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一、目标任务

2017年,以全县整村脱贫贫困村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为重点,同时统筹安排其他有培训需求贫困劳动力,开展各类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560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4650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省级示范培训600人(配套班50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职业技能培训100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50人。

二、培训分类和资金来源

培训分类为: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省级示范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劳务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其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资金来源为就业专项资金。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资金由省人社厅和县财政共同筹集,其中省人社厅补贴10万元用于省级示范培训,配套班资金自筹解决。“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补贴资金来源为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劳务技能培训经费由省扶贫办安排。

三、责任分工

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由县人社局联合县扶贫办、县农牧局、县教育局、县妇联共同组织实施。

(一)县人社局负责实施全县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示范培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培训示范工程劳务技能培训。县扶贫办、县教育局负责实施“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雨露计划)。县农牧局负责实施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县妇联负责实施省妇联下达的劳务品牌培训。县扶贫办负责向相关部门(单位)提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础数据。

(二)县人社局、扶贫办、农牧局、教育局、妇联等部门要结合本计划制定本部门的培训年度实施方案,健全培训台账,定期向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实施办公室汇总上报培训进度情况,组织实施本部门的培训工作。

(三)县人社局、扶贫办、农牧局、教育局、妇联等部门要建立精准到人到户的培训台帐,细化培训计划,负责本部门培训人员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审核录入,组织实施精准培训工作。

(四)承担培训工作的职业学校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具体开展精准培训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精准实施培训。各部门要结合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需求,以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方面的技能和创业培训为主,科学制定2017年精准扶贫培训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对照培训进度和项目安排,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意愿和技能需求,开展现场示范、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校企联合等培训方式精准实施培训,确保精准扶贫培训取得实效(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示范工程职业培训按照《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脱贫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甘农牧〔2017〕14号)执行。

(二)精准填报培训数据。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和相关数据的填报工作,指派专人负责培训信息的录入审核和情况上报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把关审核,确保大数据平台数据精准客观有效。根据培训进度,各部门每月底填报《2017年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进度汇总表》(见附件2),经县人社局汇总后,于每月底前报送县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实施办公室。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200*年上半年,按照中央六部委及重庆市关于做好20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指示精神和部署安排,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为原则,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为目标,研究制定了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将重庆市下达的培训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定点培训基地,督促、指导各培训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上半年,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阳光工程培训的政策和意义,造大声势,让广大农民了解、参与阳光工程培训。截止6月25日,全区已举办焊工、电工、电子维修、计算机操作、建筑工、美容美发、厨师、手工工艺、餐饮服务等专业培训班36期,共招收农村学员2108人。现已结业1597人,转移就业1574人,在培511人。发放培训“代金券”26.433万元,审核财政补助资金报帐48.139万元(其中200*年发放的代金券28.015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调整充实工作班子。为进一步搞好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区划调整归并后,调整了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员变动的成员,并根据各成员单位自身行业特点、工作职责和系统资源,将扶贫办、移民局纳入阳光工程成员单位,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强了“阳光工程”的领导,形成了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抓制度管理汇编。自2003年“阳光工程”在我区实施以来,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与上级要求的差距大,急需规范、完善管理。因此,根据国家六部委和重庆市对“阳光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今年上半年狠抓了本区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招投标办法、基地认定办法、代金券发放及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编制,以规范相关部门和定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开展工作,提高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管理水平,确保阳光工程顺利健康实施。

3、抓培训计划及方案制定。根据重庆市“百劳、阳光工程”要求,结合万州区工作实际,拟定了《万州区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培训10000人,重点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并上报重庆市劳务办、阳光办。同时,向各培训学校下发了《万州区关于做好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的意见》。

4、抓培训基地建设。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一步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今年培训基地认定继续实行招投标的形式,由办学单位申请,并按照《2005年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认定办法》的规定和程序,参照去年阳光工程培训检查验收的情况,经劳务办、阳光办组织评审小组实地踏堪调查、评审,择优确定了万州区职业教育中心等28所培训机构为2005年“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其中:新增培训基地7所。

5、竞标分解阳光工程培训指标任务。根据定点培训基地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培训能力及输出渠道,结合区委、区府着力打造“三峡缝纫、万州保安、万州电焊”三大劳务品牌的构想,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竞标,劳务办、阳光办领导小组评标、定标,报区政府核定,将8130人、41个工种的“百劳、阳光工程”示范培训任务指标分解到了28所定点培训基地。

