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

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标志范文第3篇

那么究竟什么是住宅产业化呢?我们理解的所谓住宅建筑工业化是指住宅生产方式(或技术手段),是运用现代工业化的组织和生产手段,对住宅生产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通过技术集成和系统整合,达到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厂化流水式作业。通过住宅建筑工业化,带动其他行业发展,形成住宅产业化链条。从而达到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寿命,降低成本,降低能耗。住宅产业化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话题,更是一种行动。因为住宅产业化关系到成千上万件物品要根据标准化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它还涉及到设计、施工、产品生产、施工管理等一系列的产业链的协调问题。

我国的住宅产业化才有十多年的历史,由于起步较晚,住宅的建筑节能与环保的住宅产业化率相对较低。随着中国政府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出台,住宅产业化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在过去的2010年我国的住宅产业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良好的发展势头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但从现在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住宅产业化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欧美、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住宅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是,我国住宅建设尤其产业发展上存在不少问题,住宅产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问,就必须要分析与国外住宅产业化发展相比的不足之处。

(1)投资主体分散,规模较小,应变能力及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尤为薄弱。1992年全国开发商只有4200家,到20o3年增加到3-4万多家,其中90%以上从事住宅开发.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这就是伴随着发展商的个数极大地膨胀,而发展商的个体实力并没有呈相应增加的趋势。

(2)住宅产业现代化水平低,表现最突出就是:规划设计跟不上不断更新的产业发展,标准规范跟不上规划设计的要求,技术创新与推广跟不上住宅建设的要求。住宅部品的生产跟不上住宅建筑体系集成的要求。科技含量低,体系研究和集成度滞后是住宅发展的重大障碍,据1998年统计,我国住宅建设科技贡献率仅为24.5%,甚至低于我国农业中科技贡献率(30%)。

(3)市场体系不健全,必要的配套改革滞后,市场的单一性赋予了更多的行政色彩。住宅产业的改革与发展落后于住房制度改革。目前我国住宅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房屋在二级市场顺畅流通比较困难。住宅市场还存在严重的住房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居民要求,房价过高,消费者难以承受,消费需求市场不足,市场启动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否则在新经济条件下,住宅产业发展步伐难以为继。

(4)企业之间,产业上下游之间缺少实质性纽带,难以实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日本是最早开始住宅产业化建设的国家之一,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如今日本的住宅产业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体系,包括住宅建筑标准化、住宅部件化、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住宅智能化等内容,在工业化、环保低碳技术再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很值得中国房地产业学习。日本在中小户型设计以及有计划的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等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日本有50多年的住宅产业化的历史,在这方面有很深的研究,目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于日本是一个地少资源比较薄的国家,它在整个的资源利用方面用的都是非常好。特别是在人性化和功能化体现方面,更是在住宅领域有了很深的造诣和研究。

日本的住宅产业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日本大中城市对住宅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建筑业又明显存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因此为了减少现场工作量和工作人员,缩短工期,对住宅实行部品化、批量化生产,从而使现场施工操作简单化,提高了质量和效率。70年代是日本住宅产业的成熟期,兴起一股住宅产业化热潮,大企业联合组建集团进入住宅产业,在技术上产生了盒子住宅、单元住宅等多种工业化住宅形式,并且为了保证工业化住宅的质量和功能,设立了工业化住宅质量管理优良工厂认定制度。这一时期采用产业化方式生产的住宅占竣工住宅总数的10%左右,平面布置也由单一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80年代中期为了提高工业化住宅体系的质量和功能,设立了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制度,采用产业化方式生产的住宅占竣工住宅总数的15%~20%,住宅质量和性能明显提高。到90年代采用产业化方式生产的住宅占竣工住宅总数的25%~28%。目前日本住宅各部分都有通用部件,如无特殊要求,只要将各通用部件组合起来即可。由于住宅工业化发展,住宅建筑劳动生产率以达到人均年竣工面积110~120平方米。

