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预防

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预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预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预防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 教学 安全事故 预防

新课标树立了“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的组织安排如果不恰当,组织不严密,实施不具体,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学中如稍有考虑不周,就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这样既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又极大的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我认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地去对待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办法去减少事故的发生。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活动期间喜欢追逐打闹拳打脚踢,他们根本不会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身体素质就差,很容易因拳打脚踢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刻刻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二、教师要树立“预防为主”思想,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一)课堂常规的建立,强化纪律教育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体育课处处体现着规则:动作,有动作要领,有口令,行动要听指挥。另外,还要求上体育课时,学生穿运动装,不能随身带锋利的硬物,如:刀、笔之类,也不能佩戴胸阵等饰品,不留长指甲,杜绝学生你推我,我推你,随意离队,到处乱跑,不守纪律,动作粗野,蛮干等,同时老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二)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学校的操场,人来人往,砖块石子、果皮纸袋、饮料瓶子等,亦不足为怪,不足为奇,特别是小学生、学生家长等人,丢三落四,亦在情理之中;这些为学校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更为体育课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体育老师要根据体育课的实践活动内容,组织个别学生迅速检查,最好轮流值日,事先安排,养成习惯,既节省时间,又保证本节体育课有个安全的场地。

(三)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

器材的放置有必要考究。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

1.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针对当前小学场地器材的现状,教师首先应当在上课前提前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场地器材的安排及学生的组织都要有科学性,杜绝放羊式体育活动现象的出现;其次学校应加强体育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各种体育设施并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

2.还有在搬运器材过程中打闹,致使器材不慎跌落,体育课后将铅球、铁饼、标枪等危险器材随便摆放在操场上,又无人看管,学生因好玩致使造成人身伤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一定要引起体育老师的注意,课前、课后搬运器材要对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在搬运过程中打闹嬉戏。此外,体育课后不宜将危险器材如铅球、铁饼、标枪等随意摆放在操场上以方便下节课使用,以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伤害。

三、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专门安排一定课程进行教学。例如开设体育保健课、运动生理课等有关生理和心理的课程,保证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在实践课及理论课中进一步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传授一些自我保护的要领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运动损伤及生活中常见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法;老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上体育课过程中的各种异常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并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安全保护意识,做到随时随地注意保护学生,并能对课堂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加以预见,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预防范文第2篇

一、观察和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身体状况

体育课上,老师应时时观察学生的运动状况,如在课上一旦有运动性伤害事故发生,教师们要沉着冷静,报与学校领导组,并在第一时间对事故做出判断,及时处理解决问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体育老师要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安排不同运动量的项目,绝不能“一视同仁”,建议身体欠佳者小运动量练习与活动,确保运动安全。

二、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由于小学生的特点,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课堂常规的建立,强化纪律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做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另外,准备活动要充分,跳前多活动,易伤部位早预防。实践课上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等。尤其是垫子类运动项目。在投掷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对某些意外伤害事故的苗头应及时制止。此外,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意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四、检查好场地和体育器材,加强安全预防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对体育器材的识别。器材的放置有必要考究。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预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安全事故;防范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30-03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更是学生家长最为关切的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体育课堂已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安全事故的高发地带。从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有三:

1.体育学科特点。体育课堂教学具有教学活动的动态性、场地器材的复杂性、学生身体机能的基础性等特性,相对其它学科具有更多的不安全因素。

2.体育新课程背景。体育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权。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变化和更新过程中,无论是器材的运用,还是组织练习,更多的是在尝试和摸索中实施,相应在实际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同样也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全因素。

3.小学生身心特点。小学生一般是6~12周岁的儿童、少年,从生理方面看,小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正是处在第二突增期初期,身体基础和运动能力还处于低下水平,尤其是小学低段学生;从心智方面看,小学生的自主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安全意识淡薄。

由此,安全问题已成为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桎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和体育教学改革,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和体质增强。体育课本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课程,但也成为了老师和家长最担心的课程,稍不慎就会有意外事故发生,家长对老师和学校进行索赔的案例时有发生,学校和体育教师既担心又无奈。目前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的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即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或采取“软禁”的手段敷衍了事。实际上,过分强调安全,不是科学积极的态度,强调“稳妥”的办法其实更不稳妥。由于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一些滚翻、跳跃等项目,自身求生能力差,有的先天胆子小,一旦遇上“意外”,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极为消极的,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悖于新课程理念。