6、抓培训质量管理。首先是及时与各定点培训学校签订《培训协议》,督促培训学校“自主招生、自主培训、自主管理、自主安置就业”的同时,建立规范的培训台帐、转移就业台帐和资金使用台帐。其次是严格参培学员的身份审查。只能是持重庆市境内户口、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学员,有身份证的出据身份证复印件,没有身份证或身份证过期的由当地派出所出据有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和户口复印件,以此界定学员身份,为发放代金券提供依据。三是坚持到培训现场发放代金券,严禁冒领、代领。四是坚持培训月报制,每月30日前向各承培学校收集《“阳光工程”培训进度月报表》、《阳光工程培训转移情况统计表》,并按时上报重庆市阳光办、全国阳光办。

7、抓宣传引导。一是利用“科技赶场”、“送科技入户”,向广大农民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优惠政策,动员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培训。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一批转移就业、“劳务致富”的学员典型,使他们的先进事迹产生示范效应,扩大“阳光工程”培训的影响力。三是抓阳光工程专栏、板报,引导农民如何报名、学什么、学后去向、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四是组织承培学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总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推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上新台阶。半年来,累计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明白纸3.6万余份,组织召开培训研讨及经验交流会2次,编发简报3期,建立跟踪服务卡40张。

三、存在的问题

1、培训资源较为分散,不易形成大的拳头或品牌。

2、招生困难。万州区虽有农村劳动力85万,急需转移的13.5万人,但农民意识不到位,注重眼前利益,宁愿下苦力、打短工、挣现钱,也不愿交钱、化时间参加培训学一技之长,“要我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3、转移就业难。承培学校一般按照所接用工需求订单来组织招生培训,但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向外地转移安置时,部分农民“故土难离”,不愿输出到外地务工,而本地二、三产业容纳量有限,造成转移就业安置困难。

4、培训收费困难,经费不足。万州属贫困山区,农民意识差,还处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初期,向农民收取培训费十分困难。各承培学校为完成培训任务指标,只好采取利用财政补助资金“免费”培训。但财政补助资金每人每期不足200元,远远不能支付技能培训所需费用,导致提高培训质量难度大。

5、宣传报到力度不够。各承培学校在“阳光工程”培训中都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涌现了大批培训就业致富的学员典型,但在宣传、报到上较保守,宣传引导力度不够,致使“阳光工程”培训效果和影响不显著。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大力开展培训,加快培训进度。今年区阳光工程计划转移培训10000人,目前才培训2108人,与完成全年任务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下半年必须全力以赴,加快培训工作进程;及时调整完成任务困难的承培学校任务指标,确保全年培训任务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2、继续规范培训项目管理。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监督承培学校建好培训台账和转移台账。培训台账一定要说明农民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培训专业和培训时间;转移台账要说明农民就业单位和联系方式,便于检查和核实。

3、强化培训质量。“阳光工程”既是“民心工程”,更是“德政工程”,重点抓好转移就业前的短期技能培训,使参训人员真正学到一技之长。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大家好!感谢县委、县政府给了我们县城街道办事处这次同大家交流工作的机会。迁西县县城街道办事处于20__年3月份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站,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业务指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不等不靠,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创造性地抓好各项工作,使县城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下面就我们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简要介绍,不足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领导重视,加强调研,为开展再就业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经济发展和改革成败的大事,尤其再就业工作是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为此街道党委、办事处站在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将劳动保障工作做为一件大事来抓,大力支持劳动保障事务站的工作。书记张国爱、主任马海荣同志经常同劳动保障事务站工作人员一起,认真研究工作职能,并精心指导、周密部署各个阶段的具体工。同时街道党委、办事处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同社区干部一起,分析社区现状,就如何开展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进行研究探讨,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如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对再就业政策掌握不够透的实际,我们在各社区广泛深入地宣传上级关于再就业工作的政策精神,宣传有关的优惠政策,营造浓厚的再就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二、建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人员行为

为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我们明确一名副职分管,落实了劳动保障工作岗位责任制。劳动保障事务站制定了本部门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工作人员行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人员对业务处理程序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办理《再就业优惠证》、落实"4050"、"三种家庭"人员优惠政策等项工作中,将工作流程图、办事程序等向前来办事的下岗失业人员公开,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克服困难,精心运作,创造性地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