工业化住宅种类从结构上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轻钢结构及由此组合而成的组合结构;从施工方法上可分为大型预制板方式及单元式方式。日本经济力量强大,钢产量大,质量可靠,施工方便快速,价格较便宜,建造成的住宅整体造价与混凝土结构相近或更低,因此轻钢结构占工业化住宅的80%。

在日本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三十年间,住宅产业造就了一大批成功的大企业集团。这些企业既有综合性、一体化生产经营的住宅产业集团,也有大规模生产某种制品的专业化大企业。由于这些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发展,使日本的住宅产业呈现出社会化,工业化大生产的高水平、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综合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格局。

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标志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经济;产业化

1 传统建筑经济体系的瓶颈

粗放型经济体是传统的建筑产业难以回避的评价,尽管依靠“类资源性产业”的先天优势能够保证相当可观的利润收益,但随着原材料成本、人力劳动资源成本和消费者实际需求等多方面压力的日益加剧,如何在利润维持的基础上满足业主的生活需求,成了建筑经济产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要解决质量和利润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内部找原因,从产业性状上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到有效的改善方案。

住宅建筑所面向的是广大购房业主,其切身生活需求应该放在第一位,因此满足消费者需求应该放在住宅建筑在设计和建造的首位。所以产业化是必经之路,也只有产业化道路,才能促进整个经济体系的良性运转,摆脱粗放型生产行业的帽子,将先进的制造技术、管理经验、设计理念融入到产业链中。

2 住宅产业化

在住宅产业化概念提出伊始,住宅领域产业化是其全部含义,但随着建筑行业经济体的逐渐完善,包括住宅物业等周边用途产业也被包含在内,基于这个概念,住宅产业化所包含的要素应该有以下两点。

(1)建筑标准化

所谓住宅建筑标准化,主要是从建筑结构形式层面上说的,就目前的住宅建筑来看,小区户型的单元化格局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不同开发商根据自身产品定位、建筑工程成本利用率等因素,进行最合适户型结构的开发,从而实现设计、施工、销售、物业一体化的经营结构,在一套成熟的建筑结构模板下进行项目开发,在土地面积、居住环境、建造成本、管理成效等方面进行最优化的调整,从而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标准化运作,这样不管是设计周期、建造材料损耗还是业主入住后的长期维护都能够实现标准化。

(2)住宅建筑工业化

住宅工业化要深层次聚合资本、技术和劳动力,提供一套完整的产品和服务。在这方面,我国目前的住宅部品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系列化、规模化生产体系尚未形成。住宅部品的配套性、通用性差、生产规模小,特别是规范住宅部品生产的模数协调工作滞后,阻碍了住宅标准化、通用化住宅部品体系的形成。近年来,住宅销售后的物业管理、环境配套设施等问题成为焦点,这其实就是住宅工业化体系不完善的标志,在整个建筑经济体系中,这是硬伤。

(3)现代化的住宅产业

现代化住宅产业要求住宅产业利用先进科技完成住宅建筑设计上的标准化和生产制造上的工业化,集中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更高阶段。

3 住宅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1)危机意识不足

在整个建筑经济体系中,首当其冲的是房地产开发商,从住宅定位到设计理念,直至建筑风格和后期管理,开发商都起到决策作用。而经历了房价的高速攀升之后,对于建筑品质的追求在很多开发商心目中已经并不放在第一位。只要能中标地块就不会没有利润的楼市观点也影响着住宅产业化的进程,也就是说,从利益追求的角度说,目前的行业氛围尚不能给相关企业带来危机意识。产业化竞争的格局并没有形成。

(2)市场态度不够强硬

由于目前的商品住宅多为期房销售,消费者对于成品房屋的要求仍比较懵懂,对于高科技住宅的认可度不够,同时住宅周边环境配套,后期物业管理方面提出的要求也很少,往往是针对住宅谈住宅,并没有将自身需求上升到更为全面的层次,但这同时也带来另一个问题,这所有的不重视都是产生于购房阶段,入住之后以上的硬性需求仍然存在,这就导致入住后的诸多不满。

