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

一、营造创新的气氛和环境

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例如兴趣、快乐等能够积极促进认知行为的发生,这是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从教学过程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意识可以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形成心理相容、合作交往的良好课堂气氛得到有效地激发。也就是说,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潜能的发展的过程中,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从而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进行。

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压抑得以消除、心理障碍和畏惧得以剔除,让学生和教师交谈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使一种宽容的环境被营造出来。因而,教师要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至真至善,为学生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从而为学生创造出自由创造的天地。如此这般,学生才敢于并愿意与老师接近,积极主动回答讨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勇于表现出自己的想法。

二、激发和培育好奇心

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也就是学习动机,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虽然在缺乏动机的情况下,有意义的学习也可发生,但是动机有助于学生的进展却是不争的事实。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推进学习的进程,必须要开发和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从而使特定的学习情境创设出来。以《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法则》这一课为例,有一位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本在讲解这一问题时是将除数变成整数,然而,通过将被除数变成整数然后再对除数的小数点进行移动,计算出来的劫夺是一样的,他将这一问题提出来。在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严禁说“课本上是怎么教你就怎么学,怎么这么多问题?!”等类似的话或表示出类似的态度。我们应该首先对这种孩子乐于思考、善于发现的行为和意识进行鼓励,然后再出一道除数小数位数比被除数小数位数多的问题,例如25.2÷3.15,然后让同学们采取两种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使学生们从实践中发现课本上的方法要比这位学生提出的方法简单。采取这种方法,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习动机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质疑习惯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认知冲突得以引发,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唤起,从而促使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必须创设出问题情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表示过。所以说,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是以“质疑”为前提的。通常,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和问题出现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往往会激发学生对问题和疑惑主动探究的心理欲望,不可否认,这种心态能够促进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举例以说明,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笔者首先拿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形,让学生以其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对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同学将两个图形重合起来采用割补法进行比较,有的同学一平方里面的单位进行测量,……,甚至很多方法教师都没有想到。首先教师应该对这些方法进行可定,然后提出了如果要测量例如学校的操场、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等更大的物体的面积,这些方法还适用吗?这时便引发了学生更加深刻的思考,如何才能计算更大物体的面积能?使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被激发出来。

四、激活思维,鼓励求新

教师要善于挖掘问题的多样性,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想别人没想到的方法,找别人没找到的窍门,让学生从求异思维中进一步了解事物。创设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营造出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极大地激发。如学完“三角形的分类”后,教师举起合着三角形的课本,使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顶角,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的是直角或钝角时,学生很容易地判断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而当露出的是锐角时,学生就难于确定。这里教师问:为什么难于确定?学生说出了理由,教师给予肯定。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话,那它是锐角三角形”,理由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因此底角只能是锐角,现在它的顶角是锐角,所以说它是锐角三角形。教师当场表扬了他。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而且鼓励了学生的大胆猜测,求异,培养了创新能力。

五、提供动手机会和空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而他们的思维很大部分是从实践中得来。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在帮助建立一些抽象概念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教具,让他们自己去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做一做。通过手、口、眼、耳等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在实践中形成巩固的条件反向。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预先准备好的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进行剪剪,拼拼,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计算公式。学生基本上能用两个全等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计算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能否有其它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诱导,有的学生用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有的用一个梯形沿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来推导;有的用一个梯形沿底边上的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来推导;有的用一个梯形沿一个腰的中点与另一个腰的一个顶点剪开,拼成一个三角形来推导;有的用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来推导……经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心理品质。这样不仅有利于打破学生思维定势,消除学生的惰性心理,而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常玉.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3):161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35―01

幼儿的创新意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更是一种社会化的产物。任何一个幼儿,只要发育健康,都会具有对大千世界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为满足这种好奇心进行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从这一角度讲,可以说创新是人的一种天赋。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续,完全取决于幼儿教育过程中所受到的训练、熏陶与鼓励。从某种角度讲,在人的发展中,幼儿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指向的鲜明性的强弱,以及创新能力的大小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幼儿早期教育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对幼儿创新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已成为幼教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进行创新教育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任务