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小学体育教学与安全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思考、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防范体系概述

体育教师、班主任(或医务人员)、学生是体系中人的因素,其中体育教师是主动因子,起到控制和调节作用。安防体系实行课前、课中、课后全程控制,最后通过课后反思总结,起到反馈调节作用,提升安防功效。并对课堂教学中的不同运动项目,提出了安全要点。

三、体育教学的课序式安全策略

(一)课前

1.掌握与安全相关的班级学生信息

(1)细致了解学生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或加剧,引发事故。包括小学高段女生例假情况,要建立女生保健卡,通过班主任老师或学校医务室老师,准确及时的获悉信息,以便及时作出相应的教学处理。

(2)建立学生伤病、缺课通报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师、体育干部和学生本人应及时告知体育教师,避免体育教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不当运动,引发伤病加剧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了解学生现有的身体素质和现有的动作技术水平,以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4)了解班级情况。本班学生的课堂常规和上课纪律如何,双差生、问题生、特殊生是哪几位,最会“惹事”的是哪几位同学,班干部能力如何,班风怎么样等等,体育老师上课之前要做到心中有底。

(5)严格请假制度,课前认真清点学生人数,落实每一位未上课的学生情况。

(6)了解学生上体育课前的心理状态。对于在上课前刚被其他老师批评过的学生,要予以关注,并作相应的处理。因此班主任老师或其他课任老师要及时与体育老师取得联系,告知情况。往往刚被老师“批”过的学生,会借用体育课机会,向其他同学“出气”,引发意外事故。

2.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备课要把所授内容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写在“本课安全保护措施”栏中,对安全问题要有预见性,确保在教学中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安排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3.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整等。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检查形式有肉眼查看、亲自试用、预见患排除等,如跳远沙坑里埋藏的一块石头就是隐患。

4.检查学生服饰穿戴,严禁带利器上课

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不要佩戴各种金属或玻璃的装饰物;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着运动服;勤剪手指甲。

(二)课中

1.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对学生的安全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教育上,而要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培养体育小干部,学生相互监督,共同防范,及时汇报。

2.教师要全场全程监控,及时制止和教育

体育教育首先要具有有高度责任感,爱岗敬业,切忌课中擅自离开教学区。认真把握课堂教学常规,按教师备课的思路,有效地组织,要操作规范,结构合理,纪律严明;切不可采用放羊式教学。总之,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要措施落实,要求明确,态度坚决。教师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预见性,对有可能要出现安全事故的学生行为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学调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采取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

3.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立即投入紧张的运动或比赛,由于肌肉的力量、韧带的伸展性都不够,身体的协调性差,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韧带扭伤。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基本部分内容结合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例如,有些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是排球的传、垫球,却带领学生左右压腿,忽视了指关节的放松。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进入正式部分已经筋疲力尽,超过身体承受能力,学生身体不适时,情绪不佳,体质差的学生很容易晕倒造成伤害。

准备活动还应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重点加强某部位的活动。如急行跳远,就必须特别加强下肢关节如裸、膝等部位的活动。因此,在做准备活动时,先做一般性准备活动,再做专门性准备活动。尤其是在天冷季节,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预热人体的运动系统和身体机能,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4.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方法采用得当

根据学生基础、气候情况、课程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握好适宜的运动负荷。医务监督在小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时期,他们的内脏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功能还比较弱;所以,要合理控制运动负荷,一般要求在有氧代谢情况下进行运动,这样更有益于儿童身体健康,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之间比较适宜。一节课中,如有多个运动项目,一般运动强度小的项目安排在前,运动强度大的项目安排在后,天热时运动量可相对小一点,天冷时运动量可相对大一点。

教学内容要合理安排,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科学、实用、安全,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切忌操之过急,引起学生动作变形,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学中的技术动作的掌握,都应遵循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必须按教师的要求,做到循序渐进,用力的大小、快慢、用力的顺序、用力方法,哪个部位紧张哪个部位放松都要掌握好。