4 住宅产业化的现实措施

(1)整合资源以提高专业化水平

作为住宅产业的最终商品,商品住宅的标准化依旧是住宅产业化首先要提到的,按照住宅的建造和使用过程,前后延伸,并辐射带动相关产业,从而形成产业链条。在整个住宅产业链体系中,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原材料及设备与部品供应商是产业链的主要成员,供应链中的各成员通过土地获取、规划及设计、工程施工、建材生产、销售、物业管理六个环节,完成住宅开发建设的整个流程。

(2)房产企业规划设计能力的提升

规划设计环节在住宅开发建设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七成建造成本都取决于规划设计环节。但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规划设计一般由设计院负责,自身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不足,由此导致整个行业的粗放型竞争态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设计院没有直接面向客户,规划设计与客户需求之间增加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这一信息交换中介,导致住宅产品设计与客户需求、部品制造、现场建造和售后服务的产品全寿命过程相脱节,设计周期长且质量低,变更签证比例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不同房地产企业的要求不同,设计院本身较难实现住宅设计标准化,住宅产业化程度必然受到影响,不能实现住宅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因此而降低。

(3)精装修住宅模式的推广

精装修住宅的概念直到近两年才在我们的房产市场中出现,而且尽管宣传不断,推行起来仍然困难重重,但欣慰的是随着政府政策的鼓励和市场认可度的逐渐提高,精装修住宅的上升势头依旧值得期待。

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标志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建筑;应用;体系;

0.引言

当前,对建筑行业来说,尽到低碳减排这个责任与义务最重要的是加快建立“以低排放为特征的建筑体系”,这个体系应从建设的全寿命周期为出发点,着眼于每个生产环节和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的持续发展模式。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提到节能减排的时候,他认为要树立两个方面的理念:一是提高住宅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约;二是从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和拆除再利用全过程和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综合考虑建筑节能。本文从第二个理念看两种住宅体系的应用与前景展开探讨。

1.被动式住宅建造体系

1.1概念简述

被动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著名金融中心城市法兰克福。这类住宅主要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做法(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太阳能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应的能源,即便是需要提供其他能源,也尽量采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000座被动式住宅,其中德国已经建设4000―6000座单元住房。

1.2应用前景

英国最早的“零能耗”住宅---贝京顿居住小区,这个小区的建造始终贯穿着被动式住宅的设计理念,为人们的居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

地处北欧的瑞典在马尔默市建设了闻名于世的“Bo01住宅示范区”。这个小区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幅度地降低了碳排放量。其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提高住宅围护结构的节能降耗效果,增加保温隔热层厚度;增加外窗遮阳设备;利用自然通风和新风系统,置换室内空气;建设2兆瓦风力发电站,可满足小区99%的用电需求;安装12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140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可满足小区1%的用电需求;利用地源热泵解决冬季供热、夏季制冷问题,可满足小区85%的供热需求、100%的供冷需求。被动式住宅的通用技术在这里集成整合,发挥得淋漓尽致。

1.3我国被动式住宅技术的应用

国外被动式住宅主要是多层建筑,而国内建筑的住宅大部分的是高层,如何将被动式住宅的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是我们设计阶段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目前看来,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加厚外墙屋面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层厚度,尤其在北方地区可采用150厘米的聚氨酯材料;采用三层玻璃的节能窗,增加外窗的气密性和绝热性;严格控制窗墙比,北向窗户开窗宽度满足采光低限为宜,南向窗户避免设计飘窗和落地窗,南向大玻璃窗下一定要留出30厘米 40厘米的低窗台,以便安装散热器,有利于加热从窗户渗透进来的冷空气。这三点是建立被动式住宅的先决条件,可一步达到节能75%以上的要求。