(一)开展下岗失业人员调查摸底,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基础。居住在县城各街道的下岗失业人员多,范围广,且居住分散,而街道劳动保障事务站人员较少,办公经费紧张,开展工作存在较大困难。为了既能节省开支,又能达到工作目的,劳动保障事务站工作人员认真研究,制定了调查摸底工作方案,精心设计了《下岗失业职工基本情况登记表》,依托社区居委会,依靠居民小组长开展调查。为避免失误,先在清泉里社区搞了试点,先对居委会下属各居民小区的小组长进行业务培训,由小组长入户调查,居委会进行汇总,劳动保障事务站工作人员分组全程进行业务指导。在试点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保证了表报的质量,收到了预期效果。试点成功后,即在8个社区全面推开。在调查摸底过程中,劳动保障事务站工作人员不畏艰难,逐个走门入户,了解下岗失业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原工作单位、下岗失业原因、有何特长、求职意向、培训愿望等基本信息,同时对其家庭生活现状进行了初步了解。历时两个多月,完成全部调查摸底工作。在此期间,集中组织培训8次,培训小组长近百人。经过初步调查,统计下岗失业人员1878人,其中男678人,女1200人,"4050"人员262人,"三种家庭"294户。另外,我们对各项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数据库,将调查结果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增减变化,更新信息。另外,我们还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城镇居民服务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户调查。通过调查,初步分析掌握了一些服务需求情况,为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岗前培训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严格规范办事程序,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把《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批发放及"三种家庭"、"4050"人员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移交到了街道劳动保障事务站。为了不出差错,劳动保障事务站制定出一套工作流程图,强化工作纪律,认真坚持公示制度,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一年来,共审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85人;发放"4050"人员创业补贴6人次,金额18000元;为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用人单位申请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6人次,岗位补贴2700元,社保补贴 2016元。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2、构建了创业培训平台。一方面依托各类定点培训机构和职业培训学校,为创业就业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政策性补贴培训,提高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职能转换能力。一方面依托县创业指导中心,成立了由工商、税务、司法、财政等部门的业务专家及syb教师组成的创业专家指导团,对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今年,我县已多次组织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创业就业政策咨询和岗位推介活动,组织创业培训27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959人,实现创业160人,创业带动就业480人。

1 2 3

3、规范了基础台账。成立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对日常工作进行指导与实时跟踪。在创建过程中,下半年起先后出台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劳动、财政、人事、人行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完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结合我县实际,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及措施的规范性文件,在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行政管理,拓宽融资渠道等,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走访各兄弟县区,虚心学习各种创城经验,软件的归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二、依托我县产业结构优势,探索创城新径。

2、发挥旅游优势。我县旅游发展的快速度,为创建孵化园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孵化园区抢抓机遇,吸引更多的返乡创业农户入驻园区投资创业,在下坊旅游孵化园区打造“三明旅游第一村”,协助园区入驻宾馆成立了“家庭宾馆协会”,积极配合创业培训和员工技能培训,提高旅游服务的经营水平。尚书街旅游商贸孵化园区的建设中,我县发挥“泰宁古镇”的优势,依托泰宁尚书第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目前,集古玩字画文化、根雕文化、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为一体的开发思路已基本形成,我县将坚定不移的围绕文化创业这一点特色继续建设下去。同时,为创业人员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和创业平台,提升创业水平,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

1 2 3

3、强化宣传工作。一是在全县各大广场以“建设创业文化、引导全民创业”为主题,举办全民创业广场文化活动,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展示了人民群众自主创业后的美好生活,吸引了大批群众关注咨询;二是开展全民创业宣传日和宣传一条街活动,在县城区主要街道及各乡镇贴出广告、标语、招牌,进行全民创业、农民工工作的政策宣传,展示宣传版面、横幅,发放宣传单;三是县劳动保障和有关部门要开设经常性的资询服务电话,解释答复有关就业再就业政策问题。

三、积极克服创城困难,工作问题凸现。

1、任务重、经费少,人员不足。

2、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贷款方面,政策内的贴息资金还未落实到位。

四、继续扎实推进创城工作,精心布置来年计划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检查工作计划

 