5.组织管理和队形设计科学合理

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教师示范时,提前向学生讲清楚器材的功能以及危险性,提醒学生注意以防伤害事故发生。规范动作要领、严明练习纪律,明确运动信号(如手势、哨声、口令等),以免出现因为技术动作的变形、组织教学的失误和纪律性差造成学生拉伤、擦伤、脱臼等伤害事故。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在安全范围内进行练习;行进间练习时,要明确学生练习路线,避免引起冲撞或拌倒等不安全事故,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6.倡导情感教学,实施有效评价

教师要创设积极向上、富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运动潜能和信心。对于生性胆怯的学生和体育后进生,尤其注意在帮助其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更要鼓励和激发,消除其做动作的恐惧心理。对于在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要冷静,切忌激化矛盾,要通过调查、讲解或比较等方法控制学生的异常情绪,对学生反常行为要实行有效评价,不可草率了事。不可让学生带着情绪出课堂,真正做到让学生“高高兴兴上课来,平平安安回教室”。

(三)课后

1.器材及时回收管理

下课后,体育器材要及时回收,确实不易搬运,或下节课还要继续使用的,必须有专人管理。尤其是危险性较大的器材,体育教师一定要亲自回收。

案例:五(1)垒球投掷课后,因为下节课是五(2)班的同一教材内容,所以体育老师就把垒球放在学校操场边上,自已进办公室了。没几分钟时间,有学生来汇报,二(2)班一个小同学眼睛被砸伤了。原来低段小同学见没人管理,就开始哄抢垒球,有的踢着玩,有的滚着玩,有的扔来扔去,其中一球砸到一个女同学的眼上,眼都红肿了起来,幸亏不是很严重。

2.有序组织学生课间活动

体育课一下课后,学生往往蜂涌至洗手处或厕所,学生人多,加上其他班级的学生,里面的学生挤出来,外面的学生想进去,此时学生拥挤不堪,安全隐患严重。所以当下课后,体育教师有必要进行秩序维护,以确保安全。

3.课堂安全教师个人反思

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堂上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处理方法,进行反思总结,以课后小记或叙事的形式进行记载,补充完善,把所得经验和新的认识运用到下次的课堂安全工作中去。

四、各运动项目安全要点及相关器材规格调整建议

五、体会和思考

体育组教师安全意识强化,经验积累丰富,安全措施到位,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学生通过教育强调,通过日常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课堂上安全意识强,初步形成自我安全防护能力。做好体育课堂中的安全工作,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单靠宣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质上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安全无小事,从细处入手,从多头着想,形成预防体系,落实到措施上,体现在行动上。

几点思考:

1.体育课堂安全问题如何把握好“度”?过分的强调安全,使得体育课上得越来越“温柔”,缺失了体育育人本意和特有的教育功效。

2.孩子的安全不仅是在校期间的安全,而是一辈子的安全,让孩子学会规避危险的知识,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增强抗危险和保安全的能力才是最根本的。把学生关在“保险箱”里的安全,才是最危险的。

3.家长“溺爱”的观念。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体育课中受点轻伤,就会心疼不已,甚至找到学校、老师论理;平时在课外也极大的约束了孩子的身体锻炼机会。家长的“子女观”“教育观”也有待于进一步匡正。

4.责任不清法制不健全。体育活动本身存在着风险,无论各方面措施有多到位,只要你一动,安全隐患就一定随之而来,所以,如果说只要是在体育课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一定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是不客观的,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健全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占春,何彦吉.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

[2]王步标,华明.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4]姚鸿恩,郑隆榆,黄叔怀.体育保健学(第三版)[M],2001.7.

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预防范文第4篇

正因如此,广大体育教师更应高度重视体育课上安全问题,严密组织课堂,以正确科学的方法施教,落实安全措施,使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安全地上好体育课。

那要如何保障一堂体育课安全有序呢?