此外,还可在外窗增设遮阳设施。北方地区宜采用带保温材料的铝合金百叶卷帘或木制百叶窗;采用高效采暖末端设备,并实现分户计量控制,应季应时调节室内温度;增加新风置换系统,采用可进行热交换的新风设备;采用太阳能分户供热水或集中供热水系统,节约用电,减少燃气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采用光伏电池供电系统,解决高层公共区的照明和室外环境照明;采用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技术,节约用水;采用垃圾生化处理技术,实现垃圾就地减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当然,我们都知道建造这样的住宅成本会比普通住宅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德国,“被动式房屋”的建筑成本仅比传统房屋高出5%-7%。从住宅的全寿命周期来看,被动式住宅后期所节约的能源与减少的碳排放量均大大优于普通住宅。因此,在经济发达或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建设“被动式高层住宅”是完全可能做到的。

2.工业化住宅体系

2.1 概念简述

对于工业化住宅的解释,最通常的说法是:“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以先进的、集中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代替过去分散的、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建造的住宅。工业化住宅的标志是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按照这样的定义,那么,早在1956年,我们国家就已提出过:“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开展建筑结构和配件的标准化工作”,“积极实行工厂化、机械化施工”。这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提到并引以为诟病的计划经济下的大板建筑方式。(技术不过关,渗漏严重,外观单一。)

近年来,建筑业热议的自然不是此类工业化住宅,是指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PC结构)技术,将各种建筑组成部分梁、楼板、楼梯、外墙、阳台等在工厂预先按标准生产完毕后,拉到现场吊装完成。一般只需要两步:第一步,在施工现场建好住宅的“支撑结构”,如地基、框架、地下室等;第二步,安装“填充结构”,如预制屋面、阳台、厨卫、楼梯等,施工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设计图纸,按照设计图纸,拼装这些预制件。

2.2工业化住宅的优势与缺陷

首先,对消费者而言,工业化住宅的质量将大幅提高。传统方式靠手工搭模板,现场浇注混凝土,由于实际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现场监管不到位,施工偏差往往以厘米计算。而工业化住宅的大部分砼构件都在工厂机械化生产,现场施工偏差仅以毫米计。特别是外墙与窗框的整体预制,墙与屋面的节点交接处理,使得房屋整体性和密闭性加强,住宅常见的渗漏问题将得到很大改善。

其次,对环境而言从建筑到使用的整个建筑周期,相对于普通住宅更节能,更环保。工业化住宅施工过程可节水60%,减少建筑垃圾80%。施工现场干净整洁。门窗和墙体的密闭性带来住宅在使用过程中冬季的采暖和夏季制冷效率的提高;房屋的使用寿命也大大增加,这就是大家公认的“提高住宅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约”。

第三,对企业而言,施工周期大大缩短,大部分砼构件均提前设计,并在工厂制造和养护,具备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迅速满足市场需求,带来更快的资金周转速度与更大的利润空间。

工业化住宅无疑是一种符合当前地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型建筑形态,但就目前发展和应用现状看来,情形并不乐观。当然,工业化住宅预制技术本身也具有建筑造型单一平庸,无法后期更改建筑结构的问题,不过面对中国庞大的房产需求,这些不足以成为推广工业化住宅的阻碍。

面对工业化住宅产品,地产商的态度比较一致:认同这种开发模式的先进性,同时又明确表示短期内不参与类似项目。原因集中在两点:一、成本过高。住宅产业化的成本和规模化经营程度相关联,在推行之初以及规模较小时,缺乏成熟的技术体系、施工人员,完善的技术标准,相关配套产业还也没有跟上。如果是某个公司独立承担整个产业链的研发与规划,成本难以估量。它只能适用于跨区域发展的大开发商;第二,更重要的是政策支持不够,仅靠单个企业的力量很难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需要政府及其他企业共同参与。

3.结束语

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标志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经济;住宅产业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我们所说的住宅产业化有些类似于工业化流程,就是对住宅的生产及用户的供应等实现工业化,住宅的生产就像是工厂中流水线的 生产一样,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生产的成本,而且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的认可度。所以实现住宅产业的标准化的关键就在于实现住宅成品的标准化。

