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矿产业投资

能矿产业投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能矿产业投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能矿产业投资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低;产业整合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007-02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里,有色金属价格高低起伏,最终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有色金属行业整体结构得到调整,经济效益在较短时间内开始逐步上升,但是,从有色金属整体行业水平上看仍有部分产品存在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不完善的现象,行业发展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1 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分布特点

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从特点上来说与我国整体的矿产资源非常相似,具体情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保有量来说,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总量巨大,但是从人均保有量来说却很小,当然这与我国人口众多的特点是分不开的;第二,我国有色金属矿资源的区位分布十分不均,并且矿产资源含量不均,导致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很大,例如从地质品位来说,我国铜矿的平均值只有0.87%,从数值上远远低于智利和美国等等世界主要铜矿产分布国家;第三,我国有色金属矿大部分都是存在于其他矿藏中,含量单一的矿藏比较少,因为如果伴生矿产资源含量不达标就没有大的开采分离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过有色金属矿产开采也增加了难度;第四,我国有色金属矿藏地理位置分布范围广,并且区域分布不均衡。例如,我国铜矿藏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赣东北和西部地区;铝土矿的分布则更为分散,分布在华北地区的山西和河南、华南地区的广西和西南地区的贵州等地区;与铝土矿产相似的是铅锌矿的分布同样分散,主要分布在华南的广西和广东、华中地区的湖南、华东地区的江西、西南地区的云南、华北地区的内蒙古、西北地区的甘肃、陕西和青海等地区。

2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结构面临的问题

据统计2011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3438万吨,同比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35.0%;实现利润约1990亿元,同比增长53.1%;资产利润率达到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700亿元,同比增长35%;进出口额超过1600亿美元,同比增长28%。

从统计数值上看,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从经济效益上看取得了空前的成绩,但是从产业结构上看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当然这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首先,从产业链结构上看,在有色金属工业的产业链国际分工中,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整体处在中低端环节,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保障能力不足,高端产品研发水平较弱,产品附加值低,投入和产出比值过高。例如我国电解铝和铅锌等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对铝产品和铅锌产品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这种现状一方面由于我国钢产60%的需求来自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部分需求一般集中在线材和棒材等产品附加值低的商品;另一方面由于钢铁产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而且对民生工程和整体经济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各地方政府对其采取支持手段在促进整体经济水平的同时又导致投资者盲目投资、产能低的企业也没有退出,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钢产整体发展水平带来阻碍,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其次,从产业集中度上看,我国有色金属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产业结构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以世界钢产量大的几个国家为例,2011年世界粗钢产量排名第二的日本国内新日铁和JFE等四家企业粗钢产量占日本全国粗钢产量的70%以上,在排名第三的美国,USSE, Nucor和AKK三大企业粗钢产量占美国全国粗钢产量的一半以上,排名第六的韩国浦项制铁一家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产量的60%,而在排名第九的巴西,国内前二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达到全国总产量的80%。然而,据统计2011年我国前五位钢铁企业合计粗钢产量不到全国粗钢产量的30%。

3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近年调整状况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 “十二五”中对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目标,从2009年起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继续实现恢复性增长,产业重组不断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根据“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内有色金属行业将进行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不过有色金属产业整体产业集中度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

4 有色金属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综合我国有色金属的特点和产业经济理论,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想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企业兼并重组是重要手段。通过企业间的兼并和重组可以逊色地实现我国有色金属整体规模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其产业集中度。为了在有色金属产业整合道路上稳步发展,目前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各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应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为行业发展目标,在投资管理和行业准入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对铜、铝、铅、锌、钛、镁以及稀有金属冶炼产能进行控制,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创新精神。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推进企业积极参与并且以多种方式进行跨地区和跨部门的兼并重组,促进有色金属专业化生产。其次,有色金属企业应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投入研发资金致力于新材料的研发和专利产品的生产,在必要情况下与高校进行产学研相结合形成持续开发能力。再次,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对有色金属的新型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同时注意环保问题从政策上引导企业积极开发短流程、高效、低耗、低碳、生态型冶金和加工技术。最后,从资源节约的角度出发,企业和政府要注重有色金属的循环利用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产业链,实现有色金属的循环利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有色金属矿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并且对于一些开采难度大或者开采经济效益低的矿产,例如低品位矿、工伴生矿等等矿产资源,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和推动不同企业对其进行共同开发和利用,使得矿产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王忠诚.钢铁推进结构调整和联合重组[J].中国投资,2007 ,(1):22-24.

能矿产业投资范文第2篇

200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培育矿业支柱产业的决策以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依法推进”的原则,采取以“整合资源、规范秩序、完善机制”为重点的一系列措施,高位推动,积极创新,加速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实现了矿产资源集约科学高效开发,使矿产业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经过四年多的大胆创新和不懈努力,矿产资源优势逐渐转变为经济优势,矿产业支柱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2008全市完成矿业产值30.5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1%。

(一)矿产资源逐步实现了资源集约安全开发。

一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勘查取得较好效果。在全面治理整顿矿业权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全市采取法律支持、经济补偿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市场方式,集中整合矿产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截至2009年3月底,全市共整合配置矿权215个,总面积达8694.0891平方公里,通过市场配置矿权170个、区块面积6468.5平方公里。全市矿产资源的配置逐步向大企业或企业集团集中,矿产资源勘查力度逐步加强,2008年全市完成探矿投入5.25亿元,山水铜业找矿、澜沧铅矿深部找矿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是优化了矿山布局,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规范了矿业权市场秩序,优化了矿山布局,促进了规模开发和集约经营,增强了企业加大勘查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大型选厂的积极性,提高了低品位矿石的处理能力,实现了矿产资源的综合集约利用。山水铜业公司运用最先进的数据模型对勘查、选矿进行全程管理,铜锌分离技术获得重大突破,铜回收率高达80%、锌回收率达85%。澜沧铅矿加强技术攻关实现年产电锌2万吨的同时,综合回收硫、铟等有价元素,下一步公司还将开展对冶炼炉渣中铅、锌、银的综合回收利用。墨江金矿、山水铜矿通过规模生产,所处理的原矿品位远远低于国家工业指标,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三是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各县(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加强管理”的环保基本方针,严格按照

“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基本原则,加强监管,强化引导,最大限度地减轻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矿业企业也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将环境保护当作自身发展的生命线,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确保环境安全和企业发展同步推进。山水铜业公司每年投入尾矿库治理资金1000多万元,实现了废水的回收利用。澜沧铅矿投入1600万元建成的尾矿库,采用同类企业中最先进的脱水工艺处理尾矿,实现尾矿干堆,有利于杜绝环保事故的发生,同时有利于尾矿中硫、铅、锌、银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孟连景冒煤矿坚持边采边复垦,开采后复垦的土地已经恢复了水稻种植。各大水泥厂加速淘汰落后的立窑生产线,澜沧铅矿有限公司将采用世界上最先进漩涡柱铅闪速熔炼工艺对原有火法冶炼铅系统进行改造。各矿业企业在开发的同时,都很注重环保设施的投入,环保的理念与以往有很大的改观。

四是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通过规范矿业权市场秩序和资源集中整合,淘汰了大批生产工艺落后、安全设施滞后、安全隐患大的企业,现有矿业企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加强对矿山工人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矿山安全生产的检查和管理。与此同时,各县(区)加大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矿业企业和矿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矿产业已逐步由粗放开发向精深加工延伸。

在深入实施规范整顿市场秩序、集中整合矿产资源、市场方式配置矿权三大举措的同时,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进一步强化了对矿业企业和矿产业发展的服务,矿业企业也坚定了发展信心、增强了扩大生产的积极性,既实现了矿产业的规模开发,又推动了矿产业由粗放开发向精深加工延伸,使××矿产业走上了集探、采、选、冶为一体的良性发展道路。

一是矿山选厂建设项目加快。随着探采区块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山水铜业公司就地选矿的带动下,全市矿业企业纷纷建设选矿厂。山水铜业公司目前有四座选厂,日处理原矿达4000吨,另外新增4000吨/天的选矿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年内将建设;中国黄金公司镇沅分公司日处理2000吨的浮选厂建成。景东大街里竹山铁矿100万吨/年、花山铁矿150万吨/年的选矿厂即将于年内建成投产,金泉矿业凉水井铅锌矿300吨/天、灰波箐铁矿500吨/天、小乡铁矿500吨/天的选厂建设基本完工。

