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今,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来自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生理需求解决“饱腹”问题,心理需求解决“养眼”的问题。“饱腹”的食物要从量上和安全上考虑,“养眼”的食物需要对食物进行艺术加工,在食物的香、味、形、质、营、器上更显美观,更刺激食欲,更具文化品味。本文探讨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美术教学,就是要探讨“艺术烹饪”的问题。
关键词:
烹饪专业;美术教学;艺术烹饪
一、对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美术教学的认识
1.烹饪是关于膳食的一门艺术
“烹”是煮的意思,“饪”是熟的意思,烹饪以联合词组的形式泛指人们对食物原料进行合理选择调配,加工治净,加热调味,使之更可口,更好看,更好闻,成为美食的做法。因而,烹饪使得食物的色、香、味、意、形、养俱佳,不但让人在食用时感到满足,而且能让食物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赋予其艺术的形式和灵魂。国内有学者对烹饪的含义包括烹饪工艺美术的含义做出了更为精炼的概括:“烹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食用要求而进行的活动。烹饪工艺美术则是运用美术原理与烹饪工艺结合的方法,研究烹饪造型的视觉艺术”。[1]法国美食主义的奠基者布里亚•萨瓦兰在其所著述的《味觉的生理学》中这样阐述:“美食不仅是一种感官的享受,更隐含了人类对一切知识的泉源与省思”。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如在《明史•乐志二》中就有这样的文字记载:“烹餁既严,登俎惟肃。”而在当下,烹饪是一种技艺,也是一门学问,烹饪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不仅是通过家人和师傅的传帮带,而且进入学校教学中,通过学校的专业教育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烹饪人才。
2.中职烹饪专业美术教学的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烹饪美术是烹饪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烹饪美术教学是专门教授学生烹饪色彩、烹饪造型的一门课程,要从职业中专的学生实际出发,注重职业特色教学,力求教学和饮食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践,通过烹饪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基本技能。从现下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入学时的美术基础看是很薄弱的,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美术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往往不能直观且富有感染力地将其烹饪主题表达出来。因此,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美术教学需要加强,改革不适应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供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加强课程建设,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更紧密的契合起来。必须进一步认清:“将菜点的色、香、味、形、器、意、营养融为一体地表达,是当今烹饪美术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2]。
二、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美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不足
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学习热情和美术基本功;热衷于时尚流行的动漫艺术,缺乏对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文化课基础不足,缺乏对专业知识快速接受和深刻反思的理解力;学习毅力不足,自我约束力不足,缺乏课后复习的自觉性。烹饪专业美术教学是一门不能只限于课堂上完成的教学任务,譬如食品雕刻,学生要在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从听取老师的授课到观赏老师的示范性雕刻,再通过自己动手雕刻这样一个过程来完成,很费时间,课堂时间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把握好其中的窍门,常常只不过是照葫芦画瓢学了个皮毛,真正深谙其中的门道和技巧要通过上课掌握基础知识,在课后多多习练和揣摩个中奥妙。但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教师不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烹饪美术专业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表现力、创造力,不仅要通过课程的讲授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更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现实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常常是教师习惯于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完成教学进度来安排教学活动,很少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解决中职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欠缺的问题,以至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差,到了实践教学环节,基础理论的不稳定、不扎实就必然会影响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教师对教材的按图索骥式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比较教条,学以致用尤其是灵活运用能力差。课程讲授方法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启发和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缺乏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美术教学的对策
1.重视入门教学