1 传统建筑经济体系的瓶颈

对于传统的建筑产业来说,我们认为它属于粗放型的经济体制,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它主要是依靠了类似资源性产业的优势来保证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材料成本及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新型消费者的需求等多方面的现实因素都使得建筑行业不得不做出一定的改变,而如何能够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也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前建筑行业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就是质量和利润之间如何保持最佳的平衡关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建筑行业内部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制约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并寻求最佳的解决方式。

住宅建筑行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发展空间,就必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我们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及建造的过程中都必须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为了达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借鉴汽车行业的经验,从汽车的销售到汽车的保养和维修,都是一条龙服务的,这样就与消费者想要高质量的服务还不想花费太多时间的消费需求相一致了,住宅建筑行业和汽车制造业在这方面虽然是相似的,但是住宅建筑的消费使用周期更加的长,这就需要住宅建筑行业对消费者的服务要更加的全面到位。只有实现住宅建筑产业化才可以改变过去的发展状态,更加的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促进住宅建筑行业良性的发展,使更多科学的先进的生产技术融入其中。

2 住宅产业化

在住宅产业化概念提出伊始,住宅领域产业化是其全部含义,但随着建筑行业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包括住宅物业等周边用途产业也被包含在内,基于这个概念,住宅产业化所包含的要素应该有以下两点。(1)建筑标准化:所谓住宅建筑标准化,主要是从建筑结构形式层面上说的,就目前的住宅建筑来看,小区户型的单元化格局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不同开发商根据自身产品定位、建筑工程成本利用率等因素,进行最合适户型结构的开发,从而实现设计、施工、销售、物业一体化的经营结构,在一套成熟的建筑结构模板下进行项目开发,在土地面积、居住环境、建造成本、管理成效等方面进行最优化的调整,从而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标准化运作,这样不管是设计周期、建造材料损耗还是业主入住后的长期维护都能够实现标准化。(2)住宅建筑工业化:住宅工业化要深层次聚合资本、技术和劳动力,提供一套完整的产品和服务。在这方面,我国目前的住宅部品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系列化、规模化生产体系尚未形成。住宅部品的配套性、通用性差、生产规模小,特别是规范住宅部品生产的模数协调工作滞后,阻碍了住宅标准化、通用化住宅部品体系的形成。近年来,住宅销售后的物业管理、环境配套设施等问题成为焦点,这其实就是住宅工业化体系不完善的标志,在整个建筑经济体系中,这是硬伤。

3 住宅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首先是危机意识不足。在整个的建筑行业经济体系中,开发商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从住宅设计到施工到后期的管理,开发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决策作用。随着我国住房价格的提高,使得开发商把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放在了主要的位置上,把住宅建筑的质量及品味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开发商普遍的认为只要有块地建造成住宅就不会没有钱可赚,就是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使得建筑行业呈现了一种畸形的发展。开发商不计任何后果就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使得住宅建筑行业产业化没有可以实现的环境。其次,市场态度上的软弱。我国建筑行业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的住宅都是以期房进行销售的,而消费者由于已经习惯了这种消费模式所以对于成品房的需求不是很强烈,对于住宅环境及配套的设施,物业的管理等在购房阶段考虑的比较少,只是满足自己最低的居住要求即可,但是在消费者入住以后,随着时间的增长考虑的问题就相对的比较多了,容易产生很多的不满。

4 住宅产业化的现实措施

4.1 整合资源以提高专业化水平

作为住宅产业的最终商品,商品住宅的标准化依旧是住宅产业化首先要提到的,按照住宅的建造和使用过程,前后延伸,并辐射带动相关产业,从而形成产业链条。在整个住宅产业链体系中,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原材料及设备与部品供应商是产业链的主要成员,供应链中的各成员通过土地获取、规划及设计、工程施工、建材生产、销售、物业管理六个环节,完成住宅开发建设的整个流程。随着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房地产企业着重加强产业链的集成管理优势已是大势所趋,这样才能培养并保留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而将其他功能借助于整合外部最优秀的资源予以实现。将有更多企业在房地产某个子行业或细分市场上集中力量,确立和加强自己的细分优势,在细分市场取得胜利。