二是冶炼厂建设正在加快。矿业企业在加快建设选厂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电力资源计划或加紧建设冶炼厂,努力实现就地产金属或提高精矿的品位。云铜景谷矿冶进驻景谷不久,就采用湿法冶金生产电解铜。景东里竹山铁矿立足于自身的资源储量,将发展视角扩大到大街、花山两个铁矿区,计划明年内在大街乡建设球团厂,既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又为区内其他铁矿企业提供服务。镇沅金矿也将就地产金项目纳入到议事日程。

三是科技攻关力度加大。在加快建设选矿厂和冶炼厂的同时,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加大了对选、冶技术的攻关力度,努力提高选、冶回收率。中国黄金公司镇沅分公司投入300多万元委托长春黄金研究院进行选矿工艺、提金工艺试验。澜沧铅矿投入1.4亿元改造传统炼锌工艺,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锌生产线,整个工艺流程基本实现全自动化控制;采用漩涡柱铅闪速熔炼工艺进行铅系统改造的试验研究工作业已启动,将于今年下半年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福建罗丰公司出资委托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研究设计院、长沙冶金设计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对墨江勐里难选镍矿进行选冶工艺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山水铜业公司运用最先进的数据模型对勘查、选矿进行全程管理,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技术攻关力度,解决了铜锌分离技术难题,为公司下一步的扩大生产规模打下基础。

(三)矿产业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在矿产业的强势推动和积极带动下,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08年,思茅区完成矿业产值10.7亿元,不仅成为全区第一支柱产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关键突破口和重要引擎,巩固和提升了思茅区在全省县域经济试点县中的地位;澜沧县完成矿业产值9.39亿元,矿产业为该县主要的财经来源之一;其它各县矿产业在当地经济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矿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业经济正在逐步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亮点。

(四)矿产业逐步呈现极强的带动力。

矿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帮助生产生活条件差的村民实现整村搬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纳了矿区和矿区周边农民工的就业,改善了当地群众交通、电力、通讯、人畜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带动了矿山周围种养殖、餐饮、运输、机械设备租赁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最积极的推动力量。同时,一些有规模的企业介入了房地产开发和其他产业,既为繁荣城市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黄金公司镇沅分公司为120多个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当地劳动力200多人,吸收了周边大中专毕业生20多人。金泉矿业公司在澜沧谦六乡投资近1亿元,建设了矿山公路、供电系统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谦六乡广大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山水铜业公司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300个,投资4000多万元改造了46公里长的矿区道路,并向两个整体搬迁的村民小组分别按每年38万元、25万元的标准长期提供帮扶资金。

几年来,我市坚持改革突破和锐意创新,不但实现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规范有序和矿产业的发展壮大,而且创造的“政府主导、集中配置”的矿产资源整合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认可。2008年10月28日至29日,全省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市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突破发展矿产业的做法,总结出了政府主导、集中配置的“××模式”,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做法。几年来的矿产业发展实践为今后我市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金融风暴袭来,矿业市场疲软,产品价格下跌,使我市大部分矿业企业陷入举步维艰境地,矿产业发展中的软肋被充分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金融危机冲击,矿产业影响严重。全市矿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被迫停产或半停产;其它矿业企业产品产量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

2009年1-3月,全市完成矿业产值31727万元,同比增长-49.73%,利税及其它经济指标较去年同期相比均大幅下降。部分矿业企业资金链脆弱,融资困难,业主投资信心不足,观望情绪较浓,建设项目出现缓建或停建,探矿投入减少。

(二)企业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我市矿产业开发虽然如火如荼,但大部分矿业企业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一是勘探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地质勘查程度低,矿山开发缺乏充分的地质资料,许多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和矿石品位不清,存在零星开发、盲目找矿、盲目建选厂现象。二是技术研发力量严重不足。部分企业仍沿用过时的采选工艺,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开发进度缓慢。大部分矿业企业缺乏高端研究人员,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三是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很多矿区道路窄、路面差,对生产资料和矿石产品的运输有很大影响;有的企业还没有并入110千伏电网,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四是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效益大幅下滑。2005年以来,我市虽对矿业权进行了优化整合,但目前依然存在矿权分散、规模小等情况;五是产业链短,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市场的左右,抗风险能力差。

(三)矿权整合不够彻底,资源开发存在纠纷。我市资源整合基本实现了“一个矿区设置一个采矿权,一座矿山一个企业”的目标,由于存在整合前一些遗留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矿权配置出现了区块交叉现象,配置区块包含以前县级发证的采矿权等问题,导致企业在开发进程中出现争议和扯皮问题。如镇沅黄金公司和××恒益公司、云铜××矿冶和罗丰××矿业公司等,由于矿区交叉,企业间摩擦不断,影响了矿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链延伸不长。矿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规划滞后、布局分散、产业链短已成为制约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一是产业规划亟待完善。

“十一五”初期,我市制定了矿产业规划,但由于当时的发展现状造成规划缺乏前瞻性、针对性和导向性,同时缺乏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有效兼顾,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发展形势。二是产业发展布局分散。由于缺乏详细而全面的规划布局,矿业企业较为分散,形不成连片和上规模的工业区。三是产业链短。各县区矿业生产企业主要以探、采、选为主,冶炼企业不到5户,更没有“制”这一环节的企业,现有企业主要以销售原矿和初级产品为主。一方面,既不能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又不能提升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有效挖掘,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程度差,不能从根本上推动地方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五)发展机制尚未健全,矿业开发存在不稳定因素。随着矿产资源整合和矿产业发展的不断推进,现有体制和机制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矿区的不稳定因素。一是协调服务机制不健全。目前,县级政府成立矿办的只有景谷县、镇沅县,其他虽有矿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但大多是文件对文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出现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同时,县级协调管理部门缺乏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专业人才,县级矿管人员仅能致力于日常的事务,对县域矿业经济发展缺乏认真考虑,同时监管不到位,致使私挖乱采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乡两级政府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补偿机制不健全,土地、林地征占用补偿标准不一。各县(区)只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出现了补偿标准不一、差别较大、不及时、不到位等现象,四是矿区周围群众只顾眼前,对于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拉动作用认识不到位,再加上部分外来企业与当地文化和风俗存在差异,造成相互间的理解和沟通不顺畅。由于以上各种因素,矿山开发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给矿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进一步推动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地处三江成矿带南部,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际竞争的重点加速转移到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领域,××这块“怀金孕宝”的处女地迅速吸引了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眼球,使××矿产业短时期内迅速显现出难得的“短、平、快”效应,并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当前,我市矿产业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但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初期阶段,必须千方百计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推进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明确思路。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开始衰退,使影响突然加大。当前,我市矿产业出现了暂时性发展减缓的现象。但从长远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处于矿产资源消费总量增长最快、消费积蓄量最大的阶段。我国到2020年将实现人均gdp再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届时矿产资源产量和消费总量在现在的基础上还要再翻一番多。从近期看,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10条措施等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和行业调整振兴规划,投资、消费已初见成效,中国经经济在今年一季度已呈现筑底回升迹象。随着投资、消费的拉动,矿产品内需也有效扩张,矿产资源利用将推向一个新,矿业经济逐步回暖,今年以来矿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升,其中铜涨幅约50%,铅锌涨幅也有30%。因此,可以肯定说,我市矿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初期阶段,发展后劲足,发展潜力大,增长空间广,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依然没有动摇、支撑作用依然坚挺,矿产业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和财政支柱。全市上下一定要以百倍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把矿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提升全市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突破口,千方百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做成全市最大最优的支柱产业。

为此,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正确认识“危”、准确把握“机”,坚定信心,明确思路,既顺势而谋又逆势求机,努力保持矿产业快速发展势头。一是各级政府坚定矿产业作为全市第一产业支柱和财政支柱的信心不动摇,完善思路,创新方法,强化服务,优化环境,既要统一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思想认识,又要为企业扩大投资创造优越的环境使之坚定信心,努力创造政企齐心、共渡难关的良好局面。二是各县(区)认真落实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规范矿业权市场秩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市内外资金进行矿产资源深度开发,进一步摸清家底,为将来扩大生产、提升效益打好基础。三是各县(区)要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好国家大力支持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扶持企业研发和引进采、选、冶新技术,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四是企业要抓住钢材等建材价格下跌、勘探成本下降等大好时机,加大探矿投入,加快选冶厂、生活区等基础建设。五是企业要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和政策趋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创新市场营销方式,扩大产品销路。