前面提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赋。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指向的鲜明性的强弱,以及创新能力的大小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幼儿早期教育作用的结果。

我国幼教工作经过20多年的改革,虽变化很大,但严格来说,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培养目标等关键问题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教师比较一致的做法是简单的禁止和否定。“不行”、“不对”、“错了”、“死脑筋”、“笨孩子”等等的语言不绝于耳。幼儿的好奇心、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对未来的幻想与憧憬,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等,都在这一次次声色俱厉的判定声中慢慢消失与泯灭了。在这样的氛围中,是不可能培养出幼儿的创新精神,幼儿也是不可能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创新所需要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家庭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启蒙之地

家庭教育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浓厚的影响和渗透作用。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基础和条件。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发展。因此,每个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主动调整家庭教育的目标,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并以自身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行为去支持、配合、鼓励、激励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实践证明,父母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会对孩子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欲望的培养起巨大的榜样作用,父母的创新意识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都会感染和带动孩子。

三、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主阵地

有研究显示,幼儿的“心理自由”是创新意识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应树立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形成整个幼儿园宽松、活泼的园风和人际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土壤”、“气候”。所以,把创设幼儿“心理自由”作为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核心,摒弃一些传统幼儿教育中条条框框的束缚,营造适宜于幼儿轻松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幼儿园应根据基础建设、师资力量、经费投入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因材施教,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力度,创造形式多样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层次等,以满足幼儿多种多样的需求,促进幼儿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在教育内容上,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有较大的学习选择权;在时间上,有较多的时间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思考、感触、体验;在教学方法上,把启发式、诱引式、导学式、开动式等贯穿其中;在教育环境上,要创建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氛围,组织各种娱乐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参加。同时,对那些思维反应慢、生理上有缺陷的幼儿,要在人格上平等对待,为他们配备导师,积极鼓励他们融入群体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1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同志对创新的评价。时代呼唤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必须满足时展的需求。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而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最基本的素质。中学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承担着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素质基础的重任。为适应时代要求,中学物理教育的中心应转移到为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方面,在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物理思想及基本科学精神上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现代化社会中生存,以及在进一步接受高等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本文结合中学物理课程教学,对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进行相关论述。

2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针对中学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本节从批判性思维培养、合作性学习方式、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实验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相应的论述。

2.1 批判性思维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以高标准自觉清晰地审查和监控思维诸要素的过程,以区分特定思维的好坏优劣,并着重指出、分析和纠正其中的缺陷,从而达到改进创新的目的,故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1]。批判性思维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经训练自然具有,批判性思维需要审慎持续地引导、示范与练习才会获得,而初中物理课程,无疑是一个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美国明确将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作为其中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虽然也认识到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但其在作为批判性思维培养重要载体的中学物理教材中的设置却显得含蓄、隐性以及不尽合理,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批判性思维培养也缺乏足够有效的实践探索。可以进一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概念分析、定理定律与公式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在错误评价和方案评价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容易混淆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成概念辨析题,让学生经常性地辨析易混淆的知识点,不断地分析比对,促进学生掌握辨析的方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态度。还可以根据物理课程中一些定律的适用条件来引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关于欧姆定律,可以向学生发问:“把100 V的电压加在一段导体上,测得通过电流为5 A。若之后改为50 V的电压加在这导体上,测得的电流是多少?”学生回答是2.5 A。进一步提出:“是不是一定精确为2.5 A?”最后给学生指出:实际上不一定,因为通电后导体会发热,会有温度的改变,这会导致导体电阻阻值的变化,故而导致测得的电流不精确为2.5 A。

2.2 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与能力

合作创新是现在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种实现形式。“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世界上著名的创新工程无不是世界上各国、各个学科的科学家通过合作创新研究、通力合作才达到的举世瞩目的成果。我国也非常重视合作创新计划,如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4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协同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入和加强合作性学习方式,课程教学中适当采用分组合作互动学习的方式完成课堂的教学[2]。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彼此相互指导、相互学习。让学生去认识不同的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从而使合作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交流与碰撞,可以激发出更多、更新颖的观点,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合作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学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让每个小组不同成员分别研究其中某个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再通过相互讨论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解,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得到加强,合作协同学习与协同创新能力也得到一定的锻炼。