1.师生的安全意识要增强

 1.1 老师要加强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

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要以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宗旨开展教学。为防止学生运动损伤和意外事故发生,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 1.2 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要增强

体育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体育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体育课时的自我保护;在练习过程中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在运动中运用规范合理的技术动作。现在大部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所以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

2.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 2.1 着装方面

要求学生穿宽松的适宜运动的服装;穿软底的便于运动的鞋子,不得穿牛仔裤、皮鞋等;不要留长指甲,不得佩戴胸针等饰品,不能携带尖锐的硬物上课等。

 2.2 体育教师课前应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隐患

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整等。

 2.3 注意当堂课的天气情况,一年四季气候不断的变化

夏天气温高,易引起疲劳与中暑;冬天气温低,易导致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所以安排运动量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气候因素,以免受伤。

3.课堂的组织要严密

 3.1 认真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准备活动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适宜的身体状态去参加一节课的学习;也能使身体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得到充分活动,使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 3.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特点和教材,根据实际情况,还有季节、气候、学校场地等因素去安排教学内容,力求合理、有效地预防伤害事故发生。

 3.3 课堂运动负荷安排要合理

遵循由易至难、由简到繁、区别对待,因才施教的原则。运动负荷一定要恰当合理,负荷过小时,学生得不到锻炼,过大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作为专业体育教师,要做到张驰有度,既让学生得到锻炼又不能伤害学生身体,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切不可随意的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 3.4 充分估计哪些动作不容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做好预防措施;特别是在分组教学时,更要有安全措施的落实。

 3.5 明确体育课学生的活动区域

老师要尽可能把所有学生控制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室外体育课尽量不能随便让学生回教室或留在教室。

 3.6 课前及结束时要注意学生人数的清点,整好队后,接下来询问出勤情况

发现学生有缺课现象便立即追查,弄清谁缺课,为什么缺课,不能出现学生私自逃课的情况。

 3.7 课堂纪律要强化,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在刚上课时,教师就得要求学生听从指挥,严禁学生在活动中嬉戏、任性蛮干、动作粗野等。

4.加强教学中的异常现象、意外现象的防范

 4.1 教师要细致了解有些学生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

4.2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情绪表现不稳定,还有些学生看到跳箱、双杠、单杠等器械,就会害怕、恐惧,产生心理障碍,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引导,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调整学生的情绪。

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预防范文第5篇

一、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首先,体育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体育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设计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同时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切实体现安全措施,切不可麻痹大意。

其次,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二、建立完善的课堂常规

1、对着装的要求

要求学生上体育课时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徽等;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头上不要带各种发卡;患有近视眼的同学,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戴眼镜。如果必须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不要穿塑料底的鞋和皮鞋,要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衣服要宽松合体,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活动。

2、对课堂纪律的要求

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服从安排、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动作粗野等行为。

三、做好防范措施

1、准备活动要充分

如跑步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等,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2、教学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

难度过小的项目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的体育项目既难掌握又会使他们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并容易发生事故。

3、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

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的导火索。

四、布置好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体育教师应定期对所有投入使用的体育器材、体育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如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立即报修,确保体育课教学和体育活动课正常安全开展。在上课前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组织教学。让学生搬运器材,一定要安排妥当,注意安全。

五、处理好课中的偶发事件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们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出错并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预防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体育课 安全 场地器材 教学细节 活动习惯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在体育课中学生受伤的事例也举不胜举。体育课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给学校、学生、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广大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使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以下从几方面与大家谈谈我肤浅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不知道掌握力度和分寸,再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1、课堂常规的建立,强化纪律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2、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再进行组织教学。

(1)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2)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如果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会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

(3)课前、课后搬运器材时要对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在搬运过程中打闹嬉戏。特别是具有危险性的器材,课后不能长时间摆放在操场上,如铅球、铁饼等,课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3、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要在课前详细了解,有的同学身体存在某种缺陷或患有某种疾病,在进行某项有一定强度的锻炼时,疾病会发作,出现安全事故。

4、认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参加在某项有对抗性的比赛活动或跳高、打篮球等激烈运动项目等,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跳前多活动,易伤部位早预防。