为做好2021年“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落实“放管服”工作要求,着力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保障抽查工作落实到位,根据省政府、市政府有关 “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及省人社厅工作安排,制定本计划。

一、目标任务

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减轻企业负担、助力复工复产、优化营商环境,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监管职责,结合监管重点、风险点、行业领域等职责任务,统一组织、全面覆盖、协调联系,全面做好本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执法检查工作。

二、检查内容

(一)对我局许可的市场主体是否规范经营的监督检查

(二)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重点是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情况、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以及落实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检查对象

(一)目标对象

1.经本局许可的民办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劳务派遣机构和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资制的单位。

2.在市级及以上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且经营地在市区(梅列区、三元区)的用人单位。

(二)抽查比例

对行政许可批设市场主体的监督检查,按照从检查对象库中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按照从检查对象中不少于20家用人单位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并从执法检查人员库中随机抽取检查人员 (含备选对象)。

四、时间安排

全年计划安排两次检查,11月底以前完成。

五、工作流程

(一)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人员

执法检查前,召开“双随机”综合执法检查工作布置会,明确检查的对象、内容、重点及有关工作要求,并在局机关党委纪委监督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人员。

(二)执法检查

分组对抽取对象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实地核查、制作询问笔录等方式进行。检查人员随机抽查相关资料,查看经营活动合法性、合规性,并填写《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双随机”综合执法检查记录表》。

(三)检查结果运用

应当形成执法检查报告,并在检查结束后20日内将检查情况及结果对外公布,同时录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福建)。根据执法检查结果,向问题单位发放《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双随机”综合执法检查意见书》,责令整改。

加大对违法主体的行政处罚和失信惩戒力度,依法实施撤销许可证、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等监管惩戒措施。涉嫌违法犯罪的,要移送有关部门。

六、有关要求

(一)执法检查期间,各检查组要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合理安排检查工作进度;各相关业务科室要提前与受检企业联系,告知检查目的和要求,受检单位应当提供依法登记的证照、人员花名册、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协议等相关资料,并要求受检单位相关人员到场配合检查。

(二)检查人员要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检查前须出示执法证件,亮明身份。检查人员要严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督实施方案和要求开展检查。

(三)在执法检查过程中,要加强各方联动,检查人员要与有关职能科室、相关单位保持沟通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四)执法全程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遵守工作纪律,依法行政、廉洁执法。

 

 

附件

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年

“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表

序号

抽查任务名称

组织抽查牵头单位

抽查配合单位(跨部门联合抽查)

抽查区域(全市)

抽查对象(行业企业、产品、项目等)

抽查比例

检查具体事项

计划抽查时间

实施检查单位

1

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市人社局

市市场监督

管理局

市本级

1.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含职业中介机构)

2.劳务派遣公司

10家

1.检查对象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情况;2.检查对象严格按照许可范围及有关规范开展业务情况;

3.检查对象申请批设时提交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被投诉举报事项核查情况;

5.其他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检查的内容。

2021年上半年

市人社局

2

劳务中介专项整治行动

市人社局

市本级

1.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含职业中介机构)

2.劳务派遣公司

6家

1.检查对象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情况;2.检查对象严格按照许可范围及有关规范开展业务情况;

3.检查对象申请批设时提交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被投诉举报事项核查情况;

5.其他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检查的内容。

市人社局

3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许可

市人社局

全市

劳务派遣单位

5家

1.检查对象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情况2.检查对象严格按照许可范围及有关规范开展业务情况

3.检查对象申请批设时提交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被投诉举报事项核查情况

5.其他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检查的内容

2021年下半年

市人社局

4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审批

市人社局

全市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5家

1.检查对象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情况

2.检查对象严格按照许可范围及有关规范开展业务情况

3.检查对象申请批设时提交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被投诉举报事项核查情况

5.其他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检查的内容

市人社局

5

设立民办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审批

市人社局

全市

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3家

1.检查对象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情况                    2.检查对象严格按照许可范围及有关规范开展业务情况

3.检查对象申请批设时提交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被投诉举报事项核查情况

5.其他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检查的内容

市人社局

6

设立普通、高级技工学校审批

市人社局

市本级

民办技工学校

1家

1.检查对象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情况                    2.检查对象严格按照许可范围及有关规范开展业务情况