入门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说来,体现在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中职学生初学烹饪美术都会有畏难情绪,不排解畏难情绪就会被不断暗示甚至强化,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所以,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解决入门难的问题,在入门教学时多花点时间和精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初学者,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基本的理论知识和造型方法入手,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案例,使学生对该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例如,花草盘饰要利用各种小型的鲜花、叶茎与果酱甩线结合造型,与果酱结合更显艺术浪漫、高端、大气、温馨、有情调。教师可以以自己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象来做盘饰,让学生发表意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入门难的问题,还能让学生建立学好该学科的自信心。
2.创设教学情境
艺术的创造来源于宽松愉悦的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平等、愉悦的气氛,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以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走出座位,自由发言。学生的动作和言语是其感情状态的一种传达方式,一方面,在教学课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与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风格,使学生在自由的教学情境中具有良好的情感体验。
3.加强构图搭配训练
构图普遍存在于烹饪艺术的创作中,整体的图形要通过食材和盛具的结合体现出来。如冷拼造型,往往要先有一个好的创意,在通过具体创作过程的切、配、组、摆等技法形成,为了使烹饪菜肴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经常采用花卉、风景、动物等图案作以陪衬。构图能力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下子就能把握好的,需要教师从简单的图形到复杂的图形,从仿真造型到抽象造型,包括动漫造型等技法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体会和体验,让学生从写生开始,掌握所要描述和展现物体的结构和组织特点,掌握图案创作的一般规律。对于构图搭配训练,教师要讲得细,要让学生多揣摩练习的时间,多多赏识和鼓励学生的创作。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色彩有关知识,都会影响学生对烹饪艺术中的色彩感受,色彩的运用能力也是烹饪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在烹饪艺术教学中,教师要将色彩的共性和特性、冷暖色的搭配、不同烹饪手法对彩色的影响向学生阐释和展现清楚,让学生对色彩有充分的了解,能很适当地应用于烹饪实践中。
作者:包金 单位: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
参考文献:
一、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众所周知,任何学习都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的,不能一蹴而就,素描更是如此。因为素描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表现等能力。具体来说,素描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总结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当学生画一幅画时,他要先观察所画物体,然后分析总结其特点再下笔。老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去正确地观察物体和处理画作。还有很多学生心浮气躁,无法静下心来去完成一幅画作,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去锻炼学生的耐心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多看、多想,这不仅对他们画画有帮助,而且对他们的成长也是极有帮助的。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素描技艺单单靠苦练是无法得到更高造诣的。素描作为一门艺术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老师在教学时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话,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对素描丧失兴趣。当然,也不能一味地去实践,这会让学生因为没有成绩而失去学习动力。老师需要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老师在教授学生绘画知识与技巧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对探究知识的热情,给他们鼓励与信任,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指导与评价。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素描知识体系。
三、多临摹精品,向大师学习
美术是不同于别的科目的,它的主要学习途径就是临摹。临摹,是初学者对绘画的一个入门。刚刚开始学习绘画的人面对纷繁的现实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这个时候,大师的优秀作品就可以帮助初学者将自然和创造,生活与艺术连接起来。素描教学中让学生去临摹,不仅能够让学生欣赏到不同大师的画作,开阔视野,提升审美水平,还可以让学生从大师身上学习到他们精妙的思维和高超的技巧,使学生的艺术表现得到更深的造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幅足够好的画作应该饱含作者的感情与创造力。在素描学习中,许多学生临摹的水平是非常高的,但写生时却不尽如人意,画作中没有足够的立体感与物体空间感,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学生缺少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要想获得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需要画画的人在扎实的绘画水平上有深加工的能力。所谓深加工,最主要的就是创新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留心身边平常事物的特点与变化,然后经过自身的创造与加工,让自己的素描作品鲜活饱满起来,帮助他们培养创新能力,建立属于自己的空间感与思维能力。
五、加强学生的意志力
大多数学生刚开始学习素描的时候,因为有足够的新鲜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是一段时间过后,他们的观察力与积极性都会较之前有所下降,无法对自己的画作进行清楚的审视。还有一些则急于求成,不能静下心来完成作品。素描的绘画过程往往是枯燥无聊的,而且收尾调整比较繁琐复杂,没有足够的意志力是很难顺利完成的。那么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为学生把好关,及时提醒他们,认真对待调整修改这一步,对于有问题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并且进行修改。同时培养他们的意志力,让他们更有耐心,更加耐得住寂寞。