5、教师设计的活动项目要避免不符合学生身体素质实际和超强度的体育锻炼,如小学低年级开展篮球比赛、在双杠上做翻越训练等。

6、教师对体育活动的规则、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的讲述,强调要到位。如教学掷铅球时,对观看的同学站在什么位置,铅球在滚动时怎样让它停下来等,说得要具体,督促要到位。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掷,要告诉学生等同组同学都投掷完以后再统一捡回器材,或者安排见习生帮助,队伍中其他人不可乱跑、抢掷。对某些意外伤害事故的苗头应及时制止。

7、有时候上体育的班级多,学生人数多,活动范围小,要防止学生在分组活动时相互撞倒摔伤。

8、天气炎热,在阳光下锻炼时间不宜长,运动量不宜过大,防止发生中暑事故。

9、课堂组织要严密,严格学生纪律,防止在没有教师保护下做有危险的活动,如跳高、跳远、爬杆等。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安全问题要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只要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伤害事故,同时教师教学上处处想到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学上扎扎实实、认真负责,教法创新,大胆尝试,管理上严格要求,就可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真正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预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安全性原则 小学 体育教学 应用 对策

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自制能力和防范意识,在运动中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安全事故,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体育教师要特备别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将安全性原则放在体育教学的首要位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产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造成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小学生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对抗能力和身体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运用一些保护技能,造成在一些体育项目中容易受到伤害。二是体育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一些体育教师没有形成在上课前检查体育器械的习惯,致使在体育教学中因为器械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发生事故,也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三是体育活动不规范。一些体育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在学生承受范围内的体育项目,较高难度和强度的体育项目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

二、安全性原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对策

1.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加大对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抽取一定的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或专门设定安全教育时间,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为学生创造一种安全的氛围。具体来讲,可以开展一定规模的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或者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或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工作,这样可以的大大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提高体育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小学体育教师是否具备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产生的频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小学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并积极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如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训练,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危险性,但是由于小学生爱动、爱玩,所以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同学之间经常会互相追逐、互相打闹,造成不同程度的碰撞或摔伤,体育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互相追逐、互相打闹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并进行一定的批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这是种不安全的行为,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进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规范教学,这样才能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加强体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强自身整体素质,进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严格体育课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教学,并积极以身作则,让学生进行安全的训练。同时,对于一些平时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应急处理知识,体育教师也要进行学习和掌握,如抽筋、脱臼、急性损伤、中暑等的处理方法。

4.重视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开学后的第一节体育课,体育教师就要明确公示体育课上的着装、站队、场地等要求或纪律,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种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自由性和随意性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避免一些不必要事故的发生。由于小学体育教学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所以,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备课,预见有可能发生的课堂事故,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一些易发课堂事故,要提高警觉性和防范性。对于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体育教师要根据教育大纲进行合理安排,不能随心所欲。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严格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原则,如在进行单杠和双杠的具体训练时,体育教师要先科学地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然后对动作要领进行示范,当学生大致掌握基本知识和动作要领以后,体育教师才能让学生模仿自己刚才的动作进行慢慢的训练,熟练之后再逐步提高难度,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在训练中拉伤肌肉或骨折,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另外,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选取一些有趣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在具体的体育运动中就会集中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

总之,安全性原则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在小学体育教学始终坚持安全性原则,才能使学生的人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促使学生体育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全.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 中国校外教育.2012.

[2]龚静.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D].湖南科技大学.2011.

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预防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现状;成因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1)04-0082-05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ause of School Sports Accident

――Take Chongqing for Example

HUANG Xiaoling,HUANG Jing,YE Chun,ZHANG Jian,CUI Xiaohua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Beibei 400715,Chongqing China)

Abstract: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18 schools’ sports accidents in Cho ngqing,this article use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interview,an d statistics to analyze the frequency,type,grade distribution,time,location ,type of student injury cases,and the reasons of school sports accidents fromthe aspects of institution building,education intervention,skill training,stu dent,facility and medical supervision.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to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chool sports accidents of Chongqing,andlay a foundation for youth sports risk and school sports security assessment sy stem.