4.2 房产企业规划设计能力的提升

规划设计环节在住宅开发建设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七成建造成本都取决于规划设计环节。但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规划设计一般由设计院负责,自身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不足,由此导致整个行业的粗放型竞争态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设计院没有直接面向客户,规划设计与客户需求之间增加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这一信息交换中介,导致住宅产品设计与客户需求、部品制造、现场建造和售后服务的产品全寿命过程相脱节,设计周期长且质量低,变更签证比例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不同房地产企业的要求不同,设计院本身较难实现住宅设计标准化,住宅产业化程度必然受到影响,不能实现住宅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因此而降低。

4.3 最近这几年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了,精装修的概念就产生了。随着时间的增长,对于精装修住宅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的增加,政府部门也在大力支持精装修住宅的推广,同时精装修住宅也获得了很高的市场认可度,其发展势头是十分好的。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住宅产业化对于建筑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住宅有效供给的影响也是十分大的。我们要想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唯一的办法。所以我们应该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传统的住宅建筑模式向高科技,无污染,低消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转变,这也是保证建筑经济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忠富.住宅产业化论:住宅产业化的经济、技术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娄乃琳.中国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的实施与发展[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01).

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标志范文第7篇

Abstract: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eel structure in the civil construction.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steel in civil construction, and then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focus and the new steel structure of the steel structure in the civil construction on the residential system, and finally discussed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design of civil steel structures.

中图分类号:TU3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需求的持续高涨,2010年钢产量超过6亿吨,占全球产量的将近一半。我国钢产量的快速增长和绝对优势为我国钢结构建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在国外,20世纪初期钢结构已经在建筑行业中广泛应用,陆续出现了钢结构工业和民用建筑。60年代国外钢结构建筑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结构体系。在80年代左右,由于环保意识的加强和木材短缺等因素,美国、日本、澳洲等发达国家,工业化钢结构产品开始向个性化、高环境质量的工业化方向发展。其中代表性的有意大利的BASIS工业化建筑体系和日本积水房屋株式会社的预制装配化钢结构。90年代后,钢结构的建筑逐渐从数量的发展向提高质量的方向过渡。许多国外发达国家积极推动预制装配化钢结构的发展,通过各种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和控制钢结构建筑的质量,解决钢结构建筑中所遇到的质量问题。美国、瑞典、日本等国家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已占钢材产量的30%以上,钢结构建筑面积已占到总建筑面积的40%以上。目前国外钢结构建筑工业化程度己经从工业化专用体系走向了通用体系,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的主导建筑结构。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我国,钢结构工程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早在公元一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成功的建造了一些铁链桥,近代又建造了一些拱桥、跨度较大的铁链桥和一些铁塔。近百年来,在我国各地也出现了少量的工业建筑钢结构和铁路、公路桥梁结构。近年来,国内一线城市相继建起了很多高层钢结构建筑,同时,各地还大规模的兴建了单层或二、三层的轻钢结构建筑。建筑钢结构出现了规模更大、技术更新的局面,充分展现了钢结构建筑以高技派的手法带来现代生活的新气息。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大量新型建筑层出不穷,钢结构建筑将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我国钢结构建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逐渐减小。

1.钢结构在民用建筑上的推广:

钢材用于民用建筑,具有良好的综合指标,原因如下:1)钢材是轻质高强材料,达到同样强度时,钢构件的截面尺寸相对较小,所占建筑面积较小,相对建筑的使用面积会增加,这对于“黄金地段”很重要。2)钢材的轻质使得结构的自重会有所降低,对地基的压力相对减小,节省地基造价。3)钢结构建筑的施工速度快,可使建筑很快投入使用,这在时间就是效益的现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最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研制出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以加强钢材的防腐性能,提高钢的耐火极限(也有通过改善钢自身的组成,来提高这些性能)。以上这些对推动钢结构在民用建筑上的发展起到有利作用。