2.3 重视猜想与假设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创新的源泉,合理、科学的猜想是科学发现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假设是为了给猜想提供一个可供实践和验证的客观条件,使最初的猜想有一个可供验证的依据。具体地说,它就是猜想的深入[3]。正因为有了各种假设,才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无限渴望和一究到底的积极性。同时,假设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广阔空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舞台。在学生探索未知知识领域时,在已有知识事实的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猜想与假设一旦能得到实验结果的支持,它就成为科学结论。故通过猜想能切实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猜想与假设,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经验跟探索物理规律结合起来,提出猜想与假设。如在介绍重力时,可以假设:一旦人失去了重力会怎么样?如果任何物体都失去了重力的话,会导致什么后果?通过一系列的假设,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运用类比联想、类比推理、逆向思维等各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如在讲授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因素的关系时,可以先假设许多人过隧道,什么因素能影响人的顺利通过?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结论:隧道的长度、宽度及隧道是否平坦等因素。通过类比把导体看作隧道,自由电荷比作人,让学生猜想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因素的关系。教师应从多方面创造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的有利条件,进而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2.4 加强实验对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许多物理学的猜想与假设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可以说实验是创新实现的主要手段[4]。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一方面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都得到初步的锻炼。而敏锐的观察、熟练的操作又是创造性思维得以产生的基础。故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对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设计中,既要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更应从实践与思维、动手与动脑的相互联系来认识实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作用。

应着重从3个方面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1)做好演示性的实验,使之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改进实验,优化创新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通过实验中的“败笔”,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需要测量某一盐水的密度,要求尽可能得出精确值,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可能会有两种实验方案提出:

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重量m;2)用量筒量出100 ml盐水,倒入烧杯中;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重量M;4)计算出盐水密度。

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已有盐水的总重量M;2)从烧杯中倒出100 ml盐水;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重量m;4)计算出盐水密度。

显然通过这两个物理实验都能求出盐水的密度,但从精确度上来说,两者是有差别的:方案二比方案一更准确。玻璃对盐水来说是浸润的,方案一中一部分盐水附在量筒壁上,没有倒入烧杯中,导致烧杯中盐水重量的减少;而方案二巧妙地回避了这一问题。故通过加强实验特别是学生自主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3 小结

中学物理作为中学生学习的一门主要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中学物理的学科特点,对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指出应该加强从包括批判性思维培养、合作性学习方式、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实验等在内的4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程轶峰.初中物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及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周春宝.初中物理探究学习过程性评价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1.中学美术教学的状况

自从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策略以来,各教育机构都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现阶段,我国中学美术教学在国家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极力改进美术教学的总体质量。从其教学成果来看,在现代中学教育体系发展的带动下,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一些最基本的美术技能以及美术知识。我国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教师试图通过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法来推进中学美术教学,将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放在了首位,忽视了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审美以及兴趣的培养,这就给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埋下了隐患。

2.中学美术教学的实效及其局限性

通过对我国过去一段时期以及当前中学美术教学状况的分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虽然中学美术教学的成绩较以往有所改善,但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美术专业教师传承知识本身的同时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环节,这样就导致中学美术教学中艺术灵魂的缺失,换句话说,就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模式不能吸引学生来投入地学习美术艺术,而仅仅是泛泛了解美术。这对于我国整个教学体系的完整构建极为不利,同时,也无益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二、中学美术教学需要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渲染

艺术素养并非人人都具备,同样,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强弱也因人而异,因此,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一方,专业的美术教师要能够用自身的艺术素养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艺术本身的兴趣,进而才能将美术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等内容更顺畅地传承给中学生。同时,在兴趣的导向下,中学生对于美术这门学科的认知也会有所提升,比以往更能融入美术的学习氛围中。

1.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1)中学专业教师美术艺术素养的提升

提升教师本身的美术艺术素养是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中学生的重要前提。在实践过程中,我国从事中学美术教学的专业美术教师在以往也做了诸多探索,深深意识到创新意识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与艺术理论的认知及其对美术艺术的鉴赏能力息息相关。有的美术教师尽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美术专业的知识点与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但由于其自身艺术素养的缺失,往往就会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一种枯燥、机械的印象,这对于日后教学十分不利。所以,作为美术学科的专业教师要首先从自身的教学能力、对美术艺术的鉴赏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来提升本身的美术艺术素养,进而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也能够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学生对美术学科有着强烈的兴趣