Key word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sports accidents; current situati on; causes

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制约了 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重庆市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西南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既有 高度现代化的都市圈,也有非常贫困的区县,与我国大多数城镇相比,很多指标都具有较强 的代表性。近年来“五个重庆”之一的“健康重庆”的提出,更是对重庆的体育工作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2007年重庆市将中小学的体育课由原来的2节增加至3节,2008年要求每周开设 4节,2009年经重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的调查,每周4节体育课在重庆市各个中小学校已得到 基本保证,但体育课上面对一群群“豆腐娃娃”、“小绵羊”,以及体育安全事故后的种种 赔偿,学校恨不得把学生都关在教室里,凡是具有一定风险的高低杠、平衡木等体育项目一 律下马,上体育课提倡不产生身体对抗的太极拳,这种绝对安全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学校体 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需要,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客观存在与学校体育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已 经成为阻碍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建立学校体育安全预防体系是保障当前学校体 育科学、有效开展,青少年积极、安全地参加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的迫切要求。本研究 对重庆市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现状及原因进行调研和分析,旨在避免或减少学校体育安全事 故的发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为初步建立我国学校体育安全事故 预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也为我国青少年运动风险评估和学校体育安全预 防体系的研究打下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按重庆市政府综合排名,分别抽取排名在前、中、后的四区一县为地域代表,选择重庆 市实验学校、重庆市人民小学、重庆市南开中学、重庆市第七中学、重庆市璧山县中学、渝 北区龙山中学等18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样本的基本情况按区县分布:巴南区3所,占16.7 %,壁山县3所,占16.7%,沙坪坝区5所,占27.8%,渝北区3所,占16.7%,渝中区4 所, 占22.2%;按学校性质:城镇学校16所,占88.9%所,乡村学校2所,占11.1%;按学校等 级 :省市重点学校10所,占55.6%,区县重点学校2所,占11.1%,普通学校6所,占33.3% 。样 本的诸多特征指标值及分布与重庆市中小学总体水平及分布相吻合,故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 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借助清华同方CNKI全文数据库,查阅大量关于学 校体育安全事故的文章,全面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检索所得文献资料进行分类 、整理。

1.2.2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在制定问卷的过程中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征求专家意见,就问卷所涉及问题进 行了可行性分析论证。对渝中区、渝北区、巴南区、沙坪坝区、璧山县等地区的18所学校的 体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2次,第一次发放180份,回收问卷167份,有效问卷167份,回收率为 92.7%,有效率为100%;第二次发放180份,回收170份,回收率94.4%,有效率为100%。

1.2.3 访谈法通过对重庆市渝中区、渝北区、巴南区、沙坪坝区、璧山县等地区的学校体育负责人、 教师、学生和区县教委体育干部为调查访谈对象,了解了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 动开展的现状以及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

1.2.4 数理统计法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7.0(汉化版)和Excel2003对统计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和图表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现状

2.1.1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频数对重庆市18所中小学近四年体育安全事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总共84例事故中,2007 年有6例(占7.14%),2008年有16例(占19.05%),2009年有36例(占42.86%),2010 年上 半年有26例(占30.95%)(图1),可见,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频数逐年上 升的趋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一方面,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总量增加,从国家

到地方,再到学校、家长及学生个人对学校体育活动的要求提高了,中小学的体育课、课外 体育活动和比赛增加了。体育活动量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运动安全事故的增加。另一方 面,肥胖率增高,身体机能、素质下降逐渐成为当前青少年体质变化的主要特征,青少年的 不良体质状况和饮食习惯影响其参与体育运动的效果和安全性,运动安全事故随之增多。此 外,由于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制度不够完善、场地器材不规范、教育干预不够、技能培训不足 、医务监督不到位,以及教师和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等各种主、客观因素都造成了学生运动安 全事故的逐年上升。

图1 近四年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频数

2.1.2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类型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包括了在学校组织实施的体育课堂教学、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运动代表 队训练、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权受到损害,导致其受伤、残疾或 者死亡的人身安全事故。[1]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课堂教学最易发生安全事故,占6 4.2 9%,其次是课外体育活动,占19.04%,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占14.29%,运动代表队训练 中的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相对较少(图2)。