(二)加强资源勘探和规划管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探索建立我市矿产资源勘探基金,对全市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的勘查,同时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引进有资金、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市开发矿产资源,鼓励社会资金按照有利我市矿产资源发展的原则有指向投入矿产资源勘查;协调争取国家和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扩大我市矿产资源的资源储备量,增强我市矿产资源储量保障能力,确保我市矿产产业开发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促进我市矿产资源科学、节约、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抓紧组织实施市矿产资源开发总体规划。矿办、国土部门要综合运用我市矿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矿产资源开发总体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建设和生产的监督管理,按照规划的总体部署推动我市矿产资源有序、持续、科学开发、合理利用。

(三)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做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将资源综合利用与企业发展、资源节约、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全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利用。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完善和落实关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矿山设计、矿山建设、矿山开采、矿石选冶及加工每个环节统筹兼顾,推行共、伴生矿产与主矿产同时评价、同时勘查、同时设计、同时开采、同时回收利用,变一矿为多矿、一矿多厂。对于没有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的矿产储量报告不予评审备案;对于共、伴生矿床没有综合开发利用方案的,不予办理采矿许可证和批准建设矿山。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护、谁开采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重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加强矿产资源及矿山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形成依法勘查、开发、保护,以矿业经济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抓住机遇,整体谋划,加快实施矿产业二次整合

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利益格局,重新调整规范利益关系,是一场较为稳妥的改革。当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我国经济进入第四季度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下滑,但在这种极为不利的形势下也有相对有利的一面。各级政府一定要认清当前发展形势,准确把握这场危机中的机遇,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重新审视发展现状,重新整合矿产资源,重新布局产业开发,重新调整利益关系,坚决迅速启动实施矿产业二次整合。

1.准确把握危中之机,政企联动实施矿产业二次整合。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加速冲击实体经济,形势极为严峻,我国政府也不断出台并落实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对于我们实施矿产资源和矿产企业二次整合不失为最佳机遇。一是市场疲软、价格下跌,造成很多矿业企业产品积压、资金吃紧,急需资金注入扩大再生产,因此现在整合的成本会比以前大大降低。二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矿产行业步入调整阶段,企业优胜劣汰将成为这场危机的主流现象,如果政府出手帮助企业优胜劣汰,那么重新规划布局的矿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带动作用会更强。三是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表现出超强的经济形势驾驭能力,成为全世界最健康的经济体之一,必将会极大地吸引国际矿业大集团的投资目光,只要我们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推销我们的矿产资源优势,必将会吸引国际矿业大集团进驻开发,有效降低了矿产业二次整合的难度。四是国家税务局出台了《企业重组与清算的所得税处理办法(试行)》,企业重组和并购成本将大大降低,为有实力的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进行资源整合、完成市场扩张提供了迅速崛起的良机。全市各级政府一定要紧紧抓住成本低、难度低、矛盾少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有技术、有信誉的企业,采取联营、兼并、参股、控股、收购等多种形式,组建集“探矿—开发—精深加工”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促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向强势企业集中,依靠资金、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矿业经济。

2.创新工作方法,推进矿产业二次整合。启动实施矿产业二次整合,一定要认真总结以往整合中取得经验教训和出现的问题,坚持“一山一矿一主”的原则,按照“资金、技术、信誉”三个标准,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严格依法办事,制定严格的考评办法,合理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步实施资源整合和企业整合。一是建立相关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依法进行资源的二次整合。二是实施跨区域整合。按照××市《“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站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市矿产业快速发展的高度,立足整体谋划,打破行政界限,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动区域间的协调配合和区域内的自发整合,组建资源高度集中、竞争能力强、抗风险能力高的矿业企业集团。区域内整合以建设澜孟西锰矿开发基地为例:澜沧、孟连、西盟三县锰矿储量较为集中,但开发企业和区块较为分散,三县如能抓住金融危机中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区域内有资源的企业与有冶炼技术的金广集团开展联营、参股或收购等多种合作方式,进行锰矿采选及加工,区域内的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边三县也将形成带动力极强的集采、选、冶为一体的锰矿开发基地,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向缅甸、版纳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横向联动,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三是引入竞争机制进行整合。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矿业大集团的投资动向,加强对外宣传,适时推荐资源优势,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到××投资开发,引进更多更先进的生产要素,参与××矿产业二次整合。

(五)提升服务,强化引导,推动矿产业提质增效。

矿产业要做大做强做优,必须要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放大“洼地效应”,努力营造“蝉鸣效应”,着力延伸产业链,同步推进内涵增质和外延扩张,确保矿产业提质增效。

1.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矿产业受到最大冲击,矿业企业举步维艰,政府及时、优质、高效的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重要,只有政府有效的帮助和高效服务,才能让企业坚定信心、渡过难关。一方面,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矿办、国土等相关部门及掌握社会公共资源的政府部门,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

“雪中送炭”意识,加强对服务素质特别是矿业发展方面的培训,及时主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地质资料、准确的市场信息、国家和行业政策、切实有力的支持、科学合理的引导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主动为企业协调解决矿区道路、电力、土地、林地、环保和安全生产等问题,进一步帮助企业办理矿权和项目申报、年检、延续、变更等手续,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深入矿区了解企业停产或半停产的原因,针对不同困难,提供不同帮助。对资金紧张的企业,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并采取适当减税或补贴方式,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对生产原料紧张的企业,要积极与企业所在县(区)和资源丰富的县(区)协调解决;对有产品没销路的企业,要积极发挥政府信息渠道广阔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有用的供需信息;对存在环保和安全隐患的企业,环保和安监部门要提前介入,帮助指导企业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对于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要尽可能地以说服教育为主,能不罚款的不罚款,能不扣留的不扣留,非罚不可的要实行最低限额罚款制。

2.积极引导矿产企业加大基础投入。在这场来势凶猛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矿产企业普遍薄弱的基础环节受冲击最为严重,损失较大,教训深刻。痛定思痛,一方面,政府要强化引导作用,必要时采取强硬措施要求打牢基础;另一方面,企业要放弃盲目追求效益的做法,主动打牢基础,加大探矿投入、科研攻关投入、基础设施投入。一是要按照××省规定年度最低勘查投入标准,引导、监督矿业企业加大探矿投入,摸清资源储量,有针对性地建设选、冶厂,制定企业自身发展规划,确保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二是采取补贴技术攻关投入的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采矿、选矿、冶炼技术的攻关投入,努力采用现代先进采、选、冶工艺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3.千方百计拉长产业链条。围绕建设重点矿业工业基地的目标,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调整产品结构为重点,以开放合作为手段,坚持走“探、采、选、冶、制”相结合的矿产业发展道路。一是着力推进矿产品结构调整。引导鼓励企业在本市区域内冶炼,在市场价格平等条件下,利用税收等政策限制初级产品往外销售,最大限度地拉长产业链。坚决打破以生产原矿、精矿为主的矿业生产局面,努力形成以成品半成品为主、精矿为辅的矿业生产格局。二是引导鼓励矿业企业实施精深加工。结合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工业园区莲花片区建设,加快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项目的审批和上马,大力推进矿电结合,扩大矿业高效开发规模,推进矿业精深加工进程,延伸产业链。按照“分散采矿,定点选矿,集中冶炼”的原则,适时发展铜、金、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冶炼;同时加强钾盐等非金属矿产的精深加工综合发展,积极发展盐化工业,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通过发展深加工,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带动制造业、房地产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冶金集团、昆明钢铁集团、山水铜业、云铜、中国黄金公司、金泉、恒益、金广集团、兴华等企业,搞好铅、锌、铜、金、铁、锰、镍等资源深度开发和精深加工,重点推进10万吨锌冶炼厂、10万吨铜冶炼厂、100万吨钢铁厂、10万电解锰等项目建设,扩大矿业工业生产能力。三是加快实施矿产业对外开放战略。在加大市内矿产资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鼓励市内矿业企业到周边国家探矿和采矿、进口东南亚国家原矿产品、开展选冶加工贸易,培植一批外向型的矿业企业,力争在境外建立稳定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六)健全机制,强化监管,确保矿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健全完善矿产业发展推进和保障机制,加强矿产业事前事中事后对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群众利益兼顾等多方面的监管,是确保矿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健全矿产业推进保障机制。各县(区)要坚持“一个产业、一套政策措施、一套机构联系协调”的发展思路,配齐配强矿产业协调发展队伍,强化矿产业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职能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案,协调解决矿产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市、县机构编制部门要创新思路,批准设立县级矿产业发展办公室,专门负责对矿产业生产发展进行服务指导。