中学美术教师自身美术艺术素养的提升对于美术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也极为关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这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同样适用,教师要以兴趣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美术教学,并且将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与教学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知到美术这门艺术的灵性。中学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将来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生活中来看,艺术之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美,要想发掘并认知这种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小就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对美术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入,促使中学美术教学朝向素质化方向发展

在现代绘画艺术的领域中,很多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绘画艺术的同时,为了使得绘画创作更为完美,融入了很多国内外的新兴艺术风格,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特性,令作品活灵活现。从中学美术教学的角度来看,将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实质上就是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美术创作激情,教育学生不拘泥于形式,仔细体察自身对美术艺术的独特感觉,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每个人的艺术感觉可能都会有所不同。

三、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对于中学美术教学而言,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既不能忽视绘画艺术的创新性又不能过于强调美术艺术的创新,教师要能够把握其中的内涵价值所在。探究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十分重要,如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领悟到美术中的艺术内涵,那么现代中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就会理所当然地提升上来了。

1.现代绘画艺术及其创新意识

(1)现代绘画艺术概述

现代绘画艺术,顾名思义,就是在现代艺术氛围中滋生出来的绘画作品,而且,相对于传统的绘画艺术而言,现代绘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较为密切。通过对现代绘画艺术的观察可知,很多绘画艺术作品中都存在中西方美术艺术文化的影子,而且,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化的渲染,以及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得现代绘画艺术本身有着较为独特的味道,其中不乏一些创新的内容。绘画艺术创新,是绘画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个艺术家,他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绘画艺术风格也都不尽相同。

(2)现代绘画艺术的特征

从总体情况来看,现代绘画艺术有着几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便是现代绘画艺术中所潜藏的艺术精神以及创作理念几乎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美术艺术,这也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艺术者对于珍视现代美术艺术的态度。从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差别来看,后者忽略了对画面物体本身的形象性勾勒,转而表现绘画艺术所能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绝大多数艺术形式都是较为抽象且充满美感的,只不过人们对艺术本身的认知与领悟能力存在差别,所以,对同一艺术作品的感受就有所不同。

(3)探究现代绘画艺术领域中的创新意识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研究现代绘画艺术时,难免要关注它背后独特的创新意识。从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一个具备基本鉴赏能力的人,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创作者在绘画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创新意识。在现代绘画艺术的烘托下,将创作者的创新意识也传达出来了。事实上,现代绘画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又高于生活。一个致力于现代绘画艺术创作的文艺工作者往往会通过较为激烈的手段来强调艺术本身的独立性,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找寻艺术氛围中的片刻宁静。

2.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合

从教学实践过程来看,尽管了解到了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创新意识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中学生创新意识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从具体教学策略来看,中学美术教学与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融合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教育过程,教师通过对现代绘画作品内涵的解析,来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可能有的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的领悟能力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不断地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学会欣赏现代绘画艺术作品的演变过程,以及艺术家们在创作作品时的细节变化。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内容,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这门艺术的内涵价值、学好美术这门课程,并以此来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1)教师通过对现代绘画作品内涵的分析,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诸多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可以发现,绘画艺术大师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进行艺术创新,从一幅幅绘画作品中,便可以窥见艺术大师创作理念的变化以及创作风格的转变。创新,是艺术大师区别于普通画家最明显的一个特征。现代绘画艺术创作的思路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本身,而且,有很多艺术创新理念都是源自于中西方绘画艺术火花的碰撞,从而滋生出一个新的创意点,借助艺术大师之手,将创新的思维通过绘画艺术这一表达形式呈现给世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领悟,并要鼓励学生在创作个性化美术作品时,要能够将自己创新的内容融合在作品当中,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教师要提示学生,独立美术创作风格的形成是在具备一定美术技能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的。