图2 最易发生体育安全事故的活动类型

2.1.3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年级分布调查显示,在84例学校体育安全事故中,高三6例,高二8例,高一12例;初三14例,初 二14例,初一4例;小学六年级4例,五年级4例,四年级8例,三年级2例,二年级4例,一年 级4例。(图3)可见

初中生运动安全事故发生最多,高中其次,小学最少。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各个不 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造成。高中生思想和性格方面较初中生较成熟,加之学习压力更 大,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相对较少,运动安全事故由之减少。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事物认识的增多,自我意识 增强,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性逐渐减弱。他们好动、好强争胜,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种形式的 体育活动,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和保护,故运动中的安全事故发生较多。而小学生多在老师 的陪伴与监督下进行体育活动,故安全事故相对较少。

图3 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年级分布情况

2.1.4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地点调查发现,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地点与体育课项目数量成正比。田径场上发生运动 安全事故最多,占43.9%,其次是篮球场,占16.28%、足球场,占6.97%等(图4)。 这主 要是由于田径场是中小学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场所,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是田径最多,其 次是篮球、排球等。

2.1.5 学生受伤类型调查显示,学校体育运动损伤的类型多种多样,如骨折、扭伤、出血、脱臼、擦伤、休克等 (表1)。其中,骨折占43.9%,出血占24.4%,擦伤占9.76%等(图5),发生各种运动 损 伤的原因是由于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技术动作不正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以及运动前不做 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各种综合因素造成。

图4 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地点

2.2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原因

2.2.1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制度建设不健全我国对体育安全事故可引以为据的有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生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器材和场地标准》等少许相关条例。在上述条例的实施过 程中,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体育安全事故的处理依然矛盾重重、纠缠不清,学校安全 事故纠纷频频不断。2010年教育部最新公布《教育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对 《学生安全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第8条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学生安全事 故处理办法》规定:“发生学生安全事故,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学校应按照《中华人们共 和国侵权责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相应的事故责任”。[2]修改后 的法律在 归责原则上加强了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的保护力度,学生不需要证明自己无过错,减轻了 学生的举证负担,却加大了学校的举证难度和承担责任的几率。根据过错推定原则,学生一 旦受到伤害,学校必须要承担责任,除非学校有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否则法律上就推定学 校有责任。事实上,在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中对一些事故的调查取证较为困难,很难分析出 学生受伤的具体原因。学校为规避事故责任,尽量减少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杜 绝一切有风险的运动项目。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实施对学校体育活动多样化的要求和学校体 育安全事故影响学校体育深入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3]

2.2.2 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干预、技能培训不足对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调查显示,有83.3%的学校对学生和教师都进行过安全教育,11.1 % 偶尔进行,5.6%没有进行。对所选学校进行有无制定《学校体育课安全标准》的调查,有 6 1.1%的学校没有制定,66.7%的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事故安全培训教材。有60%的体育教 师 没有参加过急救员培训,16.7%参加过一次培训,13.3%参加过两次,2.5%参加过三次,7 .5% 参加过四次及以上的培训(图6)。其中,有28.4%的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运动安全技能 的 培训,有23.3%进行过一次培训,20.8%进行过两次,3.3%进行过三次,24.2%进行过四 次及 以上的培训(表2)。由此可见,部分中小学领导对体育安全教育工作不重视,未能把体育 活动中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图6 体育安全急救员培训

2.2.3 学生体质下降学生体质下降是导致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42.7%学生的体型偏胖 ,21.8%的超重,35.5%的偏瘦(图7),56.7%身体素质较差,这些学生表现为耐力、力 量、灵敏、平衡能力、协调性等相对较差,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加之近视、肥胖,饮用过 多的碳酸饮料导致骨质疏松儿童的比例持续上升,给完成教学任务带来困难,致使在做动作 时因不能承担相应的负荷而致伤。一方面,学 生缺乏冒险、拼搏精神,体质下降,容易受伤;另一方面,学校不得不避免一切可能的风险 ,“安全第一”的体育课在内容、时间、强度、负荷上都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两者 的恶性循环阻碍了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功能的发挥。