3.检查对象申请批设时提交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被投诉举报事项核查情况

5.其他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检查的内容

市人社局

7

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

市人社局

市本级

1、企业

2、在建项目

10家

1.检查对象规章制度情况;

2.检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3.检查对象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情况;

4.检查支付工资及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

市人社局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第6篇

*县200*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0*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0*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0*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机构。我县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县委、政府专门召开200*年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大会,研究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由县长挂帅,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主抓,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全面做好乡镇劳务输出和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信息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我县逐步建立了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形成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为依托,最终延伸到村级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在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同时,由各乡镇确定一名乡领导、2--3名工作负责本乡镇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由县

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06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06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本文源于文秘城:)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

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巩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业和劳务输出宣传工作,营造宽松的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环境和浓厚的工作氛围。针对我县部分农民恋土守家,受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束缚,宁可闲待在家里,也不出门挣钱创收的现象。县委、政府利用电视劳动保障专栏和广播,宣传劳务输出的组织、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维权等方面的内容,大力宣传本地从事劳务输出多年的典型和在内地发展人员的现状,并结合“三下乡”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通过农民能够看得见听得到身边事,教育引导农民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为做好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6、认真做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县相关行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劳务输出工作进度统计报表,确立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四种报表形式,并将报表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便于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况。

7、积极引导城郊附近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城郊人口多市场旺的优势,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依靠自身优势,从事商业、饮食业、榨油、网套加工等,以此增加收入。2006年上半年度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地转移从事餐饮服务、人力运输、机动车修理、电器维修、农产品加工经营以及季节性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数达2476人次。

8、采取措施,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广大农牧民参加我县项目工程建设。我县将使用本地农民工作为基本建设工程招标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招标过程中明确写入招标书中,使用我县农民工的比例一般不低于承包方普通用工总数的50%。2006年上半年在公路改建工程和水利工程中,使用农民工580余人,累计创收92.4万元。

三、结合实际,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1、整合城乡职业培训资源,加快县域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整合步伐。我县结合实际,于今年建设“**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现有校舍、办公室等22间,已初具规模,年可培训人员3000余人。主要面向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失业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的工种有计算机、电工、电焊、服装裁剪、木工、瓦工、烹调、特色餐饮和汽车、拖拉机维修等种类。目前,我县已经投入15万元开始对现有校舍进行必要的建设和维修。并增加必要的培训硬件设施等。

2、大力开展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工作。一是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提高农牧民素质。共举办种类培训班42期,培训11452人。三是水利、交通、城建等部门开展就业灵活的行业技能培训,在工程施工中大量招收本地农民工并进行相应的技术技能培训,上半年培训1308人;四是为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发掘社会办学力量,指导各类民办培训机构举办服装裁剪、缝纫、民族烹调、民族特色面食制作、美容美发、木工、家电维修等培训班,一季度完成培训49期1688人;五是各涉农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组织各乡镇全面开展各项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使我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了蔬菜栽培、果树管理、畜牧养殖等技术,今年各乡镇共培训农牧民3.2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3、大力开展“订单式”和“定向式”培训。我县与内地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积极开展定向式培训,聘请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培训技能的教师授课,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拟输出人员进行汉语知识、汉语会话和具有民族特色餐饮等实用技能的岗前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

3、积极配合地区农办大力开展设施农业、林果业工作,组织农民和农村科技人员参加地区的农业科技培训,今年选送设施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培训一批次9人,选送林果业农民技术员培训三批次79人,选送大棚养鸡农民技术培训一批次10人,县乡财政共补助伙食费3.39万元。

4、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的投入。在我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凡是涉及培训方面的经费,县财政都给与足额的保障。2006年一季度各类培训,县、乡(镇)财政投入经费72.975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51.735万元,乡镇财政投入21.24万元。