六、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一、加强基础训练,掌握造型规律,培养造型能力
具体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先学素描,以此打好造型基础。为进一步学习色彩画和进入艺术创作准备条件,是基础素描的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掌握造型规律,把绘画语言的基本要素传授给学生;二是培养造型能力,把构成绘画语言的基本原则、样式传授给学生。要实现以上两个目的,在基础素描教学中,首先要解决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与手的问题。
基础素描是初学者为掌握基本造型能力所作的基本功训练,主要是技术性练习,解决造型中的一些基本的普遍问题。这时期的训练是规范性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绘画教学中要遵循作画原则、规律。让学生掌握一些事实上的基本知识,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才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例的准确、结构的合理、透视变化的正确,对初学者来说是必须掌握的,并且是主要的,甚至是强制性掌握的。这些基础知识不能熟练应用,就如同盖房子没打好地基一样。必然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的盲目,无章可循,影响造型能力的掌握和以后的发展,在此阶段要加大基本功的练习,要求“形”准、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学生个性,不要把性格、典型形象的塑造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过早地强加给学生。
二、寻求画法,尊重个性
在素描教学中,要探索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由于每个学生经验不同、水平不同、个性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教师上课,也必然产生不同的感悟理解,进而产生不同的表现方式方法。
在教学中,我认为第一是直接画,一开始就用直线直接画。能用一笔就不用两笔,非常果断。用铅笔要像用毛笔一样起承转合,自然流畅,而不是毫无目的地在那里消磨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加强教学的示范性,让学生仔细观察。应该怎样画这条线,不急于落笔,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大胆落笔。技能技巧的成熟有个深化过程,尤其是美术这类技艺性较强的艺术,技法的成熟是依赖于大量实践的。在训练中不要过于谨小慎微,只要想法正确,有感受就大胆出手,不怕错,不怕拙,“宁拙勿巧”“宁脏勿洁”,都是讲究探索精神的。有点笨、有点滞、有点脏、有点黑、有点改来改去都可能是好的作品,起码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爱好,张扬自己的个性,在整体原则的基础上,方法灵活多样,不必强求统一的表现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基础素描教学内容应该有个先后顺序,从简单到复杂、由静到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内在结构与外形的关系。训练时可以从单一的物象入手,比如,可从画苹果开始,再到梨、香蕉等。数量上也可以先一个,再两个,最后到多个,这样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里应注意两点:(1)掌握观察形体结构的方法,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法国画家塞尚提出了几何形原理并加以运用。他认为:物质世界的一切物体,无论其内部结构如何复杂,外在形态如何变化,都可以用正方体、圆柱形、圆锥体、圆球体(一方三园)去概括其组合。用几何形体的概念去观察分析、认识表达客观事物,对于素描初学者来说必须尽快获得认识掌握。这是认识复杂物象形态的内部结构和形体特征,塑造和再现客观物象的一把“钥匙”。让学生能够从最简单的几何形体入手,进而掌握运用几何形体表达复杂物象,再从中还原出造型方法,是这部分很重要的内容。(2)掌握形体结构在作画中的位置。在构成物象形态特征的诸多视觉因素中,明暗、比例、透视等,它们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唯有形体结构才是本质不变的。比如,同一个物象的形体结构不会因其位置和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同一物象的明暗效果却因光照的角度或位置的改变而产生很大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物象形体结构的训练放在首位,让学生养成观察和表现物体,注重“体”的把握与表现。一张白纸虽大,它是平面的,一个火柴盒虽小,但它是立体的。实践证明,在形体结构掌握的基础上,明暗画法的掌握就会顺利得多,学习时间也能相应地缩短。
关键词: 高中美术 素描教学 教学方法
高中美术班的素描教学不同于文化课,应严格遵循素描教学法度,循序渐进,把握学科特征因材施教,深入研究造型规律和结构特点,运用多种学习手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认知力、观察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如何在高中美术素描教学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高中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基础素描训练
课程的安排上应由易到难,由几何形体、素描静物、石膏头像到真人头像分阶段训练。每个阶段的训练目的、重点、训练量均有要求,缺一不可。
圆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的结构、透视、明暗可运用到素描静物中,也可运用到头像当中。
基础素描教学中,应以长期作业为主,以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对作画的每一个步骤都应严格,要求纠正马虎、应付、表面化等不良倾向。
适当安排一些短期作业,培养学生敏锐的感觉,以抓住对象的特征,或以某一方面训练为重点。另外,临摹、写生、默写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全面、更牢固。
艺术修养的提高相当重要,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了解课外知识,如美学、历史、文学等。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欣赏、临摹大师的素描作品,体会大师素描的精妙之处,如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
二、深入研究结构素描与明暗造型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结构素描以研究和表现形体的结构为宗旨,主要以线的形式表现形体的穿插及构成关系,而明暗素描主要采用明暗法,依靠空间透视原理表现形体在空间中的诸多因素,主要特征是以明暗调子控制形体的结构关系、透视关系和空间关系。
三、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基础素描应以写实手法为主,真实地再现作画者对物象的感受。作品要以客观对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和光影下的具体物象。素描教学训练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