2.2.4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规范性与安全性存在隐患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不安全是引发体育安全事故的间接因素。调查统计,26%的学校体育 器材布置合理,35.8%的基本合理,30%的不合理(图8)。23.4%的学校体育场地基本满 足教学需要,49.2%的满足不了(图9)。其中,器材质量欠缺的占41.7%,其规格符合学 生的年龄特征仅占32.5%。学校未对体育器材安全检查的占20.2%,57.9%的学校每学期进 行一次场地器材安全检查(图10)。

图10 定期检查体育场地器材情况

2.2.5 学校体育医务监督体系不完备通过调查发现,重庆市学校体育医务监督现状不佳。从校医的文化程度结构来看,7.9%的 校医是高中文凭,63.1%的是大专文凭,29%的是本科文凭(图11)。在学校举行运动会前 ,有33.3%的学校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对参赛学生进行基本的医学检查,38.8%的有时参加, 27.8%没有参加过(图12)。在进行运动会或专项体育比赛时,有22.2%的学校未设立专门 的饮水服务站。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本次调查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重庆市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的现状:运动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各种学校体育伤害活动类型中,体育课堂教学最易发生安全事故,其次 是课外体育活动和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运动代表队训练中的安全事故相对较少;初中生运 动安全事故发生最多,高中其次,小学最少;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地点与体育课项目数 量成正比,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上发生运动安全事故较多;学校体育运动损伤的类型有 骨折、扭伤、出血、脱臼、擦伤、休克等多种。

图12 基本的医学检查

3.2 建议为避免或减少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安全保 障,建立一套集制度建设、教育干预、技能培训、医务监督、应急预警于一体的中小学校体 育安全事故预防体系是一项重要又迫切的工作(图13)。

图13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预防体系

借鉴英、美、法等国家关于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相关的例法[4],从立法上完善我 国学校体育安全事故 制度,明确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责任关系,使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有关法律法规能切实 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的合法权益。从法律层面上明确学校体育安全事故责任主体范 围;在归责问题上将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处理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学生设立意外伤残 事故保险,通过保险制度将个人风险转由国家、学校和个人共同承担,减轻因意外事故造成 的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消极防范;学校应出台更适合学校自身特点、更具体、更科学的学校体 育活动安全标准或制度。

加强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职责。教师和学校的教育干预范围应包括:教师通过各种讲座、 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掌握学生体质及健康状况,因材施教;预见可 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并在教学、训练,维护学校设备与器材等各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学生 的活动加以管理;事故后能及时提供紧急治疗措施。学校应配置牢固、合格、安全,专门为 青少年设计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且对其定期维护和保养。

技能培训的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培训内容应包括熟悉每个动作的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及危 险性;掌握各种技术动作的保护方法与技能;了解医学知识、急救技能,运动伤害的处 理程序,以便采取科学的紧急处理措施;熟悉校园环境,对场地设施定期加以维护与保养。 此外,借鉴我国台湾地区“提升学生体适能中程计划”[5],让学校、教师、家长 共同监督 学生参加每周至少3 d,每次至少30 min,每次心跳率约每分钟130次的体育锻炼,加强学生 体能训练,增强其身体素质,培养运动的良好习惯与意识,从根本上杜绝运动安全事故的发 生。

医务监督应全面包括新生进校体检、年度体检、体育运动与竞赛中的即时医务监督三个 部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纳入学生档案。在新生进校时对其进行全面的体检,为合理教 学分组提供依据;每年对学生进行健康体质测试,跟踪其生长发育、身体素质的状况,以便 科学安排体育锻炼与教学的内容;在日常体育运动与竞赛前对学生进行体检,了解学生即时 的身体状况,有效预防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学生常见的安全事故,综合青少年的体质特点、健康状况、对运动安全事故的认知 、态度及应对行为几个方面,建立适合中小学校推广的学校体育安全事故评价指标和方法, 出版《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安全监测评估手册》、《学校体育医务监督手册》等读物,为运动 伤害防范于未然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应急预警体系的建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翁荣,彭勇.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1(1):15-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EB/OL].(2010 -12- 13)[360A02-03-2010-0163-1]..

[3] 田露,魏勇.简论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风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5 ):35-37.

[4] 陈华荣,王家宏.美国学校体育安全事故责任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6): 31-35.