三、农村劳力重点转移方向的分析

通过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我们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应按照“以近期就近就地转移为主,中远期向外地、城市长期转移为辅”原则,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一方面我县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本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进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开展服装裁剪、缝纫、民族烹调、民族特色面食制作、美容美发、木工、家电维修、农业生产技术等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就业的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转移,使之就地培训,尽快实现就业创收,增加农民收入。如依其艾日克乡依其力克村农民赛买提,通过参加县、乡举办的烹饪培训班,学习掌握了烹饪技术,在县客运站开了一家小饭馆,生意红红火火,年收入达3万元;新和镇托克苏村农民哈肉2002年种植了6亩红提葡萄,为使其尽快产生效益,通过镇政府举办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掌握了葡萄生产管理技术,2005年产量达15吨,收入突破2万元。另一方面在做好就近和疆内转移的同时,重点做好向内地长期转移的引导工作。充分发挥我县在外务工人员多,信息灵的优势,鼓励亲戚带亲戚、邻居带邻居、朋友带朋友的形式,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长期转移。如新和镇尤鲁都斯村的艾尼瓦尔塔西在长沙经营烧烤,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到2004年末已拥有50余万元的家业,他致富不忘家乡,积极为贫困户捐款捐物,并为愿意外出创业的人员提供帮助,在他的帮助下**县有50多人在他经营的餐馆工作。

四、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财政困难,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目前我县的各项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正在有序开展,但是,为了不增加农牧民的负担,各类技术培训经费主要依靠县财政拨付,而我县财政十分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因为经费不足,有些培训还是低层次的,特别是因财政困难,开展高层次农民技能培训工作还较困难。

2、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限制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我县农村人口99%以上都是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农村,文化素质和汉语水平低,因此能够掌握的技术和劳动技能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低;劳动力自身的素质限制了他们掌握高技术工种,不能掌握国家认证资格的职业技能,外出务工就业竞争能力差,这就导致务工机会少,得到高收入工作的机会则更少,阻碍了劳均创收的提高。

3、是部分农民受陈旧劳动观念的束缚,未能充分认识自身劳动力资源的商品价值,大多数农民随遇而安的思想较重,加上自身文化素质不高,职业技能、技术缺乏,难以适应人力市场需求。

4、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信息闭塞,对市场各类用人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和公布,影响了富余劳动力的及时转移。

5、目前剩余劳动力转移没有完全形成规模,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输出经济人工作相对滞后,未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协调的劳务输出网络。

五、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除不适应劳动力转移的一切旧观念,树立劳动力资源转换观念和创业致富的新观念,建立农民新型生产生活方式。聘请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行业的土专家,以他们的亲身体会和丰富经验,现身说法教育广大农民,带动农民学经营、创市场。积极利用农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转移内地等发家致富的典型,引导农民向附加值高的行业转移。

2、以培训促转移。认真实施自治区、地区培训规划,突出实用实效,开展针对性培训和实用性强的实践培训,大范围提高整体素质,把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劳动技能作为一项重大的基础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体系,安排落实项目经费,力争在农民培训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

4、推动农村劳动力由季节性向常年、由农村向城市、由种养业向二三产业、由本县向县外、由疆内向疆外、由农业向非农业的战略性转移;鼓励支持农民实行就地、就近转移,由从事种植业向养殖业、林果业转移;由原来的自发、分散转移向有组织、有规模转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工参与县域境内的公路、水利、抗震安居工程等建设项目,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离土不离乡”,降低劳动力生活成本,增加收入,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5、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市和乡村就业、统筹工业和农业发展,把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本地农民工、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村劳动力政策落到实处。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两个1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岗前技能培训,劳动力供求信息传递网络,并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不断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创造条件。

6、要搞好社会化服务,继续清理取消对农民工的各种政策性限制和不合理收费,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务工的兑现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解决子女入学、户籍登记管理等政策,实行与城镇失业人员相同的劳动合同、失业求职登记和社会保险制度。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培训现状 培训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新生力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对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本存量、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更体会和高质量的就业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政府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投入了不少的资金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工作。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积极意义,但总体上,目前政府提供的培训对农民工吸引力不大,培训效果也不理想。已有研究指出,农民工培训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为农民工提供的培训与农民工的需求不符,导致农民工的培训参与意愿较低。

为此,本文以北京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调查在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现状的基础上,发掘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需求倾向,为提高培训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提供依据,以达到提高农民工的培训意愿与效果的目的。本文针对北京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调查,一方面发放调查问卷,有效回收问卷477份;另一方面,对部分农民工进行了访谈,以深度了解他们对技能培训的看法和切实需求。