能矿产业投资范文第3篇

1 湖北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1.1 成矿地质条件

湖北省跨越秦岭褶皱带和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区。以襄北深大断裂(即房县-襄樊-武穴-线)为界,以北为秦岭褶皱系,地质构造复杂,发育一套晚古-中上元古代的中深-中浅变质岩系,并分布有变质-交代型及同熔型中酸性花岗岩体以及基性-超基入体。热液活动广泛,成矿条件有利,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磷、金、银、铁、金红石、重晶石、大理石、花岗岩等;以南为扬子准地台,发育一套稳定性地壳沉积物。鄂东南和鄂西地区为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沉积地层。而鄂中地区阻汉平原为一套覆盖在古生代褶皱之上的新生代红色砂页岩。鄂东南地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具有有利的热动力成矿条件,形成了铜、铁、金、铅、锌、硫铁矿等黑色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鄂西地区以磷、铁、金、银、钒、煤、硫铁矿、石墨为主。鄂中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岩盐、石膏、芒硝等矿藏。

1.2 矿产储量

湖北省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为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除能源资源较为短缺外,其他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产类型多,矿种齐全,资源量大。其探明矿产种类和储量居全国第九位。已发现的137种矿产中,金属矿产49种,非金属矿产76种,能源矿产9种,水气矿产2种。主要优势矿产磷、铁、铜、岩盐、石膏、水泥、石灰岩等40多种已探明储量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其中磷、金红石、硅灰石、石榴子石和泥灰石等5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金、汞、锰、钒、镍、铊、钼、独居石、磷、水泥、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耐火粘土、蛇纹岩、碘等矿储量居全国前7位。矿产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相对集点。石膏、岩盐、钙芒硝、石油集中分布在鄂东和鄂西两地,尤其是鄂西、铁矿占全省总储量和的72%,磷矿占90%以上,硫铁矿占75%以上,锰、汞、石墨、银金矿、银钒矿等几乎全部集中分布在鄂西。全省有57种矿产资源储量列居全国前十位,全省保有矿产储量潜在总值14728亿元,人均矿产储量潜在总值2.48万元(覃家君,2006)。

1.3 矿石质量及结构

湖北省矿产中部分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品质优良,富矿多。如金属矿产中的铜矿(富矿占61%)、矽卡岩型铁矿;非金属矿产中的盐矿、石膏、花岗岩、大理岩、萤石、石墨、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等。而铅、锌、锰、镍、钒、铬等金属矿产和磷、硫、铌、钽、稀土等矿产则以贫矿为主。在矿床组分上,伴生矿产多,往往共生有多种矿产和伴生有用矿物和元素,若能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可以使一矿变多矿,大大提高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如鄂东南的铜铁矿床,伴生有锂、铷、硼、碘、溴等。

1.4 矿产分布及其组合

矿产分布不均匀。主要矿产储量分布相对集中,而且矿产配套较好,有利于形成规模开发。如铁、铜矿产主要分布于鄂东南地区,又有冶金辅助原料(熔剂石灰岩、白云岩、萤石及冶金用砂岩等)配套,从而形成武汉-黄石-鄂州冶金工业走廊。又如盐、石膏、芒硝、石油主要集中于江汉盆地,而磷矿、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产集中分布于鄂西南地区。因此在鄂中建成了石油化工、盐化工等化学工业基地,在鄂西南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及建材工业基地。鄂西北地区的银金矿、金红石矿、重晶石矿、磷矿等矿产资源分布使得本区有可能成为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1.5 存在的主要问题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矿产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大宗矿产多,高值矿产少;传统矿产多,急缺矿产少;难选冶贫矿多,易采选富矿少。(2)矿山规模偏小且分散,矿山对资源占有量大,开采量小,可供规划开发空间狭窄;(3)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经济社会效益欠佳;(4)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严重,自身发展能力不足;(5)政策法律环境欠佳,矿产资源资产效益低下,资本扩张和引资能力较弱;(6)国有矿山企业比重偏大,乡镇集体、个体矿山管理水平偏低,过于关注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链短,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贡献因子偏小。

2 湖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的初步构想

2.1 基本思路与设想

(1)以中部崛起和率先发展战略为契机,紧紧围绕湖北省“十二五”计划纲要,超前准备,加强勘查,统筹规划,合理开发;

(2)发展传统优势,增强资源储备,拓展新兴领域,加强国家急缺和市场急需矿种勘查与开发;

(3)扩大改革开放,加速引资勘查,立足“找大资源,办大矿”的原则,力求做到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2 总体布署原则

新一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可表征为:大力开发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重要矿产资源和适合在省内进行适度深加工的矿产品,以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增大本省的GNP总量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1)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湖北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支柱地位,是整个产业结构演进的基石;(2)以几个重点资源富集区为矿业开发的增长极进行基地建设,是推进和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目标的关键。湖北的资源基础、产业基础和经济结构现状表明,湖北的矿业发展只能沿几个重点资源富集区和交通干线展开,形成产业发展极带动其他产业发展;(3)产业协调发展应重点抓好的工作,一是全面资源开发与资源富集区的重点开发,二是资源开发中的资源优势导向和市场优势导向,三是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湖北矿业发展的资金积累除国家重点项目投资外,主要依靠省内矿业自身积累转换调节,因此,应以发展在矿业支持下的能源一重化工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协调其他产业发展,形成以矿业为先导的产业环链和产业集群。(4)实行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战略方针。针对生态基础脆弱,强度开发已造成资源环境不协调的现状,加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协调力度。

2.3 战略目标期望

根据湖北矿产资源特色及区域成矿条件,在充分考虑市场潜力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开发优势矿产为重点,加强新兴特色矿种勘查,增强资源储备。(1)建立两个具全国意义的国家级矿业开发基地:一是鄂东南铁、铜、贵金属产业基地;二是鄂西磷及磷化工产业基地。(2)建立一个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后备基地,即鄂西北地区稀土、贵金属(银、铂钯)为主的后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3 实施湖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的路径选择

以省委、省政府实施中部率先和跨越式发展战略为契机,实施湖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战略,在产业导向和布局上,应充分发挥本省能源及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

(1)强化地矿工作的基础地位,加强矿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软、硬环境,这是关系矿业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大力加强地质勘查,尽快改变地质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不断寻找和探明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质矿产资源,为矿业开发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这是地质勘查与矿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着力点。

(2)湖北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再加上长期以来对矿产资源开发未能遵循客观规律,进一步引发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矿产开发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此受到很大制约,成为湖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湖北矿业发展要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和方针,走“生态矿业,绿色矿业”的发展道路,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省情的资源导向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径。

(3)大力调整矿业结构。当前和近期内,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勘查与开发并举,以勘查促开发”的方针,加大矿产资源勘查的力度,尤其是重点矿种的重点资源富集区的矿产勘查力度,确保矿产开发有充足的资源基础;二是重点加强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三是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尽快改变以销售“原矿和初级产品”为主的局面,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与增值;四是优化矿业布局,提升矿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正确处理铁、铜、磷、盐、建材等传统优质资源与金、银、钒、稀土等新兴非传统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五是既要抓紧矿产勘查工作的实物工作量投入,亦要重视地质科研与新理论、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地学研究与矿业开发的产业科技水平;六是大力调整和优化矿业所有制结构,利用矿业权流转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培育矿产勘查与矿业开发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并以更开放、更灵活的政策导向,将本省的资源优势与省内外的资金、技术优势紧密结合,促进矿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4)矿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要在矿产资源勘查与矿业开发中实现大的突破与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创新和实施人才工程,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4 实现湖北矿产资源优势转换战略的对策

为加快湖北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进而转换为经济优势的进程,除用足、用好、用活中央给予中部地区和地质矿产勘查业的优惠政策外,还需中央和省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扶持。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及政策建议:

4.1 高度重视工业化进程中的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矿产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已成为保障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1)要十分珍惜矿产资源,在已探明的优势矿产资源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优势资源的转换战略。第一,以优势矿产资源转换为主体,建立企业集团。要以国家紧缺矿产资源为重点,以优势矿产资源转换为主体,走企业集团化道路。要量力而行,有重点地实施勘查与开发,千万不要因为资源丰富就全面放开、铺摊子;要有重点地改造、建设有特色的黑色、化工、有色产业基地;建立具有抗风险、科技进步程度较高的集团化采、选、冶、加工联合企业,努力构造产业链群,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发展,重视形成规模效益。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始终把握市场的有效需求。矿产资源属全球性范围配置的资源,铁、铜、磷等矿产从来就是全球性战略资源,在国际资源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国正在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构想。因此,湖北矿业开发与发展,要在国家开放市场中进行定位,要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决定地区矿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地区的资源禀赋。矿业要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运行,以提高矿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求得效益最大化。第三,以科技为先导,提高矿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骨干企业的科技水平起点相对要高,技术改造和新建的矿山企业,应建立在先进的科技装备水平上,千万不要重复管理粗放、劳动密集的传统工业模式,努力探索新的办矿模式,切实推动和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特别重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活力;开发和引进先进的探、采、选、冶技术是湖北矿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最有效路径。