四、提高美术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提高绘画水平。速写是学好素描的又一捷径,画家刘晓东说过,速写画好了素描不可能画不好。所以我要求学生把速写生活化,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速写本,课间画、饭后画、睡前画……养成随时随地画的习惯。临摹在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通过临摹,学习前人的技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较规范的方法步骤和处理画面效果的手段。在临摹中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克服简单描摹倾向,严格按照绘画步骤逐步深入。每一张学生的素描作业,都反映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评画时应多启发、多诱导,尽量保留学生的绘画个性,不要一刀切。画面的主观处理是艺术创造不可缺少的,大胆取舍和夸张有利于表现画面的主题。素描能力的提高,除了靠技巧的熟练外,还靠艺术的思维,关键是用脑分析。素描训练的目的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画家,而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整体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五、教会学生观察方法
多年从事高中美术教学,作者深刻体会到在基础教学过程中,高中生最需要学会的基本功就是静物素描,因为静物素描不但是所有艺术造型的雏形,还可以训练学生建立正确的素描对象观察方法,是高中美术素描学习中的重点。可是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只关注素描的基本要求及要素,而不重视对于素描对象的观察方法,导致后续素描学习中发生不少错误。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将素描对象立体、仿真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才能画出好作品,进而提升素描教学实效。
六、教会学生素描的思维方式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能短时间内学好素描,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了更好地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既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二、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有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画面效果的优劣和进步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三、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观察力也比较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认真对待,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
此时,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比如: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素描大师门采儿和列宾的素描作品,让大家了解两位画家的画风的不同,用笔的不同,内容针对的读者的不同。这比光是说教要有效果的多。
四、在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这里所讲的“表现”是指: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
中国动画有过辉煌的历史和成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几部优秀动画片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影响了几代人。近几年,我国动画开始复苏,各地动画教育发展异常迅速,中国的动画教育正逐步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色。文章探讨中专动画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一、当前动漫专业教学的一些问题
目前,各院校的动漫专业的命名五花八门,名目繁多,比如动漫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影视动画、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事实上,当今部分院校的动画专业,其实并非就是传统意义的动画专业,而只是涉及网络、影视广告、三维设计方面的数码设计专业或数码影视制作专业。
有很多院校是在原有的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专业中点缀Flash、Photoshop、3Dmax等几门电脑课程,就称为“全新”的动画专业。有些院校声称培养动画片的创作人才,却把动画简单地理解为电脑软件的使用,混淆了电脑与动画的区别,一概称为动画专业。有的学校对动画本身理解比较模糊,教学体系存在混乱现象。一些院校动画专业的学生反映,在校期间学了素描、色彩、漫画、动画、三维软件、合成软件、网页设计、平面设计等等,看起来教学内容丰富,其实根本没有系统性。其中,忽略了动画基础理论的教学。个别学校是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匆匆上马,谈不上什么学科基础,误认为动漫课程要以电脑课程为主。殊不知,美国的《玩具总动员》《功夫熊猫》和我国的《大圣归来》等三维动画片,还有世界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导演的《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等二维动画片,其前期的原画、场景、分镜头构图等都是由原画师、场景师、动画师来完成的,他们的造型基础是非常扎实、深厚的。而中期动画、后期电脑制作部分的技术人员也必须具备很强的造型素养和美学素养,对动画的运动原理也必须了如指掌。
二、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动画基础理论教学
在电脑给动漫艺术带来便利和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不能忽视动画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在动画教学中,应以动画基础理论教学为切入点,加强素描、绘画透视学基础、人体结构、动画运动原理、动画速写、动漫色彩构成的基础教学。动画基础理论涉及怎样加工制作,同时它也涵盖了很多自然科学和美术艺术类的知识,它还广泛吸收了一些力学、物理现象、艺术审美观、结构透视,以及素描、速写、色彩学、文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比如,素描中的构图原理、结构比例、透视原理、明暗规律,以及质感和量感、色彩感与明度关系、立体感与空间感等是解决动画造型问题的基本要素;动漫色彩构成中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关系在处理动画画面色调,渲染动画故事情节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结构教学中的人体骨骼、形体结构比例、人体动态是设计动画与游戏中人物角色的基础;动画运动原理中涉及的人物运动规律,如人物的转面、说话、眨眼、走路、跑步,自然现象中旗的飘动、火焰的燃烧、树叶的飘落,动物运动中的鸟飞、鱼的游动等,都是学好动画制作这门课程的前提条件。