一、北京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现状

1.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参与度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参与度是指他们在调查之前已经参与培训的情况。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3%的被调查者都曾参加过培训,其中一半以上是参加过一次培训,另有27%的被调查者从未参加过培训。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还是参与过培训的,但是参与度低,参与频数少。

2.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参与意愿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参与意愿是指这一群体未来是否希望参加培训。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超过80%人都是愿意参与职业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意愿还是很强烈的,这也反映了他们这一人群的特点,即向往通过技能在城市中维生,一改父辈依靠体力换取薄弱薪资的情况。

3.培训的主要提供方

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提供方主要涉及用人单位、地方政府、培训机构和培训学校等。对于北京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参加最多的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培训,其次是用人单位提供的岗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及非盈利性技能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培训。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政府部门和非营利性部门所主办的培训多数培训内容质量高、收费标准低,会起到一定的指引新生代农民工择业的积极作用。二是用人单位举办的培训基本都是从本单位岗位实际需要出发的,培训的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培训后效果显著,为劳动者带来直接收益,也是为他们所津津乐道的。

4.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类型

北京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参与的培训类型主要是职业与技能方面的培训,达到了总体的41%。排在后面的依次是,文化知识以及安全卫生的培训,两类型分别占总体的15.3%和14.7%。除此之外,还有创业和法律维权方面的培训,也均达到了10%以上。参与最少的培训类型是心理知识和城市生活知识类型的培训,两类型的总和才占总体的10%。

二、北京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倾向

要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意愿与培训效果,有必要了解和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有利于根据培训需求建立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方案和实施方式,以真正达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参与率和培训效率的目的。

1.培训内容方面的需求

调查中,新生代农民工表示,他们倾向于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法律知识的学习,还有文化课程的进修。

在专业技能培训内容中,27%的被调查者期望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其次是车辆驾驶和机械操作的培训,分别占17%和15%。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有了一定的提升,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学到更多的管理上的知识,好投入到企业的文职管理工作中来。

培训内容需求所占比例最小的是安保、焊接、钳工技能等。新生代农民工对老一代农民工普遍从事的行业、工种的需求较低,这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高技能型的工作,期望可以参与到企业管理层面的工作中来。

2.培训方式方面的需求

目前,农民工培训方式有脱产培训、在职培训、网络培训和师带徒等当时。调查结果显示,44%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了在职培训,因为这种方式既不耽误正常工作还可以参与到培训中,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两者兼得。选择脱产培训方式的也有不少人,占了41%的人。而选择最传统培训方式即师带徒的只有9%。另外,还有6%的农民工期望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参加培训。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融入我们的生活,网络教学将成为重要的培训方式之一。

3.培训时间方面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有45%的被调查者愿意在工作之余的全天或者周末参加培训,这样能兼顾上班和培训。

在培训周期上,培训周期越短,愿意参加培训的人数越多,随着培训周期的拉长,愿意参加培训意愿的人数递减。被调查的农民工表示,1周以内的培训时间最为合适,1周到半个月的培训时间也比较合适,半个月到1个月的培训时间还可能忍受,而能接受更长时间培训的农民工比例则大幅度降低。培训时间过长,容易增加参加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身体上的疲倦感和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影响培训效果。当然,培训时间也不宜过短,过短易造成培训内容的不全面,巩固性不强,使培训草草了事,效果不佳。应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制定合适的培训周期,才是最理想的培训持续时间。

4.培训地点方面的需求

调查显示,培训地点影响培训参与意愿。培训地点越远,愿意参加培训的人数就越少。培训地点与居住地之间走路10分钟的路程是新生代农民工最愿意接受的,其次是走路10分钟到半小时的路程,再次是骑自行车10分钟左右的路程。再远的路程,农民工就不太愿意接受了。由于调查中多数农民工选择参与在职培训,所以,距离家比较近的培训地点有助于降低他们的疲劳度,节省参与培训的成本,保证培训的效率。

5.在培训费用方面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培训费用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重要外在因素。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免费培训的意愿最高,这一比例占到了56%,有16%的农民工能接受培训费用占月收入的五分之一,还有8%的农民工能接受培训费用占月收入的四分之一,只有10%的农民工表示能够接受更高水平的培训费用。可见,随着培训花费所占月收入比例的提高,愿意参加培训的人数递减。北京的生活成本很高,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维持在3000元左右,虽然有能力支付最一般水平的培训费用,但是与此同时会更大程度上紧缩他们其他方面的开支,面临的经济压力增大。所以,免费的培训更加为新生代农民工所接受。