(2)世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与我国资源的互补性很强,因此,立足“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保障湖北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和区域资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如果一味强调资源自给,湖北将不得不开发成本高、稳定程度差的矿产资源,使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下滑,最终导致战略上的不安全。但完全依赖国际资源市场,也会导致一系列不确定风险。因此,立足“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湖北乃至国家资源安全的唯一选择。

(3)加强主要矿集区资源和优势矿产的勘查与开发,保持国内外两种资源及两个市场的合理比例,平衡国际资源贸易利益及国际资源风险;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已有矿产资源,减少资源消耗量。一是要加强主要矿集区矿产资源和超常矿产的勘查与开发。矿集区是大宗矿产资源的支柱,它占探明总储量的80%以上。应该完善矿产资源的资产价值科学体系,走科技型的资源勘查道路,开展和深部找矿,使老的矿集区资源基地可持续发展,新的矿集区成为新的资源基地,这是解决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关键。超常矿产(指新矿种、新类型、深部矿、极贫矿、难采矿、难选矿等)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现有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对于埋深千米以下的矿床,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必须重点开展研究。低品位贫矿床是本世纪的重要开采对象,为此,必须开展溶浸采矿与复杂共生难选矿的研究,为低品位贫矿床的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途径。二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目前湖北的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在30%左右,资源节约的潜力很大。因此,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其核心思想是提高矿床开采的回收率,降低贫化率,综合回收资源,高效利用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同时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杜绝浪费的生活服务体系,以减少矿产资源的需要量,降低资源的供给量。

(4)大力加强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重视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管理,建立矿产资源供应的后备基地。近年来,矿产资源勘探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中部地区。目前,中部地区单位面积的勘探投资不仅低于东部地区,而且亦低于西部地区。许多矿产资源地质工作程度低,虽然有良好地质成矿环境和找矿远景,但却资源远景不清,可供设计建设的资源基地明显不足。因此,重视和加强地质基础工作,把勘查作为本省矿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势在必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优势矿产资源,应加大地质勘探的投入力度,为矿业开发提供足够的矿产储量。在加强地质勘探工作的同时,要重视确立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管理,坚持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的基本原则,严格实施矿产储量登记及规划分配制度。在中央、省统一进行矿产储量登记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地方需求及矿产状况,统筹兼顾国家、地方利益,划定中央及地方对各类矿产的使用权。要确立矿业权登记管理,避免低水平重复及争、抢现象,依法建立有序的探矿、采矿秩序,杜绝乱采滥挖。

4.2 深化地质矿产勘查和矿业投资体制改革

坚持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找矿、谁受益,谁开发、谁受益”的矿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吸引省内外资金进行风险地质勘查,鼓励和发展各种经济成分参与矿产勘查开发的融合型、规模型矿业经济。

(1)重点扶持发展有优势、有特色的矿业开发业。在现阶段,主要扶持以铁、铜矿为主发展黑色、有色金属工业的矿产开发业,以金矿为主发展黄金工业的矿产开发业,以磷、盐、重晶石矿为主发展化学工业的矿产开发业,以石灰岩、花岗岩为主发展建材工业的矿产开发业,积极探索和发展矿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

(2)制定具体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优惠政策。投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享受湖北省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同等优惠政策,其中占用非农业耕地、非人工草地应免征使用费;占用耕地、草场、林木等也应按规定的最低标准收费。全省各地、各部门应本着“只求所在,不争所有”的开发原则,为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供全方位服务。

(3)加大湖北省专项地质矿产勘查基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湖北的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和对重点区块和重点成矿区带的系统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发现和提交可供国家规划和开发矿产储量,提高主要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同时大力扶持以湖北优势及特色矿产开发为主的矿业公司上市,加快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4.3 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湖北矿业投资环境

(1)树立新的开放开发意识。从改善湖北矿业投资环境的角度考虑,应当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开发的意识。必须抛弃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观念,站在更广的开放层面看发展,站在更高的开发层面看未来,实行全方位的对内对外开放,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以开放的意识深化地矿改革,以开放的意识构建矿业权市场。二是树立立足市场搞开发的意识。“立足资源搞开发”是曾经长期固守的传统发展思路,资源相对丰富,市场潜力较大,只能说明有基础条件,但资源再多需要转化,潜力再大也要变成现实优势。所以,必须改变过去“靠山吃山”、粗放经营的做法,树立市场观念,用市场眼光看资源,立足市场搞开发,研究“市场需要什么,我能开发什么”,真正把矿产勘查开发活动置于广阔的大市场之中。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湖北矿业大开发,并不等于“大开挖”。决不能以牺牲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再不能对矿产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制定区域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政策措施以及引进资金搞开发前,必须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环境,考虑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以省委、省政府实施中部率先和跨越式发展战略为契机,不断提升湖北矿业投资的“硬环境”。过去,湖北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在于“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条件差、体制转变滞后、资金十分短缺等“硬环境”的劣势未能得到有效克服和好转。充分利用中部率先和跨越式发展战略机遇,不断提升矿业投资的“硬环境”,是推动湖北矿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3)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下工夫改善矿业投资的“软环境”。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是当代经济三大国际性潮流,这三大潮流相互作用,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省市区纷纷进行多方面战略性调整。而政府在这种调整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培育和维护市场环境的角度出发,“政府应当在已有的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坚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而不是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实行宏观调控,政府应当基本退出对矿山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矿山企业进入、退出市场,都应该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利益原因和经济原则去考虑,政府则应当重点考虑建立和维护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矿业权市场秩序。”

任何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伴随区域性基础条件的改善和融入一种开放合作的大环境而来的。要实现湖北矿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思想的跨越为前提,以改善基础条件为起点,以矿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引进外资,加大区域开放开发为重点,用新的思路、新的视觉探索新的方法,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从而为改善矿业投资环境,为实现湖北矿业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4.4 实施高质量矿床勘查战略,提高矿业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

(1)高质量矿床及其意义

高质量矿床是指那些规模大、品位高、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容易开采和加工的矿床。开发高质量矿床具有生产成本低、现代化技术程度高、矿山寿命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确定高质量矿床勘查战略是加速发展湖北矿业的重要举措;发现高质量矿床不仅将给地矿部门本身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将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近20年来,采矿技术发展较快,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矿业发达国家,自动化采矿技术已实现或正在实现,例如,加拿大Inco公司在肖德贝里矿业井下各中段的采矿工作都可以通过卫星在大约400km以外的多伦多市区内的控制室进行遥控;露天开采都已借助于GPS定位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同时,采矿深度也在不断加大,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Kidd Creek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开采深度已达2000m;南非Anglo金矿公司正在着手准备开采垂深为3500~5000m的金矿储量。湖北大部分国有矿山已经实现机械化,正朝自动化方向迈进,现代采矿业已成为广泛应用高新技术的领域。显然,推动采矿技术迅速发展的力量源于高质量矿床,只有高质量矿床才能使现代化采矿的技术经济效益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2)勘查高质量矿床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每一种矿产通常都有多种矿床类型,不同的矿床类型所赋存的地质环境和经济价值往往差异很大,因此,目标矿床直接影响到勘查战略和投资效果。勘查高质量矿床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在品位一吨位图上确定该矿种的高品位、大吨位的矿床类型,然后根据该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勘查靶区、勘查技术、项目经费预算以及人员和设备的配置,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勘查靶区的确定。目前,需要深入研究在湖北哪些地区具有寻找哪种类型的高质量矿床的潜力,并且确定出这些质量矿床类型的特征性勘查准则。

在技术手段方面,勘查高质量矿床面临的并不是缺乏某种技术,而是如何创造性地组织利用好现有的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技术最佳组合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施高质量矿床勘查项目的过程中,每一个重大的决策都关系到项目的成败,每一个重要的决策都必须基于对各种技术手段所获得信息综合分析。GIS技术为勘查决策提供了一个省时、省钱而且高效的极为重要的工具。

4.5 构建区域矿产资源基础研究创新体系

能矿产业投资范文第4篇

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达53%!信托高收益还能更凶猛吗?