(2)对学生进行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以此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与发展都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开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培养创新人才。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为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高等院校应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等院校积极实施创新教育,也是为了改革我国应试教育模式。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重视的知识教育,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知识接受者,学生是被动的在学习,失去了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高等院校创新教育实施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创新教育实施途径单一化

高等院校创新教育实施主要是通过开设创新教育课程,经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实施,实施途径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课程教授方法也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创新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虽然意识到当代经济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的,逐渐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大多数院校也开设与创新教育有关的课程,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倾向于应试教育,更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创新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没有建立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不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在校学生为了就业热衷于研究生考试、各种业务考证过程中,也不重视创新教育。

(三)创新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高等院校创新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但教学内容并没有及时更新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创新教育的内容必须要“新”,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设创新教育课程的高校,多数为选修课,课程类型较为单一,所使用的教材也是多年未更换,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高等院校创新教育多元化的实施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

学校应广泛地宣传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培养大学生积极探索创新的路径,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环境。学校应多开展培养创新能力的活动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比如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创新训练项目、各类学科技能竞赛等;为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也可以在校宣传栏中积极倡导学生追求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宣传些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事例,激励学生去学习和效仿。

(二)开展创新类竞赛和创新训练项目

开展创新类竞赛和创新训练项目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积极组织开展创新类竞赛和创新训练项目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类竞赛和项目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逐步能够建立起创新思维,掌握创新办法,拥有创新灵感,提高创新能力;学生在创新训练过程中不仅加深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吸收了很多非专业的知识。学生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而朝着多元化,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建立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一、激发意识,转变形式

意识作为实践的先决条件,对于实践的指引与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创新意识亦如此。但是,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仍旧存在教师权威思想等诸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因此,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摒弃阻碍因素,从创新意识的激发开始。具体来讲,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日常美术教学入手,在通过多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输送创新意识;也可通过专题美术活动宣传创新意识,达成预期效果。同时,要积极转变教学组织形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创新、学会创新。在教学情景创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和资源,尤其是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

比如,我在美术教学中,较为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体举措主要通过三个层面。一是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较为轻松和愉悦的环境中感知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我经常借助较为新颖、有趣味性的作品进行“暖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是积极转变教学形式,将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我会经常利用合作学习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课堂主体意识。三是创新作业练习形式,改变传统的“一刀切”模式,用探究性作业进行多元化设置。如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自定作业,我负责整体指导。实践证明,效果较为理想,学生创新意识被有效激发,教学形式得以转变。

二、因材施教,增进合作

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不同特质和水平的学生施行不同的教育策略,做到因材施教,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并且受重视程度愈来愈深。中小学美术教学,最可贵之处在于创新,因为创新是包括美术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的灵魂所在。中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一阶段,其在创新意识层面表现出一定差异,这种差异需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给予重视,及时通过合理化、差异化教学方式的制定和开展,促进这一差异的缩小。同时,也要采取合作教学形式,通过小组或不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促成彼此之间的有效依赖和互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具体美术教学中,会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进行不同的教学,如采取“三色”作业,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作业难度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我给予一定的引导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因材施教”,让学生既可有效满足学习巩固需求,又可进行一定挑战,在不断挑战中获得提升,增进思想认识和创新能力。

三、强化启发,注重动手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兴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快,但其创新意识仍旧处于尚未完全成熟阶段,因此,需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挖掘,积极促进,有效启发。在具体启发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分析学生学习状况的实情,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以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启发和引导。另一方面,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而美术教学中绘画、雕塑等多个教学内容,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进而可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重视并积极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例如,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在启发方面较为注重分析。在每次作业收取后,我会从整体上分析和总结学生的作业情况,如同一个主题的作业,不同的学生展示出了不同的成果,这些成果代表着不同的画面和特点,而这些特点差异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闪光点”,我会重视这些亮点,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作品水平,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另外,在教学中,我对手工制作等较为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内容也尤为重视,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多维度观察目标特质,帮助学生实现目标的精准制作,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把握心理,科学评价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聚焦和把握教学对象的心理特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相对不成熟,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但其对事物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判断,并且具有了初步创新意识和能力。鉴于此,教师要想做到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要建立相对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多元化指标纳入,鼓励不同情况的学生均有所获,均有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新能力培养的常态化机制。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美术教学;培养策略