动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原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设计、动画构图,以及动画摄影、Flash动画、三维动画设计,打下扎实的造型基础和色彩基础。学生如果素描造型基础薄弱,在动画造型中会出现比例失调、透视不合理、造型不准问题;学生如果没有动画运动原理的基础知识,在设计动画中人物走路或跑步运动动作时,会出现人物头部运动轨迹平移、人物上下跳动现象,甚至出现两腿前后不分、脚踩到地平线下的现象。
系统而全面地进行动画基础理论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触类旁通地了解包罗万象的动画专业知识,使之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思路,融会贯通各种知识。这样,在具体的动画学习和实践中,不会迷失方向,对自己也能有更好的定位,可以横向地补充自己知识面的不足。当然,动画学习过程也是比较艰难的,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很难深入下去或无法提高动画学习的能力,这正如拔苗助长,无济于事。因此,熟练掌握动画基础理论知识,并融会贯通,可以认清自己的差距,对提升动画整体水平是有很大裨益的。
职业学校更应着眼于企业的技术发展需求,打造过硬的师资力量,认真谦虚地向优秀企业的动画技术人员学习,把动画制作方面的知识灌输到动画基础理论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实际操作中能学到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得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
关键词: 艺术高考 美术应试教学 误区
艺术高考是一个指挥棒、风向标,但随着部分艺考命题的模式化,艺术教学的功利化,学校家庭的盲目化之风愈演愈烈,艺术高考已无法真正衡量考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能力。学校为了升学率,家长为了子女所谓的“前途”和“饭碗”,让“文化课差生”变为“美术特长生”。由于社会上追求学历的风气,导致学校的人才培养变成了学历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就不了业。
艺术院校大力扩招后,文化底子薄的学生原本是进不了大学校门的,但由于改投美术后就园了大学梦,社会效应顿时显现出来,因此出现了艺考大省,许许多多的画室和艺术培训中心应运而生,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宣传单上有“百日让你进名校”“三十天让你进美院”的广告语,有包过关、包录取的承诺和协议,声明自己有“秘诀”有“路子”的人比比皆是。某些培训班确实有一套过人的本领,他们找到破解艺考命题的秘诀,跳过美术基础技能训练,发明了艺考速成班,走不寻常路,因此有画苹果五笔之说,三笔画就一只橘子,六笔搞定一只玻璃杯,把画法公式化、傻瓜化,艺术感受和情感被活生生地剥夺了,只要临摹和默写好几个考试常见的题材和角度,再多报考一些院校,此法屡试不爽。如此这般,真可为不择手段,把美术基础教学拖入了应试教学的误区。
如何改变美术应试教学现状,有识之士早就呼吁要重视和关注艺考改革,艺考不仅要考出公正,考出技能,更要考出艺术素养。为此不仅艺考需要改革,广大艺术教学工作者也需要共同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
我在艺术教学实践中为避免走入应试教学的误区,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行为,遵循教学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根据美术新课程的理念,以应试和素养两手抓为出发点,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尝试,探索了一条适合自己艺术教学要求的路子,在教学理念上做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转变学习观念
美术高考前的基础教学,也叫艺术特殊教学,它不同于一般义务制学校的美术普通教学,前者以应试升学为目标,后者以普及性美育素质教育为主,教学目标侧重点有所不同,考前美术基础教学对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要求更高更严。考前美术基础应试教学走入误区的大多是重“技”轻“艺”,甚至有的教师教学观念信奉专制武断,以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学生的兴奋被遏止,学习的冲动和发现被压抑,长此以往学生被动学习,丧失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曾有一位教授在大学课堂上做过一个测验,教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点,随后提问:这是什么?然而,没有一个同学能回答出来。同样的问题,在低龄小学生课堂上,却出现一个截然不同的场面,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要回答问题,有的说是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也有的说是句号,还有的说就是一个粉笔点……从这个案例来看,反映了传统教育已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哪怕是不成熟的意见,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教师都应给予支持,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质疑精神,这是极其宝贵的品质。如果没有达尔文对“上帝创造一切”的质疑,就没有《物种起源》的诞生,没有袁隆平对传统育种理论――水稻无杂交优势的质疑,就不可能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因此要引导学生不迷信“定论”和所谓的“权威”,要打破思维定势,让思想相互撞击,这样方能迸发出新思想、新概念、新设计的火光。例如:在讲到人体正常高度比例是七个半头高时,就有一个同学质疑法国著名绘画大师莫迪尼阿尼的名画中的人物比例,尤其是对人物脖子长度比例感到疑惑和不解,还有的同学对立体派绘画大师毕加索作品中夸张变形人物形象不理解。认为这些作品小学生也能画出来,这时如果老师只按书本上的内容作简单的解释,学生的求知欲望通常就得不到满足。教师除了要说明画家画中经过夸张变形了的艺术形象,是画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有意识地运用艺术形式和手段,而对初学者来说,造型不准确,是因为还没有掌握艺术表现的客观规律,初学者的造型不准与画家有意识地夸张变形有本质的区别,为此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艺术造型规律,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让学生理解艺术需要不断创新,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素描和色彩等传统技法,其表现形式技法风格也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其他渠道,如网络和推荐一些相关书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意味着不仅将学生视作教育对象,更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传统美术教学通常是教师先讲解操作步骤,再示范,然后是学生按部就班机械照搬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虽说没有大的问题,但长此以往,就会暴露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不够。