6.在授课方式方面的需求

在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2%的人喜欢现场讲授的授课方式,43%的人喜欢现场实习授课方式,而愿意选择通过VCD方式学习的人最少,仅占2%。总体看来,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倾向现场教学并且有现场实践的机会,这样一来,能够将刚刚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更有利于培训效率的提升。

通过上述分析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多个方面都有自己的偏好。对于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培训的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具体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来说,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适度调整培训方案,将有利于提高农民工参与培训的意愿和培训效果。

首先,应当更加注重培训方式和授课模式的开发,使变得新颖化,多样化,不要再拘泥于旧式固有的几种培训模式。而且,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不要再拘泥于形式化的理论知识,要注重实践,这样才能使培训的效率提升。

其次,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上,培训课程的安排不宜周期过长,持续时间过久。这样可以保证学习效率,从而得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在培训信息提供方面,要做好信息的传递及渠道的维护,还要不断拓展新的渠道,使培训信息通过多种形式、渠道被新生代农民工获知。在培训费用上,要充分考虑到农民工的承受能力,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用人单位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并适度给予用人单位税收上的减免,真正减轻农民工在培训费用方面的负担。在培训内容上,既要考虑农民工的需求,也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后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来安排培训内容。在培训时间和周期上,要考虑到农民工在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上的协调与分配,尽可能避免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冲突。同时,培训周期也要根据培训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以免周期太长或太短造成培训效率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马世英,崔宏静,王天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J].人口学刊,2014(205):95-106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第8篇

一、烟草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招商兴工成绩显著

三、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工程顺利开展

大由乡从2004年5月份开始,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工程,通过成立培训机构、制定实施计划、建立保障机制,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到目前,全乡共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农民826人次,500多名那么获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证书,200多人成为农业种养加工等产业的排头兵。我乡还积极组织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县职业技能送陪任务178名,安排就业160余人,就业率达90%。

1、成立“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工程培训机构。建立了乡村两级培训机构网络,并全部挂牌。一是建立乡级培训基地,以乡党校、初中、中小学为依托,成立大由乡“农民知识化”培训学校,以乡农业服务中心,果业示范基地,三家本乡企业为依托,成立大由乡“农民职业化”培训基地,二是建立村级培训站,各村均利用村小、党员活动室、示范点作为村级农民知识化培训站。师资力量由三方面人员组成:一是从乡直各单位专业人员和科技示范户中选拔一批进行系统培训后担任教师;二是从乡党校、中小学校抽调具备任教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三是根据培训工作需要,聘请上级部门和有关院校的专家、教授开设专题讲座。

2、制定“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工程的实施计划。一是通过深入调查,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劳务输出、农民收入三本台帐,并按照培训内容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的培训意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召开全乡“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工程动员大会,利用广播、宣传标语、乡村政务公开栏,广泛宣传“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工程的重大意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积极性。

3、建立“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工程的保障机制。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的“农民知识化职业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乡“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工程实施的综合协调、督查考核和经费管理等工作,各村均成立工作组并确定村党支部书记为“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工作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发动、调查摸底、派员培训等基础工作。二是机制保障。乡党委、政府把“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工作纳入全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规划,把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制定出台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三是资金保障。按照向上争取一点,县财政拔付一点,自身解决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工程专项经费,用于教材编制、资料印发、教学设施改善、师资队伍培养等,经费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四是政策保障。乡里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经过考试考核合格取得培训证书的农民,对其创业在资金、技术服务、信贷、基地开发、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在招聘农业服务组织人员、农业技术人员予以优先录用。

四、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我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把开展党建活动与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结合,取得显著成效。

1、纵深推进“三民”活动,年初,我们以转变作风为切入点,以提升干部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着力点,以强乡富民为落脚点,制定和形成了我乡“1334”“三民”活动创评思路(即构建一个亲民窗口、健全三项服务机制、抓实三大工程、着力培植四大富民产业)。并围绕“1334”创评思路,大力开展了“双满意、双模范’的竞赛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干部队伍考核机制,狠抓了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建立了干部争先创优的竞争平台,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果业、养殖业、烟叶干部示范服务基地,服务载体建设得到明显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