0前言

现阶段,虽已实现了新课程改革,但是,应试教育理念仍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忽视美术教学,影响了学生艺术修养和全面发展。因此,应增加对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视。在美术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创新型人才。

1 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社会更需要创新型人才,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佳阶段,这就要求在高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而由于美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通过有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美术教育更重视学生个人能力,从而促进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更要注重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此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这不仅使学生对美术有了正确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同时也促使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积极探索精神带来的乐趣,使学生不仅喜欢学习美术知识,而且喜欢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在每一学科学习中都体现出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创新意识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为更好的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提出以下四点策略。

2.1 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

现阶段,社会更需要全面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不重视高中学生美术这门课程。高中美术教师自身也没有意识到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导致出现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占用美术课堂时间的现象,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要改变高中美术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使社会各界真正认识到开展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美术教师本身应该加强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在新学期初始时做好该学期美术教学规划,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确定好每一节课要具体讲授的内容,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查找好课堂讲授时需要的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对于其他科目教师提出利用美术课堂时间的问题,应该及时为其他学科教师普及美术知识的重要性,尽量避免占课现象的发生。通过美术教师的自身重视,使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加了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实现学生“美”的发展,而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2.2 创设开放型高中美术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通过创设开放型高中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美术的天赋,能够通过学生自身努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常常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美术知识讲授前,没有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课堂资料。多数情况下只让学生依照课本进行临摹,不重视学生创新,讲课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学生就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的美术学习环境之中,对美术学习兴趣不高[3]。因此,要改变这一美术教学状态,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美术教学课堂,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讲授美术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还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进行“美术鉴赏”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授基本知识,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课前找到的资料,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图像资料,像已经售出的画作《拿烟斗的男孩》、《加谢医生的肖像》、《殴打婴儿》、《红磨坊的舞会》以及梵高的《没胡子的自画像》等,让学生基于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对上述作品进行鉴赏。这一环节使该节美术课营造一种开放的教学氛围。鉴赏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和自身创新思维积极踊跃发言,在学生鉴赏完成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公布这些作品的实际鉴赏价值。

可见,开放的教学环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3 注重个体差异,实现学生个性创新发展

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还需要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只有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行自主创新。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了解班级学生情况,细心观察比较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时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与长处,鼓励学生之间多沟通,在沟通中真正了解自己。同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中积累下来的知识与生活阅历通过自由想象进行自由创作,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自身特点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创新发展。

例如,在讲授“中国建筑艺术”相关知识的时候,每一位学生对宫殿建筑了解程度都不一样,有些学生很喜欢中国古建筑,对古建筑很有研究,有些学生只是通过古装电视剧以及网络媒体平台才对中国宫殿建筑有所了解,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自己了解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古代宫殿建筑。这样不仅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了学生个性创新发展,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2.4 创新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很大。因此,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改变传统美术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对评价体系的创新,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同时,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要将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项评价标准,这样不仅为学生学习美术增添动力,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创新。

例如,在高中第一学期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评价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在美术课堂的表现以及在美术创作方面的创新性作为指标进行评价。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要注重每一位学生每一节课的创新能力和进步大小,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及时记录学生优点,并给予表扬。同时,帮助每一位学生发现问题,像部分学生可能对工艺品了解不多,部分学生可能对古代人物了解不够。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总结

科学的美术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审美水平与艺术修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自身传统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开放型高中美术教学课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郜歌.心灵的舞台――谈在美术平面设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学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收稿日期:2007―03―10

作者简介:郑文晶(1964―),女,蒙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呼伦贝尔学院数学系几何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1.21世纪高等教育的新理念

21世纪高等教育新理念的创新理念中指出,创造能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最主要的场所,必将成为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运用系统的主力军。知识经济的内在核心因素就是创新,知识创新是基础,创新人才是关键。高校要组织开展开放性、超前性、综合性的知识创新,是大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使命。高校既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又要加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高校营造一个全新的创新氛围。