学习上对老师过分依赖,思维形成惰性。因此我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以学习为主,改变学生传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上,我尝试让学生以先学后教的形式,例如:在上素描人物头像写生课时,教师先不讲解,而是让学生分组按规定时间自由发挥完成一张人物素描写生,然后由学生谈自己的作画感受,再由同学之间互评,由于这一节课是石膏头像写生向真人头像过渡的第一张,因此作业中出现很多问题,如人的皮肤毛发表现,还有人的肌肉和骨骼组织质感的表现,有同学把真人画得像石膏头像一样,由于真人模特儿不会像石膏头像一样长期不动,因此同学们对明暗和造型感觉难以把握。学生通过自查和互查找出问题,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讲解示范,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整个学习过程,这样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感悟是最深的。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习具有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能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转变
对于艺考前美术基础训练的教材选择上,各个艺术特殊学校及培训中心都没有统一的教材,都是各自为战,各取所需。有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自编校本教材,有人提出能否材,但也有人说艺术是多元化的,不可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用一本教材去要求不一样的学生。我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艺术教学的工作者,同样也面临着教材选择上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基础和个体差异较大,教师施教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法,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不同学习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转变,比如针对学生在人物头像写生时,对头部结构和形体塑造理解不够,宜兴是陶的古都,紫砂雕塑是除紫砂茶壶宜兴外的又一奇葩,紫砂工艺大师徐秀棠的雕塑作品是学生耳熟能详的,除了分析和欣赏大师的优秀作品外,还要自己动手用紫砂泥塑造人物形象,以雕塑手法理解素描写生在平面上塑造三维人物形象。
4.教师与学生可适时进行角色转变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进行师生角色转变。比如:在静物写生课上,原来教师来摆放静物的工作,可有意让学生分组摆放静物,再根据学生自身已学过的构图知识进行互评,接着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指出不足之处,使学生意见得到最终统一,并提出修改办法,如摆放静物要避免过于重叠,兼顾到各个角度构图的完整性,根据静物大小、高低不同的造型,可摆出稳定的三角形构图,或富有变化的S形构图,等等,要体现出构图中的静物张弛有度,既简洁又富有变化,既丰富又和谐统一。但作画时某些角度总有缺憾,可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构图完整需要作适当调整。
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了复杂的构图基础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而产生的最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此外,还可让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担当临时小老师,帮助一些后进生,真正做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增强集体意识。
5.尊重个性发展,转变评价模式
以往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通常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或一味地以宽松的鼓励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质规律,因为这些并非评价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多维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作品,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座谈等形式。例如:学生在学画的过程中,学习进步的快慢不一,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后进生,我在鼓励的同时以励志人物举例:如美国著名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洛克的绘画成长经历。教师要强调对于机械僵化了的写生,即使造型很准,但未必是艺术审美的最高准则,关键在于感受,直观感受带来直觉中的错觉,往往是艺术中最生动感人的东西,如儿童画有时表现的形象是最生动感人的,重视学生的感受,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出来,不可扼杀学生这种宝贵的带有创造性的表现欲望。
关键词:浅谈;初中美术;素描教学;方法探讨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一、注重素描的重要环节教学,让学生掌握素描方法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玻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二、培养学生掌握好素描基础知识和技能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三、学生的素描训练要有序进行
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
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四、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观察力也比较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认真对待,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
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
五、在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