近日,一款矿产信托产品以其超高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不但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也让很多信托业内人士为之侧目。可是业内人士指出,这耀眼的高收益或许只是画饼充饥,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小觑。

53%的高收益引质疑

房地产信托萧条后,矿产资源信托越发火爆。2011年,矿产信托的风头已经盖过房地产信托,收益率也格外抢眼。近期,中信信托旗下的“聚信泰和.煤炭能源股权投资基金2期”(下称“聚信泰和基金”),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2496-53%,着实令人咋舌。

据了解,聚信泰和基金系列产品总募集规模在40亿-50亿元,2期计划募集20亿元,存续期限为5年。其中,投资期3年,退出期两年,LP投资门槛为500万元/份。该项目投资山西3家煤业公司的4座煤矿:酉宜煤矿、芍药花煤矿、森泰煤业和永红煤业,一个月的募集期已在去年12月15日结束。

中信信托联合山西普华德勤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朗乾矿业,发起成立聚信泰和基金管理公司,并通过新设立的能源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形式)参股3家煤业公司。据了解,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矿井技术改造,技改后产能及利润可实现大幅提高。基金主要通过定期股权分红、上市、整体股权转让等多种方式,实现收益及资本增值。

因为这款产品具有煤炭并购整合的主题,因此,很受投资者追捧。普益财富分析师表示,未来5年煤炭行业发展前景可观,其中的并购整合存在着很大的盈利机会。

受追捧的最主要原因无疑是超高的预期收益率,该款产品的年化收益分别为24%、29%和53%。但是这种高收益备受业内人士质疑。

如此高的收益真的能实现吗?记者发现,该款产品的预期收益分别以7倍、8倍和12倍市盈率计算。普益财富产品部副总监刘辉告诉《投资与理财》记者:

“该预期收益率以7―12倍市盈率计算,除非以上市的方式,否则很难按照12倍市盈率估值。但是上市的难度很大,尤其股份中如果有信托资金,想上市的话,难度更大。”

“这款产品即便以7倍市盈率估值,2496的年化收益率看似很高,但实际上这是总收益。投资者的实际收益还应该扣除与管理人的分成以及税收等,将远低于24%。”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矿产信托暗藏高风险

53%的高预期收益率已经十分引人关注了吧,可是,聚信泰和基金还有另一个亮点,那就是它是一款比较创新的煤炭产业基金。

能矿产业投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业旅游;煤矿产业遗迹;开发保护;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92-02

一、工业旅游及煤矿产业遗迹的内涵

(一)工业旅游

对于工业旅游内涵的认识,按照不同的角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强调工业旅游的形式,它是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它以工业企业的厂区、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产品等为主要吸引物,活动范围一般限于工业企业之内。”二是强调工业旅游的内容,如人们对工业景观、生产流水线、工艺流程及劳动场面的参观、学习,加深认识了解的过程。”三是侧重工业旅游的目的,把现有的工厂、企业、公司及在建工程等工业场所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通过让游客了解工业生产与工程操作等全过程,获取科学知识,满足旅游者精神需求和行、吃、住、游等基本旅游享受,能提供集求知、购物、观光等多方面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工业旅游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业资源为吸引物,通过企业对资源进行整合或二次开发,突出工业资源的吸引力,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并以满足旅游需求、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二)煤矿产业遗迹

通常煤矿产业的生产是由探、采、选、冶和加工等活动组成,即便是矿产地被废弃,这些活动还是会留有痕迹。这些历史遗留的痕迹和矿产地的遗址就构成了煤矿产业遗迹。其在科学研究与考察、教育和观赏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价值。广义上的煤矿产业遗迹属于地质遗迹的范畴,根据其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价值的特点, 煤矿产业遗迹在种类上能够分成6 种,即矿业开发史籍、矿业生产遗址、矿业活动遗址、矿业制品、矿业地质遗迹以及人文景观。根据对于工业旅游的概述,煤矿产业遗迹可以作为工业旅游的一个项目进行开发。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矿区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应放在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上。因此,笔者认为矿区工业旅游是指通过保护和利用矿区采矿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等,改造成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了解矿区历史和文化,并结合矿区所在地及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新方式。目前,矿山地区正在积极寻求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矿区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提出,对矿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国内外矿业遗迹开发与保护的现状

国外很早就开始研究煤矿产业遗迹景观资源的保护了,在初始阶段,煤矿产业遗迹被纳入文化遗产之中而得到保护,并被开发成为了国家公园或者地质公园。如德国埃森的关税同盟煤矿,因丧失竞争优势而关闭,1989年由州政府的资产收购机构和埃森市政府共同组建的管理公司规划,保留了20座有较高价值的建筑物,发展工业旅游。整个项目建成后,每年有组织的旅游者10万人光顾这里,而自发来这里的游客更多达50万。如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发达国家保护煤矿产业遗迹景观资源的方式就是将其开发成了国家公园,当然还有其他的保护形式,如设立“矿山公园”。到现在为止,用来收录人类文化遗产的《世界遗产名录》中记载了8个矿业遗迹。国外将矿业遗迹景观资源开发成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将矿产遗迹融入到了矿山的优美环境之中,使得历史与自然和谐统一,不仅满足了游客的观光需求,同时又兼备科研和考察的价值。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就是以单一的采矿业为主,其产品的层次不高,当储藏量有限的煤矿等矿产资源被采掘枯竭的时候,大部分煤矿将面临发展停滞甚至衰退的问题。根据这个问题,国土资源部给出了解决方案,并下发了相关的通知,要求必须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建设矿山公园,将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景观融为一体,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和谐统一。矿山公园是一个特定的区域,其主体是矿业景观资源的展示,同时兼备历史内涵和科考价值。

三、矿业遗迹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矿业遗迹保护体系

在我国很多矿区都是施行先开采后治理的原则,一部分珍贵的遗迹遗址都永远的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那么,保护目前仅存的矿业遗迹已经刻不容缓。首先,应该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煤矿产业遗迹的调查,对登记在册的遗迹进行评估、建档和旅游规划,根据各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分级保护和适当开发;其次,构建一套类型齐全、建设规范、管理有序的煤矿产业保护体系;最后,应该做到先规划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大力宣传对遗迹的各项保护措施和手段, 同时向大众普及遗迹保护知识,让所有人从我做起,自觉成为“遗迹保护大使”。

(二)加强科学研究, 提高矿业遗迹的科学价值

在对景观资源进行开发前, 必须要学会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在这一点上, 可以多学习一些国外的先进技术,多与国际学术进行沟通,然后结合遗迹的实际情况,给出最合理的分析和建议。同时,也可以将我国已经开发成功的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矿企业遗迹旅游开发和保护的经验推向国际社会,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起分享。例如四川省嘉阳煤矿的“老爷火车”、“最原始的工业革命景观”、“上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博物馆”、“比熊猫还要珍贵的国宝”等旅游买点进行宣传,这就是“引进来,走出去”实现的最好说明。

(三)规范矿业遗迹景观资源的建设规划和设计

对于新建矿区,相关部门应该具备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眼光,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和保护时,必须先根据遗迹的景观资源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 才可以确保以后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根据点面结合的方针,就是以总的规划为基调,然后进行详细的分期、分区规划,按照预期目标分布实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拟订《煤矿产业遗迹景观资源旅游开发与保护要求》,作为进行遗迹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标杆。

(四)探索多渠道投资机制

矿业遗迹景观资源的旅游开发必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煤矿产业的开发和开采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期间,该资源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都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所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短缺的问题。因为保护煤矿遗迹景观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必须有大量的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当地政府在改善环境的同时,需要出台相应持续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社会各界人士过来投资。国家则应该将遗迹的开发工作列入当地财政计划,给与相应的经费支持。各个遗迹保护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要做好沟通、互动工作,主动寻找新的投资渠道,上下联动解决资金难的问题。

四、结语:

工业旅游是城市发展的一个侧面,一个始点,而相当于矿业资源丰富的大省,开发矿业资源旅游是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一种过程。只有从政府的高度加以宏观组织和调控才能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进行煤矿产业遗迹景观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时,必须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根据遗迹实地情况和地理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新的状况出现,就应该立即拟定对应的管理条例, 同时要对遗迹本身即周围的地质情况给出最全面最完整的评价。在对煤矿产业遗迹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当中,必须注重当地生态环境的维护工作,以保证在加快煤矿型城市经济主体线路转型的同时,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为开发和保护我国煤矿产业遗迹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詹艳杰. 煤矿产业遗迹景观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保护[M].煤炭技术,2013(11):