2.高科技社会对五类数学人才的需求

高科技时代充满着激烈地竞争,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由于各种科学技术的核心往往是数学,交叉学科的核心也往往是数学。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课题组把社会需求的数学人才分为专职数学研究人员、交叉学科研究人员、高等教育数学教师、应用型数学人才、基础教育数学教师五类。这五类人才他们是理论数学的研究人员,应用数学的研究人员,交叉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和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师。对于研究人员必须具有科研能力。高校教师、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师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他们必须是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高科技社会对五类数学人才的要求必须具有较宽视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3.目前高等院校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赵继源等经过调查高师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如下现象:(1)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缺乏自我表现的欲望。一般认为,具有创造力的青少年往往敢于标新立异,敢想,敢说,敢做,不畏惧权威,而我们大学课堂里的学生却极少发表自己个人看法,不敢表现自己;(2)大多数数学教师采用讲解法授课,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几乎剥夺了,只着眼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创造力;(3)当前数学课堂学习普遍缺少广泛深入的互动和独立探究问题的过程,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创”与“新”的有机联系,即“创”是对尚没有出现的事物,在没有现成的路可走的前提下去奋力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发现并向世界推广这个新事物;“新"就是相对于已出现的事物而言,这个即将要发现的事物从本质、形状、特征都是不曾有过的,或是对已出现事物加深认识,发现其尚未被人们发现的特质,使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得到提高与深化,也可以对现有的事物发展做出科学而有说服力的预期判断。或者找出一条发现发展这种新年事物的更加可行而有效的新捷径。同时,“创新"也包含对前人的知识和已发现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用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不同,创新意识是引起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条件,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意识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创新意识是创造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它至少要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推崇创新、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冲破传统观念和科学权威的理论体系、以创新为荣的思想观念;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再次,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勇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所应具备的渊博知识、广阔的视野和综合、交叉、开拓领域的能力以及掌握必要的再学习的方法,并能自由地从一个知识领域跳向另一知识领域;第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备献身科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的复杂工程。但只要我们找准立足点和突破口,它又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正是这样的立足点、突破口和有效载体。因为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上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正是一个素质优良的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起码要求。科研工作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种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拟定新对策的创造性活动。而发现、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正是一个人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及奉献科学精神的全面展现过程。一个人如果没有对科学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就不可能敏锐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更谈不上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就更无可论及;反过来,即使具备了献身精神和创新意识,但缺乏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能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只能是空有满腔热情,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强化几个观念

1.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而不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两方面的素质:一是创造性能力,二是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才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一个人成功只有20%取决于智商,而80%取决于智力之外的非智力因素。为了培养适应未来多元化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使学生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维反应方式,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使学生拥有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从而提高未来创业的成功率。

2.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基础

必须明确,在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过程中,要避免那种片面强调科研能力而忽视学生基本知识学习的倾向。扎实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掌握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才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数学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的教师不仅要加强基础课的教学还要加强数学基础课中习题课的教学。一堂精心设计的习题课能从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同时,又要切实抓好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

3.数学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个性的问题

数学研究和创新当然需要讨论和交流,需要团队精神和集体的力量。但是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有所不同的一个特点是,数学创新更多的是个人劳动的成果。牛顿从对力学的研究中创立了微积分,莱布尼茨从对几何的研究中创立了微积分,他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合作。罗巴契夫斯基、高斯、波约尔各自创立了非欧几何,他们之间也没有合作。

各校数学学科专业的学生中往往会出现一两个特殊学生,他们不仅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好的基础,而且对数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有一定的数学天赋。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发现这样的学生,特别指导这样的学生,发展这些学生的个性和数学优势,促使他们迅速成才。

4.开设专门的创新课程,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方法

高等学校要根据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与技能提高的需求,要开设一系列专门课程,这些课程有重点地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科研和创新方法,诸如如何选题,如何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如何提炼论点(观点),如何谋篇布局、安排论文结构;如何论证阐述;如何修改文稿,了解论文的书写格式和规范,等等。同时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大作业或小论文题目,对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的基本训练,教师再加以必要的指导和辅导,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广大学生经过科研创新实践的磨炼,科研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寅平.确立21世纪高等教育新理念〔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4).

〔2〕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