此外,钢结构用于民用建筑还有以下优势:

l)钢结构的塑性和韧性好,合理设计后,会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以保证“大震不倒、小震不坏、中震可修”,这对于以人为本的民用建筑,至关重要。

2)采用钢结构,可建成造型新颖别致的建筑。由于钢材良好的性能,使得其既可很大程度的发挥建筑师的创造灵感,又可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使用和建筑美观的要求。位于江苏涟水体育馆是涟水县的主要体育之一,包括一个主馆和两个副馆. 该体育馆采用国际上最新的钢结构技术并采用穹顶结构, 优美的圆弧外形象征着颗颗明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采用钢材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现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却不忘对自然的保护和对能源的节约,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钢材属“环保、节能、产品化材料”,钢结构为“绿色建筑”,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同时,钢结构在民用建筑上的推广已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这也会对我国建筑、冶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2 钢结构在民用建筑上的发展重点

钢结构用于民用建筑,主要发挥它的轻质高强以及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同时兼顾到其利于产品化、机械化。故钢结构主要用于民用建筑以下几个方面:

2.1 单层民用钢结构。此类型多为大跨度的公共建筑,采用钢结构不但可提供较大的空间、较美的造型,还为其改建和扩建提供方便。如单层钢结构的网架不但很容易跨越大空间,而且其经济性、安全性较好,适应性很强,制作、安装方便,设计、计算简便,网壳可设计成风格多变,立体美观的各种大跨度建筑。我国在这方面已有大量工程实例。

2.2 高层钢结构。高层建筑高度较高,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但向上运送混凝土不方便,而且庞大的躯体使得下部地基承受巨大压力,这就迫切需求钢结构这种轻质高强的材料。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时,构件并不是全部采用钢材,而多为混合结构,即下部可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或组合结构,而上部一般都为钢结构。某科技大楼东西长达62 m,南北宽达28.5 m,共计12层。其工程结构形式采用筏板式基础的高层钢结构,且钢柱底部与基础柱脚连接采用外包方式。

2.3 中低层民用建筑。该类型多为民用住宅,层数一般在 3 层到10 层之间。我国钢结构在中低层民用建筑,特别是住宅中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

3.新型钢结构民用住宅体系

3.1 交错桁架钢结构住宅体系

交错桁架钢结构住宅体系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己有不少应用,但在我国,只有1999 年上海北蔡,防水材料厂(上海现代房地产公司) 造了一个5 层的住宅示范房,从理论上及计算上均没有充分发挥交错桁架的优势,作法比较粗糙,工程做得不够理想。

3.2防屈曲支撑框架体系

防屈曲支撑一般包括核心单元、无黏结膨胀材料和屈曲约束单元3部分,核心单元和屈曲约束单元之间由无黏结膨胀材料(如橡胶、聚乙烯、硅胶、乳胶等)和间隙隔开。屈曲约束单元通常由砂浆或混凝土和中空钢套管组成;核心单元又可分为约束屈服段(核心段)、约束非屈服段(过渡段)、无约束非屈服段(连接段) 3 部分。

3.3开竖缝钢板剪力墙体系

受混凝土开缝剪力墙的启示,钢板剪力墙也有带竖缝的形式。开竖缝剪力墙的构造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调整竖缝的间距、长度等,可以方便地改变单个墙体的强度和刚度;钢板只与梁连接,对柱不产生附加弯矩。通过低周反复试验研究,可以知道这种新型抗侧力体系符合强柱弱梁的抗震理念,塑性和滞回性能较好。课题组在试验中也发现,螺栓的滑移会产生很大的声音。因此,避免螺栓的过早滑移,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4.民用钢结构设计中的难点