能矿产业投资范文第6篇

日前,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访问塞尔维亚,积极开展经贸洽谈与交流活动。促进团由30多家中国企业,近70位企业家组成,涉及通讯、电力、电子、建材装备、基础设施、家电、汽车、工程机械和纺织等多个行业。

11月23-24日,包括促进团在内的中塞企业界近250名代表参加了中国-塞尔维亚经贸论坛暨企业家洽谈会。此次论坛以“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重点探讨双方企业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各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塞尔维亚副总理兼经济和地区发展部部长丁基奇、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仇鸿及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魏敬华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仇鸿在发言中表示,塞尔维亚是中国在巴尔干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塞两国经贸合作历史悠久,发展势头良好。中国大型贸易投资促进团千里迢迢来到塞尔维亚开展交流与合作,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企业进一步发展中塞互利共赢的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良好愿望。

■ 中韩投资合作委员会

第六次联席会议在京召开

11月23日,中韩投资合作委员会第六次联席会议在京召开。中韩投资合作委员会主席、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韩中投资合作委员会主席、韩国知识经济部长官崔炅焕出席会议并共同开通了中韩经贸合作网站。

陈德铭说,中韩两国确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深化两国经贸合作创造了新的契机。目前,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引资国,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外,陈德铭建议中韩重点加强三个领域的合作。一是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扩大在电子信息、通信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三是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促进相互投资。

崔炅焕说,韩国在电子商务、民用核能、新再生能源等方面发展较快,中国在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优势,产业互补关系必将扩大两国合作领域。

他说,澳门是中国的大门,也是东方的大门,葡萄牙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因素。他希望,葡语国家一起努力,打造出一个强有力的贸易网。

■ 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将研究 出台新措施鼓励对外投资

商务部副部长陈健11月15日表示,商务部将研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优势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不断拓展对外投资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

在第三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陈健进一步表示,具体来讲,将在制度建设方面加快构建“走出去”的法律和制度框架,深化以投资便利化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改革,为“走出去”各项业务提供法律保障;继续完善支持政策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探索多种对外合作模式,发挥商业性和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在产业升级和企业自身建设方面鼓励并引导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工程建筑业、商贸服务业企业走出去。

陈健还在会议间隙谈到,中国出口年内难以实现同比正增长,出口转正要到2010年才能实现。

■ 商务部投促局“产业创新与 投资沙龙”召开

11月12日和16日,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主办的“产业创新与投资沙龙”暨项目对接会和中德企业座谈会分别在伦敦和柏林举行。伦敦投资局大中国区曹杰总监、英中贸易协会刘慧明副总裁、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署长迈克尔法伊弗、德国工商总会亚太地区总裁萨宾博士、德国海德堡工业园总裁布雷特博士、甘肃平凉市陈伟市长,山东高青县徐培栋县长参会并致辞。会议围绕低碳经济、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领域开展研讨和项目对接。甘肃平凉市,山东高青县政府和企业代表,英德投资机构代表,英德企业的项目代表各约40人出席沙龙和座谈会。

■ 台企投资3亿元在江西兴建LED节能灯项目

据江西万载县政府介绍,台资企业辉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人民币兴建的LED节能灯项目日前在万载县开工。

该LED节能灯项目落户于万载工业园,主要生产LED、HID节能灯,以及公路护栏。项目分两期建设,首期固定资产投入2亿元,预计明年底建成投产。

根据公司规划,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提供500个工作岗位,年主营业务收入可达5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

■ 上海迪斯尼项目尘埃落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1月4日上午受权宣布,上海迪斯尼项目申请报告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项目中美双方正就合作的具体内容和细节进行深入磋商,将长期合作在上海浦东新区共同建设世界一流的迪斯尼乐园。当日来自美国华特迪斯尼公司的消息称,项目申请报告的批准将使迪斯尼和其上海的合作伙伴能够朝着一个建设和运营乐园的最终协议迈进,并启动初期开发工作。最终协议完成之际,项目的初始阶段将包括一个具有为上海地区量身打造的“神奇王国”式主题乐园和与全球迪斯尼旅游目的地度假区一致的其他设施。

美国华特迪斯尼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说:“中国是全球最具活力、最激动人心和最重要的国家之一,这一批准标志着华特迪斯尼公司在中国内地取得一个具有非常意义的里程碑。”

■ 十年投入1705亿,西部矿产 资源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国土资源部消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西部地区正日益显现巨大的资源优势。在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59种矿产中,西部地区有143种。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的煤炭、油气、钾盐、铬铁矿等资源在全国举足轻重,稀土、磷、镍、钒等资源优势十分明显,锰、铜、铝、锌等20多种矿产资源也具有比较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1999-2008年地质勘查经费累计投入达1705.13亿元以上,占全国的49.67%,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新发现矿产地877处,占全国总数的70%。探明资源储量明显增多,煤炭、石油、天然气2007年探明储量比2001年分别增长了26.11%、50%、101%。

据介绍,1999-2007年,西部地区矿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1.79%提高到31.38%,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推动西部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

■ 两岸合作投资逾百亿元

科技产业园落户西安

11月19日召开的海峡两岸(陕西)经贸科技合作大会上谈到,由海峡两岸企业共同合作、总投资超过108亿元人民币的科技产业园落户西安。

据了解,这个项目名为“陕西三环现代科技产业园”,位于渭水南岸,龙首原北侧,占地约2400亩。产业区将分为会展区、创业区、休闲区、生活区、科教区等五个区块,将建成大规模的城市科技文化会展、创意、艺术、科教和休闲中心。同时,这个产业园还按照“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的理念规划,以文化、教育、科技等高端产业集成创新创意,实现各类产业的产学研融合、互补、互动。

该项目由陕西三环实业有限公司、台湾两岸实业有限公司、金晟实业有限公司、东禧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

■ 跨国医药巨头中国掘金,苏州成为首选城市

能矿产业投资范文第7篇

一、立足长远发展,明确发展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立足,致力于长远发展,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主线,建设生产规模化、技术有水平,管理规范化、竞争有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企业,为经济由资源开发型向资源延伸加工型转变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产业循环发展,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坚持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坚持核心产业本地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三)主要任务。根据循环经济试验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为重点,实现矿产资源的就地延伸加工,建设形成一批上下游紧密链接、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大型企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大支农工作力度,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四)工作目标。进一步降低初级矿产品产值所占比例,改善产品结构,努力实现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初级产品向精加工产品的转换。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条件适合在延伸加工的资源均实现就地加工增值,资源精深加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优势主导产业领域培育形成20户以上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大型企业集团;所有资源型企业至少要在形成1个核心产业,设立1处管理总部,建设1处规范化生活设施,实现本地注册、本地管理,本地核算、本地纳税,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

(五)加强规划指导。资源开发利用要遵循统一规划、整体勘查、有序开发、综合利用、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要求,转变目前重矿产开发,轻加工利用的状况,企业发展模式,由传统发展模式向循环发展模式转变。企业要结合实际,与《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相衔接,制定项目建设规划,经专家评审报批后实施。

(六)优化开发利用方式。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采掘技术、工艺和设备,优化开采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禁止采优弃劣、采富弃贫等行为;开发规模要与矿床储量相适应,确保必要的矿山服务年限,要严格遵照批准的规模建设,严禁超规模建设;已形成开发能力的,要建设配套下游加工能力,尚未开发的,要上下游同步规划建设

(七)发展下游加工产业。在下游加工方面,除了在技术、环境和水资源等方面存在否定性因素的少量资源外,凡适合在延伸加工的资源,必须逐步建设下游产业。已取得矿业权的资源开发企业要根据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提出下游产业建设项目并加快实施。州政府有关部门指导资源性企业下游加工产业协调发展。

(八)推进资源共享与集约利用。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以资源的优化组合利用为目标,推进资源共享,鼓励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型企业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将企业掌握的资源置于经济发展的大局中考虑,与境内关联产业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节约利用上下功夫,构建企业的横向连接和有效组合,构建原料、产品、废弃物相互衔接的链条,发挥资源的整体效益、组合效益。建立资源二次配置机制,杜绝圈而不开,开发进度缓慢的现象。

(九)开展多种方式的经济合作。资源开发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不能建设和发展延伸加工项目的,可以与下游企业以相互参股或其他方式开展全面合作。鼓励与东中部地区的企业通过投资合作、收购、兼并、重组、联营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承接区域产业转移。鼓励已取得矿业权的资源开发企业,按照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要求,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和下游加工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洁净化。

(十)重视技术创新。资源型企业要以资源精深加工为方向,加大科技投入,开展产学研联合,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尽快掌握相关核心技术;注重新技术应用,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快新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应用,从总体上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十一)引导企业集聚发展。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强产业集群环境建设,改善产业集聚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做大和培育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建设一批转业化协作配套企业,发展一批与大企业相关联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