对于用材已选定为钢材的建筑,设计中首要的,也是关键的,便是结构体系的选型。结构体系选择的是否合适,不仅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还关系到建筑整体造型的美观和其功能的完美实现。一般,对于一个设计,可选用的结构体系有很多种,而每种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受各种条件影响,影响的情况非常复杂,再加上实际情况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不但使钢结构体系难于选择,更使结构体系的规范化难上加难。钢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便是节点形式的选择。钢结构中每种体系可备选用的节点形式都很多,而且还在不断推陈出新,日益向“两高一强发展”,即:1)安全储备越来越高;2)可欣赏性和艺术性越来越强;3)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合理的节点体系,不但要使建筑能够结构安全、施工便利,还要做到造型美观、维护方便。目前所采用的节点形式,通常不能保证在某一条件下,各项因素都最优,需根据实际条件,有所选择,来强化某一方面,而弱化另一方面,从而选出最佳形式。

由上可知,民用钢结构设计中的两大难点为结构体系的选型和节点形式的选择,同时,它们也是设计中的重点。当前,对于这两方面问题,研究者和设计者产生了矛盾。研究者鉴于问题的复杂,多采用从形式到条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即研究每种形式(这里形式指结构体系或节点形式)的最佳适用条件,其结果往往导致多种形式有相同或相近的适用条件。而从事实际工程的设计者,则希望从条件到形式,即找到一种规则,使得在给定一些条件后,便可得到对应的最佳形式或得到可选形式的优劣顺序,从而简化设计工作。

这种矛盾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钢结构在我国民用建筑上的发展。这种情况已经引起很多相关人士的重视,并逐步开展一定的研究。

5.小结

钢结构民用建筑结构体系在我国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国家政策的导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提出的要求等不仅仅为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本着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些机遇和挑战,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推动我国的住宅建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标志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施工现场优化管理必要性方法

Abstract: The level of on-sit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e most embodies the level of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in order to boost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across an enterprise,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on-site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site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site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methods.

Keywords: construction companies, construction site,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the need for method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优化管理(Optimal Management)是指企业管理者在特定环境下,对内部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选择优良组合,以便实现确定目标的实施过程。它是人本管理,其有效性集中体现在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合乎需求的产出,获得最佳的效率和效益。优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内部人员理念、组织结构、产品需求、资源利用、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从而,为实现企业确定的目标服务起到保证作用。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 它也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建筑企业现场管理水平, 最能体现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 要想把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搞上去, 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

一、建筑企业施工现场优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般来讲,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是解放生产力的需要。建筑施工现场是建筑工人直接从事施工活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场所,它是生产力的载体。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建筑产品必须通过施工建造起来,即企业投入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只有在施工现场优化组合后才能转换为生产力。建筑产品施工进度的快慢、质量的优劣、成本的高低、效益的好坏,都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息息相关。有些施工单位现场管理混乱、施工无计划、操作无标准、规章制度不执行、有人不干活、有活无人干, 材料、工具、设备到处乱堆乱放。浪费惊人,现场环境非常的脏、乱、差。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些情况严重地制约了建筑企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只有重视优化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总体来说,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飞速发展,高层、大跨度、复杂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在建筑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并得到了推广应用。建筑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现场施工如何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已成为建筑企业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筑企业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就必须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是专业化、协作化。现代化人生产,要求整个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管理只有按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严格的规章制度及管理程序,才能保证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才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

据悉,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小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向市场提供质量好、造价和工期合理的建筑产品,而这种产品是在施工现场建造出来的,就必须靠施工现场管理来保证其质量。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筑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当前。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用户招标时,在审查完施工企业的资质条件并通过后,主要考察的是建筑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的条件和管理水平能否保证施工质量,是否具备履约能力。因此。施工现场也代表企业的形象。只有狠抓现场管理,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建筑企业施工现场优化管理方法

1、健全施工项目的现场组织机构管理

施工项目现场组织机构管理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是局部与整体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 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在推行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

2、把握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 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 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 编写质量手册, 制定质量方针、技术目标, 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2)人、材、机的控制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 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 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 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增加人的责任感,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显然在施工项目中, 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举足轻重的。

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 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记录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监督、奖惩分明,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并注重强化机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用、维护、保养严格按规程办事;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的施工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