(十二)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促进清洁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的推广应用,减少物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建立清洁生产审核机制,发挥市场作用,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依法淘汰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三、强化基础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十三)规范企业管理。资源型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管理制度,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加以规范;按有关要求建立工会组织,切实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目标。

(十四)推进管理创新。企业要在管理上苦练内功,结合自身实际创新体制机制,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职业卫生、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要强化营销和风险管理,诚实守信经营,防范各类企业风险。

(十五)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实施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提高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十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按照社会发展与企业发展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总体战略,形成自己的文化和价值理念,提升企业竞争软实力。

(十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企业用工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足额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工资、工时、劳动定额等要合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努力改善劳动工作条件,劳动卫生、生产安全条件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生产场所、办公生活场所必须停用整改。

(十八)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落实主体责任。采用能够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规范,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搞好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四、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十九)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资源型企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根据自身能力兴办或参与兴办与促进社会和谐相关的公益事业。重视企村共建及其他社会帮扶工作,在资金、技术、项目、劳务等方面,以多种方式帮助企村共建及其他社会帮扶对象尽快脱贫致富。

(二十)提高社会就业水平。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劳动人口由农牧业向工业领域转移,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十一)构建和谐社区。资源型企业应当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的建设标准作业区和配套齐全的生活区,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十二)注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企业要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主体责任。按规定缴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要制定开采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做好矿山地下水保护、地表生态治理和矿山地表塌陷治理、煤田火区治理等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

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二十三)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对符合发展要求的重大产业建设项目、自主研发创新项目,以及节能技术改造、外经贸发展、淘汰落后产能、资源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等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省级政策及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建立和完善地方财政支持长效机制,逐步扩大地方财政预算资金对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做好协调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十四)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藏区发展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税收政策支持体系。对属于资源综合利用的产品按规定给予增值税优惠政策;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项目,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所需的进口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对纳入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投资项目,按规定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

能矿产业投资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矿产 地质勘查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D92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引言

矿产资源开发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 矿业开发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等,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 也制约了矿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阐释了矿产地质勘查特点,对我国矿业开发和建设的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强调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我国矿业开发和建设的现状及其出现的问题

矿业开发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原有的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经济效益低、 资源浪费大、 对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困难。另外, 采矿过程中产生的矿渣和工业垃圾, 不仅侵占了大面积土地, 而且破坏了植被和生态环境, 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1.解决矿产资源危机问题20 世纪初, 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矿产资源, 以满足工业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一个世纪工业的高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一些矿种已濒临、耗尽, 不少矿山因资源枯竭而被迫闭坑.

2. 解决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矿产资源在探、 采、 选、 冶过程中的浪费问题

许多矿产往往需要经过地质勘探、 采矿、 选矿、 冶炼等环节才能从矿石变为有用的产品, 在每一个生产过程中, 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失一部分资源. 勘查过程中, 由于受到人类的认识程度、 技术设备以及勘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还很难做到矿产不漏网, 尤其是前些年我国地质勘查的投入不足, 勘查规模萎缩以及勘查程度降低, 加剧了资源的浪费. 在采、 选、 冶过程中, 资源的损失是巨大的.

(二)矿业造成的环境问题

矿山从勘查到采矿、 选冶和加工都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副面影响. 露天采矿破坏植被, 造成水土流失和尘土污染, 爆破和机械动力设备不仅产生噪音, 而且惊吓周围的生物、 破坏生态平衡. 井下采矿则常引起地面塌陷, 排放大量的有害矿井水. 采矿除了引起植被破坏、 地面塌陷和地下水位变动等直接生态环境问题外, 还能诱发滑坡、 泥石流等间接灾害. 选矿厂不仅排放大量含重金属离子和化学药剂的有害废水, 而且丢弃巨量的尾矿等固体废弃物.

(三)矿业秩序方面的问题

当前, 中国在矿业秩序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地方、 乡镇、 集体和个体矿业得到迅速发展,这些小矿山装备落后, 缺乏技术, 采选作业指标不明确, 探、 采、 选、 冶、 销都带有盲目性. 乡镇小矿山常常由于追求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而采富弃贫, 采选回收率很低。 此外, 很多小矿山安全没有保障, 事故频发. 所以, 整顿矿业秩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加强法制建设, 提高公民的资源国有意识、 矿产不可再生意识和环保意识等.

我国的矿产资源特征和利用现状决定了矿业开发必须走综合利用、 节约利用之路实现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 矿产地质勘查及其特点

矿产地质勘查是生产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矿产地质勘查是商业性投资主体以具备开采外部环境条件的探矿权、 采矿权区块为工作对象, 通过筹集并投入风险勘查资本, 投入地球科学各专业勘查人才、 地物化遥技术和槽井坑钻等手段, 探知区块内是否存在经济矿床, 以及获取矿床的埋藏深度、 形态、 产状、 三维展布、 赋存状态、 矿床规模、 矿石质量 (如品位、 选冶性能 )等数据、 信息, 用以指导矿山设计、 矿山建设、 矿床开采的复杂过程。

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特点:

1.矿产地质勘查具有抽象性。与实物产品不同, 矿产地质勘查的产品不是矿床, 是数据、 信息, 是阐释地下矿床奥秘的说明, 是指引矿产开发的作业指导书。矿产地质勘查是位于采矿、 选矿、 冶炼、 矿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最前端的基础性、 前置性产业, 其收益最终只有通过开采矿床、 出售矿产品才能实现。

2. 地质勘查投入的持续性。 矿床隐秘性的特点, 决定了大规模资金、 长时间的投入是找矿成功的前提。一个矿床的发现和探明, 需要较长的时间。其中, 很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往往要经过几上几下, 许多年, 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发现, 说明了地质勘查生产的长周期性。

3.地质勘查投入的风险性。 地质找矿是一个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的实践和认识的过程。有矿无矿是客观存在。地勘工作者只能探索矿床的有无和大小, 而不能人为地制造矿床。矿产勘查成功率相当低。

4.地质勘查产出的非均衡性。全球资源客观分布的非均衡, 各地勘查的物质技术条件、外部环境条件的非均衡, 导致了地质找矿产出呈现地域上的非均衡。矿床规模越小, 那么, 单位储量的投入越大; 反之, 矿床规模越大, 那么, 单位储量的投入越小。在某一区域上, 地质找矿产出呈现时间序列上的非均衡。不同的勘查地域, 每个经济矿床的发现成本有较大的差别。

5.矿产发现难度的递增性。矿产资源是客观存在并在相当长时期内是恒定不变的。在一盘苹果中, 苹果吃掉一个就少一个。矿床也是这样, 发现一个就少了一个, 下一步勘探发现矿床的概率就会降低。随着全球性勘探程度的深入, 找矿难度在不断增加, 勘查成本不断上升

6.地质勘查生产的正外部性。地质勘查位于整个矿业的最前端, 后续产业链至少包括采掘、 冶炼、 矿产品加工, 如果把装备制造等计算进来, 似也不过分。地质勘查探明的储量, 是矿山建设的基础, 是后续产业建立和发展的前提。因而勘查产业在拉动下游行业投资、 创造社会财富、 推动就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产业辐射性。

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调三点, 一是计划用矿产, 适度开发, 均衡生产; 二是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是保护环境. 显然, 其实质就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中涉及的三大问题.

1 计划用矿。计划用矿, 适度开发, 要寻找这样一个资源耗竭率, 即非再生资源的耗竭速率应低于发现可替代资源的速率. 这种速率应是在运用市场机制、 依靠科技进步和发现可替代资源的基础上, 规划与调控矿产资源的最佳耗竭率, 使矿业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 从而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代际之间的公正, 而不是随心所欲、 放任开发.

2 提高资源利用程度。要努力挖掘资源潜力, 提高资源利用率, 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程度

3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 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初期, 过度依赖于自然资源的消耗, 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走过了一条先破坏后治理的工业发展道路. 时至今日, 我们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同时, 更要吸取过去的教训, 不能再走老路.

五.结束语

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目前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要坚持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才能实现矿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自希, 王家枢. 矿产勘查百年 [M]. 北京: 地震出版社,2004.

[2] 朱训. 新世纪中国矿业面临的任务与发展战略思考[J] . 中国矿业,2 0 01 , (l)

[3]中国矿床发现史云南卷编委会. 中国矿床发现史 云南卷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6.

[4] 王安建, 王高尚. 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 [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